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蟲害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7: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病蟲害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類型;防治措施
水稻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我國的農業生產貢獻出巨大的力量,在整個農業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我國糧食安全和穩定的保障。因此,在水稻發生病蟲害之際,我國各大相關部門需要予以重視,針對病蟲害發生頻繁和面積廣的地區進行重點整治,盡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提高和穩定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為了預防水稻病蟲害,這就要求對病蟲害的常見類型進行研究和分類,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和深入考察,找出科學有效的解決和防治辦法和對策,為將來的水稻病蟲害問題做參考。
1 水稻常見的病蟲害類型
1.1 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在我國的大多數水稻種植區都有發生,這種病蟲害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現為在離近水面的地方出現暗綠色的斑點,并不斷變大,演變成橢圓狀和云紋狀,不同的溫度會導致呈現的顏色不同,葉片和葉梢受病病逐漸枯死,從而導致水稻的產量大大下降。一般來講,水稻受到紋枯病的影響,往往不能正常抽穗,產量會平均每株損失10%-30%,如果情況嚴重時會高達50%,不僅影響水稻的整體產量,同時也影響到農作物的出口,提高了農業成本,降低了農民的收入水平。
1.2 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主要是發生在水稻生長的后期,往往在水稻豐收的季節發生,人們會誤以為大豐收,其實不然。稻曲病主要表現是:在初期害穗上部谷粒,抽穗的數量少達一粒到幾粒,多達十幾粒。初期會露出淡黃色,并且不斷膨脹,最終完全包裹全部,體積遠遠超過正常的谷粒。病谷粒的增加,不僅消耗了整個谷粒的營養物質,同時也也導致空谷粒的明顯增加,更嚴重的是,稻曲病會產生一定的毒素污染稻米,人們食用后會引起食物中毒,威脅生命健康。
1.3 水稻白葉枯病 水稻白葉枯是水稻病蟲害的病害之一,在整個生育期都有可能受害,在受病初期,水稻的株葉邊緣呈黃綠色斑點,隨著病害的加重和惡化導致葉脈呈蒼白色,最終干枯而死。發病一般從葉尖和葉的邊緣開始,嚴重的情況下是害葉梢,由最初的暗綠色沿線斑點演變成黃白色病斑,最終不斷擴展變成枯白色,如果不及時防治和治療,就會在短期之內壞死,影響整體水稻的產量。
2 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和對策
2.1 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方法 首先,正確選取抗病的品種。品種的選擇和使用大部分決定著水稻的正常生長情況,抗病品種的選擇是有效預防水稻病蟲害的方法和對策。優質的抗病品種會產生對病蟲害的抗體,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有效預防大面積水稻受病。其次,要注重清理菌核。在每季的種植之前,要及時對浮在水面上的菌核撈起,可以通過加深水進行打撈,撈出的菌核要送出進行深埋或者燒毀,從而減少菌源,減小水稻紋枯病發生的概率和可能性。最后,加強栽培和施肥管理。在進行水稻灌溉的時候,做到分蘗淺水、夠苗露田,有間歇性地灌溉,從而防治水稻早衰。同事增加施硅肥,按照一定比例施肥,增強莖稈的強度,從而有效抵抗病蟲害。
2.2 稻曲病的防治 首先,注意科學合理進行施肥灌溉。大田施肥有條件的應以農家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肥配合使用,不要過多過遲施用氮肥。在灌溉上也要注意把握好,在晴天和陰雨天氣要分別對待,比如陰雨天氣,要適當降低田間濕度,從而有效刺進水稻茁壯成長。其次,藥劑防治是有效預防病蟲害的措施。在水稻抽穗前7-10天及齊穗期,按照一定比例用50%菌靈或者3%井岡霉素,加上750kg的水各噴霧一次,同時適當配合磷酸二氫鉀、增產菌等相結合,防治效果更佳。
2.3 水稻白葉枯病的預防 第一,加強對水稻的檢疫工作。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要定期不定期地進行檢疫工作,防止病種帶入非病區,盡量預防病蟲害的侵入。如果非要引入新品種,就要嚴格按照比例調配進行催芽。第二,適當進行施肥。在初期進行施肥,早施氮肥,促進水稻早抽穗,到了后期就不要施氮肥,從而減少白葉枯病的發生。要注意勤灌、淺灌還要注意曬田,對預防病蟲害侵入都有一定的抵御作用。第三,要進行藥劑防治。一旦發現病株后,開始噴灑20%葉枯寧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藥100g,對水50L,用葉枯寧防效上不去時,可在施用葉枯寧同時混入硫酸鏈霉素,防效明顯提高。
3 結語
水稻病蟲害嚴重影響和制約著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對于水稻病蟲害問題,要提高重視度,對病蟲害進行深入研究,尋找適合并且有效預防的方法和對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提高水稻的產量,保證穩產、增產,減少病蟲害的侵入,從而降低不必要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徐翔,尹勇,羅林明.四川省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與不施藥防治對比試驗[J]. 植物醫生,2005(03)
篇2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癥狀;防治方法
一、主要病害的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
(1)癥狀
重點為害葉片,嚴重時波及葉鞘和包葉。田問染病從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發展。發病開始為青灰色水漬狀小點,后沿葉脈向兩邊發展,形成中央黃褐色邊緣深褐色的紡錘形或梭形的大斑,嚴重的長達10~30厘米。濕度大時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出現黑灰色霉狀物,致病部縱裂或枯黃萎蔫;果穗、包葉染病,病斑無規則。
