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范文

時間:2023-11-02 18:0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篇1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Green",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Green Residential Area, and sums up the standard system of Green Residential Area widely used in society, and evaluates its shortage.

關鍵詞: 綠色住區;概念;標準

Key words: green residential area;concept;standard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5-0068-03

0 引言

步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人類對生態環境的關注,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已越來越成為新世紀人類社會的共識。在世界范圍內,綠色建筑的概念正逐漸深入人心。在我國,處于高速城市化進程中的人們也在這樣的國際勢下也不斷的反思和總結,生態建筑、綠色建筑觀念不斷的被提出和研究。

從《綠色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到《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提出與建立都代表我國在綠色建筑領域的重要探索的成果。

我國的建筑能耗占到了全國能耗的四層以上,而在這個數字中住宅部分又占到了相當的比重,且重要性很高,但是關于綠色住區的“綠色度”評價尚沒有統一的標準,本文從闡明綠色住區的概念出發,總結了當今常用的綠色住區的評價標準,希望能為關于綠色住區的相關研究提供基礎。

1 綠色居住區的基本概念

1.1 “綠色”概念的起源和發展 “綠色”的概念在很早以前便被人所熟知和發展。自西方工業革命以來,隨著新興技術的大力發展伴隨著的生產力的大幅度提升,人類干預和破壞地球自然生態的活動越加強烈。同時,人們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巨大破壞也導致了日趨嚴峻的生態危機的產生。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人們普遍開始意識到生態危機已經成為影響人類生存的最大的危機之一,并展開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辯證關系以及人類在這個星球上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問題等問題的思考,并基于此提出了“綠色”思想的輪廓。

1962年,由美國著名陸地生物學家雷切爾·卡遜發表其著作《寂靜的春天》一書,首次披露并展現了如果放任當時人們繼續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若干年后可能出現的可怕前景,這部著喚醒了美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對環境保護意義的重新審視,促使了世界范圍內環保事業的發展,并對傳播“綠色”概念及推動“綠色”運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2年,由來自10個國家的約30人所成立的羅馬俱樂部,提出了名為《增長的極限》的報告。再次給當時社會的傳統發展模式敲響了警鐘,并被評為與《寂靜的春天》齊名的重要大眾環保著作。該報告首次闡述了關于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一味發展經濟而無視對自然環境破壞的事實必將導致地球災難性的崩潰等概念,將生態環保問題納入了應由全人類共通解決的問題范圍內。

在當時面臨世紀之交,人口數量爆炸與人類活動規模的膨脹己將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擴展與深入到全球的情況下,《增長的極限》的出現導致了世界范圍內“綠色”意識的覺醒和爆發,國際社會開始對環境保護事業投入大量的關注,同時,“綠色”理論和概念開始作用于指導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并一直在各行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1987年,隨著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標志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正式形成,至此成為“綠色”的核心含義。綠色概念的發展已步入成熟階段,綠色模式的發展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1.2 綠色住區的基本概念 1992年,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召開,會議通過的“21世紀行動議程”中提出了促進人類住區可持續發展的舉措。1996年,伊斯坦布爾舉行的聯合國第二屆人類住區大會,提出了兩個主題:“人人享有適當的住房和日益城市化進程中人類住區的可持續發展”,在新的社會背景之下更加確定了綠色住區的可持續發展宗旨[1]。

縱觀“綠色”思想的形成過程,結合住區理論與“綠色”概念的實際含義,可以得知綠色住區的概念原型應該是由“綠色”概念中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基本住區設計理論的結合產生,同時受到“綠色”建筑概念的影響成為綠色建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逐步由住區內微觀具體的建筑綠色模式發展至宏觀的整體住區,最終形成綠色住區概念,即可持續發展下的人類聚集地。

具體來說,綠色住區的建設基本原則是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生活的良性循環,從高效利用自然環境和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在住區建設之始,以綠色技術為支撐,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自然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完成住區內資源自我循環維持,以達到保護環境和節約住區維護成本的目的,從而為人們提供經濟適中、環境優雅和生態平衡效益三效合一的人居環境。

1.3 綠色住區的基本特征 由居住區的基本概念得知綠色住區應具有高效、和諧、系統、動態、循環五方面特征。高效,指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實現聚居環境與建筑體系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和諧,指資源利用與保護、實現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可持續性相結合。系統,指將住區中的各要素與各層級納入到一個整體系統來考慮.動態,指順應時間與空間的動態發展規律。循環,指住區各系統資源的循環共生。

其中,高效與和諧是“綠色”的表象特征,系統、動態與循環特征均滲透其中,成為實現高效、和諧的內在特征。實現綠色住區的核心問題,即將住區各要素形成的生態循環體系、建筑節能體系、基礎設施維護體系、景觀評價體系、文化宣傳體系綜合形成新的整體系統,運用動態發展觀念,尋求其各自與整體資源的最佳平衡互進、循環共生,從而完成綠色住區的高效與和諧發展。

2 “綠色”住區的評價標準

2.1 “綠色”住區評價的基本概念 綠色住區的實質是要營造一種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同時仍然保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住區環境,其設計之初就要考慮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等諸多領域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復雜情況。

同時,綠色住區系統在建立成功后需要達到的目標遠遠多于傳統意義上的住區系統,這就決定了針對綠色住區的分析評價工作具有綜合性、整體性以及多學科交叉的特點,綠色住區系統中對其包含的各學科進行分類評價的工作是對相關設計方案擇優評價的基礎,這也是“綠色”住區評價的基本概念。

2.2 綠色住區的評價體系與標準 目前“綠色”住區在國際上的評價體系尚處在發展階段,而“綠色”建筑的評價體系發展相對成熟,通過對如英國的BREEAM,美國的LEED,加拿大的GBTool等評價體系的研究后可以發現,這些評價體系發揮的基本作用十分相似,只是在各國具體國情的影響下,其中的評價項目的制定有所區分。

但是總體關注的焦點依然是圍繞環境質量,使用者的健康狀況和經濟平衡這三個方面,以及設計、規劃和管理這三種手段,評價機制包括指標項目、評價標準(一般以現行國家或地區規范以及公認的國際標準作為參照和準則)、執行評價3個方面[2]。

現今我國的綠色住區的標準可以在2009年《廣東省綠色住區標準》的基礎上,關于綠色居住區的評價標準主要由規劃設計,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生活能源,住宅功能,環境建設,物資消耗,物業管理,文化藝術,住宅產業這10項基本指標組成。

2.2.1 綠色住區的規劃設計標準 規劃設計標準包括:

第一,在區位和用地方面首先要符合當前城市的總體規劃,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對場地內原有適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要積極保留,住區建成后還應對洪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第二,住區內建筑物規劃需合理布局,需全面考慮建筑物的朝向、采光、日照、通風等情況,主要居住用建筑的房間朝向盡量滿足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容積率、綠化率及建筑密度要符合規劃要求,避免超度開發。

第三,住區內交通要與外部交通相連接,住區與最近公共交通接駁站(如公交站、地鐵口、公共自行車租賃點等)的直線距離控制在500米以內;住區內要形成人車分流,流線有序的交通系統,防止安全隱患的出現,住區內主要車行道設置應盡可能遠離住宅樓,以減少車輛尾氣及噪音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在住區內建筑出入口、住區道路接駁處等主要公共場地內應設置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形成室內外無障礙設施的連接與貫通;消防車道設計為隱蔽式,在不妨礙消防車通行的情況下車道內可以種植草皮作為公共休閑綠的一部分;住區內停車場車位需充足,滿足住戶/車位比不小于1:1,室外停車場宜采用透水磚鋪設并輔以綠化為車輛遮陰。

2.2.2 綠色住區的建筑工程標準 綠色住區在建筑設計方面因遵循以下幾個要求:

第一,住區內建筑物在布局時要考慮當地的氣候特征,建筑護結構選用輕質材料,形成開敞式大空間建筑空間類型,提高室內熱循環效果;

第二,在住區出入口、各主要道路以及公共活動場地的鋪裝要選取平整,防滑的材質并符合相關無障礙設計要求;

第三,建筑物立面設計要與周邊環境相協調,造型設計簡潔美觀。建筑結構設計要結合當地生態環境,充分利用現有光能、風能建立相應設備;住房內各功能空間布局需緊湊,給排水、燃氣、電氣、空調等設備及其管線布置合理,對于部署在室外的管線要安裝隱蔽措施,避免出現空間的浪費,以期符合國家相關節能、節水、節才要求規范。

2.2.3 綠色住區的建筑材料標準 住區內建筑外墻和屋面應采用具有蓄熱系數高、導熱系數低、憎水性強的節能材料,杜絕使用實心粘土磚;室內裝飾可選擇含有納米技術、氣凝膠技術或生物化學技術等高新技術的裝飾材料。

