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鄉村振興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06-21 09:43: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于鄉村振興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于鄉村振興的建議

篇1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鄉村經濟;鄉村振興戰略

要解決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經濟產業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外部資金資源導入鄉村地區,促使鄉村地區有能力推動經濟產業發展,隨后再償債,這與金融業務的基本流程非常契合,因此金融服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渠道。但傳統金融服務并不能滿足現代鄉村產業經濟的發展需求,一方面傳統金融服務能予以鄉村地區的資金并不多,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服務需要人來回奔波,業務辦理流程耗時耗力,這些現象使得早期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遭遇較大阻礙。而這些問題在互聯網金融服務下迎刃而解,金融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與農民聯系,實現業務辦理,依靠互聯網信息對用戶信息進行審核,若審核通過能予以大量資金,因此現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緊貼互聯網金融服務。

一、互聯網金融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關系

(一)互聯網金融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為鄉村經濟產業提供經濟資源,使其有能力發展創新,最終在鄉村地區構建完整、有特色的產業環境,這樣鄉村的經濟產出能力就會大幅提高,這也是該戰略的最終目的。因此,擺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面前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為產業經濟提供充足的經濟資源,這一問題單純依靠地方政府的經濟扶持是難以解決的,必須找到穩定的、強力的經濟來源,互聯網金融無疑可以充當這一角色,即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在鄉村地區推廣金融APP,使農民通過APP辦理金融業務,而農民獲得資金之后就能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逐漸形成產業,這個過程就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說明互聯網金融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1]。

(二)鄉村振興戰略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助力

從互聯網金融行業角度看,該行業內各企業的活動都是為了謀求個體發展,間接推動行業發展,因此企業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發展,這需要企業大量開發外部資源,包括用戶資源與市場資源,但在該行業的長期發展下,城市環境的用戶資源及市場資源已經接近飽和,開發空間相對狹窄,因此金融企業要轉變思路,開拓新用戶,開創新市場。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使得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范圍開拓到鄉村地區,這些地區以往很少與金融接觸,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鄉村地區就是新市場,農民就是新用戶,企業一方面可以開發農民資源,增長新用戶,另一方面也能在鄉村地區開創服務站點或成立新企業,實現市場開拓。可見,鄉村振興戰略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帶來了巨大助力,有利于企業乃至行業發展。另外,鄉村地區人數眾多,且具有大量內生需求,鄉村地區的潛在價值龐大,這同樣說明互聯網金融有必要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服務。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

(一)破除困境,構建健全體系

在互聯網金融服務下,鄉村振興戰略得到強有力的支撐。為了降低風險,地方政府、金融企業等組織在實施之前必須認真分析戰略實施中的風險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要先解決問題,構建健全的戰略實施體系,才能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效用,推動戰略順利實施。互聯網金融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要困境與破除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1.法律保障力度低。互聯網金融本身是新時代下的產物,我國以往設立的有關金融安全保障的法律體系并未涉及互聯網金融,且現代相關法律體系還沒有來得及作出調整。例如,中國人民銀行、國家財政部等五部委在2019年出臺了《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通過金融服務來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但《意見》中并沒有互聯網金融專項政策與法律規章,基本上是針對傳統金融服務的。因此,在當前法律體系下,互聯網金融中的一些風險阻礙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分割了互聯網金融與鄉村地區的關系,很多農民在接觸互聯網金融服務之后,擔心金融企業設定的償債額過高,導致自身無力償還,現有法律對金融業務的每期償還額都有限制,只是這些法律規定未能適用于互聯網金融,使得農民不愿意辦理互聯網金融業務[2]。要解決這一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之前就要加強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建設,為農民或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借助地方政策,正確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服務,密切互聯網金融與鄉村地區的關系,最終破除困境。在法律體系建設中,可以參考現有法律的償還額限制條款,針對互聯網金融同樣設立償還額限制條款,打消農民的顧慮;在政策方面,地方政府應當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優待農民,盡可能降低償還額,使得互聯網金融更容易被農民接受,密切互聯網金融與鄉村地區的關系,借助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農民征信缺失、風險防控體系缺陷。互聯網金融業務存在的風險都有雙向性,即同時針對互聯網金融企業與用戶,互聯網金融企業為了避免自身承受風險,必須通過征信信息來審核每一筆業務的風險概率,同時構建風險防控體系,保障審核結果合理、準確、真實。但在互聯網金融企業面向鄉村地區開展的業務活動中,許多農民沒有征信信息,使得風險防控體系出現缺陷,這是因為以往鄉村地區的發展與互聯網沒有太大關系,所以在互聯網中并沒有太多農民的征信記錄,在征信記錄一片空白的條件下,金融企業的風險防控體系將無法運作,不能判斷來自農民的業務風險,這使得許多企業出于自身風險防控目的,不會接受農民的業務申請,說明互聯網金融未能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服務。面對這一問題,建議互聯網金融對沒有明確征信記錄的農民先實行小額貸款業務,同時獲取農民的相關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住址等,就近設立工作站或委派區域專員負責催收債款的工作,若農民能準時償還每一期債款,則下一次業務辦理中企業就可以得到農民的征信記錄,適當上調貸款額度,待農民征信記錄完善,即可使用現有風險防控體系來進行風險管理,貸款額度可以恢復正常,甚至進一步提高。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還可以入股的方式參與鄉村人員的創業,這種方式使企業成為鄉村產業的股東,可以對產業進行大量注資,這也是破除該困境的方法之一。

(二)了解農民需求,優化服務質量

互聯網金融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服務質量不僅僅體現在貸款額度、業務辦理方式等方面,還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多數互聯網金融企業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上都存在缺陷,嚴重影響了服務質量,難以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有力幫助,這一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現有的互聯網金融技術設施并不符合農民的需求,農民不知如何操作,用不上互聯網金融。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上,互聯網金融企業必須了解農民需求,著手對自身服務質量進行優化。1.了解農民需求。現代鄉村地區普遍存在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此類農民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較低,很容易將互聯網金融視作“用不上”的事物。同時,雖然互聯網在國內普及率很高,但部分鄉村地區依舊存在網絡基礎設施薄弱、稀少、落后的現象,這無疑對互聯網金融服務造成了阻礙。這些現象恰恰說明了農民的需求,即農民希望互聯網金融被接受,且地區范圍內應有良好的網絡環境。2.優化服務質量。著眼于農民需求,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優化自身服務質量。(1)為了能讓農民接受互聯網金融概念,企業應當委派專人前往鄉村地區進行用戶開發,過程中要簡潔明了地傳遞互聯網金融概念,不要用太過專業的話語進行介紹,類似于金融產品、償還周期等專業名詞不建議使用,話語表達要確保農民聽得懂。同時,企業應當根據農民特征專門開發一款可辦理互聯網金融業務的APP軟件,最好能做到一鍵辦理,避免農民因操作過于復雜而不接受互聯網金融的現象發生。(2)互聯網金融企業應當與地方政府協作,出資進行鄉村地區網絡環境優化和建設工作,有必要引入4G網絡等先進通網方式或設立網絡服務站點,給農民提供優質服務,促進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

