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運動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3 18:39: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曲線運動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知識目標
1、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它在某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在曲線這一點的切線上.
2、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所受合外力與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有兩個知識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教材一開始提出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的明顯區別,引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問題,緊接著通過觀察一些常見的現象,得到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線的這一點(或這一時刻)的切線方向.再結合矢量的特點,給出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關于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教材從實驗入手得到: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再通過實例加以說明,最后從牛頓第二定律角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編排自然順暢,適合學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認知規律,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相互滲透,適合對學生進行探求物理知識的訓練:創造情境,提出問題,探求規律,驗證規律,解釋規律,理解規律,自然順暢,嚴密合理.本節教材的知識內容和能力因素,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重要補充,是對運動和力的關系的進一步理解和完善,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教法建議
“關于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教學建議是:首先讓學生明確曲線運動是普遍存在的,通過圖片、動畫,或讓學生舉例,接著提出問題,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讓學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錄像資料,讓學生總結出結論.接著通過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義,得到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關于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的教學建議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編排先做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提問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得到結論,再從力和運動的關系角度加以解釋.如果學生基礎較好,也可以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先從理論上分析,然后做實驗加以驗證.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難點: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一、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一)讓學生舉例:物體做曲線運動的一些實例
(二)展示圖片資料1、上海南浦大橋2、導彈做曲線運動3、汽車做曲線運動
(三)展示錄像資料:l、彎道上行駛的自行車
通過以上內容增強學生對曲線運動的感性認識,緊接著提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問題:
(四)讓學生討論或猜測,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應該怎樣?
(五)展示錄像資料2:火星兒沿砂輪切線飛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車后輪原地運轉
(六)讓學生總結出曲線運動的方向
(七)引導學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變化,速度矢量就發生了變化具有加速度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方案一]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線滾動的小球,若在它前進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運動情況將如何?若在其側向施加外力,運動情況將如何?
(二)演示實驗;鋼珠在磁鐵作用下做曲線運動的情況,或鋼珠沿水平直線運動之后飛離桌面的情況.
(三)請同學分析得出結論,并通過其它實例加以鞏固.
(四)引導同學從力和運動的關系角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體受到合外力方向與初速度共線時,物體做直線運動引入課題,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會發生改變嗎?進而將問題展開,運用力的分解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力改變運動狀態的兩種特殊情況:
1、當力與速度共線時,力會改變速度的大小;
2、力與速度方向垂直時,力只會改變速度方向.
最后歸結到:當力與初速度成角度時,物體只能做曲線運動,確定物體做哪一種運動的依據是合外力與初速度的關系.
(二)通過演示實驗加以驗證,通過舉生活實例加以鞏固:
篇2
【關鍵詞】教學反思 記錄 教學設計 再教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59-01
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教師成長。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教師都非常重視,現在很多教師都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學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寫好教學后記,就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反思法,即有利于提高有效教學。
那么,什么是教學后記?如何寫好物理教學后記?
所謂教學后記,是教師在下課后評析和反省對該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存在的問題、學生反饋以及教后的感受,對教學設計及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將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我們寫好教學后記,寫好教學分析,找出不足,不斷總結經驗,以便能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寫好教學后記。
一、記錄備課時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以及施教過程中對新課程理念的體現程度。
當前對教師進行的新課程培訓多停留在通識和理念的層面。由于種種原因,經常出現教師所學的新課程理念與其實際教學行為不一致的現象。通過不斷反思教學過程中對新課程理念的體現程度,可以逐漸強化自己把新課程理念融入教學實踐的自覺性,加速自己的專業成長。如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曲線運動第7節“向心力”這一節課結束后,在教學后記中我會反問自己,學生對向心力概念理解得如何?能不能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難理解的癥結到底在什么地方?預先設想的類比法以突破難點的方法是否有效?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改進教學?等等,如此通過反思,就可以審視自己教學時走過的足跡,傾聽自己的心聲,揭示靈魂深處的感動與對教育教學的認識。
二、記錄成功做法。
記錄成功做法,即為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的、引起教學共鳴效應的成功做法記錄下來,目的是為以后提供教學參考,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如在進行分子動理論的教學時,我們一般對分子力、分子勢能、物體內能等概念分析的詳細而透徹,但沒注意到知識章節的微妙聯系。
問題1:我們用力拉彈簧時,我們消耗的能量轉化成了彈簧的彈性勢能還是內能?
對于這個問題,絕大部分學生毫不猶豫地選了前者,即轉化為彈性勢能。但是,從微觀上看,我們在拉彈簧的過程中,彈簧分子之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相鄰分子之間的距離比平衡位置時增大了,分子勢能也就增大了,因此,彈簧的內能也增大了。
問題2:我們用力拉彈簧時,我們消耗的能量是否同時轉化成了彈性勢能和內能?
從上面分析是否可以得出,我們用力拉彈簧時,消耗的能量是否同時轉化成了彈性勢能和內能的結論呢?
問題3:彈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彈力到底是什么力?
