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4: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勤儉節約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方面給孩子宣講勤儉節約的感人故事,從小樹立“節儉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樹立孩子的節儉意識,必須從他們的內心深處入手,改變孩子錯誤的思想觀念,教育他們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從自我做起。朱柏廬的《治家格言》中有這樣一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大意是即使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的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縷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它提醒人們要時刻注意節約用度,珍惜勞動的果實。顯然加強小孩子的節儉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任何一種好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通過講解古今中外節儉節約的故事,讓他們明白“細水可以長流,節儉也是財富”這個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通過身邊一些勤儉節約的小事,可深入淺出、以小見大地理解其中的道理,使孩子明白,節衣縮食可為家庭減輕負擔,節水節電可為國家節約能量,通過長期的節儉活動,真正堵住身邊流失的財富。因此,有意識的選一些感人故事,并把它帶入課堂,充分利用班隊會活動進行宣講,讓孩子在心中形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精打細算的習慣。另一方面從多種正反案例的對比中使孩子深切感受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從地球的資源危機到人類的過度消費、從父母的辛勤工作到一部分孩子的好逸惡勞、從同學中的熱愛勞動、勤儉節約到好吃懶做、浪費嚴重,在多種案例的對比中是使孩子深切感受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意義。勤儉節約不僅是為自己節約,更重要的是為我們的父母、他人、國家、人類奉獻自己的一片關愛、一點美德。
二.從小事著手,嚴格要求,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里講的“小”就是小事,我們平時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小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從這樣的小事做起的。例如教師在通過學生愛惜書本、節約用水、不亂花錢等生活細節著手,及時引導,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就會內化成固定的好習慣。此外,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和表揚發生在學生身邊勤儉節約的人和事,要創設勤儉節約的育人環境和輿論氛圍,以促使學生早日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在各種活動和實踐中形成的,因而開展形式各樣的活動,是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的一種必要的途徑和方法。班主任召開“養成勤儉節約美德”的主題班會,通過講一個勤儉節約的小故事;學一個勤儉節約的名言警句;算一次身邊資源浪費的數字;看一部有關勤儉節約的宣傳片;做一個節約宣傳員、節約監督員、節約小先鋒;比一比節約金點子;制定“班級節約制度”、制作“班級節約箱”等系列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勤儉節約的觀念,爭做勤儉節約的好少年。學校經常舉辦“勤儉節約名言警句”書法展;“節約金點子”手抄報展;“校園節約三十六計”短文展;“廢品小制作”展覽;建立“學校節約制度”,節約環保回收站等,號召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還可以把“勤儉節約”和少先隊的有關活動有機結合。如:開展“獻愛心捐款活動”,把自己積累的零用錢捐給學校的紅十字基金會;開展“手拉手”的捐書活動,把自己看過的優秀書刊捐給其他貧困地區的小朋友;開展小學生“珍惜勞動成果”書畫展及夏令營等活動。同時倡導學生不比闊氣。
四.家校配合,共同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
教師應該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養小學生勤儉節約好習慣的工作。第一要求學生在打扮上不要過分,不要追求新奇時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二教育學生不要亂花錢,不隨便向家長要錢。平時不挑食,不經常買零食吃,能節約的錢一定要節約。第三要教育學生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家里、他人、國家、集體的財物都要愛護。吃飯時不亂倒飯菜,節約水、電,隨時注意隨手關燈、關水龍頭,愛惜書本,不亂撕書本,也不亂削鉛筆,愛護桌椅、門窗、教學儀器和體育設備等。
篇2
[主題說明]: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在物質不豐裕的過去,需要勤儉節約;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也不能丟掉勤儉節約。盧梭說:“艱苦的生活一經變成了習慣,就會使愉快的感覺大為增加,而舒適的生活將來是會帶來無限的煩惱的。”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許多人的觀點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孩子們更是如此。因此,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教育工作者非常迫切的任務。
活動課時:2課時。
[活動目的]:[本文轉載自文秘站網-找文章,到文秘站網]通過這次活動使同學們體會到生活和學習中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并以此敦促自己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1、請同學們收集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
2、選擇幾位同學排演小品《范范后悔了》
3、在校園中、家庭中、社會中不同角度拍攝浪費的現象。
4、請幾位家長代表。
[預期效果]:本活動從同學們生活中的情景、事件出發,同學們感到非常熟悉,通過感受——體驗——表達——實踐這樣四個步驟,并且有榜樣的引導,同學們一定會受益非淺,為他們今后樹立良好的消費觀打下基礎。
[活動流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看一看,算一算
1、看一看,錄像播放校園中、家庭中、社會中一些浪費現象。
2、算一算,假如我們每人一天節約一分錢的電,全國人民一天可節約多少錢?(全國人口約13億)
3、請家長代表談談錢的來之不易。
活動二:小調查
1、調查小組成員的消費情況。
一周的消費情況調查表
姓名
學習用品
玩具
零食
其它
2、各小組交流選出勤儉節約典型,并簡介其事跡。
3、討論本班同學在勤儉節約方面的成績和主要問題。
成績問題
第二課時
活動三:小小辯論會
自古以來,勤儉節約一直作為人們生活、持家的信條,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許多人的觀點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對現代社會是否需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看法不一。那么是否仍然要發揚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呢?今天,我們就這個話題展開一場辯論。
出示情景
小君說:“國家鼓勵消費,這張舊衣柜扔了算了,再買一個新的。”爸爸卻說:“消費不是浪費,柜子雖然舊了,還能拿來裝棉衣、棉絮等東西。”小君說:“爸爸,人人都像你這么節約,沒人消費,國家就不能發展了。”
小君和爸爸誰說得對?為什么?
正方:現代社會仍然要勤儉節約。
反方:現代社會促進消費,不必勤儉節約。
1、兩方的同學形成兩個方陣,每個方陣推選出四名辯手,然后列舉出自己要闡述的觀點提綱。第一、要明確自己的觀點;第二、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對方心服口服,理由要充分。
2、激烈辯論,以理服人
3、小結
同學們在今天的辯論會中能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明自己的觀點,真棒!勤儉節約”已在我們內心深處扎下了根,我相信,這株幼苗定會健康,茁壯的成長。讓我們牢記夸美紐斯的一句名言吧——“勤儉可以克服一切障礙”。
活動四:小品表演——《范范后悔了》
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生活富裕了,我們可以穿上漂亮的服裝;可以背起書包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里學習文化知識;可以去公園里欣賞奇花異草。我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無憂無慮。可是,有的同學卻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請看小品《范范后悔了》。
活動五:合理安排
10元錢可以買什么?
