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03-30 13:24: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冠心病的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冠心病的護理措施

篇1

【關鍵詞】糖尿病;冠心病;臨床護理措施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病癥之一,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人們開始逐漸關注糖尿病的護理與治療。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1],糖尿病并發冠心病的概率要遠遠高于正常人發生冠心病的概率。臨床護理干預是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同時,還要幫助患者了解治療的狀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生活指導、運動護理以及飲食護理,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并發冠心病的機率,有效的控制危險因素,降低患者的血脂、血糖,緩解胰島素的抵抗,提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恢復與痊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男性212例,女性90例,年齡在23-67歲之間,入院的時候302位患者的空腹血糖均處于6.6mmol/L至21.2mmol/L范圍內。經過冠狀動脈造影診斷302例患者均并發冠心病,患者在入院時的收縮壓處于143mmHg至180mmHg范圍內,舒張壓處于90mmHg至120mmHg范圍內,血漿總膽固醇處于240mg/dL至260mg/dL范圍內。臨床表現:呼吸困難、多食、胸悶、多尿、多食、心悸以及多飲等。

1.2 護理方法

1.2.1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當多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耐心的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關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知識,引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心理疏通、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療積極性與信心,盡量滿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醫療與生活上的需求。

1.2.2 藥物護理

1.2.2.1 合理使用降糖藥物

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要重視降糖藥物的合理使用。每一種降糖藥物對于患者心肌血供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例如:優降糖,會增加患者的心肌缺血,而格列美脲對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供影響較小,所以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選擇合理、有效的藥物。

1.2.2.2 合理使用降壓藥物

降壓藥物主要包括: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Ca通道阻滯劑以及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的降壓效果良好,但是容易導致患者的血脂、血糖絮亂;Ca通道阻滯劑治療心率過快癥狀的效果良好,但是無法有效的降低血脂、血糖,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能夠有效的降壓,而且還能夠提高葡萄糖在患者體內的利用率,在治療中應當推廣使用。

1.2.3 生活指導

避免患者出現便秘狀況,定時的進行沐浴,自我調節身體機能。

1.2.4 運動護理

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選擇運動方式,老年患者應當以散步、打太極以及慢跑等運動事項為主,飲食1h之后才能夠進行運動,每次運動15-30min,不得超過1h。

1.2.5 飲食護理

患者的飲食應當堅持高鈣、低鹽、低糖、高纖維素以及低脂飲食原則。

1.3 統計方法

對患者入院與出院的信息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利用t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結果

綜上所述,對比患者入院與出院時的生化指標,發現患者出院時的血膽固醇、病理了解程度、血壓以及血糖要比入院時的效果好,出院與入院數據存在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結論

糖尿病,是由于內分泌代謝絮亂產生的一種疾病;冠心病是一種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冠心病之間呈現相互影響的關系[2],兩者都會加重彼此的疾病危害程度。對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療,除了常規治療,還要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疾病狀況。重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不良情緒,降低并發冠心病的機率,還要合理的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與運動護理,促進患者體內血液循環,控制血糖、血脂的上升,防止血液過于粘稠而造成患者心肌缺血情況的惡化;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避免藥物不當造成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心理護理、運動護理、生活指導、病理知識講解以及飲食護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治療效果,使患者痊愈,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杜春麗. 1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護理措施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17):62-63.

篇2

人性化護理就是以人為本,了解患者的各種需求,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整體的、有效的護理模式,使患者在心理、社會、精神上處于滿足而舒適的狀態,減少或降低不適的程度。目前,全球都步入老齡化,而我國社會老齡化問題也日趨嚴重。心血管病疾患是威脅老年人生命安危的嚴重病因,關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尤為重要。因此,也對老年心血管患者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據心血管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點,提出了對老年心血管患者人性化護理工作的重點,旨在有效地輔助治療心血管疾病。

轉變觀念、順應角色、換位思考

作為心血管內科的護士首先要了解自己責任區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性格特點等,可根據不同人的特點營造良好、溫馨的氣氛,主動問候患者,給予患者微笑服務。對患者的關懷可以延伸到對其家人的了解,了解患者的社會關系。很多老年人住院后會產生孤獨的心理。因子女忙于自己的家庭、事業,對老年人的照顧也是力不從心,此時護士要給予患者更多生活上、情感上的關懷,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早日回歸家庭、社會。

做好基礎護理

生活護理:根據患者不同病情為患者做好生活護理。對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協助護理其生活起居及個人衛生。護士應保持良好工作情緒、關心、體貼、鼓勵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釋、安慰工作,協助患者克服各種不利于疾病治療的生活習慣和嗜好。

休息護理:在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的患者,要保證足夠的休息,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會極大地影響疾病的治療,甚至導致更為嚴重的并發癥,最常見的情況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發生一次這樣的情況,對心臟就是一次不可逆轉的損害。重癥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病情穩定者鼓勵逐漸床上活動或下床活動,長期臥床者每2小時更換,避免壓瘡的發生。

飲食護理: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給予飲食方面的指導。如鼓勵進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適當攝取粗糙、多渣的雜糧及油脂類食物,適量飲涼開水、蜂蜜等。進食易消化食物并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應限制鈉鹽攝入。