彈力是由于物體相互接觸時,發生相互作用而產生形變,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而對接觸的物體產生了彈力。
原來物體發生形變時,從宏觀上看,物體間發生了形變,即被壓縮或拉伸,表現為彈力。從微觀上看,分子間距離發生了變化,分子力表現為斥力或引力。
結論:彈力是分子力的宏觀體現;彈性勢能是分子勢能的宏觀體現,問題1的答案應該是:從宏觀上講人消耗的能量轉化成彈性勢能,從微觀上講人的體能轉化成彈簧的內能,這兩者是統一的。
在以后講解相關課和指導學生時,把好的教學思路、好的提問記錄下來,即可引用這些做法,繼續收到好的效果。
三、記錄失敗之處和教學中的困惑,再完善教學設計。
不管是多有經驗的教師,在寫教案的時候都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教學“敗筆”(如未做成功的演示實驗,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步驟繁復的解題過程,由于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等)記錄下來,并對其原因作分析研究,使這些內容成為以后教學應吸取的教訓,在適當的時機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彌補和改進。
四、記錄教學靈感。
再詳盡的教案也不可能寫出課堂上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動作行為,也不可能預見師生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況。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者一些偶然事件的觸發,教師會突然產生一些靈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突如其來,稍縱即逝”,要及時通過教學后記去捕捉。
五、記錄學生問題和見解以及學生對自己物理學習的反思情況。
將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如知識難點、思維障礙、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便于在后續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償措施,同時也為再教時確定教學難點、揣測學習心態提供依據。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在學習、摸索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智慧的火花”。我們應當及時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見解,并虛心接受。這樣做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同時也可以拓寬教師的思路,為以后的教學補充新鮮的血液,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此外實踐證明:學生能否自覺地對自己的物理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對他們學好本學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反思可使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知己”、更快地進步,使學生逐漸“學會學好”。經調查得知:不少學生學習物理的效果差是不知反思學習方法。所以,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通過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學生學習小結、考試等途徑了解學生對自己物理學習進行反思的狀況,并在教學后記中記錄下來,以便于在后續教學中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對自己的物理學習進行“回頭望”。
六、記錄再教設計。
篇3
一、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臻待完善
1.復習模式(1)知識復習與典型例題的講解的關系處理得不好。這一階段過分重視了對知識的復習,忽略了對典型例題的講解與相關題目類型的總結、方法指導。這樣的教學結果就是,學生課堂上聽老師對知識點的復習很輕松,但到晚上處理這一部分的習題就不行了,很多題目做不出。(2)上一節課的復習與下一節課的習題講解太割裂。從這一點上看,教學是非常機械的。比如:知識的復習一節課時間剩余是不是就一定那個要學生做題或者看書?若時間不足呢?習題講評課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把本單元知識的復習與習題的講評看成一節大課,而不是把這兩節課割裂開來。
2.教學手段 多媒體給人的視覺沖擊無疑是巨大的,對學生的高考成績能夠起到較大的提升。然而我在這方面還很欠缺,教學基本功還不成熟之外制作powerpiont的技術還不熟練,應該加以錘煉。
3.師生互動 高三教學面臨的是大量習題,更要加強師生互動以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然而由于受選修科目、教學時間的限制,反而更愿意以講授的方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是我的強項,結果成績大打折扣。
二、具體教學目標的落實得失并存
篇4
關鍵詞:分層異步;互助;教師主導作用;展示目標;分層指導
“小組合作學習”是現在課改大環境下,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創新教育方法,對培養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帶動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在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有很大幫助,可以摒棄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錯誤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但是,課堂除了學生,老師必不可少。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合作探究的新型課堂中,如果沒有老師的適當引導,課堂將是一盤散沙。
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把這種教學模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但這種創新的方法的優點并沒有很好的發揮,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對自身在小組合作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認識不清,自身在課堂上引導能力的欠缺,所以研究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就成了如今這個教學方法的耽誤之急。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教師在主導課堂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合作探究小組流于形式
合作探究,意在通過各小組彼此間的交流討論,互動共享,合作探究,激發思維的火花,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和發展。如今,雖然合作探究越來越普遍,但操作時,分組隨意,不分層次現象明顯,有的教師并沒有針對學生的物理成績和思維能力設計一個可以共同進步的小組形式,而是隨意的按照學生的座次圈點劃分,導致程度好的和差的扎堆,造成兩極分化。顯而易見,這樣的小組探究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會極大的挫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并且導致課堂組織形式混亂,有害無益。所以一個好的分組,是非常必要的。
二、合作探究的問題提出隨意
善教者善問,善問是一種藝術,只有善問,課堂的氣氛才會活躍,學生的思維才能激活。錢夢龍先生曾說:“問題提得好,好像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倍鴮τ谛〗M合作探究,問題提問的合不合適更為重要。比如一位老師為了激發學生觀察的欲望,上課伊始,提出問題,校園中樹葉的顏色和形狀分別是怎樣的,老師預計學生會說出什么綠色的、橢圓的這些簡單的答案。但令人遺憾的事情發生了,竟然沒有一個人發言,等待幾分鐘,終于有學生舉手,“老師,你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呢?”教師就啞然。這種類似的情況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中并不少見。所以教師在提問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問題值不值得,應不應該拿來討論,能不能起到相互幫助的作用。教師必須要弄明白學生合作學習的意義,把握好合作的契機,問題需要有足夠的驅動力,足以讓學生經過一番苦苦的思索,另外問題應該具有成果性,讓每一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小組合作嘗到解決問題的喜悅,并且增加小組的默契。
三、合作探究時留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把握不準
曾經在一次調研聽課時,一位教師在進行小組討論時,短短5分鐘時間內,隨口向學生提問了38個問題,學生也相應的回答了38次!試想,若在40分鐘的課堂里,從教師提出問題到學生回答完畢,平均每個問題只有20秒的時間。教師提問問題占用8秒,學生回答問題平均占用10秒的時間,那么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僅有2秒!試想,2秒的時間里學生可以思考什么樣的問題呢,能對老師提問的問題做認真獨立的思考嗎?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有的老師一味追求形式,提出問題后,學生未經獨立思考就進入合作狀態,有的不到一兩分鐘就要喊停,一些思維敏捷的學生往往會搶先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思維遲鈍的學生就會失去獨立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的合作不僅不能達到合作探究的目的,還會極大的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學習習慣。所以缺少獨立思考的課堂自主探究不能說是完美的。