我準備這樣消費:
元
元
元
元
總計
元
課后延伸:辦一期名人故事專刊
[活動建議]:
1、盡量正面引導,避免學生只看到浪費的現象而不能發現勤儉節約的典型。
2、活動中的事例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老師可適當涉及如何節約可資源,以及節約資源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篇3
關鍵詞:勤儉節約;樂于助人;多種渠道;好品德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9-019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26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勤儉節約和助人為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獨生子女的增多,我們的傳統美德漸漸被溺愛、嬌縱所代替,現在的孩子是每個家庭的中心,是小太陽、小祖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多個成人圍著一個孩子轉,致使許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節約,事事以自己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逐漸變得自私、任性。為了繼承和發揚我們的傳統美德,幼兒園全體教師動腦筋、想辦法,根據傳統美德的工作要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了科學可行的培養計劃,從培養幼兒勤儉節約和樂于助人的好意識開始,使幼兒養成節約的習慣,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上來,最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成為具有勤儉節約和助人為樂品質的社會成員。
一、強化勤儉節約和助人為樂的意識
意識是行為的先導,只有具有勤儉節約和助人為樂意識的人才會有相應的行為,所以要培養幼兒勤儉節約和助人為樂的品質就要從良好的意識開始。我們通過多種渠道來培養幼兒節約和助人意識:請幼兒聽雷鋒的“螺絲釘、百寶箱”的故事,了解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看邊遠山區失學兒童為了能上學而努力奮斗的電視片,聽他們“我要上W”的呼聲,使幼兒知道:我們的國家還不是非常富裕,在邊遠山區還有許多因貧困而失學的小朋友,他們需要幫助。通過幼兒 集體討論“我們怎樣幫助失學小朋友”的問題而得出結論:要幫助失學小朋友,只有從我做起、從節約一分錢開始。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幫助幼兒確立勤儉節約的意識和助人為樂的思想。
二、發揮教師的楷模作用,對幼兒實施潛移默化的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幼兒模仿的榜樣,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具有愛模仿的特點,幼兒的雙眼就像一架架的攝像機,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幼兒,所以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對幼兒實施潛移默化的教育是其他教育途徑不可替代的。在節約救助活動中,我們強化教師管理,要求教師必須有好的常規,做到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做到人走燈滅、電扇停,自來水龍頭滴水不漏,從小事做起,用自身的行動來影響幼兒,從小培養幼兒的節約意識和助人為樂的精神。
三、多渠道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習慣和助人為樂的精神
好的意識得到強化、落實到行動上,具有穩定的特征后才能稱其為美德。我們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幼兒節約和助人的美德。
(一)寓勤儉節約和助人為樂教育于幼兒園各項教育活動之中
我們在日常各項教育活動中注意滲透節約和助人的思想。在幼兒美工活動中,幼兒最愿意做的事就是用廢舊材料制作玩具了:寬松的環境、豐富的材料、隨心所欲地動手制作、小伙伴一起合作的快樂……怎能不讓他們喜歡呢?在活動中,幼兒不僅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學會了廢舊物品的再利用,學會了合作,還強化了節約意識,鍛煉了動手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在語言活動中,我們通過說兒歌、講故事來強化幼兒節約和助人的意識。“自來水嘩嘩流,小朋友聽見忙回頭……一滴水,不漏掉,節約用水最重要” “小朋友,要注意,吃飯不要掉飯飯粒,一粒糧食一滴汗,粒粒來得不容易”……清脆的童音在校園里回蕩,節約的觀念牢牢扎根在幼小的心里。
除了在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而勤儉節約和助人為樂的品德外,我們還開展了“節約一分錢,救助失學兒童”的活動,設置了節約箱和儲蓄箱,幼兒了解到邊遠山區還有那么多上不起學的小朋友,都盡量克服自己的缺點,把自己喝完的飲料罐、塑料瓶積攢起來,賣到廢品收購站,賣來的錢用來救助那些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幼兒還自愿少吃一點零食、少買一件新衣,把節省下來的錢放入儲蓄箱中,每學期末我園都要舉行隆重的開箱儀式,將積攢的錢寄給貧困小朋友。幼兒知道自己節約的錢物能給貧困小朋友帶來很大幫助時都特別高興,從此改掉了浪費的毛病,在幼小的心靈中逐步樹立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助人為樂快樂的思想,為我們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寓勤儉節約和助人為樂教育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
生活即教育。我們將勤儉節約和助人為樂教育融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早上來園時,我們啟發幼兒幫助其他小朋友脫衣服、放好小椅子,讓幼兒體會互相幫助的快樂;活動中,教育幼兒節約用水、用電,做到人走燈滅、電扇停,關緊水龍頭,不讓一滴水浪費掉;用餐前,我們讓幼兒背誦古詩《憫農》,然后比賽,看誰吃完飯后桌上、地上、碗中都干干凈凈,不浪費一粒糧食,爭做“節約小標兵”。
四、好習慣形成好品德
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虧,想改也不容易。”3~6歲幼兒是進行良好品德行為習慣訓練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和鞏固良好品德行為的重要啟蒙時期。因此,我們要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及時向幼兒進行道德啟蒙教育,為幼兒發展奠定堅實的良好個性和品德素質基礎。
篇4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實驗小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靡”,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年春季開學以來,我校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節約型校園建設主題教育活動。
啟動階段:呼喚勤儉節約
3月18日,我校全體師生在操場舉行“建節約型校園 共筑美麗中國夢”啟動儀式。會上,大隊委員范芷彤宣讀了《建設節約型學校倡議書》,要求同學們樹立正確的節約價值觀,形成“崇尚節約光榮,鋪張浪費可恥”的觀念;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杜絕“長流水”;節約用電,做到人走燈滅,杜絕“白晝燈”“長明燈”;節約用紙,盡量少用餐盒、紙杯、一次性筷子,紙張要兩面使用,提高利用率,提倡使用電子郵件進行書信來往,提倡無紙化辦公;節約用糧,積極倡導餐桌文明之風,做到不剩飯菜;節約用錢,不超前盲目消費,養成善于理財的好習慣;積極廣泛宣傳節約意識,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獻計獻策。谷禮娜副校長作總結講話,她說:“樹立觀念,做節約的倡導者。我國的資源形勢不容樂觀,每一點資源的浪費都是在透支先輩的積累,預支后代的儲蓄。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浪費不以量小而為之;勤以修身,儉以養德,節約不以微小而不為。讓節約成為一種態度,一種習慣。”她重申了創建“節約型學校”的重要性,并向到場的教師和學生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要求大家厲行節約,以創建節約型校園為己任。
