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防災的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3 17:27: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抗震防災的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結核分枝桿菌;γ-干擾素釋放試驗;臨床研究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在我國發病率極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衛生狀況的改善,結核病群防群治的宣傳、兒童卡介苗的普遍接種預防和國家對結核病的免費優惠政策,結核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因艾滋病、免疫抑制劑的使用、酗酒、人口流動和貧困等原因,使結核病的發病率仍然較高[1]。據世衛組織報道,我國每年新發病人100萬。目前我國有5.5億人感染結核,在一年里平均可以傳染10至15人[2]。因此,結核病的早期診斷、早期正規全程治療尤為重要,我所應用IGRA檢測結核分支桿菌感染結核患者的早期診斷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為臨床提供診斷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呼吸內科2011年3月-2012年10月確診的活動性結核病患者58例,其中結核性胸膜炎32例,肺結核26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范圍19-56歲;將我院25名醫護人員作為隱性結核組,男11例,女14例,年齡范圍24-57歲,將32名新兵體檢者作為健康對照組,男23名,女9名,年齡范圍18-25歲。以上研究對象經檢測HIV均為陰性,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劑。
1. 2 檢測方法與試劑(1)結核分枝桿菌干擾素試劑盒購自北京萬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結核分枝桿菌DNA采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技術(FPCR)檢測,試劑盒購于北京普爾普樂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結核抗體檢測膠體金法,試劑盒購于上海榮盛生物藥業有限公司;(3)結核菌素皮膚過敏試驗,結核菌素為北京高科生命科學技術公司,PPDRT23 制劑,20個國際結素單位/mL。以上檢測方法均嚴格按照各自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 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 P
2 結果
2.1 活動性結核組的檢測結果 IGRA與結核抗體和TST的結果比較,IGRA檢測陽性率明顯比其他兩組陽性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68,P
2.2 潛伏性結核感染檢測結果的比較 對隱性結核組和健康對照組進行3種不同方法的檢測,IGRA的 陽 性 率 明 顯 低 于 結 核 抗體檢測和 TS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我國結核病的疫情仍然嚴峻,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及早采取診斷、規范治療尤為重要。臨床上診斷結核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根據臨床表現、影像學和病原學檢測,而臨床表現和影像學只能發現疑似結核,要進一步確診還得需要病原學檢測,目前病原學的主要檢測方法有痰涂片分析、結核抗體檢測、TST、結核桿菌基因擴增和結核桿菌培養等,以前3種方法診斷簡單、易操作、時間較短,已被廣泛應用?,F在采用IGRA診斷結核在臨床上更具有特異性。
細胞介導免疫反應是結核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反應,其作為細胞介導反應的一部分,T淋巴細胞會被結核菌抗原致敏,而這些抗原再次受刺激時,致效應T淋巴細胞活化,產生細胞因子γ干擾素[4]。而IGRA正好通過加入結核特異性抗原ESAT26和CFP210,在全血中通過抗原遞呈細胞,刺激特異性Th細胞產生IFN-γ,在37 ℃體外培養16~24h,然后檢測培養液中的IFN-γ含量,以此來判定體內結核特異性T細胞應答的強弱[3],從而能夠間接判斷出結核分枝桿菌在體內的感染狀況。
我們研究結果顯示,在活動性結核組中,IGRA的敏感性為89.66%,特異性為97.69%,臨床許多資料也證實這一點[3-5]。IGRA檢測、結核抗體檢測和TST的陽性率分別為89.66%、53.45%和70.69%,經統計學分析,IGRA與其他2種檢測方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目前我國結核病發病仍然增高的趨勢下,為臨床及早診斷、早期足量全程治療提供依據,IGRA操作簡單易行,快速準確,且對潛伏期結核感染者診斷起到輔助提示作用,值得推廣應用的一種方法。
參考文獻:
[1] 吳多池,黃守鳳,郭愛珍.γ-干擾素釋放試驗診斷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臨床意義[J].廣東醫學,2011,32(10):1317-1319.現代預防醫學
[2] 郭華,王瑩.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抗原γ-干擾素釋放試驗臨床應用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22):5915-5917.
[3] 張華,黃圣文,羅振元.結核分枝桿菌γ-干擾素體外釋放定量試驗診斷結核感染的臨床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4):1898-1899.
[4] 蔣英,張勝男,黃小玲等.γ-干擾素釋放試驗用于結核病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J].臨床醫藥,2012,21(13):88-90.
篇2
Abstract: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the rural construction disasters cause serious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Rural constr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Aiming at the situation that rural constr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s weak,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rural constr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t las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considering various factors, it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strategy to improve rural constr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關鍵詞: 村鎮建筑;村鎮災害;防災減災不足;防災減災對策
Key words: rural architecture;town disasters;lack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disaster-reduc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5-0082-02
0 引言
我國災害的總體特點是:災害發生的頻率大、種類多、分布地域廣、造成損失重。就自然災害而言,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是由我國特有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的。
目前,我國村鎮建筑由于經濟水平相對落后,資金短缺、缺乏科學規劃、村民防災減災意識薄弱等原因,村鎮建筑面對災害抵抗能力比較脆弱。村鎮建筑一旦在災害作用下破壞或失效將會造成甚至比原生災害更為嚴重的次生及衍生災害,產生明顯的放大效應。這不僅造成巨大的人員和經濟損失,而且災后恢復的時間也相對較長。村鎮建筑防災問題應該得到我國社會高度的關注。據《2007年城市、縣城和村鎮建設統計公報》[1],目前我國總人口為13.86億,其中村鎮人口數為9.3億,村鎮人口約占67%,提高村鎮建筑應對災害的綜合能力關系到我國9億多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在“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樹7.1級地震中,村鎮地區的受災情況非常嚴重,這些都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村鎮建筑防災減災是一個不容忽視且亟待解決的的問題。因此,降低村鎮建筑物災害風險、提高建筑物防災減災能力成為非?,F實并且具有相當挑戰性的問題。
1 我國村鎮災害種類及特點
