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性護理范文
時間:2023-04-21 08:35: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延續性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文獻檢索資源及策略
了解我國延續性護理的實施情況,因此檢索資源主要包括CNKI、萬方、維普等中文數據庫以及百度、Google等大型搜索引擎的學術搜索,同時還包括部分有關衛生方面網站的檢索。檢索詞為“延續護理/延續性護理+現狀”和“延續護理/延續性護理+效果”,檢索相關的文獻并排除重復文獻。
2.文獻整理與分析
首先由篩選人員對獲得的文獻題目和摘要進行閱讀,排除不符合的文獻,其次瀏覽相關文獻全文,并對其研究問題、材料與方法、研究結果和結論等方面進行質量評價,刪除與所研究內容關系不密切的文獻,最后對符合要求的文獻進行全面總結,分析延續性護理與實施方式、效果間的關系。
二、結果
1.文獻納入結果
按照設定的檢索詞,通過對相關的中文數據庫和網站進行檢索,共獲得文獻326篇,刪除重復文獻,并對剩余文獻進行篩選和質量評價,最終獲得有效文獻57篇。文獻類型主要包括調查研究類46篇,報告類4篇,綜述類7篇。
1.1延續性護理的干預對象為了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延續性護理主要是向再入院率高或出院后仍需要持續護理的病人提供服務。大多為患有慢性病、惡性腫瘤等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人或手術后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病人。延續性護理病種位居前幾位的有高血壓、腦卒中、糖尿病、惡性腫瘤等。
2.2延續性護理開展的方式及內容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延續性護理開展的方式主要是通過電話隨訪、家庭訪視、基于網絡平臺的健康教育、建立病人俱樂部等形式進行,服務的內容及優缺點見表1。而當前我國大多數地區和醫院開展的延續性護理主要是以電話隨訪和家庭訪視為主。
2.延續性護理的實施效果
延續性護理的開展保證了病人對出院后連續、科學護理服務的可及性,顯著地提高了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錢春榮等通過對出院腦卒中病人實施比較干預研究,發現實施延續性護理的病人在提高巴氏指數和病人滿意度方面優于對照組,但在提高主觀生活質量上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張積慧等運用比較研究法,分別對觀察組和對照組中的50例高血壓出院病人進行傳統門診隨訪和延續性護理隨訪,發現延續性護理有助于提高高血壓病人的防治知識,鞏固了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另有研究發現,通過對病人進行延續性護理、開展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并發癥的預防與觀察等內容,病人治療的依從性得到明顯提高,緩解了病人的焦慮、緊張情緒,降低了疾病的復發率。
3.延續性護理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對延續性護理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高
延續性護理的開展滿足了病人對持續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提高了病人的健康水平,但由于延續性護理在我國開展的時間較晚,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有限,加之各地區、各醫院醫療技術水平的不同,使得部分醫院和醫務人員對延續性護理的理解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其開展的重要性和目的重視程度不夠。毛惠娜等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7所醫院護理人員的調查顯示,33.3%的護理人員認為病人出院意味著護理服務的結束。
3.2延續性護理實施內容單一,健康教育缺乏個性化
目前我國延續性護理的對象主要為慢性病病人和惡性腫瘤手術后需要持續照護者,在開展的病種選擇上缺乏廣泛性,延續性護理實施干預的方式也較雷同。對病人的健康教育由于受護理人員資歷和知識水平的影響,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為運動、飲食和用藥指導,健康教育缺乏個性化。
3.3病人的積極參與度低,影響了延續性護理的效果
病人出院后自感身體狀況得到了改善,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逐漸降低,同時由于其時間工作安排和生活壓力等方面的原因以及醫院或社區延續性護理方式和時間的不合理等,使出院病人對開展的延續性護理參與度不高,用藥和遵醫行為降低,增加了病人的再入院率和醫療負擔,嚴重影響了延續性護理的開展和效果。
三、討論及建議
1.加大宣傳和培訓,提高對延續性護理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對延續性護理的正確認識和了解是有效開展延續性護理的重要前提條件。衛生行政部門和醫院要加大投入,通過繼續教育、組織培訓等多種形式宣傳和講解有關延續性護理的知識,提高醫務人員的護理服務意識和技能,重視延續性護理服務的開展。
2.擴展延續性護理服務的內容,規范延續性護理服務的操作流程
目前我國延續性護理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實施程度不高,延續護理的內容較單一,并且無相關的護理流程的指導和標準。應根據實際需要和病人的病情特點,拓展延續性護理服務的內容,豐富延續性護理方式,同時也要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標準,規范延續性護理服務的操作流程,以保證延續性護理服務達到預期的效果。
3.注重對醫務人員的培養,提高延續性護理服務的質量
延續性護理的開展不僅需要醫護人員具有較高的醫學知識,而且還要懂得交流、溝通技巧及心理學知識。在實踐活動中要不斷加強對相關醫務人員的培養,提高其延續性護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溝通及協調能力,提高其勝任延續性護理服務的能力,使延續護理服務質量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4.采用多種方式,提高病人延續性護理的參與率
