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的性質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5: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室內設計的性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室內設計的性質

篇1

一、高職設計教育要重視傳統文化傳承

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這些元素恰好能夠對當下高職教育的一些不足之處作些補充。室內設計本身就是建筑設計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對中國傳統建筑的深入理解不但能直接作用于室內設計本身,更有益于傳承和發揚本土的優秀傳統文化,這在西方文化和觀念盛行的今天顯得尤為有意義。高職教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取得很大的進步,與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了,但在快速的發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的問題。筆者覺得在高職室內設計教學中對技能要求的教學完成得相對比較好,對于高職教育來講這樣做也是無可厚非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就是培養面向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但在教學中往往片面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而忽視了對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這樣就造成高職畢業生剛到室內設計企業時會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但隨著時間推移他的弊端就會逐漸顯現出來。由于在學校文化素質的學習不夠,他們所設計的作品缺乏文化的底蘊,大都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作為一個室內設計師想要把空間設計演繹得好,要能解釋出設計作品的內涵,直到呈現給業主,無不滲透個人的藝術文化素質修養。不具備相當的審美能力、豐富的藝術文化積累,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高職設計教育要重視基礎課的教學

為什么要重視基礎課的教學,它對提高高職室內設計專業學生的審美水平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高職藝術類基礎課一般安排的課程有,設計素描、設計色彩、空間構成、美術鑒賞等。設計教育的基礎課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早在20世紀20年代德國包豪斯設計學校就十分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與設計素質的培育,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師的要求,他們建立了“藝術與技術統一”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開創類似三大構成的基礎課、工藝技術課、專業設計課、理論課及與建筑相關的工程課等現代設計教育課程,培養出大批既有藝術修養,又有應用技術知識的現代設計師。包豪斯是現代設計教育的開端,其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與實踐同步的教育體系至今還影響著世界設計教育。到了21世紀的今天,反觀我們的高職設計教育,和其他教育項目一樣變得急功近利,學校的一切都是圍繞著招生與就業,學校已經變成生產畢業生的工廠。只要學生畢業能夠就業就萬事大吉,完成任務,忽視了高職教育本來具有的意義。高職教育是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而我們當前在高職設計教育教學中重視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基礎的教學,設計基礎教學被當作可有可無的東西,課時被大量壓縮。這樣的結果就是學校好似社會上的培訓班,室內設計專業變成繪圖員專業,學生人人能熟練操作各種軟件,效果圖打印出來真是“效果”不凡。但到了實際工作中基礎薄弱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連個簡單的草圖都畫不出來,更不要談設計思想、創意了。這樣的學生不僅不能適應設計公司的工作要求,更令人不安的是,由于基礎薄弱造成這些學生提高專業水平十分困難。設計素描是設計專業的造型基礎,與傳統素描一樣,設計素描同樣也是運用線條、明暗和各種不同的工具來體現設計師的思維,是設計師創作之初的首要表現語言,是設計藝術的基礎。不重視設計素描的教學,一方面是學生的手繪能力達不到要求;另一方面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對于設計師而言,思維與創意是靈魂,沒有了思維與創意設計師就是個空殼,哪里談得上設計呢?設計色彩與構成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漢斯•霍夫曼曾經說過:色彩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本身就是一種強烈的表現力量。色彩是設計語言中最為感性的形式要素,是視覺藝術中最具有表現力的要素之一。它的性質直接影響和作用于我們的感情。在室內設計中色彩關系到設計作品整體的色調與感覺,而構成是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必修課,這在設計學界早已形成共識,從包豪斯設計學院開始構成與設計就已經密不可分了。學習構成的目的是通過分析、理解及動手能力的訓練使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得到提高,以新的角度來解析事物,能夠掌握和運用形式規律的抽象表達和應用,建立新的思維方式與造型理念。設計色彩與構成是如此的重要,是一切設計的基石,不敢想象一個沒有色彩與構成修養的學生將來能夠勝任藝術設計的工作。所以說,在高職室內設計教學中一定要從基礎做起,踏踏實實打好基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審美與創新思維的設計師才是真正的設計師,而不是繪圖員,那是社會上美術培訓班做的事情。眼光應該看得長遠一些,要符合教育客觀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高職室內設計人才,才符合國家高職教育的要求。

本文作者:于新建工作單位: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篇2

>> 室內微小模型飛機的設計與制作(8) 室內微小模型飛機的設計與制作 室內微小模型飛機的設計與制作(4)飛機性能分析 室內微小模型飛機的設計與制作(6) 室內微小模型飛機的設計與制作(7) 室內微小模型飛機的設計與制作(5) 室內微小模型飛機的設計與制作[10] 室內微小模型飛機的設計與制作(13) 電動模型飛機動力系統的配置(8) “胖妞”的故事――設計制作一架運20模型飛機(上) 模型飛機與“機庫” 用PS板制作輕質彈射模型飛機 好飛易做的室內橡筋模型飛機 適合小學生制作的紙木彈射模型飛機 淺談遙控精準特技模型飛機的器材、安裝與調試(2) 淺談遙控精準特技模型飛機的器材、安裝與調試(1) 淺談遙控精準特技模型飛機的器材、安裝與調試(4) 淺談遙控精準特技模型飛機的器材、安裝與調試(3) 淺談遙控精準特技模型飛機的器材、安裝與調試(5) 8月8日的世界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picindex=1,小型手工折紙室內模型滑翔機的演示及制作視頻為。

(2)風箏氣動設計

風箏是一種系留的風動力飛行器,其設計、制作背后飽含了豐富的空氣動力學原理。有風箏制作經歷的人都知道,任何風箏都不可能隨便一做就能成功上天。它涉及到風箏的形狀與大小、重量與重心、迎角、風向與風力、系留繩的布置與連接位置等諸多因素。說得更深點,就是要把握好風箏拉力、升力與阻力之間的關系,以及其受到空氣擾動后橫向與縱向的回復力矩。其中,風箏拉力、升力、阻力間的關系直接決定其是否能夠上天,而橫向與縱向的回復力矩則直接影響其在空中飛舞的穩定性。課程中,讓學生使用Kite Modeler氣動軟件設計風箏,就是希望大家能更深入地體會到這一點。

Kite Modeler氣動軟件內建有7種風箏構型(圖4~圖10)。它們分別是盒子風箏(Box Kite)、三角風箏(Detla Kite)、雪橇風箏(Sled Kite)、鉆石風箏(Diamond Kite)、雙陷阱風箏(Twin-trap Kite)、雙盒子風箏(Double-box Kite)和風滾草風箏(Tumbleweed Kite)。上期已對相關內容做過簡要介紹,若僅想親手設計并制作一架能飛起來的風箏,只需再結合相關圖片即可完成。如果還想進一步了解風箏設計背后的空氣動力學原理,建議登陸美國NASA的相關網站仔細研究。

(3)超級電容自由飛模型飛機

超級電容是一種新型靜電型高密度能量儲存器,以附有活性碳膜的金屬薄片作為正負電極。它比普通電解電容器儲存的電能要高得多,一般可達后者的1 000倍以上。由于超級電容的充電時間極為迅速,僅需幾十秒至數分鐘,因此已在數碼產品、掌上電子產品、電磁閥的應急供電及精密儀器等領域被廣泛應用。

而用超級電容做電源的自由飛模型飛機實際上幾年前就已出現。在一些航模論壇中,網友們分享過不少自己的超級電容自由飛模型制作經驗;甚至個別中學的科學課也將它納入其中。

作為無動力模型飛機與遙控電動模型飛機之間的一個過渡環節,老師將超級電容自由飛模型飛機的制作首次納入課程體系,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親身體會模型飛機操縱面偏轉與其飛行姿態間的關系。超級電容自由飛模型制作簡單,有一定的滯空時間。因其滯空時間、飛行姿態可分別通過電容充電時間與尾翼迎角(偏角)等進行調節,故更具趣味性(圖11)。

(4)遙控電動卡通模型飛機

在課程作品展上,同學們自行設計制作的12生肖卡通模型飛機成為一大亮點。這12架卡通模型均為固定翼,翼展和機長在300~400mm。除“飛牛機”外,其余幾架均呈盤狀。在設計中,12組同學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12生肖動物的形態,將動物的卡通形象融入各自的模型飛機中。所有的模型均采用2.4G無線遙控及6通道微型接收機,遙控范圍約數百米,適于室外飛行。這些可愛的動物卡通飛機個個形象逼真,圖12~圖16是其中的幾款,有的張牙舞爪、有的可憐伊人、有的神態張揚。12架卡通模型飛機的布局構思也不相同。“飛牛機”的三角形機翼上是一幅怒氣沖沖的公牛圖案,牛角為模型的升降舵與副翼;“飛虎機”以卡通虎的形象作為盤形機翼,用老虎夸張的尾巴作為機身;“飛猴機”的機翼則是一個頑皮的披著斗篷的小猴,機身巧妙地用其尾巴和香蕉構成…

