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處理建議范文
時間:2023-06-04 10:02: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固體廢物處理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主要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醫療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等。其無害化消納處理已經成為我國大中城市面臨的緊迫問題,垃圾圍城、二次污染、處理能力不足、技術落后、規劃選址難等問題亟待解決。
近年來,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建成集節地、節能、環保、循環等先進工藝技術的綜合平臺,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對上述問題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即在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園區內集中處理,同時做好園區排放達到環保要求。這便于形成規模效應,集中控制環境污染,節約土地資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資金、技術、項目的整合聯動,形成產業鏈條發展格局,有利于實現固體廢物處理設施間能流與物流的合理調配,形成循環利用機制[1]。但如何在園區內充分做好污染控制、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經濟效益最大化,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2008年以來,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在規劃建設、運營管理、資源循環利用、經濟效益分析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討,從而總結出一套利用循環經濟思想建設管理城市大型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園區的理論體系,對其他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建設管理具有借鑒意義。
一、固體廢棄物處理園區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原則
大型固體廢棄物處理園區建設以各種固體廢棄物處理項目為主要內容,各項目建設和運營所需要的水、電、氣、熱無疑是園區內最大的能源消耗,是園區管理成本的最大支出。因此,以處理城市固體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為原則,以節能環保、降低消耗為目標,通過對各項目之間水、電、氣、熱等資源進行整合重組,實現各項資源的循環利用,從而成為大型固體廢棄物處理園區建設的重要內容[2]。
(一)以資源投入最小化為目標的減量化原則
減量化原則針對的是輸入端,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物質和能源流量,對廢棄物的產生,是通過預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來避免。城市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的處理也應該遵循此原則,因此在園區規劃建設上要考慮垃圾的前端減量,通過機械分選再次對垃圾進行分類,從而達到分類處理、資源利用的目的。對于垃圾分類設施的建設要充分考慮節能及有效性,避免過度分選,造成其他能源的浪費。
(二)以廢棄物利用最大化為目標的再循環原則
針對垃圾處理鏈條中各個環節,在通過物質能量換算后,對分選出的物質及處理過程中的產物進行最大化的再利用,應采取設施間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協作,加大廢棄物的轉化效率,實現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時注重成本,關注經濟效益。
(三)以污染排放最小化為目標的資源化原則
通過對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的多次回收利用和資源閉合式良性循環,實現廢棄物的最小排放。資源化原則是輸出端方法,能把廢棄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少最終處理量,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廢品回收和綜合利用。與資源化過程相適應,應增強再生物的再利用意識,促進整個循環經濟的實現。
二、規劃建設固體廢棄物處理園區
(一)利用經濟學區域發展與區域協調理論制定園區發展規劃
首先,要明確園區的基本定位、基本功能和職責,因為固體廢棄物的范圍很廣,園區不可能全部接納處理,而且環衛行業的固廢處理園區不同于工業園,主要是以處理消納城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醫療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等,園區的規劃應該圍繞以建設處理這些垃圾的設施及避免二次污染的環保設施為主,同時充分考慮設施間物質、能量的相互利用,綜合處理減少排放,建設好公共基礎設施。所以循環經濟園區規劃實施方案應當優先符合“循環經濟”的項目建設;考慮區域環境容量,優先環境污染小的項目建設;堅持“整體優先”原則,分析園區內部物質流、能流平衡;堅持“生態優先”原則,設置園區緩沖帶。
根據經濟學區域發展與區域協調理論,制定了北京市高安屯循環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圖1為發展規劃中園區核心規劃圖。制定發展規劃前,首先明確該園區的功能定位。作為市政部門歸口的園區,其定位是:以處理城市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即城市生活垃圾為主的綜合資源化處理園區。
規劃分核心區(圖1)和周邊地區規劃(圖2),核心區主要以城市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及其配套環保設施建設為主,周邊地區規劃在核心區周圍,分別規劃能源產業區、綠色產業區、環保產業區、科教產業區,按照“分區布局、一區一業”的總體思路,構建“四區四業”產業體系。園區的發展規劃項目設施注重節能低碳、資源循環利用及社會經濟效益,明確“固體廢棄物綜合資源化處理中心”為園區發展主體和功能定位,為此,要著重建設發展核心區,核心區內規劃了19個建設項目,其中8項為基礎設施類,主要為:垃圾衛生填埋場、垃圾焚燒發電廠、醫療垃圾處理廠、餐廚垃圾處理廠、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物資回收中心、建筑垃圾處理廠、 園林垃圾處理廠、 東北熱電廠。這8項設施發揮著處理城市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的主要功能,是園區的核心設施,是產業鏈的節點和主線,應優先安排進行建設。
(二)利用經濟學供需平衡的原理規劃園區內的處理設施能力
園區將機械分選、衛生填埋、焚燒發電、生物處理、綜合利用等集中優化設計,形成完整封閉的循環處置鏈,這就要根據區域內接收的垃圾量,結合不同的處理方式建設各種固體廢物處理設施,要結合經濟學供需平衡原理,做到區域內物質總量平衡。避免造成個別設施處理能力不足或過剩。因此,園區要根據處理的流程,規劃設計總體物流供需流程圖,保證供需平衡。可根據進入園區的原生垃圾、餐廚垃圾、綠色垃圾、醫療垃圾的數量,分別計算出分選中心、物資回收中心、焚燒廠、填埋場、餐廚處理廠、有機垃圾處理廠、醫療垃圾焚燒廠、滲瀝液處理車間等處理設施的日處理量,以及每日產生水、電、沼氣、肥料的數量。從而為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資源利用提供基礎數據,避免以前傳統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單一、能力不足或過剩閑置,缺少相互協作,占地面積大,環保設施重復建設,污染控制分散,居民反對強烈的不利因素。
(三)根據循環經濟資源利用最大化原則建設園區內循環利用基礎設施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該種說法雖然還有所爭議,但也說明垃圾經過分選和有效處理是可以變為資源的,垃圾通過分選可以得到金屬、塑料、橡膠、木材等物質,屬于可以再利用的資源,所以園區內的各處理設施在建設時要充分考慮資源的二次利用,甚至三次利用。按照循環經濟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則,在建設好核心區固體廢棄物處理基本設施同時,要重點建設開發循環利用類設施。這樣才能將基本設施的各個節點和環節串聯起來,使之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余熱及處理的后產品,作為下一個環節的原料和能源加以利用,真正做到園區內的物質、能量的綜合循環利用。
為此,高安屯循環產業園區規劃設計了循環利用類項目7項:填埋氣發電并網、填埋氣循環利用、雨水利用、電力綜合利用、餐廚垃圾菌劑生產車間、污水處理綜合利用、余熱利用。這些項目主要是利用垃圾填埋的有機物產生的沼氣發電;垃圾焚燒產生電能及熱能加以利用,電能主要是輸入電網和生產生活自用,熱能用于園區供暖、生物菌劑的生產及垃圾的脫水處理等;污水經過處理與收集的雨水一同用于洗車、降塵、綠化;對于餐廚垃圾、綠色垃圾,根據其有機質含量高的特殊情況,通過高溫耗氧及厭氧發酵使其產生沼氣和肥料加以利用;焚燒產生的廢渣用于制磚和修路等等。通過項目的整合、技術運用,使資源在園區內實現高效利用。
綜合處理園區的建設避免了傳統垃圾處理僅僅以處理掉垃圾為目的,忽略資源的再利用、工藝再開發及環境的綜合保護,為設備研發、技術引進、資金投入、管理創新創造了新的環境和平臺。
(四)效益分析
1. 經濟效益
通過園區整體規劃和加強循環經濟類項目建設,大大提高了園區經濟性,2012年高安屯循環產業園區經濟效益為27790.66萬元,在沒有完全形成綜合處理園區時的2009年經濟效益為-136.09萬元。其中,填埋氣及垃圾焚燒發電上網出售、菌劑、物資回收等項目的經濟效益對扭轉經濟效率起了關鍵作用。
2. 環境效益
通過園區科學的規劃,建設綜合處理廠、焚燒廠、餐廚垃圾處理廠,可明顯減少填埋中有機物含量,減輕填埋場對環境的污染。
通過預處理可明顯減少單位熱能轉換所釋放的污染物,根本解決原生生活垃圾直接入爐燃燒,因熱值不穩定造成的燃燒工況不穩定的狀態,從而減輕焚燒污染物的產生與釋放,降低煙氣控制的難度。預處理階段垃圾物料減量,使處理單位原生垃圾產生的飛灰量明顯減少,減輕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
3. 社會效益
循環經濟園建設集成了生活垃圾預處理系統、焚燒系統、餐廚垃圾處理系統、灰渣再利用系統等,使固體廢棄物處理系統總體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為徹底解決城市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處置,有效控制環境污染提供了切實可行、快速有效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解決方案。
總而言之,循環經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和環保問題,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實施循環經濟不僅要注意成本、資金要素,而且還必須注意連接物質、能量循環利用在時間——空間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3]。因此,在一定區域內處理城市固體廢棄物,形成循環經濟,必須綜合考慮和縝密策劃,從而實現固體廢物處理設施間能流與物流的合理調配,實現循環經濟理念在產業園區的應用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國發〔2011〕9號.
