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二胎細則范文
時間:2023-03-16 05:3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單獨二胎細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玉慶向外界透露,目前計生部門正在考慮放開二胎政策,很多專家對此作了研究。并認為,這一政策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可以在城市逐步放開。
《北京科技報》:為什么會提出放開二胎政策?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遇到了哪些不適應?目前的社會現狀怎樣?
梁中堂:解放后,我國就開始實施了計劃生育政策,但是,從50年代中期一直到1979年這段時間,政府以倡導、鼓勵計劃生育為主,對普通民眾并沒有作硬性的規定。70年代末,我國很多政策方針都在這一時代得以確立。除了改革開放之外,計劃生育也成為影響著當代中國國情的重要政策之一,各地都大力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普通民眾只有獲得指標才允許生育。因為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在匆忙中作出“一胎化”的生育政策后,給社會留下了很多隱患。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一刀切”式的計劃生育政策和普通民眾的實際生活需要產生了一定的矛盾。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對于勞動力、養老等實際問題的需求,很多地方的農民還是生了第二胎,有些人偷著生,還有很多人寧愿交罰款也要生。并且,這種矛盾一直持續到現在。只是隨著傳統媒體和網絡的發展,這些問題才逐漸顯現出來。
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在長期尤其是城市的低生育水平下,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已發生變化。根據預測,2013~2015年左右,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增加將接近頂峰,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外轉移也將接近尾聲,“人口紅利”消失,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屆時,未富先老、超低的綜合生育率將會給尚不完善的養老保障、醫療保障、養老服務等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也有很多人開始呼吁放開二胎政策。
《北京科技報》:放開二胎政策究竟會不會出現人口暴增等問題?
梁中堂:其實從近現代世界歷史的發展看,幾乎所有的國家和民族都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進步而出現生育率下降的現象。節制生育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的變化和繁忙的生活節奏使得人的生命活動和生活逐漸脫離了傳統的家庭范圍。再加上養育成本的增加,從而大大降低了人們多生孩子的意愿。越來越多的人會自然而然地加入到避孕和節育的行列之中,這也是西方很多發達國家的發展所證明了的。
西方眾多國家從來沒有實施過強制化的計劃生育政策,但是他們的人口并沒有出現過爆發式的增長。現在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的婦女生育率都在2.1~2.2以下,其中許多國家都低于1.5。雖然這些國家的婦女生育率在歷史上也曾經很高,但后來都在沒有強制性政策的情況下自發降低了。例如,在泰國,盡管沒有強制式的計劃生育,但其婦女總和生育率在1980~2002年由3.5下降到1.8,比我國同期下降得還快。
《北京科技報》:“二胎政策”應該如何放開?應該有哪些具體細則?
梁中堂:計劃生育政策歷史上的作用是應該肯定的。但統計資料顯示,1969~1970年,我國的人口生育率為5.8,但是到了1979~1980年,人口生育率就已經下降到了2.5左右,下降了3.3個點,這樣的降幅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因此,即使不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我國的人口生育率也會繼續下降,人口總數并不會無限制增長。社會和經濟的自身發展對出生率也產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且這個作用在今后會越來越明顯。
科學的、人性的、符合經濟發展的生育政策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出路。例如,科學測算出的兩胎出生間隔,在已婚婦女22歲時給第一胎的生育指標,第二胎則在29歲時給指標,這樣就可以既有效地控制人口,又能滿足人們的生育意愿。另外,應該建立放開二胎政策的試點地區,第一步為“單獨子女”放開二胎;第二步全面放開二胎,并逐步做到城鄉一致。
但實際上,當政府如果真正要放開二胎政策的時候,不應該制定過于細節的政策。政策的強硬規定實際上是人為地制造一種摩擦,人們會按照自身的生活需要安排各自的生活,強行規定不但不能適應所有人的生活規律,還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北京科技報》:一旦放開二胎政策,我們應該注意隨之而來的哪些問題?
張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人口政策的一段表述引人關注: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因此,計劃生育政策的變化將是一個逐步放開的過程。現在中國推行二胎加生育間隔的做法更加有利于中國社會的發展,但是,計劃生育政策如果立即全面轉向,就會人為地形成一波嬰兒新生潮,而這又會帶來新的社會問題,這些人在未來若干年之后還會給教育、就業等方面造成新的壓力。實際上,計劃生育政策并非一成不變。目前,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很多大城市都在積極實行雙獨生子女生二胎的新計劃生育政策,但是在有些地方還不是很明晰,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從國家層面予以明晰,這也是目前逐步放開二胎政策最為主要的事情。
《北京科技報》:您認為二胎政策何時放開更合適?
