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工藝美術專業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1-27 17:31: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于工藝美術專業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于工藝美術專業的認識

篇1

關鍵詞:工藝美術專業;素描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方案

作為工藝美術專業的基礎課程,素描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正確分析被觀察物體的大小比例、整體結構以及深淺層次等能力。這是美術專業學生必備的基本技巧,能進一步提高美術專業學生在二維平面上的造型創造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作為造型藝術基礎的素描教學更要做到與時俱進。因此,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適應時代的變化,適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全方位發展的新時代美術人才,方能增強學生本身的競爭優勢,才不被社會淘汰。

1工藝美術專業開設素描課程的意義

首先,通過開設素描課程,學生能在平常的學習中收集素材,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中國有句俗語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的是再心靈手巧的主婦也無法在沒有食材的情況下做出一桌豐盛的飯菜。同樣的道理,在美術的世界里,如果沒有扎實的素描功底,再怎么富有創造力、想象力的人也無法畫出一幅驚人之作。因此,素描就如同巧婦的“米”,是進入美術世界的基礎。所以,在工業美術專業當中設置素描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在創作時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其次,作為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除了需要具備一定的創造力之外,造型能力的鍛煉也是極其必要的。素描作為開啟美術世界大門的基礎課程,一定強度的素描訓練能夠將一個普通學生的思維鍛煉成藝術生的思維。李可染先生曾經說過,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將客觀形象準確地反映出來。這里的“準確”二字表明了素描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的造型能力,還能訓練學生在感性上的準確度。當然,并不是說學好素描課程就能在工藝美術專業取得很高的造詣,因為工藝美術專業作為一個設計類的專業,其學生造詣的高低與個人的藝術修養、文學素養以及生活經驗等方面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需要全面地看待素描課程。

2工藝美術專業設計素描課程的改革方案

2.1以學科特點為基礎改革傳統教學方案

現代的工藝美術設計更多側重的是實用性以及藝術性的結合,從而形成了當代工藝美術與傳統工藝美術最主要的區別。因此,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客觀物體,準確地將各個物體特有的形態特點反映出來,并且在此基礎上表現物體的藝術感,成為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挑戰。在這里,筆者建議高校在設置素描課程的時候,應該掙脫傳統素描課程教學采用石膏物體、人體開展單一寫生模式所造成的局限性。在課程設置上,高校可以適當地減少長期作業課時,增加慢寫和速寫的內容。而在課堂教學上,一方面,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學生寫生對象的種類,如日用品、工業機械產品等;另一方面,可以經常帶領學生進行戶外寫生,將工藝美術專業的相關內容融入素描課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將來的設計奠定一定的基礎。

2.2以理性角度培養專業思維

在傳統素描課程中,一般是采用寫生的方式培養學生利用光線的明暗搭配、線條的粗細變化,將二維平面圖像塑造出三維立體的感覺。因此,在思維訓練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更為關注學生對于所描繪物體的主觀理解,側重于學生本身的感性認識。但對于現代工藝美術來說,它更強調科學性以及客觀認識性,側重于學生對所描繪物體的理性認識。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引導學生如何運用理性的思維對所描繪的物體進行透視性的分析,適當地放棄依靠感覺而來的,如光線明暗、調子虛實等表面因素。在課堂上強調科學理性地分析,結合自身的藝術感悟,從而實現既提升學生作品的嚴謹性,又增添了美感。

2.3靈活運用美術工具強化作品的表現力

傳統的素描課堂上,一般會使用不同型號的鉛筆繪畫,利用每種型號鉛筆質地的不同,能夠細膩地塑造出所描繪物體的真實感。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在繪畫功底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很容易由于處理不當導致作品單調,沒有視覺沖擊力,缺乏表現張力。而對于現代美術工藝來說,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光影明暗等表面主觀意象,側重的是所描繪物體內部結構的規律,追求的是一種科學性的藝術感。因此,筆者建議在設計素描課堂上,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大膽嘗試炭筆、鋼筆以及毛筆等多種繪畫工具作畫。以炭精條為例,由于其本身的質地較黑,從而畫出的線條能夠形成強烈的黑白對比,可以適當地輔助一些簡單擦涂方法,通過這樣的訓練能幫助學生快速、準確、生動地將物體的表象描繪出來。因此,運用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綜合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鍛煉大腦思維能力,這對工藝美術類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2.4通過多元訓練突破單一造型

對于傳統素描來說,它更側重于物體的表象,通過光線陰影、虛實結合表現所描繪物體的內部結構、空間層次以及質感、量感。這樣一來,通常就需要學生在寫生的過程中通過對所描繪物體進行多方面的觀察,而想要處理好所描繪物體各個因素的關系,不僅需要扎實的繪畫功底,更需要對所描繪物體進行深刻的分析,進而加以刻畫。由此可見,對傳統工藝美術來說,設計素描的訓練核心在于培養學生寫實造型的能力。而由于現代工藝美術不僅注重藝術美感,更注重科學的嚴謹性,因此在設計素描課堂上,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突破原先單一的造型訓練,結合多方位元素實行多元訓練。筆者建議教師可以根據現代工藝美術設計素描,側重研究所描繪物體的本體結構的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平面化、裝飾化等多種形式的訓練。因此,在設計素描的課堂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適當地舍棄一些諸如光線、色調等非本質因素,轉而學習如何單刀直入地直擊所描繪物體的內部結構,通過觀察表面來分析內部結構,抓住其主要特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進而通過歸納、總結,組合成為一個具有自己思想的藝術作品。而在造型語言方面,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不要局限在寫實具象的造型里,可以多嘗試抽象型風格,甚至是夸張型風格。通過這樣多元性造型訓練能夠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其創造力和想象力。

3結語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審美也與過去大相徑庭。而設計素描作為工藝美術專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就成為必然趨勢。因此,筆者建議相關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培養學生以理性思維為主,感性思維為輔的方式完成設計素描作品。同時,在課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倡導學生大膽嘗試多樣化的繪畫工具,從多方面拓展學生的思維,訓練大腦的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集現代設計與工藝美術于一體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左建.淺談工藝美術專業設計素描教學[J].藝術教育,2010(11).

篇2

論文摘要: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在世界工藝美術發展史上曾處于領先地位,對世界工藝美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今,日本及一些歐美國家已經取代了中國工藝美術的領先地位,走在世界工藝美術的前列,這一現狀尤為值得深思。筆者以促進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為主要目標,通過分析當今傳統工藝美術在美術本科教育中的現狀,提出了一些促進傳統工藝美術教育發展的措施。

一萬年前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工藝美術,從新石器時展至1911年清朝滅亡,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了種類繁多、技藝精湛的工藝美術作品,為我國在世界上贏得了“絲國”、“瓷國”、“漆國”的美譽。 [1]但令人惋惜的是,我國工藝美術的發展現狀與古代在世界上占絕對優勢的領先地位相比已經大相徑庭。就陶瓷而言,在創意設計上日本和一些歐美國家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在陶藝普及教育上更是做到在每一個市、縣的公民館設立陶藝班,甚至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也設有簡單的陶藝家庭作坊;再就漆器而言,在漆器工藝界內談到漆器,更多人認同日本已經成為漆器發展的領頭羊。

通過查閱多種工藝美術類書籍,筆者發現我國介紹制作工藝和制作方法的精品書籍比較缺乏,而作品鑒賞的書籍居多,導致制作傳統工藝得不到較好的傳承與提高。介紹傳統工藝作品的書籍,盡管登載了非常多的作品圖例,卻沒有對作品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藝進行詳細描述,若增加對制作工藝介紹能更好的幫助讀者進行傳統工藝的學習。

一、本科工藝美術教育現狀及對策

1.在我國開辦美術專業的本科院校中,工藝美術教育相對與其他美術專業發展較為緩慢,特別是綜合類大學中的工藝美術本科教育發展得更加緩慢,而迅猛發展的電腦美術教育與此構成鮮明的對比。在政策上,電腦美術教育得到了國家教育機關的大力支持,同時學生個人電腦的普及也成為電腦美術推廣的有利條件。以廣州大學為例,所有學生宿舍都配備了電腦專用書桌和互聯網接入端口,而大多數美術專業的學生在宿舍放置了個人電腦,從他們日常操作電腦的熟練程度可以看出,使用電腦進行美術創作對于電腦美術專業學生已不是難事,而非電腦美術專業的學生也能使用電腦輔助制作自己的藝術作品。事實上,我國本科院校工藝美術教育的普及化遠遠不如電腦美術教育。動手能力方面,相當一部分在讀的本科大學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使用鋸子、釘錘、鐵絲等工具的經驗,在工藝美術課上容易因操作不當而受傷,使部分學生對工藝品制作產生抵觸心理。此外,從就業問題而言,多數學生認為如今已是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覺得使用電腦進行創作設計,比手工藝品制作更適合社會需求,而電腦美術設計的就業面和薪酬更符合個人要求。因此我國工藝美術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會因素制約。

即使在工藝美術教育普及化程度較高的日本,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也存在著手工制作傳統工藝傳承問題的擔憂。日本工藝美術教育學者春日明夫說過:“由于我們過多沉浸于太便利的生活中,往往失去了人類把東西制作出來它本來的意義所在。”,“正是處于信息時代,我們才更有必要再重新認識人類根源性的行為中用手制作東西的重要性。”[2] 而中國有句古話“溫故而知新”,通過學習我國傳統工藝制品的制作過程,感受人與自然的關系對培養創造型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也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事業。

2.本科院校工藝美術實驗室設備設施基本存在數量不足的問題,授課時往往不能滿足一個班的學生同時進行操作。由于實驗室設備數量不足,學生把寶貴的時間花費在等待上,使得本來就不多的操作設備的機會進一步減少。為了增加學生動手制作機會,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為工藝美術實驗室配備充足的設備設施是很有必要的。

