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20 22:01: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子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海子的詩歌

篇1

【關鍵詞】傳播;海子詩歌;時代因素

1989年3月26日下午,海子在他生日這天結束了自己25歲的生命,在山海關附近的一段鐵軌上,讓火車把自己帶到了另一個世界。他在遺書中說:“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的確,海子生前是個不太被人關注的詩人,盡管他在短短五年的創作時間里,留下了200多首抒情詩,七部長詩。就像他在遺書中所說:“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而沒有說“我是詩人,海子。”可在他死后短短的幾年里,人們早已淡忘查海生這個名字,而永遠記住了海子這位天才詩人。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王請平為海子選編了一部《海子的詩》,這部書出版于1995年,而截至2003年,該書已被第七次印刷,“數量之多,這在同時代的詩人當中,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1]“成千上萬的人在朗誦海子的詩歌。他獲得了人民文學獎,他的詩歌被收入高中語文教材。”[2]生前寂寞孤獨的海子不知是否會想到死后他的詩歌會那么熱烈的復活。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詩歌傳播中存在著很多制約性因素,如時代因素、政治因素、傳播技巧、傳播方式、詩歌質量、詩人知名度、讀者素養等等,它們都有可能對詩歌傳播效果產生影響。”[3]下面我就從海子的死說起,然后從時代因素和他的詩歌本身可能暗合的時代潮流和受眾的需要角度來談一下海子的詩歌。

“詩人海子的死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之一。”[4]的確,對于海子的死,任何猜測和解釋都顯得那么蒼白,有人說:“作為詩人海子有作為哲學教員的查海生的自殺,沒有本質的區別。”[5]西川也曾為海子的死總結了7個原因。這里,我并不想對他為什么要自殺作過多的解釋,只想說一下他的死對他的詩歌傳播帶來的一點影響,當然并不是每個詩人死后,他的詩都能廣為人知的,但海子的死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他詩歌的傳播。

生前,海子盡管很寂寞,但也發表了一些詩作,如在1985年第一期的四川民刊《現代詩內部交流資料》上發表了他的《亞洲銅》,1984年寫的《阿爾的太陽——給我的瘦哥哥》發表在1985年山西大學北國詩社主辦的《北國》詩刊上。《啞脊背》發表在1986年第十期的《草原》上。甚至還曾在1987年第四期的《十月》上發表了《農耕之眼》,也正是這組詩還讓海子獲得了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盡管如此,這些發表的詩歌僅僅是他眾多詩作中的九牛之一毛,作為詩人的海子并不能因這些零星詩作的發表而完整的呈現在世人面前。此時,他詩歌的傳播還主要停留在他的朋友和學生之間的人際傳播。

于是,他帶著孤獨走了,遺留下了大量的書稿。他的死,震驚了他的好友和部分關注欣賞他詩歌的朋友,他們為失去這樣一個天才詩人而痛心、惋惜,然后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回憶、懷念和評論文章:西川《懷念》,《死亡后記》;鄒靜之《正午的黑暗》;韓東《海子•行動》;陳東東《喪失了歌唱和傾聽》;鐘鳴《中間地帶》;駱一禾《海子生涯》等等,這些海子的生前好友和懂得欣賞他的人的評論文章,無疑大大加速了普通人知曉海子的進程,正如西川在《死亡后記》中所說;“現在五年過去了,海子的確成了一個神話:他的詩被模仿;他的自殺被談論;有人張羅著要把海子的劇本《弒》譜成歌舞劇;有人盤算著想把海子的短詩拍成電視片;學生們在廣場或朗誦會上集體朗誦海子的詩……”[6]也許正是從談論他的自殺開始,人們突然發現了這個天才——15歲考進北大的天才,然后開始談論他的詩,進而模仿他的詩,改編他的劇本,以多種方式開始了對他詩歌的自覺不自覺的傳播。也許正像西川所說:“很難說這里面沒有一點圍觀的味道,忽然有那么多人自稱是海子的生前好友,不能不讓人懷疑到他們是想從海子自殺這件事上有所收益。”[7]然而不管這里面有多少臆想和誤會,有多少“圍觀的味道”,有多少看客和獵奇的心理,不可否認的是,海子的詩歌在這些方式中被得到更為迅速的傳播,并長久不衰,時至今天,離海子的死已有17年,他的詩依然生長在熱鬧的國土里,被一再地“移植”,他的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他這個“太陽的孝順的兒子”,終于成為了不落的太陽。當然,一根稻草在人們嘴巴里咀嚼的時間絕對不能與一根金條相提并論,同樣,海子并不能因為他的死而被人咀嚼好多年,他正是憑借著他那些散發著金子般光芒的作品贏得了人們持久的愛。

