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雕刻培訓范文

時間:2023-11-15 17:56: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浮雕雕刻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浮雕雕刻培訓

篇1

家具雕刻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聰慧的匠師們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究和總結,到明清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成熟的雕刻技術。隨著工業革命以后的機械化和批量化的生產要求,在家具生產中逐漸引進鉆、刨、鋸、鏤洗機等機械設備,利用現代的工藝技術讓傳統工藝得到新鮮的血液。然而,在目前我國的大多數家具企業中,家具雕刻裝飾圖案的生產,主要以手工雕刻為主,費工費時,生產效率低下,導致家具成本大幅度提高,市場競爭力弱,難以滿足當前市場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對當前圖案雕刻工藝進行改進,使手工和機械雕刻能更好融合,從而達到提高家具圖案雕刻效率和質量的目的。

1雕刻的類型

木雕工藝在明清家具裝飾中應用最為普遍和廣泛。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家具,具有古樸典雅的風味。從木材質地來看,家具雕刻可分為硬質木雕和軟質木雕,習慣上稱硬質木雕為紅木雕刻,軟質木雕為白木雕刻。從表現形式來看,家具雕刻可以分為線雕(陽刻、陰刻)、陰陽雕、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半浮半透雕以及圓雕等。另外,木雕工藝吸收了中國牙雕、竹雕、石雕等多種工藝的長處,融合成自己獨特的技藝,在明清家具中展現了自己的獨特的魅力。

1.1線雕

線雕分為陰刻線雕和陽刻線雕。其中陰刻線雕又稱“素平”,雕成的花紋刀口端面呈現“V”字形,以線條優美,自然見長。是一種以刀,效果近似寫意中國畫的雕法,凹下去的線條與家具平滑的表面形成鮮明的對比,產生一種自然的美。常見在箱、柜、床及屏風等各類板面上雕刻.陽刻線雕,又稱“平雕”、“平浮雕”,其凸出的雕刻平面與凹下去的底子都是平面的,加工比較容易。

1.2陰陽雕

這種雕刻手法是在家具表面隨圖案輪廓線鏟出陰面和陽面,陰陽面的交界線便形明清家具雕刻裝飾圖案現代應用的研究成了圖案,有的還在凸面中畫施雕刻,使圖案更加豐富。一般只在家具表面挖地鏟平,僅起凸凹,省工省時。所雕圖案線條舒展流暢,韻律感強,題材常以云紋、仿古玉紋、卷珠及一些變體獸面紋等雕刻裝飾為主,意吉祥,具古樸美。

1.3浮雕

也稱“凸雕”。所雕刻的圖案或文字在陽面上,是一種以線為主,以面為輔,線面結合來表現圖案結構的雕刻技法。它與陽刻不同,浮雕凸出的陽文要有逼真的神態,有一定層次,外輪廓線準確。根據層次深淺不同、物像凸起的程度不同,可分為淺浮雕和深浮雕(或稱高浮雕)。淺浮雕一般雕刻深度為2到5毫米,畫面很薄,構圖精煉,少交叉重疊,層次較少,但通過嚴謹的刻線,圖案還是呈現出立體感。5毫米以上的雕刻一般則為深浮雕(或稱高浮雕),圖案深淺對比懸殊,層次較多,立體感強。浮雕的裝飾效果十分好,尤其是深浮雕,其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甚至可以表達復雜的情感,深受世人的喜歡。

1.4透雕

透雕是指無光地,完全透空后的浮雕手法。漏空為白,以虛間實,使花紋圖案更加明麗醒目,是明清家具常見的雕刻形式。它介于圓雕與浮雕之間,空間感很強,一般是在木板上用鋼絲鋸條鑼割出空洞,并施以平面雕刻的一種工藝技術,民間俗稱“拉空花板”。透雕工藝一般要經過繪圖、鑼空、鑿粗坯、修光、細飾等工序,因為它勻稱、透空、視線不受阻礙,玲瓏剔透,有強烈的空間感,極富裝飾效果。在床、桌等家具上常用此雕刻技法。

1.5圓雕

也稱“立體圓雕”,即立體雕刻。雕刻出來的是立體實物,觀賞者可以從中看到物體的各個方面。如許多太師椅上的龍頭、獅子頭等。圓雕可以增強圖案的裝飾效果,提高被裝飾物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但是圓雕的工藝比較復雜,造型常常要做三維處理,其基本操作程序為:切割外形、鑿粗坯、細飾。2現代雕刻工藝隨著現代工藝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工藝形式來實現家具圖案的雕刻裝飾效果。如可以采用塑料成型工藝、實木壓花工藝、激光雕刻工藝以及數控雕刻工藝等,學習和借鑒國外采用多種技術和工藝來實現圖案的雕刻裝飾藝術效果,從而進一步使家具雕刻裝飾部件生產實現專業化、批量化生產。

2.1塑料成型裝飾工藝

現在許多古典家具企業都采用塑料(樹脂)為原料,用化學成型的工藝方法來生產家具的雕刻裝飾件。這種工藝使雕刻裝飾圖案生產更便捷,而且可以高效率,低成本,且獲得較好的裝飾效果。目前,家具生產企業對塑料成型裝飾工藝的運用已經比較廣泛,許多家具的表面都運用這一工藝來進行裝飾,但是由于各種技術的不成熟,使得該工藝的運用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其中塑料成型的裝飾圖案與家具的木質材料之間的接合難題、以及變形問題成了眾多該工藝進一步推廣的原因之一。

2.2實木壓花制作工藝

實木壓花家具圖案裝飾,近似于雕刻的風格,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它是利用配套的定型模具,把經過其它設備加工制成的木制坯件放在模具中,在壓花機中熱壓成形,冷卻后再經加工組裝而成的一種家具。它加工工藝比較簡單,生產成本較低。在實木壓花過程中,熱壓溫度、熱壓時間、木材含水率、壓力等是其主要影響因子。

2.3激光雕刻工藝

木材激光雕刻是用高功率密度的激光作用在木制品表面上,通過計算機直接CAD系統及專用軟件,控制激光按CAD提供的木制品花樣的要求進行掃描,當激光作用在木制品的任意表面時,其表層木材立即汽化,顯露出帶黑色的花樣。目前,激光能有效地雕刻木材、膠合板和刨花板,它在加工過程中沒有鋸削,可在任意方向上雕刻出任意圖形,沒有工具磨損和噪音。另外,激光雕刻精細,加工的邊緣沒有撕切和絨毛,這些是機械雕刻工藝所不能比擬的。但激光雕刻有比較深的炭化痕跡,尤其是切邊呈黑色,影響圖案美觀。

2.4數控雕刻工藝

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CAD/CAM)和數控(CNC)加工技術的發展,運用數控雕刻來生產家具雕刻裝飾圖案已經開始盛行。這也將改變目前中國家具企業在圖案雕刻工藝上長期依賴手工作業的局面,實現圖案數字化,制作方式精良化、敏捷化和即時化。

篇2

傅國煥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青田石雕技藝傳承人倪東方的高徒。傅國煥今年50歲,從事石雕藝術30多年,創作了大量石雕作品,其中,《丹霞楓林曲》榮獲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天工藝苑·百花杯”銀獎,《鳴秋》榮獲第三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銅獎,此外,還有多件作品獲國家級和省級金、銀、銅獎。他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首批溫州市工藝美術大師。

石頭相伴生活

展覽期間,筆者去傅國煥石雕工藝工作室參觀,滿屋子的石頭令人大開眼界:微透明、淡青略帶黃色的青田“封門青”,半透明、照之璨如燈輝的青田“燈光凍”,色如幽蘭、通靈微透的青田“蘭花青”,還有福建壽山石和內蒙古巴林石等。這些要被加工的材料和數十件已完成將完成的石雕作品,勾畫出傅國煥生活的全部內容:身體瘦弱的他,除了學習和外出參展,每天都生活在石頭中,把自己的心愿情懷都融入石雕中。

傅國煥說,一件石雕作品需經鋸石、打坯、放洞、刀工、拉刺、打糠灰、水砂、打蠟、落款種種工序,頭腦中早已勾勒的作品,往往都要歷時三四個月,一錘錘地敲打,一刀刀地雕刻,才能一點點呈現出來。

傅國煥的作品,涉及人物、山水、花鳥。在他看來,石雕作品構思為首要,所謂刀下定乾坤,下刀前必須深思熟慮,依照石頭原有的質地、形態、色澤、紋理,構思形象,塑造主題,這樣方能將沉睡在石頭中的生命喚醒,賦予靈氣。其次講雕刻布局,按照“依式布局”的原則進行圖像布置和具體造型,根據石形與現實生活中的形象聯系,創作出新穎的、意想不到的藝術美。然后再是“因色取巧”,盡量利用石料的本色進行雕刻,以此表現社會和自然界的五彩繽紛。他說,雕刻,就是在石頭上“繡花”—確實如同刺繡,講究的也是精細,絲毫不能怠慢,這樣方能體現作品的精湛。

傳承出于世家

傅國煥的外婆、舅舅和母親都是青田石雕發源地山口村的石雕藝人。當年,他們在家雕刻小猴、羅漢等,作品全部由在法國的外公經銷出口。傅國煥的爺爺也是青田石雕藝人,曾專門在法國從事青田石雕的銷售,回國后移居瑞安。

傅國煥受家庭氛圍影響,從小就愛好石雕藝術,孩童時特別喜歡母親的石雕作品。母親為生計而雕刻的龍鳳掛飾、口哨玩具及煙嘴等物品,常常讓他著迷,他一直渴望長大后也能從事祖業、雕刻出好作品,讓母親稱賞一番。

17歲高中畢業后,傅國煥由瑞安轉去青田,進石雕二廠工作,拜當時已然很有成就很有名氣的舅父倪東方為師,接受青田石雕技藝的系統專業訓練與傳承。

不知是天分,還是自小的耳濡目染,傅國煥學得特別快,僅一年時間,他就掌握了青田石雕的傳統鏤空、圓雕、浮雕、淺刻等手法,雕琢出山水、人物、花卉、禽獸等工藝品及花瓶、臺燈、煙嘴、筆洗等日用品。每當專家來廠里參觀,他的作品都會受到稱贊。

18歲那年,傅國煥被人請到溫州梅頭(今海城)的石雕廠做師傅,有30多名工人跟隨他學青田石雕。他每月工資80元,這在當年可是很高的待遇了。

名氣大了,請的人就多。第二年,金華一家石雕廠請傅國煥當技師,帶3個學生。一個月后,廠方發現傅國煥的石雕技術比原先認可的還要高超,即提升他為廠的總技師,相當于現在流行的藝術總監。