針對需要延續性護理服務的病人,出院前相關醫務人員要詳細向其介紹延續性護理相關內容,掌握病人聯系方式,約定延續性護理的最佳時間。利用互聯網絡技術有針對性地開展延續性護理服務,開展有效的護理服務,鼓勵病人積極參與,提高病人延續性護理服務的參與率。
四、本研究的不足
篇2
[關鍵詞] T管引流術;出院患者;延續性;家庭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10(c)-081-02
如何提高出院患者對T管引流術后管道的自我護理、自我預防保健的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應得到臨床重視。我科護理人員于2008年6月開始對T管引流術后帶管出院患者開展電話隨訪,使醫院護理延續到家庭護理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8年6月~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行手術治療、術后停留T管引流共55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34例;50歲以下34例,50~60歲15例,61~70歲4例,70歲以上2例,平均年齡51.5歲。
1.2 方法
根據疾病的特點并綜合患者的需要確立隨訪的時間、方法和內容,建立專冊登記患者一般資料、手術名稱、時間、出入院時間、出院時帶管情況、隨訪資料、隨訪結果和患者特殊情況等。護士長對負責隨訪者進行相關培訓并監督。
1.2.1隨訪人員由病區的責任護士或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負責。
1.2.2隨訪時間患者出院時責任護士予出院指導、健康宣教及告之出院后電話隨訪服務是患者延續護理的開始,患者出院后1周首次隨訪,第二次為拔除T管前,如需行膽道鏡檢查者則為檢查前(一般為術后5周)。第三次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需繼續做膽道鏡檢查則在檢查前隨訪,如可拔管,則在拔管后一周隨訪。對于有特殊情況的患者,則由隨訪護士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隨訪次數并適當調整、增加相關隨訪內容。
1.2.3健康指導及隨訪的內容對出院患者實施常規的出院指導,包括患者的飲食、活動、服藥、復診及心理。除此以外,要指導患者及與其同住的家人學會T管的護理[1]。電話隨訪內容為:①了解患者飲食情況,身體的營養狀況,經濟情況作針對性的飲食指導,鼓勵其進食,并注意營養的均衡。②患者對管道的自理情況。包括保持傷口敷料干結,周圍皮膚清潔;管道的妥善固定;③指導患者學會對引流液的性、質、量的觀察,傾倒引流液的方法,每3天到附近醫院更換引流袋等。④T管的自我護理問題答疑,幫助解決因停留T管帶來日常生活困擾問題,如穿寬松較長衣服等。⑤遵醫行為指導,如按時吃藥、按時回院復診等。
1.2.4隨訪與失訪情況 55例患者中前2次隨訪率為100%,第3次隨訪率為89.9%,失訪6例,第4次隨訪率為80%,失訪11例。
2結果
通過患者電話反饋和患者復診時談話得到一個重要信息:患者非常期待醫護人員的隨訪電話,他們通過電話隨訪獲得與疾病相關的保健知識,提高了自我防護和自我保健能力。出院時給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應答率只有16%,隨訪后2個月再以電話訪談形式給患者相同的問卷調查,應答率為90%以上。
3討論
護士的職責是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減輕痛苦、協助康復[2]。護理服務已經不再局限于醫院,而是延續至社會、家庭和個人。為患者提供全程、整體的健康服務是我們的目標。電話隨訪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在護士和家庭成員間建立有目的的互動,以促進和維護患者的健康,是一種醫院走向社會且可以節省人力資源的延伸訪視形式[3]。
3.1 出院患者迫切需要健康指導
有資料顯示手術患者出院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近期多于遠期[4]。電話隨訪有助于患者獲得及時的健康指導。帶T管出院者出院后,由自己獨自或家屬協助護理T管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電話隨訪能幫患者快速解決問題,免卻舟車勞頓之苦。
3.2 電話隨訪有助于促進患者的遵醫行為,減少并發癥
患者的依從是治療有效性的基礎。當患者出院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醫護人員的囑托將逐漸淡忘,依從性降低。護理電話能維持其對治療的依從態度,使之繼續較好地遵守醫囑[5-6]。
3.3 電話隨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護患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隨訪密切了護患關系。出院后電話隨訪不但向患者及其家人傳播了相關的醫學保健知識,同時給了患者重要的心理支持,這體現了護理人員對服務對象的人文關懷。
3.4 電話隨訪中對護士的要求
護士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人文知識,在進行電話隨訪中,掌握溝通的技巧,洞悉患者真正的需求及心理障礙,給予及時的疏導及幫助。護士在指導患者的過程中,應該做到換位思維,多從患者的角度考慮患者需要什么健康知識,盡量做到細致準確。
3.5 留取患者資料力求準確
記錄患者出入院時間、手術方式及出院時的狀況,留下最容易聯系到患者的固定電話和手機號碼。患者出院時告知其下一次隨訪的時間,盡量不要更換電話號碼,如果換了盡量通知醫護人員。本資料中,1年隨訪時有11例患者無法聯系,原因是護士登記患者資料時只留下個人手機號碼而漏登家庭的固定電話。
[參考文獻]
[1]趙霞.住院病人護理的健康教育[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22):88.
[2]張惠霞.弘揚南丁格爾精神開創護理工作新局面[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21.
[3]俞桃英.護士對出院患者實施電話隨訪的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3):246.
