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保健知識范文

時間:2023-10-15 09:38: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眼睛的保健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眼睛的保健知識

篇1

關鍵詞: 巨災保險;國際經驗;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4)11-0033-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11.07

自然災害多數是地理環境演化過程中的異常現象,但卻成為阻礙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百年來,隨著人口的迅速膨脹與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類經濟活動呈現集中趨勢,高風險區域的財產和基礎設施價值相應提高,巨災風險所導致的經濟損失不斷上升。巨災保險作為一種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可以減少財政負擔,有效分散風險,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因此,研究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對于中國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巨災風險及其特點

(一)巨災風險的界定

巨災風險是指由地震、臺風、洪水和恐怖活動等不可抗力造成的,一旦發生會引起大量保險標的受損并可能對人類社會財富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損失的特殊風險。巨災本身是一個發展變化的概念,因此國內外學者和實踐部門對于巨災風險沒有統一明確的界定標準。美國保險服務局(Insurance Service Office,簡稱ISO)財產理賠部1983年前將巨災事件界定為超過100萬美元的保險損失,1983年后調整為500萬美元,1997年后則是指導致財產直接保險損失超過2500萬美元并影響到大范圍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事件。標準普爾(1999年)把巨災界定為,一個或一系列相關風險事件導致保險損失超過500萬美元的事件。瑞士再保險公司將巨災風險分為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并每年更新巨災界定標準,2013年其對巨災的界定標準見表1。

(二)巨災風險的特點

相對于普通風險來說,巨災風險具有發生頻率低、影響范圍廣、危害巨大、難以準確預測等特點。同時,巨災風險由于發生次數少又缺乏可靠的參考資料,無法用大數法則和概率論來厘定巨災保險費率,費率過高或過低都將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因此,普通的商業保險無法單獨承保巨災風險,必須構建政府主導、各方共同參與的巨災保險制度,以有效分擔巨災風險,解決巨災保險供給不足的問題。

二、中國自然災害保險的現狀

(一)巨災風險及管理現狀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大。我國三分之二國土面積不同程度受到洪水威脅,近半數的城市人口分布在地震帶上,發生災害的風險較大。2009―2013年,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損失分別為2523.7億元、5339.9億元、3096億元、4185.5億元和4210億元。

目前,我國巨災風險管理是由國家財政支持的政府主導型模式,風險補償多采取財政補貼為主、社會與國際援助為輔、商業保險補償為補充的方式,尚未建立專門的巨災保險體系,只在農業領域嘗試建立自然災害保險并得到政策支持。中國農業保險于1982年啟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82―2002年,主要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PICC)承保,是一項保護農民的社會福利機制,但運行結果不甚理想,保費從1992年的8.29億元降至2002年的3.3億元。第二階段從2003年開始,引入新的農業保險計劃并將其作為農業政策一部分,政府給予大量補貼。2007年,政府在6個省市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工作,隨后拓展至25個省市和自治區。與農業相比,其他領域的自然災害保險非常有限。20世紀80年代后期,部分保險產品曾經承保地震風險,但隨著風險上升和損失加劇,地震風險重新被列入除外責任。2008年汶川地震引發巨額損失,直接經濟損失8451億元,但僅獲得保險業賠付18.06億元,不及總損失的1%,可見政府主導的巨災風險管理模式已經越來越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風險保障需要[1]。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府主導的損失分散機制存在明顯缺陷。一是財政收支平衡受到影響。政府財政的基本原則是量入為出,隨機性的巨災風險損失如果主要由政府承擔,則收支平衡面臨干擾。同時,救災支出作為政府轉移支付一部分,存在較高機會成本,會減少國家對其他項目的投資。二是受災主體的補償效率低。政府主導的補償機制是一種非契約型補償,面臨補償時間、補償程度等各方面的不確定性,而外部援助通常緩慢,因此容易造成補償不及時,或者補償金額無法滿足受災需求等情況[2]。

2.商業巨災保險供給不足。一是財產保險市場發展水平較低。截至2014年5月末,我國財產保險市場共有保險公司64家,市場供給主體相對較少,而其他發達國家的財產保險公司一般均達到數百上千家(如美國財險公司超過3000家,美國和德國財險公司近千家)。另外,財產保險市場中人保財險、太平洋財險、平安財險處于絕對壟斷地位,該市場結構也從側面驗證了我國財產保險市場處于低水平的均衡狀態。二是保險公司提供巨災保險產品的意愿不強。巨災風險不符合傳統的可保理論,缺乏風險定價基礎,且存在強烈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因而保險公司缺乏承保主動性。

3.巨災保險需求不足。我國巨災發生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通常較低,以地震為例,主要發生在內陸地區如新疆、、四川。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震中阿壩地區,全州農牧民人均年純收入240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6元,在滿足基本生活開支后,居民的低收入水平無法支持其購買高費率的巨災險種。同時,我國居民保險意識依然較低,2013年我國保險深度3.07%,仍低于國際平均水平。政府主導的救災體制也強化了社會對政府補償和社會救助的心理依賴,間接造成居民防災減災意識落后[3]。

4.外部存在制約環境。一是法律法規不健全。迄今為止,政府和保險業在災害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確,對巨災保險的保費連同其他保費一起征收營業稅與所得稅,巨災保險管理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二是缺乏應對巨災風險的應急管理機制。我國在中央層面沒有真正明確巨災應急管理決策機構,國家財政部門也沒有巨災風險管理的專項基金,現行應急決策體制在預防與處置、常態與非常態方面結合不夠,各級機構設置和運作模式的差異難以形成上下聯動的合力,無法適應日益嚴峻的災害形式。

三、國際上主要國家巨災保險制度的實踐經驗

根據世界銀行有關研究,全球約10個國家(包括發達和發展中國家)針對不同的自然災害建立了巨災保險制度,其中大部分采用政府和市場公私合作模式,實行完全政府主導的國家比較少。這些國家的運作經驗對我國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具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一)美國國家洪水保險計劃

美國于1968年創立國家洪水保險計劃(NFIP),為颶風、熱帶風暴以及暴雨等所引發的洪水提供相關保險。NFIP以社區為基礎,社區參加NFIP的先決條件是采取防洪減災措施,社區中的房屋所有人可自愿選擇購買洪水保險。如果在特定洪水風險區(SFHAs)通過抵押貸款購置房屋,那么根據法律規定,金融機構要求相關房屋所有人強制參保。NFIP制定洪泛區域圖,對不同洪泛區劃分相應風險等級,并據此確定洪水保險費率。

