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網課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11-06 17:53: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上網課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上網課的建議

篇1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上網情況進行調查,了解體育大學生上網行為特點及其對學生學業和身心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希望能對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上網行為提供指導和建議。

關鍵詞:

體育大學生;網絡成癮;成因;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0013301

1 前言

網絡作為一個新興的信息傳播工具,近幾年在大學里日趨流行,受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青睞。盡管網絡存在著諸多優點,但長時間沉迷于網絡的種種弊端卻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的發展。作為網民主體之一的大學生的上網行為是否健康,不僅直接關系到我國高校的網絡陣地建設的健康文明程度,而且,也對加強和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網民具有重要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研究以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10級8班的32名同學為調查對象。平均年齡22歲。

2.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為問卷調查法。采用自編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共包括5個問題,備選答案均為4個。共發放問卷32份,回收問卷32份,有效回收率100%。

3 研究結果

3.1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上網的途徑

調查結果顯示,57%的同學擁有自己的電腦來上網,30%的同學到網吧上網,而用手機上網的同學占44%。這一結果提示,體育教育專業擁有個人電腦的同學占有很大比例,學生上網途徑非常便捷。同時,用手機上網和到網吧上網的同學也占有不小的比例。

3.2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上網行為特點

調查結果還顯示,每天都上網的同學人數比例最高,這說明大部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每天都上網。有22%的同學上網時間在5個小時以上。這一結果提示,體育教育專業大部分學生有近1/4的同學上網時間超過5小時。69%的同學上網的時段主要集中在晚上(18-23點)這段時間;15%的同學是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來上網;另各有7%同學選擇上午或下午以及午夜過后的時間來上網。這一結果提示,大部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上網時間都集中在晚飯后至就寢前的這段時間內。

3.3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上網目的

體育專業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集中于玩游戲,占44%;上網聊天、看電影的占25%;瀏覽網頁、看新聞的占22%。這一結果提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更多地是利用網絡來玩游戲和娛樂,只有很少的同學是利用網絡來學習的。

4 討論與分析

4.1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上網現狀分析

4.1.1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對上網時間的控制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自身沒有控制好上網時間,面對寬松的大學生活,大部分學生心中沒有目標、沒有追求,把大量時間浪費再上網問題上。面對當今就業的巨大壓力,很多學生不去珍惜大學的生活,沒有把時間利用在知識積累、技能的練習上,沒有利用這些時間來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力上。

4.1.2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對上網動機的把握

對于上網的動機,因為學習原因而上網的不足10%,而絕大部分同學上網的目的都是為了玩。尤其是玩網絡游戲的同學占了很大一部分,而真正利用網絡資源來提高自己的學習很少。

學校的網絡知識宣傳和教育不夠,導致學生在接觸網絡時沒有一個好的指導,心中沒有文明上網的概念和標準,而僅僅把上網當作是消遣和娛樂、交友的工具。

4.1.3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上網環境方面

根據問卷對上網途徑的調查得知,有30%的同學上網是在網吧,在網吧上網所使用的電腦所占面積不足1.5平方米,空間非常擁擠且空氣相當污濁,電腦輻射嚴重,惡劣的環境嚴重危害學生身心健康。

4.2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不良上網行為的影響

4.2.1 不良上網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據調查顯示,長時間上網會使人的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于亢奮狀態,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的增高、交感神經興奮、血壓暫時性升高。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會導致下肢肌力下降、呼吸短淺、心肺功能降低、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同時可能誘發腕關節綜合癥、腰椎間盤突出等一系列生理疾病,影響其身體健康。

另外,電腦輻射也會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誘發癌癥。

4.2.2 不良的上網行為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對上網目的的調查顯示,有44%的同學上網主要目的是玩網絡游戲,沉溺于網絡虛幻世界中。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排解現實中壓抑不滿的重要方式;有人認為是展現另一個自我的途徑。長時間玩網絡游戲會影響一個人思維模式,導致現實與虛擬分不清,使一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下降。有一些自制力差的大學生上網次數和時間過多、過長,不易控制自己在現實世界的行為,極易與同學、朋友和環境發生沖突,導致打架、斗毆、破壞公物甚至犯罪等行為。由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上網時間過長且沉迷于網絡游戲,因此其心理健康狀況同樣令人擔憂。

4.2.3 不良的上網行為對學業的影響

對上網時長和時段的調查顯示,很多同學上網時間都在晚飯至就寢之間,而且在網上逗留的時間最多達5小時以上。顯然,這會占去學生的大部分課余時間,如果學生上

網是為了搜尋有助于學業的信息和資料,也就無可厚非。

但是,有近一半的同學上網是為了玩游戲,這不但會影響學生課后完成作業、復習功課的效果,更會導致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專項練習時間減少和專項水平的下降。這也是近年來大學生上課遲到、曠課和逃課的原因之一。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調查結果顯示,由于我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擁有個人電腦的比例較高,達57%,所以其上網的途徑非常便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上網行為具有頻率高、時間長、占用課余時間較多的特點。學生上網主要是為了玩游戲和娛樂,輔助學習的只占很少的比例。究其原因,與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控制能力差以及學校對校園網絡管理不嚴,對培養學生正確網絡觀的教育不足等諸多因素有關。

5.2 建議

5.2.1 學校要加強對學生上網的引導

學校要加強對學生使用計算機上網的培訓,教授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上網。加強對網絡科學知識的宣傳,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不斷增加就業信息和其它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關注網絡上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通過網絡接觸社會,提高辨識和思考的能力。學校有必要開設一些當今比較實用的計算機知識講座,如VF、C語言等,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上網時間更多的用來學習掌握這些較實用的知識上。

5.2.2 學校組織學生上晚自習

針對我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課程安排,安排晚自習也是很有必要的。學生主要課余時間就是晚上,因為晚上沒有事,所以學生上網時間會持續較長。院系組織學生上晚自習,不但減少了學生的上網時間,更為學生復習和學習課外知識提供了平臺。

5.2.3 倡導學生利用網絡提升自我

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利用好網絡資源。網絡在幫助大學生獲取信息、關注社會發展趨勢、了解自己專業發展方向及專業動態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我們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在學好知識、練好技能的基礎上充分、合理地利用網絡,利用課余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鍛煉自我、提升自我。

參考文獻

[1]范.上網成癮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及體育運動療法的研究[J].高校講壇,2008,(16).

篇2

關鍵詞:參與;教學環境;因材施教;理論聯系實際

長期以來,沉悶、無聊、空洞、說教成了思想品德課的代名詞。一方面,學生不愿意學、不喜歡聽;另一方面,教師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教學效果不好,最終導致思想品德課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如何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改變n堂教學模式,這是擺在思想品德教師面前不得不思考的迫切問題。下面就如何貫徹新課標,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談談自己的一點淺顯看法。

一、大膽地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渴望被他人關注,也渴望參與課堂教學。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滿堂灌”。課堂上,往往是教師問什么學生就答什么。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抹殺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也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提出“要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主動地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課前,可以布置學生通過上網、去圖書館、實地調查、小組合作等方式收集資料,也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教學方法;上課時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分組討論;新課結束時可以讓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收獲等。

在講授人教版九年級第三課第一框題《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時,我曾經在兩個教學班做過對比。第一個班我按照常規方法進行教學,結果學生反應平平。第二個班我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看中國對世界影響”的資料,結果這個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踴躍回答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實踐證明,只有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新課標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落實,思想品德課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

二、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更多地強調“教師講,學生聽”。在這種氛圍下,學生不可能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只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現在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因此,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在課堂上要善于激勵學生,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回答,要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努力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一框題《網絡上的人際交往》時,我做了一個小調查,調查上網的學生人數以及上網對自身的影響。在調查前,我作了聲明,對上網的同學一律不追究。因此學生非常配合,我也順利地完成了調查。在討論上網對自身的影響時,我加入到學生的分組討論,也把我的看法告訴學生。結果這節課上得很成功。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證明,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會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高聽課效率,容易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反之,過于嚴肅、單調的教學環境就會阻礙學生思考問題,最終也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三、真正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經常采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學生,這種模式不可能真正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實際上,學生都是千差萬別的。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真正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力求滿足優生、中等生、后進生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教師的教學設計包括對學生的提問、作業的設計、練習的布置等都要有針對性,而且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設計。在教學設計中,“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鼓勵大膽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適時地提出一些目標比較明確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通過討論、調查、查閱資料、訪談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可以請優生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留給后進生回答;難度不大的問題,就直接讓中等生回答。也可以安排學生分小組討論。這樣安排,既可以達到培養優生、照顧中等生的目的,又可以達到增強后進生自信心的目的。

