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的趨勢范文
時間:2023-10-27 17:50: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產品設計的趨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已經不止滿足于物質生活,而注重追求更多的精神層面的需求,開始接受并看重產品自身所傳達出來的價值與情感。要求產品設計不只是實用這么單純,更重要的是能與人溝通交流。而陶瓷產品表現出來的不單單是陶瓷工藝技術的美好,更多的是希望它傳達出的東西能述諸人的內心,表達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這也是現在設計師們所追求的,更是人們所需要的。這樣,符號化理論就會自然而然地被陶瓷產品設計所融入接納。
一、符號學與陶瓷產品設計的關系
符號學是系統化地被人類利用來傳達的或類似于傳達的意指作用的符號。但是并不是符號學就單單指語言或者其他,符號系統的研究方向可以擴展到人類所創造的一切文化領域。無論是語言、藝術、哲學、社會、文化、部門等等都是屬于符號學的研究范圍。設計是一種造物活動,是人類物質文化的創造。人類自身任何一個現實功能的不足,都會演化為對物質財富的創造活動。這種需求就導致人類的一系列設計活動。而產品設計就是為了一步步實現人類自身功能不足而出現的一種設計需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需要不斷提出要求,所以推動著產品設計從一個高度走向另一個高度。設計是人類生活生產實踐的需要,設計對象都是人類本身,是賴以進步的最重要的文化創造。設計的產品都是有含義的,它的含義就在于它的文化價值。文化價值一般在實用功能和美學功能兩方面體現出來。設計活動是在造物文化的同時,因對自身造物功能與形式所產生的主觀價值,還極大的豐富了精神文化。設計與社會之間的鏈接攜帶特定的文化符號,這些符號正以頑強的形式發生在當今的日常生活。當設計師以謙卑的態度誠實面對大眾文化,通過設計帶給大眾更加溫暖的溝通與關懷,從而獲得延續與承載文化基因的價值。
二、傳統符號在陶瓷產品設計的特征
每個民族都有它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特點,這些文化特點正好體現的是一個國家文化的內涵和底蘊。然而在設計中怎么能將這些特點運用的適以相成,達到其功能與形式美的統一,這也是設計師們一直在探索追求的課題。在設計中,不同的設計符號間存在著不同的分工,在其符號形態、色彩、材質上上都有著相對獨立性。在傳統符號的選擇上,吉祥文化、君王文化、象征文化等等都有著不同的符號表現特征。正如傳統吉祥紋飾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們為表達對幸福美滿生活和財富的追求或寄托祈福求安的心愿。這種強烈的民族符號化特征也逐漸適應了現代文化傳播的特性,迎合了當今社會追求時尚個性化的需求。在陶瓷產品設計中,我相信民族符號的發展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將會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對大眾文化和現代生活方式都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更應該充分利用傳統的魅力和優勢,將其不斷創新和發展成新的圖形文化和視覺語言,將其轉化使用到我們的產品設計當中,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與發揚。
三、符號化在現代陶瓷設計的應用方式
1、陶瓷產品設計的文化觀現代文化是設計的文化,這是因為任何時代的設計都是符合一個時代的需求的,服務的目的都是生產力的發展所決定的,是以人物質生活為基礎的。在設計造型中,符號遇著不同的文化價值,雖必然有象征價值,它必須先有功利性、有實用價值。并且以使用價值為產品存在的前提,以實用價值為產品文化價值的主體。人類在創作產品的時候不僅滿足于它的使用價值,同時也會賦予它一定的主觀價值,也就是象征精神價值,并且還對其精神價值積極追求。在陶瓷產品設計中,陶瓷設計也從內容到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注重符合人們的精神層面的需求,在裝飾手法、造型手法及其內容形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滿足于人們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變得越來越重要。2、陶瓷產品設計的民族感民族文化是反應本民族歷史發展的水平,是民族賴以生存的文化根基之所在。在現代陶瓷設計中,民族文化在陶瓷中體現在各個方面。在進行設計時,設計風格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根據特定的民族的風格和氣韻,獨特且真實地表現在設計中。民族性不是一種既定的模式,其是通過吸納傳統文化的精髓,結合時代的發展特點,把握其鮮活的精神內涵,主動地去認識傳統、超越傳統,從而設計出具有時代氣息、準確體現當代的民族特色的陶瓷產品。所以在陶瓷產品設計中清晰的認識到民族文化是很重要的。3、陶瓷產品設計的傳承性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從古陶瓷、繪畫、服裝、文字、手工藝等等都非常絢爛的民族瑰寶。其題材之廣泛、內涵之豐富、形式之多樣、流傳之久遠,是其他民族難以匹敵的。是我國歷史上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把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精神元素融入到陶瓷產品設計之中,必定會使陶瓷產品設計更具文化性與社會性。中國陶瓷產品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的道路,是建立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基礎之上的,然后結合實際創新尋找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新“形”象。
四、結語
篇2
色彩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顯得越來越重要,色彩設計已經從功能主義轉變為主導,以此來強調情感交流。在之前的設計教育過程中,色彩教學是作為一門基礎教學所存在,在國內的設計教育中漸漸消逝。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可以得知,色彩設計教學對于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無論是在專業課程體系的前期階段還是中后期,都是極其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在新形勢下,產品設計教學中色彩教育的發展趨勢。
產品設計教育中色彩知識的重要性
在人們的生活中,色彩本身就是不容忽視的,人在看到一切事物首先關注的就是色彩與造型,這兩大因素本身就是一種商品,讓觀眾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就能夠得到一定的經濟效益。在人們對商品的喜愛中,要遵循7秒定律,也就是說人們要確定對商品的喜愛只需7秒鐘就已經足夠,而在這7秒鐘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商品的色彩構成。
“色彩構成”與“設計色彩”課程,是產品設計專業中重要的兩門課程,主要的學習范圍從“色彩構成”的基礎教程,直到“設計色彩”的應用課程,這其中主要的轉變過程,是產品設計教育中至為關鍵的環節。
產品設計中“色彩設計”課程設置新趨勢
1.從色彩構成到產品配色
產品設計能打動人心,不僅僅要具備外形的完美以及功能的卓越,更需具有奪目的色彩,能給人們帶來完美的視覺享受。色彩是設計師在產品的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讓產品的功能更加明確,情感的表達更加透徹。因此,“色彩構成”課程可以從學生的視角,來重新對色彩進行搭配與策劃,學習色彩營銷的知識,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的產品設計領域中涉及到應用方法。
2.產品配色原則
任何產品都具有三維立體實體,與二維平面有著不同的區別,其主要的不同在于產品色彩的配色方面,在產品設計時要考慮產品的用戶群、材料與工藝、使用環境以及功能、整體色調等等方面,在產品的配色中要強調產品本身的色調,還要考慮用戶的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等。例如對機械類產品的色彩設計中,如何使用色彩較為鮮艷以及純度較高的顏色,由于色相的對比太過于強烈,就會給用戶帶來疲勞感,讓使用者感到緊張。
產品設計的配色過程中,主要要強調色彩在產品運用中的識別率,機械類產品中的色彩搭配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具備良好的視認性,機械類產品就能提高一定的準確性。而顏色較為鮮艷的色彩例如黃色與橙色,這些色彩具有膨脹性的特點,能在定程度上引起用戶的注意,一般使用在公路邊上的路燈與警示燈的設置中。在目前階段,在產品配色中主色調是極為講究的,產品的主色調大多數由產品的使用者和使用環境所決定,而次色調的配置也是至關重要的,主要分別在產品的關鍵部位,通過對小面積的配色來進行產品的配色,能夠讓產品的功能一目了然。
3.產品色彩的規劃
對產品色彩進行規劃,首先要對市場進行嚴格的劃分與定位,對產品的設計初期都要對市場進行調研,色彩調研也不例外。在調研中主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對使用人群的需求以及生活形態進行研究,以及市場細分研究等,通過色彩調研,對得出的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制定出可行性較高的研究報告。
對使用人群的色彩調研中,比較常見的調研方法就是對所要調查的人群進行年齡層次、性別以及文化層次的基本定位,以性別定位為例,男性比較偏愛于沉穩、冷靜的冷色調,女性則偏愛于明亮、柔美的暖色調,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喜愛中性色。
結束語
通過以上論述,對色彩構成以及配置方面的課程設置,還應重視色彩心理、色彩聯想等方面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學習好色彩感知方面的知識,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進行產品設計色彩方面工作時,進而具備更多的經驗出具有理性的產品。