如果說,知識分子是一個時代敏感的神經的話,那么詩人無疑是這個神經的末梢,而天才的海子更是敏銳地捕捉和體驗到了這個時代帶給他的所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起步的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社會生活發生了急劇變化,多種文化價值觀相互碰撞和滲透,眾多話語充斥著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虛假改變著過去的人際關系的單純和樸素,利欲的誘惑和牽制沖淡了昔日的精神向往”[8],在這種浮躁的風氣下,人們跨入了90年代,從“”走出來的一代人在“”后開始懷疑一切,不相信一切,懷疑完了卻突然發現還沒有樹立不供懷疑的精神向往。于是,90年代初,發起了“人文精神尋思”的大討論,也就是在此時,人們看到了海子的詩歌,他的詩“不再是簡單地尋找‘理想’和‘夢幻’,不再懷有那樣一種虔誠和沖動為‘信念’而燃燒,而是急于從他立足的城市抽身而出,找到可以安放心靈的寧靜、美麗而神秘的土地。”[9]于是,讀者被帶回這片“神秘的土地”,在那里有塵世的幸福,可以平靜的看春暖花開,海子把他較早而又敏感的體驗化為詩中的美麗的月光、麥地、村莊來撫慰浮躁年代人們的心靈,就像張煒在他的《柏慧》中創造了一個葡萄園來寄托我們所有的美和善一樣。雖然隆隆的機器聲依然打破了葡萄園的安寧,卻仍然慰藉了我們浮躁的心靈,并讓我們思考著應該如何重建家園,所以海子說我們需要“用幸福也用痛苦/來重建家鄉的屋頂”,“如果不能帶來麥粒/請對誠實的大地/保持緘默和你那幽暗的本性/風吹炊煙/果園就在我的身旁靜靜叫喊/雙手勞動慰藉心靈”。

劉小楓說“詩人死于‘自己的回憶已經無用’。從哲學上來理解,‘回憶已經無用’表明人類的精神故土已經干裂,信念因精神故土上空氣稀薄而窒息,詩人與自己的信念之間的關系徹底斷裂。詩人自殺表達了詩人對信念的絕對忠誠,表明詩人拒絕在虛妄的信念中生活,詩人的自殺也是世界的精神信念危機的標記。”[10]我們不能肯定海子是否是劉小楓所說的這種詩人,因與“自己的信念之間的關系徹底破裂”而自殺,但我們能從海子的詩歌中看到他曾試圖存放一個信念在中國的鄉土里,在親切的麥地里,所以他詩中連處在愛情中的女孩子都帶有濃濃的鄉土味“潔凈的腳印/沾滿清涼的露水。”“她用雙手分開黑發/一支野櫻花斜插著默默無語”,清新的泥土氣撲面而來,一次次地蕩滌著我們沉重的心靈。而當現代文明摧毀這些寧靜時,他呼吁我們重建家園,然而在這里他卻依然找不到自己的幸福,他可以為陌生人祝福,希望他們在塵世獲得幸福,而對于自己他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給自己和普通人確立的幸福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他說:“你的夜晚/主人美麗/我的白天/客人笨拙”,“麥地/別人看見你/覺得你溫暖,美麗/我則站在你痛苦質問的中心/被你灼傷”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讀他的詩歌時,不能不排除可能有很多的誤讀,但也許是因為這些誤讀,讓很多讀者在他的詩歌中找到了塵世的幸福,找到了慰藉心靈的力量,而更喜歡他的詩歌。而另一方面,他如此痛苦的被灼傷卻依然決絕的質問,使他“并沒有僅僅為他的詩歌包裹上一層鄉土意象,而在更高層次上逼近了鄉土文化美麗而悲涼的基調實質,它實現了對傳統田園詩溫柔敦厚,閑適空靈風格的創造性背離,獲得了與中國文學現代化進程相一致的審美旨趣”。[11]

于是,這個“以夢為馬”的詩人“一個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此火為大開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國。”因此,這個“暗合了世界潮流的脈動,提供了某種具有未來意義的現代文化因子”的天才詩人的作品,在“都市文明缺點日益顯露,回歸舊有文化的詩潮陡然涌起”[12]的時候,得到了越來越多讀者的青睞。

【參考文獻】

[1]余徐剛海子傳[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2]余徐剛海子傳[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3]楊志學、鄭笑平從傳播學角度看詩歌[J].詩刊,2003(12)。

[4]西川懷念[A].西川主編.海子詩全編[C].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

[5]章啟群詩人自殺究竟有什么意義——評劉小楓先生的一個觀點兼談海子自殺事件[J].學術界,2003,(2)。

[6]西川死亡后記[A].西川主編.海子詩全編[C].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

[7]西川死亡后記[A].西川主編.海子詩全編[C].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

[8]張文剛“夢”與“花”:顧城和海子詩歌創作之比較[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30卷第六期。

[9]張文剛“夢”與“花”:顧城和海子詩歌創作之比較[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30卷第六期。

[10]劉小楓拯救與逍遙[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

篇2

關鍵詞: 海子 大雪 路程 思念 遠方

1989年1月7日,海子創作了詩歌《遙遠的路程——十四行獻給89年初的雪》(以下簡稱《遙遠的路程》)。時隔六天之后,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誕生。在寫作背景、詩歌內容和表現形式方面,《遙遠的路程》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兩首詩歌具有一定的“互文性”,由于后者入選中學語文教材后廣為流傳,反而遮蔽了這首《遙遠的路程》。解讀和鑒賞該詩,除了深入認識這首抒情佳作之外,也還別有一番意義。