四、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思想品德課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取學生關心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典型事例,避免空洞說教。這些事例,既可以安排學生收集,也可以由教師列舉。

篇3

關鍵詞 高中計算機教學 教學現狀 反思

由于我過經濟發展存在較大的地區發展不均衡性,計算機課程的普及程度以及教學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和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方面存在很大的脫節,如何能在課業繁重的高中階段將計算機課程有效的推進,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成為高中階段計算機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討的話題,本文從我過高中計算機教學的現狀來分析其中面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期望能夠引起大家共鳴。

一、目前高中階段計算機教學的現狀

計算機課程在高中階段目前基本得到了普及,但師資隊伍和教學水平、教學手段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下面我們逐一來探討:

(一)重視程度不夠

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術,對高中教育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然而雖然現在很多領導、教師、家長和學生注意到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學校還是高度重視文化學習成績的高低,而對信息技術這種操作性強,高考中占分數不多的課程不加關注,造成了信息技術在高中的開展停留在形式上,而對教學的效果關注度不高。信息課的地位低下,導致許多的信息課教師長期處于教學輔助的地位,更多的陷于事務性的瑣事中,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信息技術課本身的教學,信息技術課流于形式,課堂教學效益低下,課時極大的被浪費。

(二)高中計算機課程課時不足,教學工作不能持續開展

計算機課程作為技術性學科,其技能的掌握和不斷的練習非常重要,而在高中階段基本上每周安排一到兩節課程,本周學的知識和技能如果不及時復習和練習鞏固,到下周基本已經忘掉大部分了,再加上很多知識是比較具有獨立性,和其他學科關聯較少,并且在實際生活中是不常用的,所以課時不具有持續性將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三)教學設計方面教師上課前準備不足

很多老師只粗略的備課后就上課了,教學設計方面不下功夫,上課內容不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方法單一、傳統,調查中發現80%的老師還只是在用“一本書、一張嘴巴”的講解、演示等較傳統的授課方式。客觀方面:由于學生初中開課情況的不一致,造成的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知識點初中學過,但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沒學這門課,如何解決學生起點不同的問題成為教學過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課程與教師的地位

大多數信息技術教師除了教學任務外,還要管理網絡教室、電教設備,幫其他學科教師做課件等,工作繁雜;學校領導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視不夠,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不知學了有什么用,也不考試、考核,對上課抱著一種玩或作為休息娛樂的機會的態度。教師在學校地位、待遇較低,和其它學科教師相比,心理有落差,直接影響到教學的積極性。

(五)教學設備落后老化,維修維護不及時、不到位,影響到教學的正常進行

很多哦學校機房衛生狀況令人堪憂,打開機箱,里面灰塵布滿了整個機箱,把電路都給遮住了,灰塵潮濕時就可能造成電路短路,輕者系統不穩定,重者會把主板給燒壞。65%的計算機系統因上網、拷貝等途徑,使病毒、垃圾文件一大堆,長時間不清理、不維護,造成系統癱瘓,不能進行常規教學。

二、對高中階段計算機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正確確立信息技術課的科學地位

信息技術課是中小學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它不但是學校教育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習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學生離開學校以后繼續學習和從事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學習掌握這門課程。學校一定要切實從素質教育的全面要求和提高全名族素質的高度出發,運用學校的一些輿論工具,如學校廣播、黑板報、校園網等,提高全體師生對學習信息技術課的思想認識水平及其學習自覺性,并要確保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經費、課時、教師的“三到位”。在適當的時候,國家可采取考試杠桿的作用,將它納入高考評價范圍,逐步確立信息技術課在高中教育中的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地位,提高信息技術課在普通高中教學中的地位。

(二)開足課時,把握好教材

在新課改到來之后,信息技術教育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計算機技能訓練,強調培養學生對信息領域的全面認識。教材中,可操作內容相對減少,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理解,信息技術方法策略的掌握和信息素質的形成。

(三)教學硬件、教學設施的不足的解決

一是努力爭取社會、學校領導的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做好硬件、軟件的維護和更新工作,為教學的正常開展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是學校教務處做好課表的排課安排,盡可能做到錯班排課,避免學校有幾間機房就有幾個班同時上課的現象。

三是教師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對不能正常使用的機器進行及時的維修,確保機器的正常使用,保證學生的正常用機。如果不能保證學生一人一機,建議可采用分組上機的制度,保證學生一人一機。

(四)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學校在開設信息技術的要充分考慮高中學生起點水平及個性方面的差異,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和自我設計。解決學生起點水平不平衡的問題的辦法有三:一是提高教師課堂管理能力;二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內容和任務。三是如果學校條件許可的話,學校可以嘗試打亂現有班級,在充分考慮高中學生起點水平及個性方面的差異后,重新編班進行分層教學,通過課程內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

總之,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信息技術教育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計算機技能訓練。教師可根據信息技術方法策略的掌握,讓學生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為學習和生活帶來方便,為以后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董丞明.現代教育技術[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

篇4

[關鍵詞]網絡環境;教師;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128(2008)11-0063-05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世界性的主題和研究對象。世界各國采取了各種措施來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如在職培訓、教師間合作、與大學合作、專業發展學校等。網絡憑借其便捷和共享功能,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日益受到重視,并逐漸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一般來講,網絡環境下的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利用互聯網,通過學習、交流和討論、獲取專業指導和幫助、記錄個人成長軌跡等方式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能力和水平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一、網絡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及形式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也是有層次之分的,他提出了人的五種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教師在網絡環境下的專業發展需求,充分詮釋了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從當前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信息技術日益受到推崇,教師專業發展的很多活動都開始利用網絡開展。教師工作競爭越來越激烈,教學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上網學習交流已經日益普遍。在這種形勢下,教師為了生存和職業生涯的順利,融入到學術研究和教師群體中,必須上網開展學習和交流活動。這充分體現了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歸屬與愛的需要。同時,對于很多優秀教師來講,網絡也為滿足教師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網絡跨時空的特點,可以讓教師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成功教學案例等到網上,與人分享,在交流中獲得別人的尊重,同時體驗到自我的價值。

在各種需求的促使下,教師利用網絡的專業發展逐漸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從偶發行為變為習慣。下面從當前教師教學、學習和工作等方面來歸納教師的需求,也總結教師利用網絡的專業發展活動。

1、資源性需求

這種需求主要表現在教師下載或在線閱讀課程教學資料。網絡的一大特點就是資源的豐富性和共享性,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有用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最希望從網絡上獲取一些能直接用于課堂教學的資源,如教案、教學課件、試題、活動方案等;為了撰寫教學論文或者了解某項研究的進展,教師會訪問專門的網站,如中國期刊網等。為滿足教師對課堂教學資源的需求,很多地方建設了學科教學資源庫,這些網絡教學資源按學段、學科分類,實現了主題化、系列化、同步化,旨在為每位教師實施經驗和資源積累提供個性化資源平臺。這些資源庫的模塊有學科主題章節(單元)定義模塊、資源類型定義模塊(包括:教學設計、課件、素材、文獻、教師教學經驗、案例、練習測評等)、教師個人工作臺模塊、統計與評估評分模塊等,所具有的功能包括資源協同建設功能、資源類型定義功能(資源上傳、修改時實現)等。教師對這些教學資源的需求,使教師主要以下載或者在線閱讀的形式進行學習。

2、學習性需求

這種需求主要表現在教師參與遠程培訓,實現最優化學習。網絡打破了時空的界限,使學習更加開放和自由。有效解決了教師學習時的工學矛盾。提高了教師學習的自主選擇性。一些區域性網絡開發了在線培訓系統,開設了網絡培訓課程,設置了教育新書介紹、專家答疑等子欄目,更加方便了基層教師自主學習。