如利用納米材料的高吸附性的特征,開發出可抗菌殺菌,除臭凈化室內空氣且具有高度自潔能力的墻材;利用二氧化硅氣凝膠自身低密度、低導熱率和折射率的特點,建造環保型高效保溫、輕質、隔聲的墻材。

在常規室內材料的選擇上,需按照國家頒布的相關10項“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標準,選擇對人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無害的裝飾材料。

2.2.4 綠色住區的生活能源標準 為保證綠色住區內的生活能源利用最大化,在結合各地住區實際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情況下,普及安裝可以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的設備,如太陽能熱水器、住區內照明系統采用利用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的照明設備;建立住區雨水收集循環利用和中水處理系統,完善住區水資源的循環使用;實現太陽能光熱(光電)系統實現與建筑一體化。

2.2.5 綠色住區內綜合環境建設標準 住區內噪聲控制等級在白天≤50dB,夜間≤40dB,對臨街區域受噪聲干擾較大的居住樓,需安裝膈音性能好的雙層玻璃、中空玻璃或隔音圍護設施,減少噪聲污染對住區內居民的生活影響。住區內不得設立任何空氣和噪聲污染源、無揚塵污染源、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數量和可吸入顆粒物數量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住區內地面盡可能選用透水性良好的鋪裝材料,保持室外綠地有一定面積的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住區內排水系統需實行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通過兩條管道分別將住區產生的生活污水引入市政污水處理系統,而將雨水通過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在水資源緊缺地區可加強雨水的收集利用工作,建立相應的雨水收集儲藏庫,作為住區內景觀用水或道路清潔用水儲備。

住區內綠化質量標準應滿足:綠地率≥35%綠地率≥35%,綠地覆蓋率≥70%,人均公共綠地不低于1平方米;喬木多選種遮陰效果良好的闊葉樹種,盡量保證每百平方米內喬木數量不小于3株;積極開發住區內建筑屋頂、墻面以及陽臺的立體綠化,利用墻面植物的蒸騰、光和作用對太陽輻射起到吸收、控制、調節的作用,令建筑外側圍護結構的受熱量大幅衰減,從而降低室內空間的溫度同時亦可減低建筑物外墻對周邊環境的熱輻射影響,擴大住區綠化面積提升住區整體綠化量。

通過開發屋頂綠化,還可以進行一定的雨水量收集分流,減輕地下管網的壓力。

2.2.6 綠色住區的物資消耗標準 住區內產生的如果皮、樹葉等具有易腐蝕性的生活垃圾,可以就地掩埋于小區綠化中,通過自然分解的手段將其轉化為肥料,降低住區垃圾處理的成本,減少對住區環境的污染并能滿足住區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的原則;對于住區內產生的無法自然降解的居民垃圾,如廢舊家具、廢舊電器、過期書報等,要實行垃圾分類收集方式,對于住區內產生的廢舊電池,要集中收集并定期送往專業部門處理,防止垃圾的無序傾倒造成二次污染。

3 總結

當今社會,綠色象征著生命、象征著健康、在綠色建筑的發展已經成為21世紀建筑發展的趨勢時,發展綠色住區是人們普遍的要求,這是當今世界環保的普遍趨向。人們對污染日益嚴重的城市環境感到越來越不能忍受,當人們經濟條件達到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和追求環境優美的住宅時,必然產生巨大而持久的需求[3],由此可見,綠色住區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空間潛力。

如何在住區建設過程中、營造出即符合當地生態自然情況,又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夠提供舒適使用空間的場所,是我們在綠色住區的實施過程中必須關注的實際問題。

我國綠色住區行業的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是開發商及設計人員對“生態”、“綠色”住區的概念缺乏全面系統的認識和理解,當前環境下許多所謂的“綠色”宣傳口號僅僅局限于住區環境綠化量的增加以及園林小品造型的自然化上,將“綠色”住區簡單的理解為充滿綠量的住區,這些住區的景觀看起來很美,但是卻很少從居住者的健康需求入手,在這些華麗的景觀背后缺少了對實用性以及綠化隊小氣候等方面的影響的考慮,從本質上說,就是并沒有理解“綠色”住區的真正內涵。

其次,由于我國“綠色”住區的設計創建工作尚處在初級階段,且“綠色”住區的的評價涉及到了多學科的交錯,其中蘊含的指標選擇,評價體系的構建等工作極為復雜,與發達國家綠色住區的相同因素比較,我國住區生態標準的量化還很不夠,主觀評價多,可操作性較差;有的指標很多小區還無法做到,如住宅產業化、廢棄物處理等,有的指標還需要商榷[4]。

總體來看,綠色住區評價體系的標準化研究是一個地域性和階段性相結合的問題,不同地方應根據自身具備的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及經濟環境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綠色”住區評價體系。我們可以從中國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借鑒國外一些成熟的生態社區或綠色建筑的相關研究成果,建立一套以政府調控為手段,以科學理論為支撐,以居住者實際居住體驗為主體,營造出有機可持續性的住區喜用,達到人與自然的真正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王晶.我國現代鄉村綠色住區規劃與設計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

[2]卓剛.從綠色住區標準看住區生態存在的問題[J].中國園林,2007,(7):15-16.

篇2

關鍵詞:商業建筑;商業景觀;設計

0引言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商業建筑的數量和規模均得以極速增長。除此之外,其經濟來源形式也由購物型往多元化消費型轉變,商業周邊環境和相關設施也朝著多功能、大規模和復合空間的方向前進。伴隨著商業建筑的茁壯成長,與之相襯的商業景觀設計也油然而生,它是基于現代商業建筑所做的景觀環境設計,講究以現代景觀設計理念為基石,并通過綜合商業建筑內外環境空間的資源,來滿足商業形勢和人們購物心態而實行的專門的景觀設計。將商業建筑和商業景觀相結合,可以很好地體現一座城市的進步性和文化程度,并反映城市的精神風貌。

鑒于商業景觀的重要性,本文就其相關內容展開淺析,首先引入商業景觀設計的基本概念,其次闡述商業景觀的構成元素,接著討論其設計原則和目標,最后通過相關案例進行分析和評價,意圖了解商業景觀的發展趨勢,為往后商業景觀設計留下些許借鑒和啟發。

1商業景觀設計的概念

1.1商業景觀來源

城市早期的商業交易活動一般來自于露天市場,最開始的露天市場功能簡單,大多數屬于只能提供單一交易活動的場地。如古希臘的阿索斯廣場曾是露天市場,現轉化為廣場;中國唐代的商業建筑由于相關制度的取消,致使商業活動昌盛,到了宋代時商業建筑基本已經在城市各個角落生根發芽,當時的名畫“清明上河圖”就很好的反映此前熱鬧的交易市場風貌。自從那時,沿著大街小巷分布的商業建筑就以市街的形式而存在,并以此形成了代表性的城市傳統商業街。而商業景觀就是商業建筑的外部空間,即群眾消費的場所或空間。

1.2商業景觀設計的基本概念

商業建筑:指的是人類在城市活動賴以憑借的物質空間載體,是城市分布最為廣泛的建筑形式之一,同時也是一種具備時代特征和活躍氣質的城市建筑。在當前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商業建筑的功能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目前,現代商業建筑正在以時尚、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

商業景觀設計:它是現代商業建筑匹配的景觀環境設計,在人造景觀中極具代表性;空間形貌和商業景觀是人們理念的具象體現,包含人類絕大部分情感、智慧、理想和想象。商業景觀可以很好地體現一座城市的進步性和文化程度,并反映城市的精神風貌。總而言之,商業景觀設計是以商業建筑周邊的固定環境為載體,從美學、功能、心理學等各種角度去探索物質與空間的組合,目的是為公眾提供一種誘人、舒適、豐富的購物體驗和休閑、時尚、多元的購物場所。

2商業景觀的組成元素

2.1商業景觀空間組成

從景觀的空間組成元素出發來分析商業景觀的空間特點和相關景觀設計如下:

⑴基面要素:指的是參與組成商業環境地面的元素,包括草地、廣場、停車場、步行道和地形等,可以分為軟質和硬質基面。軟質基面是由大自然鑄造形成或取自自然材料形成的基面。硬質基面是一種鋪裝了混凝土、石材、礫石、磚等人造材料的基面;

⑵垂直要素:形成商業環境空間的一種圍合元素,包括商業建筑立面、柵欄、連廊、圍墻、景墻等,如灌木、喬木等高度不一的自然植被圍墻,或是水幕、瀑布等具有立體感的水景,甚至于新生代的垂直綠化;

