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課的基本要求范文
時間:2023-05-29 15:08: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講課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目前,世界各國仍然主要采用課堂教學,即用講課的形式來傳創新之道、授發展之業、解探索之惑。講課是有聲語言的一種重要表達形式。
1.有聲語言的基本特征
有聲語言可分為會話語言和獨白語言兩類,會話語言常用于調查、談判、辯說、對話等,獨白語言適用于演講、報告、解說、主持等。講課是一種以獨白語言為主、會話語言為輔的一種有聲語言,它兼有獨白語言和會話語言的基本特征。
有聲語言通過語言的表述和肢體動作,向聽者傳遞信息、闡明事理,喚起聽者的興趣,增強聽者的記憶,以期達到與聽者情與理交融的目的。
有聲語言的具有音義結合的相對性、思考表達的同步性、瞬息即逝的短暫性、信息反饋的實時性、語體風格的獨立性的特點。
2.對有聲語言的基本要求
比較典型的有聲語言,有對話、解說、報告、演講、主持等。
對話可以信息交流,容許停頓思考,對話中要善解人意、言語貼切,實現情感的溝通;
解說以固定模式進行,要鎮定從容,言語表述平緩,不要加入自己過多的主觀意志;
報告基本照本宣科,要保持充沛的熱情,具有鼓動性,可以適當發揮,起到宣傳效果;
演講要求富有激情,言簡意賅,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不能交流停頓,時間也不宜過長;
主持要求反映迅速,進程調控自如,適當進行表演,現場變數較多,臨場發揮很重要。
3.講課與有聲語言的關系
講課與對話、解說、報告、演講、主持相比,既有相同點,可參考借鑒,又有不同處,忌生搬硬套。
講課既要像對話那樣親切,具有通俗性。但又不要像對話那樣隨意、交流過密;
講課既要像解說那樣嚴謹,具有條理性。但又不要像解說那樣單調、表述過繁;
講課既要像報告那樣準確,具有思想性。但又不要像報告那樣枯燥、號召過頻;
講課既要像演講那樣激昂,具有藝術性。但又不要像演講那樣做作、情感過重;
講課既要像主持那樣灑脫,具有觀賞性。但又不要像主持那樣表演、娛樂過多。
4.課堂講課的基本原則
講課是摘取其它有聲語言之精華的一種有聲語言的展現。講課語言應有高低起伏、輕重緩急、剛柔并濟、抑揚頓挫,但要快而不亂、慢而不斷、高而不喧、低而不閃,避免平鋪直敘、拖泥帶水、顛三倒四、東拉西扯。
課堂上語言表述要語調委婉、語音自如、語速流暢、語氣鎮定,評判學生要心要安祥、色要溫雅、氣要平和、語要簡切,應變處理要觀察仔細、反應快捷、分析準確、對策巧妙。
講課的理想境界是把抽象的概念講得形象具體,把深奧的原理講得通俗易懂,把復雜的計算講得簡明扼要,把枯燥的推導講得趣味生動。
講課雖然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課堂上應當禁止口齒不清、表意不明、心神不定、衣冠不整的現象,禁止張牙舞爪、搖頭晃腦、前俯后仰、東游西蕩的動作。
參考文獻:
[1]淺談講課的藝術,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增刊 81
[2]修煉語言表示能力,現代教學,2006-5
[3]論教學語言技巧的基本類型,中國教育學刊,2007,5
[4]課堂教學創新的幾種途徑,南京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
篇2
關鍵詞:新課程;聽評課
聽評課是我們教師習以為常的工作。但是在新課程下,教師的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我們需要對過去司空見慣的聽評課的方式 進行重新審視。聽評課,應該是我們專業化的一個標志,但有些老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聽評課有時成了一種擺設,成了一種應景而作。在新課程標準寫下,我們應該如何在平日的課堂中如何才能做到專業化聽評課,實現與老師的有效溝通呢?
一、先備課,后聽課
崔允漷教授在山東省教研員遠程研修(2012年2月10日—15日)培訓中提到了這樣一句話:聽評課應該有行話,有一個“話語體系”,應該是同學科老師之間進行。我們到學校聽課時,也經常聽到這樣校長說的一句話:你們幫我們好好聽聽課,指導一下,平日我們說的,他不聽。是什么原因引發的“我評他不聽”?能不能改變這種“我評他不聽”的現象呢?我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聽課者是“門外漢”,被聽者覺得我是專業的,你對這門課知道多少?你憑什么對我指手劃腳呢?
明白了這一原因,我建議聽課者,在聽課前,先了解一下講課者要講哪一課,這一節課的內容、課標基本要求等,弄清楚了這些,然后再去聽課,你對課的評價就不會讓人感覺是門外漢了。
老師在上課前,都是認真的進行了備課,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聽課者接觸到的材料、理念,可能講課老師也已經接觸到了,因此聽課者應該認真鉆研教材,才能“不打無準備之仗”。只有這樣,我們在評課時,老師們才能聽從我們的改進建議,并把我們的改進建議落實到行動中去。
為此,我們聽課前,應該先根據教學進度,熟悉教材,自己先備一下課。在備課時,主要想清楚以下五個問題:(1)學生自學的問題是什么?(2)學生的興趣點是什么?(3)需講解和點撥的問題是什么?(4)需補充的史料是什么?(5)需強化訓練和檢測的問題是什么?目標達成的措施是什么?
