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案例分析范文
時間:2023-11-03 17:51: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教學案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實驗表面的新奇特點只能使得學生的注意力維持較短的時間,教師可以創設最佳情境,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持續較長的時間且能夠沉浸其中,積極按照小組分工參與實驗操作,仔細觀察并及時記載,認真思考且能夠主動將自己的所得和小組成員及教師交流。我們可以提出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比如,在菜市場買魚,如果魚已經死亡,我們如何判斷它是否新鮮。這個問題可以在課前提出,讓其從生活經驗中找到答案,當學生了解到根據鰓的顏色判斷新鮮程度的知識后,進一步要求學生了解魚的鰓有什么作用。在教師的情境創設下,學生們的對實驗課的興趣得以保持且更為濃厚,其學習的內容不再只是局限于教材及知識內容本身,適當得到了更多的延伸。
二、規范操作環節,闡明實驗目的及原理
1.實驗目的和原理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增進觀察力以及適應各種考試的需要等。同時還要全面介紹實驗過程中所用到的材料、試劑、儀器、實驗的操作步驟以及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使學生在進行分組實驗時做到更加心中有怠T詒臼笛櫓校實驗前就要明確本實驗的目的是觀察鯽魚外形、各種結構及它們的功能,教師可以結合實驗報告冊設置一些探究問題,比如鯽魚的鰭有什么作用,鯽魚用什么器官感覺水流方向,鯽魚的呼吸器官是什么等,只有明確的探究問題后,學生的思考才得以順利進行,他們才愿意更為仔細的觀察、記載、探究。
2.部分教師為省事,常常簡化實驗環節或者變為“演示”實驗為“講”實驗,為了貪圖方便而不嚴格按規定程序進行演示操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實驗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更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教師在分組實驗開始前可進行演示,當教師熟練、嫻熟的演示實驗過程時,學生們往往會為教師的精湛、嚴謹而暗暗贊嘆,期待自己可以馬上操作,躍躍欲試。部分高中生在實驗課上使用顯微鏡也有問題,不規范甚至是不會使用。其原因這里有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沒有做過“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實驗”,也有不少學生雖然做過該實驗,但由于部分教師演示的不規范,反而鞏固了學生的錯誤操作。
三、教師要加強巡視指導
在進行分組實驗時,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巡視指導,要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動手操作的機會,使更多的學生積累實驗操作的經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在巡視指導過程中,對于不會操作的學生,不能冷眼旁觀,更不能完全包辦,一定要耐心地指導,幫助其學會實驗操作。教師應在學生實驗操作中的不規范動作及時指出,及時加以糾正。同時,教師還要管理好過于“熱鬧”的學生,幫助其改正實驗課“好玩”的心態,使每個學生都能專心的投入到實驗中去。
四、引導學生分析及總結實驗,做好反思
在分組實驗結束后,要指導學生分析實驗中每一步驟或每一裝置的作用和必要性,還要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尋找成敗的原因。如在“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中,有部分學生實驗成功,能觀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這時要引導他們分析能看到細胞的原因,而部分學生實驗失敗,找不到細胞或只看到一個氣泡,這時要引導他們分析造成這些現象的可能原因,可能是刮取細胞的位置不正確,也可能是對顯微鏡的操作方法不正確,還可能是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不正確,并克服這些原因,重新進行實驗并觀察。在實驗課結束前,還要協助學生完成實驗報告,繪制圖表,得出實驗結論,并進行小組間的交流和展示,使更多的學生能體驗到實驗成功的喜悅。
篇2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14-0088-02
[作者簡介]陳敏(1978―),女,浙江海鹽人,本科,浙江省嘉興市嘉興一中實驗學校教師,中教一級。
在高中教學中,生物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重視教師的講解,不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發展。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教學與案例教學,并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課堂的探究教學模式分析
(一)生物實驗探究教學
在高中生物課堂的探究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是通過調查研究與實驗來實現相關探究的。在生物教學中,生物實驗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生物教師能夠通過實驗輔助教學的進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相關的探究活動。學生能夠通過實驗實現動手實踐和實驗的嘗試,并且完成教師布置的探究任務。實驗探究能夠有效地將教學的主題貫徹到課堂教學中來,實現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高中生在進行生物實驗的操作時,需要有生物教師的指導,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實驗,從而進行探究活動。雖然教材上的實驗結論已得前人的證實,但是還需要學生通過相關的實驗進行不斷的探究。通過實驗探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還能夠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高中生物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需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通過不斷的研究來得出結論,該教學模式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知識,而是通過深入的探究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在探究模式教學中,通常是以小組形式教學進行的,通過問題的提出、自主探究、討論以及問題的解決來完成探究活動。
(二)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強化探究式教學
在高中生物課堂上開展探究教學模式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學生的體驗與調查。在探究教學模式中,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能夠進行體驗,并且不斷地對探究活動進行感悟,從而能夠有效地鞏固生物知識。例如,在進行“酶的性質”這部分內容的講解時,生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生物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實驗現象體會生物的奇妙,并不斷地實驗探究,從而得出準確的探究結果。與此同時,生物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清楚地理解體驗、調查和現實中的差異,不能僅依靠實驗來進行知識的探究,應該在更大的空間中不斷地對生物知識進行探究,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為了更好地開展探究教學模式,就必須通過對學生的調查來進一步對探究教學模式進行強化,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運用生物模型展示來強化探究式教學