⑶頂面要素:參與組成景觀空間頂面的元素,如亭子、廊架、扇形植物、張拉膜結構、遮陽傘等。

2.2商業景觀實體組成

景觀實體組成元素主要有植物、山石、鋪地、雕塑、水景等,由于它們所占據空間尺寸、外貌、材料特點不同,在商業景觀設計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力也不同。本文從以下方面展開重點研究:

⑴地面鋪裝:指保持車輛或步行交通的地表裝飾材料和技術。

⑵水景設計:水是景觀設計中最具想象力的元素。水景形體樣貌千變萬化,其光與影的特性是景觀動態變幻設計的重要素材。商業景觀中最重要元素就是水體景觀,該元素在商業周邊環境中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最強。

⑶綠植設計:景觀設計中運用最為廣泛的材料就是綠色植物,綠色植物為商業空間帶來了豐富多采的景觀風貌。同時植物憑借其生態效應,給商業環境帶來了空氣凈化、氣候改善、隔聲減噪等功能,是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現代商業景觀設計的原則和目標

3.1設計原則

⑴生態性原則:在滿足現代生活和經濟的快節奏、時尚華麗、人工智能需求的同時,現代商業景觀設計也不能脫離時代背景,還是應該在“綠色設計”的號召下,堅持和發揚低碳節能、生態技術、綠色環保的原則。

⑶功能性原則:商業景觀還需滿足特有的商業功能,以適應它的商業性質。

⑷連續性原則:若是以景觀視覺角度為著重點,商業景觀設計既要具備時間的連續性,又要兼顧空間的連續性。

3.2設計目標(實現商業建筑的盈利、提高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一體化、突出商業環境)

商業景觀設計目標可以從如下方面展開認知:

⑴滿足商企對現代商業高標準設計的要求,充分實現商業盈利和價值最大化。

⑵考慮商業景觀對游客和居民的吸引力,注重空間布置、購物體驗、功能完善和商品展示等,以達到人氣凝聚和品牌效應得到宣傳的效果。

⑶處理好商業景觀、商業建筑和城市空間的和諧關系,不僅需要考慮與城市的道路銜接,而且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間中成為一大亮點,成為集消費、休閑、時尚一體化的活動場所。

4案例分析和評價

案例簡述:金輪大廈廣場位于新街口的西南面,比鄰金陵飯店并處于金鷹商城的對面。商場建筑采用城市商業綜合體來設計,廣場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緊靠商業建筑,空間較為開闊,人流穿行于其中,布置有一個朝向南面的露天小舞臺;另一部分則有較多的綠色植物。

案例分析與評價:該廣場充分考慮到城市功能,在商業建筑密集分布地段安排了一處綠色開放空間,可以達到令人放慢腳步、放松呼吸的作用。但是經過實地考察發現,該廣場的商業氛圍不濃厚,造成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沒有充分利用街邊的展示,并且建筑物底層利用效果不佳,所形成的商業聚集效應不夠強烈。

5結語

現代商業景觀設計是為匹配現代商業建筑所提出的景觀環境設計,它以現代景觀思路為基石,借助建筑物內外環境空間資源,來滿足消費者購物心理和商家的經商理念做出的專門的景觀設計。商業建筑和商業景觀兩者的有機結合,不僅能達到商品信息有力傳遞、品牌形象完整樹立,更能夠展現城市的文化進步和反映城市的精神風采。

參考文獻:

[1]余剛.商業空間中景觀設計的需求性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篇3

【關鍵詞】綠色建筑 課程構架 專業理論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001-02

1. 綠色建筑發展與人才培養概況

1.1 我國綠色建筑人才培養的迫切性

綠色建筑作為建筑界應對環境問題的回應,已經成為世界建筑研究與發展的主流和方向,并在發達國家被不斷實踐與推廣。在國內,綠色建筑的概念開始為人們所熟悉,綠色建筑的理論研究與設計實踐也已經成為業界的熱點。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要求把綠色建筑產業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重點,建設工程在建項目和新建項目到2015年必須達到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這就大量增加了社會特別是建筑行業對綠色建筑專業人員的需求,給加快綠色建筑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綠色建筑思潮對高校建筑學專業發展的影響

建筑學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圍環境的學科。它旨在總結人類建筑活動的經驗,以指導建筑設計創作,構造某種體系環境。高校建筑學專業是培養具備建筑設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搖籃,在推動綠色建筑人才的培養這一需求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與任務。要使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不但了解與熟悉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更能夠掌握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與一般性方法,在日后的實際工作中能夠貫徹綠色建筑的指導方針,身體力行地實踐綠色建筑設計,這就要求高校建筑學專業的教學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革,將綠色建筑設計理論融入到教學過程之中。本文旨在站在高校建筑學專業教育的角度對此展開的探討與分析。

2.高校建筑學專業教學調整與應對策略分析

綠色建筑概念貫穿于建筑物的全壽命周期,其涉及的學科較傳統建筑學更加廣泛。其研究內容及相關學科包括:綠色建筑文化與歷史、綠色建筑基礎理論、綠色建筑技術基本知識、綠色建筑分析、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筑評價、綠色建筑運營與管理。只有通過對建筑學專業教學大綱的改革與修訂,才能將綠色建筑的知識體系融入到建筑學專業長達五年的教學過程之中。本文旨在從專業理論課課程結構調整方面著手進行策略推導。

高校建筑學專業現行的專業理論課體系中,和綠色建筑設計密切相關的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建筑概論》、《建筑設計原理》、《城鄉規劃概論》、《城市設計》、《建筑物理》、《建筑構造》、《建筑材料》、《建筑結構選型》、《建筑設備》、《建筑心理學》、《建筑法規》、《建筑師職業基礎》等。

《建筑概論》開設于一年級第一學期,是建筑學專業學生開啟建筑學習之路上的第一道門。建筑學專業的學生初入大學,對建筑既陌生又好奇,同時也不乏希望和遐想。相當多的建筑學專業學生會在大學里受到思維方式上強烈的沖擊,他們將要身處一個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經歷兩次重要的轉化:首先是由傳統教育的邏輯推理思維方式向以視覺思考為核心的領域轉化;緊接著,又要從純視覺思考(構成、造型訓練)轉向對功能、技術、經濟等要素的綜合權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設計)。【圖1】傳統教學大綱要求學生通過此課程的學習,全面而概括地了解建筑的相關基本知識,掌握建筑識圖的基本方法,熟悉民用及工業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組成及構造原理等內容。此課程中,應增設綠色建筑概論的內容,讓學生了解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設計原則與方法、發展與趨勢,為之后其他課程的開設奠定基礎。

《建筑設計原理》、《城鄉規劃概論》、《城市設計》等課程為開設于二年級至四年級期間的理論基礎類專業理論課,其課程環節主要由課堂講授、理論分析、案例解析等形式為主構成,其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了解設計的基本原理與一般規律,并在實踐與設計過程中起到指導性作用。在《建筑設計原理》課程中,應開設綠色建筑設計原理的專題,從建筑外部環境、建筑室內環境、建筑能耗幾個方面詳細地剖析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并通過實例的展示與剖析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在《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設計》課程中亦應介入綠色設計的理念與思路,從選址的基本原則、自然環境因素、節約用地方針、鄉土文化等方面,幫助學生建立起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設計理念。

《建筑物理》、《建筑構造》、《建筑材料》、《建筑結構選型》、《建筑設備》等課程為開設于二年級至四年級期間的技術類專業理論課,其課程環節主要由課堂講授、理論推導、實驗數據演算與分析等形式為主構成,其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與建筑設計緊密相關的工程技術基本知識。而這些技術知識恰恰是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有效地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的物質載體與手段。如《建筑物理》的三大主干課程建筑聲學、建筑光學、建筑熱工學,均與綠色建筑設計中室內環境品質及控制技術、建筑節能設計及技術等內容密切聯系。再如《建筑設備》課程中,給排水部分應融入建筑節水技術、雨水的收集與利用等知識;暖通部分應融入室內新風系統、自然通風技術、高性能空調設備的運動、能量回收等綠色建筑設計的理論與方法;電氣部分應考慮適時適度照明、高效節能燈具、待機能耗控制等綠色環保理念。《建筑材料》課程應增設綠色建材篇章,系統介紹綠色建材的概念、綠色建材的選擇與運用、建筑節材技術與方法等課程內容。而在《建筑構造》課程中,通過對最新材料、最新技術構造節點大樣的剖析與講解,可以幫助建筑學專業的學生進一步掌握綠色建筑設計的具體手段和操作方法。