篇3
關鍵詞:機電產品;綠色設計與制造;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N820.3+2 文獻標識碼:A
我們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忽略了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從而造成了對自然資源的肆意開發。對大自然的嚴重破壞,造成了水土流失,水土嚴重酸堿化及嚴重的白色污染等環境問題。為了解決和緩解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希望通過這一戰略的實施,能夠保持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維護好現有的生態環境,或是努力改善我們日益惡化的生活環境。在這一形式的影響和大力推動下,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即綠色設計與制造。這是一個適用于眾多行業的全新理念。在機電產品生產行業更是同樣適用。
機電產品的生產與制造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重大的貢獻。在深入說明前,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有關機電產品的相關知識。所謂機電產品通常是指使用機械、電器、電子設備等所生產的各類機械、電器、電子性能的設備和生活用具等。比如,機床、電動機、干燥設備和吸塵器等。這些產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但是機電產品的綠色設計和制造是最近提出來的,它與傳統的設計與制造相比較有著更多的優勢。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特別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機電產品設計和制造過程的綠色化即生態化更是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本文就相關的內容做一些相應的論述,希望這些能夠對人們對機電產品的綠色設計與制造有一個全新的理解,并能夠認識到這一行業的發展趨勢。
1 機電產品的綠色設計與制造有著深遠的意義
眾所周知,在機電產品的使用和制造過程中,產生一些工業廢物和廢液是在所難免的,這不但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更會對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大量的不便。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我國加入WTO,在機電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方面,我們不但面臨著質量和成本的雙重壓力,而且我們存在著如何在自己現有技術水平的前提下突破綠色屏障這一嚴峻的挑戰。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不斷提高產品標準的情況下,我國更應該努力和加大力度推動綠色制造研究的發展。隨著全球綠色設計和制造浪潮的不斷涌來,我國的各大企業和科研機構有關機電產品的設計和制造也應該緊跟步伐,向先進國家學習科學技術的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科學合理的調整和改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合理的利用自然和人力資源,在生產的過程中更加的潔凈和環保,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使我國設計出來的機電產品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要求,繼而使我們的產品大量的進入國際市場,也增強了產品在同類中的競爭力。為我國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2 我們要知道機電產品的綠色設計和制造主要包括哪幾方面的內容
原材料的選擇與管理是最重要的。這主要是因為在整個設計和生產過程中,我們首先要考慮到選擇的原材料應該而且是必須能夠容易被回收、再次利用的,如果在徹底的不能在使用的情況下,產品是可以容易被分解的,同時對環境是無害的。當前,機電行業所使用的材料大都是鋼、鐵和合金材料,這些是可以被循環利用的。但是也有一些材料,比如塑料和一些非金屬的材料等,是一些即不容易被分解而且也是對環境有害的材料。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綠色產品的開發過程中,更多的考慮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從環保的角度出發,設計出綠色環保的新型材料。除了合理的設計和選材外,我們還要加強對材料的管理。這主要包含兩點內容:科學合理的放置含有有害和無害成分的材料;充分回收利用那些已到壽命的材料,對部分材料做適當的加工處理,已達到對環境污染的最小程度。
3 在機電產品綠色制造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統籌考慮到設計與制造的理論體系和總體技術。這個理論是由以下內容組成的:資源屬性、運行特性、以及綠色制造的系統特性等。在系統的考慮到這些方面后,我們才能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人性化以及滿足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考慮到資源消耗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因此,我們還需要建立綠色制造的物質資源系統。只有全面的分析和從總體出發設計,才能達到良好的設計、制造效果。
4 在機電產品的綠色設計與制造方面還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4.1 增強對機電產品的可回收性設計。主要從產品的回收價值、方法、工藝等方面綜合考慮。
4.2 在生產和使用機電產品的過程中要控制廢物(廢液、廢渣和廢液)的排放,在保證產品能夠順利生產的前提下,確保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最小的。
4.3 要分析綠色產品的成本,因為在綠色產品設計的最初必然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這一過程中的每一個設計都要進行全面的分析,這樣既可以保證產品設計的可行性,又可以生產出綠色程度高但是成本低的產品。第四,減少機電產品不必要的維修,同時提高故障診斷技術。任何的消耗品在使用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這就要求有維修人員進行必要的維修。但是,目前的這種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比如浪費資源以及可能會影響設備性能的更好發揮等,即機電設備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期的,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出設備的最佳性能。
5 機電產品的綠色設計與制造的發展趨勢
全球化,這一趨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兩方面造成的;社會化,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關注,產品的綠色設計與制造不僅僅是某個研究機構和企業的責任,更是需要全社會努力參與的;智能化,在設計的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參與進來;人性化,產品的設計更多的考慮到使用者的感受,產品使用起來更加的科學方便;產業化,這一產業的形成必然會產生一些相關企業的興起,主要包括以下:廢棄物的回收處理裝備制造業和廢棄物回收處理的服務產業等;在傳統的產品中加入高科技的因素,使產品更加的靈活適用;實用節能,如普及使用LED節能燈,大幅度的降低空調等產品的待機能耗。
結語
機電產品的符合現展需要的綠色設計,需要我們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來不斷提高機電產品在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的協調性,實現機電產品綠色化在這三者之間的有效協調和平衡。科學的綠色設計必然的成為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的主要手段,同時更是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帶動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機電產品的綠色設計與制造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劉飛,曹華軍.綠色制造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M].中國機械工程,2000(1):105-111.
篇4
市場趨勢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發用護理產品有香波、護發素、定型發膠、發膠、摩絲、發蠟、發乳、卷發劑、發型修飾劑、亮發油、潤發油脂等等。但是近些年來,由于發用護理原料的不斷涌現,歐美市場出現很多新功能的發用產品,可以說這15年開發出來的產品比從前傳統產品的總和都多。歐美市場上針對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開發了多種發用定型產品和護理品,這些新穎的產品所具有的功能我們可以從產品的包裝和標簽得到信息。歐美市場上所銷售的發用護理產品其包裝都各具特色,廠家結合產品的性能、外觀質感,設計出花色各異的包裝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另外, 生產廠家也針對消費者非常細微的要求開發產品,所以歐美市場的產品花樣繁多,這些產品增加了消費者能夠感覺到的功能。所以,產品名稱、包裝和產品的質感的變化可以幫助向消費者展現這些產品的獨特作用。
配方設計
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如何選擇組成配方的物質?配方中的組分如何與頭發相互作用?