四、教師對合作探究的過程指導不夠
在小組合作探究的課堂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現象,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開始分組談論,老師的話剛落,每個小組的學生就唰的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進行談論,老師在教室里來回的走來走去,或者若無其事的東張西望,或者忙于在各組之間巡視趕場,甚至有些學生說與學習無關的閑話,老師也看不到,很難看到老師真正的參與合作指導。這樣的合作探究歸根結底只是流于形式,沒有實際的意義,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合作探究中,雖然學生是主體,但沒有老師的調控和指導,沒有老師的參與就是一盤散沙,教師不僅是組織者更是參與者,老師應該教會學生怎樣參與合作,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問題,要善于發現和及時補漏,有的放矢,合作之后學生總結匯報時,老師應及時捕捉和激勵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盡可能讓學生展現自我,表現自我,超越自我。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良師育英才。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在引導、啟發學生對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加深對該學科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去渴求知識,而非傳授知識,所謂受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
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合作探究的各個環節中。在理論教學中,要認真研讀課標,鉆研教材,徹底了解學生,設計練習,撰寫教案,認真備課;而在分層異步教學的實踐中,為了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認真研究和互相幫助下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教師認真細致有效的指導。
筆者就小組教學一般需要的環節,討論教師如何發揮其主導作用。
五、展示學習目標
很顯然,想要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在教學中,特別是合作小組教學中。因為不同的小組的學生學習能力及思維能力不同,那么在確認目標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不同的學習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培優組,除了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目標之外,還要進行擴展;常規組,要求完成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目標;補弱組,就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更低的要求。比如在高中物理課“動能和動能定理”,的教學中,根據我校生源的實際情況,對于不同層次的小組應該展現這樣的學習目標。
培優組:
(1)熟悉動能的表達式,會根據動能的表達式熟練的計算物體的動能。
(2)能理論導出動能定理,深入理解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
(3)明確動能定理解題的優越性,能熟練用動能定理處理單個物體的單過程問題,會用動能定理解決單個物體的多過程問題。(第三層次)
(4)知道動能定理也可用于變力做功與曲線運動的情形,能用動能定理計算變力做功,和曲線運動的做功情況。(第一,第二層次)
常規組:
(1)熟悉動能的表達式,會根據動能的表達式計算物體的動能
(2)能理論導出動能定理,理解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
(3)知道動能定理解題的優越性,能熟練用動能定理處理單個物體的單過程問題(第三層次)
(4)知道動能定理也可用于變力做功與曲線運動情形,能解決變力做功(第一,第二層次)
補弱組:(1)知道動能定理的表達式,能利用動能的表達式求物體的動能。
(2)能簡單的推導動能定理,理解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
(3)知道動能定理的優越性,能用動能定理解決簡單問題。(第一,第二,第三層次)
有明確的目標是有效學習的前提,但要想目標提得好,課前的準備,教師必須做足,研究課程標準,深入研讀教材,撰寫教案,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那么如果想做好這一步,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設計導學案,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有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針對機械能守恒定律這節課的研究,設計的導學案,如下所示:
六、提出問題
在學生明確這節課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后,對這節課整體有了把握,有了目的性,但學生現在往往不知從何入手,一臉茫然,這時教師應向學生展示想要達到這個這個學習目標,應該通過研究那些問題來實現,生成問題系統。但針對不同層次的小組的不同學習目標,問題系統應各不相同,但從補弱組到學優組,學習目標層層遞進,問題系統也是層層遞進,那么學生在進行問題探究時,不僅可以獲得教師的指導,還可以在不同層次之間相互學習,起到互幫互助的作用。比如在“動能和動能定理”教學中,對于動能表達式的探究。對各小組提出問題。
培優組:動能的表達式是什么,根據所掌握的知識,思考如何探究,并推導出表達式。
常規組:根據課本例題,自己探究出動能的表達式
補弱組:直接,動能的表達式是什么,熟記。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探究時探究,都需要教師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拋出不同深度的問題
七、指明方法
物理是一門實驗為主體的探究科學,解決物理問題時,有非常多美妙而神奇的方法。比如早期的伽利略提出的理想實驗和邏輯推理的方法,驗證法,實驗探究法,等效法,類比法,理想模型法等等。學生想要把提出的問題,探究的清楚明白,那么必須有合理科學的方法,而學生的物理知識系統有限,這些就需要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甚至對于新的科學方法,教師應該向學生直接解釋,并開始使用。另外這里指明方法的另一層含義,即有的有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不知從何入手,教師應當給予適當的引導,使學生漸漸走近解決問題的佳境。如在“動能與動能定理”的合作探究中,要確定動能定理的表達式,那么教師應該指明,我們可以用之前學過的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理論推導其表達式,這里就用到了理論推導的解決方法,然后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推導題目,盡量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潛能。
八、分層指導
在學生進行這節課中的重點內容的探究時,學生開始一組一組的積極思考和談論,那么此時教師并不是站在教室的一邊靜靜的看著學生,或者毫無目的的走來走去,學生此時的談論是有目的的但可能是參差不齊甚至是雜亂的,甚至有的學生是沒有進入狀態的。所以教師應該對各個小組進行仔細的觀察,觀察每一個小組的動態,甚至每一個學生的行為和表情,去推測他們的心理狀態,對于積極地同學給于鼓勵,對于錯誤的同學進行適當的引導,對于個別學生要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的,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夠體會解決問題的喜悅。
另外,這里的分層指導,不僅僅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還有組與組之間的指導,層與層之間的指導,培優組對常規組,常規組對補弱組,各組之間第一層對第二層,第二層對第三層,對于有些問題培優組的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集體指導,特別提出。這樣,學生既可以解決問題,又可以充當小老師的角色,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可以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友誼。
九、系統小結
按照教學的流程,每節課的后半部分就要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即指導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老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其學習目標和學習情況,設計不同的練習題。并指導學生獨立做題。比如在”動能和動能定理“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達到能熟練運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的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題。
培優組:
(1)一架噴氣式飛機,質量m為5000kg,起飛過程中從靜止開始滑跑。當位移為l=530m時,速度達到起飛速度v=60m/s,此過程中飛機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飛機重量的0.02倍。求飛機受到的牽引力。
(2)質量為50kg的運動員,從離水10m高的跳臺上以4m/s的速度跳出:求,運動員起跳時做了多少功?若不計空氣阻力,運動員入水時的速度是 多少?若該運動員落水時的速度為13m/s,則他克服空氣阻力做了多少功?