《建筑心理學》、《建筑法規》、《建筑師職業基礎》等課程為開始在五年級畢業班的專業理論課。作為建筑學專業畢業班的學生,他們即將告別五年的大學學習生涯,走向建筑師的職業崗位,擔負起建筑設計從方案構思到施工圖繪制再到各專業配合,以及與甲方、施工方各方面配合等一系列具體工作之中。在這些課程中,應通過增加建筑環境心理學、綠色建筑相關法規、綠色建筑運營與維護等知識點的章節,幫助學生完善綠色建筑知識體系的構建,并在他們今后的實踐與工作中積蓄發揮作用。

除了對傳統課程大綱的修訂與調整之外,還可以增設《綠色建筑概論》、《生態與可持續建筑》、《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與理論》、《綠色建筑設計》等專業選修課程,供有興趣有余力的學生學習。【圖2】

綠色建筑設計教學的建立與發展以及綠色人才的培養,是在高校建筑學專業本科建筑設計課程原有教學框架的基礎之上,應時代需求而開展的教案研究與教學方法的探索,具有體系化、進階式和強調實踐性的特點。這樣的教學改革引發了建筑學專業指導教師對綠色建筑教學與科研的深層次思考,也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綠色建筑設計教學將由原來個體自發的實驗轉向系統化、整體性的推進。更為重要的是,它激發了一個傳統深厚的學科面對當下全球關切的發展活力,孕育著我國高校建筑教育發展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GB/T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篇4

【關鍵詞】公共建筑;綠色低碳;裝飾

1、前言

公共建筑是人類聚集的公共場所,人類大部分時間在公共場所度過,而公共空間的大部分建筑承擔了多功能的作用,人們對建筑的裝飾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公共建筑的室內外裝飾。由于建筑的能耗成為了現今能耗突出問題,尤其是公共建筑,占地面積小,但是能耗卻很明顯,因此公共建筑的裝飾成了一個城市熱點,而當今社會,對能源、材質的綠色低碳環保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公共建筑的綠色低碳裝飾為低碳城市、可持續城市發展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法。

2、基本概念

公共建筑從廣義上包含了公共所需要的空間,其包含辦公建筑、商業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衛建筑、以及交通運輸類建筑等建筑。如寫字樓、商場、醫療建筑、公共廁所、汽車站等建筑都是典型的公共建筑。

建筑的綠色低碳裝飾是指采用建筑的材質采用節能、環保、低碳、綠色的材料,在滿足建筑基本功能前提下能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能源,同時達到建筑空間舒適、合理、環保。

3、我國公共建筑裝飾現狀

在對建筑裝飾過程中,我國對居住室內的建筑裝飾由于現今存在的問題較多,人們對其認識意識提高,低碳綠色裝飾在居住建筑上已經普遍開始采用,由于對公共建筑裝飾意識較為薄弱,因此,我國的公共建筑裝飾存在著較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公共建筑裝飾追求高檔化,能耗大

由于很多公共建筑承擔著盈利等功能,需要吸引較多人前來,因此對建筑裝飾要求較高,此類公共建筑追求高檔化裝飾,采用不合理的材質裝飾,導致這類公共建筑采用能耗大的裝飾,甚至很大程度上超過了法律法規對建筑裝飾的能耗的基本要求。

(2)公共建筑裝飾偏重于硬質裝飾,缺少綠色環境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用地的需求增加,城市綠地無法增加,而公共建筑用地有限,因此對綠地環境的減少,公共建筑大多屬于硬質裝修,且室外缺少綠地,室內缺少綠色植物,無法完全滿足人們對公共建筑的綠色環境需求,人們大多數整天都位于混凝土建筑里面,缺少自然綠色氣息。

(3)公共建筑室內裝修存在著裝修污染

公共建筑一味追求裝修檔次,較少考慮室內裝修污染,其室內裝修氣味對人體有害,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公共建筑往往是一旦建設裝修完成,就立即開工營業,缺少氣味釋放的過程,同時公共建筑由于人流量大,缺少流通,更容易產生裝修污染和室內污染,使得人們產生不良反應。

4、綠色低碳裝飾措施

由于我國公共建筑裝飾中存在著較多問題,因此應當對公共建筑裝飾采取相應措施,綠色低碳措施正是緩解城市公共建筑突出問題的有效方式,針對公共建筑裝飾以上問題,采取下列措施:

(1)公共建筑裝飾采用節能裝飾,降低能耗

公共建筑占地面積雖小,但能耗大,因此,降低公共建筑能耗成為城市低碳裝飾的有效措施,如采用和合理利用建筑智能化技術、玻璃材料技術和玻璃構建技術,能夠有效的采光,因此而減少對燈光的需求,從而降低能耗。建筑的遮陽構建也是降低能耗的重要元素之一。綠色節能材質的使用也是降低能耗的重要方式,如在世博會上主題館外立面的生態綠墻通過綠化隔熱外墻,在夏季時形成有效阻隔熱源,同時使外墻表面的溫度降低,綠色植物裝飾外墻成為了獨特的建筑景觀,同時也為建筑節能提供了新思路。

(2)增加綠色植物、綠色環保材質的利用,開辟綠色空間

增加綠色植物是有效的使人類心情愉悅的方式之一,在有限的公共建筑空間中,增加一定數量的綠色植物對人類身心需求有著重要作用,植物還可吸收室內混濁空氣,調節濕度。能使人們心情愉悅,增加自然氣息。使用綠色環保材質能夠降低室內污染程度,尤其是對工作極度疲勞的亞健康人群,能夠降低室內建筑空間壓抑等所帶來的亞健康疾病。現有的住宅空間開始追求綠色環保材質和增加綠色植物,但是在公共建筑空間中,對綠色植物和綠色環保材質的應用還尚未普及。如在學校、醫院等地區增加綠色植物和綠色環保材質可以有效的提高空間的功能,同時也可以采取綠色植物裝飾提高心情愉悅度,辦公室內等可以放置一些植物,一方面可以降低輻射,同時也使得人們在疲勞時看到可舒緩心理壓力。

(3)采用裝飾污染少的建筑材質,實現綠色低碳

由于缺少認識和市場上大多都是有污染的建筑材質,因此在裝飾中常常使用的是有污染的建筑裝飾材質。尤其是地板等材質含有有害物質甲醛、尿素及其他材料,通常建筑裝修完成后,二甲苯逐漸釋放,使得空氣中的污染物嚴重超標。如在室內放置綠色植物,可吸收建筑裝飾后釋放的污染氣體,同時還可以吸附空氣中的一些有害物質和微生物。我們在公共建筑裝修過程中,也可以使用負離子涂料,可以有效的減少裝飾污染,同時實現綠色低碳空間。

(4)實現建筑外部能源利用,有效減少城市能源利用

通過對建筑外部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能耗,緩解建筑能源的使用,尤其是公共建筑,采用新能源可以有效的實現低碳建筑。采用生物能和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引入到公共建筑的裝飾環境中,這些裝飾成為了該地獨裝飾,同時也能夠有效的使用能源。如風力大的地區,部分賓館,觀光園等處采用風能轉換器,其成為了一道獨特的景觀線,同時風能轉換器將其轉換為一部分電能,為該處建筑提供一部分電能,有效的降低了能源的使用,成為了綠色低碳建筑和裝飾的一部分。

4、總結

公共建筑的綠色低碳裝飾作為公共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低碳城市提供有效解決途徑,因此通過合理的建筑綠色低碳裝飾,能夠豐富建筑景觀,增添城市魅力,同時也有效的降低城市能耗,為城市能源的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面對我國公共建筑裝飾存在裝飾追求高檔化,能耗大;裝飾偏重于硬質裝飾,缺少綠色環境和室內裝修存在著裝修污染等問題,本文通過對公共建筑裝飾采用節能裝飾,降低能耗;采用裝飾污染少的建筑材質,實現綠色低碳;增加綠色植物、綠色環保材質的利用,開辟綠色空間;實現建筑外部能源利用,有效減少城市能源利用等措施來實現公共建筑的綠色低碳裝飾。

參考文獻:

[1]周浩明. 生態建筑[M]. 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15-20.