生物模型是高中生物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通常情況下,生物模型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將生物知識的特點描述出來,從而有利于學生的生物知識的學習。因此,為了強化探究教學模式,就需要運用生物模型的展示來實現這一目標。在高中生物課堂的探究教學模式中,生物模型已經發展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對探究教學模式的設計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在進行“生物膜構造”這部分內容的講解時,由于生物膜自身的特點,學生無法依靠肉眼來進行詳細的觀察,所以就必須通過生物模型來進行生物膜的展示,從而能夠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到生物膜的構造,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在高中生物課堂上運用生物模型的展示,能
夠有效地對探究教學模式進行強化。
(四)自述的收集知識展開探究教學活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遍布了全球,這就使得信息遍布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對于高中生物教學而言,可用的信息卻非常少,或者是一些有用的信息被隱藏了起來,這就對生物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了在這龐大的信息中尋找到對學生生物探究有用的知識,就需要學生學會對這些信息進行收集。在高中生物課堂的探究教學模式中信息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生物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知識收集能力進行培養,幫助學生掌握有用的知識收集的技巧,并且能夠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效的處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探究。
二、高中生物課堂的案例教學分析
(一)依據教學內容選取合適的案例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解題方法。在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中,需要生物教師對案例進行合理選擇,該步驟對案例教學的順利進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進行案例的選擇時,應該遵循案例形式靈活性及教學法開放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及啟發性以及案例教學的適應性及遞進性的原則,同時還應該緊密結合生物教材。所選擇的生物案例必須和高中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并且還應該結合生物發展的情況。例如,在進行《細胞》這章內容的講解時,生物教師可以選擇克隆技術的案例為學生進行講解,并且設計相應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探究引導:在克隆技術中,是細胞學中的哪些內容為其提供依據的?案例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非常重要,必須對其進行合理選擇,從而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
(二)組建學習小組,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及總結
在進行案例教學時,生物教師應該組織學生成立一個學習小組,通過學習小組來對案例進行分析,并且通過不斷的談論得出最后的結論。學習小組在生物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教師應該按照學生的愛好及學生成績進行合理的劃分,一般4~5人為一組。教師為學生準備一個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案例的分析,并且選出一個代表進行發言。學習小組這種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還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案例教學中,分析討論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在分析討論中應該讓學生先自己學習和分析,之后再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對案例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明確案例中的問題。最后對案例分析進行總結,這對學生的案例分析情況能夠有一個全面的概括,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教學案例;教師教育;教師技能
1 教學案例及類型
“教學案例”的指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師范生的知識水平,以文字、語言、影像等形式呈現的有典型意義并能促進其分析和討論的實例描述[1]。
教師教育課程的安排順序是理論學習、技能培訓、教學實踐。三個過程環環緊扣:師范生先從理論知識的學習入手,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再結合理論進行教師技能的培訓,加強每一項技能,逐漸形成綜合教學能力;最后展開教學實踐,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所以,本文按照師范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將教學案例分為:理論學習型、技能培訓型和教學實踐型。
2 教學案例在教師教育理論課程中的應用
在教師教育各理論課程中,主要有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體系,以及在這些理論中論點不同的學習理論:如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中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聯接主義理論、操作條件作用理論等,認知主義學習理路中的發現學習論、意義學習論等。教學案例可以把理論課程中抽象的教育理論具體化,把學習者置于真實的特定教育現象或具體課堂教學實況中,為師范生提供接觸課堂的平臺,既能升華理論學習,又為教學實踐做好鋪墊,是教師教育理論課程中極具價值的財富。下面就以對“最近發展區”理論和意義學習理論的學習為例來說明教學案例的應用。
2.1 教學案例聚焦
案例1:以舊拓新,啟發式導入
在“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一節的導入中,教師這樣設計: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的形成過程,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多少個?該過程是怎樣進行的?(學生回答)我們知道男性體內有很多的,而女性則一般是一個月才能產生并排出一個卵細胞。另外,小,卵細胞大。那么和卵細胞的這種數量和形態上的差異是怎樣造成的呢?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有哪些異同?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
案例1從表現形式上屬于描述型案例,教師重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首先請學生根據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回答問題,再由兩個演繹式的提問自然把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通過復習,學生不僅對已有的基礎知識加以鞏固,而且根據老師的引導,學生能扎扎實實地掌握新知識、新技能。
2.2 分析教學案例,鏈接“最近發展區”理論
