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環境問題范文
時間:2023-06-07 16:53: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階段環境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環境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1 環境管理概念
環境管理是指依據國家的環境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堅持宏觀綜合決策與微觀執法監督相結合,從環境和發展的角度入手,運用相應的管理方式,管理人類生活的不妥行為,調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減少人類損害環境的活動,來維持周圍環境的正常運轉,實現區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行為總體。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經濟、行政、技術和教育五個手段,人類行為包括自然、經濟、社會三種基本行為。
2 環境管理的發展進程
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環境管理開始逐漸形成并且發展成一門獨立的新型學科,隨著時間推移,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快,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國內外學者現階段對環境管理的概念與內涵的認識越來越逐步深化。
1974年墨西哥召開的“資源利用、環境與發展戰略方針”專題研討會時,環境管理的概念被首次正式提出,此次會議形成了三個共識:①應滿足全人類的幾本需要;②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發展,但不能破壞環境的正常運轉;③協調這兩個目標的方法是環境管理。1975年在休埃爾所著得《環境管理》一書詳細的闡述了環境管理,書上寫道“環境管理是對損害人類自然環境質量的人為活動特別是損害大氣、對人類和環境造成了破壞)施加影響”。我國學者劉天齊主編的《環境技術與管理工程概論》一書中,對此進行了如下論述“通過全面規劃,協調發展與環境的關系,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行為,達到既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環境的容許極限的目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現階段社會的關注重點。如何加強環境管理的制度,已經不容忽視。
3 環境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環境管理機構不健全;現階段我國主要實施的環境治理手段是“誰污染。誰治理”。環保部門沒有明確的法律地位和明確的獨立行使的職能,在政府系列中相應地位,導致環保部門很多工都無法獨立行使和完成,對于環保部門的相應工作很多都變成了“面子工程”。
(2)政府對環境管理的分工不明確;環境管理部門存在職能重疊的現象,環境管理受到區域劃分和區域管理的影響,很多環境問題不能得到改善,有些環境問題不受區域控制,例如酸雨、河流污染、大氣污染等。
(3)環境管理的落后和缺乏;我國幾本上形成了區域制度的管理規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許可證制度、推進污染集中控制、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等,但在這些系統上都沒有完全的系統化。很多都是從微觀的環境問題制定的微觀制度,不能夠在經濟結構調整、能源發展戰略、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政策中的體現出體系化的環境管理手段。
(4)環境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我國環境保護法律規范包括憲法、環境保護基本法、環境保護單行法、環境保護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四個層次。法律制度上存在局限性體現在強調社會公平,無法兼顧裁決結果的經濟可行性;法律手段是對已經發生的環境問題作出懲罰和賠償,大多數情況下的環境問題是無法彌補的,它不能夠很好預防環境問題,導致大多數企業只在乎實行末端治理。而且,我國的法律還不能夠完善,存在很多的立法空白。
(5)環境治理成本高;環境管理成本主要包括組建機構、增加人員、購買裝備、上下聯絡、左右協調、開展監測、法律訴訟等,這些政策的責任或多或少落在了執行環保員工上,但各個環保部分的環保經費是有限的,所以在整治很多學企業和部門違反環境保護規定的管理,環保部門不能長期下得進行管理和控制,對此,我國環境的整治會花費大料的人力物力,這與我國有限的財政支持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對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監督數量龐大的污染行為,必然不能達成環境管理的最終目的。
4 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1)加強行政管理手段;積極多得建筑環境管理機構下的管理模式,執行迅速,執行范圍廣,提高工作效率和執行力。同時,政府部門給與其相應的法律地位,保證環保部門的運行。在環境部門的職能歸屬上作出詳盡的明細,明確各部門政府對環境管理的分配,明確管理方案和管理制度。
立跨區域環境管理機構,同時也要加強國際環境管理的交流和建設。
(2)創新和改革環境管理制度;根據我國現有環境的問題,以及有關環境的法律法規,積極引入發達國家治理環境方面的方法。例如建立排污權制度,排污權交易是近年來備受各國關注的一項環境經濟政策,最主要體現在: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建立合法的污染排放權即排污權,并允許這種權利像商品那樣被買入和賣出,以這樣的硬性方式來強力的控制排污對環境的污染,這種方式也大大得改善了國家環境管理的財政問題,同時克服了依靠行政手段控制環境污染的缺陷,對我國目前的環境管理現狀帶來了有力的解決手段。
(3)完善環境管理制度;現階段我們在環境管理和控制上是大大不足的。正對我國現階段的的環境問題,加強環境管理的法制建設刻不容緩,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系統化的環境管理的制度,堅決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篇2
邢臺市的經濟水平在河北省比較落后,因此,正處于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沖突的時期。環境的發展直接影響著邢臺市的經濟活力和城市整體發展水平。在實踐研究中發現,經濟增長的情況和環境污染物的數量存在正比的關系。但是,經濟增長并不必然會帶來環境污染的變化,相關的政策指導也不一定會給經濟增長帶來負面作用。因此在環境污染問題治理的過程中,關注經濟增長的同時。結合行政指導轉變環境被污染的現狀是非常必要的。行政指導屬于一種比較新的環境保護措施,發展仍舊不是很完善,存在著一些缺陷和影響,直接限制著城市的發展,因此,在實踐中有必要結合環境問題分析,探討行政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分析應用行政指導的可行性。下文,筆者將以邢臺市的基本情況以及環境污染出現的問題為基礎,結合環境行政指導意見分析,探討環境污染治理問題上采用行政指導的可行性。
邢臺市環境問題及特點
在我國飛速發展的現階段,環境問題成為時代的新課題。環境的好壞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在長期的積累過程中,形成環境污染問題。為了確保行政指導的科學性。了解邢臺市的環境問題以及環境問題的特點非常的重要。
邢臺市環境問題