《遙遠的路程》其副題標明了該詩的形式特點——十四行詩。對于這種源于西方的“商籟體”?譺?訛詩歌形式,海子曾有意學習和借鑒,當然也有破格變體之處。海子一生大概寫過五六首十四行詩?譻?訛,他一概稱之為“十四行”而免去“詩”字,推測其因,除受詩人馮至《十四行集》影響外,或者還有自謙的成分。在西川主編的《海子詩歌全集》中,《遙遠的路程》其文本排列為十四行一貫下來,并不分段。?譼?訛聞一多先生對十四行詩的結構頗有研究,他說:“最嚴格的商籟體,應以前八行為一段,后六行為一段,八行中又以每四行為一小段,六行中或以每三行為一小段,或以前四行為一小段,末二行為一小段。總計全篇的四小段……第一段起,第二承,第三轉,第四合。”?譽?訛為便于解讀和鑒賞,筆者參照十四行詩分段原則并結合該詩的內在結構,將其標注為兩部分,共4個詩段,全詩如下:

1.我的燈和酒壇上落滿灰塵/而遙遠的路程上卻干干凈凈/我站在元月七日的大雪中,還是四年以前的我/我站在這里,落滿了灰塵,四年多像一天,沒有變動//2.大雪使屋子內部更暗,待到明日天晴/陽光下的大雪刺痛人的眼睛,這是雪地,使人羞愧/一雙寂寞的黑眼睛多想大雪一直下到他內部/雪地上樹是黑暗的,黑暗得像平常天空飛過的鳥群//3.那時候你是愉快的,憂傷的混沌的/大雪今日為我而下,映照我的骯臟/我就是一把空空的鐵鍬/鐵鍬空得連灰塵也沒有//4.大雪一直紛紛揚揚/遠方就是這樣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譾?訛

這首十四行詩屬8:6結構,前八行中每四行各為一詩段,后六行中先以二行為一詩段,末二行又為一詩段。4個詩段的劃分大致符合聞一多先生所總結“起承轉合”的“商籟體”結構。

細讀這首詩歌,一些閱讀“難點”值得注意:1. 這首詩的標題和副標題有何寓意?“路程”和“大雪”,二者何為詩人的抒情對象?2.雪地為何使人羞愧?詩人為何希望“大雪”下到自己“內部”?3.怎樣理解“我是一把空空的鐵鍬”這個比喻?4.詩句“遠方就是這樣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有何寓意?5.該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闡釋上述“難點”問題,是解讀和鑒賞這首詩歌的基礎,筆者不揣淺陋,愿作嘗試。

這首獻給1989年初一場大雪的詩歌,文本中六次出現“大雪”,兩次出現“雪地”,正題為何寫作“遙遠的路程”呢?這個問題涉及該詩的創作背景。據海子傳記介紹?譿?訛,“大約在1989年1月7日,海子收到了b的信,說她將去美國”。1989年1月7日這天正是下雪的日子,也是創作該詩的日期;而寫信給海子的b,就是其初戀女友。此時的b已經建立家庭,現在又將出國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國,這對海子而言,無疑是個不小的刺激。敏感的詩人就在當天寫出這首詩歌,六天之后,又創作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此后,海子作品中出現不少以太平洋為題目的詩歌。就本詩而言,詩人仿佛在一場大雪中為曾經的戀人送別。無論“大雪”還是“路程”都并非其抒情對象,他那份執著的情感投向了心中的“遠行人”。“大雪”是真實的詩歌場景,而“遙遠的路程”卻可能是詩人腦海中的設想。“遙遠的路程”聯系著“你”和“我”,它既是“你”“我”之間的“空間距離”,又是兩場大雪之間的“時間距離”;既意味著“你”遠行離別的路程,又代表著“我”內心的思念路

。作為詩歌語言,“四年以前”的那場“大雪”,是否意味著二人相愛的場景記憶?或是二者初戀的象征?詩歌文本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戀人一去萬里,世界寒冷凄清;詩人佇立雪中,未來遙遠而空蒙……這首抒情詩的概貌大致如此。

在“商籟體”起、承、轉、合的詩歌結構中,第1詩段主要功能在于“起”。“我的燈和酒壇上落滿灰塵”寫的是室內,交代了詩人生活的小環境及狀態。青燈白酒,乃詩人生活寫照。屋中我的“燈和酒壇”,或是“你”所十分熟識的室內陳設。“遙遠的路程上卻干干凈凈”,寫的是室外大環境,雪白的世界,仿佛纖塵不染,連積雪的道路也干干凈凈。從象征的意義上講,“你”和“我”之間那段“路程”,在“我”心中并未蒙塵。“我”懷著干凈的心,踏上了遙遠的思念之路。后兩行“我站在元月七日的大雪中,還是四年以前的我/我站在這里,落滿了灰塵,四年多像一天,沒有變動”,緊緊扣住題旨,刻畫了佇立雪中的詩人形象。“我”佇立雪中,如同靜止在“四年以前”的時空。雪還是當年的雪,“我”還是四年以前的“我”。因為時間漫長,所以“我”身上落滿了塵埃;而四年仿佛一天,強調的則是流年易逝,盡管只有一天,由于“我”靜止不動,卻也塵埃滿身。禪語有“一念即萬年,萬年即一念”之說,可作參照。

