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機原理基礎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6: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機原理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微機原理基礎知識

篇1

關鍵詞:深基坑;止水帷幕;技術原因;處理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173

0 引言

有效控制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涌入現象發生,主要依靠止水帷幕技術。只有牢固有效的止水帷幕,才能保證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但是,在實際深基坑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程序不嚴,制定方案不合理,地質數據情況統計不準確等原因,導致止水帷幕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從而造成深基坑事故的發生。由此可知,有效處理止水帷幕失效現象,保障深基坑工程安全適用具有重要作用。

1 止水帷幕運用于深基坑中技術要點

1.1 建造止漿墻

止漿墻需要在注漿區域建造,其厚度要求在15―30厘米中間,厚度的設定為了有效防止注漿時從地面冒漿現象的發生。

1.2 鉆孔技術

先確定注漿孔的具體孔位,采用測量放線的方法來確定孔位做好標記,根據標畫孔位運用工程地質專業鉆機打孔,這種鉆孔過程中要保護孔壁用套管定位或是泥漿循環方式,孔形成后立即清理。其中套管護壁法主要針對含水砂層等嚴重地層鉆孔時使用。

1.3 注漿管安放設置

第一步,嚴格按照注漿要求,結合深基坑具體地質情況,在注漿部位下設A管,不注漿部位下設B管。第二步,按施工要求鏈接A、B兩個注漿管,將注漿管沿鉆孔洞穿入孔底部;第三步,設定孔底與地面3厘米處填充粗砂或碎石子,再用速凝水泥密封孔口加固地表層,這樣才能有效防止灌漿時外溢;第四步,用悶蓋封頂,為了防止雜物進入[1]。

2 分析深基坑止水帷幕失效原因

2.1 失效概況

深基坑開挖土方前,按照降水檢測方案要求,先檢測基坑內外部下水是否相通,具體做法:先從內部基坑由降水井進行抽水,觀測坑外水位是否下降,出現明顯下降現象再停止抽水,如基坑外水位出現回升,表明深基坑內外地下水循環較好。土方挖向地表以下7cm,如出現了滲漏涌水現象,此時說明止水帷幕已經失效[2]。

2.2 分析止水帷幕失效原因

造成止水帷幕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過專業人士鑒定分析歸納為以下幾方面:方案設計不當,施工原因及監管不嚴。在采取對深基坑取芯樣本分析出失效原因:

第一,深基坑建造過程中,缺乏嚴格監管,導致施工員在操作中未按照圖紙要求開展,發生少數樁位產生偏差,樁間連接距離超出規定數值要求,施工操作完成后未進行嚴格核實,檢查不到位,導致深基坑工程出現開叉裂縫現象。

第二,施工人員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建造止水帷幕后,當樁位強度在初期硬度還不具備條件時,就開始對深基坑進行抽水,導致帷幕中水泥稀流走抗滲能力下降,出現工程吊腳事件,引發深基坑止水帷幕失效事故的發生。

3 采取措施解決止水帷幕失效現象

3.1 對坑外帷幕注漿進行封堵

注漿封堵包括三步:第一步,確定位置。深基坑止水帷幕以外進行注漿,注漿孔要求兩排以梅花狀設置,兩排相距0.5厘米,第一排注漿孔以距雙軸樁0.2cm為標準設定鉆孔。第二步,布點。準備壓密注漿針對第一排注漿孔。第三,開始注漿封堵加密,保障止水帷幕有效發揮作用。

3.2 對坑內帷幕進行混凝土密實封堵

基底距地表深6.8cm時,這一深度土層處于粉土性質,滲透性能好。針對地質特性在土方開挖前,采用緩凝土澆灌構造堅硬擋墻在排樁和基底交匯處,做到有效密封坑內滲漏點,防止水帷幕現象發生。

3.3 對坑外管井進行降壓

深基坑開挖往往選在春夏交替季節,因此雨水較多土地濕度大,基坑土方挖到地表以下6.8厘米處,由于坑內與坑外的水值差較大,可能產生滲水現象,不利于基坑外注漿封堵實施條件,因此,需要布置坑外降壓井來改善坑內外水值差。對于自然環境帶來的土層濕度變化要隨時觀測,間歇式進行抽水。

4 施工流程

第一,對基坑外部注漿密封加固。先從孔洞第一排開始 ,注漿第一排操作完成后再開始第二排加固注漿。第二,基坑外部注漿要與基坑內部掛網式噴漿同時進行。觀察加固中是否出現滲漏點,如有要及時使用水泥凝固方式密封,加固止水帷幕硬度和密度。第三,混凝土澆筑密封擋墻。

5 結語

本文通過深基坑止水帷幕的技術要點概述,分析了造成止水帷幕失效的原因,同時,提出有效解決的措施和施工流程安排,希望能對深基坑施工操作有所借鑒,止水帷幕是深基坑中的關鍵環節,有效防止了地下水涌入事件的發生。采用有效措施修復止水帷幕失效滲水現象,對于基坑安全性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多元化企業;事業部;核心能力;知識轉移

多元化經營作為一種企業成長的重要戰略方式自二戰以來,就倍受理論界和企業界關注。國際上有關這一課題,已經超越了要不要多元化的層次,而到了如何多元化,怎樣多元化才有效的階段。21世紀,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關鍵的資源,同時知識也為人們研究多元化經營提供了新的視角。

一、以知識為基礎的相關多元化

多元化經營戰略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程度的必然選擇。許多研究表明,公司特別會從相關多元化中獲益,其理論依據是業務一體化、范圍經濟及核心技能的潛在可轉移性形成的經濟性等相關利益會超過非相關多元化外部資本市場和低破產概率所帶來的經濟性(楊林,陳傳明)。近年來,理論界普遍認為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有限多元化是有效率且可持續的。綜合國內外學者們的觀點,核心能力的本質或根源是知識,也是企業的競爭優勢之源。因此,企業應實施基于知識的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考慮核心能力能否在各業務間移植和共享,努力創造各業務間的協同特別是知識協同,以獲取持續的競爭優勢。各業務間應努力共享戰略資產,特別是能構建戰略資產的核心能力。這樣,一個業務部門積累的核心能力會促進另一個部門構建新的戰略資產,實現動態的多元化相關。

二、多元化企業內部的知識轉移

90年代早期,幾乎所有美國大型企業都采用M型結構(多事業部型)(gligstein,1990,Teece,2000)。多數學者和企業都傾向于選擇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而不贊成直線型的組織結構。M型結構在集權和分權上介于u型結構和H型結構之間。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將組織的縱向結構和橫向結構很好地結合起來,既能實行內部有效的管理,又能給予運作部門較大的獨立性,是多元化企業較為理想的組織結構。而大量的實證研究也表明,多元化與事業部制存在著客觀的規律性。

如前文所述,戰略與核心能力在業務間的轉移與共享是多元化企業經營成功的關鍵。要實現相關知識的協同效應和其他戰略資產的共享,必然需要戰略資產和知識在各業務間的轉移。而多數多元化企業都采用M型組織結構,各事業部之問的知識轉移成為提高企業整體績效的關鍵所在。目前,很少有研究者就一個具體層面對知識轉移進行系統的研究,如個體之間、個體與部門間、部門之間,特別是關于部門之問的知識轉移研究很少,或論述得不充分。因此,本文從此處的理論缺陷人手,初步對多元化企業內部事業部之間的知識轉移機制進行分類,并分析幾種可行的深入研究視角。