常規組:
(1)一架噴氣式飛機,質量m為5000kg,起飛過程中從靜止開始滑跑。當位移為l=530m時,速度達到起飛速度v=60m/s,此過程中飛機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飛機重量的0.02倍。求飛機受到的牽引力。
(2)一輛質量為m、速度為v的汽車,關閉發動機之后在水平面上滑行了l后停了下來。求汽車受到的阻力。
補弱組:一架噴氣式飛機,質量m為5000kg,起飛過程中從靜止開始滑跑。當位移為l=530m時,速度達到起飛速度v=60m/s,此過程中飛機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飛機重量的0.02倍。求飛機受到的牽引力。這樣每一個層次所要鞏固的知識點深度不同,做題就不同。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完成他們手中的任務,之后教師以小組提問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指導總結,每一個小組需要派出一個代表,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向老師展現,教師對其出現的問題,進行評價并給予指導。
十、指導學生進行自評,教師給予評價
指導學生,對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并進行自我評價。一節課結束,教學目標是否達到,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否達到,必須進行評價。教師指導學生自評,讓學生自己檢驗學習情況,同時指導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強鞏固和聯系。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而且自評,好的地方繼續保持,不足的地方積極改進。
十一、展示新目標
對一下節課的學習目標向學生們進行展示,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有助于下節課達到更好的效果。
合作探究學習這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方法,先要發揮良好的作用,除了以學生為主體,必須有教師做正確而適當的引導,學生就如一塊璞玉,學生就是千里馬,我們教師就應該當他們的伯樂,讓學生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當然,教師要做正確的引導,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如終身學習的意識,主動學習的精神,創新的意識,勇于探索的精神,合作的品質,各種教學技能等,所以要想達到最好的效果,要想再大的教育改革局勢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在探索教學模式上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日]佐藤學.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篇5
本課以“健康第一”的思想為指導,以“跑中思、跑中健、跑中樂”為主題,以學生能力發展為根本。教學中以游戲為主線,采用多種練習形式和激勵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在玩中學、學中玩。為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主動、積極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脫離傳統的在跑道上學習泛味的彎道跑技術?,F設立“圓周跑”的教學案例。本案例的特點:通過老師的啟發誘導,由學生親身體驗、思考,最后一起討論得出彎道跑的技術動作要領,再通過不同大小的圓周運動及運動速度的變化讓學生體驗克服離心力,同時身體姿勢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美妙的曲線運動,原來人還可以斜著飛跑。最后通過繞圓圈跑接力比賽,再次練習和加強提高彎道跑技術動作,并引出下節課學習內容‘接力跑的技術動作’回家思考題問題:接力跑中的接力其主要目的是接什么?
二、教學目標
(一)運動參與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樂于參與學與練習,并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進步。
(二)運動技能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大部分學生掌握彎道跑的動作技術。
(三)身體健康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發展學生個性,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學生體質。
三、課前準備工作
上次課的作業是要求學生回去通過電視體育頻道認真觀察溜冰運動員轉彎時候身體的姿勢。教師則寫好教案,務必在上體育課前在球場中心畫三個同心圓,要求半徑分別為4米、5米、7米。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7-8分鐘
體育委員整好隊。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稍息!同學們,今天我們的體育跟以往有點不同(學生們一臉驚訝 “哦?!”)----那就是我們的活動區域大大的減小了,想必同學們上課前就已經注意到球場上那三個同心圓了吧。今天我們整堂課就在這三個圓中進行。首先一排接一排跟在我后面,我們一起進入圓當中好,聽老師說完就明白了,抱是提手旁一個書包的包,數是數字的數,顧名思義‘聽數抱團’就是當聽到老師喊某個數的時候,你們就立即與臨近的同伴按所喊數字抱成一團,最后剩下沒有及時抱成團的人要繞大圈跑一圈。聽清楚了嗎?