篇2
關鍵詞:危險廢物 現狀 問題 建議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固體廢物的產生量也在急劇增加。而固體廢物中危險固體廢物由于其毒性、腐蝕性、易燃性等危險特性,對人類生存環境產生較大的危害性,由于危險廢物所引起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對危險廢物進行全面地管理、科學預防、安全處置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危險廢物的特征及危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危險廢物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和感染性的特性。對環境的危害主要表現在:
(一)復雜性
危險廢物產生源涵蓋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導致危險廢物種類繁多,性質各異,其污染環境的過程可能會經過轉化、代謝、富集等各種方式而變得非常復雜。
(二)滯后性
危險廢物屬于固體廢物,以固態形式存在的有害物質向環境中的擴散速率相對比較緩慢,達到污染危害標準需要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后才能顯現出來,但一旦發生了環境的污染,所造成的損害是持續不斷的,不會因為危險廢物的停止排放而立即消除。
(三)不可恢復性
有些危險廢物若處理處置不當或發生環境污染后,治理難度大費用高或者現有技術無法治理,導致生態恢復緩慢或者無法恢復。
二、濟寧市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現狀
濟寧市危險廢物量大面廣、地域特點明顯,近300家企業申報危險廢物轉移計劃,涉及22大類別,其中精(蒸餾)釜殘、醫藥廢物、表面處理廢物、廢礦物油、廢漆渣、污泥、廢包裝物等為產生量大的廢物。通過對濟寧十三家較為典型的企業進行調查,危險廢物產生及處置情況見表:
從調查情況來看:
1.不同企業產生危險廢物的種類差別較大、地域差別明顯;
2.各企業產生危險廢物涉及種類較多,而同一類產生量較小;
3.大本分企業沒有自建處理設施,只有少數企業針對排污量大的危險廢物建設處理設施,自行處理或利用。
(二)存在問題
1.對危險廢物產生源監督力度不夠。
產生危險廢物工業企業數量多、分散,監管難度較大。環保部門固體廢物管理工作人員不足,影響了對危險廢物的有效監管。各別企業為了逃避責任,瞞報或申報產生量,私自將危險廢物傾倒或簡單填埋,形成潛在污染風險,造成危險廢物分布、總量家底不清。
2.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
目前濟寧危險廢物處置與綜合利用的企業經營規模較小、重復建設、技術開發能力薄弱,生產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尤其電子廢物處理能力明顯不足。
3.公眾參與不夠
近年來,對水污染、大氣污染的宣傳已經引起社會的重視,公民的環保意識有所提高。但對于危險廢物的宣傳不夠,很多人不了解危險廢物的危險性,將電子產品、農藥包裝物等當作生活垃圾丟棄。造成未經分類的有害廢物進入衛生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造成二次污染。
三、國內外先進經驗對濟寧市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的啟示
(一)加強危險廢物源頭監管,建立全過程管理體系
政府增加管理力量及投入,提高管理人員業務能力,充分發揮環保本門的監管職能,加強危險廢物源頭監管。可以借鑒日本,危險廢物產生量由企業、行業協會收集基礎數據,如實填報、提交,準確掌握危險廢物的產生種類、產生量、利用或處理處置方式等信息。對危險廢物從源頭到最終去向都有一個清晰完整、可操作的路圖,每批廢料走向可追溯。暢通危廢收集處理渠道,建立全過程管理體系,提高危險廢物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確保危險廢物得到及時安全處置。
(二)建立健全問責制度
加強對危險廢物產生行業監督檢查,加大處罰力度。對某些嚴重污染環境借鑒美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可能導致環境污染的責任者事先向保險機構交納保險費,當污染發生后對環境或第三人造成危害,有保險機構對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
(三)提高危險廢物防治水平
推行清潔生產工藝,從源頭減少危險廢物的產生。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生產技術,提高處理工藝技術水平。國外先進經驗表明,小規模、分散處理危險廢物成本很高、很難達到污染控制標準,也不利于環保部門監管,危險廢物更適合分類收集、集中處置,因此,危險廢物處理企業大型化、規模化也是發展趨勢[4]。
(四)引進和開發新技術
近年來,國內危險廢物處理技術發展迅速。例如等離子體熱解危險廢物技術得應用,可以實現高溫裂解徹底,減少尾氣二次污染,清潔安全。關注國內外最新技術動態,結合濟寧市實際現狀,引進新的技術、設備,推進危險廢物處置技術邁上新臺階。
(五)加強宣傳、鼓勵群眾參與
利用各種媒體宣傳作用,及時危險廢物治理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危險廢物環境污染的警示教育,引導社會群眾的監督和參與,舉報危險廢物污染行為。開展廢熒光燈管、廢鉛酸蓄電池、農藥包裝物等廢物采用強制回收、以舊換新、有償回購等激勵措施,激勵使群眾參與到危險廢物治理當中。
參考文獻:
[1]日本固體廢棄物處理模式給中國帶來的啟示[J].商品混凝土,2015,(10).
[2]渠玉英,李毅.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探討[J].中國環保產業,2012,(02).
[3]許婷等.國內外危險廢物管理制度研究[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論文集[C].2015.
篇3
一、城市固體廢物來源和分類
固體廢物是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我國從其來源及管理的需求出發,分為以下三類:
1.工業固體廢物
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交通等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冶金固體廢物(如高爐渣、鋼渣、赤泥、有色金屬渣等)、燃料灰渣(如粉煤灰、煤渣、煙道灰、頁巖灰等)、化學工業固體廢物(如硫酸渣、廢石膏、鹽泥廢石、、化學礦山尾礦渣等)、石油工業固體廢物(如堿渣、酸渣等)、糧食、食品工業固體廢物等。
2.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視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按來源可分為:家庭垃圾、食品垃圾、零散垃圾、市場垃圾、街道掃集物、醫院垃圾、建筑垃圾及糞便。城市生活垃圾的構成主要受城市的規模、性質、地理條件、居民生活習慣、生活水平和民用燃料結構的影響。發達國家的城市居民糞便大都通過地下水道輸入污水處理廠處理,而我國城市地下水下系統不完善及污水處理設施少,糞便需要收集、清運,是城市固體廢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鎮居民改革促使城市周邊區域生產的固體廢物占很大比例,尤其建筑垃圾急劇增多,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刻不容緩。
3.危險廢物
危險固體廢物是指具有易燃性、易爆性、化學反應性、腐蝕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態毒性或傳染性而對人類生活環境產生危害的廢物,如冶煉渣、化學廢物廢料及母液、核燃料生產、加工產生的放射性廢物,這類廢物需要單獨加以管理。
二、固體廢物污染途徑及危害
固體廢物特別是有害固體廢物,若處置不當,能通過不同途徑危害人體健康。工、礦業固體廢物所含化學成分能形成化學物質型污染;糞便及生活垃圾是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合繁殖地,能形成病原體污染。
固體廢物具有污染源多、污染原因復雜、危害范圍廣,管理比較困難等特點。其對人類環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大量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淤塞水道,污染水體;產生有害氣體,污染大氣;妨礙景觀,影響市容環境衛生傳播疾病,危害人體健康。
三、城市固體廢物處理現狀