三、多元化企業事業部之間的知識轉移機制

知識轉移指知識以不同的方式,超過空間和時間從一個個體或團體向另一個個體或團體轉移的過程。而知識轉移機制則是指實現知識轉移所依賴的途徑。現在的研究表明,知識轉移的機制有很多,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Pedersen等(2000)把知識轉移機制分為豐富的交流媒介和書面的媒介兩大類。顯性知識易編碼,可以被組織成文檔形式,進而可以通過規則、政策和程序以正式系統的方式轉移(Pablos,2004;Polanynl,1962)。隱性知識不易編碼,不能從人們的頭腦中引出來并寫到紙面上來轉移,但隱性知識可以通過那些擁有這些知識的人來回走動而轉移(Nancy&Dixon,2000)。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進步,人們之間進行交流有時會借助計算機來進行,如虛擬會議、虛擬團隊等。由于企業內的知識轉移形式多樣而復雜,本文集中討論人與人通過交流來實現事業部間知識轉移的機制,并按知識轉移的方向將事業部間的知識轉移機制分為四大類。

1、單向專家式

具體來講,這類機制中,知識存在于一個或一組特定的專家或最佳實踐者中,知識主要從特定的知識載體流向那些不如專家式載體的人,知識轉移主要是單向的。在這種類型中轉移的知識一般是隱性知識,可以是一對一的也可以是一對多的。這類機制主要包括內部培訓、專家指導等。有些大型企業為鼓勵知識共享,常設有內部培訓師選拔機制,并配之以適當的激勵措施。這樣,某個事業部的最佳實踐、新技術和新知識等可以在整個企業內傳播。而每個事業部都可能有本身專長的技術和知識,當一個事業部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以求助于其他事業部的專家來做指導。另外,這些機制還可以借助于計算機進行,如網上培訓、內部專家指導網等。

2、雙向互惠式

具體來講,這類機制中,知識的發送方和接收方的角色可以互換,知識是在兩個事業部間來回流動的,知識轉移主要是雙向的,兩個事業部可以相互學習,共同受益。在這類機制中,所轉移的知識一般也是隱性的,轉移主要發生在兩個事業部之間。第二類機制主要包括輪崗和交換員工。輪崗或工作輪換,是隱性知識轉移的重要途徑。兩個事業部可以會出于相互學習、提高員工素質和士氣等目的,安排工作輪換。這樣,某個事業部的員工到另一個事業部同一層面的崗位進行工作,通過密切工作合作和人際交往,他便會將原事業部的知識轉移給新事業部的其他成員。同時,新事業部成員也將他們所擁有的知識與這位員工分享。經過一段時間,這位員工返回原事業部,并將掌握的另一個事業部的知識匯報到自己的事業部。此員工充當了兩個事業部的中介或橋梁人物。經過協商,兩個事業部也可以采用交換員工的方式,達到共享知識的目的。

3、多向交叉式

具體來講,這類機制是來自多個事業部的人員相互聯系或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知識的。每個人所代表的事業部既可以是知識提供方,也可以是知識接收方或兩者兼任。知識轉移發生在多個知識載體組成的組織團體中,知識轉移通常是不定向的或多方向交叉式的。每個載體都擁有特定的知識,他們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進行互動、交流、交換知識,獲取知識共享,促進新知識的創造。第三種機制中轉移的知識主要是隱性的。來自不同的事業部的人員可以以工作團隊、會議等形式進行知識轉移。會議與團隊中發生的知識轉移的性質是相同的。總部組織的由各事業部成員參加的會議可以通過使用會議成員相互討論、溝通和對話,促進各事業部的知識轉移。這種頭腦風暴式的會議會加快企業的知識創新。而多個事業部往往會組成一個工作小組或團隊,共同解決同一問題,其中發生的團隊學習是一個團隊的“系統思考”過程,即把個體頭腦中的知識體系化,使其符合“整體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則。這樣,會促進各事業部間的知識

共享,獲取知識協同,發揮整體優勢。借助于計算機網絡,這種機制也可以是電子會議、虛擬團隊、電子論壇等。

4、多向網絡式

上述三類機制中,知識轉移雙方都是明確的或知識轉移被限定在有組織的模式中,受到團隊、組織的支持。而第四種知識轉移機制則發生在由各事業部間的聯系所組成的社會網絡中,社會網絡成為知識轉移的渠道,它通常被看作是非正式的網絡。社會網絡研究最早出現在社會學領域,最近逐漸擴展到企業領域。社會網絡是由一系列社會關系聯結在一起的結點(個體或組織)的總和。多元化企業中的多個事業部通過各種聯系構成了一個網絡。Ghoshal&Bartlett(1990)將企業內部網絡看作一個多組織集合體而非單體組織,因為網絡關系概念也可以被用于企業內部網絡研究,使得對這種網絡的結構、運作和治理可以得出更多有價值的認識。第三種機制也是多個事業部參與的,知識轉移是多方向不確定的,但它的最大特點是有限的知識轉移主體之間通常為直接聯系,知識轉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各成員個體屬性的影響。而由各事業部組成的整個社會網絡中發生的知識轉移的主體是有多種可能的和不確定的。各事業部間有或多或少的聯系,有的是強關系有的是弱關系,知識轉移可以通過事業部間的直接或間接聯系發生,知識轉移主要受各事業部間關系的影響。網絡式的知識轉移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實現。近年來,一些網絡軟件逐漸興起,如BBS,Blog,SNS等,網絡軟件的用戶構成了虛擬網絡社區。各事業部可以借助信息網絡提高已有的社會網絡的聯系頻率,更可以隨時加入或形成新的虛擬社會網絡,增加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機會。

篇3

【關鍵詞】 《處方管理辦法》;藥品調劑

醫院藥房晚夜班因工作特點,基本只安排一名人員承擔處方藥品的調劑,并且主要由藥士專業技術職稱的工作人員承擔。按國家《處方管理辦法》規定(簡稱《辦法》),醫院藥房處方調劑管理應嚴格依照辦法相關條款進行管理。《辦法》第五章第三十一條規定:具有藥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負責處方審核、評估、核對、發藥以及安全用藥指導;藥士從事處方調配工作[1]。因此,目前醫院藥房晚、夜班處方藥品調配管理普遍存在有違《辦法》規定。鑒于此現象是許多醫院藥劑科基本存在的管理問題,特撰文以期引起相關管理部門重視。

1 資料與方法

依據《處方管理辦法》第五章處方的調劑管理規定,探討醫院藥房晚、夜班管理存在的問題。

2 結果

2.1 醫院藥房晚夜班處方調配工作管理情況 對貴陽市大型醫院藥房晚、夜班處方調配工作管理情況進行調查:所有被調查醫院藥房晚、夜班處方調配工作人員均來自藥劑科一線處方調配人員,晚、夜班處方調配工作均只安排一名專業人員承擔,被調查醫院中普遍由具有藥士專業技術職稱人員承擔。

2.2 導致醫院藥房晚、夜班處方調配管理有違《辦法》規定的因素。

2.2.1 藥房一線處方調配人員專業職稱結構和數量問題 大型醫院一線處方調配人員結構主要由藥士組成,同時藥房一線處方調配人員數量是按《辦法》頒布前確定的編制和崗位,如果按《辦法》要求配備一名藥師和一名藥士共兩名調配人員承擔每日晚、夜班值班調劑工作,那么在處方調劑人員現有數量的基礎上將至少增加1/3左右,否則會極大影響日常處方調配工作,由于藥劑科人員數量的管理需由醫院決定,在不能增加處方調劑人員數量和未有上級管理部門要求必須執行《部分》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只能根據現有條件對藥房晚、夜班值班調劑人員進行管理。

2.2.2 一線處方調配人員年齡及性別問題 按職稱評聘要求:中級專業學校畢業專業人員評聘藥師職稱,需工作7年以上;由于一線處方調配人員多為女性,在獲得藥師職稱時正是大部分人員面臨更大家庭責任期間,其不可能長期承擔夜班處方調配工作。通過被調查醫院藥房對具有《辦法》賦予調劑人員:處方審核、評估、核對、安全用藥指導等權利的藥師工作安排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隨著其年齡或工齡的增加,管理者將其繼續安排在一線處方調配工作將面臨著一定的壓力,因此,隨著藥師年齡的增大,其離開藥房一線藥品調劑部門的機會就越大,對于大型醫院藥劑科門診藥房,晚、夜班值班人員主要由年輕藥士構成,從而導致藥房晚、夜班值班人員工作安排有違《辦法》規定。

