綠色礦山功能區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3-12-20 17:33: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色礦山功能區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綠色礦山功能區管理制度

篇1

關鍵詞:綠色礦山;和諧礦區;生態恢復;綠化美化

綠色礦山是以保護生態環境、降低資源消耗、追求可循環經濟為目標,將綠色生態的理念與實踐貫穿于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體現了對自然原生態的尊重、對礦產資源的珍惜、對生態景觀的保護與重建。由于綠色礦山注重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充分考慮了礦產資源的消耗與環境整治的各方面因素,最終是以消耗礦山資源、破壞生態環境來換求經濟短期發展為結果的傳統意義上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真正成為有質量、有效益、有保障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因此,應在二十五時期,大力加強綠色礦山建設。

一是應把“綠色礦山”建設打造成為一個品牌

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資源利用與礦山發展相協調的重要舉措,對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綠色礦山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礦山,應該達到資源利用節約集約化、開采方式科學化、企業管理規范化、生產工藝環?;?、閉坑礦山生態化的有關標準和要求。綠色礦山是國家、社會、業界對一個礦山企業的認可,標志著一個企業的標準和層次。國務院、國土資源部多次提到要建設節約資源的和諧社會,鼓勵節能降耗,這是企業加強同政府部門溝通合作,及時了解政府監管態度是一個好的機會。關注環境,節約能源,有助于提升一個企業的社會形象,在社會責任承擔方面較為容易得到公眾和媒體的認可。而且綠色礦山有助于企業的社會公眾形象,它代表著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

二是把握好綠色礦山建設環節

搞好綠色礦山建設就要營造一個資源開采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的開發建設環境,是礦山建設從規劃、立項、建礦到生產的全過程都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因此,綠色礦山建設主要有四個環節:其一是礦產資源評價環節,地質勘查工作是保障礦山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其二是環境影響評價環節,通過區域環境容量或承載力評價及礦山環境擾動量評價,建立礦山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和技術標準,制定綠色礦山建設規劃;其三是優化生產工藝環節,通過技術創新,優化工藝流程,實現采、選過程的小擾動、無毒害和低污染;其四是生態恢復環節,通過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實現開發前后環境擾動最小化和生態恢復最優化。

三是進一步完善有利于綠色礦山建設的管理制度

資源配置和礦業用地向綠色礦山企業傾斜,并建立有效的市場監督管理機制,推動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嚴格控制高耗能、三廢排放過量、資源利用率低的礦山建設立項;對于具有一定規模的共伴生礦產資源在開發立項時沒有科學合理的綜合開發利用方案的,不批準頒發采礦許可證,不批準用地;沒有進行綜合勘探和綜合評價的地質勘探報告不予審批等。

四是加強煤礦生態恢復與建設

煤礦的開采破壞了原有的林地景觀。應加強礦區土地復墾,最大程度上恢復礦區原有的自然景觀。一是加強礦井生產、施工保護措施。項目施工過程是應加強管理,要采取少占少破壞的原則;施工過程損毀的灌木,要制定補償措施。掘進工作面在接近含沙層、導水斷層時,必須打超前鉆孔控放水;進入有突水危險的地區,必須在其附近設置水閘門或水閘墻;在掘進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生明顯的突水征兆或大量涌水時,應立即停止工作,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確保含水層不受破壞。工程施工場地,料場臨時占地及棄渣堆放占地會破壞地表植被,臨時占地在施工結束時應進行綠化,恢復植被。對于礦區中廢水都應采取措施使其達到污水排放標準后才能向外排放,在井口設立沉降池,使井下煤、泥混濁水沉清后排放。將生產污水經過除鉛中和滿足排放標準后排放。生活污水集中生化處理后排放。經常進行灑水除塵,防止煤塵飛揚,保護礦區的空氣質量。

五是加強工業場地綠化美化

由于工業廣場既是煤礦煤炭開采基地,又是職工生產生活場所,故本區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既要具備保持水土功能,又要滿足提高環境質量的要求。在做好排水、邊坡防護的前提下營造分隔林帶劃分功能區,同時對場區道路和場區空地進行綠化美化,點綴園林趣味景致,使之成為生態礦區、園林礦區。關于煤礦綠化,提出以下建議:根據工業場地建筑物平面布置的特點,按功能分區進行場地綠化。綜合樓前栽植觀賞性較強的樹木、花卉、綠籬,并鋪以綠地;鍋爐房、污水處理站、坑木房、煤倉等產生粉塵、噪聲大的生產系統四周,職工宿舍地帶,應以橋、灌林相配種植以防塵降噪。

篇2

一、總體目標要求和指導方針

(一)總體要求: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有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強市,打造生態*、和諧*”戰略目標,以建設生態文明為主線,以污染減排和環境整治為重點,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環保工作體制創新、政策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文化創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全面加強城鄉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環境支撐。

(二)總體目標:通過今后三年的努力,確保完成“十一五”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基本解決各縣(市、區)存在的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努力使全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

(三)指導方針:堅持以人為本、講求實效;堅持協調共贏、優化發展;堅持統籌城鄉、突出重點;堅持治舊控新、監建并舉;堅持強化法治、綜合治理;堅持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二、八個方面的具體工作目標

到2010年,實現以下八個方面具體工作目標:

(一)污染減排工作目標

--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比2005年下降15.1%以上;

--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2005年下降15%以上。

(二)工業污染防治工作目標

--重點工業污染源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飛行監測”達標率達80%以上;

--基本完成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

(三)城鄉污水、垃圾及其他固體廢棄物處置工作目標

--*市區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諸暨市達到70%以上,其余縣(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

--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2%以上,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達到72%以上;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97%以上,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到100%,污水處理廠污泥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置。

(四)農業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標

--完成年存欄豬100頭以上、存欄牛10頭以上的畜禽養殖場(戶)的排泄物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10萬畝,農藥減量控害增效示范面積達到107萬畝,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使用面達到70%以上,肥料、農藥利用率分別提高5%;

--提升標準農田總體地力,建立農田土壤污染修復示范區,示范區內農田土壤重污染區污染程度降低5?10%,中、輕污染區污染程度降低5%左右。

(五)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工作目標

--環境統計重點調查企業中占90%以上污染負荷的企業全面安裝在線監測監控裝置,并與環保部門聯網,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的數據上傳率、準確率均達到90%以上;

--環境監測機構、執法監察機構達到國家標準化建設要求;

­­--環境污染突發事故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目標

--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縣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

--繼續實施“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和綠色通道工程。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6平方公里,廢棄礦山生態治理率達到90%以上,“青山白化”治理率達到90%以上,完成0.4萬平方米國省道邊坡復綠。

(七)環境質量目標

--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50%以上。地表水市縣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50%以上,其中錢塘江流域達到10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

--全市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天數大于292天/年;

--區域環境噪聲小于55分貝的縣級以上城市比例大于70%;

--廢舊放射源安全收貯率達到100%,確保輻射環境安全。

(八)生態環境質量綜合指數

--至少有3個縣(市)達到省級生態縣(市)標準,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綜合指數有所上升。

三、十一個方面的工作任務

(一)確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1.健全污染減排統計、監測、考核三大體系。全面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任務。進一步加強污染減排統計、監測、核查、預警、考核和公告等制度建設,督促企業建立污染物增量、減量、變量等“三量”臺賬。

2.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減排。鼓勵企業采用清潔生產技術,推進印染、造紙、化工、制革等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熱電行業力爭淘汰中壓及以下機組,加快拆除鏈條爐、拋煤爐和已實施集中供熱區域內的分散小鍋爐。實行建設項目行政許可與減排績效掛鉤制度,在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把關中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

3.加快治污工程建設落實減排。加快推進環境統計重點調查企業污染治理、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和熱電、建材等行業脫硫工程建設。

4.嚴格監督管理確保減排。加強工業污染源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日常監督檢查,加快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設施安裝與聯網工作,建立健全在線監測監控設施運行管理制度,提高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率和污染物排放達標率。

(二)繼續重點推進水污染和工業污染防治

1.開展曹娥江水域排污口整治。*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排污口外移至杭州灣。嵊新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市區、*縣、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等曹娥江沿線主體水域所有分散式點源排放口全部拆除。具備進網條件的污染源全部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具備進網條件的污染源全面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2.開展杭甬運河*段沿岸環境污染整治。杭甬運河*段沿岸開展工業水污染源、生活污水、規?;B殖場整治。

3.實施全市城市建成區范圍內污染企業關?;虬徇w。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要求,結合城市建設,實施*市區及各縣(市)城市建成區內污染企業的關?;虬徇w。

4.解決全市綜合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和進管企業規范排污問題。全市綜合污水處理廠和重點排污企業在線監測監控裝置必須與環保部門聯網并穩定正常運行;進管企業必須嚴格控制污水總量和進管標準,未能達標的必須限期治理,對超總量的,依法實施限產、停產。污水處理廠建立管理臺帳,規范處置,達標排放,有條件的還要努力提高排放標準。

5.開展全市熱電企業污染持續整治。熱電企業安裝在線監控裝置,穩定運行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加強運行管理,建立管理臺帳,確保脫硫設施正常運行,有條件的企業要實施深度脫硫。

6.開展市區馬山海塘片、斗門馬海片化工企業污染及城市水環境持續整治。完善區域內排水泵站及管線硬件設施建設,完善污水預處理設施,生產、生活污水達標進管;完善廢氣收集處理裝置,規范工業固廢貯存及處置;推進生態化改造進程。繼續實施市區河道清水工程。

7.開展*縣印染化工企業污染持續整治。加快印染化工企業“中水回用”建設,提高“中水回用”比例。積極鼓勵企業實行清潔生產,加快推進“染整革命”。控制企業的污水排量,保證達標納管。

8.開展諸暨山下湖珍珠養殖加工行業污染整治。認真做好珍珠養殖過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山下湖珍珠工業園區實施清污分流,污水實現集中處理;規范剖蚌場,廢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珍珠染漂洗廢水經處理達標排放。

9.開展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和道墟化工小區化工企業污染持續整治。加快上虞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建設;繼續開展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廢水、廢氣污染專項整治,確保園區大氣、水體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關停、淘汰、改造一批重污染化工項目;道墟化工小區工業污水全部截污進網并開展廢氣污染專項整治;對重點排污企業安裝在線監控設施。

10.推進嵊州市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集中進管。嵊州市區老城區實施雨污分流系統改造,完善收集管網建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收集處理率,其中生活污水收集率達到60%以上。

11.推進新昌縣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集中進管及城區醫藥化工企業廢氣整治。新昌縣城進一步完善污水管網收集系統,完成城南、臨江社區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使縣城生活污水收集率達到60%以上。深化醫藥化工企業廢氣整治。

(三)繼續深入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

1.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繼續完善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加快推進配套管網建設,盡快提高城市污水截污納管集中處置率。2010年前,全面完成城市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改造;新建污水處理廠必須同步配套脫氮除磷設施。積極推進鄉鎮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2.切實加強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城鎮污水處理廠新投入運行1年內,年實際污水處理量要確保達到設計能力的60%以上;投入運行3年以上的,要確保達到設計能力的75%以上?,F有污水處理廠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一律進行限期治理。逾期仍未實現達標排放的,對其規劃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建設項目實行區域限批。

3.提高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繼續建設改造一批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到2010年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全面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對達不到無害化處理標準的,須在2010年前完成無害化改造或封場。加強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系統建設,推進垃圾處置資源化,到2010年*市區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基本實現全面資源化利用。

4.構建較為完善的固體廢棄物處置體系。實施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規劃,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綜合性和專業性處置有機結合的固體廢棄物處置體系。大力推進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置,歷史遺留的危險廢物得到妥善處置。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

5.加強城市大氣和噪聲污染防治。抓緊制定實施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規劃。嚴格執行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在機動車銷售、上牌、年檢、維修、淘汰等各個環節,采取切實有效的監管和防治措施,到2010年建成縣以上城市機動車尾氣監測體系。繼續鞏固、擴大“煙塵控制區”、“噪聲達標區”和“禁燃區”,重點防治交通噪聲、娛樂業噪聲、餐飲業油煙和燃煤小型鍋爐污染。

(四)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環境污染防治

1.繼續深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嚴格執行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制度,控制散養密集區飼養量。積極推進畜牧業布局調整,加快畜牧生產方式轉變,大力推廣農牧結合、循環利用的生態養殖模式。實行規?;B殖場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新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加快推進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建立畜牧生態養殖小區,在畜禽散養密集區新建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

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推廣生態健康水產養殖模式。組織開展水產養殖污染調查,依據水體承載能力,修編水產養殖規劃,科學確定水產養殖方式,嚴格控制水庫、湖泊網箱養殖規模。推進生態漁場(塘)建設,建立高效生態水產養殖基地和健康養殖示范區。加強水產養殖污染監管,禁止向庫區及其支流水體投放化肥和動物性飼料。

2.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與城鎮污水處理廠臨近的鄉鎮和行政村,要加快推進截污納管,實現城鄉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不具備截污納管條件的鄉鎮和行政村,要因地制宜,采取建設獨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生物技術處置和沼氣工程等多種方式,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到2010年,完成一批生活污水處理示范村建設,有效處理生活污水的行政村比例達到40%以上。

3.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按照“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置”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建立健全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制度,加快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4.大力開展化肥農藥污染防治。積極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和減量增效技術,引導農民科學施肥,減少農田化肥氮磷流失。鼓勵開發使用有機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積極推進秸桿綜合利用,到201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5.積極推進河溝池塘污染整治。疏浚淤積嚴重的農村河溝池塘,建立長效保潔管理制度,努力恢復其自然功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嚴禁隨意填埋或改變河溝池塘用途。到2010年,全面完成農村河溝池塘疏浚整治,河溝池塘水面面積不低于現有水平。

6.著力提高村莊綠化水平。深入開展綠化示范村創建活動,積極推進村莊道路、水體沿岸和庭院綠化,加強農田林網建設與改造,加快實現村莊和村居周邊環境綠化美化。創建綠化示范村,村莊周圍宜林荒山和跡地更新綠化率達到95%以上,以喬木樹種為主的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0%以上。

(五)加大環境監管和環保執法力度

1.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查處力度。繼續以“清風行動促減排、飛行監測查超標”環保專項行動為抓手,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重點打擊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減排的環境違法行為。

2.妥善化解環境隱患。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問題。不斷完善環境隱患排查、化解和環境投訴調處機制,力爭不發生因環境問題引發的重大事故和。強化輻射和危險廢物管理。

3.嚴格落實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部門聯合執法和重點環保案件移送督辦機制,通過掛牌督辦、事后督察、責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環境執法監察力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等社會監督的作用,鼓勵社會各界依法有序監督生態環保工作。

(六)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和機制

1.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加快完善企業環保信用等級評價、上市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生態補償等制度,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落實“綠色信貸”和“綠色出口”制度。

2.夯實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基礎。進一步加強環?;鶎踊A工作,逐步創造條件在中心鎮和省級以上工業園區中設立環保派出機構。建立完善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進一步增強企業環保意識,規范企業環境行為,提高企業環境管理水平。

3.創新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機制。各級政府對實施本行政區域“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堅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進一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生態環保工作格局,健全環保部門統一監管、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推進機制。認真落實工作責任制,完善考核機制,把“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的實施情況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納入生態市建設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七)加快發展環保產業和環??萍挤諛I