案例1中,教師以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作為新課的支點,這種舊知識導入是教師最常用的導入方法。教師首先分析教學目標與學生現有水平之間的差距,根據教學內容的內部聯系,大體上分為兩個步驟,并創設了幾個最近發展區。在導入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學的作用,由提問層層遞進,幫助學生通過這兩個發展區,最終實現知識的同化和思維的發展。在分析教學案例的過程中,師范生對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3 “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的問題對學生思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導向作用。教師在新、舊知識銜接處通過設疑,可以把學生引入“最近發展區”,促進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層次從一個“最近發展區”過渡到另一個更高層次的“最近發展區”。隨著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習發展,學生認知水平在不斷變化,他們所在的最近發展區也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分析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同時預測可能發展水平,將教學準確地指向最近發展區,在最佳時間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 教學案例在教師技能訓練中的應用
教師的基本教學技能包括導入技能、教學語言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變化技能、強化技能、演示技能、板書技能、結束技能課堂組織技能等[2]。在教師技能訓練中,教學案例幾乎涵蓋了每一項技能,利用微格教學,師范生通過教學案例的研究、教學案例的獲得及討論、教學案例的修改等環節,可以迅速有效提高教師技能。
3.1 理論學習,小組熟悉
在微格教學前,組織訓練者學習教學技能、教學設計、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理論知識。尤其是對教學技能進行全面的學習,分析教學技能的分類、每種技能的定義、作用、運用方法及要領等。一般小組成員在5~10人左右,分好組后每個成員之間要互相盡快了解,利于之后對問題的研討。
3.2 展示教學案例,示范觀摩
針對各項教學技能,提供相關的教學案例進行示范,這些教學案例以課堂教學片斷的錄像形式展現,使訓練者對這項教學技能的應用有較為直觀的認識。因為選擇的教學案例具有典型性,所用的技能單一,所以非常適于師范生進行學習與研究,加深對這一項技能的理解。
3.3 認真備課,編寫教案
訓練者確定授課內容和教學目標后,正確分析教材,根據訓練的教學技能需要來選擇適當的實施方式,編寫教案。
3.4 角色扮演,進行錄像
微型課堂要由扮演的教師、學生和攝像人員組成,教師由參加訓練的師范生輪流擔任,學生由小組的其他成員扮演,整個實踐過程用錄像的方法準確記錄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雖然這是一個模擬的課堂,但是它改變了傳統高校課堂的教學模式,師范生有了“上課”的機會,由原來的被動聽課變為主動參與,把教師技能訓練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3.5 組織討論,反饋評議
(1)錄像材料作為教學案例
錄像真實地記錄了“教師”角色的實踐表現,把“教師”備課時的設計以及對教學技能的理解直觀地展示出來。若“教師”角色的教學技能水平很高,其錄像可以作為示范觀摩的教學案例,循環利用;若“教師”角色的教學技能水平還有待加強,那么其錄像就是為他自身技能提高而量身定做的教學案例;若“教師”角色的教學技能水平較低,則其錄像可以作為反面教學案例,為其他師范生的討論提供材料,通過分析此教學案例的不足,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分析討論教學案例,進行評議
小組成員通過反復觀看、反復比較各個“教師”呈現的錄像,以此為教學案例,進行討論交流、交換意見。
在評議的過程中促進研究自己,分享別人成長的經驗,積累反思素材,在實踐中自覺改進自己的內隱決策,調整教與學的行為,提高各項技能。
3.6 修改教案,反復訓練
訓練者深入研究本人的教學案例,對照評議結果提出的問題,修改完善教案,重新實施教學,根據小組成員的不同實際情況決定反復訓練的次數。在重復的過程中,通過教學案例的循環利用,快速提高教師的各項技能。
4 教學案例在師范生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教學案例在師范生見習和實習等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能促進實踐者知識結構的變化——由理論性知識逐漸向實踐性知識過渡。于2009年2月~2010年4月在溫州市錢庫高級中學見習、實習過程中,積累了教學實踐的經驗,通過撰寫教學案例,有效發展了實踐性知識。下面具體以在“免疫系統與免疫功能章節復習課”中的教學實踐來具體說明。
4.1教學案例分析
通過教科書和網絡途徑,本人研究了大量的關于復習課的現成教學案例,發現在傳統的復習課教學過程中,大多教師往往采用講授法把章節的知識要點進行歸納概括,列出知識框架,盡管有的教師在其中采用了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但都流于形式,容易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自主建構。
“免疫系統與免疫功能”是浙科版教材《生物學(必修3)穩態與環境》中的第三章知識,這章內容與人體自身密切相關,學生在學習之后具備了對生活中的一些相關現象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結合教材后,本節復習課的教學可以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即教師通過創設生活中的實際情境——美國“泡泡男孩”的生活,把復習的知識點連貫性地加以整合,經過學生對短片的觀察和對問題的探究、討論、總結,建構出自己的知識結構。
轉貼于 4.2.教學實踐
從網絡中下載“泡泡男孩”的視頻,結合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將“泡泡男孩”的故事分割成若干片段,由這些片段分別引出知識內容。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作為“協助者”播放“泡泡男孩”的短片,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學生通過觀看短片,并結合已有的經驗,自主解決科學問題。
4.3 撰寫教學案例
綜合課堂上教師教學、學生表現以及課后指導老師的評價,本人草擬了教學案例的初稿。而且各教師通過討論交流,指出其優點,發現其不足:如個別短片內容和知識點聯系不大;由于截取的操作問題,部分短片跳躍性過強,應該舍棄;部分短片時間過長,使本節課教學目標無法達成,建議每個短片時間把握在30秒~1分鐘等等。本人虛心接受了其他教師的評價和建議,反思分析后進行多次修改,最終完成定稿。
4.4 教學案例指導教學實踐
撰寫的“免疫復習課”教學案例以書面的形式反映了本人教學實踐經歷,對復習課的教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不僅為本人在今后的教學實踐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而且為其他同學以及其他教師提供了參考,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
5 總結與反思
5.1結論
針對師范類畢業生,在高校的課堂、教師技能的訓練、中學的實習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教學案例應用的優勢,教學案例對師范生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育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
(2)教學案例是教師提高教師技能的有效媒體。雖然教師的切身經驗很重要,但是教學案例呈現的情境為師范生進行了其它教師的技能展示,提供了成為優秀教師的參考點和共享經驗,使知識不斷交融與延伸,教師技能共同提高。
(3)教學案例有助于教師在記憶中不斷擴展解決具體問題的案例庫,使教師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能根據他們從以往案例情境中獲得的知識來采取行動,從而提升教師問題解決能力和決策判斷能力。
5.2 教學案例在教師教育中應用的不足
盡管教學案例的應用有很多優點,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教學案例一般來源于教學實際,當每位教師在編寫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摻雜自身的一些偏見,造成教學案例的不客觀性,阻礙學習者正確認識和把握問題。其次,教學案例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有文字、圖標、錄像等,它們在教師教育中應用時必定會使師范生在課堂上引起頭腦風暴,通過課堂的互動,促進師范生的討論交流,這就要利用課堂上大量的寶貴時間。同時,教學案例并不是適用所有的教師教育課堂。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65.
[4]Towl, A.R. etal. ASCI case collection.1963:293.