(2)發病規律
該病病原為大斑凸臍蠕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溫度在18~22%高濕時出現偏重,多數以連陰雨天氣或多霧多雨流行暴發。
(3)影響發病的因素
病菌孢子的萌發、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傳播,都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其中溫濕度是主要的。
(4)防治方法
第一,防治大斑病的根本方法是采選抗病品種,不同的品種對病害的抗性具有明顯的差異,目前生長上常用的抗病品種中有中單2號、中單14號、四單8號等。第二,農業措施。輪作倒茬深翻能降低菌量;全部除掉田間病殘體,能降低初侵染源;發病初期,去除下部病葉,能降低發病程度;適期早播,可以起到避病功效;提高肥水管理,能增加抗病力。第三,藥劑防治。用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40%克瘟散乳劑5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需要的話可間隔7d左右,進行下一次噴藥防治。
2.玉米小斑病
(1)癥狀
重要為害莖、葉、穗、籽等,病斑小,一般長不超過1厘米,寬只限在兩個葉脈之間,病斑紡錘形、橢圓形或者長方形,顯灰褐色或黃褐色,高溫條件下病斑出現暗綠色浸潤區,病斑顯壞死黃褐色小點。
(2)發病規律
此病病原是玉蜀黍平凹臍蠕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多雨天氣和溫度高于25%發病重。
(3)影響發病的因素。與玉米大斑病一樣。
(4)防治方法。與玉米大斑病一樣。
3.絲黑穗病
重點為害玉米的開花和果穗,只要染病基本上整株顆粒無收,為害非常嚴重,別稱“灰包”或“烏米”。
(1)癥狀
本病是苗期從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統性病害,癥狀出現在抽雄后。病果穗基部大,端部尖而外觀比正常果穗短,頂部無花絲抽出。開花發病的植株通常沒有花穗,剛抽出的花軸頂端成為一小堆黑色孢子堆,個別時開花抽出后小花畸形成為葉狀物體。
(2)發病規律
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被種子攜帶或混入糞肥的一種可以抵抗不良環境的特種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適宜的條件下,厚垣孢子萌發并經過芽鞘入侵寄主幼苗。入侵后,菌絲進入植株生長點,隨植株生長,外延到天花和果穗,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環,無再侵染產生。土壤比較干燥溫度較低時,玉米出苗遲緩,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機會,發病率高。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
(3)影響發病的因素
糞肥和土壤的帶菌量以及土壤的溫濕度條件是影響本病發生的最主要因素。(4)防治方法
第一,選用抗病品種。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中單2號、中單14號、中單12號等。第二,實行深耕、輪作。經過多年的連作易讓土壤中菌量提高,染病較重。落實3年以上輪作,從根本上能夠除掉土壤中病菌的為害;深翻土壤能降低菌源,減少染病。第三,早期拔除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將病株拿到地外燒毀或深埋。第四,藥劑防治。在苗期利用藥劑預防病菌的侵入,將會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生。常用藥劑有:17%三唑醇(羥銹寧)拌種劑或2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
二、主要蟲害
1.玉米螟蟲和大螟
又叫鉆心蟲,是玉米的主要害蟲,常在幼嫩莖葉處鉆入咬食,破壞莖葉組織,使養分和水分不能輸送,影響玉米生長,抽穗后鉆進雌穗使果穗折斷影響授粉。
防治方法:抖克1000倍、金世紀1000倍、莫比朗2000倍或千蟲克1000~1500倍灌心或者噴霧。
2.小地老虎
食性非常復雜。日夜群集在作物幼苗的葉片或心葉背面的初孵化幼蟲,將葉片咬為孔洞或缺口。3齡后邁入暴食時期,天將亮露水多時出來活動.白天藏匿在土表下,將玉米從地面3~4厘米高處莖部咬斷將斷苗拉至洞中取食。
防治方法:(1)除草滅蟲:地老虎產卵的重要區域是雜草,也是幼蟲向玉米幼苗進行為害的主要通道。(2)堆草誘殺:用米糠+豆餅粉或花生麩碎炒香拌5%敵百蟲,在傍晚每畝地分散放10堆,每堆半斤,上面鋪上新鮮嫩草,引誘小地老虎幼蟲來覓食。
3.粘蟲
篇3
一、土壤處理
在蠐螬、螻蛄、金針蟲混合發生區或單獨嚴重發生區要采取土壤處理進行防治。方法是:每667平方米用5%甲基異柳磷顆粒劑1.5~2千克,或用3%辛硫磷顆粒劑2~2.5千克在犁地前均勻撒施于地面,隨犁翻入土中。也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用量250毫升,對水1~2千克,拌細土20~25千克配成毒土使用。
在小麥吸漿蟲嚴重發生區,可用林丹粉進行土壤處理。20%林丹粉每667平方米用量0.5~0.75千克拌細土20~25千克于犁地時施用。此法可兼治地下害蟲,非吸漿蟲發生區不得使用。
二、藥劑拌種
對地下害蟲一般發生區,可采用藥劑拌種的方法進行防治。藥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常用農藥與水、麥種的比例為40%甲基異柳磷乳油按1∶100∶1000(農藥∶水∶麥種)拌種,50%辛硫磷乳油、50%一六零五乳油、50%甲胺磷乳油按1∶50∶500拌種。
拌種時先將農藥按要求比例對水稀釋成藥液,再與種子混合拌勻,堆悶5~6小時(內吸性藥劑要堆悶12小時以上),攤晾后即可播種。
在小麥病毒病、黃矮病、叢矮病嚴重流行區,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0.5~1千克兌適量水拌麥種100千克,還可兼防麥蚜、灰飛虱。
三、冬小麥綜合拌種技術
對小麥黑穗病、地下害蟲及苗期多種病蟲混合發生區,可采用殺蟲劑、殺菌劑、增產菌或小麥專用微肥三種混合拌種,具有防病、治蟲、增產的綜合效應。小麥“三拌”的用量必須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一般先拌殺蟲劑,再拌殺菌劑,然后拌增產菌或小麥專用微肥。拌后的種子不宜久放,要隨拌隨用。
四、使用包衣種子
包衣劑是由殺蟲劑、殺菌劑、微肥、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成膜劑等配制成的藥肥復合型種子包衣新產品。小麥良種包衣,可有效的綜合防治小麥多種病蟲害,并具有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產量和品質等功效,應大力推廣應用。
