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范文
時間:2023-08-15 17:32: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997(2012)16-0008-02
現代農業建設離不開農村信息化,在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的建設過程中,農村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作為高校信息集散、傳播中心的圖書館,擁有大量農業方面的文獻信息資源、先進的技術裝備和高素質的信息情報隊伍,具有專業的文獻信息收集、加工、處理能力。因此,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農業院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教育職能和情報職能的優勢,為農村信息化建設提供服務。
1 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內容和含義
農村信息化是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農村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中實現普遍應用和推廣的過程[1]。而農村信息化建設是指在農村工作中,包括農業生產、流通、消費以及農村經濟、社會、技術等各個環節全面應用信息技術,為農業生產者、經營者與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動態信息,使其正確地預測和決策,達到預期目的的過程。
作為新農村建設內容的重要部分,農村信息化建設內容應包括農村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信息設施建設、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務提供者之間關系的構建和協調。主要包括農村產業發展,農村社會服務,農民生活保障,農村基層管理和農村環境保護等領域的信息化服務。
2 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具備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要求相比,農村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較大的差距[2]。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農村信息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信息服務能力弱,信息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開發;農民信息意識薄弱、素質較低,對信息化的認識還不夠,造成虛假信息在農村傳播,時有坑農、害農事件發生;農村信息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大大降低了其利用價值。所以,農業院校圖書館,完全可以利用得天獨厚的館藏資源,扮演好中介角色,發揮信息橋梁的作用,實現與廣大農村以及農民在信息上的對接,把儲備的大量信息派上用場,解決農村在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的需求。
3 農業院校圖書館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的優勢
3.1 館藏資源優勢
與農村圖書館相比,農業院校圖書館無論在基礎設施、館藏資源、人員素質等方面都有很強的優勢,如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了適應學院學科的發展和教學的需求,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建立了完善且豐富的農業特色館藏體系,學科廣泛涵蓋農民讀者迫切需求的種植、養殖、病蟲害防治、農業機械的使用和維護及法律、醫藥保健、獸醫等紙本文獻資源以及豐富齊全的電子文獻資源。
3.2 人才資源優勢
3.2.1 圖書館人才資源 隨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農業院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在學歷組成和知識結構等方面都日趨合理,各館都擁有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還有咨詢服務人才、管理型人才和傳統型服務人才等,為農業院校圖書館開展科技興農服務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
3.2.2 專家隊伍優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3]。知識、技術、信息是農業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投入品。各農業院校均擁有一定數量的優秀的教學團隊和科研人員,是農業知識、技術、信息的重要載體。在農業院校中,專家集聚、人才濟濟,知識、技術、信息相對充裕,而在農村人力資本嚴重匱乏。因此,農業院校圖書館應充分依靠各自院校的專家隊伍優勢和科技成果,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作用。
3.3 技術優勢
目前,農業院校圖書館都擁有先進的現代化技術和多媒體網絡設備,如信息處理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擁有豐富的網絡開發經驗,組建了自己的校園網以及圖書館網頁,可利用現代高效的網絡檢索工具為用戶提供信息檢索服務。
3.4 信息資源優勢
信息閉塞是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高等農業院校具有強大的信息資源優勢,可以通過廣泛收集和處理農產品市場信息,及時提供給農民,引導農民組織生產[4]。與此同時,要針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不斷地為產前、產中和產后提供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品種等科技信息。把國內外的農業科技信息和高等農業院校的科研成果,通過校園網,農業網站、新聞媒體等向廣大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傳輸。
農村信息化建設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奮斗。因此,農業院校圖書館為農村信息化服務就必須由學校與當地政府進行共商,以當地政府為依托,在當地農村信息化工作整體規劃和統籌安排之下,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到農村信息化的建設中來。
4 服務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措施和方法
4.1 建設農村圖書館,建立圖書文獻資源共享網絡
農業院校圖書館可以根據各自優勢開展送“科普知識到農村”和“科技圖書資料進村人戶”的活動,建立農業科技圖書聯合服務中心和農民科技書屋等,定期送書下鄉。選擇時效性強、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圖書、科普資料及時送到農戶手里。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建立信息通道,將先進的農業生產管理技術傳遞給農民,使農民朋友足不出戶就可以尋找到解決生產疑難問題的方法,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
4.2 延伸和擴展服務,建立為農村信息化建設服務的長效機制
