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資本保險資產管理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7: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保資本保險資產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可從認真比較兩種保險,選擇合適自己的。我個人是覺得人保比較好的。
2、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人保)是一家綜合性保險(金融)公司,世界五百強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注冊資本為306億元人民幣,在全球保險業中屬于實力非常雄厚的公司。目前旗下擁有人保財險、人保資產、人保健康、人保壽險、人保投資、華聞控股、人保資本、人保香港、中盛國際、中人經紀、中元經紀和人保物業等十余家專業子公司,中國人保還持有中誠信托32.35%的股權。
3、太平洋保險(集團)旗下擁有壽險、產險、資產管理、養老保險和在線服務等專業子公司,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和多元化服務平臺,為全國近8000萬客戶提供全方位風險保障解決方案、投資理財和資產管理服務。所擅長的業務領域為財產保險。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臺,不僅確立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戰略地位,也為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帶來新的機遇。因此,筆者認為,實施積極的保險資金運用政策正當其時。
助推實施積極保險資金運用政策的三大因素一是金融市場體系發展的內在需求。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體系,通常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保險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等相對分工而又有密切聯系市場。但在我國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實際上處于一種割裂狀態。主要表現為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狹窄,保險公司資產與負債嚴重不相匹配,保險機構不能發揮資金融通功能。
國務院《意見》出臺之后,市場之間的互動更加明顯。首先,表現為股市對保險公司和保險資金的雙向吸納,或者說保險市場為資本市場雙向擴容提供支持。一方面,繼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在海外上市之后,新華人壽很快就要進入國內資本市場,其他保險機構的上市工作也在計劃中;另一方面,保險資金繼續大步進入證券市場。保險資金除通過基金間接進入股市外,直接進入股市的呼聲也在提高。
其次,保險公司對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渠道。表現為一方面加快了儲蓄替代型產品的開發,比如投資連接保險產品,分流居民儲蓄,另一方面探索貨幣市場基金等。
二是積極財政政策淡出的現實需要。當前,近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稅制改革已經拉開大幕。無論是出口退稅改革還是增值稅改革,都需要支付制度成本,它與總體規模龐大的國債一起,對中央財政構成挑戰。在發新債、還舊債的償付制度安排下,最終表現為國債的發行能不能順暢,每年發行的國債能不能被市場所吸納。在這種形勢下,實施積極的保險資金運用政策,或許是一個兩全其美的選擇。
三是保險業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2003年是中國保險業高速發展的一年,不僅全國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長,而且國有保險企業的改制與上市步伐加快,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保險業務和資金運用業務實現了專業化經營。但總體來看,特別是與世界上保險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保險業仍處在一個初級發展階段。全國保險業的資產總量已突破一萬億元,但仍無法與11萬億元居民儲蓄存款相比。而在發達國家,整個金融行業的資產總額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掌握在保險公司手中的。
積極保險資金運用 政策的四大內涵
第一,要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渠道。近年來,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在不斷放開,但力度還不夠。當前,保險資金運用僅限于銀行存款、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中央企業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和AA級以上的企業債券。建議進一步放開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積極推動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資本市場。目前需要盡快出臺的投資管理規定有:一是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可轉換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管理辦法;二是外匯保險資金直接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管理辦法;三是保險資金投資于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市政建設項目等管理辦法。
第二,要允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自主開發投資型保險產品。我們認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開發投資型保險產品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包括:熟悉資本市場,可以有針對性地開發不同風險特性的產品,有較強的專業化投資人才,更容易獲得投資者信任等。因此,我們建議實行集中開發、營銷、管理和運作的模式,即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來開發產品,向保險公司進行招標,由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及其他營銷網絡來銷售,最后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來集中管理運作的經營思路。要在政策上允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自主開發產品,包括投資型保險產品、企業年金理財產品、貨幣市場基金等,才能做出特色,與基金公司等機構展開競爭。
篇3
資產組合與資金來源不匹配保險業專家日前指出,我國要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的效率和效益,必須實施積極的保險資金運用政策。
據介紹,在保險業發達的國家,保險公司的經營利潤主要來自投資業務,而不是承保業務。目前我國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還是依靠承保業務,保險資金存在運用不充分和低效運用的問題。2001年和2002年,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綜合收益率分別為4.3%、3.14%.目前的收益率水平已經非常接近《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規定》中提出的3%的資金年收益率底線,形勢不容樂觀。
此外,資產組合與資金來源不太匹配,也是保險資金運用中的主要問題之一。目前,保險資產中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比重太大,權益類投資的比重太小,加上受近年來連續調低利率的影響,債券組合的收益率和協議存款的利率均大幅下降,導致了保險資金的綜合收益水平不斷下滑。
對此,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的專家建議實施積極的保險資金運用政策,并提出了一些設想和建議:
第一,要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渠道。管理部門應盡快推出過去已經作了大量研究的措施,包括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可轉換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管理辦法,外匯保險資金直接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管理辦法,保險資金投資于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市政建設項目的管理辦法等。
第二,要允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集中開發、集中營銷、集中管理、集中運作各類投資連接型保險產品。
篇4
近二、三年來,保險資金運用渠道過窄導致保險資金對國民經濟貢獻率低,不利于保險公司發展,要求放寬資金運用的呼聲一刻沒有停息過。2002年9月28日保險法修改前,呼吁者原本以為資金運用的規定會出現重大修改,但事與愿違,反而使人覺得立法部門有意不放寬保險資金運用的口子,于是呼吁聲轉到成立獨立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上。如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了,各方一致叫好,但是不是忽略了某些現實和法律問題呢?