自己先備課,體現了一種以師為本的思想,是對講課教師的一種尊重。同時也給講課教師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我對這堂課是進行了充分準備的,對這堂課的評價和所提的改進建議并不是信口開河,想到哪說到哪,這樣就會增加講課教師的信任感、親近感,在這樣的心態、氛圍下,交流和溝通是順暢的,我們想要的改變也更容易達到。
如在聽一位老師講歐盟成立的原因時,由于自己提前備了課,所以我在評課時提供了一下材料:補充丘吉爾曾說過的一句話:“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通過這句話闡釋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學習歐元的作用時,我們可以引用下面這句話:“從里斯本到赫爾辛基,從都柏林到雅典,從今天起,人們有了共同七種紙幣,8種硬幣,有了一個觸摸得到的歐洲--‘口袋里的歐洲’,人們的歐洲歸屬感越來越強。”這些話淺顯易懂,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意義可以有更加深入和具體的認識。講課老師愉快的接受了我的建議。
“先備課,后講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是老師必須做到的;但作為聽課者來說,也應做到“先備課,后聽課”,因為它有助于我們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師對推門聽課的抵觸情緒,使我們的聽課更有指向性,對課堂的指導更有力度,更到位。
二、先說課,后評課
老師們都很辛苦,不管是常態課也好,公開課也好,他們多是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有他們的設計思想,設計意圖,也有他們想達成的目標及為達成目標而采取的措施等。如果老師如此費心地去準備、并實施于課堂中,我們不讓他說一說,可能是他的不尊重,“話語權”也是人的基本權力之一。因此在聽評課的第二個環節應該是先說課,后評課,讓老師把自己的設計意圖說出來,表達清楚,然后再來評價,評價他的目標設計是否合理,評價設計是否合理等等。
先說后評的另一個優點是便于講課老師自己發現問題,講課教師在說課的同時,就會反思自己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有些問題他可以自己發現,這比別人替他說出來,效果要好。
三、先個性,后共性
篇3
論文摘要:二十世紀后期電腦和信息技術在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在這樣的形勢下,高等學校中也面臨著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務,如何在各門課程中,高質量和高效率地培養學生,已成為現實的問題。本文涉及《理論力學》課程的講課方式的改革,介紹我們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理論力學》講課的實踐和體會,并提出一些有關的看法。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我校為了適應二十世紀后期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推行了一些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其中之一是對教學計劃進行了修改,削減了部分基礎課和技術基礎課的授課學時,增開了一些選修課,例如對各類專業的《理論力學》課程的授課學時數,都作了大大的削減,特別是將機械、動力類專業的《理論力學》從原來的64學時減為48學時,要求完成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三部分的教學內容。用這樣少的學時進行教學,一般是較難滿足該類專業的后繼課程的教學對《理論力學》的要求的,為了保證學生能把《理論力學》中最基本的內容學到手,過去曾采取刪減一些教學大綱中的內容,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這些內容有的卻是作為一個工程技術人員所必需的,有的卻是后繼課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知識。時間這么少,要求的內容又不能少。為了在這樣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掌握高等工科學校相應專業對《理論力學》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又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完成教學計劃的基本要求,我們就考慮在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改變過去傳統的用粉筆加黑板的講課方式,而試驗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講課教學。先后在兩屆、兩個教學班的《理論力學》講課教學中進行實踐。
我們應用Microsoft的PowerPoint軟件制作了《理論力學》的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三部分內容的多媒體講課課件,共計265張幻燈片,分別儲存在16個文件中(每章一個文件),全套6張3寸軟盤,容量達5. 5兆字節。
試用結果,在學校的規定時數內,完成了機械、動力類專業的《理論力學》基本要求的教學內容。比過去用傳統的講課手段(粉筆加黑板)所教的內容有所增加。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如下:優良26. 3%,中等16.25,及格42.55,不及格15%。
說明學生能夠掌握課程的基本要求。在學期結束時,我們用調查表的方式,給全班80位學生發了調查表,了解了他們對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理論力學》講課教學的反應,最后收回了58位學生的調查表,統計結果如下: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有半數左右的學生覺得多媒體手段教學效果好,并表示歡迎,還希望在其他的教學環節中采用網上教學手段。
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主要優點
1.節省板書時間提高講課效率
傳統的教學手段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在板書上,如書寫標題和結論。特別是,.當講解例題時,遇到具有復雜的結構或機構的例題,就需要化很多的時間在畫圖上。采用多媒體手段教學后,教師可在課前將章節的標題、結論和示圖在幻燈片上制作好,上課時就可節省很多的時間。節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增講一些過去因為學時減少而刪除不講或簡要講解的內容(如:牽連運動為轉動時點的加速度合成和科氏加速度、平面圖形上點的加速度分析、相對于質心的動量矩定理和平面運動微分方程等),以及過去不講的,’但對學生今后學習有用的內容(如:變質量質點運動微分方程和《分析力學》的基礎—虛位移原理和動力學普遍方程等)。這樣就提高了講課的效率。 2.運用視覺效應加強教學效果
多媒體手段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利用電腦技術中的字型和顏色的區別,使放映出來的文字以不同的形和色出現,例如,對理論結論中的關鍵詞,可以用不同的字體或鮮艷的顏色來突出其重要性,使學生能一目了然。這樣利用視覺效應,使學生對特殊的字體或顏色的文字在腦海中產生深刻的印象,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引導學生學會看書學習的方法,使他們知道在學習.中能抓住內容的關鍵,而不是泛泛地閱讀。使學生既學到了課程的內容,又提高了自學能力。
3.利用圖片影象擴大知識面