在金華工作期間,傅國煥外出學習機會較多,由此他很受啟發,但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經反復思考,他決定再回到舅父倪東方那里重新學習。從了解石材的質地、色澤及特性,到石雕的工藝流程、立體造型構建,再到如何依石取色、依色施藝來表現創作主題等,這一學就是5年,傅國煥得到了倪東方的真傳。此外,他一有空就閱讀相關書籍,從中國畫中汲取傳統文化營養,并參加了中國工藝美術高級研修班的培訓。

1986年,傅國煥回到瑞安,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帶徒教學,先后已有七八人學有所成,開始獨立創作創業。目前,工作室還有幾名徒弟在跟他學習。

佳作源于生活

傅國煥介紹,生活中許多事都會激發他的創作靈感。

2007年11月,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在杭州浙江世界貿易中心舉行。博覽會上,傅國煥的作品《守望》以其深刻的寓意贏取了行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從而獲得“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金獎,作品并且榮譽入選(某一時期收藏)于溫州工藝美術大師精品館。

談起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傅國煥記憶猶新。

數年前,他用重金購得一塊青田封門三彩美石。該石純凈無瑕,細膩柔和,似透非透,色彩鮮明。當時他沒有好的構思,怕浪費了這么一塊美石,便一直讓它“沉睡”在地窖里,但心里一直掛念著。

有一天,他正休息時,忽然憶起童年時自家屋后枇杷樹上停歇著幾只靈動的鳥兒、幾個男孩在調皮驅趕的情景,心中頓生靈感。經過斟酌和構思,他將美石左前端的紅色雕刻為鳥身,將中間的黃色雕刻為枇杷,再將白色作為孩童的臉龐,黑色留點為頭發。在半年的創作過程中,傅國煥運用了鏤雕、全雕、高淺浮雕等多種技法,使構圖飽滿,畫面雅致,達到了筆墨渲染的韻味,整件作品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派生機。

傅國煥最終給作品取名《守望》。他說,守望也是他的心境,守望夢想成真,守望成功的喜悅,這樣的人生是最精彩的。

筆者離開傅國煥的工作室時,他又在為一工藝品博覽會創作青田石雕《喜上眉梢》。作為一位工藝美術大師,傅國煥用刻刀和技藝雕刻出美好的人生。

(本文拍攝:莊穎昶)

Find Beauty in Stone

篇3

劉麗1985年出生在河南義馬市,雙魚座的她是一個頗具文藝氣質的浪漫女孩。17歲那年,劉麗很偶然地在網上看到一幅圖片:一位外國老人,手里拿著一枚即將雕刻完成的鵝蛋作品,正聚精會神地創作著。鵝蛋上的精美圖案像磁石一樣,迅速吸引了她的目光,“居然能在又薄又脆的蛋殼上,創作出如此精美絕倫的作品?!”女孩當時就被震驚了。

這位老人名叫弗蘭茨?格羅姆,是斯洛文尼亞大名鼎鼎的蛋雕藝術家。借助一把小型手鉆,他可以在一個蛋殼上精心雕琢出3000-3500個細密的小孔。據稱他最“?!钡囊患髌罚瑲v經10000多道制作工序!而劉麗看到的這件鵝蛋作品上面,就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孔,但觀者卻不覺得它是孔,在康乃馨花瓣紋樣的點綴下,看上去竟如蕾絲般美麗。一向對各種美好事物格外敏感的劉麗,幾乎在瞬間被蛋藝雕刻所征服,從此,她就“無可救藥”地迷上了這種如履薄冰的雕刻藝術。

由于蛋具有“新生”之意義,每年復活節前夕,歐洲人都會把著色打扮后的彩色雞蛋送給親友,以此表示祝福。而蛋雕藝人則會抓住時機,制作出一個個造型別致、色彩絢麗的蛋雕工藝禮品。此習俗至今仍流行于世界各地,特別是深受基督 教影響的地區。

雖然蛋雕藝術在國外風光無限,但受傳統文化影響,并未在中國廣泛流傳,其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人小志大的劉麗在心底暗暗發誓,總有一天,她要成為中國的蛋雕高手!

蛋雕的工序是,先在空的雞蛋殼上用筆畫出圖案,再用小刀進行雕刻。為了雕刻出滿意的處女作,劉麗首先自學起了繪畫。通過一番苦練,在對自己的畫作感到滿意后,她才開始嘗試著做蛋雕。劉麗先用筷子和小鋼片,打磨出了幾把大小不一的刻刀。每天一放學,劉麗就朝著家的方向飛奔而去,她要趕在父母下班之前,把冰箱里的雞蛋悄悄轉移幾個到自己的房間里,然后關上房門偷偷玩蛋雕。

剛開始,劉麗連怎樣將蛋液從蛋殼中取出都不懂,拿醫用注射器總也抽不動,用別的方法又會弄爛蛋殼。后來查閱了相關資料她才明白,原來只要用針管往蛋殼內注入氣體,蛋液就會自然流出來。然后,還要將清水置入蛋殼中做更深入的清洗,如果清理不凈,蛋殼會發臭,就不利于長久保存。清洗完畢后,蛋孔朝下自然陰干兩周時間,等蛋殼與蛋膜自然結合了,已變得堅硬的蛋殼才適合雕刻。

一開始由于力度把握不好,劉麗手中的刻刀剛一觸到厚度只有0.3毫米的蛋殼,它就“咔嚓”一下碎裂了。在浪費了幾十個蛋殼后,女孩簡直想放棄。但一想到那位外國大師的華美作品,她又擁有了潛心修煉的動力,碎了再刻,刻了再碎,硬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因材質特殊,蛋雕比微雕藝術更復雜,在創作過程中,必須心無旁鶩,一氣呵成。從下第一刀開始,刀刀皆險,如履薄冰,其驚險程度,在藝術創作中是很罕見的。但劉麗并未被困難嚇倒,她喜歡這種驚險刺激、充滿挑戰的創作方式。

鏤空蛋雕

傳播蛋雕技藝成“校園富妞”

很快,劉麗的媽媽就發現了一件蹊蹺事,她一次次買回家的雞蛋,總是不見怎么吃就沒了!當她終于發現女兒經常躲在房間里不是寫作業,而是在玩什么雞蛋雕刻,并且已經糟蹋了她很多雞蛋時,不由火冒三丈,把劉麗罵了個狗血噴頭。

但令女孩轉憂為喜的是,愛好書法的爸爸很支持她自學蛋雕,并承認這是一門比書畫更精細的藝術。他一邊向妻子介紹蛋雕大師有多么了不起,一邊鼓勵女兒:“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你就好好練吧!”為了支持女兒的愛好,爸爸還定期為她提供買雞蛋的錢。

蛋雕是世界上最脆弱的藝術之一,其最小的刻刀像繡花針一樣尖細,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和格外的小心翼翼。在取殼、清洗、雕刻……每一道工序中,稍不小心,就會“毀于一‘蛋’”。自學半年后,劉麗終于在無數次失敗中慢慢找準手感,完成了她的第一件蛋雕作品《銀月紅梅》。不料,在將蛋殼粘在小木托上的時候,卻因手指用力不勻,一下捏破了!劉麗心疼之極。

而第二件作品的“犧牲”,更令劉麗十分懊惱。作品完成后,她放好一張背景紙,舉起數碼相機拍攝,忽然刮來一陣微風,背景紙倒了,把她花一周時間雕刻好的作品砸掉在地上,變成了一片碎末!女孩欲哭無淚,此刻她才體悟到一位法國蛋雕大師的話:“蛋藝創作就像是走鋼絲,作品只有兩種,一種是0分,一種100分。它需要超群的心理素質和技巧,具有極強的挑戰性?!?/p>

在劉麗的加倍呵護下,她的第三件作品《蒙娜麗莎的微笑》總算得以保存下來。盡管與蛋雕大師的作品相比還顯得 “小兒科”,但她還是勇敢地把作品圖片上傳到網上,虛心接受網友和同行們的點評。

令劉麗喜出望外的是,在臥虎藏龍的網絡世界,她竟通過展示作品有幸結識了河北涿州的蛋雕大師蒲德榮。他很欣賞女孩的雕刻才華,以及她自學成才的精神,就給劉麗提了一些中肯的建議。初入蛋雕領域的劉麗,從前輩那里學到不少有益的經驗,比如從此掌握了為作品做加固處理,使其能永久珍藏等等。一年后,漸漸找到“感覺”的劉麗,不但能模仿制作弗蘭茨?格羅姆的名作,而且能夠創造出自己獨立構思、富有創意的蛋雕作品。

要想雕出好的作品,繪畫是第一步,如果繪畫的基礎不好,雕刻出來的作品就缺乏靈韻。其次,劉麗對從市場上買來的雞蛋和鴨蛋要求也很嚴格,其光潔度、色澤、形狀等都需要與雕刻的主題相呼應,稍有瑕疵即放棄不用。一般一洗臉盆雞蛋,能夠被選中做蛋雕的不過兩三枚。

每天放學后,劉麗常在超市的禽蛋處徘徊,往往是盯著一堆雞蛋觀察了兩三分鐘,才拿起一枚雞蛋仔細看,又放下;再拿起一個,仔細端詳一陣,又放下。她這種挑蛋的方法,沒少遭白眼。因為通過劉麗“海選”的雞蛋,她還要拿在手中摩挲一遍,兩指捏著雞蛋觀察了360度,認定完美無暇了,才終于放進袋子里。排在后面的大姐大媽們終于忍不住了:“小姑娘,你買雞蛋還是挑對象呢?這么長時間就買一個蛋,后面都等著呢!”