邢臺市位于河北省的南部地區,占河北省總面積的7%,轄區內既有山川又有平原。但是,在廣闊的土地中,受到邢臺市產業結構和人們環保觀念較弱等多方面的影響,邢臺市的環境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大氣污染:邢臺市的產業結構偏重,并且工業布局并不是很科學、合理。自邢臺市出現了鋼鐵和紡織業之后,工業開始起步,邢臺市也依靠這一原有的模式開展經濟建設??v觀邢臺經濟建設初期,存在著許多的鋼鐵企業或者化工企業在沒有手續也沒有經過審批的情況下就直接投入生產。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企業忽視環境污染問題,導致邢臺市現階段污染問題非常的嚴重。在近些年以來,環境污染治理中,邢臺市也關閉了一些重污染企業,但是歷史欠債太多,短時間內難以補上。重工業的發展和污染,導致現階段邢臺市的空氣污染問題異常的嚴重。如果盲目關閉工廠,會直接影響著當地的發展,造成產業出現問題,并限制著當地的發展。大氣治理問題肯定不是朝夕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在這一長期的連鎖性的環境問題出現的過程中,大氣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邢臺市人民的生活。
水污染問題: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不能夠管理好邢臺市的水污染問題,會直接影響著邢臺市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過度的開發導致邢臺市部分河道斷流?;竟δ軉适?。在養殖業以及生活工業污水排放之后,邢臺市的水質出現惡化的情況,并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此外,生活垃圾不當的處理以及畜牧業的發展,也對水質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邢臺市的水質出現嚴重的問題。
城市綠化問題: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大量的耕地面積被占據,大量的土地被開采,這些都嚴重的影響了邢臺市的水土保持。的土地造成非常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雖然,在城市管理和規劃的過程中,已經將城市中的大部分地區進行規劃,減少雜亂無章的建筑出現,但是仍舊存在管理不當或者自然災害導致植被破壞的情況,土壤過多,嚴重的影響著城市的環境發展。
面對邢臺市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環境的惡化情況,深入了解環境問題的特點成為行政指導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
環境問題的特點
縱觀全球出現的環境問題并仔細分析不難發現,現階段,環境問題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具有累積性:環境問題并非朝夕就可以形成的問題。在實踐中,環境問題需要長期的演變和積累,并且是不嚳⒄貢浠的。從日本公害事件不難發現,環境問題是長期累計的結果。公害事件中,一個工廠將有毒有害的物質排放到環境中。開始對人體并沒有影響,但是當問題累積到一定的量的時候,就會帶來損害。在環境治理階段,要秉持預防的理念,從環境污染的源頭治理。
易變性:生態系統的復雜性決定著環境問題的多變性。實踐告訴我們,世間萬物都是在變化的,環境問題也不例外。隨著時間的轉變、條件的改變、環境的變換或者出現一些外力介入的問題,都可能會影響環境問題的發展。環境問題的這一特點加大了環境治理的難度。
不可逆轉性:環境問題出現之后就難以在短時間之內消除。在不尊重大自然的過程中,大自然會給以人們更多的懲罰。史料記載,樓蘭古國的環境非常的好,但是人們不懂珍惜,濫砍濫伐致使土地出現荒漠化問題。在認識到問題之后已經難以挽回,最終導致樓蘭古國被埋沒在荒漠當中。
整體性以及關聯性:結合生態發展的運行規律不難發現,環境問題都具備整體性的特點。在地球這個大的生態系統當中,不同的環境當中也存在著關聯性,并形成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如果生態系統出現問題,就會出現連鎖反應,影響到很多方面。因此,在邢臺市環境治理中要結合實際情況,以整體的視角治理環境污染問題。
結合行政指導理念保護環境的可行性
不得不承認,人類的大多數活動都不能夠脫離環境而單獨存在。通過將行政指導融入到環境管理中,可以轉變企業或者人們粗魯對待環境的模式。在近幾年,邢臺市出臺了許多的行政指導措施,調整邢臺市的生態環境,調動邢臺市相關單位以及人員的積極性,并為建設美麗邢臺做出貢獻。將行政指導融入到環境管理的過程中是民生與法治的必然需求,也是城市發展的關鍵。行政指導屬于具有預防功能的指導性手段,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引導被約束方的活動,完善僵化的行政管理手段存在的弊端。結合這種模式進行管理,能夠調動各方的積極性,督促各方積極的參與到環境保護當中,進而推進環保方針貫徹與實施。
行政指導理念在不同法律規定中的體現
通^對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在《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都包含環境指導理念的內容。在實踐中,可以以法律法規規定的內容為依托,結合邢臺市的實際情況,科學地開展環境保護工作。針對邢臺市出現的環境問題,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探討,在法律法規的支撐下,推進行政指導措施的推行。
行政指導有助于矛盾的解決。在環境治理的過程中,行政管理人員和行政相對人之間難免會出現利益上的沖突,如果解決不好,會嚴重的損害人們的利益。如果結合行政命令等方式,又會使相對人喪失積極性。因此,在實踐中,結合行政指導推行,使行政活動實施起來變得相對緩和一些,以建議性的規定引導,以勸告、鼓勵等模式調動行政相對人的積極性,從而緩解不同主體之間的矛盾,推進邢臺市環境保護的發展。
環境行政指導在邢臺市發展中有補充與替代的作用。邢臺市在建設發展中,環境問題也是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而支撐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又具有滯后性的特點,導致在出現環境問題后,可能會找不到契合的法律支撐。通過引入行政指導,就可以彌補法律的滯后性的缺陷,給法律的出臺留下充分的實踐。通過運用行政指導的補充作用,推進環境治理工作的高效進行。此外,環境問題一旦出現,很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就發生變化。借助行政指導,可以及時處理這類的環境問題,并對邢臺市的環境進行靈活式的掌控,避免出現問題之后找不到合理的解決措施。
預防和立法實驗作用。行政指導需要結合邢臺市的環境問題整體進行分析,并借助不同的方式,引導行為人認識到錯誤,并了解可能影響環境的問題,哪些活動是法律法規禁止的,哪些活動是現階段提倡的。因此,結合行政指導展開環境管理對行政相對人而言有積極的預防作用。
篇3
【關鍵詞】發電廠 煙氣脫硫技術 環境保護 措施
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環境問題,已經對人類的生存生活都造成了影響。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環境保護工作更加需要進一步加強。發電廠的脫硫工藝技術與環境保護等問題密切相關,要維護好人類環境,
1 發電廠煙氣脫硫現狀
發電廠在工作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煙氣,煙氣進入大氣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不僅危害自然環境,更會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危害,隨著能源經濟的不斷發展,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硫量越來越多,造成了比較嚴重的環境問題,發電廠濕法脫硫的工藝流程吸收塔是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的核心部分,當前我國的火電以每年35%以上的速度增長,而在發電能源中煤炭是主要能源。SO2是火力發電廠的主要排放廢料,對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電廠煙氣脫硫是一項必須進行的工作,在發電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電廠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減少排污量,提高技術管理水平,積極尋找節能、綠色環保的新能源代替煤炭資源的燃燒。同時努力改進脫硫脫硝技術,減少排放到大氣中的碳氧有害物質,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諧共處的局面。?