首先,保險資金運用形式依舊: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保險資金不得用于設立證券經營機構,不得用于設立保險業以外的企業。2003年6月保監會《保險公司投資企業債券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保險公司可以購買的企業債券的范圍增加,不再限于信用評級達AA+以上的鐵路、三峽、電力等中央企業債券,投資占比可以提高到20%.但誰都明白,這種變化沒有對保險資金收益影響不大,因為企業債券在資金運用中占比較低。
其次,誰能保證資金運用的高收益?根據統計,2001年資金運用收益率為4.3%,而2002年則下降到3.14%,而造成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證券投資,其2002年收益率為-21.3%.保險公司心痛之余要自己動手操盤,但保險公司可能忽略了資本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近幾年資本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導致歐、美、日的保險公司同樣在資本市場上損失慘重,2002年度(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日本前10家壽險公司受股價暴跌的影響,股票浮虧合計已經超過2萬億日元;慕再2003年首季投資損失了23億歐元;安聯大眾前任董事會主席舒爾特。諾勒博士說:“環境污染、災難、資本市場暴跌及經濟蕭條所積累而成的財務負擔給集團整體業績帶來了巨大壓力,并導致了12億歐元的虧損。”看看吧,我們憑什么獲得高收益?保險公司的本質功能在于防災減損,穩定社會,專注于投資收益顯然有點本末倒置。再者,我國資本市場處在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各項制度不健全,貫徹落實不堅決,投機行為層出不窮,人為風險因素太多,保證投資不出現重大失誤的外部環境沒有建立起來。這才是阻礙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的決定性因素,同時也可能是立法機關修改保險法時沒有對資金運用部分進行大的修改的主要原因。
篇5
關鍵詞:非壽險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構建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一是重要性原則。選取指標時應考慮對核心競爭力影響的重要性,即對核心競爭力的貢獻程度,做到所選指標個數不很多,但嚴格區分主次,取舍得當,突出直接反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指標;二是可操作性原則。設置的指標體系必須適應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計算方法科學、操作簡單、資料易取得;三是科學性。要求設計的各指標必須概念確切、含義清楚、計算范圍明確,既能系統科學地反映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全貌,又能在某一方面提示對核心競爭力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四是可比性和相對穩定性。核心競爭力指標應在企業間普遍適用,其所涉及的經濟內容、空間范圍、時間范圍、計算口徑、計算方法應可比,同時為研究分析核心競爭力的發展變化情況,其指標前后時間不宜變化太大,具有相對穩定性;五是目的性原則。設計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在于,衡量企業競爭力的狀況,找出企業競爭力弱的原因所在,指出改善企業競爭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終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六是全面性原則。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的顯在競爭力和潛在競爭力。不僅要反映企業競爭力的“硬”指標,還要考慮企業競爭力的“軟''''指標;七是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原則。對定性的指標要明確其含義,并按照某種標準對其賦值,使其能夠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標的性質;
(二)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第一,定量指標。一是盈利能力指標。資產利潤率通常被用來衡量某一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核心競爭力評價的重要指標。二是運營能力指標。只表明短期盈利能力,若評價持續盈利能力,還要看保費收益率和資金運用率。資本充足率反映了保險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三是市場占有能力指標。市場集中度對保險企業競爭力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過高或過低競爭力都不強。赫芬達爾指數是衡量市場集中度的常用指標。四是償付能力指標。保險公司負債經營風險產品的特征,使得償付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其能否保持可持續競爭力。五是信用級別指標。信用級別指標對保險公司的經營因素、財務因素和管理因素三個方面進行評級,通過檢驗保險公司產品創新能力、銷售能力、服務水平、管理效率等眾多指標,綜合反映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定性指標。一是產業創新能力:在產品開發方面,中國的非壽險險種多年來一直停留在車險及第三者責任險、企財險、家財險等有形財產險種的經營上,而保證險、信用險等無形利益險種處于較低的水平。二是企業管理能力:法人治理機制是核心競爭力評價的關鍵指標。三是合理的股權結構有利于實現公司的有效治理和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四是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是未來經濟持續增長的核心。五是銷售和服務能力。
二、中國人保(PICC)與美國國際集團(AIG)運營的比較
中國人保(PICC)與美國國際集團(AIG)在組織架構、產品開發、市場運作、培訓、監控體系、薪酬和激勵制度等方面具有較大差距。同時根據標準普爾報告顯示,近年人保財險的承保表現有所轉弱,目前公司的承保表現一般。人保財險的整體利潤率低于平均水平,過去五年的收入回報率(不包括已實現的投資收益)為2%至4%。人保財險的投資趨向屬保守,但其投資資產素質較國際平均水平為低。2004年人保財險的總投資收益率由2003年的2%下跌至1%。在2003年11月首次公開招股后,人保財險的資產負債狀況得到顯著的改善。2004年底,該公司的股東資金總額為165億元人民幣,在首次公開招股前則為100億元人民幣。盡管在2004年由于高增長而未能令公司的資本充足率相應提高,但與其首次公開招股前偏弱的狀況相比,其資本充足率已提高至較穩當的水平。這可反映于該公司2004年底的股東資金與凈保費收入比率雖然由2003年底的38.2%下跌至31.3%,但與2002年底的27.7%相比已有改善。隨著索賠模式的改變,人保財險可能需要以較資產增長為快的步伐擴大其理賠準備金規模,這將對該公司中期的整體利潤率和資本充足率構成壓力。PICC在目前我國保險市場上具有代表性,從以上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PICC與AIG競爭力的差距,因此,要想在今后的國內外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提高核心競爭力迫在眉睫。
三、培育我國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通過中國人保(PICC)與美國國際集團(AIG)的運營比較,可以看出制約我國非壽險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瓶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育我國非壽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鼓勵非壽險企業走專業化道路。促進市場主體走專業化道路是綜合性經營的必要條件,是提升我國非壽險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從優化非壽險市場結構出發,應當注重培育和發展一批專業性的保險市場主體,大力促進管理人才、核心技能和產品服務的專業化。一是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像專業化發展。在我國保險市場現有的市場格局下,應該培養各市場主體的專業化特色優勢,注重在專業領域培育技術實力。二是根據結構調整和細分市場的需要,在市場準入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繼續鼓勵發展一批專業性的財產保險公司。三是推進非壽險產業價值鏈不同環節的專業化,發展一批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理賠公司、客服公司等中介主體,用市場交易取代內部分工,使市場主體更加關注專業化經營,增強行業競爭力。
第二,加強信息化建設。繼續推進業務運營系統的重構、整合和改造,建設核心業務系統、數據倉庫、渠道系統、交換系統、財務系統等多個系統;加快數據集中的步伐,以數據倉庫為基礎,借助OLAP、數據挖掘、模型庫等工具,形成相應的管理信息系統,提供多種形式的決策支持和分析,尤其是增強市場分析、客戶分析、財務分析、風險分析等多種分析手段,加強信息技術在保險業風險管理、決策支持中的應用,帶動企業組織架構按照信息化流程進行調整,提高保險經營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
第三,完善資金運用體系。一是改善資金運用環境。推動資本市場改革,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拓展債券市場,進一步為保險資金運用開拓新的空間。二是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加強對財險公司資產負債匹配的監管;加強對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內控的監管;完善監管手段。三是開放中長期投資項目。從我國目前保險資金運用的情況來看,由于比較缺乏具有穩定回報率的中長期投資項目,致使無論資金來源何處、期限長短,大多用于短期投資。開放投資期限較長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允許保險資金參與基礎設施產業投資。
第四,改善非壽險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一是優化股權結構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堅實基礎。優化股權結構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多遠化方式進行融資,在優化股權結構、增資擴股的過程中,要謹慎選擇保險公司的戰略投資者,要選擇那些勢力雄厚、對保險公司業務經營能夠產生協同價值、長期穩定的戰略投資者。二是加強董事會制度建設是完善保險公司治理機構的關鍵環節。三是加強保險公司競爭性經理人市場的培育是完善治理結構的重要外部條件。四是加強保險公司內部的合規性制度建設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內部約束機制。五是明確公司監事會定位,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六是通過采用集團控股的組織模式來提高民族保險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種可取的有效途徑。
第五,完善人才激勵與約束機制。是否擁有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已成為決定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之一。要留住人才,必須激勵與約束并行。一是激勵措施:采取績效工資制;安排職業培訓和晉升機會;創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二是約束措施:福利待遇的約束;培訓和晉升機會的約束;勞動合同的約束。
參考文獻:
[1]石新武.開放條件下的保險業競爭力[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2]鄒平;劉虹.中國保險改革發展啟示錄[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3]王憲.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命運[J].中國保險.2005,(09).
[4]唐運祥.中國非壽險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04)[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5]張勝;路風.企業競爭范圍與競爭優勢的源泉:企業能力范式的解釋[J].世界經濟.2003,(09).