2.2.3 傳統管理習慣的影響 目前藥房晚、夜班制度是多年延續的結果,由于現存藥房晚、夜班值班人員工作安排制度有違《辦法》規定,通過對其他省市醫院藥劑科晚、夜班值班人員工作安排情況的了解,藥劑科晚、夜班值班人員工作安排有違《辦法》相關規定,在我國不是個別現象,同時,也并有一家醫院因此受上級管理機構的處理,也沒有相關管理機構要求須按《辦法》規定改革,因此,藥房領導在面臨各種壓力的情況下,只能維持現狀。

2.2.4 受制于傳統處方調配的觀念 “照方配藥”是傳統藥房處方發藥的根本,藥房一線處方調配人員:藥士、藥師甚至主管藥師、副主任藥師等,長期受制于我國傳統的醫院醫療服務模式,接到患者的處方,習慣意識就是“照方配藥”,對于《辦法》只賦予藥師處方審核、評估、核對、安全用藥指導等的責任,沒有深刻的理解,放任藥士承擔藥師應該承擔的工作。

2.2.5 受傳統處方調劑差錯評價方法的影響 藥房調劑人員藥品調配出現“照方配藥”的偏差結果才是差錯事故認定的條件是傳統處方調劑差錯評價方法,這種長期傳統意識不僅根植在藥劑人員的思想中,同樣根植在處方擬訂者醫師思想中,甚至也根植在患者思想中,因此,在醫療糾紛極其嚴重的現在,只要藥品與處方相符而所至的藥療及醫療事件或事故中,藥劑人員所承擔的責任極小甚至沒有,醫師或患者也沒有意識到不具備處方審核、評估、核對、安全用藥指導等工作責任的藥士,完全承擔處方藥品調劑有違《辦法》相關規定。

3 討論

《處方管理辦法》是根據《執業醫師法》《藥品管理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6]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對處方管理的一般規定、處方權的獲得、處方的開具、處方的調劑、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做出明確規定。其目的是為規范與發揮醫師、藥師在促進合理用藥方面的專業作用,提高藥物治療水平和醫療質量,是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醫院藥劑科應無條件地嚴格按《處方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調整或改革自身管理條件以符合其規定要求。因此,藥士獨自承擔醫院藥房晚、夜班藥品調劑有違《處方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的現象,相關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處方管理辦法[eb/ol]. moh.gov.cn2007.03.1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eb/ol]. moh.gov.cn 2004.06.0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eb/ol].moh.gov.cn2006.10.1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eb/ol]. moh.gov.cn2004.06.04.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精神藥品管理辦法 [eb/ol]. moh.gov.cn2002.10.14.

篇4

關鍵詞:勞動價值論;理論基礎;價值;價值創造

價值及其源泉問題是每一個從事勞動價值論研究的學者都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國內學者對勞動價值理論有著各種不同的理解,如:物質生產勞動價值論、社會勞動價值論等。[1]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出現了一系列的新情況、新問題,給勞動價值論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如:科技知識及經營管理創造價值的問題;第三產業的價值創造問題等[2]。面對經濟生活中的各種復雜現象,必須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研究,對其不斷豐富和發展。尤其是加深對于價值及其創造的理解,是更好地理解勞動價值論,科學回答這些新問題的鑰匙。本文試圖從分析價值和價值創造入手,并結合經濟現實,對經濟領域中價值創造進行解析。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和哲學基礎

1、科學勞動價值論——馬克思對古典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馬克思通過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價值理論的批判繼承,建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首先他打破了古典派只從交換價值的形式上看待價值的局限,而從“不同性質使用價值為什么能夠在數量上相比較”出發,抽象出價值概念。為此他提出商品的二重性學說,并獨創了勞動二重性學說,把價值作為一個獨立范疇確立下來。即:“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在價值創造上,馬克思指出社會平均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的大小。并運用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價值創造的源泉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對抗性,解釋了剩余價值的來源和本質,并指出,“剩余價值的出現既離不開流通領域又不在流通領域,而在生產領域。生產領域的價值增值關鍵是生產者,資本家的預付資本并不創造價值而是轉移其自身的價值。”因而,在價值創造源泉上,堅持了“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這一科學真理。[3]

如何深刻理解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實質,必須認真分析其價值理論存在的基礎和條件。正是這些條件才構成了馬克思價值理論哲學基礎,是深刻理解馬克思價值理論的鑰匙。

2、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哲學基礎

馬克思價值理論的第一個基礎是:價值概念是建立在以人類整體的偏好為價值評判標準的框架之下的。迄今為止的幾乎全部學科,只要涉及價值判斷的,都是建立在以人類為中心的基礎之上的。某物有價值完全是因為其對人類有效用,能滿足人類需要;反之若某物不能滿足人類需要則無價值。

馬克思價值理論的第二個基礎是:價值的概念是商品用于交換時才產生的。價值概念建立在交換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人類之間的交換,物品永遠只是物品,只具有使用價值。可見,價值是針對交換而提出來的,確切地說是針對人們交換中雙方交換物的比例關系而提出來的,是衡量交換是否公平的一種尺度。從這個意義上,價值不是在生產過程中,也不是在交換過程以后,而是在交換的一瞬間才得以體現的。[4]

馬克思價值理論的第三個基礎是:價值是表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范疇。馬克思認為:“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現的勞動產品的價值關系,是同勞動產品的物理性質以及由此產生的物的關系完全無關的。這只是人們自己的一定社會關系。”[5]既然價值只有在交換中才有意義,它表現為交換價值,交換又是建立在雙方平等意愿的基礎上,所以價值是在等價交換基礎上的人與人交換關系(表現為商品的交換比例)的表現。

二、價值創造的源泉

1、勞動是價值形成的唯一源泉

為什么土地、資本也同樣參與生產過程,但它們不是創造價值的源泉,而勞動才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呢?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個問題已隱含在馬克思對價值和交換的分析之中。讓我們先考察交換,在假定交換物品對人類有效用,而且交換雙方也為之付出勞動的基礎上,來分析商品的交換比例問題。那么,以何種比例交換二物品最恰當呢?為什么一只海貍交換兩頭鹿,而不是一頭或三頭呢?這就集中到價值創造上了。馬克思正是在前三個基礎之下,對其作了科學的回答。既然價值是以人為標準進行評判的,那么就看這次交換對雙方是否公平。若公平則成交,否則交換就不能進行。怎樣才是真正的交換公平呢?當然又是要從人類本身的判斷來考慮。可見,馬克思只所以抽去商品的使用價值屬性,即是把價值概念建立在“人類為獲得該商品所付出的艱辛和麻煩”的基礎之上的[6]。因此,這種付出理所當然成了衡量交換比例的尺度。但這種艱辛和付出的度量在實踐中又是有困難的。因此,馬克思只有抽象出一般勞動,認為他們是同質的。進行了這種抽象之后,衡量商品的價值的標準就是人類的勞動。然而勞動還是摸不著、看不見的,只有用人類生產這種商品的勞動時間取代。而人類生產某種商品的勞動時間不是任何一個人的,而是社會平均的,所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決定了商品的價值。

2、價值創造的更一般意義上的源泉

經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看出,建立在以整個人類的福利為研究對象的基礎上,我們得出價值的唯一的更一般的源泉:“人類為獲得該商品所付出的艱辛和麻煩”。從而價值創造的一般要件就是:第一,主體創造出使用價值。第二,人類在創造該使用價值時付出了艱辛和麻煩。第三,創造價值用于交換。從這個基礎上考慮問題,一切效用價值論者都是錯誤的,因為他們只從個體(效用)出發,而未以整個人類社會(效用)為對象,以個體抹殺了一般。三位一體的公式也是錯誤的,因為“價值是體現在人們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上的,只能由人來創造而不能由物來創造” [7],非勞動的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并沒有為商品的形成付出“艱辛和麻煩”,只是單純的價值轉移。