2 發電廠的脫硫技術
(1)現階段我國的脫硫技術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應運而生,脫硫設備的配置也已經朝著多元化的方向不斷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更使得脫硫的效果取得了讓人欣慰的結果。發電廠對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措施主要有關停污染嚴重的發電廠、合理布局發電廠并改善能源結構,實施脫硫技術等。一般來說,發電廠的脫硫工藝技術應當遵循安全可靠實用性較強的基本原則,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是石灰石脫硫技術,目前在發電廠應用較為成熟。將石灰石加水制作成為吸收劑,使吸收塔和煙氣能夠充分接觸,煙氣中的二氧化硫便與碳酸鈣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酸鈣,達到一定的飽和度之后,結成結晶。
(2)發電廠的脫硫技術主要有潔凈煤技術,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以及煙氣脫硫。發電廠濕法脫硫反應機理噴嘴霧化后,吸收液會進入到吸收塔中形成小滴液,小滴液和塔中煙氣產生反應之后,煙氣中的有害物質會被吸收。大型的火電機組煙氣脫硫主要使用的是爐后煙氣脫硫技術,當前我國發電廠的脫硫技術主要有干法、半干法和濕法等。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是濕法脫硫,它運行穩定、沒有二次污染,吸收法按照職能劃分,可以分為吸收區、除霧區、脫硫產物氧化區三個部分。
(3)當煙氣中含有的有毒氣體從吸收區經過時,它能和溶液產生充分的化學反應,含硫煙氣就被吸收,這樣就能減少空氣中SO2的排放。吸收塔排出的石膏漿則通過脫水,使其含水量低于10%,輸送至石膏貯倉。之后經過除霧器除去霧滴,在通過換熱器升溫加熱排出。將含SO2的氣體從特殊液體(堿性溶液、水)中通過從而達到煙氣脫硫的目的,因此備受人們推崇。這些脫硫脫硝技術方法中,無論哪一種研究、開發、利用,都要考慮電廠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我國的國情,注重研究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簡單、成本低的脫硫脫硝技術,創造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3 脫硫技術與環境保護
(1)電廠煙氣脫硫環保工程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與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做好電廠煙氣脫硫環保工程,將是一件有利于民生有利于國家的大事。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我們必須對這種現象進行治理,找到能夠解決煙氣污染的技術措施,減少電廠的煙氣污染,用現代化的先進儀器,降低煙塵中的有害物質,大力引進國外的先進設備,提高除塵設備的效率。最后,改進現階段的技術。目前我國的脫脂脫硫技術仍然以干法為主,未來可能會加大對脫硫脫硝濕法的研究,更加關注降低成本、減少風險、提高效益的脫硫脫硝技術。具體的措施應該用全面的、發展的、長遠的、綜合的眼光看待治理問題,在治理污染的同時做好預防措施,科學、合理的利用各種資源,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2)想要治理燃煤電廠煙氣污染,就需要從污染的源頭開始做起,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的環保意識也逐漸提高,大氣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護好大氣的質量,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環保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電廠應當充分結合自身的條件,改進現階段落后的生產技術,用科技推動技術的發展,進而實現能源的高利用率與能源的清潔利用共同發展。電廠排放的煙氣還會對生態環境以及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例如,煙塵飄落會導致生長時節的農作物產量下降,二氧化硫更是會腐蝕建筑物和植物,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電廠的所有員工能夠意識到煙氣的危害,進而能夠積極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煙氣進行治理,并最終實現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生活環境質量的根本目標,電廠應該以長遠的眼光、發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解決現階段存在的煙氣污染問題。
4 脫硫技術與環境保護的應用發展
雖然現階段可以用于電廠脫硫脫硝的技術非常的多,但是很多技術手段還處在不成熟的階段,需要研究者們進一步改進。治理的關鍵是減少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所以煙氣的脫硫脫硝技術顯得至關重要,必須加強改進脫硫脫硝技術,提高環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緩解大氣污染。脫硫脫硝技術具備極強的實效性,對于解決燃煤電廠煙氣污染問題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電廠想要發展自身,實現穩健長遠發展的目標,就需要不斷的革新燃燒技術,用新的技術來武裝自身,積極的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完善自身的脫硫脫硝的技術方法。電廠要積極關注治理廢氣的新技術,加大技術的投資,不斷完善、改進落后的技術,盡量采用廢棄治理技術和潔凈煤技術進行處理,將全面利用能源與防治電氣污染相結合,做到應用科技手段,切實解決電氣污染問題。?當然,國家也應該有所作為,應該為企業研究脫硫脫硝技術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與資金支持,繼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5 結語
發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環境問題的首要內容,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對電力需求也不斷提升,因而造成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電廠需要采取更加優質的技術手段,引進更加先進的設備,以降低煙氣中的有害物質,勢必加強對發電廠脫硫技術工藝的不斷研究,有效的遏制酸雨和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畜牧養殖;環境污染;治理方法
我國作為傳統農業、畜牧業發展大國,可以說畜牧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占據的比重以及其所具有的經濟地位至關重要。因此,近些年來,我國畜牧業發展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規?;?、科學化及集約化養殖逐步成為養殖業發展的主要模式。可也正因為如此,養殖業大規模發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現象影響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污染情況的加劇直接威脅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所以,探究畜牧業養殖過程中環境污染現象的綜合治理對策,對于提高畜牧業本身的發展水平,促進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1我國畜牧養殖發展現狀及其環境污染情況分析
現階段我國畜牧養殖發展現狀看,其所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較為嚴重。尤其在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之下,環境污染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畜牧業不斷進步的關鍵[1]。簡單分析,其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我國缺乏從立法層面對畜牧養殖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制定和規范,這就導致養殖戶本身的責任意識不強?,F行的法律條款中,并沒有針對相關環境污染現象的具體懲處對策,所以養殖戶往往忽視法律層面的監督和管理,在生產及養殖過程當中違法排污,最終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后果。第二,對畜牧養殖業發展投入資金不足,導致其對環境問題的保障力度不夠,從而造成環境問題日益嚴重[2]。從國家角度來看,并沒有設立在生產不同階段的相應技術投入,同時由于養殖戶本身對飼料與環境的關系認識不足,從而造成養殖過程中盲目增加飼料以導致畜禽的排泄物中重金屬超標。同時,針對相關飼料配比的研究比較匱乏,這就直接造成排泄物中有機磷含量增加,加之沒有對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直接影響環境發展。除此之外,畜牧養殖區域規劃不夠科學、養殖審批流程不夠規范、生態養殖技術投入力度不夠等都是嚴重影響我國畜牧養殖發展的關鍵,也是未來必須關注的問題。
2畜牧養殖污染環境綜合治理的對策
2.1注重對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現象的立法支持。從現階段畜牧養殖污染環境綜合治理情況來看,首先需要從立法層面對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現象進行監管和制約[3]。立法應該包括對畜牧養殖部門排泄物處理的標準制定,明確其在環境保護過程中的相對義務。在環境管理問題上要嚴格審查,嚴格監管,這樣才能做到嚴格執法,對違法者進行全面責任追究和懲處,充分體現法律的威懾力。2.2對畜牧養殖區的規劃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流程。畜牧養殖區域的劃分及具體規劃必須嚴格經過相應審批流程。在實際審批過程中對養殖圈舍標準進行明確規定,尤其需要將廢棄物的處理作為養殖區域建設的根本指標。同時,在對養殖區域進行布局時應時刻秉承科學合理原則,盡可能保護生態環境,確保周邊生態環境保護效益的最大化。2.3注重生態養殖技術的投入。在畜牧養殖過程中投入生態養殖可有效改變現階段我國畜牧養殖業整體技術水平偏低重產能且輕環境的特點[4]。所以,需要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注重飼料配方的優化,同時盡可能培養優秀品種的畜牧種類,加之對排泄物的科學合理控制與綜合利用,最終確保在技術支持下以及有效監督管理之下切實提高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的治理水平。
3結語
在畜牧養殖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其造成的環境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大對畜牧養殖業的控制和管理將成為畜牧養殖人員工作開展的重點,同時也是促進我國畜牧養殖業不斷發展,提高我國環境保護水平的重要做法。
作者:梁杜 吳立英 單位:河南省鎮平縣畜牧局
參考文獻:
[1]吳勇.畜牧養殖污染環境的綜合治理[J].河南農業,2016(11):111.