五、種傳或土傳病害及苗期銹病、白粉病
篇4
關鍵詞:苗圃蟲害;病蟲害防治;預防措施;研究分析
苗圃的蟲害分為地上蟲害以及地下蟲害等兩個主要類型。地下的蟲害主要對苗圃種植的嫩芽、根部以及幼芽等形成威脅,嚴重之時會導致頂芽出現孔洞或者是引起苗木的死亡,并且進一步的出現側枝叢生以及苗斷等嚴重情況。而地上蟲害威脅的來源則主要是各種食葉害蟲,使得苗木的生長出現明顯的變緩跡象,逐步的影響越冬物質的儲備以及苗木的出圃,在地上蟲害當中,主要的蟲害類型有黃刺蛾、黃卷葉螟等等。全面的針對病蟲害的類型以及發生規律進行分析,將有助于更好的預防病蟲害,進而保證苗木的生長。
1 地下害蟲類型以及防治對策分析
在苗圃種植的地下蟲害當中,主要的害蟲有蠐螬、小地老虎等兩個種類。首先是小地老虎,又可以將其稱作為切根蟲,屬于夜蛾科目。在一些老苗圃種植地以及低洼的地帶尤其嚴重。一般的來講小地老虎主要威脅的對象是苗圃的幼苗,蟲害會逐步的切斷幼苗與地面相互連接的根部,進而引起整個植物的死亡,導致出現側枝叢生等情況,使得種植和培育的價值喪失,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害。小地老虎的發生規律,在每年的4月20日至5月20日發病的情況最為嚴重,在樹苗高度長至約5厘米至10厘米之時,也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小地老虎病蟲害。其成蟲在晝夜之時出現,而白天則全部躲避在陰暗部位。在溫度約為20攝氏度左右之時,害蟲的活動最為頻繁。針對小地老虎的防治,需要很好的掌控其發生規律,并且掌握其出現的時間,進而通過有效的措施進行合理的預防。首先需要對培育的土壤進行處理,使用殺蟲粉加水進行稀釋,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噴灑在培育的土壤之上,制作成毒土。其次,則是進行人工撲殺,在清晨之時觀察苗圃之內的苗木,如果發現被咬斷的幼苗則需要及時的使用小刀沿斷面附近刨土,進而殺死幼蟲。最后,還可以通過藥劑防治的手段,使用敵百蟲、滅掃利乳油或者是殺螟松等,對土壤表面進行噴灑,合理的防治蟲害。
在地下蟲害當中另外一種類型是蠐螬。蠐螬是大黑金龜子幼蟲,屬鞘翅目,金龜子科。以幼蟲危害楊樹幼苗,咬斷幼苗鄰近地面處的莖部、主根和側根,嚴重時常造成苗木死亡。(1)發生規律。蠐螬在土中活動情況與土壤溫度有密切關系,春季土溫達5℃時開始出現并且活動,13—18"C時是最適宜活動溫度,超過25℃后向深土處移動。(2)防治方法。1)配制毒士。利用敵百蟲以及其他類型等殺蟲粉劑配制毒土,在整地深翻前,均勻撒施地面。翻入土中。2)人工捕殺。結合中耕除草,破壞蠐螬適生環境,進行人工式的捕殺。3)灌水減輕危害。5月上中旬楊樹苗生長期適時大水澆灌,可使初孵化蠐螬由于表面的濕度大窒息而死,另有一部分蠐螬爬出地面,可以放雞禽啄食或人工捕捉。
2 地上害蟲類型以及防治對策分析
根據上文針對地下害蟲的主要類型、出現的規律以及防治的具體措施進行探析,可以對苗圃培育過程當中地下害蟲的主要防治方案有著全面的掌握。下文將針對地上害蟲,諸如黃刺蛾、黃卷葉螟等等出現的規律以及防治的措施進行研究,旨在更進一步的提升防治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首先,針對黃刺蛾,又可以將其稱作是毒毛蟲,其幼蟲會將葉片作為食物,將葉片咬成孔洞狀或者是殘缺狀,進而對苗木的生長和發育造成不良影響。黃刺蛾的發生規律,一般一年發生一次,其幼蟲在每年的5月至6月發育為成蟲,而幼蟲則在每年的7月至8月對幼苗造成傷害,時間為一個月左右。黃刺蛾的成蟲一般在晝夜出現,并且有著極強的趨光性。針對黃刺蛾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防治以及藥物防治等方法,人工防治可以在苗木的枝干或者是側枝之上將黃刺蛾的蠶蛹摘除掉,而在幼蟲發育階段當中,可以使用硫磷乳劑以及青蟲菌等進行系統性的防治,噴灑在苗木之上,減少黃刺蛾帶來的損害。
黃卷葉螟也是地上害蟲當中的一個重要類型。也可以將其稱作是黃翅野螟。其幼蟲在苗木之上以葉片為食物,嚴重之時會將整個葉片全部吃光,對苗木的生長造成極大不良影響。需要明確的是黃卷葉螟的出現規律,一般此害蟲每年發生四代,第一代出現在每年的7月上旬,第二代出現在每年的7月中旬,而第三代則出現在每年的8月中旬,第四代出現在10月底。尤其以第三代的威脅最為嚴重。幼蟲孵化出來以后會大量的在苗木頂端,以葉片為食物,造成植物呈枯黃狀態,約4天左右即可將葉片吃光。針對黃卷葉螟的防治方式,在成蟲的發育階段當中,可以設置黑光燈進行撲殺。其次,還可以深入的摸索以掌握黃卷葉螟的幼蟲孵化時間,進而在孵化的初期使用殺蟲雙水劑等進行噴灑,根據相關的實踐可以發現,此方式對幼蟲的殺害具有極強的效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對苗圃主要蟲害發生的具體規律以及防治的措施方案進行探究,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對當前階段出現的地上害蟲以及地下害蟲等進行研究,深入的探索害蟲出現的規律,并且根據實際的操作經驗,總結得出防治的方案以及對策,針對各種常見的病蟲害諸如黃卷葉螟、小地老虎以及黃刺蛾等等出現的規律以及具體的應對方案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更進一步的促進苗圃種植工作的進步與發展,為更好的防治以及抵御害蟲所帶來的損害而作出積極的貢獻。
篇5
關鍵詞:園林綠化 病蟲害防治 可持續發展
前言:園林工作的重點在養,除了日常的養護與管理工作外,病蟲害的防治是園林綠化的重點項目之一,對于園林病蟲害的防治則必須要用發展的觀點來進行,以發展生態園林為目標,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但從實際的工作情況來看,人們常會忽略環境與資源問題,過于重視表面結果,埋下諸多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問題。
1.園林病蟲害的誘因
從當前的工作情況來看,造成園林病蟲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就是栽植的品種較為單一,密度較大,如果出現病蟲害,非常容易誘發大面積災害。第二,在引種栽植的過程中審核不夠嚴格,引進了病蟲害的植株。第三,在防治園林病蟲害的過程中,化學農藥用量過大,很多有益的微生物與天敵被消滅了,不僅影響環境質量,同時也威脅到生態的平衡,造成人力與物力的浪費。
2.預防與控制園林綠化病蟲害的目的
不可否認,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近年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很好的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這將是未來我國園林綠化建設的重要方向。對此,在園林的植物病蟲害的治理工作中,必須要充分的發揮園林綠化獨特的生態群落中所有有利的因素,堅持以可持續方針為工作指導,單純的減少化學農藥并不能達到城市綠化的目的,必須要堅持以人、環境為中心,充分考慮到社會的長遠利益,采取有效的對策進行病蟲害的預防與防治。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2.1 控制好植物的數量