為了減輕重量,所有卡通模型飛機的機身和機翼均采用3mm厚的D板(Depron泡沫板)制作;電池選用7.4V鋰電池;發動機為9g微型無刷電機,可提供約80g拉力;發動機架用3mm厚的層板制成。

全動傘翼機與

3D打印微型模型旋翼機

本屆課程中,有一組同學的任務是將一架翼展1.5m的三角形風箏改裝成遙控全動傘翼機(圖17、圖18)。這項任務不僅僅是在風箏上增加一套機身、動力、起落架和操縱機構那么簡單。要使改裝后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除了考慮模型的動力與阻力、重力與升力之間的匹配關系外,還要考慮整機的重心與穩定性。值得一提的是,這架傘翼機有別于普通的傘翼機,采用了全動傘翼控制技術,即僅通過傘翼的俯仰和側傾就能實現對整機飛行姿態的控制。這樣可以減少模型飛機的舵面數量,從而提高可靠性。

另一組同學的任務是研制一架微型3D打印模型旋翼機(圖19、圖20)。目前國內外采用3D打印技術直接研制模型飛機并試飛成功的并不多見,而3D打印模型旋翼機就更是聞所未聞了。為此,該小組同學先試制了一架常規碳纖桿結構的微型旋翼機,隨后參照它以及3D打印技術的特點進行計算機建模,進而得到3D打印旋翼機的骨架模型。接下來,打印出整機的骨架,并裝上一對直徑6mm的614空心杯微型電機,以提供拉力。通過2.4G無線電遙控這兩個微型電機,即可控制模型的升降與航向。特別是航向控制,由兩個電機的差動即可實現。在機頭頂端,加裝了一根直徑1mm的細碳桿軸以支撐直徑200mm的旋翼,并為模型提供所需的升力。整機的能源來自一個3.7V微型鋰電池(重約2g)。目前,這架3D打印模型旋翼機已完成了初步試飛。

巨型“飛人”模型飛機

2014年7月31日清晨,在同濟大學南校區操場,“飛人”組的同學們成功放飛了一架奇特的模型飛機(圖21)。整架模型的輪廓為人形,高約3.5m、臂長1.6m,個頭約為普通人的兩倍,十分驚人,堪稱此類模型飛機中的巨無霸。同學們在實驗室里組裝調試時,它只能平“躺”著。因為天花板高度只有3米,巨型“飛人”根本無法“站”起來(圖22、圖23)。

這架巨型“飛人”機體材料為5mm厚的KT板,從正面看是一個雙手下垂的男子模樣。“飛人”的小腿及腳外側設置有兩個操縱面,采用副翼與升降舵混控模式控制整機的橫滾和升降。“飛人”的身體和雙臂為主升力面,“掏空”的胸部用于安裝發動機、鋰電池組及其它載荷。

由于整架“飛人”體型龐大,而KT板相對較薄,容易變形,因此同學們對它的手臂及胸部等部位使用碳纖管及輕木條進行加固。這架巨型“飛人”動力系統配置為:1個大功率4250無刷電機配直徑250mm的木質螺旋槳、6S/22.2V鋰電池、60A電調,遙控設備為天地飛2.4G遙控器及6通道接收機。整機總重量約3kg。

總結

新一屆課程使航空專業學生親身經歷了一輪微縮簡化版的飛機設計、研制、試飛全過程。看似是在教學生制作會飛的遙控玩具,但這種‘玩具’的設計、制作卻與普通模型愛好者完全不同。它除了要求學生制作、試飛成功微小遙控模型飛機外,更強調氣動分析、推力測試、CAD建模等飛機的設計環節。而將動物卡通形象融入飛機設計,則主要是為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同時對工科學生的科技藝術修養來說也是一次小小的挑戰。

總體來說,同濟大學2014年的《微小飛機設計與制作》課程設計開展得非常成功。然而受資金、課時及課程經驗等因素限制,一些細節仍有待進一步完善。具體可概括為:

1)風箏設計雖已成為課程的一部分,但制作環節一直未能引入,存在遺憾。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外還出現了一種“動力風箏”。這種動力風箏的設計、制作技術一旦發展成熟,也有望引入課程之中。

2)本屆課程中首次加入了超級電容自由飛模型飛機制作,但主要以仿制為主。基于動力系統性能測試與飛機氣動性能分析的超級電容自由飛模型設計僅嘗試性地投入了少量人力、物力,定量設計尚未全面引入。

3)課程中,遙控模型飛機采用了集中試飛的模式,即請有經驗的飛手在指定時段與地點試飛,統一檢驗模型飛機的性能,解決了同學們在模型飛機設計、制作完成后的“后顧之憂”。然而,其缺點也顯而易見,大部分同學始終沒有機會接觸模型飛機的遙控操縱。因此,遙控模擬飛行有待引入課堂,以使同學們在電腦上練習操縱模型。

篇3

將色彩應用到室內環境設計中,能夠讓人對整個空間的空間感、舒適度、使用率以及環境氣氛產生影響,同時還會對人的心理、生理發揮很大的影響作用。當人們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的時候,色彩往往是最先闖入人們的視覺感官的,同時色彩也是最能感染人的元素。在上一部分中,我們已經簡單地介紹了不同的色彩能夠引起人們產生不同的輕重感、冷暖感、軟硬感、距離感及時間感,所以創造一個好的色彩環境,能夠使人們在和諧悅目的色彩中充滿對美的遐想,進而超越室內環境自身的局限性。同時,色彩也是室內環境設計中最為實惠、經濟,同時又最具有設計效果的設計元素,換句話來說就是,我們只用花費相對比較少的錢,就可以使室內環境產生煥然一新的改變;但如果沒有對色彩進行很好的搭配,即便花費了同樣的金錢,卻會使室內環境的色彩變得壓抑晦澀或是雜亂無章。色彩搭配的好壞除了能對視覺美感產生影響外,還能影響人的情緒以及人的工作的效率。色彩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作用,我們可以將其具體的概括為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色彩對生理反應的作用

由于人的眼睛是一種生物的器官,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生物體的生理特征的限制。人眼對于光與色彩的感受同樣也是直接受生物機體結構的影響的。一般說來,不同的色彩能使人產生出積極或消極的情緒,正如暖色能夠讓人興奮,而冷色能夠讓人沉靜一樣。同時,色彩也能夠對人們的精神狀態、身體狀況產生直接的影響。實驗表明,如果辦公室的顏色是橘紅色的時候,人們在工作時則容易產生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的情景,與此同時人的腦波也會變得比平常更為的活躍,能夠刺激人工作更加的快速,但是犯錯的機率也會隨之而出現先對增多的情況,當長時間的處于這樣的環境之中,容易出現疲倦的感覺;而將橘紅色調運用到餐廳的色彩配置中時,這樣可以使人的食欲大大地提高。德國的一家研究機構調查發現:紫色能夠使孕婦的情緒安定;淡藍色能夠對發燒患者起到治療的積極效果;赭石色能夠促進低血壓的病人血壓上升;而綠色則可以幫助患者消除疲勞。醫學界已開始利用色彩與人的生理之間的聯系,設立了專門的色彩治療室。所以在設計師對不同色彩能夠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了解之后,針對性地將色彩運用到室內設計之中,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

(二)色彩對心理聯想的作用

人們對色彩所產生的不同的感受,主要是由于色彩的色相所起的作用。不同的色相能夠引起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聯想,例如:綠色代表著生命,能夠給人以平和、安寧的感覺,同時由于綠色對于人的眼睛的刺激很小,同時又能使人心的情平穩,所以成為了醫療及教育空間常用的色彩。當醫生在做手術的時候在看到大量的鮮血之后,再看到綠色能夠讓眼睛得到色彩的平衡,不容易出現疲勞的感覺,所以現在的醫院常使用灰綠色做為墻面的顏色以及醫生服裝的顏色。我國劇場在早期多采用藍色調來進行裝飾,會使觀眾對音樂劇產生冗長、乏味的感覺,在改為紅色基調之后,觀眾的情緒由于受到了色彩的影響,容易保持在興奮的狀態,從而也能對音樂產生蕩氣回腸的感覺。所以在進行色彩的選擇時,應該對色彩所具有某種特殊象征與含義進行具體的分析,而不能隨心所欲地使用。

(三)色彩對室內空間感的調節作用

由于色彩還具備一定的物理效應,能夠使人們對空間的面積與體積的視覺感上產生一定的變化,從而對室內空間實際存在的不良進行一定的改善。例在對一個相對比較狹長的空間而言,如果能夠在空間的頂部運用一些顏色較強的暖色調,再在墻的兩邊采用色彩較亮的冷色調,就能對這種狹長的感覺起到一定的彌補作用。雖然色彩并不能對室內環境的溫度起到實質上的改變的效果,但我們可以利用不同色彩以及搭配來對人們的溫感進行一定程度的調節,即對人們對于室內溫度的感受進行改變。例如在一些比較寒冷的地區,我們應該采用一些暖色調的顏色來進行室內的裝飾,可以適當的對色彩的明度進行降低;而在一些溫度常年較高的地區,則可以選用藍紫或藍綠色的色彩搭配,同時應對色彩的明度進行適當的提高。此外由于氣候會根據地域和季節發生循環的變化,所以還應該注意在進行色彩方案的選擇時,要對當地的溫度常態進行因地制宜的考慮。