[2]亞森•如則.畜牧養殖污染的綜合治理思考[J].甘肅畜牧獸醫,2016(3):44-45.
篇5
中職化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及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當從學校實情著手,選取與中職學生、學科特點相匹配的教學手段,強調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教學改革思路,有效鍛造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促使實驗教學機制滿足現階段化學創新人才培養要求,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本文研究中職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現階段中職化學實驗課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化學實驗是培養中職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掌握實驗基本技能的重要實踐環節。當前,中職化學實驗課教學存在教學環境問題、教材問題和實驗設備問題,影響了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1)教學環境問題。受學生人數較多的影響,教學環境有時不太理想,影響了化學實驗效果。即便教師在實驗前細心教授,強調所需注意的相關事項,認真演示,學生進行實驗時不停巡視,指出學生的不足并予以糾正,還是有部分學生出現不規范的實驗操作行為,未能得到及時糾正。
(2)教材問題?;瘜W實驗內容是根據化學教材安排的,設定的實驗多為傳統陳舊、基礎驗證性實驗,而與時俱進凸顯當代化學學科發展趨勢的實驗、密切聯系生活實踐的實驗,則相對較少,甚至沒有,因而影響學生的實驗興趣。
(3)實驗設備問題。同樣是受學生人數較多的影響,使得一臺實驗設備不得不要供多個學生共同使用,存在部分學生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現象。此外,多數化學實驗設備較為陳舊,難以滿足化學學科發展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中職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職化學實驗課要與時俱進,大力進行改革創新。教師要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理論知識,不斷深化中職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要促進中職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相關策略著手。
(1)優化化學實驗課程結構,強調理論與技能并重。化學實驗有利于學生客觀認知物質世界本質,深入理解化學理論知識。現階段的中職化學教材中,多為驗證性實驗內容,而突出探究性的實驗內容則相對不足。鑒于此,應當對一系列化學實驗項目進行調整,優化化學實驗課程結構,強調理論與技能并重。要結合中職學生特點、化學學科特征對化學教材進行科學編排,緊扣人才培養目標與職業能力要求進行優化整合,著重培育學生的知識實踐應用能力。要求中職學生自主開展多種實驗,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實際操作技能。
(2)完善實驗核查機制,系統評定學生成績??茖W工作離不開實驗數據的支持,在日?;瘜W實驗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務必對實驗原始數據予以及時記錄,并在組長檢查確認后才能離開實驗室。嚴格要求學生把握實驗重點、理順實驗思路,做好實驗報告記錄工作,引導學生對實驗環節進行剖析并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有效地提升學生問題分析與處理能力。實驗考核應當全面凸顯學生的實驗態度、操作水平及科學精神,改革傳統實驗成績過多關注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的考核方式,突出系統評價的考核方式,將考核貫穿到各個實驗的所有環節。在系統評定學生成績時,要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創新思維的發展、操作技能的提高、觀察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如此,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結合教學要求努力開展一系列實驗研究,收獲令人滿意的教學成效。
(3)關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構建良好的硬件環境。在中職化學實驗課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中職化學實驗課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要想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培養,中職學校就應當積極關注校內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構建良好的硬件環境,強化學生的技能教學,改善化學教學質量。結合化學實驗專業設備部署標準進行配備,建設滿足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專業實訓、仿真實驗室,為學校教學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篇6
[關鍵詞]青海公路綠化與環保 公路建設
近年來,隨著青海公路建設市場的快速發展,公路建設中所涉及到的環保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為了使公路綠化與環保問題在青藏高原真正得以解決,必須要從公路設計、建設、管理、養護全方面得到各部門的大力配合。
同時,隨著青海高等級公路的快速發展,許多經過綠化與環保的高速公路已成為青海獨特的公路景觀。所以這就要求在公路設計、建設中,既需要設計者根據青海公路各沿線特殊的地貌情況,全面考慮綠化與環保問題,又要嚴格控制建設者在建設中的環保施工。在管理與養護中加強公路沿線的綠化,使青海的公路景觀成為高原獨特的風景。
一、青海公路綠化與環保現狀
青海大部分地區可利用土地資源質量差、水資源貧乏、氣候惡劣、自然植被覆蓋度偏低,生態環境脆弱。其中平原、盆地面積不到l0%,約有48%的土地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地區,且年平均溫度偏低,大部分地區在10℃以下,并有近一半地區年降雨量在200mm以下。因此,青海地區公路生態環境建設具有特殊性和艱巨性。
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高等級公路建設已成為青海基礎設施的投資熱點和重點,不可否認,高等級公路的快速發展,使路域經濟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收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這一地區資源、環境和人口之間的矛盾,生態環境問題凸現。
二、現階段公路建設中存在的環保問題
1.公路建設普遍存在邊坡以及借棄土石方地點處理不及時,甚至不進行事后恢復的問題。由于青海地區山地具有眾多誘發災害地貌作用的環境因素,塊體運動、泥石流等災害地貌過程普遍而頻繁,并且表現出群發,突發和長發的特點特殊的地理條件,裸露土壤會為降水匯流提供了特定邊界條件和動力來源,同時,也使邊坡土壤中含水量降低,土質松散,更易風化。隨后與之相伴的就是坡面土壤侵蝕,水土流失、坍塌體滑坡阻塞河流、溝谷,淹沒道路,中斷交通,以公路沿線問題最突出。
2.由于征遷工作遺留問題及設計不太重視環保工程,沿線田地,民居臨近路基,會給青海地區帶來潛在的公路廊帶的健康隱患。青海地區高等級公路建設過程中,由于受傳統的經濟學影響,總是認為資源是一種自然存在,因沒有附加人的勞動而不具備價值。因此,為自然資源的存量從未被納入傳統的公路效益體系中,在研究公路經濟效益增長指標時,既不反映經濟效益增長所導致的生態破壞、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代價,也不反映自然資源存量下降及其缺乏的程度。
3.設計單位環境意識差,再加上設計任務重和一味追求經濟造價等原因,單一注重公路本身的功能作用。設計中高填方路堤和深挖方路塹方法被廣泛采用、施工地區的地質勘探不細致.排水系統設計不夠完善,造成潛在水土流失和由此引起的養護階段巨大經濟負擔。公路設計中教條理解技術規范,原則性強但靈活性不足,缺乏人性化考慮,造成了青海地區公路建設過程中高填深挖路段多,高路堤和高邊坡大量增加,并且還正在增加,同時也增加了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的機率。青海地區的行車效果,大量裸露的巖石和混凝土視覺效果非常差,也不利于吸收高原強烈的陽光和汽車尾氣,與高速公路快捷舒適的特點不相協調,還會影響高速公路的行車安全。
實際公路環保工作中存在兩種傾向:一是不夠重視,投入嚴重不足。其次是公路建成后,路域綠化有不切實際、栽種名貴外來樹種的現象,忽視了公路的特點和當地的生態特點。其實,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最好的公路植被就是當地的一些速生耐寒耐旱耐鹽堿的樹草種,如沙棘、白楊、紅柳、芨芨草等。樹種是沒有生態上的貴賤的,只有由于對生態要求的異同而形成的不同成活率。目前在整個西北地區,不論是噴播技術還是人工播種技術,在植物選擇上多采用壽命較短、固土能力有限的外來草坪草中,這樣一來,公路的生物防護就表現出了短期行為。而這些樹木草木在幾年后將出現退化、荒蕪,防護效果將明顯降低,給公路養護工作帶來困難。
三、在公路綠化與環保中采取的積極措施
篇7
【關鍵詞】資源環境;浪費嚴重;解決對策
