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地區的傳統文化范文
時間:2023-07-09 09:16: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各個地區的傳統文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傳統手藝 泥瓦 地方社會
在古代,由于人們所生活的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我國各個地區都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優秀文化。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進步,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令人舉世矚目的成就,各種傳播工具漸漸地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從而增加了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和學習,進而使得我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趨向于豐富化。另外,我們知道,在中國這片寬廣的土地上,我們將人們分為了少數民族和漢族,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文化息息相關,它們之中任何一種文化的形成和豐富都離不開另一種文化的影響。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具有的特色對于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遼金時期漢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化之間更是具有其他文化所無法替代的緊密關系。
一、遼金時期漢文學的特點
(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文化就有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眾所周知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一直以來,這些文化廣受人們的喜愛,并且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被人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了,到目前為止,這些文化已經成為了我們民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遼金時期的漢文學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成分,在遼金時期,由于經濟發展迅猛,各個地區之間的交流非常頻繁,而經濟貿易更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進行貿易的過程中,各個民族的人們漸漸地將他們的文化以及各種文學帶到了中原地區,然后,中原地區的文學家漸漸地將這些文化融入到了漢文學的創造中,其他優秀文學的引用,使得遼金漢文學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也越來越趨向于多樣化,從而使得遼金漢文學可以源遠流長。
(二)封建倫理觀念比較強烈
在我國古代時期,由于受當時經濟發展以及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許多地區的封建倫理觀念比較強烈,尤其是遼金時期,這種封建倫理觀念表現的更加突出。而這種封建倫理觀念對我國古代人們的生活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并且這種封建倫理觀念的持續時間也比較長。例如,在遼金時期,人們都非常注重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們都會將禮作為評價人們的指標之一,同時,它在中華民族文化形成過程中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另外,隨著我國古代社會性質的不斷變化,禮的性質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與其他少數民族相比較,中原地區的封建倫理觀念比較強烈。例如,中原地區的人們始終強調男女有別,以及自古以來婚姻大事都必須由父母做主等,并且,它們始終堅持著這一原則。許多年輕人在面對婚姻大事時都不能根據自己的意愿,必須由父母來指定,而他們的父母也始終堅持著門當戶對的原則,這也是我國遼金時期漢文學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少數民族文學的特點
(一)封建倫理觀念較為淡薄
在我國古代時期,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于中原地區比較落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下,從而使得我國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封建倫理觀念較為淡薄,這也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文學的主要特點之一。從古至今,我國都非常注重“禮”,它是我國古代封建倫理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于中華文化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它來源于各種宗教祭祀等,隨著我國社會性質的不斷改變,它漸漸地被人們用來表明身份的等級,最后,漸漸地轉變成了維護制度的行為準則。但是,在少數民族地區,由于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所居住環境的不同,它們并不能正確地了解并且認識封建倫理文化等。與中原地區相比較,少數民族的生活比較自由,它們不愿意受各種封建倫理的約束。例如,在中原地區,男女之別以及婚姻問題被人們視為是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原地區,人們始終持有男女有別,以及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等觀念,而在少數民族地區,男女之間并沒有太嚴格的約束,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自己的伴侶等。同時,在少數民族前期,少數民族所用來表達愛意的詩歌受封建倫理影響較小。
(二)口傳文化是少數民族文學的另一個主要特質
在少數民族文學中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文化特征就是口傳文化,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這種口傳文化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并且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眾所周知的是,在古代時期,除了傣族以及彝族等幾個少數民族有著歷史比較悠久且應用比較廣泛的民族文字以外,其他的少數民族并沒有自己所特定的文字,因此,口傳文化成為了他們進行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口傳文化就是指人們利用各種聲音以及形體特征來向其他人傳輸他們的思想。在古代少數民族,大部分民族都會選擇利用口傳文化來傳達各種信息、交流彼此之間的情感以及自己繼承其他優秀文化等。例如,當人們在舉辦一些婚禮、葬禮以及采訪親戚時,人們會舉行各種唱歌以及對歌活動,然后,參加活動的歌手可以在任何一個場地進行唱歌,通過唱歌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甚至爭取各種榮譽等。另外,口傳文化也給少數民族文學的創作及傳播帶來了許多特點,我們知道,口頭文學的講述者必須要時刻面對所有的觀眾,并且在他們講述的過程中,經常會有音樂或者舞蹈來伴隨,然后,根據現場觀眾的反應,對這一作品進行評價。另外,少數民族的口傳文化也促進了許多神話、詩歌以及歌謠的產生,并且,這些文學受到了后人的廣泛關注和喜愛。
三、遼金時期漢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的關系
(一)遼金時期漢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相輔相成
眾所周知的是,在我國古代,由于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科學技術水平較低,各個民族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必須要靠長途跋涉或者馬車,甚至通過書信等,但是,這種方式不僅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有時會造成一系列的錯誤等。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進步,各個地區之間的交流以及經濟貿易越來越頻繁,尤其是遼金時期,中原大地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貿易越來越頻繁。由于兩個地區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甚至是人們的生活習俗等的不同,中原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學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但是,這兩種文化又各具特色。人們在進行貿易的過程中,人們漸漸地將少數民族的文學帶到了中原地區,然后,人們對于少數民族文學有了一定的了解,進而,將許多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學引用到了漢文學中,與此同時,少數名族也大量地學習并且借鑒中原文學。最后,使得兩種文學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學。
(二)少數民族文學是遼金時期漢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遼金時期,中原大地與少數民族的交流和貿易遠遠比其他時期更加的頻繁,正是由于這樣才使得少數民族的文學大量地涌入到中原地區,然后,中原地區的文學人士漸漸地開始學習并且借鑒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學,進而,使得漢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得到了很好地融合。例如遼金時期,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比較快,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于是,大量的少數民族開始涌入中原,到中原地區進行貿易,從而更好地進行謀生。在他們進行經濟貿易的過程中,他們將大量的少數民族文學帶到了中原地區,并且隨著他們貿易范圍的不斷擴大,它們的文學漸漸地被傳播到各個地區。于是,許多中原文學人士開始關注并且學習這一文學,它們漸漸地將少數民族文學的創造方法應用到了他們的創造過程中,這就是許多漢文學具有少數民族文學特點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遼金時期漢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于我們民族后來的經濟以及文學方面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另外,眾所周知的是我國各個地區的地理位置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使得中華民族文化所包含的文化種類極其豐富多彩,而遼金時期漢文學與少數民族時期的文學都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們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各種組成部分,并且它們對于中華民族文化更深層次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遼金時期的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相輔相成,從而不斷的豐富了彼此的文學內容,同時,這兩種文學對于其他類型文學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其他文學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遼金漢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的身影。
四、小結
總而言之,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這些文化不僅僅對我國現有文化的形成以及豐富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國許多優秀的文化已經被傳播到世界各地,并且許多國家都已經開始學習我國的優秀文化,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借鑒我國的優秀文化來不斷豐富他們國家的文化。另外,遼金時期漢文學與少數民族文學之間更是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這兩種文化相輔相成,通過不斷地學習并且引進彼此文化的精華來豐富自己的文化,從而使得我國的文化可以更加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隨著交通運輸工具的不斷便利,我國許多地區開始漸漸地與少數民族進行交流和貿易,在將我們的文化傳播到少數民族地區的同時,我們也將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帶到了中原地區,尤其是遼金時期,這種現象更加的頻繁。
參考文獻
[1] 少數民族文學,思想與學術史交叉點的反思與建構――論劉大生《現代中國中少數民族文學》[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篇2