目前國內固廢處理一般采取三種方式——填埋、焚燒和堆肥。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約占全部處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溫堆肥,約占20%;焚燒處理可達到解毒、除害的目的,但成本高占比例較小。從中國國情看,填埋處理費用低、操作簡便,但占用大量土地,對農田破壞嚴重,易產生二次污染。此外,受填埋場容量限制,舊的填埋場封閉后,新的填埋場選址非常困難,公眾對把農村當作垃圾消納場所已有抵制,所以當今填埋處理對于公眾已是很難接受的一種處理方式;有些城市固廢堆放于城鄉結合區,由于無害化處理設施與技術不夠完善,加上管理粗放,因此無害化處理效率是很低的,很難實現城市可持續化發展。
四、城市固廢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低效率低水平的城市固廢處理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城市發展的需求,處理設施的更新改革勢在必行
近些年,我國城市固廢排放量約以7%-9%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增長,而其處理的速度遠不及增長的速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量應用低效率低水平的城市固廢處理設施,我國城市固廢以郊外堆放、簡易填埋、衛生填埋為主,很少一部分采用焚燒處理,高溫堆肥常處于半運轉狀態,根本難以達到環保的要求和廢物回收利用的目的。 這些普遍存在的城市固廢處理場所產生的臭氣和滲濾液不但導致處理場附近環境的“二次污染”。同時,城市中固廢處理場址的選擇也是一個棘手問題,場址的選擇日益困難,衛生填埋的高運行費用,真正意義上的處理比較少。若不重視這些問題,難以達到城市生態環境系統的平衡,將嚴重影響城市固廢處理的可持續發展。
2.市民環保意識有待提高,加強對城市固廢的分類回收
進行城市固廢分類收集的城市均屬于經濟水平和人們文化素質較高的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還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城市固廢分類收集的重要性。通過普及環境教育,加大環宣傳力度,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樹立建立循環物流體系的理念,讓市民積極參與城市固廢的分類工作,促使市民自覺對固廢進行妥善分類處理,減少固廢的產生,促進固廢減量化、資源化。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能縮短垃圾處理的周期,提高資源化利用率。從城市固廢產生的源頭實行分類收集,從自我做起,從每一個家庭做起。
3.政府的大量資金投入及相應政策的制定是對城市固廢處理的基本保證
我國的城市固廢分類收集起步較晚,制度不完善,因而政府應加大力度,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固廢分類收集制度及相應的法規,為城市固廢處理做好保障工作。加強市政規劃及私營部門的參與,優化責任機制,做到職責明晰,運營與監督相協調,利用經濟手段來引導企業和公眾參與固廢的回收利用,扶植幫助建設廢品回收中心,增加可回收渠道和比例,提高城市固廢的綜合利用率,充分做好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的工作。
參考文獻
篇4
穗港澳科技·產業(城市固體廢物綠色處理)發展論壇舉行(蔡斯淙 攝)
論壇以“新型城市化:生態建設與人居環境”為主題,聚焦城市固廢的綠色處置,設立了城市固體廢物處置政策、法規以及發展戰略研究;城市固體廢物處置服務價格機制;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研究3個中心議題。
出席論壇的嘉賓以專業見長,許多專家、學者在這一領域研究成果頗豐。中科院廣州分院前院長陳勇博士、廣東社科院副院長溫憲元研究員、香港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陳英儂博士等作了主題演講。
與會科技專家深入探討了城市固廢的綠色處置產業鏈問題,提出通過打造綠色處置產業鏈,才能從本質上建立有效的固廢處置機制;通過市場化運作,才能實現城市固廢的綠色處置持續發展局面等相關觀點。論壇學習分享了美國、歐洲、日本、香港、澳門、北京等國內外不同區域和城市固廢的綠色處置方式和先進經驗,為與會者帶來更多的新思維;還通過展示城市固廢的綠色處置新技術、新設備,帶出了以科技進步推動城市固廢綠色處置的技術管理策略。
穗港澳科技專家為破解廣州“垃圾圍城”難題獻策
(蔡斯淙 攝)
論壇期間舉辦了包括主題演講、學術沙龍、分會場討論、展示城市固廢綠色處置設備及產品,實地參觀考察等多種方式進行,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積累了扎實的學術成果。
中科院廣州分院前院長陳勇博士作主題演講(蔡斯淙 攝)
據了解,“垃圾圍城”是近年來一直困擾廣州市城市發展的大難題。據了解,當前廣州市生活垃圾日排放量約17800噸,人均日排放量約1.2公斤,這些數字還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上升。廣州每天不得不進行填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理的垃圾高達12000噸。現有的垃圾收運處置設施、技術、管理模式遠遠不能解決問題。之前廣州市番禺區就因選址擬建垃圾焚燒廠一事一度引發諸多風波。目前廣州正在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提出把新型城市化與城市生態化結合起來,走環境友好的城市化道路。環境友好就是要求著力減少污染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突出城市生態建設,推動城市與自然、人與城市環境和諧相處,建設生態城市。因此,想方設法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刻不
容緩。
本次穗港澳科技·產業(城市固體廢物綠色處理)發展論壇搭建了宣傳、推廣與交流城市固體廢物綠色處置的科技成果及產業信息的平臺,帶來國內外其他地區和城市合理利用和有效處理城市垃圾的先進經驗,為廣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聚才引智,出謀劃策,對推動廣州形成城市固體廢物的綠色處置產業鏈,解決“垃圾圍城”難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穗港澳科技·產業論壇是由廣州市科協聯合穗港澳三地科技團體共同舉辦的科技論壇,自2005年起每年舉辦一期,涵蓋包括動漫、汽車、生物、腐蝕防護、智能產業等眾多產業,邀請三地科技工作者、政府職能部門、產業界、科研機構代表進行研討,推介三地最新的產業項目,為三地產業合作發展提出建議及意見。(廣州市科協 卜浩健 編輯:張煒哲)
香港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陳英儂博士接受媒體采訪
篇5
關鍵詞 園林建設;建筑廢物;生態利用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34-0064-02
隨著社會經濟與建設的高速發展,各種資源在大力開發利用的同時,絕大部分的建筑垃圾未經任何處理日益增加,如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機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發展,大力提倡建筑垃圾“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處理好建筑垃圾已成社會與部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1 建筑垃圾中建筑固體廢物概念
建筑固體廢物是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中的一部分,包括拆除物中的混泥土塊、石塊、磚瓦塊等,他們分散在混合垃圾與渣土中。建筑垃圾是城鎮固體廢物中的一部分,占量高達40%左右。其處置原則是“誰生產、誰負責處置與利用”。在處置過程中可以利用錯位性的特點,巧妙將某一個時空領域(生產過程)的建筑廢物在另一個時空或同一時空領域(生產過程)不同項目再生利用變廢為寶,關鍵看我們如何利用。而園林建設的整個過程都可以生態利用正是由此而顯現的思想理念。
2 建筑固體廢物現狀問題和對策
目前缺乏針對建筑固體廢物生態利用的標準規范和法規上的約束機制。加強對建筑垃圾的“三化”立法,并做好宣傳教育和監督執法工作。同時希望園林行業能轉變在資源化方面的被動參與,改為主動先行,化解建設與環保的一些矛盾。
目前缺乏綜合利用技術,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尤其是建筑、園林、國土、規劃、市政、環衛等多方共同努力,切實做好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對策,首先應加強建筑垃圾的資源化方面的技術開發,包括智力思想,技術協作、工程機械的協調配合。其次制定再生技術和產品生產的標準規范。開發簡單的分析方法與毒性含量。比如PH值、再生骨料的強硬度、整體利用砌體的堅固度:
通過市場價格手段促進生態利用的起步與發展,理順適宜再生建材體系,綜合考慮其運輸、填埋和環境損害,以及保護地質景觀、節約自然的礦產資源因素。對從事加工與再生利用的單位應給予環保補貼資金或在稅收,信貸方面優惠。
建筑垃圾填埋前必須落實人工分行分類處置,尤其在機械化作業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挑選出固體廢物給后續工程項目以方便利用。
城市綠地中花草樹木生長不好的,比如灌木大面積黃葉直至死亡的,與改造建筑垃圾的土壤基質很不科學相關聯。因此,必須在利用廢物上大做文章。
3 解決問題的方法
3.1 就地完善,整體利用
拆遷時先規劃,將原有建(構)筑物,有保留價值的,又不妨礙后續工程建設的經改造成為主體景觀的物體,予以保護。適合將改為小公園、小廣場的用地,最大好處是能延續當地的人文風俗,體現人脈意境(如廣東船場將廠房、煙囪、鐵軌、駁岸保留下來,改建成紀念性小公園,)設想可將桃源漆河小鎮的河道兩側規劃成山寨版的鳳凰景觀就有其優勢與特點。
3.2 就地做原材料利用
有些廢石塊、混凝土石塊、鋪道塊等稍成型不須加工就直接利用在砌體工程中 ,包括圍墻、擋土墻、駁岸、假山、花圃與苗圃鋪地或園林建筑中(亭、臺、樓、閣)基礎底層如207國道荊門段中的幾處改造采用“廢棄塊”當“石塊”維修加固擋土墻幾年來一直很好。)
3.3 就地經破碎成小石子替代原生料做墊層或鋪地利用
多數的廢混凝土塊、石塊、磚瓦塊,破碎成適合的小石子做植草磚,小游路的基礎層墊層或場地平鋪作基礎介質層使用。
3.4 經破碎后做再生骨料利用
對于有些混凝土塊,石塊其強度較好的將其粉碎做再生骨料,稍加清洗作小游路、亭、臺、樓、閣的混凝土骨料配合使用,可采用適當滲入粉煤灰、硅灰代沙30%或加入減水劑4.5kg/m3 或加膨脹劑10%~20%代替水泥等法解決其不足的問題。如河南開封―蘭考混凝土道路建設工程鋪了兩處40m的廢棄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實驗路段,經多年行車運行證實,路況與正常生產路段無實質上差異。又如常德時期的雕堡其原材料慘有當時城墻磚的碎塊 部分河沙與石灰,園林方面要求不嚴,其利用的途徑很多。
3.5 直接做混凝土面層材料利用
有些裝修、裝飾后的大理石、花崗巖、瓷磚等邊角余料,直接用于小游路的面層鋪裝,按不同的紋路要求拼合,還可藝術鋪裝。舊磚瓦可做面料鋪裝,增強吸水透氣,還有條石、塊石可做草坪的游路鋪地。可將粉碎的彩色骨料做混凝土面層使用在小游路,然后用水磨機稍加磨平。
3.6 直接做堆山造景材料利用
有些工地設計時有小土丘或假山的造景,應在建筑垃圾清運時就留下一些渣土和塊狀廢物直接堆砌在堆山造景中,上栽一些松竹等耐旱植物美化環境。
4 建議
1)完善立法與法規
明確建筑混合垃圾的收費標準要遠高于分類垃圾。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且規定其必須進行分類分選,生產單位必須添置相應的設備或委托第三方來利用。
2)城建外應明確一人負責上傳下達建設工程項目信息以市場經濟手段設置協調處理事業中心,以便形成市場化生態利用的網絡格局。
3)配備相應的設備
借鑒日本的先進技術與經驗,科學的開發和制造出自行式破碎機械在現場直接進行破碎再利用。
4)強調優化拆除辦法、強調適宜地就地保護利用,改善過去強硬的“三通一平”做法,讓景觀規劃方案提前實施利用。
5)增強園林企業自身員工的生態利用的思想觀念,轉變舊的思維模式,開拓思路。
5 結論
園林人不應固自封、夜郎自大。自覺自愿挖掘自身潛力,做好生態利用,以建成現代建筑景物為斑塊,以樹木綠化環境為廊道,以道路、綠地園林為基質的現代景觀,創造出更加美麗的生態文明城市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趙由才.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篇6
摘要:論述了固體廢物的性質和危害,對廣州市固體廢物污染的現狀做了較詳細的分析。針對污染的問題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廣州市;固體廢物;二次污染
1廣州市固體廢物污染現狀
1.1廣州市工業廢物污染現狀
近年來,廣州市工業生產產生的固體廢物急劇增加,組成成份日趨復雜。2005年全市固體廢物產生總量達2334萬噸,其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就占有1400萬噸,該市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總量雖接近1000萬噸,但現有的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數量上遠遠不能滿足廢物處置需求,設施建設普遍簡陋,達不到“無害化”的標準,二次污染嚴重。
1.2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現狀
目前廣州市平均日產垃圾6300噸。生活垃圾,主要在位于黃埔區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但由于各種原因,這些生活垃圾在處理過程中又給當地的居民群眾造成了較為突出的二次污染。尤為令人吃驚的是,已開場10多年、并計劃將于年內關閉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場,其污水處理系統至今還處于調試階段,大量未經任何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里。
1.3廣州市有毒化學固體廢物污染現狀
目前廣州市每年的危險固體廢物產量約為2萬噸,廢舊電子電器12萬噸,廢塑料包裝物和農用薄膜32萬噸。其中醫療廢物進行集中處理處置的只有廣東生活環境無害化處理中心等3家,醫療廢物集中安全處置達標率只有40%;大量的危險廢物被不規范焚燒或傾入沒有采取防滲措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場,甚至直接排入環境中,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1.4廣州市白色污染現狀
廣州市目前使用的是EPS(俗稱白色)泡沫塑料快餐具,其年消耗量在20億~30億只,大量棄擲的泡沫塑料快餐具形成“白色污染”。21世紀廣州市的白色垃圾有300多萬噸。由于EPS泡沫塑料消耗的是無法再生的石油資源,用作發泡劑的氟利昂是對地球大氣臭氧層造成不可逆轉破壞的“元兇”,它埋在地里會使土壤劣化,焚燒處理又會產生10余種有毒氣體污染空氣,故而成為災難性的“白色污染”。它已同汽車尾氣、有磷洗滌劑一起被列為我國環保治理的三大重點。因為白色垃圾需要百年以上時間才可以在自然界自然降解,所以解決它的污染問題被稱做百年難題。
2廣州市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對策
2.1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的治理對策
(1)冶金廢渣的治理對策。
①高爐渣:高爐渣的產量隨冶煉技術及礦石的品位不同而變化。高爐渣屬于硅酸鹽材料。它化學性質穩定,并具有抗磨、吸水等特點,可供廣泛應有,國內對高爐渣的應用都很重視,美、英、法、日本等國高爐渣的利用率已達100%,甚至出現了很多專營高爐渣商品的公司和工廠。我國高爐渣的利用率已達85%以上。為了適應不同的用途,高爐渣可分別被加工成水渣、礦渣碎石和膨脹礦渣等幾類主要產品。
②鋼渣:鋼渣是煉鋼過程中排出的固體廢物,包括轉爐渣、電爐渣等。煉鋼過程中的排渣工藝,不僅影響到煉鋼技術的發展,也與鋼渣的綜合利用密切相關。目前,煉鋼過程的排渣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如下四種:冷棄法;熱潑碎石工藝;鋼渣水淬工藝;風淬法。
(2)化工固體廢物的治理對策。
①對硫鐵礦燒渣,應根據其含鐵量的不同確定其用途,鐵含量高的應回爐煉鐵;低鐵、高硅酸鹽的硫鐵礦燒渣宜做水泥配料。
②鉻渣可代替石灰石作煉鐵熔劑。在冶煉過程中鉻成為金屬進入鐵組分中,可徹底消除六價鉻浸出的危害;根據鉻渣在高溫下能還原成低價態無毒鉻的原理,可將鉻渣摻入煤中用于發電、用鉻渣作玻璃著色劑或鈣鎂磷肥和鑄石。還可利用碳對鉻渣進行干法還原除毒;用電解法處理鉻酸、生產鉻鹽精、回收原理含鉻硫酸氫鈉等。
③燒堿鹽泥可采用抽濾、沉淀過濾法進行處理,或用于制氧化鎂等;含汞鹽泥可用次氯酸鈉氧化法、氯化-硫化-熔燒法進行處理,并回收金屬汞。
④電石渣可制水泥或代替石灰作各種建筑材料、筑路材料等,還可用來生產氯酸鉀等化工產品。
⑤其它化工廢物,如,磷渣可燒制磷酸;甲醇廢觸媒可生產鋅-銅復合微肥;溶劑廠母液可生產二甲基甲酰胺等;染料廢渣制硫酸銅等產品;膠片廠的廢膠片和廢液可回收銀。
2.2生活垃圾污染的治理對策
(1)填埋法。
①垃圾填埋場的選址。選址時遵循的原則是:遠離生活區和水源地;避開上風口和水源地上游;自然地理條件不適宜飄浮擴散和滲漏。
②對填埋場需要進行嚴格的防滲漏處理,以免垃圾中的有害物在雨水或地表徑流的沖刷下隨水滲漏,污染地下水和相鄰土壤。
③垃圾場表面覆土和排氣管網設置。
(2)堆肥法.