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還可以在講課過程中插入一些圖片或影象,例如在講到靜力學和運動學引言時,就可以將一些實際工程結構或機構的照片制作成幻燈片放映,說明力學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到力學中的不少問題是從實際工程和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程技術中普遍存在著力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加學習的動力。并能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論力學》的過程中注意聯系實際.。此外,在講課中運用了圖片和影象,使課堂內容豐富多彩,增加了與本課程有關的實際知識,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4.增加例題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由于采用了多媒體手段,節省了講例題時的畫圖和板書時間,就可以增加講課中的例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解題的方法,同時我們還在講完了例題后,與學生一起對所得的結果進行討論,有時則將例題的形式或條件進行適當的改變后,提供學生課后進行思考或求解,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做法在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講課時,由于學時較少,時間較緊,所以就較少采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三、幾點看法
1.教學時數不能削減太多
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是隨著電腦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根據我們試驗的體會,它比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更多的優越性,它具有直觀、形象和高效的特點。然而,決不能因為采用多媒體手段,而將教學時數任意刪減,因為雖然講課中能節省一些板書時間,但學生還需消化教學內容,因此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手段時,講課不能太緊迫,應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或者在課堂上對一些問題與學生一起進行討論。此外,《理論力學》課程中有大量的習題,需要學生在課后實踐,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如果進度太快,每周的作業量又不能太多,這樣就會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所以我們認為對于機械、土建和動力類專業,《理論力學》教學時數一般不宜低于64學時。
2.把多媒體教學手段推廣到各個教學環節
從以上我們對學生的調查統計結果看出,多半的學生是歡迎和希望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的。為了發揮電腦和信息.技術的優越性,我們認為還可以將多媒體手段推廣應用于其它的教學環節(如答疑和批改作業等),可以將課后作業中的習題解答或習題中容易產生的錯誤總結出來,制作成網頁,供學生自己上網檢查。這樣就可以大大節省教師批改作業的時間,使教師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效果和質量。也可培養學生自覺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3.提高教師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
篇4
【關鍵詞】 分層教學;個體差異;分梯級評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9-00-01
《數學課標》基本理念第一條中提出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正在實施的新課程,從課程目標到教材內容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倡根據學生發展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創造適宜的條件。新課程提出的目標不是固定的,它允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提出“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來統一的數學內容為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要求,并為達成目標而積極主動的學習。因此,面向全體與注重個體差異是辯證的也是統一的,而分層遞進教學正是解決統一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個體差異這一矛盾的教學策略。
任何一個學生,他的品格、智力與體能狀態總是處于相應的層次上的。所以,教法應圍繞“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使多數邁大步,叫后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來開展教與學的活動。
一、學生分層,定好起跑線
先向學生宣傳激勵式階梯教學法的目的。使每個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劃分梯級的目的是為了劃定每個學生現有的最近發展區,因材施教,最終縮小差異,達到班級整體優化。之后,公布學生雙基考查成績,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申報A、B、C三個學習小組。教師宣布備組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的不同標準和要求:C組學生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完成學習,達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練習題以及A組習題;B組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達到教材基本要求,獨立完成練習題、A組習題及部分B組習題;A組學生獨立達到基本要求,主動學習“知識拓廣性內容,在完成A、B組習題中總結歸納解題思想和方法,同時幫助B、C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共同進步。
二、分階梯授課
1.備課設階梯
備課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抓住問題的本質,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設置合理的認知階梯:形象記憶性內容設為第一梯級,保證C組學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內容為第二個階梯,使B組學生“吃得好”;知識擴展性內容為第三個梯級,滿足A組學生“吃得飽”。
安排作業時,教師可將課外習題分為以課外習題集和教材B組習題為主的超基本題;以A組習題為主的基本題;以練習題和大部分A組習題為主的起碼題,以此來分別滿足A、B、C三個學習小組課外作業的要求,把教材以及與教材配套的習題全部落到實處。
2.講課沿階梯
激勵式階梯教學法在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般講課規律的基礎上,在知識和時間的安排上做了較大的改進。就新授課而言,三個階梯既獨立成段,又前后連貫,以便三個梯級的學生都明白自己在該梯級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對思維的發展起定向作用。
在時間的安排上,第一、二個階梯的授課時間要得到充分保證,一般25至30分鐘。這樣能保證B、C組學生聽懂吃透。第三個階梯只需點到為止,一般5分鐘左右,使A組學生學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個學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內容),上無窮(定向啟發,課外發展)。
另外,課堂練習能異于常規教學。各個學習小組的練習內容和標準應有所不同。既要明確不同梯級學生回答相應梯級的問題,又要激勵低組學生回答高組問題,完成高組的任務。教師還可將重點內容設置幾個有梯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以求自己獲取知識。