三、價值創造分析——新時期對勞動價值論的運用和深化

通過對價值理論的前提、價值創造的一般源泉以及價值創造的判斷要件的分析,我們可以據對新時期復雜經濟現象的價值創造問題進行解析。

1、物化勞動不創造價值

物化勞動是否也創造價值,這個問題一直是經濟學界爭論的焦點,我們認為:人類勞動在當代仍然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勞動包括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生活資料被消費轉移到勞動力中,構成勞動力的價值,是不能創造價值的。凝結在生產資料中的物化勞動,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具體勞動逐步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也不能創造價值。因此物化勞動在勞動過程中只是轉移自身的價值,不能創造價值,但它對價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價值創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第一、它是勞動過程得以進行的物質條件。沒有物化勞動參與,勞動者就無法借助生產資料進行勞動。第二、它構成了價值載體的物質內容,即使用價值。沒有物化勞動參與,商品價值就缺乏物質載體。第三、作為上一勞動過程結果的物化勞動是經驗的累積,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條件[8] 。

2、科學技術知識不創造價值

隨著科技的發展,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在與過去相同的時間內生產出幾十倍、幾百倍的產品,所以有些學者便認為科學技術知識創造價值,并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作為論據[9] 。其實這是混同了使用價值與價值的概念。生產力是人們創造物質財富的能力,跟價值即這個表征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范疇毫不相干,更不可能成為創造價值的力量。科技的運用,只是導致使用價值的成倍增長,而非價值的成倍增長。正是科技使人們生產該商品的生產率提高,減少了人們“獲取該物所付出的艱辛和麻煩”,單位商品的價值才下降,而總價值卻是不變的[10]。另外,科技的發展導致價值的轉移或者說價值的剝削,會產生一個重新分配價值和剩余價值的過程,但不是科學技術、知識創造了價值。科技的唯一作用就是廣泛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一個行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引起對其他行業剩余的剝削,必然帶動社會各行業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從而人們獲得社會產品所“必須付出的艱辛和麻煩”減少,即: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這個價值量降低的過程是人類生產自身擺脫自然束縛的能力增強的過程。

3、經營管理勞動的價值創造

經營管理勞動在企業生產中所起的作用是組織、協調、指揮、監督,是構成企業生產的一個重要部分,特別是在現代科技發達、生產環節復雜的生產下,經營管理顯得比普通勞動更加關鍵。管理者雖沒有參與使用價值的直接生產,但其勞動與工人一般性勞動構成了企業的“共同勞動”,管理者也是“總體工人”的一部分,間接參與了價值的創造。而且其勞動是更加復雜的勞動,需要掌握更加復雜的科技知識和管理方法,是比普通工人勞動更有創造力的勞動。

4、第三產業勞動、私營企業主勞動的創造價值

第三產業勞動也是價值創造的一個重要源泉。理由如下:第一,第三產業的勞動創造了使用價值。第二,第三產業勞動產品也是人類社會勞動的一般凝結。第三,第三產業的勞動用于社會交換,滿足社會需要。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社會,第三產業的勞動就業率越來越多,創造的產值也逐漸增加。第三產業中無論是生活服務部門、生產資料服務部門還是其他服務部門,都是創造了無形產品,是人類一般勞動的凝結。

私營企業主的勞動作為一般勞動,與工人的勞動或國有企業管理者的勞動沒有兩樣。私營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的區別就是其所有權的不同,或者說是價值分配不同,這與其勞動是否創造價值不能相提并論。判斷一種勞動是否創造價值,要依據價值創造的三個要件。即:主體創造出使用價值、價值創造主體為獲得該使用價值付出艱辛、用于社會交換。由此看來,第三產業勞動、私營企業主的勞動同樣具有價值創造的屬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盡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關系與生產方式的變化,價值產生和實現的條件與馬克思所處的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但人類勞動是價值創造的唯一源泉,這一論斷在現在與將來仍然適用。不能由于一些經濟現象的變化去否定勞動價值論,而應該在分析當時經濟環境的條件下,進一步認識和發展勞動價值論,使之更加成熟,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馮春安.國內勞動價值論爭鳴簡評,經濟學動態[J].2001(1):154-56

[2]羅潤東、秦海英.勞動價值論研討會觀點綜述,經濟學動態[J].2002(3):46-48

[3]魯友章、李宗正.經濟學說史,北京,人民出版社[M].1983:74-84

[4] [5] [6]馬克思.《資本論》,北京,人民出版社[M].1975:64,89,51

[7]鄧先宏、傅軍勝、毛立言.對勞動價值理論幾個問題的思考,經濟研究[J].2002(5):8

[8]郭友聰、當代勞動價值論——勞動價值的本質及其實現,新疆教育學院學報[J].2003(9):3-5

篇5

【輔導對象】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個別機構校區差異輔導范圍有所不同,建議家長撥打電話了解情況)

【輔導科目】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生物 政治 歷史 地理 奧數 小升初 中高考

【輔導介紹】根據不同孩子的基礎知識及接受能力制定針對性的學習方案,配備輔導經驗豐富的課程老師全程指導,各機構收費標準、課程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詳情請家長們撥打電話詳細了解。

【熱門輔導】

小學:小學各年級奧數拔高、舉一反三的解題思維及應變能力提升;小學語文基礎知識串講、作文框架脈絡梳理提高、閱讀理解答題技巧講解;小學數學重點難點查缺補漏等;

初中:初二物理力學、電學等重點難點基礎夯實;初中英語語法、數學基礎知識鞏固提高;初中語文作文及閱讀理解等得分點提升;中考重點難點輔導、各科基礎夯實;

高中:高考理綜、文綜重點科目得分點突破講解,針對基礎薄弱的考生給出合理的學習建議;藝考生、特長生文化課針對性輔導;高中各科重點知識點梳理,高考沖刺輔導。

【溫馨提示】家長您好,請結合所在城區位置,尋找離家就近的機構和校區,先輸入前10位總機號碼,根據語音提示輸入后5位分機號碼,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顧問老師,把您孩子的學習情況跟老師詳細描述一下,老師會給您做針對性分析。

【哈爾濱市】

哈爾濱市道里區學大教育道里(新陽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道里區學大教育道里(顧鄉)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京翰教育龍塔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191

哈爾濱市南崗區京翰教育和興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192

哈爾濱市南崗區京翰教育軍工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78217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南崗(果戈里大街)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菁英學堂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長江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和興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建設街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大教育南崗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62

【佛山市】

佛山市禪城區學大教育汾江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56

佛山市禪城區學大教育衛國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56

佛山市禪城區學大教育亞藝公園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56

佛山市禪城區學大教育禪城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56

佛山市南海區學大教育南海萬科廣場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56

【福州市】

福州市倉山區學大教育金山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8

福州市鼓樓區學大教育屏山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8

福州市鼓樓區學大教育楊橋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8

福州市鼓樓區學大教育鼓樓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8

福州市臺江區學大教育臺江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8

【撫順市】

撫順市順城區學大教育順城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09

【阜新市】

阜新市細河區學大教育解放路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10

【貴陽市】

貴陽市南明區學大教育南明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11

貴陽市小河區學大教育小河校區免費咨詢電話:400 0066 911 轉分機 64011

篇6

關鍵詞:微機原理;單片機;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TH-4

1、引言

“微機原理與應用”,又名“微機系統與接口”或“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單片機已在航空、航天、能源裝備、汽車、日常生活等行業廣泛應用并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微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是銜接基礎課與專業課的一門技術基礎課,主要面向機械工程專業、航空宇航、自動化、理學院及相近專業本科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本課程主要講授與單片機相關的原理、指令系統、控制技術等,課程教學時間為32/40學時(選修課為32學時,必修課為40學時)。

