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藝術專業范文

時間:2023-07-03 17:55: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影像藝術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影像藝術專業

篇1

傳承“紅線”實力,實現高品質影像從輸入到輸出的無縫對接

在此次的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中,十二色的imagePROGRAF PRO-520和imagePROGRAF PRO-540沿襲了佳能專業影像產品的“紅線”設計,也傳承了“紅線”產品的影像技術實力,使象征佳能專業實力的“紅線”家族從EOS數碼單反相機、EF鏡頭、A2幅面打印機和投影機等產品線拓展至專業影像輸出這一生產領域。佳能EOS數碼單反相機和EF鏡頭所捕獲的高分辨率畫質,可通過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實現商業打印輸出,逼真還原畫質、再現生動色彩,實現高品質影像從輸入到輸出的無縫對接。

打印技術的三大核心全面升級,兼顧高品質與高生產力

在大幅面打印設備中的眾多技術中,打印頭、墨水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是其中最為核心的三大技術。作為全面升級換代的大幅面打印設備,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對這三大核心技術進行全面升級,實現高品質與高生產力的兼顧與平衡。

首先,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采用的是佳能自主研發的FINE打印頭技術。FINE技術可以使墨滴達到4微升的最小顆粒,確保圖片輸出效果更加細膩;而佳能納米級的生產工藝則讓高精度的噴嘴布局得以實現。通過高精度微小噴嘴和高密度排列的打印頭,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可確保微小墨滴能夠精準地打印到介質表面,帶來精細度更高的圖像表現。

其次,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配置了新的LUCIA PRO微膠囊墨水系統,實現圖像的“晶彩再現”。與以往的墨水系統相比,微膠囊形狀的LUCIA PRO墨水可增加紙張上的顏料密度,提高圖像的色彩表現度和清晰度。十二色的imagePROGRAF PRO-520和imagePROGRAF PRO-540中還加入了晶亮色墨水,這也是佳能首次在大幅面打印設備中引入晶亮色。晶亮色墨水表面有透明圖層,可實現均勻的光反射,使打印作品在保留原有色彩的同時實現更豐富的暗部細節表現、提高整體圖像的光澤度、大幅提升打印作品的耐磨性。

另外,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搭載了新的L-COA PRO高速影像處理引擎,由之前的單芯片升級為三芯片,可以高速、精確地處理海量圖像數據,生成打印數據、優化墨水布局,輕松實現高分辨率、高速打印。與現有產品相比,imagePROGRAF PRO系列新品在打印同樣精度的圖片時,可以更好地提高生產效率,節省墨水消耗。

高易用性,人性化體驗升級

篇2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為了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使培養的影像技術專業人才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前和未來市場的需求,學生必須有持續發展的能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學生通用能力的培養。通用能力培養要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密切結合,讓學生擁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干。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價值取向。充分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由于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而且越來越明顯。面對這些差異,任何“整齊劃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不利于人才培養的。為了體現“以人為本”,注重個性發展,學校、教師、管理人員應強化“以人為本”的意識,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工作能力,下大力氣探索新的教育方法。特別是在專業教學管理中,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加以引導和培養,對他們實行“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的方法,激勵他們主動學習、努力向上,堅持面向人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2.科學的課程設置和評價機制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高校人才培養最突出的問題是專業建設與市場需求和專業服務產業發展相脫節,主要原因是我國高校采用的是從學科基礎、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來決定專業建設,而不是積極回應社會需求的“學科-專業-課程”式的專業建設模式。因此,地方高職院校影像技術特色專業建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始終堅持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辦學方針,特別要培養能夠在不同工作環境中發揮潛能,滿足工作要求,并且具備有效地解決臨床不同影像技術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影像技術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課程設置要有彈性。一方面,要適應經濟社會和醫學影像學科的發展需要,便于學生在課程體系范圍內具有職業遷移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加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知識廣度,實現個性化培養。同時,要建立“校外評價”機制,尤其是用人單位和社會公眾對學校及學生的評價,及時反映專業與市場所需人才的契合度,努力增強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3.校企合作制定課程標準,建設特色教材

由臨床一線專家組成影像技術專業建設委員會,按照課程教學改革的需要和校內實驗實訓條件,結合臨床一線工作環境,制定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編寫教材。目前,本專業要重點建設醫學影像檢查技術、醫學影像設備學、CT攝影與診斷技術、超聲診斷技術四門優質核心課程,形成課程建設標準;與醫院企業合作共同開發1~2部專業特色教材,完善2部專業特色實驗實訓講義;校院合作共同建立教學資料庫,完善和健全人體各系統正常結構影像與臨床典型病例影像電子圖片和傳統膠片等教學資料庫。

4.優化實踐教學環節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本著技能操作的規范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的基本原則,我院進行校企合作,共建真實職業環境的“醫學影像技術實訓中心”,強化學生實踐技能訓練。臨床實習前要求每位學生技能訓練都能過關,不合格的學生再進行輔導強化訓練,合格后方可進入臨床實習,以實現本專業與臨床實際崗位工作的“零距離”。在逐步完善校內實訓中心,全面提升實訓教學水平的醫學影像技術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在我院覆蓋長三角的16所教學實習醫院的基礎上,再擴充建設2~3所教學實習醫院,形成教學、實訓等功能齊全的校外實訓基地,保證本專業學生分組完成X線、CT、MRI、超聲診斷技術等專項頂崗實訓及綜合項目頂崗實習,確保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逐步建成一批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研發于一體的實習實訓基地。

5.構建一支以臨床影像檢查技師為主體、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師資隊伍建設是特色專業建設的根本保障,也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沒有合格的師資隊伍就無法建設特色專業。因此,實施特色戰略,就必須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1)我院采用“外引內培”模式,加大經費投入。對緊缺的教師崗位,有計劃地引進具有較高學歷或較高職稱的專業人才,同時鼓勵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努力提高教師的科研與教學水平,逐步構建高素質的師資隊伍。(2)不斷創造繼續學習和專業深造的機會。每年我院都要求特色專業骨干教師到臨床一線掛職鍛煉至少2個月,積極組織他們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引導教師自覺學習和掌握最新學術動態,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3)專業課教師除了有教師證外,還必須取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否則不予晉升。(4)建成一支與高職教育相適應的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創新意識強的“雙師”素質教學團隊。依托合作單位,從醫院聘請在醫學影像領域有較深造詣的專家1名作為專業帶頭人,培養專業骨干教師6名,引進專業骨干教師1~2名,重點培養兼職教師8~10名,實現院內外師資互動和互通,完善資源共享機制,組建一支由多名影像一線專家組成的兼職教師人才資源庫。通過建設以“雙師”結構和專兼結合為特征的專業教學團隊促進特色專業發展,同時要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激勵制度。學院已制定相應政策鼓勵教師向“雙師型”發展,對“雙師型”教師除了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外,還在外出培訓交流、職稱評定、聘任、考核和評優以及科研經費安排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對沒有完成“雙師型”教師培養目標的教師及時給予批評,并限期達標;要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師,做到讓教師既有動力,也有壓力。在對兼職教師的管理中獲得依托單位的大力支持,采用聘任制,并且納入教師考核行列,對工作中缺乏責任心的外聘教師通報到依托單位,由依托單位做相應處理,并不再聘用。對專業建設有突出貢獻且表現優秀的外聘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政策支持。

6.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

依托職業鑒定機構,實行多證制教育模式我校依托有資質的職業鑒定機構實行多證書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已經開展的有心理咨詢師、婦幼保健員、按摩師、營養師等證書教育,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職業資格等級標準進行培訓和考核,鼓勵學生在現有教育的基礎上獲取這些職業資格證書。目前,該專業多證書教育覆蓋面近100%,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增加了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競爭能力。完善機制,創新載體,開展常態化的技能比武技能比武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過技能比武,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華與技能,有效地提升團隊的協作能力,為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通過比武,學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薄弱環節,同時也反映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起到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引領作用。為了充分發揮技能比武的引領作用,促進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密切結合,促進人才培養和崗位能力標準密切結合,要進一步完善機制,讓大部分學生都有機會參加。目前,我校每年都開展相應的技能比武,比武項目以省級或國家級技能比武項目為藍本,同時積極參加省級和國家級技能比武,努力打造品牌效應,創造社會效應。我校還成立了相應課程學習興趣小組,這些興趣小組由專門人員負責,開展常態化的活動。完善高職專科升本科的教育形式為高職專科學生升本科建設綠色通道。目前,我院有兩種形式:一是和地方本科院校聯合辦學,二是引導學生參加自學考試,考試前給予必要的考前輔導。