第2詩段主要功能在于“承”。該詩段三次出現“大雪”,兩次出現“雪地”,它緊承第1詩段“雪中佇立”之意,接續的是陽光下開闊的雪地景色,重點表現“黑眼睛”對周圍世界以及自身的感受。本詩段主要使用了對比手法,突出黑與白之間的反差。首先是室內室外對比,潔白的是外面的大雪,黯淡的是“我”當下的室內;其次是陽光之下人雪對比,雪光耀眼,人不若雪;其三是樹木與雪地對比,樹在雪地上留下了黑影。那雙“黑眼睛”如同攝影鏡頭,善于抓取景色。遠方雪地上的樹是黑暗的,如同晴朗的天幕上鳥群飛過時的黑影——這個“蒙太奇”鏡頭把雪地和天幕連在一起,空曠而蒼涼,仿佛詩人的思緒飄過天際。“黑眼睛”為何寂寞呢?原來,陽光下潔白的雪刺痛了詩人的眼睛,雪的純潔令詩人感到羞愧,所以詩人渴望大雪一直下到自己內部,要用潔白的雪清洗自己的五臟六腑,潔凈自己的內心世界。此時的海子,仿佛以天地為道場,在修煉凈化自己的身心世界。  第3詩段的主要功能是“轉”。“那時候”三個字意味著詩人進入對青春往事的回憶,“你”這一稱謂突然出現,意味著接下來詩人的心靈傾訴,直接指向了初戀情人。詩人遙想那時的戀人,正風華年少,稚氣未脫——愉快的相處中,雖有淡淡的憂傷,一切又那么隱約而朦朧。在隱藏與暴露之間,詩人寥寥數語就寫出了青春的感覺。“混沌”一詞用以形容模糊隱約的樣子,也形容人幼稚糊涂。那時的“混沌”,此時的追憶,頗有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之意。“大雪今日為我而下,映照我的骯臟”是詩人“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讀?訛的進一步呈現。詩人追憶與戀人相識的當初,有遺憾而未提及,“我”只是自譴自責,自曝“骯臟”。“骯臟”一詞用于自身,恰是詩人自剖自省精神的體現。魯迅先生說他常常解剖別人,但更多的時候是在解剖自己。詩人海子在回憶青春往事之時,對自己所采取的也是嚴厲的“自我解剖”態度。沒有“懺悔”意識的人,不可能像詩人海子那樣在雪地面前自感慚愧,進而認為天降大雪為的是“映照我的骯臟”。

本詩段“我就是一把空空的鐵鍬”這個比喻相當突兀,也比較費解。我們不知道是否海子在寫詩時,恰好看到一把鐵鍬立在雪中?抑或詩人受到雪地站立的鐵鍬的啟發,才產生了創作該詩的動機?無論如何,雪地中出現鐵鍬,是冬季最為司空見慣的情形,因為鐵鍬與掃帚是人們最常用的除雪工具。詩人把自己比作“空空的鐵鍬”,突出的是靜止與空閑,詩人那一段生命仿佛一時出現空白。“空空的鐵鍬”,說明未染灰塵,也未沾雪泥。這一比喻的要義或許在于:對四年前那場初戀的“大雪”,“我”根本無心去除,更不忍與其告別,于是才有“大雪一直紛紛揚揚”這句詩。“四年以前”的那場“大雪”一直下到現在,仿佛雪花仍在飄揚,象征著詩人的青春記憶一直保留至今。此時再看那把雪中“鐵鍬”,不正是第1詩段“站在這里,落滿了灰塵”的“我”嗎?抒情主人公與外物合而為一,“我”即“鐵鍬”,“鐵鍬”即“我”,令人想起陸游“一樹梅花一放翁”的著名詩

句及其意境。

第4詩段的主要功能是“合”,“合”便是回歸當初的“起”。所以本段似乎重回第1詩段的“雪中佇立”,但這種“合”并非簡單的回歸。“遠方就是這樣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其中包含了換位思考:“我”現在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遠方”,如同“你”的立身之處就是“我”思念的“遠方”一樣。如果說本段首句“大雪一直紛紛揚揚”將兩場雪連為一場,巧妙地發揮了“合”的作用,那么,結句則是“合”中有變,變中出“新”。“新”在何處?“新”在所蘊含的寓意——“你”的遠方,“我”在;“我”,就在原地等“你”。

通過對該詩內部結構的分析,我們得知海子對西方“商籟體”的學習和運用是相當成功的,起承轉合之間,可謂深得其妙。

當海子得知其初戀女友將前往美國的書信時,恰逢一場大雪,于是他便在詩中勾勒出一幅詩人雪中佇立圖。這幅圖畫近景是一間小屋,遠景是雪地、樹林以及天幕上的飛鳥;特寫鏡頭則是一把立在雪地的“鐵鍬”和一雙寂寞的“黑眼睛”。可是,那位“遠行者”會在哪里呢?我們很難找到她的身影;還有,那“遙遠的路程”當在何處呢?這也難以在圖畫中表現,所以,不畫反而更好。而海子在詩歌中正是這樣處理的,以“無”勝“有”,給該詩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任憑讀者的想象力馳騁其間。那位“遠行者”以“你”的稱謂出現在詩中,僅僅一次,而且是在詩人關于青春往事的鏡頭回放中出現的。可以說那個回放鏡頭是相當模糊的。唯其如此,遠行者“你”恰似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撲朔迷離,縹緲難求;“你”與“我”之間的路程也就難以逾越,詩人只好“萬念歸于一心”,把“遙遠的路程”化作眼前的思念。

