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20:59: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小朋友們,不知道你們喜歡背課文嗎?反正,我是不喜歡。每當老師讓我們背課文的時候,我的頭都大了。這要命的文字,我總是記不進去。
這不,今天老師又讓我們背課文了。這可是一個超級難的事情。我怎么背也背不好,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可我只能記住兩三句,經常是記住了前面,忘記了后面,要么是記住了后面,就忘記了前面,這可咋辦呢?媽媽對我說:“你不要這么著急,心越急柴越濕,你先通讀幾遍課文,理解了課文的內容,然后再一句一句的記住,如果句子短的話,可以兩三句一起記,最后,竄起來再記一下,要是碰到忘記的地方,再看看書,再記記,肯定會記住的。”我按照媽媽的方法,試著去記。可是,發現效果還是不怎么好。于是,媽媽又說:“記憶講究的是方法,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即便你能背出來,但也很快會忘記的。其實,記憶可以有聯想法,你自己試著用什么聯想,印象更深刻,這樣記起來既快又不太容易遺忘,你再試試看。”我又照媽媽的方法試了一下,發現好了一點,比原先記起來更容易一點了。接著,我就照這樣的方法去背課文。總算謝天謝地的把這篇課文勉勉強強的背出來了。媽媽又對我說:“再多讀幾遍,有助于記憶,要不然,很快要忘記的。”我又照媽媽說的,又多讀了幾遍課文。
哦!天哪!這要命的文字,真夠捉弄人的呀!
篇2
讀課文 學對聯
安徽 鮑亞民
1、中學(語文)課文名勝對聯輯錄
①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②湖南岳陽樓: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③九江琵琶亭:
燈影幢幢,凄絕暗風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銷明月繞船時。
④黃州赤壁:
銅琶鐵板,大江東去;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⑤成都社甫草堂:
草堂留后世;
詩圣著千秋。
2、與課文相關的名人頌對聯輯錄
①頌孔子 :
集群圣之大成,振玉聲金,道通中外;
立萬世之師表,存神過化,德合乾坤。
②頌屈原 :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③頌諸葛亮:
兩表一對,鞠躬盡瘁酬三顧;
鼎足七出, 威德咸孚足千秋。
④頌韓愈 :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⑤頌范仲淹: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臺。
⑥頌文天祥 :
猶留正氣參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⑦頌文天祥 :
宰相狀元余事之;
文章義節兩兼之。
⑧頌辛棄疾 :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篇3
1、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為壽陵君,專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襖祥乎?”莊辛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臣請辟于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弇于城陽。于是使人發騶,征莊辛于趙。莊辛曰:“孟一諾”。
2、莊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為之奈何?”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豈特百里哉?
3、“王獨不見于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已乎十仞之上,以其頸為招。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醎。倏忽之間,墜于公子之手。
4、“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魚卷鯉,仰嚙陵艸衡,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修其碆盧,治其矰繳,將加已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故晝游乎江河,夕調乎鼎鼐。
5、“夫黃鵠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絲而見之也。
6、“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戴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云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不知夫穰候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而投已乎黽塞之外。”
篇4
所謂講讀課文,顧名思義,就是需要教師精心講解,學生讀熟吃透的課文。這類課文通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細致地引導和講解,確保學生準確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并學習劃分段落、概括段意,對于相關字詞、句及段落,還要背誦重點語句、段落,甚至是整篇課文,或能夠仿寫課文中的典型句式,或運用詞語造句……不一而足。
閱讀課文則不需要教師講太多,而是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來解決相關知識,對于課文內容和相關知識的要求也相對較低。小學語文教材目前的閱讀課文包括兩種類型,即課內閱讀課文和課外閱讀課文。課內閱讀課文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堂活動中進行閱讀的課文。課內閱讀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調控。學生利用專門的用于進行閱讀的課堂教學時間,在教師的點撥和幫助下,通過閱讀課文,領會課文表達的思想,并掌握文章結構、修辭方法等基礎知識,再根據教材提供的課內提示獲得諸如細節描寫、詞句運用的基本技能。課外閱讀課文自然就是在課堂活動之外進行閱讀的課文。而在課外進行的各種活動,教師基本上就鞭長莫及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幾乎完全獨立地進行課文的閱讀理解、分析歸納等學習活動。簡而言之,我們亦可以這樣理解:課內閱讀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著教師的身影,而課外閱讀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則基本看不到教師的參與,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基礎的要求也更高。