二、室內環境中色彩的組成部分

構成室內環境的色彩包括了主體色彩、背景色彩以及點綴色彩這三個部分。

(一)主體色彩

室內環境的主體色彩包括了環境當中可以被移動的織物、陳設物、家具等等的一些面積中等的色彩,它們構成了室內環境色彩基本元素,色彩的基調也是以此為基礎。我們要設計一個以紅色或黃色作為其主體色調的室內環境,那么在環境內的家具覆蓋的面料或是床罩、窗簾等織物的面料則一般需要采用紅色系或是黃色系。如果需要構成一個對比色調的室內環境,同樣也是通過主體色彩的選擇來完成的,但在設計對比色調的室內環境時,需要注意對兩種對比色彩的面積大小、純度濃淡、強弱進行控制。如果想要利用環境陳設裝飾品來構成環境的主體色彩,在設計時同樣也需服從室內環境主色調原則。

(二)背景色彩

室內環境的背景色彩包括了環境當中的固定的地板、墻壁、門窗、天花板等建筑設施的大面積色彩,占室內環境色彩的較大比例。背景色彩的選擇處理是室內設計中最關鍵的一個步驟。在進行室內環境的設計時應該充分的發揮背景色彩襯托的作用。在進行墻漆、壁紙、裝飾材料的選擇時,要對這一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應選擇彩度較弱的,最好選用含有灰色的沉著的色彩。

(三)點綴色彩

室內環境中的點綴色彩是指環境中最容易改變的小面積的色彩,它的存在十分活躍,但卻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發揮著裝飾、對比、美化的作用。舉例來說,在室內環境中的擺設品、靠墊等,常常就是采用的最為強烈、突出的色彩,充分的發揮出了點綴色彩的點綴功能。室內環境離不開點綴色彩,但在應用的同時應該要注意點綴色彩的造型、紋理的優劣,品味的高低,擺放的位置,同時還應該注意與其他的中面積、大面積色彩之間協調的關系,才能夠使室內環境的色彩更加的溫馨、和諧與完美。我們應該注意到,對于點綴色彩的應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應該采取一種隨機應變的方式來將點綴色彩應用到室內環境的色彩中去。

三、室內設計中色彩藝術設計應用

色彩是室內環境氛圍營造的最活躍與生動的元素,在進行室內設計時色彩也是一種最有效的裝飾手段。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對于色彩的運用必須要依據一定的原則和規律來進行,從而才能達到一個最好的效果:

(一)注重整體的統一在進行室內環境色彩的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遵循的是色調與空間上的整體統一規律,對室內環境的主旋律做突出的體現。同時在這一過程之中還應該注重色彩運用的節奏感。在室內環境設計的實際過程中,需要將各種色彩運用到空間之中,因此必須要使色彩間和諧,并在空間的氣氛營造上注重色彩間關系的處理。要實現色彩的協調需要注意三個要素,即色彩的純度、色相及明度,要使色彩色這三個要素彼此間相互靠近和統一,但是同時又要注意不要使色彩表現得過于的單調和平淡。因此,在色彩的統一和諧方面,要使設計實現室內環境色彩的調節、變化與統一。

(二)注重空間的和諧由于不同的室內空間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而不同的使用功能對于色彩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在設計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功能的區分同時又必須要兼顧到空間的和諧。首先室內環境的氣氛營造上,可以充分的運用色彩的明暗來實現空間的和諧;同時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明度高的色彩能夠體現室內環境的光彩奪目,而明度低的色彩則可以給人溫馨、隱私的感覺。在個人住宅的設計中,可以運用一些純度較低的灰色在臥室和書房中,以此來營造一種安靜、舒適的氛圍,而客廳則可以運用一些純度較高的色彩來營造一種愉快、歡樂的空間氣氛。

(三)注重色光的運用色彩在室內環境的運用中,還需對色光的問題進行考慮,要結合具體的環境、光照的情況來進行合理的色彩運用。例如,以室內采光來說,若環境的自然光線條件不理想,則可以利用色彩來對室內環境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果房間朝北,常會給人以陰暗、沉悶的感覺,我們可以利用明朗的暖色調,使室內的光線趨于明快。朝向南面的房子則具有的明亮光線,這時則應該利用中性的色調或是冷色調為宜。朝向東面的房間,光線在上、下午會出現強烈的變化,這時可在迎光面運用低明度的冷色調,而在背光面使用高明度的冷色調或中性色調。西面的房間光線的變化則更加強烈,且光線的溫度也相對較高,故在西面房間的迎光面則應改用明度更低的冷色,且最好整個房間都以冷色調為宜。

四、結語

篇4

關鍵詞:新形式下;師德建設;內涵;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5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11)005(C)-124-01

在推進學校校風建設中,師德建設是其中的重要一環。由于長期以來,關于校風建設的主要內容,被界定在學生的學習作風方面。因此,對于師德的建設未能得到相應的加強。近年來,在社會上、在網絡中有關師德失范的事件不斷被曝光,造成教師的整體形象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式下,在營造和諧校園的要求下,有關師德建設的要求進一步被強調。

具體而言,師德建設本身就體現為一個系統工程。其中包括:氛圍的營造、標桿的樹立、制度的建立,以及相應的監督機制。限于篇幅原因,本文著重就師德建設活動的內涵與長效機制進行探討。

一、師德建設的目標導向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可見,師德建設的核心在于形成教師“身正”的內在規定性。然而,正如上文指出:師德建設本身就體現為一個系統工程。因此,本文將目標導向確定為:積極的教學態度。

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本質工作,是體現教師價值的直接表現。關乎學生的崇敬、社會的尊重,無不與教師的教學態度有關。評價教師在教學態度上是否滿足了教學的要求,需要從整個教學過程中來考察。即,教學準備、教學活動的實施,以及對教學反饋信息的處理。由此可見,師德建設的目標導向,就自然被細分在上述三個重要教學環節之中。

(一)教學準備。教師在準備新課程時,是否按照教學大綱的實施要求,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對教案進行設計。這便從教學的準備階段,評價出教師教學態度。(二)教學活動的實施。教學活動的實施又分為:導課、課堂教學、課后鞏固三個環節。從目前反映的信息發現,許多教師并未完整的實施上述三個環節,必然就使得授課較為隨意。由此,也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態度。(三)對教學反饋信息的處理。這個環節可以被具體的理解為:學生作業的批改;在學生反饋信息中,對在教學中的缺陷進行及時的糾正。

綜上所述,本文確定“積極的教學態度”作為師德建設的目標導向。其中,需要從教學的整體活動中,進行具體的把握。

二、師德建設的內涵探究

內涵體現為,師德建設的本質規定性。上文已經確定了本文關于師德建設的目標導向。因此,從“積極的教學態度”上,去探究師德建設的內涵便成為必然。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究。

(一)教師職業道德的本質要求。教師職業道德的本質要求,也可以理解為是教師崗位的要求使然。這是教學崗位本身所蘊涵的內在規定性。當前各級學校都在進行績效工資改革,其制度本身就是從激勵機制層面,對教師崗位要求進行了評價。同時,將積極的教學態度植根于教學崗位要求中,也從教師行為準則方面,對師德建設的內涵進行了補充。因此,教師職業道德的本質要求,從動態的角度規范著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

(二)教師社會角色的內在要求。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這是社會給予教師應有的待遇。然而,事物總是相互的,并且在內部矛盾的作用下向前運動。即,教師若都能形成積極的教學態度,這將從教學的精神面貌上放映出來;也將從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上表現出來。這一系列的表象,又作用于社會對教師的看待與評價。因此,師德建設是教師社會角色的內在要求,其中的相互作用推動著師德建設的內涵需要與時俱進。

三、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構建

如何構建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或者說如何實現教師積極教學態度的可持久性,便成為本部分的任務。長效機制的實現,來自于:教師本身的自覺性,以及外部的監督機制。因此,下面就沿著這個思路進行構建。

(一)教師自覺性的調動。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就在于,其教學準備與實施活動的努力程度難以評估。并且,若是反復講授同一內容時,可能導致其努力程度的降低。這些都很難被學校主管部門所發現。但是,可以通過學生的學習反饋,而得到外在的體現。如,學校主管部門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座談,通過與學生的交談中獲知各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而,客觀分析各教師的教學態度。通過引入獎懲機制,對教師形成一種外部壓力,來促使其自覺的實施積極的教學態度。同時,學校可以采取樹立標桿的方式,通過先進教師的事跡來感染大家,也可以通過組織教學比賽動員教師積極參與,從而,在教師們的內心深處解決教學的態度問題。

(二)外部的監督機制。外部監督機制應該讓位于教師自覺性的調動,這是符合以人為本的要求,也是新時期構建和諧校園的要求。同時,建立一定的外部監督機制,對于保證教師積極教學態度的實現仍是必要的。學校教學督導部門,在學校有關制度規定的范圍內,可以開展聽課、與教師交談等形式來監督教師的教學活動。并且,根據學校教學規定,不定期的檢查教師的教學資料。主要考察:教師教學資料完備與否教案是否符合學校的要求;對于學生課后作業的批改情況等。通過部門組織、專人負責的正常形式,將有效推進教師教學態度的改進與保持。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潘英.論新形勢下的師德建設[J].經營管理者,2009(5).