在海子詩歌中,抒情主人公“我”往往與作者本人高度契合,這就使得其詩歌情感高度真實,很容易觸及讀者心靈,從而形成與詩人的情感互動。該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我們不妨稍作分析。在那一幅冰天雪地的詩人佇立圖中,“我”站在雪地一動不動,“四年”如同一天,這不是一把“鐵鍬”還能是什么?又有誰人能承受如此寂寞和孤單?有誰的眼睛能在寂寞中保持眺望遠方?讀者注意,這么一個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海子抒情詩中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海子詩歌文本的“互文性”有助于加深對這一形象的認識。在《眺望北方》一詩中,“我”之所以“眺望北方”,是因其初戀情人家在內蒙;在這首《遙遠的路程》中,“我”之所以雪中佇立,寄情遠方,是因其初戀情人即將赴美遠行;而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我”之所以“面朝大海”,乃是因其初戀情人或許已經抵達大洋彼岸。原來,這位抒情主人公“我”的目光始終沒離開過那位初戀情人的身影!在對待愛情方面,詩人海子就是如此鐘情,如此癡心!

古今中外,文學史上的情詩不可勝數,美不勝收。海子這首《遙遠的路程》究竟美在何處?這是解讀和鑒賞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反復閱讀和揣摩這首詩歌,筆者認為,這首詩最為感人之處,不在于其“商籟體”的外在形式或內在結構,也不在于其大巧若拙的詩歌技藝,甚至不在于抒情主人公那顆鐘情之心;該詩最為感人之處,就在于詩人在白雪面前的“羞愧”和在愛情面前的“自責”。唯有那些勇于“澡雪”自我的高潔之士,才會在雪地面前頓感羞愧,才會渴望大雪一直下到自己內部,去清除自己的“骯臟”,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和胸襟!在潔白如雪的愛情面前,海子表現出難能可貴的“懺悔”意識和自我清潔的“澡雪”精神,他無意中為讀者提供了一幅精神自畫像。

生活中的海子是一個極愛干凈的人,總是穿著干干凈凈的衣服,甚至在他走向山海關的鐵軌之前,他也將房屋打掃得干干凈凈。在精神方面,海子有一顆潔白而純粹的靈魂。當他在青海湖畔看到清澈的湖水和天上的白鳥,海子深情地寫道:“我多么貧窮,多么荒蕪,我多么骯臟/一雙雪白的翅膀也只能給我片刻的幸福”(海子《青海湖》)。面對白雪皚皚的世界,海子曾發出感嘆:“雪的日子/我只想到雪中去死”(海子《雪》)。讀過這樣的詩句,讀者才會明白海子心靈世界的圣潔和純粹,也才能更好地理解詩人那幅精神自畫像。我們只有認識到海子的善心和真誠,才能深刻體會其詩歌之美。而一旦我們在本詩中認識到海子對初戀情人的崇敬和對自己的苛責,也就不難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海子對“陌生人”的衷心祝福:他把一切美好的祝福都

給了別人,留給自己的是面對苦澀的大海,行走在詩歌的獨木橋上!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由于海子內心世界的善良和純粹,才賦予其詩歌崇高的品格與博大的境界。就《遙遠的路程》而言,由于其難能可貴的“懺悔”意識和超拔脫俗的“澡雪”精神,才使其臻于藝術的唯美圣境。

綜上所述,在這首詩歌中,詩人為讀者提供了一幅雪中佇立圖,也留給讀者一幅精神自畫像。浮想聯翩的詩人把執著的情感投向遙遠的路程上的“初戀情人”,詩人思念之心路,跨越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該詩觸景生情,抒發了對青春往事難以割舍的眷戀之情,表現了詩人難能可貴的“懺悔”意識和自我清潔的“澡雪”精神;正是由于“懺悔”意識和“澡雪”精神,使得該詩超越了普通意義上的情詩。

?譹?訛 原題目為《遙遠的路程——十四行獻給89年初的雪》,為方便起見,省略副標題。此外,海子另有一首僅四句的短詩,名曰《遙遠的路程》,寫于1989年1月22日,與本詩并無聯系。

?譺?訛 十四行詩(sonnet),聞一多先生譯作“商籟體”,是一種源于歐洲的抒情詩體。一般來說有十四行,每一行有特定的韻律,且行與行之間,有固定的押韻格式。

?譻?訛 海子創作的十四行詩按時間順序排列為《十四行:夜晚的月亮》(1985. 6.19)、《十四行:玫瑰花》(1987.8)、《十四行:王冠》(1987.8.19夜)、《十四行:玫瑰花園》(1987.8.26)、《遙遠的路程——十四行獻給89年初的雪》(1989. 1. 7)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1989. 1. 13)。《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雖未標明十四行詩,實際上是按十四行詩的體式創作的,只是后六句沒有分行而已。