近段時間的霧霾天氣給我國的環境問題敲響了嚴重警鐘,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浪費嚴重。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空氣污染和水資源污染問題,成為我國現階段關注的焦點問題。如何使我國在經濟發展和資源保護方面做到協調統一發展,是我國目前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1.我國資源環境現狀
在對全球污染最為嚴重的20個城市調查中,我國占了近3/4的比例,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環境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尤其是在水資源、礦產資源、煤炭資源等方面的消耗,已經成為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
1.1水資源方面
我國的水資源豐富,但是分布不均,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存在著嚴重的浪費,尤其是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不足。據統計,在北方400多座城市中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其中較嚴重的有110多座城市,并且伴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城市的缺水問題日益嚴重。
1.2礦產資源方面
在我國礦產資源的供需方面,煤炭、天然氣的供需大體平衡,但是石油資源方面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的建設需求,我國石油資源的進口量逐年增加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并且我國的有色金屬嚴重匱乏,其中銅、鉛、鋁、鋅的礦產儲量均嚴重短缺,同時又以地質勘查后備不足,嚴重制約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
1.3環境污染問題
從近段時間一直持續不段的霧霾天氣中,就已經說明目前我國環境問題的污染程度,由于我國正處在經濟發展的迅速發展時期,各種工業氣體和汽車尾氣的排放嚴重污染著我國的大氣環境,同時黃淮海等河流的水污染問題也相當嚴重:75%的湖波出現富營養化,30%的重點城市的飲水質量不能達標,90%流經城市河段的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62%的斷面達不到標準等,這些都是目前我國存在的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影響著我們的生產生活。
1.4能源利用率低下的問題
我國煤炭等礦產資源的能源利用率低且浪費嚴重,據統計,我國工業燃煤鍋爐效率低且污染嚴重,每年都會消耗原煤4億多噸,排放煙塵200萬噸,二氧化硫的排放約為600萬噸,是一重大的煙煤型污染源。同時我國60%以上的電機產品效率比國外發達國家的水平低2-5個百分點,如不能切實改變我國生產和消費模式這一現狀,必然會加劇我國資源環境的浪費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2.解決方法與對策
針對目前我國資源環境短缺且污染、浪費嚴重問題,本文提出了幾點具體的解決方法和對策。
2.1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目前我國經濟的增長方式,正在努力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粗放型”是過去的經濟發展方式,這種發展方式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且破壞環境,而“集約型”的發展方式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目前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為給我國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同時我國大力發展“科教興國”戰略,提高了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同時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比究,對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企業和地方絕不手軟,保證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順利轉變。
2.2依靠科技解決資源環境問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更好的解決目前存在的資源環境問題。
2.2.1進行煤轉化技術的研發
煤轉化技術是節能減排的關鍵,在煤轉化技術開發的過程中,以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減少水消耗和廢水排放的污染程度做為技術開發的關鍵,著重處理煤化工廢渣和污水處理加工的綜合利用率,同時進行清潔高效煤轉化的研究和開發,進一步實現煤轉化的清潔高效利用。
2.2.2進行清潔車用燃料的研發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積極研發清潔車用燃料,清潔車用燃料的研發是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清潔油品的生產還存在著原料和化工等方面的問題,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加劇,幾乎所有的石化企業都在增加油品質量,我國的石化企業也迎難而上,成功的開發了多項包括降低汽油烯烴含量的催化技術和柴油超深度脫硫技術。同時中國石化還根據市場的供需情況和產品質量的要求,加快油品的開發和技術改造,對煉油裝置進行結構改造,以更好的降低硫和烯烴在提煉過程中的損失,自主開發具有知識產權的重整催化技術。
2.3依靠循環經濟解決資源環境問題
任何資源的循環利用才是對資源的最大開發。發展循環經濟可以為我國經濟的發展開辟新的資源,可以有效的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提供經濟效益,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循環經濟就是以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為要求,在整個的生產和流通領域都進行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減量化就是在工業節水節油和城市節約等方面做出控制,再利用和資源化就是對工業廢棄物和余熱余壓的綜合利用。
要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必須首先做好循環經濟的制度規劃,對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提前規劃保證后續程序的順利進行;其次是抑制各種資源的浪費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總量,發展循環經濟首先就是抑制過度消耗,積極主動的實現節水節地和節能減排;再次是建立循環經濟的評價考核制度,只有一套合理規范的評價考核制度才能更好的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第四,建立以生產者為主要對象的責任延伸指導,使每一項責任都能具體到各個企業和各個生產主體。第五,對高能耗企業的管理。我國正處在一個工業化高速發展的事情,各種水資源、煤炭資源、有色金屬、電力、化工和建筑等方面都造成了資源的高消耗,極強對這類企業的管理,可以更好的保證節能減排等各項指標的實現。
3.結語
當前我國的資源環境形勢相當惡劣,我們現在必須抓緊時間積極的采取措施應對我國當前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各種問題,只有解決好環境污染和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問題,才能真正的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趕順.發展戰略與循環經濟[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篇8
關鍵詞:環境問題 環境保護 對策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an Longlong
( Shanxi Provinc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question is the universal problem, this problem is highlighted particularly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howing the reason of out of the ordinary, and with the great western development is progressively and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 also is urgent. This paper on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ble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近幾年來,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已經不僅僅是社會發展的某一環節問題,而是關系全局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