眾所周知,我國是地震、洪水、風暴災害、火災等災害多發國家。實踐表明,我國自然災害的受災地區主要集中在廣大農村和鄉鎮。隨著我國村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人口和財富的集中,一旦遭受破壞性自然災害的襲擊,在缺乏有效防御措施的情況下,將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平衡,不同村鎮在防災能力上存在很大差別。但是與城市相比,村鎮災害存在以下幾個顯著特點:①災害發生概率大;②災害對村鎮居民影響大;③房屋是村鎮災害最大的承災體;④選擇不科學,次生災害嚴重。
這些特點就決定了村鎮在防災減災方面存在著很多的困難與制約。目前我國村鎮建筑防災減災的現狀不容樂觀。我國村鎮的房屋,在遭受到烈度為6度地震的影響時,就有相當部分的房屋產生開裂,在烈度8度地震影響下有一定數量的房屋倒塌[2]。
2 我國村鎮建筑基本情況
我國村鎮房屋所采用的結構類型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民俗與傳統習慣密切相關,并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大多數民居仍為傳統的土木磚石類結構,鄉鎮和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農村中有現代磚混和框架結構建筑,但在設計建造上大多不規范,其圈梁、構造柱的截面、框架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隨意性較大。
農村房屋的建造,通常是由當地的建筑工匠,根據房主的經濟狀況和要求,按照當地的傳統習慣建造的,一般不經過設計單位設計。其特點是結構簡單,格調基本一致,造價低廉,易于就地取材。房屋的結構形式和建筑風格表現出明顯的地域性。根據其承重材料和承重結構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基本類型:土木和土生墻體承重房屋;磚土、石土混合承重房屋;磚木結構房屋;磚土結構承重房屋;石結構房屋;磚砌體房屋。
3 我國村鎮建筑防災減災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村鎮建筑防災減災的現狀不容樂觀,絕大多數房屋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隱患,災害面前抵抗能力很差,雖然比起以前無人重視現象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村鎮建房全過程缺乏專業性指導,傳統的做法對防災不利 多數村鎮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指導,房屋何時建造、采用何種結構型式通常是由當地的建筑工匠根據房主的經濟狀況和要求,按照當地的傳統習慣建造的。施工技術落后、建筑材料強度偏低、結構整體性差、房屋各構件之間的連接薄弱,缺乏統一的施工管理,沒有設置完善的防火措施。另外,一些民居的選址還是依照傳統迷信選擇隨意,不能充分考慮當地的地質條件、氣象等因素,存在極大地安全隱患[3],當災害來臨的時候必然造成嚴重災害。
3.2 村鎮建筑普遍未按抗震要求進行設計或設防不足,對地震災害預防考慮不全 由于農村經濟相對薄弱,農民建房財力有限,農村房屋的抗震防災要求沒有達到國家強制性標準和規范。大多數農民按照傳統的方式建房,建筑材料差,結構簡單,沒有考慮房屋的抗震措施,導致房屋的抗震性能比較差。農村地區相當一部分磚混結構的房子沒有構造柱和圈梁,或構造柱過小,所用鋼筋過細等,因此房子的整體性能較差,這樣對結構抗震十分不利,使得房屋往往在小震作用下就會造成破壞。無數研究表明:災害之所以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與建筑物確實有很大關系,汶川地震時死傷的絕大部分人并非“震死”而是房屋倒塌后砸死的,而財產損失有一大半集中于損毀的房間中[4]。
3.3 我國農村民居建設缺乏統一的管理,建造方法缺乏指導規范 村鎮民居基本上都是私有私建,大部分沒有經過有關行政部門的審批就進行建設,缺乏統一的建筑規劃。而且我國現行的大多數規范主要是針對城市房屋,對農村民居不太適用。另外,比如對一些地震多發區,也只是針對城鎮進行了相應的防災減災規劃,忽視了農村的防災減災的重視,一旦災害發生,后果將會不堪設想。
3.4 國家在災害管理方面“重救輕防”,災前資金投入少,缺乏相應的防災推進機制 目前在村鎮房屋防災減災方面國家和地方的資金投入主要是用于災后恢復重建,災前村鎮防災減災人力和資金投入不足。如云南省自1988年11月6日瀾滄-耿馬7.6級地震以來發生5.0級以上破壞性地震42次,國家和地方用于救災和恢復重建的費用分別為11.49億元和15.47億元。如果這些經費用于震前對房屋采取抗震措施,對提高農村房屋的抗震能力、減少地震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將發揮重大作用,也不會使村鎮建筑在災害面前顯得這么不堪一擊。
3.5 村民防災減災意識淡薄 作為防災減災的客體,我國村民對于防災減災認識程度不夠。很多村民沒有意識到災害的危害性,覺得災害離自身很遠,威脅不到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所以建房時按照固有習慣,基本不會考慮防災措施,相信“風水”迷信但是不相信科學,最主要由于經濟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村民在建房時持有能省則省的態度,不注重施工隊和建筑材料的選擇,這樣就造成了建筑物的質量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4 村鎮建筑防災減災改進措施
根據我國村鎮災害的特點和村鎮建筑在防災減災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防災減災建議使村鎮建筑防災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4.1 重視村鎮建筑抗震設計 根據不同地區房屋結構特點及其抗震薄弱環節,采取工程措施,系統地提高民房的抗震設防能力,對結構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房屋平面布置應力求簡單、規整,避免平面和立面上的突然變化和不規則的形狀;②要重視墻體的整體性。磚混結構要注意布設鋼筋混凝土圈梁和構造柱;③對木結構房屋,要注意提高木屋架、木檁條屋蓋的整體性等。但是村鎮自建房屋居多,一般沒有嚴格的建筑和結構設計,需要國家組織專業人員出版一些適合各地特色的標準村鎮建筑圖集,供建筑房屋時參考選擇。
4.2 培訓專業施工人員,規范村鎮建筑施工 村鎮房屋的施工質量在很大程度決定了房屋的抗災性能。但是目前村鎮施工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建設房屋時憑經驗行事,缺乏基本的防災減災知識。因此要重視對村鎮施工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提高他們專業知識、操作能力,向他們宣傳新技術、新施工對房屋建造的重要性,從而保證房屋的施工質量。
4.3 政府應積極探索,建立防御自然災害長效機制 政府加強對村鎮房屋的設計和施工質量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村鎮技術設施和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的的質量監管,建設抗震、防臺風等防災示范工程。要進一步加強村鎮防災規劃的編制和實施。要把村鎮防災內容納入村鎮建設規劃,如臺風多發地區要適當提高農村醫院、衛生所、學校等公共場所的設防標準,為村民提供應急避難場所。另外政府有關部門要開發適于各自村鎮特點的建筑防災減災的新技術,提高村鎮建筑防災減災性能。
4.4 建立、完善村鎮防災建設管理組織機構 設立相應的管理機構,配置相應的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提高村鎮防災能力的基本需要。因此,可設立村鎮防災建設管理室,鄉鎮設立村鎮防災建設管理組,配置一定數量的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如村鎮建設工程師,助理員、質量監督員等。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一方面對農房在審批、施工、驗收、發放房產證件等方面進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向農民宣傳房屋防災技術,為農民新建房屋的防災設計和已有房屋的防災加固措施把關。
4.5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的防災減災意識 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大力普及預防避險和自救互救知識,切實提高公眾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要將防災減災和公共安全的要求貫穿于建設活動的全過程,并將其作為建設系統管理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必修內容。要加強宣傳報道工作力度,大力宣傳建設系統的防災抗災先進人物和事跡。
5 結束語
通過我國村鎮建筑所受災害的回顧以及我國村鎮建筑防災減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可以看到我國村鎮建筑防災減災工作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必須盡快把防災減災意識提上日程,盡快將農村房屋防災減災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管理體系,做好新農村建設管理工作,做好相關政策和技術服務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實施農村房屋抗震設防,提高農村房屋防災減災能力。
參考文獻:
[1]2007年城市、縣鎮和村鎮建設統計公報[EB/OL]..2008-06-23/2010-07-04.