3、交流性需求

這種需求主要表現為教師進入互動論壇區,實現互惠共贏的交流研討。網絡的開放、自由,支持了教師公開交流自己的思想、尋求專業幫助的需求,即讓教師實現互動交流、互惠共贏,教師可以在交流中學習,相互碰撞,獲取專業支持,實現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和提高。從目前來看,網絡上的交流媒介主要是一些互動論壇區,如協作組、專題論壇(BBS)。此外,網絡交流平臺在方便教師相互交流教學業務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社會支持來幫助他們緩解職業倦怠,解除心理困惑,釋放工作壓力,從而增進身心健康,如在互動論壇區的“心靈驛站”欄目里,教師可以講出自己的心理困惑,可以得到同伴有針對性的指點和幫助。

4、展示性需求

展示性需求表現為教師在網上教學成果,同時獲取成功經驗和指導。網絡為教師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增強教師的自信心、成就感以及專業影響力。教師可以把論文、公開課資料等上傳,創辦個人博客、名師工作室等,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教學成果和心得。從而獲得同行或專家的指導。同時,教師也可以登錄同行或專家的博客、名師工作室等平臺,學習成功經驗,并就有些問題進行求助,獲得指導和幫助。

5、研究性需求

研究性需求也越來越突出,表現為教師參與網絡教研,開展觀課評課和研究活動。網絡有力地支持了教師的各種研究活動,如網絡觀課評課、教學研討、課題或項目研究和交流、網上調研等,在打破時空限制的同時,讓教師更加開放自由地發表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教學研究能力。如浦東新區開發的視頻課例分析系統就為教師利用網絡觀課評課提供了便捷、開放的條件。該系統是一個視頻課例分析網絡平臺,目前可以進行視頻切片分析,可以根據教學環節把一節課切成相應的片段。這一平臺的建立,打破了原來一節錄像課一看到底的縱向評課方式,可以實現優質課的同一教學環節之間橫向比較評課、觀課者與示范課教師互相對比評課、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有機結合評課等多種新的評課方式。該系統的開發與應用開創了課堂教學研究的新方法,幫教師找到了一種教學反思和教學革新的新途徑,也成為校本教研的好做法。

6、管理性需求

管理教師網絡學習,日益成為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教師在網上也需要獲取信息,記錄個人成長軌跡。網絡的記錄功能極大地滿足了教師對快速獲取相關信息和完整記載個人成長軌跡的需求。就目前來看,信息公告區和教師專業成長檔案是比較常用的形式,便于教師獲取活動通知、相關新聞等內容,并能夠記載教師個人利用網絡專業發展的表現,為教師反思專業發展的過程和成果提供信息。

7、評價性需求

評價教師利用網絡進行專業發展的表現和水平,逐漸受到教師個人和研究者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視。網絡特有的功能可以讓教師了解自己專業發展的表現和水平。從而漸進地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網絡的記錄功能為有效評價教師專業發展的表現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過信息采

集、學習過程記錄、生成性資源的積累、學分管理等基礎性工作,通過對上網時間、完成學分、進入論壇次數、瀏覽文章數、發表文章數、發起話題數、反饋(對別人文章的發言)次數、文章被瀏覽次數、進入精華區文章數、參與網絡研修活動次數、采用的研修方式等要素的評價,借助于自動化的統計分析,對教師利用網絡進行專業學習的“活躍度”和水平作出判斷。這項工作可以讓教師清楚個人利用網絡發展專業的整體情況,如時間、學習材料的數量和種類、個人的影響力等。這里需要指出,教師利用網絡進行專業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累積、不斷進步的過程,是一個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過程。是一個教師在評價反饋信息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調整專業發展行為,努力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緩慢“爬坡”的過程。

還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與形式之間并非一一對應的關系,一種需求會表現為多種形式,一種形式也會反映多種需求。以上的劃分僅僅是從問題討論的角度進行的,從現實的情況來看,這些需求和形式之間有一定的交叉和重疊。

二、網絡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網絡環境下的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這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涉及到兩個主要因素:網絡和教師。從現有實踐情況來看,網絡因素主要包括網絡的功能、內容、網絡的運行狀態、網絡生成性資源的水平等,教師因素包括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動機、技術水平、工作習慣、專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等。就目前來看,受這兩個主要因素的影響,教師利用網絡發展專業的過程中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1、教師方面的主要問題

目前,雖然有些教師自發地、有效地利用網絡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和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師利用網絡專業發展的動機還不是很強,在個人技術和個人工作學習習慣上還不太適應。第一,很多教師習慣了以往的學習工作方式,主要是通過查閱紙質資料或與同行和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討論來獲取課程教學資源,很難一下適應網絡環境下虛擬的交流和討論,也不太信任網絡上的一些課程教學資源,加之個人上網方面的技術不是很熟練,對如何查找所需要的課程教學資源,如何與同事或專家交流討論缺乏培訓和指導,面對網絡很茫然,不知所措。第二,很多教師工作量都比較大,日常繁瑣的事務性工作比較多,很難抽出時間上網。這也導致教師很少利用網絡進行專業學習。第三,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水平也限制了其參與網絡交流和學習的行為,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更多地是在網絡上索取一些資源,對于參與討論和進行思想碰撞,還有一段距離,無法真正進入角色,成為網絡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推動者和參與者。同時,也要看到。一些教師在上網過程中,會發現網絡環境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如缺乏有價值的資源,網絡運行狀態不好,網絡資源生成性差等,也會降低教師利用網絡專業發展的動機。

2、網絡方面的主要問題

當前,網絡的基本功能已經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教師也認為網絡對其專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網絡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削弱了教師的積極性。第一,網絡提供的內容是吸引教師的一個重要因素,從目前來看,雖然很多網站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課程教學資源,如一些學科教學資源網站,但是這些資源的生成性水平比較低,更新速度慢,而且資源比較分散,需要教師花費很多時間來搜集整理。同時,一些網絡課程開發的成熟度不夠,形式比較單一,不夠新穎,不能吸引廣大教師。有思想、有創見、適合教師的博客比較少,教師在思想碰撞、交流中容易遇到障礙。第二,一些區域性網絡上的欄目內容比較少,不能同時滿足教師的多種需要,教師需要登錄多個網站參與不同的活動。第三,網絡的運行速度也制約了教師利用網絡的行為,很多教師所在學校的網絡是局域網,經常會出現網速慢、流量小、下載速度慢或在線視頻觀看經常出錯等現象。第四,沒有充分挖掘網絡的功能,如記錄、自動統計生成,為教師利用網絡進行專業發展提供成長軌跡記錄,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參考和建議等。雖然很多網站有一些基礎性的數據記錄,但是僅僅是次數的累計而已,不能建立一個評價模型,為教師提供建議。第五,網絡的種種權限限制,把很多教師隔離在外,如一些學校的校園網,學校內部的一些信息和討論版塊需要用戶名和密碼才能進入。

三、有效促進教師利用網絡發展專業的幾點建議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教師利用網絡發展專業的需求是比較多的。網絡特有的功能和特點也能夠支持教師的這種需求,但是由于教師個人和網絡本身存在的各種問題,限制了教師利用網絡發展專業。這里從外部環境怎樣激發教師內部動機,促動教師有效利用網絡發展專業提幾點建議。

1、開展教師利用網絡進行專業發展的培訓,引領教師走進網絡

教師利用網絡發展專業需要專家引領,這樣才能讓教師更好、更快地適應網絡環境,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第一,需要開展教師網絡技術方面的培訓,使教師具備基本的網絡常識,了解網絡的功能和特點,掌握最基本的上網技能。第二,向教師介紹目前網絡上現有的課程教學資源,讓教師了解不同課程教學資源所在的位置,如一些學科教學資源庫、視頻案例系統、有名的學科教師或專家博客、比較好的網絡課程資源、比較好的教學欄目等內容,方便教師及時獲得有效的資源,并獲得專業的經驗和指導。第三,向教師介紹一些可以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修平臺,如一些課題研究的討論區、學科教學研討區、教師心理咨詢區等,使教師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表達個人的思想,參與討論和研究,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第四,培養教師查找有關教學課程資源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利用搜索網站快速、準確地獲得有效信息,如何利用期刊網以及目前比較穩定和比較權威的學術網站查找教學論文或有關文章,以滿足教師教學和研究的需要。