以上簡單地分析了講讀課文與閱讀課文(課內閱讀課文和課外閱讀課文)在教師參與程度和學習的廣度深度要求上的區別。對于廣大語文教師來說,講讀課文類型的學習要求和教學方法沒有什么可說的,各種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案例,包括相關的教學視頻都很容易獲得,只要在語文教學一線工作幾年,就會對此類課文的教學方法有所了解,所以一般來說講讀課文的教學中基本上不會存在太大的教學誤區。大家一定注意到本文的題目中,重要性相對略低的閱讀課文被放到了講讀課文的前面,這是有原因的。通常來說在日常教學中容易存在教學誤區的正是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特別是課內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事實上,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往往會把閱讀課文和講讀課文混為一談,擔心學生自己無法勝任閱讀課文的學習,總是以為他們會把事情搞砸,于是越俎代庖,也進行了細致的講解。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試圖把閱讀課文和講讀課文區分開,并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卻走了另一個極端,他們放任學生自己進行閱讀學習,缺乏應有的引導和點撥,也沒有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曲解了語文教材中設置課內閱讀課文的初衷。
篇5
中學英語教材的特點:1題材廣泛。教材中閱讀材料所占的比重比較大題材范圍廣泛涉及天文、地理、歷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環境保護、體育衛生等各個領域。廣泛的題材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興趣。2體裁多樣。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體裁多樣有記敘文、說明文、小說、傳記還有書信、日記戲劇、詩歌等。體裁的多樣性能讓學生在對比中了解中英文的差異有利于培養語感。
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師的難點,有些老師遇到課文就頭疼,不知如何入手,我認為,閱讀教學,就是抓好“讀”,怎么“讀”,“讀”到什么程度,提高閱讀能力是關鍵。
那么作為英語教師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恰當地運用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
一、英語閱讀教學對策
我們必須意識到學生的閱讀過程是一個心理探索過程而知識的傳授和認知技能的培養則是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的基礎。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作了一些嘗試。 1、合理利用標題預測中心思想設定閱讀目標。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每篇閱讀課文都有標題在以往的教學中這些標題往往不受重視一帶而過。事實上標題一般就是課文主題的反映對標題進行分析往往能預測課文的內容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傾向從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分清閱讀材料的體裁了解不同體裁的結構特征多方位地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近年來中考英語閱讀材料所選擇的文章涉及記述文、論說文和應用文等多種文體。意味著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注重閱讀材料的內容而且要注重閱讀材料的體裁。 3、注意不同閱讀材料中語言與文化的結合。初中英語教材的閱讀材料涉及英語國家的許多文化背景知識充分體現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這一重要理念這也是近幾年高考試題所注重的一個方面。如果在閱讀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往往就會造成一些困難。因此在閱讀之前可向學生講授一些與材料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消除學生閱讀理解的障礙。 4、把握好淺層閱讀與深層閱讀。淺層閱讀是指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大意和輪廓。這一步往往采用泛讀或略讀Ex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即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并通過標題和主題句對文章的內容、結構、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思想傾向形成一個整體印象和大致的判斷為后面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做一個良好的鋪墊。教師可設計一些練習例如判斷正誤、排序和選擇填空等以檢測閱讀效果幫助學生捕獲信息。
