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原理閱讀筆記范文

時間:2023-09-18 17:58: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機械原理閱讀筆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機械原理閱讀筆記

篇1

關鍵詞:筆記本維修基礎 維修流程檢測 技術規范

中圖分類號:TP3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c)-0014-0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筆記本電腦的社會擁有量越來越大,維護問題日益突出,由于筆記本電腦采用的技術先進,很多維修人員對其工作原理了解不深,因此嚴重影響了維修的速度與質量,而且筆記本電腦廠商通常沒有附帶圖紙,許多維修人員在維修時經常感到束手無策。

對于初入維修行業的人員來說,很多學習的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普遍感到入門難,理論書籍沒時間看,電路圖看不懂,維修無從下手。筆記本電腦由于其結構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維修的復雜性。但筆記本電腦終究是電腦的一種,它的維修原理與普通臺式機是基本相同的。如果你是一位筆記本電腦用戶,而且對它的維修方面的知識感興趣,那么你可以參看該文,這里列舉了一些解決筆記本電腦故障的分析處理過程,也許會使你得到一些幫助。

1 筆記本電腦維修基礎

1.1 復習委為學習之母

筆記本電腦維修理論比較復雜,第一次閱讀時可能只留下初步印象,當你多次仔細閱讀此書的時候就會理解更多的知識,對筆記本電腦了解更加深刻。只有讀者經過了多次的學習和復習,才能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具體的維修中。

1.2 維修實踐是學習的最好方法

邊看書,邊實踐,這樣可以加深我們的記憶,幫助我們理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對于維修人員來說,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修機器,紙上談兵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效果。

1.3 記住常用的英語單詞

需要記住常用的英語單詞,才能看懂電路圖,如,Power good表示“電源好”信號,也是可以用Power OK表示等。對于專業術語,一時不能掌握可以先記下,只會用就可以。

2 筆記本電腦維修基本方法

(1)先機械,后電氣由于筆記本電腦安裝的比較特殊性,對于各個部件的裝配要求非常精細,不正確的安裝可能會造成更多問題,因此,先檢查其有無裝配機械故障再檢查其有無電氣故障是檢修電腦的一般原則。

(2)先機外,后機內對于出現主機或顯示器不亮等故障的筆記本電腦,應先檢查筆記本電源部分的外部件,特別是機外的一些開關,插座有無斷路、短路現象等,不要認為這些是不關緊要的小處。當確認機外部件正常時,再進行其他的檢測。

(3)先調查,后熟悉維修時,首先要弄清故障發生時電腦的使用狀況及以前的維修狀況,了解具體的故障現象及發生故障時的使用軟硬件環境才能對癥下藥。此外,在對其電腦進行維修前還應了解清楚其電腦的軟硬件配置及已使用年限等等,做到有的放矢。

(4)先軟件,后硬件先排除軟件故障再排除硬件問題,這是電腦維修中的重要原則。在維修過程中要注意用戶的軟件使用環境和我們標配的有什么區別,是不是有什么行業公認的不兼容軟件的使用,系統啟動有沒有什么問題,一定要先排除軟件的問題再著手進行硬件的維修。例如,WINDOWS系統軟件的被損壞或丟失可能造成死機故障的產生,因為系統啟動是一個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錯誤,如果存在損壞的執行文件或驅動程序,系統就會僵死在這里。但電腦各部件的本身問題,插接件的接口接觸不良問題,硬件設備的設置問題例如BIOS,驅動程序的是否完善,與系統的兼容性,硬件供電設備的穩定性,以及各部件間的兼容性抗外界干擾性等等也有可能引發電腦硬件死機故障的產生。我們在維修時應先從軟件方面著手再考慮硬件。

(5)數碼卡法。在檢查不能點亮顯示器的主板時,將主板診斷卡插在PCI插槽或ISA插槽中,由于主板診斷卡顯示代碼反映BIOS自檢的過程,因此,根據主板診斷卡顯示代碼可以確定故障范圍,這種方法叫數碼卡法。

(6)電阻法。在判斷元件和線路是否在開路和短路故障時經常采用的電子法使用萬用表時,當紅筆接地,用黑筆測量待電路的電阻,這種方法測出的稱為正向電阻;反之當黑筆接地,用紅筆測量電路的電阻,這種方法測出的稱為反向電阻。

(7)波形法。波形法是最準確的測量方法,電腦維修常用這種方法解決疑難故障,它是需要用示波器,并且在有些部分要求比較高,使用也比較麻煩。

3 筆記本電腦維修中操作規范要求

3.1 維修前的準備工作

禁帶電操作,拆卸主機之前應釋放主機殘余電荷。獨立供電的外部設備(如打印機等),應先關閉計算機,然后再切斷外設的市電供應,繼而斷開設備與主機之間的數據連接。

(1)拆裝前準備。

在遇到新機型的時候,在服務之前要參考相應機型的拆裝指導,部分機型要熟悉機型硬盤制作規范;不熟悉的機型,可以參考用戶手冊。拆裝的機器應放置在寬大、整潔的平臺上。在進行機器的拆裝前,在平整的臺面上鋪好防靜電布,防靜電布需要做好接地措施。工程師必須佩戴好防靜電手環。手環與防靜電布連接。在進行機器拆裝之前,要征得用戶的同意;對于硬盤操作需要用戶簽字確認。

(2)拆裝過程。

根據操作使用合適的工具。使用的工具要求擺放整齊,以便于取放為準;拆卸下來的螺釘等放入零件盒內;拆下的備件擺放整齊,在不用時要放入防靜電包裝中。拆卸順序為:先外后內、先連接線后部件;如有其它部件遮擋,應先拆卸其它部件。安裝順序正好與拆卸順序相反。

(3)拆裝操作。

根據操作使用合適的工具。使用的工具要求擺放整齊,以便于取放為準;拆卸下來的螺釘等放入零件盒內;拆下的備件擺放整齊,在不用時要放入防靜電包裝中。拆卸順序為:先外后內、先連接線后部件;如有其它部件遮擋,應先拆卸其它部件。安裝順序正好與拆卸順序相反。拆裝操作中,每拆卸一部件,要觀察連接部件是否完好。

(4)安裝完后。

應確保連接線安裝齊全,不應有缺漏的固定螺釘,并且各部件所用螺釘的規格符合要求。

更換完成后的驗機:進行針對故障點的檢驗,保證故障排除。協助用戶,用金鑰匙為用戶驗機,請用戶在維修單上簽字確認。

3.2 維修中的操作規程

(1)選擇所使用的工具。

(2)規范拆裝/拆裝到位。

(3)各主要部件檢測維修更換注意事項。

(4)部件防護。

(5)晶屏操作。

3.3 維修完成后注意事項

(1)主機外觀檢查。

(2)用戶的報修故障是否解決。

(3)根據驗機標準,維修完畢后用金鑰匙為用戶驗機。

(4)對用戶的故障給與合理的解釋。

(5)對用戶講述維護使用小常識,為用戶介紹網上預約服務。

參考文獻

[1] 于景輝.計算機主板維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2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記憶原理 記憶效果

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是教師的天職,若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懂得和熟練地運用學習規律。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在初中語文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懂得并學會熟練地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相關概念,用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效果。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應當根據他們在學習上表現出來的實際情況與身心發展特點,實施相應的教學方法。記憶規律就可以對初中語文教學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第一,要利用記憶原理中的知覺表象進行教學

利用各種感覺通道上的知覺表象,包括視覺的、聽覺的、嗅覺的、味覺的和觸覺、動覺的表象進行記憶指導。也就是說,要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最初印象,給學生提供生動形象和大量豐富的記憶表象,使他們能夠通過運用各種感官來具體感知文章提供的信息,促使記憶表象向長時記憶轉化。目前,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大量運用,就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的可能性。而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自由,讓他們的手和腳也同時活動起來的教學方法,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短時記憶是容量有限的記憶,在短時記憶中,可以儲存7±2個信息組塊。而組塊是主體對信息的特殊的組織和編碼,它與人的知識和經驗有關。人的知識經驗不同,對同一材料的組塊就不同。因此,擴大每個組塊本身的信息含量,其中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將機械記憶改變為意義識記,充分理解記憶材料。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把握材料間的內在聯系,根據這些聯系進行高效率的記憶加工。