宣傳階段:為勤儉節約造勢
今年的主題是:爭做保護環境,勤儉節約的現代小公民。我校積極開展了以“節約”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舉辦“節約型校園—金點子”電子報設計活動。4~5月以“節約型校園—金點子”為主題,開展電子報設計活動,引導全校學生通過深入學習、精心設計和制作電子報的形式,為創建節約型校園出謀劃策,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6月起,開展以“我的節約家庭”為主題的征文大賽活動。活動對象為全體在校學生,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家庭背后的節約故事。
同學們用自己的親身體會感受著節約帶來的變化,廣泛發動學生講述自己親歷親見的節約妙招,用文章記錄來表達爭創節約型家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為實現創建節約型校園做出努力。
行動階段:爭做勤儉節約小公民
我們以“承傳統文化 做現代小公民”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小公民”節約實踐活動。
節水36計
為加強節約用水宣傳,進一步提高全民節水意識。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號召同學們“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課堂上,老師在同學們的注視下完成了“潔水魔術”,老師給孩子們講起污水處理中常用的沉降、化學藥劑處理、使用濾紙處理等方法,還教給孩子們節約用水的36計,包括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水沖廁所,不玩耗水性游戲,盡量采用淋浴等。
學校首先從兩棟教學樓的衛生間沖水器開始做起,采用了聲控系統,不像以前定時沖廁;第二個是采用電控管理,晚上放學后到第二天上學前停止沖廁,比以前少用12個小時的水量,我們前后對比,每個月節省用水近2000噸,節省費用3000多元。同時,同學們還將把掌握的節水技巧像家人和小伙伴們推廣,讓更多的小朋友和家人參與到節約用水的活動中。
“勤儉節約”教育日
10月3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勤儉日,為了讓更多的同學熟悉這個日子,了解勤儉的內涵,我校積極開展“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為主題的世界勤儉日教育活動。
學校校園網班級論壇通過講述名人節儉的故事,搜集節儉的名言警句,列舉同學們生活方方面面的諸多浪費現象,比如飯菜、水電、草稿紙、文具用品等,讓學生了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教育學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號召學生“倡導節約杜絕浪費,從我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良好習慣;校園的紅領巾廣播站在當天將播送“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與節約相關的古詩、小故事等;各學科也將節約融入到教學中,在學科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滲透節約教育,讓孩子們知道了勤儉節約的重要,使勤儉、節約這一傳統美德深植心中,遍地開花。
節水節電我能行
為建設節約型校園,我校結合國家節約型社會的方針,以“節水節電”主題板報展示為主要抓手,在全校開展“節水節電”的廣泛宣傳和專題教育活動。
在活動中,各班利用活動讓學生將與“節水節電”有關的重要信息梳理、提煉,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節水節電”的小竅門,編成歌謠、短文,制作成書簽等展示在板報上。
本次“節水節電”主題板報展示活動,使同學們具備了“節水節電,人人有責”的意識,懂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做節約小標兵。
總結階段:讓勤儉節約成為習慣
制作“節約型小公民”電視片
校園蒲公英電視臺對同學進行采訪、調查,請校長、大隊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咨詢教師、學生等各個方面參與討論如何爭做“節約小公民”,將搜集的資料制作成宣傳片利用升旗儀式向全校同學進行宣傳教育。
創設“節約小公民”走廊
分年級進行“節約小公民”主題教育的手抄報、板報的創作,將手抄報張貼在教室門口的走廊,形成獨具特色的“小公民”教育走廊,創設濃厚的宣傳氛圍。
打造“節約小公民”課堂
將“節約小公民”意識通過課堂、集會、廣播站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搭建舞臺;召開以“節約小公民”為主題的班隊會課;思品課結合單元滲透“節約小公民”意識;學校蚌埠日報小記者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發表在蚌埠日報,向社會進行宣傳;通過“紅領巾廣播站”宣傳“節約小公民”意識,開辟適合學生興趣和口味、展現學生才華的欄目。
建立“節約小公民”評價機制
建立新的“雛鷹爭章”評價機制,更新獎章種類,擴大獲獎范圍,增設“節水章”“節電章”“勤儉章”。最大限度地鼓勵更多學生去獲得節約章,對同學們的節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學期結束大隊部頒發節約榮譽冊,學生可將獎章粘貼在節約榮譽冊上,永久保留。
將“小公民”教育與讀書活動相結合
精心組織和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愛國主義讀書活動,在方式方法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主題內容與節約結合,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節約意識,積極參加征文和講故事比賽,培養做一名“節約小公民”責任感和使命感。
篇5
是什么原因使這些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鋪張浪費的習慣,這正是我們忽視了對孩子的節約教育,這其中既有家庭和學校的原因,當然也有社會的原因。
一、孩子養成浪費習慣的原因
(一)家庭的原因。如今家庭的生活條件都好了,有些家長認為活著就要享受,于是大手大腳的花錢,熟不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孩子在這種熏陶中養成了不合理的消費習慣;有些家長雖然家里不是太富裕,但是總有一種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孩子的心理,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百依百順,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孩子的不合理消費習慣養成了;還有些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如果得了一個小紅花就給孩子買玩具,考試得了100分,就買自行車,這種經常性的物質獎勵的方法容易造成:“我讀書就是為了贏得爸爸媽媽的物質獎勵”的錯誤觀念。
(二)學校節約教育的狀況也令人擔憂。幼兒園老師還經常向孩子們講節約的故事,小學有時還開一些關于節約的主題班會,小學低中年級還能開開“節約是美德”的主題班會,到了高年級學校老師就講的很少,初、高中的課堂教學中幾乎就沒有專門的節約教育內容,班會等活動也很少以節約為主題,大學更是基本無人提起。學校是孩子獲取知識、塑造人格的主要場所,也是進行節約教育的主課堂,缺乏節約教育的學校又何以能培養出勤儉節約的學生?