將病蟲害的數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增強對植物的疾病檢疫工作,從根源上切斷外來病蟲害的傳播途徑與渠道,做到不引進、不使用帶病源、蟲源的危害植株。
2.2 選用抗冰蟲能力強的新品種
各地的環境不同,氣候差異較大,對品種的適應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強科學的研究力度,不斷地研發出新的抗病、抗蟲能力好的新品種,通過這一方法來達到預防園林病蟲害的目的。
2.3 利用生物間自身的相生相克關系
生物的生存是有一定的生物關系的,彼此之間互生、循環、競爭,在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中,科學的設計、合理的搭配,有計劃的選用配置不同科目、不同屬性的喬木、灌木及草本作物,將其安排在一個生長群落中,通過生態治理來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美化城市園林,同時也可以利用植物自身的特征及優勢,切斷病蟲源的傳播途徑。過去,城市園林過于追求整齊劃一,但卻忽略了品種之間的關系。隨著人們對園林病蟲害的重視,這一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通過這樣的種植方式,改變了過去單一種植的模式,豐富了城市園林的美觀性,同時也達到抵御病蟲害的目的。但要格外注意在選擇栽植品種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植物和病蟲之間的相生相克關系,進行合理的配置。
2.4 采取有效的養護管理舉措,提高植物自身抵抗力
園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同樣離不開養護,合理、適量的給作澆水、施肥、除草,同時進行整修,這些工作對病蟲害的防治同樣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工作對植株的生長都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減少了外界環境的不良影響,進而抵御了外來病蟲害的侵襲。在冬季的時候可以將植株周圍的土壤進行深翻,將越冬的蟲卵殺死,疏松土壤,為第二年的生長打下基礎。而對于喬木類,可對樹干進行涂白,不僅能殺死樹干基部上的越冬蟲卵,也增強了美觀性。
2.5 堅持以物理防治為主
c其他手段相比,物理防治的方法更加科學,對作物的損害也較小,最常見的就是阻隔、誘殺、忌避,運用害蟲自身的特性來達到消滅病蟲害的目的。所謂的阻隔就是運用物理手段來阻斷害蟲的侵襲或生活周期;誘殺則是利用害蟲的趨性或者其他的特征配以殺蟲劑來達到消滅病蟲害的目的。當前的技術手段下,白熾燈、黑光燈、餌料加農藥都是較為常用的方法;國外則先進一些,微波加熱、激光、紅外燈都已經運用到這一領域。
2.6 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某些生物或者是生物產物來達到抵御害蟲的目的,通過這一方法消滅害蟲,主要包括以蟲治蟲、以菌治蟲,或者是利用其他的生物物質來達到治蟲的目的。包括保護天敵昆蟲,運用生物自身的生存情況來達到抵御病蟲害的目的,進而減少園林病蟲害。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人們對園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仍然十分重視,上文的方法都有其合理性,相對而言,第三、第四重方法的發展空間更大,也更加長遠,也是未來這一工作的主要方向。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其對工作人員、對作物的生長情況、對整個城市的綠化情況、對當地的環境都必須要十分熟悉,掌握病蟲害的生態、危害方式及發生規律,通過科學的研究來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不能單純的防病除蟲,而要充分的考慮人與環境及資源等因素間的關系,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堅持以可持續的發展理念來指導園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促進園林病蟲害工作技術的提高,促進城市園林工作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萊蕪市主要園林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技術[A]. 秦勝玉.2015年建筑科技與經濟學術論文集[C]. 2015
篇6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原因;防治
森林生長周期較長,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在漫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隨時都可能遭到林業有害生物的侵襲,輕者造成林木生長緩慢,質量變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積死亡,造成森林面積的減少。因而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對于森林的生長成材十分重要。
1 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我國植物種類占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蟲的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害蟲的多樣性、環境條件的復雜性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與病蟲斗爭的長期性與艱巨性。即使是一種害蟲或病害,但長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資金、勞力,但仍有大面積的林木被吃光致死。究其原因是:
(1)森林害蟲或病害具有主動傳播或依靠自然動力傳播和強大的繁殖能力,絕大多數個體被消滅,但剩余個體通過繁殖,數代之后又能迅速傳播。(2)隨著林業生產的發展有林面積不斷擴大,特別是人工純林面積的增長,快速回升。(3)國內外林業生產活動交往為害蟲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被害面積有可能隨之擴大。日益頻繁,隨著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潛帶,新的害蟲種類可能不斷增多。(4)害蟲的遺傳特性抗逆能力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動,適應能力不斷增強。即使是一些抗蟲(病)的品種也并非一勞永逸,由于長期適應的結果,遺傳特性逐漸變異或減退,還需要不斷培育新的抗蟲品種。可見有效地防治害蟲是一項長期復雜的艱巨任務。
2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問題
(1)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1970年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為179萬畝,1981年上升到675萬畝,1991年高達1165萬畝。面對這一嚴重態勢,1992年我省開始實行森防目標管理,發生面積逐年減少,到1997年降低到453萬畝。但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面積又有所上升。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2)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目前,全省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35種增加到50種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入的,有的是我省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松毛蟲、楊扇舟蛾、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蟲害造成木材減產70多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達2億多元,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3)危險性病蟲害潛在威脅增大。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已有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蘋果綿蚜及油松葉小卷蛾等多種危險性害蟲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對這些危險性害蟲采取了有效措施極力控制,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我省是國際性檢疫害蟲松材線蟲病和國內檢疫對象日本松干蚧的適生區。這兩種害蟲隨時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別是松材線蟲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積的油松林在短期內毀滅。(4)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松毛蟲、天幕毛蟲、黃連木尺蛾、楊扇舟蛾、落葉松尺蛾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有的幾乎年年于局部地區暴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
3 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1)做好預測預報工作。害蟲的預測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偵察害蟲發生發展的動態,并把偵察的材料結合當時當地氣候條件、林木生長發育狀況,正確推斷害蟲發生發展的趨勢。預測預報是貫徹預防為主的重要措施測報的組織應當是以省、縣、市林業局或鄉鎮為測報單位,場圃、重點村設測報點,形成群眾性的測報網開展測報活動,群測群防。(2)加強營林防治為基礎環節。營林防治就是要從生產全局、生態總體入手,首先在樹種選擇、適地適樹、造林方式、撫育管理等方面通過選育抗蟲品種,營造混交林,科學地撫育管理,從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護性能,為預防病蟲發生打下基礎。但營林防治與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單純依靠營林防治,又不能脫離營林防治,單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積純林是病蟲發生蔓延的溫床。封山育林,保護灌木蜜源植物,把單純林逐步改建為混交林,單層林變復層林,疏林變密林,逐年形成樹種多樣、林種多樣、林分類型多樣的森林體系。以護為主,護、繁結合,建立保護區,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護性能是預防工作的基礎。達到有蟲不成災。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蟲口密度增大,則在局部范圍內、暫時地輔以其他防治措施。(3)協調化防與生防的矛盾。化防與生防相結合,避免或減少二者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協調,互為補充是當前綜合治理系統中重要一環。綜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學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項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漸建立了穩定的種群結構,利用生物潛能輔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況下以化防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純林也應開展多途徑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蟲、微生物、益鳥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應做到合理用藥,選擇對天敵無害、對害蟲有效的藥劑、時間和施藥方法。如泡桐根頸打孔注藥內吸防治大袋蛾;菊酯類農藥毒筆、毒繩觸殺松毛蟲以及氧化樂果等涂環內吸防治松毛蟲、松干蚧等,這些方法既能殺蟲又能保護天敵。
4 結語