[2]葛學禮.村鎮建筑震害與抗震技術措施[J].工程抗震,2001(1),43-48.
篇3
關鍵詞:村鎮;建筑;防災;問題;對策
目前我國村鎮建筑防災現狀不容樂觀。我國對相關部門已經提出村鎮建筑防災的要求,實踐中證明,我國村鎮房屋遭受6度地震時就會有開裂現象產生,當遭受8度地震時就會有部分房屋倒塌。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雖然在防災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目前我國村鎮建筑防災仍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同時提出了一些防災對策。
1.我國村鎮建筑防災存在的問題
1.1法規體系沒有落到實處
目前我國頒布的有關村鎮建筑質量安全、防災能力、村鎮規劃的法律可以分為兩類:(1)大多數村鎮建筑不在法規制度的監管范圍。臨時性建筑、總投資在30萬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積30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工程稱為 “限額以下工程”。就目前而言,我國村鎮絕大多數的建筑都屬于限額以下工程。而現行的很多法律制度都將限額以下工程排除在外,例如,《關于加強村鎮建設防震防災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從而導致絕大多數村鎮建筑缺乏約束。(2)相關法律法規約束力不強。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來針對村鎮規劃和防災建設,但是沒有將其落到實處,缺乏應有的處罰措施,對村鎮的約束力較差。
1.2建房主體缺乏科學性
(1)居民防災意識較差。大多數的村民根本沒有防災意識,在建造房屋時只是按照以往的建房方法和習慣進行,根本不考慮采取防災措施。村民對政府的監管工作持排斥態度,相信風水不相信科學的現象普遍存在。另外,因為經濟因素的制約,大多數的村民采取能省則省的原則,使得建房質量很難得到保證。(2)村鎮建房全過程缺乏專業性。村民在建房的各個環節上都缺乏專業。例如,選址上,村民缺乏對地質情況、氣候、地形地貌等因素的綜合考慮,一味地研輩的習慣;設計上,大多都是按照自家以前房屋進行,不考慮抗震設防;施工上,施工人員都是缺乏專業技術的村民,施工技術水平較低,房屋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等等。
1.3政府監管有待加強
(1)基層管理機構達不到預期管理效果。村鎮建設的管理機構管理力度不夠,村鎮干部兼任村鎮建筑的監管工作。這樣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村干部缺乏科學管理理念;兼任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緊松交替現象;兼任使得村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強。(2)房屋選址批復不嚴格。我國長期以來都比較重視城市建筑的規劃,而將村鎮建筑的規劃忽視掉,導致我國村鎮建設過渡自由化。(3)投入防災方面的資金比例小。國家對村鎮的資助,村鎮管理機構基本上都將其用于災后的重建和救援上,用于災前防災的很少,事前工作做得不好,僅僅靠事后來進行防治。
2.村鎮建筑防災對策研究
2.1利用法律法規力量,規范農村建筑防災減災工作
全面推進將村鎮民居納入相關法律監管范圍。針對將限額以下建筑排除在外的法律,將我國村鎮中大部分民房納入相關法律的監管范圍,賦予基層管理組織一定的執法力量,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只有依靠法律的效力及約束力,基層管理的效力才能最大化發揮,相關細則的推進才能深入村鎮居民。
2.2加強宣傳教育及培訓,普及防災意識及知識
(1)提高公民的防災意識及責任意識。總所周知,日本的防災意識比較強,并且他們擁有先進的防災技術,因此,我國應該向日本學習,向村鎮人們普及防災知識,提高村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災意識;經濟條件允許的村鎮,組織全村防災演習活動,培養村民在災害來臨時不慌亂,知道如何規避與救助;防災意識從娃娃抓起,在災害多發的村鎮,學校中增加防災知識及自救相關課程。(2)加強對村鎮施工人員的專業培訓。房屋抗災性能直接由房屋的施工質量決定。針對村鎮施工基本上都是一些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來進行這一現狀,組織對村鎮施工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增強他們對房屋建筑專業知識的了解,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在培訓過程中,要有重點進行,從而增強人們的防災意識。
2.3加強村鎮建筑全過程的專業性
(1)完善細化標準圖集,彌補專業人員的不足。盡管目前我國大多數村鎮己有標準設計圖集,但在村民建房中的普及率不高。標準圖如果不夠詳盡,對房屋安全保障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聘請專業人員完善并改進當地的標準圖集十分必要,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村民在專業性上的欠缺。同時,對建房者進行通用圖集的培訓更有利于標準圖集的普及與應用。(2)加大專業人才的在農村防災方面的投入。解決農村缺乏專業人員的問題有兩個路徑,其一是大力培養建筑專業技術服務人才,將建筑專業延伸到農村。但是人才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達到預期目標,并且目前村民的經濟情況也存在著購買力上的局限,收費性質的有償服務的接受度差。其二就是通過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定期或不定期的對村鎮建筑提供專業咨詢指導服務。
3.結語
總而言之,與城市相比,村鎮在政府監督、經濟發展以及法規等方面都不夠全面,當村民遭受破壞性災害時,村民的人身和經濟將造成巨大的損失。由此可見,村鎮建筑防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著重對村鎮建筑防災對策進行了分析,從而為提高村鎮的綜合防災能力以及減少人身和經濟損失提供了良好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吳慧娟. 關于提高地震高發地區農村房屋抗震能力的思考[J]理論前沿, 2005, (14) .