[4]王銀玉,姚必鳳,劉紅梅,等.手術患者出院后隨訪與健康指導[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5):340.
[5]陳澤湘,曾白蘭,徐明穩,等.電話隨訪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病人抗凝治療依從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5):87-88.
篇3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自我護理能力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選擇2014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我院診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58例,其中男138例,女120例,年齡46~70歲,平均(54.±8.62)歲。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年齡≤70歲,具有一定理解能力能夠配合電話訪談和家訪;(3)出院時按照Framingham標準心功能均為Ⅱ~Ⅳ級。排除標準:(1)CHF終末期;(2)存在認知功能或肢體功能障礙。258例患者按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對照組與延續性護理組各129例,兩組年齡、性別、疾病情況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兩組均給予對癥治療和用藥指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和運動指導、并發癥護理、出院指導等常規護理方法。延續性護理組在此基礎上采用以下三方面延續性護理:(1)信息的延續:出院前建立《CHF患者延續性護理檔案》,內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齡、住址、電話、管床醫生和護士、診斷和治療情況等基礎資料。出院前和患者及其家屬一起制定《出院計劃單》,一份醫院留存一份交于患者家屬。出院時發放《延續性護理手冊》,在護理人員指導下讓患者或家屬學會填寫。出院后采用電話訪談、家訪、電話咨詢的形式和患者溝通、解決問題。電話訪談頻率為出院后1月內每周1次,出院后2~3月每半月個1次。分別于患者出院1周和3月后進行家訪,最后一次家訪對患者這段時間的自我護理情況進行討論、總覺和評價。開設電話咨詢時間,患者可在周一至周五8am至11am打專線電話咨詢有關疾病問題。(2)關系的延續:采用1對1的護理模式,即1個患者一般只和1個特定的責任護士保持持續性的護理關系,不僅利于護理人員充分掌握患者的習慣、健康狀況和需求情況,同時有助于建立起雙方的信任關系。(3)管理的延續:即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和需求變化實施連續的、一致的管理方法,患者在出院后環境改變很大,同時在長時間內可能出現心理狀況、生活習慣、健康狀況等的變化,因此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飲食護理、運動干預、康復訓練等進行調整,保證延續性護理的有效性。
1.3療效評價標準
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評分(MLHFQ)[3]:采用0~5分6級計分法,共3個維度21個項目,3個維度包括癥狀維度(0~40分)、情感維度(0~25分)、身體活動維度(0~40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差。評價采用電話訪談、會談的形式進行。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顯著性水平α=0.05。
2結果
2.1兩組干預后3個月療效對比
延續性護理組再住院率和6分鐘步行距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干預前后MLHFQ評分對比
兩組干預前MLHFQ各維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月后,延續性護理組各維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延續性護理是指患者在醫院、家庭、社區等不同健康照護場所或同一健康照護場所受到的照護具有連續性和一致性,該連續性通過電話、短信、視頻、上門會談等方式實現,此外患者也可以和特定的護理人員聯系,咨詢問題、匯報情況和復查等,延續性護理包括以社區為基礎的延續性護理和從醫院轉出的延續性護理,國內主要為從醫院轉出的延續性護理。我國已有少部分醫院實施了延續性護理或成立延續性護理中心,通過電話訪問、家訪的形式提供服務,其內容主要包括慢性病的護理和孕產期護理指導[6]。根據研究顯示,延續性護理中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自我護理能力等方面效果顯著。
CHF的療效和患者的主動參與意識、對疾病的認知學習程度、心理狀態等關系密切,在住院期間,通過治療和護理人員的精心照護,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并穩定在一較好的水平,但出院后環境變化大,可能因各種因素導致病情加重、再次住院。據研究,延續性護理能夠幫助患者發現加重CHF的各項危險因素和誘因,以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惡化。此外,延續性護理的目的旨在提高患者和家屬的自我護理能力,使患者終身受益[8]。我院此次從心理和情感、服藥和日常生活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干預:(1)心理和精神干預:大量研究顯示,CHF患者抑郁癥發生率很高,約為20.60%~25.9%[9],主要是因為其疾病的長期性和造成的家庭經濟負擔較重引起。護理人員從患者的心理特點出發,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緩解患者的焦慮、悲觀、抑郁等負面心理狀態;(2)服藥干預:CHF患者需長期服藥,在電話訪談過程多反復詢問患者是否按時按量服藥,并多次強調服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項,如洋地黃類藥物若多服用易產生藥物中毒[10],為避免影響睡眠利尿劑應晨間服用等,使患者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形成自覺按時服藥的習慣;(3)日常生活干預: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指導其進行適當的活動以改善其心肺功能,通過和患者溝通、交流掌握患者飲食、生活習慣并給予指導。
研究結果顯示,延續性護理組活動能力(6分鐘步行距離)優于對照組,且再住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在生活質量方面,癥狀維度、情感維度和身體活動維度延續性護理組均優于對照組。說明出院后的持續電話訪談、家訪能夠對患者的行為、自我護理意識進行糾正和強化。此外,《出院計劃單》和《延續性護理手冊》也能起到提醒作用,提醒、激勵患者每次按時完成規定的項目,從而養成好的自我護理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秦玉霞,李惠萍,韋學萍,等.基于醫院的延續性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4,(21):2517-2520.