[6]林江.引入外資后中國保險產業組織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篇6
此舉意味著,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壽)去年底成功登陸海外資本市場后,其母公司中國人壽集團公司(下稱人壽集團)規劃中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步驟將在近期陸續實施。
成立“人壽財險”是人壽集團戰略部署的第一步。按照時間表,“人壽財險”在經過半年的準備期后,最快將于年內開展業務。王表示,“人壽財險”的發展會堅持謹慎的原則,起始規模不會很大。
“人壽財險”的勝算與憂慮
從事財險出身的王對人壽集團進軍財險領域信心十足。“人壽財險”的短期目標是當年打平,次年即實現盈利。王還表示,實現了盈利的“人壽財險”不排除在未來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
顯然,這是一個相當高的目標。但人壽集團此舉并非一時興起,而是早有醞釀。早在原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進行重組改制時,即已確定“集團控股型的‘一拖三’”方案――成立人壽集團,集團下設中國人壽、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和“人壽財險”三個控股公司。2003年8月28日,人壽集團和中國人壽宣告掛牌。當時,人壽集團即宣布,除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尚在籌建外,人壽集團還將申請一張財險牌照,兼營財險業務,此即“人壽財險”。
王指出,人壽集團進入財險領域有著獨特優勢。總體而言,財產險業務可以和壽險業務互為補充,營銷上亦可進行交叉銷售。中國人壽擁有1億壽險保戶和1.5億短期險(主要指意外傷害險等)保戶,這其中的高端客戶同時也具有財險投保的需求。例如,大量團體客戶,如企事業單位正是財險公司集中爭奪的對象,而這些團體客戶可能正是人壽的壽險客戶。
此外,由于歷史原因,人壽集團在發展財險業務方面擁有一定的人才儲備。早在1999年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一分為三時,就有一部分從事財險業務的專業人員進入了新組建的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而在去年中國人壽籌備重組上市的同時,也曾專門組織一個班子研究財險業務的開展。接近人壽集團的人士介紹,這是一支相當規模的專業隊伍。
但可以想見的是,盡管擁有一定的基礎以及極大的決心,作為后來者的“人壽財險”一開始仍將面對諸多困難,特別是激烈的市場競爭。最大的考驗首先來自原本一家的手足弟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財險)。作為中國財險領域最大的經營者,人保財險幾乎在所有主要財險品種上都擁有極高的市場占有率。來自中國保監會的統計顯示,2002年,人保財險在機動車輛險上擁有71%的市場份額,在企業財產險領域占據73.3%的份額,在家庭財產保險領域占據74.9%的份額,在責任保險上的份額更是超過80%。要和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過手,并分得一杯羹,對“人壽財險”來說顯非易事。
憂慮不僅來自“人壽財險”在未來面臨的激烈市場競爭,也來自人壽集團對“人壽財險”的投資能力。
經過重組,人壽集團承接了原中國人壽公司1999年6月10日以前簽訂的保單(又稱老保單),上市公司中國人壽的巨額利差損由此得到剝離。根據招股說明書,人壽集團按香港會計準則合并報表,股東權益為-1764億元。接近人壽集團的人士分析指出,由于背負巨額利差損,股東權益為負數的人壽集團理論上不具備發展其他業務的實力。他認為,人壽集團今后的資金來源――上市公司的分紅,老保單的續期保費,老保單形成的保險資產的投資收益以及未來出售中國人壽股權的資金――應當全部用來給付老保單的賠償責任。
根據人壽集團與中國人壽在上市前簽訂的協議,人壽集團將向上市公司為老保單的維護(包括續費和賠付等)支付管理費。王表示,未來“人壽財險”如遇類似情況,將同樣遵循。
顯然,“人壽財險”的出現將使原本不得已而為之的關聯交易進一步擴大范圍。而隨著人壽集團未來業務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其與上市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如何演化將引人關注。
“金融集團”理想
進入財險只是人壽集團即將邁出的第一步。按照王勾畫的美好遠景,人壽集團將向大型綜合金融服務集團邁進。
一個月前,王公布了人壽集團的中長期戰略――逐步建立起擁有保險業、金融服務業和保險關聯產業等三大產業集群的大型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王表示,若人壽集團開展金融控股,則根據現有優勢,發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最有條件。
這一理想可謂由來已久。自從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分拆為中國人壽、人保財險及中國再保險三家后,這三大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的改制上市過程中,無一例外采取了“集團控股型”模式,金融控股乃至金融集團的中長期目標已經凸顯,并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和支持。
2月10日,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也指出:要“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保險企業集團。允許保險公司根據市場定位和業務發展需要,整合內部資源,設立各類保險專業子公司,成為主業突出、優勢互補的企業集團。”
目前,中信集團和平安保險集團是國內僅有的兩家集銀行、保險、證券于一身的金融控股公司。其中,作為保險業內惟一一家混業經營的平安保險,旗下除擁有平安壽險和平安財險外,還包括平安信托、平安證券和平安銀行,其非保險業務的利潤貢獻頗為可觀。眼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即將在香港整體上市。在混業經營呼聲日高的今天,“平安模式”無疑讓三大國有保險業巨頭心有向往。
無獨有偶。在人壽集團宣布即將進軍財險的同時,人保財險董事長唐運祥也對外宣布將爭取盡快拿到壽險經營牌照。目前人保財險正在與多家公司洽談合資事宜。
篇7
片名:《色,戒》
導演:李安
主演:梁朝偉王力宏湯唯陳沖
類型:劇情片
劇情:劇情源于張愛玲的同名小說,描述二戰期間各股力量交織混雜的上海,一個化裝成學生的女特工為獲取情報接近另一方的特工人員易先生的太太,卻和易先生陷入了情網。
延伸:“色可戒,情難防”,用以形容2007年股市,似乎牽強。但事實上,上證指數從年初的2728點到10月16日的6124點,其間雖有迂回,但未成羈絆。股市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想像力,幾乎所有的紀錄都被改寫。一路飆升的氣勢,讓股民一次次感受突破心理預期的心跳。那些曾被熊市折磨而發誓與之“絕交”的人終為之動容,在股市的帶動下,2007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理財風潮。
2007年12月日,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公司(下稱“太保集團”)成功過會,這對于橫亙在上市的期翼之中長達六年的太保集團而言,期翼的結果終于成為現實。四天之后,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太保集團的董事長高國富和眾高管便站在了近百家機構面前。同一日,在董事長高國富、太保壽險董事長金文洪的帶領下,太保集團在上海啟動了一對多的機構路演,如親自上門拜訪富國基金等公司。
作為“先A后H”的第二個“試驗”、A股市場保險第三股――太保集團于2007年12月25日在A股掛牌。
專家認為,中國平安以及中國人壽這兩支南北割劇的保險大鱷,在A股市場上“呼風喚雨”式的強勁表現,似乎成為其他保險公司爭相上市的動力。
屈指算來,國內保險公司境內外上市的總共不過5家,太保集團上市之前的A股市場上,也只有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兩家保險公司,但這兩家保險公司的表現足以令人振奮,而且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和險資自身條件的成熟,還不斷有新的保險公司加入到A股上市公司的行列。
“這與日益成熟的A股市場不無關系。”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認為,中國人壽的回歸開創了保險企業在A股上市的先例。他認為證券市場應該容納各種企業,才會充滿活力,而保險股的加入,對于豐富A股市場的品種是有好處的。