7.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

建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學資源庫是為了整合優秀的專業教學資源,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變封閉教育為開放教育,并且實現教育資源的廣泛共享,凸顯本專業的優勢地位。教學資源庫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調動廣大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建設,也可以與相關院校共同研制開發教學資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環機制。教學資源庫建設又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領導要有足夠的重視,教學團隊的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參與,網站維護人員要有良好的技術和技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構建精品課程體系,通過精品課程建設逐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目前,本專業主干課程有兩門已經建設成精品課程,其他主干課程正在逐步地精品化。精品課程建設的同時要建立精品課程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及標準,制定相應的保障政策和激勵機制,加強對驗收和評審等重要環節的監管,切實以精品課程提升特色專業建設水平。提升特色專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高職院校要重視對特色專業的宣傳,爭取使之成為品牌專業。特色專業不是自封的,必須為社會廣泛熟知和認可。雖然不能照搬工廠宣傳產品的做法,但可借鑒企業的營銷理念,通過一系列載體和必要的包裝進行宣傳。我校為了加大宣傳力度,印制了特色專業宣傳冊,放假前一個學生一本,讓他們帶回去給家長和周圍的人看;加大學院網站對特色專業的宣傳力度;通過技能比武平臺進行宣傳;再加上特色專業本身具備的核心競爭力,一定能夠形成品牌效應,擴大其社會影響和知名度。

8.加強教學過程管理

為了加強教學管理,高職院校應逐步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級管理,健全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以及特色專業建設管理運作機制,建立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體系。在此基礎上,我院成立了“特色專業建設督導組”,該組成員主要負責督促檢查:(1)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建設性的整改意見,并及時把這些意見反饋給相關責任人。(2)對專業帶頭人的管理要制度明確,責任落到實處,保障有力。特色專業帶頭人在特色專業經費使用上擁有自。(3)對教學各環節進行監控,包括課程監控、人員監控、制度監控及考評監控等。我院每個教學單元都設有以學習委員為成員的教學反饋信息員,實行周報制,通過這些信息員能夠及時發現、真實反映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學信息員通過反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參與到教學管理中來,在教師與學生溝通中起到橋梁作用。通過教學信息員反饋的問題,使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了解到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4)每周三下午為教研活動時間,督導組成員不定期參與。建立特色專業研究促進和保障機制針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特色專業研究促進和保障機制,并依托合作單位和專業資源開展本專業教學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著力提高教師專業教育教學水平,逐步形成專業優勢和特色。同時,要建立應用技術研究的導向和保障機制,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應用技術研究,增強為行業或區域經濟建設直接服務的能力。還要注意“重科研、輕教學”的誤區,不能以科研代替教學。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

9.結語

篇3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應用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250-01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在我國的發展時間相對較晚,但已有十余載。近年來,國家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有著更高的要求,因而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尤為重要。就目前專業本科教育現狀而言,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對此,高校有必要促進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向應用型專業的快速轉變和過渡,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進程。

一、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教育現狀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教育雖然成為獨立學科,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其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存在不成熟之處,可能阻礙教育發展進程。首先,教師隊伍建設水平相對較低,高校專業未能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導致教育存在缺失。其次,在專業人才培養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輸,忽視培養和提升專業人才的實踐技能水平,導致教育教學模式與社會崗位需求相脫節,難以為學生營造美好的未來。最后,高校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時,對實踐教育平臺的構建較少,對應用型教學改革帶來消極影響[1]。

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向應用型專業教育轉變的必要性

實現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向應用型專業教育的轉變,具有必要性。首先,伴隨社會的發展,對應用型專業人才有著更高的要求,只有實現應用型教育的過渡,才能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其次,應用型專業教育轉變,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教育轉變,可進一步培養和提升專業人才素質,充分激發人才潛能,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更好發展指明方向。由此可見,加快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向應用型專業教育的轉變是必要的。

三、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向應用型專業轉變的教學改革

(一)加快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的實施者,決定著教育教學的成敗,所以,在促進該專業教學向應用型專業轉變的教學改革中,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十分關鍵。“雙師型”、“復合型”教師團隊建設,是對該專業教師的要求。首先,學校應組織教師定期深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或參與各工程項目。其次,學校聘請資深的專家及專業技術人員,蒞臨學校指導,針對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不足問題加以指正[2]。

(二)確定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時,應確定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校人才培養活動的深入開展。該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時,必須培養計算機專業和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復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可采用“3+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專業學生大一至大三年級時,在校內學習既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礎技能,大四年級時,深入企業或專門的校外實踐基地而參與實習,跟進相關項目,既積累經驗,又能提高應用能力,為專業教育實現應用型教育的過渡創造有利條件。其次,根據該專業的職業崗位定位而確定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應用型專業教育需求。

(三)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計算機和藝術的結合,因而在應用型專業教學改革進程中,應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首先,在創設理論教學體系時,相關教育工作者應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以了解社會職業崗位需求,并力求理論知識與技能的聯系性。其次,創設實踐教學體系時,相關人員應增設實踐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滿足社會崗位需求[3]。

新時期,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發展中,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標準,既加快教學改革進程,又能為社會培養一批批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教育向應用型專業教學改革的轉變中,必須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確定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鮑楓,王以寧.英國高校數字媒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1,12:44-49.

[2]苗蘋,程顯峰,吳乃群,等.新媒體與數字媒體專業產學一體化的多維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21:147.

[3]楊祥民,王平.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建設與教學培養模式探析[J].創意與設計,2016,01:79-84.

篇4

【關鍵詞】網絡信息 藝術設計 利弊

如今是一個網絡信息縱橫的時代。網絡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勢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網絡已成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信息對大學生的影響早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據筆者調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同其他院校學生不同,他們有專業自身的特點,在網絡學習上有其獨特的一面。本文主要從網絡信息對藝術設計學生的影響談起,通過發現問題,提出措施和對策,深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一、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特點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大致表現為文化基礎相對薄弱,但實踐能力強,動手能力強;視覺反應力強,視覺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強;思想較敏銳,想象力豐富,個性張揚,不受束縛,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專業特色性強,創新能力強。

二、網絡信息對藝術設計學生學習的影響

從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我們了解到,大多數學生不滿足于傳統教育的單一模式,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更渴望接觸和掌握藝術設計的前沿思想。而網絡本身有著開放、互動、信息豐富、動態更新的特點。因此,學生在應用網絡時不可避免地會主動或被動接受這些信息,而網絡信息對學生而言,有的是“雨后甘露”,有的卻是“洪水猛獸”,這些海量信息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筆者試從利弊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有利影響

網絡提供了快速汲取知識的平臺。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往往要進行設計創作和論文寫作。傳統的資料搜集一般是在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目,通過摘抄獲得。這種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信息更新速度慢。而網絡信息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學生可以輕松地獲取最新的學術動態。同時可以與其他人資源共享,有效地保證了信息的多元化,提高了學習效率,拓寬了知識面。通過網絡,學生可以多學多看,看到他人好的設計作品可以激發自己的設計靈感,進行設計創作。

網絡給學生提供了寬廣的交流平臺。利用網絡,學生與他人之間的交流更為頻繁。通過微博、QQ聊天、E-mail等網絡工具可以及時留言,教師也可以通過網上信息平臺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教學模式更加生動、豐富,教師的指導作用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體現和加強。同樣,在與其他院校進行學院動態、學術成果等方面的交流也變得輕松自如。

學生與社會的交流更為緊密,受專業特色的影響,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做設計的同時需要及時與市場和客戶進行溝通,網絡就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參加設計大賽,通過“設計競賽”在網上投稿,通過“設計對話”可以與全國乃至世界的設計精英進行隔空對話,更容易獲得國內外的學術動態,接觸到學術最新的信息。

但是事情總是具有兩面性。網絡也是把“雙刃劍”,在享受網絡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網絡的負面影響也悄然而至。

(二)不利影響

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由于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自我意識強,約束能力相對較差,因此思想容易迷失在網絡不良信息的海洋之中,容易忘記自己的學習目標,轉而關注其他信息,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藝術類高校時并非出于對專業的熱愛,而是由于藝術類院校文化課分數低,更容易進入大學。這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思想上較易放松對理想的追求,上網就成了他們的精神寄托。

網絡傳輸速度比較快,信息量大且全面,給一部分學生抄襲他人的作品和論文帶來了便利的渠道。由于網絡上的信息可以輕松下載和拼湊,這就使得抄襲現象更加嚴重。很多院校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舉辦一次設計展覽會發現似曾相識的作品很多,創意抄襲現象不在少數。創意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抄襲一方面是對原創者的損害,另一方面是對藝術的玷污。長此以往,學生對網絡便產生依賴,失去了主動創作的熱情和動力。

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長期沉迷網絡容易使學生產生記憶力下降、精神萎靡、人際交往障礙等不良后果。不健康網站的侵蝕還會導致學生學業荒廢,有的濫交網友、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遺憾終身。

(三)措施和對策

綜上所述,網絡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但負面影響也隨之而來。如何趨利避害,使網絡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減少其帶來的困擾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對策探討。