對于日常定型產品來說,我們主要針對頭發的氫鍵(非常弱,但占干發35%的強度)。水的存在可以破壞氫鍵,令頭發變得柔軟、流動,并易于造型,這種狀態直到頭發中的水分含量再次上升,然后失去水分,回到天然的卷曲或直發狀態。
所以發用護理產品配方中水的存在是非常關鍵的。
1. 水的添加可以幫助打開氫鍵;
2. 在產品分散涂抹時,保持水分;
3. 在使用時提供良好的流變性: 幫助像HEC、HPG、HPMC、HPC、CARBOMER、STABILEZE QM、HASE、ASE等等形成凝膠和流動的具有粘度的流體;
4. 易于分散和使用。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產品的外觀、初始質感、分散的協調性、分散力和在噴涂時的穩定性以及干燥過程產生不同? 質感和組成的不同是由于使用的定型原料和增稠劑的不同帶來的。他們提供了瞬時的感覺,使消費者體會到產品的功能和如何起作用,產品的組成和流變與包裝的形式,美觀和商標的統一,向消費者傳遞如何使用和為什么使用該產品的信息。
HEC可產生柔軟的流動感;HP 瓜爾膠能更好地成型,但仍能維持流動感,提供光滑性;QM(產品全稱) 和卡波樹脂具有剪切變稀的特性, 所以要依據這些增稠劑的性質來進行配方的設計。
除了外觀和流變的不同以外,還有一些活性的聚合物和添加劑在使用和成膜干燥過程中對頭發產生影響,這些因素也要考慮進去。
聚合物(定型樹脂)在產品中提供關鍵性影響,產品的光滑性、粘感、硬度、滲透性、潤濕性,給頭發提供的卷曲程度,干后的粘感,可否提供熱保護,使用電吹風后頭發的保護,都可以通過定型樹脂來達到。現代的化學合成技術已經改進,很多定型樹脂及其配方組成可以通過單獨或復配使用聚合物以適應定型產品的要求。
添加劑可以改變膜的特性,他們能令膜干燥后更光滑或更粘,可以控制膜的干燥速度。
溶劑的變化可以調整產品的分散性和干燥比率。
表面活性劑可以提供質感的變化、光澤性以及易梳理和抗粘的特性。
所以,對于定型產品配方設計應依照以下步驟:
1. 選擇合適的基質來提供承載活性成分;
2. 選擇所適應配方要求的聚合物;
3. 選擇粘度改良劑;
4. 調整和優化配方;
5. 檢測,穩定性研究,批量生產。
新原料
市場上用于頭發護理的原料是全方位的,可以是快速滲透成滑爽感的、抗纏結、彈性至硬定型、不同光亮度、可噴霧至可傾倒的、粘性從高粘感到低粘感至極不粘且防水的產品。利用單一或混合聚合物和我們所特有的增稠劑,配合富于創造性的配方師和市場人員,最終能開發出令人信服的產品。發用品市場的消費者總是期望定型產品能輕而易舉地創造持久的發型。為滿足各種造型,消費者往往加大力度地使用對頭發具有潛在損傷的定型技術;同時染發、燙發、吹干或卷發等對頭發的角質層和皮質層均有損傷,因而消費者希望定型產品不僅能使頭發定型和保型,賦予頭發滑爽感,豐滿有形,亮澤,具有再定型能力和高抗濕性,還能保護頭發免受機械定型的損傷, 也能修復和調理頭發。這令發用產品的配方人員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如何在以較低配方成本和簡單的生產工藝推出新產品的同時,依靠不斷地配方技術革新來滿足日益苛刻的消費者市場需求?Styleze W-10(聚季銨鹽-55)正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Styleze W-10是一疏水改性的陽離子三元聚合物,它滿足廣大消費者所共同關心的要素如: 易定型、持久保型、有調理感和優良的卷曲保持性等。其疏水的十二烷基支鏈使聚合物在高濕度環境下粘感低、富有彈性、抗水性好且有滑爽感。同時作為聚表面活性劑,Styleze W-10聚合物能降低表面張力 ,穩定摩絲和香波等的泡沫,并能加強與其它表面活性劑的協同作用。盡管它的膜是疏水性的,但是用香波很容易洗去,在頭發上不會有聚合物殘留。作為一個調理劑,Styleze W-10在頭發和皮膚上可提供柔軟涂布感,在濕發狀態下顯著改善干損發質的梳理性,并能保護頭發免受熱損傷。Styleze W-10能方便地冷配入透明定型液、摩絲、凝膠、調理/定型產品、發蠟、香波和護發素等。
另外,在染發護理領域,Surfadone LP-300、 Gafquat HS-100、 Styleze W-10和Escalol HP-610等都是很好的頭發調理用原料。Surfadone LP-300在染發產品中作為潤濕劑,有助于染發劑在頭發上的涂布和滲透;Gafquat HS-100是一個陽離子調理劑,在染色相中能保持穩定,可在染發后的清洗頭發過程中提供滑感;Gafquat HS-100或Styleze W-10也可用于染發后瞬即護理產品,對因染發而受損頭發提供調理感覺。我們對這些原料在染發產品及染發后用香波、護發素、定型劑、亮發劑等產品中進行了研究,并發表了相關的論文證實這些產品能真正起到保護和改善頭發在生命周期內的質量和發色。
ESCALOL HP-610是一個對頭發具有親和性的、起到防止UV-B對頭發光損傷的陽離子頭發保護劑。它能保護頭發免受太陽輻射引起的化學變化,減少色氨酸降解和二硫鍵斷裂。其親和性的特征使它在頭發表面能更好地涂布從而起到增強的保護作用。由于它獨特的護發功效,已被廣泛應用于染發產品、染后護理、香波、護發素和定型護理等發用產品中。
篇5
課題:寧波市現代物流規劃研究院課題(NZ H20140922)
摘要: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共同配送需要多領域的配合,其中社區環節是實現共同配送的關鍵。只有將社區居民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信息共享給相關配送企業,才能實施共同配送活動。共同配送的實現可以通過競價平臺的方式,整合社區、配送企業以及農產品生產基地,并由獨立的企業主體來操作這些信息。
關鍵詞 :社區;生鮮農產品;共同配送;方式探索
我國國家物流術語將共同配送定義為:“由多個企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配送活動”。進一步說,共同配送是企業活動,是多個企業的聯合,這個活動不僅僅是共同配貨和送貨的實施動作,還有共同的組織過程。共同配送能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對于這一點已經有廣泛的共識。目前對如何開展共同配送方面的研究往往偏重配送過程中企業、或者企業群體的布局,有理想化共同配送的傾向。在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活動中,把物流交給快遞公司成為無奈的選擇,由于快遞公司的能力限制,目前仍無法滿足生鮮物品的低成本配送。本文認為共同配送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物流流向的信息,在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環境下,物流流向的終點多數在社區,所以共同配送的研究應該圍繞社區展開。共同配送應該首先圍繞著一個城市,著眼社區,之后才是城市之間的聯合。
1、生鮮農產品共同配送中的一般問題
1.1 共同配送的共同組織問題
共同配送過程是一個協作的過程,沒有協作就沒有共同配送。目前生鮮農產品的物流配送的操作模式主要有基地的操作模式和平臺電商操作模式。基地的操作模式一般是由農業基地或者合作社自建平臺,接受用戶的訂單,根據訂單的要求安排物流活動,或用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或用第三方的配送中心配送,或者簡單地交給快遞公司;平臺電商操作模式一般自己不生產產品,而是將產品引入到平臺銷售。有面向全國,實力雄厚的電商操作的配送,也有面向同城居民聚集區域、本地化的電商同城配送。對于前一種模式,產品的品種的限制決定了單個訂單商品量較小,沒有足夠大的訂單規模就難以形成配送的規模優勢,配送的范圍受到很大限制;對于后一種模式,有實力面向全國的電商,如順豐優選,在沒有足夠的物流配送網絡,沒有足夠的生鮮配送需求的情況下,需要較長的虧損期逐步激發潛在的需求。對于開展同城配送的企業來說,整合產品資源,增加產品品種是第一個難題。產品品種的增加同時也造成產品來源地的分散,配送過程的安排往往又超出了自身能力的限制。總之,無論哪一種模式,相互合作、共同組織配送過程是必然的選擇。
1.2 共同配送的規模問題
據央行統計,2014年上半年,我國網購用戶規模達3.5億人,平均每個人消費超過了3000元。據權威預測,未來3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有7倍空間,帶動冷鏈宅配市場6倍成長空間,美好的數據誘惑與生鮮電商所遇到的難題形成巨大的反差。
我們看到的數據是個絕對的數量規模,將這個規模融入到13億人,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中,往往還不能形成一個微觀的共同配送規模。共同配送需要的是集中,集中生產者的產品形成產品品種規模、集中社會資源形成配送資源規模、集中客戶數量形成同路線貨物數量規模等等。所有電商及相關物流配送提供商都在期盼規模,但是有效地形成規模的方法卻總是效果欠佳。
2、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物流流向特點
2.1 從農村到城市的特點
生鮮農產品的產地一般在農村,產品的物流走向是從農村到城市,因此物流的起點分散,物流設施落后。起點分散導致不同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在物流方面合作的困難,落后的設施導致產品包裝不足,標準化工作難以開展。
城市是生鮮農產品物流的目的地,這一特點給共同配送留下了操作余地。分散的起點物流共同指向城市,在城市的邊緣實施共同配送也許是理想的選擇。