三、分梯級評估
成功感是人們順利完成一項工作的重要因素。學習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級授課的基礎上,學生順利完成了本梯級的學習任務,而且經常超級答問和超級完成作業,這時,教師應進一步培養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讓學生得到滿意的分數。
于是,我們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試卷分兩部分命題。雙基題80分,拓深題40分,其計分方法是:A組學生實得分=100分一扣分,B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此種方法常用于綜合考查)。
篇5
六年級是學生們小學的最后一年了,小學畢業以后他們就要升到初中中去了,所以最后一年的教學也是為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特制訂本學期的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計劃:
1、認真舉行考試
考試要嚴密組織,嚴格要求,精心安排。平時考試、單元考試、綜合性考試,從出題,舉行考試、閱卷、統分、進行質量分析等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及時查漏補缺,力求做到課課達標,單元合格,人人過關。
2、認真備課
遵照學校要求的“六認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一步一步地夯實基礎知識,訓練目標要求和基本技能,切不能為了趕時間,搶進度,盲目求快。要把握學生學習循序漸進原則,結合本班學生知識起點,接受能力,適當提前結束新課,以便集中精力組織全面復習。
要加強集體備課,把好備課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把握《大綱》要求,深鉆教材。這樣的活動周周進行,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同組教師要各抒己見,最后協調統一。保證傳授知識的正確和同組各班的一致性。
對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是:
①課前準備充分,每節課教學目的明確,組織嚴密,準時上下課。
②講授正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講有重點,練有目的,教法靈活,學生學得輕松有趣,練得有勁,課課有得。
③用普通話教學,注重教學禮儀,文明施教,語言生動有吸引力。
④板書工整,排列清楚,能體現講課的重點和思路。
3、抓好復習
畢業班的教學,特別是復習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要求我們一定要忠于大綱,忠于教材,指導復習。首先要加強集體教研,發揮集體優勢,根據大綱,確保知識點傳授無誤,要以教研組為核心,認真擬定復習計劃,組織學生對所學知識全面系統地復習。
4、認真上課
切實向40分鐘要質量,不加重學生負擔。在鉆研教材,認真備課的前提下,課堂教學講究藝術,使學生學得扎實,學得輕松。為確保課堂教學質量,不定期地進行相互聽課,這既是相互學習,也便于互相幫助。
5、認真批改作業
按大綱要求,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作業,習題要精選,數量要適度,書寫格式要統一,對作業的批改要及時、認真,重視講評,督促學生及時訂正錯誤。
6、認真輔導學生
輔導學生分層次進行。根據學生成績檔案,因人而異地進行輔導。對差生采取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學校輔導和家庭輔導同步走的辦法,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對成績較好的學生提高要求,適當增加一些有難度的訓練,最終達到既保證及格率又有尖子生這個目的。
篇6
關鍵詞:提高 企業財務管理課 教學質量
一、備課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
怎樣備《企業財務管理》課呢?除一般備內容、備方法外,根據本課程特點,我談以下幾點能力和要求:
(一)吃透兩頭,明確本課程目的要求
所謂吃透兩頭,就是指教師在備課前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本課程的教學大綱,通過各種形式,如個別訪問、座談、開代表會等等,深入了解教學對象的情況。在此基礎上,明確本課程講授目的要求和各章節的具體要求、教學范圍、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課時分配,以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再結合教學對象的思想狀況,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從教與學兩個方面結合考慮,編寫授課計劃,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克服盲目性。
《企業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目的要求是:研究企業財務的基本理論及其活動的規律性,闡明各項政策制度的精神實質,正確處理企業同各方面的財務關系;探討組織財務活動的依據和準則,以及必要的技術方法,不斷改善和提高財務活動的途徑,學生通過學習后,要求比較系統的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業務技術方法,提高理論、政策和業務技術水平,適應工作需要。
(二)通讀與精讀教材,搜集和整理有關參考資料,熟練靈活的掌握教學內容
教材是備課的主要依據,正確處理教材與教學內容和要求的關系,是備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根據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是基本按照教材的順序和邏輯系統性,可作一些必要的補充和刪減,以及個別內容的次序顛倒,但不能動得過多,要照顧學生利用教材進行聽課和復習。對重點和難點問題,應從不同角度進行闡述和解釋;對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講授,要多舉實例并聯系工作實際,做到通俗化;對技術操作和計算方法的講授,要注意結合介紹實際工作的經驗,貫徹學以致用的精神。
通讀教材,就是對教材內容和系統連貫性有個初步了解。精讀教材,就是對內容要吃透精神實質,弄懂弄通,掌握重點、難點、基本內容和系統邏輯性,在精度、廣度上下功夫。
(三)選好教學方法,寫好通俗易懂的講稿
在熟練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要進一步研究講授方法。備課的任務就是要解決講什么,怎樣講的問題,二者缺一不可,而兩個方面也是相互聯系的,因為不僅在于自己懂,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聽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精通內容和熟練掌握講授方法的前提下,就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體系,寫好通俗易懂的講稿。寫講稿的基本要求是:課程目的要求明確,觀點論點正確,分點清晰適當,層次緊湊分明,重點難點突出,既要理論體系,又有實際典型例子和具體做法,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問題。
二、課堂講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課堂講授是教師用自己的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根據我的實踐,講授《企業財務管理》課主要應抓住以下三方面:
(一)運用啟發式、反對注入式
教師的講課,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學生按照正確的思路去理解問題,幫助學生消化和掌握教學內容是講好課的關鍵。教師在講課中的主導作用,表現為善于啟發,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只有把教師的啟發和學生的積極思維二者結合起來,才能解決教與學的矛盾,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滿堂灌,不考慮學生能否接受所講的內容,不注意學生的聽課情緒,照本宣科或背誦講稿,這種注入式的講授方法,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要求,而且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