第二,利用記憶原理中的精加工策略進行教學

對學習材料作精細的加工活動,即通過在要加工的記憶材料上增加相關的信息來達到對新的材料記憶的學習方法。對材料加工得越深,信息保持得就越好。比如:對無意義的材料賦予某些人為的意義,以促進理解和知識保持的記憶方法。如在回答“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描述自己在危難之中接受重任的語句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這一問題時,常有學生因記不清這兩句的先后次序,而導致失分。為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我給他們出主意:記住“任命”一詞,就不會再出錯。此后,學生在這一問題上基本不再出錯。

對學生經常混淆的說明順序和記敘順序,表達方式和論證方式,說明方法和論證方法,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建立這些知識點的聯系,強化這些概念間的細微區別,擴大有關特征,促進辨別學習,不斷地復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讓學生清楚各類概念間的不同處,加深學生的印象。在學生頭腦中牢牢地印入這些基本概念所包含的內容。對這些信息加工得越深入,越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生就會記得越牢固。

第三,做筆記可促進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研究表明,學生不但可以借助做筆記來控制自己的注意,而且有助于發現新知識的內在聯系,幫助新舊知識建立聯系。通過對學生筆記的檢查,就可以發現學生的錯誤所在,及時進行強化或反饋。通過作筆記,還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和適當的教學方法。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由機械記憶向意義識記的轉變過程中,此時,教會他們記憶的方法和技巧,教會他們理解識記材料的含義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分析近幾年來中考背誦默寫的得分情況時,會發現:學生不是不會背誦,而是不會“寫”,他們往往在一些關鍵字上失分。基于這一觀點,我在調查學生的實際情況后,開始要求他們記下講課要點,并在課堂上檢查他們的筆記。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明白了:“明白”僅僅代表聽“懂”了,而不意味著“理解”了,要想準確表達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之后的考試結果也證明了做筆記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知道新舊知識的內部聯系,明確新舊知識間的關系,是一個有效提高學生記憶效果與學習成績的方法。

第四,組織策略

組織策略是將分散的、孤立的知識集合成一個整體并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關系的方法。它表現為多種具體形式:有“描述策略”、“歸類策略”、“表象策略”等等。對學習內容進行縱向梳理,橫向比較分析的方法。比如:學完了初中階段的全部知識后,要求學生按照文學史的時間先后順序整理出初中課本涉及的全部古代文學知識。這樣,在整理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熟悉課本內容,同時對知識進行分析、歸類,加深理解。比如,找出其中哪些作家的作品有相似之處,哪些地方容易混淆,如何區分等需要精加工的內容。此時能再輔以教師的強化復習和及時反饋,學生的理解將更加深入、全面。

篇3

中考學習的全套方法有七步,那具體是哪七步呢?不知道的小伙伴們看過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中考考生學習方法七步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考考生學習方法七步走一、預習

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準備。所以預習就是自學。

1.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

2.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系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

3.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4.做好預習筆記。

預習的結果要認真記在預習筆記上,預習筆記一般應記載教材的主要內容、自己沒有弄懂需要在聽課過程中著重解決的問題、所查閱的舊知識等。

二、上課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不言而喻,上課也應是考生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

1.課前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2.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欲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3.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上課鈴一響,就應立即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

4.聽課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5.不懂的問題要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課后再去鉆研或向老師請教。

6.要努力當課堂的主人。

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積極參加課堂討論。

7.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

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

三、作業

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

1.先看書后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

2.注意審題。

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和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態度要認真,推理要嚴謹,養成"言必有據"的習慣。

4.作業要獨立完成。

對于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

5.作業要規范。

切忌涂改過多。書寫工整,步驟簡明有條理。

6.定期將作業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復習時,可隨時拿來參考。

四、復習

復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

1.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并且要同時復習頭一天學習和復習過的內容,使新舊知識聯系起來。

2.單元復習。

在課程進行完一個單元以后,要把全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一次全面復習,重點領會各知識要點之間的聯系,使知識系統化和結構化。

3.期中復習。

期中考試前,要把上半學期學過的內容進行系統復習。特別應著重弄清各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系。

4.期末復習。

復習時力求達到"透徹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的目的。

5.假期復習。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業外,要把以前所學過的內容進行全面復習,重點復習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五、考試

考試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考試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

1.要正確對待考試。

考得好,可以促進自己進一步努力學習,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認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

2.做好考試前的準備工作。

對各科功課進行系統認真的復習,這是考出好成績的基礎。

3.答卷時應注意認真審題,仔細檢查,答題先從簡單的開始,卷面要整潔,書寫要工整,答題步驟要完整。

4.重視考后分析。

拿到老師批閱的試卷后,要對試題進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5.各科試卷要分類保存,以便復習時參考。

六、課外學習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課外學習應注意:

1.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選擇學習內容,原則是有利于鞏固基礎知識,彌補自己的學習弱點。

2.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一些有關學科的課外讀物學習。

3.課外閱讀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切忌好高騖遠、貪多求全。

七、實驗課

實驗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手段,實驗的目的是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有效地擴大知識領域,培養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養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實驗課要做到:

1.實驗前做好準備,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法、步驟等。

2.注意熟悉實驗用儀器設備的名稱、功能和操作方法。

3.實驗要自己動手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測定數據,做好記錄。

4.實驗完成后,要認真且實事求是地寫好實驗報告。

考試一些錯誤信息分類①遺憾之錯

就是分明會做,反而做錯了的題。

比如說,“審題之錯”是由于審題出現失誤,看錯數字等造成的;“計算之錯”是由于計算出現差錯造成的;“抄寫之錯”是在草稿紙上做對了,往試卷上一抄就寫錯了、漏掉了;“表達之錯”是自己答案正確但與題目要求的表達不一致,如單位混用等。

②似非之錯

理解的不夠透徹,應用得不夠自如;回答不嚴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對了,一改反而改錯了;或第一遍做錯了,后來又改對了;一道題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③無為之錯

由于不會,因而答錯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沒有答。這是無思路、不理解,更談不上應用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這三類錯誤的比例是2:7:1,你也可以自己分析一下自己的三類錯誤比例。得出結論后,就知道問題出在哪里,要針對性進行解決。

出現這些錯誤情況的原因①被動學習

許多同學有很強的依賴或懶惰的心理,只是被動的跟隨老師的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有內容。

②學不得法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③不重視基礎

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④數學思維不夠寬廣

有的同學不會對知識的深度、廣度,以及各章節進行總結,并融會貫通,不會“多角度”考慮,不會“概括”、“類比”、“聯想”、“抽象”等各種方法與思維。

⑤死記硬背,不能遷移知識

篇4

【關鍵詞】聯結學習論;認知學習論;課堂講授法;結構教學法;先行組織者

一、《會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目的

《會計學原理》課程是會計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是研究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過《會計學原理》這門課程的學習,要使學生通曉會計學的基本原理、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會計信息的生成機制,形成初步的會計理念,為專業課的學習和社會實踐奠定扎實的基礎。《會計學原理》的授課對象是一年級新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一年級新生的特點,《會計學原理》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了課堂講授教學模式教學法。

二、學生由聯結學習向認知學習的轉變

聯結學習論認為,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直接建立聯結的過程。強化在S-R之間起著重要作用。在S-R聯結之中,個體學到的是習慣,而習慣是反復練習與強化的結果。習慣一旦形成,只要原來或類似的刺激情景出現,習得的習慣性反應就會自動出現。而大多數學生都是聯結學習論的直接受影響者,高中階段他們通過每天做大量的練習題來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習慣了上課認真聽老師講,總怕漏下一句話;一本一本地記筆記,總怕落下一個字;題目一遍一編地做,總怕少做了一種題型。結果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在學習上普遍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學能力較差。而大學生在學習解決問題時,并不是簡單地通過練習與機械記憶,在問題情景與解決問題的手段之間建立直接聯系,而是需要對整個問題情景進行知覺與理解,領悟其中的各種條件之間的關系以及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方能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面臨新的學習環境,學生感到不適應。他們需要接受認知學習的訓練。認知學習論認為,學習并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成認知結構;學習并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個體當前的學習依賴于他從記憶中抽取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景,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三、《會計學原理》課程的課堂講授教學法