早在中國人壽回歸A股之前,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便曾對媒體表示,“這是好事。”中國人壽作為中國最大的壽險公司,其回歸A股,可以使其客戶也分享其公司成長的收益。郝演蘇還認為,中國人壽在A股上市不會引發保險公司的A股上市風潮,因為中國保險公司兩極分化嚴重,符合在A股上市條件的也只有位列前幾名的公司。
事實是,成為A股市場保險第三股的太保集團,是第一只總部位于上海的保險股。這對于經歷了引資曲折、人事調整、外資股權變動、清理對外投資等多重變故后的太保集團意義非凡,不僅僅是標志著上市長跑到達終點,更是捍衛了作為國內保險業的一只“領頭羊”地位,因為它麾下即有市場份額排行國內第三的壽險商,也有位列國內第二的財險商。這也被業內人士看作是太保集團實現成功上市的賣點。
隨著太保集團的加入,保險股將給A股市場整個金融板塊帶來新氣象。同時,在太保集團的帶動下,市場人士預計,2 0 0 8年還會有多家保險公司登陸A股市場。
的確,中國眾多保險企業已經陸續開始了各自的上市準備,爆出上市計劃的保險公司一家接一家,除了中國再保險集團的上市整裝待發,中國人保回歸A股也在其“奧運倒計時00天儀式”的會議上被正式提上日程,一些平日不被關注的保險中介公司,在風險投資人的推動和助力下,也紛紛喊出了海外上市的口號。尤其是國內首只登陸納斯達克的保險中介股泛華保險服務集團(CISG)2007年11月初掛牌上市,在美成功融資1.86億美元后,另有多家保險中介公司已經引入風險投資,并正在謀求上市。其前赴后繼的架勢頗有點趕潮的味道。這也意味著保險企業第二撥上市浪潮已被掀起。
“資本市場的外部約束力可以轉化為保險公司改革的內在動力”,對于保險公司所表現出的上市熱情,一位金融分析師分析認為,上市可以提高保險公司的資本實力,從而提高它的承保能力、償付能力,也為保險公司的業務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而通過上市,保險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也將逐步完善、經營機制逐漸轉換,同時引入了市場的監督機制,“這都將提高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的透明度”。
更重要的是,一家保險公司的負責人認為,上市可以促進保險公司的品牌建設,同時擴大保險業在全國各個行業的影響。
而隨著金融股受到投資者熱捧的同時,評估保險機構的內涵價值必將也成為最值得關注的課題。
保險A股的造富神話
作為內地股市保險第一股,中國人壽于2006年12月19日正式啟航回歸,中國A股市場保險股空白的歷史就此終結!評論說,新王者或將引領保險藍籌股旗艦駛向黃金十年。
的確,中國人壽A股的回歸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中國人壽共發行15億A股,發行總計凍結資金約8 25億元,發行價為18.88元,當日上市開盤價達到了7元。
平安的上市同樣轟轟烈烈。
這種轟動不僅在于平安5.75億股A股在上證所掛牌上市當日開盤報50元,較發行價.80元上漲47.9 %。一舉成為兩市第一高價金融股,也不在于其創下了有史以來全球最大保險公司IPO和中國A股市場第二大IPO的紀錄,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平安的上市,成就了一個造富神話。2萬名員工人均身家超過100萬,高管身家上億元者近10位。
上市之后,兩家保險股的表現仍舊是可圈可點。
2007年10月29日,中國保險第一股,三地上市公司中國人壽給市場亮出一份漂亮的三季報。報告顯示,前三個季度,中國人壽共實現凈利潤246.96億元,每股盈利0.87元,凈利潤為246.96億,每股凈資產為5.97元。
報告分析,公司每股凈資產從2 0 0 6年的4.09元上升到2007年三季報的5.97元,增加了46.01%,主要是保險業務持續增長、投資回報顯著提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浮盈增加的緣故。而股東權益(不含少數股東權益),也從1155.57億元提升到1687.25億元,增加了46.01%,主要得力于保險業務持續增長、投資回報顯著提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浮盈增加。
因此,從業績增長情況看,投資收益的增加仍然是業績提升主要動力。截至2007年9月0日,公司投資資產為人民幣8788.27億元。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的總資產已達到9252. 7億元,按照9月最后一天收盤價62.41元計算,公司的總股本為282.6470億股,市價為176 9億,為全球保險公司市值第一。
在平安的三季報中可以看出,前三季公司每股收益1.65元,在滬深兩市所有金
融股中排名首位。其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7. 9億元,每股收益0.49元。期內投資收益達到170.18億元,大幅增長2.8 倍。
平安總經理張子欣也表示,未來-10年,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將成為平安集團利潤增長的源泉。隨著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政策的逐漸松綁,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平安的價值會得到進一步挖掘。
多家機構分析認為,兩家上市企業三季報反映出一個共性的特點,即股市投資收益繼續大幅上升,且凈利潤取得了合理增長。
守望者的上市時機
在太保的帶動下,市場人士預計,2 0 0 8年還會有多家保險公司登陸A股市場,其中包括泰康人壽、天安保險。
的確,中國眾多保險企業已經陸續開始了各自的上市準備,爆出上市計劃的保險公司一家接一家,除了中國再保險集團的上市整裝待發,中國人保回歸A股也在其“奧運倒計時00天儀式”的會議上被正式提上日程,一些平日不被關注的保險中介公司,在風險投資人的推動和助力下,也紛紛喊出了海外上市的口號。尤其是國內首只登陸納斯達克的保險中介股泛華保險服務集團(CISG)2007年11月初掛牌上市,在美成功融資1.86億美元后,另有多家保險中介公司已經引入風險投資,并正在謀求上市。其前赴后繼的架勢頗有點趕潮的味道。這也意味著保險企業第二撥上市浪潮已被掀起。
其中最具代表性,非中保國際和人保財險這兩家最早登陸香港市場的保險公司莫屬。他們雖然并沒有最早回歸A股市場,但也在守候、遙望中,靜待時機成熟。
中保國際董事長馮曉增在2 0 0 6年年末的央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5周年”直播活動上,公開表示,中保國際將在2006在條件成熟時考慮國內A股上市。中保國際是惟一一家總部設在香港的中資保險企業,它與民安控股一樣,都是中保集團的子公司,但它們一半的業務都在內地市場,因此,在內地上市對公司發展將大有裨益。
對于中保國際來說,上市的時機也在一點點展現。2006年,旗下太平人壽首度實現盈利。2007年前九個月,太平人壽累計保費收入約114.92億元人民幣,較2006年同期增長4. 5%。與此同時,中保集團也在逐漸向內地拓展業務。集團未來的發展戰略也定位于“以境內為重心”。
除了太平人壽以外,中保國際在未來五年還將太平養老保險公司作為新的亮點,據太平養老2007年11月簽約客戶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1月2日,太平養老在全國各省市的簽約客戶已經達到2145家,簽約管理資產超過80億元,發展勢頭顯而易見。
在當前中國保險股被投資者看好的時候,中保國際懷抱海外的再保險業務、內地的人壽保險、財產保險、養老保險和資產管理業務,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
在回歸A股問題上,相對馮曉增的含糊表態,人保集團總經理吳焰態度更加明確:人保集團旗下中國財險回歸A股市場上市的條件已成熟,但在方式和時間上會做審慎選擇。
據悉,人保將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之前完成整體回歸A股計劃。到目前為止,人保財險已基本簽下了2008年奧運會國家體育場一攬子保險保單,總保額超過2 億元。而中國財險的股價也從2007年上半年的6港元左右漲到了1 港元以上。
悄然提速的上市進程
與太保集團相比,中再集團的上市步伐沒有那么快,但中再集團上市進程正在提速。日前,中再集團公開對媒體表示,目前匯金公司40億美元的注資已基本補充至集團各子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工作也正在加緊研究。
有關專家表示,雖然中再集團在資本實力上已處于世界再保險公司的第五位,但凈資產小于保費收入、國外市場介入不足等情況仍是上市過程中亟待改善的問題。
按照中再集團注資改制總體方案,中再目前正在加緊研究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事宜。
中再集團有關人士表示,經過股份制改造,中再資金和架構方面的狀況有了改善,這為引入戰略投資者和上市提供了很好的基礎。集團正在同國內外有關金融機構進行審慎的接觸談判,并會在近期確定初步意向。