篇4
【關鍵詞】“學案”導學;高中生物教學;實驗設計;案例;調查分析
“學案”導學的重點在于“學與導”,是教師針對課時課標為課堂知識進行總結、導入知識、傳授知識的教學過程,所以該模式具有極強的傳遞性與針對性。不同于傳統教案,“學案”導學更注重“學什么?”和“怎么學”,它以導向性方式來引導學生不斷豐富積累知識,它相比于傳統教案多出了教育過程框架整合與把控的過程,其內涵更加豐富。
一、高中生物“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驗操作流程
(一)設計實驗概述
基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高中生物一般會以分組實驗法展開教學過程。假設以生物成績接近的兩個班級展開實驗,對兩班級內學生進行生物考試評價,確定他們的考試成績是否接近。如果成績接近,則要用到“學案”導學模式對他們進行分批實驗,分別記錄兩個班級中學生的不同聽課狀態與課后知識反映狀況,最終進行調查給出分析結果,明確“學案”導學對于高中生學習生物所產生的正負面效應。
(二)“學案”導學實驗教學過程展開
(1)基本流程。由于“學案”導學具有極強的靈活性與開放性,所以它的學案設計更加靈活,當教師了解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后,就可以基于目標設定來給出具體學習任務,最后對實驗學生對象實施調查以確定教學結果,尋求與學生教與學過程達成共識。
按照教材的基礎課標規定,教材的任務方向是應該提前確定的,教師也可以參照多種不同教材課標來實現教學任務方向制定,總結歸納教學內容,對其中的重難點進行針對性提出,并適當添加創新元素。
(2)展開要點。在“學案”導學中應該加入適當的創新元素,同時也要注重基礎元素普及。例如對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傳導,按照教學大綱來引用通俗易懂解釋以便于快速增進學生適應新教學模式的能力,吸收更多教學內容等等。在編寫內容方面,一定要注重學案編寫的靈活性,要實現內容可控制,主要以完整的教學任務作為一個學案,并設定其中包含1~2個課時為基準,其編寫內容就主要包括了學習目標、課前預習過程、課堂導學過程、小結以及課后作業布置。
二、高中生物“學案”導學教學案例分析
在開展“學案”導學教學過程前應該明確一點,該教學模式主要針對新開課程與復習課程設定,它的設計主要目的是針對課程類型及教學目標需求而展開并完成。雖然說不同科目、不同課程內容所涉及的“學案”導學設計結構不同,但它們的整體思路與學習方法基本相同。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通過抓住內容重難點,明確“學案”導學教學程序,給出《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一課的教學案例過程分析。
(一)課前預習
在課前預習中,教師會將提前做好的學案分發給學生,并為他們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在學生方面則主要要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填寫學案中的相關內容,劃出自己所認為的課程知識難點與重點。
(二)課堂引導
課堂引導主要分為5步:
第一步,理論教學,教師提出食物鏈金字塔相關理論問題,引導學生基于預習內容初步深入蛋白質單元內容展開學習活動,學生則拿出預習“學案”來對應明確教師所講授的理論內容。
第二步,教師給出氨基酸結構分子式示例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思考和觀察它分子式的相關特點及類型。
第三步,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有關氨基酸分子結構式的相關特點類型。
第四步,教師將知識章節內容引出,指導學生或分組、或集體討論,完成學案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并進入課后知識復習匯總。此時為學生提供自由討論時間,指導他們分析有關蛋白質的練習題問題,并尋求解決途徑。
第五步,引導學生學習蛋白質的功能及相關內容,讓學生發表自己的學習意見。
三、高中生物“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課后調查及結果分析
為了進一步明確高中生物“學案”導學教學效果,對實驗教學班進行課后調查,發放學生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有效率100%,調查學生之于該教學模式的主觀評價。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相對來說比較適應,且通過“學案”導學獲得生物知識及學習能力提升的學生占到絕大多數。其中有73.5%的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模式,他們基本適應了生物教學通過“學案”導學開展;有50%的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他們表示“學案”導學提升了他們對于生物課前預習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幫助促進了他們在課上的聽課質量;但也有28.4%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對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提升不大,這說明“學案”導學在引導學生學習實踐方面還有加強上升空間。
四、總結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見得,“學案”導學在我國中學教學過程中是具有很強操作性的,尤其是對生物這種重視實踐的教學科目來說,它的自由性、人性化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輕松氛圍中就能學到知識,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廣泛推廣的優秀教學模式。
篇5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教育碩士;教學方式
教育碩士是一種面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在性質上不同,它以培養實務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1]。生物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主要培養面向生物教學基礎教育工作需要的高層次人才,要求畢業生不僅懂得現代教育和生物教學的基本理論及方法,還能具有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解決生物教學實踐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滿足生物教育碩士的求學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針對授課對象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課堂設計和教學方法,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2]。
一、案例教學法的概述
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亦稱個案教學法,是指運用來自于實際和具有仿真性的案例,使學生進入教育案例和管理事件的情境中,通過對事件的諸方面因素的關系及發展過程的研究,提高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3]。該教學法由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藍德爾(Langdell)1870年首次提出,在20世紀20年代受到哈佛大學企管研究所所長鄭漢姆(Doham)的推廣,成為了哈佛大學的教學特色。1984年,隨著“世界案例教學法應用與研究學會”(WACRA)的成立,案例教學法在美國、英國、法國和挪威等西方國家高等教育中逐步占據主流地位,在法律、醫學和師資培育等專業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案例教學法不同于一般常用的舉例說明,其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自地深入案例,充分地體驗角色,成為案例活動的主人翁[4]。因此,在生物教育碩士的培養過程中,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實現由“教書匠”向“研究型”“專家型”與“學者型”的教師轉變[5]。
二、生物教育碩士課程建設中案例庫的構建
精選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前提。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綜合考慮具體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環境等相關因素,精選相應的教學案例。同時,精選的案例還應多關注生物科學發展前沿,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并遵循案例的典型性、真實性和完整性等特點,才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潛能。結合生物教育碩士培養的特點,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了一系列教學案例。
1
教學技能型案例
教學技能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及教學理論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6]。課堂教學技能主要包括導入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板書技能、多種媒體演示技能、反饋強化技能、結束技能、組織教學技能和教學設計技能等九項基本技能,單項教學技能的訓練是生物教育碩士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7]。在構建此類型案例庫時,我們首先收集了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生物教學技能大賽(如“華文杯”“全國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等)中的精彩比賽視頻,然后按照技能類型進行剪輯、整理和分類。然后,針對不同的視頻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包括相應技能的基本概念、作用、使用策略方法和應用原則與要求等,以供相應章節的教學使用。
2
課堂教學型案例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一種有目標、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雙邊活動過程。如何上好一堂生物課是生物教育碩士都必須學習并掌握的技能。這類案例的主要來源于中國教育學會中學生物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年會的優質課視頻,收集到資源后按不同類型的課型進行分類編號,包括新授課、實驗課、復習課等,同樣精心設計問題串,以供專項學習使用。
3
試題編寫型案例
試題的設計關系著測試對教學的反饋作用。好的試題通常是通過教師在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設計的,能有效地檢測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所以將具有參考價值的試題搬到課堂中,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學習到試題編制的過程與方法。試題編寫型案例主要來源于歷年高考試題和省級示范學校的月考試題,并結合具體的章節教學內容,設置了相應的問題。
4
實驗操作型案例