二、閱讀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吃透課文精心準備。教師如果不熟悉或不理解教材內容不事先吃透課文精心備課的話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每篇文章題材不同體裁各異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教法。針對中學英語閱讀材料題材廣泛、體裁多樣的特點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英語閱讀材料的興趣做好閱讀前的心理準備。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美國古典音樂、現代流行音樂和美國鄉村音樂的片段使學生產生英語閱讀的欲望。興趣是閱讀的原動力學生對所閱讀的材料感興趣閱讀效果才會更佳。因此在教課之前教師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是教好閱讀課文的基礎。 2、精讀和泛讀要緊密結合。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量學生才能建立起語感才能使閱讀上一個臺階。目前單靠課本提供的閱讀材料是遠遠不足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要給學生的閱讀任務做定時定量的要求以每日兩篇文章為底線。在要求學生定時定量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注意閱讀的質量。教師每周可挑選出1—2篇較好的文章對文章的句子結構、用詞、習語、詞語搭配等進行簡單的講解以達到擴充學生語言知識的目的。對于特別精彩的文章還可以要求學生背誦。 3、注意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應采取循序漸進有的放矢的原則對每個年級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做到心中有數。例如初一年級的重點應放在激發學生閱讀英語文章的興趣上選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為主。同時還要逐漸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初二年級的重點則是培養學生具備基礎的閱讀思維能力如對文章細節的理解能力、對詞句的理解能力及計算能力等。閱讀范圍可側重于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時教師還應傳授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在繼續培養學生猜詞能力的基礎上調整學生面對生詞的心態。初三年級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上。如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推理能力、歸納能力等。在注意廣泛選材的同時還應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解題方法的訓練繼續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態。 4、重視過程注意節奏。閱讀教學可分前、中、后三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都有所側重。在“閱讀前”的準備階段通過各種手段介紹背景知識。在“閱讀中”階段學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閱讀并回答更多的問題教師作一些必要的解釋。在“閱讀后”階段做一些鞏固性的練習教師就課文內容提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啟發學生發表對文章中一些觀點的看法提出建議這樣使課文與學生的實際體驗結合起來更加充實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有經驗的教師都很重視整個教學過程不僅僅強調結果還很重視教學過程中自身角色的變化及節奏的掌握。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教學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教師應該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有效地進行教學。以上所談到的一些教學策略只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許多教學策略還留待在豐富的教學實踐中去挖掘和完善。
篇6
低年級課文內容一般生動形象,語言兒童化,很適合通過朗讀來感受課文。然而,低年級學段的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朗續訓練,必須適當地創設情境,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創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何讓小朋友能夠在提高朗讀水平的同時,又能在反復朗讀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用范讀把握基調,引發學生的興趣
基調原指音樂作品中主要的調,這里指朗讀基調,即指朗讀某篇書面作品的態度感情及運用朗讀技巧的整體特點。教學中,我總是設計好整體的朗讀技巧。通過教師范讀,使學生受到感染,并產生跟老師讀的一樣好的興趣。例如課文《北風和小魚》,該童話生動地描寫了北風的得意洋洋和小魚的勇敢。針對文章內容的變化起伏,我適當地變換語調,生動地表現原文的實際內容。我在朗讀時注意用得意的語氣、較快的速度讀出北風自大狂妄的神情;用親切的語氣、自由的速度讀出小魚看不起北風的態度,從而使整篇童話故事在生動地朗讀中表現出來。這時,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我提出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的要求,學生都躍躍欲試。我因勢利導,指導學生試讀、小組分角色讀、個人分角色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用音樂渲染氣氛,陶冶學生的情操
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在課堂上使用音樂,可以渲染氣氛,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感受課文節奏,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歌唱二小放牛郎》是由歌詞改編的一首詩歌。在教學時,我在介紹完故事背景后,請學生認真聽這首歌,在歌中感受詩歌的節奏,從而知道描寫戰爭的部分應該讀快些,而描寫二小犧牲的句子該慢讀,這樣讓學生不僅會讀,而且也從音樂中感受到了二小的英勇,為他的犧牲而感到難過。
三、用動作簡化課文,讓他們樂讀