二、培養孩子節約的好習慣
(一)讓培養孩子的節約習慣成為一種社會責任。縱觀世界各國,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節約教育。在比利時、美國等國家,孩子們要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一點一點地慢慢積攢。我們國家的節約教育也必須從必須從娃娃抓起,如果每一個孩子從小具備勤儉節約這一優良傳統美德,不僅將使孩子們的一生受益匪淺;而且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才會有雄厚的基礎和強大的力量。因此,在全民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時候。千萬別讓節約教育遠離了孩子。
篇6
一、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動力源泉
在我國有關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對傳統教育中的種種弊端越來越無法忍受,強烈地要求教育模式從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逐步地向素質教育轉軌。目前所提倡的素質教育,一般都會包括對學生四個方面素質的培養和塑造,即簡單的勞動技能素質、健康的身心素質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較高的文化素質。而傳統美德教育的內容恰恰為這種素質教育提供了完備的教學教材。例如,傳統美德中的刻苦勤奮、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助人為樂以及簡單的常規禮儀等都可以作為目前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換句話說,素質教育一定程度上就是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也只有不斷地加強對學生的傳統美德的教育,才有可能將學生培養成為有文化素養的高素質型人才。作為培養跨世紀新型人才主要陣地的各個學校,尤其是進行基礎教育的小學學校應該重視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對學生進行正面的道德教育,在小學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基礎和根本出發點。讓學生從小就受到優秀文化和精神的熏陶,為后期的素質教育打下堅實的道德和精神基礎。試想,一個俗不可耐、滿嘴臟話的學生群體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夠承擔起弘揚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重擔的,一個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是不能夠在創新社會價值過程中很好的發揮合作精神的。一個不具備奉獻精神的人,又怎么能夠承擔起駕馭淵博知識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和人民呢!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沒有實行傳統美德教育的小學基礎教育,就不可能培養出符合跨世紀對素質型人才的要求的條件,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二、傳統美德教育內容中有關愛國主義的教育是推動教學前進的動力
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重點,一直以來愛國主義就是整個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柱,并作為一條重要的主線貫穿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愛國主義為人們在抵御外來侵略、艱苦奮斗、推動社會不斷進步以及創造光輝燦爛的文化匯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可以說,沒有愛國主義的支撐,就不會有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當今和平的時代,也許有人認為愛國主義的作用已經很小了,而且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是縱觀古今,眾多的英雄模范、志士仁人、藝術家、科學家、改革家等無不都是在內心深處藏著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懷,擁有高尚的報國志向,否則他們很難成就一番偉業。擁有愛國主義的人一般都會選擇“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鵲而高翔”,不是只顧眼前的個人小利,而是胸懷遠大的大我情懷。現在,人們幾乎都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也都聽說過甚至會講有關岳飛“精宗報國”的故事,愛國主義的內涵和實質已經在每個人的頭腦中扎下了根。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愛國主義依舊需要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依舊需要在教育教學過程被不斷的提及和教育。在小學教育中滲透進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古代故事“蘇武牧羊”、現代故事“林則徐”以及鄭成功、鄧世昌等故事和事跡的宣傳教,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中華民族崇高的精神道德。我國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在小學教育中開展傳統美德的教育不僅能夠增加他們雖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也能夠增進他們從小對國家的愛護情懷,并通過對他們愛國主義的激發不斷形成學生學習和前進的動力。
三、對勤儉節約品質養成的重要作用
傳統美德教育中有很多有關學會珍惜、懂得勤儉節約的內容,如“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說明成功往往是由人們勤勞節儉所成就的,而失敗往往是由于過于奢侈浪費。即使在物質豐富的今天,有關勤儉節約的品質仍然值得我們不斷的繼承和發揚,而且永遠不會過時。而且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雖然我們的經濟發展已經大大超過了從前,但仍舊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很多人民僅僅是解決了溫飽問題,與發達國家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要全國人民的不斷努力和奮斗。勤儉節約就是發展我國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試想如果社會中浪費之風盛行,必然會降低社會的發展進程,更對資源緊缺的今天帶了更大的危害。現在,由于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不懂得勤儉節約,隨便浪費的現象屢屢出現,因此很有必要在小學課程中進行傳統勤儉節約的美德教育,讓學生自己體會節約的樂趣,去親身感受節約所帶來的益處,并在學習中養成不浪費時間的好習慣。
四、結語
篇7
關鍵詞:大學生;節儉意識;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105-02
一、大學生儉德現狀及成因分析
1.大學生儉德失范主要表現
大學生是社會中一個特殊的青年群體,起著承前啟后的社會作用。這一隊伍的培養與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直接影響著國家今后的建設走向和發展狀態。但就目前的調查來看,大學生群體普遍價值觀念有所偏斜。他們追求時尚奢華和享受,不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為榮,反而支出無度攀比成性。調查表明,大學生儉德狀況亟待調整。