篇4
第一條為加強對城鄉建設、工程建設抗御地震災害(以下簡稱抗震)工作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抗震設防地區。
任何單位和個人在上述地區進行城鄉建設、工程建設均須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抗震工作實行預防為主、平震結合的方針。
抗震計劃應納入各級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分別組織實施。
第四條抗震工作的任務:貫徹執行抗震工作的法律、法規;制定抗震工作規章;組織制定抗震工作的規劃、計劃;負責管理工程(房屋、工程設施、構筑物等)的抗震設防和抗震加固;編制、實施抗震防災規劃和綜合抗震防御體系區域規劃;調查、評估震后工程震害;參與、指導搶修、排險和震后恢復重建。
第五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綜合管理全國城鄉建設、工程建設的抗震工作;
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系統的抗震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抗震工作。
第六條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應積極開展抗震宣傳教育工作,普及抗震知識;推動和加強抗震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積極開展國際抗震科學技術合作與學術交流。
第七條任何單位或個人都有參加抗震活動的義務。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對在抗震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八條新建工程抗震設防費用應納入基本建設投資計劃。抗震加固經費源于地方、部門財力和單位自籌。有重要文物價值和紀念性建筑等特殊工程項目,可按管理權限申請專項經費。
對進行抗震加固的工程,可免于征收建筑稅。
凡列入抗震的專用經費,嚴禁挪作它用。
第二章抗震防災規劃
第九條城市和大型工礦企業都必須編制抗震防災規劃。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專業規劃,應與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大型工礦企業抗震防災規劃由企業組織編制,并應納入企業發展規劃。
第十條抗震防災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規劃綱要,工程震害預測,抗震設防區劃,生命線工程、房屋、工程設施及設備的抗震設防和加固,地震次生災害的預防,避震場地的布置和疏散道路的安排,震時應急反應和工程排險搶修預案等。
第十一條省會城市、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的抗震防災規劃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國家重點抗震城市的抗震防災規劃由省、自治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其他城市的抗震防災規劃由當地人民政府審批;大型工礦企業的抗震防災規劃由企業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二條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大型工礦企業抗震防災規劃由企業組織實施。
第十三條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不得建在市區、已建在市區的應結合城市改造逐步遷出。
第十四條參照國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的地震趨勢意見和有震情背景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抗震重點防御區。抗震重點防御區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應組成跨地區的協調機構開展區域內的抗震工作。
第十五條抗震重點防御區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組織有關行業部門共同編制綜合抗震防御體系區域規劃,其內容主要包括:區域性的庫壩、郵電、電力、鐵道、交通等以及城市和農村的抗震對策、措施及震后開展地區或城市間的相互協調、支援等。
第十六條綜合抗震防御體系區域規劃在同一省內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三章抗震設防
第十七條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必須進行抗震設防,不符合抗震設防標準的工程不得進行建設。
第十八條新建工程的抗震設防在進行工程選址、可行性研究時應按國務院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提出抗震設防依據、工程建設場地抗震安全評價、設防標準及方案論證等。
第十九條工程建設場地抗震安全評價、抗震設防標準、設防烈度應按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規定和有關抗震設計規范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提高或降低。凡需要提高設防烈度和設防標準(包括工程項目或工程項目的一些關鍵部位)的,應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第二十條勘察、設計單位應按規定的業務范圍承擔工程項目的抗震設計(含勘察),并承擔相應的抗震設計質量責任。
第二十一條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對工程項目抗震設計質量進行審查、監督。
第二十二條施工單位應嚴格按圖紙施工,遵守有關施工規程和規范,對抗震設防措施不得任意更改。
第二十三條各級工程質量監督部門,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時,應同時對抗震設防措施進行監督和檢查。凡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工程,應令其補強、返工以至停工。
第二十四條凡新建工程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結構體系,均應通過相應級別的抗震性能鑒定,符合抗震要求,方可推廣使用。
第二十五條村鎮建設中的公共建筑、統建的住宅及鄉鎮企業的生產、辦公用房,必須進行抗震設防;其他建設工程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采取抗震措施,提高村鎮房屋的抗震能力。
第四章抗震鑒定與加固
第二十六條凡未經抗震設防的房屋、工程設施和設備,除本規定第二十七條第二款外,均應按現行的抗震鑒定標準和加固技術規程進行鑒定和加固,以達到應有的抗震能力。
第二十七條抗震加固應與城市改造規劃、單位及個人的房屋維修、大修計劃及企業的技術改造相結合。
除有短期地震預報外,對列入城市近期改建、企業改造計劃的房屋、工程設施和設備可不進行抗震加固。對臨時性建筑不進行抗震鑒定、加固。
第二十八條抗震加固應突出重點,確保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工程和生命線工程的抗震能力。
對有重要文物價值和紀念性建筑的抗震加固,應注意保持建筑物的原有風貌。
第二十九條抗震加固必須嚴格按照鑒定、加固設計、審查和加固施工及竣工驗收的程序進行。
第三十條經鑒定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房屋、工程設施和設備均由產權所有者負責進行抗震加固,提出加固計劃,并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計劃限期完成。
第三十一條凡屬抗震加固范圍內的房屋、工程設施和設備,產權所有者有參加抗震加固保險的義務,其保險費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震后恢復重建
第三十二條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組織有關部門詳細調查和核實地震對城鄉建設、工程建設造成的災害,并盡快提出恢復重建規劃。
第三十三條恢復重建規劃應根據震害情況,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組織編制,經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三十四條恢復重建的抗震設防標準,必須經上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執行。
第三十五條對震損房屋、工程設施及設備的拆除,必須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六條遭受嚴重破壞的城市,應根據恢復重建規劃進行重建。確需易地重建的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對城市新址進行科學論證,經上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三十七條在地震災區村鎮建設中,應對抗震性能差的傳統結構及建造方法予以改進,并在重建中推廣、應用抗震性能好的結構形式及建造方法。
第六章罰則
第三十八條有下列行為之一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通報批評、責令限期完成,并可處以罰款:
(一)未按規定編制城市或企業抗震防災規劃,綜合抗震防御體系區域規劃的;
(二)新建工程未按規定進行抗震設防的;
(三)未按規定進行抗震加固的;
(四)未按規定拆除震損房屋、工程設施及設備的。
第三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通報批評、停止施工、降低資質(格)等級,并可處以罰款;
(一)未按抗震設計規范設計或擅自提高、降低抗震設防標準的;
(二)擅自更改或取消抗震設防措施的;
(三)使用未經抗震鑒定的新技術、新材料或新結構體系的。
第四十條挪用抗震經費和材料、破壞抗震設施,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抗震管理工作人員、、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二條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抗震設防地區是指地震烈度為六度以及六度以上地區和今后有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區。
二、抗震設防區劃是指,根據一個城市內不同地區(段)地震地質、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歷史地震的區別,反映其地震作用強度和震害分布的差異,在綜合考慮城市不同地區(段)功能和工程結構特點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不同地區的設防烈度和設計地震動參數。
三、生命線工程是指對城市功能、人民生活和生產活動有重大影響的供電、供水、供氣、供熱、交通、通訊樞紐、醫療衛生、消防等工程系統。
四、次生災害是指地震時由于工程結構、設施、設備等破壞或地表的變化(如滑坡、地裂、借動、噴砂等)而引起的二次或三次災害。諸如因地震引起的水災、火災、爆炸、海嘯、有毒物質的擴散、放射性物質的逸散、疫病蔓延等。
第四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可根據本規定制定實施辦法。
篇5
關鍵詞: 城市防災資源; 評價體系; 層次分析法; 模糊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 TU3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3-0175-01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災害發生的規模與頻率不斷增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斷加劇,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隱患,我國大量的震例表明了防災資源儲備的重要性。因此,通過建立城市防災資源體系及其評價模型,為了解城市的防災資源儲備水平提供了參考。
一、唐山市城市防災資源概述
城市防災資源是一個內容廣泛的概念,既包括各種物質資源,也包括與災害防、抗、救相關的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等。唐山市屬于高烈度抗震設防地區,地質構造復雜,斷裂活動頻繁,1976年7.8級地震之后,唐山市地震活動進入調整階段,但是地震形勢依然很嚴峻。多數專家認為在唐山市老震區有發生較強余震的可能。
二、唐山市防災減災的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防災減災工作的宗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防災減災工作的出發點。
2.堅持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原則
要建立科學、高效、協調的防災減災總和管理決策指揮體系,災害監測預報評估服務體系,綜合災害信息實時共享體系。
3.堅持綜合減災的原則
災害具有突發性、群發性、鏈發性和疊加性等特點。因此要堅持綜合減災的發展方向,堅持各級政府統一領導、減災委員會綜合協調、各涉災部門密切配合的防災減災管理體制。
三、唐山市防災資源體系的評價方法
(一)建模思路
唐山市城市災害連鎖效應明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唐山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21個地震重點監視區域之一,屬于高烈度抗震設防地區。地震災害一旦發生,由于其突發性及不可預測性,并易產生次生災害,需要強大的應急救災資源來支撐,不僅僅是人、財、物的支撐,科技支撐、法規支撐等等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選擇在地震災害背景下,對唐山市城市各防災資源儲備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二)各層次指標權重的確定
為了得到城市防災各類資源合理的權重,本研究向了解本領域研究內容的專家共發出8份問卷,收回6份??紤]到各專家的個人經驗和知識水平,我們選用各位專家平均權重,進行打分而得到在城市防災資源體系構成的一級指標中,人力資源所占權數為0.196,物力資源所占權數為0.121,時間資源所占權數為0.136,空間資源所占權數為0.093,城市生命線資源所占權數為0.124,技術資源所占權數為0.060,資金資源所占權數為0.079,組織資源所占權數為0.066,法規資源所占權數為0.059,思想資源所占權數為0.066。
同理可得,一級指標下方案層的各個指標權重為,救援專業隊伍建設情況0.056,志愿者隊伍規模及培訓0.024,醫療救助能力0.060,居民自救能力0.055;物資儲備的種類0.061,物質儲備的數量0.061;震情速報時間0.045,預案啟動時間0.045,指揮部門到達現場的速度0.046;人均避難場所面積0.046,人均疏散空間用地面積0.047;冗余能力0.062,防災抗災能力0.062;對已有災害的監測預報能力0.030,災害信息的能力0.030;救災資金的儲備情況0.052,人均財政收入情況0.027;防災機構設置情況0.026,防災機構功能執行情況0.040;災害立法情況0.030,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0.030;宣傳教育情況0.044,防災演習次數0.022。
四、城市防災資源的綜合評價
通過對以上一級指標下方案層的各個指標權重的計算,我們認為唐山市城市防災資源體系的評價結果為“一般”,具體為:
1.人力資源
唐山市計劃在每個縣區配備應急專業救援隊伍50人,其中蘆臺、漢沽、高新區和南堡各為30人;在141座地震宏觀觀察哨中設觀察員153名,防震減災助理員及志愿者196人。
2.物資資源
防震減災的物資資源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存在較大的缺口,應急車輛和應急裝備,都不能保障在災害發生后的快速救援行動。
3.時間資源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益,抓緊時間就是減災。時間資源的效益要求震情速報時間要短,要求監測能力的信息化,網絡化。
4.空間資源
我市的避震疏散空間面積儲備水平一般?!丁笆晃濉逼陂g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中明確指出:省會城市和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按照有關規劃和標準,加快防災避難場所建設工作。
5.城市生命線系統
城市生命線系統的水平一般。要加強城市生命線的抗震設防,將供水、供電、燃氣、通訊、醫療等城市生命線工程設施按地震設防烈度9度進行抗震設防。同時對生命線實行分散化和自立化,提高其防災能力。
6.技術資源
唐山市臺網中心能夠接受40個臺站信號,主要分布在環繞京津唐經濟開發區和環渤海區域,但由于臺站所處位置比較集中,并且現有觀測手段單一,缺少形變、地磁等觀測手段,難以形成前兆觀測手段數字化。
7.資金資源
2009年,唐山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3元,然而災后的救助資金嚴重不足。往往由于資金的限制,裝備老化、防災設施建設和隊伍建設緩慢。因此,要加大資金的投入,積極進行防災減災建設。 8.組織資源
從評價結構來看,唐山市的組織機構還是比較健全的。2006年,政府對防震減災工作領導體系進行了完善,明確了職責,統一指揮、協調全市抗震救災工作。但是缺乏唐山市防災減災綜合指揮決策中心。
9.法規資源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落實《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等政策法規性文件、同時強化《地震監測管理條例》,并認真做好《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地震預報管理條例》。
10.思想資源
在12個縣區建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站196座,宣傳員196人;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工作,并積極開展“六進”(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農村、進家庭)活動。
參考文獻:
[1]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21世紀城市綜合防災減災[M].城市發展研究,2000(3):1-3.
[2] 于山,蘇幼坡等.唐山大地震震后救援與恢復重建[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1.
[3] 王紹玉.城市災害應急與管理[M].重慶出版社,2005:115-120.