氧療護理:非嚴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導管吸氧,即2~4L/分,濃度30%~40%;嚴重缺氧8L/分;急性肺水腫患者采用30%~50%乙醇濕化交替吸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予以持續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壓吸氧或必要時行機械通氣。

便秘護理: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嚴重常伴有頭痛、腹脹、厭食等伴隨癥狀,患者常因排便時過度屏氣使顱內壓和腸內壓升高,從而誘發心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視。在進行護理工作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指導,培養患者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習慣。對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結腸行走方向輕輕揉壓腹部,連續數日未大便者可給予緩瀉劑或低壓溫水灌腸,無效時可戴手套手指后輕輕將糞便摳出。能下床活動,做到勞逸結合,加強腹肌和盆底肌的鍛煉,有助于便秘的預防。

失眠的護理: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環境、心理、疾病因素導致失眠,表現為入睡困難或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繼續入睡的情況。某些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也可導致失眠,如利血平、可樂定、卡托普利等。護士可在一定范圍內為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保證病房的安靜。在工作中要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睡前開床頭燈、根據實際情況盡量滿足患者個人睡眠條件。

護理措施

做好基礎護理,解決患者的需要:自患者入院起,責任護士應認真細致地評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工作。協助患者洗漱、進食、大小便等生活需要,尤其注意安全防范措施,病床加床檔,床尾有安全標示卡,防止患者跌倒、墜床等意外的發生。

做好心理護理:醫護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出現這些不良心理的情況及原因,耐心勸導和撫慰,主動與之溝通,給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壓力,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及個性特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多巡視病房及時了解患者的思想變化,耐心地進行心理疏導,以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穩定其情緒,幫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注重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術水平: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因并發癥多、病情重而導致病情突變,猝死率高;因此,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各類常用儀器如心電監護儀、除顫儀、微量泵、呼吸機等搶救器材及藥品的使用方法;各種搶救用物要定點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應、定時核對、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備用狀態;患者一旦發生暈厥,應立即就地實施搶救并通知醫師;及時給予吸氧、建立靜脈通道、測量血壓;遵醫囑及時準確的用藥;若患者出現心臟驟停,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護士執行各項搶救工作應做到準確無誤、反應能力迅速敏捷、觀察病情細致全面。

加強責任心,做好用藥觀察:護士應掌握心血管科常用藥物的方法、劑量、作用、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做好三查七對。對于特殊藥物,如服用洋地黃類藥物時應準確掌握劑量,用藥前后密切注意心率、節律變化并督促其按時、按量服藥,防止漏服、錯服;應用利尿劑應注意尿量及電解質變化;應用擴血管藥物時應監測血壓;使用抗凝藥物時應注意患者有無出血征象;輸液時護士要落實好查對制度,加強巡視,隨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提高靜脈穿刺技術保護好患者的血管。

開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對患者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進行有效干預,也可根據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需求針對性采取各種健康宣教方式。同時,實施身心并重的整體人性化護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更好的促進身體康復,

提高生活質量。

總之,人性化的護理是治療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1],良好的護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復,故護理人員應切實認識到這一點,將人性化的思想帶到各項護理工作中,降低了發病的致殘率,減少了急、危、重癥的發生以及發病的幾率,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篇3

【關鍵詞】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護理措施

21世紀,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人們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高度關注,目前尤其受到重視的是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在所有威脅老年群體健康的疾病里,心腦血管疾病具有較為嚴重的影響力和殺傷力。當前,引發心血管病的因素多種多樣,常見的引發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血液粘稠和肥胖等一些病癥,據調查,國內已有近三億人患有一定程度的心血管病,而在這些患者中,每年的死亡人數大約有三百萬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在所有致死因素中占據半數左右,大約相當于惡性腫瘤的兩倍。為了進一步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醫護情況,減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筆者將介紹一些針對心血管疾病的護理措施。

1心靈呵護,思想護理

談起心血管疾病,很多老年患者都會色變,其實心血管疾病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做好護理和防范,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患病情況。因此,醫護人員應該對老年患者進行心靈呵護,減少他們對心血管疾病的恐懼感,降低他們心里對家人負擔加重的負罪感,針對具體患者進行相應的心血管疾病病況介紹,使他們真正了解心血管疾病,放松心情,去應對和戰勝心血管疾病。唯有如此,老年患病者才能真正忽視心血管疾病帶來的困擾,全身心的投入到疾病的治療中。

2妥善周到,基本護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經常需要住院進行治療,我們的醫護人員要提供周到完善的護理措施。首先,住院環境的清潔舒心是必備的,為此,要嚴格控制病房內的清掃、消毒、通風、保濕控溫等各種清潔工作的及時有效進行;其次,對患者身體的常規檢查要按時進行,比如常見的血壓血脂、心脈心率等情況的檢查和胸悶頭暈等不正常現象的檢查;再次,對于一些失去完全生活自理能力或者失去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患病者,要進行一系列的協助護理,尤其是飲食起居、戶外散步等的輔助;最后,要嚴格控制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休息護理,很多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常常因為醫護人員在休息護理中的失誤而失去生命,因此必須對這一護理加強重視和實施力度。