?譼?訛 在《海子的詩》(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及另外一些海子詩歌選本中,該詩通常按7:7格式被分成兩部分,這種劃分大有商榷的余地,因為十四行詩通常按8:6格式劃分為兩部分。

?譽?訛 聞一多:《談商籟體》,《聞一多全集》第3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2年版,第447頁。

?譾?訛 選自西川主編:《海子詩歌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502頁。

篇3

我沒有可人的外表,沒有什么淑女形象,更不懂得琴棋書畫。

我只是整天沒形象的嘻嘻哈哈,不用去做作,不用去偽裝。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喜歡安靜,不喜歡一個人生活,

不喜歡一個人的世界,不喜歡山間歸隱。

我喜歡吵鬧,喜歡朋友,喜歡每天可以和朋友在一起喧鬧,

喜歡和一群瘋女孩毫無形象大喊大叫瘋跑吵鬧。

喜歡和朋友開玩笑,并不去在意朋友是男的還是女的。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喜歡復雜,不喜歡復雜的生活,

不喜歡繁雜的世界,不喜歡神秘的人。

我喜歡簡單,喜歡簡簡單單的生活,

喜歡快快樂樂的活著,喜歡交一些單純的朋友。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討厭別人的不相信,討厭別人的背叛,

討厭別人的利用,更痛恨在我的世界里的背叛。

我喜歡真誠,喜歡真誠的人,

喜歡和真誠的人交朋友,喜歡朋友間的那份默契。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看起來可以沒心沒肺,可以笑得很瀟灑,可以原諒所有。

我也很傷感,我也會為了一部電影、一首歌、一個故事。

一個人感動的流淚,可以哭的稀里嘩啦。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會放棄,不會輕易落眼淚,

不會為成績的失利而哭泣,不會為別人的議論而去改變自己。

我會很堅強,會看淡一切名和利,會做我自己,

會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需要任何人的指點。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會是嬌滴滴的,不會很淡定,不會是大家閨秀。

我也會暴躁,我也會煩躁,我也會野蠻,我也會很男人。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是很成熟,不會用一個成年人的眼光對待每一件事,處理每一件事情。

我會很幼稚,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會做一些幼稚的事情。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會屈服,不會放棄一些本該屬于自己的東西,不會輕易妥協。

我會很倔強,會去爭取屬于自己的東西,會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會很放肆,不會不學習,不會成為老師的問題學生。

我也會好好學習,會成為老師、家長心目中的好學生,會為學習而努力。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不想早早的就進入這骯臟的世界,不想被污濁。

我不想早早被著無知的世界汲取,我想理智一些。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還不想看透世界,我還不想領會現實的殘酷。

我只想活在自己幻想的美好世界,簡簡單單而已。

我還是個孩子,一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很好,不哭不鬧,只是需要朋友的安慰與擁抱。

我很好,不哭不鬧,只是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不要別人的議論。

我很好,不哭不鬧,只是很難安靜的了。

我只是個孩子,僅僅是個瘋瘋癲癲的孩子。

我想要吃世界上最最好吃的東西,想吃多少就多少。

我想要游覽世界上最最美麗的風景,想走多遠就走多遠。

我想要玩世界上最最好玩的游戲,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我想要穿世界上最最漂亮的衣服,想穿多少就有多少。

我想要喜歡世界上最最美好的少年,想愛多久就愛多久。

篇4

這不——

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準備演講稿,上臺演講。我本來就是一個害羞的孩子,聽到老師這些話,頓時沒了信心。第二天,老師抽出了兩節課來聽我們演講,當我看到同學們精彩的演講后,我越來越覺得自己不行,眼看就要到我了。我的心里就好像有只兔子在躥上躥下似的,腳也顫抖起來了。

到我了,我手里拿著稿子,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向講臺。面對著臺下五十多名同學,我的臉頓時紅得像紅蘋果了,不禁打了冷戰,心想:天啊,快救救我呀。這時,老師用信任的眼神望著我,似乎在告訴我“你能行”。

篇5

山東省臨邑縣師范附小三年級三班  齊夢瑤

我家門口有一個賣豆子的老奶奶,她很喜歡小孩。每次我去買豆子,老奶奶都逗得我們非常開心,所以我們都叫她“開心豆”奶奶。

有一天,家里沒豆子了。媽媽給我10元錢讓我去“開心豆”奶奶那買豆子。到了樓下,我看見了老奶奶和她那相依為命的小車了,我飛奔過去說:“奶奶,買二斤黃豆!”“好!”老奶奶高興地說。奶奶熟練地拿起袋子,裝上黃豆,稱好了,慢慢地遞給我說:“小朋友,拿好了,不要撒了。給我二元就行了。”我趕忙把10元給了奶奶。她找回錢,我卻沒數就回家了。