[4] 鄭宇.城市防震減災能力評價指標與應急需求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03.
[5] 呂元.城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04.
[6] 于山.基于GDP的城市抗震減災資源配置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5.
篇6
1、防災減災系萬家,關愛生命靠大家
2、防災減災,人人有責
3、全民攜手,防災減災
4、未雨綢繆,防災減災,全民參與,共筑平安
5、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防災減災技能
6、增強青少年的減災意識
7、群策群力防災減災,同心同德共建和諧
8、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
9、減輕災害, 共創和諧
10、減災知識進課堂, 安全意識傳萬家
11、喚起全民防災意識,構建和諧平安社會
12、尊重規律講科學,防災減災重行動
13、重大建設工程必須依法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
14、防災事關你我他,減災利國又利家
15、5月12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防災減災日”
16、積極推進防災減災事業,構建和諧平安校園
17、學習防災減災常識,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18、傳播減災文化, 共創人類文明
19、安全屬于你我他,防災減災靠大家
20、減少災害, 利國利民
21、手牽手積極防災減災,心連心構建和諧家園
22、防災減災從娃娃抓起
23、增強防災減災觀念,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綜合減災能力
24、牢記汶川、唐山地震教訓,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5、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強防災減災能力
26、普及防災減災知識,保護人民生命安全
27、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與觀測環境
28、防災減災,開啟幸福生活每一天
29、災害無小事,預防要及時
30、防災減災,人人有責,以人為本,科學預防
31、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增強防災減災意識
32、防災減災手牽手,和諧中國心連心
33、普及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34、防災減災,從我做起
35、學習減災知識 , 營造安全家園
36、防災減災靠大家,和諧平安你我他
37、大手牽小手,防災一起走
38、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公民防災減災意識
39、落實減災責任,加強減災教育
40、防震減災,造福人民
41、積極加強地震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
42、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3、讓校園遠離災害 ,讓學生安全成長
44、防災連接你我他,安全和諧靠大家
45、加強防震減災法制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法制保障能力
46、積極防御,努力保障經濟建設地震安全
47、防災求得平安在,減災換得幸福來
48、警鐘長鳴抓防范,積極防災保平安
49、加強抗震設防管理,提高震害防御水平
50、防災減災, 重在行動, 貴在堅持
51、全面推進防災減災知識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
52、災害之前早預防,災害來了少傷亡
53、防災減災人人參與,和諧社會家家受益
篇7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修訂后于5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5月12日是我國首個“防災減災日”和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為廣泛宣傳普及防震減災法律知識,進一步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法制意識,營造全社會依法參與防震減災工作的良好環境,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決定于5月份在全縣組織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月”活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提升社會公眾防震減災意識這個主題,深入宣傳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知識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積極創新宣傳手段,拓寬宣傳渠道,豐富宣傳內容,提高宣傳實效,全面提高我縣防震減災總體能力,促進我縣防震減災工作的發展。
二、活動主題
牢記唐山、汶川地震教訓、普及防震減災法律知識、高度關注民生、服務經濟文化可持續發展示范縣建設。
三、總體部署
1、精心組織《防震減災法》頒布實施日的集中宣傳。在5月1日《防震減災法》實施日前后,以宣傳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為重點,主要通過懸掛橫幅、印發防震減災知識手冊、上街宣傳等形式,重點加強面向機關工作人員、學校、醫院、商場、社區和農村的宣傳。
2、強化“全國防災減災日”的集中宣傳。在5月12日以地震科普知識和防震避震知識為重點,通過組織地震科普示范學校進行應急疏散演練、發放防震減災知識手冊、街頭宣傳等活動,提高社會公眾對于防震減災工作的認識和防震避震知識,提高我縣防震減災總體水平。
3、推進“防震減災知識進萬家”活動。充分利用機關、學校、居委會社區、農村基層組織等宣傳陣地,推進防震避震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家庭;普及地震應急知識和自救互救知識,著重建立能夠持續宣傳地震科普知識的地震安全社區和農村民居的宣傳教育平臺,全面推進城鄉防震抗震知識水平的提高。
四、主要活動安排
1、懸掛橫幅。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要以《防震減災法》和5•12防災減災日為主要內容,在重要位置和各村、各居住小區懸掛橫幅、張貼宣傳標語,要求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要認真組織,最少不得少于5條,各行政村、居民小區都要懸掛。對于組織情況將進行檢查,并列入全年考核范圍。(5月1日前完成)
2、報紙宣傳。結合5月1日修訂后《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實施、5•12防災減災日和紀念汶川大地震有關情況,在報紙上刊登縣領導署名文章,號召全社會共同提高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視,營造全民同參與、同宣傳的氛圍。(5月12日完成)
3、應急演練。組織省級地震科普師范學?;概_縣實驗中學以及計劃申請科普示范學校的邢家中學等有關學校進行地震應急疏散演練,以提高學生防震應急意識和知識,提高學校應急反應和防震避震的能力。要求各學校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制定實效可行的應急疏散演練方案,并認真組織,全面總結經驗和不足。(5月12日前完成)
4、印發宣傳手冊。印發防震減災知識手冊20000冊,做到機關、單位、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和學校教師人手一份,企業、社區、醫院、商場、農村等主要負責人人手一份,并在上街宣傳過程中向廣大群眾發放,盡量做到抗震避震知識廣泛普及。(5月1日前完成編?。?/p>
5、網站宣傳。在桓臺政務網和桓臺科技網上刊登《防震減災法》和5•12防災減災日宣傳標語和文章,豐富宣傳手段、擴大宣傳面。(5月12日前完成)
6、地震科普陣地宣傳。結合科技活動周集中進行科普宣傳,通過在繁華地段組織開展上街集中宣傳活動、擺放展板、懸掛過街橫幅、發放科普宣傳資料、科普村村通櫥窗、組織人員到學校進行地震科普講座等形式積極進行地震科普宣傳。(5月23日前完成)
五、組織領導
1、加強領導。為扎實有效地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月活動,要求各級各單位各部門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制定目標、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強化監督考核??h地震辦公室具體負責宣傳月活動的組織實施,并進行不定形式的檢查,檢查結果上報縣政府和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