NFIP與大約90家財產意外保險公司聯合開展了一項名為“以你自己的名義(WYO)”的公私合作計劃。該計劃中,保險公司以自身名義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并負責災后理賠,但無須承擔最終賠償責任。NFIP充分利用私營保險公司的市場營銷以及渠道優勢,而參與WYO的保險公司也可以獲取一定的預算撥款①。政府最初設想NFIP能自負盈虧,但自1968年以來,該計劃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不得不依靠財政借款等事后融資機制進行賠付。

NFIP運行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道德風險較明顯。投保人利用NFIP風險定價不足②從而獲利,導致其出現重復損失。有關數據顯示,大約25%~30%的賠償對象是極易遭受洪水沖擊的住宅。為此,政府嘗試通過征購洪泛區房產、外遷移民安置、改進房屋抗洪水沖擊性結構以及將房屋變更為空地等多種措施,但能否取得成效尚待進一步評估。二是退保風險較明顯。由于對保險功能缺乏正確認知,大多數投保人通常在購買洪水保險后2至4年選擇退保。此外,家庭開支用途變化以及聯邦政府對洪災的事后補助資金也降低了投保人的積極性。三是風險轉移機制欠缺。NFIP沒有通過再保險方式將風險轉移到國際資本市場。公共財政負擔較重,NFIP每年欠美國財政部約10億美元,總欠款合計約178億美元。四是洪水風險圖的更新面臨兩難困境。更新過慢意味著高風險區域的投保人所繳納的保費不足,或者沒有履行恰當的減災舉措。然而較頻繁的更新,則可能不斷擴大高風險區域,降低房產價值,增加保費。五是WYO計劃的管理成本削弱了NFIP的償付能力。參與WYO計劃的保險公司在洪水保險中無須承擔風險,而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則缺乏相關信息以確定WYO的賠付支出是否合理[4]。

為了解決NFIP的償付能力問題,并償還財政部債務,美國于2012年6月通過《Biggert-Waters洪水保險改革法案》。該法案在維持WYO不變的情況下,進行了如下改革:一是NFIP將逐漸停止對重復損失房屋的保險補貼;二是建立技術測繪咨詢委員會,對洪泛區域圖進行修正,以便保費能夠充分反映該區域的風險;三是對洪水理賠設定最低免賠額;四是允許FEMA購買再保險,從而將風險轉移到資本市場。

(二)加州地震保險

1994年加州北嶺地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巨大的賠付導致純商業運作的地震保險陷入困境,許多保險公司此后停止或減少地震保險。在此背景下,加州地震局(CEA)于1996年成立,是政府特許經營、私營部門籌資的公司化組織。CEA的保單通過參與的商業保險公司進行銷售,繳納的保費由CEA統一管理。法律規定,在加州出售住宅財產保險的保險公司應該同時出售地震保險作為附加險。地震保險只提供基本保障,承保住宅,不承保其他附屬建筑。此外,CEA的地震保險對地震災害后的住宅修復提供保障,確保新住宅符合最新建筑標準;在住宅重建期間對被保險人提供生活費。

CEA不接受財政撥款,也不能申請破產。CEA無力一次賠付的可以通過分期的形式支付給投保人。CEA獲得貝氏評級公司(A.M.Best)“A-”的財務實力評級,賠付能力超過90億美元,賠款資金來源包括保費、成員保險公司的資金征收、借款、再保險以及投資收益。

CEA的公私合作運行模式非常有效,收取基于風險的精算公平保費,實施風險緩釋措施,降低巨災保險的長期成本。但目前CEA的保險滲透率只有12%,主要原因在于保費仍然過高。同時,CEA在運作中還存在以下困境:一是公眾普遍低估甚至忽視地震可能引發的巨大損失;二是存在道德風險。假如個人或企業認定政府會進行賠償救濟,那么他們將不會選擇購買地震保險。部分學者研究表明,嚴格的、強制性的地震保險購買要求可能有助于解決保險密度低的問題,但如果宣傳不到位,也可能遭遇公眾抵制。

(三)日本地震保險

1964年新瀉地震后,為及時提供災后財政援助,日本政府于1966年頒布《地震保險法》,開始全面推廣地震保險。日本地震保險堅持“無虧損、無盈利”原則,在厘算費率時,將利潤率排除在外,居民自愿購買,地震保險屬于住宅火災保險的附加險種。日本地震保險采取政府和商業保險公司公私合作的模式,風險和損失由政府、日本地震再保險公司(JER)和保險公司共同承擔,按照以下三個層次進行責任分配:一級損失(0~1040億日元,約0~12.3億美元)100%由私營部門承擔;二級損失(1040~6910億日元,約12.3~88.6億美元)由政府和私營部門各自承擔50%;三級損失(6910~62000億日元,約88.6~795.2億美元)由政府承擔98.4%,私營部門承擔1.6%。

2011年3月,日本東北地區發生9級大地震,并引發大規模海嘯,預計總保險損失為3萬億日元(384.6億美元),這是自1970年以來全球第二大自然災害賠案。為加快賠付進程,保險公司采取多項措施,如利用航空照片劃定總損失面積以簡化理賠流程等,使其在3個月內解決了90%的索賠,該事件提升了公眾對地震保險的認知,投保人數較上年增長10%。同時,政府于2012年4月將保險限額從5.5萬億日元(705.4億美元)增加至6.2萬億日元(795.2億美元),政府充當了該體系的最終保險者。

日本沒有一家保險公司因2011年地震損失而陷入財務困境,這證明了地震保險制度的有效性。一是地震保險理賠快速處理的關鍵在于支付方式的簡便性。二是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推動地震保險發展。投保人可從所得稅稅基和地產居住稅稅基中分別扣除5萬日元和2.5萬日元。三是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對于抵御災害風險非常重要。

(四)挪威自然災害保險

挪威自然災害共保組織(NNPP)于1979年成立,是一個由私人保險公司組成的共保組織,對地震、山體滑坡、臺風、洪水和火山爆發等巨災導致的損失進行賠付。法律規定挪威所有開展火災險的保險公司必須加入NNPP,所有火宅險均要附加自然災害保險,抵押貸款公司只有在借款人為抵押資產購買火災險后才能發放貸款,這推動了自然災害保險的發展。自1996年起,挪威允許成員保險公司根據共保份額購買相應再保險。目前,NNPP擁有大量資本儲備,市場占有率高,償付能力充足。