篇6

常常趴在桌子上,咬著筆管

醞釀那么一點兒稠密的情緒

詩的浪漫中我學會思索

走出詩歌,我輕輕牽住幸福的手掌

天空是一雙巨大的翅膀

在我的詩里,卷曲高處的風

瀑布是美麗的姑娘

在我的詩里,翹首與空蒙之中

每一朵花里都住著花仙子

蜜蜂蝴蝶,是他出嫁時的伴娘

每一顆星星都是一個傳說

以冥想的節拍,輕叩我的窗扉

我是個愛寫詩的孩子

我的幻想攀升·凝聚·降落

遍地是靈感的清泉

篇7

    開學上課了,我仔細觀察他的一言一行,發現他上課搶嘴,坐無坐相,站無站樣,自己的學習用品放得亂七八糟的,有時還坐到地上,我更確準了學前家訪時的判斷,他果真是個問題學生。有一次,別的學生都放學走了,我把他留下來整理書包,哪知他姥爺來到了教室里,不容分說,拿起他亂亂的學習用品就往書包里塞,還說回去讓他爸爸媽媽理,當時我看得目瞪口呆,心想這樣的姥爺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呀。在一段時間里,我們為了糾正他的不良習慣,經常批評他,害得他媽媽也急得直掉眼淚,不斷地問我們有沒有好的辦法讓她兒子轉變過來。我們一再安慰:幸虧是小班,如果是大班的話,他早就落下跟不上了。現在還來得及,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配合吧!

    有一次上語文課,我在黑板上寫了許多漢字,并讓學生挑戰讀,因為開學才沒幾天,學生識字少得可憐,有的字雖認識了,但讀起來也還很陌生,很多學生都縮著小手不敢上來,只有幾名好學生上來挑戰讀了,突然下面傳來了不和協的雜音,心想:真是討厭,有學生在搶嘴了。是誰呀?我順著聲音望去,看到了坐在座位上的小朋友霄霄,只見他伏在桌子上一點坐相都沒有,小手未舉起來,嘴里卻輕輕地念著黑板上的字,我有些生氣,叫他站了起來,正想狠狠地批評他一頓:到底還有沒有紀律?這時我發現他眼里閃動著光芒,是那么興奮,又是那么喜悅,我覺得我不應該傷害他,也不忍心批評他了,于是就改變了主意讓他挑戰讀字了。結果令我大吃一驚,他全讀對了!真是意外的驚喜,我獎了他三張小鴨子獎券,又讓同學們鼓掌表揚。他高興極了,那一天他坐得特別正,發言能先舉手,不搶嘴了。就這樣,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霄霄小朋友識字能力特別強,我就經常讓他當小老師教大家識字。他很樂意。

    一次下課,我發現他還不會跳繩,就看著他跳,并幫著他一下一下地數,他跳得可起勁了,第一天,他最多跳了十下,第二天他最多跳了二十下,第三天他最多跳了三十下……一周后跳繩測試,他竟然跳了九十多下。我們發給他一張喜報,他說他還想多跳一些,爭取得到優秀級的喜報。后來語文測驗,他也得了一百分。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你熱愛生命嗎?如果熱愛,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如果你熱愛你的生命,那么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別錯過了這美好的時光,如果錯過了那是不可能再回到學習的時光。但丁曾經說過:“最聰明的人是最不愿意浪費時間的人”你想做個聰明的人嗎?如果想,那么請珍惜我們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浪費時間,那么你就是最聰明的人。

時間,已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時間,就在我們讀書的時候過去了;時間,就在我們吃飯的時候過去了;時間,就在我們玩游戲的時候過去了;時間,就在我們睡覺的時候過去了。同樣的時間過去,在學習時,時間雖然過去,但我們學到了知識。而在我們玩游戲時,時間也一樣過去,而我們卻什么也沒得到。

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不浪費時間,做個聰明的孩子,做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吧!

篇9

星期六那天,我和爸爸在家。媽媽要上班去,臨走的時候對我說:“家里沒有饅頭了,你們要買點去,錢就在柜子里。”我說:“好了媽媽,你就快走吧!”可媽媽又說:“我晚上有可能加班,就別等我吃飯了。”

媽媽走后。我左思右想。到底做什么飯呢?腦中浮現出一個媽媽攤煎餅的情形來,就跑去跟爸爸說了,爸爸也同意了。我就先去刨來了蔥,不小心,蔥汁濺到了眼睛里,我趕快到在用涼水洗了洗,還好,沒有多大的影響,我又可以看見東西了。就又接著干起來。開始是把蔥切成沫,然后是和面,放雞蛋,放水。都要適量,就攪拌起來。看看不夠薄,又放了點水。終于行了。架上餅鐺,等熱了放上油。“哎吆!油放多了!”我就拿了小勺把油弄開了。接著,我就舀了一勺稀料,往鍋里一倒。再翻過來。這樣,我的第一個煎餅攤完了后,馬上就讓爸爸嘗了嘗。爸爸說:“一股子豆油味兒。”

等我全部攤完了,就要吃飯了。剛剛擺完飯桌,媽媽就回來了。我就趕緊讓媽媽吃我攤的煎餅。媽媽說:“一會兒。”媽媽洗完了后就高興地吃起我做的飯來。可能覺得我長大了吧。我也覺得這次的晚飯太香了,尤其是我親手攤的煎餅更好吃。我真是一個幸福的孩子。(2007、12、7)