加強藝術類高校大學生自身修養。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個性比較強,自我監督能力不強,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侵蝕,應對其進行及時的教育和引導。首先,在思想上,應教育學生提高判斷和甄別網絡信息的能力。其次,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并適當鼓勵,為學生樹立信心。

加強藝術類高校學生道德素養教育,并對抄襲剽竊等行為給予相應的處罰,要提高學生的自制力。教師應認識和把握藝術設計學生的心理、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筆者發現,大二下學期和大三上學期是學生容易滋生惰性和迷茫的時期,因此這一階段的教育尤為重要。學校應針對這些情況特點多展開健康的校園文化生活,如設計大賽和設計講座。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到藝術創新中去,分散對網絡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我價值,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結語

本文主要從網絡信息給藝術類高校學生學習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肯定有利方面,找出不足影響。針對藝術設計學生的特點對癥下藥,加強網絡德育教育,才能趨利避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企業;影響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4-0-02

我國在1994年實行生產型增值稅后,增值稅一直是我國第一大稅種。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生產型增值稅的缺陷日漸顯現,主要集中在生產型增值稅不允許抵扣外購固定資產進項稅額,這極大地限制了企業技術革新的積極性。而消費型增值稅允許抵扣外購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有利于提高企業擴大投資、更新設備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2007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在全世界迅速蔓延。為應對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惡劣影響,振興我國的經濟,拉動內需,2008年12月19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70號),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行業統一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但是該轉型是否真的能夠起到預期的效果,這個問題一直是稅務專家最關心的話題,國內對于增值稅轉型的研究主要涉及四個方面,下面分別對四個方面的文獻進行回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研究缺陷和未來研究趨勢。

一、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影響的文獻回顧與分析

(一)增值稅轉型對不同行業的影響程度

王素榮,蔣高樂(2010),根據最新的數據資料,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重點研究了增值稅轉型前后不同行業的受益程度,并且主要考察了增值稅轉型前后農林牧副漁業、采掘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信息業、制造業等五大行業可抵扣進項稅額的變化,分析、揭示增值稅轉型對不同行業帶來的巨大收益。王素榮、付博(2011)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對比幾年各個行業的投資比例,以及增值稅抵扣額,對增值稅轉型的行業效應和微觀效應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采掘業、水電煤氣供應業和制造業是增值稅轉型受益較大的行業。李建人(2010)認為除了融資租賃業以外,增值稅轉型對所有行業都應當是利好消息,重點對比研究了增值稅轉型前后對融資租賃行業的正負影響效應。

(二)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柳建啟(2011)運用理論以及簡單的公式,論述了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增值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的增減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增值稅轉型可以減少增值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的應納數額。研究了增值稅轉型商業企業和工業企業所得稅的影響,結果顯示增值稅轉型對工業企業的影響程度大于商業企業影響程度。駱陽、肖俠(2010)以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披露的江蘇省上市公司2008年年報為樣本數據,分析了增值稅轉型后可能對江蘇省滬市上市公司增值稅稅負、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產生的影響,同時還對高新技術企業和非高新技術企業稅負進行了研究,分析其在增值稅轉型前和轉型后的不同影響。結論是:一方面增值稅的轉型,將使高新技術企業增值稅的應納稅額降低,并且無論是在應納稅額上,還是在稅負率上,都遠遠高于非高新技術企業。另一方面增值稅轉型后江蘇省滬市上市公司的整體稅收負擔將大幅度下降。蔡昌(2009)運用模型從理論上分析了增值稅轉型給企業及行業在稅收負擔方面產生的影響。結論是,增值稅轉型后,設備制造業和裝備業將會成為稅收負擔受益最大的行業,而生產型出口企業、建筑安裝業、金融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等幾乎沒有變化。文章還分析了增值稅轉型對投資的影響以及對經濟的長遠效應。

(三)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

聶輝華、方明月、李濤(2009)以全國所有的企業為樣本數據,采用面板雙重差分模型,研究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雇傭和研發行為以及生產率在增值稅轉型前后發生的變化,同時還考察了企業行為對優化產業結構和就業形勢的影響。最終發現增值稅轉型對促進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產生了顯著的影響,且提高了企業的資本勞動比和生產率,但是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即顯著地減少了就業,引發就業問題。趙穎(2009)闡述了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幾種影響,然后針對這些影響提出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可以采取的措施。顧園(2011)探討了增值稅轉型前后固定資產相關業務會計處理的變化,并在此基礎上剖析了此次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稅負及利潤的實質影響。郭紅梅(2009)從增值稅轉型的背景出發,研究了在此背景下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同時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朱娟(2009)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了增值稅轉型前后,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時間、投資對象、投資金額、投資評價指標以及投資活動現金流量等五個方面產生重大變化。同時還提出了在增值稅轉型的背景下,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盧銳、許寧(2011)運用理論模型以及2003-2009年增值稅試點地區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對增值稅轉型給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一方面增值稅轉型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另一方面,增值稅轉型前企業因為該次轉型的特點而推遲固定資產的投資行為以及企業對政策的預期效應等可能使得固定資產投資出現短期波動性。

(四)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影響

張欣(2009)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過對比兩種增值稅類型下稅后利潤、投資設備進項抵扣、投資凈現值、投資內含報酬率、年平均投資報酬率等來闡述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的財務影響。陸群(2009)從增值稅轉型的背景出發,結合案例重點分析了增值稅轉型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實質影響,包括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的影響。王秀果(2010)首先對增值稅及增值稅轉型的概念進行了論述,其次從轉型前的生產型增值稅的弊端著手,比較詳盡地闡述了此次增值稅轉型的原因以及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的重大意義,最后重點剖析了新的增值稅類型對營業凈利潤、企業利潤表、資產負債表以及對現金流量表等在會計處理方面產生的影響。蓋地、梁虎(2011)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增值稅的費用實質及其會計目標為起點,借鑒所得稅會計的有關原則,采用“財稅適度分離”的會計模式和“價稅并流、賬內循環”的方法,設計了“消費型增值稅”費用化處理的基本框架,旨在促進增值稅會計的改革與完善。郭恒泰(2010)采用理論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據增值稅轉型中的優惠條例,闡述了增值稅轉型前后,企業在會計處理方面產生的變化,包括購進固定資產、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出口退稅等方面。

二、研究局限及未來研究趨勢

(一)研究局限性

首先,增值稅轉型自2009年1月1日開始實施,自今只有短短的三年多時間,文獻數量較少,研究成果不多,導致研究數據量不足,影響結果的完整性。

其次,縱觀增值稅轉型現階段的研究成果,我們不難發現,在經營績效和企業價值方面還未涉及,或是涉及較少。

再次,已有的研究對象一般是上市公司,因為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相對公開,取得數據較為簡便,但是增值稅并不僅僅是上市公司需要繳納,一般的企業同樣涉及增值稅的繳納問題,因此,增值稅轉型對非上市公司也存在影響,這樣就使得研究數據存在可比性不足的缺陷。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現階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少數的實證分析。單純的理論分析很難提供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的影響的經驗證據,案例分析雖然很具體,但是分析對象往往只是一個企業或者是幾個企業,研究結果可能只是個別現象,不能推廣到某個行業或者是其他行業,缺乏可比性。

(二)未來研究趨勢

隨著增值稅轉型實施時間的不斷推移,增值稅轉型的研究成果將會越來越多,研究范圍將會越來越廣,研究內容將會越來越深入。根據對現有文獻的總結分析,本文認為以下幾方面將會成為增值稅轉型的在未來的研究趨勢。

首先,增值稅轉型在對不同行業的影響程度、對企業稅負的影響、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及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影響四個方面的研究已經足夠充分,但是增值稅轉型在企業經營績效和企業價值的影響方面只有少量涉及,而這兩方面對于企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企業經營績效和企業價值將會成為增值稅轉型的重要研究趨勢。

其次,針對現階段研究對象僅局限于上市公司的問題,隨著各項制度的不斷完善,非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將更易于取得,從而使增值稅轉型的研究從上市公司延續要非上市公司。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針對現有理論分析和案例分析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實證分析法在其他領域的廣泛運用和逐漸成熟,實證分析法將成為增值稅轉型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王素榮,蔣高樂.增值稅轉型對上市公司財務影響程度研究[J].會計研究,2010(02).

[2]王素榮,付博.增值稅轉型的政策效應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05).

[3]李健人.增值稅轉型與轉型中的增值稅[J].財經問題研究,2010(02).

[4]柳建啟.增值稅改革對上市公司企業所得稅負的效應分析[J].稅務研究,2011(08).

[5]駱陽,肖俠.增值稅轉型對江蘇省滬市上市公司稅務影響的實證分析[J].稅務研究,2010(05).

[6]蔡昌.增值稅轉型后的稅負變化及其影響[J].稅務研究,2009(05).

[7]聶輝華,方明月,李濤.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行為和績效的影響[J].管理世界,2009(05).