[2]付偉,李萍,鐘銀燕,等.延續性護理研究綜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6(11):27-30.
[3]張川林,張澤菊,牟紹玉,等.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8):55-58.
[4]柯煒.基于醫院的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50-51.
[5]邵欣,李崢,孫紅,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45(7):648-650.
[6]項穎卿,羅萍,章國良,等.心理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伴焦慮抑郁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2):307-308.
篇4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8-15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60 cases with ischemic stroke from Jan to Aug 2016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of 30 cases.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fter 6 months of discharg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discharge, ADL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ne day before discharge,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Quality of lif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缺血性腦卒中后患者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出院后患者還面臨漫長的康復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控制高危因素,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正確的康復訓練等,對患者的預后均有重要的作用[1-2]。目前臨床護理大多在患者結束后已經結束,患者出院后遇到的相關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影響患者的遠期預后,甚至導致復發,患者病情加重[3-4]。我們將延續性護理干預用于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探討其對患者生活質量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8月在我院康復科治療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60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無認知障礙,無溝通障礙,患者意識清楚。排除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疾病的患者以及惡性腫瘤患者。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7.3±8.5)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67.5±7.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腦卒中患者住院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護理內容:患者在出院前1天有護理人員對患者生活質量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估,并建檔;出院后給予延續性護理,第1個月每周2次隨訪,第2個月每周1次隨訪,第3~6個月每個月隨訪1次,也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隨訪方式為上門隨訪,對患者飲食及生活習慣進行指導,幫助患者制定健康的作息時間表,合理的飲食搭配,適量的體育?動,指導家人監督戒煙戒酒;指導擺放,進行床上床下活動指導,坐位姿勢指導,指導平衡訓練,指導日常生活活動能、語言訓練,輔助工具使用方法指導,了解藥物治療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梳理;建立微信群,定期相關健康教育知識,并組織小組討論,在線答疑等。
1.3 評價方法
分別在出院前1天以及出院后6個月對患者生活質量、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簡明生活質量量表[5]進行評價,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環境4個維度,得分0~100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采用Barthel指數[6]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不同時間點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兩組出院后6個月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出院前1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不同時間點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出院后6個月生理、心理、社會以及環境方面得分均高于出院前1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篇5
The Application of WeChat’s Continuous Nursing Care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rcinoma/WEI Yong-ping,WEI Lian-su,WEI Hai-p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9):096-099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WeChat continuous nursing service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rcinoma.Method:56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laryngeal carcinoma,and with surgical resection or partial laryngectomy,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hospital number of single and double,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hospitalized during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control group wa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after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instru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nursing care in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of WeChat.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discharge,knowledge of disease and satisfaction in the hospital within 6 month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1,3,6 months after discharge,the quality of life,disease knowledge and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laryngeal carcinoma; Continuous nursing of WeChat;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chi,Hechi 54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9.027