1.初次見面交談的話題
當導游和游客初次見面時,有些導游為了表示自己的親切與關心,會主動的與游客們交談,但是這時候他們選擇的話題卻不一定是正確的。例如,導游們最常問的是“Whatdoyoudo?”、“Areyoumarried?”、“Howoldareyou?”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中國人看來并沒有什么問題,而且這在中國這種詢問往往表達的是對他人的關心與親近。但是因為各個地區的文化與風俗習慣的不同。在美國,他們會認為這些導游在侵犯他們的隱私。因為受到歷史傳統文化的影響,美國是一個很注重隱私的國家。他們認為這些涉及到他們本人的問題都是他們的隱私,別人無權干涉。
2.尊老問題
有時候,當導游看到年老的游客在下車或下船時,會主動去幫助老人,并且充滿關心的說聲“Letmehelpyou.”然后導游就會過去攙扶老人,這時候,老人表現不是高興或感激,而是生氣與憤怒。這種話語信息傳遞錯誤是因為中西方對于尊老問題的看法不同。在中國,尊老愛幼是傳統,因為中國文化認為老人在年輕時為晚輩們作出了貢獻,而且他們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學識,所以理應受到尊重。當他們老去時,應該受到幫助。但是在美國文化中并沒老少的界限,他們認為只有弱者才會接受別人的幫助,被人照顧是一種受到歧視的行為。
3.受到夸獎或感謝
因為哲學與宗教思想的不同,所以導致中西方在價值觀和倫理觀上也會存在差異。Tourist:Yourdresslooksverynice.Guide:No,it’squiteordinary.在上面的對話中,當游客夸獎導游的裙子很漂亮時,因為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集體中不應該過于的突出自己),所以游客很自謙的回了聲“這很普通”。但是在美國,因為受到文義復興思潮以及自我拯救清教思想的影響,美國人更多的是強調自我的個人價值。所以,當導游這種自謙的回答,會讓美國游客覺得自己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損害,這是導游對自己的鑒賞能力的否定。
二、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1.注意詞語文化內涵的教學
意思的表達是通過各種詞語來進行的。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有些詞語所表達的意思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意思。如在美國,當聽到別人訴說一件不幸的事情之后,可能會說“I’msosorry.”在通常的表達中,這句話的意思是“非常抱歉”,但是在此種特定的語境中,其所表達的是“聽到這個我感到很遺憾”。換句話說,因為文化體系的原因,一個詞可能被賦予了特定的文化內涵,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掌握英語詞匯的表面意思與外延,同時還應該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與使用習慣,而不是想當然的將中國的用語習慣搬到英語的使用。
2.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英語教學的對象是即將從事外賓接待工作的學生,這些學生將要面對的是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游客。因為各國、各地區都存在自己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以及文化體系,所以人們在價值觀、以及生活習慣上都會不同,這就必然會使得各國語言的表達方式各異。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要培養跨文化意識,將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分析。既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相同之處,同時還應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點。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學習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識與生活習俗。
3.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由于受到中國的教育體制的影響,中國一直以來采取的都是接受式學習方式的教學。但是導游英語口語教學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所以,在導游英語口語課中,應該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展學生的旅游會話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如果可以還可以采用情景教學以及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融入到真正的旅游情景中,讓他們去嘗試著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應如何解決,提高他們的交流能力與處事能力。
三、總結
篇3
【關鍵詞】民俗風俗;現代建筑藝術設計;穩定性;民族性;文化性
1 中華建筑具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背景
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特點,建筑是表現人們精神文化的主要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筑藝術表現的風格也不斷的發展,建筑藝術可以體現出某個時期一個國家、地區、民族的社會發展水平,建筑藝術也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生活水平、模式、情趣的寫真照,建筑能綜合的反映出當時社會的藝術特色、設計水平以及技術的發展情況[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的發展都為中國文化填充了別樣的色彩,歷史悠久的文化傳承有壯族的陶瓷文化、苗族的圖騰文化、四川的山區文化等,每個地區的文化都能體現出我國各民族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打造屬于自己地區的文化特質。
2 民族的民俗風俗習慣的表現形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國,在各民族乃至各地區之間的民族風俗都有著很大的差別,在自然條件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下,各民族之間的民族特點有著鮮明的對比,但是,眾多不同的民族特點又有著共同的民族形式,如,民俗風俗的穩定性、民族性、敏感性、地域性、社會性、群眾性、文化性、歷史性等[2]。
2.1 穩定性
民俗風俗是一個民族的習慣,同時也是民族歷史留下來的文化產物,很難改變這種習慣,而且民俗風俗具有一定的歷史根源、社會根源以及自然根源,文化的源遠流長是很難被磨滅的。因此,只要民族以及形成民俗風俗習慣的歷史根源、社會根源以及自然根源繼續存在,那么各民族的民俗風俗習慣也會在這個社會中存在。而且,一旦民俗風俗形成,就會跟隨著歷史的根源繼續流行下去,民俗風俗的形成是建立在民族共同情感的基礎上,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但是,人們的這種民俗風俗的習慣卻是一成不變的,已經深深的定格到民族群眾的心理,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2.2 民族性
民俗風俗的形式,是對該民族的生活生產方式的一種刻畫形式,同時也體現出民族的信仰,反映出民族的群眾心理素質、感情境界,是民族發展歷史以及文化的一種傳統理念,充分體現出各民族的不同民族性質[3]。
2.3 敏感性
各民族的民俗風俗習慣的表現方式也各有差別,有的表現在生活上,有的表現在政治上,也有的表現在社會上等,民俗風俗習慣的表現方式也是一個民族較為敏感的方向,因此,要學會尊重各民族的民俗風俗的習慣。
2.4 地域性
我國地域遼闊,地域之間的地理變化有著很大的差異,同時,我國還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這個地理變化較大的自然環境下,各民族間居住地區的氣候、地理條件、自然條件以及經濟情況都是有著很大的差異,而且,也有很多民族雖然同屬于一個民族,但是由于地域環境的差異,其民俗風俗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就比如我國最大的民族“漢族”,漢族生活的地區較多,而且每個地區的地理條件和經濟狀況也各有差別。因此,民族的民俗風俗根據地域性形成的差別主要分為不同民族之間的民俗風俗差異和同一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族風俗差異。
2.5 社會性和群眾性
民族的民俗風俗是民族群眾的共同感情,同時也是代代相傳的一種習慣,已經深入到民族群眾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以及各個行業的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已經滲入民族群眾的心理。因此,民俗風俗具有共同的社會性和群眾性。
2.6 文化性
民俗風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體現出民族文化的道德價值觀,并且是經過該民族很長時間積累下的精神財富,民俗風俗深入到民族的各個行業,如餐飲、教學、建筑、婚禮、節日、服裝等,尤其是建筑藝術設計上表現的更為突出。
2.7 歷史性
民俗風俗是歷史文化的一種表現,從很多方面都能反映出民族的歷史傳統觀念以及文化,尤其是在很多民族的節日是古代傳承下來的。如,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回族的開齋節、苗族的龍船節等。
3 民俗風俗與建筑藝術設計的結合
各民族的民俗風俗不是不勞而獲的,是經過各民族人民在生活中用勞動獲得的成果,形成的民俗風俗在傳統文化中具有深刻的涵義,因此,民族的民俗風俗的傳承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要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努力,保留住正在淡化的優秀的民俗風俗,將它們繼續傳承下去。各個民族乃至各個地區之間的民俗風俗習慣是反映出各個人群的生活、愛好、飲食等習慣。在歷史的長河中,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建筑設計以及一些其他方向的優秀傳統設計和相關的歷史文化都反映出當地民族的風土人情,同時還對創造適用地區性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以及維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等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另外,民俗風俗對民族的凝聚力和社會的發展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能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以及和諧發展,這是民族的一種習慣,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
民族風俗不僅是一種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民族發展的表現,還能將這種民俗風俗應用到實際的設計中,充分體現出民族文化和民族藝術的品味,而且通過實用功能還能將民族文化用自己的表述形象流傳下去,尤其是在建筑藝術設計上表現的更為突出。將民俗風俗與建筑藝術設計有機的結合,可以在建筑藝術設計中充分體現出民族風俗的特點,充分反映出當地民族文化的特點,雖然我國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建筑藝術設計也不斷在提高,但是,不管社會如何的發展,建筑設計提高到什么程度,在任何地區的建筑設計都要體現出當地文化,要求建筑藝術設計必須本土化的特征,這是當今社會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
民俗風俗傳承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各民族的民俗風俗造就了中華民族文化,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對于現代的建筑藝術設計者來說,既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征,又需要用自己的建筑藝術設計將民俗風俗文化繼續傳承下去,并且要不斷的發揚優秀的民俗風俗,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將具有民俗風俗內涵的建筑藝術作品呈現出來,有助于建筑設計工作的良好進行和建筑設計行業的良好發展。
4 民俗風俗與現代建筑藝術設計結合的意義
作為世界三大建筑藝術體系之一的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為中華民族建造了一座又一座優秀的具有民俗風俗文化內涵的建筑。建筑不僅僅是藝術的表現形式,從生活上講建筑是生活實用的一種物質價值,是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用它藝術造型、藝術裝飾以及獨特的建筑結構體系等充分的反映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中華傳統文化是由各民族的民俗風俗搭建而成,而將各民族的民俗風俗結合到建筑藝術設計中,實現民族風俗的傳承之外,還對現代建筑藝術設計進行創新。
結論:
建筑設計實際上是一門藝術工程,除了需要在設計中滿足建筑的使用要求外,還需要滿足建筑的藝術要求。而在建筑設計中,通過將民俗風俗與建筑設計進行良好的結合,使建筑設計能夠融入到當地的文化中,有助于實現建筑與當地文化的良好融合,也有助于建筑的良好使用,有助于促進建筑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張得亞,方擁班,張一兵.東西民俗文化差異對建筑的影響[J]. 中外建筑. 2009(05).