講授《企業財務管理》課,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要聯系本課程的特點,本課有四大特點,即:理論原則多,經濟因素多,計算公式多,具體經驗多。講理論原則問題,可采用由實踐到理論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精神實質再用典型實例和通俗語言加以論證,不能用概念解釋概念。
(二)層次分明,突出重點和難點
課堂講授的邏輯性、系統性和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層次分明,突出重點和難點。所謂層次分明就是要做到分點適當,觀點明確,前后連貫,用簡明扼要高度概括的語言或文字(包括計算程序)表達出來。重點是內容的主要問題,難點是學生最難理解的問題,重點往往是難點,但難點不一定是重點。只要把重點和難點問題講清楚,其他次要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講解問題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注意口述與板書配合
篇7
論文摘要: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都要有一種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要更新教育思想,掌握教育規律,研究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的天職是使學生自己產生思想”。要使學生自己產生思想,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思想。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求教師熱愛自己的教學工作,熱愛學生,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要認真對待每一個教學環節,包括課堂教學、習題課、實驗課、答疑輔導、批改作業等;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不同性格、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要加強教育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育質量,因材施教,采取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才。
一、認真編寫教案
課堂教學是講好一門課程的重要環節,認真備課、編寫教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水平、教學效果的基礎。對教師來說,備課就是一個教材的加工過程,備課和寫教案過程就是一個課堂教學內容的加工廠,一節課上除了要掌握本教材要講的內容之外,還要認真地去參閱與這節課內容相關的一些參考資料,認真研讀,并吸取其特點,進行加工,從而變成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識體系,才能去編寫這一節課的教案,這樣的教案才可以去講給學生聽。
在讀閱各種版本參考資料過程中,會發現不同版本的參考資料在編寫時各有其特色。有的將這幾章內容編寫得很通俗易懂,闡述得很清楚,使學生很好理解;有的把那幾個章節內容編寫得獨有風格,很有個性。教師要通過參閱多種參考資料,不斷豐富自己教案的內容,認真備課可以彌補或補充教材中不足之處。教師在備課和閱讀相關參考資料的過程也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達到知識的升華、精練、擴展、積累,在此基礎上就會有所創新,就會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點,去深入進行學術研究和探討。這就是教師在備課、寫教案時,要認真閱讀參考資料的意義所在。寫教案必須做到自己好講、學生好聽好懂,這是寫課程教案的基本要求,這樣寫出的教案才有價值。
二、注重講課藝術
現在部分教師在備課、寫教案、講課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照本宣讀教材,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教學態度,對學生、對自己都沒有好處。對學生來說,這樣的講課方式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教師來說,自己不能通過教學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因此,上課照本宣讀教材的講課,就失去了教師存在的價值。這種上課照本宣讀教材的現象要予以糾正。
講課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上除了勤奮之外,還要有天賦。由于每個人的個性差異,每個人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是不同的,同樣一個問題,有的教師要用十句話才能解釋清楚,而有的教師僅用了三四句話就能講明白,這不僅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同時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經驗在課堂教學上的體現,這是需要每一位教師經過長期教學經驗總結和積累才能逐步達到的。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在這些方面要不斷努力,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的講課藝術,包括教師對講課內容所理解的廣度和深度,用什么思路去組織講稿,用什么語氣去表達要給學生講解這個問題的內容,以及板書布置等,這些都屬于講課的藝術范疇,都必須在備課過程中予以考慮,并在課堂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至提高自己的講課藝術水平。講課的藝術要達到的目標,就是講課能夠吸引學生的聽課注意力,學生愿意集中精力去聽課。這就要求任課教師要了解所教的那一門課程,什么課程在為這門課程打基礎,它又去為哪些后續課程去服務的,這樣就可以使課程有目的地做到承上啟下,使這門課程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連貫的、系統的知識體系。
三、不斷總結經驗
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逐步掌握教育教學規律,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不管是老教師,還是青年教師,要教好一門課,并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至少要經過2~3個教學循環,才可以說有把握教好這一門課程。這個道理很簡單,比如,我們看一本小說,看第一遍與看第二、三遍時的體會和理解的廣度深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小說看得遍數越多,這本小說將會變得越來越“薄”。教師講課也是這樣。所以,只要我們對教學工作認真負責,認真備課,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不斷修改和補充教案,一定會體會到,每重復講一次課,教學效果會越來越好,學生會越來越滿意。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就會把每一節的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每一門課程的全部內容,變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時完全可以做到上課時不用看著講稿去講課了。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們之間交流唯一的途徑,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們之間的“眼神”來傳遞課堂教學效果信息的。如果一名教師能做到講課時不看講稿,不僅可以把課講得很自如,很生動活潑,而且還可以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們聽課過程中的情況,當看到學生表達聽不大懂的表情時,可以重復再講一遍,或者換一個角度或一種方法去講解。所以對教師來說,上課不看講稿的要求是完全合理而且必要的。