篇2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信息技術;新農村建設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目前,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化的過渡期,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我國的農業發展必然是朝著農業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在這個轉型過渡期,我們應該著力推進農村的信息化建設工程,提高農民的科學水平與自身素質,逐漸完成對農村產業結構的升級,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
以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充分利用,取代傳統農業生產中的盲目性,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工作重心。雖然我國農村的勞動力資源豐富,但是由于其整體素質偏低,在農業生產中達不到對人力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在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中,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中,都體現出對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盲區,最受到重視的反而是物質成本的投入。在以信息帶動起來的新農村建設當中,廣大干部群眾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人力資源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改變重物質投入、輕人力資源開發的陳舊理念,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把對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作為工作的重點,著力培養出大批以信息武裝頭腦的新時代農民代表。
一、農業信息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農業信息化就是要在農民生活消費、農業生產管理、農業科學技術、農業經營管理、農業市場流通、農業資源環境等六個方面進行,帶動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化步伐。傳統農業要向現代農業進行轉化,首先就要進行農業的信息化發展,農業的信息化進程是新農村建設的最基本保障與開展前提。與傳統的耕地少與配置不合理相比,現代化的農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不得不全面改進,實行以信息化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最佳途徑。
要做到農業信息化,首先要求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農業發展的管理,改過去的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改包攬一切的宏觀調控為行政干預的適當引導等。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除了政府的宏觀調控外,要切實做好農村的信息化發展,就必須調動農民的工作熱情,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做好生產經營工作;同時,農民的自身素質與生產技術需要不斷的得到提高,才能在現代化的市場競爭中根據市場需求決策來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實現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
新農村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其建設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加強農業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化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農業的信息化有助于推動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及生態農業的發展;同時,信息化的主體仍舊是農民,做好信息化發展,也就相當于是對傳統農民進行了一次信息教育,提高了他們的科學技術水平與自身素質,最終表現在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上。
二、農業信息化在新農村建設中應堅持兩個原則
1. 堅持面向需求、服務“三農”的原則
要始終堅持服務“三農”的宗旨,根據市場情況、農民需求和農業發展實際,針對不同的對象,采取合適的信息服務方式,著力提高農技部門的服務質量,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信息服務,努力增強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能力。
2. 堅持以人為本、以用促建的原則
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是農民,農民素質高低直接決定新農村建設成敗。在教育投資有限的條件下,建設一個現代化信息平臺是提高農民素質的最有效辦法。以提高應用能力作為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農民“用得起和方便、實用、有效”放在首位,把推動廣大農業經濟主體特別是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對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作為導向,促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培訓和推廣應用力度。
三、農業信息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具體舉措
1. 加快“三農”信息商務平臺建設
政府應組織涉農部門和涉農企業及相關的大專院校,發揮自身的優勢,開展有益的合作,為農民提供切實需求的農業政策、農業技術、市場信息等多方面實用交互式的信息咨詢與服務。
2. 建立農業信息站,為農民普及信息技術服務
通過電話、互聯網、廣播、信息欄等方式,向農民傳播各種信息,并對農民需求的各種信息進行整理、及時更新;利用“數字農業網”等農業專業網站,以相對合理的組合方式,相互鏈接,方便農民和相關單位訪問查找,不斷提升農業專業網站的效能;把單向的傳播和交互式的咨詢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經常組織一些農業專家上門或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為農民提供咨詢服務;強化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拓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使農業信息站成為集技術咨詢、信息、技物結合、產品營銷為一體的農業信息服務中心。
3. 建設“農民信箱工程”
利用互聯網技術,依托通信運營商的技術設備,統一規劃建立實名制“農民信箱”,采用實名制登記,廣大農民、農技人員、涉農企業和其他人員都可申請注冊使用。注冊用戶能夠借助電腦和手機短信進行網上雙向交流,快速、便捷地獲得各類科技、市場信息和系統提供的服務,并要求每個用戶所的信息真實可靠。