中學實驗操作能力主要表現在實驗材料的選取、藥品的配制、實驗工具的操作及實驗過程的處理等各方面。實驗操作型案例的來源主要來自各高校真實的實驗課堂實錄,將影像文件或者圖片文件進行整理歸納,然后尋找實驗教學中的亮點與創新點,構建一系列探究活動,讓生物教育碩士在掌握生物學實驗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培養科學創新精神和實驗動手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在生物教育碩士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在具體的生物教育碩士課程教學中,通常按照以下的教學模式進行案例教學法(見下圖):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流程
1
精選案例,創設情境
案例是進行案例教學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精選合適的案例,本研究結合生物教育碩士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構建了一系列教學案例,以供選擇。隨后,教師再結合案例材料,營造真實的沖突情境,引導學生對案例材料進行閱讀和分析。把科學知識放在特定情境中教學,學生能夠真正理解知識的本質,獲得系統性的知識,而非零亂分散的知識內容(施瓦布)[8]。
2
閱讀案例,思考問題
這一階段要求學習者盡快進入案例情境,了解并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關事實,設身處地分析思考案例線索。在案例的分析過程中,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尋找其中的因果關系, 運用所學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的相關知識來分析案例中的問題,只有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 才可能找到問題的合理解決手段。
3
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分組與討論是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依據學生發展規律與具體知識水平將學生進行分組,通常把學生分成4~6人的小組,明確小組成員之間的職責和任務,組織學習討論,富有創造性地進行探索實踐。具體操作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包括個人準備、小組討論、集體辯論、角色扮演、現場考察等。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啟發引導、組織調控,創造一個“整體參與、充分民主、鼓勵競爭”的開放式課堂,力保討論沿著預期的軌道運行,解決案例中提出的問題,完成教學目標[9]。
4
班級討論,分析總結
本環節是小組討論的延伸,由教師作為引導者組織全班同學對小組或者個人遺留的有爭議或者是難以解決的問題擺到全班同學面前共同思考討論,得出最理想的解決方案。全班討論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出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思辨與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合作中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營造出一個和諧、熱烈的課堂氛圍。
5
多元評價,促進發展
在案例教學總結與評價的環節中教師要講明案例中的關鍵環節與重要信息,深刻地與學生討論其中存在的不足和亮點。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第一,對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這一點極其重要。對討論過程中表現積極的學生予以肯定;對發表獨到見地的學生予以表揚;對學生在合作討論中暴露的典型思維(正確或者錯誤)予以客觀評價,讓學生真正在“做中學”中提高思維能力。在鼓勵思考、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尋找最佳方案,讓學生逐步在使用案例的過程中積累實踐經驗,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圍繞案例從各個不同側面去思考問題[10]。第二,對案例本身蘊藏的道理進行總結與評價,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對類似問題或現象時的深入的思考、分析、解決的能力,促使學生開闊視野、調整視角,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與創新思維。
四、結語
案例教學法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知識和技能,而忽略了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促使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觀察思考等多種參與性方式,使學生主動的體驗學習的樂趣,主動的獲得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但案例教學法在生物教育碩士課程教學中的運用還處于探索的初級階段, 還存在諸如教學模式的創新等問題亟待解決,希望在隨后的教學中進行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鄔志輝,戴繼天,唐德先.關于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幾個理論問題的認識.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01).
Mary Selke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Practitioners Masters Degree. European Journal,2001.
靳玉新.案例教學原理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鄭金州.案例教學指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工寧虹,劉秀江教師成為研究者――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教育研究,2000(07).
吳黛舒中國教育學學科危機探析教育研究,2006(06).
張從容高校實踐教學實施策略研究遼寧教育研究,2008(04):76―78.
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98―206.
篇6
1.去粗取精,突出重點
生物教學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題,教師在編寫案例時,需要將實例進行適當的加工,圍繞教學目標,將案例中與教學無關的部分剔除,使之簡化與細化,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使之與教學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關鍵性的細節描述清楚,突出重點.例如,在編寫“胰島素的調節作用”這一課的案例時,由于相關案例眾多,就需要教師圍繞胰島素的調節作用這個重點將案例素材進行簡化與細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側重點,因此,在生物案例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各種零散的案例進行合理的整合,使之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例如,在學習“環境污染與保護”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環境污染的現狀的實例與各種保護環境措施的實例進行整合,使學生對全球環境污染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了解生活中各種保護環境的方法,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二、案例教學的實施
1.展示案例,提出問題
教師可以通過紙質、口頭敘述、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示各種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導學生閱讀案例的方法與技巧,讓學生調動多個感覺器官來閱讀案例,在學生閱讀了案例之后,教師從中提出問題或者讓學生自己從中提出問題或者教師通過自己的問題引出學生的問題,從而使學生進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識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針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
2.分析、討論生物案例
教師在給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導學生對案例所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通過本案例,我們還可以聯想到哪些類似的生物知識,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選取其中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在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下面巡視,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鼓勵那些不積極參與或者不敢發表自己見解的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還可以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個人分析,先讓學生做好個人準備,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后,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個人分析,個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進行,對于較難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組合作探究買也可以是個人準備,然后再在小組中交流,盡量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通過小組的一起努力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就能夠逐漸找到分析案例的規律與方法,也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總結和評價案例
篇7
一、初中生物案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從宏觀來看,受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學校和教師評價學生的手段還是以考試成績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案例教學的實踐。從微觀來看,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學也不例外。首先,案例教學對教師的備課要求較高,一個好的案例需要教師花費較長的時間精心選擇,并對內容進行核實串接。其次,在案例教學實施中,對教師課堂駕馭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教師既要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又要穩定課堂紀律。最后,案例教學存在一定的風險,案例大多是孤立的一件事情,沒有完整的結構體系,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案例掌握一個知識點,但很難將所有知識點融會貫通。