3重視常規檢查,勘探病情變化

基本護理中,我們講到了對患者身體進行常規檢查這一基本護理,其實進行常規檢查的目的,就是根據每日常規檢查的微小變化來及時發現一些隱藏病情,今早把病情控制在可以監管的范圍內,防止病情嚴重爆發時治療不及時現象的出現。常見的血壓升高現象就是基本檢測項的一種,血壓一旦超出正常范圍,必然會出現一系列伴隨效應,有些甚至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必須及早對像血壓這樣的常規項的觀察,來勘探病情隱患,并進行相應的護理。

4急癥發作,吸氧護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常見的就是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這些都會造成心率、心律波動太快使體內供氧不足,致使呼吸困難。此時,對患者進行吸氧護理可以及時補充體內缺乏氧氣,使得體內新陳代謝正常,進而緩解心悸呼吸困難等癥狀,使患者恢復正常。

5藥到病消,對癥下藥

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療和治理中,藥物配合治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醫護人員應該熟悉各種治療藥物的用量、用法及治療效果,輔助病患及時正確的服用。常見的治療藥物有洋地黃,該類藥物主要心功能不足衰竭等癥狀,應該根據不同的心功能癥狀表現,選擇不同的劑量和使用方式;此外利尿類藥物也是比較頻繁使用的藥物,它對緩解心力衰竭等癥狀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但是也要經常進行常規檢查,以防止用藥失當情況造成的嚴重后果;還有一些降低血壓血脂、防血栓等癥狀的藥物必須掌握其使用劑量和使用方法。最重要的是,在這些藥物的使用過程中,要時刻對病患的身體各項指標進行監測,以防因藥物使用不當造成的生命威脅。

6特殊情況,高效急救

作為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醫護人員必須時刻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心血管病患者發病時一般伴隨著心悸、呼吸困難、供氧不足等癥狀出現,如果不能及時拯救,會使得病人心肺呼吸困難,腦內充血,窒息而亡,因此必須把各項急救設備和急救設施放在離病患較近的位置,同時醫護人員要短時間的定期對病患進行檢查,以及早發現病人的不正常現象,及時規避大的災難的發生同時可以確保及時發現并進行急救護理。同時醫護人員還要會一些心臟復蘇術等技術,來應對一些因已經救治不及時而陷入昏厥的病人。

7院內院外,健康護理

開展健康指導可以使病患在院內院外都得到很好的護理照顧,一般的主要是針對一些心血管疾病的護理進行的指導,這主要是針對病患及其家人進行的健康輔導,可以幫助病患在遠離醫院的范圍內得到較好的照顧和護理。在病患的活動范圍內,備好常用急救藥物和急救裝置,以便周圍護理人員及早應對一些特殊情況。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按時服用有針對性的藥物,要遵守醫生指導,定時檢查,合理更改藥方和藥量;同時要加強自身身體素質,在工作之余,多進行一些戶外運動,如散步、健美操等一些有氧運動;此外,在平時生活中,要進行食療,一些不能吃的食物要盡量少吃,使得飲食起到護理的作用,比如有高血壓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應該少食高脂食品。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衛生等方面的護理需要做到健康安全。

8結束語

老年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人類疾病中難以克服的一大重癥,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死亡率和患病率,并不是該疾病沒有相應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技術,而常常是由于護理中的一些問題沒有及時很好的應對造成的。本文提出的一些護理措施都是實際護理中經常用到的,而且非常具有實施效用,為心血管疾病的緩解和治療提供了正確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岳春艷.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措施以及護理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3,02(上):793.

篇4

【關鍵詞】 心血管疾病; 重癥監護室; 心理特點; 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5-009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nursing ways and care measur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atients.Method:60 cases of ICU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4 and analyzed thei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personalized pared the mood changes,control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care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Result:The incidence of negative emo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CU;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re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City,Longyan 364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5.044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國內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不斷上升,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送入重癥監護室(ICU)治療觀察。由于病情危重而復雜,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負面情緒,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1]。為改善臨床療效,本研究對ICU心血管疾病患者開展了心理干預和舒適護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筆者所在醫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41~82歲,平均(56.3±2.4)歲;心理特點:孤獨或抑郁23例,緊張或焦慮24例,恐懼29例,依賴與期待18例,沖突心理12例。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2~82歲,平均(56.1±2.1)歲;心理特點:孤獨或抑郁22例,緊張或焦慮25例,恐懼26例,依賴與期待20例,沖突心理1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情緒特點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制定心理調查量表調查所有患者的心理狀態,主要分為焦慮、緊張、恐懼、孤獨和抑郁、依賴與期待、沖突心理五方面內容。

1.2.2 護理方法

1.2.2.1 對照組 本組予以常規心血管疾病護理。疼痛明顯的患者使用藥物鎮痛;情緒不穩定的患者加強管理,避免發生意外;危險用具及時取走、統一管理;改善日常飲食、規范作息。