生:清楚了?。▽W生們都躍躍欲試,齊聲回答。師生一起融入游戲中。)
(二)共同探討——共同總結——嘗試練習——積極評價——約28分鐘
1.提出問題導入主題
a.雨天撐傘人轉動傘柄水珠的運行方向如何?為什么?(學生們議論紛紛,其中一個聲音很大‘轉動大的時候,水珠就飛起來’‘離心力作用’)
師:是的,這些我們在科學課中所學過的離心力。
b.試問剛才游戲中受“罰”學生在跑圓圈有什么感受或者說我們平時繞著操場跑動,當我們過彎道的時候我們有什么感覺?(學生們頓時議論開來,‘感覺速度很難加起來’‘身體轉不過彎來的’‘身體很不聽使喚似的想往外跑……’)
師:那么上次課老師布置你們回去認真觀察溜冰運動員轉彎時的身體姿勢和擺臂是怎么樣的?(傾斜的)
2.要求學生們按次序繞著不同大小圓跑動,結合溜冰運動員轉彎姿勢,邊跑邊思考用什么辦法可以讓離心力減小而有助于我們彎道跑的加速度。結束后一起談論各自‘圓周跑’小技巧。
3.結合老師剛才所總結的技巧隨老師一同‘圓周跑’,最后聽聽學生們的感受.(同學們臉上洋溢著歡樂 ‘老師,真的好多了,好跑多了!’‘想著動作跑也不那么吃力了!’‘感覺很輕松!’‘身體傾斜的跑好有感覺??!現在更喜歡跑彎道了’……)
4.“圓圈接力賽”鞏固練習
(三)輕松愉快,交流分享 ——約5分鐘
1.集合積極休整,相互交流感受。
2.拍手體育游戲,讓全身心放松。
規則:2個人面對面站立,相互進行交叉拍手。邊做動作邊喊兒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休哥 你拍二我拍二,王小二
你拍三我拍三,三打白骨精 你拍四我拍四,四大金剛
你拍五我拍五,參見五公主 你拍六我拍六,草原六姐妹(拉住手轉圈) 你拍七我拍七,七仙女 你拍八我拍八,八仙過海
你拍九我拍九,喝老酒 你拍十我拍十,石頭剪子布
每一句口令要求做相應的動作。
3.小結本課。教師提問:我們在畫圓接力賽中接力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是接力棒嗎?是畫圓圈嗎?都不是!請同學們回家思考。下節課是接力跑的技術學習。
篇6
2014年9月19日省教育廳公布《浙江省深化高??荚囌猩贫染C合試點方案》,標志著浙江省正式進入新一輪的課改。新高考方案的實行推進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與以往不同的是普通高中將全面實行走班制和一生一表,這對學校的硬件、軟件要求較高。依據學生的選考科目分班、分層教學,這種個性化的教學需求,使得教材不再是獨一無二的教學資源,而僅僅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所能借助的工具或手段。因此,物理教師在原始教材的基礎上,應該對教材進行個性化的二次?_發,才有可能緩解教學實踐與教學材料之間的矛盾,使教材符合當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1 問題提出
對于高中物理教師來說,面對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手持著并不“完美”的教材,教師就必須合理地對物理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在課堂操作過程中,教師要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得教材內容更具體、更形象。學生學習起來更主動,各方面能力也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有效提高,也有利于積極情感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能更好地滿足物理新課程理念。那么,教師該如何發揮教材的最大作用?
教材有一次開發,也有二次開發。學生上課時所用的教材是編寫者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編制的教材,把這個編制的過程可以稱為一次開發。而所謂教材的二次開發,是指在首次開發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教材,可以對教材結構進行調整,也可以對某一章節內容進行調整,還能對教科書后的習題進行取舍修改,甚至還能補充一些相關內容。為了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授課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評估他們所能達到的更高水平,根據學生的當前狀態來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期望能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2 教材二次開發的策略
教材二次開發的策略,可以理解為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它是教材二次開發時經常遵循的指南。好的策略有利于教師設計出高質量的教案。筆者以設計原則為根本并結合課堂教學實踐的體驗,認為教材二次開發的策略有以下幾條。
2.1 利用演示實驗進行教材二次開發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去了解未知。偉大的科學發現都是誕生于仔細的觀察之中。
物理課很多時間都用在習題的解答上,如果將新課教學也變成習題教學的話,學生心理會產生厭煩情緒。如在“超重和失重”這一內容上,教材是直接給出一個例題,旨在解答例題的過程中發現壓力比重力大(?。?,然后總結提出超(失)重現象。如圖1所示,假如設計一個趣味實驗:一個水瓶從一定高度釋放,會發現在下降過程當中并沒有水漏出來,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們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著實驗現象的同時,心里帶著疑慮:明明瓶子是漏的啊,怎么水沒有滴出來?此時,在學生們渴求知道原因的狀態下,教師稍一點撥,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會覺得越來越有趣。
在課堂上,除了教材中編入的一些演示實驗,教師還能增加一些趣味性更濃、效果更好的實驗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有人說,做實驗麻煩,我們完全可以用講述或者播放視頻的方法替代。如果這樣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新課程改革明確告訴我們:知識不是教學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傳授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探究過程。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或者學生們的演示配合操作,才能真正讓他們的思維動起來。
2.2 用生活實例進行教材二次開發
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脫離了生活,會變得索然無味。而物理就是源于生活,脫離了生活的物理就像無源之水,最終是會枯竭的。所以,在二次開發物理教材時,要多挖掘生活實例。手邊的事物、周圍熟悉的場景都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最終實現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期望。
例如:教材中有關靜摩擦力的定義中“具有相對運動趨勢”這句話,如何去理解呢?運動趨勢是看不見的,如何讓學生用眼睛觀察這抽象的“相對運動趨勢”呢?
我們可以利用身邊常用的物品:塑料瓶,筷子,一把米(如圖2)。把筷子插入大米,輕輕地就可以用筷子把裝滿大米的瓶子拎起來。瓶子相對筷子有下滑的趨勢,所以就能夠根據狀態分析出靜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學中還可以用橡皮和刻度尺來做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用繩子和鋼珠來演示圓周運動;用水和玻璃觀察光的色散……。通過多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生活中的常見實例,讓學生切身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兩者密切相關。而且選用教材上沒有出現的器材來實驗,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3 利用探究欲望進行教材二次開發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記憶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二次開發教材應圍繞學生的發展需求,可以通過發現問題―設計方法―探索問題這一流程來完成學習。在此學習的過程中,課堂的主體為學生,教師起到輔助的作用。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中《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節的教學?!白杂陕潴w運動”現象是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種運動。學生有這樣的一種生活經驗――重的物體應該下落得更快。要消除這一誤區,筆者根據這部分教學內容對原教材上的演示實驗進行改進,設計了如下的探究實驗。
感知規律:小實驗――取大小相同的紙片和硬幣,在相同的高度同時釋放,請學生觀察現象。
生1:硬幣下落得快。
生2:硬幣做直線運動,紙片做曲線運動。
師:觀察得非常仔細,那為什么硬幣下落得快呢?