堆肥生產的主要工藝過程是:生活垃圾-分類-破碎-發酵-烘干-磨粉-配料-造粒-干燥-包裝-出廠。如果是生產一般堆肥,則在發酵工藝完成后,即可直接使用;如果生產有機復合肥,則在配料工藝需要添加一定配比的化肥。有機復合肥的有效肥力是一般堆肥的4~5倍。目前廣州市的固體污染只有少量是用的堆肥法處理。
(3)焚燒法。
廣州市現在有1座大型垃圾焚燒廠——李坑垃圾焚燒廠。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是廣州市重點工程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7.25億元。投入運行的一期工程設計日處理垃圾1040噸,占目前廣州市日產生活垃圾量的約1/7;該廠年發電1.3億度,能滿足10萬戶家庭生活所需,是符合廣州特點,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利用垃圾發電、“變廢為寶”是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有別于垃圾填埋場的一大亮點。該項目還是國內第一個采用中溫次高壓參數的焚燒發電廠,通過提高蒸汽溫度和壓力有效提高蒸汽回收效率,使發電量增加20%以上。此外,與垃圾填埋場需大量占用土地不同,該廠在設計原則上盡可能節約用地,目前一期用地僅為3.2萬平方米,是興豐垃圾填埋場的1/10。
2.3白色污染處理方法
①實行垃圾分類,以利回收利用。清潔的廢塑料制品可重復使用、造粒、煉油、制漆、作建材等。而從垃圾場重新分揀廢塑料制品,則費時費力,且塑料的利用價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廢塑料制品進入垃圾流之前將其分類回收上來。目前,發達國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國城鎮盡快推行垃圾分類棄置已勢在必行。
②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可降解塑料。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縮短了其可降解周期。廣州市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已經和正在開發出以淀粉、秸稈纖維、天然草漿等材料制成的“綠色”替代品。
③加強立法,強化管理,盡量減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規的形式明確生產者、各級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的義務。目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廣州市也為此專門制定了地方性法規,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2.4廣州市垃圾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1)填埋場場底防滲。
為防止垃圾滲濾液污染地下水,必須在填埋場底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以前垃圾填埋場底部都鋪放一層防滲材料,主要有黏土、瀝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膠等。近幾年國外開始采用人工合成防滲層,有的采用雙防滲層,效果明顯好于前者。垂直防滲可采用帷幕灌漿、不透水布等。各填埋場可根據具體工程和水文地質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滲措施。
(2)滲濾液的收集處理。
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法包括生物、物化及土地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包括好氧處理、厭氧處理和厭氧-好氧處理。物化法主要有化學混凝沉淀、電解氧化、活性炭吸附、密度分離、化學氧化、化學還原、膜滲析、汽提、濕式氧化等多種方法。和生物法相比,物化法受水質水量影響小,出水水質穩定,尤其對BOD/COD較低而難以生物處理的垃圾滲濾液有較好的處理效果。由于物化法處理費用較高,一般用于滲濾液預處理或深度處理。滲濾液的土地處理包括慢速滲濾系統(SR)、快速滲濾系統(RI)、表面漫流快速滲濾處理系統(ARI)等多種土地處理系統。土地處理主要通過土壤顆粒的過濾,離子交換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滲濾液中懸浮顆粒和溶解成分。通過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使滲濾液中有機物和氮發生轉化,通過蒸發作用減少滲濾液量。
(3)填埋氣的處理和回收利用。
①填埋氣的收集。由于大部分沼氣在填埋場填埋過程中就已形成,所以沼氣采集應在填埋過程中就開始實施。在荷蘭,對正在使用的垃圾場,主要采用立式或水平式收集技術。立式采氣系統是在垃圾場的填埋過程逐步建造成的,其方法是在填埋場內均勻分布豎立大口徑鋼管,在每個鋼管外砌筑豎井,當填埋厚度達到2~5米時,將鋼管向上抽一部分,并繼續砌筑,直到填埋場達到設計高度,然后將鋼管移走。
②填埋氣的凈化。溶劑吸收法是目前較為成熟的沼氣凈化方法,如采用雙塔式溶劑吸收法提純垃圾沼氣,設備簡單、成本低、操作簡便,凈化效果好。
2.5廣州市固體廢物優化方法
篇7
關鍵詞:南京市;十三五;工業危廢;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X5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1-0067-03
Abstract: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tion and disposal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in Nanjing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the main problems and challenge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were summarized,an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Nanjing;The 13th Five-Year;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工業危險廢物產生于工業生產過程中,具有化學反應性、易燃易爆性、腐蝕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等特征。盡管工業危險廢物的總量相對較少,但因其對環境造成的后果嚴重,始終是固廢處置的重點和難點[1]。工業危險廢物管理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防范環境風險,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安全,改善大氣、水和土壤環境質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十二五”以來,南京市在工業危險廢物的管理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伴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黑色金屬冶煉等為主的工業企業產生的工業危廢逐年增多。據統計,5年間共產生危廢195.5萬t,較“十一五”增長了68.9%,年均增長11.1%。而危廢的處置利用設施和能力沒有同步增長,不能滿足工業危廢處置利用的需要。因此,為了在“十三五”期間加強南京市工業危廢的環境管理,提高危廢減量化和資源化水平,確保危廢處理處置無害化,切實防止危廢污染環境,有必要進行南京市工業危廢污染防治對策的研究。本文通過調查南京市“十二五”工業危廢的產生、處理處置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危廢處置利用及完善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對策建議,為政府制定“十三五”期間危廢“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相關政策提供技術支持。
1 “十二五”工業危廢污染防治現狀及主要問題
1.1 工業危廢產生及處理處置狀況 根據南京市環境統計資料,“十二五”期間,2011、2012、2013、2014和2015年的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分別為30.17萬t、32.52萬t、37.70萬t、45.81萬t和49.34萬t,較“十一五”增長了68.9%,年均增長11.1%,基本呈逐年增長態勢(圖1)。工業危險廢物主要產生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主要危險廢物種類為廢堿(HW35)、精(蒸)餾殘渣(HW11)、廢酸(HW34)、廢礦物油(HW08)和其他廢物(HW49)等。
“十二五”期間,南京市危險廢物主要處置利用方式是焚燒、綜合利用以及填埋,以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利用和企業自行處置利用為主。5年間,雖然工業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已達約99%(2015年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為96.67%),但綜合利用率只有約50%~65%(圖2)。
“十二五”期間南京市本地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較弱,到2015年年底南京市共有29家企業具備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資質,其中危險廢物集中焚企業2家,危險廢物填埋處置企業1家,綜合利用企業19家。每年僅有約75%的工業危險廢物在南京市本地處置,其余有相當一部分危險廢物需轉移到鎮江等周邊地區處置。另外“十二五”期間,南京市每年都有少量危險廢物貯存,2015年約有1.65萬t危險廢物處于貯存狀態。
1.2 工業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南京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逐年增長,處理處置能力不足,造成了一定數量的危險廢物貯存于各大企業。企業、園區和社會3個層次均未能建立有效的循環經濟體系,很難對危險廢物實施從產生、運輸、處理到最終處置的全過程統一監督管理,致使工業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存在一定問題。
1.2.1 南京市工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尤其是焚燒處置能力不足 南京市以化工、鋼鐵和電子為支柱產業,產生了大量工業危險廢物。十二五期間,全市危險廢物產生量介于30萬~50萬t/a,僅約75%在南京市處置利用,25%的危險廢物需跨市轉移。企業的焚燒設施與工藝也較為落后,亟需升級改造。另外,廢酸、廢堿、有機溶劑等缺乏綜合利用單位。危險廢物貯存既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又存在較大的環境風險。另外危廢跨市轉移既存在較大的管理難度,又存在巨大的運輸安全風險。
1.2.2 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方式有待改進 2015年南京市工業危險廢物總體綜合利用率為62%。從綜合利用的技術現狀看,大多停留在作為燃料、筑路等較低層次上,缺少高附加值、深度加工的產品,而且量大面廣的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技術問題并未得到根本的解決。同時,危險廢物再利用的方法和途徑也存在一定隱患。
1.2.3 危險廢物監管能力與環境形勢不相匹配 近年南京市工業危險廢物的逐年增多,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處置單位的技術能力落后,危險廢物處置設備急需更新。同時,南京市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審計強度不夠,尚未建立循環經濟產業鏈,亟待建立科學規范的固體廢物監管體系。隨著新的管理職能不斷強化,管理執法隊伍力量不足,難于全面掌握企業危險廢物的產生和流向等情況。
2 “十三五”南京市工業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形勢
工業危險廢物的產生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結構的調整而發生變化,近幾年來,南京市危險廢物產生量逐年增加。根據《南京市環境統計資料》得到單位工業總產值危險廢物產生量,從而得到危險廢物的排污系數,按照南京市工業總產值計算危險廢物產生量。危險廢物年產生量預測數學模型為:
式中:W-規劃期末危險廢物年產生量(單位:萬t);δ-預測基準年單位工業總產值危險廢物產生量(單位:t/萬元);α-衰減系數;n-預測時段(單位:a);M-規劃期末工業總產值(單位:億元)。
以2015年為基準年預測,萬元工業產值危險廢物產生量為3.78kg/萬元。分析2011年以來南京市萬元工業產值危險廢物產生量的變化情況,發現南京市危險廢物排放強度年遞減系數變化于0.06~0.17,中值為0.08,平均危險廢物排放強度年遞減系數為0.10。由于遞減因子不穩定,而且減排空間不斷減小,所以預測公式中α取最小值0.06,2020年南京市危險廢物預測產生情況見表1。