我們在對森林蟲害進行治理時,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分區治理。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以實現可持續控制為目標,遵循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的原則,嚴把檢疫關,在加強監測的基礎上,以營林措施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協調運用人工、物理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蟲害,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保護性耕作;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04
1 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概述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指所采用的農業耕作方式是建立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上的,而且對涉及到農業發展的各種因素,包括水資源、土壤、生物資源等,都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實施綜合性管理,以促進農業持續而穩定地發展。
2 玉米耕種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所產生的病蟲害特點
2.1 玉米耕種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導致各種病蟲害產生
黑龍江省八五三農場在玉米耕種中采用了保護性耕種技術,為各種病菌的滋生和生長提供了條件。特別是農場為了提高土壤質量而采用秸稈還原技術,當秸稈在土壤中腐爛之后,就會加速地下各種害蟲的繁殖速度,造成農場的玉米受到病蟲害的侵襲而導致玉米生產損失巨大。
2.2 玉米耕種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導致病蟲害復發率提升
在玉米病蟲害中,玉米銹病是較為常見的,而且對玉米農作物的危害性非常大。雖然農場針對這種病害采用了綜合性的控制措施,但是,玉米的耕種采用了免耕作技術,玉米的殘體會堆積在農田中,使玉米銹病菌有條件滋生,原有的玉米銹病就會在這樣的條件下滋生,對玉米的危害程度是非常大的。
2.3 玉米耕種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會導致新的病蟲害產生
黑龍江省八五三農場在玉米耕種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還由此引發了新的病蟲害而嚴重影響到了玉米的產量。比如,半知菌亞門真菌中有一種病菌叫玉米灰斑病菌,其菌絲體可以生存在玉米的帶病殘體中。即便是冬季,這種病菌也不會凍死,而是會在玉米灰斑上有很多的分生孢子,到第2年玉米種植的時候,這種病菌就又會恢復活力而在玉米植株上造成重復感染并擴大感染范圍。
3 玉米耕種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所產生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3.1 根據玉米種植所在地區的環境選擇科學的種植方法
在玉米的選種上要從玉米生長環境出發,包括氣候環境、水資源環境、土壤環境等都要有所考慮。為了降低病蟲害的侵襲,要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能力且對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的玉米種子[1]。玉米耕種的過程中,要注意早耕種、密植要科學合理,并有效地控制好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頻率。
要及時地將玉米地中帶病的植株清除,并在距離玉米地較遠的地方銷毀,以避免病菌在玉米地中擴散。
3.2 玉米田地要做好雜草清理工作
對玉米田地中的雜草清理,可以采用除草劑進行除草。由于除草劑屬于是化學藥品,所以,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且注意除草劑在使用的過程中的殘留問題。關于除草劑的施用,在玉米出苗之前,要使用除草劑將玉米田中的雜草消除,對沒有出土的雜草進行封閉處理,以將玉米苗期的害蟲消除。
3.3 高度重視防治玉米病蟲害的技術培訓工作
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培訓工作需要得到高度重視。要求培訓的方式多種多樣,以宣傳方式傳播防治玉米病蟲害的技術知識,塑造防病蟲害環境,讓所有的種植戶都提高防病蟲害意識。
3.4 充分發揮大機械和飛機航化作業優勢控制玉米病蟲草的危害
隨著現代化大機械的推廣,農場機械化水平逐年提升,高地隙噴藥設備在玉米生長的中后期顯示出更大的優勢,對于后期病蟲草害的防治更加方便、及時;飛機航化作業在大面積快速噴灑防治病蟲害藥劑上發揮出不可取代的作用,已經廣泛應用于玉米螟、后期蚜蟲、大斑病防治和葉面肥的噴施。
4 總結
綜上所述,黑龍江省八五三農場對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種植玉米,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但是,由于這種耕作技術為玉米病蟲害創造了條件而使得病蟲害發生幾率增加,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證農場的玉米產量高、質量好。
篇8
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銹色粒肩天牛等是危害我縣城鄉綠化和造林樹木的主要蛀干害蟲。桑天牛、銹色粒肩天牛2年發生1代,光肩星天牛1年發生1代。越冬幼蟲4月中、下旬開始活動,5月中、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開始羽化,6月中旬-7月中旬為羽化盛期,成蟲產卵期為6月中旬-8月上旬。
防治方法:
1.毒殺幼蟲法:對流樹液、有濕印或有木屑排出的地方找出天牛幼蟲蛀入孔,①用磷化鋅毒簽插入蛀孔中;②或用磷化鋁藥片塞入蛀孔中;③或用脫脂棉團蘸藥(久效磷等殺蟲藥液)塞入蛀孔中;④或用注射器向蛀孔內注入久效磷等殺蟲藥液。(請注意:用上述方法處理后,都需用粘泥封塞蛀孔。)
2.注干防治法:胸徑10cm以上的樹木可在樹干基部用注干機打孔,并注入內吸性農藥(甲胺磷、氧化樂果等)4-8倍液3-10毫升,注藥后用粘泥封住蛀孔,防止農藥揮發降低防治效果。
3.結合樹木整形修枝,及時修除病蟲枝,并集中燒毀。
4.保護或人工招引啄木鳥,利用鳥類等生物因子來防治天牛等害蟲。
5.捕殺成蟲法:對漏治后羽化的天牛成蟲(每年6-7月間),利用天牛成蟲具有假死習性,震動樹干,人工捕殺落地的天牛成蟲。
二、枝梢害蟲草履蚧的防治
草履蚧每年發生1代,2月下旬至3月上旬隨著溫度升高,出現上樹高峰。草履蚧若蟲爬到嫩枝、幼芽等處吸食樹木汁液進行危害。