篇4
關鍵詞:本土化元素;平面設計;應用
在新的時展下,本土化元素、傳統圖形元素、水墨畫元素以及民族符號元素等都被廣泛地應用于平面設計中。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元素為平面設計和民族藝術設計凸顯了新穎的形式和極佳的視覺享受,為我國的平面設計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生命力。21世紀,具備多樣化、個性化和本土化的平面設計得到了全球范圍的認可,這種民族化、地方化元素在設計地位中的上升,為現代設計的類型化和風格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了進一步推進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增強我國平面設計的創造力和新穎度,對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一、本土化概念解析
本土化是一個動態化名詞,其一直處于運動變化發展中,是民族文化特色發展的一個過程。簡而言之,本土化是指處于同一個地區的人類群體,在一定時間階段中,因為共同的生活地域和生活形態而達成心理共識,進而形成的文化共識。我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在不同的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歷經百余年的曲折進程中,我國的傳統藝術形式伴隨著西方文化的融入,而產生了一種新型的藝術形式。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卷席下,我國的傳統藝術設計一度處于非常尷尬的狀態。西式設計強烈的視覺沖突,讓人們一度去純粹地追求國外先進的設計方式和設計理念,忽視了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使得中西方平面設計逐步趨向于文化大同。為了有效打破文化大同趨勢,打造傳統藝術設計的魅力,國內藝術界開始重新認識本土化元素,并將弘揚傳統藝術設計作為己任,重拾并堅守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打造傳統藝術設計新天地。
二、本土化元素分析
我國的本土化元素眾多,類型多樣,特征鮮明,隨著設計界對其的不斷重視,本土文化元素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平面設計中。比較典型的應用有旅游景區特色產品包裝、文化用品包裝以及央視二套的《交換空間》節目,這些都充分利用了本土化元素來設計打造相關的文化產品。
(一)平面設計中本土化元素類型介紹
我國的本土化元素種類豐富,傳統繪畫元素、水墨藝術元素、傳統圖形元素、復古元素、性感元素、書法元素、東巴文字和繪畫視覺元素、青海土族盤繡視覺元素、漢字點狀部首圖形、蒙古族傳統文化元素、徽元素以及漢字藝術等都是我國比較著名的本土化元素。這些不同種類、不同地區、具備不同民族特色的本土化元素在我國的平面設計中有著不同程度的應用。從我國的傳統圖形元素來看,其包括了文字、圖形以及藝術類等古典元素,而文字類又包括甲骨文、皮影、書法以及圖形文化龍鳳等本土化元素。在本土化元素與平面設計進行有效結合后,我國的平面設計理念發生了本質變化,中國哲學內涵以及傳統圖形元素在平面設計中開始回歸。比如服裝設計中的旗袍元素,唐裝元素,建筑設計中的徽派建筑,天安門的華表,配飾設計中的頭簪,文化領域中的筆墨紙硯以及藝術作品中的編鐘等,都較好地融合了我國傳統圖形中的本土化元素。
(二)平面設計中本土化元素的典型特征分析
運用在我國平面設計中的本土化元素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民族色彩濃厚,地方特色突出,歷史底蘊豐厚。由于本土化元素均是土生土長在我國的各個地區,與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居民生活習俗以及外來文化影響等密切相關,因此其具備上述典型特征。此外,由于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各地區的本土化元素在其表現特征上存在差異。比如徽州地區的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還蘊含人文情趣特征、教化寓意創意特征、視覺上重淡雅清逸的特征、就地取材選材特征以及炫技特征等。
(三)本土化視覺元素分析
在我國現當代的平面設計中,本土化視覺元素應用較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本土化視覺元素包括民族性圖形、文字以及色彩等具體內容,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涌現出諸如五子登科、搖錢樹、招財進寶以及連年有余等本土化視覺設計元素。其中,本土化圖形元素不僅文化內涵深刻、形式豐富,而且地域性、民族性鮮明,被廣泛應用于器物造型以及裝飾平面設計中。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本土化圖形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唯一共同特點。這種傳統圖形設計存在歷史悠久,已經被老百姓認知并喜愛。在平面設計中融入傳統圖形本土化視覺元素,能夠有效提升平面設計作品的人氣,擴大其市場占有度。本土化文字元素與我國的書法、漢字符號、偏旁部首等緊密相關。古樸高雅的篆書、字體樸拙舒暢流利的魏書,字體統一的隸書以及筆式連綿回繞的草書等都可以用到平面設計中,以提升平面設計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民族化特色。色彩搭配是平面設計的重要關注點,熱烈輕松、明快艷麗、情感奔放、生機勃勃的本土化色彩元素能夠有效提升平面設計產品的靈魂和彰顯力,滿足人民大眾對平面設計作品的審美追求。
三、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本土化元素大多應用于產品包裝設計、平面廣告設計、服裝設計以及手工藝品設計中,應用較為普遍的是本土化視覺元素中的圖形元素、文字元素以及色彩元素。
(一)圖形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從我國的本土化圖形元素來看,象征吉祥如意、寓意美好的幾何紋、動物紋、祥禽紋、瑞獸紋、人物紋以及器物法寶紋等在器物造型和裝飾平面設計中運用較為廣泛。將傳統寓意美好的本土化圖形元素融合于現代平面設計,不僅能夠有效傳承和弘揚我國的傳統繪畫技巧,而且能夠將一些畫面結構進行抽象剝離。將對平面設計有用的因素和感性較強的繪畫技法進行整合,在結合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對其造型觀念和設計原理進行再創造,賦予平面設計產品新的視覺效果。將本土化圖形元素應用于現代平面設計,能夠打破現當代平面設計的模仿困境,使平面設計在發展方向上取得新的突破,賦予平面設計產品神奇空靈之感,提升平面設計產品自身魅力。比如,在進行“奧運金牌包裝器皿”平面設計時,設計師在沿用傳統器皿漆器設計結構的基礎上,保留傳統器皿的造型結構特點,采用方圓結合構想,避免了金牌包裝器皿的簡單化,增添了包裝器皿的視覺審美效果。此外,在奧運相關的禮品設計中,圖形設計構想源于我國本土化中國印舞動北京圖形元素,并利用印章造型作為其設計表現形式。這種將本土化圖形元素和傳統繪畫技巧應用于產品包裝器皿的平面設計上,不僅能夠很好地體現我國傳統歷史文化,承載我國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還能向世人展示我國平面設計的中國化特色和東方古典韻味,提升我國平面設計產品在國際設計界的影響力。
(二)文字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本土化文字元素在我國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比本土化圖形元素更為廣泛。尤其是在一些旅游勝地,本土化文字元素作為一種傳統地域文化載體,不僅廣泛地應用于當地特色產品的包裝上,同時作為一種旅游景觀資源,被陳放于各個祠堂、紀念館、博物館中。并且,我國有眾多的旅游景區直接將與本地區文化相關的本土化文字元素用于旅游資源宣傳廣告平面設計中。在我國,文字書寫早已經發展成了書法藝術,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表現形式,甲骨文、隸書、小篆、大篆、魏書、行書、草書、楷書以及行草、行楷等書法藝術形式多樣。本土化文字元素既是人們抒情達意的藝術載體,又是豐富平面設計產品內涵的精神表象。其具備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化特色,以極具藝術感染的表現形式廣泛應用于平面設計中。比如,我國眾多的“百年老店”,無論是售賣酒水糕點還是經營餐飲,其在平面廣告設計中采用的都是本土化文字元素,并且其包裝平面設計也主要采用的是本土化文字元素符號。我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申報材料設計采用的就是融合本土化文字元素的平面設計,其裝訂形式、單個材料封面設計均是以書法文字為主要藍本,并對相關的漢字造型進行加工處理,將本土化文字元素融于申報材料平面設計中。這種融合本土化元素的平面設計既彰顯了我國書法文字藝術的博大精深和字體靈魂,又增添了平面設計作品的獨特性。
(三)色彩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色彩元素對視覺的沖擊是絕對性的,我國本土化色彩元素大多以黑白灰為主色調,色彩沖擊和色彩搭配是平面設計的基本功。黑色在平面設計中運用得比較多,所有嚴肅、莊重、肅穆的視覺氛圍都需要黑色來彰顯。但是在平面設計中,不能一味地使用黑色,還需要對其他色彩進行搭配,以展示設計作品的魅力。比如,在我國的奧運會上,為了突出我國人民對世界各國來賓的歡迎,彰顯我國國民的熱情,表達美好祝愿,裝飾版面以及容器器皿大多采用紅系。在喜慶的節日上,我國眾多產品包裝設計也采用的是表達美好禮贊的本土化色彩元素,以此來增添節日氛圍,展現產品設計的獨特理念。本土化圖像元素、文字元素以及色彩元素在我國平面設計中應用得比較廣泛,其在彰顯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本土化特色方面作用巨大。在后續的藝術設計中,應當增加傳統元素、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產品中的體現,以促進我國傳統藝術與平面設計的共同發展。
四、結語
近些年來,平面設計越來越傾向于將本土化元素融入設計產品,重拾傳統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精華元素,并將其應用于平面設計,開啟平面設計的新方向。平面設計離不開本土化元素,平面設計者為了更好地表達設計理念,彰顯設計特色,需要借助本土化元素來沖擊視覺效果,以創造出文化內涵更豐富、民族特征鮮明的平面設計產品。
作者:國偉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參考文獻:
[1]向進.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平面廣告中的應用[D].中南民族大學,2012.