2.2 從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的特點
欠發達地區一般是農業的主產區,污染少,農產品質量好,發達地區因為工業開發使得土地缺乏,且環境較差。居住在發達地區的居民如果購買方便,價格合適,更傾向于購買欠發達地區的農產品。
另外,發達地區有大量的欠發達地區轉移過來的各類人員,這些移動人口很多已經定居在發達地區,這部分人群以及受該部分人群影響的發達地區本地居民,是引發農產品從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的另一個原因。
2.3 社區為終點的特點
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目前的主流消費者都在社區,分散的終點使送貨難以安排。針對這個難點,國內已經開展了多種方法去解決,如利用物業公司解決最后送貨到家的問題、使用儲物柜使送貨人員可以快速完成一個居民小區的送貨任務、利用連鎖便利店集中送貨之后居民自己取貨的方式等等。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終端的收貨問題,但是仍沒有解決好共同配送問題。因為從物業、儲物柜以及連鎖便利店的角度看,貨物已經集中到某一個地方,但是送貨的人仍然頻繁出現,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不同的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商、不同的配送企業、不同的快遞公司等等。
3、社區在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共同配送中的作用
3.1 作為買家的社區居民
根據寧波市開展的調查,社區居民有網上購買生鮮農產品經歷的占3成以上,他們在購買時的愿望與選擇對后續的物流安排有比較大的影響。從愿望來說,居民一般要求生鮮的配送速度要快,以保持產品的新鮮度;希望能夠在自己方便的時候送貨;希望產品能夠和網上圖片有比較高的吻合度,并能夠有選擇退貨的權利同時承擔部分損失等等。社區作為買家在共同配送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終端需求方面,商流最終決定物流。如何在買賣過程中盡量多地考慮物流的過程,使后續的共同配送活動更加順暢,需要電商企業引起重視。比如在農產品電商平臺上面銷售產品時讓消費者有更多的物流安排可以選擇,購買者可以選擇快遞公司、也可以選擇產品生產者直接配送、也可以選擇社區附近自己喜歡的接收點等。對于平臺網站來說,多樣性的選擇會帶來更多的客戶,從而增加訂單數量,方便安排共同配送。
3.2 作為集中接收者的社區店鋪
社區接收者目前有物業公司、便利店、社區服務站、電商自建的接收點、快遞公司服務點等等。接收者最主要的作用是將分散的居民收貨時間要求進行整合,在比較大的時間段內能夠順利收貨,給配送送貨提供了便利。社區接收者附屬的功能可以是給居民送貨到家,也可以具有接受居民退貨功能,當有退貨情況發生時接收點根據實際情況做退還、就地銷售等處理。在既有的接收者操作模式中,各個接收點分別屬于不同的快遞公司,或者不同的電商平臺等,接收者之間不存在信息上的溝通,這影響了社區配送配送規模的形成。
4、基于社區的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共同配送的操作方法
近現代的經濟很多情況下都是規模決定勝敗,但是隨著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的出現,仿佛規模已經不是決定性的力量,而實際并非如此。
互聯網將分散的資源進行整合,看上去是以小博大,但其實質仍然是尋求規模的優勢。電子商務發展的迅猛勢頭讓人們熱血沸騰,因為電子商務讓商家找到了距離遙遠的客戶,龐大的潛在客戶使電商具備了和傳統企業競爭的規模優勢。但是讓潛在客戶成為真正的客戶還需要解決渠道問題,物流成為關鍵因素。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解決電商物流問題的關鍵環節有三個,第一個環節是在社區,第二個是在城市外圍,第三是在農產品的生產基地,而對這些環節有拉動作用,最終決定電商成敗的是社區環節,因此,社區環節共同配送的操作有決定性作用。
4.1 生鮮農產品在社區環節的共同配送的操作方法
在社區這個環節需要做到三點,首先,滿足居民網購收貨的便利要求,其次,讓收貨點有利可圖,第三,降低配送成本并超過收貨點的所得,從而整體上降低成本。
居民網購收貨便利的要求就是在貨物能夠在居民在家時送貨到家,如果不在家則由代售點為其代收,并且代售點能夠有保鮮設施保證產品新鮮。據調查,居民上網購物時希望能夠選擇離自己家最近、最方便的收貨點。無論是生鮮農產品的生產基地,還是整合農產品資源做B2C的電商平臺,收集社區附近有農產品保鮮設備的店鋪信息、吸引店鋪加盟都是必要的步驟。店鋪的加盟一種方式是派人上門談判,將加盟條件當面講清,吸收加盟并簽訂合同,派出人員返回公司后將店鋪信息輸入平臺供買家選用;另一種是在網上提供注冊頁面,店鋪網上注冊并簽訂合同,平臺派人到店鋪確認合同。店鋪一旦被買家選中為收貨地點,并按合同要求提供了服務,電商平臺按比例給予提成獎勵,同時控制加盟店數量,使其處于適當的收益并保證適當的競爭。
社區居民的住址、居民購買時選擇的收貨點信息是后續配送活動的引擎。
4.2 生鮮農產品在城市周邊的共同配送操作方法
農產品的城市配送中心選址的理想位置是在城市的邊緣,城市道路網的外環線附近,有比較好的物流基礎,較大的物流量,有利于物流資源和信息資源的整合。配送中心的位置決定其最佳配送社區(低成本區域),但是單獨一個配送中心獲得的業務不會都在自己的立項區域,配送企業之間交換業務實現共同配送在理論上完全可行,但是實際類似的共同配送卻很少發生,同行業的競爭阻止了相互之間的合作。因為同行業競爭問題,配送企業之間交換業務、共享信息比較困難,使用配送競價平臺也許是實現共同配送的最佳途徑。
目前在物流領域已經有很多競價平臺在運行,采用的是將貨源信息及車源信息等展示在平臺上面,貨主和承運人根據數據來對接。這種做法在生鮮農產品配送領域則較難操作,因為這種對接方式不能保證讓貨物及時找到承運人,而且這種方式一般只能解決運輸問題,不能解決配送問題。如能夠讓競價方式高效、快速地解決配送問題,需要一個具備以下功能的軟件支持:
① 能夠展示貨物信息和配送企業的基本狀況。貨物信息包括貨物的數量、包裝、去向(社區)、時間要求、送達地點(接收站)等;配送企業的基本狀況顯示要有配送企業的忙閑程度、有剩余能力的線路、配送企業的服務能力以及歷史評價等等。
② 能夠實現快速的優化配對過程。貨主是生鮮農產品的賣家,也許是農產品基地、也許是電子商務網站上面的賣家。消費者網上購買了他們的產品之后,貨物的物流流向信息就已經確定,此時配送價格仍沒有確定,貨物被購買以及物流的信息同時傳到平臺,配送企業在平臺內實時更新配送到不同區域的價格,貨品流向與最低價格通過系統自動配對。網站可以在消費者購物時提供更多的選擇,比如可以選定自己滿意的配送企業,愿意付出比最低價更高的價格。那么競價平臺將按照消費者選擇優先的原則去配對。配對的信息同時出現在配送企業的業務系統之中,企業根據貨物的量以及貨物對配送時間的要求,派車到農產品生產基地或者集中地取貨,之后到配送中心對貨物進行處理,按照送貨路線重新組織,批量送貨。
農產品基地或者銷售平臺上的賣家是與買家簽訂買賣合同的締約方,如果因為物流配送的問題引起糾紛會影響到賣家信譽。所以,需要給予農產品生產基地和銷售平臺選擇配送服務商的權利,在競價平臺上面排除部分配送企業,進而實現優勝劣汰。
③ 信息可視限制。在平臺中配送企業可以看到貨物流向信息,但是不能看到其他同類企業的業務實況信息;農產品生產基地能看到所有配送企業的信息,但是不能看到其他基地的業務信息;作為買家的社區居民只能看到配送企業的基本情況介紹,不能看到具體業務信息。最終目的是在盡量保護企業的同時做到參與方獲得對自身足夠的信息。
4.3 在農產品生產基地或者銷售平臺共同配送的操作方法
農產品生產基地在收到各類購買信息之后,根據買家要求包裝貨物,包裝的具體時間由配送中心取貨時間決定,以保障產品的新鮮度,同時也可以節省冰袋等的成本。農產品生產基地如果沒有充足的貨物供應也應該將信息及時提供給銷售平臺,同時提供給配送中心,保障各方的時間安排更趨優化。
5、基于社區的共同配送的信息操作主體
共同配送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障礙是企業對商業秘密的保護,破除這一障礙的方法目前比較受到推崇的是共同投資來整合信息,信息共享與利益共享并存,用資金整合推動信息整合,最佳的方案是一家資金雄厚的公司全面整合全部配送過程。由于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過程復雜,專用設備要求高,由一家公司全面整合往往難以做到。所以本文認為,應該選擇多家公司共同出資建設信息共享平臺的方式。出資方應該包括農產品生產基地和配送中心。進一步可以考慮與快遞公司的合作,但是本土的物流商一般會比較排斥快遞公司的介入,因為一旦信息被快遞公司掌握,快遞公司能夠利用既有網絡占據主動,所以與快遞公司的合作可以從送貨整合方面開展,信息共享可以逐步探索。
共享信息的操作主體的確定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參與主體共同出資另外注冊一個獨立的公司,公司不以利潤最大為目標,其宗旨是使信息充分共享并做好成員之間的對接。
參考文獻
[1] 貢祥林. 冷鏈物流中“最后一公里”配送[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6:112-115.