NNPP由政府監管,私營保險公司通過銷售、管理和控制風險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共保項目提供支持。NNPP堅持公平分攤損失和分散風險的原則,并采取多種方法以降低道德風險(譬如對沒有采取措施以防止或降低損失的投保人,有權減少或拒絕賠付)。保險費率由共保組織董事會決定。災害賠付主要根據成員公司在自然災害保險市場中的份額進行分攤。如果普通商業保險能夠覆蓋災害損失,NNPP將不予賠付從而鼓勵居民購買普通保險。如果個體損失超過規定限額,NNPP將按比例進行賠付。NNPP運行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實行統一保險費率,存在低風險的投保人對高風險投保人提供補貼的問題。二是新設保險公司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因為NNPP的成員保險公司資格較長,運營優勢更明顯。

(五)國際經驗總結

由于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阻礙社會進步,巨災保險制度應運而生,并逐漸走向成熟完善。從發達國家實踐經驗分析,雖然不同國家在險種屬性(單獨險或者附加險)、政府職能、承保范圍、損失分攤等各個方面存在差異,但基本發展理念已經達成共識(見表2)。

1.保險在風險緩釋和出險理賠方面具備專業知識,可為受巨災影響的經濟體提供有效的流動性支持。在日本大地震和海嘯中,日本保險業快速應對,憑借雄厚的資金儲備和有效管理實踐在災后進行快速理賠,為經濟復蘇提供流動性支持。同時,保險公司在風險評估、風險轉移、損失防范和產品開發等方面具備豐富知識,因此各國應充分引導保險業在巨災風險管理方面發揮優勢。

2.公眾對保險的認知程度非常重要。公眾對投保私人財產價值的認可,以及政府對保險風險管理功能的推廣,有助于風險減緩和災后重建。例如,加州和日本地震保險均曾面臨投保不足問題,但日本2011年發生大地震后,日本公眾才重新深刻意識到保險制度在災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投保積極性日益上升,因此公眾教育不可忽視。

3.基于風險的精算公平保費是發揮保險風險緩釋作用的前提條件。科學的保險定價有助于鼓勵投保人采取低風險行為。美國加州地震保險在此方面就是成功例證,對實施減災措施的財產所有人降低其保費水平。相較而言,美國國家洪水保險計劃多次出現重復理賠,納稅人承擔最終成本,美國政府未來計劃提升洪水保險費率以便更好反映風險水平。此外,保險公司可利用精算公平的保險定價推動一國(地區)實施更嚴格的建筑標準和土地使用政策,促使投保人在更安全的區域修建更堅固的建筑。

4.政府和市場合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制度設計是關鍵。巨災保險具有準公共產品特點,政府的參與和支持必不可少。政府和市場共同合作模式既可以降低財政支出壓力,減輕政府管理壓力,也可以有效利用私營保險公司的銷售渠道和管理特長,實現風險共擔,提高賠付效率。公私合作模式的關鍵是制度設計,即如何在政府公共利益與保險公司追求盈利的私人利益之間取得平衡。以美國加州地震保險和挪威自然災害保險為例,兩者均是政府和市場合作,但加州地震保險滲透率較低,運營效果不甚理想,而挪威自然災害保險認購率較高,儲備水平充足。

5.應充分資本市場以分散巨災風險。保險公司除過利用明確的再保險安排之外,還可利用保險相關證券等新型風險轉移工具,借助資本市場分散風險[5]。

四、完善我國巨災保險制度的思考建議

(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為巨災保險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立法是確保巨災保險制度順利實施的基礎,我國應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將其納入國家綜合災害防范救助體系,出臺專門的法律,明確各參與主體的法律地位及其權利義務關系,對巨災風險的分類分級、費率、保額免賠額、核保、準備金提取等進行具體規定[6]。

(二)科學試點,研究合理的投保方式、承保范圍和保險費率

巨災保險具有地域性特點,通過以點帶面,分災種、分地區開展試點,可以逐漸搭建起我國巨災保險體系。2013年起,我國在深圳、云南開展地震保險試點工作,保障范圍和規模還都比較小。下一步,建議保監會統籌規劃各地巨災保險制度,研究合理的投保方式和承保范圍,提高巨災防范和救助能力。在投保方式上,國際經驗表明,自愿購買的純市場行為容易引發逆向選擇問題,而半強制的方式對低收入人群無法實現激勵目的,因此,強制購買方式更為有效。在承保范圍上,不可能對居民所有損失進行補償,建議將保障范圍設定為保證居民最基本生存條件,而對于私人財產損失,可納入商業保險范疇,居民自愿參保。在費率設定上,建議采取基于風險的區別定價,由專家技術委員會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災害水平等綜合因素厘定,由保監會審核通過。

(三)政府市場聯手,恰當定位政府角色

從各國巨災保險制度建設的成功經驗分析,政府與市場合作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普遍選擇,即政府主導進行制度的頂層設計,商業保險公司負責經營管理并承擔相應責任,包括賠付能力責任,以便提高社會低于自然巨災和其他極端風險事件的能力。建議我國在中央層面成立巨災保險基金,明確基金管理機構,并選擇具備巨災保險銷售資格的保險公司作為銷售管理方,將保費按照比例扣除銷售費用后上繳巨災保險基金。巨災發生后,按照免賠額和損失分攤比例由商業保險公司、再保險和巨災基金賠付,并發展完善資本市場,以便更好分散巨災風險。在此過程中,政府應發揮保險知識普及和后臺支持作用。例如,國家對商業保險公司給予稅收優惠等,提高商業機構參與積極性;投資建設系統性和可靠的巨災風險數據庫,歷史數據和前瞻性數據應向保險公司免費開放。考慮到住宅是地方政府潛在收入來源,地方政府應根據風險分類和差別費率對住宅相關的巨災保險基金進行財政補貼,從而保證保費在居民可承擔的合理范圍內[7]。

(四)多措并舉,建立多層次的巨災風險分散體系

一是加快再保險市場的發展。首先,培育國內再保險的供給主體,加快再保險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同時大力培育專業的再保險經紀公司;其次,加大與資金實力雄厚、業務技術精湛的國際知名再保險公司和組織的合作,擴大保險公司對巨災風險的承保能力。二是積極探索巨災風險證券化、指數化保險等方式,將傳統意義上不可保的風險通過資本市場轉移,使得更多主體參與、關注與支持巨災保險的發展,譬如嘗試引進發行條件相對較低的巨災債券[8]。■

參考文獻:

[1]Meghan Orie,Walter R.Insurers’ Contributions to Disaster Reduction-a Series of Case Studies[J].Research Paper, 2013(5).