課堂講授法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在課堂講授法教學中,教師的職能是詳細規定學習的內容,向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并力圖這些材料在速度和內容上適合于每一個學生。同時,教師還要負責診斷學習者的困難,為他們提供適當的補救。課堂講授法的優點:一是教師直接向學生呈現學科內容,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學進度;二是課堂講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以他淵博的知識、清晰的思路、流暢的語言、感染學生,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三是課堂講授法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指導,比較適合于剛入校的學生。關于課堂講授法的缺點,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逐漸下降。對課堂講授法最多的指責,是說它導致了學生機械、被動地學習,是“填鴨式”教學。其實,無論是學生注意力下降,還是學生機械、被動地學習,都不是課堂講授法本身的過錯,是教師沒能夠正確運用這一教學方法。解決的方法是在運用課堂講授法的同時,注意結合下列方法。

四、《會計學原理》課程的結構教學法的應用

布魯納(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的結構教學觀,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他所謂的學科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態度和方法。而所謂“掌握事物的結構,就是允許許多別的東西與它有意義地聯系起來的方式去理解它。”當學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門學科的結構,他們就會把該學科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學生理解了學科的基本結構,就容易掌握整個學科的具體內容,就容易記憶學科知識,促進學習遷移,促進其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并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基本結構整理如下:

(一)會計對象、會計要素、會計科目

會計對象是企業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會計科目是按照交易或事項的內容和管理的要求對會計要素所作分類的項目。會計對象、會計要素、會計科目之間的關系可用圖表1表示。(二)資產與權益的平衡關系(會計等式)、設置賬戶、復式記賬

資產與權益的平衡關系是會計的基本理論,是設置賬戶、復式記賬、編制會計報表的理論依據。在組織該部分教學內容時,圍繞“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表”的填列來完成資產與權益平衡關系的教學內容。通過分析經濟業務或事項,幫助學生得出下列結論:“每一項交易或事項都會引起會計要素中兩個或兩個以上項目的增、減變動”、“理論上,每一項交易或事項引起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及變化以后的結果,可以在這張表格中完成,實際工作中顯然有其局限性。”這樣,很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反映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及變化以后的結果——“設置賬戶”的問題。即給每一個會計科目設置一定的結構,來反映每一項交易或事項引起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化及變化以后的結果。這個結構首先要反映“期初數、增加數、減少數、期末數”。每一項交易或事項都會引起會計要素中兩個或兩個以上項目的增、減變動,這就要求對每一項交易或事項進行“復式記賬”。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表如圖表2所示。

(三)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

會計核算的各種專門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聯系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會計核算方法體系。交易或事項發生后,經辦人員取得或填制原始憑證,經會計人員審核整理后,按照設置的會計科目,運用復式記賬法編制記賬憑證,并據以登記賬簿,對于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成本計算,最終計算企業的經營成果。通過財產清查對賬簿記錄加以核實,在保證賬實相符的基礎上,定期編制會計報表。在會計核算方法體系中,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是三個主要環節。體現了會計信息的生成機制。教學過程中通過圖表3作好理論與實際操作的銜接工作。

這三條主線基本上概括出《會計學原理》的主要結構。值得說明的是,由于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通過幻燈片之間的超級連接,使得教學內容之間銜接自如。這樣,課程學習結束時,學生自然形成了《會計學原理》課程的結構。

五、《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先行組織者”教學法的應用

奧蘇伯爾(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曾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又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意義學習,并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所謂有意義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接受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者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奧蘇伯爾認為,接受學習適合于年齡較大、有較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他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其目的是為新的學習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著點。增加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以促進學習的遷移。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有意義接受學習論準備“先行組織者”。

(一)介紹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時,先引用馬克思《資本論》中關于魯濱遜記賬的一段話:

“……這位從破船上搶救出表、賬簿、墨水和筆的魯濱遜,馬上就作為一個地道的英國人開始記起賬來。他的賬本上記載著他所有的各種使用物品、生產這些物品所需要的各種活動,最后還記載著他制造這種一定量的產品平均耗費的勞動時間。”

教學內容就自然歸結到會計起源于社會生產實踐。人們通過長期的生產實踐,逐漸認識到在進行生產的同時,有必要把生產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并對生產活動的數量方面進行計算。

(二)介紹借貸記賬法時,引用葛家澍《財務會計理論研究》一書中關于“復式記賬”的描述。

“比較公認的復式簿記是1949年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同時也是一位教授、學者,盧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在他的專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deAithmaticaGemetria,ProportionetProportionalita》)第二章“計算與記錄詳論”(deComputisetScriptuis)中系統描述并總結了流行于意大利沿海城市威尼斯一帶商人所用的復式簿記法(威尼斯簿記法)。這書明確指出“所有的分錄……都是復式的。若你記錄了貸方,就必須同時記錄了借方”。商人“應建立備查簿和分類簿兩種賬簿”,“無論現金收付、貨幣種類,還是變換的價值都應記錄”,特別是對那些持續經營的企業,他同時要求每年計算一次利潤并進行結賬,這對于保持合伙的友誼與合作是必要的。該書指出:“(如果)將你財產目錄的第一項即你所擁有的貨幣數量登記到日記賬中去,為了理解財產目錄的內容記入日記賬和分類賬,你必須學會另外兩個術語,一個稱為‘現金’,另一個稱為‘資本’。……在日記賬和分類賬啟用時,資本總是作為貸方登記而現金則作為借方登記,購買商品也是如此,借記‘蔗糖’賬,貸記‘現金’賬”。500年前,LucaPacioli傳授人們的記賬技術,居然今天仍然為現代企業會計所運用,而基本上沒有改動,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德國偉大的文學家、詩人、哲學家歌德(Goethe)贊揚復式簿記是“人類智慧的絕妙創造”。

這是對復式記賬法的一般性描述,為教師介紹借貸記賬法的內容作好了鋪墊。例如:借貸記賬法的記賬符號。以“借”、“貸”作為記賬符號,以“借”表示資產的增加,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減少;以“貸”表示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資產的減少。這一做法沿襲了“威尼斯簿記法”中的做法:“所有的分錄……都是復式的。若你記錄了貸方,就必須同時記錄了借方”。“在日記賬和分類賬啟用時,資本總是作為貸方登記而現金則作為借方登記,購買商品也是如此,借記‘蔗糖’賬,貸記‘現金’賬”。顯然,“威尼斯簿記法”中以“借”表示資產增加,以“貸”表示資本增加;以“借”表示資本的減少,以“貸”表示資產的減少。最后,教師可以根據經濟業務的類型(圖表4)來說明這一結論。

六、創設問題情景,實施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問題的答案可能是本節內容的總結。比如,講授完總分類賬戶的試算平衡后,提出問題:“總分類賬戶的試算平衡后,說明總分類賬戶的登記結果絕對無誤嗎”?學生通過思考,很快能得出結論:通過試算平衡可以檢查總分類賬戶登記結果基本正確,但不能檢查出諸如重復登記、漏記、科目錯誤等錯誤,因此,試算平衡不是萬能的。問題的答案可能是與前面章節內容的比較。比如,講授完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的平行登記,學生編制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的平行登記結果對照表,來檢查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的平行登記結果的正確性,為了與試算平衡表進行區別,提出問題,試算平衡表與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平行登記結果對照表的區別是什么?學生通過思考,很快能得出結論:試算平衡表是檢查總分類賬戶登記結果的正確性,而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的平行登記結果對照表是檢查某一個總分類賬戶與其所屬明細分類賬戶登記結果的正確性。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對下一章節內容的引入。在講授完會計賬簿一章后,提出問題,假設賬簿記錄正確無誤,是否說明賬實相符,是否存在某中客觀原因導致賬實不符?如果賬實不符,根據賬存數編制會計報表?還是根據實存數編制會計報表?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財產清查的內容。采用啟發式教學,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一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被動接受轉為積極思考,增強學習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二是在講授和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找出不同知識以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整合和優化。

七、開場白和結束語

“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萬事開頭難……”都說明了上好第一堂課的重要性。一個完美的開場白不僅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充分信任,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一堂課,教師應談及下列問題:介紹自己的學習背景、研究方向、關注的會計實務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教師,還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信任感。同時,學生的信任對教師也是一種鞭策,促使教師精心備課,潛心科研,努力讓每一堂課都精彩;介紹《會計學原理》課程,如《會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任務,《會計學原理》教材的結構,《會計學原理》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參考書目;介紹《會計學原理》這門課程的學習方法,如聽課為主,筆記為輔,課后閱讀補充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介紹學校圖書館,高校學生提倡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研究學習,圖書館便是良好的閱讀、學習的場所。