總之,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高校的生存競爭也將會變得越來越激烈,學校要生存下去,教師要站在講臺上,必須努力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我們都要有一種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更新教育思想,掌握教育規律,研究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施宙,等.建立和完善高校創新型師資隊伍建設機制的探討[j].科技創業月刊,2010(7).
篇8
在探索新教學模式時,有三個原則值得重視:1、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原則。全體學生在智力因素方面是存在差異的,在同等智力層次中,學生還存在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如性格、對課程的熱愛程度等。在教學過程中要除了注重學生的智力因素外,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對教學的影響。達到所謂的因材施教。2、同步數學與異步教學相結合原則。即在教學中,對全體學生的行動,提出統一要求和目標的同時,正確估計出學生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可能性,根據教材內容合理設置層次,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類型,在自學、聽講、討論、答問與作業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在班級集體中相對獨立地得到發展。3、學生心理認識規律與知識形成發展規律相結合原則。即遵循認識論與實踐論的基本原理,將知識內容進行彈性處理,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和每個學生的不同的認識階段。將新教材的彈性和學生的個性差異融于教法之中。
新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基本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一、定好起跑線
先向學生宣傳層次教學法的目的。使每個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劃分層次的目的是為了劃定每個學生現有的最近發展區,因材施教,最終縮小差異,達到班級整體優化。之后,公布學生雙基考查成績,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申報A、B、C三個學習小組。教師宣布各組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的不同標準和要求:C組學生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完成學習,達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練習題以及A組習題;B組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達到教材基本要求,獨立完成練習題、A組習題及部分B組習題;A組學生獨立達到基本要求,主動學習“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識拓廣性內容,在完成A、B組習題中總結歸納解題思想和方法,同時幫助B、C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共同進步。
二、分層次授課
1、備課設層次。備課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抓住問題的本質,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設置合理的認知層次:形象記憶性內容設為第一梯級,保證C組學生“吃得了” ;抽象理解性內容為第二個梯級,使B組學生“吃得好” ;知識擴展性內容為第三個梯級,滿足A組學生“吃得飽” 。 例如,初二“同類二次根式定義”教學的三個層次為:(1)實例引入同類二次根式定義,舉正反例反復理解;(2)定義應用,充分理解“化簡后,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 ,并舉幾組不是最簡二次根式的例子進行理解;(3)定義的拓廣,從同類二次根式定義中發現一般同類根式的定義(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業時,教師可將課外習題分為以課外習題集和教材B組習題為主的超基本題;以A組習題為主的基本題;以練習題和大部分A組習題為主的起碼題,以此來分別滿足A、B、C三個學習小組課外作業的要求,把教材以及與教材配套的習題全部落到實處。
2、講課沿層次。層次教學在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般講課規律的基礎上,在知識和時間的安排上做了較大的改進。就新授課而言,三個層次既獨立成段,又前后連貫,以便三個層次的學生都明白自己在該梯級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對思維的發展起定向作用。在時間的安排上,第一、二個層次的授課時間要得到充分保證,一般25至30分鐘。這樣能保證B、C組學生聽懂吃透。第三個層次只需點到為止,一般5分鐘左右,使A組學生學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個學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內容),上無窮(定向啟發,課外發展)。另外,課堂練習也異于常規教學。各個學習小組的練習內容和標準應有所不同。既要明確不同層次學生回答相應層次的問題,又要激勵低組學生回答高組問題,完成高組的任務。教師還可將重點內容設置幾個有梯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以求自己獲取知識。
三、分層次評估
成功感是人們順利完成一項工作的重要因素。學習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級授課的基礎上,學生順利完成了本層次的學習任務,而且經常超級答問和超級完成作業,這時,教師應進一步培養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讓學生得到滿意的分數。于是,我們采取如下考查方法:(1)同一套試卷分兩部分命題。雙基題80分,拓廣題40分,其計分方法是:A組學生實得分100分-扣分,B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此種方法常用于綜合考查)。(2)題同,評分標準不同。基礎題對低組學生基分離,對高組學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識拓廣題補足A、B組學生的基分滿100分;允許C組學生做拓廣題,作為升級的參考因素。(此種方法常用于單元考查)。考查成績90分以上者為該組優秀學生。連同平時的聽課、作業以及智力因素等,作為學生升級的量化依據。
四、激勵學生的進步
篇9
關鍵詞:初中數學 階梯教學
任何一個學生,他的品格、智力與體能狀態總是處于相應的層次上的。所以,教法應圍繞“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使多數邁大步,叫后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來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在施教過程中,應貫徹如下“兩條原理”和“三個基本原則”,以達到教師的激勵與學生的發展有機地結合。