[2]王君.政府在促進建立巨災保險體系中的作用[J].保險研究,2008(1).

[3]夏炎.對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建立之思考[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3(27).

[4]Michel-Kerjan E, Lemoyne de Forges S, Kunreuther H.Policy Tenure under the U.S.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Program (NFIP)[J].Risk Analysis,2012(4).

[5]Paudel Y, Botzen W.J.W., Aerts J.C.J.H.A Comparative Study of Public-Private Catastrophe Insurance Systems: Lessons from Current Practices[R].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Issues and Practice,2012(2).

[6]張拓.盡快建立健全我國巨災保險體系[J].銀行家,2008(4).

篇2

【關鍵詞】環境保護制度;現狀;經驗;政策建議

1 我國環境保護制度存在的問題及現狀

1.1 生態環境破壞者違法成本低,警示效果難以提升

現階段,環境法治制度難以完全適應當前環境保護工作的需求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要求,沒有對生態環境破壞者形成嚴重的打擊,生態環境破壞者累教不改,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質量難以得到提高。缺乏完善的環境保護制度,現行環境法律處罰力度偏輕,生態環境破壞者違法成本低,難以遏制他們的破壞行為,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體制、職能以及相應部分的管理制度在環境法律中并未得到明確的細化,由于違法懲罰力度偏輕,一些企業為了節約生產成本,就會在建設過程中進行環境評估報告,環境保護評估報告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也助長了部分企業違法環境保護制度氣焰,部分企業污水排放并為達到排放標準,這對生態環境形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司法手段并未與環境保護制度有效結合,環境民事賠償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在生態環境遭受到破壞之后難以獲得相應的賠償,環境保護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1.2 環境保護制度執行效率低

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中,唯GDP的政績考核機制普遍存在,資源消耗、環境損害以及生態效應尚未納入到經濟社會評價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還未形成科學有效的績效評估機制和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很多地方政府缺乏足夠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感,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標準形同虛設,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質量低,另一方面,環境保護領域利用市場手段不足,難以體現生態服務和自然資源價值的市場機制和制度的重要組員,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難以解決,這導致很多企業對環境保護工作形成了錯誤的意識,公民環境權益缺乏有效的保障。

2 建立最嚴格環境保護制度的國內外經驗

由于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歷史比較長,隨著工業化進程環境保護問題逐步顯現,西方國家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并優化了環境保護制度,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也不斷提高,環境問題在不同階段通過制度都得到了有效解決。因此,我國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必須根據國家實際情況,借鑒西方國家優秀的生態環境保護經驗。

2.1 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

從西方國家生態環境問題制度經驗可以看出,污染物控制是環境保護部門基礎工作,也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核心手段,在生態環境制度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開展污染物控制工作,必須重視污染控制與質量改善的對應關系,將污染控制的各項制度與環境質量聯系起來,對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進行全面控制,進而真正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實現環境質量控制的全面改善。

2.2 環境信息公開、社會公眾參與和監督

西方國家環境保護工作中,對公眾參與度極為重視,公眾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公眾意識覺醒和公眾有效參與,充分展現公眾的監督的重要作用,維護自身的環境和健康權益。通過信息公開,可以有效提高信息透明度,能夠為公眾環境知情權、環境監督權以及環境健康權提供充分的保障。將公眾參與作為改善國家生態環境和提高生態文明建設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核心,有效提高了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對解決環境問題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3 建立我國最嚴格環境保護制度的政策性建議

3.1 源頭嚴防制度

首先,建立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環境保護目標體系、統計體系以及核算制度,將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以及環境效益納入到國民經濟統計核算體系,加強國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聯系,增強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從而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其次,建立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對于一些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企業要及時叫停,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停產處理、淘汰和推出,修訂完善的高耗能、高排放以及資源型企業市場準入條件,促使企業能夠嚴格遵守環境保護制度,并按照相應標準進行生產,從而最大限度解決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問題。最后,改革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立完善的社會風險評估制度,建立健全社會風險民意溝通以及利益訴求機制,對生態環境進行實時監控,增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人們能夠意識到破壞環境的社會風險,增強社會公眾參與度,通過公眾參與最大限度解決環境問題,在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工作過程中建立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3.2 過程嚴管制度

第一,建立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通過績效考核機制,增強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意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加強環境保護力度。第二,建立統一公平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企業生產排放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通過制度約束進一步減少污染物不合理培養對生態環境形成的不利影響,從而提高環境保護工作質量。建立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監管以及行政執法制度,對工業源點排放的所有污染物進行統一監管,整合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以及不同層次的監管力量,探索出符合標準的環境保護機制,推動建設隊伍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提高環境保護工作質量。

3.3 后果嚴懲制度

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刑事責任追究制,強化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追究,對于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企業和個人,必須加大違法違規成本,明確環境權益機制,準確確認環境污染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確保環境侵權受害人能夠及時得到賠償,使責任人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通過懲罰提高自身環境保護意識,將這種意識貫穿到生產生活,可以有效降低生態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建設速度的加快,環境問題受到越來越的關注,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國家經濟發展中關注的焦點,在社會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嚴格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制度,規范社會生產行為,結合我國國情對環境保護制度不斷改革和創新,從根本上解決環境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生態系統保護和環境質量改善提供充分的保障,從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永亮,俞海,夏光.等.最嚴格環境保護制度:現狀、經驗與政策建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

[2]盧現祥,許晶.不同環境保護制度的績效比較研究――基于省級動態面板數據[J].貴州社會科學,2012(5).

[3]周迪.論環境行政法律關系的重構--以法國工業分類環境保護制度為例[C].//2013年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2013.