隨著資源回收技術的不斷提高,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一般來說有一定的增長空間。如果危險廢物能實現遠期85%的綜合利用率的話,預計2020年南京市分別大約有8萬t危險廢物需經焚燒、填埋等方式處置。但如果以2015年62%的綜合利用率來估算的話,2020年南京市大約有21萬t需經其他方式處置。就以上趨勢分析看來,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技術水平不高和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是“十三五”面臨的2個主要壓力。如果遠期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不能達到85%的話,那么南京市目前的危廢處置建設狀況尚不能滿足未來需求。如何處置未來增加的危險廢物,將是南京市固體廢物未來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考驗。
3 “十三五”工業危廢污染防治主要對策措施
3.1 “十三五”期間工業危廢污染防治總體目標 根據《南京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南京市“十三五”期間工業危廢污染防治總體目標為:圍繞“十三五”環境保護基本策略,以保護環境、防治工業危廢污染、減少工業危廢給社會帶來的危害、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為根本目的,進一步加強南京市的工業危廢污染防治工作,完善工業危廢管理和監督體制,加快工業危廢處置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危險廢物的跨境轉移,形成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的工業危廢處理處置體系和穩定運行機制。綜合分析2015年南京市工業危廢污染防治現狀、《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07―2030)》以及《南京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定和要求,設定南京市工業危廢管理指標為:到2020年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100%。
3.2 “十三五”工業危廢污染防治主要對策建議 工業危廢的處理處置是一個全過程管理模式,需要從產生、收集、運輸、儲存、處理處置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2]。為實現上述目標,解決南京市工業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存在的問題,本文建議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3.2.1 完善工業危廢的行政管理體制及信息化平臺建設 結合南京市工業危廢管理實際狀況,完善立法、執法和監督管理“三位一體”的行政管理體制,明確調查、懲罰等行政管理職責分工。建立工業危廢管理信息網,加強危廢全程監管能力建設,與工業固廢的管理一并構建固廢處置流程的監控一體化系統,全方位掌控危廢的產生和流動情況,統一歸口危廢產生、處置企業、以及運輸等相關信息。完成動態數據庫建設。加強檢查、企業申報登記、監督以及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加強危險廢物應急能力建設,有效解決突發環境事件。增加執法人員編制,解決管理執法伍力量不足問題。
3.2.2 加快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提高處置能力 南京市近期應加快威立雅環境服務公司、化工園天宇、長江江宇、江南、江北環保產業園等危廢處置項目的建設步伐,遠期積極爭取在這些項目完成的基礎上再上幾個危廢處置設施項目,提高危廢的焚燒與填埋處置能力,解決南京市危廢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力爭至2020年,危險廢物無害化集中處置能力達20萬t/a以上,實現危險廢物的本地處置以及焚燒、衛生填埋等多元化綜合利用的安全處置。
3.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危廢處置行業的發展 制定科學完備的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的建設計劃,將其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解決用地、資金等相關問題。加強危廢處置企業的政策資金扶持,通過多種手段解決企業研發投入高、危廢處置利用利潤微薄、提檔升級難等問題。支持鼓勵危廢處置利用企業積極申報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認定,按國家有關規定申請享受稅收、運行等優惠政策。完善《南京市節能和發展循環經濟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適當降低對危廢企業申請該項補償的節能規模要求。通過綠色信貸、減免稅費、土地有償使用等優惠補償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危廢處置利用行業,重點鼓勵投資危廢焚燒處置、廢酸處置利用等南京市目前處置能力缺乏的項目。
3.2.4 增加科技研發投入,提高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著力提高危廢綜合利用水平,重點研發危險廢物再利用與安全處置的關鍵技術;建立區域危險廢物集中處理處置技術優選和風險評價機制與方法,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理處置決策支持軟件。
參考文獻
[1]再協.2016年中國固廢處理行業發展概況[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6,(7):13-17.
篇8
關鍵詞:工業源 危險廢物 管理現狀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X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c)-0001-02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步加強。近年來,媒體上曝光的由于工業源危險廢物引起的公共健康影響屢見不鮮,工業所產生的危險廢物的管理問題也擺在企業和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的眼前,如何深入剖析當前工業源危險廢物管理存在的問題,科學研討各項管理措施的實施效果,成為企業和環保行政主管部門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1 工業源危險廢物的概念及對環境的影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而工業源危險廢物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危險廢物。由于工業體系龐大,種類繁多,產生的危險廢物數量大且成分復雜,從其產生、收集、運輸、貯存、綜合利用及處置等環節在時空上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使得工業危險廢物的污染控制成為企業管理和環保部門監管的一大難題。
全世界每年的工業源危險廢物產生量約為3.3×108t,數量龐大,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蝕性、化學反應性。危險廢物具有富集終態和污染源頭的雙重作用;具有潛在性、長期性和災難性的危害。若不加以嚴格控制和管理,會對地下水、地表水、大氣、土壤造成嚴重污染;容易引起燃燒和爆炸事故,污染環境,甚至直接危害人類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控制工業源危險廢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危害,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重大環境問題。
2 工業源危險廢物產生的環節
2.1 產生于工業生產使用的原材料
有些產品的生產需用到化工原料甚至危險化工原料等,這些原材料的容器或外包裝含有或直接沾染危險廢物,因此這些容器或外包裝是危險廢物,需要交由有相關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
2.2 產生于工業生產工藝過程
在某些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有些原材料在投入工藝流程后一部分轉化為產品,一部分會在工藝某一或幾個節點轉化為危險廢物而產出。此類危險廢物產生的途徑,對于不同的產品、原料、規模、設備技術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其產生量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線路板廠在其線路板蝕刻工藝過程就會產生蝕刻廢液,一般企業會將蝕刻廢液交由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但有些企業改造生產工藝流程,使用蝕刻液在線循環技術,實行在線循環處理,達到蝕刻廢液零排放,從而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2.3 產生于廢物末端處理過程
企業的廢水、廢氣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含危險廢物的污泥、殘渣或粉塵,比如皮革企業復鞣工藝后產生的含鉻廢水經處理后會產生含鉻污泥,這些污泥經壓濾機壓水后入袋按危險廢物規定處理處置;又如廢氣過濾處理后產生的活性炭也是危險廢物,同樣要按照危險廢物規定處理處置。
3 工業源危險廢物管理現狀分析
3.1 企業危險廢物管理現狀分析
3.1.1 企業對危險廢物的危害性認識不足
對一些產生量較小的危險廢物處置重視不夠,隨意傾倒、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到外環境;將危險廢物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進行簡單處理;有的危險廢物則出售給其他無相關資質的商家,非法轉移牟取暴利,不按照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制度和轉移聯單制度等相關制度處置。在日常執法中發現,更有甚者,對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沒有鑒別意識,認為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沒有危害性,隨意處置。對于一些沒有環保審批手續的企業,危險廢物的處置更加隨意,危險廢物的去向不明,沒有進出臺賬,對環境安全構成了重大危害。
3.1.2 企業對危險廢物的管理不規范
雖然認識到危險廢物的危害性,由于企業的經濟、技術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危險廢物的暫時貯存管理不規范,廠內危險廢物隨意堆放,露天堆置,貯存場所沒有防滲防漏等措施,包裝不規范等,沒有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進行妥善貯存,帶來了二次污染,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2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危險廢物管理現狀分析
3.2.1 相關法規規章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近年來,雖然國家相繼出臺了不少的危險廢物法規規章和管理制度,但相關的法規規章和管理制度跟不上現代經濟發展潮流,出現滯后現象。比如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制度不夠完善,長期以來,我國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制度依托于環境統計和排污申報登記,這些依托來源都不是數據收集的重點,統計企業數量少,統計指標僅限于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利用量、貯存量、排放量和處置量等五項,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的需要。同時,缺乏相關法規來支持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與危險廢物的處置方面的法規不對稱,造成可利用資源的浪費。
3.2.2 危險廢物管理能力不足,執法能力亟待提高
全國大部分地級市環保部門還沒有專門的固體廢物管理機構,也沒有設立專職的管理人員崗位,企業危險廢物的監督管理處于被動應付狀態,執法能力和力度均不足。隨著企業危險廢物產生量不斷增大,種類逐漸增多,跨區域轉移量不斷增加,監管難度和工作量越來越大,對管理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完備的執法監督體系,加強執法能力;需要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打造技術過硬的專業隊伍。