篇5

論文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環境保護;自然環境

近年來,“保護生態環境,建造綠色家園”的呼聲日益高漲,對“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圍內逐漸展開。“綠色建筑”、“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等概念在建筑行業成為了一種時尚,同時也實實在在地成為建筑學科發展的前沿。這些現象充分體現了人類理智和文明的升華。它要求當代人類重歸自然的懷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機聯系中。建立起一種人類、自然和人工環境相融合的綠色文明。

l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兩點:①提供給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環境,并提供高質量的生存活動空間;②盡最大限度回歸自然,保護環境減少能耗。在人類建造過程中,這兩者是相互矛盾的。人類為了達到舒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就要通過各種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資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沒有回報必然對自然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為此,人類索取與回報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綠色建筑的核心問題。

綠色建筑實際上是這樣的一種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條件并通過人工手段創造宜憩舒適的環境.同時又要嚴格控制和減少人類對于自然資源的占有。確保自然索取與回報之間的動態平衡。這種動態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設計和建造時所采用的合適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為體現在它對資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報自然程度狀態上。由此看來.可以這樣說:綠色建筑是一種嶄新的設計思維和模式在使用中對精神層面的重要性給予更多的關注.全方位的關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綠色建筑的意義

“綠色建筑”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圍內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以及對于生活與消費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在現實生活中,一望無際的森林被蠶食和毀滅.沙漠化風暴席卷了廣闊的綠野,生物物種的生命力在人類前進的步伐面前顯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們很難見到湛藍的天空與明媚的陽光。

建筑師們跳出曾經習慣了的思維模式,開始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雖然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足夠理想的技術與材料支持“綠色建筑”的設計實踐.雖然這一理論在大多數情況下還只限于紙上談兵,但它的提出至少為未來建筑的發展指出了一種美好的方向。人們開始提出這樣的問題:建筑師的社會責任以及建筑在保護和改善環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綠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背景.試圖對于這些問題給予回答.這也正是“綠色建筑”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義所在。

3綠色建筑的價值觀

綠色建筑這一概念。事實上正是基于建筑領域中綠色人本主義價值的覺醒。然而從覺醒到占據主流的地位.這種價值觀的確立還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因此綠色人本主義只能成為未來綠色建筑存在的動力。而在現階段.在工業、后工業文明的人類中心論占主導地位的時期。綠色建筑的發展是不能僅僅建立在道德基礎之上的.經濟杠桿此時此刻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綠色建筑賴以生存的經濟理由就是對運營費用的節省。一次性投資的回報將是長期的。積累的結果必將遠遠大于對初次投資成本的節約。這是一個比較有吸引力的理由。這顯然是一種樂觀、積極的思想。事實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綠色建筑研究與實踐的主要經濟動力。然而。無論是“長期回報”還是“綠色成本’當前來看都是虛無縹緲的。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任何形式和遠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評價與初期投資與直接利潤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為之心動的.更不用說考慮到遠期的各種變故或是災難。考慮到長期回報是否還能落入投資者的腰包。這也正是為何“綠色建筑”在實踐的道路上如此舉步艱難的原因之一。

為此。國家對于建材選擇每平方米所耗標準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規定乃至立法.對可持續技術的研究.對新的潔凈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將成為推進綠色建筑運動發展的主要動力。

4綠色建筑在設計中的體現

綠色建筑的理解與衡量標準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但其基本原則不會改變。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1)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節省能源、盡量減少對生物圈的破壞。

(2)對使用者生活工作環境給予更多的考慮。

(3)對于溝通人類與自然環境創造條件。

(4)面向未來發展要有足夠的發展彈性空間。

4.1對自然環境的關注與尊重

對自然環境的關注是綠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種環境共生意識的體現,要求建筑師調整自己的心態.不但要有滿腔創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顆平常的心,正確地認識到建筑作品僅僅是環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種謙遜的姿態去處理與環境的關系.給予自然環境以更多的關注.這種關注主要體現在:

(1)對建筑場地的充分考慮,其內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對地形地勢的利用、場地氣候條件的影響以及植被的關注。

(2)對節省能源的考慮: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對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間接危害之一。如何盡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為綠色建筑的一個重要課題。

(3)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設計中應盡量考慮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陽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熱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風、溫濕度的控制等。

(4)盡可能利用當地技術、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盡可能使用無污染、可再生的環保材料。

4.2對使用者給予更多的關照

作為人類每曰起居、生活、辦公的微觀環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建筑環境的品質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的質量。綠色建筑在注重環保的同時還應給使用者以足夠的關注,具體來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盡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創造宜人的溫度濕度環境.在盡量減少能耗的同時保證甚至提高其舒適性。

(2)創造良好的聲環境氛圍。給使用者提供一個安靜、和諧、宜人的居住工作環境。

(3)良好的照明系統、合理的房間進深、宜人的光環境。

(4)合理的空間布局、宜人的空間環境。 轉貼于

(5)對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慮。包括對殘疾人、老年人的關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強防災能力。

(7)完善的通訊系統。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與外界溝通。

4.3增強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溝通

建筑物作為聯系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橋梁應該盡可能多地將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邊,這也是綠色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在這里建筑提供給人們的是一種嶄新的生活,空氣來自樹林與花園而非風扇與風機盤管:光線來自天空的太陽而非從各種發光頂棚與熒光燈管中灑落;人們耳邊縈繞不絕的是鳥兒的啼鳴與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鎮流器與各種馬達的轟鳴。人們應該在這樣的建筑中生活與工作,更加舒適,更加健康.更加充滿活力,對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強使用者與自然環境的溝通是綠色建筑追求的另一個主要目標。它的原則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點:

(1)盡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數,建立建筑物內外高品質的自然采光系統。

(2)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建立自然空氣循環系統。

(3)建立水循環系統,盡可能將水引入~些容易讓人疲勞的環境中。

(4)建立立體的多層次綠化系統’凈化小環境,改善小氣候。

(5)創造開敞的空間環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環境。

4.4具有足夠的彈性空間來滿足未來科技的應用與發展

可持續的概念是一種動態的思想.體現在綠色建筑中就是建筑應具有足夠的彈性,以適應未來的發展。這就體現在對建筑的結構、設備等靈活性的要求上。

(1)樓體的可生長性。包括基礎的預留量,樓地板對承重的預考慮以及周邊環境的生長預留地等。

(2)預留的管道空間.包括給水、排水、強電、弱電、采暖、通風的發展空間。

(3)依據上述綠色建筑在設計中所體現的四條基本原則,同時考慮建筑科學技術發展現狀,綠色建筑的切入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方案設計的構思:

①處理好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充分考慮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點.給自然環境予。

②為建筑內工作的人員提供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在建筑項層設計屋頂花園。其他工作層的共享空間集中設置陽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質的綠色工作環境以及立體多層次的綠化系統。

③為了減少對能源的浪費與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頂層設置太陽能吸收板。實現太陽能庭院燈及太陽能路燈照明系統墻面在符合規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擴大窗面積,建立良好的建筑內外采光系統。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資源的消耗,在建筑內部設置中水設施,對各類廢水進行處理,處理之后的中水用于沖廁和綠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鋪設透水性強的廣場磚。同時對雨水進行有組織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設置地源熱泵,在大片的綠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場地.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內部設置冰蓄冷系統,用電削峰填谷減少電網負荷和裝機容量。

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溫材料,以及低輻射的玻璃進行外墻維護。

篇6

與傳統建筑不同,綠色建筑從項目實施規劃、設計階段,就將環境因素納入考慮、分析的范圍,力求人造建筑與自然環境充分結合,降低建筑生產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建筑使用時可以滿足人們生活、居住、工作的要求,為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適、綠色、環保的居住空間;使用期限到期后的拆除回收階段也不會對自然環境產生明顯損害。綠色建筑是環保理念的一個重要發展分支,是環保理念和建筑產業相結合的產物。它將人造建筑和自然環境在設計上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從而達到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的目標。綠色建筑以可持續發展為中心思想,遵循科學規劃、高效利益資源、廢棄物循環利用、建筑功能豐富、居住效果優良為原則,為使用者實現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享受,同時達到自然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將建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作用降到最低。綠色建筑設計是綠色建筑的前提和基礎。設計者在正式開始設計前,對項目選址周邊環境開展細致深入地調查研究,全面地掌握項目所在地自然地質狀況和社會環境。在此基礎上,圍繞客戶提出的要求,進行科學合理的建筑設計。通過大量先進、高端的建筑材料、施工機械和管理方法,為用戶提供健康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和建設及使用成本。實施綠色建筑設計需要全面考慮自然環境、建筑本身使用效能及項目投資等多種影響因素,綜合利用各種資源,采用系統論的管理方法進行設計,達到建筑在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的最優化。

2開展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2.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為使用者創造一個健康的人居環境是綠色建筑設計的一項重要職責。圍繞這個中心,綠色建筑設計在室內空氣質量、熱環境、噪音和電磁場輻射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深入的改良設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上述環境因素對人體產生的負面影響。在設計細節上,綠色建筑設計主要或全部采用毒害低施工材料或無毒材料。在墻面和吊頂等重要建筑部分,盡量使用綠色無毒、低毒涂料,一般以陶瓷、硬木等材料進行地面裝修,這些材料不含CH3O,化學耗氧量低,有利于人體健康。在建筑系統和機械系統材料選擇方面,盡量選擇潛在污染能力小的材料,對于污染能力大的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織物等能不用就不用。通過合理設計,科學設置進風口和出風口,確保室內空氣流通狀況良好。提高室內熱環境水平,根據人體需要選擇最適合的溫度、濕度和氣流,讓使用者獲得最佳感受。提高供水質量,有條件的可以選用直飲水。在采光方面,既要考慮到使用者對光線的實際需求,有利于人體健康,又要通過必要的調整,使室內光照環境更加美觀,并且有利于節能。通過使用吸聲材料或采用隔音設計,提高建筑隔音效果,為使用者提供一個安寧舒適的環境。