[8]趙穎.淺談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影響和對策[J].財會研究,2009(01).

[9]顧園.新增值稅制度下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及財務影響[J].稅務研究,2011(03).

[10]郭紅梅.增值稅轉型背景下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J].財會研究,2009(01).

[11]朱娟.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影響[J].財會研究,2009(02).

[12]盧銳,許寧.增值稅轉型對上市公司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研究[J].會計研究,2011(06).

[13]張欣.全球金融危機中消費型增值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0(05).

[14]陸群.增值稅轉型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實質影響[J].財會研究,2009(11).

篇6

【關鍵詞】 三維重建;醫學影像;解剖學;教學

醫學圖像三維重建技術,就是指用一系列二維切片圖像重建三維圖像模型并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技術[1]。該技術可以從二維圖像中獲取三維結構信息,能夠提供更逼真的顯示手段,能夠提供具有真實感的三維醫學圖像,便于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觀察和分析。

三維重建技術應用數字化和可視化的方法,發現生命現象的變化規律,在診斷、手術規劃及模擬仿真等方面均廣泛應用,并為影像的應用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和廣闊的應用前景[2-3],因此,三維重建技術在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了和學者們的大量研究,已出現多種圖像的三維重建方法。由于三維重建模型具有很強的直觀性,且醫學影像專業的解剖學與其他科目相互滲透、相互結合[4],如果人體結構的三維模型可以用到解剖學教學中,那么教師和學生們都將獲益匪淺。本文將重點介紹利用三維重建軟件對影像資料進行重建,并闡述其在醫學影像專業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Intel3處理器,1G以上內存,1024*1024分辨率,WindowsXP操作系統,人體CT影像數據,掃描層厚為0.625mm。Mimics13.0軟件。

1.2 三維重建方法 采用圖像三維重建軟件Mimics13.0對圖像進行三維重建。利用軟件的閾值設定選擇擬重建部分,軟件中以不同顏色顯示各種擬重建結構;用圖像編輯功能對圖像邊界進行“添加”或“擦除”操作,這樣可使重建圖像更準確;利用區域增長功能可對選定的結構進行圖像分割,再現細小結構的形態,還可利用布爾運算可對圖像進行邏輯運算。最后采用軟件的三維計算功能對圖像進行重建,清楚地再現不同結構的三維形態結構。

1.3 教學應用 講授我校2011級高職醫學影像專業學生的解剖學理論課時,使用三維重建軟件導入重建的三維模型,對照三維模型講授各解剖結構的形態及毗鄰關節。

2 結 果

將斷層影像導入Mimics13.0軟件后,軟件可再現水平面、矢狀面及冠狀面的影像。通過軟件中閾值設定、圖像編輯、區域增長、布爾運算及三維計算等功能對CT斷層數據進行圖像分割、重建,既可清楚地再現整體的三維結構,也可單獨顯示各器官的三維形態。在我校2011級醫學影像專業解剖學教學中試用,學生普遍反應三維重建模型可以清楚顯示人體的空間結構和毗鄰關系,增進了學生對醫學影像專業的認識,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理解了空間位置關系,提高了學習興趣。與2010級醫學影像專業學生成績相比,2011級成績有了顯著提高,見表1。

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使用三維重建技術運用于教學的2011級學生比2010級學生及格率,平均分均有顯著提高(P

3 討 論

3.1 各種三維重建方法的比較 李鑒軼等[5]通過三維掃描儀獲得骨表面點的空間信息,并通過相應的圖像拼接軟件快速地建立骨外形的三維模型,它只能對骨的外形進行重建。目前普通使用的三維重建方法大多是通過CT、MRI影像進行重建。本研究采用三維圖像重建軟件對CT或MRI數據在普通計算機上進行圖像重建,不僅可開展整體器官結構的三維重建,還可顯示相鄰結構,將此三維圖像用于解剖學教學直觀、立體。

3.2 三維重建模型在解剖學教學中的作用 在安裝了適當的圖像軟件后,重建的三維模型可以在普通的個人計算機上使用,可以大大方便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對老師而言,首先可以很方便地進行解剖理論課的教學,各解剖結構一目了然,不用再辛苦而且枯燥地描述各解剖結構的空間位置,使枯燥難懂的斷層解剖學變得形象易懂。培養了學生立體、空間的醫學影像專業解剖思維,從而達到了全面、多方位理解知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田捷,包尚聯,周明全.醫學影像處理與分析.電子工業出版社[M].2003:117-158.

[2] Jin Seo Parka,Yong Wook Junga,Jun Won Lee,et a1.Genera-ting usefu1 images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from the VisibleKorean 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2008,3(92):257-266.

[3] 饒利兵,侯發忠,謝正蘭,等.醫學三維重建技術的應用研究進展[J].懷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8(2):55-57.

篇7

關鍵字:日語專業;一級證書;就業;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1-0001-01

1.日語一級證書的廣泛認同

日語能力考試目前已成為世界范圍內檢測日語學習者水平的重要工具,在考查母語非日語的日語學習者語言水平方面有著不可動搖的權威性。2011年,全球有62萬余人參加了日語能力考試。

首先,對于一個日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日語能力考試最具有說服力的無疑就是日語能力一級了。2006年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在中國部分高校日語專業學生中就學習日語目的做了一項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如下15 項, 要求從中選擇5 項。

(1)為獲得有關日本文化知識 (2)為獲得有關政治經濟社會知識

(3)為獲得有關日本的科學技術 (4)為獲得參加大學入學考試資格

(5)為去日本留學 (6)由于現在工作的需要

(7)為將來求職的需要 (8)為去日本觀光旅游的需要

(9)為與日本進行友好交流的需要 (10)為使用日語進行交流

(11)為了不忘母語或者父母方的母語 (12)處于對日語的興趣

(13)作為國際理解和異文化交流的一環 (14)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15)其它

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高校日語專業學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將來求職需要,而日語一級成為日語專業學生證明自己學習能力的唯一手段。當然,如果日語專業學生想要進一步深造,無論是國內院校還是日本的一些相對有知名度的學校,幾乎全部要求求學者持有日語一級證書。

其次,在招聘過程中80%以上的日資企業會要求應聘者必須持有日語一級證書,部分日語要求沒那么嚴格的企業也都會要求求職者通過日語能力二級考試。而這只是想要獲得有面試資格的第一步。對于學校而言,日語一級過級率無疑成了學校就業率的砝碼,以及和其他相關高校競爭的有力說明。于是,學校在學生過級問題上也同樣重視。

2.日語人才與企業需求的矛盾

筆者通過對智聯招聘,應屆生求職網等大型應屆生招聘網站進行調查,分析了50個招聘日語人才的職位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 日語翻譯; (2)日語培訓老師;(3) 日銷售、管理、技術人才; (4) 日語軟件工程師等。從調查結果中可知,有85%的企業要求日語能力一級水平,要求畢業生或者無需工作經驗的站40%,要求有工作經驗的達到67.8% 。但是有100%的企業要求日語溝通能力良好,能夠和日本人進行暢通的溝通,同時要求應聘者會運用日語之外,會英語,或者具有會計、貿易、會計、計算機等等技能,簡而言之,日本企業最需要四類人才分別是; 具有日語能力的營銷人才、懂日語的IT人才、會日語的財務人才、日語同聲翻譯。

但是,再看看我們的日語專業的畢業生,令人失望的是他們當中一部分手持一、二級證書的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能力較低。在與日商的交流和談判中難以聽懂和表達自己的意圖, 甚至連最基本的日常交流都難以進行。甚至不得不從事其他與日語無關的工作,有大量的日語人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大量的企業招聘不到理想的日語畢業生,這樣就產生了"企業無人才可用,日語人才就業難"的尷尬局面。

3.導致日語人才與企業需求的矛盾的原因

首先,日語專業學生對于市場需求認識不足。部分學生認為只要通過日語能力一級考試,拿到證書就萬事大吉。于是以此為目標,再次進入應試教育的魔掌。特別是日語能力測試本身的局限性,并沒有設置口語方面的考核。同樣也導致了日語專業學生一心只為考試,忽略了語言學——應用。畢業生整體呈現出持有證書,但是交流能力上嚴重不足的矛盾。

專心于證書的取得同樣也忽視了自身綜合素質和技能的培養以及提升。如果日語專業學生能夠認識到日本企業最需要四類人才分別是; 具有日語能力的營銷人才、懂日語的IT人才、會日語的財務人才、日語同聲翻譯,并且以此為目標,相信會有很好的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

其次,一些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過于功利化。為了追求能力考試的過級率,打亂教學安排,不惜犧牲優秀的教學資源,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應試教育上,忽略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性, 偏離了設立日語能力考試的初衷。傳統的日語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滯后于社會的需求,不能滿足于學校、企業等對于日語人才的要求。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日語人才,必須在原有的人才培養目標基礎上有所突破才行。