1.堅持以改革的思路,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鼓勵支持社會力量、社會資金以各種方式參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以資源綜合利用、環保設備制造業、環??萍甲稍?、環保“第三方治理”為重點,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核心技術能力強、特色優勢明顯、市場占有率高的環保產業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

2.加大環??萍纪度?,著力提高污染治理與防治技術及其產業化水平。完善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市場的相關政策,積極推行污染設施專業化運營。加快培育環保咨詢業市場,在建設項目決策和污染治理工程實施中推行咨詢報告制度。

3.大力培養引進環保科技人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激勵機制,不斷提高環??蒲腥藛T和技術成果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

(八)加快建設完善環保基礎設施

1.建成*水處理三期錢塘江工程,到2010年*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的日處理能力提高到110萬噸。建成永久性污水排放口及其配套的污水輸送管線工程,解決曹娥江大閘建成后的處理出水排放問題。

2.建成日處理工業危險廢物60噸、醫療廢物10噸的*市工業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二期工程,實現全市工業危險廢物和醫療廢棄物的安全規范處置。

3.建成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污泥1000噸的*市垃圾和污泥處理綜合工程。解決市區和*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利用問題。

4.建成20噸/日的杭州灣上虞化工園區工業危險固廢處置二期工程。

5.建成上虞市污水處理廠20萬噸/日的污水處理二期工程,進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網。

6.確保嵊新污水處理廠一期15萬噸/日工程穩定運行,同時加快截污管網建設,減輕新昌、嵊州兩地工業、生活污水對曹娥江上游的污染壓力。

7.完成一批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2010年前,全市再完成19個鄉鎮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具體為越城區皋埠鎮,*縣錢清、平水、楊汛橋鎮,諸暨市大唐、店口、江藻、楓橋、牌頭、直埠、五泄、王家井、山下湖鎮,上虞市松廈、章鎮、豐惠鎮,嵊州市甘霖、長樂鎮,新昌縣儒岙鎮。

(九)加快推進土壤、礦山、河道等生態修復保護

1.切實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建立土壤污染調查建檔、監測和修復制度。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指南,開展土壤生態修復綜合試點。加強對農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生態保護,強化土壤重點污染區的治理和修復,建設“沃土工程”示范區,建立冬綠肥示范基地。按照生態環保要求,科學規劃土地整理、復墾和灘涂圍墾。

2.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落實礦業產業政策,加快調整礦業結構和布局,減少礦山數量,促進規模化開采。完善礦山自然生態環境備用金制度和“以獎代補”制度,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程,最大限度減輕礦山開發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加快推進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特別是露天開采礦山的邊坡整治和復墾、復綠及景觀修復。到2010年,創建綠色礦山13座以上。

3.繼續推進“千里清水河道”建設。繼續對主要骨干河道、平原河網開展清淤、疏浚、清障、保潔、生態護岸等綜合治理??茖W調度水資源,修復改善河道自然生態。

4.積極開展交通干線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交通工程水土保持和棄土方治理。采取生態修復措施,推進綠色通道建設,加快形成帶、網、片、點相結合,層次多樣、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綠色交通長廊。繼續開展“青山白化”專項治理,全面推行生態葬法。

5.加快生態林建設。全面推進生態公益林、生態保護林、生態經濟林和沿海防護林建設,加強濕地保護,新建改造農田林網,促進城鎮、平原綠化和水系生態環境建設。到2010年全市重點生態公益林基本建成,林分質量得到提高,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的比重達到50%以上。

(十)實施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

1.加強工業園區內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實施生態、環境、節能等公共基礎設施的適度超前建設,積極創造條件進行集中供熱、供氣,實現污水、垃圾和廢棄物的統一處理。加強信息平臺建設,促進區內企業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2.按照生態產業鏈的發展要求,建立“生產?消費?分解”的產業循環體系??茖W規劃產業上下游項目及關聯項目,通過“補鏈”工程,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及循環利用。根據區內企業物流或能源流傳遞等方式,調整優化企業布局,形成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組合。

3.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構建節約資源的技術支撐體系。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大力推廣和應用節約資源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加強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等方面的關鍵性技術攻關,努力構建較為完備的技術支撐體系。

4.積極推進清潔生產。依照國家產業政策和有關規定,嚴格把好企業或項目的準入關,不得引進任何污染嚴重的產業與項目;鼓勵支持入區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進行清潔生產,推進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形成推進清潔生產的發展機制。

5.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研究制定區內環境保護建設規劃,開展區域性規劃環評工作,加快環境綜合治理。實施區內環保設施聯建共享,并與區外環保設施有機配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協調。

(十一)繼續深入開展生態創建

1.積極培育發展生態文化,不斷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教育。將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引導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自覺履行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職責。深入開展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全民行動,大力倡導綠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進一步形成崇尚自然、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營造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

篇3

(一)總量減排任務順利完成。

認真落實新修訂的《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貴州省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督促火電、水泥等重污染企業強化環保設施運行,確保按新標準要求達標排放。強化工作指導和對涉污企業的定期督查、調度,狠抓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措施的落實。今年上半年,全州COD新增削減1356.89噸,氨氮新增削減244.26噸;火電企業二氧化硫減排量為54187.57噸,氮氧化物減排量為6367.98噸;水泥企業氮氧化物減排量為2161.67噸?;痣?、水泥兩個全口徑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4.64%;氮氧化物排放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9.4%。全面完成計劃控制目標。

(二)環?;A設施建設扎實推進。

環境保護12件實事項目進展順利,截止目前,8個水泥行業脫硝工程、2個火電行業脫硝工程、1個化工行業污水治理工程全部完成;示范小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工程建成4個,在建7個,預計今年10月底全部完成;建成生活垃圾焚燒電廠1座;建成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9個;建成跨境水質自動監測站4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11個。2015年爭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10個,爭取上級資金300萬元;積極申報興義市、興仁縣、義龍試驗區行政村農村環境保護集中連片治污項目,其中興仁縣連片集中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補助資金1000余萬元,待下達;編制完成《萬峰湖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實施方案》并經省人民政府批復實施,爭取到萬峰湖污染治理中央專項資金一期2000萬元。

(三)污染防治取得實效。

以“治氣、治水、治渣”為重點,制定《__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擬用3年時間推進實施36個污染治理項目,基本解決我州環保設施總量不足問題。大氣污染防治力度加大。采取嚴格環境準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整治燃煤小鍋爐、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等措施,推進大氣污染防治。今年上半年,對全州各縣(市)空氣質量實時監測,并實行空氣質量月度排名。全州機動車“黃綠標”管理覆蓋率達100%;完成63座加油站、176輛油罐車油氣污染治理;制定機動車準入限制政策,淘汰黃標車及老舊機動車1800余輛。水污染防治措施有力。認真落實“水十條”,完成全州示范小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組織開展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環境風險狀況評估,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繼續實施南、北盤江,馬嶺河流域環境保護“河長制”,切實改善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萬峰湖、馬嶺河污染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機制改革相互促進。重點行業和領域污染防治有成效。對新建項目嚴格執行“等量替代”、“減量替代”,逐步削減重金屬污染存量。加強危險廢物督查,安全收貯轉移危險廢物6163噸。對15家重污染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目前13家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報告評審。

(四)服務科學發展作用發揮明顯。

對重大工程項目和系列招商引資項目開設“綠色通道”,推進項目快速落地建設。今年上半年,全州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429個。積極“跑部、跑廳”協調對元豪煤電鋁一體化項目、興仁登高煤電一體化項目、馬嶺水庫等大型項目的環評審批事項。

(五)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取得初步進展。

全面動南盤江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促進流域水質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南盤江主要水體均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探索制治分離、治管分離機制。全面實施污水處理廠第三方治理、重污染企業自動監測設施第三方營運。探索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以冊亨縣為試點,積極探索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通過對自然資源資產總體情況、權屬、規模、保護和開發利用等情況的審計,評價自然資源管理的有效性,界定相關領導干部應承擔的責任,為加強干部管理監督提供參考依據。加強水資源管理。州政府出臺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嚴格落實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用水效率,確保用水安全。

(六)緊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加強貴州興化、貴州宜化環境監管監測。

今年上半年,州、市環保部門采取明查、暗查、夜查、聯合檢查等方式,對貴州興化、貴州宜化兩家公司污染物排放、環保治理設施運行、管理制度落實等情況進行全面現場執法檢查。共出動環境

監察執法人員167人次,現場檢查55次。共對貴州興化、貴州宜化3臺鍋爐進行30天監測;對桔山片區興義中學、原興義煙廠環境空氣進行59天183次監測。及時、準確掌握桔山片區環境空氣質量變化情況,為環境監管執法提供依據。聘請環境義務監督管理員5名,在廠區周邊村寨及單位團體設立環保聯絡員25名,對兩家公司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監督。建立環保在線監控平臺,并安排專人對貴州興化和貴州宜化外排廢水和廢氣實行24小時對監測傳輸數據進行監控。(七)法制建設和執法監管強力推進。

一是環境執法監管力度空前。以貫徹落實新《環保法》及環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稽查反饋意見整改工作為契機,爭取州委、州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州委辦字[2015]113號),對環境監管執法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開展了環境保護大排查、清理阻礙環境監管執法“土政策”、排污費征收稽查、環境監管執法工作稽查等行動,全面清理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嚴肅查處未批先建、批建不符、久試不驗、超標排放、偷排漏排等各類環境違法行為。2015年上半年共出動環境監察檢查人員5118余人(次),檢查企業1587家(次),檢查出存在環境違法行為企業110余家(次),對398家(次)企業下發了《責令改違法行為決定書》和《環境違法行為限期改正通知書》;并對39家企業進行立案查處,處罰金額390余萬元。 聯合公檢法執法18次,開展夜查6次,依法限期停產企業47家,限期治理3家。其中對興義市余江芭蕉芋淀粉廠、興仁縣下山鎮遠程煤礦實施按日連續處罰,共計罰款106萬元;興義市敬南富興養殖場等5家企業環境違法案件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9人各15天。二是執法方式和監督管理不斷創新。與司法部門建立環境違法案件協作機制;與云南省曲靖市、廣西自治區百色市建立萬峰湖流域跨省區域聯合執法機制;爭取州委、州政府出臺了《__環境保護工作網格化監管實施方案》(州委辦字[2015]112號),明確了環境保護工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工作機制,推行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模式。三是環境和排污費征收工作有效開展。及時處理環境70件,州環保局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5件。全州共征收排污費2534萬元,其中追繳拖欠排污費1158萬元。

(八)以環境宣教為引導,營造環境保護良好氛圍。

重點開展六·五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制作環境保護宣傳視頻短片,在環境日期間通過州電視臺進行播放宣傳。以新《環保法》知識競賽為契機,開展了“踐行綠色生活,建設生態黔西南”主題宣傳活動,共組織環保干部、企業負責人、學校師生900余人參與活動。在環境日期間開展了豐富的街頭環保宣傳活動。通過加強宣傳,營造了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提高了公眾環保參與意識。

(九)環保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

我局以新《環保法》實施為契機,把環保部門能力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一是爭取編制。積極向黨委、政府匯報,并與編委辦等部門溝通,結合西部環保部門能力建設標準,力爭配備與工作相適應的環境監察、監測力量。經過積極爭取,目前州編委辦已同意為我局增加編制21名,待州編委會議審定。二是引進專業技術人才。通過積極爭取,我局從今年3月開始著手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經宣傳、面試、考察等環節,已確定引進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生態學、化學工程等9名碩士研究生專業技術人才,待州人社局審核確認即可到位。三是落實經費保障。報請州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將環境監管執法經費納入財政全額保障范圍,實施年度預算。在本屆政府任期內,2015年,州級財政通過追加方式解決環境監管執法保障經費96萬元,2016-2017年州財政每年預算州級環境監管執法保障工作經費100萬元,確保環境監管執法工作的正常開展。

(十)扎實抓好機關黨建,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

1.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局黨組認真謀劃“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采取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等方式查找局領導班子及干部職工在“三嚴三實”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調研,廣泛聽取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意見建議。按步驟舉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課、專題學習研討會、黨組成員上黨課等,切實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落到實處。

2.扎實抓好干部召回工作,從嚴管理干部。__年11月,我局開始實施《記分制考評管理干部辦法》,并從2015年1月起,以《記分制考評管理干部辦法》為基礎,實施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把結果管理轉變為過程管理,延伸到各崗位的各個工作環節,切實體現工作干好干壞不一樣,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機關作風大為好轉,執行力和落實力有所提升。

同時,對現有干部進行了適應崗位調整,提拔任用等工作,共對18名干部進行崗位調整,新提拔副科級干部3名,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積極性。3.扎實抓好黨建扶貧工作。一是按照《州環保局2015年支部結對扶貧工作計劃》,對結對幫扶村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和匯總。協調解決兩戶住房困難戶(者王村王朝會、趙富強)建房資金,按照危房改造要求建設住房。根據農產品進機關食堂的要求,我局機關食堂與者王村合作社簽訂農產品購銷協議,根據者王村農產品產出情況進行收購,現金結算,促進者王村農產品外銷。二是積極開展“遍訪貧困村、貧困戶”工作。我局主要領導于6月23日、24日對冊亨縣慶坪鄉四合村和慶坪村進行“遍訪”,與村“兩委”干部、駐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座談,對兩個貧困村的自然資源狀況、人口現狀、現有產業、發展思路、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等深入了解,對于制定具體幫扶計劃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同時按照工作方案要求,走訪了慶坪村劉永倫、何坤,四合村蒙德江、潘林4戶貧困戶。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干部對慶坪鄉共計60戶貧困戶進行遍訪,遍訪問卷將由“駐村第一書記”按照時間安排召集對貧困戶所屬類型進行審定、公示,為下一步制定扶貧計劃打下基礎。

4.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一是制定了《__環保局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實施方案》和《__環保局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制度》,落實“兩個責任”并列出責任清單、抓好落實,切實糾正“”問題。二是制定完善我局議事決策、綜合管理、專項業務工作等26項制度,推進各項工作規范化管理。三是根據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著手推進環境影響評估、環評審批、環境監察、環境監測等重點風險點的防控機制建設,規范權力運行。

通過努力,全州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同步小康建設核心指標和國民經濟發展統計環保指標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100%、飲用水達標率為100%。一是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全州69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16個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上半年全省排名并列第一。二是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率。今年1、2、5月興義市環境空氣質量在全省9個中心城市排名第二,3、4月排名第一,6月排名第三。上半年綜合排名全省第一。

我州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但喜中有憂,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形勢不容樂觀,面臨諸多矛盾,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是工作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部門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工作中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一些項目未批先建、先上車后補票問題仍然存在。有的地方急于發展,不按規劃執行,在招商引資中 “饑不擇食”,盲目上項目。一些企業業主環保意識淡薄,生產中只顧及自身經濟利益,忽視環境保護,不正常使用環保治理設施,偷排漏排的現象仍較突出,侵害群眾的環境權益。一些地方環境監管執法不到位,對違法排污查處不及時,環境保護工作發展極不平衡。

二是總量減排壓力大。我州工業發展起步較晚,工業經濟欠發達,污染物排放基數總量小,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生活和工業污染不斷增加?!笆濉睖p排缺少工業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產能項目支撐,工業減排空間較小,減排任務十分艱巨。全州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幾乎處于癱瘓狀態。由于管理體制方面的原因,我州一些污水處理廠仍由供水公司自行管理,技術人材缺乏,運行長期達不到要求,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三是局部區域環境污染問題突出。我州總體環境趨好,但存在局部區域環境污染問題。如普安樓下片區煤礦生產,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期,煤礦無序開發,廢水無治理設施,廢渣亂堆亂放,導致馬嶺河流域污染較重。一些煤、金礦山的開采,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機動車噪聲污染、城市建筑施工粉塵污染等問題突出。貴州興化貴州宜化雖已按要求進行整改治理,但由于企業設備老化,恢復生產后仍有超標排放的情況,仍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影響,人民群眾意見較大。