2.大學生儉德失范成因分析
大學生群體中出現有著攀比、自負、虛榮的心理,部分大學生有著與生俱來的富貴而恃寵而驕的內心想法與潛移默化著周圍的外在表現;那些奢侈浪費、消費不甚合理等儉德缺失問題,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有關系,現整理為以下幾點:
(1)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外來的物質資源及精神資源,無論優劣高低,一窩蜂奔涌而進,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發生變化,從解決溫飽到追求生活享樂,大學生更是踩在時代的前面頂在利弊兩面刃鋒口浪尖;另外,一些媒體言之“花明天的錢,給今天美好踏實”,使得浪費和奢華成了時髦,節儉成了陳舊的歷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對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們,往往如老人言:學壞容易改好難。處在社會大環境包圍之中的大學生們不免受到這些影響,使他們的消費行為帶有一定的盲目性[1]。
(2)高校德育實效性欠缺。現在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日益加重,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各高校側重于對大學生專業課程的教學,學生也更是繼承了高三里狠抓課本一如的重視專業課程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學校忽略了德育,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重視不夠,疏忽了對大學生消費觀給予正確引導的責任,大學生們也是在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專業知識和花邊文化里奔走,從而部分程度上忽略了節儉于創業于未來于成人于成才的重要性。
(3)家庭不正確教育方式的影響。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貫徹落實,現在大多數的大學生為獨生子女,家長錯誤的溺愛方式,讓孩子從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下成長,很少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品質形成。此外,有些父母的不良作風,也給大學生節儉意識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4)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構建成型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更多地是對一些觀念進行吸收,卻并不能正確的對觀念進行判斷;加之普遍缺乏自制力,不能完全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平時沒有體驗過體力勞動的辛苦,沒有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因而不能真正懂得勞動的艱辛,尊重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大學生節儉意識培養的實施途徑
1.完善學校管理制度
學校的德育不容忽視,一位球星曾說過,我一生學的最有用的東西便是在幼兒園里學到的。學校要完善規章制度,建立起一套能有效防范浪費的管理制度,確保有專門的制度來規范學生的用水、用電、用餐等行為,營造杜絕浪費的氛圍,確保管理制度能夠落到實處。
2.加強宣傳
有效的宣傳可以促進節儉意識教育的開展。學校可以增強節儉的宣傳力度,營造“艱苦節儉光榮、奢侈浪費可恥”的氛圍,利用張貼以節儉警句、格言為內容的標語、建立校園節儉網站,增設節儉文化欄目,宣傳古今節儉人物、節儉故事、發放節儉知識小冊子;在校報、廣播臺、宣傳欄開辟節儉教育專欄等形式宣傳節儉的意義,并且通演講、辯論、志愿躬耕等方式批評校園中存在的奢侈浪費現象,營造以節儉為美德的主流校園文化,讓學生在校園中感受到節儉的氛圍,進而自覺養成節儉習慣[2]。
3.樹立模范典型
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古往今來,讓人尊敬的儉德之才比比皆是,讓人感動的勤儉之事多如細雨。而現實身邊的便是最真實的教材,廣大教師要言傳身教,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帶動學生樹立起節儉的思想觀念。同時鼓勵學校勤工儉學完成學業的同學,讓他們勤儉節約等良好品質成為大家學習的典范,達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3]。
4.強化生活體驗
哈佛有一句箴言:“對孩子進行勤儉教育,重在讓孩子親身體驗生活,體驗生活的快樂和艱辛,由此孩子的視野也可以變得更加開闊。”高校可開展各種社會活動,以增加學生的勞動體驗機會;學生也可以在寒暑假時去兼職,這些都可以是學生體驗勞動的辛苦和浪費的可恥的途徑。
三、大學生節儉意識教育的意義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節儉,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說過“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號召人們勤儉節約。節約資源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之一,節約的良好習慣不僅可以造福國家,而且還會惠及個人。我們圍繞大學生節儉教育開展一系列活動,將會產生以下預期結果:
1.有利于建設節約型社會,落實可持續發展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人類對資源的消耗和占用越來越多,資源對經濟社會的“瓶頸”制約作用越來越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戰略。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雙一次性筷子,在經濟上對個人來說,這些都不算什么,但是,中國有13億人口,每個人都厲行節約,那將積少成多,對生態環境的壓力會大大緩解。 這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要在全社會樹立節約意識、建設節約文化,形成尊重節儉,反對鋪張的輿論氛圍。
2.有利于塑造校園節儉氛圍,提升校園內涵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以培養大學生良好消費觀念為著力點,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在這些活動和制度長效化,能有效促進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這些都有助于儉德教育的落實。
3.有利于使節約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把節約資源當成自己的職責,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勤以修身,儉以養德”,節約可以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種美德,一種品質,一種責任,更易形成一種生活態度。
參考文獻:
[1]尚利.淺議大學生節儉意識的培養[J].當代文化與教育研究.2011,(05).
[2]馬文勇,尉耀元,張建超.淺談大學生節約意識和節約能力的培養[J].理論觀察.2012,(03):193-194.
[3]黃祖江.對高職學生進行節儉教育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30):58-59.