3.由于多數傳統工藝文化相關的書籍缺乏制作工藝說明,需要專業教師在課堂內不但要進行理論講解,而且要多對制作工藝、原理進行說明與操作示范。若有條件,更應帶領學生參觀民間傳統工藝作坊的作品制作過程,甚至親身體驗工藝品制作。身在工藝美術本科實驗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應該考慮如何增加學生與傳統工藝美術藝人的接觸機會,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制作工藝的認識,更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當然,本科工藝美術教育并不是以培養傳統工藝藝術家為目標,事實上,無論成為哪一門傳統工藝的藝術家一般都需要5年以上的鉆研時間,本科教育階段并不足以實現這個目標,本科教育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在課堂內外通過對藝術家的了解認識,建立自己的人生觀、樹立藝術家的世界觀、審美觀,為日后的藝術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本科工藝美術教育展望

本科美術專業的學生一般都生活在校園環境內,生活往往是單一的兩點一線往返于教室與宿舍之間,客觀條件的限制使多數學生對學校周邊以及所在的地方區域人們的生活狀況及其文化背景的了解并不多。倘若本科教育能讓學生領會到從身邊學起、從生活學起,充分利用周邊的資源學習傳統工藝,實地觀察、學習,則有利于學生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和人群生存狀況產生真實感情,從而激發藝術創作靈感,使藝術作品得到升華。即使本科教育只讓學生學習到傳統工藝美術一些基本技法與工藝工序,也能為學生的藝術生涯打下基礎,對學生日后創造性的學習工藝美術知識與技能產生很大的幫助。只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輸入到傳統工藝美術領域里,我國的傳統工藝美術才能得到持續的發展,希望我國傳統工藝美術能重現昔日雄風。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中職;工藝美術專業;設計思維;訓練;分析

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不斷擴大了中職院校的規模,并取得了很大成績。與此同時,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特色文化,國家對藝術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并提高了對設計人才的要求。從工藝美術專業設計的角度來講,需要積極改進以往的教學理念,加大設計思維的訓練,以此來培養出具有創新理念的優秀人才。在此基礎上,提高中職學生的藝術素質,以及職業能力。

1培養設計思維的原因

人的思維是后天訓練形成的,是可以塑造的。因此,在工藝美術設計中,對學生設計思維進行培養,也是很有必要的。工藝美術設計依賴于設計思想,然后創造出能夠反映時代特征的產物。這些產物是按照藝術的理念設計出來的,并通過圖像、版式來體現。當然,工藝美術設計還應該朝著立體思維的方向發展,突顯出它的實用性、市場適應性,以及便捷性。比如,在工業設計中,每款產品從研發到生產,涉及到內部結構、外部形象、功能、抗壓能力等多個因素。然后,綜合所有因素,最終形成內部結構優良、功能強大、色彩和諧的產品。根據上面的理念,可以看出設計思維存在于每個階段當中。具體來講,在設計思維的準備階段,應該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包括材料的選擇、生產的工藝、市場信息等。然后,認真分析上述資料,制定出合理、科學的設計方案。除此之外,在設計的后續階段中,還要在方案中加入亮點,反復的進行修改,使其逐漸趨于成熟化。總而言之,在中職工藝美術設計專業中,對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是很重要的。

2培養學生設計思維的對策

可以看出,在中職工藝美術專業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那么,如何具體的實施呢?下面本文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提出具體的辦法和措施。

2.1加強教學互動,激發學生的思維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發揮他們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具體來講,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求教師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給學生更多的鼓勵,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比如,給學生創造設計思維的發展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思想,獨立完成作品的設計。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逐漸形成獨特的思維方式,以此來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實踐證明,只要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使他們在將來創造出更多新穎的作品,取得更大的成功。具體來講,可以采取以下幾個辦法。第一,設計問題情境,促進思維的發展。在工藝美術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學生的特點,設計出有趣的情境問題,激發學生求職的欲望。然后,自覺的投入到設計思維訓練活動中。久而久之,學生不僅克服了思維上的惰性,而且能夠在這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第二,設置發散型問題,促進思維的靈活性。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設計同一件事物時,應用的設計理念也是有差異的。比如,部分學生可以根據假想進行合理思維推理。當這種推理受到阻礙后,則可以快速的轉換思維。然而,有的學生在這方面思維很狹窄,受到了很大限制。所以,采用發散型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突破原有的思維固化模式,增強設計思維的靈活性。第三,采用探究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人類最高的思維層次就是創造性思維。在中職工藝美術專業教學中,利用探究性問題,有利于學生應用以往的知識與經驗進行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教師應該設置探究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啟發,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問題,以此來擴大思維范圍,強化訓練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2設計素描取代基礎素描

基礎素描主要是呈現事物的自然形態。與基礎素描不同,設計素描是根據事物的自然形態,然后再進行深層次的提煉。然后,實現對事物的再認識以及再創造。由此可見,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當學生在訓練設計思維時,就可以用設計素描取代基礎素描。通過以上方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想象與創造空間,對其創造潛力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這樣做,便于擴展學生的思維范圍,使其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久而久之,讓學生加強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結合。最終,提高在工藝美術方面的設計能力。具體來講,可以采用以下幾種辦法。第一,在工藝美術教學中,訓練學生敏銳的洞察力。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形態構造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然后,讓學生在看待事物時,融入藝術與設計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手腦并用,真正提高在美術設計方面的思維能力。第二,在深刻認識事物本質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正確的思辨能力。在藝術設計中,學生基本上可以正確的表達事物的形態,這是通過視覺上的能力體現的。然而,藝術設計的目標并不止于此,還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多種元素,對事物的形態進行分析、歸納,以及總結。在此基礎上,真正的把握事物的內在結構以及本質特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認識事物的內部發展規律,并利用發展的理念,對其進行再創造。第三,加大訓練的力度,幫助學生掌握熟練的設計技能。在工藝美術設計中,很多學生不能突破自我思維的限制,往往導致設計出的作品缺乏新意,不能吸引觀眾。基于此,在工藝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演繹圖式,經營畫面,以此來建立豐富的視覺經驗,實現對傳統思維的突破。除此之外,還要發展學生在設計方面的意見,利用原有的經驗來表達抽象的事物,進而形成獨特的、創造性的思維方式。

2.3開展多元化的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靈感

設計絕對不是簡單的紙上談兵。只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切實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除了日常的教學外,教師應該充分立足現有的資源,開展多樣化的美術設計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在參與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將平時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不斷思索問題,以此來激發出思維的火花。除此之外,通過參與活動,也能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豐富他們自身的設計經驗,并為我所用。這對于提高設計思維能力來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師、中職學校在這方面,必須引起重視,避免理論與實踐的脫節,降低教學的效果。

3結束語

設計專業對學生的創造能力要求比較高。因此,必須加大對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工藝美術專業中,設計不僅是手段,更是目的。當前,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并且受到了市場的歡迎。鑒于此,在中職教育教學中,必須引起重視,采取有效的辦法,加大學生設計思維的訓練。本文在分析培養設計思維原因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辦法和措施。比如,加強教學互動,激發學生的思維;利用設計素描,取代基礎素描;開展多元化的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靈感等。希望可以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職工藝美術專業實踐性教學初探[J].青海教育,2015,(08).

[2]林洲.設計思維訓練的重要載體:設計素描研究[J].文學與藝術,2014,(02).

[3]喻湘龍.標志設計的創新思維形式[J].藝術探索,2013,(23).

[4]曾明敏.淺談中職工藝美術專業課程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4,(16).

篇4

關鍵詞:傳統工藝美術,現代室內裝飾

 

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使人類原有的生活環境和審美情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人們對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錯誤定位和認識,以及當前工藝美術產業的不景氣,使得人們對工藝美術的認識就是低知識、低技術,手工藝的小作坊,從業者是知識水平低的人。這樣的認識的高學歷者和藝術專業的學生,無人愿在就業時選擇工藝美術。雖然部分學校開設了工藝美術專業,但畢業生也都轉向了其他專業就業,使大師后繼無人,沒有徒弟可帶。工藝美術門類正面臨著日漸稀少、后繼無人的局面,使許多本身就具有局限性的傳統工藝美術面臨危機與挑戰。畢業論文,傳統工藝美術。在此情況下傳統工藝美術如不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將會慢慢淘汰,淡出歷史舞臺。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沉淀后,雖然失去了原來的主流地位,但它仍然繼承了以往的優秀傳統,保持著中國工藝造物的一貫美學特征,已經形成一定的象征模式并融入社會之中。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其獨特的藝術構造、豐富的表現形式、鮮明的民族特色都反映了生活的直接性以及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對現代設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社會的空間中有其存在的獨特意義,在我們生活中工藝美術無處不在,有工藝美術作品的地方往往會吸引更多的目光,它是環境的一部分,是人們感受生活、釋放情緒的媒介,這也是傳統工藝美術的魅力所在。在眾多的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中到處都能看到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設計中的作用。

社會的發展變遷導致人們在吃、穿、住、行、用等各個方面較以往都有了更大的不同,尤其是現在的青年一代,追求精神自由、張揚個性美感是工藝美術創新發展的原動力。家庭住房、物用品質、室內陳設等社會空間都是藝術家設計創新的空間,也使得傳統工藝美術有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二、室內裝飾設計的發展概況

室內裝飾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社會活動和生活需要,合理、完美地組織和塑造具有美感而又舒適、方便的室內環境的一種綜合性藝術,是環境藝術的一個門類,現代的室內裝飾強調以人為中心進行設計,大致可以分為兩大潮流,一是從使用功能上對室內環境進行設計,如科學地通風、采光、色彩選擇等等,以提高室內空間的舒適性和實用性;另一種是創造個性化的室內環境,強調個人的風格和獨特的審美情調。室內裝飾設計融合了現代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并與建筑設計、裝飾藝術、人體工程學、心理學、美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可以改善空間,對室內空間進行美化和修飾,通過選擇與設計,創造一種理想的室內氣氛,使人賞心悅目,怡情逸性。