防治方法:
1.阻隔法和涂毒環防治法。阻隔法是目前防治草履蚧的最有效的方法,花錢不多,效果好,具體做法如下:在草履蚧若蟲上樹之前,在樹干高度1.3米左右處將樹干老皮刮平,用膠帶(或新塑料薄膜)嚴密圍樹一周,同時在膠帶上下涂毒環(毒環配方為敵殺死:機油=1:100)將若蟲阻隔在膠帶以下,并將其殺死,未殺死的若蟲于每日下午進行清掃,集中燒毀。
2.補救措施。對已上樹的草履蚧若蟲,可用氯氰菊脂2000~2500倍液噴霧觸殺;對噴霧難以達到樹冠的大樹,可在樹干基部打3-4個孔,用1:4氧化樂果或久效磷等內吸性較強的藥液灌孔,注藥量為每胸徑1厘米注入1毫升左右。
三、食葉害蟲的防治
1.舟蛾類
泗洪縣危害楊樹的舟蛾類害蟲主要有楊小舟蛾、楊扇舟蛾等,每年發生4~5代。
防治方法
1.1根據楊舟蛾類初孵幼蟲有群集危害的特性,人工摘除群集在葉片上取食的初齡幼蟲。
1.2噴灑80%敵敵畏乳劑或90%敵百蟲晶體1000-1500倍液,毒殺幼蟲。
1.3大樹用久效磷、氧化樂果、吡蟲啉等內吸型農藥1:4-8倍液,樹干打孔注藥,注藥量為每胸徑l厘米注入l毫升左右。
1.4保護鳥類等天敵,發揮它們對害蟲的抑制作用。
2.刺蛾類
泗洪縣危害楊樹的刺蛾類害蟲主要有黃刺蛾、綠刺蛾等,每年發生2代。
防治方法:
2.12.5%溴氰菊酯乳油(敵殺死)或20%殺滅菊酯(速滅殺丁)1500~2000倍液噴霧。
2.2大樹用久效磷、氧化樂果、吡蟲啉等內吸型農藥1:4-8倍液,樹干打孔注藥,注藥量為每胸徑l厘米注入l毫升左右。
3.楊白潛葉蛾
楊白潛葉蛾在泗洪縣每年發生4代,以蛹在繭內越冬。幼蟲孵出時,從卵殼底面咬破葉片,潛入葉內取食葉肉,被害處形成黑褐色蟲斑,蟲斑逐漸擴大,常由2-3個相連形成大斑,占葉面的1/3-1/2。嚴重時成片樹木葉片枯焦,導致大量落葉,樹木營養不良,生長受到很大影響。
防治方法:
3.1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噴殺幼蟲和成蟲。
3.2大樹用久效磷、氧化樂果、吡蟲啉等內吸型農藥1:4-8倍液,樹干打孔注藥,注藥量為每胸徑1厘米注入1毫升左右。
四、楊樹潰瘍病的防治
楊樹潰瘍病是一種比較常見也是對楊樹危害較重的病害,主要危害苗圃里的幼苗和新栽楊樹。主要類型有:大斑型、水皰形。
防治方法:
1.對于水泡型潰瘍病,可采取刮破病斑,用10%堿水涂抹,或平茬或用代森猛鋅500倍液樹體噴霧或涂干,也可用1°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噴霧或涂干,7-10天噴1次,連噴3-4次。
篇9
關鍵詞: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褐斑病;穗軸褐枯病
1 葡萄常見病蟲害——霜霉病
1.1 霜霉病
癥狀:主要為害葉片,染病初葉片上有半透明油漬狀病斑,后擴大為黃褐色病斑。環境潮濕時,病斑背面產生一層白色霉狀物。果實:幼嫩果粒高度感病,果色變灰色,并生有白色霉層,后期皺縮脫落。
1.2 發病特點
中溫高濕病害,多雨霧、露水天氣易發病,潛育期短僅4天左右。多雨天氣,防治不及時病害易迅速蔓延,引起大流行,造成早期落葉。為害枝梢扭曲畸形;果實瘦化酸澀,降低當年產量;枝條不充實;冬芽不飽滿,降低次年產量;誘發黃葉病。病菌在病殘體中越冬或隨落葉在土中越冬 潮濕、冷涼、多雨、多霧露的天氣發病重。
1.3 霜霉病防治方法
1.3.1 預防為主:堅持防重于治的原則 : 病害發生前,尤其在雨季來臨之前,注意用保護劑進行預防:安泰生 700倍液是最好的藥效,同時可有效防止葡萄大小粒初見病斑或在病害多發期,用治療兼保護藥劑進行治療和預防:如霉多克、烯酰嗎啉、氟嗎錳鋅等。
1.3.2見病治療:發現零星病斑可以噴施常規治療劑。如 25%甲霜靈 500 倍液、霜脲錳鋅 800 倍液等。 銀法利尤其對抗性霜霉病防效優異,殺菌速度快,持效期長達半月以上 。
2 白腐病
2.1 白腐病發生特點
發病早晚、輕重與降雨關系密切:雨季早,發病早;雨量大,發病重;雨季長,發病持續時間長。每逢雨后就出現一個發病高峰。特別是遇暴風雨或冰雹,常引起大流行。發病早晚、輕重與栽培方式關系密切,果穗距地面越近發病越重。
2.2 白腐病危害癥狀
果梗、果柄上生有褐色、不規則水漬狀病斑,逐漸向果粒蔓延,造成果實變褐腐爛,果面生有灰白色小粒點,受振動時,病果甚至病穗極易脫落,在潮濕條件下,病組織有土腥味。發病特點:該病為高溫高濕病害,靠風雨傳播,7、8月份多雨季節,特別是遇冰雹或暴風雨后,極易引起大流行。
2.3 白腐病防治方案
2.3.1 發芽前用3~5°Be石硫合劑噴布全園,鏟除病原 病害未發生時注意預防,可用安泰生 800 倍液、福美雙、炭疽福美等。 病害發生初期,用好力克 5000 倍液進行防治。遇暴風雨或冰雹后及時用好力克 3000 倍液進行防治和鏟除,防止病害暴發流行。果實近成熟期,用好力克 3000 倍液噴霧,重點噴果穗。
2.3.2 白腐病藥劑防治方法。萌芽前①對植株噴1次3~5°Be的石硫合劑。開花前噴安泰生 800倍液,落花后噴安泰生 800 倍液加上 5000 倍液好力克。未發病前定期噴保護劑預防:① 安泰生 800 倍液(噴后4小時降雨不需重新噴藥) 。②50%多菌靈 600 倍液(降雨后需重新補噴) 。③50%福美雙 500~600 倍液(降雨后需重新補噴) 。發現零星病斑及時噴治療劑鏟除 :① 好力克 3000倍液(噴后4小時降雨不需重新噴藥)。 ② 50%福美雙 600 倍液(降雨后需重新補噴)。
3 炭疽病
3.1 發病特點
前期侵染,潛育期長達 20多天,近成熟期開始發病,果實成熟期進入盛發期;成熟期侵染,潛育期4天左右;高溫、高濕和有雨、霧、露水時發病重。
3.2 炭疽病防治方案
3.2.1 花前、花后用 3000 倍液施保功鏟除病原菌。前期預防保護用安泰生 600~800 倍液近成熟期,用好力克 3000倍液噴霧,重點噴果穗,預防和鏟除作用非常理想。套袋葡萄套袋前和摘袋后,用好力克 4000 倍液浸穗,預防果穗病害效果很好。
3.2.2 炭疽病藥劑防治方法。萌芽前:5°Be石硫合劑 落花后:噴安泰生 800倍或福美雙 600倍液套袋前用安泰生800倍液+施保功 2000 倍液單獨噴果穗后套袋 幼果膨大后:噴安泰生800 倍液和福美類農藥交替使用。天氣旱 20 天1遍,降雨多10~12 天1遍。著色后:用好力克 3000 倍液單噴果穗。葉面噴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間隔10~15 天1次,連噴2~3次。摘袋后,用好力克 3000 倍液單獨噴果穗。
4 褐斑病
4.1 褐斑病癥狀
葡萄褐斑病為害對象:主要危害功能葉片,發病特點:靠雨水飛濺傳播,一般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蔓延,造成早期落葉,高溫高濕多雨季節易發病。
4.2 葡萄褐斑病防治方案
4.2.1 發病前堅持用保護劑預防。如安泰生、波爾多液、大生、代森錳鋅等發現病斑后及時用疫斑佳 3000 倍液治療,病重時用好力克 3000倍液,連續使用 2~3 次,重點噴中、下部葉片,效果很好。
4.2.2 褐斑病防治方法。未發病前噴一般性保護劑預防發現零星病斑,噴疫斑佳 3000 倍液治療。病害嚴重時,連噴3000倍液好力克2遍,間隔7天。
5 穗軸褐枯病
5.1 葡萄穗軸褐枯病