四是環境和應急管理問題突出。當前環境維權訴求日益增多,環境問題往往成為群眾不能容忍的問題表現出來,環境污染逐年上升。保障環境安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環境應急管理工作任務也較為繁重,防范環境風險的壓力繼續加大。

六是環境監管監測能力建設薄弱。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新任務、高要求與環保部門“小馬拉大車”的現狀并存,環境監管監測能力建設顯得尤為薄弱。我州州級及各縣市的環境監測和監察均未達到國家標準化建設要求,能力建設在全省處于掛末。

七是環境污染歷史欠帳問題較多。一些老企業的污染治理難度大,再加之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滯后,一些已建好的管網由于城市建設損毀嚴重,生活污水處理率達不到要求,給一些城鎮河流造成嚴重污染。煤、金礦山開采導致植被破壞,局部地區水土流失問題突出。同時,農村環境污染和農業面源治理工作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

(一)全面推進污染防治,在治污手段上有新舉措。

一是全面落實《水十條》。深入實施重點流域環境保護“河長制”,啟動萬峰湖污染治理項目。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二是全面落實《大氣十條》。認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抓好建筑工地揚塵、道路揚塵、礦山揚塵、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確保完成國家下達黃標車及老舊車年度淘汰任務;完善環境信息公開、目標考核機制,接受社會監督。三是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嚴格按照工業渣場污染控制標準,抓好工業廢渣整治,協同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四是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新建涉重項目嚴格執行“等量置換”、“減量置換”制度。

(二)以實施“環保設施三年行動計劃”為龍頭,在抓建固本上有新進展。

一是按照環保設施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啟動實施年度任務項目,落實各級政府、企業主體責任和部門牽頭責任。二是建設完成示范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項目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或收運系統項目。三是全面完成國家重點減排工程項目和省級責任目標項目。

(三)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在創新先行上有新發展。

全面深化南盤江流域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推進完善總量管控、生態環保紅線區劃、生態補償、第三方治理、綜合執法、環境信息公開、企業環境信用管理等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工作,使各項改革成果落地生根。

(四)持續推進“六個一律”環?!袄麆Α毙袆?,在執法監管上有新建樹。

一是以新《環境保護法》實施為契機,對照適用新法條款,查封扣押一批、按日計罰一批、停產整治一批;對不作為、亂作為的環境監管人員嚴格問責一批。二是對環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稽查反饋意見進行認真整改,堅持舉一反三,鐵拳鐵規治污,全面排查整改各類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和環境隱患問題

,嚴格實施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三是加強與立法機關、司法部門、行政法制機關聯動,做好公益訴訟、行政拘留、環境刑事案件辦理等工作的協調和銜接。四是加強環境應急、核與輻射和調處工作。認真開展核輻射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評估,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管理。(五)大力推進三大減排措施,在污染物減排上有新突破。

一是大力推進管理減排。進一步細化分解減排目標任務,堅持推行總量指標預算管理制度,抓好結構減排項目監管統計工作。加強減排工程的現場核查和定期監測,嚴肅查處偷排超排等違法排污行為。加快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加強運營管理,確保達到考核要求。二是大力推進工程減排。完善減排工程調度制度,強化督促檢查措施,確保列入國家和省級責任書考核的重點減排項目按期完成。加強對污水處理廠、電廠脫硫及水泥脫硝等重點減排工程設施運行監管,充分發揮減排效益。三是大力推進結構減排。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法律法規,抓好建設項目總量核定、排污許可證發放等措施的落實,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各種手段,淘汰落后產能,為高附加值、低污染的新興產業發展及時供給環境容量。

(六)加強建設項目嚴格把關和優質服務,在服務科學發展上有新面貌。

一是實行兩個嚴把關。對高排放項目,嚴格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堅持“等量置換”、“減量置換”;對高危高風險項目,嚴格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恢復措施把關,防止入口“門檻”過低帶來風險。二是開展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執法檢查,提高環評和“三同時”執行率。三是推進環評改革,優化技術審查規則,縮短評估時間,開通環評“綠色通道”, 全力推動重大基礎工程項目及系列產業帶動招商引資項目盡早開工建設,為項目建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認真按照省環保廳建設項目豁免目錄,支持微型企業加快發展。加強對工業園區規劃環評的推進,促進園區經濟健康發展。

篇4

關鍵詞 生態保護 利益補償 限制開發 禁止開發

“十一五”時期我國提出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推進形成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其中,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與國外的各類生態保護區域相似,系統深入地了解國際上關于各類生態保護區域利益補償的相關理論、方法和實踐,對于實施我國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的利益補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一、國際上關于生態保護區域利益補償的相關理論

國際上關于生態保護區域利益補償的理論發源,伴隨著西方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直接來自于各類生態保護區域利益補償的實踐需求,最初萌芽于上世紀初歐美等國家,上世紀中葉以來逐步興盛,業已成為世界各國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監管的重要理論支撐。

(一)現代西方財政理論

根據現代西方財政理論的基本原理,具體到對生態區域的補償可以根據其受益范圍的大小來決定由哪一層級的政府來提供,對于關系全國的生態區域補償應作為國家事權,對關系地區的生態區域應作為當地政府事權。但由于生態環境作為公共產品,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其產生的效益外部經濟性及其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可改變性從而產生了多個區域共享生態利益而本區域承擔環境保護成本的不現實性問題,需要財政轉移支付這樣一種協調機制和均衡制度來解決地方公共產品外部性問題。據此,對生態區域的利益補償通常采取兩種方式:一是作為中央事權由中央財政直接撥款來解決;二是作為地方事權通過轉移支付手段來解決?,F代西方財政理論中對于財權與事權對應的論述,成為世界各國加大對生態保護區域財政轉移支付的主要理論依據。

(二)外部性理論

1910年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在《經濟學原理》中首次提出外部性問題,但外部性理論沒有給出一個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有效方法。1920年英國經濟學家庇古(Arthur Pigou)在《福利經濟學原理》中發展了馬歇爾的外部性理論,首次提出市場機制無法對經濟運行主體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副產品即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發揮作用。這種以危害自然為表現形式的外部性成本(也稱社會成本)發生在市場體系之外,庇古稱之為“負的外部性”。為了克服“負的外部性”所導致的邊際私人成本和邊際社會成本之間的差異,他認為政府應當采用行政、法律和經濟手段實施干預,而稅收作為政府的經濟干預手段,對保護環境是不可或缺的。美國著名財政學家理查德,A.馬斯格雷夫(Riehard A.Musgrave)在《比較財政分析》中提出“誰受益誰付費”的思想,為橫向轉移支付制度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外部性理論明確提出應該對生態保護區域存在的外部性進行補償,已經得到普遍的認可。

(三)公共產品理論

政府最主要的職能是提供公共產品,而公共產品根據其受益范圍的不同是分層次的。從效率的角度說,不同層次的公共產品應當由不同層級的政府提供,即承擔相應層次公共產品的支出責任。按照事權與財權相統一的原則,當政府之間的職責權限及支出責任界定清楚之后,需要給予各級政府相應的財力保證。稅收是公共產品的價格,即稅收是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所支付經費的補償來源,具有公共產品的受益者為自己付費的性質。由于公共產品所具有的層次性,因而稅收也相應具有層次性,需要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實行分級分稅的制度。但即使實行了較為徹底的分級分稅制度,各級政府的支出需求與收入來源之間的不均衡仍是一種客觀存在,需要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這樣一種協調機制和均衡制度去解決縱向和橫向財政不平衡問題(穆斯格雷夫,1987)。公共產品理論明確界定生態區域的生態功能是一種公共產品,需要各級政府提供財政支出來保障供給。

(四)生態資本論

自然資源的稀缺性理論、效用價值論、勞動價值論、級差地租理論等都從不同角度闡明生態環境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是有價值的,其價值的載體稱之為生態資本。生態資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直接進入當前社會生產與再生產過程的自然資源,即自然資源總量(可更新的和不可更新的)和環境消耗并轉化廢物的能力(環境的自凈能力);二是自然資源(及環境)的質量變化和再生量變化,即生態潛力;三是生態環境質量,這里是指生態系統的水環境質量和大氣等各種生態因子為人類生命和社會生產消費所必需的環境資源。整個生態系統就是通過各環境要素對人類社會生存及發展的效用總和來體現其整體價值。生態資本論首次提出生態功能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具有價值,其基本原理為生態保護區域的利益補償提供了可以對比和量化的理論基石。

二、國際上關于生態保護區域利益補償的相關方法

世界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美一些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在對不同類型的生態功能區域進行利益補償方面探索實施了多種方法,有的側重于生態服務功能評價,有的側重于經濟社會發展分析,目前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方法體系。

(一)生態功能服務價值法

環境資源的價值包括使用價值(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選擇價值)和非使用價值(存在價值)。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概念類似于環境資源的間接使用價值,包括從環境中提取的用來支持生產和消費活動的各種功能而間接獲得的效益。評價的基礎是人們對于環境改善的支付意愿,或對于忍受環境損失而接受賠償的意愿。具體評估方法有市場價值法、疾病成本法、機會成本法、人力資本法、生產成本法、置換成本法等。生態服務功能的市場價值是確定生態補償標準的最好依據和建立生態服務功能市場的最好基礎,但由于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只有小部分能夠進行定量化評估而進入市場買賣,大多數公共品或準公共品無法進入市場,因而難以運用到具體政策設計中。目前,只有森林、草原、濕地等一些生態系統進行了生態服務功能的初步評估,也只是局限于部分生態鏈條和因子,缺少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綜合評價和定量評估的方法。

(二)邊際機會成本法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可以假定生態服務功能有價并且可以自由進行市場交換,只要考察生態服務功能這種商品或外部性的生產過程以及邊際成本和收益的情況,就可以推定出生態補償標準的依據:一是外部經濟性的計算。包括生態建設和保護的額外成本以及發展機會的損失兩部分。前者較難區分,后者可參照國家或地區的平均利潤率、平均GDP增速、保護者的生活水平與受益者的生活水平差距等指標來確

定。實際過程中,可依據受益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實際致富意愿、保護者的需求通過雙方博弈確定。二是外部不經濟性的計算。包括恢復和治理那些開發者無法治理和恢復的、或者是歷史上形成的大規模生態景觀及其生態功能破壞的費用,以及由此對當地居民生活和發展造成的損失。在現實的生態保護區域利益補償中,邊際機會成本法往往更具有可行性,盡管一些機會成本同樣難以精確定量測算,但是可以通過利益相關方的協商和博弈來確定。

(三)政府公共政策補償方法

這是目前各國最主要的一種補償方式。即政府運用公共財政或基金、國債、國際援助等金融手段購買生態環境服務,再提供給社會成員,以對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中的公益勞動行為給予不完全的報酬支付,對因保護生態環境而犧牲自身利益的人們給予不完全的補償。但政府很難掌握每一種生態系統或生態服務的機會成本,往往會出現支付成本過高、經濟效率低下的問題。另外,官僚體制本身的低效率、尋租腐敗的可能性以及政府預算優先考慮領域的轉移,都可能影響政府公共政策補償方法的實際效果。盡管存在這些問題,多數國家制定各種公共政策對生態保護區域進行補償,并且隨著國家財力的增加和生態保護區域生態功能的改善,及時調整公共政策的重點和手段,確保適應生態保護區域在全國的功能和地位要求。

(四)市場機制配置補償方法

這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的補償手段,非政府組織和地方政府可以在生態補償實踐中發揮作用。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方式:一是自組織的私人交易補償他稱自愿補償。指生態環境服務的受益方與支付方之間的直接交易,適用于生態環境服務的受益方較少并很明確、生態環境服務的提供者被組織起來或數量不多的情況,一般是一對一交易。二是開放的市場貿易。當生態服務市場中買方和賣方的數量比較多或不確定,而生態系統提供的可供交易的生態服務是能夠被標準化為可計量的、可分割的商品形式,可以進入市場進行交易。三是生態標記。生態標記是間接支付生態服務的價值實現方式,一般市場消費者愿意以較高的價格來購買經過認證是以生態友好方式生產出來的商品,那么消費者實際上支付了商品生產者伴隨著商品生產而提供的生態服務。這些市場配置為導向的補償方法在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部分領域獲得廣泛推廣,近年來在發展中國家發展迅速,日益得到普遍認可和接受。

三、國際上關于生態保護區域利益補償的相關實踐

世界不少國家包括發達和發展中國家都在生態保護區域的利益補償方面進行了大量實踐層面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案例,同時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深刻教訓,這為我國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實施利益補償提供了可資借鑒的選擇和參考。

(一)明確國家公園保護和管理的經費來源和法律保障

國外一般根據公園受益范圍的大小和重要程度,劃歸為不同級別政府的支出責任。如日本將公園按照其受益范圍大小分為國家公園、都道府郡公園、市町村公園,不同的公園其維護和運轉經費由不同級別政府承擔。韓國國家公園的經費基本上是1/2國家支出,1/2靠門票和社會捐助。美國黃石國家公園跨越幾個州,但是其管理部門直接隸屬聯邦政府,依據聯邦法律進行保護,各州法律無權干預。至于公園運轉所需經費來源一般包括聯邦政府撥款、私人捐款、門票收入。其中,管理人員薪金全部由國家財政撥款,保護經費基本上是由國家財政撥款,企業和個人的捐款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門票收入比重較小。同時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門票收入可給公園留用80%,但不能用于日常開支,只能用于特殊項目'如對游客的教育、考古等專門用途。

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建立了國家公園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有關法規法律,以強化其權威性。如美國制定《美國國家公園基本法》規定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基本職責。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制定三個層次的指令性文件體系:一是制定管理政策,為美國國家公園體系和國家公園局各項計劃的管理提供指導并規定決策的相關程序;二是頒布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令,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管理政策;三是形成相關技術性文件,規范和指導對國家公園的保護和管理。國家公園專門性法律及管理機構的建立和加強,進一步保障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各類生態保護區域的生態服務功能,成為得到普遍應用的生態管理模式。

(二)建立有利于生態保護的生態稅收及補貼體系

世界不少國家將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地方性公共產品,通過轉移支付尤其是縱向轉移支付對生態建設者進行補償。如,美國用于補償生態區域的轉移支付資金有相當一部分是從生態稅收中獲得的。1971年美國國會曾提出過對排放硫化物征稅的議案,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美國稅制中尚無專門的生態稅收。從80年代初政府把稅收手段引進環保領域至今,美國已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生態稅收政策。美國的生態稅收和其他稅收一樣,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繳入財政部,財政部將其分別納入普通基金預算和信托基金,后者再轉入下設的超級基金。超級基金是美國以環境保護為專項內容的最大一項基金,由國家環保局負責管理,對于美國的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瑞典政府在1972年斯德哥爾摩環保會議之后,開始重視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從國家政策和財政上支持各項自然資源的保護和治理工作。瑞典政府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各行業開展有利于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對于自愿開展荒溪治理和農田保護的,由政府和歐盟各出資50%予以支持。農業生產中規定開展生態農業糧食生產的,政府給予產量成本50%的補貼。對私有林業主的補助有兩種:一是對某些具體林業活動的補貼,如:荒地造林補助50%;嚴重的病蟲害防治則業主可得到100%的補貼。二是私有林區的道路建設,國家負擔一半以上的費用。同時國家資助林場主將低價、低產林改造為高價、高產林,對諾爾蘭地區(北部地區)實行特殊林業補貼鼓勵企業在當地發展林業生產。