篇8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尊重勞動成果,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是我們每個小學生應該具有的美德。但是,每天午飯后,學校食堂洗碗的地方,總會出現同學們倒掉的許多米飯剩菜。一些同學還找理由說:“米飯太硬,菜味道不好、太咸……”。我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同學們都學習過《鋤禾》這首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滴汗水換不來一顆糧食,我們應該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不能鋪張浪費。目前,我國的糧食不足,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我也知道,在非洲的一些貧窮國家,因糧食短缺,兒童忍饑挨餓,身體骨瘦如柴,甚至被活活餓死。想想這些,我們怎么能浪費糧食呢?為此,我建議全校開展“人人節約糧食,共建節約社會”的活動。活動內容如下:
一、不挑食。學校食堂的食譜是老師按照營養學和兒童成長的需要而編排的,飯菜經過廚師的精心配制,含有很多豐富的營養,有利于我們身體的發育成長。因此,不管什么菜,同學們都不要挑肥揀瘦,專揀自己喜歡的吃,這樣攝取的營養才能達到全面和平衡。
二、不剩飯菜。同學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具有良好的體質才能承擔繁重的學習任務。食物能夠提供人體所需要的熱量,為獲得足夠的熱量,保證正常的學習,同學們必須吃下足夠的飯菜,吃飯時努力做到不剩一粒米飯一棵菜。
三、加強宣傳。各班要利用黑板報進行節約糧食的宣傳教育,表揚先進,批評浪費的行為。高年級的同學要以身作則,帶頭講節約,并做勤儉節約的“義務宣傳員”,督促低年級的小同學不浪費糧食。
四、創新形式。學校正在開展“八榮八恥”的宣傳活動,同學們都背得了“八榮八恥”的內容,也會唱這首歌。但是并沒有落到實處。我建議多開展一些講故事、表演節目、實地參觀等活動。如:請幾位老革命來給我們講一講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讓我們懂得珍惜現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以勤儉節約為榮。
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按照“八榮八恥”的要求,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參加“人人節約糧食,共建節約社會”活動,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支持祖國的現代化建設。
祝您: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篇9
【關鍵詞】每月一個好習慣;節約好習慣
1 對研究問題的情境性分析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然而,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漸漸淡忘了“節約”這個傳統美德。許多家長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委屈不能委屈孩子”的觀點,對孩子在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物質上有求必應,就如孩子們常在幼兒園過生日,帶來的生日禮物常有攀比的現象;還有些父母認為,現在生活富裕了,不用再勤儉節約了,就如早上帶早飯來幼兒園,拎著一大包沖著老師總是一句,“老師,孩子吃不完就扔掉好了”。明知孩子吃不光為什么不少買一點?也有些人認為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窮人家的事,因此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鋪張浪費成了習慣。家長自身節約意識淡薄,在孩子身上更是不差錢,各種時新的玩具成了孩子們口中的話題。就如不久前流行的溜溜球,班里有個小朋友一個人就有各種不同名稱的幾十款。在幼兒園里,我們能發現孩子的各種浪費現象:幼兒洗手時水龍頭一直嘩嘩地流著,有的甚至連洗完手都不記得關緊,任由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在進餐時常有掉飯粒的現象,往往一頓飯下來,地上、桌上滿是飯粒,碗里的飯也沒吃干凈;幼兒園里還經常會發現只咬一口就被扔掉的點心;畫畫時只畫了聊聊數筆就斷掉被扔到一邊不要的油畫棒 ;才從家里帶來沒幾天就被撕壞扔掉的圖書……到處都是無謂的浪費現象。
國外的教育機構早就把節約作為一個基礎的知識來傳授給每個孩子,認為這是每一個公民應該遵循的最基本原則,在發達國家里保護資源的意識更是強烈,有人因為鋪張浪費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縱觀我們國內,也有一些學校對節約這一內容開展了課題研究,如北京實驗小學也開展了“節約資源、從我做起,千萬少年兒童關愛地球大行動”的課題研究,讓孩子懂得從關愛地球出發,節約地球資源。但在幼兒園,相關的節約課題研究并不多。有些人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對其進行勤儉節約教育未免太早了。其實不然,腦科學證明,孩子3歲的時候,大腦已經發展到了50%,到8歲的時候就達到了80%。由此可見,對大班幼兒進行早期節約好習慣培養至關重要。
2 研究概述
2.1 對核心概念的操作定義
2.1.1 每月一個好習慣。習慣指久積養成的生活方式,好習慣指做有益的事直到成為習慣性的行為。每月一個好習慣指每月堅持學做一項有益的事直到成為習慣性的行為。
2.1.2 節約好習慣。節約指節省、儉約,減少浪費的意思。節約好習慣指堅持做減少浪費的事并漸漸養成為習慣性的行為。
2.2 研究內容
2.2.1 制定每月的節約內容和具體要求。
2.2.2 在一日活動中滲透節約教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任何可以節約的資源,啟蒙幼兒的節約意識。
2.2.3 與家庭密切配合,對家長進行節約宣傳教育的基礎上,利用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幼兒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2.3 研究指向
2.3.1 通過每月一個好習慣,強化孩子的節約意識,幫助孩子積累一定的節約經驗、手段和方法。
2.3.2 通過一日活動中滲透的節約教育和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將節約意識轉化為孩子們的節約行為,使孩子們養成節約好習慣。
2.4 理論支撐
2.4.1 可持續發展理論。可持續發展是本世紀80年代隨著人們對全球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廣泛討論而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是人們對傳統發展模式進行長期深刻反思的結晶。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從一個地球到一個世界》中指出:“現在是采取保護使今世和后代得以持續生存發展的決策的時候了。”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從小對他們進行有關節約意識的教育,使他們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形成良好的環保節約習慣,增強節約資源、保護地球家園的意識。這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國家建成節約型國家,我們的校園才會成為節約型校園,人類才能可持續發展。
2.4.2 體驗教育理論。“體驗教育”就是教育對象在實踐中認知、明理和發展。這里的“體驗”至少應包括兩個層面,即行為體驗是一種實踐行為,是親身經歷的動態過程,是幼兒發展的重要途徑。內心體驗則是在行為體驗的基礎上所發生的內化,升華的心理過程。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對促進幼兒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體驗教育,既應注重教育活動的形式與過程,更注重幼兒這一實踐主體的內心體驗。它要求幼兒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悟,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體驗引導幼兒在體驗中把教育要求內化為品質,外顯為行為。