學期結束,除了對本課程進行歸納、總結。更重要的是介紹下一門與之銜接的專業課《財務會計》,介紹《會計學原理》與《財務會計》之間的聯系。

【參考文獻】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謝安邦.高等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篇5

[關鍵詞]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 專業英語 教學方法

一、引言

專業英語是繼大學英語之后,結合專業知識而設置的一門后續課程。機械工程科技人才掌握好專業英語,是獲取專業信息、掌握學科發展動態、參加國際間學術交流的基本前提。在當代信息社會,隨著科學技術和對外交流的日益發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從事機械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與國外同行進行合作交流的機會不斷增加,這一形勢使得專業英語的重要性日趨明顯。然而,現階段機械制造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不能很好地滿足現代社會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如何開展和改進專業英語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機械制造專業英語的教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學學時偏少

目前,我校的機械制造自動化專業英語課安排36學時,同大學英語相比,專業英語的教學學時大大減少了,造成專業英語教學目的難以實現。

2.學生學習興趣淡薄,對專業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夠

專業英語課程中,學習內容有著濃厚的專業色彩,文章的形式和風格不像大學英語教材中那么生動有趣,同時專業英語有其特定的句型特點,長句較多,容易令初學者感到困難。機械制造自動化專業詞匯也很多,學生記憶起來很吃力,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校的機械制造專業的專業英語課程安排在大四上學期,這個學期50%的學生忙于考研,上課也只是應付老師的點名,更是沒有興趣學習專業英語。目前,社會上用人單位多看重的是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因而,學生普遍重基礎英語而忽視專業英語的學習,很多同學認為學習專業英語這門課程,不過是增加一些專業詞匯、專業術語而已,在專業英語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遠不及基礎英語。

3.師資力量不夠

由于近年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生源差別較大,學生英語程度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公共英語基礎較差,使得專業英語的教學體系與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體系不能連貫起來,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英語程度較好的學生有時會覺得浪費了時間,而程度較差的學生有時又難以理解,造成了教學資源和時間的浪費。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定位在以培養較強的閱讀能力為主,一定程度上對聽、說、寫等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重視不夠,使學生出現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的現象。另外,對專業英語重視不夠,教師隊伍建設沒有受到重視。

4.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效果不理想

在專業英語的教學中,受學時的限制,任課教師一般過于側重閱讀和翻譯,講解比較多,課堂氣氛沉悶枯燥,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專業色彩濃厚,任課教師多由英語水平較高的專業課老師擔任,他們對教學內容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在口語表達和教學手法上不及大學英語老師,根據期末考核和教學實踐的反饋結果,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令人擔憂,許多同學覺得學完以后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提高不明顯,特別是專業英語的聽說能力,幾乎沒什么進步。

以上情形表明,專業英語作為機械制造自動化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其教學狀況難以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要讓專業英語成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之后的有用工具,對其教學進行改革已勢在必行。

三、機械制造專業英語的教學

1.機械制造專業英語的特征

在從事機械制造專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詞匯難。機械制造專業英語的詞匯與機械制造、結構、材料、熱處理、流體傳動、設備、機器人等密切相關,日常基礎英語很少涉及這些專業化的詞匯,加上學生專業知識有限,因而生詞量很大;另一方面,英語單詞一詞多義,學生習慣用基礎英語中了解的意義來理解專業英語,往往造成誤解。

(2)句子難。詞匯難是造成理解句子難的一個原因。此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英語采用正式文體,邏輯性強,每個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大,容量大,句子特別長,語法結構復雜,從而增加了理解的難度。

(3)漢語表達難。由于專業英語詞匯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都存在英譯漢時漢語表達難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生對翻譯技巧不太了解,習慣于采用譯電碼那樣的機械式翻譯,極易寫出不達意或者不規范的中文;二是學生本身中文基礎薄弱,顯得力不從心。

2.教學內容

我們選擇了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章躍老師編寫的《機械制造專業英語》教材,該教材的專業知識涵蓋面大,教學內容涉及工程力學、機械零件與機械設計、汽車主要零部件、公差與配合、液壓與傳動、工程材料、金屬材料成形加工、金屬熱處理、機床、刀具、金屬切削加工(車、銑、鉆、磨)、特種加工、以及與現代制造技術相關的微機原理、數控技術、機器人、FMS、CAD/CAM、PLC應用,及利用Internet查詢工程技術文獻資料等;教學內容在涵蓋專業基本知識的同時,體現了該專業的時代特征,其中與現代制造技術相關的內容占整個教學內容的1/3;有充足的閱讀材料,基本專業詞匯豐富,結合課文還配有大量的練習,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該教材的可讀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擇某些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安排學生自學相關閱讀材料。

3.教學方法

學生經過基礎英語的訓練,有一定的英語知識作為基礎,專業英語應訓練學生如何使用英語這一工具,有效獲得專業知識,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專業相關的活動,強調英語的功能性和交流性,這一點專業英語有別于基礎英語。在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正確確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改變他們為應付考試而學,缺乏學習熱情的狀況。除了在課堂上經常強調專業英語的重要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改變過去以教師課堂講解為主的形式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應采用啟發式教學法的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在專業英語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法,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臺上講解詞匯和翻譯文章,學生做筆記,僅有一部分同學能專心致志地聽講,課堂氣氛十分沉悶乏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習效果,因此,要努力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必須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起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動腦筋、勤思考。培養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學實踐充分表明,一味地灌輸知識效果往往不理想,許多知識其實要靠學生自己去領悟其中的奧妙,在課堂上老師宜精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為他們提供思考的空間。

培養學生課外自學能力,專業英語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僅僅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指導學生廣泛地開展課外學習,在學時少的情況下就更是如此,課外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收看英文電視節目或收聽英文廣播來提高英語的聽說能力。可以參閱一些機械工程類的英文期刊雜志或者訪問專業網站,以培養專業英語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為督促和了解學生的課外學習情況,教師可適當地布置一些課外作業,也可讓學生在課堂上就某方面專業知識展開熱烈的討論。只有將課內外的學習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培養出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和專業能力的科技人才。

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采用電化教學方法。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配合教學,將文字、圖表、動畫、錄像剪輯等教學信息通過屏幕投影設備呈現給學生,這種教學手段形象、生動、直觀,信息量大,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受到直接的刺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狀態。這也是彌補專業課教師口語表達不足,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一個很好途徑。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如果注意情感教學,有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各種層次的學生參與教學,體驗成功,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讓他們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由于專業英語教學學時少,如何在最短的時間里使學生獲得最大收益,在教學中的作法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即專業英語課的意義更多體現在幫助學生發掘自身的英語潛能,而不是教會他們多少英語知識。

四、幾點思考和建議

1.加強專業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

專業英語課程的特殊性要求專業英語教師不但要懂相關專業知識,還要有過硬的英語基礎。目前,基本上是由各專業的專業課教師承擔專業英語的教學工作。這些教師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但不熟悉語言教學法,口語能力也不盡人意。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高素質的專業英語教師。由英語專業資深教師指導,定期舉辦英語及英語教學方法的培訓班,促進專業英語教學的專業化和規范化。

2.加大對專業英語教學的投入

在新大綱和新形勢下,基礎英語教學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學生對專業英語有了更高要求。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加大對專業英語教學的重視和投入,對從事專業英語教學的教師給予更多的培訓、深造機會,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英語教學水平。

3.在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階段,要求學生翻譯不少于3000字的相關英文文獻。

參考文獻:

[1]何鋒,陳君德.提高機械工程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4,(2):116-117.