通過大學前兩年的基礎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生們已經基本確定了考研、擇業或出國深造等較為明確的發展方向,學習目標性差異較大[1]。本課程作為一門技術基礎課,正是要進一步激發已有考研意向或對此方向有特殊愛好和特別才能的同學的科研興趣,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開闊學生的視野,并使他們獲得思維的擴展和科學的研究方法。針對本課程內容多、課時短和專業性強的特點,本文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主要從梳理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培養了學生興趣,激發了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質量。

2、科學梳理教學內容, 開展多模式教學

2.1 導入背景知識

微機原理與應用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學科交叉的特點,涉及機械電子、自動化、計算機、數學等基礎課程,因此相關專業背景知識的導入非常必要。古語云“溫故而知新”,通過原各專業基礎知識的導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發現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具備“博與專”的思想,對各學科的知識都要懂一點,對本學科的知識要熟悉掌握,有利于培養學生成為跨專業的綜合人才。

2.2科學梳理教學內容

本課程教學內容多且專業性強[2],課程時間相對非常緊張,因此為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本文對該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分析和梳理。以32學時的課程為例,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如表1所示。

2.3開展多模式教學

本課程除采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教學外,還穿插使用Medwin、Proteus等軟件為學生現場編程和進行程序演示,比如燈的輪流點亮與熄滅,LED計數計時等,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建立了網絡交流平臺,實時為學生答疑,增加了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另外,還進行了考試模式的改革,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實行不同的命題和試卷,充分考慮學生專業的差異性,順應當前教學改革的新趨勢[3]。

3、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和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優化教學方法

《學記》中有云:“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意思就是說教育要誘導,而不是牽著學生走;要激勵學生的意志,而不是強迫其順從;要給予學生啟發,但又要保留余地。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講解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的雙重過程。針對本課程專業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本課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和教師為主導的理念,確保學生的主動性;

(2)采用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保障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3)設計具有挑戰性的話題供學生討論,增強互動、合作與競爭;

(4)設置課堂作業,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增進學習積極性;

(5)利用事先編好的程序,通過多種軟件為學生現場講解演示,提高學生興趣;

(6)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實行因材施教,提供針對性指導并鼓勵自主學習,增強學生自信。

4、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注重能力發展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掌握單片機的專業基礎知識,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也是學生關心的問題和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之一。為此在本課程后,鼓勵學生繼續選修微機原理的實驗課,或參加各種科技創新活動,以從理論和實際的聯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導學生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他們的智慧、才能得到促進和發展。

5、 結論

綜上,微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涉及面廣,內容多,專業性強,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集思廣益,與時俱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吟飛. 工程基礎軟件及應用課程的教學研究[J]. 科技信息. 2012, 8: 122

[2] 劉春玲. “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 武漢科技學院學報. 2007, 20(10): 75-77

篇7

關鍵詞: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機械專業 課程改革 能力培養 工程能力 創新能力

在社會經濟和科技事業不斷發展的情況下,要求有更高水平的機械類專業人才,特別要培養這些人才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1]。機械專業有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就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學生在進行機電與控制類課程的學習時,可依據這門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來搭建一個橋梁,因此要進行這一課程的教學與實踐,對于機械專業方面的專業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對他們的工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有利的。

1 課程中能力培養的現狀

對“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學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清楚的了解微型計算機的基本原理、程序設計方法及微機接口應用的基本方法,讓學生能夠更熟練的使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應對一些問題,這樣,以后便能夠更好地在微型計算機系統的設計和應用上發揮他們的潛力[2-3]。這一課程中有許多知識點,軟硬件都很重要,在理論性、實踐性與應用性上都是比較出眾的。

由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特點,使得現在的“教”與“學”中出現“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情況比較普遍。造成這種現象的眾多因素中,其一是此課程內容龐雜,涉及的一些概念非常難懂[4],實踐性很強,要具備比較高的實踐能力;其二是匯編語言要具備很強的邏輯性,對邏輯推理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常常會感到不知所措;其三是那些缺少對數據結構、程序算法進行系統學習的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對不少的硬件原理基本上理解不了,又不知道怎樣才能將其與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聯系起來,致使他們非常困惑。機械專業的學生普遍覺得不好學,因而,使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沒有什么興趣。因此使這門課程在很難在機械專業中開展教學與實踐。同時,現在新修改的教學計劃中課時變少了,教學的內容卻大大增加了。僅僅是書本內容學生都很難理解透徹,在課程中更是缺少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的要求,于是導致當前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時只是傳授知識,跟專業的鏈接不夠,沒能很好的培養他們的能力。

2 機械專業“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中能力的培養

我已教了6年的“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開始的兩年內也曾一直面對這種“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情況,經過與資歷較深的老師的溝通以及他們對我的指導,再加上與學生的不斷交流,對各個機械專業學生進行了認真分析后,為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不斷開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從課堂和實踐兩個環節提出了一些課程改革的方法。

2.1 抓課堂,重基礎,培養工程能力

課堂是重點,基礎是關鍵。要把課堂時間利用好,基礎知識要講的清晰明了,講解難點時,可以結合工程中的一些實際案例,邊對這些實際案進行分析邊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開動腦筋,尋找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講解進位標志,為了使學生更對此更有興趣,可以先對他們講述一下歷史上首部計算機——17世紀帕斯卡發明的機械式加法器,一點一點的引導學生,讓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熟悉的機械知識去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以及它是怎樣進位的等等。這些完全是機械專業的語言,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興趣都比較濃厚。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各個方面都講得很全面是不太可能的,撒大網,要重基礎,抓重點,通過這些重點與難點讓學生深入思考工程問題,然后能夠很好的運用工程分析的思路去理解重點與難點。尋址一節要用到微機中最基本的工作方式,且與存儲器、接口的息息相關,教材涉及了尋址分類、段超越、存取操作數等很多內容。知識點比較多,涉及的方面比較雜亂,學生很難理解。課堂中可充分運用“通過地址找數據”這一點,把“地址”看成“倉庫”,把“數據”看成需要加工的“零件”。分別讓每個學生去“倉庫”取“零件”,有可能發現許多不一樣的路徑,這些不盡相同的路徑就是不同的“尋址方式”。這樣,將學生熟悉的環境合理的運用到專業領域中,不僅可以把那些看起來沒有頭緒的難點理清,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在一種輕松自如的環境中更好地把握重點與難點。

要想使學生的工程分析能力在課堂上得到明顯的改善,就要充分認識到如何將課程與專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具體來講,以課程內容為基礎,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反之,再用專業知識來完善課程內容。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可編程定時計數器8254及其作用,學生在自身機械行業知識的指導下,以此為基礎進行思考,電動機為大部分的機械裝置帶來了能量,電動機主軸轉動的非常快,相比較而言,外部機械在運行上則不那么快,而是比較慢,怎樣讓他們很好地配合起來,大部分學生認為是減速器。實際上,定時計數器8254的作用就相當于“減速器”,就是將CPU的頻率降低到所需要的各種級別以便各種應用。

2.2 放實踐,開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算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它的實踐性很強。若想不斷增加學生對該課程知識的理解與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認識到理論教學的重要性,還要將實踐教學環節擺到一定的高度。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獨立應對各種問題,并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這樣,使生的思維更活躍,可不斷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在實踐教學中主要包括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三個層次。

驗證性實踐環節與教學的內容聯系的非常緊密,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編譯環境,對基本的指令能夠達到某種熟練的程度。通過這部分的練習,在熟悉了某些相關指令是如何應用的同時,還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

設計性實踐環節主要是組合一些簡單的單一功能程序或某些單元模塊,構成比較復雜的程序或接口電路。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能不斷挖掘學生的深層潛力。

綜合性實踐環節要充分考慮到工程實際,在系統設計、組裝與調試方面不斷培養學生具有更高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系統和整機概念,最大程度的運用他們的創造力,讓學生不斷的提高創新意識。在這一環節中,充分運用機械測試技術中的熱電偶對溫度的測量,在匯編語言編譯的輔助下,操作8255A、8259A等可編程芯片,并且在這一環節中能夠充分體現接口技術的有效作用。

3 結束語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實踐性強,理論復雜。認真做好“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教學,并在此基礎之上綜合考慮到機械專業的各個不同方面,讓學生不斷的提高工程分析能力,不斷開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兩年的課程改革后,課堂氣氛不再那么沉悶了,越來越活躍,學生更有興趣學習該課程。學生都覺得在理論和實踐上有很大的提高,不僅收獲了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而且使他們具備了更夠水平的工程分析能力,與此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了高質量的課程教學。當然,要更好地通過課程改革來培養學生能力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需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合理的能力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機械學科本科專業規范[J].高等學校理工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通訊,2005(4):66~72.