[2]李黎冉.中國傳統圖形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研究,2013(2):134-135.
[3]李金.水墨畫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3(17):91.
[4]袁征博.淺談中國水墨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0(Z1):166+170.
篇5
一、旅游文化的功能
(一)旅游文化功能概述旅游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紀中期,,由英國人托馬斯•庫克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馬斯•庫克旅行社,從此標志著旅游業的正式誕生。縱觀旅游業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旅游業一直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并且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旅游業也帶動了其相關產業的飛速發展,并使其在旅游業的迅速發展中也在逐漸地走向興盛的時期,進而也為國家的經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此可見,旅游業對于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與帶動作用。然而,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旅游業發展的腳步,在旅游業獲得巨大利益的同時,一些旅游經營者過于重視所獲得的經濟利益,而對旅游景點的一些環境保護與管理方面采取忽視的狀態;進而出現許多旅游景點遭受破壞的現象,進而失去了其本身的面貌,這對于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講十分不利。而對于旅游業的主要功能,世界旅游組織在《馬尼拉宣言》中對其做出了如下的定義:“旅游業的經濟效益,不論是如何實際和重大,不是也不可能構成國家決定促進這一活動的唯一標準。”總體來講,旅游業的功能就是作為人們在生活中的一種特殊生活方式,在滿足人們視覺和聽覺的同時,也滿足了旅游者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享受。縱觀整個旅游業的發展趨勢,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觀光和休假的享受,更加追求的是對當地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的了解與體會,由此可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旅游文化必將作業衡量一個旅游景區整體水準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必將會作為旅游業吸引眾多游客的主要魅力因素。
(二)旅游文化的具體功能馬林洛夫斯基曾經指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風俗—人體或心靈的習慣,直接或間接滿足人類的需要。其動態性質指示了人類學的重要工作就在研究文化的功能。”因此可以說文化是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所積淀的生活經驗以及產期的生活產物,是人們長期生活中智慧與行為的結晶,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最終的產物,基于此,旅游文化對于旅游業的長期經營來講具有重要的推動與保持作用,其具體說明主要如下:1、獨特的旅游文化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源泉。旅游業的旅游文化直接指引著旅游業的發展方向與發展的主體,而其文化的具體內容也直接決定著一個旅游景區的具體魅力所在,一個旅游產品只有在具有獨特旅游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夠從根本上促進游客前來消費。對于當今“文化游樂時代”和“旅游文化時代”的發展趨勢來看,人們在旅游的過程中的主要目的是體會旅游本質上的精神享受與審美享受,那么其每個景區的不同旅游文化就直接決定了對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可以看出,一個具有良好旅游文化的旅游景區才能夠吸引到源源不斷的游客,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夠實現旅游業的持續發展與經營。2、旅游文化指導著旅游資源的開發。旅游資源在開發的過程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眾多的游客,那么就要充分了解當前市場上人們對旅游業的需求,以及對旅游文化的需求,只有能夠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才能夠實現旅游業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見旅游資源的開發是具有市場導向的,那么旅游也在進行經營的過程當中就必然離不開對旅游文化的重視。因此,只有基于一種特色旅游文化的開發,才能夠使得開發出來的旅游資源更具品味與吸引力,才能夠滿足人們的根本需求。在此過程中還需注意的是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地區一定是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礎的,如果僅僅只是為了滿足游客的需求而開發旅游資源,那么旅游地的文化特色就不會得到很好的發揮,進而也就達不到吸引游客的最終目的。3、旅游文化推動著國際文化的交流。對于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旅游者,他們之間雖然有著國籍與文化背景下的差異,但是對于旅游景點來講并不會影響他們對各個國家優美景點的欣賞與享受,對于他們來講,不論是中國古典園林還是古希臘神廟,或是歐洲哥特式教堂,雖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會讓他們對景點的欣賞水平與個人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各個地區建筑作為各個地區的文化能夠被各個地區的旅游者所接收與理解。那么隨著各個國家旅游者對旅游景點的欣賞,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他們對本國的文化有著一定的了解與認識,從而大大促進了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
(三)旅游文化的功能與旅游文化的塑造之間的關系旅游文化功能實現的前提是要對旅游文化進行良好與合理的塑造,因此旅游文化的塑造是旅游文化功能實現的前提與基礎,對一個旅游景點形象的塑造也關乎整個旅游景區的形象。由此可見,塑造旅游景區的旅游文化,使其保持著當地的文化特色與民族特色,是保證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提高景區在旅游業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對于旅游文化的具體塑造,其主要是通過分析當地景區的特色,民族特點等,從而以此為基礎來對景區的整體形象做出設計,進而確定旅游文化的主體。而對于當地的文化特色來講,其是在十分漫長的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過程中長期積累來下的,進而形成了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因此旅游文化的塑造不是漫無根據的,而是根據各個地區的具體背景與特色來決定的,具有獨特性與社會遺傳性。因此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地區的旅游文化是社會發展長期積累下來的結果,是不可被復制與模仿的,這也是作為旅游業一個關鍵的價值所在。
二、塑造旅游文化品牌的意義
一個旅游地區的旅游資源與當地的旅游文化具有不可復制與移植的性質,因此旅游業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打造其獨特的旅游文化品牌,進而獲得源源不斷的經濟利益,但是,就目前實際的旅游業狀況而言,旅游的經營者往往過于重視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視了對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那么久而久之這種旅游文化就會被毀滅或是替代,給旅游業的經營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對于旅游的經營者來將,應該重視對企業文化品牌的保持與建立,旅游文化品牌對于整個旅游業來講是十分重要的。
(一)旅游文化品牌可以大大提升旅游地的旅游形象一個旅游景區的旅游文化品牌充分展示了旅游景區的魅力所在以及所有吸引人的地方,通過對旅游地旅游文化品牌的展現,可以讓人們深刻了解到旅游景區的優點所在,進而大大提升其在市場當中的知名度與自身良好的形象。
(二)旅游文化品牌能增加旅游資源的附加值在對旅游資源進行開發與剛剛開始運營的過程中,由于是剛剛建立的旅游景點,人們對其了解度與認同度普遍偏低,那么就可以借助當地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進而來提升新興旅游景點的知名度,并使其快速地走向市場。
(三)旅游文化品牌具有持久的擴散效應,能夠促進旅游文化的傳播一個旅游地區的旅游文化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那么在向人們宣傳旅游文化品牌的過程中,會在人們頭腦中形成一個十分深刻的印象,進行具有十分持久的擴散效應,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大大促進了旅游文化的傳播。
(四)城市旅游文化品牌能夠促進旅游地旅游文化的建立旅游地的旅游景點以及旅游景點當中的一些基礎設施是與當地城市的建設與當地的風土人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對與當地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典型性,那么在對旅游地旅游文化品牌建立的過程中,可以與城市旅游文化品牌緊密地結合在一定,進行獲得游客們的認同度,實現旅游業的穩定運營。
三、旅游文化品牌建設的原則
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設其主要目的是打造旅游景區獨特的、優秀的旅游文化,并且將其作為吸引游客的關鍵魅力所在,在對旅游文化品牌建設的過程中,與當地的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從而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保證其穩定的運營與發展。在對旅游文化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會遵從許多的原則,其具體敘述主要由下。
(一)可持續原則對于旅游業來講,旅游文化的可持續是保證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建立旅游文化品牌上也考慮到將旅游業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考慮人們長遠的需求出發,在進行旅游經營的同時還要將對旅游資源的保護結合起來,進而不僅促進了對當地環境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進而使旅游業能夠長期在社會市場中生存與穩定地發展。