篇5

【關鍵詞】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學校主導;企業主導;校企共建

從學校和企業在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中發揮的作用來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一、學校主導模式

學校主導模式是指學校以投資主體的身份,自籌資金,建設一定規模的教學實訓場所,引進生產性設備,利用學校“人才、專業,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服務,進行產品加工或者技術開發,且與學生實訓相結合,實現雙贏。

1.筑巢引鳳型。學校雖然投資引進了具有先進水平的生產性設備,但是缺乏高素質的技師,設備運行成本高。企業可提供原材料和技術指導人員,指導學生進行生產和實訓。學院與廣州鐵路集團總公司合作建設的鐵路綜合實訓(培訓)基地線路總長2000余米,使用全真實鐵路線上在用設備器材進行教學化改造,其中通信信號基地是廣鐵集團在公司外與學校共建的惟一基地,可以滿足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和城市地鐵各專業的學生實訓、職工培訓及技能比武、考證需要。

2.技術服務型。由專業教師組織學生成立課題小組,鉆研新技術、新工藝,并且把實用性成果推向社會,轉化為生產力。我校不少專業課老師原來就是企業的技術骨干,后轉型到高校任教,他們具有豐富的經驗,組建了多個攻關小組,力所能及的承擔了企業一些簡單的課題。

3.創業孵化型。我院是湖南省就業創業示范高校,依托株洲職教大學城,成立了湖南微軟IT研發中心、大學生創業創客中心、“機器俠”機械創新中心,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做出了有益大膽的探索。

學校主導模式的優點是自主性強,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而且便于協調生產經營和實訓任務之間的關系。不足是學校的生產設備和工藝的更新換代,跟不上行業、企業的發展速度。

二、企業主導模式

該模式是由高職院校有償提供土地、廠房及生產所需要的基本條件,而企業則是提供設備、技術、人才等資源,在企業的主導之下開展生產,組織學生參與生產性實訓任務。

1.訂單培養型。以培養符合企業實際崗位需要的學生為前提,校企雙方事先簽署人才培養協議,企業到高職院校開辦“訂單”班,以企業名稱命名,例如我院的機車車輛專業“烏魯木齊鐵路局新疆班”、運營管理專業“寧波地鐵”班。

2.企業資助型。整個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投入以企業為主。學校通過幫助企業進行客戶培訓,優先為企業推薦優秀畢業生,校企互利互惠,實現共贏。

此種模式下,企業為實訓基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及實踐師資的保障,產品還可以作為企業的訂單產品,保證了銷售渠道順暢。但是,由于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注重生產經營,可能影響學校教學實訓的質量。

三、校企共建模式

校企共建模式是由高職院校負責提供教師與用地場所,而企業則負責投入資金、設備及技術等,雙方共同簽署協議,運用企業的管理模式,創造良好的職業氛圍,合作完成生產與實訓項目;同時建立健全保障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學生生產性實訓的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

1.共同經營型。我院與中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城市軌道交通試驗線,是培養軌道交通未來人才的基地。與中國鐵建、西南交通大學和肯尼亞鐵路學校合作建設的肯尼亞國際鐵道學院,是伴隨“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培養東非鐵路人才的基地。

2.優勢互補型。學校在生產性實訓基地中的建設過程中可以避免自身資金不足或者設備缺乏的短處,由企業投入資金設備,利用自身優勢,建設合格的校內實訓基地。而企業可以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師資建成一定規模的企業培訓基地,從而達到校企雙方共同培養人才的目的。學院牽頭組建的南方鐵路運輸職業教育集團是經湖南省教育廳批準的跨地區、跨行業、跨層次的職教集團。集團成員由廣州鐵路集團總公司、上海鐵路局等路局,長沙地鐵等20多家地鐵公司,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公司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大中專院校及鐵路員工培訓基地組成,是合作培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專門人才的聯盟機構,集團內實行教學師資、實訓基地、教學資源等共建共享,是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合作就業的實體平臺。

3.任務驅動型。比如將某個企業的產品設計要求作為案例,讓學生開展設計與研發工作,如果教師發現有合格的設計方案,則將作品交給企業評定,一經采用,則支付給學生任務報酬。學校與與廣鐵集團合作探索人才培養培訓新模式,組建“互聯網+”高鐵運行安全保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校企雙方優勢資源,深度開展產教融合、協同創新。

校企共建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權責利明晰,可以充分獲得各項資源保障,以滿足生產實訓的需要。學校的實訓教學提高了效果,實現了教育和產業的緊密對接。企業通過最直觀的方式選拔到真正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技術人才。這種模式的缺陷,就是合作過程當中會出現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從而影響到合作的持續性與穩定性。

參考文獻:

[1]梁燕.我國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職教論壇,2013(7)

[2]馬薇,趙建軍.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29)

[3]陳章兵,嚴薇,等.高職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踐與思考[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篇6

【關鍵詞】機械制造;內部控制;解決途徑

一、我國機械制造企業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機械制造業已經逐步形成了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現代制造業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乃至社會的組織結構和文化。目前中國在機械制造業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設計、先進制造工藝和裝備及現代化管理等方面與先進發達國家機械制造業還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們還不是制造強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現代管理的技術來提高我國機械制造業企業管理水平。

機械制造業由于物料品種規格多,生產不連續,生產制造過程復雜,所以機械制造業的管理比其他制造業復雜。另外,中國機械制造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組織模式,專業化分工沒有像國外那樣細,中國企業內部的管理相對國外要復雜,所以中國機械制造業的管理是最復雜的。

中國機械制造業發展趨勢已具有相當的規模,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經驗。但是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形成,由于中國潛在的巨大市場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國外的技術、資金、產品大量涌入中國,中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國內外激烈的競爭局面。競爭要求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快、產品價格低、產品質量高、交貨時間快、售后服務好。這些市場競爭與企業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業務流程、組織結構、管理手段密切相關。然而相當部分中國企業及人們的思想意識仍然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所以我國機械制造企業的內部管理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二、如今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內部控制普遍存在的問題

1.內部控制意識差

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大多內部控制意識比較薄弱,大多數中國機械制造企業都是重視企業的生產和開發,基本上不重視內控制度,輕視內部控制的現象在我國普遍存在。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我國企業管理機構都比較簡單所造成的,企業經營權和管理權高度集中,但是隨著企業進一步的發展和擴大,這種管理結構不再能夠滿足企業,導致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管理者必須加強制造企業的內部控制意識。

2.管理結構過于簡單

大多數中國機械制造企業的管理結構都比較簡單,隨著企業的發展和擴大,企業還會延續初期的直線式橫向管理層劃分模式,所有管理和監督職能還是都歸領導所有,或者縱向管理層次劃分過多,導致領導管理職能也不清晰,員工權責劃分不明確,從而使得企業內控制度及其混亂,生產效率明顯下降。這種內控混亂的產生是由于企業的管理沒有隨著企業的發展進行相應的調整,始終延續企業初期的管理模式,使得企業生產和管理不再能夠相互協調,最終直接導致機械制造企業內部的生產效率下降,員工生產積極性降低,所以機械制造企業內控管理顯得尤為重要,企業管理應當具有嚴格的職能和權責劃分,減小縱向管理的劃分,這樣才可確保企業在清晰的管理下進行有序的生產制造。

3.內部會計制度的失效

大多數機械制造小型企業,會計制度根本就不完善,沒有審查精算和財務監制的過程,只有簡單的財務核算,對于財務支出基本是財務人員聽從領導的安排,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原則,核算系統失效或不完善,使得企業財務流通混亂,對于財務的流動方向也不夠明確,導致了財務流動的不集中,使得企業抗風險的能力較弱,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建立完善的會計審查和核算體系。從而使得企業內控力度加強,進而提升企業的內控效率,只有內控效率的提升才能使得制造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因為一個企業的生產效率才是機械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中西方內控制度的對比

西方國家的機械制造企業的內控制度已經是很完善的,主要是西方傳統以法律和規章進行內控制度的管理。所以西方內控管理系統是根據以法為重的企業文化、政府的政策法令、規章制度、稅收政策、設計開發的;比較重計劃,以保證管理條例和職能權責為主線,以標準化為基礎,強調管理的標準和責任的劃分。

與西方國家對比,我國以情為特質的管理哲理,這種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價值實現,卻忽略制度效應和條例管理,所以導致企業忽略制度的重要意義。所以導致企業管理重承諾,輕合約;重調度,輕計劃;重情感,輕制度;隨意性強,導致機械制造企業的效率低,生產沒有計劃。