2、采取必要的激勵和考核措施,再造教師的學習和工作方式

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教師自身慣有的學習和工作方式,成為教師利用網絡發展專業的一個非常大的阻力。人都有惰性,不想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和原有的秩序,因此,就有必要通過外力來刺激和督促教師,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和考核辦法,逐漸形成一套制度。從而以外力激發內部動機,再造教師的工作和學習方式,使利用網絡促進專業發展成為教師的日常工作習慣。第一,有必要建立一些強制性的制度規定。如規定教師每日或者每星期上網的時間、瀏覽網站的次數、發帖的數量、登陸校園網的次數等。第二,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激勵教師利用網絡專業發展的表現和成績。第三,學校可以將以往面對面的課題研究、教學研討、校本研修、學科組討論等放到網上開展,這樣教師就會慢慢適應網絡,從而接受網絡。第四,從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來講,網絡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可以實現最優化培訓,也可以擴大教師的自由度和話語表達機會。總

之,通過一定的強制外力推動。逐漸激發教師的內在動機,進而形成習慣,使網絡成為教師的一個重要學習和工作方式。

3、優化網絡環境,構建區域的、系統的網上教師專業發展體系

網絡環境是制約教師利用網絡發展專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網絡內容是否豐富,網絡運行環境是否暢通,網絡技術是否先進,網絡資源是否具有生成性等都是非常關鍵的因素。特別是對于一個區域性的教師群體來講,有必要通盤考慮如何有效搭建網絡平臺,發揮網絡的功能,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各種可能的支持。因此,構建一個區域的、系統的網上教師專業發展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對于資源問題,并非是要重新建立資源庫,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另起爐灶,而是利用現有的資源,如學科教學資源庫、博客、討論區等。通過鏈接的方式引入,然后針對資源生成性水平低和內容欄目少等問題進行改進,不斷更新資源。適當增加欄目內容,貼近教師的學習和生活。其次,加強網絡的后臺技術維護和前臺管理,保證網絡暢通運行,盡量避免因技術問題而出現教師經常不能上網或者中途上不去的現象。再次,開發適合教師的、受歡迎的網絡課程,吸引教師接受遠程培訓方式,同時實施對話交流機制,確保教師與專家的有效溝通。

4、加強評價研究,為教師、“網絡環境”提供有效反饋信息

評價特有的功能,能夠為教師專業發展和“網絡環境”的改善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建議,從而不斷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完善網絡環境。對教師利用網絡發展專業的評價和“網絡環境”的評價,可以利用網絡開展,如對教師利用網絡專業發展的表現和水平的評價,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充分挖掘網絡的記載和自動統計生成功能,記載教師專業發展軌跡和學習的活躍程度,開發評價模型,為教師的專業學習和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建議。還可以就教師利用網絡發展專業的水平進行一定的測試。如設計和編制問題式的、情境式的、對話式的測試題目,考查教師利用網絡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提高情況等。通過對教師利用網絡發展專業的表現和水平的評價,可以為教師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便于教師有方向、有目標地進一步開展專業學習。對于網絡環境的評價,可以從網絡的開發水平、設計水平、推進水平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從而不斷優化網絡環境。

篇5

思維、引發聯想、激起探究欲望,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善于利用有效

適當的導入,創設和諧的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課堂導入促進學生發展導入方法

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信息技術課中教師的"導"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起著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

教師如果能夠設計出構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導的方式,就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提高教師的課堂

控制能力,使教師的引導作用得以強化,從而為課堂內容的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計算機科學的高速發展,作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學生機房,軟件資源

日益豐富,一些機房還提供了互聯網環境,這些進步,在給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

在挑戰著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藝術,上網、游戲、聊天吸引著中小學生充滿好奇的心,一些學生迷戀于聊

天、游戲,無心上課,在上課時,注意力無法集中,這些問題,都賦予了導入部分更特殊的含義,一個好

的導入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從游戲、聊天中拉回課堂,使教師的課堂教學按預先的教學設計正常進行。

在現實中,有些教師抱怨信息技術課難上,學生難教,其實,這和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的導入部分重視不夠

有重要關系,如果忽視導入部分,或者是隨意為之,草草了事;或者干脆省略導入部分,直奔主題,這都

會使課堂教學缺乏過渡,顯得突兀,學生對上課失去期待,上課效果自然會不盡人意。以下是一個成功的

課堂導入,例:我在教學"電子郵件的使用"時,恰逢第二天是教師節,于是便設計了這樣的導課:去年教

師節只有部分同學給我送賀卡,今年我可不客氣了,你們每人必須送我一份時尚的"厚禮"。聽到老師要教

師節禮物,全班同學都楞了,禮品怎么也能當作業布置呢?接著老師又說:我所索取的禮物就在今天布置

的課后作業里。此時屏幕上出現一道作業題:"請每位同學發一封電子郵件給老師。地址:

;主題:教師節的問候和教學建議;內容:給老師教學提一些建議;附件:電子賀卡。"同學們立刻被吸

引,帶著濃厚的興趣認真投入學習。

其實,這只是教師用的情境創設法,學生在這種情境下,調動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教學目的得到

了很好的實現,可以這樣說,這堂課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一個好的導入方式盤活了整個課堂。

那么教師主導中的導有哪些形式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供大家參考:

一、興趣導入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有興趣的情況下,對學習的注意力最為集中,同時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

,最容易接受新知識,此時思維活躍敏捷,也易接受思維方法的訓練,有助于能力的提高。眾所周知,信

息技術課,學生非常感興趣。而對于信息技術教師來說,弄明白學生感興趣的實質所在,才能更好地指導

自己的教學。

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內心世界,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每位老師必做

的功課。。

例如:在進入信息技術第一課《認識計算機》的學習時,抓住學生急切想認識電腦這一心理,開展"收集

新電腦的信息的活動",開展小組合作收集活動,不僅使同組學生體驗了收集信息的過程,真切地體會到

信息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一舉兩得。

二、情境導入

利用多媒體(視頻、音樂、圖像等)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創設情境,呈現教學信息,有利于激發學

生的情感,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特別注意的是:情境的創設要結合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不能為了創設

情境而創設情境。

例如:在學習制作flas時首先播放孩子們喜愛的《喜洋洋與灰太狼》等動畫片,展現動畫世界的美

妙,為師生共同探索動畫奧秘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但動畫的選取要典型,時間也不宜長,幾分鐘即可

三、設疑導入

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精心設計能夠引起學生好奇心、探索欲的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強

烈愿望。問題的設計難度要適中,需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能夠"想一想,動動手"。過難或過易

均不利于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例如:在學習《制作課程表》一節時,我將課前收集好的多種課程表展示給學生看,并設計了以下幾個問

題啟發學生思考:

①你知道課程表的作用嗎?

②它的主要內容一般有哪些?

③設計版式(橫式、豎式)和規格是怎樣的(行和列)?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明確這些問題后,教師拋出這節課的重點問題:你能為自己

設計一份課程表嗎?整節課在學生的思考和動手中順利結束。學生興趣濃厚,學習效果也不錯。

四、游戲導入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作為教師,要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能無意中悄然抹殺孩子的天真與活力。通過游戲、

故事、歌曲、謎語等,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的生活熱情,將快樂融入課堂。教師要善于從游戲

活動中發現和抽象出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利用所學的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例如:在發現我的學生鍵盤指法輸入有很大的問題后,我利用"金山打字軟件"等讓學生了解"一指禪"的不

可取和指法的重要性。教師為不同程度的學生推薦合適的打字游戲。學生在打字游戲中實戰練習,邊學邊

玩。我還和打字快的同學比賽,讓學生明白:要速度,必盲打,想盲打,必用法(指法)!