并且過多的強調證書的重要性,形成不良的社會影響。盡管證書是一個人語言學習能力的重要證明,但是并不代表全部。作為一個語言學習者更重要的是熟練應用語言的能力和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以及對對象國文化社會習俗等等一系列方面的了解。大部分企業以日語一級證書為面試的敲門磚,否則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無疑也會加重社會對于證書的推崇,而忽略了實際運用的重要性。

4.對我們的啟示

4.1 對于日語專業學生本身來說,改變觀念,加強對于市場需求的了解,明確認識企業需要,彌補自身不足。可以通過網絡報紙雜志等途徑,加強對相關方面的了解,關注相關信息,明確相關需求。認清形勢之后針對自身不足進行彌補和學習,拓展知識面,學好本專業的同時多涉獵其他知識。多參加培訓講座等,提升自身能力和競爭力,盡量學習出語言之外另外一門專業,來滿足企業對于綜合人才的需求。

4.2 對于高校來講,要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念,切記浮躁,追求功利化。在課程的安排上,應該本著培養學生應用語言能力為首要目的,加大聽力和口語的課程量,切實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師資配備上,招聘具有良好社會經驗的老師與學生進行就業知識的交流,重點培養學生的對于社會的認識。同時多開展日本企業文化經濟等相關的活動,增加學生對于日本企業文化的了解,以便其更好的于日本人交流。

4.3 對企業而言,要宣揚正確的用人理念,盡管證書是一個很好的測試應聘者語言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過度的強調,反而不利于企業用人的通暢。通過宣揚正確的價值導向,減小企業與人才的矛盾。

5.結束語

當前, 高校畢業生就業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日語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情景也不容樂觀。因此作為日語專業的學生,在努力考取日語能力一級證書的同時,千萬不能忽視了日語應用能力的提升,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踐行語言+專業的模式,這樣才能避免就業尷尬局面,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此論文為2012年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關于提高日語一級過級率的探討》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爽 市場導向下的日語專業人才培養 [J] 《當代教育論壇》 2011年第1期

[2] 程玲 日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與分析 [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09年第10期

[3] 王佳 日語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_從招聘方的期待值看 《科技信息》2007年第32期

[4] 王曉明.從IT日語人才就業形勢談普通高校日語專業課程建設[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

作者簡介:

張惠蓮 (1992-) 桂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2012年為日語本科4年級學生

篇8

論文摘要:CAM課程作為中職數控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核心模塊,扎實的數控加工刀路編制能力、數控工藝設計能力和專業化的職業工作素養是CAM課程教學的目標。文章通過四步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在CAM課程教學的應用實踐,剖析了CAM課程教學的特點及兩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表現的互補性,為CAM課程的施教者在整合專業技能訓練與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方面提供了新的視角。

一、引言

我國中職教育是以培養適應生產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 CAM技術是模具行業必須熟練掌握的核心技術之一。在具體的CAM技術教學活動中,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出現和引入,現在中職學校都熱衷于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教學法,那傳統教學方法應該拋棄,還是應該改良并繼續履行其使命,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校開設的CAM技術課程是《mastercam軟件應用與數控加工》,課程目標是掌握扎實的數控加工刀路編制能力,具備一定的數控工藝設計能力,具有機床實際操作技能,達到勞動部門考核的數控銑中級工的水平。采用的教材是筆者任副主編的《mastercamX2軟件應用與數控加工》(2010清華大學出版社)。整本教材章節是按項目課程展開,以實際生產的工作任務為主線,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的一種由項目引導的課程形式。任何教學法都要與整個教學過程融合在一起,在基本知識培養階段,在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宜采用四步教學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者對知識由認知到熟練的過渡。

二、四步教學法理論以及在Mastercam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四步教學法以對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遵循學生認知事物的心理規律,學習者對知識由認知到熟練的過渡,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適度改良的新教法。其由四個教學環節組成:①引入。教師在這一環節主要有兩大任務,了解學生已具備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水平等情況,展示新教學內容的實際功用,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②講解示范。教師要讓學生理解新知識的應用原理以及重難點,向學生示范設計步驟、講述涉及方法。③模仿。這一階段主要由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即按照教師的示范自己動手操作與設計。④總結練習。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歸納總結,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反復講解。下面是四步教學法在課堂上教學實踐的一個案例。

編制印章零件的外形銑削加工刀具路徑(第三章第2節)。

1.復習導入

復習上節課的面銑加工刀路,接著播放外形銑削加工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具體的學習目標。根據視頻讓學生回答以下四個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習課題中。

(1)進退刀方式。直線進刀還是圓弧進刀?

(2)外形輪廓加工方向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順銑還是逆銑?

(3)切削分層加工如何實現?

(4)底面外形輪廓切削深度是多少?

2.講解示范——采用啟發式教學

帶著四個導入問題,教會學生設置外形銑削的加工參數。在講解外形銑削的具體加工參數時,找出幾個同學提出自己的工藝參數,讓學生自己比較各種方案優劣,最后再綜合起來提出一個合理的工藝參數。

3.模仿

這一階段主要由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即按照教師的示范自己動手設置工藝參數。可采用傳、幫、帶的形式,讓學得慢的學生跟學得好的學生進行學習,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4.總結練習

老師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歸納總結,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反復講解。同時對一些學生的錯誤的參數設置進行點評,對錯誤加以糾正,因為別人出現的問題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

四步教學法保留了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講授占主導地位的傳統,教師在講課時會經常有意地將自己對解決某個問題的思路講解出來,讓學生從中學習、體會,從而在潤物于無聲之中對學生能力進行了培養,也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情況的把握。

三、項目教學法理論以及在Mastercam課堂教學中實踐

項目教學法融相關理論知識于感性認識的活動中,便于偏重形象思維的學生接受。該教學過程以任務引領的方式,在真實的工作情景中完成教學任務。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情景學習理論和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為支撐。學生利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來完成信息資料的搜集和整理,進而實現當前學習內容與已有知識經驗的聯系和思考,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下面是項目教學法在課堂上教學實踐的一個案例。

肥皂盒銅電極的數控編程加工(第十章第5節)。

1.項目任務的引入

本項目的重點是編制并講述肥皂盒銅電極的加工工藝,難點是肥皂盒銅電極加工刀具路徑的編制。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學相關知識。針對肥皂盒銅電極圖,提出下列引導問題。

(1)前模銅電極加工零點?

(2)材料為ABS 時,縮水率?

(3)“避空位”的深度?

(4)“分中位” 的大小和高度?

(5)肥皂盒銅電極精加工方法?

(6)怎樣設置肥皂盒銅電極精加工余量?

2.學生以組為單位,解決上述問題

組織學生分組

,自選組長,針對提出的問題,閱讀教材中相關知識,查找資料,回答上述問題,每人將書面答案上交老師,小組派人講述本組的答案,為制定肥皂盒銅電極加工工藝方案做準備。通過該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查找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將要加工的肥皂盒銅電極的相關知識點。

3.討論制定加工工藝

要求每組推選組長,討論完成肥皂盒銅電極加工工藝方案,并派人講述方案。通過小組討論,共同完成加工工藝的制定,可以充分調動同學的積極性。

4.肥皂盒銅電極加工編程的實施

通過編程實操,可以提高同學們的動手能力。討論出來的工藝仍然是理論性的,只有在編程實踐過程中,才能檢驗原來設想的正確性。同學們真正掌握了銅電極加工的具體實操步驟,反過來可對加工工藝進行修正,這樣達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

5.檢查和評估

通過檢查表,讓學生、組長、教師對每一步的結果進行檢查和評估。在規定時間內,學生通過對自己的完成狀況進行評價,同時也是對自己已完成的步驟的一個回顧和總結。

項目教學其實就是讓學生通過合法的邊緣性參與來實現獲得強調學習要“以經驗和活動為中心”,強調在“做中學”。Mastercam課程的主要任務就是圍繞數控專業的教學培養目標,讓學生掌握數控加工的知識要點和基本技能。項目教學法給予學生是一個個項目的成就感,從而避免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的滿頭霧水和一臉茫然的結局。

四、兩種教學法的互補

在教學方法應用上,四步教學法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授課中,往往效果顯著。教師先講解,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和示范自己動手練習,課堂效果見效快,可有效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在綜合知識的訓練項目上,選用項目教學法是合理和適用的。項目教學法,訓練的是學生在已有的基礎水平上進行一些新的知識探究,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其是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培養學生知識的自我探究能力。

1.在教學模式上的互補

首先,在教學內容編排上,四步教學法有利于教師在教授某項具體知識或技能方面組織教學,項目教學法是運用系統的觀點整合教學內容來開展教學,教師是從一個較高的高度來處理教學內容。從課程教學內容內部來看,四步教學法應用于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學習,項目教學法則應用于綜合知識的學習與融合,主要訓練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注重對知識的自我學習與探究能力,更有利于學生自我潛力的挖掘。其次,在課堂組織形式方面,四步教學法采取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講授教學模式,先講后練,講練結合,但長久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較易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項目教學法是以學生為核心的探究教學模式,注重師生的互動。二者的結合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組織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成就感。