2、廣泛動員。積極組織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周密策劃,及早部署,廣泛動員,認真組織,通過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月活動,進一步擴大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的社會影響力,促進防震減災法制理論與法治實踐緊密結合,提高防震減災能力。
3、部門聯合。與縣司法局聯合發文,在全縣普及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知識、地震科普知識,不斷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學習防震減災法、普及防震減災知識的濃厚氛圍。
4、認真總結。在防震減災宣傳月活動結束以后,認真進行總結宣傳月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并建立防震減災宣傳長效機制,把防震減災宣傳貫穿于日常工作中去。
附:防震減災宣傳月標語口號
桓臺縣科學技術局
桓臺縣地震辦公室
2009年4月23日
防震減災宣傳月標語口號
1、防震減災,造福人民
2、加強防震減災法制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法制保障能力
3、牢記汶川、唐山地震教訓,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4、5月12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防災減災日”
5、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
6、普及防災減災知識,保護人民生命安全
7、全面推進防災減災知識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
8、積極防御,努力保障經濟建設地震安全
9、加強抗震設防管理,提高震害防御水平
10、重大建設工程必須依法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
篇8
地震無情黨有情,災害無情人有情。
地震無情人有情,奉獻愛心見真情。
提高防震意識,落實減災措施。
讓我們團結奮進,互相溫暖,無所畏懼。
地球是我們的`家,防災減災靠大家。
動用各種渠道,保證物質供應,確保社會秩序穩定。
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
人人提高防震意識,處處化解震害危機。
普及防震知識,提高減災意識。
群策群力防災減災,同心同德共建和諧。
篇9
關鍵詞:災害教育;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4-0137-02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的災害教育卻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民眾災害知識的匱乏、災害意識的淡薄、災害應對技能的缺失,使得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進一步加劇?!爸铝τ趯暮逃{入學校課程中”是國際災害教育的發展趨勢之一。在學校進行災害教育是實現傳播和普及社會公眾災害知識、持久有效地提升社會公眾災害意識和防災減災技能的重要環節,而高校開設面向全體學生的災害課程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防災科技學院隸屬于中國地震局,是全國僅有的以防災減災高等教育為主、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防災科技學院以防災減災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為特色和優勢,對全校本科生進行的防災減災通識教育是實現學院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防災科技學院自2008年開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災害學概論》以實現防災減災的通識教育,在課程定位上,強調《災害學概論》既是學院全體本科生素質教育、特色教育的需要,也是為非防災減災類專業學生提供拓寬專業面、實現專業交叉、增強發展后勁奠定基礎的需要,通過學校開設災害通識教育無疑是提升國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的最好途徑之一。
在國外,這類課程的開設最早來源于美國斯坦福大學等知名大學,國內相關內容課程早期由陳頤院士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開設,對比國內外高校類似課程,不難發現目前我國的高校災害教育具有的局限性:重視程度不足,學生和教師中有災害課不重要是副課的思想;注重專業教育,重視科研,輕視通識教育,投入的資源以及研究不足;注重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技能培養,易形成以教師、教材為中心,以灌輸型為主要的教學方法,極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顯然這樣的教學狀況不利于全面提升全體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難以滿足現實社會的需求。
通過調研國內相關高校(成都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研究所等)的實驗室,以及與災害相關場館(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深圳公共安全館、朝陽區公共安全館、海淀區公共安全館、中國消防館、中國科技館等),我們發現目前大部分高校實驗室以單一災害為研究對象,災害實踐教學的綜合性不強,面向主要對象是研究生,兼顧一定的本科教學,專業水平要求高;而大部分災害模擬場館,主要介紹2~3種自然和人為災害,缺乏對災害的綜合、系統介紹,面向對象主要是中小學生,且主要以演示、展示的方式介紹災害的成因、特點及防御措施,不能讓民眾深刻體驗認識災害。
在國家修購項目支持下,防災科技學院投資了1500萬建設使用面積1500m2的災害仿真模擬實驗室,在包含地震、地質、氣象水文等主要自然災害的綜合實驗室中,學生可通過實驗、模擬、體驗等方式感受災害,學習和探索防控災害的有效方法。結合災害仿真模擬實驗室的建設,整合《災害學概論》課程教學,完善具有我院特色的《災害學概論》課程教學是該課程所有授課老師的共同任務。
二、實踐性教學內容
缺乏實踐容易讓理論成為空談,為此需搭建實踐教學平臺,讓學生在直觀感受災害的基礎上,提升應對和防御災害的能力。實踐教學形式應多種多樣。
1.利用災害仿真模擬實驗室學習災害知識。學生利用災害仿真模擬實驗室通過實驗、模擬、體驗等方式感受災害,學習和探索防控災害的有效方法,如地質災害實驗區,通過室內模擬不同坡度、物質組成、降雨強度等條件下,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成災過程,學生可以科學地研究地質災害的主要影響因素,探索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的有效方法;在建筑物的抗震、隔震、減震設計實驗區:學生可通過參觀了解不同建筑物震后的破壞方式,并動手設計搭建小型建筑模型,自行選擇橡膠墊、彈簧等抗震、隔震、減震裝置,并在小型地震模擬平臺上對不同結構的模型進行試驗和測試,從而研究不同結構、不同裝置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水文災害區,通過不同高度水壓下推門體驗,讓學生研究不同水位下的水壓力等等。
2.加強災害應急訓練。每年會定期開展應急逃生演練,并不定期地組織周邊中小學進行防災演習,既讓學生了解面對災害如何正確自救,也培養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如何向處于困境中的他人提供幫助。學生利用災害仿真模擬實驗室通過模擬、體驗等方式探索應對災害的有效方法,主要有:模擬地震訓練,可以體驗到3~7級地震時在房間里的感覺,在地震來臨時體驗如何切斷電源、火源,如何在房間里躲避,如何逃生等;火場逃生訓練,火是仿真的,煙霧是無毒煙,警報一響,開始逃生,工作人員可以在外邊了解里面逃生情況,體驗人員出來后對你的逃生能力進行評價;翻越障礙物訓練,利用繩索等簡單工具互相協助翻越障礙物;河道溺水自救訓練,幫助學生了解河床、河道構造,實踐溺水自救心肺復蘇模擬訓練;使用滅火器滅火;用手提水桶滅火;利用救生設備從2樓逃生;屏氣全力奔跑50米進行模擬地震體驗;結繩訓練等。
3.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利用假期在家鄉開展災害知識宣傳,將防災減災知識傳播到親戚、朋友、家鄉民眾中去,使他們成為防災文化的傳播者,學校撥出經費予以支持。自2008年至今,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小分隊足跡遍布全國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尤其是在重慶、四川、甘肅、、云南、廣西等地質災害頻發的省份開展過多次實習調研,開展疏散演練,進行科普教育宣傳,發放科普讀物。我校暑期社會實踐已正式申報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工作品牌案例。