(三)加強互聯網金融知識宣傳,培育農民互聯網金融素養

我國多數農民的互聯網金融素養處于低水平,大多都不知道什么是互聯網金融,相關認知比較淺顯,這些也會阻礙互聯網金融服務作用的發揮,阻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這是當前必須破除的一大困境,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農民對互聯網金融認知不深,對互聯網、金融等概念認知不足,不知道互聯網金融對自身能起到什么作用,因此內心始終充滿疑慮;其二,農民普遍缺乏理財意識,多數農民抱有小農思想,多存錢、少花錢是他們的經濟管理思路,因此當農民發現互聯網金融需要自己將存好的錢交給企業時,會認為這是一種“花錢”的行為,且涉及金額比較大(至少對農民而言是較大金額),這時他們就會拒絕金融業務辦理建議,這種現象在現代依舊普遍,多數農民都沒有理財意識;其三,農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知有誤,不少農民認為“金融就是騙錢的”,某些農民曾經辦理過金融業務,做過一些投資,但因自身專業素養不足導致投資失敗,這時農民就會認為金融的風險太大,而自身虧損的錢全部變成了企業的利益,這種事例在現代鄉村地區發生過多起,引起農民的普遍關注,許多農民對金融產生了錯誤認知。針對這一現象,互聯網金融企業必須加強金融知識宣傳,著手培育農民的互聯網金融素養,具體可從三個方面著手。(1)與地方政府協作進行宣傳,借助地方政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來吸引農民關注,暫時抑制農民錯誤的想法,為宣傳活動的開展與有效性提供基礎保障。(2)在宣傳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單純采用拉橫幅、發宣傳冊的手段是無法有效傳輸正確概念和思想的,建議互聯網金融企業以活動或行業會議的形式進行宣傳,宣傳過程中可以應用一些典型案例。例如,將抱有小農思想的農民與抱有互聯網金融思想的農民進行對比,先根據前者歷年經濟數據直觀展示小農思想并不會讓農民變得更富裕,反而大概率會越來越窮,再根據后者歷年經濟數據展示互聯網金融思想下農民通過投資、理財,成功在3年內讓自身資產上漲了50%,這樣就能沖擊農民的舊思想與理念,順利扭轉農民的認知,使得農民愿意深入了解互聯網金融的作用,這時即可告訴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業務去開創產業,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3)面對對互聯網金融認知有誤的農民,企業單純憑借一面之詞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認知,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對此類農民進行素養培育,借助其身邊接受了互聯網金融的農民案例,動搖其原本認知,逐漸讓此類農民接受互聯網金融,愿意借助金融業務投身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同時,企業除了予以資金上的幫助以外,還應當幫助此類農民去經營投資產品或創立企業,最終即可扭轉認知,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有力幫助。

三、結語

綜上,本文對互聯網金融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關系進行了論述,證實兩者關系緊密,前者能推動后者實施,后者能給前者帶來更大的收益。為了通過互聯網金融服務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文中還分析了戰略實施困境與破除方法,兩者整合后即為戰略實施路徑,能起到密切互聯網金融與鄉村地區關系、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效用,從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于玲燕.鄉村振興戰略視野下互聯網金融發展與農村金融生態體系的構建[J].農業經濟,2018(6):109-111.

篇2

關鍵詞:獸醫;鄉村;診療;誤區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3-0039-02

近年恚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鄉村獸醫隊伍不斷狀大,初步形成村村有獸醫,場場有獸醫技術員的工作格局,鄉村獸醫工作者在農村走村串場行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文化程度、技術水平有限,鄉村獸醫診療現狀令人堪憂,在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少誤區,筆者結合實際,淺談鄉村獸醫診療誤區,以期共同提高,促進養殖業快速健康發展。

1 發熱即用降溫藥

1.1 診療現狀

有相當多的鄉村獸醫一檢查到豬體溫升高,馬上就用安乃近、安基比林、雙氯芬酸鈉、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物,甚至使用強度較大的氯丙嗪。2 d內是一針見效,早上打針,中午即吃食,藥效過后,晚上又不吃食了,再打退熱藥又吃食了,但幾天后,再怎么打退熱藥,仍然不吃食。繼續打針,會出現所謂的“低溫癥”,最后損失慘重。

1.2 病理分析

事實上,發熱是機體在疾病壓力下的一種病理性保護反應,是機體動員防御力量對抗病原入侵的一種方式。在體溫不太高,不嚴重危害生理過程的情況下,不要急于使用降體溫的藥物。在明確診斷,分析病因,針對病原體選用敏感抗菌藥物的基礎上,采取綜合退熱措施,可以起到迅速緩解病情,標本兼治的作用。

1.3 診療建議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體溫在40 ℃以下,可以不使用退熱藥物,或僅使用既能增強生理機能,增強體質,又能增進食欲、緩和降體溫的藥物,如體溫在40~41 ℃時,使用牛磺酸類產品;體溫在41 ℃以上時,才考慮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納、安乃近,甚至氯丙嗪等強退熱藥物,并配合使用牛磺酸類產品和地塞米松。因為過高的發熱對生理機能會造成較大的損害,甚至危及豬只生命。

2 腹瀉即用止瀉藥

2.1 診療現狀

臨床工作中,一些獸醫技術人員,一發現豬只腹瀉,便想方設法盡快止瀉,一些獸藥廠家也為了迎合獸醫需要,在治療腸道疾病的藥物制劑中加入抑制胃腸平滑肌蠕動的藥物,如阿托品等。打針后,痢止住了,但豬只仍然不吃,精神沉郁,全身發抖,于是繼續打針,結果病沒有好轉,出現腹部臌脹。由于腸道中病原微生物并未控制,腸道細菌毒素、腸道壞死脫落組織、腸道腐敗、發酵產物無法排除,腐敗發酵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和毒素,致腸道脹氣和腸毒血癥,加重病情而加速豬只死亡。

2.2 病理分析

腹瀉是動物應對腸道感染及其他腸道應激因子的刺激而做出的適應性應答反應。從機體本身來說,是為了排除致病因子及其毒素,是一種潛意識下的本能反應,腹瀉對機體是有利的。重度劇烈腹瀉對豬只生理機能會造成極大損害,嚴重的可導致死亡,因為急性腹瀉會導致機體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平衡被破壞,以致豬只衰竭死亡。

2.3 診療建議

對于腹瀉治療的總體原則是宜疏通,忌澀堵,補水、補鹽、抗感染。對于輕度的腹瀉,以緩瀉、清理胃腸、抗菌消炎為主,不要使用抑制胃腸平滑肌蠕動的藥物;對于較嚴重的腹瀉,建議使用抑制胃腸平滑肌蠕動的藥物,但重點放在補液、補充電解質和糾正酸中毒方面,必要時靜脈注射或腹腔補液,及時使用對腸道病原體敏感的抗菌藥物。針對增生性腸炎應針對病原采取措施,對該病治療重癥豬清理出來單個治療,全群藥物控制。

3 咳嗽即用止咳藥

3.1 診療現狀

有的鄉村獸醫研究引起咳嗽的病因,單純使用止咳藥物,用藥后即不見咳嗽,但不久即發現黏膜發紺,四肢末梢發紫,呼吸困難。

3.2 病理分析

咳嗽也是機體的一種病理性保護反應,是呼吸道受到病原因子刺激時,反射性引起分泌物增加,分泌物隨著支氣管黏膜纖毛不斷向氣管、喉頭方向擺動,到喉頭部位時,喉頭黏膜受到刺激,即反射引起咳嗽動作。對于咳嗽,首先要找到引起咳嗽的病因,引起咳嗽的病因主要有病毒(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藍耳病等)、細菌(支原體肺炎、傳染性胸膜肺炎等)、寄生蟲性(如肺絲蟲、蛔蟲等),還有物理化學環境因素等。