(二)個性化原則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要具有其獨特的特色與吸引力,才能夠吸引到更多的顧客,因此在進行建立旅游文化品牌的過程中要充分地挖掘旅游文化的深度內涵,將當地的特色文化與旅游業的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旅游文化品牌,只有在旅游文化品牌無可替代的情況下,才可以證明其旅游文化品牌的成功建立。除此之外,在對旅游文化品牌進行建立的同時,還要注意對旅游文化品牌的保護,在傳承當地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可以與當代的文化特色有機地融入在一起,進而增加其品牌的個性化。
(三)市場導向化原則旅游業能夠穩定經營的基礎就是能夠吸引源源不斷的客源,進而實現盈利化,那么在建立旅游業品牌文化的過程中就要充分考慮到當前市場上人們對旅游文化的需求,只有在滿足旅游者內心需求的情況下,才能夠讓游客深深地體會到旅游文化的真正內涵,并且引起共鳴,進而促進消費者進行實際的消費。因此旅游文化品牌的設計要建立在市場中人們的需求之上,并且根據人們的內心需求來挖掘出獨特的文化內涵,進而在明確旅游文化品牌建設的方向的基礎之上樹立文化品牌形象。
四、旅游文化品牌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重視旅游文化的深度開發與創新在建設旅游文化品牌的過程中,首先要對旅游文化進行深度的挖掘,對市場上人們的需求進行深度的調研與分析,并且與旅游資源的開發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而使得旅游資源在開發的過程當中能夠有一個明確的導向,進而有助于旅游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并且維持旅游業長久的生命力,始終保持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優勢。在創建旅游文化品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整體文化理念的設計,將傳統的當地文化與現代特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獨具體色的旅游文化品牌,進而將旅游也賦予其獨特的文化內涵。
(二)結合當地文化定位特色的品牌形象旅游業文化品牌的建立一定要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與當地的風土人情良好地結合在一起,眾所周知,當地的特色文化是千百年來人們在生活中所逐漸積淀下來的產物,是人類智慧與經驗的結晶,因此其本身具有不可復制與不可轉移的特性,那么在旅游文化品牌建立的過程當中就要充分考慮到當地文化的這一特點,以當地文化為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加進一些現代化的因素,進而能夠創造出旅游產品特有的文化品牌,進而能夠起到最終的吸引大量游客的目的。
(三)差異性的品牌營銷與宣傳在建立旅游文化品牌的過程中,除了其本身的內容要吸引游客之外,還要有一定的傳播手段來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與認識到其具體的旅游文化,只有進行有效的宣傳才能夠達到建立特色旅游品牌的目的。因此可以通過舉辦一些地方性的傳統活動、節日慶祝或是一些大型的文化表演,來引起人們對當地文化的關注,進而吸引其對當地旅游文化進行詳細的了解與體會,從而增加人們來此消費的傾向性。除此之外,還可以借用媒體來對旅游文化品牌進行大力的宣傳,例如以廣告、傳單或是網絡宣傳等形式來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旅游產品的魅力所在,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們的興趣,達到促進消費的最終目的。
(四)強化品牌管理在進行旅游的實際經營過程中,要強化對旅游文化品牌的管理,保證每一個經營環節與經營階段都傳遞著相同的文化理念與文化特色,進而保證旅游產品在每時每刻向人們展示的都是一個十分完整與優秀的旅游文化品牌。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旅游一些基礎設施的管理與建設,在提供給游客一個賞心悅目的旅游景點的同時,還要保證他們在衣食住行上的享受與舒適,例如:可以在旅游景區的周圍建設一些十分舒適的旅館與一些餐飲娛樂設施,讓游客能夠以一個很飽滿的精神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當中。在滿足游客一些個性化的需求的同時,還要注意提高旅游文化的整體水準與產業的整體素質,對旅游業的各個環節施行標準化統一管理,在經營的過程中在不斷完善管理方式與理念的同時,還要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引入一些先進的管理模式與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對旅游業各個環節的管理,在根本上加強對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設。
(五)建立區域合作品牌一個地區本身的基礎設施與建設程度直接關系著旅游業在建設當中的整體情況,那么就必然會存在一些在旅游方面的約束因素,進而形成發展旅游業的不利因素,例如:一些旅游景點的所在之處交通不是十分便利,那么就會在交通方面對前來旅游的游客帶來一些不便利的條件等。由于不同地區的文化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就可以與整個城市或是整個省內的旅游景點進行整體的整合,使各個景點之間能夠做到優缺點互補,進而將整個旅游景點的每個優點展示出來,形成旅游資源上的共享,形成一種區域一體化的旅游格局,同時也為游客提供了“一條龍”的服務,進而促進了消費者的消費。
(六)品牌的網絡營銷隨著信息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網絡的功能越來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互聯網也可以作為一種十分強大的營銷工具,將旅游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及旅游地的優勢進行廣泛的傳播。網絡宣傳的宣傳速度十分迅速的,并且其普及的范圍是遍及世界各地的,而且其宣傳的成本也十分低廉,因此可以將網絡宣傳廣泛地利用起來,進而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夠了解到旅游產品的獨特文化,從而打響其品牌的知名度。
五、結語
篇6
關鍵詞:本土化元素平面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J06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2-0086-02
在新的時展下,本土化元素、傳統圖形元素、水墨畫元素以及民族符號元素等都被廣泛地應用于平面設計中。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元素為平面設計和民族藝術設計凸顯了新穎的形式和極佳的視覺享受。為我國的平面設計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生命力。21世紀,具備多樣化、個性化和本土化的平面設計得到了全球范圍的認可。這種民族化、地方化元素在設計地位中的上升,為現代設計的類型化和風格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了進一步推進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增強我國平面設計的創造力和新穎度,對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一、本土化概念解析
本土化是一個動態化名詞,其一直處于運動變化發展中,是民族文化特色發展的一個過程。簡而言之,本土化是指處于同一個地區的人類群體。在一定時間階段中。因為共同的生活地域和生活形態而達成心理共識。進而形成的文化共識。我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在不同的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歷經百余年的曲折進程中,我國的傳統藝術形式伴隨著西方文化的融入。而產生了一種新型的藝術形式。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卷席下,我國的傳統藝術設計一度處于非常尷尬的狀態。西式設計強烈的視覺沖突,讓人們一度去純粹地追求國外先進的設計方式和設計理念,忽視了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使得中西方平面設計逐步趨向于文化大同。為了有效打破文化大同趨勢,打造傳統藝術設計的魅力,國內藝術界開始重新認識本土化元素,并將弘揚傳統藝術設計作為己任,重拾并堅守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打造傳統藝術設計新天地。
二、本土化元素分析
我國的本土化元素眾多,類型多樣,特征鮮明,隨著設計界對其的不斷重視,本土文化元素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平面設計中。比較典型的應用有旅游景區特色產品包裝、文化用品包裝以及央視二套的《交換空間》節目,這些都充分利用了本土化元素來設計打造相關的文化產品。
(一)平面設計中本土化元素類型介紹
我國的本土化元素種類豐富。傳統繪畫元素、水墨藝術元素、傳統圖形元素、復古元素、性感元素、書法元素、東巴文字和繪畫視覺元素、青海土族盤繡視覺元素、漢字點狀部首圖形、蒙古族傳統文化元素、徽元素以及漢字藝術等都是我國比較著名的本土化元素。這些不同種類、不同地區、具備不同民族特色的本土化元素在我國的平面設計中有著不同程度的應用。從我國的傳統圖形元素來看,其包括了文字、圖形以及藝術類等古典元素,而文字類又包括甲骨文、皮影、書法以及圖形文化龍鳳等本土化元素。在本土化元素與平面設計進行有效結合后。我國的平面設計理念發生了本質變化。中國哲學內涵以及傳統圖形元素在平面設計中開始回歸。比如服裝設計中的旗袍元素,唐裝元素,建筑設計中的徽派建筑,天安門的華表,配飾設計中的頭簪。文化領域中的筆墨紙硯以及藝術作品中的編鐘等,都較好地融合了我國傳統圖形中的本土化元素。
(二)平面設計中本土化元素的典型特征分析
運用在我國平面設計中的本土化元素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民族色彩濃厚,地方特色突出,歷史底蘊豐厚。由于本土化元素均是土生土長在我國的各個地區。與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居民生活習俗以及外來文化影響等密切相關,因此其具備上述典型特征。此外,由于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各地區的本土化元素在其表現特征上存在差異。比如徽州地區的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還蘊含人文情趣特征、教化寓意創意特征、視覺上重淡雅清逸的特征、就地取材選材特征以及炫技特征等。
(三)本土化視覺元素分析
在我國現當代的平面設計中,本土化視覺元素應用較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本土化視覺元素包括民族性圖形、文字以及色彩等具體內容,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涌現出諸如五子登科、搖錢樹、招財進寶以及連年有余等本土化視覺設計元素。其中,本土化圖形元素不僅文化內涵深刻、形式豐富,而且地域性、民族性鮮明,被廣泛應用于器物造型以及裝飾平面設計中。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本土化圖形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唯一共同特點。這種傳統圖形設計存在歷史悠久,已經被老百姓認知并喜愛。在平面設計中融入傳統圖形本土化視覺元素,能夠有效提升平面設計作品的人氣,擴大其市場占有度。本土化文字元素與我國的書法、漢字符號、偏旁部首等緊密相P。古樸高雅的篆書、字體樸拙舒暢流利的魏書,字體統一的隸書以及筆式連綿回繞的草書等都可以用到平面設計中。以提升平面設計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民族化特色。色彩搭配是平面設計的重要關注點,熱烈輕松、明快艷麗、情感奔放、生機勃勃的本土化色彩元素能夠有效提升平面設計產品的靈魂和彰顯力,滿足人民大眾對平面設計作品的審美追求。