2.2堅持能耗最低的原則

所謂能耗最低,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建筑施工材料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最少,二是指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最少。下面分別進行說明:(1)建筑材料生產運輸過程中能耗最小化。綠色建筑的理念不僅僅在于建筑物本身及其建筑施工過程,更是要追溯到施工材料的生產過程中去。由于建筑市場對材料的選擇決定了施工材料發展的方向,所以在進行建材選擇時,要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同時,盡量選擇生產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和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比如金屬材料等,以實現建筑業的良性持續發展。此外,為減少施工材料在運輸環節的能耗,在選擇材料時,要將注意力向本地生產、運輸線路短、成本低的施工材料傾斜。(2)建筑使用過程中消耗能源最小化。建筑的使用過程一般都比較長,這個階段的能耗水平在建筑從施工到拆除整個過程各個階段中是最高的。提高建筑節能水平,就要以使用階段為重點。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提高建筑整體節能水平。通過對建筑平面布局、平面形狀、進深、體形系數、表面面積系數、長寬比和朝向等形體設計及墻體、門窗、屋頂、熱緩沖區等部位的優化設計,都可以有效改善建筑保溫隔熱性能,降低建筑能耗。

2.3大力推廣新型清潔能源的利用

為降低能源壓力,人們已經在多方面開發新型能源應用。光伏太陽能以其資源豐富、清潔環保的特性稱為新世紀重點開發的新型能源之一。加大太陽能在建筑行業的應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常見的有在屋頂、墻壁、玻璃等部位使用太陽能設備,通過光電轉換,將太陽輻射轉換為熱能和電能,供建筑正常運轉使用。除此之外,風能也是我國重點開發的新能源之一。我國幅員廣闊,風能資源充沛,通過風力發電設施,可以將風能變為建筑使用的電能。

2.4堅持環境負荷最低化原則

開展綠色建筑設計,最基本的一項原則是保護環境,降低建筑建設、使用及廢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其中重要一項內容是減少建筑施工期間排放的建筑垃圾、廢水、廢氣等。(1)選擇環保型建筑材料。當前建筑行業在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廢棄物,并造成巨額資源、能源消耗。針對這個問題,設計人員在選擇建筑施工材料時,不僅要考慮經濟成本,還要考慮環境成本,盡量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選擇對周邊環境污染少的施工材料,常見的有生態水泥、綠化混凝土、高性能長壽建筑材料、家居舒適化和保健化建材等。多使用預制構件,避免產生建筑垃圾。(2)施工工藝科學合理。施工方法、施工工藝可以認為是各種資源、材料的使用、加工方法。通過合理的優化設計,使用更加環保的施工方法,提高材料使用效率,降低廢棄物產生。

3結束語

篇7

[關鍵詞]:建筑;電氣照明;節能設計

1.引言

在中國,電力作為重要的能源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是中國能源消耗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電力工程建設過程中,除了空調用電,照明用電是主要的功耗模式。為了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節約能源,使用節能電器和照明設備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在照明設備的設計,以減少線路能耗,提高電力系統,充分發揮在照明設備的節能潛力。因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重視節能照明設備。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21世紀許多國家的戰略性發展策略,也是我國長期的發展目標。將這一方針落實到各個產業的發展中,就要求企業和政府共同做好生產和管理的節能減排工作。建筑產業作為我國的支柱型產業之一,在能源消耗量和工業排放量上都較大,做好建筑產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將有利于實現我國的節能減排發展目標。電氣照明是所有建筑中都會使用到的設備,控制好建筑電氣照明的節能設計將促進建筑施工的節能減排工作進行[1]。

2.電氣照明

電氣照明技術作為一門具有基礎性且綜合性較強的技術,其涉 及到的學科知識內容十分廣泛,具體包括光學、電學、建筑學、生理 學等等。并且其中包含的基本概念以及原理也各有不同,為了實現 照明節能方案的設計,提高建筑電氣照明的節能效果,就必須對其 基本概念進行細致的分析,并對其本質原理展開深入的研究,如此 才能夠真正實現節能降耗的目的。關于電氣照明節能設計,具體應 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首先是電光源。根據能量轉換原理,光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 轉換而得,并且利用這一原理的裝置實現照明效果的裝置就被稱為 光源。其中光源主要采用的是電能向光能轉換的方式,使人類的照 明需求得以滿足,這類光源被稱為電光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 展,電光源的類型越來越豐富,建筑照明的需求得到了有效滿足,并 且在安全性、使用壽命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對于節能環保的發 展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針對電光源展開研究,尋找節 能效果更好的電光源能夠有效推動建筑電氣照明節能技術的發展。 其次是燈具。燈具的作用是對對電光源的全部組件以及與電源連接 中的路線附件進行保護與固定,燈具還具有透光、分配光源以及改 變光源分布的作用,因此,燈具的選擇及其特性的研究也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義。再者是電光源的綜合能效的評價方法。站在能耗的角 度來看,電光源對光效、使用壽命都應提出更高的要求。高光效能 夠實現電光源能量轉換效率的提高,其主要受到發光效率的影響, 發光效率與電光源的能量轉換能力成正比。而光效越高,往往會影 響到使用壽命,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的更換才能夠使照明需 求得到滿足。因此,在電光源綜合能效評價中,除了要考慮光效的 提高,還需要對電光源的使用壽命予以考慮,使電光源的節能降耗 效果得以有效提高[2]。

3.建筑電氣照明設計節能的措施

良好的方案是實現照明節能要求的前提。為實現照明設計方案的優化,設計人員在進行照明設計時應當注意兩點。首先是建筑的照明設計應當具備良好的實用性,不能只注重形式的新穎,而忽視了實際的照明需求。例如,在有空調的房間內,照明方式就應當選擇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相結合的方式。而對于一些采光效果較好、房間顏色較淺的房間,應當充分利用自然光,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其次,建筑的照明設計必須符合相關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法規,其中最主要的參考標準為《建筑照明設計標準》。所有的建筑照明設計都應該在符合這一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實際的建筑結構和功能特點,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照明設計方案.合理的使用燈具是控制建筑照明能源消耗的關鍵環節。燈具的選擇也應該根據建筑的照明需求和自然采光效果來選擇。燈具既要滿足良好的光照效果,同時還要具備節能減排的要求。此外,燈具的質量、使用年限、操作性、實用性、經濟性等也應當有較好的保障。在進行燈具的選擇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在較低的建筑中,可以采用熒光燈,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基礎上,熒光燈就能充分滿足室內的光照需求。對于高度較大的建筑則可以采用金屬鹵化物燈。這種燈具的照明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穩定性高,在一些室外建筑中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我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主場館鳥巢的照明燈就采用了金屬鹵化燈。

結語

節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還處于發展初期,有關建筑節能工作的政策、法律、法不斷頒布和出臺,說明國家對于建筑節能十分關注重視。建筑電氣照明節能設計應充分考慮選擇高效率的節能設備,應用先進的設計技術,按照節能標準進行設計,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空間。同時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使建筑成為生態的、可持續的綠色建筑。此外,還要加強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合理的利用天然光,改善人們的生活工作的環境, 提高節能效果,增強人們的舒適感, 加強對人們視覺的保護,確保人們身體健康,并且達到節能作用。 節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還處于發展初期,有關建筑節能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規不斷頒布和出臺,說明國家對于建筑節能十分關注重視。建筑電氣照明節能設計應充分考慮選擇高效率的節能設備,應用先進的設計技術,按照節能標準進行設計,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空間。同時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使建筑成為生態的、可持續的綠色建筑。

[參考文獻]:

[1]關鍵. 建筑電氣照明節能設計的探討[J]. 科技創新導報,2015,(22):129-130.