3.3 診療建議

對待咳嗽治療態度是消除病因(抗菌、抗病毒、改善環境條件)、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時進行,不主張單純止咳治療。

4 治病不驅蟲

4.1 診療現狀

因寄生蟲的危害不像傳染病癥狀明顯,所造成的損失主要是生產性能上的損失,所以,在鄉村獸醫診療過程中只重視治病,很少考慮驅蟲。

4.2 病理分析

寄生蟲的危害不僅嚴重影響豬的生長速度, 還可引起仔豬頑固性腹瀉甚至死亡,導致母豬的繁殖障礙, 傳播血液感染性疾病,影響疫苗免疫效果。驅蟲工作做的好可減少其他疾病的發生。

4.3 診療建議

篇3

關鍵詞:農村金融;鄉村振興;金融體系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在農村經濟形態的發展和形成過程當中,鄉村振興會在很大程度上受金融發展限制。所以,分析農村地區的金融領域發展現狀,結合其存在的不足和困境對應的提升措施,為后續鄉村振興道路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也可以為提升我國農村經濟環境起到推動作用。

1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對鄉村地區經濟振興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是農村金融發展的關鍵,也是農村地區經濟產業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首先,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想要實現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變化,就要實現農業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發展,提高實現產業創新和整體競爭力。目前雖然我國農業產業發展有了較大進步,但整體生產技術相對落后,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低,種植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與城鎮相比,農村的整體經濟水平相對滯后,收入較低,不管是在農業科研設備補充還是產業融合等方面都缺少外來資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的經濟發展[1]。其次,農村金融支持也是實現鄉村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實基礎,和諧健康的農村生態環境是實現農村地區長遠發展的關鍵保障。在農業發展環境下,農業種植過程當中使用化肥、農藥以及其他污染環境的原材料會影響土壤質量,降低作物產量,嚴重時會導致水土和耕地面積流失,阻礙農業可持續發展。肆意排放農村生活垃圾、焚燒秸稈等產生的污染,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來科學處理污染源[2]。再次,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地區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淳樸的鄉風是實現農村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但現在農村地區依然有盲目攀比、大肆操辦紅白喜事的現象,同時文化建設水平落后于城市地區,有限的文娛設施難以滿足群眾的基本需求。留守老人的贍養問題、兒童的教育問題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另外保護傳統文化、修復歷史遺產以及宣傳和引導道德風貌都需要引入資金,保證工作順利實施[3]。

2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

農村金融發展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現。首先,農村金融是支持產業興旺、助力農業發展的基礎。金融對于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要以重視培育新型農業主體為基礎,以引入社會資本先進技術和完善管理經驗為目標,以此來調整現有的農產品結構,創新農村地區的產業布局,實現糧食、農林、牧業的統籌結合以及種植養殖和銷售的一體化發展[4]。其次,要強化涉農金融機構通過信貸手段來培育創新型農業主體的作用,實現農村產業的多角度融合以及農村地區全產業鏈的一體化發展,確保多個產業結構可以實現互動補充,以此來促進農業產業的興旺發展。再次,農村金融要以扶持綠色農業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從傳統的追求高產轉變為追求綠色可持續發展,對應的金融導向也呈現出新的變化。涉農金融機構要在支持鄉村振興發展的進程當中引入綠色導向,以綠色信貸業務來支持農業綠色循環的低碳生產,實現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是要改變傳統的種植養殖產業,使依靠自然資源消耗為主導的粗放型經營模式轉變成現代化的可持續綠色發展模式,重視在農業生產技術發展過程中引入節本增效的創新技術,強調推廣畜禽養殖新型農業發展模式。農村金融支持可以依托農村地區現有的綠色資源,發展并扶持休閑、旅游以及健康產業,推動農林牧漁等產業和教育、文化、養老等實現有效融合[5]。最后,農村金融支持要重視發展普惠金融,提高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國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發展較為失衡,地區金融配比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想要實現鄉村地區的可持續振興發展就要解決農村金融服務的缺陷。將有限的金融資源投入到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當中,通過拓展和延伸農村地區的服務鏈,形成一體化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以強化鄉村地區發展的前提開展豐富多樣的金融普惠活動,幫助農村居民提高金融服務的運用能力,實現農村地區共同富裕[6]。

3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面臨的困境

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是以推動農村地區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以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資金融通可以確保各項基礎工作順利進行,但受外界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缺乏資金對農村各項事業的融通支持以及對不同經營主體的政策性支持,同時具體的對象和外部環境的差別會導致相關工作受阻。

3.1農村金融市場不完善

首先,農村金融市場的供給環境相對較弱,難以與城市地區相匹配。大部分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相對較慢,金融供給的主體相對單一,市場發展空間較小,商業和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運營工作會過度關注個體利益,不能根據農村市場的實際情況完善工作細節。一些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數量少,有的地區只有農村信用合作社,會因為結構單一而影響融資功能,直接限制鄉村振興的整體發展。其次,現有的農村金融市場結構不合理。受市場主體的供給和需求不對應問題的影響,金融監管體系對市場的約束性和管理性相對較低,直接影響農村金融體系的細化和完善,失去對地區經營結構的約束。

3.2農村金融服務不到位,金融產品單一

農村地區的金融產品能充分展現出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情況。通過對農村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展開分析可知,豐富的金融產品能從多個角度滿足農村地區金融主體的不同資金需求,以此來為農村經濟主體的項目建設提供基本支撐。分析目前的建設成果可知,農村金融產品的類別和形式還不夠全面,難以滿足鄉村振興的整體要求,也不能實現外界環境和內部政策對經營的促進作用,直接影響農村地區的金融供給,導致資金的運營和使用受到較大的約束。

3.3貸款額度有限,貸款困難

目前農村金融機構所發展的業務當中,大部分為小額貸款,款項相對分散,存在一定的回收風險,會影響農村金融機構對地方經濟水平的促進作用,甚至會阻礙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村地區,農民對小額貸款的需求量較大,一般會以相應的擔保抵押為條件申請貸款,但因為農村地區的抵押物資較少,且大部分農民的個體條件不能滿足貸款要求,所以農村金融發展會受到一定約束,制約了農村經營主體的經濟發展水平[7]。

3.4農村金融保險不完善

農村金融保險對于鄉村振興產業的穩定和發展以及后續的風險防控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農村金融保險在地區經濟發展進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農村金融保險存在發展滯后以及缺乏擔保的情況,在當前社會環境當中,商業保險不斷發展,而農村金融保險相對落后,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入,限制了對保險的可承擔風險。另外農村金融機構的現有網點數量較少,在開展涉農業務時需投入大量資金,降低了貸款的收益率,導致資金流入到非農產業中。假如農村金融保險不能降低農業融資風險,就會影響鄉村振興戰略實施[8]。

4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建議

4.1構建合理的金融服務政策和體系

首先,分析目前農村金融環境的發展情況可知,其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存在較大不足,要從農村金融的不同發展階段來制定并落實對應的金融服務政策,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多元化農村經營主體的現代化發展,進而實現鄉村振興。其次,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現狀科學規劃銀行和非銀行機構,以多樣化的途徑引導多種類型的農村金融機構,確保該類金融機構促進農村區域實現經濟和文化水平雙重發展,滿足農村地區在各個領域建設工作的資金需求,另外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調節效應,合理布局農村金融的業務網點,為完善和發展后續經濟體系打下基礎。再次,要細化現有的監管機制,規避各類風險,構建完整、科學、優良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確保相應的金融服務制度滿足鄉村振興發展的需求[9]。