兩條原理:其一,內部動力原理。即承認學生認識機能中的主觀能動性,其中某一個性因素(如數學興趣)發生變化,將引起其他部分及整體變化(產主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其二,適應與轉化發展原理。“適應”即教學應適應學生現有心理狀態、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轉化發展”即變學生厭學為愛學,變不會學為會學,變無所作為為積極進取,求得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心理狀態。
三個原則:
1.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原則。
2.同步教學與異步教學相結合原則。即在教學中,對全體學生的行動,提出統一要求和目標的同時,正確估計出學生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可能性,根據教材內容合理設置階梯,將學生分成不同階梯類型,在自學、聽講、討論、答問與作業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在班級集體中相對獨立地得到發展。
3.學生心理認識規律與知識形成發展規律相結合原則。即遵循認識論與實踐論的基本原理,將知識內容進行彈性處理,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和每個學生的不同的認識階段。將新教材的彈性和學生的個性差異融于教法之中。
激勵式階梯教學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個方面。
一、定好起跑線
先向學生宣傳激勵式階梯教學法的目的。使每個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劃分梯級的目的是為了劃定每個學生現有的最近發展區,因材施教,最終縮小差異,達到班級整體優化。之后,公布學生雙基考查成績,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申報A、B、C三個學習小組。教師宣布備組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的不同標準和要求:C組學生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完成學習,達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練習題以及A組習題;B組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達到教材基本要求,獨立完成練習題、A組習題及部分B組習題;A組學生獨立達到基本要求,主動學習“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識拓廣性內容,在完成A、B組習題中總結歸納解題思想和方法,同時幫助B、C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共同進步。
二、分階梯授課
1.備課設階梯
備課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抓住問題的本質,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設置合理的認知階梯:形象記憶性內容設為第一梯級,保證C組學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內容為第二個階梯,使B組學生“吃得好”;知識擴展性內容為第三個梯級,滿足A組學生“吃得飽”。例如,初二“同類二次根式定義”教學的三個梯級為:(1)實例引入同類二次根式定義,舉正反例反復理解;(2)定義應用,充分理解“化簡后,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并舉幾組不是最簡二次根式的例子進行理解;(3)定義的拓廣,從同類二次根式定義中發現一般同類根式的定義(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業時,教師可將課外習題分為以課外習題集和教材B組習題為主的超基本題;以A組習題為主的基本題;以練習題和大部分A組習題為主的起碼題,以此來分別滿足A、B、C三個學習小組課外作業的要求,把教材以及與教材配套的習題全部落到實處。
2.講課沿階梯
激勵式階梯教學法在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般講課規律的基礎上,在知識和時間的安排上做了較大的改進。就新授課而言,三個階梯既獨立成段,又前后連貫,以便三個梯級的學生都明白自己在該梯級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對思維的發展起定向作用。
在時間的安排上,第一、二個階梯的授課時間要得到充分保證,一般25至30分鐘。這樣能保證B、C組學生聽懂吃透。第三個階梯只需點到為止,一般5分鐘左右,使A組學生學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個學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內容),上無窮(定向啟發,課外發展)。
另外,課堂練習能異于常規教學。各個學習小組的練習內容和標準應有所不同。既要明確不同梯級學生回答相應梯級的問題,又要激勵低組學生回答高組問題,完成高組的任務。教師還可將重點內容設置幾個有梯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以求自己獲取知識。
三、分梯級評估
成功感是人們順利完成一項工作的重要因素。學習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級授課的基礎上,學生順利完成了本梯級的學習任務,而且經常超級答問和超級完成作業,這時,教師應進一步培養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讓學生得到滿意的分數。
四、激勵跨梯
學生分級達標后,能力得到了發展和提高,基礎得到了鞏固,部分學生跨梯條件日趨成熟;老師應在授課中有意識地創造跨梯條件(如超級提問,超級作業),引導他們向上一級臺階過渡。同時,鼓勵學生自覺申報跨梯。對部分不能升級,以及個別由于驕傲而退步須降級的學生,教師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級和降級措施。這種定期升級教育活動,一期一般進行兩次,對個別超速發展的學生,可隨時升級。調級后,老師訂出新的目標(如各組的最低分數),使學生有新的奮斗目標。
篇10
關鍵詞:預習學習作業規范化訓練
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養成數學學習的良好習慣”。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助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其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重視以下三個良好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是學好數學的一個必須環節,也是重要環節,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之前,自己獨立理解新課內容,做好上課的準備。及時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減緩課堂容量大帶來的壓力,能使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更明確,激發孩子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的學習,應十分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預習是一種習慣性的學習過程,要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好方法,老師特別要注意給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老師指導預習,可根據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有些知識,預習時可看一看、讀一讀、做一做、記一記。比如,“三角形的面積”這個內容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預習,學生通過預習就可以了解知識,課堂上自己就能說出來;有的教材內容,學生不易看出重點,老師可以先通過布置預習提綱的方法來進行,以后再逐步過渡到只布置預習內容,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看書,自己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則,使學生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如果在預習當中能發現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聽老師的講解便是預習的最佳境界了。例如在復習立體圖形的體積以及表面積前布置:預習學過的立體圖形表面積、體積的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理清它們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回家就可以自己的整理這些內容,形成知識網絡。