2.教學效果上的互補

這兩種教學法在教學效果上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四步教學法教學效果在短期較明顯,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快速掌握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能迅速建立起學習成就感。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更注重能力的培養。這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積累。在課程教學實踐中,四步教學法較依靠于教師的講授,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會對問題缺乏主動思考。項目教學法的教學目標重點是能力培養,因為在項目教學中,每個學生會根據自身的知識與技能,會給出不同的解決任務的策略與方案,學生通過探究行動學會實踐知識、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但是,在Mastercam加工課程中畢竟存在一些比較深奧的、經驗型的知識,單純依靠項目教學法開展教學,靠學生自己去摸索,未必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四步教學法正好可以彌補其不足之處,二者相輔相成,能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結論

任何教學法都是為教學內容服務,跟教學過程緊緊融合在一起。Mastercam加工課程的教學主要有基礎知識和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兩個培養階段。基礎知識培養階段是學習者對基礎知識的認知到掌握運用的過程。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培養階段主要是對學生整體知識的運用能力與職業能力的培養。在Mastercam教學中應注意兩方面平衡的把握:一是編制刀路技能培養目標要定位準確,課堂教學不僅是注重單項知識的講解與訓練,更要有整體知識的運用訓練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訓練;二是專業技能教學要為職業關鍵能力培養服務,以企業的工作模式來設計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設計上把握整體知識與單項知識的關系,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優化教學。

參考文獻:

篇9

論文摘要:隨著信息化教育的發展,教育技術能力已成為街量教師專業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現代教育技術在為體育教學提供了現代化手段的同時,也加快了體育教師專業化的進程,現主要從體育教師專業化的涵義入手,探討了體育教師專業化與現代教育技術的關系,分析了現代教育技術對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化形成了強勁的世界性潮流,極大地推動了許多國家教師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就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教師專業化已經成為國際上促進教師教育發展和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的成功策略,今后,教師專業化發展必將是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取向,必將成為教師教育實踐的主流話語。

1體育教師專業化涵義

體育教師專業化可以看作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發展的過程:首先,體育教師個人在正式從事體育教育之前,應該具有較好專業的知識,受過一定的專業訓練;其次,作為正式體育教師進人體育教育事業后,在整個教育實踐過程中能堅持學習,與時俱進地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形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習慣,能不斷積累豐富的、個性化的教學實踐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科研能力,并且重視形成正確的體育觀和體育教育觀以及各種先進的教學觀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師在每一次的教學活動中,追求最優的教學效果,能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對象,靈活地、創造性地實施自己的教學工作。

2現代教育技術與體育教師專業化的關系

2.1現代教育技術素養是教師專業化的一部分

“素養”是人所具有的相對穩定的心智能力、實際操作水平的基礎性因素,具有穩定性與基礎性的特點。現代教育技術素養,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情境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思想、方法和手段輔助教育、教學時所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情意、美學等各方面素質的綜合。

2.2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

2.2.1強化專業發展意識

現代教育技術在體育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使教育技術環境下的體育教學無論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等方面與傳統教學都有較大的差別,這對教師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使體育教師職業更加專業化。

2.2.2提供專業化發展的理念支持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傳播理論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和理論指導意義。學習理論是涉及到人的學習發展的理論,教師專業化正是教師不斷學習發展的過程;傳播理論則是涉及信息社會中知識的傳遞、接受的理論,教師的專業發展必以媒體為中介,以傳播理論為支持。在強調體育教師專業化的個體價值實現與主動發展的今天,體育教師發展模式也必然由行為主義所支持的被動培訓轉向利用教育技術,實現主動知識建構。

2.2.3提供專業化的“物化技術”支持

人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只有技術與個人能力的結合,才能應對信息社會的挑戰。而在教育領域,這種技術即教育技術。媒體技術作為教育技術中的物化技術,既可以用來加強傳統的教學方式,也可以用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2.3現代教育技術是體育教師優化教學的手段和方法

2.3.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認識的興趣,人們在滿懷興趣的狀態下所學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2.3.2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運動表象,有效提高運動技能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計算機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把教師自己很難示范清楚的技術環節,用課件中的動畫或影像采用慢動作、停鏡、重放等教學手段,結合講解、示范表現出來,就能夠幫助學生看清楚每一瞬間動作的技術細節,進而抓住動作的關鍵部分,突出重點、難點,更快、更全地建立起動作表象,提高了認知階段動作學習的效率,縮短了教學過程。

2.3.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互動教學

多媒體和網絡等技術,拓寬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范圍與途經,也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進行協作學習;形象生動的教學信息能刺激多種感官,有利于創設情境和知識的獲取與保持;符合人類思維習慣的超文本信息組織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發現和探索,還有利于發展聯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因而,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即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意義建構非常有利。 3現代教育技術對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的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教育技術從多方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而相關的教育技術能力又成了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這使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表現出一些新的能力要求。

3.1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指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與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學生自主學習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新新型的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主導一主體”教學結構,在此前提下實現體育教學內容、手段、方法的整體改革,從而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3.2信息素養及知識管理能力

教育信息化成功與否,教師是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不論從教師自身發展需求或專業化要求而言,教師都必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不僅僅包括運用當代信息技術獲取、識別、加工、傳遞和創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當代信息技術所創造的新環境中的獨立學習能力、創新意識、批判精神及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

3.3合作交流能力

在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中“學會合作”被列為信息社會中人的必備素質之一,學會與人相處、合作、交流是自身發展的基礎。教師作為一個身處信息社會的人在現代社會中生存必須具備這種能力。一方面,從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看,教師知識有很大一部分屬于隱性知識,隱性知識是個性化的,隱性知識的傳播與學習需要一定的環境和條件,即讓有共同興趣的人能夠圍繞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以分享對方的觀點,并能夠相互幫助,這些都需要合作交際的技能。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無論從教學的角度還是專業發展要求看,都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協作交流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這種合作與交流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并且這種交流越來越便捷,學會在技術環境下的交流、合作可成為其快速發展的新的手段。

篇10

(1.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武漢 430070;2.湖北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武漢 430070)

摘要:對品牌導向如何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收入水平進行探索性分析與實證檢驗,基于文獻分析提出理論模型:品牌導向通過影響組織公平性、產品競爭力和銷售風險,來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收入水平,并受到市場成熟度的調節。通過問卷調查,對假設進行實證檢驗,得到了驗證。最后根據所得結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社員分別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 :品牌導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收入;層次回歸

中圖分類號:C9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6-1511-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6.059

The Effects of Brand Orientation on the Income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embers

FENG Jiao-jiao1,2,QING Ping1,WU Li-li1,2

(1.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2.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exploratory analysis and empirical tests were mad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rand guide on the income level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embers. A theore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literature. In this model, brand guide affect the fairness of organizati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the marketing risks, and the income level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embers. The maturity of the market played a regulating role in the process. The first-hand materials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Some feasible advic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rand orientation;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income of the members;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收稿日期:2014-04-17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07306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基金資助項目(2013SC38)

作者簡介:馮嬌嬌(1988-),女,湖北當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戰略營銷和消費者行為學,(電話)15172318607(電子信箱)

fengjj@webmail.hzau.edu.cn;通信作者,青 平(1967-),男,湖南漢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電話)13016417612(電子信箱)

qingping@mail.hzau.edu.cn。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當代經濟現狀表明,農民收入與中國經濟發展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06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 759元,農村人均純收入為3 587元,二者比例為3.28∶1(2005年為3.22∶1),可見城鄉收入差距之大。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是研究“三農”問題的重點。農民收入的增加是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增長的根本保證。

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易受到自然環境條件和市場波動等各因素的影響,使得農業成為具有高風險的產業[1]。改革開放以來,受制于中國農村實行的,單一農戶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低下。

此時,農民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農民專業合作社解決了單家獨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隨著200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實施,各地農民專業合作社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據統計,截至2010年6月底,全國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超過31萬家,實有入社農戶2 600多萬戶,約占全國農戶總數的10%[1]。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迅猛發展,為農民增收帶來了新的希望。