1.2.2.2 觀察組 本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實施個性化護理:(1)對于恐懼、緊張、激動的患者,穩定其情緒后,耐心向患者介紹當前病情、采用的治療方式和效果,并向患者保證醫療質量及相關操作手段的安全性。告知患者病情控制方法與預期效果,但應強調心理因素對病情變化的影響,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考慮到病情多變而危重,必要時采用搶救措施,盡量不要讓患者情緒波動而嚴重影響治療進程。(2)理解患者負面情緒,適當引導。考慮到ICU患者病情和環境、制度的特殊性,鼓勵患者主動宣泄情緒、表達想法、提出疑問,以便針對性予以疏導、安慰和心理干預。在進行侵襲性操作前及操作過程中,親切地與患者輕聲交流,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充分理解和認可診療護理措施。(3)及時向患者報告和講解病情變化。通過及時的交流幫助患者打消顧慮,引導患者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對于需行手術治療者,術前應充分開展教育、交流工作,讓患者在基本了解手術特征和意義、認同醫護人員專業能力后進入手術室,術中持續鼓勵和關懷患者,保障治療工作順利開展。(4)維持病房環境整潔、空氣流通、光線充足,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對于疼痛明顯者,通過與患者交談或鼓勵其看書、看電視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緩解疼痛感,必要時可酌情應用鎮痛藥物緩解疼痛。(5)囑患者攝入低熱量、低膽固醇、低鹽食物,戒煙酒[2-3]。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問卷形式調查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其中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良情緒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不良情緒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是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ICU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情緒除受自身疾病因素影響外,還受環境因素、診療護理措施以及心理因素等的影響。患者的情緒變化程度及其持續時間均將影響病情變化,嚴重時可導致療效降低、延緩疾病轉歸甚至誘發嚴重不良反應[4]。因此,積極分析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非常必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多數患者明顯焦慮。患者從昏迷休克中蘇醒,感覺到身體的不適,又處在病房環境當中,隨著神志逐漸清醒,會懷疑病情是否加重,擔心是否面臨生命危險,容易焦躁。(2)緊張和恐懼。重癥患者發病突然、進展迅速,伴隨嚴重的不適感,病情的進展會產生瀕死之感,加上監護室環境特殊,心理反應更強烈。(3)孤獨抑郁。監護室環境對外隔絕,家屬不能時時陪伴,治療工作更復雜,周圍遍布搶救器械,患者情緒更敏感,總懷疑病情嚴重惡化,時時擔憂日后的家庭、工作、生活,影響治療和護理,還可能輕生。(4)依賴、期待心理強烈。重癥監護患者自理能力降低,十分盼望短時間內恢復,加上家屬探望次數有限,對醫護人員更加依賴。(5)沖突心理。重癥監護患者多遭受著胸痛、胸悶氣短等困擾,病情反復而危重,病情發作時十分難受,但出于自尊心或不想麻煩他人,內心多有沖突特點,加上治療過程成本較高、有經濟負擔,患者內心糾結更多[5]。

本研究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實施個性化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不良情緒較對照組顯著改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

參考文獻

[1]龐靜.雙心護理干預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3):2155-2157.

[2]王學會.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后護理滿意度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3):64-65.

[3]蘇曉蘭.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復期連續性護理認知狀況的調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3):75-76.

[4]趙志紅,郎靜芳,張采紅,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遵醫行為和預后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8):3183-3184.

篇5

關鍵詞:冠心病;社區護理;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3-0111-01

1 前言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后,致使血管發生阻塞,進而導致心肌缺氧、缺血而引發的心臟病[1]。據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由此估計每年我國冠心病的死亡人數將近2200萬左右。基于冠心病病患長期在院外用藥治療,缺少預防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如飲食、行為等方面,因此,開展科學有效的社區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冠心病患者進行回顧性的分析,給予社區護理干預后,取得良好效果。具體情況如下介紹。

2 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選取自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社區護理干預的對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齡均在50歲至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歲。這6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20例是單純的心絞痛,15例是心肌梗死,15例是無癥狀的心肌缺血[2]。通過診斷后,所有病患均符合冠心病疾病的診斷標準。

2.2 護理干預措施

2.2.1 登記及選組工作:出院前,做好患者所有資料的登記工作。通過隨機抽取的方式,將6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2組,每組各30例,兩組病患均給予藥物指導。出院后,實驗組的患者給予社區護理干預,對照組不執行社區護理干預。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以及病情等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2.2.2 護理的內容:對實驗組的病患進行1次/月的家訪,每次進行30至60分鐘。依據家訪的結果,重新調整藥物的管理方法。具體內容主要有:首先,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選取不同方式為冠心病病人傳授冠心病的相關知識。給予患者心理指導,以消除病患的恐懼心理,防止患者的情緒波動,從而增強其治療的信心。其次,飲食上的指導,建議患者食用低脂、低熱量的食物,禁吃肥膩的食品或者動物內臟,少食油炸的食物,不喝汽水,攝入較多的維生素,多吃水果及蔬菜。第三,運動上的指導,科學表明適量的運動,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療。不宜進行激烈的運動,適合步行、登山、慢跑、太極拳及游泳等有氧運動[3]。第四,戒煙、戒酒,叮囑病患盡量戒煙戒酒,以養成優良的生活習慣。第五,按時服藥并定期到醫院復診,冠心病易于反復發作,原因在于患者不按時服藥。因此,指導病患嚴格按照醫囑堅持用藥具有重要意義。叮囑病患定期到醫院復診,若患者未定期復診,應與患者聯系,了解其的情況,提醒病患及時復診。