(三)突出加強農業生態保護方面的補貼和扶持

1956年美國政府推行保護性退耕計劃,又稱土壤銀行計劃,即鼓勵農場主短期或長期退耕一部分土地,存入土壤銀行,銀行付給一定的補助,對按照計劃退耕的農場主給予農產品價格補貼,引導農場主把退耕土地用于土壤保護。1961年又制定了緊急飼料谷物計劃,為減少飼料谷物的庫存和產量,鼓勵農場主停耕20%的耕地,即可以從政府取得停耕土地正常產量50%的現金或實物補助;如果停耕土地超過20%,補償比例可提高到60%。1965年又實施了有償轉耕計劃,進一步細化了退耕休耕的生態補貼。1985年進一步實施了“保護性儲備計劃”。

歐盟則從以下幾個方面扶持農業環保:一是價格補貼與環保措施掛鉤,主要通過采取休耕、種植可再生原料、實施嚴格的載畜量規定等措施,引導農民自覺保護環境;二是通過改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如減少化肥和植物保護劑的使用、把農田改作粗放型綠地、降低每塊飼料田的牛羊載畜量、使用有利于環境和資源的其

他生產技術等,以此來減少環境污染;三是植樹造林,美化環境,對農戶在農用地上的綠化給予一定補償;四是調整農業結構,減輕環境壓力。

1992年瑞士修訂了《聯邦農業法》,對三種農業發展類型分別提供了財政補償:一是支持保護特定的物種;二是支持更高生態標準的保護性農業活動;三是支持有機農業。具體的政策措施主要體現在生態補償區域計劃和生態稅改革計劃之中,有力地促進了農業效益的改善和農民收入的提高。

(四)設立專項基金促進礦區復墾與整治

1977年8月3日美國國會通過并頒布了第一部全國性礦區生態系統修復法規《露天采礦管理與(環境)修復法》。頒布后出現的礦區生態破壞,一律實行“誰破壞、誰恢復”,由礦山主100%進行修復;法律頒布前已破壞的廢棄礦區,則由國家通過建立治理基金的方式組織恢復治理。美國國庫賬冊中設有“廢棄礦恢復治理(復墾)基金”,每個州也都設有該州的廢礦恢復治理基金。另外在資源開發過程中,美國將開采許可證制度與生態補償和修復掛鉤,并實行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在開采許可證申請得到批準但尚未正式頒發以前,申請人先交納恢復治理保證金,該保證金在采礦者不履行恢復治理計劃時用來支付恢復治理作業的費用,完成恢復治理且驗收合格后予以返還。

德國對新老礦區采取不同措施,確保礦區復墾得以順利推進。對于歷史遺留下來的老礦區,專門成立礦山復墾公司負責此項工作,復墾所需資金由政府全額撥款,并按聯邦政府占75%、州政府占25%的比例分擔。對于新開發礦區,根據《聯邦礦山法》的有關規定要求,礦區業主必須對礦區復墾具體措施并作為審批的先決條件;必須預留復墾專項資金,其數量由復墾的任務量確定,一般占企業年利潤的3%;必須對因開礦占用的森林、草地實行等面積異地恢復。在開發和復墾的過程中,政府制定嚴格的環保法規和標準,并經常進行專項檢查,確保復墾工作落到實處。

(五)利用政府、企業等為主導的自組織私人交易加強水資源保護

美國紐約市90%的水來源于上游卡茨基爾河和特拉華河流域,20世紀80年代后微生物污染日益嚴重。由于新過濾凈化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成本遠遠高于對上游改善流域內土地利用和生產方式的投入,紐約市決定投資購買上游的生態服務,資金的來源為政府對水用戶征收的附加稅、紐約市公債以及信托基金。紐約市為該流域內采取最好管理措施的奶牛場和林場經營者提供4000萬美元,促進其采用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來改善水質。

法國的Perrier公司為了能獲得持續的清潔水源,投資約900萬美元購買水源區1500公頃的農業用地,在比較敏感、脆弱的滲透區培育森林,資助農民建立現代化設施,鼓勵農民采用有機農業技術來保護水源。

1959年哥倫比亞政府設立了考卡河流域(簡稱CVC)公司,主要負責考卡河流域內不同用戶間的水資源分配,同時負責上游流域的坡地管理。由于CVC公司沒有足夠的財力解決水短缺問題,水稻與甘蔗種植者就自發組織成立了12個水用戶協會,自愿在原水費基礎上增加1.5到2美元,列入一項獨立基金,由CVC用于支付那些改善河流流量的必要活動。

(六)探索特定生態因子和指標的開放的市場貿易

澳大利亞東部Mullay-Darling流域的土地清伐,尤其是麥夸里河流域的土地清伐加劇了水的鹽漬化程度。1999年10月,麥夸里河流域食物與纖維(MRFF)協會(一個由600個灌溉農場主組成的協會),與新南威爾士州林務局達成協議,將植樹造林作為一種成本上有效的策略給予資助。該協會根據麥夸里河流域上游新建的100公頃森林的蒸騰水量,向州林務局購買鹽分信貸,即下游使用水灌溉土地的農場主向林務局支付“蒸騰作用服務費”。按照每100萬升水交納17澳元的價格來支付,或按每公頃土地85澳元的價格來補償,支付10年。州林務局再用這些資金在上游種植脫鹽植物、栽植樹木或多年生根系植物等來改善水質。

哥斯達黎加政府通過“溫室氣體抵消單位”(CTO)貿易從國際市場上尋求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財政支持。1996年,哥斯達黎加做成第一筆CTO碳交易,以2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挪威20萬個CTO單位(相當于抵消20萬噸碳排放)(Gamez,2002)。同年,哥斯達黎加還啟動了“森林環境服務支付”(FESP)項目,規定要對植樹造林支付一定費用作為補償,所植樹木要以國際標準嚴格認證。支付標準每年都要調整,2002年的支付水平為5年每公頃支付530美元,支付費用主要來源于政府成立的“碳基金”(Carbon Fund)和從化石燃料中征收的銷售稅。

(七)積極針對綠色產品推廣生態標識

歐盟于1992年出臺了生態標簽體系,以推動歐盟各類消費品的生產廠家進一步提高生態保護,確保產品從設計、生產、銷售到使用,直至最后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不會對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生態標簽同時提示消費者,該產品符合歐盟規定的環保標準,是歐盟認可并鼓勵消費者購買的“綠色產品”。如果生產商希望獲得歐盟生態標簽,必須向歐盟各成員國指定管理機構提出申請,完成規定的測試程序并提交規定的測試數據,證明產品達到了生態標簽的授予標準。

歐盟森林工作委員會(FsC)制定了一套進行森林管理的國際標準,并且授權第三方組織根據這一標準對森林的管理者和林產品的生產者進行認證。FSC的標志對于那些進行良好森林管理的組織提供一種國際認可,并使消費者認識到那些產品是值得信賴的。國際社會指定公認權威機構對于產品進行生態認證,一方面鼓勵生產企業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投入,同時引導消費者對生態標識產品進行付費,作為生產者生態保護投入的回報。

四、國際上相關理論、方法和實踐對于我國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利益補償的啟示

全面總結和客觀評述國際上各類生態保護區域利益補償的相關理論、方法和實踐,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目前所處發展階段,針對國家“十一五”期間提出的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戰略思路和基本要求,從機制、手段、主體、層次等多方面得出今后我國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進行利益補償的幾點重要啟示。

(一)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生態補償機制至關重要

我國雖然關于生態補償理論、方法和實踐的研究已經開始起步,但現有的研究遠滯后于實際需要。嚴重的生態破壞問題仍是制約中國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的生態保護還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特別是亟需建立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我國當前的生態補償政策在現有的相關環境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中缺乏明確規定,東、中、西部沒有形成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生態稅費制度還不完善,扶貧工作沒有與生態補償有機結合,這迫切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和結合國內實踐進行補充和完善,盡快建立和完善適應我國基本國情的生態補償機制,這對于我國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的保護和發展更是當務之急。

(二)財政轉移支付應承擔更加重要和主導的地位

綜觀世界各國對生態區域的利益補償實踐,財政轉移支付承擔著主導性作用。這主要是由于多數國家都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作為地方性公共產品,由地方政府承擔主要的支出責任,而轉移支付可以有效地解決公共產品的外部性問題。因此,設計我國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的利益補償機制,應明確將財政轉移支付作為對限制和禁止開發區域利益補償的主要工具,進一步強化和規范財政轉移支付的規模、來源和使用。在強調中央對地方縱向財政轉移支付為主導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依托大江大河流域上下游之間、重要自然保護區、工礦區的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充分發揮財政轉移支付在加強和引導生態保護上的支撐作用。

(三)擴大因素公式分配法在財政轉移支付中的應用范圍

世界各國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制定和調整過程中,采用公式分配法是各國均衡性轉移支付的普遍趨勢。公式分配法是根據某種數學公式和相關數據,確定有資格的補助對象和金額,一般通過許多具體項目下撥,涉及眾多領域,類型各異。每一個項目都有與之對應的補助公式,公式的基本組成涉及因素選取、數據確定、管理該項轉移支付方案的相關成本和限制條件等。目前我國考慮各種因素的公式分配法覆蓋面較小,只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中有所涉及,僅占全部轉移支付規模的10%左右,絕大部分轉移支付都缺乏對各地公共服務供給成本差別化的考慮,從而在客觀上加大了各地間的財政差距。因此,應針對影響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的財力因素,逐步擴大按因素法分配轉移支付資金的范圍,促進各地財政的均衡發展,加快這兩類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進程。

(四)采用現金補償和實物補償相結合的利益補償方式

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主要位于我國的西部地區,對這兩類區域的利益補償實際上就是對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補償。應盡快界定補償資金的來源,包括規定生態補償基金的財政撥款方式、支付周期、核算方式、區域生態補償基金的保值、增值方式和捐贈資金的管理機制。另外,建立生態利益補償捐助機構等社會化補償手段,可以接受來自社會的各種捐贈以及發行生態補償彩票等,多方位嘗試進行資金籌措。除資金形式外,利益補償還可以配套采取一些其他形式,比如發展空間補償或發展權補償,廣東、浙江等地率先實行的“異地開發”式利益補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補償方式。

(五)進一步完善生態利益補償標準和定價機制

國際上的生態補償標準通常有兩種思路:一是根據生態環境系統所提供的生態環境服務價值確定;二是根據生態環境保護產生的機會成本確定。從目前看,我國生態補償標準應綜合考慮以上兩種方式,適時、適地探索適應區域發展實際的補償標準,近期可考慮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以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和支出等指標為依據,確定合理可行的補償標準,并保持動態的調整。同時,加快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生態補償定價機制。一是對于產權比較容易界定、受益主體較為明確的生態和環境產品,有關部門應鼓勵受益方和生產方通過雙邊協議加以解決。二是在確定補償標準時,可以引入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學習借鑒美國的經驗,在部分領域開展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來制訂補償標準的試點,并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加以推廣。

(六)積極培育包括政府、企業、民間機構等多元化的生態利益補償主體

制定和實施生態補償相關政策要遵循“損害者付費,受益者補償,保護者受益”的原則,有利于保護地區與受益地區共同發展。所以只有實行補償主體多樣化,才能構建起完善的生態補償網絡。為此,一要堅持以政府部門,如民政局、財政局、環保局等作為區域生態補償的主導力量。二是要動員區域金融事業單位介入區域補償網絡,打破區域金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落后觀念。三是要推動民間組織、環保社團、民間基金會等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利益補償網絡,切實反映和加強利益相關方的利益訴求和協商要求。最后,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及民間組織還要加強合作,形成生態利益補償的聯合體。

(七)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利益補償體系

深入考察國外的生態利益補償機制和政策體系,大多采用政府手段和市場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并且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分工重點。因此,我國應探索多渠道的利益補償方式,政府應該在利益補償政策中發揮主導性作用。切實強化生態、資源和環境管理部門的責任,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并采用綜合生態管理(IEM)的方法指導生態保護與建設活動。除生態融資、財政補償等政府行政手段外,應根據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市場機制的完善程度,積極探討培育和引進市場機制,率先在部分地區和領域進行大膽試點,借鑒國際上相對比較成熟的方法和指標,促進利益補償體系的差異化和多元化實現。

(八)建立中央與地方政府在利益補償中的合理分工

篇5

二要堅持創新發展。要把理念創新、工作創新、機制創新貫穿發展的全過程,以創新的理念破解發展難題,以創新的思路推動加快發展。要針對當前宏觀形勢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區域競爭格局變化帶來的新壓力、加快發展進程中出現的新矛盾以及工作落實中出現的新問題,勇于探索實踐,尋求創新的切入點,找到創新的突破口,注重在創新發展中尋找出路。要圍繞破解要素制約、提高招商實效、加快項目建設、推動節能減排、促進科技創新、統籌城鄉發展、整合政府資源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強化機制和政策創新,培育區域后發快進優勢,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三要推進創業富民。要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創業熱情,大力營造全民創業氛圍,全面推進個人、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的創業再創業。堅持以就業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切實加強指導服務,拓展全民創業渠道。實施“回鄉創業工程”,放寬市場準入,降低創業門檻,鼓勵群眾想創業、支持群眾創成業、幫助群眾創好業,推動“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提升。引導外來客商投資創業,激勵創業成功人士“二次創業”,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實業、企業創新業、干部創事業的全民創業生動局面。

四要注重狠抓落實。抓工作貴在堅持,重在實效。政府工作要圍繞全年目標任務,著力在抓深化、抓落實上下功夫。要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樹立求真務實作風,堅持重心下移,健全抓落實的長效機制,力爭每一項工作抓得早、抓得實,每一項任務責任到位、實施到位,特別是對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招商引資、項目推進、新農村建設、“五城聯創”、民生改善、社會穩定和為民辦實事等重點工作,必須全力推進,常抓不懈,務求實效。對看準的事情,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努力營造真抓實干的氛圍。

根據以上總體要求和目標,今年要著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推進工業化,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工業化是加快發展的核心。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就是要更加突出“工業立區”的主戰略地位,擴張工業經濟總量,轉變發展方式,形成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發展集約格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強化平臺建設。堅持把空間平臺建設作為增強區域發展后勁的重要基礎。構建以開發區和重點鄉鎮工業功能區為主體的梯度型工業平臺格局,進一步拓展工業發展空間。著力提升開發區建設水平,加快南山三期550畝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符合“兩規”的700畝土地征用,爭取調整綠地規劃,積極做好開發區東擴前期工作;加快開發區功能配套,完善賓港大道等路段亮化、綠化設施,增強園區產業配套和生產保障功能;發揮土地、資金、政策的最大效應,提高園區投入產出率和產業集中度。扎實推進鄉鎮工業功能區建設,完成廿里、上方工業功能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廿里工業功能區新征地塊基礎設施建設和大洲工業功能區一期開發建設,啟動高家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更大空間;合理安排鄉鎮工業功能區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時序,完善工業功能區投融資體制。