對合作社農民的收入方面的研究,極少有人從品牌角度開展,大多是從價格、渠道和生產資料獲得性或成本節約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等角度開展的[2-4]。但在品牌制勝的當今時代,品牌的力量不容忽視。品牌可以提高競爭力,有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市場競爭。對合作社而言,品牌導向有助于建立合作社的形象;有便于生產管理;有助于合作社細分市場;有助于建立顧客偏好,吸引忠誠顧客;有助于廣告和宣傳;有助于監督合作社的產品質量,激發創業精神。對消費者而言,合作社建立品牌之后,購物者便于識別產品,提高購貨效率;便于比較產品;便于消除對新產品的疑慮;便于購買后向有關合作社投訴、索賠[5]。因此,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導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旨在通過文獻分析和實證分析的方法對品牌導向如何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收入水平進行解答。主要研究:①農民專業合作社注重并發展品牌導向之后對合作社組織的公平性、合作社產品競爭力(議價能力和產品質量)、銷售風險的影響如何,對合作社成員的收入水平影響如何。②其中是否受到市場成熟度的調節作用。根據實證結論,對合作社品牌導向提出有益的建議,為農民增收提供方向和依據,同時豐富了合作社成員收入的理論研究。

1 理論模型與假設

品牌導向(Brand orientation)最早是由Urde于1994年提出的,且截至目前,他的觀點仍具有權威性。他認為品牌導向是指組織通過與目標群體持續互動的過程中進行品牌識別的創造、發展以及保護,以能達到品牌上競爭優勢的一種組織運作導向。現在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定義,但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有學者表明品牌導向是以品牌作為理論和實踐的指導程度及組織看重品牌價值和在建設品牌能力的執行力的程度[6]。

眾多報道顯示,品牌導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如據劉日平[7]的報道,湖南嘉禾合作社品牌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金字招牌;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年鑒顯示,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的農產品注冊商標總數56 580件, 其中農產品中的中國馳名商標16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46件,占全國的20%。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在國內很多地方早已成為了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然而,學術界關于品牌導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研究尚少。陳玉光[8]針對制約農民增收的多重因素提出了要加強農產品的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的市場信譽度和競爭力的建議。史后波等[9]對云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品牌提升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在合作社中實施品牌戰略的必要性。要以品牌化思路重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規劃,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化的過程中,需要正確處理好與農民利益的關系。陳訓明[10]認為在農業品牌化競爭時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品牌培育將會促進其目標的實現。他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分析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培育的優勢:宏觀上,增加農民收入、增進農業效率、增強農村活力,解決“三農”問題;微觀上,增加合作社的吸引力,提高自身知名度。

已有的文獻研究無疑對本研究具有指導作用,但是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大多研究是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角度進行的,很少有從合作社社員的角度進行實證分析。本研究從合作社社員的角度對品牌導向如何影響他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所要研究的模型(圖1)。

基于以上模型,提出如下相關假設。

1.1 品牌導向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公平性

品牌導向的程度越高,則組織目標完成率的可能性就越大,員工參與的成就感就越大。而Fahri Apaydin證實了員工參與對組織公平有正向積極的作用。在非營利組織中,組織策略的品牌導向會維持組織穩定持續增長和擴張[11]。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導向越強,意味著合作社的長期導向越強,因此也更加注重組織的長期建設、生存、發展。而組織長期建設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組織公平,它通過提高成員的組織承諾直接影響成員的離職意向,從而進一步影響到組織的可持續生存、發展。基于以上敘述,提出假設1——H1∶品牌導向越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的公平性就越強。

1.2 品牌導向與合作社產品的競爭力

品牌導向決定公司競爭位置的策略選擇,長期將加強組織未來生存能力[12]。品牌建設提高公司的競爭能力,為他們的成長和盈利能力產生很大的潛力[13,14]。奚國泉等[15]認為品牌是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識別的重要媒介和標志。知名品牌是高質量、高占有率、高認知度和高美譽度的綜合體,但是支撐品牌的根本要素是產品質量,質量是品牌的基本保證[16]。此外,相關研究也證明,當今社會大規模生產的普及,同質產品過多,因此作為同類產品的企業來說,競爭主要集中在以產品質量為根本的產品品牌上[17]。此外,良好的品牌建設促使合作社產品具有良好的聲譽,消費者會自主選擇該品牌,這將提高合作社在交易過程中的地位,提升其議價能力和盈利能力,從而為產品質量的提升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這也會從另一方面提高合作社的產品質量。所以有品牌導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比沒有品牌導向的合作社的產品競爭力更強。因此,提出假設2——H2∶品牌導向越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的競爭力就越強。

1.3 品牌導向與合作社的銷售風險

奚國泉等[15]認為當前的市場,農產品銷售方式正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具有品牌的農產品正逐步排斥無品牌農產品進入市場。Joseph[18]認為品牌對各種各樣的商業組織來說都是強有力的工具,品牌所有者在其產品上正確地使用品牌將促進所得回報的穩定性。品牌在市場中具有信號作用,合作社越強調品牌導向,那么在商業網絡中的聲望權力(Reference power)、專家權力(Expert power)等就越大,因此選擇優秀經銷商、淘汰不守誠信的劣質經銷商的可能性就越大,從而減少銷售風險。另外,因為品牌建設起來很難但垮掉很容易,所以品牌建設得越好的合作社越珍惜自己的聲譽,地方政府為了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對具有品牌的合作社的支持和保護力度也會相應增加,因此降低了合作社經營風險。因此,提出假設3——H3:品牌導向越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銷售風險就越低。

1.4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公平性與成員收入水平

組織公平性是指工作場所中的公平性,特別是指員工感覺中的公平性。科郎潘澤諾和福爾格認為企業學術界必須重視程序公平性和結果公平性對員工工作態度和工作行為的影響。組織相對公平時,成員的工作滿意度就會較高。心理學和管理學的研究證明,如果成員感到不公,就會對他們的需要、動機和行為趨向產生重要影響,也會在員工之間、員工與組織之間出現矛盾沖突,進而影響其工作績效和組織績效。近年來,國內外企管者的研究表明,如果員工覺得自己受到公平的對待,就會對企業產生好感,并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合作社社員的滿意度越高,社員的忠誠度越高,同時會帶動合作社成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工作敬業度,減少成員的浪費行為,從而提高了組織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績效,最終促進了收入的提高,增加成員的收入水平。基于上述敘述,提出假設4——H4∶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公平性越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的收入水平就會越高。

1.5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品競爭力與成員收入水平

柯炳生[18]對農民收入問題進行思考時,曾指出當前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小、質量低、價格低,是阻礙農民增收的重要原因。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的競爭力越強,意味著產品的質量越高,而理性的消費者更偏好質量高的產品,因此銷售量就會大幅度提高;另外,合作社產品的競爭力越強。合作社社員在談判和議價能力方面就越具有優勢,不會受到收購商的低價打壓,因此銷售價格會得到保證。在銷售量和銷售價格都很好的情況下,合作社社員的收入水平自然會提高。基于此,提出假設5——H5: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的競爭力越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的收入水平就會越高。

1.6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銷售風險與成員收入水平

銷售風險是指由于推銷環境的變化,給推銷活動帶來的各種損失。銷售風險可以分為有形風險和無形風險,有形風險是指可按照一定的依據進行判斷,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評估出其損失大小的風險。如商品削價處理,存貨損失均屬于此類風險。無形風險則指缺乏依據和價值標準,從而難以判斷和評估其損失大小的銷售風險。在銷售風險較小的情況下,合作社的產品銷售渠道穩定,農民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隨時調整農產品的種植和生產量;由于銷售風險較小,銷售價格波動不大,生產者也可以根據以往的售價來決定生產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合作社銷售風險較小,農產品的生產量會逐漸上升,生產規模的擴大又會反過來減少生產的邊際成本,合作社的社員收入水平自然會增加。因此,提出假設6——H6∶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銷售風險越小,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的收入水平就會越高。

1.7 市場成熟度的調節作用

市場成熟度在經濟生活中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農產品供給數量明顯受到市場需求的制約,市場不景氣,物價持續走低,農民增收就緩慢[19]。當市場不夠成熟時,合作社成員的收入水平一方面受到前三個假設因素的影響,一方面也會受到市場需求的影響,最終收入水平就會很難確定會否上升。市場發育程度越高,組織的管理優勢、產品優勢等經營要素越能夠順利轉化為市場地位優勢,從而獲取更高利潤;而如果市場發育程度低,雖然組織的管理優勢、產品優勢等經營要素也能夠轉化為市場地位優勢,但轉化程度必然受到非市場因素如不公平競爭、市場歧視、地方保護主義、人際關系的制約而降低,從而制約了企業取得優勢市場地位,相應地降低了組織利潤,從而也就降低了合作社社員的收入。所以,提出假設7——H7:相對于市場成熟度較低的情況,市場成熟度較高時,合作社的公平性、產品的競爭力和銷售風險對成員收入的影響更大。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取與數據收集

1)樣本選取。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品牌導向如何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收入水平,所以調查對象首先必須是參加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即為合作社的社員,而且在調查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中部分要具有一定的品牌導向意識。綜上所述,研究對象為參加了具有不同程度品牌導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民。本研究根據合作社發展水平選取湖北、河北、山東3省6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為調查對象。