篇6

【關鍵詞】初中生記憶法學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4-0134-01

記憶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大腦在記憶材料時,過分緊張或低沉的情緒會抑制人的記憶活動;只有在愉快、有興趣且較平靜的情況下,帶有對當前記憶材料適當的緊迫感和焦慮感,才有利于提高記憶的效率。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特點,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這樣對識記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每門學科的知識都具有系統性,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性質和原理等是知識系統展開的基礎。學習要從基本知識入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對學過的知識不能有效記憶,那么,對后續學習就會造成障礙。因此,記憶是人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的基本條件。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根據記憶規律,運用記憶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只有感興趣的東西,學生都會積極動腦,認真思考,才能加深記憶;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盡量創設情境,采用不同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積極動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積極思考,問題的難易要適度;要面向全體同學,同時要注意問題的層次,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動。其目的在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知識,有助于學生在探索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的能力。

二、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相結合

機械記憶的主要方法是復習,而意義記憶的主要方法是理解,與以理解記憶為基礎的意義記憶相比機械記憶更具全面性、精確性和鞏固性;意義記憶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識記的材料和我們的知識經驗相聯系。譬如:學習英語,英語單詞有幾百萬個,單憑機械記憶,一個人不可能全記住;但是,英語的詞干常見的有幾百個,靠機械記憶可以記住;人們利用這些詞干,再從英語中找出它們的同族詞,舉一反三,就能快速擴大英語的詞匯量,再利用英語的構詞知識,推出未學過的同族詞的詞義。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聚集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單純的機械記憶,無法迅速擴大自己的知識數量,這就要依靠意義識記,才能觸類旁通,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采用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對比、歸納,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并掌握。

三、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既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如:教師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平時就要指導學生多閱讀,做好讀書筆記,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寫作技巧,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在老師的指導下,經常讀書、經常思考,堅持不懈的練筆,使用各種詞匯和寫作技巧,對各種文章結構比較熟悉,又結合生活實際,一旦寫起作文來便信手拈來。要想熟練掌握知識,就得在學習中運用,運用中學習。

四、要有一定的緊迫感

在教學活動中,有些須背誦的材料,布置給學生,如果教師不督促和限定完成背誦任務的時間,一些不自覺學習的學生就不能完成,只有當教師把背誦內容的時間界定,才能使他們產生緊迫感,發揮各種潛力,來完成背誦任務。極少數學生不能完成背誦材料,其原因是沒有緊迫感,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善于給自己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導致對識記的內容漠不關心,注意力不集中,一遇到困難就退卻,學習信心逐漸下降,這樣惡性循環,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這是造成學困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對需要記憶的內容產生一定的緊迫感。

五、及時復習

人們常說:“溫故而知新”。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記住的詞匯、句型、語言、知識、概念、公式、定理等,過一段時間就可能忘掉,唯一的方法就是復習;學生學過的內容,只是忘記了一部分,如果加以復習,由于過去學過,并理解過,所以再學習時,就是對學過的內容重現,會產生再認的作用,就能迅速的回憶起來,即使想不完整,再學習一遍也比第一遍學習省時且易記。因此,對學過的知識點要指導學生在課后復習,單元、章節復習,期中和期末復習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總之,記憶的方法有很多,在教學活動中,因學科的不同特點和學生自身的差異,教師應當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管永清.巧用記憶方法 提高學習效率——地理教學中積累知識的有效方法[J].考試(教研),2010(5)

篇7

(南通大學管理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9)

【摘要】在《管理學原理》的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形式日益普及。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形象、信息傳遞效率高等顯著優點,但也存在設施不夠完善、備課效率較低和容易使授課進程區域趨于僵化等缺點。基于現有條件,應該審慎地考察多媒體教學的利弊,并促進多媒體教學形式與傳統教學形式的融合,以揚長避短,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教室布局

基金項目:南通大學教改課題“《管理學原理》課程多媒體教學改進研究”(13050623)。

作者簡介:丁亮(1978—),男,南通大學,講師,主要從事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

1《管理學原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普及趨勢

近年來,受益于計算機的軟硬件和網絡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學校教學設施硬件條件的改善,多媒體教學在南通大學《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中日益普及,目前已成為涉及本課程的所有師生的首選形式。

除了在“多媒體教學—傳統教學”的選擇中占據顯著優勢以外,多媒體教學還具有逐步侵蝕和同化傳統教學的趨勢,筆者和同事們都曾有過將PPT課件打印成冊,在未裝備多媒體設備的教室中用于傳統教學形式的經歷。至此,多媒體課件儼然成為課堂教學中的“助記腳本”甚或“標準講稿”,在無法使用多媒體的環境中依然充當授課流程的事實標準。

2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通過比較和分析,我們發現,相對于傳統教學形式,多媒體教學具有以下優勢:

2.1直觀、生動地呈現教學內容

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在以圖像、視頻、音頻表現教學內容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例如:在“差異化戰略”這一知識點的講解中,同樣以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發展史作為案例,以“口頭講解+板書”的傳統教學形式加以講授,學生對于西南航空只經營短途航線的戰略印象深刻,對于空姐“T恤+熱褲”的著裝方式表示驚奇,但對于西南航空以機組為單位的高效率、高強度運作,則由于缺乏直觀感受,只留下泛泛的印象;采用多媒體手段,播放相關視頻,學生會看到機長跑步清運垃圾、空姐協助機械師更換飛機輪胎等鏡頭,從而對這種成員之間因為目標高度一致而形成的默契、緊張、高效、忽略身份差別的團隊運作產生鮮明的印象。

2.2快速、大量、準確地傳遞信息

多媒體課件可以迅速地展現大段文字,對于反映企業、事件背景的材料,要將等量的信息傳遞到學生的大腦中,多媒體課件所需的時間取決于學生的閱讀速度,口述取決于教師的發音速度,板書則取決于教師的書寫速度。通常情況下,閱讀速度>發音速度>書寫速度。并且,從準確、無歧義地傳遞信息的角度來看,多媒體課件=工整的板書>清晰洪亮的發音>相對潦草的板書>含混的發音。由此可見,在準確而迅速地傳遞較大量信息方面,多媒體教學手段優于傳統教學手段,因而對于等量的信息,多媒體教學所需時間較少,在同等課時內,多媒體教學所能傳遞的信息量更大;即多媒體課件在信息傳輸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從而有助于在保證學生充分吸收的前提下,增加課堂講授的知識量。

3多媒體教學中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多媒體教學也呈現出如下問題:

3.1學生筆記方面的困擾

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記錄筆記的速度一般高于教師板書的速度,因而教師寫完一段板書,學生即完成相應的筆記,兩者基本同步。多媒體教學中,由于多媒體課件可以瞬間呈現大量信息,這種同步性被打破,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已經完成,學生猶自奮筆疾書,趕記筆記的場面。此時,教師如果直接將課件更新到后續章節,學生就只能留下殘缺的課堂筆記,如果等待學生抄完筆記,則會浪費較多時間,如果為了避免這種兩難選擇,將課件交付學生,學生又會對電子課件產生依賴,從而完全不記筆記。學生在課堂筆記方面過度的忙碌和閑暇,都不利于他們集中注意力聽講和思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3.2教室布局帶來的影響

南通大學的教室,按照黑板和多媒體投影屏幕的關系,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無多媒體、投影屏幕居中、投影屏幕居于一側。

在三種布局中,第一種以文字向學生傳遞信息的功能完全由板書承擔。在第二種布局中,黑板通常是一整塊,當投影屏幕放下后,投影屏幕居于正中位置,黑板未被遮蔽的剩余面積被分為兩塊,這兩塊殘余的黑板面積偏小,承載板書的能力大大減弱,只能起少量輔助作用。第三種布局中,整個黑板通常是由分為兩組的四塊黑板組成,每組的兩塊黑板均可沿垂直導軌上下移動,居于黑板一側的投影屏幕放下后,會遮蔽兩組黑板中的一組;在這種布局中,未被遮蔽的一組黑板,即使用于傳統教學形式下的板書承載,亦堪使用。

第二和第三種布局條件下,都可以開展多媒體教學,但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同時,板書的表達能力有較大差距,在目前的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未將這方面的差異考慮進去,因而通常是制作一個課件,在所有多媒體教室中都使用這一課件。這種做法,只考慮到授課的內容,而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較少顧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最佳教學效果的獲得。

3.3多媒體教學時的照明環境影響

多媒體教學通常使用投影儀播放課件,投影的原理類似于電影播放,要求較為黯淡的光線環境。因此,在上課時,學生為了更好地觀看投影屏幕,常常關閉教室內的大部分電燈,拉上前排或全部窗簾,營造出昏暗的教學環境,對于投影設備老化,投影效果較差的教室,尤其如此。這種昏暗的環境,固然有利于多媒體課件的播放,但卻使教室環境變得如同電影院,與教學上對“窗明幾凈”的要求則大異其趣。黯淡的照明條件,不僅不利于學生精神的振奮和注意力的集中,同時使板書成為雞肋。