4. 推廣“三電合一”模式
“三電合一”是指利用電腦網絡采集、信息,利用電話語音系統為生產經營者提供語音咨詢和專家遠程解答,利用廣播電視制作、傳播農業節目。通過三方面有機結合,降低信息成本,實現優勢互補,擴大農業信息覆蓋面,增強服務的有效性。重點推進農業專業網站等信息平臺與地方廣播電視臺合作。
5. 開展農業地理信息系統建設
要積極開展農業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利用現有的測繪成果和國土資源部門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逐步建立包含土地資源、基本農田、標準農田、生態公益林、水利設施、氣象資料、土壤環境、地理狀況、農民承包地管理等內容的地理信息數據庫。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表現在我國農村地區的生活變化也不小,隨著各種先進農業技術的普及,給我國的農業生產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現代化社會中,信息是人民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新農村的建設當中,信息化發展是必然趨勢,農村人民只有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信息服務,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拉近農村與城市的距離。針對我國的產業分布情況及人力資源分布來看,發展農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針對我國目前的農業發展來看,以信息化帶動新農村的建設,是最有效,也是最佳的發展方式。
參考文獻
[1] 陳蓮香. 農業信息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戰略地位[J]. 現代農業. 2008(08)
篇3
職業教育
信息化 作用
論文摘要:新農村建設中,職業教育特別是涉農類專業從理論上講莊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在贛州市農業信息中心籌建工作中一些調查發現,雖然職業教育在新農村建設中雖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人才培養,促進農戶增收,開展技術培訓與服務、直接支援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存在作用發揮不足的現象。新農村建設需要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和技能,需要轉移大量農村勞動力,這些都要依麓于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結合我校的職業教育以及本市的新農村建設,談談如何擴展職業教育和農村信息化在農業培訓中的作用。
我校作為市級農業培訓的龍頭基地,在本市的農業培訓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兩年的時間里,利用本校的師資力量、教學經驗和實訓設備實訓基地等資源,通過各種培訓,使得各類農民掌握了相應的技能,對農民增收、農村建設、農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在培訓過程中,存在著培訓時間短、集中培訓效率低等,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以擴展職業教育和農村信息化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1建立我市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
把我市各類職業學校的軟硬件資源、師資隊伍、專業培訓資源、實訓基地資源等一并納人資源庫,統一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每個職業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專業和精品專業,統一納人資源庫后,就不會造成重復建設。在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和技能、轉移大量農村勞動力時,可以根據培訓內容和培訓對象,有選擇的從資源庫內調用培訓資源,如師資專家、專業培訓課件教材、實訓基地等,這樣有助干農業培訓能結合各個職業學校特色,保持培訓技能的先進性。建立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既整合了職業教育資源,又更好的服務于新農村建設,既降低了農業培訓成本,又提高了各個學校的資源利用率。
2建立我市的農村信息化網絡體系
據統計,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的促進下,本市的電信寬帶已經覆蓋了95%以上的自然村,在農村基層的信息化網絡建設逐步完善的同時,農業網絡資源的缺乏使得基層的信息化水平得不到提高。在籌建贛州市農業信息中心的工作過程中,調查發現,各地都扶持農村家庭購買電腦已經接入寬帶,但是農民上網后,難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技術培訓資源、市場行情資源等。所以,如何完善網絡體系是農村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基礎。在成立贛州市農業信息中心的基礎上,整合我市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統一服務平臺,開發傻瓜式客戶端軟件,通過各種煤體,把各種資源快速的送到農民手中。如:可以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風絡,把專家培訓視頻播放給農民觀看,通過手機短信平臺,把市場行情、病蟲害防治等信息發個農民,通過互聯網,把各類專業技能培訓課件教材給農民學習使用,通過各個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使得農民可以在家讀中專、大學。深人研發智能化服務產品,研究和開發適于農村市場和農民需求的智能化產品,包括應用軟件、多煤體光盤、智能化終端等。這些產品應具有智能化、傻瓜化、實用化、平民化、多元化的特點,即在技術和設計上科技含量高、在使用上簡單便捷、在內容上能解決當前農民急需的技術問題、在價格上低廉、在形式上多樣化,真正做到為民所急、為民所想、為民所用。完善農村信息化網絡體系,從兩端解決農村信息流通不暢和缺乏實效性的問題。
3培養懂農業的信息化人才
在籌建贛州市農業信息中心的工作過程中,調查發現農村懂得使用電腦和互聯網的人特別少,有子女在外讀大學、中專的農村家庭還能或多或少使用電腦和互聯網。所以,如何使得農民掌握使用電腦和互聯網是農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的瓶頸,有了網絡,有了資源到了農民手中才是最主要的。從2009年開始巔州市農業技術員三定向培養在我校開始招生,這對農村基層農業技術隊伍壯大補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何使得農民使用信息化平臺掌握更多的技能,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個人認為一方面可以對定向生進行計算機、網絡知識培訓,使其成為既懂農業技術又懂電腦的技術員,在畢業參加工作后,能夠更好的服務于農村;另一方面,可以支持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中專生到農村去發展,最好能每個鄉鎮有一名電腦技術員,既能幫助農民查閱所需資源,又能教農民掌握計算機技能。在發展職業教育基礎上要大力支持畢業生本地就業創業,提高農民受職業教育的比例。通過各方面的信息化生力軍的深入,增強農民信息意識和信息需求。