[2]孫力娟,李愛群,仇玉章等.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焦純,盧虹兵,張國鵬等.論“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課程設置和改革[J].價值工程,2010,29(23):210~211.

[4]張亮,竇曉峰.《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教學改革探討[J].價值工程,2012,31(2):228.

基金項目: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資助([XJF2011]76)

篇8

關鍵詞:微機原理與應用技術;CDIO;一體化:教學模式

0.引言

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是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下建立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如何培養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杰出開拓創新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是高校工科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體化教學是CDIO 12條標準中的第三條準則,它能使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將理論、實踐、創新合為一體,是“教、學、做、思、創”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的集中體現,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結協作精神的有效途徑。本文闡述在“微機原理與應用技術”課程中應用CDIO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和體會。

1.背景

微機原理與應用技術課程的前身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和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兩門課(以下簡稱兩門課)。眾所周知,微機及單片機知識是工科電類相關專業的軟硬件開發應用基礎,是學生將來工作所應有的最基本技能,所以我國高校工科電類各專業普遍都開設有微機原理和單片機課程。中國民航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等電類專業在1986年籌建專業之初就設有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70課時),1996年增設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54課時),作為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后續課。兩門課程之間聯系緊密,但在微機系統的知識結構中又處于不同的層面,互不統屬。自1998年實施“五強計劃”以來,兩門課的課程組就從精品課程開始加以建設,并分別于2004年、2006年相繼建設成為校級精品課。近年來,隨著嵌入式技術的蓬勃發展與普及應用,社會對嵌入式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遞增,但嵌入式軟硬件設計開發人才又嚴重不足(每年缺口大約為20萬人)。面對這種局面,結合教育部“學分制”本科教育應適當壓縮學時,逐漸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的精神和中國民航大學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目標定位,以及新時期下社會對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需求,我們以“加強基礎、重視應用、開拓思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核心,以“突出手、腦并用,有助于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突出研究探索,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思想為指導,在學校電子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統一規劃下,經多次教學跟蹤和調研,對兩門課程進行了優化改革,將兩門課程整合為一門微機原理與應用技術課(94課時),由同一位老師分兩個階段,分別放在兩個學期進行教學,以2008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CDIO班作為試點實踐。

2.一體化教學模式

2.1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一體化教學內容、一體化教學手段和方法、一體化考核評價來實現。微機原理與應用技術課程所構建的一體化教學模式見圖1。

2.2一體化教學內容設計

整合后的微機原理與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見表1。該課程的目標是在保證學生了解微機基礎知識及8086 CPU體系結構的基礎上,側重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單片機知識解決實際的能力,達到在學時被壓縮的情況下,完成建立微機系統整體概念及熟練應用單片機的教學任務。

在微機原理與應用技術課程的第1階段主要學習微機基礎,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機基礎原理及結構,熟悉一款帶有普適性的CPU原理,熟悉匯編編程及應用,建立起微機系統整體概念,為后續進一步學習不同的CPU以及今后的工作和計算機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本階段以理論講授為主,部分內容的講述要不厭其煩,舉一反三,讓學生牢固掌握,如對存儲器地址、尋址方式、匯編指令與程序設計、寄存器、存儲器擴展、總線、中斷等內容;部分內容只是提及或不講,如對流水線、多核、存儲器管理、32位CPU等內容,目的只是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拓寬專業視野;部分內容采用精講多練的形式,注重學生獨立性的訓練和思維的啟發,如對接口部分的學習可以通過一個典型接口芯片來帶動學會這一類芯片的使用方法,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課程的第2階段主要強調應用性和實用性,內容主要講述實用接口電路的設計,常用串行擴展總線,基本I/O、A/D、D/A、LED顯示、鍵盤、液晶顯示、USB、紅外通信、RS232、485及PS2等接口功能和在實際教學實驗中的應用,目的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設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一體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一體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主要體現在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課內、外學習的一體化方面,通過項目聯系整個課程體系,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做、思、創為一體。

2.3.1理論實踐一體化

微機原理與應用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技術基礎課,實踐性強是其最突出的特點,而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在不斷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和培養出來的,電類專業尤其需要突顯實驗實踐的特點和特色。所以,我們充分認識到了本門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項目驅動的教學方式來達到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并重發展。

(1)在教學安排上,要求任課教師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互通,教師既教授理論同時又輔導實驗,且要同步開設。教師在上實驗課之前,要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實驗預習引導;在實驗課堂上要結合相應的實驗現象對理論知識作進一步的總結和概括,同時鼓勵學生通過軟件仿真或通過實際制作理解鞏固理論知識。譬如對匯編尋址方式和部分指令的學習,就是在實驗室通過DEBUG環境,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這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的做法,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又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同時,通過實驗教學,教師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這種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又反饋到理論的過程使得學生能從本質上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加強了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的聯系。

(2)通過項目組織教學,可以把知識、能力、素質等培養目標融入到項目教學過程中。為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學生需要歸納、整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或查閱課外資料,這樣能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也能讓呆板孤立的知識片化作整體知識鏈,觸類旁通,突出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教學理念,改變了“我講你聽,我做你看”的現象。

2.3.2課內外學習一體化

針對微機原理與應用技術課程內容多、部分內容前后之間互有交叉、實踐和實用性強、知識更新快等特點,課程組以項目為載體,通過網絡、虛擬仿真工具、實驗室開放等手段將課堂教學、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論文等關聯起來,形成課內、外一體的教學模式,見表2。

對于部分理論知識的學習,除了在課堂上通過板書或PPT講授外,還讓學生通過作業與網絡等形式進一步在課外學習,并通過校內的BB網進行師生間或學生間的網上實時答疑、討論等。

實驗、實踐教學是我們特別重視的環節和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分了3個層次的實驗,即基礎驗證型實驗、設計提高型實驗和綜合創新型實驗。這3類實驗都以項目的形式在課程一開始就布置給學生。其中基礎驗證型實驗要求全部學生必做,主要采用虛擬仿真與實物相結合的方式。設計提高型實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要求全部學生必做,內容覆蓋單片機課程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常規的模電及數電知識,難度中等,如像程控電源、溫度測量控制器等題目;另一部分是選做題目,這部分題目與全部的綜合創新型實驗,是具有一定難度的、需大量查閱資料反復調試才能完成的綜合性題目,且題目多種多樣。選這些題目的學生既可以做教師指定的題目,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結合教師的各種橫向課題或各種競賽自擬題目(自擬題目需經教師確認),由2~3個學生組成一組在課外合作完成。這些實驗、實踐項目,除在課內課堂上完成指定的實驗外,其余都可以在課外利用學生科協或校內BB網,通過仿真環境或實驗室開放完成。

3.一體化的考核與評價

對微機原理與應用技術課程的考核既要體現綜合能力,又要加強過程考核。綜合能力主要看學生對課程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職業素質的養成;過程考核是指考核要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將學生平時的各種表現都納入在考核內容之中。課程最后的總成績由平時成績、項目成績和期末成績3項構成,課程綜合成績考核評價方式見表3。平時成績主要從出勤、作業、學習態度、網上討論和師生互動等方面進行考核,占總成績的15%;項目成績主要從完成項目的資料搜集、小組協作、構思、設計、制作、調試、實物演示、項目答辯和項目總結報告書寫等方面進行考核,占總成績的45%,主要考核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及職業素質;期末考核以閉卷筆試形式進行,占總成績的40%。