此外,中再上市前的準備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中再有關人士介紹,公司有關上市的報表正在制訂中,內控、審計的情況正在編制,其他資料的準備還需要一段時間。
同時,匯金公司40億美元的注資已基本到達集團內各子公司。中再旗下大地保險公司有關人士介紹,匯金公司的注資使大地的資本金更加充足,這對業務拓展、提高能效有很大的幫助。雖然集團的改制上市工作還未對各子公司的經營業務作出明確要求,但隨著今后集團事業的發展,各子公司會作出相應調整。
市場對中再集團上市給予厚望。一家外資保險公司有關人士表示,中再上市很有可能創造再保險行業的很多記錄。由于中國再保險市場的特殊性,參股中再集團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成果。
和中再集團一同沖刺上市的,不可忽視的是來自天安保險的力量。
隨著摩根士丹利專家的進駐,天安保險公司的上市工作也進入了沖刺階段。從2001年上市公告,到今天進入實質階段,天安保險的各項工作正在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目前公司已經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引進獨立董事,成立了戰略發展委員會、提名與薪酬委員會、審計與風險控制委員會和投資決策委員會等,上市公司須達到的各項要求也基本完成。
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首家由企業出資組建的股份制財產保險公司。在現有的20家股東單位中,大部分為北京、上海、深圳具有雄厚實力的企業,如中信國安集團公司、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其中第一大股東是擁有天安保險24.9%股份的日本最大財險公司東京海上火災保險株式會社。
篇8
相比之下,對同一話題,參與增發募資談判的部分興業銀行人士則要郁悶得多。因為增發價格所引發的種種非議和揣測,正逐漸蠶食著他們在談判桌上付出的努力。而另一方面,中國人保對于定向增發是否涉及戰略合作的低調態度,亦使人對未來雙方合作的前景感到擔憂。
3月5日晚,興業銀行對外公告稱,擬向包括人保資產、中國煙草在內的四家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263.80億元,發行價格為12.73元/股。其中,人保資產將認購13.80億股,認購金額為175.72億元。此次增資之后,人保在興業銀行的持股比例將升至10.92%,成為興業銀行的第三大股東。
但在次日,部分小股東便向興業銀行嗆聲,指責興業的定向增發價實在“太低”,增發行為“嚴重攤薄”原有股東權益,并聲稱要以推動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等方式“阻止現有定向增發的執行”。
隨后,又有小股東指此番引資雖聲明不向原有股東開放,但新引入的中國煙草,其下屬兩家子公司早已在興業前十大股東之列。而這一“發現”更加重了坊間對興業定向增發可能向特定企業“輸送利益”的質疑。
顯然,作為一家一向因出色業績而廣受投資者肯定的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興業銀行此次因定向增發而引發的風波,似乎正有從“茶壺里的風暴”演變為一場真正“暴風雨”的趨勢。但若復盤此次興業增發的全過程,人們或會意識到,這場風暴看似突然,實則必然。
甄選
興業銀行此次增發融資計劃其實早在兩年前便已啟動,而實施這項計劃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便是挑選出最為合適的募資對象。
“公司的董辦和計財部門通過預測公司業務的發展速度大體匡算出所需融資的額度,并基本確定補充資本的時間。”一位參與融資方案制定的興業銀行內部人士回憶稱,“當我們得知,兩年之后可能需要募集200多億資金時,非常吃驚,也意識到要找到合適的融資對象絕非易事。”
按照資本市場的慣例,興業首先將募資的希望寄托在了持股比例較大的老股東身上,并從維持現有持股格局的角度出發,爭取老股東通過配股的形式補充資本金。不過得知大概的募集資金總額后,“一些老股東也很吃驚”。
“有老股東就直接表示,配股方式分派給他的出資額實在太大,只能放棄參股。”前述內部人士說,“如果不用配股,向老股東自由募資,確實還是有排名前十的股東很感興趣,但誰拿多了誰拿少了,各家老股東的意見更大,而且還會惹上向大股東搞利益輸送的罵名。”
正是基于大股東們的反饋和上述復雜而微妙的擔心,興業銀行負責募資事務的團隊最終決定將持股較多的老股東排除在募資名單外,而引入新的戰略或財務投資者,此時已是2010年年中。
“引進新的投資者也得有個方向,200多億的融資額,能夠介入的企業大體是兩類:一是類似中國煙草、中國石油這種特別能賺錢且資金雄厚的央企大戶;第二就是金融同業機構,而且必須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這位內部人士稱。
一位興業銀行合規部門人士表示:“金融行業雖大,但分業監管也多,一路排除下來適合引進的也只有銀行、保險和信托三個大一點的行業,加上我們不可能引入銀行資金,金融行業只能去找保險和信托了。”
在興業銀行最初擬定的備選名單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和新華人壽以及重慶國際信托等幾家大型信托公司均榜上有名。不過同為保險巨頭的國壽和平安,在興業內部首輪評估中即被淘汰。
“他們都已有其他銀行的股權投資,比如國壽持有廣發和農行,平安持有平安銀行和當時的深發展,有的還是控股地位,再入股興業銀行顯然不合適。”一位興業銀行人士表示。
2010年下半年,興業銀行與名單上剩下的人保、新華以及幾家信托公司進行了意向性接觸,這些企業均表達了參股意愿。
而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重慶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占得了先機。“信托行業從2007年開始就一直與興業有著異常緊密的業務聯系,得到入股邀請后,這家信托公司回應異常積極,不僅在出資額上非常有吸引力,在認購價格等問題上也愿意接受我們的意見。”一位曾參與談判的興業銀行人士表示,到2010年年末,雙方已“很接近達成協議”。
不過,2011年1月國務院和銀監會的一則批復令興業銀行引進戰投的進程峰回路轉。按照批復,興業銀行將正式獲準控股聯華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后更名為興業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這也意味著興業銀行引進重慶國際信托作為戰略投資者,將“不合時宜”。
在信托業被“排除”后,原本就在資產規模上遠超新華的人保集團可謂勝算大增。而2010年下半年,新華人壽頻頻曝出業務骨干離職、高管內斗等負面消息,最終使得興業銀行排除與新華人壽合作的可能,并將人保作為主要融資對象考慮。
“我們和新華談判也不錯,多數關鍵問題上也覺得很理想,但畢竟那時新華內部不穩,如果做戰投,實在不能放心。”前述興業內部人士解釋道。
定價
除去募股對象的選定,通過談判確定增發價格和募股數量等交易細節,亦是增發融資計劃的另一項核心內容。
一位興業銀行高管表示,興業與人保在引入戰投的大多數問題上都可謂“一拍即合”,但圍繞入股價格的談判卻是“博弈許久”。而中小股東有關“增發價格過低”的激烈批評,令這場博弈愈加引人關注。
“我們和人保圍繞交易細節的談判主要還是在去年進行,在基本確定人保戰投地位后,雙方就開始談出資額和認購價的問題。”一位興業銀行內部人士透露,“在之前的接觸中,我們就發現人保了解我們比我們了解人保還要多。尤其是作為上市公司,我們的財務數據都是公開的,他們的很多數據我們卻不夠了解,這種信息不對稱在認購價格這種細節問題上,作用非常大。”
而興業銀行在戰略投資者上缺乏有力的后備選項,則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人保在增發價等問題上握有主導權。這一點在2011年1月興業銀行收購興業國際信托后的談判過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人保也知道沒有信托作為備選,至于非金融央企,進來做戰投更無理由。所以人保在價格問題上一直很堅持。”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雙方圍繞增發價格的商量幾乎持續到增發前最后一周,人保的訴求還是在最后的方案中得到體現。”
一位券商分析師則更為直白地表示:“興業在金融企業中找戰投的意圖暴露得太明顯,可是受限于各種客觀條件,符合要求的又太少,這時談增發,主導權都在交易對手那里。談出來的價格不為原有股東接受,這是必然的。”
“不僅是對人保這樣的戰略投資者,就連出資額較少的財務投資者,為了在增發價格上達成協議,興業也花了很多努力。”一位興業銀行內部人士表示,“就連這個價格還有一家機構認為風險太大,最后在增發前突然跟我們說,不玩了”。受到銀行股普遍估值偏低的拖累,興業銀行本輪融資在定價上也只能守住現在這個數。
然而,對于興業銀行缺乏選項以及受到銀行股大環境拖累的說法,部分券商分析師及中小股東卻并不“買賬”。一位興業銀行小股東就認為,“雖然補充資本很緊迫,但為什么不更早一些做這個事情?去年股價高的時候,讓老股東配股也可以,何必非到銀行股整體走弱時增發呢?”