生:(幾乎異口同聲、充滿自信地回答)因為硬幣比紙片重。
師:真的是這樣嗎?有不同意見的嗎?
探究:初始條件――實驗對象均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如表1所示。
實驗結論:下落快慢與物體的輕重無關,似乎跟形狀有關。同學們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自己的觀點嗎?
最后,通過真空管進行演示實驗,抽成真空的玻璃管內放著重量、體積、形狀毫無規律的羽毛、硬幣、小鐵塊等,實驗發現這些物體都是同時落地的。
通過上述這些探究性小實驗,幫助同學們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為學生以后在處理問題上提供幫助。這樣對教材的處理,突破了常規的上課模式,把教材的演示實驗修改設計成了探究實驗,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通過感知―探究―發現矛盾―探究―解決,能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可看出本教材開發設計的有效性
2.4 利用題目變式進行教材二次開發
變式就是指不改變事物的本質屬性,通過分析事物所處的環境或者分析事物對其他可能產生的影響力,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面去改變事物的其他屬性,以便能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質屬性的過程。物理這門學科要求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很高,且基本上每一節物理課都避免不了解題。
要達到高效率的教學,就要對這些習題進行挑選、補充和整合。下面通過“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為例,從教材“問題與練習”中一個比較簡單的物理情境出發,通過改變一些條件進行設問,來鍛煉學生的全面性思維和多角度思維。
如圖3所示,水平地面上質量M=3 kg的物塊,在大小F=16 N、方向與水平方向成θ=37°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若木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取g=10 m/s2 ,sin37°=0.6,cos37°=0.799。求:拉力F作用2 s時物體的速度大?。?/p>
將這道題巧妙地變化相關條件來設計問題,可以將幾乎所有的動力學知識融貫起來:
變式1:如果拉力F作用2 s后撤去,物體還能滑行多遠?
變式2:如果拉力作用2 s后撤去,?^續滑行0.6 m后滑上一個傾角為37°的斜面,并繼續上滑0.2 m,求木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變式3:上面的變式中可以求物體滑動到最高點的時間。
通過從一個簡單的運動過程,不斷改變條件,加入一些其他因素,逐步增加題目難度,能夠有效鍛煉學生思維的全面性。教材上編寫的習題中,有很多具有這樣變式的潛力。
篇7
【關鍵詞】高三物理,物理復習,存在問題,方法措施
新課程高三物理復習,要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要處理好基礎知識掌握與能力提高的關系,注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重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并且加強實驗教學和基本操作的實踐復習不等同于重復“昨天的故事”,而是換一個角度對學習內容重新認識,達到量與質的提高。
然而,普通高中擴招給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課堂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
1.高三物理復習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復習課的現狀。
知識系統化的程度不高。在基礎知識的復習過程中,往往對知識進行教材順序上的重現,雖然在深度上能夠按照高考考綱的要求,但往往缺乏對知識的宏觀的橫、縱向之間的概括和總結,雖然在校本復習綱要和很多參考書上有知識網絡圖,但未被教師和學生充分重視和很好的使用。往往在一章的開始只做介紹性的解說,一帶而過。缺少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知識系統化過程,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在頭腦中對知識的記憶是零散的、混亂的一些“點”,并沒有按照知識之間的邏輯關聯形成線和網。
1.2 高考物理復習資料本身存在的問題。
現在市場上物理高考復習資料(或稱復習用書)的品種數不勝數,已是百花齊放、優秀和糟粕共存時期。認真分析一些高考復習資料可以發現下列問題:①邏輯錯誤。全書的謀篇布局和書中的某些單元有邏輯錯誤。②對高考考試大綱學習研究深刻,一些高考不考的題目在復習資料中屢見不鮮。③編寫體系不符合掌握知識、方法和能力提升的程序。④高考復習用書頁面越來越大,頁數越來越多,字體越來越小,沖淡主題,增加學生課業負擔。
1.3 高三物理教師處理復習用書時存在的問題。①部分高三教師教復習資料,而不是用復習資料。從課堂教學上看,教師基本上照復習資料原樣搬到黑板上。知識點的復習,照復習資料上的講,沒有一點新鮮感,沒有對知識群體進行高度的歸納、概括,沒有把書念薄,課后學生基本沒什么印象。有些教師還把復習用書上的不妥和錯誤搬到課堂上。②資料多,習題作業多,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歸納概括時間少,影響學生正常發展。
教師教復習資料,而不是批判地用復習資料,是教師教學水平低或事業心不強的具體反映。時間久了導致這些教師過于相信復習資料,知識點復習、習題課都是教復習資料。教內容不思考內容,做題不想題,講題不深刻,方法少。
1.4 對物理教學的沖擊。
在這樣的教學下,大多數學生反映上課聽了,下課做了,學起來很累,可考試的時候還是不行。每逢單元考試便遭受挫折,缺少成功的體驗。長此以往,從個體上講,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和勇氣會嚴重下降。學習的主動性也會降低,物理作業被排在所有科目的最后才做,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在整體的層面上,兩極分化的態勢會愈加嚴重。即只有部分學生在學習物理,還有一部分在應付或是放棄。新課標提出,物理學科的教學目的是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這樣做無疑與新課標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2.高考物理復習中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高考物理備考復習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好以下方面的問題。
2.1 要引導學生抓住知識系統的構建。
在高考備考的復習階段中,應緊緊抓住知識系統的構建,充分注意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綜合性。同時,要精心選擇知識點密集、縱橫聯系廣的典型題,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聯想、類比和知識重組的方法,促使其在頭腦中將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形成縱橫交叉、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的穩定的、豐滿的知識結構,并有效地將知識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還要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套注重于內容的深、廣度,著重于知識能力的提高、方式方法的形成,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的類型齊全的“少”、“精”、“活”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有意識、有計劃的訓練,讓學生在這種針對性的練習中,練出水平來。