五、直接導入

有時,課程內容本身就富于趣味性,學生已經具有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或者本節課課時安排緊湊等原因,

亦可直接導入到新課的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學習《動畫制作工具flash》一節時,學生對動畫本身就非常感興趣,而且通過前一課時《奇妙

的動畫》的學習,學生對本課內容已經躍躍欲試,無需贅言,可以直接進入該內容的教學與探究。

其實,導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溫故導入、談話導入、作品導入、實驗導入等等,均可以在恰當的時候

加以運用。

總之,課堂導入從形式,內容,容量,聲勢上都應講究方法和藝術,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導入

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五步: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形成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思維;進入學習課題

,這是一個完整的導入過程。在具體操作中,必須靈活運用,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機械照搬,做到科

篇6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管理 學生自主管理 片長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8-0073-02

隨著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落實,課堂教學常規的進一步規范,依據浙江省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規范,如何更好地落實課堂教學常規工作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經過前期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實行課堂學生“片長制”,實現課堂學生自主管理,能較好地保障信息技術課堂紀律和秩序,實現了學生相互督促與相互幫助,培養他們學習的合作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科學合理地進行了學生課堂表現評價。同時,減輕了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非教學干憂,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解決了課堂內學生多、問題多、故障多的“三多”問題,能更好地把精力從管課堂紀律轉移到教學上來,也解決了信息技術教師授課班級多、學生多,期末課堂表現成績評定不準確、作業存儲不連續等問題。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序開展的保障,為信息技術教師開展“有效教育”做好了堅實的基礎。

1初中信息技術學科課堂紀律現狀

對于大多數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感覺最困難的是信息技術課堂紀律的管理問題。上課時學生較多,學生過于活躍而顯得無序。有些學生是在討論問題,而有些學生則在混水摸魚說些無關的話,甚至還有的學生偷偷地玩游戲、上網聊天。課堂是教育教學最關鍵的一環,新課程的實施為我們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但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效果,必須以新課程理念認真分析信息技術的課堂現象,以便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去維持、管理課堂紀律。

2信息技術學科課堂紀律現狀管理難的原因分析

2.1信息技術學科本身的特點

新課程強調信息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注重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自學能力,注重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因此,信息技術課要在多媒體網絡教室上,計算機是每位學生的學習工具,是造成課堂管理難的一大原因。

2.2學生信息技能差異大

由于學生的來源不同,原來所在學校信息技術開課情況也不一樣,再加上家庭環境的影響以及學生的興趣不同,學生入學時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問題比較嚴重。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對于同樣的內容,有些學生已經掌握,再學起來感覺索然無味,而另外一些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聽起課來則一臉的茫然。

2.3教師教學顧此失彼

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除了關注學生以外,還要關注計算機,很多時候因計算機故障就讓教師忙得焦頭爛額,更別說大多數班級每班近60位學生,每位學生問題層出不窮,教師分身乏術,這更造成了教師課堂教學管理的獨木難支。

2.4中學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學生興奮性較高,穩定性較差,波動性較大,興趣廣泛、思想活躍,但性格不成熟。近期目標是推動初中生心理活動的主要動機,他們很難將自己的行為真正同遠大目標聯系起來,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務,而不是完成任務的意義,性格開始朝著穩定與成熟的方向發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3提高課堂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

3.1策略一:課堂管理“片長”負責制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在學生中選擇幾名操作能力強,管理認真負責的學生任學生區域“片長”,建立課堂管理隊伍,協助教師解決課堂中的學生提問,督促區域內學生規范上課和上網行為,并作好平時成績評定;這些同學通過“片長”的角色,扮演一名“小網管、小教師、小評委”,實現學生課堂中學習自主,行為自律、作品自評。

(1)“小網管”。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上好課的前提,片長的重要責任是負責片區同學平時表現的量化評定,在上課時負責學生的規范操作,在每節下課時向教師匯報上課情況,在期末時憑量化成績向教師提供負責片區同學平時表現成績。同時,各片長有權限查看各位同學的存儲作業的“FTP空間”,有效地進行空間監管。

(2)“小教師”。目的是協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解決部分學生少問、不敢問教師的情況。

(3)“小評委”。由課代表、各片長組成班級平時表現評價小組,對同學的一學期來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

3.2策略二:管理隊伍“片長推薦制”

“一人成龍,不如人人如龍”,信息技術課堂管理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所有同學應有人人為“片長”的覺悟。在每學期,成為“片長”的每一位學生,都可向教師推薦其區域內優秀同學成為新的“片長”,隨著課堂管理隊伍的發展,整個課堂會變成井然有序、規范有效。

3.3策略三:平時成績電子量化積分

信息技術課除了課堂學生多,還有個特點就是任課班級多。任課教師很難精確到每一位學生,因為不熟悉每一位學生,加大了上課的難度和期末平時成績的評定難度。筆者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實行平時成績量化積分,并與班級量化積分相綁定,能有效規范學生課堂行為,在期末也能以量化積分來評定學生平時成績,在實踐中取得了效好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法:由班級內各片區的“片長”建立本區域內成員的電子表格,填寫上成員姓名、學號和日期,平時每節課登記成員批評、表揚記錄,即時更新班級量化考核信息,在期末匯總考核,并將該電子文檔上傳于學生FTP平臺公示。

3.4策略四:作業平臺自主管理

信息技術教學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作品評價,一直以來如何合理有效地存儲管理學生作品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成果。本機他盤作業保存和課堂作業向教師機提交都不能有效實現學生作業的持續性編輯,對上節課至以前的文件不能有效地保存,實現不了通過制作信息技術作品,培養同學的創作能力的目的。經過實踐和探索,筆者用FTP空間實現了作業平臺自主管理,易于操作,并解決了學生作業有地方可存,相互獨立,也杜絕了U盤病毒傳播和作業抄襲現象。

方案如下:

(1)學校每個學生可在FTP作業存儲平臺中注冊一個帳號,用戶名為學號,密碼自設,空間大小為10M,可自行修改密碼(如下圖)。教師可后臺管理帳號號,對不符合要求的帳號號進行刪除。當所有學生注冊完成后可關閉注冊頁面,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自己的存儲空間,并用帳號和密碼即可訪問,Windows文件操作簡潔方便,能讓學生靈活存儲文件。

(2)對于課代表、課堂“片長”,在serv-U中設置好虛擬目錄后,進入自己空間后即可打開其他同學的空間,權限為只讀,用于檢查成員作業和資料,防止在空間內存放不良信息和娛樂游戲,當好一名“小網管”。

3.5策略五:期末作品班級評委會制

每學期期末,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對每位學生的期末作品進行評價,以往都是任課教師的主觀印象、個人愛好決定了學生作品的等級,這樣不利于學生作品的交流和相互學習。成立班級作品評委會,通過FTP空間讀取同學作品,由課代表和各片長任評委,討論后打分評定班級內同學作品的成績,使學生學會認識自我,發現他人長處,學會客觀評價他人,學會與人相處,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民主意識。在教育信息化條件日益成熟和新課程改革的驅動下,作品班級評委會制在實踐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規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6策略六:小組合作組員評定組長責任制

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一種常見的形式,目的是以好促中,以學優生帶學困生,激發各類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得人人有興趣,個個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的發展。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小組學習成為了一種形式,沒有真正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到最后總是學優生獨自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作品,學困生得過且過,不配合小組合作。為了更好地進行合作配合,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小組合作可設立一名組長,平時合作由組長協調分工任務,班級評委會對作品的成績為組長的成績,組員的成績由組長評定,最高不能超過作品成績。實踐證明,通過組長自主管理組員合作學習,既能有效地分配工作,又能通過合作過程中組員的能力和付出客觀評定組員的成績。

3.7策略七:上網時間動態調控

在信息技術教材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基于網絡環境下或者與網絡密切相關的。新課程的理念是提倡學生學會在互聯網中搜索資料、篩選資料、整理資料和利用資料。但是,網絡是把雙刃劍,在提供豐富素材、鍛煉學生創作能力的同時,又時時用一些不良信息誘惑學生上網去看、去玩、去瘋狂。所以,在課堂中上網需要正確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經過一系列的嘗試,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讓學生明確上網時間,在教師、片長和同學的相互督促下,以學生的規范情況增減下節課的上網時間,這樣就有效地控制了學生的上網行為。比如,教師征求學生同意,在第一課開通網絡15分鐘以提供下載資料,明確如果在本節課中沒有發現同學有上網與學習無關的內容,那下節課增加5分鐘上網時間,逐節遞增直至整節課,反之,下節課減少5分鐘上網時間。這樣,不但有效提高了學生搜索資料的效率,還能讓學生之間相互督促、相互提醒,規范上網,有效地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了控制。

3.8策略八:特殊學生考核評優方法

在實際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有生理缺陷的、智力障礙的特殊學生。對于這類學生,教師不能放任不理,也不能同等要求,更不能直接批定不合格。教師應該每學期對其實際情況明確合理的學習要求,到達要求后評定相應的等級,同時多鼓勵、多關心,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做到學有所成。如,可以讓其練習打字,明確每分鐘達到一定的數目,這學期成績評定為優等。

4實現課堂學生自主管理難度和問題

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目的是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育,減輕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量。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是否有效取決于建立的班級學生管理隊伍是否盡職,每一支班級課堂學生管理隊伍,都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如片長人選的確定,培訓、引導和在同學中樹立威信等等。所以,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并不意味著減輕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量,反而在建立班級管理隊伍方面要投入更多的工作,但是如果達到預期的目的,那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會井然有序,為正常的信息技術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

(浙江省紹興市永和中學,浙江 紹興 312000)

參考文獻:

[1]教學管理指南及學科教學建議?信息技術(初中)[J].浙江省教研室,2009(7).