小朋友愛動,很難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往往在課堂上玩會兒聽會兒。怎么讓他們能有效的動起來,能邊玩邊學呢?不妨在學習課文后讓學生做一做動作,效果還不錯。我在教學《春筍》時,就啟發學生用動作表示“沖破”、“掀翻”、“冒”、“裹”、“向上”,讓學生邊動邊讀,用動作簡化了課文內容,還讀得高興。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朗讀課文的積極性,還記得快,利于背誦。
四、用動畫演示過程,讓他們愿讀
在小語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動畫輔助教學,其教學效果令其他教學手段望塵莫及,多媒體動畫對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學識字內容時,我們一般的教學往往就是先看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他在干什么,然后讓學生在拼讀音節后學習字詞,學生被動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第一冊《識字2》采用“詞串”的形式,寫了小學生每天早晨的生活常規,課文配了相應的圖畫。課上,我利用動畫,先讓學生觀看了小朋友早晨的生活動畫之后提問:“這位小朋友早晨這一天做了哪些事情?”這時,小朋友一個個興致勃勃,小手高舉。他們一邊說,我一邊點擊動畫演示,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孩子們一個個小臉通紅,搖晃著小腦袋讀得抑揚頓挫。顯而易見,孩子們在動畫的吸引下朗讀興趣大增,朗讀實效也相應提高,也培養了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結合想象聯想,讓他們美讀
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我們應注意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努力激起對于作品內在意境美的再創造,使文中描寫的情景像電影畫面那樣一幕幕地在學生腦海浮現,使作品抽象的思想內容轉換成具體生動的形象,清晰地浮現在孩子們的腦海里。如我在教學《江南》時,就讓學生對詩歌內容展開聯想和想象。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的自由快樂。讀后,學生神秘地告訴我:“老師,我覺得我自己也象魚兒一樣在水中快樂地玩耍呢!”學生在聯想和想象中進行朗讀訓練,朗讀能力將有明顯提高。
篇7
總評: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因為有了書的相伴,讓“我們明白人生的真諦”,我們的人生之路又是豐富多彩的;因為書“還裝載了世界上最美麗的靈魂”,以書為師為友,我們將自由地穿越時空迎來每天都是嶄新的的生命,讓生命從此有了寬度和深度。
希望作者今后對屬于仿寫或改編的習作,在標題后標明。這次我幫你改了。
點評人:qzzl
篇8
滿天的烏云,黑沉沉的,街上又悶又熱。
起風了,風越吹越大,樹枝搖搖擺擺。在樹杈上結網的蜘蛛倒垂下來,逃走了。知了也不叫了。被大風吹落的樹葉在空中飛舞。
烏云越壓越低,雷聲也越來越近,越來越響。突然,一聲悶雷似乎在頭頂上爆開,大雨點落下來了。開始還稀稀疏疏,霎那間,嘩—嘩—嘩,瓢潑大雨從天而降。
天空中劃過一道又一道閃電,大雨緊一陣,慢一陣。房屋上的雨水泄下來,樹冠上的雨水潑下來,街道成了小溪。撐傘的穿雨衣的行人匆匆奔走,有的人在屋檐下躲雨。街道上霧蒙蒙,汽車開著大燈奔馳,濺起一道道水花。
篇9
關鍵詞:課文 自然美 聯系
一、自然美的概述
語文課本中表現自然美的篇章很多,它交織著作者的喜怒哀樂,或渲染氣氛,或烘托人物,或表現自己難以嚴重的心情。自然美是將各種自然事物呈現的美,它是社會性與自然性的統一。它的社會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實踐,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屬性和特征(如色彩、線條、形狀聲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條件。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鳥、草木魚蟲、園林四野,等等,非常廣闊多樣。自然美的領域也是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才逐漸擴大的,是隨著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自然事物愈來愈多地成為能夠為人服務的、使人感到可親的過程中不斷擴展的。總之,自然美產生的根源是人類社會實踐。是實踐把自然和人聯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產生。隨著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的發展,人類與自然的聯系越來越擴大,一方面,自然作為人的物質生活對象,范圍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面,自然作為精神生活的對象也在不斷擴展。自然美的范圍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擴大。自然美作為經驗現象,是人們經常能夠欣賞和感受的。自然美的審美意義是多重的。自然美的審美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欣賞祖國大自然的美,可以激發人們熱愛祖國的情感。第二,對自然美的欣賞,能夠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第三,自然美能夠陶冶人的性情,培養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對自然美的欣賞,還能夠開闊人的視野,增長人的知識。高中的語文中的自然美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課文中的自然美帶有作者的主觀色彩的特點。作者對現實中自然美的描寫,不是純客觀的描摹,而是對自然物進行選擇、想象、加工、創造過的,這些自然物必然帶有作者的主觀色彩,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自然界對象化的自然,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產物,人與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2)具有整體美的特點。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欣賞自然美的角度并不相同,但是許多作者會渲染使得整體有了一種自然美的感覺。
二、課文中的自然美的情景描寫