二、實施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
1.案例講授法
案例講授法是以教師為主,通過教師對案例的分析,將案例與課本上的知識點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案例分析時達到對知識點和該節內容的系統掌握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采用此種方法。
2.案例模擬法
案例模擬法也是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更生動形象的方法。通過情境表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種案例模擬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評析,最終達到掌握案例所針對的知識點的目的。例如,教師講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時,可以讓學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甲(腮腺炎潛伏期)和乙兩人小聚,并熱烈地交談,一星期后,乙的腮幫腫大,得了腮腺炎。
3.案例討論法
案例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實際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學生研究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溝通和表達的能力。如大雁南遷時,總有一兩只身體孱弱的大雁站崗放哨,當發現有敵害侵犯時,這些放哨者通過嘶鳴狂奔向整個雁群傳達警報,使雁群盡快作出御敵或逃生準備,而報警的孤雁最終難逃敵害的襲擊。通過這個案例,教師讓學生分析討論孤雁冒險“放哨”對雁群有什么意義。
4.案例辯論法
當案例提出來且學生進入分析思考后,學生的解讀是多種多樣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采用案例辯論法讓學生盡情地暢談自己對案例的理解,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可以整合學生觀點,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先由小組代表闡述自己的觀點,再以類似辯論會的形式讓各小組之間互相爭辯反駁。辯論結束后,教師要善于總結,表揚鼓勵優點,指出應改進的地方。如眾多入侵的外來生物不僅破壞了我國生態系統平衡,同時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問題:某些外來物種的入侵能破壞我國的生態系統嗎?為什么?教師將學生分為正反兩個辯論小組,正方認為外來物種入侵不會破壞我國的生態系統,而反方認為外來物種入侵會破壞我國的生態系統。
三、案例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1.完備的案例匯編是案例教學的前提
案例的編寫和選擇是案例教學實踐的前提。在生物教學中,合格的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案例數量仍很不足而且零散。因此,案例的匯編單靠每一個教師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它需要整個教學組每個教師共同努力去建立完備的案例庫。
2.處理好具體案例學習與系統知識掌握的關系
一般來說,案例往往都是針對某一事件的特定情形而設定的。一個案例通常只能反映一個知識點或者某一方面規律,因此容易造成以偏概全。這需要教師通過案例分析,揭示出隱藏在案例背后具有普遍的真理性的本質規律。讓學生在對案例單一認識的基礎上過渡到對知識結構整體的理解消化上,發揮案例的最大教學價值。
3.正確對待案例教學中的評價問題
評價一個案例的使用是否能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的標準是多樣的。案例教學由其自身特點決定了它對學生的考察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因此,要對案例教學進行多方面的評價,評價過程也應關注學生在整個案例實踐活動中的綜合表現。
篇8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 護理心理學 教學方法
護理心理學是一門非常年輕的學科,隨著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將心理學知識運用于護理學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工作之中,針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護理已成為現代系統化整體護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護理心理學既有人文科學的特點,又涉及護理技術,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為適應護理心理學的這種學科特點,使學生不僅有理性認識,而且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必須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和靠口授、板書等單調的教學手段,采用先進的比較思維的教學方法和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結合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的輔助教學手段已勢在必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一直是護理心理學教師關心的問題。近年來,以哈佛大學案例教學為特色的教學方法改革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將案例教學法引入護理心理學教學,是適應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主動性、創造性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的必然要求。
1. 案例教學法的含義和特點
案例教學法(Case met hods of teaching)是基于情景學習、認知彈性論,以學生為主體,憑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潛在價值的“案例”引導學習者進入科學探索和反思的學習過程[1]。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法可界定為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2]。
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不但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更重視知識的應用。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與學生承擔著更多的教與學的責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參與。它的實施可以說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一統課堂的局面,使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教學,充分體現了“主導――主體”教學模式。
2. 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的依據
將案例教學法運用于護理心理學教學中,是在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上進行的一場變革。案例教學法運用到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帶入實際情景中,學生既有機會解決疑難問題,也可及時從教師及同學那里獲得反饋。在這種情景中,解決問題的種種策略都可以提出來并加以演示、比較,這為學生將來護理實踐提供了一個近乎真實的場景,縮短了教學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訓練了運用護理心理學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3.1護理心理學教學案例分類
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案例可分為三種類型:范例型案例、評析型案例和操作型案例。
范例型案例主要表現了個體心理發生、發展的基本過程,用于例證和闡明概念、原理。這種類型的案例,以教師講授為主,給出分析過程,得出分析結論,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在“人格”一章中,可選取文學作品中一些典型人物形象(《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水滸》中的李逵等)作為案例,通過討論分析,理解和掌握人格的概念、特性、行為模式及影響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評析型案例主要展現了護理心理學基本技能的操作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可借鑒的指導線索和模型,此類案例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引導為輔,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分析和評價,培養護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在“心理咨詢”一章中,可選取著名心理醫生的咨詢案例或教師本人的咨詢案例,以多媒體形式呈現給學生,通過對咨詢過程的觀摩,分析出咨詢者在咨詢過程中采用的模式、遵循的原則、咨詢的程序及注意事項,并可通過討論,評價咨詢效果或提出自己的咨詢策略。
操作型案例是將護理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通過案例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分析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策略。此類案例以學生自我研究為主,重在應用。如在講述“心理護理”、“護患溝通”等內容時,可選取臨床上的各類患者為案例,列出不同患者典型的心理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出與患者溝通的方法、技巧和心理護理的措施。
3.2案例教學法的組織和實施
案例教學法的組織和實施主要包括三個過程:精選教學案例、組織案例討論和對學生的案例分析進行總結評價。