我國現代室內裝飾設計起步較晚,真正意義上的室內裝飾設計發展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開始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觀念的改變,人們對公共場所、辦公區域以及居住空間環境裝飾要求越來越高,促進了室內裝飾設計的迅速發展。不管是公共場所還是家庭居室,現代室內裝飾設計已經深入人心并得到了廣泛應用。由于當時裝飾設計及創作還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觀念和較為完善的體系,室內裝飾設計局面比較混亂。有些一味照搬外國設計成果追求所謂的“西洋風格”,有些到處堆砌傳統裝飾樣式強調所謂的“民族特色”,甚至于把不同風格、特點的設計元素混雜于一室已達到“中外合璧”的效果,粗制濫造的現象比較普遍。

三、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裝飾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可以為現代室內裝飾設計提供借鑒和參考,具有很大的實踐意義和運用價值。創造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目的就是美化人們的生活,很多制作精良的工藝品在古代就已經作為室內裝飾物供人們賞玩,從審美特質上看,傳統工藝美術品與繪畫、雕塑等其他造型藝術相比,裝飾性更強,更適合運用于室內裝飾。

工藝美術的對象主要是手工藝品,而藝術設計是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一個是傳達了傳統的道器思想,一個是體現現代人的設計理念。以往的工藝美術史論多是講技術和現象,多是研究圖案、裝飾的問題,或者亦偏重于材料的工藝闡釋。與工藝美術相對應的是道器,器指物質載體、道指精神內容,是相對于工藝美術領域的范疇而言的。而藝術設計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人為事物。人為事物主要是指包含了人的設計思想和創造性理念的人化自然事物。工藝美術的“形、道、器”相對應的就是藝術設計的“造型、設計、產品”;傳統的“制器和器用”就是當今的“產品和用品”。道器是傳統的器物觀念,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而人為事物是當代的對設計的一種認識,二者互不排斥。

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室內裝飾設計結合,也是為自身的發展謀求出路。傳統工藝美術以手工制作為主要生產形式,其蘊含的勞動價值量非一般工業品所能比擬。畢業論文,傳統工藝美術。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傳統工藝美術品的實用功能幾乎完全被工業品所代替,從實用品轉身變成僅僅充當審美對象的藝術品,褪變成為一種“小眾文化”,其發展空間受到強烈擠壓。可以說將傳統工藝美術融入現代室內裝飾設計,是對中國民族文化藝術進行繼承和發展的有效途徑。

無論是有著500年歷史的景泰藍采用的無機化學,材料學和金屬加工技術,還是歷史更久遠的玉雕,牙雕所使用的加工工具,無不透視出科技和工藝技術的發展水平。畢業論文,傳統工藝美術。而傳統工藝美術之所以能夠綿延不斷發展數百年,乃至千年,其核心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藝美術的傳承需要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設計理念的不斷注入。

四、方法

如何避免千人一面,是所有的設計師關注的話題。經過十余年的爭論、反思和探索,目前,業界基本上已經形成共識:我國的室內裝飾要健康發展,應該走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設計道路,努力探求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時吸收國外先進的設計經驗,建立具有現代意識的真正體現中國特色的室內裝飾設計理論和實踐體系。畢業論文,傳統工藝美術。畢業論文,傳統工藝美術。在設計實踐中,設計師不斷探索創新,新手法、新理論層出不窮,各種文化藝術元素都得到了充分發掘,個性化越發明顯。室內裝飾設計風格也因而頻繁變化,自然環保、民族特色、異域情調、前衛現代等風格隨處可見,呈現出百花齊放、五彩繽紛的局面。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可以為現代室內裝飾設計提供借鑒和參考,具有很大的實踐意義和運用價值。吸取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材質元素、主題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并對現代建筑內部空間進行裝飾和處理,使傳統特色和現代建筑統一,對創造既有鮮明民族特征又具強烈時代感的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作品意義重大。傳統工藝美術運用的具體方法多種多樣,但是要符合室內設計的使用功能和環境主題,或繁或簡,采取合理方式手法適度地進行裝飾。

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運用傳統工藝美術時,其原則是要符合室內裝飾的特點。首先要契合室內使用功能和環境主題,合理適度的進行裝飾,使裝飾成為室內環境的亮點。第二,傳統裝飾品要與整體設計風格相適應,和燈光、家具、隔斷、植物、陳設等相得益彰,符合整體美的要求。第三,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運用傳統工藝美術元素既不能打破室內的整體性又要突出其現代感,不能把傳統裝飾進行堆砌而成為古代裝飾的簡單克隆產品。第四,盡量降低傳統工藝美術中不適應現代裝飾設計的限制性因素的使用,如玉石、金銀器等珍貴的原材料、制作程序過于復雜和表現手法太過精細的工藝品,雖然有獨特的裝飾效果但都不適合普遍使用,要重視新材料、新工藝、新手法的運用。

在室內裝飾設計實踐中,應該遵循現代設計觀念,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元素融入現代設計理論、結構體系中,創造出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思維方法的室內裝飾。最基礎的方式是將傳統工藝美術的造型、圖案、紋飾直接引入到室內裝飾設計方案中,對傳統裝飾進行解構與重組,或者對材質、工藝和表現手法進行替換,延續其審美形式。在掌握了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造型方法、特點、規律之后,可以進一步對傳統元素進行革新和再創造,通過抽象、變形或增加新的表現方式,產生新的形式和效果。

最有創新價值的方法是將傳統工藝美術精髓真正融人到室內裝飾設計中,不囿于傳統裝飾的現有形式,探索并創造出新的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造型方法,真正實現室內裝飾設計的中國化。畢業論文,傳統工藝美術。這就要求我們充分挖掘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資源,吸納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在設計理論和實際實踐上大力探索,不斷拓展傳統工藝美術的進步空間。

篇5

作為中職美術專業的學生,重視專業技能,打好扎實的美術基本功,固然非常必要,但理論學習也是學習藝術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藝術創作不僅要求高超的技能、技藝,還要求藝術創造,而創造是建立在思想的基礎上的,思想則來源于理論學習。因此,中職美術學校的學生,在掌握美術專業技能的同時,學習藝術理論,了解美學原理是非常必要的。

對于藝術類中職學生來說,在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美術基礎訓練和實踐操作之后,他們對美的基本原則和常識,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對藝術美也具備了一定的感知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作為美術專業的學生,專業的特點決定他們對藝術、對美有著比普通專業學生更為敏銳的感覺和獨到的視覺觀察能力。膚淺的、一般性的美學知識,他們在實踐操作中,早已有了很感性的理解。因此,一般性的介紹藝術理論常識,就顯得重復,又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審美學習需求。這就決定教師必須以專業的態度對待美育課程,美育課的教學內容必須以適當的深度和廣度,去適應學生的學習要求,否則,將會令他們聽之索然無味,失去學習興趣。

正是基于藝術學習中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以及美術類學生的專業性和特殊性,中職美術學校開設美育課,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態度和課程安排等方面,都應比普通中職學校的美育課程給予更足夠的重視,有更高的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深感美育課內容的豐富性和綜合性,給美育教學造成很大的難度。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與探索,筆者認為,只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美育課與欣賞課相結合

中職美術學校的美育課,是建立在學生對藝術、對美具備了一定的感性理解能力,有著較強的審美需求的基礎上的。它要求教師必須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從專業藝術理論的角度準確地講解美學知識,尤其是藝術美的相關問題。引導他們了解藝術的發生、發展、種類及各藝術門類,進而理解藝術家的創作,理解藝術作品,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將美育課與欣賞課相結合,在美育課堂上,將藝術欣賞的內容融合進去。一方面簡明準確地講解藝術理論,同時通過具體作品展示,結合藝術史的故事性、情節性,通俗易懂地講授藝術問題,讓學生輕松地理解藝術美,在情和境中提升自己對美的認識。

例如講授《繪畫美》這一章節,其中關于繪畫的含義、特點、要素、分類等基本問題,學生早已在繪畫訓練中充分地接觸和理解,課堂上只需簡要概括歸納,就可一筆帶過。講授本節時,筆者將授課內容作了延伸,把講課重點放到了對中外繪畫發展歷程的介紹,中西方繪畫藝術特點的比較,分析中西方繪畫風格形成的原因上;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中西方繪畫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性畫家及其代表作品,展示給學生觀看,輔以說明解釋,幫助學生了解繪畫藝術的發展演變,從繪畫的發展歷史中,輕松地理解中西方繪畫風格的不同是由于民族的文化傳統、哲學思想和審美趣味的不同而形成的,并體會到了藝術創作扎根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整節課避免了膚淺、重復,深深吸引著學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美育課與專業特點的結合

中職學校的美育課,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懂得什么是美,學會如何欣賞美,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美育課不能等同于普通文化課,要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靈活變革,避免抽象、空洞、照本宣科的理論說教,才能達到其教學效果。

結合我校造型藝術的特性,筆者將美育課同學生所學專業結合起來,適當調整了教學內容。如《藝術美》一章,是關于藝術各門類的介紹。備課時,針對我校專業設置的特點,筆者將教學側重點放到造型藝術:繪畫、雕塑、書法和攝影藝術的講解介紹上,還補充了工藝美術、篆刻藝術和現代設計藝術等內容,其他藝術門類,如戲劇、舞蹈、音樂等,則只做簡要介紹。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對每一門造型藝術學科,都要搜集大量的資料和圖片,按其風格、類型或按其發展演變,整理制作成幻燈課件展示教學,鑒賞分析。學生從美育課堂上獲得了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豐富知識,結合自身的學習體會,加深了對專業的理解,體會到藝術創作的豐富內涵,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更加熱愛所學專業。

我校地處工藝美術之鄉――潮州。在美育課堂上,筆者特別為學生專門開辟一章,向他們介紹潮州工藝美術門類,把課堂鏡頭延伸到陳列館、陶究所、實訓基地等場所,參觀優秀的地方工藝美術作品,探訪作者艱辛的創作歷程,了解現代工業化的生產流程。在這些熟悉的本土藝術和藝術家的精品杰作中,學生感受了藝術的精妙,藝術創作的魅力,也感悟到艱辛的學習能帶來成功的喜悅,更從中受到啟迪,激發起他們對學好專業的欲望和熱情,也讓美育課堂變得更豐富、精彩。這些教學調整和擴充,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教研室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三、美育課與藝術實踐的結合