一、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
據統計,我國是世界上環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全國污染物的年排放量達4300余萬噸,(其中煙塵約2800萬噸,二氧化硫約1460萬噸);1988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368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68億噸,處理率僅為27%,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也相當嚴重。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已由解放初期的116萬平方公里擴大到150萬平方公里。據80年代初的不完全統計,環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是690億元,部分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65億元共計955倔元,約占當年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的14%左右。從這樣一組數據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我國嚴重的環境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這勢必對我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
二、我國環境問題的原因
1.經濟因素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高速增長的時期,從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這個階段正是生態環境問題最嚴重的時期,因而我國在這一時期承受的生態環境壓力會更為沉重。第一,經濟發展引起的環境問題惡化。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對社會生產力的極大解放,這種解放刺激了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對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和各行業污染物排放量也會隨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國民經濟尚處在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轉型時期,人們只關注于經濟增長的數字,卻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對資源的掠奪式開發造成環境的極大破壞;我國近年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呈幾何級數增長。第二,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的沖突。市場經濟發展所追求的是高額利潤,是相對少數人的利益,而環境保護則是多數人的利益,二者是對立狀態,法律對這種顯性沖突的社會關系,比較容易做出規范。而我國經濟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經濟利益的主體和環境利益的主體具有統一性。但近年來,我國農村環境惡化尤為明顯,一些鄉鎮企業的農民為“脫貧致富”,寧肯容忍環境污染對國家、所在集體和本人的損害。對此,國家不得不采取強制措施關閉“十五小”企業。但在一定意義上,政府既是沖突調解者,又常成為沖突的一方,違法陣營龐大,法律執行的難度極大。
2.人文社會因素
第一,我國人口眾多,環境的資源壓力大,環境問題與人口有著密切的互為因果的聯系。我國的人口問題是短時期內很難扭轉的最大社會問題之一。人口問題導致了我國資源的絕對短缺,因而往往出現了對資源的無節制開發的現象,這種現象伴隨著驚人的浪費,給我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第二,公眾環保意識普遍較差。目前我們國家的大多數人對于環境問題的客觀狀況缺乏一個清醒的認識,據調查,國民對于環境狀況的判斷大多是態度中庸,無敏感性,對許多根本性的環境問題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社會公眾不愿意主動地去獲取環境知識。
第三,環境問題與貧困等其它的社會問題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惡性循環的趨勢。環境問題在當今世界各國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我們可以歸納出這樣一點,富國的環境問題主要是與污染物相關的環境污染,而窮國環境問題主要是與自然資源相關的環境破壞,前者比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復,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復則要困難的多。我國的環境問題也有類似情況,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經濟發達的地區,環境問題主要以以環境污染為主,如今經過不斷地治理正在不斷有所緩解;而西部相對貧困地區,環境破壞引起的生態環境惡化十分嚴重,且日益呈現出環境問題與貧困同步深化,形成惡性循環的趨勢。
三、現階段應采取的環境保護對策
1.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必然引起傳統的環境保護觀念的轉變。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理念, 在污染治理方面應當反對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 法律的制定要確立預防為主的理念, 在環境資源法律保護方面,應樹立整體環境資源觀, 用整體觀點去看待自然資源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在加強環境保護執法和司法的力度方面,要健全環境執法責任制,理順各個執法部門之間的關系, 明確各部門的執法責任和權限。對于法律有明確規定而執法不力的, 應該由有關機關予以監督。盡可能地防止行政權力缺位、越位現象的發生。做到執法必嚴, 違法必究。
2.優化能源結構以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和開發利用清潔、可持續能源的根本在于科技進步,既要繼續擴大技術引進的力度,又要提高我國的技術創新水平。在環保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國環??萍嫉陌l展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對循環經濟關鍵技術的投入,提高了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勵開發和應用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如潔凈煤、煤層氣利用,綠色照明、再制造等。
因此我們可以效仿,加強環??萍嫉耐度?,加速環保產業的發展,不僅得強化環??萍純热?,提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還大力培養環??萍既瞬牛瑵M足對環保產業發展和執法隊伍人員的需求。
3.增強全社會環境意識
在推進中國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時,還需充分認識到公眾在解決環保問題上的力量。首先,要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只有提高了意識,手法,間頓,環保,參與才能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其次,鼓勵公眾與新聞媒體輿論對政府、工業污染大戶等監督,施以壓力才能使環保政策切實。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環保民間組織的興起開始影響到政府決策的形成與實施,并在引導環保節能社會風氣的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篇9
一、環境審計產生的客觀必然性
環境審計的產生和發展是與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分不開的。產業革命的成功,機器的使用,化學品在農業中的運用,鐵路、飛機和輪船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論文百事通然而,有得必有失。伴隨著人類對自然的掠取,人類也飽嘗了自身所作所為招致的苦果,一系列重大環境公害事件的發生加速了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業化國家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要求保護環境的群眾運動,這直接促使西方國家出臺了相應的環境保護政策和法律法規。1969年美國頒布了第一部環保法律《聯邦環境政策法》。1972年聯合國舉行了“人類環境會議”,提出“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指出環境沒有國界,保護環境是全球共同的責任,要從整個地球的高度和廣度來看待環境問題。