為了創作,劉麗一次就要購買幾十顆雞蛋,而一盆盆蛋液就成了一家人的主要食品。“常常一天3頓飯都在吃雞蛋,菜是雞蛋做的,湯也是,全家人一身的雞蛋味兒!即便看到雞蛋再反胃,也要吃下去,沒辦法。”劉麗說,后來她弟弟一聽又要吃雞蛋就會哭著鬧絕食,一家四口人簡直對雞蛋深惡痛絕。

2005年,劉麗考入了西北民族大學美術系。入學后在幾位同學的幫助下,她很快在學校附近租下一套房子,利用課余時間開辦起了“蛋雕藝術培訓班”。當從宣傳冊上看到劉麗的蛋雕作品后,一些大學生和社會白領紛紛驚嘆:“這是你雕刻的嗎?太美了!簡直可思議!”年輕人都貪玩,而且心情浮躁,缺乏耐心。通過學習蛋雕,既可以培養耐性,也擁有了一技之長,必要時還能以此謀生,何樂而不為?于是,劉麗的培訓班很快就人滿為患。手中有了些積蓄后,她又成立了一個蛋雕工作室,把自己和一些優秀學員的蛋雕作品,配上精美的包裝禮盒對外銷售,同時還開通了淘寶店鋪。沒想到,網上店鋪和工作室第一個月的銷售額,就高達1.8萬元之多!顧客中既有都市白領、學生、情侶,也不乏熱衷中國文化的外國人。

2006年新年前夕,兩家大公司一下就從劉麗這里訂購了上百套“梅蘭竹菊”、“三國演義”、“唐詩宋詞中國風”、“京劇臉譜”等蛋雕藝術品,用來饋贈給中外客戶。她帶領20多名優秀學員,每天加班加點地忙活了近3個禮拜才完成訂單。這兩單大生意,一下讓劉麗賺到了6萬多元錢!既傳播了民間工藝,又通過賣蛋雕作品賺足了銀子,一時間,這位女大學生成了名震校園的“傳奇富妞”。

向客戶介紹產品

把天價“蛋殼”賣進歐洲王室

自從進入大學美術系后,劉麗這位蛋雕才女更是如虎添翼,創作質量和速度都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一個微型手鉆,一把自制的刻刀,手指輕輕舞蹈,在旁人眼里毫無用處的蛋殼,半天功夫就能在她手中變成一件世間獨有的藝術品。

都說有志者事竟成,2008年10月,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

下,她拿著自己的作品《鳳求凰》參加了當年的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會,不料,這件技藝精湛的作品竟榮獲了“國工展”銀獎!組委會給出的起拍價為12868元。經過一番激烈的競價,最終被香港一位蛋藝品收藏家以2.6萬元拍得。

劉麗將她的新作品在網上發表,并連接到國外的網站上,很快受到國外同行的關注。一些國家的展覽機構紛紛聯系這位中國“蛋雕超女”,邀請她到國外展示作品。2009年7月,劉麗應邀參加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為期15天的國際蛋藝術展。這是中國蛋雕藝術品首次在國際大展上亮相,劉麗心里既激動又忐忑。結果,其作品以其嫻熟的大面積鏤空技法、獨特的表現形式、強烈的藝術美感,引起蛋雕藝術愛好者的極大興趣,并得到了國外同行的廣泛贊譽。

劉麗的蛋雕技藝漸漸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她甚至能在各種禽類蛋殼上采用浮雕、鏤雕、線刻、陰刻、陽刻、裝飾、刺繡、彩繪等藝術手法進行創作。她的工作室里擺放著許多大小容器,里面裝滿了抽空蛋液的蛋殼,有雞蛋殼、鵝蛋殼、鵪鶉蛋殼、山雞蛋殼、鴕鳥蛋殼、鴯鹋蛋殼、鴕鳥蛋殼等等,“我這兒無處不是蛋。”女孩俏皮地說。

2010年5月,劉麗被邀請參加在德國漢堡博物館舉行的蛋藝術展覽會,與來自50多個國家的95位國際一流蛋藝術家切磋交流;隨后,她的作品又在法國巴黎展出。

在蛋雕行業內,雕刻人物是最難的,因為人物形象在人們的腦海中太熟悉了,所以西方蛋雕人物作品極為少見。而劉麗創作的人物蛋雕作品如“永遠的杰克遜”、“奧黛麗?赫本”、“球星羅納爾多”等,由于采用了鏤雕技法,巧妙利用蛋殼弧型變化,做到了形神兼備,特別是在光影的映襯下,呈現出強烈的立體造型。因此她的作品在西方市場一出現,就深受蛋藝術愛好者的青睞。

第一次參加國際展覽,第一天就售出了60多件單品。次日最大的一筆交易是,劉麗花4個多月才雕刻完成的《水滸一百單八將》系列作品,被比利時蛋藝博物館以1.8萬美金高價買走,并收藏至今。其間,劉麗遇到一位美國數控機發明家,他發明了一種專用的激光蛋雕工具,可以用它像做眼科視網膜手術一樣精確地雕刻蛋殼。當他看到這位中國女孩的鏤雕作品后,竟捧在手里驚訝地感嘆:“哦上帝!你的技術竟然勝過了我的激光刀?!?/p>

而最令劉麗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2011年3月,丹麥王子約阿希姆夫婦到中國考察時,竟慕名來到了她的工作室。映入眼簾的蛋雕作品令王子夫婦目不暇接,有神秘的“蒙娜麗莎”、活潑可愛的“奧運福娃”、神態各異的“玉兔拜年”,還有融傳統與藝術為一體的“京劇臉譜”,以及劉麗獨創的圖案“蜻蜓戲荷”、“大漠長煙”等。小小的蛋雕好似濃縮的世界,寸間千里,咫尺萬變,小中見大,玩味無窮……劉麗頗具東方大師范兒的作品,看得王子夫婦驚嘆不已,他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些栩栩如生、美麗絕倫的蛋雕,竟都出自這位26歲年輕女孩之手!當天,約阿希姆夫婦一口氣買走了8套心儀的蛋雕作品。

2011年9月,“劉麗蛋雕”絕技入選義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后,她的蛋雕作品還在“亞太地區民間工藝品大會”和“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奪得了金獎和銀獎。發展到今天,劉麗已經在河南家鄉擁有自己的蛋藝術傳播公司、蛋雕工作室和培訓學校。據她的員工透露,今年劉麗的收入不低于100萬元。

篇4

雨花石,被譽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石中皇后”,主要出產于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是六合區一張獨特的名片。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六合中?!保⒂昊ㄊ厝谌胄@文化建設,打造了獨具地域特色的校園文化,培養了師生“兼容并蓄、至善至美”的品格和爭先、堅守、忠貞、包容、奉獻的校園精神。

與育人理念相融合

六合中專曾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嘗試,主要通過校內外實踐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然而,這些嘗試始終缺少地域特色。用六合中專負責德育工作的副校長許本洲的話來說,這一探索過程充滿了隨意性,是“無根”和“無意識”的探索。如何讓校園文化變得“有根”“有特色”“差異化”,彰顯六合之魂的“雨花石文化”引起了學校領導的關注。

2011年,六合中專正式提出將“雨花石文化”融入校園,并成為校園文化的核心,以“雨花競技,技創風流”為主題,形成了完整的“雨花石文化”體系。

雨花石的形成,經過了原生形成、次生搬運和沉積礫石層三個復雜而漫長的階段,歷經數億年的運動變化才成型,還要經過能工巧匠的細心雕琢,最終才成為精美的藝術品。雨花石的這一演變過程被學校領導提煉為“兼容并蓄、至善至美”的品質,將其作為校園文化的內核,體現學校領導對教育的高遠追求。

“經水濯而清華,遇熔煉而忠貞;呈勝景而純樸,遭湮沒而豁達;擔重任而不倦,育群英而無私。”用詩一般的語言解讀“雨花石文化”,豐富“雨花石文化”的精神內涵,體現了學校在育人方面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用先進的文化理念培育人、愉悅人、塑造人、發展人,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進一步挖掘“雨花石文化”的深層內涵,學校將體現“雨花石”精神內涵的“爭先、堅守、忠貞、包容、奉獻”確立為校園精神。這是對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拓展,也是關注師生成長過程、理解并尊重其成長過程中漸進式變化與幸福感的直接體驗。

在此基礎上,學校將“雨花石文化”的最高追求落實到教育追求上。雨花石的美體現在“品、紋、色、形、質、聲、韻”等方面,根據這些特點,學校將教育追求總結為“七行詩”:育德當如石之品,潤物無聲,一枝一葉總關情;校景當如石之紋,序卻隨機,橫豎側看總相宜;技精當如石之色,悅目如心,行行出彩齊爭艷;塑人當如石之形,方圓偏倚,天生我材必有用;治學當如石之質,脆硬潤澤,因材施教當無憾;求學當如石之聲,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意志堅;為師當如石之韻,堅柔穩嚴,桃李不言自淡然。

六合中專通過由淺入深、抽絲剝繭般將雨花石的精神、品質、內涵等融入校園,打造“有根可循”且獨具魅力的校園文化,并將“雨花石文化”與育人理念完美融合。

與專業發展相得益彰

有了完整的“雨花石文化”理論體系,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學習、理解、繼承和發揚雨花石文化。六合中專領導很早就意識到,雨花石文化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且正逐步形成一條經濟產業鏈,傳承雨花石文化、開展特色專業建設是大勢所趨。學校先后開展了4次雨花石文化產業調研,邀請南京市雨花石協會來校進行了三次專業設立論證,最終在工藝美術專業開設了雨花石雕刻方向,以文化促進專業發展,以專業推動校園文化傳播。

雨花石雕刻專業采用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方式,從2010年開設至今已有五年歷史,成為學校推廣雨花石文化的中心和縮影。據許本洲介紹,學校主要從普及雨花石知識、建立專業標準、推動產業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等方面完善專業建設。第一屆學生是以興趣班的形式組織起來的,共招收了20多名“學徒”,他們平時正常上課,遇到與專業方向相關的課程和專業實踐則跟著受聘大師學習。

在雨花石知識普及方面,學校通過組織相關教師編寫校本教材《雨花石美學研究》,并開設選修課幫助學生掌握雨花石的形成、品鑒、工藝加工等知識;將歷代歌詠雨花石的詩詞文章選編成冊,讓學生通過晨讀接受雨花石美好品性的熏陶。與課本相得益彰,學校還成立了雨花石校外資源調查興趣小組,讓學生親身感受雨花石文化產業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這一以雨花石雕刻專業為中心,吸引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普及方式,讓雨花石文化得以散播給校園內的每個人。

建立專業標準包含雨花石的雕刻標準和人才培養標準。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學校聘請雨花石雕刻工藝大師作為專業建設指導專家,規范專業實訓中心建設,營造濃郁的專業實訓文化氛圍。指導專家蔡康麟大師是六合區雨花石雕刻工藝的主要傳承人,也是該工藝標準的主要制定人,經驗非常豐富,拿到石頭便能很快判斷出其價值、可雕刻的形狀、雕刻方式等。如今年過七旬的他常年在校“助陣”,既培養學生也培養專業教師,是校內推廣雨花石文化的“形象大使”。

創新技藝是傳播雨花石文化的有效方式。傳統的雨花石工藝加工主要是拋光、拼裝和制作簡單的工藝用品,產品工藝簡單、附加值低。學校在雨花石雕刻專業建設過程中借鑒了玉雕、牙雕的工藝方法,推出了雨花石俏雕工藝。一枚普通的雨花石通過俏雕后價值往往提高了數十倍,這也吸引著更多的學生學習雨花石雕刻工藝。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專業建設的主要職責,更是傳播雨花石文化的重要途徑。學校充分利用專業優勢,與六合區48家雨花石工藝加工廠共同成立了“雨花石文化產業發展聯盟”,通過信息資源共享、定期會晤、崗位技術培訓、定標準培養等形式,有效地促進了六合區雨花石文化產業的發展。學校還邀請雨花石協會的專家和企業代表每年舉辦兩三場講座,讓校內師生更近距離接受熏陶。

“精心打造雨花石專業文化,建特色專業,育特長學生?!睂W校五年來共培養了136名該專業畢業生,76人已成為企業技術骨干,5名畢業生在掌握了雨花石雕刻工藝技能后創業成功,實現了職教富民的辦學目標,成為傳承和推廣雨花石文化的榜樣。