2.2 要引導學生注重物理情境的展示。
任何物理問題都是有一定的物理情境的,所以,在復習中,要抓住一些物理情境相對來說比
較隱蔽、也比較典型,物理量間的關系相對來說比較復雜的物理問題讓學生通過“議題”、“畫物理情境圖”、“用分析法進行規范列式求解”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展開物理復習活動。在積極的聯想、類比等交互作用中,提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總復習教學中,抓住物理情境的展示和物理模型的構建是非常重要的解題環節,這是使學生靈活思路、提高應變能力的重要途徑。
2.3 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理概念、物理規律。
任何學科,都有它自己特有的理論體系,有它自己特有的用來描述有關概念和規律的一套方法。而物理學科中這個特征體現得更加明顯,只有會用物理語言來描述物理情境,懂得用物理語言來構建物理量間的數量關系的人,才有可能學好物理,學活物理。
如果能夠熟練地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理情景,尋找物理量間的數量關系,就可以有效地靈活自己的物理思路,快速把握解題的方向,為迅速求得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的思維保證。
2.4 要引導學生重視物理實驗的復習。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題”與“實驗”是溶在一起的。用“構圖”、“將實驗問題轉化為平常的物理題目”的策略,是完成實驗題的重要途徑。讓學生通過“議題”的方法盡可能把實驗與題目聯系起來,使學生的實驗思路開闊起來,也可以使他們在以后的復習中遇到這類習題時就會主動與實驗聯想起來,從而迅速把握求解實驗問題的方向。
2.5 要引導學生緊扣考試大綱。
在復習中,要依據考試大綱全面地對知識進行梳理,確實做好查漏補缺工作,解決好知識覆蓋的問題。
同時,也要善于通過典型例題的剖析來解決基本方法、基本思路和基本技能的問題。使學生在知識的廣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存疑問,在方法思路上心明眼亮,從而使學生通過沖刺階段一系列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和訓練,真正積蓄起足夠的潛力,在高考復習中取得豐碩的成果。
3.高三物理備考的策略
學生在高考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有:審題錯誤,書寫錯誤,構建物理模型的能力較弱,數學處理能力較低,基本的定理、定律運用不夠熟練等問題。這些都是導致學生得分低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復習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基本功的鍛煉。
3.1 正確理解《考試說明》,制定復習策略。
(1)
立足課本,著眼基礎,循序漸進。全面、系統、完整地復習所有必考的知識點,重視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其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等基礎知識的復習,要做到重點突出、覆蓋面廣。
(2)鉆研教材,狠抓常規教學,落實好備、教、批、輔、考、評等各個教學環節,做到精選、精練、精講、精評。
(3)加強方法教學和規范教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我探究,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使之能夠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夠進行實驗設計,提高實驗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關注高考信息,隨時了解最新動態。
(5)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學生多溝通,及時進行反饋,讓學生學得開心,學有所成。
3.2 把握全局,做好復習階段劃分。
第一階段:全面復習階段。時間:2012、7-2013.2月。
第二階段:專題復習階段。時間:2013、3-2013年4月。
第三階段:綜合模擬階段。時間:2013、5月初-2013、6月初。
3.3 備考的具體措施。
3.3.1 重視教材、夯實基礎、強化應用意識。
(1)在復習中應立足基礎知識,通過透徹理解,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如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應該讓學生從定義式及變形式、物理意義、單位、矢量性及相關性等方面進行討論;對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則應引導學生從其實驗基礎、基本內容、公式形式、物理實質、適用條件等作全面的分析。
(2)復習時引導學生回歸教材,要抓住重點,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間的縱橫聯系,構建高中物理基礎知識網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如復習力學知識時,要了解受力分析和運動學是整個力學的基礎,而運動定律則將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聯系起來,為解決力學問題提供完整的方法;曲線運動和振動部分屬于運動定律的應用;動量和機械能,則從空間的觀念開辟了解決力學問題的另外兩條途徑,提供了求解系統問題、守恒問題等的更為簡便的方法。從而使運動和力的關系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3)以課本的習題背景、插圖和閱讀材料為素材,深入淺出、舉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或適當變形形成典型例題,應用中、低檔試題進行訓練,花大力氣吃透課本上那些有特色、概念性強、構思新穎和方法靈活的習題。
3.3.2 圍繞考點,參透考綱,認真研究三年高考試題特點。
結合《考試說明》分析高考命題的規律,把握命題原則和發展方向,有利于準確把握高考動向,有針對性地做好復習工作;收集近三年各地的高考試題,研究試題的命題特點,試題考查的側重點,全卷考查的熱點等。
3.3.3 精心講解,嚴格訓練,切實提高課內課外學習效率。
(1)精心講解,通過教師引導對示范例題的分析,討論和解答,“以題引路――借題發揮”,引導學生發現,歸納解題步驟和思路,歸納解題中易出錯、易遺漏、易忽視、易混淆、易忘記的地方,要啟發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重視解題后的反思。
(2)講練結合,多讓學生思考,注意適當做一些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有助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題。做到講得透、練得精。
3.3.4 滲透方法,彰顯技巧,努力構建物理學習思想體系。
(1)在平日教學中,結合具體的題目和章節,有意識的、恰當的進行物理方法的滲透、學習和領會,強化物理方法的運用,突出方法教學。
(2)通過例題、習題的講練,強化物理思想的滲透,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識互相聯系、互相溝通中的作用。要讓學生逐個地掌握物理思想方法的本質,做到靈活的運用和使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突出思維抓教學。