3 結果

實驗組病患的心絞痛發病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病患的遵醫率及復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結果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

4 討論

隨著當代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以及社會人口老齡化的持續增加,人們的社會心理及精神因素也逐漸增加,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也顯著上升,這給病患及其家屬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及經濟負擔[4]。冠心病是在多種危險因子的作用而引發的慢性疾病,對此,為有效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國內外的學者為此做出大量研究。其中社區護理干預,是預防冠心病復發的重要途徑,其能顯著提高人們對冠心病的認識、態度以及行為水平等。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病患的心絞痛發病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者,而患者的遵醫率、復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此,實施社區護理干預,能顯著減少冠心病對患者生話質量的干擾,從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本次研究中,選擇健康教育、飲食與運動治療以及隨訪調查等干預措施,為冠心病病患提供具體、專業的健康教育知識。使其對冠心病疾病有了深刻的了解,從而減輕患者由于對疾病的缺乏了解而出現的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通過協助護理,使病患積極參與健康教育,對增強患者自身的保健具有重要意義。為冠心病患者進行精密的心理指導及護理,使病患保持積極樂觀、平穩自信的情緒[5]。根據病患的臨床特征、具體病情,科學合理的評估患者,熱情耐心的幫助病患設計及實施病情康復的計劃,促使病患盡早踏上工作崗位。醫護工作者應走進社區,走進病患的家中,在診斷治療的同時,適當開展健康教育,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促進護患間的友好關系,有效促進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幫助患者處理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協助病患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

社區護理干預是一種為適應醫學模式變化而開展整體護理的形式,能使患者在自由、優雅的家庭環境中接受治療、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方便,而且有助于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精神壓力及經濟負擔。搞好護患間的友好關系,使其由“主動到被動指導”的模式轉變轉變為“指導至合作”或者“共同參與”的模式。為患者進行社區護理干預,使患者深入了解冠心病的相關知識以及醫生的指導,使其認識到遵照醫導,有助于降低疾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總而言之,為冠心病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冠心病病患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孫紅娥,楊靜.加強社區冠心病的護理干預和健康教育[J].吉林醫學.2011(07).

[2] 陳敬歡,李玉蓮,鐘慕賢,鄧群好.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社區護理干預[J].北方藥學. 2011(06).

[3] 聞榮,黃小明,蔣其武,肖翔.社區護理干預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22).

篇6

關鍵詞:冠心病;危險因素;控制措施;護理干預

冠心病主要指的是由于冠狀動脈管腔病變狹窄,供血不足等引發的心肌功能障礙,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誘發該種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時也和過度肥胖、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有關[1]。有學者提出應該根據冠心病主要發病危險因素采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而幫助患者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2]。本文總結了有效的冠心病危險因素控制以及護理干預措施,具體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入選的76例冠心病患者都選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患者,按照雙盲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38例)和對照組(38例),實驗組中男25例,女13例;年齡45歲~79歲,平均年齡(62.1±4.5)歲;對照組中男24例,女14例;患者年齡44歲~77歲,平均年齡(61.4±3.9)歲。兩組患者的年齡以及性別等基本資料經過統計學處理后并未發現明顯區別(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吸痰、靜脈滴注、吸氧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以及護理的基礎上,全面觀察、評估患者相關的危險因素,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以及冠心病危險因素等情況為患者制定一個科學、合理、具體的護理干預方案,具體護理內容如下:

1.2.1入院評估 患者入院1d內,責任護士應該全面搜集患者的一般資料,認真記錄患者有沒有伴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有沒有伴有不良生活習慣。同時,應該多和患者交流、溝通,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真實心理想法,進而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

1.2.2健康教育 責任護士應該提前為患者發放處理冠心病高危因素以及冠心病發病的預防手冊,從而增強患者的自我預防意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責任護士應該督促患者戒煙戒酒,合理控制自己的體重,平時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并且保持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1.2.3飲食護理 責任護士應該叮囑患者餐后休息30min左右,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豆制品、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等,平時也應該多喝水,禁止飲用綠茶,少吃生冷、刺激、辛辣類食物,每天嚴格控制患者熱量攝入量,合理控制患者體重。

1.2.4住院注意事項 對于老年患者,護士一定要反復向患者強調用藥劑量、用藥時間以及服藥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情況。患者出院后,護士也應該定期進行隨訪,了解患者服藥、飲食、運動等情況后給予患者一些指導意見,叮囑患者家屬應該幫忙督促患者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

2結果

2.1兩組患者康復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出現心梗再發者4例(10.5%),心絞痛再發者2例(5.3%),心功能障礙者2例(5.3%),對照組中出現心梗再發者13例(34.2%),心絞痛再發者12例(31.6%),心功能障礙者10例(26.3%),兩組差異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 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10.5±7.4)d相對于對照組(18.5±7.7)d明顯偏短(P