自然美的描寫,揭示出美的象征意義。在我們的課文中常常有對自然美的描寫,主要是寫景或者人物來表現這種自然美的感覺。景物,常常受時空觀的限制,難以獲得自然美的全貌。而藝術作品中,由于有了藝術家的艱苦勞動,自然美的主要特征得到多方面、多層次的反映。因此,人們通過欣賞藝術作品,能夠獲得自然的整體美。課文中的自然景物具有象征美的特點。這類自然景物,由于其外在特征與人的美好品格和精神相似,所以成為審美對象。茅盾的《白楊禮贊》中的白楊,由于有“筆直的干,筆直的枝”,“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因而是北方農民的象征,是在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少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的象征。欣賞這類“自然美”,要力求準確地把握作品中自然物的情感表現性,提示其象征意義。又如,海子的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句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都表達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墮入塵世成為俗人。詩人心懷始而熱情開放,終而收合封閉。表明海子這首詩在情感的清純、明凈、世俗化的背后蘊藏著某些復雜性、矛盾性的東西。“面朝大海”本來是面對空曠、虛無,但海子獨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開”?,“春暖花開”是詩人的“心畫”,是夢想的溫柔之鄉,寄托著詩人無限渺遠的情思遐想,將人們帶到了一種情境中。
三、課堂中自然美的表現
在課堂中,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常用的欣賞自然美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1)朗誦法。“朗誦”是感知語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獲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徑。它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有聲有色的美讀,能渲染氣氛,激感,誦讀就是讓學生對一些傳統的古漢語精品進行反復誦讀,直到能夠背誦,誦讀的目的不在于立竿見影,立馬見效,而在于通過長期穩固的儲存和積累,通過長期、反復的揣摩和領悟,受到語言和文化的滋補,奠定學生的語言及文化功底,使學生終身受益,并且能為美讀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能變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變平面為立體。(2)角色表演法。利用圖片、科教片、插圖等直觀教具來幫助學生理解,增強學生欣賞自然美的能力。例如,在《蘇州園林》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熟讀課文后當一批外國游客的導游,將蘇州園林的美麗風光介紹給游人。要當導游,必須能對課文熟讀成誦,這就促使學生自主誦讀,并在誦讀中傳達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美,在表演中表現自己所領悟到的美。(3)描繪法。教學時,學生不可能直觀地看到教材中涉及的所有美好自然風景。在教學中,就靠教師利用簡明生動的語言去描繪課文中的美景,讓美景再現在學生的眼前。(4)想象法。欣賞自然美和欣賞藝術美一樣,也要有豐富的想象力。任何欣賞活動,都是一種創造,是創造就少不了想象力的參與。沒有想象,或者根本得不到美,或者雖能看到美但也只是有限的。如果想象參與自然美的欣賞,那么,自然物就會呈現出無窮的意味。如姚鼐的《登泰山記》中的“蒼山負雪,明燭天南,”作者不言冰雪覆蓋山,通過想象卻說青山背負著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動態,用語新穎、傳神。(5)仿寫法。所謂仿寫,就是主觀情感向客觀事物的表象進行模仿,從而達到物我同一。如“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書懷》),在這個例子中,藝術家把情感“投射”到被表現的對象中,把原本沒有生命的自然現象和事物,幻化為有生命的東西,仿佛它們也有人的感覺、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動,這樣它們才感人至深,具有藝術的魅力,可以讓學生用仿寫的方法來進行,便于學生的理解。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篇10
一、從課文中學擬題
擬題,永遠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步,標題也是文章的眼睛,而中學語文課本中所收篇目,標題可謂異彩分呈。或直奔主題,氣勢逼人,如《人民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艱難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我的信念》;或托物言志,巧用修辭《海燕》、《丑小鴨》、《大自然的語言》;或意境深遠,含情脈脈,如《爸爸的花兒落了》、《孤獨之旅》;或言簡意賅,高度概括,如《楊修之死》、《香菱學詩》、《唐睢不辱使命》……
對這些頗具特色的標題,在導入新課釋題之時,我著重從內容、范圍、文體、語法、修辭等方面啟發學生品味,抓住文章的“眉眼”讓學生明白繪人重繪眼,寫文先抓題的道理。學生既掌握了命題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內涵,同時我也補充以最新的詩詞擬題法,懸念擬題法,修辭擬題法等新穎的擬題技巧,就這樣點面結合,在自命題作文課上學生根據平時的訓練,隨性而作,擬出了很多頗具吸引力的好題目。例如《一碗牛肉面》、《項羽新說》、《春天就在冬天的身后》、《輕叩記憶的門》等許多奪人眼球的好題目。
二、從課文中學立意
意旨猶如作文中的太陽,太陽一出,光芒四射,整篇文章頓時生輝。反之,則使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墜五里霧中。作文構思立意方法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都可以從課文中找到可供借鑒的佳作。