為害對象:危害幼穗的穗軸,造成大量落花、落粒發病特點:歐美品種、地勢低洼,老齡樹及郁閉通風透光不良的果園易發病。
篇10
關鍵詞: 森林病蟲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喬木和其他木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構成這個群落的成分除喬木、灌木外,還包括其他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環境。森林并非是樹木的簡單集合,而是有一定結構,各成分之間相互作用、彼此制約,并與外界環境發生密切聯系的極其復雜的集合體。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降低噪音、防風固沙、改良土壤、調節氣候、減免自然災害,保障農牧業穩產高產,維護生態平衡;另外,森林還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林副產品。
在建國初期,國家為了改變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投入了大批的財力、物力營造了廣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國的荒山禿嶺都披上了綠裝,也改善了人們居住的環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畫環境之中。但是,在人們慶幸生存環境改善之余,大面積的人工林也為人們帶來了不少的煩惱。因為人工林的特點是幾千公頃甚至幾萬公頃都是純林,這種單一的純林為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極易造成森林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使得林木及林副產品減產、甚至絕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蟲害會讓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資源的浪費。因此,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越來越受到林業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1森林病蟲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或其產品和繁殖材料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適宜的環境條件影響,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擾和破壞,從而導致植物生理上、組織上和形態上產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狀態,生長發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終引起人類經濟損失和其他損失的現象。
林木病害的類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細菌、質原體、病毒、寄生性種子植物、藻類、線蟲和螨蟲等侵染的病害,此種病具有傳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適于林木正常生長的水分、溫度、光照、營養物質、空氣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這種病不具有傳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順序出現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綜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長勢或生長潛能顯著下降,最終導致林木死亡的一種病。森林病害的發生必須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發病的因素,沒有這2個條件森林病害就無從發生。病害的發生可能是由一個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發生的原因稱病原,間接因素稱誘因。病原按其性質分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蟲害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自然災害,是昆蟲在繁殖生長的過程中,取食植物的營養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產的營養減少或者是林木的營養物質被林木害蟲取食,造成林木生長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產品的產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則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計劃和方案時,必須考慮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態因素、經濟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絕和鏟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護;四是治療。人們在對森林病害的防治過程中先后使用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們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學防治的方法,剛開始使用化學藥品的品種少,使用的劑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極好,森林病害發生的間隔期較長,防治的費用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森林病害對化學藥劑產生了抗藥性,森林病蟲害發生的間隔期逐漸縮短,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劑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漲的趨勢。后來,人們利用微生物之間的拮抗作用對病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術來實現對森林病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