藝術類中職學生,由于技能起點較低,使他們只有通過勤學苦練,取得一技之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也由于文化基礎較差,自然而然存在“重技能,p文化”的特點。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長,以自愿為原則,讓學生將自己在各個學習階段的實踐習作整理制成網頁或幻燈,放到美育課堂上,運用美術理論基礎知識,總結學習心得和創作體會,談談自己對藝術、對美的理解,展開討論。學生在互相學習和探討中,從自身的學習歷程中,感性地體會藝術美、感受藝術美、理解藝術美。既總結學習經驗,又嘗試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創作問題,真正實現理論與藝術實踐的結合,同時活躍了理論課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理論學習對藝術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自覺重視美育課。

四、美育課與德育的結合

早在上個世紀初,魯迅先生就提出,美育可以輔翼道德。這是因為,藝術求美,藝術的美能喚起人類美好的情感,藝術能解決人的情感問題。美育課堂,正是培養學生美好情感的途徑之一。

中職技術學校學生所處文化氛圍與大學生和高中生有較大差別,他們有個性,想象力豐富,但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原因,情緒易躁動,自制力較差。表現在學習上缺乏熱情和耐性,生活上不能自信地面對困難,情感上不夠寬容,有些職校學生甚至動不動打架斗毆。這些與他們情感的缺失有關。

篇6

[關鍵詞]高職藝術設計 專業群建設 思路

[作者簡介]黃志剛(1967- ),男,四川射洪人,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設計藝術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教育教學;閆英(1971- ),女,河北尚義人,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設計藝術系,講師,研究方向為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教學;黃志挺(1970- ),女,四川射洪人,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設計藝術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3-0117-03

一、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群的歷史沿革

目前,全國各地獨立設置的高職學院有一千一百余所,從數量而言已經占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且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都設置了藝術設計系(科)部。高職院校從歷史發展來看,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為合并組建, 二為獨立升格。辦學之初,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沿襲了本科藝術專業的發展歷程。從應用類工藝美術專業發展為方向眾多的應用類設計專業。

由于推行“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獨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特色,豐富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并且作為一朵異彩紛呈的奇葩日益彰顯出獨特的魅力和蓬勃的生機。

藝術設計專業作為應用類的專業,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長,人們精神文化和審美層次的提高,人們對服裝、家電、日用品、室內空間環境、文化娛樂等的要求也在不斷增長,過去單一的生活要求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們在借鑒別國經驗的基礎上,從傳統的工藝美術專業發展到藝術設計,從藝術設計派生出環境藝術設計、裝潢廣告設計、產品造型設計、影視動畫等,形成了藝術設計專業群。

1.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群的發展歷史。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群實際上是從各專業藝術院校、綜合類大學藝術設計基礎上沿襲下來的,由于舊的教學模式、管理模式和傳統的教育觀念,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群從發展之初就在沿襲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而管理模式則繼承了中專時期的大部分經驗。由于社會對應用型人才要求的提高,幾乎所有的高職專科院校都設有藝術系(科)部,藝術設計專業群在國內形勢“空前大好”。學生收費高,就業形勢良好,藝術類考生年年都呈上升趨勢。

2.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現狀。根據調查顯示,四川省近年來美術類高考錄取情況是:2009年四川省普通高校美術類(專科)錄取分數線為文考180分(滿分750分),專業180分(滿分300分)。2010年四川省普通高校美術類(專科)錄取分數線為文考180分(滿分750分),專業180分(滿分300分)。2011年四川省普通高校美術類(專科)錄取分數線為文考170分(滿分750分),專業180分(滿分300分)。可以看出,藝術生無論是專業和文化課,還是藝術修養與文化底蘊都是極為薄弱的。對于這類學生,我們要把他們培養成設計師、藝術家是存在困難的。因為社會對設計師、藝術家的需求是有限的,但對懂得美,能在第一線為社會制造(創造)美的高級技術性美術技師的需求卻大得多。

目前,無論是高職教師還是學生,都還未深刻意識到自身的位置和發展方向。對外,按照《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搞一些形式上的東西以應付檢查。個別地區,特別是不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之間交流缺乏,墨守成規,故步自封,盲目套用不適應自身地區特點和學校教學及管理模式的方法教育,結果搞得教育“四不像”。對內,還是鼓勵學生搞設計,成大師。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重在理論上的操作,對于實踐動手能力,自己都不強,因此無法教育學生。教師把下工廠、到企業去鍛煉看做是丟臉的事,覺得自己像個工人,有點有辱高校教師斯文;實在沒課上了,就以申請出去走走的形式,掙點課時費。而實實在在在外面開有公司、企業或有兼職的教師,則是外部事務多,不愿意承擔太多的課程,視教學研究活動為累贅,完成應有的教育任務是他們最大的目標。

二、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群的市場前景分析

1.社會經濟發展迫切需要應用型人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國已經由一個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人們在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視覺文化的需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要求已經由原來的溫飽型轉變成為如今的“享受型”,即在通過自己辛勤勞動獲取財富的同時,享受精神生活帶來的快樂。這就給我們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群發展以極大的空間。經過多年的調查分析我們看出,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就業在其他專業的前列,甚至優于本科類藝術生。這充分說明,培養適應于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既是高職藝術設計的定位,又是社會的迫切需要。

2.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點。我們所說的應用型人

才就是在公司、企業生產第一線的高等技術人才。而對藝術設計人才而言,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是要使他們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即使他們不僅具有實踐動手能力,還具有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有一定的審美素養和審美追求、遵紀守法意識、創業的意識和基礎。而不能只是一個“描圖員”或 “操機手”。要培養這樣的人才,首先作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應該改變觀念,要“下得深水”,從自身入手,到公司、企業去鍛煉實踐動手能力,積累實踐經驗,以更好地開展教學。

篇7

[關鍵詞]裝飾藝術設計專業 材料與工藝 實踐教學

[作者簡介]楊華(1976- ),女,山東濟南人,江蘇大學藝術學院裝飾設計系,講師,主要從事裝飾設計專業教學、壁畫研究與制作。(江蘇 鎮江 21201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3-0158-03

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是由多領域、多元化的不同專業相互交叉、滲透、縱橫聯系在一起的設計科學。①材料與工藝是裝飾設計的物質基礎和客觀主體。教學要求學生掌握裝飾設計中所涉及的材料及相關工藝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具備較強的裝飾藝術創作設計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針對不同的設計目標進行合理的材料及工藝選擇制作的能力。專業的特點決定了材料與工藝的實踐成了教學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并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

一、材料與工藝實踐教學的現狀

1.裝飾設計專業學科定位模糊影響課程建設。這是一個影響實踐教學的上層問題,也是一直困擾裝飾設計藝術專業發展的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全國各大藝術院校的工藝美術專業出現萎縮甚至消失,但相關的教學資源,例如,師資隊伍仍然存在,各高校根據現有資源進行重組建設。由傳統工藝美術發展而來的裝飾設計專業的學科定位問題卻一直處于矛盾中。大部分院校將裝飾設計藝術專業歸并在設計學范疇,也有部分院校仍將它歸置在藝術學范疇。問題在于設計藝術學有著很強的實用設計本質,設計主體明確。裝飾藝術設計與其他設計專業相對比,設計對象范圍廣且模糊,設計內容不能明確地體現。再加上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課程涉及面廣,要進行不同材料與工藝的實踐,使之呈現雜而亂的表象,造成了裝飾設計藝術專業一直處于學科建設的邊緣,不被重視。不能從科學的角度進行學科建設,配備師資和實驗室,相關課程被拆分重組,甚至取消。專業建設遠遠滯后,甚至是處于停滯萎縮的狀態。

2.新材料與工藝發展迅速,傳統材料與工藝的實踐仍是教學的主體。進入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各藝術門類飛速發展。裝飾藝術是一門涉及眾多材料工藝的學科,在各藝術門類相互交叉、多向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新材料和工藝不斷被推出。藝術家不斷探索創新,將新技術引入到裝飾藝術設計實踐中去。在現有的教學體系中,教學涉及的材料與工藝基本以傳統材料與工藝為主。在這方面,各院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師資、實驗設備、材料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相對當代藝術家活躍的藝術實踐,院校的實踐教學發展遲緩,創新意識弱,對新材料和工藝的探索滯后。

二、建立科學的材料與工藝實踐教學體系

科學的教學體系關系到學科的有效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它的建立是要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和目標。課程的建設是教學體系的最重要部分,圍繞課程展開的實踐內容是課程教學的有力延伸。在這套體系中,課堂內的實踐內容與課堂外的實踐內容有效滲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材料與工藝專業的學習有更深刻的體驗和認識。

1.專業理論教學。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它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和研究能力,了解設計活動和設計風格的歷史演變, 開闊學生的設計視野,從而更好地借鑒傳統并汲取設計靈感,并打下扎實的設計思想和設計實踐的理論基礎。相關的史論教學,是指藝術及設計歷史和理論,分為藝術通史部分,如中外美術史、社會文化史;專類史部分,如工藝美術史、設計史;藝術和設計理論部分,如設計概論、美學、藝術哲學;材料與工藝理論部分,如材料藝術與工藝、材料藝術學。這四部分是一個階梯式的理論教學部分,應遵循它們的科學性,有序地進行。我院的裝飾設計專業的史論體系如下:中外美術史、工藝美術史、美學、材料藝術與工藝(按開設順序排序)。