培育產業集群。堅持把集群化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根本目標。完善和落實“工業28條”等扶持政策,推動主導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著力打造高檔特種紙、機械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集群,重點培育電子器材、新型建材、輕工服裝、鈣產品、竹制品、綠色食品等六個特色產業,著力構建“2+6”產業集群化發展格局。立足主導產業基礎,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高檔特種紙產業要加快形成裝飾原紙、高檔包裝紙、農業用紙等多品種、廣用途、系列化產業格局;機械裝備制造業要突出以專用設備制造和標準件、汽摩配件系列加工為主導,形成產品配套、產業關聯的企業群,并大力引進裝備制造龍頭企業,鼓勵現有零部件加工型企業向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和整套設備制造企業發展,力爭兩大主導產業產值達到25億元。特色產業要充分發揮碳酸鈣及延伸產品、竹炭及高檔竹膠板、綠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等資源型產業優勢,著力壯大產業實力,提升產業檔次,鈣產業要向納米鈣、專用鈣、改性鈣等精深產品加工延伸;竹制品業要突出竹炭和高檔竹膠板特色,產業向系列化研發、規?;a發展;綠色食品要依托現有基礎,突出精細加工,打響健康、安全、放心品牌;新型建材要引進節能、環保項目,努力提高產業層次;輕工服裝要注重品牌培育,積極向產業鏈的中高端發展。要積極培育機械裝備制造業、電子器材等符合國家產業發展導向、市場容量大、產業關聯度高的新興產業,努力形成產業群優勢。

推動企業創新。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強研究開發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2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新產品15個。加大企業技改力度,著重扶持15個市級重點工業項目技術改造,促進企業檔次提升。深入推進“六個一批”創新載體建設,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深化標準化和品牌建設,實施名牌培育和質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工業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加快培育仙鶴、夏王、海力、志高、羅伊、伊夢特、民心、雁杰等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衍生配套項目,延伸產業鏈,形成大中小企業配套、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格局。要進一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特別要重視對科技型、成長型、外向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在融資擔保、技術創新、人才引進、創業平臺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使中小企業成為推動全民創業的重要載體,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舉辦高檔特種紙、機械裝備制造業發展論壇。

狠抓節能減排。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有效舉措。立足治舊與控新相結合,完善項目決策咨詢、能評、環評、竣工驗收等制度,嚴格把好項目準入關,杜絕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項目入園。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落實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減排責任制,強化定期監管和動態監測,建立健全規模企業能耗臺帳,加快重點排污單位在線監測裝置建設,開展超標排放企業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有效降低企業能耗和排放。充分發揮東港熱電集中供熱供氣優勢,促進企業節能、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抓好企業清潔生產,力爭5家企業列入省清潔生產計劃。增強全社會節能環保意識,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二)推進城鎮化,著力培育城市經濟。城鎮化是加快發展的重點。著力培育城市經濟就是要按照新型城市化要求,堅持城區建設與城市經濟互動,注重規劃建設與經營管理并舉,積極構建現代服務業聚集區,促進人氣、產業集聚。

注重城鄉規劃。突出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注重建設的時序性、合理性,完善城鄉規劃體系,逐步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深化城區建設規劃,調整完善功能布局。積極融入市域規劃,不斷拓展城郊鄉鎮(街道)發展空間。優化新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完善建成區道路、管線等專項規劃,編制城區出讓地塊詳細規劃,制定城中村改造規劃。加強村鎮規劃工作,基本完成建制鎮總體規劃編制,強化“三村三沿三點”的規劃控制與引導,完成一批重點村莊建設規劃編制。認真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進一步加強規劃管理,切實規范建設行為。

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南北大通道建設,基本完成23省道*至320國道段改建,完成百靈北路公鐵立交橋建設,全線貫通樟潭至大洲公路。加快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府前路西段建設,啟動市民公園四期和江濱公園綠化工程,完善霞飛路、百靈北路等硬化、亮化、綠化等配套設施,啟動樟潭防洪工程建設。主動對接市綜合物流中心服務需求,全力推進三口畈大排渠改造、信安大道東延伸段工程、鐵路專用線和園區管網等基礎性、功能性項目建設。完善城區功能配套,完成區文化館(青少年活動中心)主體工程、樟潭中心小學遷建、老年活動中心、燈具市場等項目建設。加強集鎮建設管理,堅持以強鎮重鎮為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推進集鎮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集鎮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集鎮經濟,增強集鎮活力。

繁榮城市經濟。加大對服務業的扶持力度,使之成為經濟增長和地方財源增長的新亮點。大力發展商貿、餐飲、住宿、運輸等傳統服務業,促進城區人氣、商氣集聚。引進連鎖超市、星級賓館等項目,推動專業市場建設,啟動農貿城前期工作,加快形成市、區互動互補的商貿業發展格局。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全力推進浙西糧油交易中心、省儲備糧庫和*無水港等一批市綜合物流中心項目建設,著力培育壯大聯創、華升、華東巨化等規模物流企業,積極引進以工業產品為主的現代物流主體,推動加工制造企業服務功能剝離,大力發展生產業,不斷推進與市綜合物流中心、東港工業園區的協同發展、互動發展。促進房地產業發展,做好房地產項目的包裝和推介,積極對接東港工業園區和市綜合物流中心,吸引園區(中心)企業主、職工入住新城區;研究激活新城區房地產市場的相關政策,盤活房地產存量,提高已開發小區的入住率;推進鑫業晶典等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推出13號、14號等地塊開發。加大對建筑業培育力度,引導建筑企業提升素質、加快發展。同時,要繼續加快發展金融、保險、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著力培育服務業新的增長點。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強重點外貿企業自主品牌建設,鼓勵優勢出口產業、企業加快發展,更加重視進口工作,鼓勵增加能源、原材料和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進口,擴大外貿總量,提升外貿層次,加大外資利用力度,不斷提高經濟外向度。

提升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城區居民的主體作用,深化推進“五城聯創”,進一步鞏固提升環境衛生整治和“創衛”、“創園”工作成果,打好“創衛”攻堅戰,建立城區長效保潔、保綠運行機制,加強城區主要道路、農貿市場、城中(郊)村、“六小”行業和“十亂”整治。注重城區綜合管理和整治,著力構建長效管理機制,促進城市管理由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公共地域向居民小區和單位延伸、城區向城郊結合部延伸,推進振興中路、東跡大道示范街建設,打造城市管理亮點。加強集鎮環境整治工作,改善鎮容鎮貌。加強社區建設管理,增強社區服務功能,發揮社區的基礎作用。

(三)推進生態化,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生態是我區最大的優勢,生態化是加快發展的基礎。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就是要推進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加快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著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培育生態文化,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家園,努力構建“經濟走廊、生態屏障”的發展格局。

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圍繞爭創全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綜合強區的目標,以產業化、園區化為主攻方向,整合完善農業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加快提升農業產業水平和檔次。一是改造提升傳統農業。深化實施柑桔品質提升工程,力促柑桔產業提質增效,繼續抓好后溪萬畝柑桔精品園和高家千畝示范園建設,新建5個百畝示范點;大力實施竹產業提升工程,做強竹業經濟,主攻加工環節,延伸產業鏈,培育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竹制品加工企業3家和竹加工專業戶100戶,建設高效竹林基地1.8萬畝、改造低產低效竹林3萬畝,新建改建林區道路150公里,啟動省級竹子現代示范園區建設;提升生豬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推進生豬養殖生態化、規?;?,提高養殖小區建設水平,規模養殖率達60%以上;鞏固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認真落實糧食直補政策,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面積,發展訂單糧食,提高單產和種糧效益。二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注重區域特色,重點抓好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特色水產、食用菌、有機茶等特色產業,積極培育和發展以特色產業為支撐的經濟專業村,著力打造“一村一品”格局,形成一批花卉苗木、山地蔬菜、大棚西瓜、吊瓜、草莓、名優茶、太陽魚等專業村,新增特色農業專業示范村20個。大力推廣設施農業、循環農業、休閑農業等高效生態模式,加快推進蓮花“寶島農業觀光園”、“月山千畝玫瑰園”等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鼓勵工商資本投入農業,加快農村生產要素流轉,促進農業規?;⒓s化經營。三是加快培育品牌農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打響“*三元”豬、“一品紅”椪柑、“阮小二”食品、“純野”山茶油、“大山”茶葉等綠色特色品牌。大力實施“強龍興農”工程,加快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等各類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著力引進一批帶動面廣、競爭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形成年產值3000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10家,培育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加快建立“四位一體”的新型農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責任農技推廣制度,促進綠色安全、標準化等農業技術進村入戶。

重視農民增收致富。大力推進高山遠山、庫區和地質災害隱患點農民內聚外遷、合理流動、轉產轉業,努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一是啟動實施烏溪江庫區群眾增收致富工程。繼續實施異地脫貧工程,啟動黃壇口鄉窯籃、嶺洋鄉魚山等脫貧小區建設,轉移安置1000人。因地制宜推進低產低效竹林、茶園、果園等改造提升,著力加快林區道路、飲用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全面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加大幫扶工作力度,全面建立低收入農戶檔案,建立“一戶一策一干部”的幫扶機制,采取小額農戶信貸等措施,扶持低收入農戶集中村發展特色產業,加強多形式社會救助,構建“政府引導、全民創業、全社會幫扶”的扶貧工作格局,力促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持續增長。三是深入實施農民素質工程。開展農民“雙證制”教育培訓和預備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快培養新型農民。重點抓好新型農民技能等級培訓、本地企業用工培訓和農村困難群眾培訓,著力提高農民發展現代農業、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的能力。全年培訓農民1萬人,培訓后轉移就業6000人。四是積極實施水庫移民扶持工程。認真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規劃、中央直屬水庫移民遺留問題處理六年規劃、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實施一批移民扶持項目。

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大統籌城鄉力度,鞏固完善支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著力建設生態家園。一是扎實推進“四項重點工程”建設。突出農民主體作用,完善村企結對、部門掛鉤等幫扶機制,深化實施村莊整治工程,實施50個環境整治村和一批市級示范村建設,重點抓好旅游景區沿線村、鄉鎮所在地中心村的環境整治,抓好產業特色村、生態特色村、特色文化村和下山脫貧村的示范建設,深化黃壇口鄉藥王山沿線村莊連線整治,啟動黃壇口鄉天脊龍門沿線村莊連線整治,探索以池塘整治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水環境治理工作;鞏固提升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程,新增農村垃圾集中處理村50個,力爭80%以上行政村實現垃圾集中處理;繼續實施農村沼氣工程,全面推廣“一池三改”技術,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開展生豬養殖污染整治,新建改建戶用沼氣池2000只,新增沼氣容積1.5萬立方米;加快實施農民飲用水工程,推進上方鎮自來水廠等項目建設,解決4.5萬以上農民的飲水安全問題。二是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鄉村康莊工程,完成路基改造和路面硬化100公里;基本完成廿里文塘大橋、橫路文勝橋、舉村楊梅岙公路建設;啟動上方、蓮花等集鎮過境公路建設。逐步改造提升農村電網,實施新農村電氣化改造村80個。實施杜澤鎮下余畈、云溪鄉東頭畈1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加快大洲鎮白西坑、周家鄉邵源等6座水庫“千庫保安”工程和黃壇口鄉、蓮花鎮等地的防洪工程建設,實施以黃壇源為重點的清水河道工程,完成烏溪江西干渠灌區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積極探索農村公路、飲用水等農村公共設施養護管理的長效機制。三是加快農村新社區建設。按照“經濟繁榮、服務完善、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農村新社區建設要求,加快中心村建設和城中(郊)村、空心村改造,積極推進村莊整理和宅基地置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社區服務組織和網絡。抓好上方鎮大立村等12個農村社區試點工作。

抓好生態旅游發展。充分發揮山水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積極開展省旅游“十百千”工程創建活動,爭創省旅游強鄉1個、省特色旅游村2個。著力培育生態休閑度假旅游業,實施后溪鎮富禎湖等一批旅游度假項目,推進紫微山、九龍湖風景區的開發建設。要加強對“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的人員培訓、規范管理,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山水風光、民俗風情的“農家樂”特色村,鞏固提升大洲鎮羅樟源和黃壇口鄉藥王山、天脊龍門等旅游景區沿線的“農家樂”特色帶建設。精心策劃生態山水游、現代農業游、紅色探險游、文化古跡游等一批鄉村旅游線路,進一步開拓旅游市場,打響“城中山水、生態*”旅游品牌,力爭全年旅游總收入增長20%以上。

強化生態環境建設。積極推進省級生態區創建工作,發展生態工業,加快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促進節能、降耗、增效。深入實施省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市工業循環經濟“5518”工程,鞏固開發區化工企業污染整治成果。開展污染源普查工作。繼續推進烏溪江流域水污染整治和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努力減少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深化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提高水源涵養功能。推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積極開展生態鄉鎮、生態村以及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綠色學校、綠色家庭創建活動,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四)強化民生改善,加快構建和諧社會。改善民生是加快發展的出發點和根本落腳點。要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加強社會管理,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深化教育強區創建成果,加快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中小學校舍維修工程,啟動廿里中心小學擴建,完成12所學校標準化建設。優化中小學校布局,建立城區、中心集鎮小學與薄弱學校對接交流制度,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整合辦學資源,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加快發展學前教育,積極扶持特殊教育。完善激勵政策,切實穩定和充實農村教師隊伍。加大義務教育保障力度,提高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全部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本費。加快衛生事業發展,健全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完成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45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落實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抓好重點疾病、地方病、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重視鄉鎮文化站建設,創建特色文化村,培育文化示范戶。以“農家樂大篷車”等為載體,廣泛開展“種文化”和“送文化”活動。全面開展文物普查,認真做好金仙巖摩崖石刻等重點文物保護工作。深化廣播電視進村入戶工程。重視體育事業發展,組織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機制,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積極發展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和關心下一代事業,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做好外事、僑務、臺灣事務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和人民防空工作,認真做好征兵和擁軍優撫安置工作。認真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加快民族村新農村建設,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以擴大保障面、提高保障水平為重點,著力構建覆蓋城鄉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制度,全面推進“五費合征”工作,鞏固“五大保險”覆蓋面。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籌資標準和報銷比例,力爭人均年籌資達到100元以上,參合率達到88%以上;加快實施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工作,確保參保率達到70%以上,逐步實現醫療保障全覆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夯實工作基礎,健全分層分類救助辦法,適度提標擴面,城鄉低保補差金額達到50元以上,實現應保盡保;深化農村“五保”、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工作,集中供養率分別達到85%和95%以上;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新增被征地農民即征即保,逐步解決歷年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繼續開展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和困難群眾住房救助、災害救助等工作。積極發展社會福利、慈善等公益事業。認真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和《勞動合同法》,進一步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建立零就業家庭動態幫扶長效機制,切實幫助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促進農村低保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做好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和再就業人員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深入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加強勞動爭議處理和勞動保障監察,依法規范企業用工,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強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監測、市場監管和應急儲備,確保市場基本穩定,做好低收入群眾的動態物價補貼工作。

扎實推進“平安*”建設。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積極創建省級“平安區”。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綜治網絡規范化建設,依法防范和打擊刑事犯罪活動。全面開展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民情溝通工作,強化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工作,加強和諧社區、和諧企業、和諧村鎮建設。嚴格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礦山、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管,全面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預防和減少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繼續抓好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加強森林防火、動物防疫、防汛防旱等工作。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土地協管員制度,強化土地管理,堅決制止違法占地建房等土地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高度重視工作。扎實推進“五五”普法工作,增強全民遵紀守法意識。重視和發揮人民調解組織的作用,著力化解矛盾糾紛。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加強歸正人員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努力消除社會不和諧因素。