4.2創新服務模式和產品

首先,要引入新型技術手段完善金融服務。在過去銀行業的發展進程當中,信息不對稱對農業金融發展的阻礙較大,引入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促進銀行服務業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涉農金融機構要根據新型農業主體的個體需求,結合現代化的智能手段創新并整合業務模式,提高服務的技術和數據處理能力,完善業務審批過程,簡化辦事環節,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質量。其次,涉農信貸增信途徑和方法有待豐富,農村金融機構應結合國家的政策方針來提高涉農信貸期限的時間和額度。例如,在黨的報告中提出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繼續延長30年,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型農業主體出現。農業金融應以此為契機發放農村土地經營和農房抵押貸款,在農業設施設備抵押和生產訂單等方面加強融資,以此來提高貸款的額度并延長相應期限,針對農戶、地方產業、農村合作社以及電商產業鏈等渠道增加貸款,并豐富融資模式,以此來滿足在土地流轉和服務過程當中涌現出的新經營模式。再次,要結合農村地區現有的產業鏈,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農村地區現代化農業規模的共同發展,農村產業鏈經營主體的基本資金需求從小額化向規模化轉變,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農業金融機構要以解決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及后續流通和營銷渠道當中的融資需求為切入點,打造出符合農業金融產業差別的新金融服務體系,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完善定價細則,確定合理的利率水平,根據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點滿足不同農戶的基本需求。

4.3保證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全面提高

站在整體的角度分析,想要實現農村金融對“三農”工作的良好服務,就要完善和優化金融服務體系,明確其在鄉村振興工作當中的具體職能。要改變現有的工作思維,強化金融服務模式,依照農村地區特有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農民的實際需求,通過面對面、點對點的服務模式實現金融服務和農業種植生產等活動的有效融合。結合這些方面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對應的金融服務方案,進一步細化以多元化農村經濟為主體的金融服務,確保現代農業生產活動得到更科學有效的提升,從根本上解決鄉村振興工作當中的資金難題[10]。

4.4大力發展農村綠色金融服務

首先,要重視農村金融對綠色產業的引導、約束和杠桿作用。農業金融機構要依照農業發展基礎強調其實現綠色低碳化的轉型方向,結合有效的金融服務促進農業產業呈現更高效、高質量的生產模式,從傳統的粗放型生產經營轉變為重視生態節約環保的綠色經營,在此過程中要加大綠色信貸的投放力度,重視對農業種植養殖以及深加工產業的金融支持。其次,要細化綠色農業信貸投放制度,通過制定差異化信貸策略,創新現有的綠色金融產品結構。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生產和經營特點,探索農產品商標質押貸款的新型貸款模式,結合分類化的客戶管理渠道,對現有的信貸項目庫當中所涉及的農業循環經濟項目分級授信,提高其授信額度。構建以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為支撐的農業示范基地,開拓綠色貸款通道,實現農村綠色金融服務的可持續性發展[11]。再次,要強化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性支持,結合現有的政策標準和金融發展制度,落實農村綠色金融的相關要求和政策體系,構建并完善能和其相對應的、以服務于農村地區金融需求為主體的中介服務機構,投入充足的資金,調動涉農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視以綠色金融服務為基礎的綠色小微企業和項目的信貸投放。

4.5加大對農村農業貸款的管理力度

想要實現農村地區金融結構的穩定發展,就要完善利率定價機制,高利率會增加農民的貸款負擔,阻礙地方經濟發展。政府要以規范市場運營模式為主,合理調控農村金融市場,確保各項業務有序進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要結合科學的利率機制優化現有利率,確保農民主體得到金融優惠,積極參與地區經濟建設。要以小額信貸為主導,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信貸需求構建與實際利率相符合的金融制度,在強化融資效率的同時實現對金融機構運營工作的科學引導,確保金融服務能滿足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要求。

4.6拓寬信貸渠道,提高農村農業貸款額度

發展農村信貸領域要拓寬農村信貸渠道,提高農村信貸的利用效率,強化監管水平。通過機構擔保以及補貼政策,推進農村金融的創新和發展,拓展信貸渠道,發展不同的資金渠道,實現多個渠道資金抵押,保證農村地區經營主體拓展融資渠道。另外要加大農村金融對金融貸款的投入力度,從地方經濟的發展角度入手確定金融活動的發展方向,依照民間借貸的實際情況規范并引導市場環境有序發展。

4.7防范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風險

首先,要由財政部門設立專門的農業風險補償基金來補貼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信貸投入,并適當補償不良貸款造成的損失,完善并推廣農業保險制度。要豐富并完善農村信貸的擔保體系,優化現有的金融環境,確保各類金融機構能夠更多地參與到農村金融服務當中,有序推動城鄉文化和經濟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金融保險制度,構建農業金融信貸的對應風險。其次,要擴大政策性保險費用的補貼范圍,吸引更多創新型農業主體,結合政策性保險對策預防風險。可以通過政府補貼、稅收減免等方式引導并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相關業務,確保對應的保險服務能滿足農業市場的實際需求,為新型的農業主體提供更可靠有效的保險基礎。再次,可以推出盈利涉農保險產品,確保農業經營主體在遭遇自然災害時能得到啟動資金補償。最后,通過引入風險共擔及補償制度來構建政府機構、農戶和經濟組織等多位一體的聯保模式,充分落實集中擔保、分散使用的靈活模式,采用綜合化的保險措施來防范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金融風險,確保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可以完全應用到農村地區建設當中,促進農村地區各個領域的整體發展[12]。

5結束語

農村金融工作的發展和完善直接推動解決了“三農”問題,目前在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支持農村金融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農村金融發展受環境及制度的影響存在諸多困難,對應的保障制度也不能確保金融體系穩定發展,從而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影響了鄉村的發展。因此要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為基礎,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制度,進一步促進中國農村經濟向高質量方向發展,并實現了農村金融對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小華,楊玉琪,程露.新發展階段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問題與解決方案[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7(6):41-50,257-258.

[2]李茂,王晨陽.金融創新如何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銜接[J].河北學刊,2021,41(6):204-209.

[3]邵曉翀,杜爾玏.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現實基礎、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基于新發展格局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10):76-80.

[4]袁文.鄉村振興中農村金融立法的困境與破解路徑[J].農業經濟,2021(10):94-95.

[5]王興國,吳梵,劉韜.農村金融發展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計量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21(10):84-91.

[6]李昱呈.開發性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究[J].開發性金融研究,2021(5):41-48.

[7]馬天祿.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J].中國金融,2021(15):26-27.

[8]林暹亮.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長效機制構建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學,2020.

[9]李自強,陳佑成,葉偉嬌,等.網點布局視角下農信社信貸服務感知質量影響機制分析與展望———基于商譽評價的調節效應分析[J].農業展望,2019,15(11):27-34.

[10]陳麗.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以廣東省梅州市為例[J].農村金融研究,2019(6):67-70.

[11]丁竹君.創新農村金融工具的路徑選擇[J].社會科學輯刊,2010(1):117-119.