3.4教學中存在“為多媒體而多媒體”的傾向

管理學原理課程中的某些授課內容,以傳統的形式和多媒體的形式都可以很好地展現,但由于多媒體授課形式的普及,不少教師傾向于將全部授課內容都搬上多媒體課件,因而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課件制作。例如,決策樹的繪制,以傳統形式在黑板上當場畫出決策樹,其直觀性和動態性并不遜于動畫形式,繪制過程也并不繁瑣,教師繪圖所花的時間與學生記錄基本同步,從各方面來看,效果都與多媒體形式旗鼓相當,而備課效率則更高。除備課效率外,“為多媒體而多媒體”的更大問題在于,當教師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將全部教學內容搬上多媒體課件之后,授課的內容和流程便趨于固化,隨堂發揮的靈感受到限制。與板書可以依據靈感“隨時為變”的特性不同,多媒體課件不大可能在教學現場臨時更改,稍縱即逝的靈感可以帶來內容風格迥異的板書,卻難以撼動高度程式化的課件。對“大而全”的多媒體課件的路徑依賴的形成,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完全棄用粉筆,轉向鍵盤和鼠標。至此,課堂進程完全取決于事先的設計,成為數年不變的“固定套路”。這一趨勢,對于教師改進其教學技巧是不利的。

4關于改進多媒體教學的對策與建議

4.1正確認識教學目的與教學手段的關系

在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日益認識到,在《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形式與傳統教學形式并非非此即彼的替代關系,而是可以共存與融合。實際上,無論多媒體教學形式還是傳統教學形式,均為教學的可選手段,而非目標。《管理學原理》教學的目標在于使學生掌握管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了解各種流派的源流、思想、觀點和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設計解決方案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的選取應服務于這一目標,即何種手段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則選用之,否則,替換之。

4.2依據授課需要對課程內容的展示形式加以選擇

在授課內容方面,可以大致分三類:第一類是需要以影音資料或動畫、圖片形式呈現的內容,第二類是涉及企業或事件背景的大篇幅文字內容,第三類是適合較為簡短的文字加上口頭講述呈現的內容。第一類中的影音資料只可能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呈現,在這里,多媒體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優越性最為明顯,是當然的首選教學手段;動畫和圖片的展示方面,則應一分為二地看待,一方面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會消耗較多精力,如果其效果優于傳統板書,則應采取,如效果相當,則可以考慮優先使用板書。對于第二類內容,多媒體傳遞信息的效率顯著占優,理應成為首選,但鑒于學生筆記方面的困難,教師應事先向學生說明,課件上哪些內容是需要記錄的,哪些內容是供當堂閱讀的,對于那些對相關材料感興趣的學生,則可以授以材料出處,供其課后詳細了解。第三類內容可在多媒體或傳統教學手段中任選,但在目前多媒體教學對課堂照明條件的要求尚未得到改進的前提下,可以考慮更多地選用傳統教學形式,這不僅有利于課堂氛圍的營造,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在授課進程中臨時摻入稍縱即逝的靈感。

4.3按照實際情況靈活調節課時比例

在教學中,鼓勵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并不等同于追求徹底的“多媒體化”。多媒體教學形式和傳統教學形式之間的比例關系,不宜作簡單的預設,無論是從教學管理的規制方面,還是教師本人對教學手段的選用方面,都是如此。高校教師的授課習慣、授課風格、計算機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個體差異,其教學手段的選擇偏好應得到尊重。就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的比例關系而言,至少存在以下影響因素:首先,個體之間的差異可能導致教授同一課程的兩個教師之間,一個較多地選用多媒體形式,另一個則偏重傳統形式,對于此類現象,應當視為正常,而不必強求一致。其次,同一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熟悉程度和應用能力,也存在著與時俱進的現象。大學教師由于其教學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常常會接觸到各類工具軟件,如spss、MATLAB、EXCEL、PHOTOSHOP、GIS等,在掌握和使用這些工具的過程中,其計算機操作水平漸趨熟練,對于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都有明顯促進作用。這種技能方面的進步,通常會導致其使用多媒體教學形式的課時比率上升,因此,長期來看,同一個教師在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形式的選用比例上,并非一成不變,對于這一變化,應該順其自然,而非作出硬性規定。第三,在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和多媒體設備使用技能的前提下,教師也有可能因其教學中的摸索,有意識地調整多媒體教學形式與傳統教學形式的比例。這一自主調節,通常與多媒體技術掌握程度無關,而是出于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對此應持歡迎態度。

4.4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進及維護

如前文所述,教室的布局和多媒體設施的特性,對于多媒體教學形式的開展及教學效果的達成有較大影響,因此,為改進多媒體教學的效果,有必要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進和維護加以關注,我們對此方面有如下建議:

1)對于那些講臺和多媒體控制臺相分離的多媒體教室加以改造,使之合一,以便消除因多媒體控制臺偏居一隅而造成的師生交流障礙。

2)投影屏幕和黑板的布局,以前文所述的第三種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一側)為最佳,對傳統教室進行多媒體改造時,應優先考慮使用這一形式;對于那些目前為第二種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中央)布局的教室,應逐步加以改造,使之成為第三種形式。

3)今后建設新的多媒體教室或對現有多媒體教室投影設備進行更新時,可以考慮嘗試以大屏幕平板彩電替代現有投影系統。以平板彩電作為課件的輸出設備,可以在正常的照明條件下開展多媒體教學,從而消除多媒體教學形式對昏暗的照明條件的需求,使教室回復到窗明幾凈的教學氛圍中。目前大屏幕平板彩電的價格略顯昂貴;但是,由于彩電的使用壽命遠高于投影儀,其長期使用成本則大致與投影儀相當。隨著大屏幕平板彩電的普及,在未來若干年中,其價格應該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可以考慮逐步替換現有投影系統。

5總結與展望

本文討論了《管理學原理》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形式的優缺點及其適用性,并從教師如何提升教學效果的角度提出了改進多媒體教學的對策與建議。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使用計算機、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等設備的問題,限于經驗和篇幅,則未予詳細討論,相關問題,有待于今后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加以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朱恒金.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利弊談[J].中國教育現代化,2004(3).

[2]張亮.多媒體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9(1).

篇8

關鍵字:文科生;學習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8-0102-02

數學課程在高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就意味著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必須有一定的數學基礎,以滿足生活的應用和學業要求。很多學生都存在著學習偏科的現象,學習基礎的原因或者是性別差異,造成學生在高中分科之前就表現出文理趨向。究其原因大部分是數學等學科抽象難懂,理科學生有較強的抽象概括能力,而文科學生在聯想記憶方面表現地更為突出,對于學科的不同喜好,也就決定著他們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根據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論,就學習的整個過程來看,我們將學習分為學習的準備、知識的接受、知識的記憶存儲及知識的總結與遷移,我們從這幾個方面出發,在激發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文科學生優良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學習的準備

學習的準備方面包括學生的身心狀態和知識的準備狀態,身體的健康狀況,心理的適應都決定對新知識的態度,而知識的準備方面則表現在以往知識的學習情況及對新知識的預習探索。文科生情感豐富細膩,并且普遍數學成績較差,覺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大,“數學無用論”較普遍,對數學有一定的抵觸心理,加之平時數學學習過程中挫折感不斷加強,對數學缺乏成功體驗和自信,在學習的準備階段學生必須嚴格地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消除來自家庭的壓力和同學之間交往所帶來的困擾,達到身心愉悅的狀態準備接受新知識。文科生數學知識整體基礎較差,難以做到舊、新知識的聯系遷移,在知識的準備方面處于劣勢,也促使文科生沒有主動預習新知的學習習慣,更難以做到探索發現。教師要明確要求學生對新知識進行預習,并適當地給學生的預習加以引導,比如導學案教學法中將導學案做得盡可能詳細,做好新舊知識的聯系和發展,改變文科生對數學的消極態度,逐步強化數學學習的預習習慣,有計劃地學習。