篇9

【關鍵詞】中斷技術;實模式;保護模式;描述符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main points of real mode interrupt system with self’s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and analyzed the interrupt process of interrupt system at protection mode,this paper gave the interrupt comparison about protected mode and real mode,put forward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interrupt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Keywords:interrupt technology;real mode;protected mode;descriptor

在《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中,中斷機制和中斷技術是很重要的內容,它是微機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計算機運行的速度越來越高,對計算機的性能要求也隨之愈來愈高,不僅要求外設與CPU并行操作,而且要求計算機能夠隨時通過中斷方式發現錯誤,計算機出現異常時能夠及時處理故障等。在實模式下和保護模式下分別轉到中斷服務程序入口地址的方式區別很大,工作在保護模式下的微型計算機,其中斷的功能越來越強,中斷系統越來越復雜,組成中斷系統的中斷技術成為了計算機系統中十分重要的技術,它是《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

1.實模式下中斷系統的要點

32位機在實模式下的中斷機制與8086的中斷機制完全兼容。8086有一個簡單而靈活的中斷系統,每個中斷都有一個中斷類型碼,以供CPU進行識別,8086最多能處理256種不同的中斷類型。中斷可以由CPU以外的硬件設備驅動,也可由軟件中斷指令啟動。在某些情況下,也可由CPU自身啟動。8086的中斷源可分為兩類,即外部中斷和內部中斷,外部中斷分為可屏蔽中斷INTR和非屏蔽中斷NMI,可屏蔽中斷請求線INTR通常由中斷控制器82C59A驅動,NMI的優先級比INTR高。內部中斷是通過軟件調用的不可屏蔽中斷,包括溢出、單步等陷阱中斷和INT n指令中斷等。

8086的中斷系統以位于內存0段內偏移地址從0~03FFH區域的中斷向量表為基礎,中斷向量表中最多可以存放256個中斷向量,中斷向量是指中斷服務程序的首地址,包括16位的代碼段值和16位的偏移地址值,共有4個字節。每個中斷類型碼對應一個中斷向量,CPU通過中斷類型碼找到對應的一個中斷向量,于是,執行相應的中斷服務程序。

2.保護模式下中斷系統的中斷過程

保護模式下為每一個中斷和異常都分配了一個唯一的識別碼,稱為中斷類型碼,微處理器用分配給每個異常或者中斷的類型碼作為訪問中斷描述符表(IDT)的索引,以確定中斷或異常處理程序的首地址所在的表項。

保護模式下,仍然根據256個中斷類型碼,從中斷描述符表IDT和全局描述符表GDT(或局部描述符表LDT)中經兩級查找后,形成32位的中斷服務程序的首地址,保護模式下進入中斷服務程序的過程如圖1所示,以中斷類型碼乘以8作為訪問IDT的偏移地址,讀取相應的中斷門/陷阱門描述符(表項),門描述符給出了16位的段值(選擇符)和中斷服務程序的偏移地址(偏移量),其中32位偏移量裝入EIP寄存器,16位的段值被裝入CS寄存器,裝入CS寄存器在此被稱為選擇符,重要的是要通過選擇符,還必須訪問GDT或LDT,才能得到段的基地址,即由中斷類型碼在中斷描述符表IDT中找到的這個描述符,再根據該中斷描述符中段選擇符的TI位是0還是1,從GDT或LDT中找到一個段描述符,并自動加載到CS的描述符高速緩存器中[1]。

最后,由CS的描述符高速緩存器的基地址字段(32位)確定中斷服務程序所在內存的基地址,由IDT中找到的門描述符中的32位偏移地址作為中斷服務程序首地址的偏移量,于是,32位中斷服務程序的首地址=32位基地址+32位偏移量。

圖1 保護模式下進入中斷服務程序的過程

3.實模式與保護模式中斷的比較

3.1 相似之處

從產生中斷的機制來看,實模式與保護模式中斷類似,都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硬件中斷,一類是軟件中斷。硬件中斷包括兩類:一類是從INTR引腳接入的可屏蔽中斷,另一類是從NMI引腳接入的非屏蔽中斷,其中斷源來自存儲器出錯、電源故障、總線出錯等;軟件中斷也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執行軟件調用指令(INT)來實現的中斷,另一類是CPU在運行時遇到一些異常事件而產生的中斷處理。

兩種模式下的中斷都采用了向量中斷,中斷類型碼最多256個,保護模式下兼容了實模式下的部分中斷類型碼,如除數為0、斷點中斷、溢出中斷等。

實模式下中斷向量表以及大部分中斷服務程序,是DOS操作系統啟動時設置的。保護模式下隨著操作系統的設置,對中斷描述符表寄存器IDTR進行了設置,中斷描述符表IDT以及其中的每個描述符的位置也由此確定。每個中斷描述符中的內容即大部分中斷處理程序首地址的信息是在安裝中斷處理程序時也就確定了,即操作系統的啟動,大部分中斷處理程序隨之被安裝。只有少部分中斷處理程序屬于用戶程序,由用戶程序運行時安裝,安裝時在中斷描述符表中會添加相應的中斷描述符。

3.2 主要區別

(1)實模式下CPU以單個任務運行,雖然CPU可以與多個外設并行工作,但是,CPU的時間不能分配給予多個任務。保護模式下,CPU在多任務運行時,通過定時時鐘,并利用中斷機制將CPU的時間分配給多個任務;輸入/輸出設備通過中斷機制和CPU聯系,也可以實現CPU和多個外設并行操作[2]。

(2)實模式下中斷服務程序首地址的邏輯地址是存放在中斷向量表IVT中,將中斷類型碼乘以4,從中斷向量表IVT中讀取中斷服務程序首地址的邏輯地址,其物理地址20位。保護模式使用中斷描述符表IDT代替了中斷向量表IVT,由中斷描述符表寄存器IDTR保存著IDT的起始地址和邊界范圍,通過中斷描述符表IDT和全局描述符表GDT(或局部描述符表LDT)經兩級查找后,才能形成32位的中斷服務程序的首地址,中斷過程和實模式相比要復雜得多。

(3)實模式下中斷向量表IVT對于用戶是開放的,通過程序的運行,很容易改變IVT中的中斷向量,使得系統的安全性能很差。

保護模式使用中斷描述符表IDT代替了中斷向量表IVT,由于用戶是無權訪問IDTR的,也就不可能通過程序改變IDT中的描述符項,另外,從圖1可以看出,保護模式下通過IDT和GDT(或LDT)經過兩級查找后,求得最終的中斷服務程序首地址,無論是哪一級查找,所查找的描述符都有一個屬性(訪問權)字節,系統通過訪問權字節,實現特權級的保護、其它保護異常以及段界限的保護等,所以,保護模式下中斷系統是十分安全的[3]。

(4)保護模式中斷類型碼的允許范圍仍然是0~255,與實模式相比較,除了部分相兼容外,對某些類型碼的功能作了修改,并新定義了許多類型碼的功能。從整個范圍上看,0~31被用作IA-32體系結構的中斷與異常的類型碼,雖然IA-32體系結構尚無全部使用完,但是用戶不得使用。中斷類型碼32~255被分配給外部I/O設備、INT指令以及供用戶開發使用。

4.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中斷系統的內容

4.1 實模式下的中斷技術作為基礎

在《微機原理及應用》教材中,實模式下的中斷機制和中斷技術的闡述是比較系統的,并詳細介紹了中斷控制器82C59的工作原理,配合實驗裝置通過對中斷向量表的設置與中斷調用的實驗教學,學生能夠建立中斷的概念,不難理解8086CPU的中斷系統及應用,注意,實驗是在實模式下應用宏匯編來實現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實模式下中斷技術是重要的基礎知識,離開了基礎知識就去講解保護模式下的中斷技術,一方面缺少基礎,另一方面保護模式下中斷涉及知識面既寬又難,還缺少實驗驗證的條件,那將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方法。