篇4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社會主義
眾所周知,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農業國家,即使有著數千年的經驗,然而我國農業的發展卻面臨著一個無法忽視的嚴峻考驗:我國的現代化農業發展受到自然環境和物質資源的嚴重制約,因此必須探討如何更好的應用機械化。
1目前我國農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我國人口眾多,平原較少,東部地區相較于西部地區耕地較多,然而總體地勢多丘陵和山地,并不利于耕種農作物和谷物的生長;并且我國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對耕地的過度開墾更是導致了嚴重的水土資源的流失,中國身為世界上四十多個嚴重缺水國家之一,我國的水資源總體占量不足,而且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嚴重不均勻,耕地較多的東部地區缺水嚴重,而西部地區多山脈不利于耕種。盡管有南水北調的水利工程為東部地區減緩了一定程度上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然而絕大部分北調的水資源都是運用于城市生活用水行列中,真正能夠用于耕地使用中的水資源還是占了很少一部分。并且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多的耕地被占用為建筑用地,耕地面積持續減少。2)我國在耕種農具方面的基礎設施和裝備過于落后。我國雖然農業歷史悠久,然而農具的發展過程卻十分緩慢,現有的老式耕種農具生產率不高,并且在面對惡劣天災環境時對農作物的保護十分有限,農業基礎設施更是非常薄弱。農業的生產結構不夠科學,生產環節的風險大部分要農民承擔,往往由于時令環境的因素農民損失慘重。3)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整個生產環節的大部分操作都是由農民自己完成,然而現階段我國整體國民素質的文化程度仍有待提高,農民對大型機械化的農具的接受程度不高,并且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力資源也是嚴重不足,因為現階段從事農業生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與產出相比效益低下,所以農村中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在成年之后會更傾向于選擇外出打工或者經商來謀生,因此,務農一業在年輕人中所從事者比起往常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國家對于農業的就業政策鼓勵性的還是過少,農業相關的在校生畢業之后有較多一部分學生往往是選擇和自己在校期間專業不對口的行業從事工作,難能從一線基層來著手。從農業的整體大環境來看,從業者的文化水平不夠高,青壯年勞動力比例又遠遠比過去少,對農業的長久發展有著很不好的基礎。4)現階段我國耕地資源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越來越少。一方面導致可以開墾耕種的土地資源日益稀少;另一方面來說,土地的價格因素也在持續增加,這大大增加了農民農業的成本,并且對于農村務農人員的整體人口和勞動力的結構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例如,過去相同的土地成本可以承包相應更多的土地,農民可以用差不多相同的成本收獲更多的農業成果,而現在土地價格因素的持續升高,讓農民不得不選擇另謀職業或者承包少量的土地來開墾耕種。過高的成本會導致農業效益的持續下降,糧食的產出也會有所減少,種種惡果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將農作視作副業,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別的行業產出并且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另謀職業只在一年的小部分時間會從事農業相關的產業,這樣的趨勢在近幾年而言已經越來越明顯。
2農業機械化的實際意義
1)我國自然災害頻發,除了對建筑物和人畜會造成嚴重傷害之外,對作物的損害效果更是有長遠的危害和經濟損失。在面對惡劣氣候和自然災害的時候,傳統農具對作物的保護效果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在特殊時候還會帶來負面的影響,而現代的機械化農具和相關的農業生產設備卻能在關鍵時刻對于作物進行有效的保護,并且抵擋自然災害的效果十分明顯。例如,在過去面對洪澇災害時候,我國的農業技術不到位,很難真正做到排澇技術一步到位,大部分作物都只能因為排澇不及時而澇死在田地里,出了要耗費人力物力來進行排澇工作之外,當地政府和社會還要承擔相應的經濟損失,代價較為慘重。而使用現代機械化控制農業水利系統,能在澇災發生的時候及時除澇,使農業系統以最小的傷亡代價,挽救最大程度的經濟損失。因此,農業現代化對在自然災害中的經濟損失的挽救好處極大。除此之外,我國水資源分布地區和空間十分不均衡,如何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就成了必須要解決的重要難題。農業機械化在面對水資源缺乏問題中的農田水利方面的農業灌溉技術十分的成熟,以及水利運輸方面都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2)過去我國的農業技術十分之不成熟,農業生產設備落后,生產技術總體水平較低,因此土地的生產率和利用率一直不是很高。然而農業機械化在生產方面對于上述問題有了很大的解決和提高。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農業機械化對于農業現代化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決定性作用,并且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若要使農業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業現代化。由于現代化進程中的土地兼并和人口持續增長的種種因素,社會對農業糧食的需求正在持續增長,然而可以利用的土地資源卻在持續減少,因此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就顯得十分重要。例如我國過去農業秋收的主力靠的是人力,由人在田地里人力進行收割,這種方法不僅費時費力耗費大量的資源,而且在秋收的過程中對作物的收割率往往比預期的要低很多,有一部分作物因為人為或者其他原因無法收獲,因此過去的方式對成熟作物的使用率極低;而現在換成大型機械來對作物進行收割,所需要的時間是過去的幾分之一不說,收割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都遠遠比過去少之又少。用一臺機器在田地里工作幾個小時,其所工作的效益比得上幾十個熟練地工人在田地里一天的效率,不僅如此,大型機械對于土地中作物的收割程度要大大高于人工收割,真正做到不白白浪費所使用的土地;除此之外,一臺大型機械的租用價格要遠遠小于雇傭勞動力去田間勞作的費用。因此,實現農業機械化對生產成本的降低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而且很多時候,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不僅在物理方面對農業生產作用顯著,在生物化學防治方面效果也是十分明顯,對于土地的灌溉施肥,減少土壤的流失問題,以及提高土地的水肥利用率和促進生態環境的建設方面都具有十分積極而明顯的作用。3)隨著農業機械化的進程的發展,對于從事農業的相關人員綜合素質也必須有所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養要相應的跟得上機械化的進步。