3討論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內科疾病,目前很多學者提出[3],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吸煙等都是引發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其中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在開始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一直到心源性猝死的每個環節中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學者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冠心病患者伴有糖尿病常常會伴有其他危險因素,對比分析單純冠心病患者和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狀動脈病變患者。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壓等危險因素會增加患者血液粘稠度,促進血小板集聚附著在管腔內,這樣會使管腔狹窄進一步加劇,長時間如此會形成血栓,使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其次,長期吸煙患者血液CO2濃度相對于正常人高出很多,這樣會進一步加重機體組織缺氧癥狀,對于患者病情恢復非常不利。而且患者長期吸煙的話,會使血液中混入尼古丁等有害物質,而且經過血液循環作用可能會遍布全身,導致血管損傷或者可能引發血管炎癥,從而減少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使血小板再次聚集,加重血栓形成。長期酗酒患者發生心律不齊的風險明顯高于正常群體,也容易誘發冠心病。

本文研究表明,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以及常規護理基礎上配合針對性的危險因素護理,結果患者出現心梗再發、心絞痛再發、心功能障礙等不良事件明顯低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仔細調查分析冠心病患者相關危險因素,并且采取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和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程建群.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復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6):101-102.

篇7

【關鍵詞】 糖尿病;冠心病;護理干預

冠心病發病率近年來在我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糖尿病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存在諸多危險因素,血糖控制差,飲食、運動、藥物的治療依從性差。這些危險因素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康復和治療質量[1]。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和自理能力。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58例,男98例,女60例;年齡64~94歲,平均79歲。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據血糖情況給予胰島素治療或口服降糖藥和應用血管擴張劑擴張冠脈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營養心肌等治療。其他治療方法:根據患者情況給予氧氣吸入;抗感染治療;應用利尿劑;有心衰者進強心治療;有高血壓者行抗高血壓治療等采用給予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包括用藥、心理、飲食、運動指導、自我護理技能培訓。進行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①藥物治療的護理:口服藥物治療的護理采用口頭和書面相結合的形式向患者交代用藥的具體方法,說明藥物的作用、機制和副作用,滿足患者的治療信息需求,從而主動配合服藥,提高用藥的依從性。胰島素治療的護理要做到規范、準確、有效,護士在為患者測量血糖和注射胰島素的同時,向患者講解準確測量血糖和準確注射胰島素的重要性以及低血糖反應的癥狀,如何預防和處理低血糖。對出院后有自測血糖、尿糖或自我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在出院前有計劃地教會其掌握測量血糖、尿糖的方法,注射胰島素的方法。糖尿病的患者盡量不使用對血糖有影響的藥物,如確實要使用,要與降糖藥分開服用,并間隔一定的時間,嚴密監測血糖的變化[2]。②心理護理:長期患病,病情反復,患者易產生焦慮、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情緒緊張可引起血糖不穩定。同時是導致冠狀動脈痙攣的常見誘因,而持續劇烈的冠狀動脈痙攣可導致冠心病病情加重。因此,護士應多巡視,主動接觸患者,與患者交流,針對患者心理特點進行適時安慰,通過啟發、誘導、解釋、說服方法,消除患者心理矛盾,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③飲食護理:強調飲食原則,遵循低脂、低鹽、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高纖維素食物的原則;少食多餐,忌甜食、飽食、煙、酒及刺激性食。同時進餐時間要與服用降糖藥和胰島素注射時間相配合,防止低血糖發生。飲食治療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應通過口頭宣教、書面宣教資料和宣傳片等多種教育形式反復強化,提高患者的自覺性,使之能持之以恒地按飲食處方進餐。④運動護理:糖尿病并發冠心病患者運動要恰到好處。病情穩定,指導他們進行康復運動,循序漸進。先有護士指導患者在床上或床邊進行被動和主動運動1~2 d,2~3次/d,20~30 min/次。以后,可依照自身條件,從事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做體操、打太極等,以不出現不適癥狀和運動后心電圖無明顯變化為度。最好在餐后1 h進行運動,每次30~40 min為宜。經常測運動后血糖,以免運動后低血糖發生。并最好有家屬陪同,確保運動過程的安全。⑤低血糖的護理:告之患者低血糖是可以預防的,關鍵在于如何采取防范措施。鼓勵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正確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護士要勤巡視病房,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提高識別能力,如患者神志和活動情況,有無臉色蒼白、乏力等。

2結論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時,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分析,嚴密觀察病情化,積極控制血糖和心衰,嚴密監測血糖變化防止低血糖發生。做好心電監護和癥狀、體征的觀察,達到隨時監測、隨時治療,并從藥物治療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給予指導,提高患者依從性和自理能力,對患者戰勝疾病,預防并發癥,提高生命質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急性腎小球腎炎;冠心病;護理;體會