[2] 李曉靜、臧運平. 大數據技術時代的農業信息資源共享[J]. 中國科技資源導刊. 2013,(11):41-44
篇6
[關鍵詞] 產品設計 設計趨勢 天人合一
一、引言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根本觀念之一。所謂“天”,一種觀點認為 “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兩層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二是天人相應,或天人相通。是說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在強調以人為本、自然為源的今天,“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產品設計的終極追求,是產品設計總的發展方向。
就產品設計而言,我們深知:自然是“天”,外部環境是“天”,我們是“人”,通過產品設計活動促成天(環境)――人之間的協調發展(圖1),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創造我們所追求的和諧社會。
“天人合一”的產品設計思想表現為與環境的協調統一和與人的協調統一兩方面。
二、產品設計與環境的協調統一趨勢
產品設計與環境,即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趨勢表現在對自然和時代特征的關注。正所謂的著手于產品設計,著眼在環境整體,既促進自然環境的健康發展,又符合社會環境的時代特征。
1.回歸自然
產品設計回歸自然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源于對自然環境高度的責任心而進行的一系列的保護自然的設計。二是源于人們對自然的熱愛而進行的一系列“親水”、“親風”等回歸自然、采菊東籬的設計――親昵自然。
(1)保護自然
對保護自然的關注在產品設計上表現為綠色設計風格的推崇,強調環境保護、節地、節能和節約資源等生態平衡,追求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大致有以下幾種設計主題和發展趨勢:推崇使用可回收和循環利用的材料,強調使用材料的經濟性,摒棄純裝飾的樣式 ,強調簡潔與實用;節能和減排;組合設計和循環設計。通過產品的可拆卸性和重組性,增加產品功用,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
(2)親昵自然
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對自然的親昵是一種本能的反應。抓住人們對自然觀、游、戲的心里向往,利用產品設計的各種方法,創造出集自然之美、匯自然之力的“親水”、“親風”等回歸自然、采菊東籬的愜意生活――是產品設計突出的新趨勢。如圖2的Tree House Fridge概念冰箱,可以放水果、蛋、飲料,水果放上去后像長在樹上一樣、拿蛋就像從鳥窩里拿;重在回歸自然的體驗。圖3的沙發設計,利用材料的視覺質感產生鵝卵石的自然景象,孩子們肆意的睡著,似乎讓我們回到了陽光明媚、涓涓細流的大自然。
2.體現時代
人類歷史長河中,每一個具有鮮明特征的時代,都會孕育著新的設計風格和設計理念,都會促成新的設計風尚。今天,本土設計和整套設計是全球經濟時代的產物,是產品設計與社會環境協調統一的新趨勢。
(1)本土設計
在國際市場的大背景下,企業的發展源自世界人們的認可和接受程度。抓住企業、民族或國家的傳統和現在的本土特征,通過符號抽象化設計賦予產品,借由該產品向世界推廣企業或民族的文化,不斷提高企業、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認同感。如意大利的家具,在傳統意義上說,意大利家具代表著文化和技藝,代表著創造力、意象力和表現力,具有強烈的意大利簡、藝、技本土特征。現在,意大利的家具在許多國家引領了家具的消費潮流,并在歐洲博物館中代表著現代的設計風格。這些促進了"意大利制造"在世界上技與美呼應的世界認同感,提高了意大利產品設計形象。我國的本土設計近幾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各種具有濃重的中華民族特征的產品推向世界,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對“中國四大發明――紙”、“喜慶中國紅”、“納吉祥云”的成功運用,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產品設計形象,向世界推廣了華夏民族優秀的歷史和熱愛和平的形象。
(2)整套設計
整套設計是體現時代特征的又一重要趨勢。其流行的成因在于:圍繞成功產品的成套的、系列化的設計能進一步擴大影響,提高設計收益。如成功設計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的聯想設計部推出的新款聯想筆記本電腦,如圖4是“喜慶中國紅”、“納吉祥云”設計元素的延續。此外,整套設計易于協調家居風格的整體效果。如海爾推出的“整套家電”概念,也就是為了協調家具風格的整體效果,而設計一系列的配套家電產品。又如整體廚房、整體衛浴設計概念,能很好的協調局部生活空間的整體布置和藝術感覺。
三、產品設計與人的協調統一趨勢
以人為本的思想仍然是產品設計的主流和永恒的趨勢,主要體現在解決人們的生活需要和情感激發兩方面。
1.不斷的解決人們的生活需要
我們可以從公共衛生間的設計變化來理解設計是不斷的解決人們的生活需要這一永遠的主流趨勢。公共衛生間的特點是人多、雜,這一特征促使了人們對公共衛生間的干凈、衛生和不被傳染的心理要求提高。要滿足不被傳染的心里需要,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使用衛生間的過程中,避免皮膚的接觸。因此,現在的公共衛生間蹲便備受歡迎、腳踩式沖水代替了手動式沖水。這些變化正是以不斷滿足人們使用公共衛生間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而出現的。因此,設計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的需要,這是產品設計永遠的主流趨勢。又如自行車防盜鎖(圖5)正是在丟失自行車現象普遍的今天,為解決人們保護自行車財產需要的設計。雖然沒有從技術本質上解決鎖的防盜功能,但蛇的外形多少讓人產品恐懼,這將促成小偷因恐懼而放棄或動作遲緩的結果,起到一定的防盜作用。
2.注重人們的情感激發
體驗經濟時代,青蛙設計公司提出了“形式追隨情感”,希望通過設計賦予產品高度的情感性,以便緩解人們的精神壓力。人們在注重產品和消費質量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情感的滿足,追求產品的附加價值所帶來的個性化特質。產品設計注重對人們的情感激發,強調產品使用中的娛樂、自我滿足等消費體驗,一種是強調人們第一感覺,源于好奇和驚喜的片刻心跳,主要體現在本能情感的娛樂性激發;一種是強調產品使用過程的交互性,強調產品解讀、交互的趣味性激發;一種是通過產品,引起人們對社會問題、社會現象等的關注,強調反思情感。
(1)本能情感的娛樂性
產品設計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能給人們一種開心、愉悅的心理感受,增強人們本能情感體驗。集中表現在:①驚奇娛樂性。如圖6重力傾斜酒架設計,是丹麥設計師Rosendahl最新酒架作品,一根簡單卻精致的鋼管,一個剛好置放酒瓶的特殊切口,加上上下兩方完美的斜切面,精準設計下,鋼管與酒瓶開始角力,于是我們得以見識到這看似失衡,實際卻又完美平衡的危險之美。②可愛娛樂性。利用卡通造型手法和仿生造型方法,創造產品可愛的形態,提高產品的可愛感受。利用幽默的圖形講述一段小故事,提高產品的娛樂性,如圖7杯子的創意設計。③幽默的圖形講述著這樣一段故事:大海上一艏輪船失事,落水的人們在呼喊著救命,而遠處游來了饑餓的鯊魚。
(2)產品解讀、交互的趣味性
使用產品時,人們通過產品的形態、色彩、裝飾等解讀產品的功能、使用方法或注意事項。在人與產品交互的過程中,通常的方式是強調產品的可讀性,提高產品的認知程度,使使用者直觀地理解產品的功能和操作過程。如今以情調產品解讀、交互的趣味性成為一種設計時尚。即強調解讀本身是一種娛樂的方式,是使用者思維參與的一個過程,在產品設計中抓住使用者思維參與這一特點,在解讀階段創造性地運用障礙引導,提高產品解讀的難度,激發人的思考和戰勝困難的欲望,產生一種強烈征服情趣。其造型的特質講究思想的睿智和造型的奇特,甚至是形式的夸張;另一趨勢注重激發人的自我創造能力,讓其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中來,即鼓勵人們進行符合自己喜好的“DIY”組裝設計,創造產品的百變形態。
四、結束語
產品設計的實質是為人服務,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通過產品設計活動促進環境與人的協調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創造出我們所追求的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唐星明:裝飾文化論綱[M].四川: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41~43
[2]吳雪玲:現代語境下“天人合一”思想解讀[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 16(5)
[3]曹雁飛徐曉亮:產品造型設計中的綠色思想[J].包裝工程,2008(No.2):172~173
[4]譚陶:產品設計中的綠色設計方法及其評價流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No.2):172~173
篇7
關鍵詞:工業設計 優秀碩士畢業論文 趨勢 分析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7-013-03
引言
在工業設計研究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相關碩士論文,本文從工業設計論文的研究方向以及發表數量等,初步分析出2000—2012年間工業設計發展的趨勢與變化,從而了解每個工業設計發展階段的新趨勢,研究成果以及仍然存在的問題。
一、分析方法與步驟
在《中國知網之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之中國學術會議文獻數據庫》分別檢索論文以及會議文獻題目中包含“工業設計”關鍵詞的文獻,在《中國知網之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工業設計”為關鍵詞檢索結果,截止到2012年7月19日,為557篇。
二、結果與分析
1.時間分布。考慮到要對現有工業設計趨勢進行研究分析,所以選擇了較近12年(2000年—2010年)的論文,通過使用“工業設計”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2000年沒有相關優秀碩士,從2001—2003年相關碩士優秀論文屬于發展起步階段,從2004—2012年每年都會很多優秀碩士,屬于迅速發展階段,相關優秀論文增至557篇,2009年(88篇)是相關數量最高峰點。
經過推斷可知,在2009年工業設計的論文達到歷史最高的原因在于我國本專科擴招是從1999年開始的,自1997年以后,隨著廣大群眾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增加,對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同時,考慮到國家快速發展的需要,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大規模擴招,當年本專科生招生數與1998年相比增長了47.4%。本專科規模的迅速擴大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而研究生的擴招能夠對本科生的就業壓力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也不斷攀升,錄取比例和入學率都在大幅提高。
2.作者分布。在檢索到的工業設計方面的優秀碩士論文中,作者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學校中,可見相關院校的工業設計發展程度。如表1所示。