2.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在掌握一定了理論基礎之后,學生對專業涉及的材料與工藝有了初步的認識,再加上一定的專業基礎訓練之后,有針對性的材料和工藝專業課程成為他們學習的重點。我院開設的課程包括“綜合材料繪畫”“纖維設計”“漆藝設計”“金屬裝飾設計”等。學生在課程中詳盡地學習各種材料與工藝的知識,并進行設計制作。這部分課程是專業課程的重中之重,涉及多專業領域和學科。各個專業領域的裝飾藝術設計, 既有共性又有差異性, 既有共同的藝術設計規律, 又有不同的專業指向。在這部分藝術實踐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除了進一步講授相關史論知識和設計要點,還要進行實踐操作的示范和詳盡講解。帶領學生進行相關的市場調研,對材料與工藝有更直觀和實際的掌握認識。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材料特性和工藝技巧,將其運用到設計實踐中去,而不是固守材料與工藝的本身,失去藝術探索的根本目的。

3.綜合課程實踐教學。這一階段的教學主要針對高年級學生,在涉及不同材料和工藝的專業課程結束后,學生對材料與工藝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實踐經驗。接下來是綜合實踐課程,實踐內容由“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如“綜合材料藝術”“裝飾壁畫”“裝飾雕塑”“公共裝飾藝術”。這些課程針對一定的載體(如壁畫、雕塑),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前面學習的知識,選擇合理的材料與工藝進行設計制作,從而有效地進一步鞏固和培養學生的實踐創作能力。這一階段的學了要求學生進一步地掌握材料與工藝的審美特性,并將其融會貫通在作品中,還要求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將新的材料與工藝引入設計中去,在實踐中創新。在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和綜合課程實踐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實驗工作室的建設。工作室配套設備和人員的管理與建設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例如,實踐材料的配備、設備的維護和更新、教輔人員的實踐經驗、實驗室場地及配套設施等等方面(詳細內容在文章第三部分有論述)。

4.實踐考察與調研。校外的考察調研與校內專業課程的教學是滲透交叉進行的,兩者在時間和內容的安排上要有效結合、相輔相成。課堂上的內容及時在實踐考察中得到有益補充,考察調研的收獲又能反饋在專業教學之中。以下是我院開設的考察課程。“專業認知實習”是結合課程進行的專業認識實習內容,例如在“木雕裝飾設計”課程中穿插為期3~5天的木雕考察,以浙江東陽為實習考察基地。使學生深入工藝制作的第一線,真切的感受課程的知識要點,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促進實踐教學的效果。而“漆藝”課程的專業認知實習則會到揚州進行專業認識學習。“民間藝術考察”是以傳統民間工藝為考察內容的教學環節。時間安排在專業課程實踐教學之后,在綜合課程實踐教學之前。目的在于學生對單項專業課程有一定學習后,對考察目標會有綜合的認識,便于之后的綜合設計課程的教學。例如,我院建立的皖南民間美術考察基地,綜合木雕、石雕、漆藝等實踐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全面感受中國傳統工藝的精華。“現代藝術考察”是以現代工藝和藝術為考察內容的教學環節,時間安排在所有課程之后,畢業設計之前,目的在于讓學生感受現代藝術的魅力,開拓眼界,鼓勵實踐創新。實習基地建設,在以上的考察課程中,都建立相應的考察實習基地,實習基地建設是藝術設計學科重要的實踐環節,基地的確定要經過周密的實地論證。通過與校外實習單位建立互動合作聯系,資源共享,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緊密結合實踐運用,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

5.科研項目實踐。一是學生科研項目。大學生學術科研項目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都有針對學生的科研立項項目。大學生實踐性科研立項,倡導以本科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性實踐研究,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意識,使學生在科研項目中得到更多的實踐鍛煉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設計競賽、自主創業等其他實踐的渠道中進行全面鍛煉,從課堂之外獲得實踐體驗,并從取得的成果中獲得成就感,從而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教師科研項目。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種高級的、來源于教育實踐而又有所超越和升華的創新能力,也是一位教師的綜合能力的體現。教師應該積極申請與教學相關的科研課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有針對性地研究專業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前沿知識。鼓勵教師以技術合作、技術轉讓等形式開展橫向課題研究,并且在科研項目中調動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教師應該給學生在方法上提供有指導性的建議,使學生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從中得到更深的學習體會。三是校企聯盟。將相關企業的設計部門引入校內,或者在校外建立實習基地,雙方在人力資源、場地設備、市場等方面資源共享,相互支持與合作。使學生在了解相關企業產業結構的特點及發展趨勢,了解企業的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校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使培養的學生在滿足企事業所需的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生存發展能力。

三、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從科學的學科建設角度來分析面臨的問題,及時建立解決方案,并積極有效地推行方案,是專業帶頭人義不容辭的職責。首先,加強藝術學學科建設,完善課程體系,樹立品牌與特色意識,是藝術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途徑。②裝飾設計專業面對眾多的方向,必須要主次分明,抓住重點,建立有特色的專業發展方向,樹立品牌專業。明確的專業發展方向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其次,面對不同的矛盾問題要理性地分析,并分析整合問題的關鍵點,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解決一系列問題,為專業的實踐教學鋪平道路。實踐教學不同于課堂教學,要面對課堂之外更多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歸納如下:

1.師資隊伍建設。第一,實踐性教學師資知識結構與教育職能部門的職稱評定導向存在矛盾。裝飾專業教師必須在專業領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一名具備一線實踐經驗的教師,必定要把精力花在設計的具體實施中,其知識結構也必然與實踐緊密相連。但是實踐成果卻很難在教師的職稱評定體系中得到認可。實踐教學崗位的教師的理論水平相對較弱,面對以學術論文為主要衡量標準的職稱評定,兩者的知識結構有著很強的差異。裝飾專業教師要么放棄職稱評定,從事專業實踐;要么放棄專業實踐,認真研究學術理論。無論哪種選擇,對于教師和專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作為教育的相關職能部門,尊重各個學科的規律,制定不同的職稱評定制度,是科學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最大限度地發展各個學科,“一刀切”只能產生反作用,如同“攔路虎”一般限制著專業的發展。第二,實踐性教學師資的進修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政策存在矛盾。鑒于目前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模式,裝飾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較弱,許多高校的老師是從學校到學校,面對以實踐為主的裝飾專業教學,許多高學歷教師卻無法勝任一線教學崗位,急需進行專業的進修學習和實踐鍛煉。但是學校的人力資源部門的 “唯學歷、唯文憑”的教師培養觀念卻很難適用于設計專業,在這樣的教師培養模式下,專業教師讀研讀博的渠道是暢通的,但是問題在于高校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的,這樣的人才完全滿足不了實踐教學的需要。相反,教學急需的實踐經驗學習的道路卻是坎坷的,因為這些實踐單位沒有學歷和文憑, “學歷與文憑”又成了教師進行實踐研修的第二只“攔路虎”。學校從管理制度上進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把實踐水平的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指標。

2.實驗室建設。一是實驗場地的建設。隨著高校的擴招,生源的快速增長,相關的配套設施卻不能及時跟進。材料與工藝的實踐需要一定的實驗空間,各門實踐課程所需配備也各不相同,例如“漆藝”課程,在胎板制作、髹涂研磨、彩繪鑲嵌的過程中需要各不相同的專用實驗室,室內要配備換氣吸塵設施,用水便利。工作環境封閉、清潔、沒有灰塵。而“金屬裝飾設計”課程實驗室則要求空間大,區域劃分合理,設備布局合理,用電便利安全。二是設備的維護與更新。裝飾專業實踐的設備使用損耗率高,相應的管理和維護跟不上就會影響教學,往往因為一個鉆頭的缺失導致一堂課無法順利進行。例如“金屬裝飾設計”課程中,眾多的電焊機、電動工具,及配套的磨片、鉆頭、焊條等易耗品都要及時維護和更新。實際管理中,復雜冗長的設備購買和維護報修制度,影響了維護和更新的效率。簡化手續,務實操作才是管理之道。三是人力資源的配備。除了硬件設施的配套,相關實驗的管理人員,如技師、管理員的配套服務也顯得尤為重要。一名好的技師可以勝任實踐的任何一環技術環節,以豐富的經驗彌補專業教師在技術實踐環節的不足。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責任心可以保障教學各環節順利進行。

3.材料庫建設。為了實踐教學更順利地進行,應建立配套的完整齊全的材料庫。材料庫可大可小,小的材料庫起到材料和工藝的展示作用,除了材料的樣本外,還應該把相關的信息一同展示,例如生產廠家、購買渠道、優劣對比、應用實例。這些展示便于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材料和了解材料的相關知識和信息;大的材料庫除了具備以上的功能,還是一個材料倉庫,學校可以大批購進相關材料和工具,便于學生使用,因為很多裝飾專業涉及的材料和工具,市場的保有量很低,小批量地購買存在一定困難,且成本很高。

4.新材料與工藝的引入。傳統材料和工藝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優越性,相關的資源配套比較齊全,管理經驗也豐富,教學進行起來得心應手。而新材料與工藝則缺乏有效途徑進入高校的實踐訓練,在課程設置和管理機制上缺乏對新材料與工藝的有力支持。如設立創新學分,鼓勵師生進行新材料的實踐,對引進新型材料與工藝的教師進行一定獎勵。

四、結語

以上闡述的建立科學的材料與工藝實踐教學體系的觀點,是從實踐教學中的經驗與體會總結而來。科學的教學體系,最終的實現與完善都需要相關部門的有力支持,從尊重學科發展特點的角度出發,給予專業建設和改革更廣闊的空間。

[注釋]

篇8

關 鍵 詞:高職院校 實用美術 師資

“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是國家為了適應21世紀經濟現代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要,對現有職業大學、專科學校和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的改革、改組及改制,并選擇少量的重點中專通過轉制發展起來的(即‘三改一補’)”。[1]21世紀的經濟現代化促使美術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實用美術領域展現出美好的前景,很多高職院校都看好這塊就業市場,紛紛增設了實用美術專業。然而,高職院校是近20年規模高速擴展的,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其中高職院校實用美術師資及配備特別不讓人感到樂觀,存在的問題刻不容緩。