本次觀察選取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100例急性腎小球腎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整體強化護理措施,回顧其相關資料,對其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研究對象共100例,男73例,女27例,年齡40-79歲,平均(52.7±7.3)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根據WHO指定的急性腎小球腎炎和冠心病的診斷標準,確診為急性腎小球腎炎合并冠心病。冠心病發病的臨床表現為氣短心悸,心率升高,胸骨后心前區出現放射樣疼痛等;急性腎小球腎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1-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出現高血壓、水腫、血尿或蛋白尿,病理檢查腎活組織檢查可確診。將100例患者以觀察組和對照組隨機分配各50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所有患者均對其進行吸氧、強心、利尿、透析及抗感染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案。觀察組采用整體強化護理措施,具體步驟為:

1.2.1強化基礎護理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要做到絕對臥床休息,對其病室保持清潔,床鋪干凈,無雜物,保證每日清洗床單,強化病房管理。當出現病情較重的患者臥床休息4-6周,待水腫消退、血壓正常,病情穩定時可做一些床下活動,臥床期間應做好貼身護理,對其生活方面予以幫助,協助進食、翻身、上廁所,嚴重時還要加強皮膚及口腔的護理,以免出現壓瘡。護士進行護理工作時應有專業的技術和親切的服務,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和醫護人員的陌生感與焦慮感,對戰勝病魔充滿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2.2對癥的優質護理病情關注:對其冠心病疼痛發作誘因、部位、反應、持續時間進行評估觀察,加強血壓、尿量、水腫的監測并對其進行吸氧、心電監護,靜脈通路建立。對其數據加以記錄,疏導患者多與痊愈的同類疾病患者溝通,改善心情;綜合護理:包括控制和降低體重,水腫患者每周測量體重兩次,對其使用利尿劑的患者更要測量。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以高糖、低鹽為主,當有腎小球腎炎急性發作期時,更要限制鹽的吸入,嚴重時可禁鹽。有效控制高血壓水平;預防指導:告誡嗜酒、吸煙、肥胖、高血壓對該病的危害,讓患者引起重視,有效預防冠心病的復發;針對急性腎小球腎炎應消除感染病灶,督促患者出院后體能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感染細茵以防復發,慎用腎毒性藥物。

1.2.3心理護理[1]構建和諧護患關系,與患者及家屬建立有效溝通,以增近醫患距離,增強患者理解力及信任度。研究顯示,引起護理糾紛的事件中,患者產生意見的環節一般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護士交流不當所致。故護理人員需微笑服務,使患者感到被尊重,進而提升其安全感,消除恐懼、不安心理,以達到優質護理的效果。

1.3統計學方法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算百分位數,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2結果

急性腎小球腎炎作為腎炎綜合癥的一種急性表現疾病,具有起病急,高血壓水腫及血尿蛋白尿等臨床特點,有時還可伴有一過性腎損傷等。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日常生活中行為方式及飲食物質均發生了變化,而人口老齡化的程度逐年遞增,所以冠心病作為老年人的高發病種也出現了逐年上升的趨勢,而急性腎小球腎炎并發冠心病的是一組較常見的組合疾病,它可對其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必須及早發現采取有效治療,并開展對癥的優質護理是保障預后的重要措施。

本項研究可得出觀察組護理滿意39例,一般11例,較差0例,總滿意率100%;對照組護理滿意25例,一般13例,較差12例,總滿意率7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篇9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20-0091-02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Non Emergenc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HU Rong-hong,YE Pei-ju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0):91-9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non emergency intervention therap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Method:192 cases of non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and were give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Result: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P

【Key words】 Intervention therapy;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xiety; Depres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hizhou City,Chizhou 247000,China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廣泛提高,冠心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首要致死性疾病[1]。冠心病介入手術治療的發展,為冠心病的治愈及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冠心病介入手術治療也因其創傷小、康復快及并發癥少,在臨床上已經成為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但冠心病介入手術的絕大多數患者術中采用局麻或鎮靜鎮痛的麻醉方式,患者在手術整個過程中處于清醒狀態,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焦慮、抑郁,甚至恐懼的情緒,這些都對手術的順利進行產生重大影響,可能會促使患者病情加重,使手術的并發癥發生率增高[2]。本研究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在非急診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在池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住院的非急診行冠心病介入手術治療患者192例,其中男113例,女79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術前焦慮、抑郁心理狀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除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外,并采取全程的心理護理干預。心理護理干預的具體措施如下。(1)術前心理護理: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及氛圍,耐心、細致與患者及家屬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系統評估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心理狀態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個體化的健康宣教內容。(2)術中心理護理:密切觀察患者術中的病情變化,主動關心術中患者的心理狀況,必要時可用言語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術中的緊張情緒,保持患者術中良好的心理狀態,使得手術能夠順利進行。(3)術后心理護理:手術結束除向患者交代術后的注意事項外,給予相應的鼓勵和支持,促進患者術后的心理康復。

1.3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焦慮情況進行測評,以≥45分為界值,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抑郁情況進行測評,以≥40分為界值[3];對術前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測評在術前談話時進行,對術后患者的焦慮及抑郁心理狀況測評在術后48 h內進行。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觀察組患者術前、術后焦慮與抑郁心理狀況比較

與術前比較,術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與抑郁心理狀況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觀察組患者術前、術后焦慮與抑郁心理狀況比較 例(%)