例如,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余映潮先生曾就此寫過文章《一課三學:的作文技法》使我很受啟發,此文記敘在前,抒情議論在后;記敘生動細膩,抒情議論生動簡明;記敘著眼于表現人或事,抒情、議論借文中故事的意義表明自己對人生的感受,從而在立意上以小見大,化實為虛。這種人生經歷+人生感受的兩段式結構是寫作的基本結構,敘議結合,結尾畫龍點睛,深化主旨,學生易學易用。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也用四次背影的描寫,極其自然的體現了在亂世之中彌足珍貴的父子之情。對這些構思精,立意深的課文,在教學時則不必面面俱到,選其最精當的一點與學生共同揣摩、研討,引導學生悟出“怎樣寫”的規律,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準相似點,選好依據的文例,快速運思成文。學生經過“借瓶裝酒”到“借神骨以創新篇”的歷練,很快會有新的發揮與突破。
三、從課文中學技法
這一部分我著重推薦余映潮先生的《讀美文、學作文》系列,他的這一系列文章深入淺出的介紹了從課文中可以學到怎樣的寫作技法,對老師、學生都有裨益。
例如讀莫懷威的《散步》,學記敘文的“五筆”:文章開頭是倒敘,開門見山“輕點一筆”;文章中間對第一段所敘寫的事進行補說、解釋,可以說“交代一筆”;再回到敘事主線,開始出現“鏡頭”,略寫一家人“散步”,這叫做“簡敘一筆”;中間散步過程出現“分歧”,由于“分歧”,散步中就有了“故事”,就有了“波瀾”,這叫做“巧折一筆”;最后一段,抒感,又表達感受,畫龍點晴,這叫做“深化一筆”。“五筆”,呈現了一種記敘文的寫作模式。我從中還悟到課文中的其它一些技法。
1.“假中藏真法”。
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結尾魯提轄“拔步便走,回頭指著鄭屠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踏步去了。”只這一罵,一個精中有細,有勇有謀的魯提轄就承現在讀者面前。還有“我的老師”中到“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哭了,她也哭了”這一舉動,老師是“假”怒“真”愛,老師與學生的情感便在這一落一迎中體現了。
2.“巧設懸念”法。
例如《棗核》中三設懸念,吊足了讀者的胃口,懸念一,“同窗索要棗核”;懸念二,“同窗珍惜棗核”;懸念三“同窗‘故弄玄虛’”。設懸念是使文章跌宕起伏的好技法。
3.“言為心聲”法。
《陳涉世家》中第一段,陳涉只說了兩句話“茍富貴、毋相忘,”、“嗟夫,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而這兩句話已表明陳涉不安居于人下,胸懷大志的性格特點,用人物對話描寫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
4.“環境烘托”法。
例如《最后一課》中對自然環境明媚的描寫,對社會、環境險惡的描寫都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了背景;《孔乙己》中在孔乙己的最后出場時用環境的蕭瑟來暗示了人物必然的悲慘命運……
可以說寫作方法千變萬化,只要是有心人,一定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找到很多可供學習的好文章、好方法。
四、從課文中學語言
課文多為名家名作,可謂字字珠璣。先說句式,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和“或許……或許……或許……”,《星星變奏曲》中“如果……如果……誰不愿意……誰不愿意……”都給學生們創造了仿寫的空間。再說詞語,可以說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獨特的美文美詞。
例如《老王》中“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這“鑲嵌”二字用得精妙,不說站,不說立,不用佇,也不能用靠,只有這二字能把老王病如膏肓、骨瘦如柴、身體僵直的形態刻畫出來。
再如社戲中“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的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了。”其中“回望”、“漂渺”、“罩”這些詞語都值得細細品味。
在平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要咀嚼,領悟美文,感受它美在何處,培養語感;二要多讀多寫,以讀促寫,注意對課文中詞匯的積累與摘抄;三要學以致用,要在課堂說話訓練與寫作訓練中運用所學詞語。最重要的是在每篇課文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美點,感悟美點。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用好用活課本這個“例子”,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資源,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這種教學方法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有利于師生省時省力。由于這種方法重視挖掘教材資源,在平日的文本教學中即可邊學邊用,學生進行詞句段篇基礎知識學習和聽說讀寫基本功訓練時即練就了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這些知識技能通過領悟內化,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寫作能力,既節省了資源,又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時效性。老師也不用窮經皓首地遍翻典籍,只需借這一泓活水來引導寫作。二、有利于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雖然新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資源定義很廣,但對于農村、山區偏遠地區的教師而言,教材仍然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信息載體,而其他的如圖書、報刊、電影、報告會、網絡等課程資源使用起來要受到當地經濟文化水平的制約,不如教材這種經典的資源易于發掘與捕捉,更能體現教育的公平性。三、有利于從課內走向課外。教材是最有效的課程資源,但它也只是課程資源的一種,是學生生活與大千世界的橋梁,活用教材,超越教材,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每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將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課堂、教室、學校、社區形成一個豐富的資源空間,語文即生活這樣的大語文觀才能真正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