一、教師對高職實用美術專業教學專業性和職業性認識不到位

高職教育圍繞“上崗”“就業”轉,高職實用美術專業培養目標非常明確,即培養有美術這“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或從事美術工作的基層人員而不是畫家;高職實用美術專業的美術課是實用美術課程而不是欣賞性美術課程。現今一些高職院校存在這樣一個客觀事實——實用美術骨干教師基本上畢業于師范院校,接受的是欣賞性美術教育影響,由于受專業教育的影響以及接觸高職教育時間短,對高職實用美術專業教學職業性和專業性認識不到位。素描、色彩等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比較明顯,教學內容雖然改了,但教師采用傳統教學的指導思想實施教學的現象比較嚴重,他們自覺不自覺地以傳統的高師美術專業的知識結構為出發點,訓練學生時題材、技法形式單一,達不到課程設置的目的。繪畫對于設計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藝術家對于空間透視的認識,對于色彩及形態構成的研究,為設計師提供了大量的表現手法”。但是,“設計對藝術的借鑒具有選擇性和改造性”,教師對習作訓練不能只是強調繪畫的藝術性,訓練目標應該指向設計應用的范疇。[2]如果教師對專業基礎課教學的專業特性認識到位,專業主干課教師教學有針對性地搞好實習、實訓,學生的操作能力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也因此而具備了,高職教育需要的就是這種教學結果。我國高職教育起步晚,高職實用美術教育更是處于研究探索階段,實用美術教師應盡快調整好對專業方向的認識和職業教育目標的認識,以適應教學的需要。

二、教師理論與實踐存在著一定的脫節

現在高職院校的許多實用美術教師,無論是剛從學校畢業分配到學校從教的,還是從教多年的教師,他們往往具有扎實的美術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審美品位,但實踐經驗明顯不足。由于很多高職院校辦學條件限制,沒有與社會聯合辦學的計劃,沒有實習基地,教師從事相關實踐的機會不多,教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難以做到統一。反映到具體的教學中則表現為對實用美術設計這種面向市場的商業行為掌握不足。例如,在廣告教學中缺乏生動的實例教學,對學生反復強調圖形、色彩、字體、版式等要素的唯美表現及技巧,而對廣告理論、投放媒體、消費調查、受眾心理、廣告效果反饋等重要內容卻常常舍棄,學生的作業經常是設計幾幅公益海報。不少畢業學生反映,學校老師教的到了社會上不實用,畢業了還得從實踐中重新學……

實用美術發達國家的教學情況很值得借鑒“……他們都不是職業教師,學校不允許一個課題的導師只是老師,要求老師必須在外面的設計行業供職,比如說本身就是設計師,保證他們和社會上的這一行業有實質的接觸,有好多老師在校外擁有自己的設計室,在專業上和外面的很多企業都有業務聯系,所以有的項目就和企業有著實在的合作關系……”“課題的選擇,結合市場比較緊密,題目一般都很實際……大部分課題和一些實際品牌相結合的,很實用,訓練的目的性比較強……”國外實用美術教學有很優秀的傳統,教師直接參與實踐,教學針對性強,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夠積累設計經驗。[3]

高職院校一直強調配置“雙師型”教師不無道理, 職業學院美術教師應該既是教育者,同時又是藝術家,他們必須參與社會實踐,密切注視行業發展新動態,掌握相應的技能,獨立地完成藝術作品創作,教師必須時時了解科技、材料,審美需求的變化……并重視其對美術教學的影響,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

三、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急需更新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美術尤其是實用美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新技術給作品的設計及作品信息的傳播都帶來極大的方便,“電腦美術”應運而生,例如:電腦中可存儲成千上萬種“字體”并且可編輯變化,通過電腦設計軟件可以設計出幾十萬種花樣,影視傳媒主宰的廣告市場離不開電腦,戶外廣告通過電腦噴印技術完成……“隨著藝術與文科、工科等學科的相互交叉與融合,一些與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急需的新生專業方向不斷涌現,如網絡藝術、網頁藝術設計、計算機應用藝術等一些專業方向開始設置。同時,由于我國電視業快速發展,與電視藝術相關的專業領域,已逐步形成從精英模式發展為大眾教育的格局,一些文藝編輯、動畫藝術、音樂編導等專業在逐年擴大”……實用美術不再只是傳統的工藝美術,技術不斷進步,實用美術領域不斷擴展……美術教師們面臨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了解新動向,擴充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迫在眉睫;否則教學觀念、方法以及創作都跟不上形勢的發展變化。2005年8月筆者受湖南省勞動廳委派給高職院校教師高新技術圖形圖像軟件培訓時發現,竟然鮮有美術教師參加。據反映各學校美術設計專業的圖形圖像處理的課基本上由計算機教師上,美術老師上不了……美術教師如果對新技術排斥,實質也是對實用美術教師知識結構的忽視,最后的結果就是無法適應日益更新、變化的教學需求。

四、教師參與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積極性不高

很多改制、轉制高職院校辦學機制陳舊,不重視引入市場機制,教師的教學和教研依然徘徊在老的學校環境中,教師缺乏對市場環境的了解,教師的教學教研因盲目而缺乏針對性,談不上對教育教學觀念、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更新和轉變;有的高職院校由于投入不足,阻礙了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高而陷入辦學困境的情況更甚,這類學校生源素質較差,學生學習積極性低,教師的挫折感特別強,“身在曹營心在漢”……據統計表明,目前僅廣告行業包括廣告藝術設計就有50多萬從業人員,室內設計、服裝設計、音樂制作、電視藝術制作、動畫藝術制作與設計、網絡藝術制作等從業人員需求可能在數百萬以上……高職院校擔負著人才需求量較大的藝術專業應用人才培訓的重大任務。因為教師參與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積極性不高,他們就不可能教會學生客觀地分析、研究市場,設計創業方案,激發學生的創業動機。高職院校辦學也因此而陷入惡性循環的泥塘之中。

高職院校美術師資暴露出來的問題,有新舊體制轉軌形成的問題,有專業、大環境的問題,有教師自身素質的問題……完全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調查研究,找到客觀規律,漸進解決。以下是筆者的幾點看法:

1.職院加快改革步伐,完善辦學機制為教師營造教學、教研新環境

世界各國高職院校的發展告訴我們,在社會變革、轉軌時期,一所學校要立于不敗之地,最為關鍵的是認清形勢,站在時代與科學發展的制高點,從適應社會需求,促進學校發展的角度,正視現實,高瞻遠矚,明確學校自身功能發展定位,大膽改革、銳意進取。學校定位明確,各項改革措施配套落實,學校就會具備好的管理模式、好的教學場所和設施,也因此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師教學、教研的水平。好的環境是出成果的外部條件。

2.學院要堅持“加速培養、積極引進、聘請結合”的辦法造就“雙師型”師資隊伍

(1)學校應當加大投入,鼓勵教師更新自身知識,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自學,學院可拿出一定的資金,作為獎勵基金,獎勵那些通過自學通過各種學歷、技能考試獲得證書的教師。二是送出去學習,有一些前沿性的新知識、新技術還沒有普及和公開,這些東西靠自學難以做到,學院必須有計劃地拿出資金送教師去學習培訓。

(2)吸引社會上的專業人才來校任教,與企業合作,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成果的設計師,將市場上的精英們請進學校。

(3)公開招聘實習基地或工作室責任教授或學科帶頭人,有效地補充和改善師資及配備。[4]

3.建成適應市場的實習基地

實習基地是學院聯系市場的窗口,實習基地運轉要引入市場機制。電腦美術工作室實習基地就是很好的范例,這個基地充滿活力,它類似包豪斯的“手工作坊”。它可以吸引在校的學生,吸收校外的電腦美術學員,除完成教學實習任務外,可利用自身資源與市場緊密結合,承接各種市場業務,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它的特點是:一、靠市場規律運作,經濟上自負盈虧,業務上獨立自主。二、學校給予一定的扶持。三、由權威的教授領導,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四、實行開放式管理,教師有來自學校的教師和市場行業的高手,他們的工資是浮動的,收入與質效聯系,人員可以自由流動。五、基地學員也可能參與承接市場業務,邊學習邊工作,可憑自己的能力獲得收入。生機勃勃的實訓基地是加強教師與行業市場交流與溝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文章來源:《江蘇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

[2]《設計概論》中南大學出版社 彭澤立編著

篇9

【關鍵詞】藝術思維 藝術設計教學實踐 培養策略 創新能力

1 藝術思維的特點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規律性做出概括與間接的能動的反映。思維同感知覺一樣,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感知覺所反映的是事物的個別屬性、個別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聯系,屬于感性認識;而思維所反映的是一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和事物間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屬于理性認識。

藝術思維過程異常復雜,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經過復雜的辯證關系構成的思維方式。在藝術設計創作活動中,既有作者的心理定式和生活體驗形成的思維認識內容,又有表象、直覺、記憶、個性和情感等心理內容,還包括無意識中藝術靈感的頓悟,是想象與聯想、靈感與直覺、理智與情感之間彼此滲透、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藝術思維。其中既有抽象思維的滲透,又有形象思維的提煉,還有靈感思維的頓悟,從而具有以下創造性特征。

第一,意象性。藝術一般是要通過形象來呈現的,也就是藝術思維的結果是要用藝術意象表現出來的,藝術思維的目的就是要構思出一個完整的意象,這決定了意象性是它的首要特征。

第二,模糊性。藝術思維反映事物內部整體關系,這個過程能給思維主體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具有模糊性、朦朧性,也正因這種不確定性,從而激發人類的再創造活動。

第三,想象性。想象貫穿于藝術思維的全過程,藝術思維通過想象把真實的世界轉換為虛靈的空間,感知為實,想象為虛,轉換的深度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價值度。

第四,整體性。上文提到藝術要通過形象來呈現,正因藝術思維的方式、過程和結果都離不開表象的活動,它呈現給人的便是如生活本身那樣的多方面形成的整體,是以整體形象來把握本質的規律的。

第五,情感性。“顏色似乎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此為心理學闡述的感覺器官中的“聯覺”現象。在藝術思維的過程中,藝術創作者透過情感“移入”,將自己的感受、情緒和情感客觀化,使作品充滿感染力。