喉癌是耳鼻咽喉?^頸外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多見,好發于聲門或聲門上區,占耳鼻咽喉惡性腫瘤7.9%~35.0%[1],其發病率仍有增長趨勢。手術切除是治療喉癌的主要手段[2],其原則是在徹底切除腫瘤的前提下,盡可能保留或重建喉的功能,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根據喉腫瘤的生長部位和范圍,選擇喉部分切除術及全喉切除術,患者雖然在住院期間獲得全面的治療及護理,但出院后仍需要長期鍛煉和康復護理,特別是帶有氣管套管回家或全喉切除術后的患者,出院后需要進行氣管套管或氣道造瘺口等自我護理,患者在進行自我護理時存在著對掌握疾病知識的缺陷性,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微信的延續護理是將護理從醫院延伸至家庭,讓出院的患者能持續性不間斷的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健康指導,有效解決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問題,提高生活質量[4]。本研究對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確診喉癌并進行喉癌術后患者實施微信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取得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確診喉癌并進行全喉或部分喉切除手術患者56例,按住院號單、雙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8例。觀察組:男27例,女1例,年齡42~71歲,平均(50.5±2.5)歲;Ⅱ期患者11例,Ⅲ~Ⅳ期患者17例;全喉切除13例,部分喉切除15例。對照組:男26例,女2例,年齡43~70歲,平均(51.6±2.7)歲;Ⅱ期患者12例,Ⅲ~Ⅳ期患者16例;全喉切除15例,部分喉切除1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分期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依據病理診斷,通過間接喉鏡或纖維喉鏡下病理活檢取出術,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喉癌;(2)在本院接受手術、化療和放療等綜合治療后達到臨床治愈標準;(3)有良好溝通能力,家有網絡并懂微信操作;(4)明確自身疾病并能接受和配合術后微信的延續性護理。排除標準:(1)有心肺感染疾病;(2)腫瘤已發生轉移;(3)失聯無法進行延續性護理。
1.3 方法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接受常規治療及護理,對照組患者出院時按喉癌術后常規護理進行出院指導,觀察組在給予喉癌術后常規護理指導的基礎上,出院后6個月內用微信進行延續性護理服務,具體如下。
1.3.1 微信的延續護理服務具體方法 (1)建立微信的延續護理服務小組,科室主任任業務指導,微信的延續護理組長由護士長擔任,成員為主管醫院護理的楊副院長、護理部歐主任和覃主任、科室的主管護師和護師以上的護理人員參加,制定服務方案、住院期間的評估指導及出院后的護理服務。小組成員定期進行微信的延續性護理服務相關知識培訓,熟練掌握實施方法及要求,有良好溝通和協調能力。(2)患者在住院期間,微信的延續護理小組針對患者的病情資料分析其護理服務需求,制定延續性護理服務計劃,出院當日發放聯系卡,告知微信的延續護理小組成員的微信號,以微信的文字或微信的語音,作為交流的主要方式。(3)建立出院患者信息檔案和回訪制度,與患者建立微信聯絡,告知患者及家屬出院后由微信的延續護理小組成員每周五下午對其進行一對一有目的、有計劃、有實施及有評價的延續護理服務,以播放視頻、發送宣傳圖片、微信的文字或微信的語音進行健康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進行微信的延續性護理服務的目的及意義,讓他們理解并配合。同時,鼓勵患者提問,涉及醫療問題,由在科室醫師回復,幫助患者排憂解難,方便快捷。(4)在患者出院后1、3、6個月進行定期返院復診或通過微信咨詢,其內容包括詢問患者出院后的身體健康狀況、飲食睡眠狀況、精神心理狀況、對氣管套管或氣道造瘺口等自我護理,發放問卷調查表或通過微信咨詢幫助填寫,填寫后收回,進行統計。通過患者的生命質量評價指標及滿意度調查表等測量檢測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對疾病知識掌握、自我護理能力及滿意度等。
1.3.2 微信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內容 (1)心理護理:講解治療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心理壓力和顧慮,促使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2)皮膚護理或氣道造瘺口護理:按時更換氣管切口敷料,平時隨臟隨換,保持氣管切口及造瘺口周圍皮膚清潔干凈。(3)口腔護理:囑進食后要漱口,保持口腔清潔。(4)氣管套管護理:每天定期進行氣管內套管清洗及消毒,保持氣管內套管通暢。(5)預防肺感染: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咳痰,適當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
(6)飲食指導:注意合理飲食,保持愉快心情。(7)發音及功能訓練等。
1.4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采用問卷調查完成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定:依據中國頭頸癌患者生命質量測量表(QLICP-HN)來測量[5-6],其內容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家庭功能、情感功能及認識功能等,由52項指標構成,每個項目為1~5分,將各項原始得分轉換成0~100分的標準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2)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其內容有喉癌發病機制、診斷、治療護理及相關注意事項等。(3)滿意度調查表:采用本院自制“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其內容包括疾病健康教育、發音訓練指導、檢查用藥指導、心理指導、生活指導、服務態度及復診時間等,每項分為滿意、較滿意及不滿意,分別在患者出院后1、3、6個月進行問卷調查,統計滿意度,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原始資料采用Excel錄入,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出院后1、3、6個月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及生活質量的比較 兩組患者出院時對疾病知識掌握與生活質量的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院后1、3、6個月對疾病知識掌握與生活質量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出院后1、3、6個月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和生活質量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手術切除是治療喉癌的主要方法,患者在住院期間雖然獲得全面及系統的治療及護理,但此類手術創傷性大,特別是全喉切除手術患者,出現不能發聲及言語,進食嗆咳或誤食[7-8],部分患者還帶著氣管套管回家,出院后需要進行氣管套管或氣道造瘺口等自我護理等,這些康復護理是個長期的過程,患者在進行自我護理時存在著對掌握疾病康復知識的缺陷性,易出現各種并發癥[9]。延續護理服務是一種創造性的整體的個體化的護理模式,能夠讓患者及其家屬達到生理、心理的最佳狀態,以最愉悅的心態來配合治療與護理[10-11]。微信的延續性護理服務是住院護理服務的延伸,是為有醫療護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醫療護理、康復促進、健康指導等服務,幫助患者解決醫療護理問題[12]。本院在每周五下午給予喉癌術后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微信延續性護理服務,以播放視頻、發送宣傳圖片、微信的文字或微信的語音進行健康指導,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有效解決喉癌術后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問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知?R掌握和生活質量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篇6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2
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多由慢性呼吸道疾病和慢性支氣管炎、支氣擴張發展所致。隨著氣溫的變化和環境的污染,COPD的發病幾率逐年增加[1]。有研究顯示[2],全球COPD發病幾率高達9%~10%,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質量。呼吸衰及多由肺組織病變或者呼吸道病變發展所致,是以肺通氣和換氣功能存在障礙以及代謝絮亂為特征的臨床病癥。本次研究為改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預后,將延續性護理應用其中,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科就診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64例隨機分為觀察?M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齡52~81歲,平均年齡(68.5±2.6)歲,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1±0.4)年;對照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齡53~84歲,平均年齡(70.1±2.2)歲,病程4~14年,平均病程(7.8±0.5)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即在患者住院期間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按時查房,指導患者用藥和休息,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以及做好呼吸機護理等,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通過電話或者微信、QQ對患者進行隨訪,叮囑患者按時回院復查。觀察組在以上護理基礎上使用延續性護理,方法為:①建立延續性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定期安排小組人員對患者進行跟蹤護理,保證護理工作的有效實施;②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學習呼吸方法,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氣情況,叮囑患者在室內多開窗通風,盡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減少感染的發生幾率。適當的時候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慢跑、打太極拳或者競走等有養運動,提高患者的身體機能,增強患者身體免疫力;③出院1個月護理:在患者出院1月后,護理人員需要電話聯系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以及是否出現任何不是現象,并及時的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解答,同時建立和患者家屬的聯系,通過患者家屬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以便于及時的進行護理指導;④出院后3個月護理:在患者出院后3個月,小組人員再次根據患者所留聯系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詢問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是否按照指導進行運動、休息和用藥等,并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制定跟蹤護理方案,促進患者身體恢復。