篇10

    然而,就在這時,我的眼角瞄到了一個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小朱(一個小男孩)心不在焉,眼睛老往桌肚里瞄,而他的一只手正伸在里面搗鼓著什么,而另一只手還不忘抓著書,豎在桌上。看來,他還懂得裝模做樣,但這在我眼里不過是欲蓋彌彰。這對于追求完美的我來說,心里自然不快,但為了不影響整體,我沒做聲,而是不動聲色地走到他地座位邊,逗留了一下。顯然,他馬上意識到了,迅速把手抽了出來,端正姿勢坐好。我心想:這調皮的家伙,上次還剛剛表揚過他,說他有進步,想不到老毛病又犯了,但愿他接下去能安分一點,讓這節課留下一個美好的尾聲。

    “老師,朱**在弄巧克力。”正當我激情滿滿地講述時,小朱的同桌發現新大陸似的叫起來。這如同在一段美妙的音樂中跳出一下刺耳的喇叭聲,一切美好的感受都破壞殆盡,全班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去。同桌還當場從他的桌肚里拿出那條巧克力放在桌上。這下可好,“人證”、“物證”俱在,大家一片唏噓聲。我生氣極了,這課還怎么上?我不禁大步走過去,質問:“朱**,這是怎么回事?我三令五申說過,不準在學校里吃零食,你都當耳邊風了。不但把零食拿來,連上課還記著。”小朱低著頭,一聲不吭。我又轉而對大家說:“假如,朱**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一定想給自己畫許多好吃的零食,讓自己吃個夠。”孩子們聽了都哄堂大笑,小朱已是淚眼汪汪。這時,下課鈴聲已響起。本來好好的一節課弄成這樣,末了,我嚴肅地說道:“朱**,下課后帶著你的好東西到辦公室里來,其他人好好想想他這樣做對不對?”

    來到辦公室后,小朱緊緊地攥著巧克力,仍是一味地哭泣。我想他大概是心虛了吧,怕老師批評他才哭個不停。于是,我耐下心來跟他講,從吃零食的危害講到上課的紀律,講到時間就是知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把所有的大小道理都苦口婆心地講了一遍。一直講到了上課,他才輕輕點點頭,算是認了錯。我也松了口氣,說:“我相信你知錯就改,下午的班隊課上,你對大家說說,以后該怎么做。巧克力先保管在我這里。”

    下午,班隊課,我又抽出十分鐘的時間,把小朱的事樹為反面教育典型,進行全班討論。討論的效果很好,大家矛頭一致,“挖掘”出了許多危害之處,并紛紛表態自己會怎樣做,連小朱也表示以后不會這樣做了。對此,我也很滿意,如此“小題大作”一番,其他人該不會再犯了吧。末了,為了體現教育的人性化,我還補充了一句:“我相信朱—是個知錯就改的孩子,只要他以后好好表現,老師和同學同樣會喜歡他的,對嗎?” “對!”在一片響亮的應答聲中,下課了。

    本來,這事到此為止,如果不是接到那通電話,我想我至今還會為自己的“一絲不茍”沾沾自喜。

    當晚,我正坐在電視機前,電話鈴響了。我拿起話筒:

    “喂,邵老師嗎?我是朱**的爸爸。”

    “是啊,你好!有啥事嗎?”我想,莫不是今天的事?知道了也好,跟家長溝通一下,更有利于教育。

    “聽說這個小鬼頭今天課堂上開小差,吃東西?”

    “是這么回事。今天上課時候,大家再專心聽講,他在弄巧克力。不過,這個我已經教育過他了,他也知道錯了,你就別說他了。以后叫他別把零食帶到學校里來。”

    “是呀,我對他講過。主要是昨天吃結婚酒,新娘子分巧克力,他稀奇的要命,對我們講,要送給邵老師。誰知道這個小鬼頭送么不送,在上課時候弄出啥來……”

    聽到這兒,我腦袋轟的一下大了:什么?新娘子分的?要送給我?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么。

    在接下來的通話中,我和家長做了解釋,進行了充分地溝通,還與小朱談了談,表達了謝意和歉意。后來,我還就此事在班中進行了說明。

    這件事過去了,可能天真的孩子早已原諒了我,但此事對我的觸動很大。一塊巧克力可能在成人的眼中算不了什么,可在孩子的眼中是多大的美味呀!可孩子用一顆純真的心抵擋住這種誘惑,想的是要把它送給自己的老師。可以想象,他揣著那塊巧克力,想要送給我的激動心情,以至于等不及下課。可能他還不止一次的設想過下課時該怎么送,老師會說些什么。可我卻把孩子的情不自禁,當成了重大錯誤,甚至只顧說教,體現自己的權威,而完全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直到現在,我才想起當時那雙哭泣的眼中,分明噙滿了委屈,我卻只知一味責怪。雖然,了解情況后,我努力做了補救,但留下了許多遺憾。如果,沒有接到家長的電話,那將給孩子的心靈造成更大的傷害,孩子可能再也不敢向老師示好,師生之間就會產生一道很難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