篇8

【關鍵詞】綠色設計理念;建筑裝飾設計;應用

對于建筑裝飾設計工作來說,將綠色設計融入到其中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設計思想和觀念,對于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來說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以保護自然,充分利用資源為主,同時還要求設計師將自然資源和能源資源相結合,使其能夠對建筑環境產生更加積極的作用。同時,還需要將“以人文本”的基本原則融入到其中。

1.綠色建筑室內設計理論概述

談及到綠色設計理論,必然需要對生態學進行深入分析。由于生態學是一門聯系性相對較強,而且比較適用的學科。二者的關聯性相對較強,在建筑裝飾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還可以從某種程度上降低裝飾施工的成本。在施工的過程中還會降低粉塵和噪音的排放量,減少視覺污染的程度。

對于綠色建筑而言,在節能方面也提出了明確的重視。在建筑裝飾的過程中,需要以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主,不能以犧牲人們的健康為主要的代價,要建立在尊重環境的基礎上,盡量創造相對優美的外部空間環境為主。這就是所謂的綠色建筑室內設計理論。

2.綠色設計理論下的建筑室內設計思路

綠色室內設計的相關設計思路引入到建筑裝飾設計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將設計的理念和綠色建筑的價值觀相結合,從始至終都圍繞著綠色的設計理念來進行,同時還應該將綠色設計原則融入到各個施工環節當中。

2.1空間布局方面

從空間布局上看,要對相應的尺寸和參數進行慎重地選擇,同時還應該將空間的狀態和實際的布局形式相結合,以優化空間的布局為基礎。同時還應該將人體的高度和尺寸進行調節和控制,對相應的高度進行設計。將綠色設計引入到其中,首先就應該從空間布局的設置方面來進行明確。另外,設計師們還應該運用人機工程的相關理論和相關的比例尺來對人性化進行設計,同時無論在哪種環境中都應該將“以人文本”的原則進行引用,提升平面、三維空間的設計的高效性,使得整個設計更加方便、舒適,而且功能性相對較全。

2.2照明,能源方面

從現如今的建筑室內照明設計中可以看出,單純從功能性的角度上看,對用戶的滿足程度相對較高,但是如果對光線進行二次加工,就需要在滿足什么需求的基礎上達到人們的心理需求標準。可見,這是設計的重點之所在,同時還應該以自然光源為主體,提升空間主色調,對設計方式進行定位。狀態和氣氛的選擇都需要根據科學的手段來進行分析。可見,在照明設備和能源方面需要以節約能源為基礎,同時還需要將現代的科技融入到其中,比如說,熱反射的剝離以及調光玻璃等等。另外,在進行望臺構造形式和建筑設計相結合的過程中,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采光的效果和能源的節約程度。

另外,潔凈能源的選擇也是實現綠色設計理念的重要支撐,這種能源類型不會對環境產生嚴重的危害,另外,還應該根據生態型的室內環境的特點來對陽光溫室的技術和形式來進行明確,同時還應該是室內空間達到建筑工程的施工標準。

2.3裝修材料方面

裝修材料正在逐步實現清潔生產和產品生態化,目前已研制出的無毒涂料、再生壁紙等,都不同程度地實現了下列環保等目標: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對人體及周圍環境都不產主危害,從室內更新出的舊材料又比較客易降解及轉換,并且可以作為再生資源加以利用。由于現在人多數產品都還達不到這種要求,因此裝修材料首先要考慮選擇無毒氣散發、無刺激性、無放射性、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材料。

2.4生態植物運用方面

由于植物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清除甲醛等,并能夠在室內形成健康的環境。所以綠色室內設計中適量的擴大綠化,并把植物綠化引進室內環境是一項重要的設計內容無土栽培技術等都為室內綠化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室內綠化是多層次的。室內綠化可以設在建筑的任何層數,也可以設在陽臺、層頂上。自然采光的處理結合,成為室內設計的重要環節,人大改善了室內空間與自然的隔離狀況。

2.5聲環境方面

室內聲環境是由室內外聲能量的相互流動、室內人體、設備等輸出的聲能量以及房間的隔聲與吸聲能力決定。裝修設計處理室內的聲環境問題應考慮到房間的使用性質及周圍環境的嘈雜狀況。對大多數的民用建筑而言,綠色的聲環境應是能滿足人民休息睡眠、進行輕松的腦力勞動和便于相互交談的聲環境。就人們的睡眠來說,一般室內聲級在30~50db之間是非常理想的睡眠環境。

2.6自然通風方面

空調制冷技術的誕生是建筑技術史上的一項重大進步,也是造成當今環境污染和能源過度消耗的重要原因。自然通風是當今生態設計普遍采用的一項比較成熟和廉價的技術措施。采用自然通風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傳統空調制冷系統,這有利于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自然通風可以在過渡季節提供新鮮空氣和降溫,也可以在空調供冷季節利用夜間通風,降低圍護結構和家具的蓄熱量,減少第二天空調的啟動負荷。通過誘導式建筑構造技術設計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提高室內的舒適度,滿足室內的采光通風要求。

2.7色彩質感運用方面

室內色彩的設計,總的原則是應力求統一和諧,少用艷麗的、刺激性強的顏色,以創造溫祥的家庭氣氛,減少視覺疲勞,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綠色室內設計中的色彩,主要運用材料的自然色彩和綠色植物。質感是材料給人的感覺和印象某些表面特征,成為室內環境的形式因素,通常影響到色光的冷暖感和深淺變化。在室內綠色設計中,質感的運用比較多。

2.8其他方面

以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電子技術、材料技術等為代表的現代高科技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將對采光、通風、溫度、濕度等室內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有可能使室內環境設計出現一次新飛躍。把室內生態設計作為一個專門的課題提出來,其目的是為了引起我國建筑界和室內設計業界的重視,促使其更好更快的發展。

3.結語

關注健康、回歸自然,是室內設計師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綠色建筑對于建筑理念,發展模式和消費方式,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它集成了建筑節能、建筑環境、建筑智能、綠色建材和建筑美學等一系列高新技術。把綠色理念引入室內設計,擴展室內設計內涵,將把室內設計推向更高的層次和境界,這也將推動建筑業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從消費型向可循環使用型轉化。 [科]

【參考文獻】

[1]嚴斌.色彩的律動,心情的跳躍――湖北羿天建筑裝飾設計公司室內設計[J].室內設計與裝修,2004(11).

[2]首屆廣州建筑裝飾設計大賽作品征集通告[J].廣東建筑裝飾,2005(04).

篇9

一、保障性住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基本概念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對中低收入家庭實行分類保障過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應對象、建設標準、銷售價格或租金標準,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指城市的廉租住房、城市的經濟適用住房,也包括在一些林區、墾區、煤礦職工的棚戶區(危舊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因此解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的廉租房、經濟適用住房,解決林區、墾區、煤礦棚戶區的改造問題、游牧民定居工程和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統稱為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基于一般商品房而言,保障性住房建設過程中在實施節能建設方面有以下優勢

(一)對于建設公司更具有吸引力。保障性住房項目的資本要求遠低于商品房。住房項目成本的第一大要素土地由政府視政策性住房的類型提供,政府將為項目提供不同程度的資金支持。(政府負責廉租房、公租房以及安置房的所有開發成本,并放棄限價房及經濟適用房的部分地價)。除政府提供的各種激勵之外,保障性住房還可享受大量的稅務優惠。例如,目前征繳的土地增值稅乃按照四個利潤率范圍確定(30%~60%);保障性住房的低利潤率可能會由節稅部分抵消,因為稅款會降低開發項目的整體利潤率。一些城市已將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增值稅預征率下調至1%,以進一步鼓勵建設公司參與。由于政府包銷整個項目,建筑公司不負責竣工單位的市場推廣和銷售。基于這些原因,保障性住房建設將為建筑公司提供激勵(更高利潤)和優勢(因設計簡單和標準化),進而令其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主要參與者。

(二)節能建設標準更容易貫徹。從國家頒布并實施的現有法律法規而言,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標準與一般式商品住房的建設標準均以《民用建筑節能條例》來實施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缺乏政策支持和激勵機制的引導,開發商為降低建設成本,往往通過各種手段不按照節能條例的要求來施工,導致大量的商品房實際上并未達到節能效果。而保障性住房由于建設主導者以地方政府為主,政策性強于其市場性,政策支持與激勵體制明顯優于一般商品房,因此在貫徹實施節建設標準時更容易,同時其監管手段也更容易落實。

(三)監管體系更容易建立。

三、與保障性住房建設有關的建筑節能法規

迄今為止,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與建筑節能相關的法律法規,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的,相關部門相繼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性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現將我國97年節能法建筑法出臺以來頒發的相關的政策性文件列表于下:(表略)我國雖無專門性法規規定保障性住房的節能建設,但保障性住房屬于民用建設的范疇,因此完全可以依據我國現已頒布并實施的法律法規實施建設。但是僅有完備的法規尚不足以保證節能的成效。更重要的是,法規必須符合現實情況、與時俱進,否則就可能成為空文,失去對現實經濟活動的指導意義。