1.3 觀察指標
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QOL)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分值為1~5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并觀察兩組護理滿意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卡方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QOL評分對比
觀察組護理前QOL評分為(11.4±2.7)分,護理后1個月為(25.3±4.3)分,護理后三個月為(45.1±7.2)分;對照組護理前QOL評分為(12.1±2.6)分,護理后1個月為(20.1±3.7)分,護理后三個月為(36.4±6.8)分,兩組治療后QOL評分均有所提高(P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滿意23例(62.16%),一般滿意12例(32.43%),不滿意2例(5.41%),滿意率為94.59%;對照組護理后滿意13例(48.15%),一般滿意9例(33.33%),不滿意5例(18.52%),滿意率為81.48%,觀察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x2=8.158,P=0.004)(P
3 討論
慢阻肺是臨床具有高發病率的呼吸系統疾病,而患者合并存在呼吸衰竭不僅給臨床治療和護理增加一定難度,還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而臨床治療和護理的質量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3]。所以,只有對患者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才能保證患者的預后恢復。
篇7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內分泌代謝紊亂疾病,其致殘率與致死率均較高,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以及藥物治療是維持血糖穩定、減少并發癥的關鍵因素[1]。本文針對延續性護理對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調控的效果影響進行探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93例,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0例中男女比例23:17,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52.32±8.23)歲,其中高中以下學歷30例、高中及以上學歷10例;研究組53例中男女比例31:22,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52.60±7.97)歲,其中高中以下學歷39例、高中及以上學歷14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即給予患者常規復查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延續性護理,具體內容為:①制定護理方案:根據患者個人愛好、飲食習慣、用藥情況等制定具針對性的護理方案;②成立護理小組:對患者出院后6個月內進行健康隨訪,發放糖尿病知識手冊,并教會患者或其家屬使用血糖監測儀;③行為護理:指導患者嚴格控制飲食、應少食多餐,少食高熱量食物,禁酒戒煙,堅持30min/d戶外運動,且隨身攜帶糖類食品,避免因低血糖發生意外;④定期隨訪:護理人員定期上門訪問患者血糖監測、飲食運動以及用藥等情況,并記入個人檔案。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含量以及餐后2h血糖含量,同時記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低血糖、心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等。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軟件SPSS21.0進行數據分析,(x±s)表計量資料,t行組間比較,百分比(%)表計數資料,χ2行組間比較,P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護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統計學意義(P
2.2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對照組40例中出現低血糖、心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酮癥酸中毒以及眼足部病變等并發癥13例(32.50),研究組53例中出現并發癥6例(11.32),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延續性護理是對常規護理進行的有效延伸,是護理工作發展的新方向,其對護理的時間進行加長,對護理范圍進行擴大,是對患者出院后進行的護理干預。據報道,該護理模式主要適用于糖尿病、冠心病等長期慢性疾病患者[2]。
篇8
關鍵詞:2型糖尿病;延續性護理;生活質量
從全球范圍來看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患者的血糖水平出現明顯的升高,病情嚴重患者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治療過程中如果不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延緩病情恢復,相關研究表明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可以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促使患者更快的康復出院[1]。本文分析了延續性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01月~2015年01月前來我院進行治療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43例)和對比組(43例),研究組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齡在52歲~73歲,平均年齡為(60.7±7.3)歲;對比組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22例,年齡在53歲~74歲,平均年齡為(61.6±7.4)歲,所有患者經過相關身體檢查后確診,全部符合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43例對比組患者主要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在患者出院的時候,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進行出院指導,囑咐患者按醫囑用藥,定期到醫院進行復診[2]。43例研究組患者采用以下的延續性護理方法:①在患者出院之前,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為期一天的健康狀況評估,一方面了解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以及相關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血糖控制情況。為每一位患者建立健康檔案,檔案內容包括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情況,尤其要記錄患者的飲食、身體健康狀況等基礎資料[3]。②組織一支優秀的延續性護理小組,由這批護理人員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隨訪,隨訪的時候需要具體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了解患者是否按照醫囑用藥,是否堅持健康飲食或者生活習慣等,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4]。③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如何正確使用血糖儀進行血糖檢測,在1 w之內,檢測次數應達到3~4次,并將血糖值記錄下來,并在間隔3個月后,詳細的做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同時注意保持飲食健康,不能食用過多的高熱量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盡量多食用低熱低糖飲食,禁止抽煙喝酒。注意生活方式,每天應當進行適當的戶外鍛煉,鍛煉時間控制在30 min左右,只要稍微出汗即可,運動的過程中應當確保有專人照顧,并且攜帶糖果在身邊,可以避免低血糖事件[5]。