三、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本土化元素大多應用于產品包裝設計、平面廣告設計、服裝設計以及手工藝品設計中。應用較為普遍的是本土化視覺元素中的圖形元素、文字元素以及色彩元素。
(一)圖形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從我國的本土化圖形元素來看,象征吉祥如意、寓意美好的幾何紋、動物紋、祥禽紋、瑞獸紋、人物紋以及器物法寶紋等在器物造型和裝飾平面設計中運用較為廣泛。將傳統寓意美好的本土化圖形元素融合于現代平面設計。不僅能夠有效傳承和弘揚我國的傳統繪畫技巧,而且能夠將一些畫面結構進行抽象剝離。將對平面設計有用的因素和感性較強的繪畫技法進行整合。在結合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對其造型觀念和設計原理進行再創造。賦予平面設計產品新的視覺效果。將本土化圖形元素應用于現代平面設計,能夠打破現當代平面設計的模仿困境。使平面設計在發展方向上取得新的突破,賦予平面設計產品神奇空靈之感,提升平面設計產品自身魅力。
比如,在進行“奧運金牌包裝器皿”平面設計時,設計師在沿用傳統器皿漆器設計結構的基礎上,保留傳統器皿的造型結構特點。采用方圓結合構想,避免了金牌包裝器皿的簡單化,增添了包裝器皿的視覺審美效果。此外,在奧運相關的禮品設計中,圖形設計構想源于我國本土化中國印舞動北京圖形元素。并利用印章造型作為其設計表現形式。這種將本土化圖形元素和傳統繪畫技巧應用于產品包裝器皿的平面設計上。不僅能夠很好地體現我國傳統歷史文化,承載我國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還能向世人展示我國平面設計的中國化特色和東方古典韻味。提升我國平面設計產品在國際設計界的影響力。
(二)文字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本土化文字元素在我國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比本土化圖形元素更為廣泛。尤其是在一些旅游勝地,本土化文字元素作為一種傳統地域文化載體,不僅廣泛地應用于當地特色產品的包裝上,同時作為一種旅游景觀資源,被陳放于各個祠堂、紀念館、博物館中。并且,我國有眾多的旅游景區直接將與本地區文化相關的本土化文字元素用于旅游資源宣傳廣告平面設計中。在我國,文字書寫早已經發展成了書法藝術,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表現形式,甲骨文、隸書、小篆、大篆、魏書、行書、草書、楷書以及行草、行楷等書法藝術形式多樣。本土化文字元素既是人們抒情達意的藝術載體。又是豐富平面設計產品內涵的精神表象。其具備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化特色。以極具藝術感染的表現形式廣泛應用于平面設計中。
比如。我國眾多的“百年老店”。無論是售賣酒水糕點還是經營餐飲,其在平面廣告設計中采用的都是本土化文字元素。并且其包裝平面設計也主要采用的是本土化文字元素符號。我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申報材料設計采用的就是融合本土化文字元素的平面設計,其裝訂形式、單個材料封面設計均是以書法文字為主要藍本。并對相關的漢字造型進行加工處理。將本土化文字元素融于申報材料平面設計中。這種融合本土化元素的平面設計既彰顯了我國書法文字藝術的博大精深和字體靈魂。又增添了平面設計作品的獨特性。
(三)色彩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色彩元素對視覺的沖擊是絕對性的。我國本土化色彩元素大多以黑白灰為主色調。色彩沖擊和色彩搭配是平面設計的基本功。黑色在平面設計中運用得比較多,所有嚴肅、莊重、肅穆的視覺氛圍都需要黑色來彰顯。但是在平面設計中。不能一味地使用黑色。還需要對其他色彩進行搭配,以展示設計作品的魅力。比如,在我國的奧運會上,為了突出我國人民對世界各國來賓的歡迎。彰顯我國國民的熱情,表達美好祝愿,裝飾版面以及容器器皿大多采用紅系。在喜慶的節日上,我國眾多產品包裝設計也采用的是表達美好禮贊的本土化色彩元素,以此碓鎏斫諶輾瘴В展現產品設計的獨特理念。
本土化圖像元素、文字元素以及色彩元素在我國平面設計中應用得比較廣泛,其在彰顯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本土化特色方面作用巨大。在后續的藝術設計中,應當增加傳統元素、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設計產品中的體現,以促進我國傳統藝術與平面設計的共同發展。
篇7
關鍵詞:建筑外立面設計 南北建筑 差異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053-01
隨著時代的發展,鋼筋混凝土建筑已經取代了傳統木質建筑,但是設計者還是可以把鋼筋混凝土建筑的立面設計成和木質建筑的外觀一樣。這同時也說明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世界各國的建筑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趨同性。通過本文,筆者一方面希望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1 建筑外立面設計概述
建筑立面大多都是由許多部件組成的,一般包括門窗、墻柱、遮陽板和雨篷等等。立面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將這些部件的尺寸大小和比例關系,以及材料色彩等進行合理地安排設計。通過形的變換和線的方向變化等,確保建筑物外形的統一,同時也要保證建筑物的外形變化與內部空間的協調統一,進一步達到簡潔、樸素和大方的外觀效果。建筑物的立面設計在追求建筑物應有的功能的同時,現代的建筑設計還應該追求形式上的美觀,一個好的建筑設計還應該體現某一地區所代表的文化風格。建筑的立面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某一地區形象的表現,建筑立面設計也能體現出地區的一種精神面貌。立面設計作為建筑設計中最直觀的一種,受到地區差異的影響非常大。建筑和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當建筑物的結構被表現出來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要求建筑結構上要合理。建筑形式和結構之間的協調和和諧是結構設計成功的關鍵所在。必須要保證建筑物的結構與其融合起來。建筑設計者都應該盡量使得建筑的藝術形象得到很好的表現,并使建筑物有一個完美的結構形象。
2 我國南北建筑外立面設計的差異
2.1 南北建筑在氣候因素影響下的差異
我國南北建筑外立面設計具有很大的差異。南方氣候由于比較炎熱,居民建筑的墻體和屋頂一般都設計的較為單薄,這樣就使得建筑不僅僅可以自由地伸縮,最重要的是保證其通透性也比較的好。然而,我國北方地區的氣候比較寒冷,為了滿足民居能擁有充足的日照,北方居民的建筑物設計的都要求保證坐北朝南的形式。越往北,由于氣溫越低,建筑物的設計用地就越寬松。另外,為了能夠進一步的抵御寒冷的氣候,北方的建筑物的墻體和屋頂就應該設計的更加的厚實,這使得北方建筑的體形看上去就顯得比較的笨重,而且建筑物空間也會受到建筑物體形的影響很大,這就造成了北方建筑都呈現出了規整的形體。因此,我國南北建筑在氣候的影響下出現的差異很大。
2.2 南北建筑在地形等因素影響下的差異
我國北方的地形主要是以廣泛的平原與高原為主,但是,北方的人口密度相對比較稀疏,因此,北方建筑大多屬于平原型的構成,建筑的建筑地址大多數也會設在較為平坦的地區。當然,北方的村落和院子的規整布局都是由于地形的平整造成的。同時,北方同一地區建筑物的形式一般都會設計的相當一致。與此相比,我國南方的建筑由于南方的地形復雜多樣,建筑物形式也會各不相同,從而出現了建筑物相互適應的建筑形式。因此,我國南北建筑在地形等因素影響下的差異也很大。
2.3 人文因素影響下的南北建筑差異
我國南北居民的審美觀念和文化習俗都具有很大的差異,這同時也是造成南北方建筑物風格差異的原因之一。北方建筑一般都具有規整、簡單和一致等特點,而南方建筑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共同影響而顯得繁雜多變。同時,南北建筑的裝飾在人文傳統差異的影響下也有很多的不同,北方建筑的裝飾還是比較的抽象和注重傳統的形式,而南方建筑的裝飾就相對比較的寫實。因此,由于人文因素的影響,我國南北建筑不僅差異比較大,而且建筑物的裝飾也有較大的差異。
2.4 南北建筑在造型與立面設計上的差異
由于傳統人文因素的影響,南方建筑物更多要求的是清新通透,因此南方建筑立面大多設計為淺色,同時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南方建筑選擇較多的是涂料、木結構和鋼結構等。在北方建筑的造型與立面設計中,顯得比較厚重和樸實。這樣導致在材料的選擇上北方居民會盡量選擇以磚和石頭為主。因此,南北建筑在造型與立面設計上的也存在差異。
3 地域差異對建筑外立面設計的影響分析
3.1 物質因素
我國的南北地區由于自然環境的相同,導致建筑物的立面設計也有著相應的不同。由于受到地域差異和環境因素的影響,現代的建筑物設計大多注重人與環境的和諧,同時通過人與環境的設計風格和諧來實現建筑具有充實的視覺效果。因此,地域差異導致的物質因素不同會影響建筑外立面的設計。
3.2 氣候因素
我國南北地區最大的差異就是氣候上面的差異,同時氣候差異也會對建筑的立面設計有一定的影響。氣候是影響立面設計裝飾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于氣候因素影響建筑的立面裝飾設計的程度很大。氣候的改變也影響了室內的裝飾,設計者會盡量使室內的空間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例如:對于既炎熱又相對潮濕的地區,在設計建筑物的風格時,在建筑物上還應該額外加上窗口的遮陽設施等。
3.3 精神文化因素
精神文化因素主要是由于地域的差異和文化的不同造成的。同時,精神文化因素也是建筑立面設計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每個地區的民族文化和社會制度都會影響到建筑的結構和風格。各個地區的歷史傳統也不同,進一步就形成了各個地區特殊的文化。建筑設計者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習俗的影響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他們獨特的想法就會在建筑物的設計中逐漸形成不同的設計風格。同時,由于受到傳統文化因素的影響,在進行建筑物的立面設計時,設計者們更加趨向于將自己的思想賦予到建筑設計之中。因此,精神文化因素也會對建筑物外立面的設計帶來差異。
4 結語
總而言之,建筑物的立面設計由于受到各個地區不同的文化、環境和地域差異的影響而出現巨大的差異。設計建筑物的時候,設計者要想設計出即要符合本地區文化還要保證建筑物的結構與外觀都符合要求的建筑,就一定要充分了解本地區的文化因素和物質因素。因此,目前研究南北方建筑外立面設計的差異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由于本人的知識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處,還望不吝指正。
參考文獻
[1] 孔智麟.地域差異對建筑立面設計的影響探討[J].企業技術開發,2012,29(23):46-47.