二、培養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課堂教學是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和保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聲音作為信息載體,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把有關的知識概念傳達給學生。因此,學生必須養成專心聽講、主動探究的習慣。專心聽講、主動探究是指課堂上集中精力,聚精會神地傾聽老師的點撥、引導,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帶著自己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專心聽講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前提,對于學生來說,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力求使學生上課認真聽講,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為了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從學生聽課的神態判斷是否認真聽講,如果發現有的學生聽講不認真,可以暗示或提醒他注意聽課。學生不僅要專心聽老師講課,還要認真聽同學們回答問題,發展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一個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要認真聽他回答得是否正確,同時對這個同學的回答作出評價或給予必要的補充。學生聽課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腦到,各種感官并用,各種身體部位全部參與聽課活動,以增強注意的持久性,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的熏陶下輕松、愉快地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新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預習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認真傾聽;可以把課前自己的理解與教師的講解進行比較,糾正自己理解上的錯誤,加深理解和記憶。同時,老師也要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課,講課要生動有趣,條理分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力求使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都樂意聽講。專心聽講、主動探究有利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能充分發揮課堂優勢,創造互幫互學、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
盡管現在各學校都在努力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但適度的、適量的作業還是必要的。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升華,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是檢驗教學效果的窗口,學生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鞏固消化知識的最好的形式,是一種與學習有關的思維活動。學生只有通過作業,才能內化自己的能力,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是非常必要的。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還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的基本功。學生作業習慣的培養,體現在日常教學細微末節之中,需要教師一點一滴地耐心培養,提出作業的基本要求,進行規范化訓練。作業的基本要求主要有:①時間上的要求――按時完成;②態度上的要求――認真完成;③思維上的要求――獨立完成;④書寫上的要求――工整規范。為達到以上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作業習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①營造一個靜心作業的氛圍,讓孩子們靜下心來做作業,創設良好的作業環境。“做作業時不浮躁,靜下心來仔細做”是做好作業的前提。②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教師要端正教學思想,從提高學生素質出發,提出作業要求,不搞題海戰術。③時刻提醒學生作業時不分心,認真書寫,格式要規范。做題前要認真的讀題、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弄清算理,讓孩子養成嚴謹認真的習慣。④培養學生獨立的作業習慣,引導學生獨立審題、獨立思考、獨立完成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布置的作業。⑤要培養自我檢查、自我評價的習慣。在孩子做完作業后不宜馬上幫忙檢查,這樣很難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的習慣,弱化了孩子的自主意識。⑥教給作業方法,樹立典型榜樣。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學生年齡小,模仿能力強,所以老師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從黑板上板書到批改作業,都要給學生一個正確的示范要求。⑦采用獎勵機制,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如:舉辦作業展覽評比,對作業書寫工整規范、認真仔細、計算正確,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給予表揚,當學生作業方面有點滴進步時及時鼓勵等。
培養良好的習慣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是學生必備的素質和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我們嚴格訓練,反復強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學生學習興趣就極大地調動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學生,自然也就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S]
[2]小學數學教學月刊[J].2008(5)
- 上一篇:企業科研經費管理制度
- 下一篇:古典主義文學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