四、結語

一個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效率是制造企業的立命根本,只有良好的生產才會在如今的社會經濟體系下進行又好又快的發展,然而要想機械制造企業具有良好的生產效率,機械制造企業的內控制度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以上重點分析了我國機械制造業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給予有關人士幫助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劉曉虎,淺析機械制造業現狀和發展趨勢[J];機電信息;2010年12期

[2]孫德志,我國先進制造技術發展趨勢[J];吉林農業;2010年05期

[3]何軍,中國工業企業生產效率隨機前沿模型分析[J];科技資訊;2010年10期

篇7

關鍵詞:汽車內飾;感觀質量;造型設計

汽車的內飾設計正在朝著更加精致細膩的方向發展,不但需要滿足工藝、強度、安全、功能等傳統的要求,更要滿足感觀質量,要符合人的舒適感受,包括觸覺、聽覺、視覺以及其他所有主觀的感受。感觀質量已經逐漸成為了影響一臺汽車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感觀質量的含義概況

(一)感觀質量的含義。感觀質量的含義是客戶的所有感知特性包括了視覺、觸覺、聽覺等,好的感觀質量需要車內飾造型與工程設計完美的融合,并配以柔和的色彩搭配,優質的材料享受,才能夠讓客戶感受到汽車內在的美感,滿足客戶對舒適的追求,讓客戶得到最大程度的愉悅感,才能確保汽車的銷量與企業的績效。

(二)感觀質量與客觀質量的區別。客觀質量是注重汽車本身的品質,從整車到各個零部件,其具有獨立的檢驗標準,強調了零部件的客觀性,并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感受而改變,也難以為了滿足人的需求而做出調整;感觀質量則注重的是汽車內飾造型的設計,是對汽車整體的舒適追求,更加的注重汽車客戶的內在感受,可以為客戶的感受而做出適當的調整與改變。

二、汽車感觀質量的具體應用

(一)視覺質量分析。汽車內飾所涉及到的視覺質量分為顏色、照明與外觀等方面,其中的顏色評估標準有顏色的均勻一致、協調性與連續性;照明評估分為車內照明燈、閃光燈、環境燈;外觀評估分為面差、材質、光澤度是否一致;背光評估則分為亮度的大小、顏色協調性是否一致等。

(二)嗅覺質量分析。如今的汽車零部件已經不單單局限于金屬和玻璃,塑料在汽車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然而塑料的缺點則是會釋放一定的有毒氣體,為客戶帶來不適的享受[1]。如果汽車內飾部件散發出了氣味,很有可能會導致客戶產生不悅的駕駛體驗,從而影響了汽車的銷售。汽車內部部件所揮發出的氣體是否滿足行業的標準,也是對消費者能否滿意汽車舒適度的另一個評判標準。

(三)觸覺質量分析。觸感質量是消費者所關心的重點項目之一,包括了對汽車內部造型設計的直接接觸,例如質地紋路、粗糙度等;另一方面是對產品操作的方便性的感受,比如能否穩定的把握方向盤、能否準確的對檔把進行操控、安全帶佩戴是否舒適等。如今汽車智能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人機交互、自動駕駛等技術越來越復雜且多踴,使得消費者對觸感感觀質量越來越重視。觸感質量不單單是對舒適度的考量,更是消費者對汽車能否安全順暢駕駛的評判依據之一,汽車的設計者與工程師需要對觸覺質量有著更多的重視。

(四)聽覺質量分析。聽覺質量主要包含了汽車內飾所有能發出聲音的感受,包括汽車在靜止以及行駛過程中的噪音大小。聽覺質量不佳將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購車體驗與行車感受,因此汽車設計師可以通過各項降低噪音與控制異響的方式減少雜音、噪音的出現,同時努力的提升聲音品質,以求得到更優質的聽覺質量。

二、感官質量的流程分析

工程師與設計師在對汽車的內飾造型設計階段,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各個環節的感觀質量,應當擁有自己的理念,敢于創新,在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步驟上都力圖完美,努力的設計出更加符合客戶要求的汽車作品來[2]。如果缺少了感觀質量的加入,那么汽車的設計將會存在很多的缺陷,暴露出更多的問題,并對汽車的成本、項目的時間帶來諸多的影響。

汽車設計師在對汽車進行設計策劃階段,會對汽車整體與內部進行詳細的分析,對汽車的內飾造型勾畫出具體的感觀質量目標,從而對汽車的未來前景與市場的適應度進行比對;感觀質量分為六大感官方向,設計師需要從第一印象、觸覺、聽覺等六個方面進行細致的劃分,并逐一的打出客觀的評分,仔細的總結各個細節的優點與缺點;汽車內部的造型設計還可以進行細分,包括了對車內的造型連續性、內飾的可視空間與車型的相對面控制等進行評分;設計師需要綜合以上的評分結果,初步設定出汽車內飾的造型概念圖,并將感觀質量標記在其中的目標區間;利用軟件對各項數據進行掃描分析,尋找出產品潛在的問題與缺陷,經過多次的分析與總結,努力的找尋解決方案,最終得出項目的優勢報告與缺陷評審報告。最后經過反復的微調與修正后,得到最終的方案,滿足汽車對感觀質量的要求。

三、結語

感觀質量是目前各大汽車制造商所關注的重點項目之一,其包含了對車內飾的造型設計、工藝的裝飾與工序的布局等,很多的汽車感觀質量是圍繞客戶量身定做的。在汽車制造過程中,感觀質量的加入可以起到節約成本與時間的作用,而消費者在購車與行車階段,則會深刻的感受到感觀質量所帶來的舒適體驗與感觀的享受。優秀的感觀質量可以提升汽車品牌的名譽度與銷量,對汽車的整體銷售與品牌的確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實訓基地;生產性;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8-0026-03

近幾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術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搞好實踐教學是每一個職業教育院校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實踐教學依賴于校內和校外兩類實訓基地,由于學校對校內實訓基地有完全的控制權,因此校內實訓基地為實踐教學的主體,對實踐教學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搞好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是實踐教學的前提條件[1],也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實踐性環節中,實訓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進行實訓基地建設成為高職院校的既緊迫又重要的一項工作。

教育部首先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根據區域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要,促進產學緊密結合,共同建立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加快培養大批現代化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及軟件實用型人才,特別是各級各類高技能人才。2005年11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再次明確要求要加強職業院校學生時間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環節教學,繼續實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計劃。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實施改善了職業教育中的許多瓶頸問題,比如說: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率不高,對真實的生產環境適應能力不強,難以滿足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等問題。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是能夠達到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需要,保證理論夠用、技能突出和培養綜合能力,將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使學生經過實訓基地的系統培訓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操作技能,提前進入職業環境,保證行業企業需求,學校與企業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為企業提供所需技能人才,并積極為企業開展技術培訓服務。

一、相關概念

有學者認為實訓基地即是實訓教學過程實施的訓練場所,它可使學生接觸受實訓所需要的各種軟、硬件要素,即技術、人員與設備支持[2]。也有學者指出“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遵循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以場所裝備技術配置為核心能力,規模化、多樣化、規范化實施全真或高仿真職業技能訓練、職業素質訓導等就業導向課程計劃諸種實踐教學資源有序整合的系統[3]。而針對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內涵則是“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配合理論教學而設置的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保證學生掌握一定職業技能、培養職業素質的一系列要素的統一體,包括場所、設備、實踐教學指導人員、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教材等,是實施職業技能訓練的基礎條件。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實訓基地具有教學的功能,為學生提供專業技能和素質培養的場所,同時為社會和行業職業資格鑒定、高新技術孵化、技術交流等提供共享平臺”[4]。對于生產性實訓基地,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內涵有著不同的觀點。有學者認為首要的是要突出“生產性”,即能夠生產出真實產品或提供真實服務的實訓基地,并且以開展實踐教學、在真實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為主要目的;有的觀點突出其“真實性”,即生產性實訓基地要盡可能真刀真槍地干,讓學生通過生產性實訓增長膽略[5],也有的觀點強調“仿真性”,認為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教學基地都屬于生產性實訓基地[6]。也有學者認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指“高職院校利用各種資源在校內建設具有生產功能的實訓基地,通過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等生產經營過程,使基地實現經濟效益,并在生產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生產性實訓的內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產性實訓基地要通過學生的實訓能夠出產品,見效益;二是學生在生產性實訓中,要提高技能,增強職業能力”[7]。

綜上認為,實訓基地是實踐教學過程實施的實訓場所,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職業學校通過實訓教學,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能人才,這些人才能夠適應現代企業發展要求,實現“零距離”對接,直接上崗服務。為了達到這一實踐教學目標,院校對實訓教學場所提出了嚴格要求,即實訓基地要滿足真實職業環境、現代技術標準、開放性好、通用性強等特點,同樣可使學生接觸受訓所需要的各種軟、硬件要素,即技術、人員與設備支持。實訓基地的功能不僅僅在于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而是要以技能培訓為中心,融理論教授與技能訓練于一身;實訓基地建設不僅要注重設備等硬件的陳列,還要注意配以相關的講授設施,并且要把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作為高職教育的實訓教學與職業素質訓導、職業技能訓練與鑒定及高新技術推廣應用的主要場所,實訓基地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不可或缺的一環。