以環境與活動潛移默化

在六合中專,你會流連于雨花石文化墻邊,徜徉于雨花石文化大道,漫步于雨花石文化長廊,晨讀于雨花石實訓樓,小憩于雨花石荷池畔,駐足于“天落雨花”雕塑前。如果你有閑情逸致,還可以慢慢欣賞雨花石文化墻上按照淘石、賞石、品石、贊石、藏石、詠石、刻石、頌石等八個主題制作的八塊大理石浮雕,以及長廊兩邊雨花石展示柜里定期更換的雨花石精品……

學校以“雨花競秀,技創風流”為主題進行校園道路與長廊文化、墻壁文化、雕塑和園林小景等環境的設計和建筑物命名,將雨花石文化鑲進浮雕、嵌入石壁,刻進師生的心中。

“第四周‘雨花之星?志愿之星’1309班張家偉同學,作為1309班的語文課代表,他每天積極配合老師按時組織同學早讀;作為校學生會生活部部長,他帶領全體成員每天認真完成教室、包干區、綠地及宿舍的衛生檢查,并組織公布在公告欄內。這件事雖然繁雜,但他從不抱怨,兢兢業業地為校園的干凈美麗立下汗馬功勞……”

每周一評的“雨花之星”是學校滲透雨花石文化,促進學生個性完善、品格形成、能力提高而常設的活動,主要挖掘和表彰那些在勞動、學習、管理、志愿服務、道德等方面表現出色的學生,每周一評,每次評選一位。除給予證書和物質獎勵外,還在校園廣播、校園網、校報、宣傳欄等進行同步宣傳。學校還對“雨花之星”進行跟蹤觀察,結果顯示,凡是獲得過“雨花之星”榮譽的學生各方面表現均良好。

其實,在六合中專的校園中,無處不烙下雨花石的印記。如學校先后舉辦了四屆雨花石精品展,時間定在每年的10月份。每個班級都要上交作品,然后由學校組織專家選出精品,集中展出。除了學生的作品外,還有部分教師和大師的作品,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認識雨花石的自然美,體會其內涵美。

將學生社團冠以“雨花”之名,組織與雨花石文化相關的活動,也是校園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將校園龍獅隊命名為“雨花魂”,將校園舞團命名為“雨花飛炫”,依據雨花石的意韻編排節目內容,讓學生對雨花石的內涵有更深的體驗;成立“雨花情”志愿者協會,每年為社會提供5000余人次的服務,內容涉及環保、關愛弱勢群體、交通安全、義務獻血、公益宣傳等;校園文學社命名為“石韻”,文學社主辦的校報命名為“雨花真彩”,每月一期,集中展現校園文化的精華……

同時,學校還結合雨花石姿態萬千、個性獨立、本真至善的特質,推行“角色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引導學生在家做一名好兒女,在校做一名好學生,在企業做一名好員工,在社會做一名好公民。

篇5

關鍵詞:玉雕 產業 可持續發展

云南省德宏州有珠寶企業298戶,從業人員9064人,個體工商戶4873戶,從業人員48946人,市場空間是廣東四會4-5倍,但從事玉石雕刻的人僅有廣東四會十分之一,市場與加工的嚴重不協調顯而易見。另一方面,從玉石加工成本和市場價格來看,德宏加工一個玉雕產品(指的是低檔產品),其成本是廣東的5倍以上。而在廣東若是同樣的產品,其價格至少便宜兩倍。如此懸殊的差價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德宏玉雕產業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對玉雕市場進行深入調研,找出問題的根源,再通過有效的措施對德宏州的玉雕產業做出合理的調整。

1 德宏玉雕產業的發展狀況

1.1 德宏玉雕產業的時代特征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玉雕產業也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性。如新石器時代,玉雕的紋飾簡單,雕琢粗放,多與宗教、祭祀有關;夏商周時期,玉雕的造型和工藝水平有所提高,已有圓雕技術和俏色應用,出現了實用裝飾玉器,如盤、勺、匕、大刀等;漢代玉雕,設計豐富,并由陰線刻演變成游絲毛雕和鑲嵌工藝技術;明清時期,玉雕器形多樣,使用廣泛,工匠技藝高超,藝術風格追求詩情畫意、寫實逼真,透射著浪漫氣息。

在近些年的發展中,德宏玉雕結合本土文化博采南北之長,廣泛取材,運用高浮雕或圓雕的技法,充分利用玉石毛料的三維空間,玉雕作品也因此極具立體感。

1.2 現代玉雕的創新與突破

近些年德宏玉雕作品的藝術風格逐漸體現出創新的理念。工匠大師紛紛嘗試在傳統的雕刻技法中融入現代的雕刻技術,同時大膽創玉雕題材,適當融入了西方的文化特點,迎合了現代審美情趣。其中,出自德宏瑞麗奇巧軒主王朝陽之手、名為“喜怒哀樂愁”的五只斑點狗;由付學立創作的“劉海戲金蟾”、“金玉滿堂”、“金猴獻壽”、“靈鳥聽經”等作品,都充分體現出近些年來德宏玉雕產業的發展和創新。

1.3 現代玉雕產業市場的特點

玉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主要用于收藏和裝飾。玉石材料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而在目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人們紛紛將玉器作為配戴、高增值藏或觀賞的擺飾,玉器本來就價格不菲,而人們的大肆追捧又使其市場價格再度攀升。

實際上,玉雕產品的價格主要取決于雕刻工藝。如玉雕師肖軍的作品“搏殺”,曾以十六萬元美金在拍賣會上成交。而這部作品所用的玉石材料實際卻是價值幾十元玉石毛料。這塊毛料上有一點深紅色的“臟色”,肖軍經過巧妙的構思,把它刻成一頭豹子與野豬搏斗的場面,臟色巧妙地設計成野豬吐出的一灘血,因創造了上萬美金的價值。就德宏玉雕產業市場來說,價格也是不斷攀升的同時,好的玉料也越來越少。

2 德宏玉雕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與原因

2.1 缺乏整體發展戰略規劃,品牌效益差

玉雕產業在我國雖然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基本上都是處在相對小區域、小行業、小作坊式的封閉、零散的手工、半手工產業,即使在解放后成立的國營玉雕廠,實際上只不過是部分工序分工的大作坊。國家有關部門和相關省市缺乏從業人才培養與培訓交流、新技術設備的開發運用、資源的儲備和開發利用及保護、國際國內市場的培育和引導等方面的戰略規劃。

2.2 缺乏基本的行業標準,市場行為不規范

社會發展的各個行業都有其統一的“行業標準”。但是玉雕加工業一般都是自發性的,長期以來都缺乏統一的行業規范。因玉雕產業的特殊性,國家相關部門也無法制定出統一的“行業標準”,來規范和引導玉雕產業市場的有序發展。因此,玉雕產業中屢屢出現“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不公平交易或次品低價的無序競爭狀態,從而引發消費信任危機。玉雕產業混亂的市場競爭行為,使德宏玉雕產業的信譽及產業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經濟發展停滯,同時玉雕文化產業也無法全面實現招商引資,因此相關部門必須予以重視。

2.3 創意和工藝創新不足,時代感召力不強

目前,多數玉雕產品在題材選擇、設計及工藝等方面,都是采取傳統的加工工藝,泛泛地表現“福祿壽”的玉文化。玉雕產品往往都缺乏新意和與時俱進的經營理念,使玉雕產品與現代新生人群消費的結合度差,不利于大眾消費市場的引導。既有優秀繼承又有現實創新的精品,極度稀少,使得觀賞、把玩、珍藏的精品市場成為“無米之市”。

2.4 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空白,工藝大師匱乏

一方面,人才培養模式落后。云南德宏州目前仍然沿襲著師帶徒、父帶子的傳統的模式來培養人才,這種傳統的模式有助于保持各家所謂的“獨門絕技”,但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技藝失傳,嚴重制約了從業人員的技藝切磋交流和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人才嚴重稀缺,人才輸送力量微薄。近些年,德宏依靠政府支持創辦了瑞麗國際珠寶學校等一系列玉雕技能培訓班,并積極引進玉雕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人才培養體系的空白,有效緩解了人才緊缺的壓力,但對于市場人才需求量而言我們的努力還遠遠不夠。

3 對推動德宏玉雕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3.1 玉雕產業要走戰略發展之路

產業的發展主要在于整體的戰略發展規劃。國家只提出玉雕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執行方面就需要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區域性戰略規劃,從而實現資源、產品、質量、銷售”一條龍”。因此,必須將讓市場主導玉雕產業,根據市場需求優化資源配置;始終堅持創新的經營理念;以確保產品質量。經過有效的調整,使四個階段能夠有機結合,不但要多出新品,還應該多出精品,將玉雕產業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3.2 注入特色文化,提升品牌價值

從中國年代久遠的玉文化發展中提煉出玉文化的內涵,并融入典型的現代文化。玉器都易碎、易損,不便于擺放和佩戴,若要玉器具備其應有的價值,首先要刻有自勵語、治家格言、祝福等,由此增加玉器的文化內涵,使滿足人們互贈和自勉需要,同時也可以作為傳家、收藏等的載體。其次,一部分玉雕產品選用了西方文化及典故作為雕刻題材,這樣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同時,也有助于增加市場占有率,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從而打造出有影響力的玉雕品牌。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創造品牌價值就相當于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品牌經營已成為玉雕企業制勝的法寶。因此,德宏玉雕產業若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創新經營理念,優化資源配置,使玉雕產品具有相應的文化內涵,并致力于在產業中打造龍頭企業,把產品做“精”,從而起到示范、帶動的作用,逐步引導玉雕產業向專業化、集約化和協作化方向發展。

3.3 規范玉器市場,引導健康發展

玉器產業的規范化經營決定著玉雕企業的未來發展。所以,一定要建立高素質、專業化的玉雕和玉文化市場的管理和鑒測隊伍,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建立起橋梁和紐帶,依靠國家標準,規定市場秩序;考察、學習和借鑒其他地區、其他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標準的方法,對翡翠玉雕行業標準進行論證,并建立更加簡化、細化、標準化的質量與價格標準;對市場進行嚴格的規范化管理;組織專家按照玉雕工藝、生產過程,制定出統一的價格標準。通過上述措施,來促進公平的進行市場交易,才不會淪為空話。有了統一的質量標準之后,消費者便可根據自身需要來挑選玉器,從而放心大膽的完成產品交易。因此,玉石產業行業協會要及時把握市場、分析市場;成為會員與會員之間、會員企業與政府之間的信息交換中心。加強行業自律,爭取行業政策,發揮協會在行業的人才聚集優勢,服務、指導企業不同層次人才的培訓和提高,引導行業內的專家積極參與,獻計獻策,把行業的事情辦好,引導行業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把整個行業做大做強。