而國信證券一份題為《定增價偏低,方案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的研報,更使得質疑聲進一步高漲。在這份研報中,國信證券分析師在測算后認為,若無增發,至2012年年末興業每股賬面凈值應高于目前的增發價12.37元,換言之,這次增發對于原有股東利益會產生攤薄效應,“而低于凈資產的銀行融資在歷史上還未出現過”。
面對上述非議,興業銀行董辦則回應稱,從估值角度來說,此次發行定價與國內外同類銀行的市凈率估值大致相當,反映了這個階段資本市場對銀行股給予的總體估值水平。本次定價與二級市場直接掛鉤,公開透明,不存在操縱。同時,該行近三年加權ROE約在25%左右,如果2012年能維持這一較高的水平,待年中發行時約可增長13%,屆時發行價格相對2011年末的PB是1.2倍,高于每股凈資產。
興業銀行董秘唐斌亦在此前的分析師交流會上表示,部分老股東,比如恒生銀行等都多次表達了入股增資的興趣和意愿,但興業此次增發的主要目的是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而老股東能在二級市場上方便地獲得股份,不存在刻意攤薄老股東權益的問題。
但唐斌的這一說法很快被部分中小股東質疑是“自相矛盾”。一位小股東表示,此前唐斌對一家媒體稱,“人保作為一個財務投資者進入興業銀行,雙方的合作是開放的,非排他性的”,“唐斌一會說是戰略,一會說是財務,如此反復,我們中小股東又怎么可能不質疑這次增發的真實意圖呢?”
合作
其實,唐斌在措辭上的微妙差異,恰從側面反映了興業銀行與人保雙方對此次交易定位上的不同。興業方面在補充資本的同時,更樂于強調這次增發的戰略價值。但人保方面卻將這次入股定位為一種單純的財務投資。
前述興業銀行參與融資方案制定的內部人士表示,盡管有客觀因素存在,“但考慮保險入股,也是因為興業在這一塊的金融同業業務發展稍慢一些”,興業選擇人保,在相當程度上也是著眼于雙方在客戶資源共享和銷售團隊共享后所帶來的巨大戰略價值。
“人保財險的不少零售和企業客戶都是興業本身定位所瞄準的目標客戶群體,而人保掌握的客戶數量也比我們自己要多,因此合作雙方共享這部分客戶資源,對興業的零售和公司業務都會有較大推動。”這位興業內部人士表示,興業銀行也希望在引進戰投后,通過合作培訓等途徑,借助人保強大的銷售隊伍,擴充自身的渠道能力。
對此,一位銀行業人士稱:“這種思路與之前的銀銀平臺如出一轍,都是借力打力,用小成本獲取客戶資源和銷售網絡。”
但一位人保資管高管卻指出,“公告中人保資產的定位是戰略財務投資者,此前市場和媒體的解讀是想象過度了,人保入股更多只是一個財務投資的舉動。”他亦稱,人保對興業并非控股,“雙方牌照不可能互相借用,關于興業和人保形成全牌照聯合體的說法缺乏依據。”
對于人保方面這種迥異于市場預期的“低調姿態”,一位接近人保的人士就指出,人保對于銀行的股權投資思路或異于中國人壽,“不會像國壽那樣對入股銀行介入很深。興業只是一個起點,未來人保也會選擇投資其他合適的銀行,因此沒必要過度強調這種投資及其后續戰略合作的意義,也不必把話說死。何況人保和別的銀行也有很多的業務合作。在這方面,興業和人保對于合作深度的預期,應該是存在差異的。”
篇9
[關鍵詞]匯率風險,外匯資產,外匯業務,償付能力,資金運用
目前保險業有超過100億美元的外匯資產,主要來源于保險公司海外上市融資,外匯保單業務收入,少量外資、合資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和外匯運營資金,以及中資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吸收的外資股份等,其中以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三大公司的海外融資為主。自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保險公司外匯資產面臨嚴重的匯率風險。至2005年末,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上升了2.5%,由此造成中國人壽、人保財險和中國平安13.6億元人民幣的匯兌損失。在人民幣預期升值的情況下,保險公司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損失還將進一步擴大。因此,盡快提高匯率風險管理水平已成為各保險公司的當務之急。特別是保險公司海外投資政策的放開,對保險公司的匯率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保險公司匯率風險的類型及特點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是指經濟主體在涉外業務中因匯率波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匯率風險通常是由于匯率波動的時間差、地區差以及幣種和期限結構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匯率變動帶給保險公司的風險可以概括為三種類型: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其中,交易風險是指以外匯計價成交的交易因匯率波動而引起收益或虧損的可能性;折算風險是指公司為了編制財務報表,將以外匯表示的資產和負債換算成本幣表示的資產和負債時所面臨的風險,它會影響企業向股東和社會公開財務報表的結果;經濟風險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匯匯率變化而導致公司未來經營收益增減的不確定性。
以上三類外匯風險的不同特點,見表1。
由于持有外匯負債、存在對外支付需求以及經營外匯相關業務的要求等方面的考慮,保險公司需持有一定數量的外匯;同時,由于保險公司所持有的外匯資產的數量是動態變化的,因此,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匯率風險既包括編制財務報表時面臨的折算風險、匯兌交易時面臨的交易風險,也包括潛在不確定性導致的經濟風險。
二、匯率風險對保險公司造成的潛在影響
在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中,匯率風險對保險公司的外匯資產和負債、外匯業務、償付能力以及投融資活動產生重大影響,形成潛在威脅。
(一)在外匯資產和負債方面
匯率變動對保險公司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外幣凈敞口是在資產方還是在負債方,主要體現為外幣資產和負債不匹配帶來的重估風險。
一方面,保險公司所持有的外匯資本金會因為匯率的變動而影響其實際價值。人民幣升值會給持有美元資產的保險公司帶來負的財富效應,導致以本幣計算的外匯資本金縮水。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的預測,2006年人民幣可能升值3%-4%,摩根士坦利則認為,到2006年底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將達到7.5。分析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走勢(見圖1)發現,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人民幣將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趨勢,而且這一趨勢將持續較長時期。如果不采取匯率風險防范措施,保險業現在所持有的外匯資產將遭受更大損失。
另一方面,對外匯負債來說,保險公司的外匯負債主要是應付外匯賠款。人民幣升值將使保險公司在支付等額的外幣賠款時所對應的人民幣實際價值降低。
總之,如果外幣資產多于外幣負債,凈敞口在資產方,人民幣升值雖然會導致外幣資產和負債在折算成人民幣時都有所減少,但資產減少的更多,從而對保險公司造成不利影響;如果外幣凈敞口在負債方,人民幣升值則會帶來正面影響。
(二)在外匯業務方面
匯率變化對保險公司業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影響外幣保單的實際人民幣收入。外幣保單與國內一般保單最大的差異,是外幣保單是以外幣定價。保戶用外幣繳納保險費,保險公司在給付滿期金或理賠金時,也依保戶指定的外幣支付。人民幣升值將使保險公司外幣保單的實際人民幣收入下降。
2.影響保險公司的再保經營。由于保險公司的直保業務通常是用人民幣計價,如果在再保業務中再保攤回賠款以美元計價,那么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再保實際攤回賠款的人民幣價值將會下降,保險公司所承擔的實際自負賠款額度上升,從而增加了保險公司的業務經營風險。
3.影響保險外匯業務需求。長期持有外幣資產的民眾在匯率風險意識提高后,會主動尋求規避匯率風險和分散投資風險的措施,從而大大增加對長期型的外幣保單,如外匯儲蓄類保險(外幣的教育金保險)、外幣投資類保險等投資理財性質的保險產品的需求,這將為保險公司拓展保險業務創造出巨大的市場空間。盡管當前外匯保險業務范圍,僅限于人身意外險和財產險等短期險種,不包括投資理財性質的保險產品和長期壽險,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境內居民購買外匯人身保險的限制將會逐步放寬,境內保險公司將逐漸可以經營長期型外幣保單、甚至是投資理財類外幣保單業務。
(三)在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方面
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是影響公司經營的最重要因素。影響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資本金、準備金和公積金、業務規模及保險費率。除此之外,保險資金的運用、再保險業務等情況也會對償付能力產生影響。