4.大學生志愿隊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2009年5月我校組建了大學生志愿隊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隊員接受災害應急救援知識學習和相關技能的專業培訓,既具備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堅強的毅力和強健的體魄,為儲備具備地震緊急救援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打下了專業基礎。大量豐富的實踐教學方式,不僅夯實了學生的理論基礎,也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防災減災技能,轉變了他們的防災減災態度。
三、結合拓展訓練積極探索新形式的防災實踐教學
拓展訓練主要是利用設計好的訓練場地、器械繩索等,展開各種個人和團隊組合的課程完成身體、心理訓練活動,使個人的心智以及能力得到提升與完善。災害教育教學目標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首先是災害知識的傳播;其次是災害發生時對周圍環境的判斷能力、應變能力以及災害發生后的自救互救能力等災害應對能力的提高;再次,災害態度的培養,包括面對災害沉著、勇敢的態度有助于冷靜地面對危機,做出正確的處理,也包括面對既成災害坦然接受并努力減災更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最后,是養成對生命價值和健康價值的尊重,由于各種原因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中并不是特別尊重生命,學會尊重生命,是災害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這四個方面中,能力、態度以及價值是拓展教學的靈魂,而在拓展教學的教學過程中又可以很好地實現災害知識的傳播。就目前來看,用英語災害教學的拓展教學研究與應用不足,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究,運用包括防災演練在內的多種教學形式,開發設計教學資源,并合理運用到災害教育中,從而提高災害教育的實踐教學效果。
四、基于實踐的課程考核
注重對災害的實際應對的考核,探索新的考核評價機制,實行期終考試與平時教學表現相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并重的考核方法。災害課程中安排三分之一的課時在災害仿真模擬實驗室進行,整個災害實驗室劃分為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和氣象災害等幾大部分,每名同學抽簽確定一個部分對災害基本機理、特點以及預防措施進行講解,根據講解情況給予分數計入總評成績。課堂教學側重以小組討論方式進行,根據資料整理、交流發言、PPT質量、小組組織協作等當堂確定評分,小組成員共享同等成績;實踐教學每次根據學生訓練情況進行打分;學生的期終成績中課堂討論記作業占30%,災害仿真模擬實驗室講解占20%,共占總成績的50%。
五、結語
鑒于我國的實際,現階段提高國民防災減災意識與能力的最好途徑是提高學校以及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與能力,而提高學校以及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與能力的關鍵是教師,因此應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養。災害教育不是一門單獨的學科,之前也不被重視,在國家與社會的迫切需求下大力發展災害教育,應成立培訓專家團隊,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提高教師的災害意識與防災素養,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以此來保證教學效果。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創新災害學課程的教學方法。課堂學習與課外活動相結合,重視災害演練。探究式、體驗式教學為主的實踐性教學,注重運用包括防災演練在內的多種教學形式,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提高學生參與度與興趣,從而保證教學效果。目前我國的高校災害通識教育尚在探索階段,我?!白匀粸暮Ω耪摗闭n程建設和探索的經驗和成果希望能為高校災害通識教育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張英,王民,譚秀華.災害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初步思考[J].災害學,2011,26(1):109-117.
[2]文彥君.基于“問題導向”的高校災害教育課程集成研究[J].江西農業學,2012,24(7):173-176.
[3]薄景山,遲寶明.赴日本學術交流與防災教育考察紀實[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09,11(2):139-141.
[4][美]芭芭拉?G?戴維斯.教學方法手冊[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篇10
一、及早部署,將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列為當前首要工作
防震減災周宣傳教育及“5.12”防震減災日活動一直是我局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省、市文件精神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在四月下旬就議定了今年宣傳工作的重點及宣傳形式,做到活動有計劃、有安排,為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周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5月4日縣減災委召集全縣防災減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召開會議,協調各部門在活動周期間的具體分工和合作,要求各單位同時行動,大力營造氛圍,落實好活動方案,共同做好“防災減災日”的科普活動,確保本次活動取得顯效,并確定了德安縣《關于做好“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周”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5月5日我局召開第五個“防災減災日”宣傳周專題工作會議,貫徹文件及會議精神,就“防災減災日”活動周工作進行專項布置和分工。
二、措施有力,確保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在防震減災宣傳周活動期間,為使廣大群眾充分了解防震減災基本知識,提高防震減災能力,我局通過懸掛橫幅、移動宣傳展板、播放省地震局公益廣告視頻、縣電視臺播放防震減災知識《地震百科》視頻、發送手機短信等方式,以多種形式大力宣傳了防震減災法律法規、防震減災知識,我局干部職工全員出動,宣傳周期間主要開展了以下活動:
1、4月25日,在小學邀請市防震減災局專家、上防震知識講座,并為學生們發放防震減災科普圖書;5月6日一5月8日在縣城集貿市場、新廣場、時代商城主要街道及周邊等分別懸掛防災減災日宣傳標語12條,在行政中心大樓及有電子視頻的學校設置電子宣傳標語。
2、5月9日,我局分別到縣小學,德安第一小學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講座,向師生發放地震科普知識材料,在學校操場展出防震減災科普展板,指導學校師生開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真正起到了以“教育一個孩子,帶動整個家庭”的目的。
3、5月10日,緊扣今年防震減災日的主題一“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開展宣傳,縣減災委在縣時代商城廣場舉行“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成員單位安監、消防、防震減災、人防、教育、衛生防疫、建設、民政、國土、水務、電視臺、氣象局等有關部門共同參加?;顒又?我局發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100問》、防震減災宣傳手冊等,共發放4000余份。此次活動現場非常熱鬧,為方便前來咨詢防震抗震知識的群眾,各家單位都設有專門的咨詢臺,接受民眾的咨詢,并向民眾派送印刷精美的知識手冊,以便留存和方便學習防震減災常識,活動現場共計發放各種防震減災宣傳資料8300份,參與民眾達2600余人次。
4、在日報、縣電視臺、縣政府新聞網刊登和播放了活動報道,在縣政府信息公開門戶網站宣傳省修訂的《省防震減災條例》和在縣電視臺黃金時段播放防震避震科普科普知識宣傳片和科學解讀地震災害預防及地震災后重建家園等科普宣傳片,此舉使我縣社會公眾對防震減災知識有了更廣泛的認識。
5、5.12日上午九時整,準時向我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
干部發送內容為“值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周之際,溫馨提示:“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的公益短信7500余條,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從而牢固樹立了全社會共同參與防震減災的意識,有力推進了社會抵御災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