3.4 建立專業教育體系,提高從業素質

人才質量決定產業的發展。玉雕產業需要設計、加工、營銷和管理等多環節、多專業、多層次的人才梯隊。只有具備專業水準和高素質的團隊,才能雕琢出玉石精品。因此,玉雕企業一是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體制和人才激勵機制。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不同風格技術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提高綜合素質。注重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就促使其獨立生產、經營,以盡快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同時,著力玉雕技藝的培訓,對人才實行人性化管理,通過有效的措施留住玉雕人才。同時,開辦玉雕技術學校,組建設計開發部,邀請專家講學指教,是玉雕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應建立良好的市場及生活環境,”廣植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只有使人才能”產得出、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才能使德宏玉雕產業在人才資源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目前,德宏寶玉石協會根據行業現狀,已經啟動實施了部分崗位從業人員的”從業資格培訓”和”等級鑒定”工作。

篇6

關鍵詞:紙材;裝飾藝術;表現形式;創新研究

紙材作為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材料,其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具有環保性?,F代社會不斷發展,對環保性要求不斷提高,輕薄、廉價并且環保的紙材料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類材料。而在裝飾藝術中,紙材料更是受到創作者以及使用者的喜愛,越來越多的紙材藝術品應運而生。

一、紙材概述

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早在數千年前紙便進入了人生活之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紙的種類也不斷增加,在各個領域中均可以見到不同類型的紙被廣泛使用。從材質以及用途對紙進行分類可概括為以下三種分類方法:按制造方法分可以分為機制造紙與手工造紙,按照紙張的厚度、尺寸與質量等來劃分有紙與紙板之差,而如果通過使用目的來劃分則有工業用紙、辦公用紙與生活用紙等多個類別。但總體而言,不管何種類的紙都具有可塑性,這也是紙材裝飾藝術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紙還具有柔韌性與普遍性,紙的柔韌性差異使紙通過不同的工藝制作后產生不同的裝飾效果,而紙的普遍性可以說從一定程度上對紙材裝飾藝術起了促進作用,讓紙材裝飾藝術具有更大的創作空間。

二、紙材在裝飾藝術中的表現形式

自造紙術發明到現今,紙張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只增不減。不同種類的紙張在藝術家活躍的思維與靈巧的雙手之下擁有了藝術的靈魂,通過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呈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在這個創意橫生的時代,紙材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含義。從古時候的剪紙藝術、折紙藝術到后期的立體紙浮雕都顯示出紙材藝術的獨特魅力。1、傳統的剪紙藝術1)剪紙藝術的發展剪紙又稱“刻紙”,通過利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對紙進行加工從而創作出藝術品。剪紙藝術大約在高昌王國時代便開始興起,到了明代已經家喻戶曉并開始向南洋傳播。清代時期剪紙藝術開始進入宮廷之中,當時的河北蔚縣因剪紙藝術而享譽中西方,現如今其剪紙藝術仍然生機盎然。剪紙作品線條明快而又細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悠悠歷史長河中一直虜獲著人們的心。2)剪紙藝術的現狀剪紙因其獨特的藝術氣息與古典氣質在歷史變遷中越顯珍貴,得到手工藝人一代代的傳承。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時期,剪紙藝術便被許多美學者追捧學習,當時還成立了專門對剪紙藝術進行講解、教學的培訓班以及展覽,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剪紙藝術家。將古樸氣息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張林召,有代表作《許仙與白娘子》等;而庫淑蘭則是擅于彩貼與平色剪紙的藝術家,其風格獨特、色彩艷麗的代表作《剪花娘子》以其精湛的工藝享譽世界。剪紙藝術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在表現形式上產生了變化,現代居室中常??梢姳挥米鞔盎?、墻花的傳統剪紙藝術。在旅游業中,剪紙作品發展成為一種極具文化氣息的紀念品,被廣泛購買傳播。甚至部分西方藝術家也被剪紙藝術所吸引,在傳統剪紙上融入自己的風格,讓剪紙藝術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剪紙藝術在從傳統化向現代化發展,衍生出許多獨特的藝術文化,呈現出全新的面貌。3)傳統剪紙藝術的特點傳統剪紙藝術造型淳樸、表現夸張,但卻蘊含著最為簡單的情感。手工藝者對世間事物的形態特征進行了解概括,并融入自身獨特的理解,最終以自己的審美觀念把形象特征通過線條符號刻畫出來。這過程自由度極高,因此具有一種虛實結合的怪誕之美。概括而言,傳統的剪紙藝術的材料傳統、內容具有象征性、造型抽象概括,并給觀者一種平面感。首先,傳統剪紙內容的象征性主要體現在道德、宗教、境遇等方面。最為大眾了解的便是門神、神獸等形象具有辟邪的象征意義,喜鵲、龍鳳等形象則寓意美好祝福。其次,視覺平面感是由于傳統剪紙采用的造型幾乎均由“平視體”構成法創作而成,并不考慮空間立體感,只注重形象上下左右之間的布局。剪紙更多的注重于每個形象本身的刻畫,形象之間的關系通過穿插、呼應等技法來表現。最后,剪紙藝術的材料選用十分傳統,雖然剪紙藝術種類十分豐富,但原材料屈指可數。大紅紙是最為普遍的剪紙材料,象征喜慶祥和,在各大節日均為首選;河北蔚縣剪刻窗花通常都使用宣紙,其顏色需要一層一層的漸漸浸染,具有極濃的鄉土氣息;蠟光紙作為剪紙材料,運用得最出神入化的便是著名剪紙藝術家庫淑蘭,被譽為“剪紙的天才傳承者”。2、折紙藝術1)折紙藝術的發展折紙藝術的興起與發展均在日本,在二十世紀初時,一位日本手工藝人吉澤章才讓折紙藝術得到了真正的發展。在他的潛心研究之下,折紙藝術得到了新的突破,將折紙從二維層面提升到了三維層面,是折紙作品具有了極強的立體感。折紙的品類也因此劇增,服裝、飾品、人物形象等栩栩如生?,F代折紙藝術家仍然為折紙藝術的發展做出不懈努力,越來越多先進、巧妙地折紙技術將豐富多彩的折紙作品送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2)折紙藝術體現著紙的特性在折紙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步驟便是進行紙張的選擇。折紙內容不同,紙張材料便不盡相同,因此折紙藝術選材十分廣泛。如何在眾多紙張中選擇合適自己作品的紙張是所有折紙藝術家最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便需要藝術家積累豐富的經驗,對各種紙張特性有自己的認知。一件成功的折紙作品,除了超高的折紙技術之外,還需要紙張的厚度、顏色、質地與肌理等均在合適的狀態。因此作者常常會進行大量的紙張比較,如果紙張太薄,不利于定型,太硬又不利于成形。較為常用的紙張有彩色手工紙、蠟光紙等,現今興起的手揉紙與收縮紙也很受歡迎。前者十分柔軟,色彩豐富,能給作品增加立體感;后者彈性較大,使作品富有張力。3、現代立體紙浮雕1)立體紙浮雕的發展立體紙浮雕代表3D紙藝術,又稱紙雕三維工藝畫、立體投影畫。立體紙浮雕綜合了剪紙與折紙的特性,是二者融合與創新的產物。關于其發源地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是荷蘭,亦有人堅持是意大利,但其的發揚在十九世紀,首先傳入美國,再漸漸傳入日本、中國等世界各國。立體紙浮雕又有世界性紙藝形式的美稱,在紙材裝飾藝術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其與折紙藝術、剪紙藝術合稱為紙材藝術的三大藝術形式。2)立體紙浮雕的表現形式半浮雕的表現形式是傳統二維紙材藝術的突破與創新,這種表現形式更具體、更生動,含蓄內斂的同時又給人生動活潑之感,在傳統紙材藝術點鮮明、獨一無二。同時,立體紙浮雕的適用性更加廣泛,多種題材的紙材藝術作品均可以通過紙浮雕形式進行創作。韓國一位藝術家,采用半浮雕創作了童話故事《小紅帽》與中國名著《西游記》,畫面中的人物形象與背景都表現的十分生動傳神,讓人身臨其境。半浮雕具有優勢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劣勢,比如半浮雕工藝使用過程中對紙材有一定的要求限制,但是通過一些工具的加工也能使平面紙張具有立體感。藝術家的雙手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同時藝術家也在不斷的進行藝術形式的創新。一位愛沙尼亞的紙雕藝術家,利用自己曾經學習過的繪畫功底對紙雕進行創作,設計出一種利用紙張的高低、角度不同而產生自然光影變化的作品,使紙雕作品的視覺效果更加自然豐富,人物、山脈等形象十分動感活潑。4、衍紙藝術形式1)衍紙藝術的發展衍紙藝術其實就是卷紙裝飾工藝,具有簡單、使用的特點。衍紙藝術融合了繪畫與雕塑兩種藝術,造型多樣、富有張力。衍紙藝術早在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便已經興起、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發源地為歐洲的修道院,是修女用來美化宗教性質而創作的藝術形式。常常將羽翮當作卷紙道具用來裝飾圣物,也因此,卷紙藝術被賦予了高雅優美的性質。但其傳入民間后,其表現形式變得更加靈活多樣,創作題材也更加廣泛。2)衍紙藝術的美衍紙藝術通過對卷紙進行折疊、彎曲等操作來創作出需要的造型。紙帶的不同寬度、厚度,紙的材質、質感等因素對作品的最終效果均有影響。例如光滑的白紙給人的感受是輕薄、流暢;而有紋理的紙張卻讓人感覺狂野大氣。創作者根據作品需求來選擇對應的紙材,以此實現作品內容與用料高度的和諧統一,最大限度展現衍紙藝術的美。造型美衍紙藝術最大的一個特點便是利用紙張線條來展現畫面。線是衍紙藝術創作中的最基本元素,以線來勾勒形狀、填充紋理,用線的顏色來刻畫形象,其呈現的紋理使作品具有極強的造型美。單一獨立的線條通過一定的排列組合構成一個個具體的形狀,衍紙藝術造型上的可塑性與獨特質感,賦予了作品富有張力的造型美。肌理美作品的肌理之美由紙張的疏密、凹凸等特性展現,材料類型、加工方式等因素都對肌理也有著影響。不同的肌理具有不一樣的特性,帶給觀者視覺感受與情緒影響不盡相同。衍紙藝術中肌理表現著作品的構圖形式,在二維與三維之間的視覺效果讓肌理擁有更加獨特的美。紙帶的運用使衍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具有更加流暢、動感的生命力。色彩美衍紙藝術所用紙材紙帶具有十分豐富多彩而又絢麗的顏色,多種多樣的色彩賦予衍紙作品極為充實的畫面感,同時對形態特征的描述也能體現得恰到好處。顏色使用的靈活多樣性,也間接增強作品的空間感、層次感,使畫面更加協調自然。