3.2.1精選教學案例: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精心搜集有關資料,對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并編寫成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了解案例的數據、事實細節,并熟悉相關的材料。事先進行周密的教學準備并通過一系列的啟發思考題來引導討論,把案例提前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并根據案例的背景材料和提出的思考問題做好充分準備。精選教學案例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案例要盡量多地蘊涵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使學生在探究案例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根據課程所講授的理論知識相應舉出臨床中的具體案例,使學生形象地理解比較枯燥的理論知識。二是案例應包含有復雜、模糊或待解決的問題。由于案例教學法并不是以傳遞信息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學習的內容,而是讓學生在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過程中建構知識,所以案例應具備適度的復雜性和對不同觀點的包容性,這樣才足以讓學生在認知上產生沖突。
3.2.2組織案例討論: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在課堂組織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學生是討論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引導學習者去探討案例中復雜的、深層次的、有爭議性的問題,協助學習者進行討論。例如針對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教學,采用真實的個案,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講解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原理與技術。理論講授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利用已有的案例影片、心理劇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理論知識在實踐應用能力方面的培養。為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擴展知識面,要適當增加學生自學內容。二是對學生的行為表現要多加以鼓勵和肯定。由于案例教學法側重于學習的過程,再加上案例的復雜性和模糊性,這就更使得學生的討論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在討論時要對學生們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問題的過程或結果都發生了錯誤,也要給予應有的鼓勵。
3.2.3總結評價:對學生的案例進行分析并加以總結評價,一般由教師來完成。教師可以指出學生分析案例的成績和不足,進行補充與提高性講授。讓學生看到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以及今后需要進一步學習的目標和方向,從而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消弱從眾心理,降低比較心理,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成長。
4.護理心理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4.1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
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工作態度及教學責任心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這就決定了從事護理心理學教學工作的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護理心理學理論功底,還必須具有豐富的護理心理學臨床實踐經驗。采用案例教學法可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而使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活躍進取的狀態,不斷推陳出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4.2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
在案例教學中,護理心理學原理和規律是以具體生動的事例表現出來的,各種心理學技能的操作也不再僅限于抽象的語言描述,教學的出發點就是要求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對案例提供的客觀事實進行理性的思考,這樣的理論學習不是對抽象的、干巴巴的條文掌握,而是對有具體內容和生動活潑形式的思想的理解,學生有著較濃的興趣和較大的自,他們參與討論與交流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實際上更多地從講臺前站到學生的背后,側重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讓學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
4.3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案例教學不重視尋找正確答案,實際上如何處理各種心理問題,在方式方法上也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學生所提出的見解和決策只是具體情景下的一種行為選擇,沒有絕對的正確與否。案例教學重視的是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結論的思考過程,十分強調思維的求異性和解決問題的創新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協作討論都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改進了一直以來枯燥無味的機械式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原本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變得立體豐滿起來,更加形象化、深刻化,提高了教學水平,改進了教學方法,深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
參考文獻:
[1]董華.注重大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淺談案例教學法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化工高等教育,2003,(1):76.
[2]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7).
[3]王玉芬.案例教學探析.教育與職業,2007,(15):118.
篇9
隨著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早期的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EDA技術逐漸在數字電子實驗中被引用。本文通過對EDA技術含義、框架的闡述,分析其在數字電子技術實驗中運用的意義,并為EDA技術在數字電子技術實驗中的具體運用提供策略指導。
【關鍵詞】EDA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實驗;運用
數字電子技術是各類院校中電子信息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高校數字電子技術實驗的教學環境和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學在很多方面跟不上現代教育形勢的發展,是現代化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阻力。本文對EDA技術在數字電子技術實驗中的運用進行具體分析。
1EDA技術含義
EDA技術又叫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是在電子電路技術和CAD技術結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技術,主要借助計算機軟件進行實驗教學。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描述:EDA技術是以大規模可編程器件作為設計載體,以硬件描述語言為系統邏輯描述的主要方式,以計算機、大規模的可編程器件開發軟件及實驗系統為設計工具,通過有關軟件的開發,自動實現用軟件的方式設計電子硬件系統的一門技術。
2EDA技術的實驗構架
現階段國內開發出的虛擬實驗臺能夠實現數字電子技術實驗,EDA技術賦予了虛擬實驗豐富的內容,能夠實現在操作中的電子模擬實驗。
2.1虛擬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構架
虛擬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平臺包含兩部分:①實驗仿真功能模塊,這種模塊屬于以EDA為基礎的學習平臺;②虛擬實驗平臺,這種實驗平臺主要是對實驗平臺信息的管理和功能評估。
2.2虛擬數字電子技術各模塊構建
虛擬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平臺仿真功能包括以下四部分:項目信息采集、基礎教育、虛擬實驗開展以及實驗結果后期處理。虛擬數字電子技術的基礎學習包括四個元素:軟件編程語言學習、EDA工具、實驗儀器使用說明以及理論知識儲備。通過在局域網對完整數字實驗設計案例的下載,能夠獲得詳細的設計思路、系統的重要技術,從而提升技術水平。管理模塊主要包絡實驗項目審批、實驗內容、實驗信息匯總管理和實驗項目進度跟蹤四個部分。
3EDA技術設計流程
EDA技術設計流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設計輸入。由于電子和電路設計是不同源文件構成的,因此,電子、電路的設計文件可以生成圖像,也可以生成文本。②設計綜合。在EDA技術綜合設計中,其應用的是軟件和硬件結合的方式,能夠利用綜合器、通過將軟件轉化為硬件的形式,實現源文化的統一。③設計適配。EDA技術主要采用的是FPGA布局的方法進行適配設計,這種設計能夠將文件進行統一,之后按照目標實現邏輯的映射,對底層的硬件進行配置。在適配之后實現對時序的仿真,從而便于各類文件的下載。④仿真設計。仿真設計是在對編程軟件下載之后,利用EDA軟件分析對適配結果進行分析,之后將分析的結果形成仿真。⑤編程下載。編程下載主要是將模擬和仿真確定的實驗思路利用適配方法,將下載的文件運用電纜線連接到器件上,從而實現對硬件的調制,及時更改錯誤編程。
4EDA技術的實踐教學案例
EDA技術實驗分為驗證型、設計型和創新型三種,基于EDA技術的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學的思路明確,能夠避免大量不必要的重復工作,本文以具體的實驗教學案例分析EDA技術的優越性。
4.1全加器驗證型實驗
全加器驗證型實驗主要采取的原理圖編輯輸入方式,實驗目的在于了解QuartusⅡ軟件,了解EDA技術實現的流程,最終成功對電路功能的實現進行檢驗。主要實驗步驟為:原理圖編輯輸入、編譯、功能仿真、時序仿真、引腳配置以及編程下載。
4.2數字電子時鐘的設計型實驗
數字電子時鐘的設計型實驗的電路設計形式多樣,存在多個設計方案,比如可以采取原理圖編輯輸入法進行設計、也可以運用74HC161、74HC163等芯片進行設計,還可以通過VHDL或VerilogHDL編寫相應的代碼進行設計,在設計中需要注意的是對扳極測試中參數的改寫,要著重讓學生感受E-DA技術實驗的自由,從而實現電子設計自動化和智能化。
5總結
EDA技術在數字電子技術中的應用效果較為明顯,將其應用到數字電子技術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模擬實驗,加強學生對實驗過程的了解,從而更深刻的理解電路原理,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彩鳳,胡波,李衛兵,杜玉杰.EDA技術在數字電子技術實驗中的應用[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01:4~6+110.