[2]夏勇.改進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國教育信息,2008(04).

篇7

我們可以把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成三個部分:閱讀前的閱讀活動、閱讀中的活動和閱讀后的活動。

一、閱讀前的活動

讀前活動也稱為閱讀課的導入活動,其主要目的是對將要閱讀的文章作一些相關介紹,使學生對將要閱讀的文章產生興趣,從而增強他們閱讀的動機。眾所周知,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外語課文中不可避免要有反映外國文化的內容,學習外國文化也是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但是,由于外國文化與我國文化存在差異,這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補充相應的背景知識是外語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補充背景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發揮其主體作用。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指導學生搜集信息。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獲取資料的重要渠道,它可以為學生補充背景知識發揮重要作用。教師可以事先把資料查詢提綱布置給學生,把相關的網址告訴他們, 讓他們上網收集有關資料。

一切閱讀前的準備工作做好后,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題目進行預測。好的題目不僅能為人們預測文章內容提供重要的線索,而且能夠激活人們的知識結構,使人們作出有效的預測。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引導學生重視課文的題目,培養學生根據題目預測課文內容的意識和能力。現行的教材中許多課文題目都非常好,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鼓勵他們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膽的預測。這也會大大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欲望,因為他們想通過閱讀驗證自己的預測是否準確。

高效的閱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經過后天的學習和訓練。訓練學生讀的技巧,授人以漁策略主要是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掌握運用高效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的能力。該策略通常在閱讀過程中使用,以完成任務的方式進行。

二、閱讀中的活動

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應該掌握以下閱讀技巧:

1.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為抓住課文大意而進行的閱讀昌快速閱讀,為尋找特定的信息而進行的閱讀叫尋讀。

快速閱讀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在日常閱讀中我們經常使用這種技巧。比如,在翻閱報刊時,我們也許只對某一欄感興趣,而忽略報刊上的其它信息。在測試中,學生也許只被要求很快回答某條特殊信息,這就要求他們能迅速、準確地找到答案。在閱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以下建議:

⑴閱讀讀物的題目。

⑵如果讀物有小標題,讀者要閱讀小標題,因為它們會提示讀者文章的行文脈絡,告訴讀者文章從幾個方面圍繞題目進行了闡述。

⑶閱讀讀物的第一段,因為作者通常在第一段談到自己的寫作意圖、他們打算從幾個方面展開寫作等。

⑷閱讀最后一段,因為作者通常會在這一段提出自己的結論,對全文的思想進行總結。

⑸各個段落的主題句。主題句通常表明了該段的主題,抓住了主題句,這段的內容也就基本上掌握了。

在學生快速閱讀之前,教師可以提供一個帶有若干選項的閱讀理解題,讓學生在閱讀之后進行選擇,以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課文的主旨大意。

2.和快速閱讀一樣,尋讀也是閱讀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外語教學應當培養的一種技能。它的目的是尋找特定信息,我們在日常閱讀中經常會用到這個技能。因此在外語閱讀教學中,我們訓練學生運用這個技巧獲取信息時,一定要首先把需要學生尋找的東西告知學生,讓他們有的放矢地進行尋讀。

3.識別功能、話語結構的技巧。指學生通過識別特殊符號,進行有選擇的讀,提高閱讀效率的技巧。例如,For example 表明緊接著將是詳細的例子,而As a conclusion則表明作者對全文的總結。

4.根據上下文猜測的技巧。學生可以對閱讀過程中所出現的生詞或較難的句子,通過對上下文的猜測來理解其意思的一種技巧。

三、閱讀后的活動

閱讀后學生主要是練習、鞏固他們在學習閱讀課文過程中所接觸到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根據課文的題材和體裁以及課文所涉及的語言知識,教師可以設計、組織各種各樣的閱讀后的活動。

1.把故事類的課文改變為劇本或故事,讓學生分角色表演。

2.把說明文改寫成專題演講稿,讓學生進行演講比賽。

篇8

摘要:面對信息化與網絡化的新形勢,移動終端正在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以及各個行業生產。受到上述影響,高校在開展日常教學時也更多運用了移動終端。在新時期的課堂中,師生正在嘗試著借助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或其他移動性設備來輔助日常教學,在此基礎上也獲得了突顯的實效性。由此可見,高校教學與移動終端的密切結合有助于從根源上提升整個教學質量,因此也表現為更好的綜合效益。針對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來講,應當明確移動終端在日常教學中的具體影響;結合新時期高校教學的真實現狀,探求可行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移動終端;高校教學模式;具體影響

0引言

智能性的移動終端,指的是在整個系統中安裝開放式的移動設備,其中的典型為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目前的狀態下,各個行業的正常運行都不能缺少網絡作為保障,通過運用網絡化的手段和措施就能方便實時性的信息互動,對于各部門之間的密切溝通也提供了便利[1]。相比于傳統模式來講,高校的新型教學模式應當建立于網絡化的前提下,師生借助網絡終端來分享實時性的信息和數據。因此可以得知,網絡化與移動終端都能為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提供更多便利,因而值得在日常教學中推廣運用。

1探析具體的影響

1.1手機吸引力的增加

移動終端的典型就是手機,目前在課堂上,很多學生都轉變為“低頭族”,這種現狀根源就在于手機具備較強的吸引力。較長時期以來,教師都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中能夠實現互動,因此專注看黑板就意味著同學們正在認真傾聽講授的內容。遇到難度較高的知識點時,教師將會提示那些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提醒這部分同學們專注所學的知識點。從目前來看,大學課堂逐漸表現為較明顯的轉變。這是由于,很多學生不再專注講授內容,也不再專心看黑板,而是在課堂上喜歡低下頭看手機。例如在課堂中,很多學生都傾向于在聽課的間隙瀏覽網頁、刷微博或朋友圈,甚至短暫沉迷于游戲中[2]。由此可見,面對網絡化的新形勢,更多學生都把自身注意力轉向了手機。在新時期的大學校園中,很多同學都覺得單純傾聽教師講授的方式具有枯燥性與乏味性,因此不再適合運用于現階段的大學課堂。在技術改進的趨勢下,更多學生選擇了借助智能手機來獲取新知識,因此也在客觀上增大了手機給大學生帶來的吸引力。與之相比,課堂講授的模式正在逐步減退吸引力,以至于“低頭族”在課堂中占據了相對更高的比例。

1.2對于手抄筆記的忽視

同學們在傾聽教師講授的同時,如果能用心記錄課堂所學的關鍵點,那么就能突顯更好的記憶效果。這是由于,手抄筆記有助于增強印象并且加深記憶,同時也鍛煉了同學們在課堂中的專注思維。然而受到平板電腦以及智能電話等終端的影響,目前很多大學生都忽視了動手抄筆記。為了貪圖省事,很多同學都會把教師給出的課件用手機拍下來,在后期進行復習時就可以直接觀看。多數大學生認為,手機拍照相比于摘抄課件內容來講,具有節省時間并且節省精力的優勢。因此在當前的各個學科課堂中,用手機給課件拍照都變成了很常見的一種事情。一般來講,對于文字敘述性較強或者相對較繁雜的課堂講授內容,很多學生都傾向于拍照然后進行保留,這種現狀逐步演變成了另類的課堂記錄方式。針對上述現象,教師有必要在較大程度上予以禁止,只有面對特殊狀況時才可以準許在課堂上拍照。