三、紙材在裝飾藝術中的創新

紙材在裝飾藝術中的創新可以歸納為:1)材料多元化。通過長期的發展,紙材種類除了傳統的大紅紙、宣紙等,一些特種紙如珠光紙、霧面紙與新型紙如感光紙、溫控紙等也走上舞臺,其次廢舊紙材如舊報紙等也成為一種紙材。2)制作工藝的創新。制作工藝創新上除了進行多種制作方法的綜合利用外,還產生了一些新型技術如數碼雕刻等。3)展示形式的創新。展示形式除了傳統二維展示與立體三維展示還增加了全方位的多維度展示。正如圖1和圖2所示,這是一種將紙雕與燈光相結合的一種手工裝飾品。將紙雕制作成燈的形狀,然后將光源放入其中,在夜間,可以展現出一種優雅的層次美,一種光與影的結合,將紙材裝飾藝術的美表現了出來。

四、總結

篇7

博山區地處山東省淄博市西南端,因其千年的琉璃生產史而揚名中外。2006年9月21日,博山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正式授予為“中國琉璃之鄉”。博山琉璃的發展自此也邁入了一段新的征程。

博山擁有中國現存最早的古琉璃窯爐遺址、產生了中國古代第一部琉璃專著、擁有中國第一家琉璃博物館、中國第一家平板玻璃廠……而最近在博山發現的光緒年間(公元1904年)的博山玻璃公司股票,不但佐證了淄博工業發展百年的歷程,而且對于研究“淄博琉璃?明清官窯”的歷史提供了詳實的實物資料。這枚現陳列于淄博市博山區“博山琉璃博物館”的展柜內的股票發行于清朝光緒年間(公元1904年),長27厘米,寬14厘米,樊紅圖案,中間印有“山東博山玻璃有限公司股票存根”。這也是迄今為止在淄博發現的最早的股票。

鑄造琉璃需經過數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敗或瑕疵。中國琉璃的制作技術始于西周,經過幾千年古老相傳如今民間普遍采用的工藝有十幾種之多。博山琉璃工藝技術主要包括大爐技術、圓爐技術和米珠爐技術,“吹制法”是眾多技術中比較容易掌握的一種。在琉璃制作廠房里,工人師傅們往往要從1000CC高溫的傳統火爐里用1.5米長的吹筒取出琉璃體,不斷地進行旋轉和造型。從火爐里面取出的琉璃溫度很高,掌握好琉璃融化的軟度,幾秒鐘就需要成型。這樣反復幾次,用七八種工具手工制作,才會出來半成品。之后,退火3天,能出80%的成品率。

正是因為琉璃都是用傳統工藝、純手工制作而成,因此產量依日有限,人工制造的特性,也使得每一件琉璃都可稱得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在古代,琉璃是種非常名貴的工藝品,有的品種的價格甚至要遠遠高于玉器。早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博山就已經成為國內琉璃的生產中心,而且還專門沒有向宮廷進貢的官窯。當時淄博官窯燒制的琉璃,在京城往往要賣到天價。幾百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藝人的口傳,心授,博山的琉璃產品已經發展到3000多個花色,價格也讓普通人都消費得起。

博山的琉璃產品種類繁多.其中花球是最常見的,孩子們經常玩的彈子球就是小的琉璃花球。另外還有套色美術琉璃浮雕器皿,優美別致,獨具格,尤其是雞油黃雕刻的花瓶、文具等,有“黃玉”之美稱。其它如手鐲、料珠、花捅、掛瓶、鋪絲等飾品,均為國內外消費者所喜愛。

篇8

當喬治?夏勒―― 他的名字在雪豹的研究和保護歷史上投下長遠的影響――在1971年進入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侖山地時,他開啟了揭開雪豹神秘面紗的進程。他在陡峭的山間游蕩,尋找并詳細記錄雪豹留下的蹤跡、刨坑、糞便、尿跡以及捕殺的獵物。使用這種方法,夏勒博士描述了當地雪豹的保護現狀:什么地方有雪豹,什么地方沒有;哪里雪豹的痕跡多,哪里的痕跡少;雪豹的獵物有多少;雪豹面臨什么威脅。這便是痕跡調查。

痕跡調查至今依然廣泛應用于調查雪豹。痕跡調查可以服務于兩層目標:第一層是判斷雪豹有還是沒有;第二層是判斷雪豹的相對多少。第一層相對簡單,第二層則需要嚴格的設計和分析。至20世紀90年代,雪豹的研究者和保護者還將痕跡方法標準化,期望用以調查雪豹分布區內的雪豹相對多少。然而,資金和人力的不足,使得標準化方法推廣不夠。

近20年來,技術進步極大更新了雪豹的調查和研究方法,包括:衛星跟蹤頸圈(GPS)、紅外相機技術和遺傳分析方法(DNA)。

無線電遙測方法

至20世紀70年代,無線電遙測方法(給動物帶上發射無線電的頸圈,通過監聽無線電信號來確定動物的位置)已經成功用于研究獅子、美洲獅等大型食肉動物。1971年夏勒博士試圖在巴基斯坦給雪豹佩戴頸圈,然而嘗試了一個半月都未能成功。

用于雪豹調查的第一項無線電頸圈研究直到1984年才實現,英國人Rodney Jackson在尼泊爾給5只雪豹佩戴上了i圈。1990年,夏勒博士在蒙古國成功給一只雪豹戴上頸圈,之后碰上蘇聯解體,直到1993年才由美國人Thomas McCarthy繼續這只雪豹的跟蹤工作。其實,在高海拔陡峭山地利用無線電跟蹤雪豹難度相當大,往往耗時數年,只能獲得幾百個定位點。

衛星跟蹤頸圈

等到1996年McCarthy測試衛星定位頸圈,無線電頸圈自雪豹研究中的應用就無疾而終了。衛星頸圈的效率要高得多。兩相比較,就會發現無線電頸圈方法大大低估了雪豹的家域范圍。2008年全球雪豹峰會后,McCarthy牽頭在蒙古南部啟動了雪豹的長期生態學研究。至今已經陸續給20只雪豹佩戴了衛星跟蹤頸圈,獲得了雪豹活動規律、社會結構等方面的大量信息。

不過無線電頸圈也好,衛星跟蹤頸圈也罷,在中國還沒有用以研究雪豹領域,所以暫時也不用惦記了。

紅外相機方法

與無線電遙測方法類似,紅外相機技術也是首先成功應用于其他猛獸,特別是印度森林中的老虎。20世紀90年代中期,還是這位英國人Rodney Jackson,第一次將紅外相機用于雪豹調查,并總結了操作規程。紅外相機能獲得隱秘雪豹的大量照片,從照片上可以識別出不同的雪豹個體。因此,這是目前雪豹分布和密度調查中應用最為廣泛、 也是最具公眾參與潛力的手段。實際上,目前有不少科研機構和環保組織,都在通過培訓當地農牧民或者招募志愿者開展紅外相機方法調查。

隨著技術的進步,紅外相機本身的操作越來越簡單,簡單培訓就能掌握相機的設置和布設。在雪豹活動頻繁的區域,使用紅外相機獲得雪豹的影像是相對容易的。雪豹的照片當然討人喜愛,然而要進一步獲得關于雪豹有多少、種群有什么等對保護有幫助的信息,就需要嚴格的調查設計(多大范圍、多少相機、距離多遠、放置多久等等),當然還有煩瑣的后續數據分析,這些工作往往需要專業人士來完成。雖然國外也有讓志愿者來協助判別雪豹個體的情況,但大多數情況下,公眾所能參與的是到野外布設和維護紅外相機。

遺傳分析方法

遺傳分析方法的進步,使得動物糞便都能“說話”。動物糞便攜帶有腸道細胞,在保存良好的情況下,可以從中提取出動物的DNA,分辨出是什么動物、是公的還是母的,甚至能分辨出是哪一只。雪豹生活在寒冷干燥的地方,糞便上的DNA保存得比較好,正是理想的遺傳分析材料。此外,仔細檢查雪豹糞便,還可以了解它們到底吃了啥。因此,國內一些科研機構和環保組織,也培訓當地農牧民或者招募志愿者收集雪豹糞便。愉快的志愿者們自稱“撿屎黨”。

總結一下,國內有不少科研單位、環保機構以及保護區,有目標、有組織地開展雪豹的調查工作,常用方法有痕跡調查、紅外相機和遺傳分析。野生動物調查和保護是個技術活。如果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幫助到雪豹,那么有必要考慮如何加入這些機構的調查活動。

雪豹救助方法

那么,雪豹救助呢?我們如何拯救深陷麻煩的雪豹呢?

通過這幾年媒體的報道以及各種渠道了解到的信息,需要救助的雪豹一般是兩種情況。第一,“進入羊圈吃羊,吃太飽出不去”。出現這種情況的雪豹,往往是年老體弱或者生病的個體。第二,雪豹被盜獵的夾子和套子抓住,無法脫身。

在第一種情況下,我們看到救助行動往往是老百姓和當地政府部門一起,把雪豹抓到籠子里,請獸醫檢查,然后放掉。對于第二種情況,在國內野生動物救助體系薄弱的情況下,雪豹往往難以得到及時的救助。雪豹要么死于非命,要么當地老百姓用土辦法將之釋放,而受傷的雪豹往往難以存活。

因此,雪豹救助的問題不在救助本身。理由有二。

第一,救助受困或受傷雪豹往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損失一部分個體可能不會影響雪豹種群的生存,比如年老體弱的個體。當然,這種觀點在情感上難以接受,但在生態學上是有其合理性的。救助受困個體最大的價值,在于通過這些的救助活動以達到宣傳雪豹保護的目的,影響當地農牧民以及社會大眾對雪豹保護的態度。

第二,對于因盜獵活動而受傷的雪豹,想要救助它們,對公眾來說更有效的做法是打擊盜獵。不購買雪豹制品,舉報雪豹制品的買賣,在野外看到夾子或套子將之清理掉,就是幫助了雪豹。

早在20年前,科學家就對雪豹的處境做出了這樣的判斷:雪豹分布范圍廣大,這個物種整體上并沒有迫切的滅絕危險,不過確實存在局部滅絕的威脅。這個判斷放到今天,應該也是成立的。而特定區域中雪豹種群的長期生存,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前文所提到的“兩種雪豹”的關系。雪豹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其保護意義是全國甚至全球層面的,而承擔與雪豹共存的成本的,則是當地居民。雪豹保護區之外的公眾,能參與雪豹調查或救助的,其實比例非常低。然而大家的認知和態度,有可能成為雪豹保護的重要砝碼。因為唯有內心珍視的東西,人們才會努力去保護。