2 藝術思維對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

以繪畫為例,清代著名的“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以畫竹著名。他畫竹的典故家喻戶曉,“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成語“胸有成竹”也正由此而來,在他的整個創作過程中,思維始終伴隨著有形的“象”,同時這個象隨著思維活動一直在變化。其實在任何藝術設計的創作過程中,都充斥著形象、抽象和靈感思維的相互作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交替運動,形成大腦中的大量表象思維材料,以形象思維為主線,輔以抽象思維,相互間互動互補,通過想象致使靈感的爆發,從而將表象構思成完整的藝術意象。

了解了藝術思維的特點與進程,我們可以知道藝術思維能力不僅是重要的藝術認知方式,更是藝術創作與表現,將藝術靈感付諸實踐的重要思維模式。我們在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實踐中,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特的藝術思維能力,要根據藝術創作的規律,著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以及靈感思維能力,激發他們藝術思維的創造性,也就是創新能力。這種創新能力是人的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要素的集合。

3 藝術設計教學實踐中藝術思維缺失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藝術設計相關專業在全國各高校紛紛開設,并參照與借鑒了包豪斯等國外先進的設計思想和理念,培養了大批設計人才。隨著國務院對《中國制造2025》通知的下發,制造業的崛起勢在必行,而其中對藝術設計類人才的需求也必然日益膨脹。但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與國外的優秀設計院校相比,整體水平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培養出的學生藝術思維能力不足,創新水平較低。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教育理念與方法陳舊

我國藝術設計教育開設的時間較短,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設計教育不過是20世紀末的事情,當時主要是依托美術類院校和專業開設的,教學體系也基本上沿用純美術教育和傳統工藝美術教育方法。但藝術設計與美術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美術更多強調的是創作者個人情感的表現,至于外界如何看待和理解關注較少;而藝術設計除了強調個人情感,其價值取向和審美還需接受外界的評判,針對的是大眾和客戶。因此,由工藝美術等專業轉變而來的藝術設計專業設置缺乏科學性,很多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多為美術專業的延伸,教育理念與方法相對陳舊,無法真正培養出具有藝術思維與創新能力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3.2 教學設施落后

根據對陜西、江蘇、武漢、廣西等省(市、區)十幾所有藝術設計類專業的高校進行調研,發現除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美院、廣西藝術學院等藝術設計類院校的實踐條件較好外,其他綜合類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大多教學條件較差,與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學費較高的現實不匹配,與其他專業相比,對實驗設備的投入較少,實驗實訓環境較為簡陋,專業書籍缺乏。作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專業,失去了實驗室條件的支持,實踐教學質量難以保障,學生的藝術思維與創新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培養。

3.3 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開展得較晚,現有師資隊伍參差不齊,部分擔任設計專業教學的教師由以前工藝美術等專業的教師改行過來,缺乏相對系統的藝術設計訓練,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規律與思維方法把握不夠,甚至有的教師授課強調虛無縹緲的藝術感覺,而非教授正確的思維與方法,在成績評定方面隨意性較大,使得學風散漫,學生主動學習與創新的能力不足。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設計專業研究生進入教育行業,但他們大多理論知識豐富,實際項目經驗缺乏,在教學經驗、產學研結合方面還比較欠缺,師資整體水平的不足也導致培養具有藝術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學生難度較大。

3.4 生源質量較差

近年出現了“藝考熱”,除因社會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旺盛外,更多的是因為藝術設計類高考對文化課要求門檻相對較低。入校的部分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藝術表現能力和藝術思維能力,但對專業的選擇沒有建立在自身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基礎之上;還有一部分專業學生是從理工科考入藝術設計專業,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形象思維能力較弱,藝術表現技法相對較差。生源類型和質量的不同,要求我們在藝術設計教學實踐中應針對不同的生源情況有針對性地改變教學模式,尋找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進而為社會輸送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設計人才。

3.5 課程設置不合理

由于藝術設計專業多由之前的美術或工藝美術專業轉化而來,導致如今的藝術設計教育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強調美感的訓練與表現,借鑒的如包豪斯等國外設計院校的三大構成等設計基礎課程,側重點依然是美術方向的教學思想,對理性思維的設計創新能力培養不足,諸如包豪斯等國外設計院校的工廠學徒的培養方式基本舍棄。以包豪斯為例,學生在學完基礎課程、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必須接著進入工廠學習兩年后方可畢業,學校強調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和實踐創新能力,充分地將藝術知識和科學技術緊密地交匯融合,認識到藝術設計具有跨學科交叉融合的本質特征,培養出了一大批藝術設計大師。

因此,建設合理動態的、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與時俱進的課程體制勢在必行,應根據就業的方向和專業的發展變化對課程設置進行科學合理的變革。

3.6 產學研融合較為欠缺

藝術設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藝術思維的培養不光是靠理論知識的傳授,還需要實踐項目的訓練來提高創新能力,這就需要實踐教學實驗室與實習實訓基地的支撐。但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的現狀是缺乏設計開發力量,缺乏與社會聯系緊密的實踐教學基地,企業與學校之間難以開展真正的產學研融合。

4 藝術思維的培養策略

針對藝術設計教學實踐中對藝術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筆者嘗試尋找出有效的藝術思維培養策略。

4.1 完善教學環境條件

前文提到教學設施的落后是影響學生藝術思維培養的因素之一,因此藝術設計專業所在部門要積極申請校內外實驗室建設資金,對實踐教學平臺持續穩定地投入,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和實習經費的投入力度,形成良好的實踐教學硬件條件和實驗實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從專業理論驗證到崗前操作的完整的實踐環境和設施,提升專業辦學的內核。

此外,藝術思維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外部環境條件,主要包括教學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學校的校園規劃、建筑設計理念、辦公室布置、教室布置,展廳等環境營造對學生的審美、思維與心理的成長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學校應盡可能地改善學校校園環境,設計建造富有藝術美感的建筑,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單位更要創造良好的工作、教學實踐環境:利用大師作品、師生優秀作品布置教室、樓道、宿舍,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使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下愉快的學習生活,在藝術的熏陶中不斷培育自身藝術思維能力,得到靈感的火花。

4.2 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

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有時無法將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在關聯有機融合,沒有理順各門課程之間的關系以形成有機的整體。筆者認為在基礎課程教學開始,教師就要讓學生明確每門課程在整個專業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并運用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方法,在作業練習過程中嘗試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階段性的設計成果。此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學生左右腦同時開發,只有將感性和理性思維、整體和形象思維同時并舉,才是完整的藝術思維能力。現階段,學生藝術思維能力與手繪能力都相對薄弱,在專業課程的設置與教學中,手繪能力的開發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課程至關重要。雖然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功能非常強大,但其制作出的作品往往機械雷同,沒有真正的靈魂。優秀的藝術設計作品的靈感通常是要靠手繪來捕捉的,手繪作品具有更好的藝術感染力與獨特性,沒有良好的手繪功底,再好的想法和靈感都無從實現。另外,藝術設計作品要想得到觀眾的認可,營銷知識、管理知識、心理學知識等相關內容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掌握全面的知識體系和高超的審美能力,才能更好地從多個角度和多個立場全方位來考慮問題,以便獲得觀眾的認可。

4.3 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

鑒于藝術設計專業師資大多由純藝術類轉行,加之經驗缺乏與實踐能力不足的現狀,如何提高現有的師資水平,建立科學合理的高水平師資團隊顯得尤為迫切。但依現狀來看,要求每一位老師既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又具有項目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短期內不太現實。但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和優化教師結構,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細化專業課程內容來改善現有師資隊伍。理論功底好的教師、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教師相應負責擅長的課程;引進或聘請具有校外實際項目經驗又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的應用型人才來校參與教學實踐工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職業技能;激勵現有師資參與企業實際項目,用市場來檢驗教學成果,提高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工學結合;有步驟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外出學習、交流、掛職鍛煉,提升其項目實踐與操作能力,從而構建以雙師型為主、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4.4 改變傳統的藝術設計教育方式

4.4.1 個性化教育

如今國內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大多還是以班級教學為主,采取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忽視了學生的思維模式、人格特質等藝術氣質,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無法得以充分發揮,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藝術思維的潛力。因此,個性化的藝術設計教育方式需要重視,這要求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以藝術思維的培養為核心打造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此,可大力提倡教師工作室、Workshop等授課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進入相應的工作室,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特點制定不同的授課方案,并引導和啟發學生參與項目制作,更好地培養具有理論與實踐并舉的優秀設計師。

4.4.2 問題啟發式教育

對于藝術思維的培養,問題啟發式教育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通過拋出問題、小組研討、課后輔導答疑,學生無論課前、課中、課后都能夠保持較高的專注度。具體做法我們可以參照新加坡共和國理工學院“一天一問題”的做法。學生在校期間共四年8個學期,每個學期一般修5科課程。按照一門課時15個問題,每天解決1個學科問題,一周就可以消化5個學科的5個問題,到期末將完成所有的學科問題。討論問題以小組形式,5人一組設組長,每天以一個團隊的方式解決問題,并不斷更換組長,鍛煉每位學生的領導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這樣每位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并通過集體智慧、頭腦風暴等方式不斷激發創意靈感,鍛煉藝術思維能力。

4.4.3 藝術認識能力培養

藝術思維的培養要求學生不僅會創作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求創作出的作品具有其內涵和品位,這就要求學生具有理解和欣賞自身以及其他文化作品內涵的能力。現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往往閱讀量較少,眼界不夠寬泛,藝術設計作品的鑒賞能力離優秀設計師的要求相去甚遠。藝術設計創作要求設計者能夠在高度個性化的藝術活動中探索自身或他人的情感,并將其情感體驗與生活、事物與作品相融合。因此,必須開發學生的藝術認識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思維水平,從而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設計作品。這就要求教師要多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藝術理論著作、優秀設計作品欣賞,聽取藝術講座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藝術修養。