1.3師生溝通受到影響

在本質上,課堂教學就意味著師生密切互動。一旦遇到了疑惑之處,同學們有必要提出相應的疑問,教師負責對此予以解答。與此同時,教師只有收到了來自同學們的有效反饋,才能明確現階段的課堂弊端與缺陷所在,對此進行全面的改進。然而近些年來,更多的大學課堂都覆蓋了網絡,同學們一旦遇到了疑惑,立即就能借助平板電腦或者手機來進行搜索。相比于課堂問答的模式,手機搜索表現為更強的便捷性特征,因此受到了更多大學生的青睞。因此可以得知,移動終端運用于高校課堂的措施很可能阻礙了師生彼此的順利溝通。在師生之間,移動終端設施構成了潛在的一種交流屏障。然而實質上,各種移動終端即便再先進,對于具有創新性的某些學術難題也無法完美進行解答,此類疑惑的解答仍有賴于師生展開密切的互動。很多大學生已習慣于依賴手機百度或其他上網方式,對于自身在課堂中的疑惑進行上網查閱。由此可見,長時期依賴于移動終端的現狀很可能增強惰性,阻礙了問題分析與思維演繹的綜合能力提升。

1.4改變評價模式

從課堂評價的角度來講,微博與微信評價也在逐步取代直接性的課堂評價。微博本質上應當屬于社交網絡的廣播式平臺,借助這種平臺,師生就能分享彼此的感受與體會。然而針對上述的社交平臺如果給予了過度依賴,則很有可能表現為相反的作用。目前很多大學生都喜愛刷微博,在微博中表述平日生活遇到的各種新奇事物,對于自身感受進行抒發[3]。由此可見,刷微博進行課堂評價已經逐漸構成了課堂評價的最重要方式,這種新方式取代了直接性的面對面評價。此外很多大學生都認為,刷微博或者運用朋友圈來完成課堂評價具有相對較低的風險性,對于自身來講是十分安全的。在某些情況下,同學們對于某學科的課堂并沒有真正達到滿意,但又不敢直接向教師進行反映。遇到上述情況時,多數大學生將會選擇借助微博發泄自身對課堂的真實感受,以此來期待引發更廣的關注。

2更新教學模式的可行措施

受到移動網絡的強烈影響,目前很多院校都在全面轉型。從教學角度來講,建立于網絡與移動終端基礎上的新型課堂模式正在受到更多的青睞,這種現狀也在客觀上轉變了各學科課堂中的師生角色。移動終端為師生分享知識與信息帶來了更多便利,同時也方便了實時性的師生溝通。但是與此同時,移動終端也表現為多樣的弊病與缺陷,對此亟待探求適當措施來消除缺陷。具體來講,高校師生有必要結合如下思路來運用移動終端:

2.1對課堂中的移動設備進行全面規范

在各學科的課堂上,移動設備并非完全不應當融入課堂,而是有必要對其予以全方位的約束,確保其符合最根本的課堂規范。作為新生代的大學生來講,很多學生都格外喜愛多樣化的移動設備,同時也喜歡借助移動終端來輔助自身的課堂學習。面對這種趨勢,學校如果一概禁止在課堂上攜帶移動終端,那么可能性將會是很小的。由此可見,管理者及教師有必要密切配合,針對課堂上的移動終端予以必要的限制和約束,確保移動終端能服務于各學科的日常教學。具體來講,教師有必要明確告知同學們:在課堂中可以借助移動終端來查閱資料或是記錄課件,然而嚴格禁止借助移動終端來打游戲或查閱無關內容。教師一旦察覺到某些學員借助移動終端來聊天或者打游戲,那么對其應當予以提示并且禁止。在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視情況準許同學們對課件進行拍照;然而多數情況下,教師最好把各個課節的講義預先發給同學們,這種方式有助于課下進行預習。面對同學們在課堂中提出的各種疑問,教師都要予以細致解答,以此來增強師生互動。

2.2構建趣味性的課堂

移動終端之所以表現為很強的吸引力,根源不僅在于移動終端本身,還在于整體的課堂質量。大學生由于感覺到課堂講授的很多內容都是乏味且無趣的,因此才會傾向于瀏覽網頁或者私下進行聊天。在剛開始某個學期的教學時,多數同學對此表現出相對濃厚的興趣;然而經過特定的時間段后,同學們針對該學科的課堂講授將會逐漸喪失興趣。因此可以得知,教師如果能嘗試著構建趣味性更濃厚的新型課堂,就能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從移動終端上吸引過來,確保多數學生都表現為濃厚的聽課興趣。要實現上述的全面轉變,教師有必要真正認識到改進課堂質量的價值所在,而不是單純關注自身擁有的科研成就。具體在構建趣味性課堂的實踐中,教師可以選擇與課堂講授有關的視頻或短片,將其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此外,還可以嘗試著在課堂講授中穿插趣味性的見聞或者背景故事等,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更多的關注,調動同學們參與課堂探究的熱情。

2.3師生應當密切互動

目前某些大學生針對學科教學表現出淡漠或者厭倦的心態,根源應當在于欠缺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因此可以得知,師生互動構成了課堂質量的核心內容。師生只有確保在課堂上經常進行交流,學生才會真正感受到來源于教師的關愛,因此也開始轉變自身對學科教學的整體認識。為了提升各學科的綜合教學質量,教師有必要把分組探討的模式運用于日常教學。具體來講,教師可以預先設置特定的討論話題,然后將學員分成各個學習組。經過分組探究之后,再讓同學們分享自身對于特定知識點的體會與感受。與此同時,教師對于大學生也要予以更多的關愛和扶助,以此來增進師生對于彼此的感情,消除同學們在課堂學習中的畏難心態與厭倦心態。

2.4優化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應當構成學科教學的核心與關鍵,通過開展全方位的課堂評價,教師才能真正明確現階段課堂教學的弊病與缺陷所在,然后對此給出相應的改進思路。由此可見,移動終端并不能在根本上取代直接性的課堂評價,后者仍然應當占據課堂評價中的主導地位。具體在評價某學科的課堂質量時,全體學員都應當能參與其中,對此給出自身獨特的見解與意見。面對同學們給出來的改進建議,教師應當能認真予以聽取,吸收其中的合理部分。

3結束語

從現狀來看,更多高校都在嘗試著密切結合日常教學與移動終端,在二者緊密結合的前提下構建了多層次的高校課堂。但是不應當忽視,高校在引入移動終端的同時,也面臨著全面更新日常教學模式的挑戰,對此有必要謹慎進行操作。在各學科的課堂上,師生針對移動終端都要轉變認識,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規范。移動終端與高校授課的結合應當能增添課堂上的樂趣,對于各學科課堂具有的吸引力進行了全面提高。截至目前,高校在轉變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中仍沒有真正實現完善,因此有必要全面完成轉型。未來在實踐中,師生還需不斷的摸索,因地制宜運用移動終端來輔助日常的課堂教學,確保在移動終端的輔助下提升整個課堂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沈麟.大學英語E-Learning教學模式的探究[J].海外英語,2016(02):72-73.

[2]章慧,陳宏明,肖紹章,等.移動終端對高校教學模式影響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5(07):288-289.