(五)強化項目推進,切實增強發展后勁。項目推進是加快發展的主抓手。要深化“開放興區”戰略,著力引進和實施一批工業經濟、城市經濟、生態經濟、民生改善項目,增強項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力和促進力,切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和后勁。

著力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動搖,更加注重引進大項目、好項目,力爭全年新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50個、億元以上項目5個,實際到位資金18億元以上。一是提高招商項目質量。堅持“以畝產論英雄”,注重招商選項,完善考核辦法,建立與項目稅收、項目投資強度等相掛鉤的考核激勵機制,著力提高招商項目質量。強化引進項目后續服務,提高項目資金到位率。二是拓展招商領域。繼續堅持以工業招商為主,大力引進有利于兩大主導產業、六個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龍頭型項目、高新技術項目和戰略性項目。加大城市招商力度,著力引進有利于集聚人氣和涵養稅源的城市經濟項目。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加大生態經濟項目推介力度,著力引進一批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農業、生態休閑旅游等項目。注重引進教育、文化、衛生等民生改善項目,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以民生改善為重點的社會事業。三是創新招商方式。要繼續深化“山海協作”工程,擴大協作范圍,協作的領域要從經濟技術項目拓展到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和新農村建設各個領域。進一步加大協作的力度,注重產業招商、資源招商和以商招商,主動對接杭州、寧波資源與產業協作項目,推進以溫州、臺州、金華等沿海地區和相鄰地區為重點區域的定點招商,著力提高招商實效。

加大重點項目推進力度。堅持把項目推進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突出重點項目推進,全年完成重點項目建設22個,開工建設重點項目33個,實現重點項目投資16億元。推進仙鶴二期、夏王二期、華恒模型、法標潔具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堅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則,積極引進和合理布局符合環保和安全要求的高科技、高成長型好項目。大力開展項目謀劃工作,重點儲備一批重大項目,確保動態儲備項目100個以上,啟動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要加大產業招商項目推進力度,積極鼓勵現有企業以存量資產、存量土地等為依托,尋找產業上下游合作項目,通過擴股增資、技術改造、配套引進等形式,加快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配套能力強的項目,推進主導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要大力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根據國家產業政策、投資政策以及我區特色產業優勢,有針對性地包裝一批項目,加強與上級對口部門的聯系和銜接,爭取在土地指標、報批和資金、政策等方面得到更大的支持。

加大項目整合力度。要加強部門項目整合,改變項目條塊分割、資金分散、效益欠佳的現狀,集中項目資源支持開發區和鄉鎮工業功能區、新城區、新農村、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發展,確保各項政策、資源和要素優先向開發區和鄉鎮工業功能區傾斜,最大限度發揮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要健全部門項目整合的工作機制,注重多渠道爭取、多領域整合,充分用足用活政策,加強統籌謀劃,合理調度整合部門項目,形成部門爭取、政府統籌、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加大要素保障力度。要主動適應宏觀調控要求,按照有保有壓、統籌安排的原則,不斷創新方法舉措,早對接、早安排、早落實、爭主動,著力破解資源要素制約。要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千方百計保障項目建設用地,立足挖潛盤活存量,鼓勵企業零增地技改或利用存量土地廠房增資擴建或引資招租建廠,著力提高存量土地投資強度;深化實施“騰籠換鳥”,盤活化工園區土地廠房,提高開發區土地利用率;加大閑置土地處理力度;建立完善新建項目簽約承諾、落地投產、履約評估、竣工驗收和土地開發保證金制度;積極爭取用地指標,通過項目包裝爭取新增農轉用指標;繼續加大土地開發、復墾力度,完成低丘緩坡開發1500畝,建設用地復墾800畝,開展蓮花鎮國家投資土地整理項目建設。要積極構建資金籌措機制,千方百計緩解資金供求矛盾,用足用活信貸政策,及早包裝項目對接融資;強化政銀合作和銀企對接,拓寬融資渠道,完善融資平臺;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開展上市工作;加大開發區商住、市場用地開發力度,積極開展城區和集鎮土地運營,力爭出讓城區土地100畝以上。要立足解決本地企業用工矛盾,開展緊缺工種培訓和招才引智工作,建立勞動力外招基地,加強勞務交流的有形平臺和網上平臺建設,解決勞動力結構性、素質性矛盾。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按照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切實加強政風建設,確保行政有為、執行有力。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按照精簡、務實、高效相統一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繼續搞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不斷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提高行政效能。切實將政府精力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提供服務和創造良好環境上來,切實把財力物力等公共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加強部門預算外資金管理。加強政府專項資金和政府性債務管理。組建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整合和盤活政府存量資產,科學調度政府資金。繼續減少和規范審批事項,努力提高審批效率。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探索林地產權流轉和抵押貸款機制,創新新農村建設投融資機制。

篇6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結合銅陵實際,現就“十二五”時期加強全市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堅持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提高環境監督管理水平

(一)強化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建立完善并認真落實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制度,在進行經濟社會發展決策、研究論證重大項目以及制定區域開發和資源開發、城市發展、行業發展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環境容量、環境風險,從源頭上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保障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強化規劃環評引領作用,縣級以上的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區域、流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以及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游、自然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專項規劃,必須在規劃編制過程中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凡是違反有關規定未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審批機關不得審批其規劃,有關部門暫停審批規劃中所涉及的建設項目。

(二)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完善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機制,把主要污染物和重金屬排放總量指標作為審批項目環評的前置條件。對于實行審批制和核準制的項目,未取得環評審批文件的,一律不得審批或核準,不得批準用地,不得給予貸款,不得予以轉報申請市級以上的財政性資金。環境影響評價過程要公開透明,充分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嚴格建設項目環?!叭瑫r”監督管理,建立建設項目環?!叭瑫r”及竣工環保驗收承諾制度,對重大項目從項目環評、評估、審批、施工期環境監理、試生產和驗收實行全過程跟蹤監管和服務。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落實不到位的,特別是未解決飲用水水源問題、未設置隔聲屏、衛生防護距離內住戶未搬遷的,不得批準試生產和通過驗收,對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準即擅自開工建設、建設過程中擅自作出重大變更、未經環境保護驗收即擅自投產等違法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并追究管理部門、相關企業和人員的責任。

(三)深入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以“提標”加速工程減排,國電銅陵發電公司、皖能銅陵發電公司完成現役燃煤機組脫硝改造,取消脫硫設施煙氣旁路,綜合脫硫效率提高到90%以上。銅陵海螺水泥公司、銅陵上峰水泥公司新型干法窯完成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并配套煙氣脫硝設施。銅冶煉制酸尾氣及環境集煙系統、硫鐵礦制酸尾氣、鋼鐵(球團)燒結煙氣全部配套煙氣脫硫設施。開展機動車尾氣檢測和治理,2013年底前,實行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全覆蓋,汽車環保定期檢驗合格率達到80%以上,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發放率達到90%以上,2015年底前,全部淘汰2005年以前注冊的“黃標車”。加快污水處理廠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對現有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提高脫氮、脫磷能力,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到2015年基本實現市區和縣城所在鎮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推行清潔養殖模式,規?;笄蒺B殖場和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固體廢物、廢水貯存處理設施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施。以“升級”促進結構減排,充分發揮污染減排倒逼傳導作用,認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銅陵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若干意見》(銅政〔2009〕16號),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完成銅陵有色銅冶煉技術升級改造工程,開展橫港工業區環境整治整合,淘汰區域內現有化工、球團、造紙、選礦企業落后生產工藝和生產裝置,2012年、2014年分期關閉銅官山化工公司兩條15萬噸硫酸生產線。以“從嚴”提效管理減排,完善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強化減排工程中控平臺建設和治污設施運行監管,建立脫硫設施投運率及脫硫效率、污水處理廠處理水量及化學需氧量、氨氮去除效率公告制度,落實不正常運行脫硫設施的電價扣減和罰款政策措施,開展污染減排核查和預警督查,強化行政考核問責,提升減排工作績效。到2015年,實現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比2010年分別減少15.2%、11.2%、9.1%、8.7%的目標。

(四)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堅持環境監管屬地管理原則,落實環境監管分級負責制。繼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強化部門聯動執法和環境問題整改后督查。加大工業園區、污染減排重點工程、重點行業企業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偷排和超標排放污染物、擅自停運污染治理設施等突出環境違法行為。加強資源開發、自然保護區、農村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環境執法監督。實行環保誠信管理,建立企業環保守法誠信檔案,及時公開重大環境違法案件和環保不達標企業環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健全執法工作制度、程序和責任制,執行突出環境問題報告、監察情況月報和重大環境安全隱患告知制度,深化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二、統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著力解決環境民生問題

(五)綜合治理大氣污染。對于煙塵排放濃度不能穩定達到30mg/m3以下的火電廠進行除塵器改造,對于未采用靜電、袋式除塵器的現役鋼鐵燒結、球團生產裝置全部改造為袋式或靜電等高效除塵器,20蒸噸以上的燃煤鍋爐應安裝靜電除塵器或袋式除塵器,20蒸噸以下中小型燃煤工業鍋爐,鼓勵使用低灰優質煤或實施煤氣、天然氣替代工程,逐步淘汰清潔能源區內燃用煤、重油、生物質等高污染燃料的鍋爐和茶水爐。持續開展建筑施工及產塵物料裝卸、堆存、運輸過程揚塵專項整治,開展創建“綠色礦山”活動,整治整合港口岸線資源。嚴格控制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排放,2013年底以前,加油站、油庫和油罐車全部安裝油氣回收裝置,化工、電子、漆包線等行業惡臭(異味)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開展城區油煙噪聲污染治理,建設一批達標示范街、示范路段和示范社區。

(六)抓好重金屬污染防治。以砷、鉛、汞、鎘、鉻等五類污染物為重點,采取升級一批、關停一批、搬遷一批、治理一批、一廠一策等綜合治理措施,重點防治有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礦(含伴生礦)采選、硫酸生產、線路板制造、有色金屬壓延加工、電鍍及金屬表面處理、涉重金屬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進口第七類廢物拆解等涉重金屬行業重金屬污染。實施重點企業治污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完成銅陵有色金昌冶煉廠奧爐轉型改造、銅陵有色銅冠冶化分公司污水站擴建、金隆銅業公司廢水深度治理、市華興化工公司污酸污水治理等重點工程。全面清理整頓礦山采選行業,淘汰不符合準入條件的礦山采選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調整涉重金屬企業布局,嚴格落實衛生防護距離,推動拆解企業圈區管理。2013年底前,全面完成第一輪涉重金屬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提高行業清潔生產水平。開展重金屬土壤污染修復試點,著力解決對生產生活和人體健康有重大影響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到2015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重金屬污染防治體系、事故應急體系以及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體系,銅官山區、銅陵縣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在2007年基礎上下降15%,郊區、獅子山區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2007年水平以下。

(七)嚴格保護城鄉飲水安全。實施狼尾湖綜合整治工程,調整城市取排水布局,依法關閉、取締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完善飲用水水源應急預案,建設應急備用水源,保障城市飲用水安全。2012年內停止銅陵有色動力廠向城鎮居民供應飲用水。實施農村區域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防護工程,開展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消除水源地環境安全隱患。

(八)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落實“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以連片村莊為基本單元,重點整治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養殖污染和飲用水水源保護等突出環境問題,引導和促進農村環境質量全面改善。對具備截污輸送條件的地區,生活污水接入城鎮污水管網;對不具備接管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建設半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生態化污水治理試點工程。到2015年,農村地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40%。建立“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城鄉垃圾一體化收集處置體系和農藥包裝材料廢棄物統一回收、安全處置體系。建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有機肥工程,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高效低毒專用農藥,加快生態農業和循環型農業建設,保障農產品安全。改善農村能源結構,鼓勵利用秸稈生物氣化(沼氣)、熱解氣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技術,加大秸稈機械化還田,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到201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加大農村地區工礦企業污染防治力度,防止污染向農村轉移,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問題村”環境整治。

(九)強化危險化學品環境監管。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沿江沿河冶煉化工企業、危險廢物產生和處置單位、排放重金屬企業及危險化學品企業的環境隱患排查,完善潛在環境風險源環境管理數據庫,強化環境安全保障措施。把環境風險評估作為危險化學品項目評估的重要內容,提高化學品生產的環境準入條件和建設標準,科學確定并落實化學品建設項目環境安全防護距離。加強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排放重點行業監督管理。建立化學品環境污染責任終身追究制和全過程行政問責制。

(十)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建立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處置、利用臺賬和綜合信息管理平臺,2012年底前,建成銅陵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實現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禁止無經營許可證或者不按照經營許可證的規定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處置、利用的經營活動,依法嚴厲懲處違法轉移和處置利用危險廢物的行為。

(十一)加強輻射環境安全監管。加強放射源與射線裝置使用單位的安全許可和經常性的檢查監督,推進輻射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建立監管動態數據庫。及時收貯閑置廢棄放射源,優化電磁輻射源布局,確保輻射環境安全。

(十二)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和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嚴格落實企業環境安全主體責任和政府環境安全監管責任。完善以預防為主的環境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各級政府統一指揮,環保、公安、消防、交通、衛生、安全生產等部門聯動的環境應急救援體系,加強環境應急管理、技術支撐和處置救援隊伍建設,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裝備,定期組織培訓和演練,提高環境應急監測處置能力。按照“五個第一時間”原則(即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第一時間開展監測,第一時間向社會信息,第一時間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高效處置突發環境事件,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和生態環境損害。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積極開展環境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工作,強化排查,完善領導包案、領導接訪、干部下訪制度,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分類管理原則,建立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加大對餐飲油煙噪聲、廢氣異味擾民等群眾投訴熱點問題的解決力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長期反映的環境熱點、難點問題,化解積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公眾環境權益和社會穩定。

三、創新環保工作體制機制,加強環保能力建設

(十三)落實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各級政府要把環境保護列入各級財政年度預算,加大環境保護財政性資金投入,保證其增長幅度高于同期經濟增長速度,市政府安排資金專項用于污染減排和突出環境問題解決。完善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危險廢物和醫療垃圾集中處置等收費政策,深化實施“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對污水處理、污泥無害化處理、非電力行業脫硫脫硝和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給予政策和信貸支持。完善電廠脫硫脫硝電價、重污染行業差別電價、階梯水價等環境經濟政策。深化環保信息共享和交流機制,將企業環境行為信息納入人民銀行企業征信系統,并與金融監管部門共享,與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貸款及證券融資等聯動。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企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

(十四)切實加強環保能力建設。以環境監測預警、環境執法監督、環境應急、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四大體系為重點,全面推進環境監測、監察、宣教、信息、輻射監管等環境保護能力標準化建設。2014年底前,市環保部門達到國家環境保護能力標準化建設標準。2015年底前,縣區環保部門達到國家環境保護能力標準化建設標準。完善環境空氣、地表水和城市功能區噪聲自動監測網絡,提升重金屬監測能力,加強移動執法平臺建設,提高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建設、監督管理和運行維護水平,構建完備高效的環境信息服務體系。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機構建設,強化職能,明確職責,落實編制和經費,各級財政每年從排污費中安排不少于30%的資金用于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并逐年增加投入。