4.4.4注重邏輯性思維的培養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不能忽視學生邏輯性思維的培養,藝術設計與純藝術的本質是:純藝術更多的是強調感性思維,強調自己的主觀感受;而藝術設計是為客戶服務的,最終作品需得到客戶的認可,所以我們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從設計偶然性到必然性轉變的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真正將藝術思維轉化成優秀成果。(偶然性是指在給予學生一個項目或命題時,趕上學好正好對此擅長或靈感凸現,學生可能做得很好,但你再給予另外一個項目和命題時,他就無從下手,不知所措。)

4.4.5 多樣化的專業實踐活動

學生藝術思維與創新等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通過實踐進行不斷檢驗與實現,個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開展。

4.4.5.1 專業課程實踐

藝術設計專業是實踐性要求很強的專業,在平時的課程專業教學中就要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做法。應充分發揮各專業教研室的作用,教師共同研討制定詳細且連續的課程教學大綱,處理好由入學到畢業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制定大學生涯的幾個大的項目實踐內容,并分解到各階段的專業課程教學,各課程詳細制定出實踐教學大綱,這些實踐教學內容獨立完整,但又是總的項目實踐的一部分,每門課間的實踐項目內容相對獨立又有機聯系,共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實踐項目。學生能夠將每門課程的知識系統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在大學學習生涯結束后,學生已然掌握了專業所需要藝術思維能力等相關技能。

4.4.5.2 校際、校企合作教學

一個學校的師資力量畢竟有限,我們可以通過校際、校企協作共同培養,充分利用各院校、企業的優秀教師、設計師資源以及實踐教學條件,發揮各自的優勢,嘗試由外校教師、企業設計師進入課程教學與指導實踐,拓寬學生知識面與思維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外界、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

4.4.5.3 設計工作室式教學

英法德等發達國家普遍使用設計工作室式教學,國內如江南大學等院校也已采用,各院校可借鑒國內外這些成功范例并根據各自情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推進藝術設計工作室式教學模式。工作室需與社會、市場緊密聯系,能夠為學生提供前沿的設計理念、研究課題等條件,負責人可以由某一設計領域經驗豐富的一名教師主持,也可由一個教師團隊共同維持,通過參與社會設計項目,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靈感思維,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設計制作經驗等能力。為此,要采取多種形式做好教師的培訓與進修工作,加強教師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聯系,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提高業務水平與專業素養,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4.4.5.4 項目教學

教師積極開展橫縱向課題的研究,并讓學生參與到項目中去,在科研項目中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學習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藝術思維與創新能力。

4.4.5.5 競賽與教學有機結合

現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組織針對高校學生的設計競賽,這些競賽作品評價的主要標準就是藝術與創新思維體現以及作品效果表現。學校可常態化地將設計競賽引入課程教學,通過參與競賽,觀摩學習其他優秀參賽作品,可拓展學生見識,激發學生創新潛力。

4.4.5.6 社會實踐鍛煉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組織學生通過參賽、參展、假期社會實踐和參與社會設計項目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利用信息化平臺適時將自己的優秀作品推向市場,通過得到社會認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創新、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藝術思維與創新能力。

4.4.6藝術化的學習與生活方式

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需要注重培養其自身高雅的生活情趣,學會生活的藝術與藝術的生活,這樣才能保持恒久的藝術創作力,而在校的這段時間也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有研究表明,一個良好習慣只需要堅持10天時間便可養成,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要想創作出具有內涵和生命力的作品,不是單靠理論和方法就能解決的,自身必須要有過硬的手繪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以及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要不斷地進行鍛煉。為此,在大學生活的不同階段,教師都要有意識地布置相應的任務、推薦相關書籍,引導、啟發學生在各階段學習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并及時與實踐相結合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參與教師的橫縱向課題、設計競賽、校內板報設計、校園環境美化等都是理想的實踐機會,通過這些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不斷激發設計靈感與設計思維,實現藝術思維能力的不斷進步。

5 結束語

在當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藝術思維普遍較弱的情況下,藝術設計教學實踐中藝術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需立足于現實,通過改善教學實踐條件、建立合理的師資團隊、更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等方式,逐步提升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迎春.藝術設計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的再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1,8(24):122-123.

[2]劉浩然.藝術精神與思維對藝術創作的作用[J].芒種,2014(4):231-232.

[3]魏娜.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4]李J韋.“問題啟發式”教學法在高職藝術設計教育中的運用分析[J].錦繡,2013(8):20-22.

篇10

【關鍵詞】中職學校 快樂體育 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和改善,但是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卻使得人們體育鍛煉的時間相對減少。現代人的生活壓力普遍很大,面對這樣的生活現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斷追求生活的高質量和高品質,在生活中逐漸開始增強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中職學校的體育教育是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最后階段,對于學生以后的體育鍛煉會產生非常長遠的影響。因此,中職學校應當加強對學生體育教育的認識,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革自己的教學方式,將快樂體育教學的方法引入到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使中職學校學生的體育素質不斷得到提高,促進中職學校學生的全面進步。

一、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科學合理的使用教材

我國的學生在小學到大學在體育學習方面似乎一直在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方式,一直在使用內容相仿的教學教材,在教材的內容方面沒有做到實質性的改革,大多是以學生的走、跑、跳等為中心展開的對其基本技能的教學。這樣的教學體裁一般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體育思維始終停滯在這一方面。教學內容不僅過于單一,而且理論性的知識枯燥無味,學生學習起來缺乏積極性和上進心,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進步。我們進行體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使體育鍛煉能夠伴隨學生的一生,提高全民的體育素質。就目前情況來看,中職學校的體育課程教學在教材內容的革新方面明顯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必須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二)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課堂內容單一

中職學校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學生的專業性和實踐性,如果體育課程的內容過于單一,學生不僅會對體育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也會極大地降低體育教學的專業性和實踐性,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吸收到自己專業所要求具備的一些身體素質。例如,禮儀、模特專業的學生對身體的柔韌性和姿態要求較高,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體育課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這部分學生身體柔韌性和儀態的訓練;而對于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說,這部分學生要求在手腕以及手指等關節的運用靈活性和力量上不斷得以鍛煉,對于這些專業的學生來說,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就應當加強對他們身體關節的教學和訓練。因此,我們認為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使他們自身所具備的身體素質能夠符合自己的專業學習,從而不斷促進學生專業學習的有效性。

(三)中職學校對體育課的評價標準不夠完備

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能夠掌握正確的方法,不斷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這就要求中職體育教學必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和諧的學習環境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師就應當為學生制定系統的評價標準和完善的評價體系。但是從現在的教學現狀來看,很多中職學校在體育教學方面并沒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大多數學校的體育教學評價標準還是主要看學生在學期末的測試成績。這樣的評價方式使得很多本身身體素質就不夠好的學生對體育學習更加失去了信心,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厭煩的心理。因此,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必須盡快建立健全相關的評價體系,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習的信心,培養自己積極的生活心態,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

二、在中職學校實施快樂教學法的策略

(一)針對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專業特點,改革體育教學的教學內容

針對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對教材進行改革創新已經是當前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盡快展開對中職體育教材的編撰工作,在編寫教材內容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這一時期學生的身體特點和心理特點,堅持“健康第一”的編寫理念,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出發,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樂的體育教學氛圍,堅持將快樂教學的觀念融入體育教學的教材當中,使學生能夠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加強自身體育鍛煉的強度。同時,在進行教材內容的革新時,教育工作者也應當積極對體育鍛煉技術的規范化操作要求進行創新改革,將學生的健身、娛樂、休閑、實用技能、活動能力、身體素質甚至是以后的生活生存狀況等各種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內容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可選擇性,使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身體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鍛煉的目標,加強自身的素質培養。

(二)根據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改革體育教學的內容

中職學校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專業性技能的掌握狀況要求比較高。在中職學校開設體育教學的課程,實際上也是為了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專業技能的訓練。因此,在改革體育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也要積極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關注學生自身專業課程的內容以及特點。只有根據他們的專業課程來設計體育教學內容,才會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起到更好的作用。我們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對形體美的要求比較高,教師可以根據這個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目標適當地多設置一些藝術體操、健美操、形體課等方面的教學內容。這些課程的設置,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體育鍛煉的快樂,增強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而且為自己自身專業技能的培訓提供很好的輔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培養自己所喜愛項目的鍛煉,使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獲得健康的身體和快樂的心態,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

(三)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單一的評價方式

在很多中職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實際上并沒有對體育教學真正的重視起來,很多學校的教育工作者甚至片面地認為,在中職學校開設體育課程是可有可無的,這樣的教學觀念顯然是錯誤的,而且不利于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創新。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轉變自己的這種觀念。在中職學校開設體育課程,不僅對學生一生的身體素質的培養能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對學生專業技能的鍛煉也能起到很好的輔作用。因此,中職學校必須不斷加強對體育教學工作的改革,在改革的過程中加強對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創新,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評價體系,要根據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和個性制定適合每一位學生學習發展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要采取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評價態度,注重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這種公平公正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使學生感到被尊重的快樂,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贊揚和鼓勵聲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各項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要多從正面來鼓勵和表揚學生的表現,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自信心,積極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積極開設一些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將快樂教學的觀念滲透到日常的學習工作當中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都比較活潑好動,對一些理論性太強的知識往往沒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體育課外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中感受到體育鍛煉的快樂,樹立起健康第一的理念。例如,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像守擂賽、PK賽、球賽等寓教于樂的體育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應當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一方面了解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和學習的情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另一方面,也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與教師之間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感受到教學氛圍的親切感。這樣的教學形式不但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建設,而且使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增強了自身的個人素質,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體育教學課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結語

快樂教學的體育教學方式近年來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認同,但是其全面實施還需要經歷一個過程。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應當積極樹立快樂教學的觀念,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根據這一時期學生的基本特點和所學專業的具體特點,對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改革創新,使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感受到體育鍛煉的快樂,增強對健康的認識,從而積極配合教師的體育課程教學,掌握正確的體育鍛煉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不斷開拓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資料】

[1]孫翠琪. 新世紀我國學校體育改革方向的思考[J].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09(04).

[2]德措毛. 我省畜牧專業課程結構的現狀及改革淺議[J]. 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