現就我國國情而言,大部分農民科技觀念十分淡薄,擁有相關科學知識的知識分子又不在生產的第一線,為了實現更高程度的農業機械化,我國必須要加強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否則會對我國農業進步造成不可估量的阻礙。因此,政府要大力培養相關一線人員,提高基層農民的科學知識,加強新技術、新農具使用的推廣,政府可以設置相應的部門機構和開設專門的補習班,定期向當地農民講解有關知識,或者印刷相應的宣傳圖冊,定時發放給有需要的村民,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引進大型機械的試點實驗地區,先在小范圍地區推廣,得出較好成果之后再慢慢推廣到大范圍地區,讓周圍農業進程逐步走上機械化的道路,為未來的現代化建設做好更堅實的基礎。因此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民的相應農業科技素養,帶動我國相關農業科技進步發展。4)即使我國正慢慢踏入農業機械化的進程,我國的農業科技發明仍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現存的科技發明遠遠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相關的從業人員太少,每年能真正應用于農業生產中的科技發明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農業方面需要依靠國家政策出臺來全面保障農業科技的發展進步,來緩慢提升農業機械化的投資力度,以及農民的收入,以此來慢慢保證農業的穩步發展。并且結合農業與市場的經濟規律,全面調整結構和導向,一步一步實現農業機械工業化的創新體系,最終運用好在政府政策鼓勵下研發的新型科技發明,穩步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大發展戰略。
3結語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進程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而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一定的創新科學技術運用好機械化并在農業中對問題進行不斷的改善和優化產業。在產業創新的過程中仍要注意對農業問題的實際考慮和問題的解決方案的分析對比,找出最優解。還要注重農業機械化問題中的許多不同方面的理念問題以及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疑問,努力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的實際化和便捷化,從而使農業機械化更好的發展于農業。
作者:王 勇 單位:沈陽市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篇5
近幾年來地方黨委政府在弘揚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風尚、建設誠信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實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面對縣域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社會文化事業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加強農信社企業文化建設刻不容緩。
當前農信社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由于農信社經營的特殊性,80%的員工和網點分布在縣城以下,同時客戶面廣分散,在公司業務中中小企業偏多,個人金融業務中城鄉居民成分比較大,其中農村居民客戶占到了總客戶的70%以上,并且在這些客戶中電子化金融服務水平偏低,60%以上的客戶未能開通或使用網上銀行,50%以上的農村個人客戶沒有辦理銀行卡,不能利用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辦理銀行業務。
長期以來由于我們重規模輕文化,雖然資產規模和負債規模都已經達到了四十多個億,員工收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辦公條件明顯改善,但卻尚未建立一套企業文化發展戰略。在企業文化工作中,靠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黨政部署安排多,自己主動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少,導致了業務發展和文化建設的不同步,每年除了搞幾次員工運動會和政府組織的讀書演講活動以外,尚沒有開展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這方面的直接影響就是:部分員工缺乏理想和信念,拜金主義有所抬頭,少數員工甚至出現了盲目攀比高檔消費,缺乏為三農服務的思想等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
加強農信社系統
文化建設的途徑
鑒于縣域農信社系統存在著以上企業文化建設的突出問題,農信社應當在進一步學習貫徹十精神的基礎上,結合農信社業務發展的實際,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兩個成果一起出,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將文化建設納入議程。各級領導要轉變觀念,堅持一手抓業務發展,一手抓以企業文化建設為特征的文明建設,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成立由工會、合規、黨團組織共同組成的企業文化建設小組,制定企業文化建設發展規劃,其內容應包括:道德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服務三農教育、法律法規教育、業務學習等,使員工從德智體方面都得到發展。在每一發展時期,不僅要收獲業務發展的成果,也更要充分取得員工成長方面的碩果,培養出一大批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竭誠服務、品德高尚的員工隊伍。
選好載體,分類實施。在開展農信社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要注意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區分青年、中年和老年員工,組織不同的文化活動。一是要做到分類施教。對青年員工就要根據他們年輕活潑、學歷層次高及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點,組織一些內容健康、具有時代特點的教育活動或文體活動。二是對中年員工,根據他們經驗豐富、業務嫻熟的特點,在加強合法合規培訓案例教育和能力提升方面開展工作,對政治思想好、業務能力強、有發展前途的中年干部要大膽使用,給他們更多的發展空間,實現最高的人生價值。三是對老年員工要多組織一些積極健康的休閑類、知識類文化活動,也可組織他們對中青年員工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可動員他們積極參與到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去,在核心客戶的聯誼營銷和社會有關文化“共建”等方面發揮有益的作用,避免退休或“二線”后平時沒人理睬,每年只有一次春節慰問的尷尬局面,使他們學到老、工作到老。