篇4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村衛生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是保障廣大農民健康,保護農業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大事,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立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保健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的光榮任務。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構建新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是積極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為群眾謀福利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實事工程。為了配合區政府、區衛生局完善我區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建設,促進我區農村衛生工作發展,我院就此問題提出若干意見和建議,供各位領導參考。

××鎮位于××市東北部,與××區、××縣、××區相鄰,轄區個自然村,目前有常駐人口萬人。××鎮內有衛生院一所——×××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共個。除××村衛生所人員比較集中外,其他衛生所的人員較分散,而且××村的衛生所已經停業多日,具體原因暫不清楚。各村對衛生所的重視程度以及投入不夠,農村社區衛生工作是一項公益性事業,我們覺得各村應把加強農村衛生所建設當做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程。做好農村衛生工作應該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愿望,農村衛生工作做好了,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農民問題的解決就有了一個好的基礎。這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和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與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認為應把散在的鄉醫集中起來,統一成立村衛生所,集中管理,為兩級組織管理和一體化建設提供堅實基礎。在時機成熟時可以將部分農村衛生所轉型為社區服務站,由衛生院統一管理,社區服務站或衛生所在藥品管理上還做到了二個堅持:一是所需藥品及醫療器械一律由衛生院供應或監督購進,基本杜絕了鄉村醫生私自進藥現象,有效地保證了藥品質量;二是堅持規范管理,藥品分類存放,定期檢查,有效地避免了藥品的霉爛變質,過期失效,使農民吃上安全放心藥。同時抓好社區衛生服務站內部管理,提高檔次,加強內涵建設,不斷完善服務功能。農村衛生所或社區服務站要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鞏固農村合作醫療,為農民提供優質廉價的醫療衛生服務。要加強鄉村醫生管理,穩定鄉村醫生隊伍,強化對鄉村醫生思想作風、職業道德、勞動紀律和服務態度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及道德修養。對鄉村醫生一律實行聘任上崗。衛生院要加強對鄉村醫生的正規化、系統化培訓,確保全年培訓不少于天,全面提高鄉村醫生的業務水平。要在鄉村醫生中開展《刑法》及《執業醫師法》的學習和討論,充分認識到危害公共衛生罪的含義、犯罪構成及量刑標準,嚴格遵守各項醫療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遵守醫政規范,防止醫療糾紛的發生,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并且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農村衛生所的投入,為以后的衛生所轉型提供強有力的硬件保障。并且加大對非法行醫的打擊力度,真正讓農村衛生所的鄉醫享受到保護措施,讓他們踏踏實實的在崗位上工作。進一步加強村衛生室隔離消毒,規范處方書寫,以及合理用藥等方面的工作,各衛生室都要建立門出診登記簿等臺帳,積極配合衛生院搞好兒保、婦保、防保及防病治病工作,尤其是在當前各類傳染病比較復雜時期,禽流感還沒有過去,農村衛生所作為最基層的醫療單位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充分發揮農村衛生所的優勢,做好對村內居民的健康衛生防病知識宣傳,提高居民健康保健意識。在全區創建全國中醫先進區的大潮中,我鎮各村衛生所還應保持在中醫藥上的更新和利用。

農村衛生工作是衛生工作的重點,關系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對提高全民素質具有重大意義。我院要與鄉村醫生搞好配合,加強對村衛生室建設與管理,把鄉村一體化管理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工作做好,構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型區域性衛生保健網絡。我們認為包括我們在內的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乘勢而上,奮發有為,全面提升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整體水平,為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篇5

關鍵詞新時期;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策略建議

1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點還是要從實際出發,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工作力度,增加經濟收入。同時,還要共同促進農村的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優化和提升農村的財務管理能力,做好農村的土地承包工作和合作社工作,還要加強對農民的責任監督。為了能夠不斷提升發展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科學化、合理化、規范化,農村和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都要在黨的領導監督下,以堅持我國的農業經濟國策為首,結合自身的特點,探索出富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道路。

2我國農村經濟目前的工作任務

2.1適當減輕農民自身負擔

農村在稅改后負擔有所減輕,各級政府與相關部門要做好監督工作,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減輕農民負擔的增長,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扶貧政策,尤其是貧困兒童的教育工作,加強監督力度和法律力度。

2.2農村產業化的運營

各級政府部門要鼓勵農民推廣農業產業化的運營發展,農業發揮自身的優勢,改變經濟的發展模式,將先進的經濟制度與科技培訓,加入到農業的產業運營中,從而不斷完善和推廣農業的經營化管理。

2.3解決土地承包管理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的少數地區還存在著土地承包管理的漏洞和不足,導致農戶之間產生糾紛與矛盾,給農業發展帶來了很多的困難,因此需要不斷強化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政策,堅決實行法律法規。

2.4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社會服務系統

農村的經濟發展不再是從前的傳統農業,而是不斷發展和改變的加工型和服務業產品,要做好基礎的農作物生產時,還要提升相關的加工業以及服務業,從而實現新型農業的經濟發展模式。

3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目前的現狀和不足

3.1經濟管理模式過于傳統和陳舊

經濟管理體制是提升和強化管理工作的基礎,目前我國的經濟管理模式過于陳舊,已經不能滿足新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已有很多農村共同建立的新的經濟管理模式進行嘗試,前期出現很多的問題與不足,如何找到完善合理的創新經濟管理工作的方法,這是我們要面臨的新挑戰。

3.2農村經濟管理的隊伍力量不足

農村的經濟管理工作的隊伍建設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的人才基地,推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支撐,然而由于大部分的人員都是當地農民,他們缺少先進的經濟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還有部分高素質的農業人員選擇外出發展,導致了當地人才的流失,沒有了人才的支撐和保障,我國經濟管理隊伍起不到好的領導作用,無法帶領農民走上新型的農業化道路。

3.3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資金和精力投入不足

農業的投入資金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優化和提升農村管理工作的資金支持,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改革不斷發展和完善,農村結構轉型的新時期,農村的資金投入為未來的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雖然扶持政策和扶持力度、建設資金、教育資源等方面向農村傾斜,然而由于農村的范圍較大、人員較多、農業項目復雜,在進行投資實踐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導致扶持無法完成全面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的經濟建設相對于城市,周期較長,效率較低,因此,很難吸引到社會資金的大量投入與建設。

4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策略和建議

4.1農村經濟管理模式需要創新和發展

在我國長期堅持的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基本經營體制上不斷改革,加快農村經營模式的創新發展,引導農民不斷積極發展新型的集體農業經濟模式,在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成立農村經濟發展的服務型農業新經濟模式,不再進行傳統的農作物輸出,而是進行產品包裝和服務結合起來進行。例如很多農村與城市住戶建立了直接的合作關系,不再通過商戶的中介轉賣農作物,而是直接將新鮮的蔬菜賣給城市居民。通過互聯網建立直接聯系,農民可以通過快遞等形式直接送往城市,不僅免去了中介費用,還能夠增加自身的新型服務實力,深受城市住戶的歡迎,大大的提高了自身收入,也改變了自身的經濟管理模式。

4.2對農村經濟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設

政府需要不斷地為農村基礎建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從而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對于新型經濟模式下的發展項目,要大力進行資金投資和支持,鼓勵新型的經濟模式的項目不斷的擴大和發展,從而激勵其他的項目運營,刺激農村的新型企業發展。其次政府應當制定符合新型經濟發展的融資政策,提高農村的新型項目對于社會資金的吸引力,鼓勵城市資金逐漸流入農村的新型項目,更好的運用資金壯大農業的經濟。政府及相關部門還要加強農業資金流動的監督力度從而更好的優化配置,高效的利用資金提升農村的經濟實力。例如當下比較流行的采摘園、蔬果定制園等新型經濟管理項目,大多數都與城市建立了合作關系,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流入農村,發揮了農業的新型價值。