3.2.3 區域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推動力不足
由于環保部門在危險廢物監管能力上的不足和執法能力的疲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區域危險廢物集中設施發展緩慢。因為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投資大、投資回收期長、市場回報率低,運行成本高,企業投資建設的積極性不高,建設進展緩慢,一旦環保監管跟不上,相關有資質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企業的發展將會受到影響。要積極推進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環保部門的行政政策推動力不可忽略。比如可以積極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運營和處置模式以及對于不履行法定義務,逾期不處置或者處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要加大執法和管理力度,通過征收行政代處置費用的方式,促進危險廢物的規范化處置。
4 工業源危險廢物管理發展趨勢
4.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環保執法力度
相關職能部門應該適時修訂相關的危險廢物管理法規規章,依據危險廢物的管理制度,做好企業危險廢物產生到最終處置的各環節的監管,確保每一環節執法到位,深化產廢單位的申報和轉移聯單制度,全程監控,切實掌握和控制廢物的流向。同時,也要完善現有危險廢物的法規制度,在確保危險廢物安全去向的前提下,靈活多渠道利用資源化危險廢物。比如上述的化工原料廢容器或外包裝,其實可以完全退回原料生產廠家進行回收利用,但現行法規將其定義為危險廢物,那么這些廢容器也只能執行相關規定,但往往原料生產廠家沒有相關危險廢物回收資質,從而形成一種資源利用多樣化的瓶頸,若法規能對這種情況進行完善的話,那么在確保全過程的安全的情況下,建立相關臺賬,完全可以達到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處置的資源浪費。
另外,加強企業和危險廢物處置單位的監管力度。對于沒有環保審批手續或是雖有環保審批手續但危險廢物不按環保要求處理的企業,依法查處,杜絕危險廢物脫離監管軌道。加大對無證經營、非法轉移、超范圍經營危險廢物處置單位的執法力度,甚至吊銷經營許可證。同時,要完善對違法行為的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社會公眾對危險廢物違法處置的舉報和監督,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監督氛圍,減少和杜絕違法現象。
4.2 進一步加強環保固廢管理隊伍和管理能力的建設
當前,環保職能部門對于危險廢物的管理主要依靠污染控制科(股)來管理,由于該科室業務量大,人手往往是不足的,同時危險廢物的管理又是一項技術性比較強的管理,所以對固體廢物的管理隊伍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環保職能部門要積極調整職能,成立專門的固體廢物管理機構,充實管理技術人員,加強人員的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促進危險廢物的規范化管理。
4.3 提高工業源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廢棄物只是相對來說的,如果放在合適的位置,它就是一種原材料,危險廢物不例外。其實工業源危險廢物很大一部分都是有其他用途的,只是信息的不對稱、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水平的制約,造成絕大部分工業源危險廢物都是直接經過末端處置,達不到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減量化的效果。因此,相關職能部門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信息溝通管理平臺,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利用這個信息平臺作為中間載體,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提高工業源危險廢物的資源化水平,促進其減量化和資源化。同時,要鼓勵科研單位積極與企業開展科研,加快工業源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提高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鼓勵開展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引進、消化、吸收先進實用的生產工藝技術設備,減少工業源危險廢物的產生或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
5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工業發展所產生的危險廢物日益劇增,其環境污染現象屢見報端,對工業源危險廢物的有效管理也就越來越重要,本文介紹了工業源危險廢物對環境和人們身體健康的危害,詳細地分析了工業源危險廢物產生的一般環節及管理現狀,從而有針對性地探討工業源危險廢物管理發展趨勢。然而,要有效地管理工業源危險廢物,一要靠政策扶持,二要靠科學技術,三要靠意識提高,三者缺一不可。本文正是從這三方面出發,分別從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工業源危險廢物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水平,以及鼓勵公眾參與等這幾方面就工業源危險廢物的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議,希望能對新時期的工業源危險廢物的管理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S].
篇9
[關鍵詞] 循環經濟 立法 中國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高度產業化,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已經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健康,甚至生命,改變這個現狀最好的辦法是對物品和廢棄物進行全過程處理,在不損害環境的基礎上實現能源的再利用,節約生產成本,達到“最佳生產,最適消費,最少廢棄”的理想模式,循環經濟范式應之而生并受到重視。它通過生產與環境保護技術體系的融合,強調減少資源的消耗,節約使用資源;通過清潔生產,減少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過廢棄物綜合回收利用,實現物質資源的循環使用;通過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環境友好生產。
一、“循環經濟”的概念
循環經濟一詞起源于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的宇宙飛船理論,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模式。循環經濟主要指在企業利用資源進行生產、產品消費及廢棄物的處理的整個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資源消耗型經濟轉變為循環利用資源的生態型經濟,它不僅是一種經濟模式,也是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對物品和廢棄物進行全過程處理,以達到反復使用,使其資源化的目的,從而形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實現廢物的凈化和再利用。
循環經濟以3R原則為基本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
所謂減量化就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量少的使用資源,實現資源最小化,盡可能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以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和浪費;所謂再使用就是指將產品及其包裝反復使用,要求將再生資源直接作為產品或者經修復、翻新、再制造后繼續作為產品使用,或將再生資源的全部或者部分作為其他產品的組件或者部件予以使用;所謂再循環就是指將可循環利用的廢品進行回收和再利用,使之成為可以利用的資源。
二、各代表國家循環經濟立法發展背景
日本及歐盟各國均對循環經濟進行比較完備的立法。
日本的循環經濟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備的,涉及了基本法、綜合法、專項法等多個層面,具有非常完備健全的循環經濟法律法規體系。1967年,日本頒布了《公害對策基本法》,1970年日本國會修訂了《公害對策基本法》,制定了《廢棄物處理法》,1991年再次修訂《廢棄物處理法》,并通過了《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1993年制定了《環境基本法》,1995年通過了《容器和包裝物的分類收集與循環法》,1998年制定了《特種家用機器循環法》,2000年日本國會共修訂及通過了六項法案被成為“資源循環型社會元年”。2002年,通過了《車輛再生法》。日本制定循環經濟法律雖然起步較晚,但其起點高,采取的措施堅決全面,取得的效果非常顯著,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國借鑒。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循環經濟立法的國家,它的循環經濟立法層次分明,體系完備。1972年頒布了《廢棄物管理法》,1978年推出“藍色天使”計劃,制定了《廢物處理法》,1986年《廢物處理法》修改為《廢物限制及廢物處理法》。2000年制定了《2001年森林經濟年合法伐木限制命令》,2001年制定了《社區垃圾合乎環保放置及垃圾處理場令》,2002年制定了包括推進循環經濟在內的《持續推動生態稅改革法》和《森林繁殖材料法》,2003年修訂了《再生能源法》。在德國不斷加強和完善循環經濟法制建設的影響下,一些歐洲國家制定或修正了自己的廢物管理法,如瑞典議會于1994年確立了“生產者責任制”的原則方法,即生產者應對其產品在被最終消費后繼續承擔有關環境責任,并于同年通過了關于產品包裝、輪胎和廢紙的“生產者責任制”法規。
美國雖然還沒有一部全國性的循環經濟法規,但自俄勒岡、新澤西和羅得島等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制定促進資源再生循環法規以來,現在已有半數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環法規,且其1976年的《資源保護和回收法》及1990年的《污染預防法》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循環經濟的思想。
三、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狀況及循環經濟立法
我國對循環經濟的探索始于20世紀90年代,基本做法是在企業、工業園區和區域等層次逐步推進“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實現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近年來,我國一直非常重視循環經濟的發展,循環經濟投資總量在不斷攀升,從循環經濟中的環保投資方面來看,“七五”期間,中央財政環保投資為476.42億元;“八五”達1306.57億元;“九五”為3447.52億元;“十五”突破7000億元;“十一五”期間經初步測算,全社會環保投資預計達到13750億元。2006年,環境保護支出科目首次被正式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環保財政投入第一次實現了“有渠有水”。
我國的環境立法的結構及其繁雜,分為憲法性規定、環境基本法的規定、綜合性的環境法律、專門性的環境法律、環境行政法規、環境部門行政規章,地方級環境立法主要包括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在民族自治地方還有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我國的環境立法的內容也非常龐雜,主要包括:1991年的《水土保持法》 ,1995年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1996年的《礦產資源法》, 1997年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1998年的《節約能源法》,2000年的《海洋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2002年的《清潔生產促進法》、《環境影響評價法》,2003年的《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這些法律都或多或少地間接涉及循環經濟的某些內容。
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循環經濟立法。只是在較低的立法層面上,《遼寧省發展循環經濟試點方案》,《江蘇省循環經濟建設規劃》和《貴陽市建設循環經濟生態城市條例》中有關于循環經濟的規定。