篇3

【摘要】基于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校園環境建設及個人環保自覺行為培養的需求,中職學校加強環保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環保教育融入中職教育教學的基本保障離不開環保教育體系的建立、環保教育教材的開發、師資隊伍及經費的支持。中職學校可以多層次全面開展環保教育,增強中職生的環保意識,提高中職生的環保行動能力。

【關鍵詞】環境保護教育;中職教育教學;現狀;基本保障;實踐

一、前言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環境污染問題仍是全球性的熱點問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成為大家的共同責任。從職業教育教學角度探討和實踐環保教育融入職業教育教學活動,增強中職生的環保意識,提高中職生的環保行動能力,對我國環境及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中職學校環保教育的現狀

(一)環保意識不強,認識不深

近些年,政府、社會、學校多方面通過不同渠道、不同形式開展環保教育,使得中職生的環保素質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總體而言,環境保護仍未能引起中職生思想上的足蛑厥櫻中職生環保素質仍需大幅提高。日常行為習慣不文明、破壞環境的現象在中職生中時有出現;相當一部分中職生對環境保護態度冷漠,對環保活動缺乏參與的積極性。究其原因,在于中職生對環境保護認識不深,環保意識不強,對環境惡化帶來的危機感不足。

(二)環保教育途徑比較單一

當前,環境保護問題雖得到普遍的正視,政府、社會及相關部門開展了大量的環保宣傳和教育活動,但中職學校的環保教育途徑仍比較單一。其一,環保教育課程開設不足,只有環保及相關專業開設了比較系統的課程,其他專業所的環保知識較少。其二,教師教學過程融入環保教育不足,更多地注重課程本身的知識教學和技能實踐,教學活動中自覺融入環境保護教育的意識不強,涉及內容極其有限。其三,環保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重理論輕實踐,與日常環保實踐結合不密切或不深入,尤其是沒有與生態建設、綠色生產環節相結合,影響環保教育的開展。

(三)開展環保教育的平臺少

目前,很多中職學校系統的環保教育活動多利用單一的團體活動開展,平臺少,涉及面窄,教育合力無法形成,參與人數有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保教育的全面深入開展。

(四)環保教育長遠規劃不足

環保教育是一項養成教育活動,其教育成效在短期內很難凸顯,必須要有長遠規劃,方能起到成效。目前,中職學校在環保教育規劃方面也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學校開展環保教育缺乏系統規劃,忽略教育教學中環保教育的滲透,沒有針對不同層次的中職生提出不同的環保教育要求;同時,中職學校的環保教育忽視了與社會、家庭環保教育的銜接,缺乏環保教育的連續性與完整性。

三、環保教育融入中職教育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

多年來,我國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將環境保護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先后出臺了政府性指導文件,并采取了一系列強硬保護措施。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九條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因此,生態文明建設不僅要從治理和保護環境出發,更重要和迫切的是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環保教育,大力普及和增強環保意識,加強環保思想教育和培養環保行為能力,讓全社會關注生態環境,重視生態保護。

(二)學校良好環境建設的需要

良好的校園環境在環境育人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可正確引導師生自覺保護和愛護良好環境。加強環保教育,創造良好生態校園,可以讓師生自覺成為環境保護的宣傳者、實踐者和監督者。

(三)個人環保意識和行動能力培養的需要

中職生是社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主力軍,他們今天的生態意識和環保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社會生態意識的主流和未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和強度。鑒于中職生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在中職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與專業相關的環保教育,培養中職生環境保護的意識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四、環境教育融入中職教育教學的基本保障

(一)構建環保教育體系,推進環保教育系統開展

環保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中職學校必須將環保教育納入學校的教學計劃,構建環保教育體系。環保教育體系應注重環保教育過程的知識傳授-環保意識-環保行為的整體性和教育體系教育對象的不同層次性,保證環保教育在中職學校系統推進,真正提升中職學生環保素質。

(二)融入環保教育的教材的開發

環保教材或融入環保知識的教材是環保教育在中職學校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目前,中職學校所具有的專門的環保教材很少,因此,加強有關環境保護的必修課、選修課教育非常重要,應特別加強不同專業課程中環保教育知識點的滲透,讓中職學校的環保教育開展得有理有據。

(三)建設一支強健的師資隊伍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自身知識結構及知識形態意識一定程度上支配著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環保意識形態及對環保知識的認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職生對環保知識的認知。因此,培養一支有強烈環保意識和環保自覺行為的教師隊伍對中職學校環保教育的推進至關重要。

(四)環境保護教育經費的支持

環境保護融入中職教育教學,需要設立環境保護教育課程開發、環境保護教育項目研究、環境保護教育實踐活動專項資助資金。中職學校在經費得到保障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開展環境保護教育。

五、環保教育融入中職教育教學的實踐

中職學校可充分整合社會、學校、家庭幾方面的合力,全方位推進環保教育的開展。一方面,中職學校可通過完善環保相關制度來約束中職生的行為規范,充分利用社會相關環保組織開展環保教育活動;另一方面,中職學校可以利用學校教學、實踐、學生活動等平臺開展環保教育。

(一)環保教育融入學校建設

生態校園有利于促進學生環保素養的提升和學校和諧持續發展。學校建設中環保教育的深化,一方面需強化學校管理層對環保教育的重視,在管理環節可以把環境道德教育作為教師工作的一項考核內容,把環境建設作為班集體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應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熏陶功能,將校園內的教學區、運動區、住宿區及用餐區等不同功能區域劃分為班級綠化美化區域,實行班級管理,讓師生參與到校園美化綠化的生態校園建設中,十分有利于學校的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促進學生的環保行為。

(二)環保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教師應把環保教育知識備于教案,在各課程中增加與專業相關的環保內容,以推進教學活動中環保教育的實施。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通過教學知識結合環保實例開展滲透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樹立生態環保的世界觀、價值觀,增強中職生專業性環保意識;另一方面,可開設環保課程,以選修課或必修課的方式開展專業的環保教育活動。通過系統或與專業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的環保知識講解,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了解行業的最新環保動態及科技成果,激發學生對生態經濟發展的創新性思維。

(三)環保教育融入實踐教學

中職學校主體是培養服務一線的技術人才,實踐教學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環保教育融入實踐教學就顯得尤其重要。學生的課堂實驗、教學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環節與社會生產緊密相連。中職學校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結合專業教學,融入各行業環境保護的科研生產知識、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等,讓學生體驗節約材料、減少污染、合理運用資源等環保行為,培養學生環保生產意識。

(四)環保教育融入學生活動

環保教育融入豐富的學生活動,成效好。學校可以利用重大節日及活動開展環保教育專題活動,增強中職生對環保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如“3?12植樹節”“4?22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等;或者引導學生學會對垃圾進行分類,節約資源(如節約水、等)。

六、思考

環保教育是一項養成教育。筆者有幸赴德,深刻感受和目睹了歐洲職業教育中環保教育的濃厚氛圍和卓越成效。歐美一些學校(特別是職業學校)的環保教育非常到位,它們把環境教育融入教育教學的每一門課程中,把環保教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經過長期的實踐,在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德國之所以成為全球環境質量最好的國家之一,除了歸功于環境立法,更歸功于對環保教育的重視和實踐。