小結:由于優秀工業設計碩士論文具有一定的刪選性,由表1可以看出工業設計發展較快的院校,并且通過涉及最多的關鍵詞可以看到每所院校所側重的工業設計發展方向或者是發展程度較深的方向。
3.關鍵詞分布。從2000年到2012年,以“工業設計”為關鍵詞搜索的期刊論文中,論文的關鍵詞主要集中在產品設計、CAID構思與表達、設計教育教學、IDFORCNC(先進制造設備工業設計)、設計管理、綠色設計等。由于搜索分布時采用了關鍵詞“工業設計”,所以這里忽略“工業設計”關鍵詞的數量。所有論文相對較多的關鍵詞如下:可持續發展設計(綠色)、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學 語義學)、設計管理/用戶研究交互設計、CAID構思與表達、數據庫、設計教育、造型語言、工設工程(材料、工藝)、汽車設計、時尚設計、服務設計、品牌PI(產品形象識別)設計、人機工程、可用性、設計史、信息視覺化、故事版/情景設計、設計心理學、體驗/情感化設計、IDFORCNC。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幾篇:2010年,北京服裝學院屈新波在《現代新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1}一文中論述了現代新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借助于“需求”將產品設計與材料聯系起來。2008年,山東大學張志強在《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機工程理論分析與研究》{2}一文中論述了如何運用人機工程理論對健身器材進行分析,以及針對相關器材人機方面的具體研究。2006年,山東大學吳蘭萍在《面向產品設計自動化的人機工程研究與應用》{3}一文中論述了人機工程學的定義以及與工業設計之間的關系,闡述了人機工程學的原理以及產品設計的不同階段的具體內容,此外還重點分析了現有計算機輔助人機工程軟件,例如JACK、SAMMIE、SAFEWORK等。2004年,武漢理工大學劉紅在《簡論設計項目管理》{4}一文中論述了由于市場競爭的激烈化,用戶需求的多樣化,項目管理的組織及團隊建設的內容與項目管理的執行關鍵,以及設計項目的生命周期。2007年,西北工業大學韓娟在《CAID系統的用戶界面研究及應用》{5}一文中論述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綜合認知心理學、人機工程學、計算機信息科學等對CAID用戶模型進行分析,將基于用戶模型構建的用戶界面原型引入到界面設計過程中。
4.影響力分布。在檢索到的期刊論文中被引用頻次最高的,排在前6位的論文,如表2所示。
通過引用頻次最多的文章中發現,關注最多的工業設計方向多為產品設計、交互界面方面。因為產品設計和交互設計的研究較早,所以時間早的被引用的幾率就很高。但也充分說明這些優秀論文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三、工業設計研究趨勢
工業設計從2000—2012年這12年間,發展速度是迅猛的,這一點可以從優秀碩士論文的發表數量日趨增多看出來,并且也是在跟隨著社會每一步的發展而發生著變化,從簡單地僅僅研究工業設計的表面內容,即“產品設計”,變成研究工業設計更加細節化的方面,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在工業設計優秀碩士論文中,研究方面數量最多的依次為產品設計、設計管理、設計教育、ID FOR CNC以及可持續發展設計。
李北在2006年中國科協年會的會議論文《未來工業設計的多元化發展趨勢》{12}中闡述,現在工業設計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并且可以看到,工業設計是一種戰略資源,是國家創新戰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設計正在向著跨專業跨學科的綜合領域發展。此外通過計算機使用的普及,工業設計信息化也成為主流。
通過對2000—2012年優秀工業設計碩士論文逐年的分析發現,發表的時間與內容和2000—2012年工業設計發展的過程、發展的主題是一致的。通過對這些論文關鍵詞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到工業設計在每段時間里發展的內容、重點、趨勢,這與社會的需求具有著強烈的聯系。
每篇論文的關鍵詞是不變的,在以“工業設計”為關鍵詞搜索到的碩士論文中,通過對新的一年與以往相比較新出現的關鍵詞進行統計,洞察出工業設計每個階段的新趨勢。如表3所示工業設計研究方向從泛泛的大方向上的研究,比如“產品設計”、“可持續設計”等,發展成為細分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從抽象的工業設計,變為具體的產品設計,后來人們發現工業設計離不開與社會、人的聯系,所以研究方向漸漸與社會、人聯系起來,最終發展成多方向的、細分的研究方向。這與現有工業設計研究人員對工業設計發展方向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
2000—2012年有關產品設計、人機工程學以及設計管理等成為研究的主要趨勢。此外,還可以發現每年相比前幾年新增的研究方向即是工業設計發展中研究趨勢的新方向。例如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概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13}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那么工業設計對此也進行了研究,在2002年第一次出現在相關優秀工業設計碩士論文中。例如2002年湖南大學龔克在《非物質與可持續的工業設計道路》{14}中闡述了有關可持續的工業設計道路的相關內容。
再例如,在現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計算機信息庫在工業設計專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006年第一次出現有關數據庫研究的碩士論文。例如2006年東華大學孫明華發表的《設計藝術學專業建立設計材料數據庫的必要性研究》{15}。2009年山東大學郝松發表了《基于產品表象信息庫的工業設計構型方法研究》{16}。
同時也發現,由于優秀碩士論文是要在社會需求的大背景下提出,受發表時間和評審的限制,雖然相對滯后,但是也能夠體現出近十年間的工業設計的大體研究趨勢、新的研究方向。工業設計研究趨勢的發展變化受社會發展因素(技術、環境、國情、學科交融等)的影響較大。
四、結束語
2000—2012年,我國優秀工業設計數量以及發表的內容質量都有著質的飛躍,這也說明我國工業設計方面研究的水平日趨深入。但是從近幾年發現,已經存在研究過(下轉第16頁)(上接第14頁)熱的現象,主要表現在研究課題的重復性,例如人機工程學,此間不乏相關類似課題的出現。
從2000—2012年間優秀工業設計碩士論文中,可以看到工業設計事業發展迅速,方向由單一轉為多元化,并且呈現多學科融合趨勢。此外,研究趨勢受社會發展的因素(技術、環境、國情、學科交融等)影響較大,比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與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密切,因此出現了CAID等相關研究。可以看到工業設計的研究趨勢在以后會圍繞產品設計、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CAID)、設計管理等熱門話題展開。隨著工業設計的深入研究,也會出現更多新的設計概念,而這些概念一定是可持續性地圍繞用戶的人機設計,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會有更多優秀的碩士論文出現。
注釋:
{1}屈新波.現代新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
{2}張志強.面向家用健身器材的人機工程理論分析與研究[D].山東大學,2008
{3}吳蘭萍.面向產品設計自動化的人機工程研究與應用[D].山東大學,2006
{4}劉紅.簡論設計項目管理[D].武漢理工大學,2004
{5}韓娟.CAID系統的用戶界面研究及應用[D].西北工業大學,2007
{6}吳瑜.人機交互設計界面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
{7}周睿.基于可用性的手機交互界面設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6
{8}楊大年.中國民間兒童玩具再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04
{9}王巍.ICAID系統的實現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4
{10}王軍鋒.計算機游戲界面設計方法研究[D].西北工業大學,2007
{11}熊湘暉.產品造型設計的外觀質量美學評價理論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5
{12}李北.未來工業設計的多元化發展趨勢[R].中國科協年會,2006
{13}我們共同的未來[R].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87
{14}龔克.非物質與可持續的工業設計道路[D].湖南大學,2002
{15}孫明華.設計藝術學專業建立設計材料數據庫的必要性研究[D].東華大學,2006
{16}郝松.基于產品表象信息庫的工業設計構型方法研究[D].山東大學,2009
篇8
論文摘要:本文闡述了體驗經濟及其產品設計的概念,分析了體驗經濟時代產品設計思維的重要性,并對新經濟時代下產品設計的主要原則進行了探討.對其設計思維的研究將幫助設計者更好地處理人一產品—環境—-社會一自然之間的關系。
一、導論
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的社會中,生活在一個時刻變化的環境中,我們的思維內容和方式,也是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尤其當今社會的經濟形態已經進入了體驗經濟時代,人們渴望生活中的多種體驗。經濟形態的轉變必將會引導設計思維的變化。物質文化的發展以及人類造物能力的不斷強大,給產品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思維這一重要內容和規律將會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們認識和研究。
二、新經濟時代的產品設計趨勢
1.體驗經濟
人類的經濟活動基本上可以分為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和體驗經濟四個階段。體驗經濟是自2O世紀9o年代繼服務經濟之后的又一全新經濟發展階段,它是一種開放式互動經濟形式。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與體驗經濟的最大區別在于,前三種經濟的經濟產出都停留在消費者之外,而在體驗經濟中消費者自始至終都參與其中。
2.新經濟時代的產品設計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體驗時代的到來,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產品更新速度加快,產品設計在企業競爭力形成、產品品牌建立、綜合國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預測新經濟時代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勢尤為重要。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個性化設計。表達出人們獨特的好奇心、強烈的自我主張、多樣化的選擇和全新的空間感受。
(2)民族傳統文化的應用。在世界規模的文化交流與競爭當中,凡是民族的長處,都應該發揚。
(3)生態設計和可持續發展也是重要的發展趨勢。
(4)產品內部復雜化和產品外部簡單化是產品形態的基本趨勢。這種趨勢使得大量的技術創新被簡單化的產品界面所隱藏,人們努力追求極限。
(5)產品語意學的運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產品,讓使用者一看即知。.