加大投入,取得實效。要使農信社企業文化建設取得實效,不僅需要領導重視,措施得力,還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投入。比如在文化教育材料的編寫、文化活動的組織、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文化傳播等方面都要舍得投入,印發宣傳材料是宣傳,開展健康有益的企業文化活動也是宣傳,應當從每年的宣傳費中拿出一定的資金進行這方面的投入。作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縣級金融實體,應當提煉具有自身特點的文化理念:發展方針、經營理念、管理理念、服務理念和社會理念。做到懸掛于墻,熟記于心,應用到具體工作中;還要加強企業標識方面的投入,從工作場所到產品都要有自己的標識,舉辦重大活動應有自己的行歌與行旗。此外還要注意樹立公益金融的形象,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做一家有社會責任、勇于履行社會義務的金融機構。
篇6
一、當前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農村已經具備一定的農業信息化建設基礎,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信息化建設中依然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農民信息接收能力差
信息接收能力差是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目前,電腦已作為一種新型家用電器而走進農民家庭,但大部分農民基本不懂得如何準確操作電腦,無法利用網絡達到既定的信息查詢目的。久而久之,電腦成為一種“擺設”,不利于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同時,我國廣大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據2010年部分地區的農村勞動力受教育問題調查來看,該地區的農村勞動力文化年限僅為7.3年,接受完整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勞動力約占總數的53.6%,接受初級專業技能培訓的勞動力約占總數的0.96%。受文化水平、水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農民難以有效的利用現代通信網絡,導致其信息接收能力難以提升。
2.“數字鴻溝”加劇
目前,我國涉農網站數量不斷上升,并涵蓋了農業生產的大部分內容,但這些涉農網站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大部分集中在東部沿海省份,中西部省份的農業生產信息所占比例較少。從網站建設情況來看,農資企業自我宣傳網站約占總數的83.6%,農業政府部門占13.1%,農業科研部門占3.3%。最后,大多數網站的農業信息采集點建立在城市,難以有效采集農村農業生產資料,缺少對農業生產信息的有效采集。由此可見,地區與地區間、政府與企業間、城市與農村間的“數字鴻溝”情況加劇,成為影響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思路
1.優化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管理體制
農村信息化建設是一項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集成型的系統工程,不但需要目標地區間的努力,也需要上級部門的政策指導,也需要各級相關企業的積極參與。由此可見,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需要進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體制,保證能夠有效調動各種信息化建設的積極因素。
在優化管理體制過程中,需要注意兩方面內容。一方面,必須要協調信息服務網絡,重視不同信息化建設角色的作用,通過統一的標準、統一的劃分,確定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內容與范圍,保證各項信息化建設計劃性,爭取徹底扭轉目前農村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各單位相互獨立、協作管理環節薄弱的問題。另一方面,結合農村地區的時間要求,建立具有規范性、體系性的交叉重復信息系統,力爭在農業信息采集的同時,有效的開展資源開發與特定信息共享,為各部門間建立穩定、邊界的信息交換渠道,以進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設能力。
2.加快農業信息傳播教育
農民信息接收能力差是影響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因素,針對這一情況,應合理開展農業信息傳播教育工作,培養懂技術、懂文化、懂操作的現代型農民。從目前我國農民的現狀來看,對農民進行統一的信息教育是行不通的,因此,在農村地區開展農業信息管理成為加快農業信息傳播教育的主要方式。對農村自身而言,要加快與農資企業間的聯系,通過合作建立農村信息管理站,在及時收集農業信息的同時,及時解決農民在農業信息使用中的問題。同時,應扶植農村產業協會組織,發揮組織在聯絡農民與農資企業間的作用,進一步推廣農業信息的使用范圍。
3.建立農村信息化試點
試點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試點工程,能夠及時發現信息化建設中的問題,避免資金、人力資源浪費。以河南省為例,河南省漯河市作為信息產業部首批的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試點城市,自被確定為農業產業信息化試點城市以來,漯河市先后投入資金2.8億元,發展大量的農村互聯網用戶,并建立了以本市為模板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與專家咨詢平臺,農民可根據要求自主選擇服務內容。國家將漯河市作為試點城市的主要原因,就是讓更多的地區從漯河市的建設過程中提取經驗,并結合本地區的環境優化建設方法,具有較高的實際意義。
篇7
>> 對當前信息化建設現狀的調查分析 蘇北聾教育信息化現狀調查分析 信息化實習管理需求調查分析 民勤縣第一中學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和應用調查分析 西部地區農村信息化建設現狀調查與分析 青海省工業企業信息化水平調查分析 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實施調查分析 廣東省高校黨建信息化現狀調查分析 普通高中教師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調查分析及對策 農村信息化建設實踐途徑的比較分析 對酒泉市農村金融信息化建設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保定市農村金融信息化建設調查研究 上海市中小學信息化環境對數字教材應用影響調查分析 山西省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調查分析 農村政策信息服務狀況調查分析 農村小學使用信息技術現狀調查分析 西部地區基礎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調查與分析 中小學信息化教育建設現狀調查與分析 數字化校園建設調查分析 公文管理信息化建設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08-12-01/2013-9-5.
[2]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R].農業部,http:///ztzl/sewgh/,2011-12-7/2013-9-5.
[3]郭永田.立足國情探索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之路[N].農民日報,2013.
[4]湯曼,夏建群.中美農村信息化比較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
[5]李劍閣.中國新農村建設調查[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
[6]王靜波,浙江新農村信息化建設調查研究[J].消費導刊,2009.