二、具備功能

1.教學實訓功能。教學實訓功能是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首要功能,也是基地建設的根本目標。生產性實訓基地應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供必要的教學條件。在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下,其教學功能可以細分為承擔生產性實訓任務、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參與實訓教材開發以及訓練學生職業素質等具體功能。

2.技能考核功能。技能考核功能是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學功能的延伸。具備專業崗位的職業能力是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的基本要求,把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作為評價和考核實訓教學效果是比較科學的。憑借軟硬件條件的優勢,可以在生產性實訓基地設立技能鑒定所,建立與職業資格鑒定項目相對應的試題庫和考核辦法,面向學生和社會開展職業技能考核服務。

3.社會培訓功能。社會培訓功能是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開放資源、增強輻射能力的基本要求,高職院校通過開放基地資源、創新社會培訓教育教學方法,完全能夠承擔起面向其他院校學生、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員工、下崗轉崗人員的以職業能力培訓為主的各類社會培訓。

4.技術研發功能。技術研發功能是促進產學研結合、服務區域經濟的重要體現。教師及學生利用實訓基地的設備條件和自身的智力資源,研究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積極開展技術改造和科技開發等活動。企業新產品也可在基地進行試驗、技術推廣和推銷。

三、存在的問題

盡管當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規模不斷增大,也取得了一些的成績。但由于高職實訓基地項目建設總體時間不長,實訓基地建設和運行的有效運行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和提升。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校內實訓基地生產化程度不高,基地的建設規劃、項目設計和環境布置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相銜接的程度不夠,致使校內實踐教學與實際生產管理的對接、教學過程和企業工作工程的匹配程度不夠。(2)校外實訓基地功能較單一,沒有將專業實訓、頂崗實習切實融入到教學中去,對企業實踐任務與課程內容之間的融合,校內外資源配置之間的銜接系統考慮不夠,難以發揮和深化校外基地的教學功能。(3)基地建設滯后于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基地教學組織與管理理念傳統色彩濃厚,尤其是在軟環境建設上不能保障“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實施,難以適應教學系統化和一體化教學的要求。(4)基地建設與產業、行業、企業的融合不夠,社會服務意識淡薄,制約了基地功能的外延和拓展,削弱了基地資源的自我造血功能,學校尚未形成強大的整體服務體系。

四、建設內容

高職院校不斷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構建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長效機制,積極探索生產性實踐教學,努力形成校內實訓、校外實習與頂崗實習有機結合的高職實踐教學系統,真正做到人才培養與行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具體建設內容有:

1.建立、健全管理組織機構。為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深化教學改革的要求,高職院校要應對實訓室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成立實訓室建設與管理委員會,做好校內各實踐基地的建設與規劃工作,做好實訓室的總體布局,協調各部門在實踐基地運作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學院職能部門對實踐教學進行宏觀管理,制訂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措施,各使用部門具體負責實踐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2.完善管理規章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完成教學基地各項管理工作的保障。高職院校要結合國家等有關方針政策,結合學院專業的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制訂了符合學院實際的管理制度。如《實訓基地管理規章制度》、《實訓基地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實訓基地安全管理條例》等,形成一套有效的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的規章制度,使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工作有條不紊。

3.不斷探索建設模式。校內實訓基地的生產化,是專業技能的進一步深化和應用,能為學生校外頂崗實習和就業的奠定重要基礎,是高職教育深化改革、彰顯辦學特色、提升辦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實訓基地實行校企合作,共建共贏。企業能工巧匠通過實訓平臺培訓直接參與教學過程,實現“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的升華,使實踐教學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4.不斷豐富拓展其功能。實訓基地除教學實訓這一基本功能外,高職院校還要努力拓展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功能,為地方經濟建設發展做出貢獻。一是培訓功能,高職院校實訓基地要多承擔相關行業的新員工的培訓任務。二是資格鑒定功能。三是技術服務的功能,向企業提供技術的咨詢服務。

5.不斷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創業精神、熟悉行業、具有過硬的實踐教學能力的高素質實踐教學師資隊伍。一方面從企業中選聘部分工程師、技師、管理人員,經過教學業務培訓后擔任實訓教師。另一方面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獲得一線的實踐鍛煉經驗。也可以鼓勵教師參與實訓基地建設,鼓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有關技能考核等級證書。加大兼職教師隊伍的比例有利于學生接觸最新的來自社會實踐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可靈活地彌補實訓基地師資結構中的缺陷。

總而言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要達到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需要,保證理論夠用、技能突出和能力綜合的培養,將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培養從事專業實際工作所具備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能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高技能型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孫寶源,郭海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概念與特征[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5):22.

[2]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Z].教職成[11]6號文件.

[3]刁瑜.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29):152-153.

[4]馬文選,聶建武.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J].2009,(25):37-39.

[5]王俊,田萬濤,徐鵬.高職教育實訓基地的類別及功能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32):163-164.

篇9

關鍵詞:內隱社會認知;攻擊性;良性競爭

中圖分類號:G804.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7)10-1347-03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內隱認知(內隱記憶、內隱學習)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以楊治良[1]等為代表的我國學者將研究觸角延伸到了內隱社會認知,其研究成果揭示了社會無意識認知的心理機制,證實了與有意識的信息加工相對同樣也存在著一個內隱的社會信息加工過程。既然如此,那么在無意識維度上是否同樣也存在競爭的良性和過度兩個維度,如果存在的話,他們的發生機制是怎樣的?學校體育該如何培養學生良性競爭?本論文試圖通過內隱社會認知視角,就學校體育對學生個體競爭性的影響進行重新審視,來試探性地探討學生競爭機制的形成,及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良性競爭中的作用。該研究不僅有助于競爭性的理論研究,促進競爭理論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而且也有助于該理論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移植和內化,從而有效地指導學校體育教學實踐。

1內隱社會認知視角下的攻擊性

在心理學中,攻擊性是指人類發起進攻行為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產生攻擊的內在可能性。對于人類,攻擊性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心理現象,攻擊性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和束縛,就會表現出具有破壞性的行為――攻擊[2]。

內隱社會認知是指在缺乏意識監控或在意識狀態不明確的條件下,認知主體對社會刺激的組織和解釋過程。作為社會認知范疇中的攻擊性已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并很快被納入內隱社會認知的范疇。內隱社會認知視角下的攻擊性具有以下特征:

1.1攻擊性具有內隱性在內隱社會認知視角下,社會認知存在著啟動效應,而且認為社會認知具有更強的內隱性。Chen、楊治良等采用內隱記憶的研究方法對人類攻擊的內隱社會認知的某些特點進行了探索,發現人類具有潛在攻擊性[2]。研究表明,在內隱社會認知中,人的攻擊性得以表露,然而在意識層面控制的外顯社會認知中,攻擊性沒有充分表現,被試對被攻擊者表現出更多的關切。究其原因,由于意識的監控,攻擊性為同情心所掩飾或緩沖,從而被試能夠與社會的道德要求達到一致。在內隱社會認知條件下,意識的監控被削弱,攻擊性得到更多的流露。這也就說明人類攻擊性具有更強的內隱性。

1.2攻擊性是無意識的、自動的在內隱社會認知中,認知者做出判斷的過程都是無意識自動進行的,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判斷或行為受過去經驗的影響。事實上,如果認知者意識到這一點或者知道自己的判斷會受到某一經驗的影響,那么就不會出現這種內隱效果,有時甚至會反轉[3]。在內隱測驗中,在攻擊性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而在外顯再認測驗中,由于認知者知道自己的判斷會受到某種影響,因此在攻擊性方面,女性要弱于男性,結果產生了變化。

1.3攻擊性需采用間接測量方式內隱社會認知視角下的攻擊性是間接測量的結果。譬如,在傳統的外顯測量研究中,所得結果與常識相符,即男性比女性更具攻擊性,表露出更多的外顯攻擊行為。在用內隱記憶研究方法的研究中,發現男女的攻擊性并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內隱狀態下,男性與女性具有相近的攻擊傾向,女性并不具有受虐待人格特征。由此可見,由于社會文化道德因素的影響,以及法律、法規等的約束,通常情況下攻擊性是被嚴格禁止的,尤其在一些特殊群體中更是如此。所以,采用間接測量的內隱社會認知研究方法對人類攻擊性進行探討,則更有利于我們認識人類攻擊性的真實面目。