人民幣升值會引起保險公司外匯資本金的實際人民幣價值貶值,也會給公司的業務經營帶來重大影響,進而,會影響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在外匯資金投資方面,由于政策的限制,中資保險公司不能進行外匯衍生品交易,這使得保險公司無法利用金融衍生產品作為對沖工具來規避匯率風險。在保險外匯資金投資收益不高的情況下,如果未來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所獲得的投資收益將無法彌補匯率變動所帶來的損失,也會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帶來一定影響。
(四)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方面
匯率變動也會對國際商業資本的進入產生影響。從積極因素看,對于已進人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其利潤匯出因人民幣升值而實實在在地獲得增加,其所獲得的人民幣收益的國際購買力也得到了提高,匯兌收益將促進已進入外資的擴張。在此示范效應下,如果海外預期人民幣繼續升值,將有利于增強我國保險公司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時的談判地位;
從消極方面看,初始資本門檻提高將對新資本的進入產生抑制作用。一國貨幣升值后,就會使該國成為更昂貴的投資地。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五)在海外并購方面
海外并購是我國保險公司實現國際化的主要途徑。匯率變動會影響國內保險企業的并購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保險企業的對外投資能力。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時,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兌換的外幣數量就會相應增多,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國保險企業的海外擴張欲望。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后,保險公司外債本息還付壓力減小,可以在外國向當地金融機構貸款,適時進行海外并購。
三、保險公司匯率風險的防范與化解
隨著國家外匯政策的逐步開放,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和投資領域也在逐步擴大,這對保險公司匯率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險公司應增強緊迫感,學習運用先進的匯率風險管理工具和方法,盡快提高匯率風險管理水平。
(一)樹立匯率風險防范意識
長期以來,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水平保持相對穩定,這使得一些保險公司的匯率風險意識較弱,把為防范匯率風險所付出的成本看作是額外負擔。現在隨著人民幣匯率靈活性的逐漸增大,各保險公司必須要增強匯率風險意識。保險公司必須要在公司內樹立全面、全員、全過程的風險管理意識,培育公司統一的風險管理文化,依靠最高管理者到基層員工各個層次的相互配合,把風險管理貫穿到業務的每個環節。
(二)完善匯率風險管理體系
為了更加系統、有效地管理匯率風險,保險公司要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建立分工合理、職責明確、關系清晰的組織體系,制定匯率風險管理方面的相關制度,為匯率風險的有效控制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應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風險調整后的績效考核標準和激勵制度,激勵經營管理人員不斷提升匯率風險的管理水平。要建立風險責任制度和檢查制度,明確各崗位的義務和職責,并通過風險管理部門、合規部門和審計部門的監督,促進匯率風險管理相關制度的有效執行。
(三)加強保險外匯資金運用管理
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加強保險外匯資金的運用管理,提高保險外匯資金的經營效率等途徑,減弱甚至抵消匯率浮動帶來的損失。
1.加強資產負債管理
加強外匯資金的資產負債管理是加強外匯資金運用管理的前提。保險公司應在充分考慮外匯資產和負債特征的基礎上,制定外匯資金投資策略,使不同的外匯資產和負債在數額、期限、性質、成本收益上相匹配,以便有效控制匯率風險。
2.擴大保險外匯資金運用規模
某保險集團公司海外投資收益率扣除匯兌損失后,依然高于國內投資,從一個側面說明擴大保險外匯資金的運用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少匯率損失。因此,保險公司和監管機構應共同努力,擴大外匯資金運用規模,實現外匯資金有效益的流動,以收益沖抵匯率風險帶來的損失。
3.提高保險外匯資金投資績效
即使在人民幣存在預期升值的情況下,選擇適當的投資渠道、提高保險外匯資金的投資績效依然有可能抵消匯兌損失的影響。根據《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及實施細則的規定,保險公司的外匯資金可投資于銀行存款、外國債券、銀行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以及中國企業海外上市股票等投資工具。但目前,保險外匯資金的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境內銀行存款,投資品種比較單一,收益局限性較大。因此,保險公司應拓展外匯資金的投資渠道,優化投資組合,以提高外匯資金的投資收益,減弱匯率風險的消極影響。
4.充分利用專業投資管理公司
根據規定,保險外匯資金的境外運用應該實行托管制,并委托境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或境外專業投資管理機構管理。同時,由于各保險公司單獨進行外匯資金投資的成本較高,因此可以選擇委托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的方式,通過外匯資金投資專業化來提高投資績效、降低匯率風險帶來的損失。
(四)使用金融產品交易
管理匯率風險是保險公司面臨的嚴峻挑戰,這有賴于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完善,尤其是外匯衍生品的豐富。對遠期、掉期業務等金融工具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保險公司防范匯率風險。由于目前市場上缺乏人民幣匯率衍生工具,所以,通過資金管理的方式,即資產負債方式來管理匯率風險比較適合保險公司。保險監管機構應逐步放寬避險工具的使用,切實做好對沖方面的制度安排,并取消對保險資金投資金融衍生品部分限制,以便保險公司能夠更好地規避風險。
(五)合理配置外匯資產幣種
由于外匯市場上,各外匯對人民幣的匯率波動情況不一樣,為分散外匯波動風險,可以考慮對外匯資產的幣種及相應的持有量進行調整,使一幣種外匯資產升值所帶來的影響與另一幣種外匯資產貶值所帶來的影響產生抵消效應,從而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匯率風險,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例如,在當前時期內,根據匯率走勢,可以適當減少美元資產持有量、增加歐元資產持有量。但是,由于各外幣之間以及外幣與人民幣之間存在多重關系,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增多、也更加復雜,所面臨的風險也相對較大,因此,現階段不宜過多進行外幣間的對沖。
篇10
關鍵詞:再保險;發展;探析
一、再保險含義及其發展歷史
1.再保險和再保險市場的含義。再保險又稱分保,它是保險人將自己承保的風險責任的一部分或全部向其它保險人再進行投保的保險業務。再保險在本國范圍進行,成為“國內再保險”,若在國際保險市場上進行分保的業務稱為“國際再保險”。而再保險市場則是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及其他保險公司之間的風險分散處理的二級市場。
2.再保險的業務類型。再保險業務又可以分為法定分保和商業分保。我國目前的《保險法》規定了除人壽保險業務外,保險公司應當將其承保的每筆業務的20%向中國再保險公司法定分保。同時還規定各保險公司的商業分保應優先向國內的保險公司辦理。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再保險公司在我國再保險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業務發展也相當迅速。1998年公司分保費收入118.02億元,貨幣資產由公司成立之初的9.49億元增加到74.88億元,長期責任資本金由1996年的48.7億元提高到60億元。按凈保費計算,中國再保險公司已進入世界再保險公司20強之內,初步確立了中國再保險在國際保險業的地位。
3.中國再保險發展歷史。我國再保險業發展的歷史不長。建國后我國保險業一直是獨家經營,再保險業務由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人保)專營。隨著其他保險主體的出現,1988年根據《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國內開始辦理30%法定分保業務,由人保再保部代行國家再保險公司的職能。1996年人保組建集團公司,成立了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中保再)。至此,國內才有了一家經營再保險業務的專業公司。1999年3月,中國再保險公司(中國再)在中保再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從此中國民族再保險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二、再保險市場發展現狀