[2]周小仨.EDA技術在數字電子技術實驗中的應用[J].電子制作,2014,15:27~28.
篇10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生物;應用實例
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托尼?博贊創建了思維導圖學習模式,在國外運用得已相當廣泛,這種模式剛傳到國內就被國內的一些大公司、企業推廣運用,并作為員工的必修課之一。而引入學校作為學習工具也是在近幾年,因此如何很好地掌握并運用這一工具,讓生物課堂閃爍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真正學習到生物學知識,值得教師認真思考和實踐。
一、思維導圖制作技能的教學策略
盡管國內外有很多介紹思維導圖的文獻,但對很多老師和同學來說都是第一次接觸到,為了讓學生能掌握思維導圖的制作技能,必須研究相應的教學策略。
1.教師介紹思維導圖的起源
以故事的方式介紹思維導圖的創建者英國托尼?博贊將其應用于訓練一群“學習障礙者”,結果這些問題學生脫穎而出,變成了學習的佼佼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思維導圖的興趣,為學習思維導圖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后介紹思維導圖在國內外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情況,以及思維導圖作為學習的工具對學生學習的實際影響,展示2011年高考蘇州文科狀元梁嘉莉的思維導圖筆記,使學生從內心愿意接受學習思維導圖。
2.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
(1)一張大的白紙,主題寫在白紙中央,注意要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2)從中央向外引出分支。主要的分支一般不超過7個,近中央的分支較粗。
(3)每個分支上一個關鍵詞。關鍵詞通常是動詞和名詞,不用句子。
(4)使用多種顏色、符號、文字、圖畫和其他形象表達內容。
(5)盡量發揮想象力,逐步形成個人風格。
二、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生物教學的策略和案例分析
1.新授課教學策略
新授課以傳授新知識為主要任務,它是學生獲取新知識、提
高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過程。在生物教學中有很多關于生物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知識內容需要記憶,生物學概念需要學生進行歸納比較,揭示本質特征,讓學生能夠根據生物的分類原則和進化順序,對有關概念進行歸類,揭示概念間的相互關系。因此運用思維導圖策略增進學生記憶,尋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實際操作中,課程引入部分運用思維導圖,在分組討論時,可要求各小組利用思維導圖對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由于各小組對問題的想法不同,通過協商合作統一思維導圖,可使各自的認知得到完善和擴展。課程結束可用思維導圖對內容進行課堂小結。
教學案例:蘇科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二十三章第二節《傳染病的預防――預防艾滋病》,教學過程見下表。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共在兩處采用了思維導圖。
(1)頭腦風暴,又稱智力激勵法或自由思考法
頭腦風暴鼓勵參與者暢所欲言,互相啟發和激勵,產生盡可能多的觀點。意義在于可以鍛煉發散性思維,獲得更多的創意,群體參與能夠達到更高的創造性協同水平。而思維導圖正是練習和記錄頭腦風暴的良好工具。在本課中,學生通過對艾滋病一詞展開頭腦風暴,獲得了以下一幅思維導圖。(見圖1)
(2)分組制作思維導圖
通過集體的智慧,將原先各自在頭腦風暴中繪制的思維導圖加以整合完善,并小結本節課所學知識,用一張大紙來記錄思考過程,每一組推舉一位代表展示思維導圖。(見圖2)
2.復習課教學策略
復習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彌補缺憾、實現目標的重要途徑。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及時地復習對于學生掌握知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有時復習內容較多,學生很難快速掌握,所以一張完整的豐富的思維導圖就可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復習,并可隨時拿出查看,一目了然!同時,利用思維導圖的發散性特點,將不同章節中涉及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更加深了學生對復習內容的理解。
教學案例:蘇科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生態系統》。(見圖3)
三、思維導圖在中學生物中應用的實踐意義
1.教學模式的轉換
思維導圖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吸收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自主學習的技能。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個體和群體參與相結合,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差、課堂沉悶等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找到了集體榮譽感和成功的歸屬感,
符合初中一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可操作
性強。
2.教學觀念的轉變
(1)教師與學生的新角色
在思維導圖教學中,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和探索者。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探索與互動中達到了教學相長。
(2)課程實施的新變化
思維導圖教學是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其課程具有學科交叉性、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強調合作學習與探究過程,淡化標準性的答案,結論也許是未完成的,思維導圖繪制也許是不完整、不美觀的,但這些都不影響學生的學習。正如華東師范大學劉濯源教授所說:“不美才是最美!”
四、教學反思
在“思維導圖”的課堂實踐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它能夠幫助學生將頭腦中的想法外化在紙上,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創新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如果學生真正掌握和應用這一學習工具,我相信定能助力學生未來的學習和能力的提高。同時由于知識更新和傳播的速度大大加速,對教師職業的素養和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備課不再是單純的“備知識”,而是“備學生”,這對教師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校正在開展思維導圖的課堂教學課題,利用學校搭建的這一平臺,學生和老師多使用,我相信定能收獲到實實在在的教育幸福!
參考文獻:
- 上一篇:漁業行業報告
- 下一篇:提升思維能力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