4.3提升農戶的經營水平和綜合素質

隨著改革的不斷加深,農業經濟管理面臨的不再是普通的農民,而是需要一支專業的經濟運營隊伍,這就需要對農民進行專業的培訓和政治素質教育,不斷培養提高農民的責任心和工作素養,建立一支專業化、綜合化、創新化的農村企業家隊伍。例如我國對于農民的扶持惠民政策中就有相關的經營管理培訓,通過專業的教育和培訓工作能夠使得農民可以更好地做好自身的農業運營工作,在培訓中還會學習到新的經濟管理模式,同時也加快了傳統經濟運營模式的變革

4.4加大政府的監督和執行力度

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要做好監督工作,要求領導干部、管理工作者、運營者都要做好監督管理,保障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進程。把督導考核落實到位。要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制度。把鄉村振興擺上優先位置,必須用好督導考核這個利器,建立責任清單和工作臺賬,定期開展跟蹤評估和專項督查,把督導考核結果作為干部任免、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據,層層壓實各地各部門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推動縣級黨委政府當好鄉村振興“一線指揮部”,建設一支堅強有力的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篇6

該書寫作思路清晰,結構分布合理,邏輯性強。作者以休閑農業的基礎知識作為導入點,進而系統探究了國內外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基于此,作者以“休閑農業”為第一視角,客觀分析了現代農業資源的特征和類型,從休閑農業經營管理到休閑農業的相關法規及國外先進經驗的借鑒,在內容上層層遞進,體現出作者寫作思路框架清晰,同時也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理論基礎知識、科學嚴謹的態度、細致的寫作表達。休閑農業是農業功能的拓展與提升,鄉村旅游是旅游市場的轉型與細分,兩者的結合具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作者提出的觀點都以事實為依據,并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通過系統的總結,給出合理的建議。

二、內容材料豐盈,指導性強

本書的材料確鑿、內容充分,論據充足,對于休閑農業的發展,作者從多個方面展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的工作時間大大地縮短,休閑已成為大眾化的需互聯網新常態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轉型——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曹雅潔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求,休閑農業為人們提供了極佳的休閑場所,同時滿足了人們高品質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和養生需求,為人們實現自我價值創造了條件,在此背景下,為順應時展、響應時代號召,宏觀上而言,休閑農業是農業和旅游業的結合,土地是休閑農業發展的前提,是學習和研究休閑農業的基礎;微觀上而言,休閑農業在我國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但是相應的理論研究還很滯后,作者以辯證的眼光解讀了影響農業旅游發展的多個要素,并將實際案例貫穿于文章中。作者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穿插了多張圖片進行范例展示,以引導相關從業人員在現代農業基礎上發展休閑農業,這在農業與旅游書籍中頗具特色。使讀者直觀了解相關休閑農業知識的同時,增加了學習農業與旅游的興趣,這不僅使得讀者閱讀起來輕松、一目了然,也體現出作者細致嚴謹的研究態度、扎實的基礎知識、內容材料的收集全面、翔實。這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和亮點,也為其他農業與旅游類書籍在改革和創新中樹立了一種新的榜樣和方向。

篇7

《望東方周刊》:就你的觀察,目前中國農村是一個什么現狀?

趙法生: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擺脫了饑餓,但進入21世紀以后,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不僅表現在經濟方面,更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教育水平差距等。

我們所調查的鄉村已經沒有了高中,初中也在減少,這大大提高了就學成本,并迫使那些不具備進城條件的農民也拼命向城里轉移。大規模撤并鄉村學校是未經民主科學決策的一次嚴重失誤,它加劇了鄉村的凋敝和城鄉的失衡。

大量村民拋棄鄉土涌入城市,其中有不少人并沒有在城市謀生的技能,這又加劇了鄉村的空心化,成為一個老弱病殘的留守世界。另外,鄉村社會風氣下滑,刑事案件發生率上升,環境污染有后來居上超過城市的趨勢。

總起來說,目前鄉村面臨價值真空、治理紊亂和生態危機三方面問題。這三方面關系到人與心靈、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如果沒有有效的應對舉措,就有可能演化為一場鄉村治理的全面社會危機。

《望東方周刊》:目前,農民最大的困惑在哪里?

趙法生:那些皈依了基督教或者其他宗教的村民已經沒有了困惑,他們一心信靠耶穌,向往天國,對于現實也不抱希望。那些還沒有皈依宗教的村民最感嘆世風日下,比如認錢不認人,不孝敬老人問題等。

《望東方周刊》:在農村,是否有儒學與基督教爭聽眾的局面?

趙法生:孔子故里的家庭基督教會發展很快。不遠處有一座能容納三五百人的基督教堂,略遠處還有一座,能夠容納2000人。

目前的農村還談不上儒家與基督教爭奪信徒的問題。基督教是嚴格的制度化宗教,從信仰到傳教都有一整套建制化體系,還有圣徒意識和傳教熱情。而儒家傳統的傳播體系已經被破壞,比如過去的宗祠、家廟等,在北方尤其如此。

儒家現在的生存狀態其實是一些生活習俗,自身處于魂不附體的狀態。

儒家文化的根在鄉村

《望東方周刊》:孝悌、友愛這些道理,農民本來是不懂的嗎?還是只是道德水準在滑坡?

趙法生:孝悌、友愛等人生道理,許多農民至今還知道。但傳統的鄉村有一套完整的教化體系,有私塾、宗祠、族長、鄉紳和家教系統,這一系統是鄉村道德養成和自治秩序的基礎,可是今天,這一基礎已經不存在了,所以一些遺存的道德思想碎片也就無濟于事了。

鄉村儒學,目標就是要在國學教育中斷一百年后的今天,重建儒學在鄉村的教化體系,重建鄉村的人生信仰和價值系統,為鄉土文明的重建提供人倫道德基礎。

《望東方周刊》:鄉土社會重建的關鍵是什么?

趙法生:目前,鄉村精神文明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鄉村社會所依賴的儒家教化已被打倒,但現代化的鄉村組織體系尚未實現。道德困境與治理困境俱來,促使我們重新反思儒家文化對于鄉土文明的意義。儒家道德中有一些基本的人倫規范,如孝悌誠信、禮義廉恥,不但不與現代化沖突,反而是現代化的必要基礎。

鄉土文明重建的關鍵因素有兩個:一是文化重建,一個是向法治文明轉型,即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單一方面都不能竟其全功。

《望東方周刊》:從農村入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的恰當路徑?

趙法生:梁漱溟80年前指出,中國鄉村最大的問題是文化破壞和倫理失調,所以他意圖通過文化重建來振興鄉村。我們所以首先從鄉村儒學開始,是因為鄉村的文化衰落最嚴重,尤其是孝道的破壞使得眾多老人處于老無所依的狀態,這里對于傳統文化復興的要求最急迫。儒家文化的根在鄉村,老子曰“歸根復命”,儒學這棵歷史巨樹的復活也應該從其根部的復活入手。

自由平等和長幼有序并不矛盾

《望東方周刊》:儒家文化對當今社會有什么作用,它能解決什么?