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率先出現了環境審計的實踐活動。最早的環境審計是一部分工業企業用來評估企業各部門是否遵守環境法律,防止企業可能因違反環境法規而受到嚴厲處罰導致的經濟損失。后來,環境審計作為審計的一個新的分支,由于其在健全環境管理系統,提高環境管理系統的有效性方面起到了的作用而迅速普及開來。
環境審計雖然最初產生于內部審計領域,但是很快在政府審計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環境審計在促進政府制定和執行環境保護政策、改善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環境審計工作已在各個國家普遍開展。
二、環境審計產生的理論基礎
從表象上看是環境問題的嚴峻導致環境審計的產生,但深入分析則有其產生的理論基礎。環境審計是審計學科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環境審計的理論基礎必然與審計理論相關。但環境審計又有其特定的應用范圍,所以環境審計的理論基礎也會有其特點。
由于環境資源無法切割分配,在民主社會里,它理所當然地歸社會公眾共有。而環境資源所有權的共有性,決定了環境資源受托責任關系的產生。由于任何個人沒有能力對環境資源進行單獨管理,因此社會公眾只能把環境資源委托給政府進行綜合管理,政府便承擔了管理環境資源的受托責任。企業是環境資源的主要使用者,政府要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污染或者少污染環境,企業也間接地承擔了環境保護的受托責任。環境問題的經濟外部性使廠商隨意使用多種環境資源,例如:空氣、水源、土壤、森林、草原等,而不用付出相應的代價,廠商的私人成本與考慮環境成本后的社會成本相分離,自由市場的價格機制失效,從而導致環境日益惡化,社會公眾成為其主要受害人。隨著民主意識和環境意識的增強,社會公眾開始委托自己的各種人來進行環境管理。于是,受托經濟責任便擴展到環境領域,形成受托環境責任。審計的本質是證實和評價受托經濟責任,而這種經濟責任關系的內容是不斷變化的。環境審計就是對環境資源的公共受托責任進行證實和評價,它符合審計的本質要求。因此可以說,受托責任理論是環境審計產生的基礎。
三、環境審計的含義
理解環境審計的含義是開展環境審計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但是由于環境審計開展時間不長,不同執行主體對環境審計的目標也不相同,且環境審計涉及內容復雜、廣泛。因此,中外理論界和實務界對環境審計的含義尚未形成統一的理解和認識。
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在((開羅宣言))中對環境審計提出一個框架,認為環境審計應該包括財務審計、合規性審計和績效審計。這一定義框架,僅僅從政府審計角度反映了當前環境審計中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并未就環境審計提出一個具體的定義。國際商會(ICC)認為,“環境審計是環境管理的工具,它是對與環境有關的組織、管理、設備等業績進行系統地、有說服力地、客觀地估價,并通過有助于環境的管理與控制和有助于對公司有關環境規范方面的政策鑒證等手段,來達到保護環境的目標”。該定義是從內部審計角度把環境審計作為環境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沒有明確給出環境審計的定義,而認為只有符合審計定義的環境業務才是環境審計。
環境審計在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環境審計的定義尚未有權威部門給出,只是在審計界的理論探討中論及。總結上述各種環境審計的定義,我們認為環境審計的含義應包括:1.作為審計的一個分支,環境審計首先必須符合一般審計定義的重要特征,并按審計準則的要求進行;2?環境審計的執行主體包括政府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和獨立審計組織;3.環境審計的內容包括財務審計、合規性審計和績效審計;4.環境審計的目的是評價環境管理責任,揭示違法行為,促進和加強環境管理;5.環境審計應向委托人提交審計報告。
四、我國實施環境審計的意義
我國政府一直十分重視環境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起,頒布了《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環保資金投入逐步增加,“九五”期間的綠色工程計劃重點是污染治理。近年來,我國在生態保護方面采取了多種措施,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如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風沙源治理等。但是,還應當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目前環境問題依然十分嚴峻。一些地區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很大,污染程度很高,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未得到有效遏制。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在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上面臨的是發達國家100多年工業化發展歷史過程中所遇到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30年集中體現出來。發達國家用了近50年的時間治理,我們自改革開放以來僅用了20余年。與此同時我國人口還在增長,經濟還要快速發展,而人均資源占有量少,許多地區環境脆弱,承載力低,面臨的環境壓力非常大。
環境審計作為一種有效的綜合經濟監督手段,對政府和企業的環境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同時政府、企業也需要通過審計來解脫自己的環境責任,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因此《審計署2003至2007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提出,“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加強規劃協調,搞好國家重點區域環境保護投入和重大環境保護項目的審計監督,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環境審計模式,促進落實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
五、我國當前開展環境審計的特征
環境審計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研究我國的環境審計必須結合我國的國情,考慮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現實矛盾??偨Y我國近年來以政府審計為主導的環境審計實踐,主要有以下特征:
1.以強制審計方式為主
根據審計實施方式不同,可將環境審計劃分為強制審計和自主審計兩種。強制審計是指審計部門根據國家有關法規的統一要求,對擁有環境保護任務的單位、企業所進行的強制性環境審計。自主審計是指有環境保護任務的單位、企業完全根據自己的目的、意愿和可能,主動實施的環境審計。我國現階段,面對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國家需要對自然環境實施宏觀管理,完全依賴自主審計是絕對不現實的,真正能夠確保環境管理的良性運轉只能是實施強制審計,通過強制性審計活動監督有關部門、企業是否遵循了有關環境法律規定。
2.以現實中存在的重大環境問題為線索確定審計項目
政府審計機構充分關注在環境方面發生重大事故和已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如嚴重污染、浪費自然資源和決策失誤等,以此為線索確定審計項目。自1998年以來,我國審計機關主要圍繞當前國家環境保護的重點項目,先后完成了林業生態建設資金審計調查、4個重點城市排污費審計、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資金審計、退耕還林試點工程資金審計等項目,取得良好的成效。
3.以環保資金使用為主的財務審計
財務審計是當前環境審計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環境管理的復雜性,各單位在環保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中,還缺乏嚴格的、全面的監督,漏洞和弊端不少,侵吞、挪用和無效使用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確定對環保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環境保護項目計劃和目標執行情況、專項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和真實性等方面進行審計,以確保環保資金的合法合理使用,減少損失浪費。從國家審計署兩次對蘭州、重慶、廣州等20個城市進行環境審計的情況來看,也證實了這一實事。
4.以檢查環境法規政策、制度執行為主的合規性審計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法律和有關資源管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法律、制度;國務院和各級地方人民政府還分別制定頒布了一批環境保護、環境資源管理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在有關經濟法規中也包含了環保的條款。由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和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滯后,環境政策在執行中遭到抵制,走形變樣、執行不力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將合規性作為現階段環境審計的重點,揭示和反映存在的問題,促使其遵守和執行。