四、我國現有建筑節能法律法規中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在節能建筑的實施過程中缺少評價標準與監管手段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節能法規對新建建筑推行系統的市場準入制度,實現了新建建筑從設計到施工直至驗收的全程節能監督和管理。新建建筑工程必須做節能耗算;建筑施工前,設計方案必須通過有關方面的審查批準;所有的民用建筑施工必須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法規;建筑驗收時,還需要實施能源審計項目,對建筑運行中的能耗進行能效診斷和檢測。而我國雖然已經制定了相對完善的建筑節能標準體系,但是對于建筑節能檢測標準、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規程以及外保溫墻體、倒置屋面等標準規程,還應逐步配套完善。

(二)我國公眾對于建筑節能,綠色建筑的意識還有待加強。我國大部分公眾對于住房條件仍舊停留在高大全的要求中,對于住房面積一味追求大,配套設施一味追求全,對于建筑的環境影響與能源消耗缺乏了解,對于綠色建筑的概念更是有待加強。再加之商品房的開發商在銷售過程中一味強調住宅的商品價值及居住舒適度,因此,公眾對于建筑的節能很少主動了解,甚至部分認為節能建筑或綠色建筑的成本要高于一般商品房。

(三)我國各級政府在節能建筑的推廣方面還需加強主導作用。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在節能激勵機制中的主導作用還有待加強。從國際比較的經驗看,節能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的國家都專門設有節能管理機構,政府在節能領域的職能也不斷得到強化。因此,我因此,我國有必要考慮設立專門的節能管理部門,并在省、市一級設立相應的管理機構以負責地方節能事務。

五、通過保障性住房完善建筑節能法律法規的建議

我國目前尚無針對保障性住房的節能標準,同時在我國現有的建筑節能法律中多為原則性指導性意見,缺乏實施細則,因此,筆者建議我國在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在現有的節能建筑法律法規中補充以下內容,以到達完善節能建筑法律法規體系的目的。

(一)完善評價標準體系。制定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建筑類型的綠色建筑標識評價技術細則,研究制定醫院、社區以及特殊建筑物的綠色建筑評價細則。組織開展綠色工業建筑評價。

(二)保障性住房的裝修應采取一次性裝修到位。住宅主要由主體結構、室內裝修、建筑設備三大部分構成。因此在建設保障性住房的同時,應該注意在室內裝修的節能工作,可以采取統一的一次性裝修,避免在入住后或退出后的重復性裝修造成的環境污染及能源浪費。

(三)對于保障性住房應擴大強制推行節能政策范圍,包括可以將舊房改造納入強制節能的范圍,同時明確將政府補貼作為強制推廣節能標準的懲罰性手段

篇10

關鍵詞:綠色建筑;環境節能;技術;質量控制;設計

近年來,建筑節能已經成為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這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1986年起實行第一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以來,已經走過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特別是近十年來較快速的發展。建筑環保與節能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緊迫的節能形勢迫使我們需要找到另外能夠促進建筑節能發展的途徑。

1 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兩點:①提供給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環境,并提供高質量的生存活動空間;②盡最大限度回歸自然,保護環境減少能耗。在人類建造過程中,這兩者是相互矛盾的。人類為了達到舒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就要通過各種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資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沒有回報必然對自然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為此,人類索取與回報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綠色建筑的核心問題。

綠色建筑實際上是這樣的一種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條件并通過人工手段創造宜憩舒適的環境。同時又要嚴格控制和減少人類對于自然資源的占有。確保自然索取與回報之間的動態平衡。這種動態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設計和建造時所采用的合適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為體現在它對資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報自然程度狀態上。由此看來,可以這樣說:綠色建筑是一種嶄新的設計思維和模式在使用中對精神層面的重要性給予更多的關注,全方位的關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 綠色建筑的環保節能技術

2.1 設計階段

綠色建筑的理解與衡量標準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綠色建筑在設計中,就要體現環保健康和節能的特點。一般采用整體設計,但其基本原則不會改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節省能源、盡量減少對生物圈的破壞。

(2)對使用者生活工作環境給予更多的考慮。

(3)為溝通人類與自然環境創造條件。

(4)面向未來發展要有足夠的發展彈性空間。

(5)應充分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應地制宜確定設計原則和方案,切忌盲目。

例如,在南方地區綠色建筑成功設計最關鍵的因素:①通風;②遮陽;③建筑立面綠色和屋頂綠化。這三項非常簡單的技術應用可大大降低空調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

而在北方,則需要在建筑墻體中加非常厚的聚乙烯泡沫保溫材料,因為北方冬天的室內外溫差可高達40℃以上,而南方室內外溫差一般不超過10℃,這種氣候條件下就不需要特別加強墻體構造來保溫。

2.2 施工階段

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階段,也是環保和節能技術中關鍵階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節能的材料和設備,強化綠色建筑的施土技術,是綠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

2.2.1 建筑材料和建筑設備

建筑構件和建筑設備的環保健康和節能,是綠色建筑中的關鍵技術。例如合理使用經濟適用的節能技術可在滿足舒適要求的同時使建筑節約1/3左右的能源費用。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先進的絕熱技術、充分考慮遮陽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統、建筑氣密性的處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統的使用、高能效設備和用具的使用、區域熱電冷聯技術等在建筑的使用,將是綠色建筑中的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

2.2.2 建筑施工方法

綠色施工與傳統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較大區別。傳統的施工方法以滿足工程本身指標為目的,以工程質量、工期、成本等為根本目標,在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考慮很少,當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與工程質量、工期、成本等發生沖突時,總是采取保證后者,放棄前者,這樣做的后果常常是工程本身的質量、工期、成本達到了要求,但浪費了資源,破壞了環境,給社會留下了不可彌補的遺憾。建筑綠色施工是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進行控制,強調施工全過程“四節一環保”,就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以環保優先為原則,追求高效、低耗、環保,統籌兼顧,實現工程質量、安全、文明、效益、環保綜合效益最大化,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施工方法。

2.3 使用階段

2.3.1 使用過程中加強環保節能控制

綠色建筑的最終功能是滿足使用的功能。因此,要求環境品質能夠滿足環保健康和滿足人們的舒適性。室內環境品質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室內熱環境問題,一個是室內空氣質量問題。因此,室內環境要講究通風和采光技術,還要采用地熱,分戶計暖等措施來進行節能。室外環境要能夠美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比如室外采用綠化措施時應采用節水、綠化等技術措施。

2.3.2 加強環保節能效益跟蹤監控及分析

由于我國綠色建筑起步較晚,節能環保技術在應用實例還不是非常普及,因此在綠色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除了在設計階段應對環保節能效益進行預測外,還應該在使用過程中對建筑的環保節能效益進行跟蹤和分析,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各方面,應將實際效果與預期水平進行對比,分析在設計、施工及使用過程中的各個影響因素,為綠色建筑的各項參數提供更多參照指標,這樣才能有利于建筑環保節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改善。

3 綠色建筑的質量控制

綠色建筑的發展和質量控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民眾的支持,需要有標準來衡量和指導建筑。

3.1 制度保障

任何一個新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推動力,而政策法規正是綠色建筑發展的驅動力。政策支撐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政策法規,這是保證政策實施的先決條件,要防止不切實際的理想政策。而政策支撐最關鍵的是執法力度,目前中國的建筑節能法規的執行力度還不夠,應該設立相應的執法監督機構,切實保障建筑法規的實施。因此,要真正實現綠色建筑政策支撐,就必須要嚴守“法”的觀念。與此同時,激勵政策有利于綠色建筑在中國的發展,出臺相應的獎勵措施可以激勵和促進綠色建筑的開發和建設。這樣,綠色建筑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才能得到更有效地質量控制。

3.2 標準完善

國外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發展較快,已經過了評估參數確定階段,正步入完善標識階段。相比而言,我國由于綠色建筑的起步較晚,因此相應的評估系統開發工作也進行較晚。應特別注意的是,由氣候、地域、環境參數、資源狀況、人文素質、技術水平、法規標準以及發展現狀等的不同,國外體系的評估參數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適應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的。因此中國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應建立在充分調研、科學立項、切實實踐的基礎之上,這將是綠色建筑發展的一大重點。在研發新建建筑綠色評估體系的同時,應同時開發既有建筑綠色化的評估方法。

4 結束語

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新興產物,對環保、節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嘗試,這一道路是漫長而又艱辛的。隨著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的邁進,隨著工業文明向綠色文明的轉變,可持續發展將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旋律。綠色建筑理論的發展將導致建筑學技術內容的極大豐富與建筑藝術創造的相應發展。綠色建筑必將以自身的獨特風格、千姿百態的建筑形態與生態環境融為一體。

參考文獻

[1]姚閏民,李白站,丁詠,等.綠色建筑的發展概述[J].暖通空調HV&AC,2009,36(11):27~32,91.

[2]王寧.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綠色建筑打造健康和諧生活.城市與鄉鎮建設,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