二、知識的接受

現代認知派心理學家依據不同形式的知識在人的大腦中的形成、表征、儲存及激活的性質及特點進行分析,也就是從知識形式的心理特征這個方面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考慮知識內容方面的心理特征又將知識分為聯結性知識和運算性知識。對于不同類型的知識又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文科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常用接受學習和機械學習的方式,比如概念、原理的學習,學習效果不理想;并且中學數學中的知識較為基礎,要從教師的教來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在概念的講解過程中,清晰其背景,多舉例子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聯系其他概念進行拓展逐步加強學生對概念的本質和特征的認識。

現代課堂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知識的傳授也要求以合作探索發現為主。但文科生對老師有著很深的依賴,只能跟著老師的步調走,被動學習的習慣,再加上知識水平的局限,上課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教師在把握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主導地位的同時,必須體現穩定的講授,逐步轉化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文科班以女生為主,女生性格較文靜,課堂氣氛難以迅速調動起來,沉悶的氛圍促使學生思想不集中、疲倦,長此以往學生對數學很容易產生抵拒情緒,教師在新課開始的導入上就要別出心裁,從課堂開始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有所期待;設置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發表看法或見解,一方面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感受獲得自信,另一方面引導刺激學生主動回答問題,讓絕大部分學生參與進課堂,提升課堂積極求知的氛圍。學生很喜歡記筆記,但學生無法理解記筆記的真正意義,停留在單純的“記”上,再者數學以抽象思維為主,文科生抽象思維能力很差,在老師的講授過程中,不能順著教師思維理解知識的本質內涵,而是寄托于課后對筆記的學習,所以只能埋頭寫個不停,既浪費時間又不能把握課堂。這種習慣相對于其他的比較容易改善,首先老師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記錄筆記的方法,讓學生理解記筆記的意義;再者在板書的表現上精益求精,清晰有條理地展現課堂框架結構,有利于筆記的記錄和理解;最后老師講授新知識的過程中力求將抽象知識形象化,適當減慢較抽象知識的講解過程,理清其含義以及和其他知識點的聯系。

三、知識的記憶

學習知識并要為我們所用則必須依賴于對知識的記憶,由知識的記憶不斷對知識進行累積和提升。怎樣發揮記憶的作用,讓文科生在數學的學習中輕松應對,能夠穩步提升數學成績和能力?對知識的記憶一般分為識記、保持和重現三個階段,識記階段強調以理解為基礎,文科生在開始識記階段就處于劣勢,對知識的內涵及關鍵特征不能理解透徹,很多學生停留在對表面字眼的認識,不做深度的思考,因此強調教師在處理知識上化抽象為形象直觀,滲透數學知識背后的數學史、人物故事和歷史事件,誘導啟發學生對知識的思考,讓學生主動地理解知識。鑒于文科生對文科性知識的記憶習慣,很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以機械記憶為主,對于數學知識記憶機械零散,不能聯系前后,保存的知識沒有結構沒有聯系,不利于知識的深刻理解和長時記憶記憶,雖然能對概念定義定理等知識記憶深刻,但是否能理解在做題的時候就暴露出來了,其并不能理解概念定義定理的本質,無法聯系其他的知識以組織知識網絡,在知識的保持階段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清晰程度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降低,這個階段學生的主動復習、練習對知識的保持至關重要,但是文科生對數學興趣不高,缺乏持續的成功體驗,使得文科生并不能主動地對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及時有效的復習。因此教師在相關知識的考查和練習的布置上要多下功夫,題型應多樣化,且要以基礎為主,有必要進行及時的指導以幫助學生消化理解知識;通過對學生知識的考查和練習的指導,幫助學生培養主動學習數學的習慣。知識的再現在數學中主要體現于學生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在解題條件的挖掘時回憶相關知識點及聯系,接受式的學習本身讓學生處于被動,再加之文科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抵觸心理和不理解,就造成很多學生做題的時候對題目的條件難以把握,難以定位到具體的知識點。

四、知識的遷移、反饋

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繁雜多樣,一種學習必然對另一種產生正向或負向的影響,也就是學習中的遷移現象。文科生數學推理能力、聯想能力和思維轉換能力薄弱,對公式定理的逆向思維薄弱,容易形成思維定式,知識點零散,文科生在數學知識的遷移中表現得較為淺顯,無法避免地產生負向遷移。為了達到正向、垂直遷移,老師在知識的脈絡方面應清晰,便于隨時向學生展現,經常性地幫助學生進行單元、模塊知識的總結,以培養學生總結知識聯系知識的習慣;也要在課堂教學中、作業以及練習中強調多種方法的探索應用和常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開拓發散學生思維,盡可能地避免思維定式的影響,引入生活實例或有現實意義的例子,對文科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行激發,讓學生重新認識數學,建立正確的數學價值觀。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為反饋,反饋也是對學習的一個強化過程,中學數學學習的復習反饋突出抽象的理性思維,數學的復習反饋過程主要是通過做題來實現,以檢驗或強化知識的學習。文科生在做數學題的數量上明顯過低,不樂于做數學題,并且所做題的質量不是很高,缺乏自信沒有毅力,遇到不會的題直接跳過,也不進行試探性的推導;再就是閱讀題目后并不能準確地把題目轉化為相應的數學語言,數學符號以及數學語言的掌握較差,題意理解上很容易出現偏差,在平時練習和考試中難以獲得成功體驗,消極態度的累積讓很多文科生對數學的學習望而卻步。文科生做題少,不能嚴格地要求自己,老師應刻意地給學生布置任務,幫助學生制定計劃,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經常和學生接觸,輔導學生正確解題;從學生的練習題中給學生示范如何審題、如何挖掘條件并理解以及做進一步的嘗試性推導,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審題解題習慣。

總的來說,文科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是緩慢長久的過程,要抓住其特點,揚長避短。教師的指導監督必須細中求細,耐心點撥引導,注重方式方法的應用,注重培養學生堅毅的品質,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以飽滿的熱情讓文科生喜歡數學,體驗數學之美。

參考文獻:

[1]莫雷.知識的類型與學習過程―學習雙機制理論的基本框架[J].課程?教材?教法,1998,(5).

[2]趙璐.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記憶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20).

[3]姚梅林.學習心理學―學習與行為的基本規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篇9

一、處理三個關系

1、公共課與專業課之間的關系

高職教育中的公共課程是對學生文化知識、基礎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智能發展的基礎。根據對企業、對往屆畢業生的調查,我們感到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要求文化基礎知識底厚面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高職教學計劃中的公共課部分,從提高人才文化素質來看,具有“功底性”功效;從為專業學習服務來看,具有“工具性”功效。為此學校十分重視公共課程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強公共課程教學,尤其是數學、語文、英語、計算機課程。其一是適當增加教學時數,延長教學學期。其二是改革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突破原有的學科性體系,形成新的應用性體系,體現相對寬和淺的知識結構,突出素質教育。其三是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的結合。如語文為了擴大閱讀面,增加動筆的機會和頻率,要求學生一學期寫10篇以上的“讀書筆記”。

2、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的關系

在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時,一是壓縮理論課教學時數,減少理論性、學科性教學內容,增加應用性、實踐性教學內容,保證五年高職教育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課時比為1∶1。二是理論教學應圍繞培養能力來展開,配合技能訓練來進行。理論教學為能力培養服務,其理論適應癥僅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計劃中,為了更好地解決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問題,我們在物理、英語、語文、計算機等課程中,相應安排了實訓周,通過實訓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檢驗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教學計劃的安排設計,不但具有理論教學計劃表,而且具有實踐教學計劃表,對具體的實踐教學時間安排與分配、實踐內容、能力考核目標都作了詳盡的計劃與安排。

3、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關系

必修課是使學生掌握第一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專門技能,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選修課則讓學生自主選課,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可以改變專業教育的封閉狀態,開闊學生視野,拓寬知識面,讓學生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高職教學計劃中我校安排了書法、社會心理學、外國文化與外國經濟、彩電維修、市場營銷、新技術和新工藝介紹及第二外語(如德語或日語)等七門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補充與延拓。選修課與必修課之比為1∶7左右。

二、設置五類課程

進行高職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改革是高職教學計劃開發的核心內容。我校依據教學課程綜合化、核心化,核心化,教學方法多樣化、現代化的要求,設置了五類課程。