將課外試題與課本上試題進行對照,比較方法、技巧、思想,加深理解。
3.3.5 重視實驗、注重原理、強化設計能力。
物理實驗是高考考查的重點、難點、熱點。從近幾年全國及各省市高考試題來看,對實驗的考查越來越重視對基本原理及實驗設計能力的考查。如電學實驗是高考中最重要的設計實驗。電學設計實驗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①供電電路部分:供電電路可分為限流電路和分壓電路;②實驗電路部分:包括電流表的內外接、電流表電壓表互換使用、電表的改裝、電阻箱的應用、比較法與半偏法的選取等;③保護電路部分:主要是試題中定值電阻的運用。
3.3.6 聯系實際、拓寬視野、提高應用能力。
近年來很多物理試題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有關問題,不僅再現了現實,也突出了物理的實用性。試題要求學生的主要不是對事物的局部或某一側面進行描述,而是注重對事物的整體的結構、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以及對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理解,所涉及的知識以多樣性、復雜性和綜合性為特點,體現了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推動了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加強了知識運用的考查。因此復習中應多關注社會、觀察自然現象、科學實驗、現代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發明、繞月衛星的發射、載人航天的發展等等。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要善于挖掘實際問題的本質內涵,進行模型化處理,把不熟悉的問題轉化成熟悉的問題,再注意知識和方法的靈活運用,問題往往能夠迎刃而解。
3.3.7 講究策略、規范解題、加強應試技巧。
第一、加強應試心理的培養:很多學生平時成績很好,但一到大考就失誤頻出:審錯題、審半截題得答案、漏條件,甚至不畫運動過程圖或受力分析圖而只憑經驗做題,致使答對率大打折扣。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做題習慣與考試習慣,并經常單獨與其談話交流,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過度緊張的心情得到放松。
第二、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閱讀、理解、分析、總結、歸納等多種能力,還包括嚴肅認真、耐心細致的態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審題能力不僅是考試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審題能力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審明題目中的關鍵詞語:關鍵詞語是“題眼”,如:剛好、滿足、最大、最小、最終、最短、忽略不計、理想等等。關鍵詞語往往對應臨界狀態或隱含條件。
(2)審明試題要求:如選擇題要求選出正確的、錯誤的、可能的、一定的等;實驗題目的要求:操作簡便、盡量準確、多測幾組數據、從零開始、量程限制等。
(3)要審清圖形及圖象的含義:很多試題的信息以圖形或圖象的形式給出,審題時要認真分析圖形或圖象,充分挖掘隱含條件。如圖像中的橫縱坐標、截距、斜率、交點、面積、變化率等其物理意義是什么。
(4)審清本質屬性、建立物理模型:物理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領悟其中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問題往往比較復雜,但我們只要抓住問題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其本質便一目了然,從而建立起對應的物理模型,再從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規律、各物理量的變化及相互關系,最后根據對應的規律建立數學方程求解。
第三、加強解題策略的培養:
(1)選擇題:物理為不定項選擇題,若沒有十分的把握可選出可以確定的選項,從而拿到部分分。
(2)填空與試驗題:要注意文字表述要清晰、數據是否有單位、有效數字到哪一位等問題,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3)計算題:指明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或運動過程分析;畫出對應的受力分析圖或運動圖或電路圖等;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列原始方程、有求解結果并進行分析討論。
(4)得分策略:卷面干凈整潔,向它要3-5分;難題運用踩點得分、步步為營,向它要3-5分;基礎題、中等題細心謹慎,向它們要滿分!
3.3.8 采用多種方法,提高復習效率。
(1)把課堂還給學生,把選擇權留給學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三物理備考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成為思維的主人,讓學生自己選擇怎樣學,學什么。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少講,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才能提高復習的效率。
(2)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課堂要倡導民主、平等、開放的教學氣氛。課堂上,允許討論,允許爭辯,允許實話實說;讓每一個學生始終感受到自己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受教育者。尊重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中,學生和教師共同思考,共同創造,共同分享。
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學習不再枯燥和無味,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高了,成績自然就好了。
(3)改變教學方式。
高三物理復習備考的過程,其實就是與習題做斗爭的過程。習題教學貫穿整個高三物理教學的始終,不管是物理概念還是規律,不管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還是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都需要通過習題的形式呈現,所以習題教學在高三物理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3.9 上好兩種類型的課。
高三課堂教學主要有兩種類型的課:①知識復習課;②試卷講評課。
對于知識復習課:以教材為藍本、以教案為導線夯實基礎,突破重點、難點,并完成課后習題及作業,對知識進行鞏固提高。
對于試卷講評課:首先認真閱卷,其次通過抽樣調查試卷、找出錯題的共同點和難點,再次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最后點評試卷的知識分布、難易程度;點出難點;點出錯點;點出共同的問題。
總之,高三物理復習與備考既不能脫離原有的教學思路,又不能缺少創新開拓精神,開拓創新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發展與挑戰,新世紀大量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與造就必然誕生在這種能力的發展與挑戰之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