(6)體驗設計的應用,是將產品設計緊緊地同使用者和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相連,從他們的生活情境著手進行設計,為使用者和消費者帶來更體貼、更愉悅的感受。它是以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產品設計思維方式。
體驗經濟下的產品設計的應用如此重要,作者將其與大家進行一下討論和研究。
三、新經濟時代的產品設計思維與觀念
1.思維定勢的破除
設計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具有非連續、跳躍性的特征。【l】思維轉換是形成設計思維的一條重要途徑。人們發現和解決問題往往都是憑借原有的思維活動的路徑進行思維的。要想提高設計思維能力,就要突破原來的思維定勢,優化原來的思維模式。在人的社會活動中,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自己身邊的人。在心理上人們更傾向于相信大多數,認為大多數人的知識和信息來源更多、更可靠。在個人與大多數人的判斷發生矛盾時,往往跟從大多數而懷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斷。產品設計以求異為基本特征,新設計必然與眾不同。而且設計者的經驗存在個體差異。因設計者的經歷、感受不同,會形成不同的思維習慣和定勢,從而在產品的設計上顯示出很大的差異性。但設計者的經驗只能在一定的實踐水平上,在一定的條件下對一定的實踐活動有指導意義。而且,即使在適當的范圍內,它對實踐活動的指導意義也是有限的。產品的設計一旦拘泥于狹隘的經驗,勢必限制設計者的眼界,從而阻礙設計思維創新。
產品設計也要基于必要的書本知識。它雖然是產品設計思維的基礎,但設計思維源于知識的靈活運用,而非單純的積累。書本知識也是設計思維的起點,我們不能只拘泥于設計這個領域的知識,設計本來就是一個交叉性學科。在很多設計作品中,并不是設計本專業的人員做出的。這一事實充分說明,開闊的視野遠比單純局限于某個知識領域重要。
人的思維活動必然有思維主體,也就是自我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這種現象絕對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觀點和立場,就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定勢,阻礙設計思維的創新。設計要跳出自我,多參考消費者和使用者的想法。過去單純靠設計者個人意識進行設計的時代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了,設計者必須根據國內外市場的設計現狀、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設計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才能滿足體驗經濟時代的市場需求。
2.新經濟時代產品設計中事與物的新關系
無論是設計產品,還是對產品品質進行評價時,我們總會將意識定位在“物”的層面上。的確,產品是以可觸及的物質形態存在的。不管是設計者還是使用者,都會不自覺地關注產品的物質屬性。然而,產品不過是功能的載體,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是在購買產品的功能。當然,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實現功能是產品設計的最終目的,而功能的承載者是產品的實體結構。產品的設計過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實際上是針對依附于產品實體的功能而進行的。因此,作為消費者物質化地看待產品及其設計是極為自然的事情。但作為設計者卻不可單純地、物質地看待產品的存在。體驗經濟時代的產品設計就應該建立起這樣一種意識和態度,就是設計的意義不僅是物質的產品本身,而且還包含隱含在產品背后的體驗。
3.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設計思維
體驗經濟時代是買方市場和消費主權的時代,是不是新產品,只有消費者才有判決權。它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顧客導向的烙印,從需求導向來說,只要改變了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就是新產品。消費者購買新產品越來越多是出于對產品象征意義和象征功能的考慮,即人們更注重通過消費來得到個性上的滿足和體驗。
在《現代漢語詞典》里面對“體驗”的解釋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美國經濟學家B·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一書中說:“所謂體驗就是企業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以消費者為中心,創造能夠使消費者參與、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
消費者也能設計產品。大多數產品的設計創新都是對消費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結果,只要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就可以對產品的設計做出新的定義,也就是由消費者通過自己對產品的體驗來描述該產品的缺陷和新的設計構思。也許消費者沒有能力通過技術手段來設計創新產品,但這并不重要,把體驗后的事交給技術人員就行了。消費者也能參與產品設計,甚至進一步承認消費者是產品設計流程的一個前端環節,這樣一個思維方式的變化,將帶來產品設計新模式的重大變化。
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設計思維。無論什么時候,一旦一個公司有意識地以服務作為舞臺,以商品作為道具來使消費者融入其中,這種新的產出一“體驗”就出現了。【2】消費者的體驗,是產品設計的新途徑。現在的手機給大家提供的是什么?從核心產品的角度講提供的是通訊工具,從形式產品的角度講提供的是MP3、數碼相機、收音機、游戲機等的整合體,從外延產品的角度講提供的是體驗。產品體驗的設計最主要的就是消費者的需求,一開始就要了解消費者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實驗室里的冥思苦想。產品的附加價值是靠差異化來實現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漸趨成熟,靠技術產生差異化的空間日益變小,這就迫使企業只能在設計上尋求突破,也就是在產品設計上尋求差異化。每次我們使用一件產品時,我們本質上消費的是一種它所帶來的體驗。
從使用者和消費者心理出發,產品應通過科學、適當的心理體驗研究改進產品的可用性,使其能更好的實現其目的性。從設計者的角度看,設計的目的還應歸結為促使消費者注意到產品,或者激發出一定的購買需求:或者將所需要傳達的信息盡可能快速、準確地傳遞給目標等;其次,使用戶在使用中能體驗到滿意、愉悅等情緒。體驗經濟下的產品設計的基礎仍舊是傳統的產品與服務,只不過是這些產品與服務中已經凝聚了體驗價值。比如娛樂因素、文化因素等。體驗是與消費者在情感上結合的關鍵。正如青蛙設計公司設計師哈特穆斯所說:“我相信顧客購買的不僅僅是商品本身,他們購買的是令人愉悅的形式、體驗和自我認同”。
篇9
>> 產品設計中的人性化關懷 產品設計中關于圍棋棋盤的人性化設計研究 老年人產品設計中的人性化交互研究 淺談機械產品設計的人性化 淺談產品設計中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 關于產品設計中的人性化探討 產品設計中的“人性化”趨勢 淺析人性化設計理念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人性化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醫療建筑設計中的人性化 現代工業產品設計的人性化表達 淺談人性化產品設計 機械產品中的人性化設計 現代家居產品中的人性化設計 探索醫療建筑環境中的人性化設計研究 關于醫療建筑環境中的人性化設計研究 基于人性化設計理念的無障礙產品設計研究 探究人性化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人性化設計理論在機械產品設計中的體現 人性化設計在兒童產品設計中的重要性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王寒青:論“低碳經濟”下女性消費心理對產品設計的影響――以折疊自行車為例[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11:2.
[3]飛利浦在美國兒童醫院首建“智能環境體驗”放射室[EB/OL]. http://.cn/sites/philipscn_zh/about/news/press/article-14453.page.
參考文獻
1 劉觀慶.從關懷設計到通用設計[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1.
2 范勁松,安軍.論通用設計思想指導下的工業設計[J].包裝工程,2006.4.
3 陳志強.人性化:設計藝術的表現與發展[J].裝飾,2006.10.