時間 焦慮 抑郁

術前(n=96) 54(56.3) 15(15.6)

術后(n=96) 10(10.4) 3(3.1)

P 值

2.2 術后兩組患者焦慮與抑郁心理狀況比較

術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與抑郁心理狀況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術后兩組患者焦慮與抑郁心理狀況比較 例(%)

組別 焦慮 抑郁

對照組(n=96) 28(29.2) 12(12.5)

觀察組(n=96) 10(10.4) 3(3.1)

P值

3 討論

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現已證實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技術[4]。但因冠心病的健康知識及現階段高水平的診療技術普及不充分,絕大多數患者對其知之甚少,有少數患者產生了恐懼的心理。也因此多數患者介入手術過程中會有焦慮或抑郁心理狀態,術前或術后會產生較強的應激狀態,不利于患者冠心病的治療及術后的康復。冠心病患者的焦慮或抑郁狀態等負面情緒影響可使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高,促使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誘發或加重血管痙攣,增加心肌耗氧量,從而增加冠心病患者介入圍手術期的猝死及相關并發癥的風險。心理護理干預是個性化護理的一個重要體現,是現代醫學護理模式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根據醫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家屬有效溝通和交流,改善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或抑郁的心理狀態,促使患者康復,并改善患者的預后[5]。

篇10

關鍵詞:冠心病 護理干預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patients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Methods 120 CH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One is control and the other is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Results After one year,the lipids level,nursing satisfacti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the knowledg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f the latter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former's.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hospital was useful to the recovery of CHD.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Nursing intervention

冠心病是一種人類身心健康性的疾病,隨著現代生活的改進,其發病有上升趨勢并逐漸年輕化,臨床上統計可看出冠心病伴精神癥狀反應的病例逐漸增多。由于冠心病各危險因素,為了解這些患者分布特征及心理狀態,我們需從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兩方面入手,加深對疾病的探索及認識,從而方便護理人員能找到患者護理方面的切入點。臨床上現主要用認知干預方法來緩解焦慮、提高生活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曾經在本院確認患冠心病患者126例,女性42例,男性84例,患者年齡20~71歲,平均年齡59.7歲患者癥狀與WHO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符合,以心律增快,胸骨后、心前區放射性疼痛,心悸氣短,出汗等為臨床主要表現。將患者隨機分為醫院護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在年齡、性別以及病重程度上無統計學差異。

1.2方法 根據研究的設定,對照組采用心血管科常規護理方案,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加強整體、全面的優質護理干預,主要措施主要包括在心理、情緒、飲食、運動、行為、用藥及急救等方面的指導,具體步驟如下:①心理指導。患者在確認自己患上冠心病的時候心理都會產生恐懼,控制不住情緒,醫護人員要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讓患者放松心情,克服恐懼,勇敢面對疾病[1];同時,對患者的家人進行思想教育,得到家人的理解與支持,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配合治療。②飲食指導。冠心病患者需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飲食,因此要指導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多吃高膳食纖維、低鹽的食品,盡可能少吃高脂肪、高能量、高膽固醇的食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③康復教育,與患者進行親切交談,讓患者認識到冠心病的原因,使其注意到自己的情緒和不良行為是致病因,在病情穩定的前提下,盡早下床,開展步行訓練,鼓勵患者自理生活,以減輕長期臥床造成的心理、機體不適感,降低肺血栓、靜脈血栓、壓瘡等并發癥發生率,增強體力。④行為方式指導,要指導患者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到不抽煙、不喝酒、不暴躁、勤鍛煉等,出院后鼓勵患者做醫療體操,堅持室外散步,制定康復計劃,促使日常生活全面恢復 [2]。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定期的調查,掌握患者病情的相關情況。

1.3兩組患者的冠心病病情監測與評估包括四個項目,分別是血脂水平、護理滿意度、遵醫行為及冠心病知識掌握度評分。

1.4數據結果采用SPSS13.0版,組間計量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P

2結果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護理干預組的血脂水平、生活質量、遵醫行為及冠心病知識掌握度等結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研究證實[3]的飲食結構、不良的行為方式以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冠心病病患者越來越多,發病率和病死率也逐年在提高,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由于冠心病具有長期性,所以一般都是在院外用藥治療,但是冠心病還具有突發性和緊急性,所以在院外治療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對這兩組患者的比較發現,實施醫院護理干預的小組的患者,血脂水平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優于對照組,對護理工作認可度較高,治療上積極遵守醫囑,對冠心病的發生的危險因素、康復等知識掌握各項 都比對照組要好。

醫院護理干預使冠心病患者,盡快擺脫心理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減輕 患者的心理壓力,建立和諧的護理關系,為患者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同時,讓患者對冠心病的基本知識和醫生的指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積極記錄反映自己的病況,主動地注意自己飲食和生活習慣。醫院護理干預把冠心病治療從單純的藥物治療擴展到預防和保健康復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護的意識,有效降低了病發率和死亡率。醫院護理干預持續時間長,經濟投入少,應用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效果得到了患者及患者家庭的認可,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姜慧,優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吉林醫學2013,3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