2.4.3 活動教育理論。蘇聯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列?符?贊科夫在所著的《教學論與生活》中認為教育離不開活動,離不開實踐。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教育”,主張“關于生活”、“依據生活”和“為了生活”的教育。根據“個性、活動”理論認為: “兒童的人格在活動中形成,并且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因此通過活動,發展幼兒主動活動能力,漸進的、綜合的塑造與發展幼兒的現代人格。
2.5 研究方法
我們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方法,并根據需要,配合使用實踐鍛煉法、個案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
2.5.1 行動研究法。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及時反思、調整教師的指導策略,優化與改良環境,并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時設計具體的指導方案。
2.5.2 實踐鍛煉法。實踐對幼兒來說非常重要,只有在實踐中經過反復的練習、鍛煉和鞏固,才能使節約成為穩定的行為習慣。因此我們讓幼兒在一些實際的活動中學會節約,例如:讓幼兒把自己不穿的衣服捐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玩具等。
3 研究過程
3.1 制定每月一個好習慣的具體內容
3.2 幼兒每月一個好習慣培養的途徑
3.2.1滲透于校園一日生活中
3.2.1.1 環境中影響。在幼兒園中創設節約氛圍,讓孩子們感同身受。我們在幼兒園里張貼了宣傳節約意識的圖片,老師們在平時的活動中可以隨時的進行教育。如,我們在教室的電燈、空調開關旁邊張貼了老師與幼兒一起制作的節約用電的標志;在盥洗室的洗手池墻面上布置了“不要讓我流眼淚”的卡通圖案提醒孩子們節約用水;在走廊里有拒絕過度包裝、節約用紙的宣傳畫;在教室內有農民伯伯辛勤勞作的圖片提醒孩子節約糧食;在孩子們的玩具旁貼上了“請愛護我”的溫馨提示語提醒孩子愛護玩具等等。幼兒園的每一個人,包括幼兒、教師、家長都直接受到熏陶、感染,大家增強了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節約每樣物品的意識。
3.2.1.2 主題教育中引領。幼兒園一日活動豐富多樣,有主題活動、游戲、勞動、觀察、生活活動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我們有意識地對孩子們進行節約教育。
3.2.1.3 實踐中鞏固。幼兒在沒有親身感受時,節約教育常常會流于形式。要讓節約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動,還要引導他們積累一定的節約經驗,教給他們掌握一些節約的方法和手段。
節約一度電:在自然光源能滿足學習要求時,我們不忘隨時關閉照明燈;每到戶外或離園時,我們都會把燈關掉或拔下電源插座。
節約一滴水:教育孩子不把水龍頭開到最大來洗東西,我們還在洗手池內放了幾個盆,將孩子們洗手的水接住,然后用來洗拖把和沖洗廁所。
節約一粒米:我們在給孩子們分飯時,主張少分多添,就是一次少分一點,多添幾次,這樣就不至于吃不完而造成浪費,并提醒孩子吃飯的時候低頭接著飯碗,這樣飯粒就不容易掉出來。
節約一張紙:我們在教室內放置了一個紙箱子,孩子們做手工、數學書上剪下來的紙片都可以放到里面,現在地上的碎紙少了,紙箱卻一天天的鼓起來了。
節約學、玩具:我們在教室設置了共享區,共享區內擺放的是孩子們從家里帶來的基本上自己已經玩膩了的舊玩具,但這些舊玩具在另外一些孩子眼里卻還是一個寶,孩子們經常玩的不亦樂乎。
這些細小的行為都滲透著對幼兒的節約教育,在孩子實際的行動中這樣的節約教育才會使幼兒的節約行為得到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的潤物細無聲的進步。
3.2.1.4 生活中監督。利用同伴間的互相監督機制,促進孩子的節約行為。幼兒園的孩子,有時侯他們的節約行為只是一種偶然的表現,要讓這種節約意識轉化成孩子的自覺行為,小朋友們之間的互相督促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讓孩子們互相提醒,洗手時看到有小朋友浪費水了,及時的提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需要改正;看到同伴飯沒有吃干凈時,馬上加以指正。在互相的監督中,認識到正確的節約行為,使這種節約行為漸漸成為一種習慣。
3.2.1.5 游戲中提升。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主的。我們組織孩子開展變廢為寶的游戲,將節約的意識滲透到利用廢舊材料以物代物玩游戲,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節約的意識。如,我們教孩子們用易拉罐、可樂瓶做花籃;收集各種大小不一的紙盒玩疊疊高;利用廢舊報紙做成紙球、紙棒玩趕小豬的游戲可有意思了!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孩子的節約習慣,又是一種手工勞動的練習,一舉兩得。
3.2.1.6 勞動中體驗。結合勞動教育,指導孩子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通過勞動實踐和自我服務活動,使孩子體驗勞動的辛苦,懂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如農忙時節,我們組織孩子到附近的農田去拾稻穗等,使他們真正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道理,從而培養孩子艱苦樸素,熱愛勞動的好習慣。我們還教育孩子收集飲料瓶賣給收破爛的,賣掉的錢存起來,捐助給山區需要幫助的孩子。
3.2.1.7 鼓勵中強化。當幼兒出現節約行為時,我們及時地做出肯定和鼓勵,支持幼兒的節約行為,這樣有助于幼兒的節約表現變為他們的自覺行為。在同伴的鼓勵中孩子們看到了節約行為帶來的榮譽,在老師的肯定中,他們為自己的行為感到驕傲。鼓勵和及時的評價強化了孩子正確的節約行為,使他們的這種節約成為生活中一種自覺的行為。
3.2.2 貫穿于家庭潛移默化中
3.2.2.1 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的節約意識。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現如今很多家長自身不重視節約,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因此,要對孩子進行節約教育,重要的是從父母抓起。我們首先向家長發放了調查問卷,名義上是調查,其實是希望通過問卷上的問題觸動家長的心靈,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各種浪費行為的可恥。在此基礎上,我們又通過發放勤儉節約倡議書、召開家長代表座談會、邀請家長到園與孩子們一起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教玩具等活動,提高家長的節約意識,使家長能言傳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樣。
3.2.2.2 談話誘導,心靈啟迪。家長從孩子的身邊入手,在平易近人的談話中擺事實、講道理,引導孩子自我教育,提高孩子的道德認識,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如發現孩子亂扔剩余的饅頭、面包等浪費現象時,家長就要心平氣和地跟他們談話,讓他們了解農民春耕秋收的辛勤勞動過程,誘導孩子道德認知,改正浪費糧食的不良行為。
3.2.2.3 指導理財,獨立消費。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用途和支配能力,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讓孩子體驗獨立消費,孩子自己或請家長幫忙記錄零花錢的去處,一段時間后,家長根據記錄的內容跟孩子討論哪些地方是不必要的花費,哪些是必須要花的。這樣親身體驗的節約效果比說教的節約效果好上幾倍。