篇10
摘 要:我國部分高校開設的“旅游產品設計”相關課程的教學體系滲透地域性文化不夠,特色不足,無法向社會輸送大量合格的旅游產品設計相關人才。因此,以地域文化為視角來構建特色的“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體系,是順應市場趨勢的必然之舉。文章從地域文化的視角出發,以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旅游產品設計”課程為例,對 “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體系進行了建構與實踐。
關鍵詞:地域文化;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體系
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旅游商品銷售收入的增長,而旅游產品銷售的增長卻不明顯。深究其原因,市場上的旅游產品雖然品種豐富,但同質化嚴重,嚴重缺乏地域性特色。而與此相比較的是,旅游產品相關設計人員嚴重缺乏。據調查,我國只有少許高等院校開設了“旅游產品設計”相關專業或課程,幾乎都逐步意識到地域性文化在此類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但是,絕大多數的“旅游產品設計”相關課程的教學體系滲透地域性文化不夠,特色不足,無法向社會輸送大量的合格的旅游產品設計相關人才。因此,以地域文化為視角來構建特色的“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體系,是順應市場趨勢的必然之舉。本文將以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 “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為例進行探討。
1構建“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體系的原則
旅游產品,是指“從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出發,旅游產品是指旅游經營者憑借旅游吸引物、交通和設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滿足旅游活動需要的全部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說,旅游產品設計,就是以這些服務為對象進行的設計活動。應該結合目前社會的情況,遵循一定的原則,來構建地域文化視角下的“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體系。原則大致如下:
其一,要構建適應社會需求的旅游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生應以地域文化為主線,掌握旅游產品設計的相關基礎知識;以材質、設計、制作工藝現場調查為基礎,了解旅游產品設計與制作的過程,還應具有相應的旅游產品設計能力(以創造出具有時代感、地域文化特色的創意旅游產品)。其二,構建 “以創意能力為本位”的旅游產品設計課教學主體。本著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以能力為本位,全面構建地域文化特色的課程體系。其三,構建有地域文化特色旅游產品設計課教學內容。旅游產品包括形、色、質、文化內涵等方面,這些都與地域文化特色相關。比如,在旅游產品概述中,可以地域文化特色為切入點,介紹包括概念、特征、功能、分類,發展趨勢等內容。其四,還應科學合理地選用旅游產品設計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從旅游產品中的商品性、紀念性等角度出發,與企業、公司合作進行項目化教學,或以設計競賽為主題進行任務驅動型教學。
2以地域文化角構建“旅游產品設計”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和內容
在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旅游產品設計”的課程教學中,其將產品設計類專業學生作為“以創意能力為本位”的旅游產品設計課教學主體。為了使學生能夠架構起有地域文化視野的知識與能力體系,激發學生創意設計和制作旅游產品,該課程以地域文化的視角,遵循以上四個原則,以培養學生“旅游產品設計基礎知識的認知能力、旅游產品創意表達能力、旅游產品制作能力”三方面的認知能力,建立了“旅游產品設計”課程體系基本結構,該課程體系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教學內容具體安排為五章(如表1),依次分別是旅游產品概述、旅游產品的類型、旅游產品的設計原則、旅游產品的設計流程、旅游產品專題設計。在各個章節中滲透地域文化知識,比如在概述中,可重點闡述廣西旅游產品的現狀;在設計原則中著重講述呈現廣西地域文化特點;在設計實踐中,可以廣西地域文化出發進行專題設計。
3從地域文化視角改革“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方法
旅游產品設計這門課在廣西開設的比較少,甚至在全國也為數不多。市場上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地域性特色嚴重不足,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就是向社會輸送合格的旅游產品設計人才。而旅游產品設計,一般僅是產品設計、工藝美術專業下的一門專業課程。目前的情況是,旅游產品設計的課程教學較為注重旅游產品的紀念性、工藝性、地域性,卻鮮有考慮產品的商品屬性。旅游產品設計課的實踐性很強,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旅游產品設計的基礎知識、了解旅游產品設計與制作的過程,并具有相應的旅游產品設計能力。
從旅游產品設計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來看,可以“地域文化”為切入點,結合旅游產品的“商品”特性,來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方法改革。這種教學改革方法,強調邀請“能工巧匠”、設計師、行業專家、企業家等為學生授課,這是 “請進來”;也強調師生深入民間藝術產地、博物館、藝博會等進行參觀和學習,這是“走出去”。這種教學改革方法,以校內專職教師為主、校外教師為輔,充分的利用一切教學資源,群策群力,實行課程負責人導演制或導師制,把老師從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傳授者轉為教學活動組織者,從一個單純教學角色轉變為一個復合型的教學導演角色。在教學方法“請進來、走出去”的實施過程中,該課程往往以一個設計課題的實踐,來提升學生旅游產品設計的創新實踐能力。學生們或以設計競賽的專題設計形式,“走出去”實習調研,在實驗室、實習基地,甚至作坊或工廠,完成方案與模型制作;讓設計師、行業專家等“走進來”,或設計展覽的形式,來檢驗學生們旅游產品設計的形態、色彩、材質、功能的可行性。
4地域文化視角下的 “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體系新實踐
旅游產品設計課程,已經逐步成為了桂林理工大學產品設計專業的核心特色課。該校課程往往以 “地域文化”為切入點,結合旅游產品的“商品特性”,來進行教學活動實踐。課程專業教師經常將行業相關專家或學者“請進來”,為學生們授課,或是開展工作坊(workshop)等活動。師生們也常 “走出去”調研,或是參加校外各種設計競賽。該課程,曾多次以“南寧禮物”設計比賽為題進行專題設計,作品可以在展廳、互聯網等公共場所展出,設計成果也得到了行業專業或設計師的評價。
4.1“請進來”的工作坊――皮具制作
課程基于廣西地域文化教學的基礎上,師生多次去調查桂林福利鎮畫扇、桂林五通鎮三皮畫(即樹皮畫、豬皮畫、牛皮畫),桂林當地折紙藝術、桂林瑤族銀飾等等。很多旅游產品都選擇皮革進行制作,在2015年秋,課程任課老師結合本地資源,將課堂外的專業人士“請進來”,為同學們弄了一個小型的工作坊(workshop)。該工作坊中,專業師傅向同學們講授了皮革材料及皮具制作工藝與流程,學生們也按照板式設計進行選料、下料、打磨,打孔、打斬,縫制,配件,打磨,封邊,完成了一系列皮具的制作,部分成果如圖3所示。最后,我們還對工作坊的成果,在展廳進行了。
4.2“走出去”的考察――漆器藝術
旅游產品設計課,還“走出去”的考察,以此了解旅游產品的材料與工藝。課程走進廣西天然胎漆器非遺基地,讓學生了解桂林漆器的髹飾技藝。該基地為廣有的漆器制作傳承項目,是全國唯一的天然胎漆器制作基地。據傳承人王柏楊介紹,天然胎體漆器在廣西的流傳甚廣。一些天然漆器在廣西各地至今還有民間手藝人會制作,例如柚皮胎漆器、竹胎、葫蘆胎,漆器等至今還有人做,分布在山區地帶產野生漆樹的地方,基本是生活用品,以酒水容器為主。在了解桂林天然漆材料與工藝的基礎上,課程還將繼續與該基地合作,從桂林地域文化入手,借此推出系列桂林印象的旅游產品設計。
4.3“走出去”的設計大賽――“南寧禮物”
近幾年來,由南寧市旅游局、廣西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南寧禮物”設計大賽,已經逐漸讓“南寧禮物”形成品牌。課程由此為契機,從廣西南寧地域文化出發,進行了以“南寧禮物”為主題的專題設計。課程要求學生們去南寧進行實地考察,以參觀廣西民族博物館、民族苑、民族風情表演等形式,來充分挖掘南寧元素,設計有南寧特色,并具有市場價值、創新的旅游紀念品。課程還要求學生們盡可能使用純天然的原材料進行設計制作,設計作品要符合旅游產品設計的原則,并且適合旅游消費,利于批量生產和走向市場化。這些課程要求都契合“南寧禮物”設計大賽的精神和要求。以促進專業課程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專業學生頻頻在諸類旅游產品設計大賽中獲獎,如圖3所示的作品,獲得了第三屆圣種南山杯“南寧禮物”比賽的創意設計類金獎。
5結語
本文從地域文化的視角出發,對“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體系進行了建構與實踐。先是提出了構建“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體系的原則;接著,構建“旅游產品設計”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和內容,改革了課程教學方法;最后,以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旅游產品設計”課程為例,從地域文化視角下進行了 “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新實踐。
參考文獻:
[1] 林南枝,陶漢軍.旅游經濟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2]王伯楊.廣西天然胎體漆器的傳承與發展[J]. 中國生漆.西安.中國生漆,2015.06.P171.
本文系2015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廣西地域文化的《旅游產品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項目編號:2015JGB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