篇8
(一)網絡覆蓋率較低
就目前來說,農村的居民還是普遍的認為網絡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特別是一些邊遠的城區或者郊外的農戶,都認為使用網絡花費的成本較高。正是由于這種意識,使得農民朋友無法通過網絡獲得農業網站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網站資源的浪費與閑置。還有一種情況是,維護信息網絡安全的管理者對于網站的硬件設施管理以及資金的投入太過注重,卻忽略了對軟件以及信息技術的更新,致使硬件以及軟件設施出現極力的不平衡,這種情況不但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信息的傳播,抑制了農民獲取信息的權利。
(二)農業信息匱乏,不能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
農民、農民經營的企業、政府機關等等相關部門都是農業信息的使用對象,但是由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信息的質量以及內容也會存在一定的變量,這使得農業信息的供應需要滿足不同的受眾需求。然而眼下我國的農業信息技術的網絡平臺的發展還相對的滯后,如信息的渠道較單一,轉載的信息量較多、同時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量又較少,原創的信息又相對稀缺,不能將地方農業的發展特色充分的表現出來,更不能滿足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完善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的途徑
(一)強化政府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具體職能
在農業經濟管理中政府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要將各區域、各部門、行業的專業人才與農業信息化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將各方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并將工作的布局以及分工工做到優化配置。同時,還需要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為農村經濟信息化提供一個良好的資金基礎,并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管,保障資金的使用率,規避重復性建設或者因建設不當造成的資金的浪費現象,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貪污浪費現象發生的概率。此外,政府部門還應根據農村信息化的建設水平以及經濟的發展水平為出發點,制定一系列的促進農村信息化的相關政策,大力提倡個人、集體、以及企業參與到農村的信息化建設當中,并適當的放寬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貸款額,實行較合理的貸款優惠政策支持農村的信息化進程。
(二)健全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加大投入力度
農業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各級政府一定要設立專項資金,增加啟動性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切實做到資金到位、措施到位、領導到位。各級部門要密切配合,盡職盡責,樹立大局意識,共同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
(三)優化農業經濟信息網站的建設,提升信息服務水平
在大力支持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還要逐步的完善農業信息網站的信息交流以及制度,進一步的整合農業信息資源,早日實現農業的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提高信息的使用率。故而網站信息的管理人員應該加強在信息資源的收集以及整合加工能力,保障完整性以及準確度。另外,農業經濟信息的管理還可以采取多種形式與媒體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媒體的宣傳來擴展農業信息的來源,從而降低網絡的運營成本,并有效地提升網站的信息服務水平。
(四)加強農業知識和農村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培訓
篇9
自從我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社會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也為我國農業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老百姓對于自己土地的要求越來越高,農作物的產量不再僅僅是溫飽的最低要求,農民還想方設法地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不斷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隨著農業經濟快速的發展,我們在確保農業經濟增長的科學化的同時,還要更深入地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程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農業經濟更好、更持續地發展。
1、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的現??
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對促進我國農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對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實現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保障農業發展能夠對現有資源實現充分的利用;其次,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力的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再次,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有效的促使農業實現現代化的發展。
1.1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對促進我國農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通過對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實現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保障農業發展,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有力的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有效的促使農業實現現代化的發展。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有力地保障老百姓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1.2不完善的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
當前我國農業部門普遍都缺乏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正確認識,忽視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老百姓更是通過傳統的方式獲取相關信息,達不到相關的要求。現在我國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嚴重缺乏,作業也大都是通過人力或者老舊機械開展。當前農村地區經濟管理工作已經逐步走向推進信息化建設,可是信息化總體水平低,系統不完善,信息資源利用程度低等問題阻止著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農村地區的網絡資源建設并不完善,許多農民雖然也開始使用手機和網絡。但是由于大部分農民對網絡資源的需求較小,而且網絡的使用成本相對較高,這造成了農村地區的網站訪問量不足。
1.3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服務人才短缺
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服務人才短缺。信息化建設的人才是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只有專業的人才能夠完成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的信息采集、分析、儲存、運輸和計算。專業的人才的短缺制約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當然,相關政府對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也是遠遠不夠的,國家高校對于培養該方面人才的相關專業開設也不夠。這些直接導致相關專業的學生走向農村的時候,很難真正的把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
2、對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2.1加強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視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在農業經濟的轉型上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使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逐漸向知識型農業發展模式轉變。最重要的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百姓的農業經濟收入。在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老百姓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在另一方面也促進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利于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有利于促進農業的發展,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2.2建設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