1.3療效評定標準 本次研究主要對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評估過程中制定了兩項評價標準,第一項標準是對護理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進行評估,第二項標準是采用對護理后患者的心理狀況、身體健康狀況等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從綜合結果來判定延續性護理是否能夠對2型糖尿病患者產生積極意義[6]。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代表計量資料的是(x±s),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采用的是單因素方差分析法,而對計數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的是χ2檢驗方法,如果P值小于0.05,就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2結果
2.1對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對比 研究組患者出院時的空腹血糖值為(11.04±2.03)mmol/L,1年后的空腹血糖值為(7.02±2.11)mmol/L,出院時的糖化血紅蛋白為(6.35±1.54)%,1年后的空腹血糖值為(6.75±1.24)%;對比組患者出院時的空腹血糖值為(11.75±2.64)mmol/L,1年后的空腹血糖值為(10.95±3.36)mmol/L,出院時的糖化血紅蛋白為(6.97±1.77)%,1年后的空腹血糖值為(7.83±2.99)%,兩組數據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
2.2對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對比 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高于對比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
3討論
延續性護理是針對患者出院后的一種護理方法,由專業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隨訪,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飲食以及生活方式等相關情況,并根據患者出現的問題,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指導,從而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中的兩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之后,研究組患者出院1年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對比組患者無太大的變化,同時研究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慮評分分別為(39.65±3.97)分、(42.86±4.95)分,對比組患者抑郁以及焦慮評分分別為(20.66±1.02)分、(24.20±1.93)分,數據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
參考文獻:
[1]魏梅,陳煥娣,譚靜,等.延續性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3,09(24):104-107.
[2]翁育芳.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療,2013,10(04):79-82.
[3]肖春莉.延續性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干預價值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06):172-175.
[4]李繼蘭,候玉香.延續性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05(13):169-172.
篇9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慢阻肺;戒煙;肺功能
慢阻肺是中老年人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吸煙是加重慢阻肺病情的重要危險因素,致肺功能降低[1]。故而提高慢阻肺患者戒煙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促進患者肺部功能改善。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中95例慢阻肺患者在2014年5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診治,與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1]中慢阻肺診斷標準相符,患者均有吸煙史,患者對此次研究均知情。按照不同護理模式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齡40~76歲,平均(51.6±10.2)歲;對照組49例,男34例,女15例;年齡40~78歲,平均(52.7±9.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模式為常規護理。患者在住院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生活干預、用藥指導及并發癥預防,并加強患者出院指導,不予以患者出院后護理。
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也采取常規護理,出院后給予患者延續性護理。①制定延續性護理量表:患者出院前3 d全面評估患者具體情況,掌握患者肺部功能、呼吸功能、認知功能、依從性、藥物使用、吸煙基本情況,了解患者吸煙時間、吸煙量及吸煙原因,建立個人隨訪護理檔案,每月通過電話隨訪、上門隨訪,并積極利用電子郵箱、QQ、微信等軟件工具對患者行延續性護理,每月定期上門隨訪。②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也應加強患者健康宣教,時刻提醒患者注意,引起患者重視,增強患者主動參與意義及疾病認知度。向患者講解吸煙的害處,明確疾病誘發因素、病因、預防措施、飲食、運動、呼吸、用藥等知識。③家庭氧療護理:對患者采取家庭氧療時,應以鼻導管吸氧,一般維持氧流量1.0~2.0 L/min,吸氧時間10~15 h/d,使患者血氧飽和度超過90%。并告知患者藥物使用劑量、時間及副作用,告知患者不要隨意更改藥物,謹遵醫囑用藥。④戒煙指導: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吸煙對疾病發展、肺功能的危害性,由相關人員現身講解,增加患者危機感。幫助患者制定個性戒煙方案,告知患者戒煙方法和時間,必要時使用戒煙藥物。
1.3觀察指標/評價指標 觀察患者護理后戒煙率,戒煙成功率:患者從第1 d戒煙時,到20 d內未吸煙則為成功[2-3]。并對患者肺部功能予以檢測,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FEV1%)、呼氣高峰流速占預計值(PEF%)。評價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簡易測定量表(SF-36)[4]評價,包括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四個維度,每個維護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計數資料檢驗時運用χ2,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戒煙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戒煙成功率73.5%(36/49),對照組戒煙成功率45.7%(21/46),兩組對比,P
2.2兩組患者出院后肺功能變化 隨訪1個月,觀察組FEV1%、PEF%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顯著,P
3 討論
近年來,中老年慢阻肺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逐漸受到國內外重點關注。且世界衛生組織將慢阻肺疾病納入章程[5]。
吸煙是慢阻肺發生重要危險因素,會加重患者病情,嚴重影響了患者肺部功能,致患者死亡。此次研究中,接受延續性護理患者戒煙成功率高達73.5%,而且患者肺部功能FEV1%、PEF%明顯提高,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顯著改善,接受常規護理患者戒煙成功率僅為45.7%,且常規護理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改善均不及接受延續性護理患者。由此可見,對慢阻肺患者采取延續性護理,能夠明顯提高患者戒煙成功率,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及肺部功能的改善,利于患者疾病恢復。
延續性護理是延長患者臨床護理至家庭中,為患者出院后采取延伸性護理手段,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慢阻肺患者采取延伸性護理,將住院整體護理進行延伸,制定詳細、優質、高效的護理方案,積極應用上門隨訪、電話隨訪,利用各種工具實施必要的護理措施,使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得到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增強患者對疾病認識。尤其是加強患者戒煙指導,使患者認識到吸煙的危害性,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戒煙服務,創建合理的戒煙環境,進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緩患者肺部功能惡化。總而言之,延續性護理能提高慢阻肺患者戒煙率,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啟芬.社區康復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4):85.