2攻擊性與良性競爭的形成

2.1競爭的類型――過度競爭和良性競爭K Horney界定了所謂“過度競爭性”(hyper-competiveness)的概念[4],即個體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以維護或提高自我價值感,而不惜一切代價的一種無自制的需要,這類個體在大量情景中都具有操縱他人、攻擊他人以及誹謗他人的傾向。這樣一種極度夸張的競爭性對個體發展和個體功能會產生不利影響。Sampson也提出過類似概念,稱之為“極端的個人主義”,他指出,有這種極端個人主義的人表現為對他人的共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目標,并參與到一些共同的探索活動中以實現而不考慮他人的生活。Sampson還提出了另外一個概念“整體的個人主義”他認為個體不是通過排斥他人來實現自我,而是熱衷于在和他人的共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目標,并參與到一些共同的探索活動中以實現這些目標。在他看來,在這樣一種過程中所形成的人格特質是一種良性競爭性態度,并有益于身心的發展,會促進社會的進步、健康的發展,對社會沒有副作用。研究認為,過度競爭性態度和良性競爭性態度代表了與競爭相關的兩種不同的心理特征。Ryckman通過“過度競爭性態度量表”和“個人心理發展競爭態度量表”的研究證明,競爭事實上包含了兩個競爭維度,其一為過度競爭性態度,其二是良性競爭態度[5]。我國學者馬愛國通過內隱社會認知方法,即采用Jacoby的加工分離程序(PDP)[6],對競爭性的兩個維度(過度競爭性維度和良性競爭性維度)外顯記憶與內隱記憶貢獻進行分離。實驗結果表明,競爭性具有兩個維度,即良性競爭性詞語和過度競爭性詞語都出現了啟動效應,也就是說個體人格中具有競爭性,且這種競爭性不僅表現在一是層面上,也表現在無意識層面上(即內隱的競爭性)。而且,這種內隱的競爭性又可分為內隱良性競爭性和內隱過度競爭性。他的結論支持了Ryckman等人的論點,也與目前有關個體競爭性的量表研究結果一致[7]。我國學者李林[8]等通過改造過的“過度競爭性態度量表”和“個人發展競爭態度量表”對我國公民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的文化環境,個體的競爭性同樣具有過度競爭性和良性競爭性態度兩個獨立維度。個體的良性競爭態度與其性別、職業有關,而個體的社會角色可能是良性競爭態度的決定因素之一。

2.2良性競爭的心理機制――用攻擊性來解釋良性競爭攻擊性是心理學研究中一個長期研究的熱點,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開始,直至近年來的認知心理學,持有不同觀點的心理學家均對這一現象進行大量的理論探索及實驗研究。對于渴望競爭、拼搏、奮發、前進的人類來說,攻擊性在與自然界其他物種甚至同類的競爭中表現出了巨大的優勢。然而,攻擊性是一把雙刃劍,即因為攻擊性的存在,可產生負面的過度競爭和適度的良性競爭。過度競爭的負面,是在攻擊性本能的驅使下涌動血腥的暴力,導致對同類的嚴重侵犯。而適度的良性競爭,不但會給整個集體營造良好的氛圍,而且會使整個集體乃至社會大環境不斷向前發展。適度的良性競爭也是我們和諧社會應該提倡的競爭,它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對于整個社會而言,我們應該去開發、刺激和培養社會成員的良性競爭意識和態度。就學校體育領域內的良性競爭而言,我國學者常璞等人的實驗表明[4],內隱競爭性態度不僅存在,而且可以測量。這不但從無意識維度上豐富體育科學理論體系,尤其在體育文化、體育環境的社會功能方面,如體育對個體良性競爭性的刺激和培養、體育的遷移價值問題、個體人格特質的攻擊性、諸多競技體育社會問題等,有可能從無意識維度進行研究和控制。

3學校體育對學生良性競爭的培養

3.1學校體育是釋放學生內隱攻擊性的代償性途徑在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大環境下,大部分當代學生也用不著為自己的衣食擔憂,不再如幾十年前的學生一樣,需要邊學習邊參加勞動,甚至停課參加勞動。然而,在這個看似沒有硝煙、安寧祥和的社會,其競爭程度遠遠大于從前,學生的學習任務與承擔的各種壓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遠遠勝于過去。于是,學校體育會無疑成為學生鍛煉身體、緩解學習壓力、釋放內隱攻擊性的代償性途徑。就大學生而言,他們不但要扎實掌握專業知識,英語、計算機等必修課程要求也不輕,其他相關專業知識也要學習、掌握。如果大學生成天被壓在這些繁重的學習任務中,很有可能會造成他們生理與心理的不健康。高校體育這一“安全閥”,便成為大學生緩解學習壓力、勞逸結合的主要途徑。體育運動能使人產生歡快的情緒體驗,能培養大學生主體意識和活潑愉快、健康向上的精神。目前,很多高校都實行“三自"制,即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體育運動項目、老師和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這樣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勝任學校體育的內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體育興趣。體育運動能使學生不良情緒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使學生的精神狀態達到平衡,從而消除他們心理上的焦慮、郁悶,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臨床研究表明,慢跑、散步、太極拳、瑜伽等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治療抑郁癥和抗抑郁效能十分明顯,健身操等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對調節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起著積極作用。無庸質疑,學校體育中的攻擊性已成為一種代償性的攻擊,成為學生釋放內隱攻擊性的代償性途徑。

3.2學校體育是培養學生良性競爭的重要途徑盡管壓力、競爭無處不在,但是,我們依然提倡良性競爭。科技愈來愈發達、分工愈來愈精細,過去那些學富五車、學貫中西的“大家”逐漸減少,憑借單打獨斗得天下的景況也不再明顯。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已成為普遍趨勢。 我們培養大學生良性競爭,主要是希望他們視競爭對手為趕超目標,以實力和能力趕超對手,而不是通過誹謗、排擠、打壓等非正當手段得益;希望他們能辨別哪些是大目標,值得全力以赴去嘗試、競爭,哪些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順其自然而不刻意為之。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會競爭的意義與價值,還可以使他們避免一些由于過度競爭造成的心理壓力。學校體育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與競技抗爭的形式吸引學生。在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中始終貫穿著競爭與奮發向上的精神,甚至在體育游戲中,也充滿著你追我趕、勇先恐后的情節。學校體育是培養學生競爭協作的重要手段。比如足、籃、排等球類及其它運動項目,由于競爭激烈,集體配合性強,不僅要發揮參與者的身體機能、技術,還需整個團隊的團結與默契合作。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泥巴三個樁”,一個球隊的勝利與否,不僅需要每個運動員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而且需要整個球隊的積極配合,共同協作。現代社會的神速發展,國際、國內環境的紛繁復雜,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具有良好的競爭意識與態度,有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每個學生都必須走出校門走上社會,去應對千姿百態的復雜社會,應對社會上不同的人和事物。而學生一般都比較單純、理想化,如果不培養他們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他們有可能一遇到與想象中不同的人和事物,就產生不良心理和不良情緒,從而影響工作和生活。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任務。在體育運動,特別是體育競賽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形勢狀況,這就要求大學生不但要掌握體育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還要不斷根據形勢的變化,對自己的戰術做出調整與改變。因此,大學生可以根據在體育運動中學習到的應對變化環境的能力,培養自己今后適應社會的能力。有關研究表明,體育專業以及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其身體、心理健康狀況明顯高于其他學生。

4結論

1) 攻擊性具有內隱性,攻擊性是自動的、無意識的,它需要采用間接測量的方法。2) 因為攻擊性的存在,競爭存在著適度的良性競爭和負面的過度競爭;然后用攻擊性來解釋良性競爭,即良性競爭機制的形成。3) 學校體育是釋放學生內隱攻擊性的代償性途徑;學校體育是培養學生良性競爭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Shium Andrew Chen,楊治良.“攻擊性"社會認知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報,1996,2:75-79.

[2] 葉茂林,彭運石.內隱社會認知視野下的攻擊性[J].心理學探新.

[3] 鐘毅平.社會認知中印象形成的下列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

[4] 常璞,馬愛國.體育對良性競爭內隱認知的實驗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1(4):80-82.

[5] 李林.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個體競爭性[J].心理科學,2001,24(2):221-222.

[6] 馬愛國.現代體育對個體競爭性影響的內隱認知研究[J].體育科學,2005,25(5):26-29.