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是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只有基礎設施完善才能保證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的正常實施。因此,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大力投入資金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的扶持力度。與此同時,相關政府部門應積極引入國內外企業先進技術,健全基礎設施。政府部門需要起到領導作用,加大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同時領導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充分發揮各行業領域在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科學規劃,健全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
2.3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并壯大其建設隊伍
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并壯大其建設隊伍,目的是在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不會出現人員不足的現象。在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的競爭主要以人才的競爭為主,大量專業技術人才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必備前提條件。專業技術人才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軟實力。人才素養與建設成果的關系密切相關。政府部門應通過專門的培訓,篩選出既掌握經濟規律又熟知管理技能的、可以進行專業管理的人員,通過眾多人才的聚合,加速邁向農業現代化。這需要在國家的高校專業設置上增加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相應專業,以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創新人才;同時也需要注重農村當地人的信息化培養,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知識,讓他們將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自身在實際農作中的經驗相結合,從根本上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這也就是說,當地政府部門要開辦信息技術培訓課程,向廣大農民群眾傳授計算機、多媒體知識,使農民群眾提高信息化建設的意識并加強與專業管理人員之間的交流,提高信息化建設隊伍的整體綜合實力,加快農業信息化。
篇10
關鍵詞:農村信息化平臺;“最后一公里”問題;研究
前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盡管國家持續推進農村城鎮化,截至2015年底,我國仍有60346萬農村人口,占當年人口總數的43.9%,第一產業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1]。如何更好的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第一產業產值,切實的緩解“三農”問題,成為政府重點關切的問題。信息化平臺作為一種效率高覆蓋廣并由多種數字技術支撐的信息傳遞渠道無疑將會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農村信息化平臺迅速發展,但根據多地相關的問卷調查,農民和農企、農業組織對農村信息化平臺的利用率仍偏低,由此產生了農村信息化平臺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問題[2]。王來等(2011)認為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不僅體現在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完善,更重要是體現在信息產品在農村的應用方面[3]。目前,如何讓農村信息化平臺用起來,如何使農民、農企、農業組織真正從平臺中獲取所需,如何讓平臺真正發揮帶動農村發展的作用對平臺建設來說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1 農村信息化平臺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 農村信息化平臺遍地開花,重復建設浪費資源
農村信息化平臺建設通常由政府主導,根據每個地區各自的特點合理布置構建信息網絡。然而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絕大部分的農業信息資源甚至平臺資源是可以共享的,各地政府只需增加部分當地特色信息和應用即可實現信息服務的目的。但由于政府對信息化技術的共享特點不十分了解,又缺乏R底裳過程,使得建設重復嚴重,從而浪費了資源。
1.2 農村信息化平臺使用率低,信息化服務效果不佳,對農民缺乏使用指導
農村地區居住的人群多以務農為主。受傳統觀念和經濟水平影響,農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了解和認識,因此對此類平臺不夠重視,愿意主動學習如何應用和獲取信息的人少之又少,加之平臺投入使用后沒有專門的指導和培訓,這就使得信息化平臺建設完成后的使用率低,信息化服務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目前來看,在農村地區普及信息化平臺應用的困難程度較大,除去建設成果本身的缺陷,最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平臺使用者對平臺的認識不夠。
2 農村信息化平臺發展“最后一公里”問題產生原因
2.1 農村信息化平臺建設缺乏科學性
在實際搭建農村信息化平臺基礎設施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問題較多,每個地區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很多的平臺由于是政府主導建設,因此設計團隊在初期的需求調研階段只考慮到政府的工作需要,而對其最主要使用主體――農民沒有做任何的需求調研與分析,導致平臺信息內容缺失,表達形式不易被農民理解,農民不會用不能用,極大降低應用效果。
2.2 農村信息化平臺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
農村信息化平臺發展良莠不齊的另一大原因是平臺建設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一方面,平臺種類沒有劃分清晰的界限。目前與農業農村有關的平臺有農業技術指導類、農業種養殖數據庫類、農村信息服務類、農產品交易電商等多種類別。每個農村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者都需要根據既定目標,依據一些科學的標準去衡量。另一方面,已有平臺各自為政,相互之間沒有形成合理的資源共享機制,使得每個平臺都成了一座信息孤島。因此,我們需要一套統一的農業農村信息化平臺建設的標準和規范,這樣也有利于各大平臺的完善和對接。
2.3 信息化專業人才缺乏
農民得不到良好的信息和技術的培訓指導,很大程度源于農村的貧困。信息化專業人才的缺乏影響了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持續發展。農村常常伴隨著貧困的現狀,使得懂技術有能力的人紛紛遠離走向大城市。如此一來,留下的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是能將網絡信息技術和農業科學技術相結合的人才更少之又少。農村信息建設的施工人員的專業業務能力不強,缺乏管理運營維修信息化建設的人才,信息建設的知識儲存不充足,致使信息化服務的效果較低。
3 利用通信運營商優勢解決農村信息化平臺“最后一公里”問題
3.1 科學規劃與設計,提高建設效率
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合理的設計。農村信息化的平臺建設除了要有對使用對象的準確的需求分析,更要有專業的信息技術團隊給予科學的規劃和設計。通信運營商具有優秀的信息化建設技術支撐團隊,有完善的信息化建設合作流程,有豐富的平臺建設經驗,對農村政府平臺建設的需求更加了解,能夠更貼切的設計出滿足政府和農民需求的信息化平臺,從而盡量避免設計不實用,導致建設的效果偏離目標。
3.2 整合農業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多渠道平臺共享
政府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主導者,在構建信息化建設的平臺時,需要將農業信息,農村市場的信息資源綜合利用。加強對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規劃更新,促進信息共享,為農民提供有用的務實的信息。通信運營商擁有龐大的云數據資源,有能力整合政府所需的農村需求信息,并且通過大數據可以分析出農民的使用習慣與信息需求傾向,這些信息能夠指導政府對農村地區的管理,為政府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從而進一步加強執政能力和完善對農民的服務。
3.3 加強信息化平臺應用指導與培訓,提高建設效能
在農村信息化發展和信息服務工作中,“最后一公里”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究其原因,是農村技術人員缺乏,無法滿足大量的農民的信息需求。相比于其他大型信息化服務公司,通信運營商的優勢在豐富的人力資源上得以充分顯現。運營商在村鎮支局有豐富的高素質人力資源,通過建立從上到下長久的專業培訓機制,可使其在農村的信息化平臺應用指導和培訓中發揮巨大作用。
4 結束語
農村信息化平臺建設不僅需要政府的主導,更需要通信運營商的鼎力相助,并對其提供資金的幫助和必要的政策扶持,從而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發揮其開發、管理和運營的優勢,借助運營商對信息化建設的熟悉和高超的技術,共同完成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促進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