1.我國再保險市場的發展現狀。據中國再保險公司的統計,該公司1999年再保險保費收入為122.14億元,其中,法定分保保費收入為118.3億元,同比增長4%。但我們從中也可看出,其業務的97%來自《保險法》規定的法定分保,只有3%來自國內外商業性再保險業務。其中,來自國內的商業性分保業務,年均僅占國內市場的3%,其余的96%均因各種原因分流到了國外。
最近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到2002年底,中國再保險公司資產總額207.6億元,合25億美元左右,凈資產27.8億元。而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和瑞士再保險公司的權益性資產分別達到114億美元和94.7億美元。。
2.我國再保險市場存在問題。(1)缺乏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方面再保險市場的監管機制落后。目前,特別是再保險業務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管理機關也就疏于監管,或監管力度不夠,暴露出法規不健全、基礎工作太薄弱。另一方面再保險組織機構不健全。目前,我國只有唯一的專業再保險公司——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行使國家再保險公司的職能,具體經辦法定再保險業務。各保險公司必須將其承保業務的20%向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辦理法定再保險,而非法定再保險仍沒得到很好的解決,并且中保再保險公司只接受各家保險公司的人民幣分入業務,而不能將人民幣業務向國際市場分出。各保險公司不得自行向國外辦理分保。這種再保險格局是一種完全壟斷的模式,無法滿足國內各保險企業對再保險需求。(2)再保險市場尚未形成任何一個市場的形成必須有成熟的市場主體,有買賣雙方的交換關系。雖然目前我國從事商業分保的再保險市場主體很多,但再保險市場還遠未形成。從1999年商業分保情況看,國內商業分保占總商業分保的6%,國外商業分保占94%,這說明我國再保險市場功能還很弱,再保險市場尚未形成,所以我國的再保險綜合承保能力就難以形成,再保險整體優勢就很難發揮。(3)再保險國際化步伐較慢。再保險起源于海上保險。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海上運輸引發的危險的發生往往跨越國界。因此,再保險從本質上看是最國際化的業務。但目前我國再保險市場走向國際化的步履很艱難。第一,從保險國際化方式上很乏力。如投資外國保險市場的能力很低,沒辦法向外國保險市場滲透;投資國外資本市場受到我國《保險法》關于保險公司資金運用規定的限制;開放本國保險市場的程序較低等。第二,由于人民幣還沒有實現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人民幣保費業務不能與國際再保險市場接軌。(4)人民幣業務分保機制尚未形成。從我國保險業務的特點看,目前人民幣業務仍是我國各保險公司的主要業務,在業務總規模中占有絕對比重。但從目前實際情況看,人民幣業務分保工作的形勢不容樂觀。按照我國《保險法》規定,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當年的自流保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4倍;保險公司承保的每一危險單位,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但是,由于分保購匯渠道不暢以及風險意識淡薄,不少公司不顧自身的承保能力,將承保的人民幣業務在扣除法定分保后全部自留,這種做法對部分公司的償付能力形成了一定的風險。(5)超承保能力承擔風險責任現象較為嚴重。按照我國《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承擔風險的責任范圍應與承保能力相適應,不得無限制地接受保險業務,以保證保險公司有足夠的償付能力。而目前我國的保險公司普遍存在保費收入與其經營能力、總準備金與其承擔風險責任嚴重失衡的狀況,這將嚴重影響再保險業務的開展與保險業的穩健經營。
3.即將面臨的問題。(1)在短期內可能會導致再保險市場占有率的下降。我國再保險市場面臨開放的壓力,同時由于再保險業的特殊性和我國再保險公司技術水平的落后,我國再保險公司不適應市場競爭,可能會面臨市場占有率的下降。在短期內,法定分保原則在確保中國再保險公司穩步成長的前提下,將促進中國再保險公司與外資再保險公司在非比例再保險這一領域進行激烈競爭。但受國民待遇原則的約束,法定分保比例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下降,直至失效。在這種情況下,外資再保險公司將與我國再保險公司在各個領域展開全面的競爭。外資再保險公司不僅規模大、技術好,而且具有良好的聲譽,與國際上許多保險公司都保持著合作關系。并且由于再保險公司的客戶是原保險公司,是一個非人格化的主體,文化因素對再保險公司的進入限制比對原保險公司的進入限制小得多,因而中資再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將遠大于中資原保險公司。(2)再保險市場將由壟斷市場轉變為壟斷競爭市場。經過數年的發展,中國再保險業已初步形成了以我國為主導的、各直保公司參與的初級的再保險市場。但是,由于市場的惡性競爭和商業分保需求不旺,導致直保公司之間難以在相互信任、風險共擔的基礎上建立起有效的商業分保機制和渠道,難以成長為名符其實的再保險主體。在這種特殊的市場情況下,經營法定分保業務的中國再就在初級的再保險市場中處于絕對的壟斷地位。新的外資再保險公司的進入和以同等條件參與市場競爭,將會改變目前再保險市場的壟斷狀況,整個再保險市場結構將由中國再主導下的初級的壟斷市場轉變為壟斷競爭市場,競爭模式也將逐漸從以非技術創新、非服務創新為主的競爭模式向以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為主的競爭模式轉變,中國再保險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和競爭強度將大大增強。
三、再保險市場的發展分析
1.積極推行以全面提升民族再保險主體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為主要內容的產業發展政策。(1)培育中國再保險市場的旗艦企業。在日益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再保險主體能不能真正成為超大型的旗艦企業,首先應當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但是,中國再保險市場作為初級市場、再保險業作為幼稚產業的現實,就要求政府在過渡期內采取特殊政策以促使其早日成為能夠主導再保險市場,抗衡外資保險公司的大型金融服務集團。為此,就應當加速推進國有獨資保險企業股份制改造的進程;逐步放松投資管制,允許保險公司成立控股的子公司式的資產管理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以機構投資者身份全面進入資本市場;在分業經營的監管框架內,允許業績良好、管理水平較高的國有公司首先進行兼業經營的嘗試,待條件成熟后再全面推行。(2)推動中國再保險市場的發育。再保險市場開放后,外資再保險公司的進入,將改變目前再保險市場的壟斷狀態,再保險市場將逐步演變為典型的壟斷競爭市場。再保險市場越成熟、競爭越充分,其所傳遞的再保險價格就越準確,就越有助于推動各再保險主體的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因此,建立一個成熟、發達的再保險市場,是中國保險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內在需要。
2.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再保資源。從地域的概念看,保險市場可分為國內保險市場和國際保險市場兩個市場。再保險業務具有開放性和國際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它是聯結兩個市場的紐帶。從事再保險業務經營和管理,一定要具有全球化的市場觀念,要了解和跟蹤國際市場,掌握國際再保險市場的動態,充分利用國際再保險市場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管理方式,以及國際再保險人才。通過與國際市場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我國再保險業務的經營水平與經濟效益,提高我國再保險業的國際競爭力。
3.建立國家巨災保險保障機制。目前,國內保險公司在自然巨災方面已存在巨額的責任累積。巨災的特點決定了巨災保險所具有的公共產品性質。因此,要真正實現保險產業的保險保障功能,政府就有必要通過合理的“市場干預”,建立國家巨災保險保障基金。根據發達國家巨災保險保障基金的組織、管理經驗,我們認為,該基金應當由國家再保險公司擔任基金管理公司,具體負責巨災風險保險條款、費率的制定,責任累積的研究等,基金則主要來源于各保險公司的巨災保險保費,單獨立帳、單獨核算。政府對巨災保障基金應予免稅,放寬其資金運用渠道。最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政府要作為該基金的“最后的再保險人”,在巨災基金不足以應付賠款支出或達到某一收支臨界點時,政府應當提供強有力的財政支持。
參考文獻:
- 上一篇:病蟲防治的主要措施
- 下一篇:如何進行邏輯思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