篇10

【關鍵詞】鍋爐;問題;結渣;設計;措施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目前,鍋爐在一般工業企業中的使用十分廣泛。但是,鍋爐結渣是困擾鍋爐使用企業的棘手問題。鍋爐結渣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問題,處理不當將會導致嚴重的安全問題,對企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防止爐內結渣,應從鍋爐的設計以及運行過程采取相應的措施。

二、我國運行機組的問題

在早期投運的機組中,幾乎都經歷了較長的“幼兒期”,通常為3年左右。在此期間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爐內結渣、過熱器與再熱器超溫爆管、出力不足等,致使鍋爐機組運行很不穩定,非計劃停運次數多而時間長,利用系數平均為45%~50%,平均等效可用系數僅為60肌68%。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質量、運行操作和管理等,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最主要的還是設備(包括主要輔機設備)的設計、制造和安裝質量問題。

爐內嚴重結渣是鍋爐正常運行的最大障礙,通過大量的設備改進、運行調整試驗和加強燃燒管理等工作,經長達10多年的努力,直到1997年9月才通過了鍋爐額定負荷600Mw下的168h運行考核試驗,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三、鍋爐結渣原因

1、煤質的影響

我們知道表示煤灰熔融性的三個特征溫度,變形溫度DT(T1)、軟化溫度ST(T2)、熔化溫度FD(T3),一般ST<1260℃為嚴重結渣性煤,ST=1260℃~1390℃中等結渣煤,ST>1390℃為不結渣煤;t3-t1=100~200℃為短結渣煤,不易掛在受熱面上,即使結渣也易脫落;t3-t1=200℃~400℃為長結渣煤,冷卻較快,凝固后難以破碎,容易掛在受熱面上,形成結渣。

由于近來煤種多樣,以及運輸,管理等環節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煤質差、灰分大、發熱量低。煤質差、灰分含量大,使灰中各成分在加熱過程中相互接觸頻繁,產生化合分解、助熔等作用機會多,使灰的熔點降低,實踐證明煤中含灰分多時,較易結渣。

煤質差、灰分含量大,使煤粉所要著火熱增加,著火推遲;煤質差,發熱量低,相同負荷下需要的給粉量增加,給粉和轉速升高,一次風壓高,易造成一次風管堵,必須加大一次風量,也使著火推遲,火焰中心上移,使爐膛出口煙溫上升,易造成前后屏過熱器、對流過熱器結渣。沒有做好混煤、配煤工作、煤物管理及灰熔點分析。混煤時,灰渣特性會改變,一般結渣性強的煤與結渣性差的煤混合時,結渣會減輕。

2、運行調整

由于燃料與空氣的供應不均、噴燃器缺角和一二次風速調節不當造成火焰偏斜,噴燃器出口風速或煤粉量分布不均,造成溫度場偏移,使溫度最高的一側或一角產生結渣。低氧燃燒風量不足,容易產生還原性氣體,使灰的熔點降低,增加了結渣的可能性。爐膛下部漏風、送風量過多、風粉配合不當,煤粉過粗等都會使爐膛出口煙溫升高,可能引起爐膛出口處受熱面結渣。一二次風率和風粉配比不合適,使燃燒不好,使爐膛附近產生還原性氣體,使爐內灰熔點下降。

3、渣井及冷灰斗處設計安裝不合理及運行設備存在缺陷

受熱面結渣后,不斷粘結煙氣中灰分,逐漸增厚達到一定程度時,自己落下,一些粘度較大熔點低的灰渣,落在落灰斗斜坡上,并進一步加劇;而一些粘度小或熔點高大渣落下后,會卡在灰斗處造成渣井堵塞。

另落在灰斗處的渣,由于水封槽進水不暢,冷灰斗噴水頭效果不好,及灰斗傾面長期磨損凸凹不平,使渣不能迅速冷卻分解破碎,運行人員巡檢不及時造成渣井堵塞。

4、熱負荷高

由于煤種揮發分低、不宜著火,故設計時采用了熱風送粉,集中燃燒方式,把中、下一次風集中配置,以提高著火區域溫度。

吹灰不及時,造成水冷壁積灰,傳熱減弱,使爐膛斷面熱負荷增加。

四、爐膛結構設計中避免結渣的措施

1、爐膛客積熱強度的選取

研究數據表明,隨著鍋爐容量的增大,爐膛容積熱強度值相對減小.此外,近20年來北美和西歐環境法規的日益嚴格對鍋爐燃燒技術產生極大的影響,低NOx燃燒原理與傳統的燃燒熱力學理論的矛盾,使網內外都有采用保守設計,適當增大爐膛容積的趨勢。在燃燒一般煙煤時,410t/h鍋爐的爐膛容積熱強度約為110—150kw/m3,1000t/h鍋爐的約為100~140kw/m3,而2000t/h鍋爐則在80~120kw/m3之間。對于灰分水分多,發熱量低及灰熔點低的劣質煤,該值更應選得小些。例如盤山電廠的500MW鍋爐,其校核煤種軟化溫度為1190℃,設計爐膛容積熱強度僅為88kw/m3。

2、爐膛斷面熱強度的選取

大容量鍋爐爐膛設計中,爐膛斷面熱強度數值的選取比爐膛容積熱強度更為重要,因為這一數值決定了爐膛形狀,直接影響爐內的空氣動力工況。與爐膛容積熱強度相反,隨著鍋爐容量的增大,爐膛斷面熱強度值是相應增大的。研究數據表明,燃燒煙煤時,300MW鍋爐的爐膛斷面熱強度約為3,8~5.0MW/m2,600MW鍋爐在4.4~5.4MW/m2對灰熔點較低的煤種,則應選取較小值,以防止火焰沖墻造成燃燒器區域結渣。

3、輻射受熱面的布置

隨著鍋爐容量、參數的增大,為了使爐膛出口煙溫不致過高而引起嚴重結渣,大型電站鍋爐爐膛上部都布置有大量的輻射式分隔屏過熱器,而此處的煙氣溫度仍高于燃料灰熔點,這是爐膛內易造成結渣,積灰的部位.通常設計此處煙溫不可過高,且采用較大的屏間橫向距離(約1.5-3.0m)來防止屏區結渣形成搭橋。

五、燃燒器的設計

1、燃燒器功率的選擇和布置

大容量鍋爐的特點是燃燒器數量多,必須多排布置。近年來,特別受到NOx排放量的限制,趨向于采用單支熱功率較小的燃燒器,因此需用燃燒器區域壁面熱強度反映燃燒器區域火焰集中的情況。燃燒器區域壁面熱強度隨鍋爐容量變化不大,數值大約在1.4~2.OMW/m2之間對燃用灰熔點低的煤,為防止運行結渣可將高度方向的距離拉開,使燃燒器區域的溫度水平降低,例如盤山電廠的500MW鍋爐,設計燃燒器區域壁面熱強度取值只有0.9MW/m2,保證了運行多年而不結渣。

2、低傾向在受熱面附近人為制造氧化氣氛以減輕灰熔點降

采用直接燃燒器可在其上下端增設防焦風室。直流燃燒器還可采用低NOx同心燃燒系統(LNCFS)。偏置的二次風角度可推遲風粉混合時間,抑制NOx生成,同時可使煤粉氣流位于爐膛中心,水冷壁附近為氧化性氣氛,其效果可避免火焰沖墻,提高灰熔點。

采用旋流燃燒器應使每個燃燒器之間盡量不相互影響,尤其是靠近側墻的燃燒器應與側墻有足夠的距離,以免側墻結渣及發生高溫腐蝕。此外還可在爐膛下部設計邊界屏幕風系統,使下爐膛的爐墻表面形成一層氧化性的屏幕風,提高灰熔點防止結渣。

六、鍋爐運行中避免結渣的措施

1、加強燃料管理

保證按設計煤種運行是電廠保持良好運行性能的關鍵因素。電廠燃料供應應符合鍋爐設計煤質或接近設計媒質的主要特性(灰分,灰熔點,水分、揮發分)。嚴重不符合本廠鍋爐燃燒要求的燃煤,電廠有權拒絕接收。煤場存煤要按不同煤質進行分堆,根據實際煤情況配制入爐煤。

2、加強鍋爐運行工況的檢查與分析建立正常的運行檢查與分析制度

運行值班人員每班必須對鍋爐結渣情況進行就地檢查一次,發現有嚴重結渣情況,應及時匯報、處理。

專業工程師要定期分析鍋爐運行工況,對易結渣的燃煤要重點分析減溫水量的變化和爐膛出口溫度的變化規律,以及過熱器,再熱器管壁溫度變化的情況。鍋爐在額定工況運行時,若發現減溫水量異常增大和過熱器,再熱器管壁超溫,或噴燃器全部下傾,減溫水已用足,而仍有受熱面管壁超溫時,應適當降低負荷運行和加強吹灰,如已采取降負荷運行等措施仍無效時,應立即停爐處理。

3、加強吹灰器和除渣設備的運行和維修管理

鍋爐受熱面吹灰器必須完善使用,運行各值必須嚴格按運行規程對備受熱面進行吹灰。運行人員要加強吹灰器的現場檢查,發現吹灰器因泄漏或卡澀故障或程控失靈,應立即手操退出,避免吹壞爐管和燒壞吹灰器。要加強吹灰器的缺陷管理和維修管理,出現問題及時消缺。經常安排少量吹灰器輪流大修,保持吹灰器高的可用率。灰控值班人員應加強對出灰情況的監視和分析,每班要檢查冷灰斗觀察窗,觀察灰坑是否有堵渣現象。若發現渣斗內的堆渣超過斗內的水位,采取措施無效時,應停爐處理。出渣設備發生故障應立即修復,防止水冷壁冷灰斗中產生堆渣現象。

七、結束語

爐內結渣問題是目前大型電站鍋爐使用過程中十分普遍的問題。明確爐內結渣的原因對癥下藥,針對具體的結渣原因,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在日常管理中實時監控,科學管理,避免因結渣等原因造成的危害。

參考文獻

[1]王正華,張珊.電站鍋爐點火油系統節油技術應用展望[J].湖南電力,2009.

[2]孫志宏,柳曉,束文亮.燃煤摻配摻燒技術探討[J].華電技術,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