5.以傳統審計方法為主
由于現階段的環境審計多以財務審計和合規性審計為主,審計人員的知識背景多以財務會計為主,導致在審計方法上較多地選擇分析性復核、座談、調查等傳統的審計方法。
六、我國環境審計的發展趨勢
環境審計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企業的廣泛關注,對環境審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也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環境審計呈現出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1.由強制性審計向自主性審計轉變
隨著我國環境法律法規的完善,企業的法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自愿實施環境審計的企業數目將不斷增大。一部分大型企業已經將環境審計列入規劃,因為他們認識到實施自主審計,能明顯地減少不自覺和不適當的環境行為,有利于樹立企業的環境形象,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環境審計的范圍將不斷拓寬
在審計重點環境項目的同時,正努力擴展其環境審計的范圍,包括健康、安全和產品安全事項、水污染、廢棄物處置等方面的環境審計。新晨
3.環境審計重點從財務審計、合規性審計轉向效益審計
環境審計的目標之一是對環境管理工作的績效作出評價。環境審計工作逐漸從財務審計、合規性審計轉為效益審計,主要對環境管理系統的有效性、環境政策和措施的實施效果、環境項目的投資效益和環境部門工作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審計。
4.對比審計的技術方法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對比審計是指把本國不同地區之間的情況,或本國與其他國家的情況進行對比審計的方法。由于環境問題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動態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某一地區或國家內,不斷會有新的環境問題涌現,從而導致該地區或國家的環境標準缺乏或滯后,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對比審計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審計風險。
篇10
關鍵詞:生態水工技術;河道治理;應用
引言
伴隨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由于社會大眾缺乏對水資源保護的意識,再加上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及水環境不斷惡化,因水體污染而導致的居民投訴、生活用水短缺等現象屢屢發生,對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很大程度上威脅著社會的有序健康發展。生態水工學作為一門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指導思想的科學技術,其的科學合理應用可有效緩解現階段河流治理中的各式各樣問題[1]。由此可見,對河道治理中生態水工技術的應用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生態水工學特點
相較于傳統水利,生態水工學具備下述特點:(1)傳統水利將滿足人對水的開發利用需求作為目標,對于生態水工學而言,不僅要實現傳統水利追求的目標,還要兼顧滿足水體本身存在于一個完善生態系統中的需求。(2)生態水工學采取技術手段對人們在供水、發電、防洪等方面的效益與生態系統建設的關系予以協調。依托現有水利工程管理、調度等方式,為江河湖庫等水生態系統恢復提供保障。(3)在對水流進行開發利用過程中,充分認識河流與其上下游、岸邊生物群落所處在一個健全的生態系統中,開展全面統一的規劃建設。
2現階段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嚴重的水質污染
伴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排放逐年增多,河道富營養化水平不斷提升,水生植物不斷繁殖,使得水質遭受極大污染。水污染必然會對社會經濟有序健康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河流污染嚴重使得河流原本生態平衡被打破,尤其是對于沿海城市河道而言,河道兩岸土地被開發利用及城市化腳步推進,所具備的防洪、排澇以及生態環境景觀等綜合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削弱。
2.2河道形態改變
受管理不善、無序采砂、人為設障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河道天然斷面形態遭受改變,導致水流不暢、行洪受阻,對河道功能有效發揮造成不良影響?,F階段,一些城市在開展河道治理過程中,一味關注對河岸的硬化覆蓋,盲目強化河道的防洪功能,而疏忽了河道的生態功能、資源功能,使得自然河流生態鏈遭受破壞,使得生態環境惡化。為了確保城市安全,河堤逐年加高,鋼筋混凝土、塊石等直立式護岸不斷開展建設,河流越來越趨向于渠道化、人工化,人工與自然比例嚴重失衡,原本自然生態平衡遭受破壞。
2.3河道護岸結構單一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河道自然特征不斷朝渠道化方向發展,水邊植物、魚類、微生物等生長環境逐漸惡化,水流生態功能、景觀功能缺失。由于過去的護岸工程大多考慮的是河道的水土保持、河道沖刷以及行洪速度等,因而,河道護岸結構多選取干砌塊或者漿砌護岸,土工模袋混凝土護岸、現澆混凝土護岸等結構,河道護岸結構單一,與現代人類追求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相違背[2]。
3河道治理中生態水工技術的應用
如何進一步促進河道治理工作有序開展可以從以下相關內容著手:
3.1河道治理中植物種類配置
在河道治理中,開展好植物種類配置工作十分重要。在應用植被手段進行護岸過程中,選擇的各種植被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植被對底土土質的適應性。在實際河道治理工作中,應結合各種水位,依據地區實際情況,參考水位轉變區間,將河流岸坡、陸預劃分為多個不同區域,并于各個區域中選擇合理的植物種類。
3.2河道治理中河流斷面形式規劃
(1)矩形斷面。矩形斷面所占空間較小,只需要基于原本河道開展深挖即可。該種河流斷面形式適合應用于汛期、枯水期水位相對穩定的河道。由于城鎮河流流經的區域通常是相對繁華的地段,造成無法采取變更河道原本斷面的方式,來強化可下泄功能的規劃方案。鑒于此,在對洪水開展治理過程中,應當全面權衡應用特殊工程與非工程相結合的手段,達成對洪水的科學質量。較常應用的防洪手段包括有流域內雨洪調節地、地下調節池以及蓄滯水濕地等,條件允許的話還可應用雙層河道的治理手段。(2)梯形斷面。梯形斷面具備構造簡易,僅需對泄洪要求予以滿足的優點。該種河流斷面形式坡度相對平緩,有利于河道兩旁兩棲動物的繁衍、生活,為生物多樣性發展提供保障;同時還可為河道周邊居民創造良好的休閑環境,就居民對城市親水的生活需求予以滿足[3]。(3)復式斷面。對于城郊大型河段的較寬河灘地帶而言,可應用復式斷面形式。該種河流斷面形式應用特征為:當進入洪水期時,會引發洪水漫灘現象,使得過水斷面相應增大;當進入枯水期時,水流會流經主槽河道,相對穩定。倘若洪水處在低水位時,可無需修建防洪堤。
3.3河道治理中護岸技術的應用
(1)多自然型護岸。這一護岸技術較為適用于流程不長、沖刷相對平緩的河流。護岸的核心在于適用河道原本的植被、原石、木材等作為混凝土建設更多的自然屬性河道。(2)多孔質護岸。多孔質護岸技術是指應用混凝土預制件而制成的孔狀結構的形式,有助于動植物的繁衍生長。多孔狀結構包括自然石連接、盒式結構及魚巢等形式。應用該種護岸技術有著操作便捷的優點,可為動植物創建良好的生長、活動環境,具備一定的典型性。此外,該項技術可同時滿足生態型、景觀型護岸的需求,具備廣泛推廣價值。(3)網絡反濾生物工程。網絡反濾生物工程指的是在皮面上部砌筑方格,并于方格中種植植被,結合地區氣候特征選擇對應物種類型,其有著成本經濟、見效迅速以及防沖刷等優點,是一項經濟實用的護岸技術。
4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今世界,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重點關注,針對生態環境問題采取修復的技術手段不斷推陳出新。生態水工技術即為改善水質、恢復水體原功能的一項有力手段。應用生態水工技術對河道開展治理,一方面可為水生物創建更良好的生存空間,一方面可促進水生態系統的建立與保護。鑒于此,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清楚認識生態水工技術內涵,全面分析現階段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河道實際情況,強化生態水工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科學合理應用,積極促進河道治理工作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王春樹,胡險峰.生態工程技術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應用研究———以上海市曹楊環浜河道水環境整治為例[J].水利發展研究,2005,5(7):21-23.
[2]王留紅.生態水工學的理論方法及其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4,(1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