3.2.2.4 評選每月之星。家長的榜樣作用也需要老師給出及時的鼓勵,當發現孩子的節約行為明顯且能持之以恒的保持一段時間時,這位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便一起被我們評選為當月的“節儉之星”,在每月初第一周周一的升國旗儀式時,“節儉之星”有機會享受從園長手中接過獎狀的榮耀。
4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 教師、家長、幼兒同步實施,共同促進
4.1.1 為了培養幼兒的節約習慣,老師首先要查找資料定計劃,實施過程中又要根據實際不斷的調整,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的強化著自己的節約意識,自然而然的讓節約成為了自己良好的習慣。
4.1.2 為使家長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對家長也進行了有意識的引導,如請家長填寫調查問卷,發放節約倡議書,請家長參加幼兒園的親子廢舊物品制作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家長有原來的“不差錢”意識轉變到現在也能主動的從節約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一粒米等小事做起,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4.1.3 孩子們在家園共同的教育下,節約意識明顯提高,在班里,孩子們懂得了要愛護桌椅,對于自己的書本不再隨便亂撕了,玩具不再隨便亂扔,知道了要節約用水;挑食現象明顯減少,大部分幼兒都能把飯菜吃完,知道愛惜糧食了;勞動能力得到了提高,孩子們與老師一起為植物角的花草澆水,幫助阿姨擦桌子等,能做的事情都會主動的去做了。
4.2 加深了家園間的信任
在本課題的實施過程中,伴隨孩子們節約意識的逐漸提高,他們的各種行為有了喜人的變化:如以前孩子們吃飯挑三揀四,這樣不吃那樣不吃,最后總是以吃零食來解決問題,而現在,盡管依然有不怎么喜歡吃的蔬菜,但他們一想到農民伯伯的辛苦就會堅持把飯菜吃完,吃了各種蔬菜后的孩子們營養跟上了,身體更結實了;再如以前孩子們跟家長出門,總會要求家長買這鐘玩具買那鐘玩具,現在各種玩具在孩子們之間互換著,他們天天有新穎的玩具玩,再也不要求家長買新的了。這樣類似的變化很多,家長省心、省力又省錢,對老師當然是非常的滿意,所以,在這樣的改進中,加深了家園之間的信任。
5 反思
將孩子的節約體驗、節約意識變為幼兒的自覺行為,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孩子們的節約表現在沒有變為他們的自覺行為時,很容易出現反復,所以需要長期的堅持下去。
節約教育對于現在的獨生子女很有必要,應引起社會及家庭的廣泛重視,需要家庭、社區、全社會的大力支持與密切配合。
對幼兒進行勤儉節約的教育,需要提高幼兒的理財能力,理財教育需進一步加強進行。
參考文獻 :
[1]《幼兒教育》,1999年第4期
篇10
我要做個好孩子
——《鄭義門》觀后感
赤壁市實驗小學三(7)班 謝文瑤
在連續的幾天里,我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觀看了廉政動畫片《鄭義門》,很受教益,不妨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鄭義門》寫的是明朝朱元璋時候鄭家的事情。當時的鄭家,自南宋建炎以來已歷九世,家族人口達到三千多,并且一直聚族而居,沒有分灶分家,靠的就是鄭家老祖宗留下的168條家規管理家族一切事務。譬如說,鄭家人不許在外賭博,小孩出門不許坐車,別人送你金銀珠寶不能收……
記得其中的一個故事,就是鄭家子孫鄭棟和他媽媽去舅舅家做客的情節。在舅舅家,舅媽拿來一件絲綢衣服給鄭棟穿,鄭棟連連擺手說:"鄭家家規規定了,未滿25歲的人不能穿絲綢衣服。"他推辭不受。舅媽又拿來一掛珍珠項鏈,要給媽媽戴上,媽媽情急之下要鄭棟說說鄭家家規里是怎樣要求的,鄭棟一口答出:"親戚之間不能送貴重的禮物。"鄭棟幫媽媽巧妙地化解了待人接物的困擾。
不知不覺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親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開心地吃起飯來。這時舅媽夾起一塊紅燒肉要給鄭棟吃,鄭棟搖搖頭說:"鄭家除了初一和十五外,其他日子不許吃肉。""這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到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鄭棟媽媽解釋到。
到了該回家的時間了,舅舅準備好馬車送行,可小鄭棟推辭道:"鄭家家規里有‘三十里以內,不許坐車,只能步行’。"舅媽憐惜地問:"你能走得那么遠嗎?"小鄭棟自信地點點頭,達到"行".在回家的路上,盡管累得不行,但他還是堅持走回家,還幫助、教育了另外一個跟他年齡相仿的小男孩呢!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自己和周圍的孩子。我們這些生活在甜言蜜罐里的新一代,細食品,穿戴時髦名牌,每天車輛接送,過年還嫌收的壓歲錢少……所有這些都是不好的行為,與數百年前的小鄭棟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差遠了,一個是勤儉節約,一個是奢侈浪費,我羞得無地自容。
看了這部《鄭義門》教育片,我深受教育,我決心從現在起,做一個像小鄭棟那樣的好孩子,知榮辱、明是非、懂禮儀,向上向善,成為大家學習的楷模。
《鄭義門》觀后感
——做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三(七)班 趙雨涵
星期五晚上八點,我按老師的要求準時收看動畫片《鄭義門》。不用說,我是多么激動,多么興奮啦!
鄭義門又稱"江南第一家",是由朱元璋皇帝賜名的,出過173位官吏,是中國古代的重要文化遺址。鄭家家風嚴明,時稱"義門鄭氏",故又名"鄭義門".
今天,我收看的是第六集《儉以持家》。講的是少年鄭棟和他的母親陳荷去舅舅家做客。舅舅見他穿著布衣,有點寒酸,便送他一套家里孩子沒穿過的綢鍛新服,可鄭棟拒絕了。母親陳荷說:"穿了新衣服,就想著要新鞋,新帽了。衣服只要干凈,布衣一樣的能穿".鄭棟告訴他們:"鄭氏家規中規定未滿二十五歲是不能穿綢鍛華服的".一眨眼就到吃飯的時候了,舅媽夾了一塊肉給鄭棟,可鄭棟拒絕了舅媽的好意,并告訴舅媽:"鄭氏家規規定不到初一、十五是不能吃肉的,要學會勤儉持家。"舅媽說:"現在沒人看見,吃一塊不要緊。"可鄭棟抵制住誘惑,堅絕不吃。
看完這集故事后我感慨不已。鄭棟小小年紀就能嚴守家規,不講吃不講穿,懂得勤儉持家,我和鄭棟比起來可就差遠了!媽媽曾經把姐姐穿小的衣服拿給我穿,雖然衣服還很新,可我嫌棄是姐姐穿過的衣服,非要買新衣服不可。而且我還經常扯著媽媽給我買零食吃,家里的零食一吃完我就迫不及待的要媽媽上街跟我采購。有些零食吃了一半扔一邊,拆開新的一包又吃。媽媽經常批評我浪費不懂得節約,可我總是當耳旁風,覺得無所謂。從現在起,我要向鄭棟學習,講樸素,講節約,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不挑剔,不浪費,勤儉節約的孩子,為父母著想,不大手大腳花錢。
《鄭義門》觀后感
三(7)班 劉軒
浦江的鄭義門里面住著鄭氏九世的族人,鄭義門,又稱江南第一家,你會問,為什么叫江南第一家呢?是什么第一家呢?我是用五個字來告訴你,那就是忠孝禮儀廉。鄭家的精靈名叫角端,是一個活潑、可愛、又好吃的精靈,它的家就是鄭家家規,家長死后,現任家長鄭濂和他的侄子才能看見角端,你會問為什么,對不對,我也不知道,我猜想,應該是做家長的和以后做家長的才看見吧!鄭家家規里說道,鄭家人出去做官不能貪錢財,不能 做偉反家規的事,正如家法如山 鄭義門第六集勤儉持家,讓我印象非常深,其中鄭濂的侄子說了_句話:"家中孩子不到二五歲不能穿 綢段,不到初一和十五或過節不能隨便吃肉。"聽了這句話你的感 觸也很深吧!讓我們一起做個孝順、文明、有禮貌的孩子吧!
《鄭義門》觀后感
三(7)班 胡雨婷
《鄭義門》這篇動畫片不長,一集只有十幾分鐘,共12集。其中包括《以法齊家》、《家法如山》、《教化為先》、《儉以持家》、《致力為公》、《鄭浩拒丸》、《游街退匾》、《正風除弊》、《利人利己》等劇集,把"江南第一家"鄭氏創造15代不分家、300多人同吃一鍋飯的家族的傳奇展現在觀眾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