[2] 董梁濤.建筑立面設計受地域差異的影響因素分析[J].城市建筑,2013(28):31.
篇8
【關鍵詞】魯西北;民居建筑;空間形態
由于地理環境因素影響,魯西北地區石、木等建筑材料十分缺乏,又因為在歷史上,黃河曾多次改道魯西北地區,使得當地的土質較為疏松,易于采集,因此當地民居大多采用黃土作為基本建筑材料。而又由于受到黃河改道的影響,當地土壤多為沙土和鹽堿性土壤,因此民居建筑的基本理念為防堿和防災兩點。又由于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的興盛,在魯西北地區形成了臨清、德州、陽谷等重要的運河碼頭城鎮,當地許多在朝的官員衣錦還鄉后修建宅院,大多模仿當時北京城內四合院的式樣,這就在當地形成了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其他地方文化特征的建筑風格。
一、魯西北傳統民居的聚落形態
黃河最大的特點就是河內泥沙較多,而由此使得黃河流域以及周邊地區土壤都由于淤泥的堆積而較為肥沃,魯西北地區受黃河的影響,其傳統農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運河開通之前,在魯西北地區生活的人們多在池塘或是河流處采用平原農耕模式聚居,農田則大體分布在池塘周圍或是分布在河流兩側,以便于灌溉,村落民居整體布局較為整齊。運河開通后,由于交通的便利,南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逐漸頻繁,魯西北地區的民居風格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首先是靠近運河的地區,隨著越來越多的南方商人在北方定居,其建筑風格和形式也逐漸的受到南方地區建筑的影響,沿運河的民居在運河兩岸一字排裕呈線性布局,運河穿其村落而過,在河岸兩邊設有碼頭、渡口等。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運河兩岸民居范圍越來越大,逐漸形成了較為大型的聚居區域,分散成為多個小村落,村落布局沿運河兩岸分布,有一條與運河平行的村落主干道,與主干道相連的是多條次要街道,呈魚骨型布局將所有住戶連為一體。
二、魯西北傳統民居建筑空間形態
1、魯西北傳統民居宅基選擇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都比較注重居住地址的選擇,包括居住地區氣候類型、居住地區周邊環境以及房屋建筑本身的布局,總體思想為“擇優而居”,即選擇最好、最合適的布局。
宅基的選址往往都要借助于專業人士的幫助,即風水先生。在風水學上,將山與水等自然因素歸納為“龍、穴、砂、水”四大類,風水先生通過一定的理論和方法對這四大自然因素進行考察和勘測,最終找出最為符合自然和諧的一點,確定為宅基的地址。對“龍”的尋找過程稱之為“覓龍”,就是通過觀察地形確定地勢的走向,從而確定建宅的方位。對“穴”的尋找過程稱之為“點穴”,就是使得地勢與地形盡量的達到和諧統一,使得住宅能夠借環境的“勢”。對“砂”的尋找過程稱之為“察砂”,就是通過觀察風向,達到“納氣”的目的。對水的尋找過程稱之為“觀水”,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對兩個水口的確定,即水的入口和出口。風水學認為水就是財,為了留住財氣,必須守住水口。由于魯西北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起伏不大,地表面性質均一,風向、風速的水平差異不明顯,因此在“覓龍”、 “點穴”和“察砂”這幾個環節都難以尋到絕佳的宅基地址,所以在魯西北地區,古代的風水先生特別重視觀水。又由于風水學認為河右為吉,河左為兇,所以河流右岸的村莊密度明顯高于左岸。
2、魯西北傳統民居色彩搭配
中華文化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包括人與自然相處過程的和諧以及人類活動過程中的創造物與自然的和諧。這一點在民居的建設中就表現為民居顏色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在民國的明清時期,由于生產技術和生產力的限制,房屋建造過程中多采用青磚,在建造完成后不進行粉刷,因此大多房屋外觀整體為青色。建國以后,我國生產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磚房顏色多為紅色,土房都是黃色,與當地黃土的顏色相協調,形成了一幅色彩搭配極為合理的美麗的天然圖畫。
3、魯西北傳統民居的院落布局
魯西北地區最為普遍的一種建筑形式為四合院建筑,與傳統的北京式的四合院最為明顯的一點不同即魯西北地區四合院多采用三進式院落,并且還建有后院。在建筑結構上,魯西北地區四合院基本上嚴格按照沿南北中軸線對稱的原則布置房屋和組織院落,住宅整體由院墻圍成一個整體。常見的中小型四合院一般由大門、影壁、二門、東西廂房以及正房組成,魯西北地區四合院住宅大門多設在東南角,其他結構與北京地區四合院結構基本無異。不同的是,魯西北地區四合院有一到兩間偏房較為低矮,作為倉房或者是馬廄,用來存放農具、飼養牛馬等。既節約實用又使院落高低有序,錯落有致,體現出了四合院功能齊全的特點。
4、魯西北傳統民居的平面特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除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外,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因此,在建造四合院之前,戶主都要事先對周圍的住戶和鄰居進行細致的了解,然后再決定自己住宅的建筑風格。不管院落大與小,無論磚房還是土屋,不管是新房還是舊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整體外觀上達到與周邊民居的和諧。例如,由于采光的需求,其建筑高度往往都是由南而北逐漸升高,如果南側一家的房屋建筑高度超過北側,則會影響北側居民的采光,使得鄰里之間存在不和諧的因素。除了與鄰居住宅的和諧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四合院內部房屋構成的和諧統一。由于農村家庭成員一般較少,對于住房數量的需求也就較低,因此其偏房多用作倉房和馬廄。且正房高大,建筑形式和用材也比較講究,偏房相對低矮,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也比較簡陋和隨意,很好的體現了建筑結構中的主次關系。
5、魯西北傳統民居的空間處理
(1)街巷到宅門的過渡
院門在空間上起到分隔建筑內部與外部環境的作用,同時還能起到展示戶主社會地位和審美價值的作用。在魯西北街巷布局中,由于四合院住宅大門多設在東南角,因此院門不會犯沖,均交錯開啟相互避諱,雙方在出入時不會相互干擾,起到過渡街巷到宅門的作用。
(2)外院到內院的過渡
魯西北民居院落空間、尺度通過建筑、院墻和門組成。多進院落中的過廳是空間序列上的一個節點,是分隔空間的重要元素,它代表了一進院落的結束和另一進院落的起點。通過門、廊等節點的作用,豐富了空間序列的節奏和韻律。
結論
通過對魯西北地區傳統民居建筑空間形態進行研究,可以使我們更加的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結構形式的改變和發展,并由點到面的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為創造適宜的現代民居建筑提供一定的借鑒,也為傳統民居的保護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趙明,王晉平. 淺談晉東南的傳統民居建筑[J]. 美術大觀. 2012(02)
[2] 杜穩. 傳統民居建筑中形式與內容以及所采用手段的辯證關系[J]. 大眾文藝. 2012(03)
篇9
所謂流行音樂,即通俗音樂。是指那些內容樸實真摯、直白表達、朗朗上口并被廣為傳唱或欣賞,流傳很久的器樂曲和歌曲。因為這些歌曲或者樂曲都跟大眾生活緊密相關,因此也有“大眾音樂”之稱。但是流行音樂是起源于美國的爵士音樂,在上個世紀初出現了一種由多個民族集成的爵士音樂,以獨特的演唱方式風靡全美國甚至西歐各國。
而中國的流行音樂出現在上個世紀的30年代左右,當時僅僅流行于少數的發展城市中。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國家的政策開放,90年代的歌曲比較多樣化,更容易深入群眾,那個時候就不僅僅是一種藝術了,可以稱的上是百姓的精神寄托和真實的寫照。因而流行音樂在國內得到迅速的傳播,被廣大人民接受和認同,形式和內容也越來越趨于寫實。現如今,流行音樂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聲樂作品的特點是:內容貼近實際生活、歌詞簡單、語言生動形象,便于傳唱;歌曲的歌詞較多用的是生活語言,簡單易懂,容易為聽者學習;歌手多是各有風格的歌星,發聲方法多重多樣,沒有聲樂學派的約束,演唱的時用感情多余技巧,很親切,很容易引起聽眾的共鳴。在器樂曲作品中,包括多種多樣的探戈舞曲和各種不同風格的舞曲或小型歌劇的配樂、輕音樂、爵士樂、迪斯科舞曲等。同時,流行音樂中器樂作品的特點是:節奏明顯,愉快輕松或情感真實,演奏方法多式多樣,音響多變,色彩多樣,組織層次分明,樂隊的規模普遍較小,而當代的作品較多使用的是電聲樂器。綜合上述特點,流行音樂很容易和群眾聯系在一起,都易于接受。
一、中國流行音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如今,流行音樂在國內發展的過于迅速,可謂是良莠不齊。不好的方面主要在以下幾點。
1、缺少完整的產業鏈。每一首歌曲從構思到創作到后期制作到成型到完善需要一道道工序,還有發出專輯。而現在的一些人偷工減料,一味的追求數量而不重視質量,寫詞的只顧押韻而不注意歌詞的涵義。歌手只顧唱歌而沒有深厚的功底。制作公司只顧發行而沒有進行調查。這些都連接不到一起,各做各的,很難有一個高質量的作品。