(十五)完善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政府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相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管理體系。市發改委負責制定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產業、價格和投資政策,牽頭制定節能減排綜合性政策,組織協調重點減排工程實施。市科技局負責加強對污染減排、重金屬污染治理、改善環境質量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示范支持。市經信委要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嚴格行業準入,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推進工業領域清潔生產的實施,調控能源消費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環保局、公安局要牽頭做好“黃標車”淘汰實施工作。市財政局要制定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對重點污染減排項目和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實行財政支持和“以獎代補”。市國土局要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治理恢復,保障環境保護重點工程建設用地。市住建委要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市交通局要加強港區環境綜合整治和公路建設、運輸過程的環境保護。市農委要加強對科學施用肥料、農藥的指導和引導,落實規?;笄蒺B殖場污染治理和秸稈綜合利用措施,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力度。市水務局要加強河道治理,嚴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和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市衛生局要積極推進環境與健康相關工作,加大重金屬診療系統的建設力度,嚴格職業衛生許可審核。市統計局要按照國家有關減排工作要求,及時提供相關統計數據。市安監局要嚴格安全生產許可,從源頭減少對環境的損害。強化企業環境污染防治和風險防范主體責任,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開展污染企業環境績效評估,健全企業環境信用等級評價制度。加強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深入開展全民環境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環境意識,建立健全環境保護舉報制度,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強化社會監督。

篇7

這次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總結2013年經濟工作,客觀分析當前面臨的經濟形勢,安排部署2014年經濟工作。等下,____同志還要對今年經濟工作作具體部署,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這里,我先講三個問題。

一、關于2013年經濟工作的基本估價

2013年,是____發展征程上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面對持續下行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面對六十年不遇旱情的不利影響,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緊緊圍繞“一個戰略、四個目標”,解放思想、同心同德、攻艱克難、奮發有為,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實現經濟較快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大局穩定的良好局面。全年工作可圈可點、亮點紛呈,呈現出“兩穩四新”的特點。

一是發展速度穩步提升。2013年,全縣經濟提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7.3億元,同比增長10%;財政總收入突破3億元,同比增長22.63%;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5.3億元,同比增長12.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2億元,同比增長36.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40元,同比增長1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324元,同比增長10.1%。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呈兩位數以上增長,有四項指標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首次實現經濟指標綜合排名在西部三縣第一的工作目標,全縣經濟發展進入歷史最好最快時期之一。

二是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以群眾工作統攬維穩工作,深入推進群眾工作站建設,實現建站率、工作隊員進站率、工作開展率三個100%。嚴格落實包案責任制,形成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包案解決重點問題的良好機制,全縣總量較上年減少40%。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百日行動”,治非打違力度不斷加強,全縣安全生產形勢良好。深入開展大走訪活動,提高了警民、干群見面率,民調工作全省排名由20__年的93位上升到57位,全市排名上升到第2位。深入開展“掃毒風暴”、“打黑除惡”、“緝槍治爆”、“打假行動”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全縣沒有發生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重大安全責任事故、重大輿情事件、重大腐敗案件,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苗鄉干群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被評為“全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保持了全省“無毒縣”稱號。

三是新型工業取得新進展。新型工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全縣工業總產值達21.6億元,增長31%。新增5家規模工業企業,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6%,居全市第6位;新鼎盛電子公司建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堯學的“院士工作站”,不斷創新發展。第三期工程完成900萬片觸摸屏OGS項目,電容屏年產量達到3000萬片,年產值突破4億元,增長200%。九鼎農業完成“南山源”礦泉水基建工程,日產能力達1.2萬瓶等。園區發展進一步加快,新引進新達爾照明、天恒利種業等5家企業入園,經濟開發區成功列入省級工業集中區,正申報國家級新能源示范區。

四是生態產業呈現新起色。始終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推動經濟低碳綠色發展。生態能源高歌猛進。南山風電一期25臺機組已累計發電2.1億度,二期工程25臺機組已于2013年底全部并網發電,全縣風電裝機達到10萬千瓦。三期金紫山、十里平坦、五團15萬千瓦風電場前期工作已經完成,即將開工建設。生態農業穩步發展。引進民營資本組建了南山牧業有限公司,兩條液態奶生產線投產,年產值超億元。高檔奶粉生產線和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加速推進,原亞華乳業拖欠奶農的1000多萬元鮮奶款全部兌付到位,奶價提價0.6元/公斤,實現與全國同價,奶農養殖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奶業發展走出低谷;全縣建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12個,供港澳蔬菜基地4個,高山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3.5萬畝,實現產值3.5 億元;雜交水稻制種突破2萬畝,創歷史最高水平;建立苗鄉梨基地8個,種植面積達3000余畝;流轉林地5.4萬畝,流轉交易金額逾千萬元;完成4.7萬畝油茶林低改,生態農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生態旅游持續升溫。成功舉辦跨省合作的“中國邵陽____六·六山歌節暨第二屆中國大桂林旅游湘桂原生態風情節”,簽訂了崀山、南山和龍脊梯田景區合作協議,邁出了融入大湘西和大桂林旅游圈穩健步伐。2013年游客總人數達56.5萬人次,綜合收入達3.84億元,同比均增長30%以上。

五是民生民利有了新改善。全縣民生支出達9.51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69.1%。財政惠農補貼發放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惠及全縣5萬農戶;商務部正式進駐定點扶貧,全縣10個國貧村、15個省貧村、34個高寒山區行政村脫貧解困工作全面推進,13個鄉鎮(場)8000余戶3萬余人直接受益,6000余人脫貧; 教育、醫療、交通、人安飲水、農村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群眾看病難、上學難、飲水難等問題得到緩解,各項社會保障明顯加強,24項為民辦實事任務全面或超額完成;人口計生工作繼續保持全省先進;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成功創建市級文明和衛生縣城;啟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創建工作,營造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濃厚氛圍,被國家民委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創建活動示范單位。

六是黨的建設得到新加強。在全縣開展“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大討論活動,推動干群思想大解放,進一步增強了干部加快發展的責任感、緊迫感和危機感。對全縣副科級以上干部、村黨支部書記進行集中輪訓,加強了領導干部的理論武裝,為加快____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在全縣深入開展“治庸、治散、治懶、治奢”的四治行動,實行人臉指紋簽到考勤,規范了干部職工考勤管理。開展干部作風督查120次,通報了18個單位70人,全縣干部作風明顯改善。率先推行干部觀察制度,得到省、市推介。開展了“疏通進出口,保持農村黨員純潔性”試點工作,為保持農村黨員隊伍的純潔性積累了寶貴經驗。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感到,這些成績的取得,首先,得益于我們堅持改革創新,完善了符合縣情的發展思路。2013年,縣委在充分研判縣情基礎上,按照“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五年基本實現小康____”的工作思路,確立了加快發展“三步走”的發展步驟,確立了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實現建成“湖南省生態文化旅游強縣、湖南省風力發電第一縣、中國南方乳業第一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的奮斗目標。這些發展思路、發展目標,既立足于當前,又著眼于長遠,符合____縣情,符合____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符合全縣上下謀求發展、全面建成小康____的共同愿望。其次,得益于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狠抓落實,推動了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去年,我們在全縣開展了以“思想大解放,觀念大轉變,發展大提速,____大變樣”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高標準提出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績效考核在西部縣“保二爭一”、“保良爭優”的工作目標。用解放思想破解了一系列發展中的融資難題、征地難題等。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解放思想,勇于“跳起來摘桃”,后發趕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時,我們狠抓工作落實,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爭取、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調度,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推進。先后就縣六十大慶、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創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林業恢復性項目、風力發電、城龍高速等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專程到國家民委、財政部、住建部、發改委、林業局等部門,以及省人大、省政協和省直相關廳局進行專題匯報,獲得重大進展。據統計,去年來____指導工作的副部級以上領導達9批15人次,____越來越引起上級領導的關注和重視。我們還先后召開各類工作調度會、現場辦公會達30余次,及時協調解決了一系列問題和難題。各級各部門緊扣時間節點和目標要求,以目標倒逼時間,以時間倒逼進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從而推動工作有效開展,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第三,得益于我們精誠團結,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工作合力。團結就是力量。2013年,我縣經濟社會取得了新業績,其根本原因,在于縣五大家成員分工不分家,團結共進、勤政為民、合力干事;在于各鄉鎮、各部門始終保持較好精神狀態,戰斗在基層,工作在一線;在于全縣干部群眾眾志成城、共同努力。這種團隊精神永遠是我們戰勝前進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法寶。

二、關于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面臨的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復雜,我們的發展基礎十分薄弱,我們在工作作風、工作機制、工作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此,我們要有一個科學的分析和準確的判斷。

第一,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和壓力。一是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去年,世界經濟發展速度只有3%,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下降到7.7%。近三年內,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都會保持在7.5%左右,經濟運行下行壓力不小,過去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不會復現。增長乏力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將對全縣經濟發展,特別是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等產生影響。我們要密切跟蹤、科學研判、沉著應對。二是我縣經濟發展基礎仍然薄弱。主要體現在:原來基礎設施建設較差,欠賬較多,壓力很大;財政、農民增收渠道單一,全縣22家規模企業稅收過千萬元的只有4家,支撐地方財政的骨干大型企業少。全縣財政收入3個億,剛性支出達到11個億,收支矛盾突出;征地難、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直接造成項目建設緩慢,有些項目難以落地;脫貧解困乏力,全縣還有近5萬絕對貧困人口沒有脫貧。三是部分領導干部思想解放不夠,工作作風不實。部分領導干部仍然存在因循守舊、封閉保守思想,不善于借鑒發達地區好做法、好經驗,不能靈活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沒有把上級政策用足用活,導致在土地利用、產業發展、投資融資、城市經營管理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上一直沒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有的領導干部抓工作的責任和能力欠缺,缺乏主動性、創造性,不敢擔當,怕擔責任;有的干部甚至回避矛盾,推諉扯皮,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吃拿卡要等不良現象仍然存在;有的對工作不負責任,自甘落后,滿足于一般化、低標準,不敢于創先爭優;面對沒有落實的工作不是想方設法去落實,而是為沒有落實找理由;完不成任務不是想方設法去完成,而是千方百計減任務;有的甚至對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工作任務弄虛作假,心存僥幸,蒙混過關。對此,各級各部門要高度 重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認真剖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加大工作力度,大膽管理,迅速開展整改,切實加以解決。

第二,必須看到面臨的優勢和機遇。我們既要看到困難,更要看到希望。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著許多難得機遇和有利條件。一是從外部條件來看,世界經濟進入了復蘇態勢,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資金向急需和必保的農業、教育、社保、衛生、環保等領域傾斜,重點加強水利、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未來幾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全國連片特困地區,____作為武陵山片區扶貧工作重點縣,必將在產業培植、基礎建設、民生改善等方面爭取到更多更大的扶持。中央支持、優先發展的領域,正是我縣發展的薄弱環節和攻堅重點,爭取中央、省里政策、資金、項目支持的潛力很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正在建立支持政策、整合資金,全面實施分類指導,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作。市委正在研究建設邵陽西部生態圈,這些都為我們推進跨越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從自身發展的機遇來看,全縣發展思路已經確定,產業布局基本形成,為推進新一輪跨越發展創造了條件,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第一,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在當今資源緊缺的時代,誰掌握了資源誰就掌握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我縣擁有豐富的森林、水能、風能資源,林木蓄積量和楠竹存量都很大,是湖南省林業大縣、電力大縣;擁有獨特的旅游資源,擁有四張國字號生態名片;蘊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草山資源、礦泉水資源等。這些資源,都富含現實和潛在的開發優勢,是____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賴以發展的基礎,是____加快發展后發趕超的潛力所在。第二,有疊加的政策優勢。政策就是機遇,就是希望。我縣同時享有少數民族自治縣、新一輪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工作重點縣等幫扶政策。利用好這些引導、支持我縣發展的政策機遇,政策疊加效應將不可估量。第三,有充足的發展后勁。隨著洞新高速的建成通車,結束了我縣無高速的歷史。隨著武靖高速、邊南公路、武岡機場的開工建設,城龍高速、靖永郴鐵路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關注和重視、有望立項,我縣區位條件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交通瓶頸逐步破解。同時,我們可以利用縣60大慶的機遇,大力發展縣慶經濟,縣域經濟的發展后勁將得以不斷激發。

總之,做好2014年經濟工作,希望和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我們既要看到影響和制約發展的不利因素,增強憂患意識,又要看到發展的大好機遇和有利條件,增強必勝信心。只要我們振奮精神、搶抓機遇、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就一定能開好局、起好步,推動今年經濟工作再上新臺階。

三、關于2014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工作重點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我縣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加快全面建成小康____的關鍵之年,做好新一年的經濟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根據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縣實際,今年我縣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一個戰略、四個目標”不動搖,以“穩增長、惠民生、打基礎、利長遠”為總要求,力爭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排名進入全市第二方陣,保持西部縣領先地位。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總收入增長18%;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

為完成上述目標和任務,我們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重抓好四個方面。

(一)千方百計穩增長

沒有平穩較快的經濟增長做基礎,調結構、保民生、促發展,都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特別是我縣發展還相當落后,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還不高,要縮小與其他地區的差距,如期建成小康社會,迫切需要保持一個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縣上下要咬住12%這個增速想辦法、出實招、求實效。

1、穩增長必須堅持抓項目。項目是投資的載體,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最有力的“馬車”。縣委、縣政府確定今年為“項目建設年”,旨在全縣上下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就要抓項目”的理念和意識,在全縣形成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濃厚氛圍,形成如火如荼、熱火朝天的建設熱潮。一是加大爭資爭項力度。我們既要立足自身艱苦奮斗,又要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持,為加速發展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把爭項爭資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結合實際,超前規劃,重點謀劃儲備一批項目。要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丑”的精神,找準上級投資方向和我縣的切入點,積極跑省進京,力求在國家新增投資中拿到更多項目,爭取到更多資金。要全力爭取第二輪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草山開發與保護享受北方同等扶持等政策項目,促進產業發展;爭取湖南省養牛大縣補貼,改變我縣長期以來農業享受上級扶持政策較少的局面;爭取靖永郴鐵路、城龍高速、南山至通道臨口高等級公路進入國家路網改造計劃,并提前開工建設;還要圍繞農業、水利、城鎮化等國家投資重點,爭取城鎮建設項目、水庫除險加固項目、變電站建設項目等。二是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今年,我縣確定了45個縣級重點項目建設任務,其中有9個省市重點項目。全縣各部門和各指揮部務必團結協作、真抓實干、強力推進。要繼續完善重大項目責任制、領導掛點聯系和責任追究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講評、半年一總結、年底算總帳”工作機制,強化項目管理,加快項目進度。組織部門要用好干部觀察法,注重在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建設主戰場發現干部、識別干部、檢驗干部、提拔重用干部,充分調動干部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今年的項目建設要做到三個確保:第一,要確保城北學校、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儒林大橋、白云大道、邊南公路、武靖高速____段、儒林大道北延 (武靖高速連接線、城北互通)、儒林大道和南山大道穿衣戴帽工程改造、城南綜合開發、儒林市場改造等10個縣慶重點項目全面開工;第二,要確保林業棚戶區、公租房、危房改造、農村通暢工程、農村電網、四水治理、農田建設、水利設施、天然氣管道、供水等10大民生項目按時完成年度計劃;第三,要確保列入今年計劃的風電、奶業、農業、水電等4大產業項目投產達能,推動我縣產業加速發展。三是努力解決制約項目建設的瓶頸。建立按項目預算安排項目資金,按工程進度撥付資金的機制,保證項目資金及時到位。全年要完成項目土地儲備1000畝,從過去讓項目等土地轉變成為讓土地找項目。全年要完成閑置土地的招拍掛400畝以上,為項目籌措資金2億元以上。城建司要加大融資力度,實現融資2億元以上,確保項目建設有土地有資金。