我國中職學校可以充分借鑒德國等國家在環保教育方面的先進理念和環保教育教學方法,將環保教育融入職業教育教學中。在實踐教學中,各課程的教學不僅要緊跟學科的前沿發展,使學生掌握最新的專業科學技術,更應融入環保教育知識,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實踐活動中充分認識環境保護對社會、對人類、對專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環保意識,養成自覺實踐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行為習慣。

七、結束語

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民生工程。對環保教育的重視和堅定不移的實踐,是養成環保意識和自覺行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職學校在職業教育教學中加強和重視環保教育,探索出一種有效教育模式,在學生中推行實踐,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行為,是環境保護事業得以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對解決當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篇4

“互聯網+”時代的職業教育呈現一片生機勃勃,對教學質量要求的新高度使職業教育面臨嚴峻的考驗。而對實踐教學保障,特別是保障體系組成項目的推敲和體系的有效運行尚不健全,構建科學的保障體系迫在眉睫。

一、高職會計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原則

(一)時代性原則

時代性原則指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應該反映當今“互聯網+”的時代特征,能夠應對信息化的顛覆性變革。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需與時俱進,將“互聯網+會計”適宜開展,充分體現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

(二)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指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應該有所指,有所重點,能夠提升體系整體的質量與效率。高職會計教學中的重要實踐點,如會計信息化、SAP綜合實訓、VBSE財務實訓等既要全面深入,又要針對性加強實踐環節。

(三)持續性原則

持續性原則指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應該隨時反應教學質量的優劣,及時作出判斷,以推動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不斷校正、不斷鼎新。構建的各級項目突出強調發展,使準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養成。

(四)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原則指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應該勇于立異,將體系組成的核心項目細化,盡量明細到可操作、可實施的步驟。構建的各級項目可利用已有基礎,在“互聯網+”背景下改進傳統會計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構建的元素、路徑、環境。

(五)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指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應該與教學評價體系等密切配合,預防體系構建目標的偏離。構建的各級項目制定需兼顧整體,與其他體系既有分工更有協作,齊頭并進以達到會計實踐教學質量全面擢升的目的。

二、高職會計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

(一)教學保障體系的項目組成

會計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項目組成直接影響了整體體系構建的權威性和系統性,鑒于此,合理確定一級項目、二級項目、三級項目意義重大。項目組成詳見“圖1 高職會計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構建”。

(二)教學保障體系的項目解析

會計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項目中一級項目共有7個,每個一級項目下設2個二級項目,共計14個,有6個二級項目下設三級項目,共計12個。

篇5

關鍵詞:廣西中職 ; 德育教育; 情境教學 ; 探索實踐

一、研究背景

據問卷調查,廣西大部分中職生思想道德水平較高,然而仍存在不少問題,較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學習成績專業技能不好,自認為“低人一等”,產生自卑心理,這種心理給中職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導致消極不上進,行為偏激等等,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德育工作要有成效,首先必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二是學生的行為習慣,特別是職業道德的培養仍需加強。不少用人單位反映,有些中職生過于嬌弱,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吃苦耐勞,經常跳槽。如何激發中職生對于專業工作的熱愛、養成優秀的職業道德是當前中職德育工作的重點。根據對上百家企業調查結果分析,企業錄用員工時首先看重的是職業道德,其次是團隊協作精神,最后才是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企業用人的黃金法則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選人總是將“德”作為第一要素。

中職德育的有效路徑在于如何滲透和整合做事與做人,改變學生的厭學狀況,使其盡快地融入企業和社會中。而傳統的德育課有高大空的說教傾向,學生普遍不愛聽,導致行為習慣較差,咎其根本原因:一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陳舊的教學手段、單調的教學方法所導致;二是部分中職生態度不認真,學習習慣較差,把讀書當作混日子。鑒于此,同行們曾做過許多努力,其中采用情境教學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種途徑。情境教學匯合多種感官刺激獲取信息,通過多樣化交互性的教育活動形成多維結構的情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使學生充分體驗情境教學帶來的收獲和樂趣。

情境教育的理論研究有:(1)馬克思關于環境與活動的統一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哲學原理;(2)現代心理學的暗示理論;(3)主體性教育理論;(4)建構主義情境認知理論;(5)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論。在世紀大轉折時期,國際基礎教育發生了課程理念與實踐的大變革。其基本走向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課程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與溝通;推動課程建設的多樣化、個性化,以適應學生的選擇需要。

二、研究價值

(一)優化廣西中職德育情境教學環境

本研究結合社會對課程改革的要求,進一步深入探索優化中職德育課堂情境教學模式的嘗試。情境教學雖然很早就有同行開始探究并初具規模,但在具體運用與操作上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材料不能充分反映主題、材料過多過濫或脫離實際等問題,甚至在課堂中出現好的情境但未能及時發現與應用的問題。本研究基于這些問題,在新課改的實踐中,結合廣西中職生及我校專業的實際情況,探索歸納出“積極上進、身心健康、技能過硬”的教育理念,研究如何在廣西中職德育課堂中優化情境教學環境,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到“學有興趣、學有樂趣、學有成效”。

(二)凸顯廣西職業教育的地域特色

廣西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推進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主動適應把廣西建設成為中國與東盟的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信息交流中心的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到2013年,廣西將推動建設南寧首府職教園區等4個城市職教園區;還將組建經濟貿易、數控機電、電子信息、物流、旅游服務、現代農業、護理等專業化職業教育集團20個左右,鼓勵企業主動參與職業教育。這為廣西職業教育帶來挑戰和機遇,也給德育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三)符合廣西民族地區傳統的本土特點

首先,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的自治區,經濟相對于珠三角地區發展較為落后但民風淳樸、教風純凈。其次,廣西沿海沿邊沿江,是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政治、經濟、文化事業正在蓬勃發展。未來廣西人才競爭不再是知識技能的競爭,還有身心素質和綜合能力的競爭。再次,廣西職業教育在教學思想、教學管理、教學質量及推進素質教育上與廣東還有差距,必須加速追趕。目前具有廣西特色的中職德育探究基本上沒有,本研究在學習和借鑒全國德育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就中職學校德育建設如何突出廣西風格,校園活動如何突出民族精神,德育教學如何突出地域文化,師生關系如何突出民族團結等方面,結合廣西和學校的現實情況,探討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職業德育發展之路。