篇9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中學學生而言,雖然他們已成熟很多,但自身的意志力還是有待加強,他的興趣會受身邊人的影響及對任課教師的情感態度。他喜歡你、佩服你,就喜歡上課,愿意聽你的課,進而對這門課有興趣。有興趣的事情,人們在感覺上就會覺得簡單。

我覺得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時要注意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尤其是當他們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出錯時,不能嘲笑他們,不能過分批評他們,讓他們在同學面前感到丟臉,而應該鼓勵他們,如果可以的話,在接下來的課堂中,再找機會讓他們表現,讓他們也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就會喜歡你、佩服你,就喜歡上你的課,進而就對這門課。有興趣的事情,人們在感覺上就會覺得簡單。

二、上課時增強數學知識與實際的關系

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盡量選用學生感興趣的或者學生熟知的、貼近生活實際的事例為教學素材。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它是對世紀的抽象與概括。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看得見、用得著,自然就會產生數學的欲望,這樣學習數學。

2.課堂作業結合實踐作業,突出知識的實用性。例如,在學習正數和負數時,我要求學生統計家里這個月的收支情況,收入記為正,支出記為負,再計算出結余。這樣不但鞏固了課上的知識,而且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了學數學的作用和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實踐中把數學知識再次概括出來,這樣也有效的增強了知識的趣味和實用性,增強了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3.上完一節課后,還可以留給大家一個跟身邊生活有關的作業,比如上完抽樣調查和全面調查后,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對全班同學上網時間的情況做一個調查,從而可以根據所得到的數據在班會課上針對學生上網做一個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肯定會想此時該用哪種調查方式,是采用問卷調查還是口頭詢問,怎么做比較好,很多問題學生自然會去思考和比較。

這樣一來,學生就不自覺地應用了數學知識,可以學以致用,學生自然就會有興趣去學了。 轉貼于

三、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有一下幾點嘗試。

1.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面帶笑容,親切自然,一進教師我就會送給學生一個燦爛的笑容,有時還跟同學開個玩笑或閑聊幾句,看上去有點浪費時間或不夠嚴謹,但實際上只需一二分鐘,而且可以讓學生消除對上課的緊張感,也可以然學生的身心得到適當的放松,畢竟學生天天都在上課,很累的,再有,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般,一上課就讓大家感到身心愉悅,接下來自然能夠進入狀態了,這時候他們喜歡上了這節課。

2.在我上課時,我十分注重學生的參與性,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來觀察、發現,讓學生來回答他的解題思路,我嘗試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他們對數學這門科目,像一個小老師,我還引導他講解時要面對著同學,還得邊書寫,感覺上他就是一個數學老師,講的好的話,建議全班同放學為他鼓掌。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培養了他的能力,在效果上,有時比老師講解還要吸引同學的注意力,每個同學都在期待著他的表現嘛,其實這樣做還有一個作用是:讓學生也得到了放松,像一個小游戲,培養了學生的興趣。身心愉悅,學生接受知識就很快了,這樣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了學習的主動性,找對了研究的方法,克服困難就會變得輕而易舉,自然會越來越喜歡數學了。

四、體驗數學美感,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數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美感。從理論數學中,我們引導學生共同體驗數學邏輯的縝密性,體會探究知識的樂趣,感受數學之美。數學中的線段的“黃金分割”比例為0.681︰1,人們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藝術美的過程中發現“黃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種悅目之美,和諧之美;勾股定理的證明可以通過幾何圖形的面積拼湊來證,體現了變化之美;數學公式都是那么簡潔,整齊,和諧,都使人產生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圖形他們也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

五、以生動、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興趣

教師的語言藝術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定理具體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難懂的理論形象化,易于誘發學生興趣。在教學中盡量實用適合學生的較為熟悉、容易理解,而且具有誘惑力的語言,這對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思維有良好的作用。

篇10

關鍵詞: 自主 合作 探究 點撥

一、案例背景分析

1.對本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意義的分析

“就業維權之道”是圍繞著勞動者有哪些權利義務、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展開的。本框從勞動法規定的勞動者權利和義務中選取了與勞動者權益關系最為密切、現實生活中發生爭議較多的幾種,即取得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權、享有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權進行了詳細介紹,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勞動者不僅享有勞動權益,而且應承擔義務。并以流程圖的形式歸納了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即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重點讓學生了解勞動仲裁,引導他們在遇到勞動爭議時積極地通過法律途徑加以解決。本框內容既是對上一框“通往就業之路”內容的深化和延展,又是對下一框題“公平競爭與誠信經營”即學生作為未來的市場經濟主體如何參與市場經濟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對學生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具有終身受益的作用。

2.對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情況分析

學生通過對本專題第一框“通往就業之路”的學習,不僅對求職、應聘的方式和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明確了勞動者成功就業的第一步是要簽訂勞動合同,因為它是勞動者維權的依據,這為本框題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但也存在著不足,一方面學生對求職應聘中存在的違法現象不能清晰地認識,另一方面學生對適應勞動力市場競爭性的信心不足。

二、教學設計及意圖

本節課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變傳統的“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的單邊教學活動為學生自主合作,師生、學生雙方相互交流、溝通、啟發、補充的雙邊教學過程。基于本框內容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本節課的教學設想是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教師點撥來完成的。教師提供平臺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案例、剖析案例,逐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分析事物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教學過程

(1)課前讓學生分組自主探究第一目“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并作具體要求:每一名小組成員課前都要認真預習書本57-61頁的知識;要找一找生活中勞動者權利被侵犯的典型材料,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建議;每一小組要推選一名代表上臺展示小組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全體成員共同討論,各抒己見(師適時點撥)。

(2)學生在學習第二目“勞動者的維權路”時,師拋出“臥底維權”案例,讓學生剖析案例,尋找解決的最佳方式,并從中一步步歸納出勞動者維權之路。

2.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1)自主合作學習。這種設計是讓學生自我探究、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知識,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定觀察、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

(2)組織學生課堂交流課前研討成果,師生共同探究疑難問題。這種學習方式的設計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生命個體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激發學生主動尋求答案,實現學生的客觀需要與學生自身的主觀需要之間的有機結合,推動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充分調研也能推動教師的發展,促使教師精心預設課程,靈活地應對生成的問題。

(3)組織學生對案例深入剖析。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比較準確地理解勞動者的維權途徑,正確地分析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運用法律相關知識論證和探討勞動者有什么權利,應如何維護權利,政府應如何作為,在觀點的碰撞中提高比較鑒別能力。

(4)教師總結并延伸。幫助學生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并獲得最新信息,最終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三、教學反饋情況

由于課前就布置了自由分組學習的任務并對小組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每個小組最后在課堂上要展示自主合作探究成果,這無疑增強了小組之間的競爭性,促使學生課后通過自主上網、訪談、社會調查、收集資料、設計頁面等方式來形成學習成果,體驗探究的喜悅。課堂上學生發言的積極性特別高,對問題的探究有一定的深度。

在教學內容的選材上,學生直接從自身的現實生活中取材,所以更多地體現了教材內容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的聯系,拓展了學科的育人價值。第一小組從生活中選取了富有典型意義的正反兩則材料(“天理何在”和“總理為我討工錢”),真實、生動地說明了“勞動者有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并深刻揭示了現實生活中種種侵犯勞動者報酬的現象。學習過程中通過師生對疑難問題的討論探究、教師的點撥逐步找到問題的癥結,并使學生從細微處體驗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服務宗旨。第二、三小組從現實生活的熱點“被加班”、“童工現象”著手選取案例并與自己的親友聯系起來進行剖析,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維權意識。學生在明確“勞動者有休息休假權利”時,提出“勞動者有休息休假的權利,是不是意味著勞動者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加班加點?”這種思辨式的疑難問題,說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能積極動腦思考。問題的形成也將促使他們去查閱《勞動法》法律條文,進一步加深對勞動者權利的認識。第四、第五小組“反材正用”,增強了課堂的輕松氣氛,使學生明確了在現實生活中不能為了蠅頭小利而損害國家、社會、他人的利益。

在分析勞動者維權途徑時,學生通過對“臥底維權”案例討論分析及幾組相關問題的解決,學會挖掘分析問題的角度,并經教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點撥,激活學生內在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自行得出正確結論,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案例分析優勢

這節課對“自主、合作、點撥”學習作了初步探討,從本節課的反饋來看,案例分析有以下優勢:

1.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教師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整節課始終是圍繞著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解決問題進行的,沒有把教師“拋開”,教師發揮了適時的點撥作用。

2.尊重了學生的“獨立性”

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和顯現的獨立學習能力,本節課的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展示、討論,課后總結的設計都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獨立性,并創造了多種學習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3.實現了主體之間的合作性

課堂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知識信息交流,實現了主體之間相互溝通、補充,從而達到了共識、共享、共進,主體之間形成了“學習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