當文藝青年戀上雪豹

撰文 供圖 雪豹守望者

文藝青年和雪豹聽起來像是來自不同次元的物種,

二者之間相距甚遠,似乎沒什么關聯,

可是文藝青年們一旦迷戀上雪豹,

美妙的故事就悄悄串聯起來了……

雪豹是來自于亞洲中部高山地區、極具神秘色彩的大型貓科動物,它們行動詭秘,喜夜間獨行,時而威風凜凜,時而靦腆羞澀,與生俱來的神秘氣質吸引著愛好者為之傾倒,在野生動物研究領域是個十足的明星物種。和嚴謹的科研工作者相異,浪漫而極具創造力的藝術家們在談及雪豹的時候,又會聊些什么?雪豹孤傲神秘的氣質往往給他們源源不斷的靈感,當一切印證在具象的藝術作品身上時,我們總能從中感受到關于人與自然的思考。

雪豹守望者的萌芽就是來自一群熱愛雪豹的文藝青年,他們聚在一起聊起雪豹的時候,開始憂心環境,憂心人與自然的相處,也許此時說教和科普已經無法最大限度的起到作用,所以想到自身所長或許還可以貢獻些力量。當你看到雪豹的形象出現在精致的皮雕中、栩栩如生的畫作中,抑或是逼真寫實的雕塑中時,大概會更有了解它們的欲望和愛上它們的沖動。

潮酷插畫師

雪豹守望者的特邀插畫師牛原是個街頭感十足的玩兒咖。雪豹守望者第一款紀念T恤中old school風格的雪豹就是出自他的筆下。豹頭設計將雪豹的王者風范展現得酣暢淋漓。

牛原拇笱Э始就是位狂熱的玩具和街頭涂鴉文化愛好者,創辦過獨立品牌TickTock,曾與凡客誠品推出聯名T恤。他的創作靈感來源廣泛,風格明顯。創刊于2004年的雜志《1626》是中國第一份原創潮流雜志,融合北京、廣東、上海、成都四地最新潮流資訊,制造本地最新的潮流文化,引領新一代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牛原曾長期擔任雜志玩具專欄主筆。他的作品讓圈子里不少朋友對雪豹產生了興趣,雪豹元素也再一次擴張到不同的領域,影響著年輕人。雪豹身上的王者之氣與這群潮流年輕人的性格特點十分契合,雪豹的神秘、霸氣、隱忍仿佛是他們內心的信仰指引。

皮雕匠人

孟璐璐是一位來自新疆的手工皮雕匠人,從事皮雕制作3年,有著深厚的國畫功底和扎實的平面設計基礎。她對作品從來精益求精,作品形式更是豐富多彩。始終執著于夢想,將新疆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到現代皮雕藝術中,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新疆愛上新疆。她的作品不僅制作精良更融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是真正游走于復古與時尚之間的藝術品。

聊起她和雪豹的淵源還得追溯到新疆本地的民間志愿者組織――荒野新疆,這支隊伍建立起新疆雪豹專項保護行動,他們的執著付出深深感染著璐璐,讓她在自身創作當中不斷反思,找到更多靈感。2016年璐璐曾創作一款雪豹肖像手工皮夾,作品十分傳神,將雪山之王的靈氣展示得甚為淋漓;璐璐將這款錢包以拍賣形式捐贈給了由荒野新疆和雪豹守望者聯合發起的公益項目。她說:“是你們的熱情鼓舞了我,讓我覺得一樣可以為野生動物保護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p>

皮具雕刻的靈魂是通過雕刻呈現三維立體效果實現對皮料的再造升華,重新賦予其生命,使之承載豐富的精神內涵,這其中包含了創作者對皮料的認知和把握,對創作內容的理解。反復的觀察、論證、推敲、修改,從畫稿到浮雕,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歷經數次打磨完成一件手工制品,寄予其中的不僅是時間,更重要的是手工藝的傳承。

皮雕創作對璐璐而言還有更深刻的意義,她深愛新疆這片熱土,迷戀這里的文化藝術,她將草原民族文化灌注到皮雕創作中,渴望更多人通過她的作品了解新疆古老而深遠的美。

動物模型雕刻家

如果你是個動物GK模型愛好者,黑色獄鳥的名字一定不會陌生,他專注于大型貓科動物模型創作,在這個極其小眾的領域完全撐得起“大神”稱號。他的作品把握精準,藝術寫實相得益彰,一直深受收藏玩家的追捧。

獄鳥原名畢重隆,是一位職業油畫家,動物模型創作是副業,但他花在其中的心思完全不亞于本職工作。獄鳥擁有自己的模型工作室,經營大概有三四年時間,創作主題多以貓科動物為主,而他的雪豹作品尤其受歡迎,目前創作有兩組作品,分別為一公一母兩只亞成年雪豹和一只成年雪豹。

談起雪豹,獄鳥滔滔不絕,這些年的實地觀察和文獻資料學習儼然讓他成為專家,“雪豹自身異于其他大型貓科的毛色、神秘氣質讓它極具魅力,吸引著我的雕塑研究欲望。”獄鳥曾在接受雪豹守望者采訪時說到。

獄鳥的雪豹作品表現十分豐滿,在寫實的基礎上賦予作品以故事性;在雪豹體態呈現和生活環境場景設定的基礎上,對它們的感情生活展開聯想,通過瞳孔不同顏色等細節的傳達對動物之間的情愫進一步暢想,營造出亞成年雪豹戀愛生活的浪漫色彩。這組亞成年雪豹作品,設定為一雌一雄,雌豹靦腆靜坐,雄豹頑皮乖張,一靜一動結合著地臺高低起伏獨有的造型,展現出雪山之子的特有魅力。獄鳥創作了三組不同場景的組合,分別為寒崖殘雪、漉石濕青、冰雪奇緣,故事性和敘事性展現頗為極致。

雕塑作品的創作周期相對較長,每創作一只雪豹模型就會使獄鳥對雪豹有新的認識,這過程中不斷翻閱資料以加深對它的理解,能夠實現更極致的表現。獄鳥完全醉心于這樣不斷學習不斷創作的過程。與此同時,和收藏者的交流,除了模型制作工藝,更多是對模型科學性的研究,探討是否符合動物生活習性。

這樣尊重自然的態度著實令人敬佩,而當他說自己是個自由藝術家的時候,讓我想起山本耀司的一段話:“我從來不相信什么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誓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p>

模型涂裝師

熊貓是個資深野生動物迷,原名冷岳,油畫專業畢業,做過支教老師、攝影師,在電視臺工作5年,在記者、編導、剪輯、導播、導演之間自由切換,這樣的靈魂往往難以被體制束縛,最終他還是辭職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了?,F在熊貓是個自由職業者,創造力和行動力的完美結合讓他有機會去嘗試更多可能,而“熱愛”就是支撐他的精神內核,可以為熱愛投入全部的自我。

結識熊貓,緣起一只雪豹模型,他是這只模型的涂裝師。涂裝也是GK模型創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根據原型師塑造的模型盡可能用色彩還原其真實面貌的工藝,文藝一點講,涂裝為模型賦予靈魂。

熊貓說:“其實涂裝和畫畫一樣,需要創作靈感,雖然動物涂裝是寫實類的,但眼神的神韻,主觀加入的顏色理解都是創作的一部分,我在涂這只雪豹的時候,心里感悟是這樣的:雪豹應該有高冷的氣質和雄霸一方的霸氣,所以在眼神刻畫上帶了點英氣,雖然是窩在巖石上,但要表現出那種雪中女王的氣質?!边@只雪豹原型出自原型師獄鳥之手,熊貓重新創作之后傳神許多。除了寫實的涂裝作品,熊貓還是個熱衷創新的愛好者,他說:“涂裝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正如JK?羅琳創作的《神奇動物》一樣?!?/p>

熊貓成為涂裝師也是偶然,從改造一只看完電影《侏羅紀公園》隨手買來的綠色霸王龍模型開始,不斷摸索,逐漸深入學習,最終徹底入坑動物模型,成為專業的涂裝師。熊貓迷戀的動物很多,最打動他的依然是雪豹。他說:“喜歡雪豹的外形和神秘感,雪豹的平衡能力強得嚇人,它的尾巴很長很粗可以幫助它飛檐走壁,我看過一只雪豹在公園的墻上完成360度空翻。感覺雪豹是孤獨的存在,給人獨立堅毅的感覺。”

優秀的涂裝師能夠更好地傳遞原型的靈魂。涂裝是個精細的工藝,上色之前要檢查模型細節,做除塵處理。要用底漆統一色彩,要找準基礎色和明暗結構,要懂得用技法處理高光和陰影的關系……每一步都需要極大的細心和耐心,當然對色彩的把握一定也要反復練習。如今他繼續深入系統地學習關于動物模型的知識,在不斷嘗試中變得更加成熟。

或許當你專注于一件極度熱愛的事情時,任何問題都不會阻攔你,反而是突破的過程更讓人享受。

手繪藝術家

荒野新疆志愿者們日常穿著的隊服上印著一只眼光深邃的雪豹,經由荒野新疆成員丫丫介紹,我們認識了這位插畫師―― 許寧。也許僅稱她是插畫師略顯單薄,她也是個多重身份任意切換的文藝青年:PADI潛水員、設計師、園藝達人、單板滑雪愛好者、野生動物迷、超自然現象愛好者……

許寧說她對繪畫的熱情很大原因來源于父親的耳濡目染。許寧的父親許彥博先生是一位藝術家,畢業于中央美院的研究生,曾任郵票發行局中國郵票總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郵電部郵票印制局主任設計師。在那個平信廣為流通的年代,許先生設計的郵票作品廣受歡迎,數十套郵票,兩次獲最佳郵票設計獎,或許你年少時的集郵冊里還有許先生的作品。

其中有一套雪豹主題的郵票發行于1990年,據許彥博先生回憶,當年畫雪豹不像現在能在網上找到那么多照片資料。當時他托關系找單位開介紹信才可以去北京動物園拍攝雪豹,而且當時雪豹不公開展覽,只能隔著兩層籠子拍,很不清楚。雪豹狀態也不好,沒精神。郵票里畫的就是動物園拍到的素材。盡管如此,許先生的作品依然成為許多年輕愛好者的啟迪,讓他們從這里開始認識雪豹,了解雪豹。

篇9

紫溪山是楚雄市彝族聚居地,也是楚雄市彝族民俗文化保留完整的地區,在紫溪山的入口,新建起來一個彝族村落,這就是紫溪彝村。

紫溪彝村92%的村民都是彝族,1994年因支持國家重點工程西靜河水庫建設,從西靜河邊整體搬遷。2012年,在“云南美麗鄉村”建設等國家政策扶持下,進行了整村改造。

2013年,全新的紫溪彝村在紫溪山麓建成,全新的美麗村莊,家家戶戶同時具備自住和接待游客能力,成為楚雄市向中外游客整體展示彝族民族文化的窗口,同時也成為楚雄和昆明等城市居民周末的好去處。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紫溪彝村都要隆重地過火把節,保留傳統習俗的同時展示給游客。