(四)順應廣西地區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

當前廣西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表現在:首先,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結構優化加快,產業技術不斷更新,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扎實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步伐加快。其次,廣西北部灣港口建設飛速發展。北部灣港已建成泊位227個,萬噸級以上56個,北部灣港吞吐量達到1.53億噸。港口與高速公路和鐵路相接,已具備較為齊全的港口運輸服務系統。廣西經濟的發展,對人才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需要大批技術人才,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需要大批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廣西經濟建設需要職業教育提供勞動力水平方面的支持,而職業教育首當其沖的就是德育為先的構建。

三、預期目標

本研究通過實驗與探究達成以下目標:

1.立足于廣西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積極深化教學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中職德育情境教學模式。

2.與行業專家共同研究探討,摸索總結出一套提高道德素質的情境教學理論體系和適應行業崗位的德育人才培養模式。

3.通過本研究的實驗探究,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培養創新精神的現代教學環境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環境。

4.促進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板塊融合,構建獨特的校本化的情境課程模式,推進整個學校德育教學的創新變革。

5.廣西特色的中職德育情境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最終目標致力于培養適應廣西民族地區經濟、廣西北部灣經濟和東盟國家經濟發展的人才。

四、主要內容

(一)德育課程研究:

1.優化情境教學的價值取向、維度、功能、結構、類型、基本模式以及優化機制等。

2.生活情境模式、專業情境模式、熱點情境模式、野外情境模式和典型情境模式的優化與整合。

3.德育情境課程的校本化研究。

4.建立學校德育課程情境資源基地。

5.網絡環境下情境教學模式、網絡專題探究模式和網絡特色自主模式的構建。

(二)“課堂教學”基礎上的具體拓展:

1.經驗與現狀研究

(1)廣西中職德育教學基本經驗及存在問題的診斷與分析

(2)廣西中職學生學習特點與教師教學特點的調查與研究

(3)廣西中職德育教學中師生關系及其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4)通過對學生認知結構層次及現狀的調查,制定出符合廣西和學校實際情況的中職德育情境教學模式

2.廣西中職德育課堂情境教學模式的案例研究(個案研究)

3.專題研究

(1)廣西傳統鄉土文化與德育情境資源整合與研究

(2)廣西北部灣與德育情境資源整合與研究

(3)廣西民族地區和東盟平臺、西南經濟圈提供德育情境教學平臺和資源的研究

(4)廣西民族風情及與東盟國家間貿易往來的新情況與德育情境教學模式的研究

(5)廣西行業典型人物研究

(6)廣西青少年文化與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磨合的研究

(7)廣西現代信息技術與德育教育教學整合的研究

4.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社會調查、生產實習、軍事訓練、公益活動、義務勞動、勤工儉學、環境體驗、志愿者活動等)。

5.構建思想道德校園網站:開設優秀博客空間,開發班級網頁、專題學習網頁、心理輔導專欄,設立BBS論壇。

篇6

為加強對本市電梯的安全管理,進一步規范電梯檢驗行為,簡化電梯報裝手續,經研究決定,調整本市電梯的安全性能檢驗范圍。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一、從1999年10月1日起,除新安裝電梯外,本市所有大修、改造的電梯不再由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中心(以下簡稱市特檢中心)檢驗,改為由原建檔屬地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安全監察機構監察、檢驗機構檢驗,驗收合格后核發《北京市電梯安全檢驗合格證》。其余工作范圍仍按《北京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安全性能檢驗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京勞特發〔1995〕378號)執行,暫不做調整。請各單位遵照執行,各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特種設備監察機構監督執行。

二、為減輕電梯安裝企業的負擔,簡化電梯安裝開工審批手續,從1990年10月1日起,凡取得安全認可證書的安裝企業,在施工前應填寫《北京市電梯安裝開工申報表》(格式附后),以傳真、信函或送達的方式報市特檢中心即可。市特檢中心按月匯總,于每月5日前將上月報裝情況報送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特種設備監察處備案。

這一改革措施將給企業帶來便利。同時,希望各企業認真執行有關規定。對于施工前未按規定報裝的企業,一經查出將不予年度注冊;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安全認可證書。《北京市電梯安裝開工申報表》由我局統一印制。

外地進京(含國外)電梯安裝企業開工申報手續,仍按《北京市電梯安裝修理開工審批辦法》(京勞特發〔1996〕199號)執行。

市特檢中心地址:朝陽區惠新東街3號郵編:100029聯系電話:64914476傳真:64914476聯系人:張耀光附件:

                       北京市電梯安裝開工申報表

--------------------------------

|  產權單位  |                                              |

|------|-----------------------|

|  聯系人    |                |  聯系電話  |              |

|------|-----------------------|

|  安裝地址  |                                              |

|------|-----------------------|

|  電梯型號  |                                              |

|------|-----------------------|

|            |                                              |

|  安裝單位  |聯系人:                聯系電話:            |

|            |                                              |

|------------------------------|

|  安全認可證號:  |                                        |

|---------|--------------------|

|  預計開工時間:  |                      年    月    日    |

|---------|--------------------|

|  預計竣工時間:  |                      年    月    日    |

|------------------------------|

|                                                            |

|安裝工程負責人:                安全負責人:                |

|                                                            |

|------------------------------|

|        甲  方:(蓋章)        |      乙  方:(蓋章)    |

|                                |                          |

|                                |                          |

|                                |                          |

篇7

為增強青少年兒童愛眼護眼意識,促使其養成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良好習慣,結合2021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活動提出的具體要求,我校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現小結如下:

一、我校結合個學段的健康課大綱要求,利用班會課,讓班主任給同學們上了一節預防近視的健康課,通過觀看防控視頻等方式從產生近視的原因、治療和預防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重點對保護眼睛的基本常識(如座姿、看書、眼保健操、眼部的調節等)進行示范指導,并通過形象生動的舉例說明使學生掌握科學用眼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習慣,降低青少年近視率。

二、運用學校LED顯示屏全天滾動播放愛眼護眼、預防近視相關宣傳標語,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

三、積極與家庭、社會溝通協調,通過學生帶動家長、家長群等形式,對家長進行了眼保健知識的宣傳,傳播眼保健知識,提高家長的護眼意識,讓他們加強教育子女,并為保護孩子的視力對家用燈光等進行調整。特別是兒童青少年視力保護知識,提高青少年的防盲治盲意識。學校教有與家庭教育的同步進行,緊密配合是各種健康教育的重要環節。