2)數據收集。問卷主要包括兩個部分,量表主體和個人基本資料。量表主體測量了品牌導向、組織公平性、產品競爭力、銷售風險和市場成熟度。量表主體的選項主要采用李克特7點量表,1代表“非常不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本次調查總共發放了600份問卷,回收的問卷為567份,剔除這其中的無效問卷后剩下542份有效問卷,有效率超過了90%。

2.2 信度和效度檢驗

2.2.1 信度分析 Cronbach’s α信度系數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數,值越大證明信度就越高。根據Joseph,Rolph 和 Ronald的研究,如果Cronbach’s α 值大于0.7表示信度相當可靠;如果Cronbach’s α值介于0.35和0.7之間表示信度尚在可接受范圍內;如果Cronbach’s α值小于0.35表示信度偏低,應當拒絕。

本次研究問卷各變量因子分析的信度如表1所示。

表1顯示,本研究變量的信度均大于0.65,在可接受范圍內。

2.2.2 效度分析 由于本研究的變量部分為自主發展,因此需進行效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17.0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以檢驗問卷的效度。KMO值等于0.851,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分析結果中的近似卡方為6 416.461,df=105,sig.=0.000,可看出,說明數據適合作因子分析。

首先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將問卷的顯性因子的數據歸納為隱形的變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提取,運用了具有最大方差法的正交旋轉法進行旋轉,旋轉在5次迭代后收斂,結果見表2。各條目在各自維度下的因子載荷均大于0.65,沒有出現顯著的交叉負載,說明量表的辨別效度較好,而且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均大于60%,說明問卷的聚合效度較好,問卷量表的結構效度良好。

3 假設檢驗

3.1 品牌導向對組織公平性、產品競爭力和銷售風險的影響

首先對每個隱形變量的各題項取均值,作為該變量的值。然后對均值做相關分析,對每兩個變量做Spearman相關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品牌導向對組織公平性、產品競爭力和(降低)銷售風險具有正向的相關性,而且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所以H1、H2和H3均成立。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品牌導向越強,組織的公平性越強,產品的競爭力越強,而銷售風險越低。

3.2 組織公平性、產品競爭力和銷售風險在市場成熟度調解下對成員收入水平影響

以組織公平性、產品競爭力和銷售風險為自變量,以市場成熟度為調節變量,以合作社成員的收入水平作為因變量,以每個變量的均值采用層次回歸對假設進行檢驗[20]。

1)層次一∶對自變量(組織公平性、產品競爭力和銷售風險)和因變量(合作社成員收入水平)做線性回歸Y=a×X1+b×X2+c×X3+常數項。

線性回歸模型的檢驗∶F=61.265,P=0.000(<0.05),表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非常顯著,說明回歸擬合度良好(表4)。

Durbin-Watson值為1.556,接近于2,殘差滿足正態分布。綜上所述,模型符合統計要求。上面的模型系數表表明,三個自變量即組織公平性、產品競爭力和銷售風險都通過了假設檢驗(P<0.05),表明H4、H5、H6假設成立。

2)層次二∶對自變量(組織公平性、產品競爭力、銷售風險、市場成熟度、組織公平性×市場成熟度、產品競爭力×市場成熟度、銷售風險×市場成熟度)與因變量(合作社成員收入水平)做線性回歸。

線性回歸模型∶F值為6.985,回歸模型顯著性Sig.為0.000(<0.05),表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非常顯著,回歸擬合度良好。Durbin-Watson值為1.609,接近于2,殘差滿足正態分布,模型符合統計要求[21],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市場成熟度的調節作用對市場競爭力和銷售風險的調節作用顯著,但是對組織公平性的調節作用不顯著,因此H7部分得到驗證。可能是因為市場成熟度只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外部環境有影響,對于組織內部的公平性影響程度較低,因此不顯著。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本研究主要探索的是品牌導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收入水平的影響,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收入的影響因素進行推導和驗證。由實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品牌導向越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的公平性就越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的競爭力就越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銷售風險就越低[22]。品牌導向性越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越注重合作社的長期持續發展,組織的公平性就越強。品牌導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會更加注重質量管理,競爭力當然越強。而且,良好的品牌能為合作社產品建立良好的聲譽,吸引廣大的消費者,從而提高合作社在交易過程中的地位,提升其議價能力,加強合作社的競爭力。隨著合作社的品牌建設得越好,聲望越高,就越能選擇更優秀的經銷商,從而降低銷售風險。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公平性越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的競爭力越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銷售風險越小,合作社社員的收入水平就越高[23]。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公平性越強,就越能夠吸引更多社員的加入,使得規模更進一步擴大,降低成本,因此社員收入水平就會提高。合作社產品的競爭力越強,銷售量就越多,銷售價格越高,社員收入就會增加。合作社的銷售風險越小,生產量就會增加,而售價持平,因此促進社員收入水平提高。

相對于市場成熟度較低的情況,市場成熟度較高時,產品的競爭力和銷售風險對社員收入的影響更大。而需要說明的是,市場成熟度的高低并不能顯著調節組織公平性對社員收入水平的影響,可能是因為組織公平性屬于組織內部環境因素,而市場成熟度是外部大環境,只能對合作社外部因素產生調節影響。市場發育程度越高,產品的優勢越能體現出來,從而導致社員收入水平的提高。

4.2 建議

為了解決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問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實證分析的結論分別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及政府提出以下建議。

農民專業合作社應該注重組織的品牌建設,以品牌導向作為發展的戰略基礎,將品牌導向融入到生產加工和管理的各個環節。根據本研究的假設1、2和3可得以下結論,合作社應該在管理上鼓勵社員的共同參與,做到決策公平;在產品上,以品牌導向的質量要求來指導社員的生產加工,在統購統銷的過程中,嚴格控制產品的質量,良好的質量才能建立好的品牌效應,不可因體恤社員生產艱辛而收購銷售不合格的產品,砸了自己的招牌;在銷售過程中,應具有充分的信心與買家處于同等的談判地位,使合作社產品的品牌定位清晰,降低銷售風險。

由本研究的假設4、5和6可見,合作社的社員若要提高收入水平,就應嚴格按照合作社品牌導向的要求和管理來生產加工。社員間要相互溝通,互相幫助,應積極參與合作社的決策和響應合作社的號召,對合作社忠誠;生產合格標準產品,提升自我產品的競爭力;參與合作社統一銷售,減少銷售風險。只有合作社社員團結一致才能更好地面對大市場的競爭。

假設7的被證實,說明當地政府應規范經濟市場,對優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獎勵,對良好的產品進行宣傳,對經營不善的合作社進行有效指導和管理,使市場日趨成熟。

參考文獻:

[1] 陳曉華.農業部陳曉華副部長2010年9月27日在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R].農業部情況通報,2010.

[2] 李鐘帥,劉青青,毛 軼,等.參加農業合作社行為對農戶收入的影響——以丹陽市丹徒區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21(7):52-53.

[3] 李曼琳.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戶收入影響的研究——基于浙江省仙居縣楊梅產業的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2008.

[4] 劉艷菊,宗義湘,張月辰,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于農民增收的效果研究[J].鄉鎮經濟,2009(12):77-80.

[5] 葛松林,楊 菁.關于多品牌策略的幾點思考[J].商業研究,2003(12):18-19.

[6] Hankinson P. Brand orientation in the charity sector: A framework for discussion and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eting,2001,8(3):231-242.

[7] 劉日平.湖南嘉禾合作社品牌成農民增收金招牌[J].農村經營管理,2009(12):29.

[8] 陳玉光,多重因素制約下如何增加農民收入[J].探求,2011(5):95-102.

[9] 史后波,孫 玉,秦 穆.云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提升探討[J].云南科技管理,2008(4):81-83.

[10] 陳訓明.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培育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以福建省25家農業部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例[J].東南學術,2011(4):62-71.

[11] FAHRI APAYDIN. A proposed model of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brand orientation for nonprofit sector[J]. Asian Social science,2011,7(9):194-202.

[12] HANKINSON P. Brand orientation in charity organizations: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o key charity Sec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eting, 2000,5(3):207-219.

[13] 何玉靜.商業銀行組織公平性、組織承諾與離職意向的關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08.

[14] URDE M. Brand orientation-A strategy for survival[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1994,11(3): 18-32.

[15] 奚國泉,李岳云.中國農產品品牌戰略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01(9):65-68.

[16] 李 然.以企業品牌為導向的品牌戰略實施路徑[J].企業導報,2011(3):134-135.

[17] 皮永生,宋仕鳳.產品設計的品牌導向[J].江南大學學報,2005(8):118-120.

[18] JOSEPH A. Branding: A trend for today and tomorrow[J]. 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 1995, 4:48-55.

[19] 柯炳生.關于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若干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05(1):25-30.

[20] 李艷軍,趙 軍.綠色農業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J].生態經濟,2009(10):111-113,117.

[21] KELLER K L. The brand report card[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0, 78(1):14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