2016年7月27日,農歷六月二十四,我們來到了紫溪彝村,體驗火把節的民間習俗。

精心設計的新彝莊

我們已經是第二次來紫溪村了,一個第一次來的同行環顧村莊,感慨說,紫溪彝村的優點是村莊很新,缺點是村莊太新了,不能給游客一種歷史賦予的厚重積累感。

新與舊,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一直是矛盾,各地都在推本市本縣最富代表性的鄉村,其中很多都是少數民族聚居的村落,這些村莊里寄托著各地的民俗文化與鄉村風情,但要想把村莊推向旅游目的地,至少都要經過一番大的整改,吃住環境不達到一定標準,城里人是不愿來的。

楚雄市做了一個大膽嘗試,把水庫移民安置與鄉村游及民俗窗口展示等結合起來,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時間,在風景優美的紫溪山麓,修建起了紫溪彝村。紫溪彝村現有人口84戶365人,居住著彝、漢、苗3個民族,其中彝族人口340人,彝族比例達92%,村莊也以彝文化為主。

由于經過了精心設計,紫溪彝村不僅交通便利,村莊還擁有豐富的可開發自然環境,村中有湖,村后就是紫溪山,村莊占地面積大,還有滑草場、斗牛場、村標廣場和火把廣場。每家每戶的房屋都同時具備自住與農家樂接待功能,為了避免各家單打獨斗導致接待能力不足或水準不足,紫溪彝村還開辦了合作社,以合作社方式進行村莊經營。村莊整潔,道路寬廣,公共設施完善,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免費開放的。

民俗是紫溪村的名片

來紫溪彝村吃飯度假的人們,留下的最大印象是村莊里的飯菜豐富實惠,而且每家有接待能力的農家樂老板都可以載歌載舞,給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這些東西都是經過精心培訓的,村子里對本地的特色菜進行過總結,并進行了一定菜式的規范和開發,以及價格的相對公平,比如村莊的代表菜“羊八碗”。單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紫溪彝村的開發就已經成功了,一桌豐富原汁原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綠色生態無添加的、沒有味精味道的,讓人吃起來津津有味的,而且價格公道合理的飯菜,對于中國的吃貨來說,已經彌足珍貴,足以值得下回再呼朋喚友前來。

此外,提供飯菜的老板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同時兼任迎賓、大廚、歌舞伴唱等多個重要角色。經打聽后我們了解到,原來的彝族人民是擅長歌舞,可那些都是傳統的對唱和翻歌。為了提高當地的歌舞水平,楚雄市的專家專門來紫溪彝村進行歌舞培訓,閑暇里村民也自約進行學習,把當地流行的彝族歌曲學了個七七八八,以備用餐客人點歌。

正是有這些背后的功夫,紫溪村才體現出較高的接待服務水準。淳厚的村民,在維持著土地耕種與日常生活的同時,還在努力與現代商業的要求接軌,這是鄉村民俗能夠走向市場的重要一步。

雖然進行了這么多的現代化開發,紫溪彝村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民族”二字上,村民還保留著大山民族的淳樸,這里的飯菜住宿價格公道,菜式做得雖然不華麗,但勝在保留民間的原汁原味,瓜果蔬菜都是自產現摘的,保留著土地的清香。村民也淳樸好客,在家門口賣自家樹上的梨的大媽,大方地說‘想吃就拿個嘗嘗’,這些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彝族文化的貫穿

紫溪彝村的房屋樣式為吸收了彝族元素的現代建筑,整個村莊以彝族黃、紅、黑三基色為主色調,取材于彝族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宗教崇拜、英雄故事、神話傳說的繪畫和雕刻。這些設計合理而又嶄新的房屋,給游客帶來較好的就餐住宿環境。

設計者還在村莊中放置了多處展現彝族文化的雕塑,比如象征神奇、財富、吉祥的“虎腿羊頭紫云耳”圓雕彝鼎;展現彝族火崇拜和火化為主題的火把廣場,以及祭火塔、太陽女神圓雕、中心大火盆、彝族十月太陽歷和十獸圖騰柱、浮雕景墻等,將楚雄市彝族文化精髓濃縮到一個村莊里。

設計者們還在村莊里增加了體驗彝族傳統文化的許多環節,比如以拜福祿圣地、取福祿圣水、領圣羊賞賜、觀祭龍祭樹等習俗。但沒有文化習慣作為支撐,對于外地游客來說,這些東西只是暫時的獵奇,很難融入他們的心扉。

紫溪彝村建設得很漂亮,但如何運營也還在探索中,紫溪彝村確實還需要時光的沉淀,但它至少已經開了一個好頭。

在火把的照耀下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年一度的火把節,成為紫溪彝村打開外地人文化心扉的最好機會?;鸢压澥且粋€群歡的節日,火把帶動人民的熱情,簡單而富有韻律的舞步在當地人的帶動下迅速就能學會,許多平日里沒有機會展示的彝族文化魅力也可以集中展示。

篇10

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翻開中華文化寶典,縱覽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卷,夏商時的天文歷法、商周時的青銅文化、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爭鳴、影響中國二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秦磚漢瓦、唐詩宋詞、燦爛輝煌的書法、繪畫、雕刻藝術、流光溢彩的絲綢之路,以及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四大發明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戚繼光抗倭、林則徐禁煙、鄭成功收復臺灣、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全民族抗戰氣貫長虹。這是我們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中華文化需要弘揚、需要傳承。學校不僅僅是授業、解惑的平臺,更是傳承文明的載體。濃郁的文化氣息,體現儒雅、充滿人文色彩的校園,會以一股強大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著置身其中的每一個學生,使之冶情、礪志、感悟人生。知也無涯、學不可已,淑性陶情,厚德載物。人文的環境需要營造,校園的內涵需要提升。

現在的學校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校園中高大雄偉的建筑拔地而起,一座座鱗次櫛比,如集裝箱、火柴盒似的堆砌其中。雖然散發著鮮活的時代氣息,但這僅僅是一個華麗的外表,猶如一具毫無靈魂的軀殼,缺乏精神與活力。

而今的各類學校都非常注重校園的綠化、亮化、美化,把許多精力用在了做面子工程上,而在文化建設、如何提升校園文化內涵方面下的工夫還不夠深。雖然校園打扮漂亮了,但始終缺乏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缺乏人文氣息、缺乏文化內涵,讓人體驗不到學校的文化底蘊。這樣,即使是一個教學質量非常高的學校,也不能充分顯現學校的文化內涵。倘若校園中或多或少地將某些歷史文化名人的塑像雕刻其間,將某些絕唱千古的詩詞歌賦篆刻于綠草碑林之中,將祖國輝煌燦爛的藝術奇葩、文化瑰寶濃縮點綴其內,讓每一塊空地賦有生命,讓每一塊怪石具有靈魂。那么,不難想象,一尊孔子的塑像,定然會使人體驗到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一組唐詩碑刻,定然會使人體驗到大唐歌飛的唐朝詩歌藝術;一組蕩氣回腸的組歌,定然會使人眼前浮現出那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壯舉,從而體驗到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一座科幻浮雕,定然會使學生對未來充滿遐想,激發其奮發向上的精神。

當然,校園人文環境的營造,絕不只是停留在對環境表面的打扮。一尊雕像、一幅篆刻,絕對不可能充分展現其人文色彩、體現其辦學的內涵。更重要的是要使校園中的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員工都要具有人文理念、人文精神、人文素養。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人文環境,提升校園內涵,既要考慮人文景觀的配置,又要考慮如何才能使人文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時,還要注重人文景觀與環境的協調性。為此,可否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宣傳教育,烘托人文氣氛:

學校是人文精神的搖籃,教師是人文思想的傳播者。校長是學校發展的引路人,首先應具有全新的育人理念和較強的人文意識,同時,應具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增強校園人文性、提升校園內涵的決心和實際行動。以校長的思想、行動感染全校師生,加強宣傳教育,烘托出人文氣氛。召開全校師生動員大會,發出弘揚人文、追求卓越倡議,大張其鼓地利用廣播、標語、櫥窗、黑板報等廣泛宣傳;請專家、教授、民間藝人到校作專題報告、專題演講,烘托出崇尚科學、弘揚人文的環境氣氛。教師帥先垂范在全校掀起轟轟烈烈的弘揚人文、營造人文環境的活動,讓全體師生都積極主動地投身于這個高雅地活動中來。

二、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培訓: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學生的青年時期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最易接受新思想的時期。因此,將人文知識、人文思想的教育融入課堂,有目的地進行培訓,讓學生更多地知曉和了解我國優秀的歷史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形思想、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用人文學科的精神財富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增強人文意識,確立人文理念,樹立人文精神。 轉貼于

三、 開展相關活動,讓學生接觸人文、感觸人文:

有條件的學??赏ㄟ^參觀名勝古跡、文化遺址,憑吊文人墨客,游歷名山大川等活動,讓學生接觸人文、感觸人文。雖不能聽塞外羌笛、胡叫馬嘶,卻能觀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雖不能與張騫李廣對話,卻能在秦燧漢關前懷古。讓學生感受古風古韻、江山多嬌,受到人文熏陶。從而感受悠悠華夏千古不朽的文化歷史,感受生存環境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人文情感。亦可舉辦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的演唱、演講等活動,頌揚偉大祖國燦爛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人文的理念在學生心中得以升華。

四、學校管理人文化:學校管理應以人為本,既要制度化,更要人性、理性地融入情感管理。校行政人員要不斷強化為師生服務的意識,實實在在地為師生服務,給每個職工、學生以關懷,做到有成績必鼓勵、有困難必幫助、有矛盾必化解。以情動其心,以德導其行,讓全體師生深感學校集體的溫暖,從而更加敬業、樂業、勤學,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學習,增強學校的凝聚力、戰斗力,使校園充滿溫馨、和諧。

同時,應不斷加強教育科研,廣泛學術交流,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學校,提升校園內涵。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提升校園內涵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校園文化品味的重要措施,學校應在凈化、綠化、亮化、美化的基礎上,加強和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精神,站在時代高度,具有前瞻性和創造性地審視、定位學校發展,對校園進行精心設計,配置人文景觀、修造文化墻、建文化長廊、裝飾地面圖案、配栽奇花名木、造假山曲徑......使之符合校園實際,擺脫俗氣、呈現高雅,具有自身特色。讓景觀、圖案與環境遙相呼應、協調統一、表情達意;讓每一棵草木蘊含寓意;讓每一個景點啟智明理;讓環境透射人文氣息,使校園環境人文化。

因此,必須對校園環境條件加以認真地研究分析、科學規劃,對每一處建設都要精雕細琢,切不可隨心所欲、粗制濫造,死搬硬套某種模式,刻意追求某種人為效果。否則,不僅不會達到所預想的人文效果,反而還會破壞其原有的自然性,從而有損原有的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