篇8

星期六,我和媽媽到醫院眼科檢查。

爸媽都戴眼鏡,我深知戴眼鏡的痛苦……

我不停地祈禱,希望仍是假性近視,希望老天再給我一個機會……

一系列的檢查下來,結果卻很可能真性近視,要戴眼鏡了,這是我最不愿想最不愿看到的事,可還是發生了,我很是郁悶……

雖然楊醫生一再地強調,現在小學的課業負擔重,視力下降更多的原因是用眼過度。但我知道這里面也有很多是因為我的疏忽,沒有更早地做定期檢查,沒有及時地

給予眼睛更多的關注,沒有及時關心和了解有關的保健知識,以至于……我后悔極了……

篇9

一、我校利用班會課,讓班主任給同學們上了一節預防近視的健康課,從產生近視的原因、治療和預防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重點對保護眼睛的基本常識(如座姿、看書、眼保健操、眼部的調節等)進行示范指導,并通過形象生動的舉例說明使學生掌握科學用眼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習慣,降低青少年近視率。    

二、通過國旗下講話全校師生進行了愛眼護眼常識的教育,加強廣大師生的保護眼睛的意識。    

三、通過微信群,對家長進行了眼保健知識的宣傳,提高家長的護眼意識,讓他們加強教育子女,并為保護孩子的視力對家用燈光等進行調整。     

篇10

【關鍵詞】 屈光不正;患病率;兒童,學齡前

【中圖分類號】 R 77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10-1264-01

學齡前期是兒童視功能發育非常關鍵的時期,從兒童時期開展視力預防是有效提高群體視力水平的途徑。為了解兒童的視力情況,筆者于2008年對武漢市婦幼保健院所轄17所幼兒園的4 288名兒童進行視力篩查,為武漢市學齡前兒童視力不良的預防和干預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武漢市所轄幼兒園4 288名3~6歲兒童,其中3歲兒童657人,4歲兒童1 219人,5歲兒童1 377人,6歲兒童1 035人;男童2 471人,女童1 817人。

1.2 方法 采用美國偉倫Suresight視力篩查儀對兒童進行視力篩查,詳細記錄,由專業眼保健醫生進行操作,無需散瞳。儀器檢查范圍:球鏡+6.00 D~-5.00 D,柱鏡+3.00 C~-3.00 C,超過儀器測量范圍時儀器顯示±9.99,儀器測量不出,則不顯示數據。儀器顯示測量可信指數為1~9,≥6表示可信度好。屈光度異常參考標準:S表示眼的球鏡屈光度。近視判定,各年齡組均以S≤-1.00 D為標準;遠視判定,0.5~2歲,以S≥+3.50 D為標準;2~3歲以S≥+3.00 D為標準;4~5歲S≥+2.50 D為標準;6歲以上S≥+2.00 DC。眼的柱鏡屈光度,C的絕對值≥1.00為標準,C≥±1.00 D判定為散光。

所有調查數據經專業人員進行核對后輸入計算機,進行χ2檢驗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屈光度異常情況 被檢兒童4 288人,屈光度異常705人,檢出率為16.44%。其中男童屈光度異常394人,檢出率為15.94%;女童屈光度異常311人,檢出率為17.1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7,P>0.05)。

2.2 各類型屈光度異常情況比較 705名屈光度異常的兒童中以散光最多(497例),占70.49%;其次是復合性遠視散光(137例),占19.43%;遠視42例,占5.96%;復合性近視散光13例,占1.84%;近視3例,占0.43%;各類型屈光度異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 428.44,P

2.3 不同年齡組屈光度異常情況 以3歲組最高,為22.98%,其次是4歲組(17.8%),5歲組為14.89%,6歲組為12.75%。各年齡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77,P

3 討論

學齡前期是兒童視功能發育非常關鍵的時期[1]。3歲兒童尚未形成穩定的雙眼視覺,4歲兒童有雙眼視覺,6歲以前是發育期,視覺在不斷形成,可通過反復適宜的視覺刺激和強化使雙眼視覺逐漸完善。因此,在視功能發育時期,應做好兒童視力檢查,早期發現影響兒童視力的各種因素,消除不良影響,及時診斷和治療眼疾或采取必要措施訓練兒童視功能的發育[2-4],真正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調查發現,該組學齡前兒童屈光度異常檢出率為16.44%,各類型的屈光度異常以散光和遠視為主。表明屈光度異常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這與沈錦紅[5]調查結果一致。兒童視覺是一個由不健全到健全發育的過程,新生兒幾乎全部為遠視眼,具有一定的規則散光,屈光狀態分布較寬,隨著眼球的生長發育,遠視及散光程度逐漸緩解[6]。

學齡前兒童視力檢查工作應作為兒童保健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嬰兒出生后視力發育相當迅速,尤其在1歲以內,到3歲時就接近成人水平。異常的視覺環境如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上眼瞼下垂、斜視、屈光不正等,往往影響視覺功能的發育。所以,應在兒童視力發育的關鍵期發現視覺異常,及早干預。

需大力開展兒童眼保健知識的宣傳。在篩查復檢的工作中,由于部分家長眼保健知識的缺乏,對筆者反饋的屈光度異常需復診的信息不夠重視,這將給孩子帶來終生的遺憾。另外,由于電子產品成了每個家庭的必備用品,很多兒童由于長時間看電視、計算機、玩游戲,眼睛得不到休息,一直處于疲勞狀態,眼睛的自我調節能力變得低下。也有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的缺乏對屈光度也會造成很大影響,高能食物攝入過多也會導致屈光度下降。因此,婦幼保健部門要積極參與宣傳動員,積極開展兒童眼保健的健康教育活動。用講座、義診、派發宣傳資料等形式來對家長進行眼保健及營養健康教育。

4 參考文獻

[1] 馮光強,項道滿,陳少芳.廣州市5860名學齡前兒童屈光狀態調查.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1):87-88.

[2] 彭榮立,肖麗華,項明,等.北京市和平里地區861名兒童視力的調查統計分析.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10(4):265.

[3] 馮光強,黃業賢,王建勛,等.散光性弱視兒童的綜合弱視治療.臨床眼科雜志,2004,12(1):61-63.

[4] 馮光強,黃業賢,項道滿.兒童睫狀肌麻痹散瞳驗光的必要性分析.現代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4,10(3):206-207.

[5] 沈錦紅.清遠市學齡前兒童屈光度篩查情況調查分析.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7,13(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