趙法生:中國傳統文化以儒釋道為內涵,所謂三教合一,又以儒家為主體。儒學是修身之道,修身的目標是成就君子人格;核心思想是“仁”,基本道德是“仁義禮智信”。

現代大儒牟宗三說儒學是生命的學問,能啟發和培育人的內在精神生命。可以說,儒學的五倫和五常維系著中華民族的道德底線,這又是一個民族的生命線。

傳統儒家敬奉的對象是“天地君親師”,以后帝制被,有學者建議改為“天地國親師”,其中包含著中國人的人生價值和信仰。

《望東方周刊》:對儒家文化有一些批評聲音,比如過于強調道德,較少提倡法制,有人指出儒家的綱常倫理不適合現代社會,你怎么看?

趙法生:儒家有些內容已經過時,尤其是與政治相關的部分,無法適應民主法治的要求。但是,儒家主要的道德思想,尤其是修身做人的思想,依然為今天的國人所需要。

近代思想史的一大誤區是將儒家道德與自由平等觀念對立起來。其實,自由平等是政治觀念,長幼有序是人倫道德,并不矛盾。比如,我和我爺爺,到底是平等的還是不平等的?從政治權利上講是平等的,但是,從家族輩份上又不平等,我應該尊重他,給他鞠躬,讓他先坐。把政治問題和倫理問題混為一談,以政治權利的平等否定人倫輩份的差異,進而否定一切傳統人倫道德,這搞亂了整個民族的思想價值系統。

以韓國為例,韓國是一個現代民主國家,但儒家的敬老禮、敬師禮等保留完好,二者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東亞最先進入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因為沒有全面否定傳統,所以人心有所依托,現代轉型也比較順利。

我們實驗的村子,一年左右,道德改善了,村里的治安與村風都大大好轉,也證明二者不矛盾,而是存在有機關聯。

《望東方周刊》:余英時曾有“儒學的幽靈”的說法,不過,近年來儒學有復蘇的跡象。

趙法生:儒學的幽魂化是現實,原因在于它的傳播體系被徹底打倒了。最近的儒學復興,首先是因為民眾需要,社會自身需要。一個沒有信仰,沒有道德底線的社會絕不會有幸福和諧,這樣的民族無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儒學之所以打而不倒,因為它的基本人倫之道是發自人心又合乎人性的。當然,最近儒學的復興也與中國經濟的發展有關。

儒家恐怕得走建制化的路

《望東方周刊》:儒家和宗教的區別在哪里?

趙法生:我大體贊同這樣的看法,宗教可以分為建制化宗教和非建制化宗教,前者如佛教、基督教等,后者就是儒家。儒家和其他宗教一樣都有安身立命和教化大眾的功效,但它與以往的組織形式趨于分散和多層次性。

建制化宗教具有強大的傳播力量,非建制化宗教傳播力度較弱。在當代各種宗教激烈競爭的形勢下,儒家只有實現從非建制化到建制化的轉變才有存活下來的希望。

印尼是一個多宗教國家,印尼華僑經過近百年的抗爭,終于建立了印尼孔教,實現了儒家的建制化轉型。儒家恐怕也得走建制化的路子,而且要走民間化的路子,不能重蹈政教合一的覆轍。

篇8

一、在政策文件出臺方面

我區出臺了《市區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要點》,對消費扶貧工作進行了目標設定,通過組織引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有關協作方面和貧困地區建立長期穩定供銷關系,力爭銷售貧困村農副產品10萬元以上。我區結合市發改委出臺的《市2020年消費扶貧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我區工作方案,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持續推進消費扶貧工作。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我區積極響應發展“市集經濟”號召,舉辦了“促脫貧攻堅、建美麗庭院”和“城鄉接力,助農地攤大集”等豐富多彩的特色農副產品銷售活動,拉動了區疫情后的經濟發展。

我們分別在兩個貧困村開展的“促脫貧攻堅、建美麗庭院”活動,通過區委書記帶頭掃貨、網紅直播秒殺等方式,線上線下累計銷售農副產品12萬余元。在區政府門前開展了兩期“城鄉接力,助農地攤大集”活動,銷售額達到35萬元以上。

9月份我區在朝鮮族民俗村開展了“消費扶貧月”暨“豐收大集”活動,主要售賣貧困戶種植的蔬菜水果,低保戶養殖的土雞蛋等農副產品,邊緣戶上山采集的蘑菇、野生獼猴桃,更有涉貧合作社及企業所生產的蜂蜜、沙棘飲品、月餅、醬菜等特色優質農產品供市民選擇。各路網紅主播也來到現場開啟直播,通過線上優勢,集中展示區產品特色,帶動優質農副產品及旅游商品拓寬銷路,銷售額達10萬元。

從六月份中旬開始至九月份,全區共有十二個鎮街參與主場銷售,共有商戶400余戶攜帶別具特色的農產品及農副產品銷售商品,銷售總額達140萬余元。

通過活動的開展促進了貧困村貧困群眾產品變商品、收成變收入、服務變勞務,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促進貧困村生產好產品、打造硬品牌、對接大市場,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三、存在的問題

通過活動中我們發現,我區貧困人口相對年齡較大,生產的農作物主要以玉米為主,其他農副產品產量較少。在貧困村開展的活動消費主體為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兩個貧困村離市區較遠。產品種類多以雞鴨魚為主,品種單一。同時因位置偏遠,致使部分扶貧農產品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各環節成本過高,存在優質不優價的問題。

四、下步工作打算

通過當前工作來看,我區已初步完成年初設定的工作目標。下一步,我區將結合“扶貧日”“第一書記代言”等相關活動,不斷宣傳推廣貧困地區農產品。繼續組織開展“城鄉接力,助農地攤大集”活動,擴大消費主體,提高全區人民消費扶貧意識。

篇9

在2007年新德里舉行的第十四屆南盟首腦會議上,與會各國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們鑒于南亞各國人民利益至上的考慮,達成協議建立一個“和平平臺”,并致力于促進經濟合作,地區繁榮,在一體化進程中實現利益和機會的公平分配。

聯系成為了南盟首腦會議的中心議題,得到了區域內部(還有區域之外)包括政界、企業界、智庫學界、民間社團和媒體的廣泛討論。地區聯系不僅是指道路、鐵路和運輸連接,還包括經濟,文化上的聯系。對于南盟來說,現在有必要制定一個清晰切實的戰略落實相關政策、方案和項目。連接必須是建設性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因為南盟從2006年6月開始運作南亞自由貿易區,旨在通過不同的階段逐步過渡到關稅同盟,共同貨幣,而受第九屆首腦會議(馬累舉行)委任的知名人士小組預計在2020年南盟將實現經濟聯盟,其報告和建議打算在科倫坡舉行的第十屆首腦會議上公布。

二、南盟與區域外組織的聯系

南盟與聯合國一些機構,地區組織和國家在經濟以及其他商定的合作領域有一些聯系。尤其是與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國際藥物管制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經濟和社會委員會(亞太區)。

它和歐洲委員會在1996年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達成彼此在信息交流,技術援助和其他商定領域的互助,幫助南盟產品進入歐洲市場。1997年與加拿大國際開發署簽訂了諒解備忘錄,促進雙方經濟交流,尤其對南盟在加德滿都的結核病中心提供技術和其他幫助。南盟-日本特別基金于1993年建立,在南盟各成員國和日本商定的領域內提供財政幫助和支持。此外南盟和東盟還定期就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磋商。

三、以項目為基礎的合作

首先表現在扶貧問題上,消除貧困問題不僅深深困擾著南盟各國,同時還包括中國,但是每個國家的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不盡相同。在新德里首腦會議的結束語中,現任南盟主席曼莫漢辛格博士閣下說,扶貧是振興南盟的試金石,我們要努力幫助窮人中的窮人,弱者中的弱者他們的生活,這是我們的最高要求。”