[2]高莉梅.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8):10-11.
[3]孫立新.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5):1142-1144.
篇10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4(b)-0160-02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組由胰島素分泌減少及(或)其敏感性降低造成的以血糖升高為基本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謝性疾病[1-2],是一種可防可控但尚無法治愈的終身性疾病,一旦發生,不僅給患者帶來生理和心理的創傷,同時也增加了家庭及社會的經濟負擔。延續性護理是醫院護理的延伸和拓展,具有經濟、方便、快捷和實用的特點,尤其是對慢性病人,不僅能?p少醫療支出,還可監督、指導病人出院后的各項遵醫行為,降低其重復住院率,提高生活質量[3]。該研究旨在探討延續性護理干預對T2DM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入2014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收治的T2DM患者106例,均符合WHO推薦的T2DM診斷標準;并排除I型糖尿病及其他特殊型糖尿病、合并肝腎功能障礙以及其他影響糖代謝的疾病、精神障礙及各種原因無法完成隨訪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該組患者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每組53例,其中,常規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62.48±8.29)歲;病程1~15年,平均(7.05±3.61)年;文化程度:小學4例,初中14例,高中24例,大專及以上11例。干預組中,男32例,女21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61.92±8.37)歲;病程1~16年,平均(6.94±3.51)年;文化程度:小學3例,初中16例,高中25例,大專及以上9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予以常規治療和護理,包括常規口服降壓藥或注射胰島素治療,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心理干預等;出院前1 d,按照出院記錄中的各項相關內容(出院后注意事項、用藥方法、復診時間等)對患者進行逐一宣教和指導,囑咐患者控制日常飲食,并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出院后不接受任何護理干預。
1.2.2 干預組 在常規組基礎上采取延續性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①制定計劃:患者入院后,由延續護理小組成員運用T2DM知識問卷、心理評估量表并結合臨床檢查結果,評估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知曉度、心理狀態、營養情況等,而后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預、飲食指導及運動計劃等;指導患者掌握血糖、尿糖自我監測和胰島素注射等具體操作技術,口腔、足部、皮膚護理的具體技巧;告知患者血糖測定結果的意義和應采取的相應應急措施;②電話隨訪:患者出院后24 h給予第1次隨訪,15~30 min/次,以后1次/周,3個月后根據患者血糖控制調整隨訪頻率,主要包括患者服藥、飲食、運動、自我監測血糖頻率、血糖控制情況、并發癥情況、藥物不良反應及心理狀態等;針對服藥依從性差的患者可采取手機提醒等方式督促自己按時服藥;囑咐患者飲食應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及高熱量的攝入、忌煙酒等不良嗜好,以低鹽、低糖、低脂、優質蛋白、少量多餐等為原則;提醒其適當運動,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③家庭隨訪:根據患者的需求及血糖水平進行家庭隨訪,主要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遵醫行為、檢查儲存藥物是否過期、家人支持及配合情況;讓患者演示自測血糖或注射胰島,并予以現場指導。④網絡平臺:通過微信或QQ平臺推送T2DM預防和控制方法,飲食及運動知識,藥物常見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等;患者若有疑問,亦可隨時咨詢在線醫務人員;⑤門診隨訪:患者病情出現變化,則需門診隨訪;門診專科護士為患者測量血糖,指導其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檢查足部情況,發現血糖過高或并發癥嚴重者,建議其入院治療,并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幫助其正確認識T2DM,樹立治病的信心。干預6個月,評價護理效果。
1.3 觀察指標
①血糖控制情況:分別于出院前1 d、出院后6個月抽取兩組患者的外周靜脈血,常規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高壓液相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②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狀況自評量表 SF-36評估,該量表包含36個項目,共8個維度,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其中計量、計數資料表示為(x±s)和[n(%)]的形式,分別進行檢驗、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出院6個月,干預組FPG、2 hPG和HbAlc水平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組PF、SF、RP、BP、MH、RE、VT和GH得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
3 討論
T2DM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若病情控制不穩定可導致急性代謝性紊亂,死亡率很高,同時隨著病情的遷徙可導致多系統損害,引起心腦血管、神經、眼、腎等多器官病變[4]。T2DM作為終身性疾病,往往需要持續性和系統性的醫療照護,而多數患者對于疾病的相關問題只有在住院期間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出院后僅通過復診才能有機會得到一些健康信息,難以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此外,T2DM患者需長期服藥、控制飲食和適度運動,才可有效控制血糖和并發癥,而此過程中,患者的自我管理狀態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如何為患者提供院外健康指導、規范其行為習慣是目前臨床最為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