2、缺少原創性、盲目跟風。原創是本文由收集整理流行音樂的生命。沒有創造性的藝術,是沒有價值的藝術。中國流行音樂最初從模仿、翻唱起步,也曾走過原創的高峰,然而近年來,就在流行音樂這塊平臺變得越來越大的時候,原創力量卻顯得有點疲態。這種疲態不是原創作品少了,而是好的原創作品不多。在港臺歌星主宰內地樂壇的今天,在海外唱片公司主宰市場的今天,中國的原創歌曲幾乎變成了娛樂業的生產原料,他們要什么,我們寫什么。甚至是唱片公司要求寫什么,我們就得寫什么,否則原創的價值就難以體現。因此,創作人的思想受到了嚴重的壓制,所謂的作品好壞,絕定權完全掌握在唱片公司的少部分人手里。
3、由于越來越多選秀節目的泛濫,門檻越來越低,隨便出來一個人就可以唱,讓大家對音樂產生很大的誤解。以至于認為只有唱的好才是最重要的,導致好歌手越來越多,好音樂越來越少。很多明星都缺少自身的內涵,創作不出好的作品,只顧顯示演唱的技巧而不注重歌曲本身的情感和意義。好的音樂也不是一時兩刻就能造出來的。
4、盲目的崇拜。眾所周知,現在哈韓哈日的越來越多,在他們認為只要是外國的都比國內的好。沒有支持國內的原創作品,使的很多有才華抱負的歌手缺少聽眾,灰心喪氣。
5、過于商業化。現在很多歌手從包裝到寫詞作曲都有專人進行,只要演唱就是。而那些傳媒公司為了金錢利用歌手的名氣進行大肆宣傳,歌曲大多沒有內涵沒有意義,只為盈利,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6、缺少樂評
中國的流行音樂一直像是一個沒人管的孩子,被放任在文化的邊緣。它只要進一步就成了文化,退一步可能就與文化絕緣。因此,誰來引導它?誰來拉它一把?這一直是中國流行音樂的重要問題。
中國流行音樂之所以像一個沒人管的孩子,主要原因是沒有一個正確的引導機制,缺少樂評。孩子做錯了事情,從來沒有人去教育他、批評他,他又怎么知道自己錯了呢?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有如何去改正?因此,沒有評論又怎么會發展?鑒于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現狀,歌手數量呈批量增長,幾近泛濫,而樂評數量寥寥無幾,近似滅絕。這個比例的嚴重失衡,正是中國流行音樂的極大弊端。
二、中國流行音樂的持續與發展
有不好的一面必然也有好的一面,畢竟隨著國人素質的不斷提高,這些問題也在慢慢的改善,而好的方面也會延續和發展下去。好的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具有時代性。比如說草根明星組合旭日陽剛唱的《春天里》,歌詞意境深遠,深刻的體現了當代農民工精神。但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流行的大多是《讓我們蕩起雙槳》之內的歌曲,時代性的表現不言而喻,促進了流行音樂自身的變化,可以迎合人們需要的內容、風格創作與之相適應的作品。順應了時代的特點因而成為一種潮流。
2、中國風。在中國的流行音樂大步邁向國際化的同時,想要獲得長久發展的話必須將獨特的民族元素融入到歌曲的創作之中。特別是在一些實力派歌手的帶動下,以自身的曲風大力發揚特色的中國元素,從而很有一番獨特的韻味,很有感染力。比如說蘇醒的少年游,加入了中國的京劇原色,曲風新穎,在當今的樂壇掀起了一場中國風的狂潮。
3、眷顧中國的傳統文化。改革開放以來,港臺地區的流行音樂發展開始走入低谷。在這個時候,與大陸的長期隔絕使港臺地區的流行音樂表現出一種尊重傳統文化的趨勢。而大陸的流行音樂文化水平在上升的時候,同時會注重怎么將中國傳統文化注入新興的流行音樂文化產業,用來提升具有中國特色流行音樂的文化內涵。比如林俊杰的《江南》《曹操》等是很明顯的體現。可以看出來現在的流行音樂已經在呈現尊重和注重傳統的文化趨勢。
現在中國的流行音樂情況是香港音樂,越來越小眾,唱片銷量越來越小,但是銷售范圍越來越大。而且,香港音樂會越來越精,深,難懂,貼近傳統文化,歌詞越來越深奧,編曲越來越電子化。大陸音樂由于沒有優秀制作人,幾乎沒有優秀歌手,專輯的銷量很難高,倒是網絡歌手會像盜版一樣繼續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一些低俗的歌手越來越多,而有音樂素養的,真正有才華的不會出現。
篇10
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課堂引進鄉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反映的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及地方名人趣談、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高尚道德情操培養的好教材。動人的傳說、警世的格言、明目的對聯,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課外閱讀材料,而理解一個童話,游覽一處名勝,對美化學生的心靈,培養他們保護環境意識,熱愛家鄉思想感情,鍛煉他們的合作能力都是大有好處的。另外,對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水平、審美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人文素養大有益處。
一、開通鄉土文化課堂主渠道
課堂引進鄉土文化絕不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而是補充語文內容、提高課堂品位。鄉土文化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其它文化特點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語文教材和鄉土文化教材有機結合起來,相得益彰。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注意各個地區,以及各民族的不同特點,有目的性、有針對性、有實效性地進行學習。通過一個課件的教學,學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區的特點、不同地區的習慣、不同地區風情,增加學生的認識,豐富學生的大腦。學校在實施教學的同時,應充分利用多種媒體,讓學生通過多看一些鄉土文化的錄像、多聽一些美麗的傳說,開闊視野,充分感受鄉土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鄉土文化的欲望。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材料,教師應在結合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教材、創造教材。鄉土文化的發展和繼承,離不開搜集與傳播,讓學生多搜集鄉土文化精粹,掌握思想內容,親身去游歷、感受自然,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深入社會的能力和身體素質;另一方面可以感受鄉土文化的內在美。通過“結合區域、結合媒體、結合教材、結合學習、結合提高”的“五結合”,學生不僅能準確生動地學習鄉土文化,而且能生動有趣地傳播開來,在校內外形成人人懂鄉土文化、人人會鄉土文化的局面,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溝通鄉土文化課外多條線
把鄉土文化引進課堂,不光是在課堂上進行,還要開展課外活動竟知比賽,少先隊廣播站開設鄉土文化演講專欄,校內外、班級黑板報有鄉土文化一角,校園德育陣地宣傳與熏陶正是借助傳統鄉土文化的感染。每年的“六一”節也會有濃郁鄉土文化節目匯演,學生也可以在周末、假日自愿組織參加一些“以文會友”“學術報告”“游園觀光”等活動,學習鄉土文化的知識。總之,通過多條線的練習、鞏固,提高鄉土文化教學的實效,從理論到實踐,從普及到提高,雖說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對鄉土文化的學習達到爐火純青,但學生對傳統鄉土文化的價值和審美意義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識,增加學生對家鄉熱愛的情感、對祖國熱愛的情感。
三、尊重學生對鄉土文化材料的自主選擇
新課改標準指出:“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材料,要有開放性和彈性。”提倡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創造他使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既遵循教材、又要跳出教材。鄉土文化正是在此基礎上走進課堂,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選擇出發去拓寬、拓深語文課程的外延和內涵,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教材“裁剪”、“重組”。鄉土文化是豐富的,她包含的內容很多很多,學習鄉土文化并不是讓學生必須掌握她的方方面面,而是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根據個人的愛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活動中去學習,理解其靈魂,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鄉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地成長。 轉貼于
四、激發創新精神,培養自我探索能力
- 上一篇:大學統計學筆記
- 下一篇: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測繪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