首腦會議決定在每個成員國中劃定一個村作為南盟示范村,用以證明本土化的舉措在改變當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其目的在于,將這種實際的創新舉措如果合適的話復制到其他地區。

中國坦率地承認其大城市和沿海地區與農村地區生活水準的不平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指出中國使3億人擺脫赤貧是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鑒于斯里蘭卡在扶貧上的實際經驗,雖然中斯之間在扶貧規模和方法上有著明顯的不同,但是相互交換經驗和知識對彼此有利。尤其是中國的“回到農村”和斯里蘭卡的“振興鄉村”方案都將以人為本作為基本推動力。在2007年新德里的首腦會議上,中國的前任外交部長李肇星表示中國有興趣在國內和南盟建立一個扶貧合作機制,并進行扶貧模式的比較研究。聯合國發展署或許能夠幫助南盟各成員國和中國促進彼此經驗的交流和研究,這些研究以后可能被南盟審定,在政治層面落實。

其次在旅游交流上,南亞繼承了延續千年的豐富和充滿活力的文化遺產。盡管本地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其文化的共性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除了歷史悠久的貿易關系,各種政治恩怨,南亞和中國還有大量的文化聯系,比如佛教。

隨著亞洲范圍內逐漸增多的聯系和交通工具的便捷,中國和南盟的關系在將來一定會得到加強。旅游業對社會不同層次的人都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影響,他們在企業部門外提供服務支持。同時還促進人與人間的接觸和相互了解。中國出境游客量現在明顯增加,中國屢獲殊榮的女演員、導演徐靜蕾慷慨應予擔任私立里蘭卡榮譽旅游大使。

和南亞其他國家尤其是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同樣從旅游業中獲益匪淺。事實上,有很多特殊的文化和宗教遺跡的旅游線路,將斯里蘭卡和南盟其他國家聯系在一起,深受中國游客的歡迎。包括中國國家旅游局和南盟工商聯下屬的旅游理事會的磋商將對發展中國南亞的旅游客流量極為有用。

再次,在交通和基礎設施的發展上,通過發展空、海、陸、水多模式聯運能夠促進南亞(之外)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以及經濟和商業關系,這同樣適用于日漸發展的南盟和中國聯系。在落實南盟區域多式聯運研究與部長級會議同時,政府和專家可以進行南盟-中國交通及基礎設施發展方面的磋商。

篇10

【關鍵詞】文化體制;文化產業;改革

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文化產業被譽為“朝陽產業”和“黃金產業”,世界許多國家都把文化產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來發展。近幾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遼寧文化產業略成規模,呈良好發展態勢。2012年,北京、上海、廣東、云南等六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6%,多者達到12%。2013年,遼寧省文化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3.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3個百分點,但遠低于北京、上海等文化產業相對發達地區。

根據遼寧省政府2010年出臺的《遼寧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綱要》,到2015年底,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不低于5%,產業增加值年度平均增幅不低于20%,并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遼寧的支柱產業之一。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一定距離,還有大量需要解決的迫切性問題。

一、遼寧省文化產業的基本情況

遼寧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孕育出了獨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工業文化、宗教文化和旅游文化,具有強勁的發展潛力。擁有源遠流長的史前以及漢、唐、遼、清等不同時期的文化遺產,擁有6處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處。具有一批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各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分別為8處、11處。近幾年,遼寧省先后出臺了《關于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業改制若干政策的通知》、《遼寧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若干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整體上看,遼寧的文化資源頗為豐富,文化企業眾多,文化產業政策體系日趨完善,話劇、歌劇、評劇、京劇、雜技、曲藝、新聞出版等發展較好。但由于文化產業起步晚,在體制機制、思想認識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文化產業在整體發展水平上呈現滯后于經濟發展的趨勢。

二、遼寧省文化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遼寧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先進省(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總體上看,仍處于產業發展的初中級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體制現狀制約產業發展。行政管理體制把各類文化資源和市場分割成為條塊明顯的狀態,各類資本、人才、信息上的資源不能進行有效的配置。同時,文化行業管理單位與部分文化經營單位管辦不分,在新的市場環境下,符合需求的科學規范管理體系還未形成。

(二)缺乏規模化的市場主體。遼寧的文化產業經營機構規模偏小,而且在分布上缺乏規劃,集約化程度低導致經濟效益差、競爭力不強,缺少在全國具有影響的大型文化企業和知名文化品牌。

(三)產業發展政策還不完善。多元化投入發展文化產業的機制還沒有形成,引進資金、合資合作、股份制經營等渠道還不夠通暢,文化產業的社會化程度較低。

(四)文化消費水平較低。由于消費習慣使然,文化消費在居民消費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尚未成為居民普遍的消費傾向,在文化消費方面支付能力趨于保守,文化產業的經營水平也有待提高。

(五)資源開發力度不夠。遼寧的文化資源很豐富,但對其開發明顯不足,商品轉化率低。無論從管理,還是經營的角度,都缺乏市場的眼光,產業意識差,對文化資源的整體開發較差,還有很大的挖掘潛力。

(六)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在產業結構方面,遼寧省文化產品實物產品所占比重很大,以文娛為主題的抽象文化產品發展較為落后。從區域分布上看,遼寧省的文化產業主要集中在沈陽、大連,廣大農村文化市場發展水平較低,這種重城區輕農村、重大城市輕小城市的布局嚴重不平衡,難以發揮整體優勢,難以統籌協調產業發展。

三、遼寧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遼寧的文化產業發展已經步入新的階段,針對存在問題,還要進一步確定改革的重要領域和發展的重點項目。

(一)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深化改革,是遼寧文化產業實現新突破的唯一出路。要降低進入文化市場的門檻,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嚴格施行管辦分離,使政府與中介組織、經營主體分離。加快推進文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信用擔保體系,加大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深化文化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革,營造良好的文化企業發展環境。

(二)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發揮以印刷出版、影視音像、演出娛樂、文化旅游為代表的優勢產業,形成特色明顯、主題突出、結構合理的發展態勢。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利用魯迅美術學院、大連工業大學在藝術設計方面的優勢,結合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發展,實現創意創作要素的聚集。大力發展鄉村文化產業,結合遼寧豐富的民俗文化、獨特的民族文化,把鄉村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

(三)培育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積極推進文化內容創新,開發具有遼寧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高質量文化產品,特別是在工藝美術、演藝娛樂、藝術培訓方面,以名牌產品和優質服務開拓國內外文化市場。大力發展文化會展服務,定期舉辦文化會展,促進遼寧與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的對外交流合作。

(四)培育示范基地和骨干企業。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推動遼寧的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培育骨干文化企業集團,推進文化產業集群建設。重點發展出版傳媒集團、七星影業公司、民間藝術團、古玩商城、遼寧大劇院、沈陽雜技演藝集團,重點建設好沈陽棋盤山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建設。

除了以上重要領域、重點項目以及體制機制的突破,還必須通過優化宏觀規劃、加強政策扶持、加快文化資源整合、創新發展模式等措施,在學習借鑒國內外文化產業發達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緊密結合遼寧實際,兼顧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因地制宜地解決遼寧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大做強遼寧文化產業。

參考文獻

[1] 實現從遼寧文化到“文化遼寧”的嬗變.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