2、穩增長必須堅持強產業。產業是經濟的支撐、效益的源泉,是經濟平穩運行的必然要求。我們要突出資源優勢,壯大一批優勢產業,全力實施“2520工程”,即培育產值過10億、年稅收過億的企業2家,產值過億、稅收過5000萬元的企業5家,產值過5000萬、稅收過300萬元的規模企業20家。一是抓好新型工業發展。要把工業園作為發展新型工業經濟的主要基地,按照打造國家級新能源示范區要求,調整園區規劃布局,完善園區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實現園區擴容提質。要深入實施企業成長工程,實行一名縣領導聯系一個企業的幫扶措施,努力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用電、用工、用地、融資等難題,重點促進紙耐噸、新達爾照明、天恒利種業等簽約企業盡快建成投產。大力支持新鼎盛、科源生物、南山牧業、湘南山礦泉水等公司投產達能,實現產值翻番。推動銀河紙業、天元林業、恒盾木業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產品競爭能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年內至少引進1家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尤其是要注重引進楠竹精深加工企業,努力實現林業綜合產值達到10億元的目標,力爭全年新增規模企業5家以上。二是抓好奶業發展。奶業是我縣的支柱產業,也是一項富民產業,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奶業做大做強。要著力抓好三項工作:第一,要種好草。全力爭取南山草山開發項目,完成5萬畝以上草山的治理改良。合理劃分牧場旅游核心景區與奶牛養殖區的范圍,有計劃地實行輪牧或歇牧,建立專項整治長效機制,禁止非奶牛進入牧場草山,保護恢復草山資源,保證牛有好草吃,游有好草看。第二,要喂好牛。進一步修改完善《奶業發展條例》,增加奶業引導資金,推行母犢補貼、種草補貼、農機補貼,鮮奶補貼,形成鮮奶價格增長機制,確保不低于全國平均奶價,充分調動奶農養殖積極性。全縣整合涉農資金20__萬元,支持清溪和南山標準化養殖場(小區)建設,實現新增奶牛3000頭。嚴格按責任分工,抓好動物防疫,嚴防重大疫病、重大疫情發生,確保奶業健康發展。第三,要出好奶。強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生鮮奶質量安全監管,進一步提高奶農防范意識,突出加強藥物、飼料等投入品的檢查,落實專人聯場到戶加強檢查指導,確保監管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全力支持南山牧業發展,提高2條學生液態奶生產線產量,液態奶供應擴展成為全市學生營養餐指定用奶,完成2條高端奶粉生產線改造工程、2個全自動機械化擠奶站建設,奶業年產值達2億元以上。三是抓好旅游產業發展。圍繞建設“湖南省生態文化旅游強縣”的奮斗目標,進一步理順機制,找準突破口,穩步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借鑒外地發展經驗,組建國有控股的旅游投資開發總公司,形成旅游資源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保護權“四權”集中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開發“三統一”的政府主導發展旅游的大格局,步入旅游發展破冰之旅。從今年開始,所有旅游規劃區內的建設用地要經縣旅游發展領導小組審批,鄉、村兩級要嚴格把關,杜絕景區亂建行為。充分發揮旅游規劃引領作用,按分期開發,分批推進原則,加強景區、景點的水、電、路、衛、食、宿、娛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南山風景名勝區創建4A級景區;加快推進白云國際酒店、儒林大酒店兩家四星級酒店建設,確保年內竣工營業;加快南山五星級酒店談判進程;啟動十萬古田前期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籌資20__萬元,推進“十里長寨風情民俗村”建設,力爭今年10月開放接待游客;全力支持南山鎮打造全國特色旅游名鎮;著力打造邊溪—桃林—南山—長安和“新寧崀山—武岡云山—____南山—廣西桂林”的旅游精品黃金線路,不斷拓展旅游市場。加快文化旅游融合步伐,全縣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少數民族表演隊,打造一臺高水準的民族文化精品節目,南山、長安、丹口等旅游鄉鎮也要建立民族文化表演隊,舉辦經常性的文藝演出。積極籌備舉辦十七屆“六·六”山歌節活動,進一步打造苗鄉文化節慶品牌,提高我縣旅游文化內涵。積極參加第三屆湘桂原生態風情節,繼續推進與桂林龍勝、懷化通道、柳州三江的深度旅游合作,切實加強全縣旅游宣傳營銷,擴大我縣旅游知名度。力爭全年游客總人數突破10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7億元以上。四是抓好風電發展。加強與省電力公司協調,建設長安、十里平坦輸出電網,解決風力發電輸出瓶頸。堅持“誰快誰先上,誰有能力誰開發”的風電開發方略,防止風電開發無序競爭。力爭全年完成十里平坦、五團、牛排山3處風電場各5萬千瓦項目的風電建設開發任務,新增風電裝機15萬千瓦,全縣風電裝機達到25萬千瓦。同時,加大十萬古田、長安營、金紫山等風電場的報批力度,形成風電建設加速推進之勢。五是抓好特色農業發展。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多結構、立體式發展規模種養殖業,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全縣紅茄、西紅柿、蘿卜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以上,葛產業基地面積超20__畝,優質水稻制種2.5萬畝,苗鄉梨6000畝以上。鼓勵農戶發展以牛、羊、雞等為主的養殖業,利用豐富草山資源積極打造全省養牛大縣。爭取2家農業龍頭企業、5家專業合作社、10個種養殖大戶、3個鄉鎮進入省“兩個百千萬”工程扶持籠子,推進我縣農業現代化建設。

3、穩增長必須加快城鎮化。城鎮化是穩增長的最強引擎,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城鎮化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三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五個百分點,拉動投資增長三個百分點。我們要按照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要求,抓緊完善我縣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切實解決好“人從哪里去、錢從哪里來、土地如何用、城鎮如何管”四個難題,走出一條符合我縣縣情的新型城鎮化路子。把主攻縣城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龍頭,按照“南建中改北擴”的思路,推進縣城建設。力爭到2016年,縣城實現“雙十目標”(即常住人口超過10萬,城區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把縣城建設成為能充分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理念,能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的獨特風光進行規劃設計,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湘西南生態民族美麗山城。根據各個鄉鎮資源稟賦,積極培育一批現代農業型、商貿流通型、工業帶動型 、旅游服務型、特色經濟型小城鎮,形成有特色的鄉鎮城鎮化體系,增強鄉鎮所在地的產業承接能力,實現農民就近城鎮化。

(二)全力以赴惠民生

“惠民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核心立場的基本要求,是贏得人民擁護、凝聚發展合力、維護大局穩定的治本之策,也是“穩增長”的最終目標。

一是深入推進扶貧開發。以商務部定點扶貧為契機,帶動全縣扶貧開發深入開展,力爭全年完成70個村1.5萬人脫貧任務。切實做好國家商務部、省發改委等單位在我縣定點扶貧的協調配合工作,推進對口定點扶貧工作,全面實施大竹坪片區扶貧開發,實現縣城擴容提質。抓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用好扶貧資金,支持產業發展,形成一村一品或幾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切實提高群眾脫貧致富能力,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二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面推進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完成農村合格學校創建、薄弱學校改造任務,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師德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優化初高中教育資源,提高初中升學率,打好高考“翻身仗”,爭取恢復____一中“省示范性高中”稱號,減少學生外流人數,提高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三是推動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完成6所鄉鎮衛生院、19個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在村衛生室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以上。舉全縣之力辦好縣人民醫院和中醫院,加大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力度,大力提高醫療水平,提高常見病患者到縣級醫院就診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四是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健全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供養和災民救助制度,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落實各項促進就業再就業政策,堅持以創業促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全面完成省市下達棚戶區改造、廉租房建設、農村危房改造任務。五是抓好人口計生工作。嚴格落實《湖南省計劃生育條例》,把社會撫養費征收作為抓計劃生育的重要手段,實行社會撫養費征收與鄉鎮財政工作經費下撥比例掛鉤、與村工作經費村干部待遇掛鉤制度,加大依法征收力度,按標準征收到位。落實“四術”任務,加大“兩非”案件的查處和打擊力度,確保性別平衡,確保2014年計生工作保先創模。

(三)埋頭苦干打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要更加注重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為加快____發展夯實發展基礎。

1、更加注重干部作風建設。去年以來,中央接連出臺了15個與公務員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文件通知,進一步規范了干部作風。各級各部門一定要認真抓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扎實開展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認真整改,力求實效,以良好的黨風政風促發展。對縣委、縣政府布置的任務,不能講條件、不能打折扣,保質保量地完成;對企業、群眾的合理訴求,要快速反應,第一時間落實。要深入推進“治庸問責”,對具體工作中不作為、亂作為和慢作為的行為實行嚴肅問責,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全縣要把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穩增長、惠民生、打基礎、利長遠”緊密結合起來,把解決作風上的突出問題與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2、更加注重基層組織建設。要牢固樹立重視基層、加強基層、服務基層的觀念,切實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以今年村級換屆選舉為契機,重點對一些軟弱渙散、案件較多、計劃生育差、班子不團結、非法出讓土地、挪用項目資金、經濟有問題的村黨支部進行徹底整改,對長年守攤子、不謀發展,村里面貌長期沒有變化的村干部要進行調整,選準配強村級班子,不斷增強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基層干部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責任和能力。

3、更加注重黨風廉政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懲治腐敗行為,是從嚴治黨的要求。從嚴管理、嚴格監督是對干部最大的關心愛護,而不是對干部的不信任、不放心,更不是整人,看似無情卻有情。如果我們思想防線不牢、自我要求不高,監督不力、制度失效,就很容易發生腐敗問題,很可能給單位、給個人和家庭帶來嚴重影響。現在中央“老虎蒼蠅”一起打,從遏制車輪、舌尖上的“三公”腐敗,到“賀年卡禁令”,表明了中央反“”工作“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小齊抓、不留死角”的決心,希望同志們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市、縣委關于作風建設的一系列規定,把廉政作為第一關口,把反腐倡廉作為“高壓線”、“警戒線”、“生命線”,切實提高廉潔從政的自覺性和拒腐防變的警覺性。

4、更加注重干部隊伍管理。千秋大業在用人,事業興衰在干部。建設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干部隊伍,是適應我縣新形勢、新任務的迫切需要。我們要樹立干事創業的導向,完善用人機制、干部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干事創業的干部,提拔重用一批想干事、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在全社會形成“以工作論英雄,用發展比高低,按成果行獎懲,憑政績定升遷”的濃厚氛圍,讓全縣干部在工作面前有壓力、有責任、有激情,進一步調動干部隊伍積極性,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趕超發展。

5、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創新。以群眾工作統攬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建立起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繼續推行領導包案制,加大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排查、化解、穩控力度,化解一批積案。依法打擊非法集訪、越級上訪、無理纏訪等行為,維護正常秩序。繼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等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從嚴查處欺行霸市、強買強賣、阻工鬧事、敲詐勒索、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作為等行為。堅守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七條底線”,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積極傳播正能量,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加強對非煤礦山、建筑工地、消防、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管,堵塞各種隱患漏洞。通過落實各項舉措,確保全縣不發生重大,不發生赴省進京非法上訪和集體訪事件,不發生重特大刑事案件,不發生重大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事故,不發生重大輿情事件,保持全縣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為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爭創全省安全生產先進縣、綜合治理先進縣。

6、更加注重維護____形象。我們都是____的一分子,人人都代表____形象。要關注____、熱愛____。不要小題大作、無中生有,以偏概全、以點帶面,丑化和貶低____。不利于____發展的事不做,不利于____發展的話不說。多看主流,多看____的亮點,多看____美好的前景,共同呵護好、維護好____的良好形象。今年要啟動省級文明衛生縣城創建工作,全力提升縣城文明衛生水平。全面鋪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創建工作,營造團結進步的濃厚氛圍。以創建活動為載體和平臺,推動____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不斷提高____的對外形象。

(四)堅持不懈利長 遠

1、堅持正確政績觀不動搖。我縣經濟發展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關鍵在于歷屆縣委、縣政府打下了良好基礎,在于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到底。我縣生態建設,風電、旅游、乳業等產業的發展,民生民利的改善等工作,周期長、見效慢,不是短時間內能見成效的,必須克服浮躁的心態,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多做一些“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工作,多做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一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縣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制定的“一個戰略,四個目標”發展思路,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市委“八個建成”戰略,符合我縣實際,有利于我縣的科學長遠發展。我們決不能為了短期利益朝令夕改,不斷制定所謂的新戰略、新規劃、新思維,讓干部群眾無所適從。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這一戰略決策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貫徹縣委決策部署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貫徹落實好這些正確的決策部署,保持戰略目標穩定性和工作連續性,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不怕說長道短,著力解決當前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共同創造____更加美好的未來。

2、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保護好生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業。我們要立足長遠,切實加強生態建設。一是堅守環境保護底線。今天的綠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銀山。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____這片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來一時的發展,堅決杜絕紅色GDP、黑色GDP、白色GDP,努力實現綠色可持續的發展。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堅持動員全民參與綠化建設,積極培育造林大戶,引進造林公司,切實加大北部鄉鎮S219沿線和高速公路第一層山脊造林力度。今年要完成新造林4萬畝,楠竹低改4萬畝,油茶林1萬畝的造林任務,規劃建設城市森林公園,建立縣城周邊5公里的生態保護圈,使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83.66%,城鎮綠化率達到40%,森林蓄積量達到1000萬立方米以上。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大對燒山違法犯罪案件偵辦力度,堅決依法查處燒山人員和瀆職工作人員。堅決禁止亂砍濫伐林木,亂挖山沙。嚴格控制采伐指標,杜絕林地“買賣青山”和“剃光頭”行為。對全縣144萬畝生態公益林和國家、省級自然保護區、公路沿線的山脊、四水流域兩岸、山塘水庫周邊實行全面封禁。加強林政管理,嚴把出口關,打擊偷運、盜伐林木。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嚴把環保審批關,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法律法規和產業轉移項目審批要求的項目,堅決拒之門外。進一步加大小型木材加工企業整合力度,全縣木材加工企業不得超過50家。堅決關停一批污染嚴重的企業,空氣質量穩定保持國家一級標準,地表水質保持國家二類標準。二是堅守耕地保護紅線。 保護耕地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需要,也是保證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我們要保護好、利用好全縣16萬畝基本農田,嚴禁土地拋荒,確保糧食安全。嚴格控制建房用地,對以前違規用地建房的要進行清理,嚴格處理。對新建住房的審批,鄉村兩級要嚴格把關,杜絕無序占用耕地。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進一步改善土壤結構,保護好生態。三是加強城鄉環境整治。實施城南污水處理廠改擴建,推動城北污水廠項目的實施,推進工業園區和城南用水企業和居民的排污管網接入工程。加強城鄉日常保潔管理,確保市容市貌整潔、優美、有序。加快農村“五改工程”和污水、垃圾環?;A設施建設,強化農村衛生評比檢查,徹底改變“臟、亂、差”形象。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技術,促進農家居住環境清潔化、資源利用高效化和農村環境優良化。繼續開展生態示范鄉(鎮)、村的創建活動,力爭今年新創建2個國家級生態鄉(鎮)和4個國家級生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