1、開發綜合課程

開發綜合課程既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職業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一方面綜合相關類課程,壓減重復性知識,避免學科間的相互割裂;另一方面壓縮理論課時,騰出時間來開設新技術課程和增加實踐性課時。我校三個高職專業都開發設置了2—3門綜合課程。如精密模具專業及機電控制專業為機械設計基礎和機械制造基礎等綜合課程,集成電路專業為半導體器件物理基礎、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電子技術基礎等綜合課程。《機械設計基礎》這門新的綜合課程,綜合了工程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及機械零件、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機械零件CAD等,在綜合開發中做到了兩點:其一,建立新的課程體系。以受力分析、運動分析、設計計算、繪出零件工作圖為課程主線,以工程力學篇和機構與零件篇為課程的兩大部分。其二,精選教學內容。按照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精選與專業相關的力學、機構與零件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

2、確立核心課程

確立核心課程是開發教學計劃的一項重要工作。核心課程就是代表專業技術最新發展水平,反映專業核心技術并且具有“領頭羊”作用的專業課程。如精密模具專業的《精密沖壓模具》、《精密塑料模具》、《精密模具制造工藝》等課程,其中,通過《精密沖壓模具》等精密模具專業核心課程,使學生能能合理編制沖壓工藝,設計精密沖壓模具;會擬訂塑壓成形工藝,設計精密自動注塑模具;能合理編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藝規程,編制模具裝配工藝程序,從而使學生掌握精密模具制造技術,具備走上模具生產崗位的關鍵專業能力。

3、開設雙語教學課程

開設雙語教學課程,目的是提高教師運用外語進行教學的能力與素質,更是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學好外語、走向世界的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外語聽說讀能力。我校各高職專業均選一門專門課程作為雙語教學試點課程,如精密模具專業及機電控制專業為《機械設計基礎》,集成電路專業為《電路基礎》,其相應課程盡量兼顧采用英文版教材及漢文版教材。英語授課的教學時數應占總課時的25%以上。

4、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課程

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張嘴巴,這種老的教學方式已難以持久。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集聲音、圖像、文字于一體,使教學方法更加靈活,教學手段更加先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效果更加顯著。我校在各高職專業中,都選擇若干課程開展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并由教師自行開發多媒體課件,如《物理》、《模具CAD/CAM》、《AutoCAD》、《單片機與PLC》、《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基礎》、《半導體集成電路》等課程。

5、開展計算機專業軟件應用課程

篇10

一、閱讀:在堅持中積淀學養

雨果曾說:“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從事教師這個職業,就意味著要終生與書籍為伴,與閱讀同行,尤其是在知識更新急劇加速的信息化時代。只有多讀書,持續地修煉內功,豐厚學養,積淀底蘊,才能與時俱進,不至于在教學改革的大潮中出局;就像樹的枝葉一樣,只有不斷地進行光合作用,才能根深葉茂、繁花似錦。基于這樣的認識,暑假期間,我先后閱讀了哲學家馮友蘭的著作《境界》,特級教師高萬祥與徐飛合著的《優秀教師的30本案頭書》,以及詞作家高曉松的四卷本《曉說》,還閱讀了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專業雜志《人民教育》《河南教育》共36期(本)。由于閱讀量較大。在閱讀時,我采用了兩種策略:“深挖洞”“廣積糧”。所謂“深挖洞”就是對重要的文章進行慢讀、細讀和咀嚼式閱讀。記憶核心內容,分析思路寫法,揣摩謀篇布局,品析中心啟示。讀《境界》《優秀教師的30本案頭書》中的大部分篇目、《人民教育》《河南教育》中的有些重頭文章,采用的就是這種策略。所謂“廣積糧”,有兩層意思,一是快速瀏覽式閱讀,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和知識。二是文段摘抄,我讀書的習慣是邊看邊勾畫,等到第二次選擇性閱讀時,只看勾畫的部分,并把精彩和富有哲理的文段抄錄在筆記本上,如果整篇文章特色鮮明,具有重要意義,則建立文獻索引,方便查閱。我始終認為,摘抄的基本就是讀書的收獲,如果不摘抄,只是泛泛一讀,看到的內容就是匆匆過客,不會留下深刻印象。這個暑假我抄錄了2萬余字的讀書筆記,閑暇時品讀,如飲甘醴,似會摯友。

二、悅讀:在品鑒中享受生活

人生在世。在物質需要滿足了以后,還應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讀書無疑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過:“讀書不可以改變人的物像,但可以改變人的氣象;不可以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不可以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頂點。”八小時之外,如能讀上幾本好書,其精神上的愉悅和專注所形成的高峰體驗,會讓人倍感輕松,從而忘掉身體的疲憊。顯得從容和優雅。

讀《境界》,讓我在聆聽大師的教誨中,體會發人深省的哲理和思維縝密的論證。馮友蘭先生在論述“境界”時指出,在公共世界,因人對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也就有不同的意義。“例如有二人游一名山,其一是地質學家,他在此山中,看見些地質的構造等。其一是歷史學家,他在此山中,看見些歷史的遺跡等。因此,同是一山,而對于二人的意義不同。有許多事物,有些人視同瑰寶,有些人視同糞土。有些人求之不得,有些人送到手里也不要。”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就是境界。在論及“命運”時,馮先生強調:運是一個人在某一時期的遭遇,命是一個人在一生中的遭遇。某人今年中了特種獎券,是他今年的“運”好,但是他的“命”好不好還不一定。因為他將來如何尚不得而知。在一個時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運好。在一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命好。在談到“理想與現實”時,馮先生認為,大部分人把理想與現實看成是對立的,這是大錯特錯,理想并不是與現實對立,而是現實的反映。“譬如我們走路,我們的眼所看到的,總比我們的腳所走的遠一點。即是瞎子走路,他的棍子所到之處,也要比他的腳所到之處遠一點。如我們的腳所到之處是現實,則我們的眼所見,即可說是理想。理想是我們的眼所見到,而腳尚未走到者,但雖未走到,而總是向這方向走的。”馮友蘭先生不愧是哲學大師,他的論斷總是言簡意賅、鞭辟入里,沒有乏味枯燥的說教,沒有玄奧艱澀的演繹,總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寥寥數筆把專業術語揭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給人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感覺,于不知不覺中涵養心脈,增長智慧。

如果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習慣,那時間是享受不盡的,我一直堅持把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工作即生活,生活亦工作。所以,床頭、沙發、窗前都是我讀書的地方,有時,興趣所致,也會在書房或席地而坐,或半倚半躺,不覺東方既白。在書海之中徜徉,其樂趣是無法言狀的。

三、越讀:在思考中嬗變升華

富蘭克林說過:“在讀書上,數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書的品質與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這告訴我們,閱讀必須講究質量,講究體悟。有所得,有所思,聯系實際,為我所用。當然,沒有哪一本書能夠立竿見影地解決實際問題。書中的原理、觀點、知識、經驗,可能一時用不著,但經過長久的積淀、孕育,定會改變我們的思想方法、思維品質和行為方式。

讀的東西多了,沉淀的時間長了,不知道什么時候,知識儲備就會蹦進你的頭腦,幫你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今年8月份,當我在謀劃新學年的工作時,許多新想法、新目標、新內容、新措施不由自主地涌上心頭,讓我眼前一亮。這樣,計劃中就多了幾個亮點:一是倡導有條件的學校要善于把零散的教學經驗,經過梳理、歸納、提煉,上升到理論高度,逐步形成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的教法體系。造就一大批有影響的特色教師。二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通過研究性學習、校園內開辟種植區、校外承包土地、參加公益活動和家務勞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是把每學年的最后一周作為學生社團展示周,發揮交流、分享、慶祝的功能,通過展示起到喚醒、激發和鼓勵的作用。四是編輯《名校成功之路》讀本,為學校提供外地名校的辦學經驗,通過學習借鑒、開闊視野、啟發靈感、因地制宜,找到學校自身的發展支點。從而撬動學校課程改革全面深入發展,實現學校跨越發展、內涵發展,辦出特色,辦出品牌。五是創建微信公眾平臺――教研時空,開辦會議通知、工作動態、教研信息、一線心聲等欄目,竭力為學校、教師服務。仔細想來,這些新發現、新思路、新舉措,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可以從讀過的書中找到源頭。但又不是機械照搬、簡單移植,而是從實際出發,賦予新的內涵,實現對自己、對工作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