四、我國實行循環經濟立法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但粗放型增長模式還未從根本上轉變,資源消耗急劇增加,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以環境的巨大損失為代價的,嚴重損害了公民的生存環境,阻礙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長期看來非常得不償失,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減少環境污染,就必須實行循環經濟。真正實現循環經濟,需要法律的約束,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循環經濟法律,只是在某些法律中間接的涉及到循環經濟的某些內容而沒有一部將清潔生產、固體廢物利用、環保產業發展和資源循環利用等相關內容統一納入到循環經濟法律框架內進行綜合考慮的法律。目前的《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節約能源法》由于受各自的法律定位所限,無法發揮從全局的高度統領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循環型社會的使命,對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職責規定得也不夠明確,可操作性較差,缺乏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有效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這些弊端使循環經濟在實踐中難以真正的落實。
五、構建我國循環經濟法律體系的構想
目前我國對循環經濟的投資總量還在不斷增加,力度也在不斷加強,但是,要想切實有效的發展循環經濟,還必須將科技發展、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相結合,制定專門的關于循環經濟法律,形成基本法為基礎以單行法為補充的法律體系,而不僅僅是對《清潔生產促進法》等原有污染法進行細枝末節的修改。
我國具有自己的法律結構和現實情況,不能照搬國外的立法模式,而應該結合我國的環境立法結構,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法律制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主要內容,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重視經濟手段的合理使用,保證法律的可操作性、公眾參與性。
綜上所述,我國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構建起完整、系統地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修改和完善原有的法律并制定新的專門的循環經濟法律,創造法律、行政法規和市場相結合的新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筆者認為,循環經濟的法規體系應在四個層面上進行立法:
1.修改和完善基礎法。在《環境保護法》中對循環經濟作出規定,進一步補充循環經濟相關內容,修改或刪除與循環經濟不符的章節和條款。
2.制定專項法律。制定《循環經濟促進法》。這部法律在我國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中將發揮基礎作用。
3.制定和修改綜合性領域的法律。規定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基本方針、法律制度,實施措施及監督管理等具體內容并對《清潔生產促進法》、《節約能源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進行適時修改,以免交叉和重復。
4.根據各種產品的性質制定的具體法律法規。其中最重要的是專項法律的制定問題。我國應當建立以《循環經濟促進法》為基礎的循環經濟法律體系。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筆者認為該法應當明確以下問題:
明確循環經濟立法的基本原則及立法目的。明確規定國家、各級政府、企業和公眾的責任義務;明確懲罰制度;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從激勵和約束兩個方面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制度;強化重點企業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的定額管理制度;強化產業政策的規范和引導制度。
總之,我國應切實重視循環經濟立法,最終形成以《循環經濟促進法》為基礎,以《節約能源法》、《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四部法律為主干,以特定資源、產品的單項立法為補充的循環經濟法律體系,在制定和完善循環經濟法制的基礎上擴展政府職能,完善市場經濟制度、健全價格機制,實行資源有償利用制度,提高科技水平;建立適合循環經濟發展的各種制度,實現我國循環經濟的切實、有效、健康發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日原田尚彥著于敏譯:《環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版
[2]毛如柏馮之浚:《論循環經濟》.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3]韓德培著:《環境保護法教程》(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張坤主編:《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年5月版
[5]孫佑海:《循環經濟立法問題研究》.《環境保護》2005年1月
[6]王曦著:《國際環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版
[7]董慧凝:《淺談日本循環經濟立法對我國環境立法的啟示》.參見中國法學網省略.cn/shownews.asp?id=11034,2005年11月訪問
[8]牟彩霞等:參見《循環經濟對我國環境立法的啟示》
[9]毛如柏馮之浚著:《論循環經濟》.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篇10
【摘要】為了摸清廣西鄉鎮垃圾垃圾處理的實際執行情況和尋找潛在的項目,為公司開拓鄉鎮垃圾處理市場提供信息支撐,于2017年5月對廣西鄉鎮垃圾處理開展了廣泛的調研,通過調研基本摸清了廣西鄉鎮垃圾處理的實際執行情況并形成了調研報告。
【關鍵詞】廣西鄉鎮垃圾處理 調研報告
一、調研目的:
為了摸清廣西鄉鎮垃圾垃圾處理的實際執行情況和尋找潛在的項目,為公司開拓鄉鎮垃圾處理市場提供信息支撐。
二、調研內容:
廣西520個鄉鎮垃圾處理的政策、具體執行情況、主要處理工藝和執行項目對資質的要求。
三、調研時間安排:
2017年5月4日-5月27日
四、調研方式方法:
(1)網絡查詢和電話溝通相結合。通過各市縣的政府官方網站、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采購網、廣西招標投標監督網和中國政府采購網,查詢各區縣市容局和住建局的聯系方式,打電話溝通了解各縣的垃圾處理情況。
(2)實地走訪。根據搜集到信息,電話溝通了解區縣的具體情況,重點走訪近期有垃圾處理項目的區縣。
五、廣西520個鄉鎮垃圾整體處理情況:
(1)鄉鎮垃圾處理的政策:2016年3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西農村垃圾專項治理兩年攻堅實施方案》的通知;各市、縣根據該實施方案,指定了本區縣的實施方案。
(2)實施主體:根據搜集的信息分析,各區縣的實施主體不一樣,主要有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容管理局、市政管理局、村寨局和各鄉鎮政府。
(3)完成時間:根據實施方案要求,2017年4月30日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應完成驗收;2017年7月31日前,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完成驗收。但通過實際調研得知,現在很多區縣的項目已滯后,現在很多項目正在實施或正在進行前期招標階段。
(4)實施方式主要有如下方式:
4.1.勘察、設計(設計階段包括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采購、施工直至竣工驗收合格及整體移交、工程保修期內的缺陷修復和保修工程的總承包,如陸川縣村鎮垃圾處理中心項目。
4.2.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及檢驗合格后的正式運營等總承包,如鹿寨縣拉溝鄉、導江鄉、四排鎮、平山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
4.3.設計、土建、設備、安裝一體化工程總承包,如上林縣鄉鎮片區、村級垃圾處理中心總承包項目,這種方式是一種常用方式。
4.4.O計、土建工程和設備安裝分開實施,如橫縣邊遠鄉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這種方式是另一種常用方式。
(5)處理模式和工藝主要有:
5.1.實施方案要求離縣城處理設施較近的農村垃圾,原則上納入“村收鎮轉運縣處理”體系;離縣城處理設施較遠的農村垃圾,原則上納入“村收鎮轉運片區處理”體系;邊遠山區等交通極為不便的農村垃圾,按照不出村的原則就近就地處理。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積極主動開展垃圾轉運設施、垃圾片區處理中心、邊遠鄉村就近就地處理設施等項目建設,盡快形成“村收鎮運縣處理”、“村收鎮運片區處理”和“村屯就近就地處理”三種模式共同作用、覆蓋城鄉、具有廣西特點的農村垃圾統籌治理體系。
5.2.有些鄉鎮通過修建中轉站,把垃圾統一運到市區/縣里統一進行衛生填埋或焚燒處理。
5.3.有些通過村收鎮運片區建立垃圾處理站,采用焚燒處理工藝進行處理。
5.4.有些鄉鎮通過村收鎮運片區建立垃圾處理站,采用焚燒處理工藝進行處理。
(6)中標單位本地化和微小化。通過對搜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廣西鄉鎮處理處理傾向于本地化采購,中標單位大部分都是廣西的公司。由于廣西鄉鎮垃圾處理需執行《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暫行辦法》,所有很多設備中標單位都是微小型公司。
(7)總承包和土建的資質要求如下:
7.1.設計資質:市政工程設計乙級及以上資質或環境工程設計(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生活垃圾焚燒工程))乙級及以上專項資質或環境工程(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專項設計資質乙級(含以上級);
7.2.總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叁級及以上(含叁級)資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在有效期內)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及以上資質或環保工程專業承包(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生活垃圾焚燒工程))三級及以上資質;
7.3.項目經理:具備市政工程專業貳級及以上注冊建造師執業資格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并具備有效的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B證)或建筑工程專業貳級以上(含貳級)的注冊建造師執業證書,注冊建造師證必須年檢合格并獲得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
(9)政府項目有很長的跟蹤期。若是前期沒有跟蹤,待正式招標公告后,再跟進基本是沒戲的。需做好前期與政府的關系,最好有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領導或住建局或環保局的領導,由上往下推,就容易獲取項目。
(10)設備或項目的價格區間。通過搜集的資料分析,廣西自治區政府給每一個片區處理項目農業發展銀行專項貸款為250萬元,若不足部分由項目實施的市縣自己負責籌措。如10噸垃圾處理項目,有的項目土建含設備不到250萬,有的280萬,有的500多萬。所以廣西520個鄉鎮垃圾處理同等規模的項目價格很亂,要分具體的地域。經濟發達一些,環保觀念嚴格一些,前期中標單位與業主關系好一些,價格就會高一些。
(11)本地的作用很巨大。若沒有前期打理相關關系,我們自己去找相關部門,或許能見到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和辦事人員,但他們對我們一般不會給好臉色;若有項目正在實施或招標階段,他們會以不可奉告或涉及到商業秘密不方便透露把你打發啦。沒有做關系,想獲得項目是比較難的。
六、后期的建議
(1)說服公司領導,在與相關省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時,把公司的固廢領域納入。通過高層的推薦,讓省市領導知道公司在涉及固廢領域,讓各省市領導向下面區縣鄉鎮推薦公司的固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