4.2 保護模式下的中斷技術作為重點

隨著微型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微機工作在實模式下是不可能的,盡管啟動計算機時會暫時運行在實模式下,通常微機工作在Windows系統,CPU的一系列操作是在保護模式下運行的,所以,使學生掌握保護模式下中斷技術是一個重要的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從時空兩方面要正確處理好三方面知識的問題,第一,要優化實模式下中斷機制和中斷技術的講解;第二,要講解系統寄存器、虛擬存儲技術及存儲保護等知識,對描述符的組成以及段頁式轉換過程都必須重點講解。第三,由于有了上述兩方面的基礎知識,不需要花多的學時,重點介紹保護模式下進入中斷服務程序的過程及有關中斷類型碼的含義。

5.結束語

當前微機的中斷機制與中斷技術涉及知識面寬、難度大,教學組織困難,學生難學。通過對《微機原理及應用》精品課程的建設、教材的編寫以及教學實踐,總結出了關于中斷技術的認識與體會。認真地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不斷地學習,教學效果較好,《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多次被評為省優質課程。

參考文獻

[1]李華貴,.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181-183.

[2]白中英等.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第4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285-287.

篇10

 

但是由于該課程的特殊性,在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同專業對該課程的要求不同,教學目標定位與實際教學過程存在差異,教學難點與重點處理,8086芯片在實際使用中的局限性等諸多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定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對該課程的思考可能更加緊迫。

 

《微機接口技術》是工程學科教學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過程中承擔了計算機底層工作原理與應用的知識體系支撐,為學生在將來的工作過程中利用微型計算機或者單片機解決相關領域的應用問題奠定了基礎[1]。但是由于該課程的特殊性,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微機接口技術的現狀分析

 

由于《微機接口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通常是講述Intel公司的8086芯片及外圍接口技術,教學重點隨著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比如:通常本科院校與高職高專校學生都會學習該課程,但是由于學生知識的結構性差異,講授內容的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學生對該課程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系統構建的思路掌握程度相差較大。再比如,某些重點高校學生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同樣會安排改課程的學習,盡管一些院校課程名稱是《微機原理》,但是教學內容基本一致。

 

通過作者調研發現,這兩類院校相同專業學生安排課時數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同,學生基礎差異性決定了學習該課程之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差別較大。因此,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2]。尤其是在聆聽了國防科技大學鄒逢興教授關于該課程的理解后,認為該課程的教學需要改進和思考的地方較多。

 

1.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定位。計算機基礎教學通常情況下是指為計算機專業或者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提供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具體情況因專業不用而設置課程有別,這里主要是強調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

 

一般來說,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基礎教學從大學一年級的《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開始,學習計算機基本知識。并且通過學習一種計算機編程語言,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為學生將來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打下基礎。通常情形下,在大學三年級開設《微機接口技術》或者《微機原理》課程,使學生對計算機的理解深入到芯片級的底層。

 

2.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對該課程的要求。通常情況下,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該課程的目標是通過8086底層芯片的和外圍接口技術的原理學習,理解微型計算機在搭建控制系統時的思路和方法。由于不同的專業,對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程度不同,比如非計算機專業的近電專業通常情況下會學習較扎實的電工學知識或者類似的課程,而某些學科專業則相關課程的學習相對較少,因此這兩個不同專業的同學在學習《微機接口技術》這門課程的時候,接收知識的速度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過程差異較大,學生對待該課程的要求和出發點也不會相同,這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前需要詳細的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不同專業的學科特點與該課程之間的聯系。

 

3.學以致用。學習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習者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另一方面從工程角度出發則是為了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目前就該課程的開設情況,各高校也不盡相同,就是同一所高校,不同的專業所開設的內容也存在區別,比如:某些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開設《微機接口技術》課程,主要講解Intel公司的8086和8088系列CPU及外圍芯片。但是在實際的工程應用背景下,8086已經很難買到,取而代之的則是大量使用的單片機,于是基于實際的使用需求,一些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已經開始開設《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代替原先的《微機接口技術》,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從實際使用角度出發,解決問題。但是這類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后又會面臨其他問題,如:在計算機三級偏硬的考試中,涉及到單片機的內容較少,而大量的是8086的相關內容。再如:一些學校的研究生入學考試會考《微機接口技術》,但是開設《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學校的學生必須要自學該課程,這就帶來了很多問題,由于《微機接口技術》實踐性很強,因此,自學的效果可想而知。

 

另外一些學校的解決方法是:在大三第一學期開設《微機接口技術》,大三第二學期開設《單片機原理》,但是在課時數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對相似的體系結構重復上課無疑會帶來巨大的浪費。

 

正如國防科技大學的鄒逢興教授所言,無論是開設《微機接口技術》還是《單片機原理》,他們的體系結構是類似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類似的,思路是相同的,只學習其中一門課程即可。對于類似體系結構教學內容的選擇,無論是從實際的工程應用角度出發,還是從理解底層系統的搭建方法出發,或者是從實際問題出發,只要授人以漁,應該說都可以達到教學目標。

 

4.該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微機接口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是講解芯片的使用方法,講解底層系統的建立方法。因此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從學習的角度,理解了書本上面的內容還需要在實際的動手過程中消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變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能力[3]。

 

由于該課程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在課程的實踐環節中,教師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通過設計多種試驗方法,盡量減少驗證性試驗,增加設計性試驗和綜合性試驗,通過在試驗中反復遇到問題—思考問題—查找資料—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學生最終才能夠深入理解這部分內容。這里也可以借鑒的做法還有教師先做一些預先有錯誤的試驗,讓學生通過實際動手來找出錯誤,并且最終解決問題,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

 

5.課程的重點與難點。該課程的難點較多,但是重點與難點重合度隨著不同的專業要求有差異。在課時數相對有限的前提下,重要的是解決重點問題,解決思路和方法問題,理解結構和使用方法問題,對于較復雜的原理性知識點,比如分頁存儲等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難點,可以適當的引導,或者點到即可,不必花費太多寶貴的時間。但是某些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方面,最好能夠利用多種方法進行講解,甚至可以在實驗室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理解知識點[5]。

 

6.該課程的考核方式。該課程的考核不同的學校也不相同,通過調研發現,相對較好的方法是:試題中課后習題占15%左右,實驗占15%,其余試題約占70%左右,平時成績由于考核的標準不同,差異較大,因此平時成績反應在課后習題的試題上面。

 

二、教學改革的再思考

 

1.培養定位思考。從學生進入不同的院校開始接受高等教育階段開始,不同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培養過程的和培養結果。因此立足于自身的教學要求,按照培養目標開設和改革相應的課程已經勢在必行。落實到《微機接口技術》課程中,一定要從學生的培養定位出發,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2.學生學習習慣思考。不同專業的學生由于受到專業相關知識的引導,對問題的思考方式不會完全相同,甚至相同專業的不同學生也有不同的學習習慣。想講好這門課程,需要從學生的思維方式開始,了解教學對象的思考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3.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的思考。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著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過程存在差異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教學過程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講授,而實際工程中往往是多種復雜情況的組合。但是無論是基本原理還是實際工程應用,問題的分析方法是一致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過程中,突出的是解決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步驟,遇到問題后的分析思路和解決方法。一般來說,如果教師能夠具有相關的工程背景,就會大大增強課堂上的說服力,教給學生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技巧,往往這樣的教師深受學生的愛戴。

 

4.課程定位再討論。該課程與其他技能性課程類似,在許多地方性本科院校面臨轉型的機遇中,需要對服務于學生能力與知識構成起到支撐作用的教學內容,教學體系和課程定位做出相應的變革。目前眾多高校在探索高職加本科對接過程。其中面臨了諸多需要解決的難題,類似于《微機接口技術》類的技能性課程的定位與教學方法、教學定位的改革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