梁中堂:對于不適應目前經濟發展和實際情況的政策,我認為任何時候作出調整都是適合的,盡快地調整,就會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已經更加審慎,國家對于人口政策會堅持計劃調控人口的原則,并且整個過程將經過嚴格的論證,還要經過法律等程序來確認。此外,放開二胎政策,還是一個各部門之間博弈的過程,在充分博弈的基礎之上,更要講究公平,這樣制定的政策也就會相對科學和完善。
本期答疑者
梁中堂,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專家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篇2
關鍵詞:女研究生;性別歧視;就業壓力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1-0052-02
一、女研究生的就業壓力最大
本科生擴招停止之后,伴隨而來的就是研究生的擴招,很多高校研究生的數量在不斷上升,目前,研究生群體是很多高校的就業主體和重點。整體來說,研究生就業壓力比本科生相對更大一些,其主要原因不僅在于畢業生數量的增加,也和他們接觸就業指導較晚有關系。高校一般對本科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對較早,而研究生因科研和論文壓力,接受就業指導相對少些,他們本身對就業市場認識和就業觀念也有偏差,而在研究生群體中,女研究生的求職壓力又比男研究生更大。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的一項調查顯示:逾九成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或身邊朋友在求職中遭遇過性別歧視,并有85.3%的被調查者認為性別歧視針對女性;“女碩士”和“本科男”的求職壓力最大,分別為74%和73%,“女碩士”求職壓力比“男碩士”(65%)高9個百分點。
二、女研究生就業壓力大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女研究生獨立意識與傳統文化的沖突。傳統文化中,“女子無才便是德”曾長期禁錮女性的獨立精神,即使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信息時代,這種文化仍有不可忽視的余威。現代社會提倡男女平等,有平等的受教育權,而且事實上女性進入學校接受教育的機會大大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越來越多,甚至有超越男性的趨勢,但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與女性的獨立意識的增強之間仍然存在較大沖突。一方面,高知女性渴望追求精神和經濟上的獨立,另一方面,社會、家庭對她們構成一種較大的反方向力量,阻礙其追求精神、人格和經濟獨立。不少高知女性迫于現實的壓力選擇妥協,回歸到傳統文化為女性劃定的圈子中。當然,在這種沖突中,也有部分女性堅持自己的夢想與追求,甚至超越了傳統觀念中的女性形象,成為男性與女性之外的“第三種人”:女漢子。“女漢子”這個新出現的稱呼實際上折射出一種傳統觀念與現代女性形象的沖突,亦褒亦貶,反映出女性在外在形象、內在性格上的較大突變,既反映出女性對突破傳統形象的欣喜,也透露出對現實的無奈。
2.女研究生與雇主雙方選擇的沖突。“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婚嫁中男女在時間與精力的付出中沒有明顯的區別,但是緊隨其后的懷孕、生育、哺養過程,基本上由女性獨自承擔,由此產生性別上的明顯差異,從而造成雇主在用人上的性別歧視。與本科畢業生不同,女研究生畢業時恰是婚嫁生育的最佳年齡段,女研究生要兼顧家庭和事業的動機與雇主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之間產生強烈的沖突,由此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女研究生陷入就業困境。調查顯示,81.4%的女性在遭遇性別歧視后,選擇“默默承受,更加努力尋找下一個就業機會”,因為性別歧視經常是隱性的,沒有維權證據,盡管勞動法、就業促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明文規定不得有就業性別歧視,歧視發生時勞動者可以向法院提訟,但取證、訴訟等維權成本過高,使得她們只得放棄維權。決定放開“單獨二孩”政策后,調查顯示獨生子女中47%愿意生二胎。“單獨兩孩”政策使雇主招聘員工的時候將更加考慮生育孩子帶來的成本,從而加深了女性求職的難度,使女性在職場中更顯弱勢。
3.女研究生個人選擇與家庭選擇的沖突。相對來說,女研究生在選擇就業地域、就業崗位時要考慮的因素比男研究生要復雜一些,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專業、興趣愛好、薪酬待遇,還在很大程度上要考慮家庭的因素。“好男兒志在四方”,一般來說父母對男孩子的就業地域沒有限制,比較尊重和接受孩子自己的選擇,但是對于女孩子遠離故鄉去外地闖蕩容易產生擔心、憂慮、反對等情緒,在較大程度上阻礙著女性的職業選擇。女研究生擁有較為豐富的專業知識、較為寬闊的視野、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希望能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生活圈子大一些、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一些,但是傳統的孝道“父母在不遠游”對于女研究生的禁錮明顯大于男研究生,成為一種根植于內心的強烈沖突。
三、女研究生走出就業困境的相關分析
以上種種沖突實際上都源自于“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而觀念的產生和傳承都有其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生理特質是其根本性的原因,不可替代的必須獨自經受的經期、孕期、哺乳期等導致的最不平等的結果就是:雇主用男性替代女性。女研究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特殊女性群體,但是畢業時恰逢婚育年齡處于尷尬境地,獨立意識與傳統文化的沖突、雇員與雇主雙方選擇的沖突、個人選擇與家庭選擇的沖突更為明顯,造成女研究生在就業市場中陷入種種困境。
1.應對這些困境,女研究生個體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更加刻苦地提高各種能力、更加努力地找尋下一次求職機會,有的女研究生甚至采取特殊的“戰術”來迂回取得婚姻家庭與事業的雙收獲。不少企業人力資源主管透露,他們收到不少女研究生的求職履歷表,均在醒目位置填上“已婚已育”,這已成為女研究生心目中增加求職競爭力的重要砝碼;而主管們也表示,“已婚已育”女研究生求職時確實更有吸引力。最近幾年在校結婚生子的女研究生確有上升趨勢。但是因為研究生階段科研壓力較大,導師布置的書籍、作業與論文負擔也比較重,還要承受生養孩子的壓力,經濟與精神的雙重壓力對于女研究生來說是一個較重的負擔。
2.女研究生群體就業困境的形成主要不是源于個體原因,而是源于社會原因,因此,要走出困境不能只靠個人的努力,而必須從社會整體環境進行改進。2013年4月17日,教育部發出《關于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工作的通知》,強調凡是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舉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活動,要做到“三個嚴禁”:嚴禁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嚴禁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需求信息;嚴禁虛假和欺詐等非法就業信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通知》對于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種作用只限于高校就業信息服務方面。盡管我國在《勞動法》、《就業促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中也明文規定不得有就業性別歧視,但各種或明或暗的性別歧視依然大量存在,而且截至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就業性別歧視引發的糾紛很難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各地女性用人單位歧視的案件即使能夠成功立案,卻總是最終落得敗訴。就業性別歧視司法維權難的根本原因,在于現有法律規定過于寬泛,對司法實踐的指導不夠,缺乏實施細則,沒有可操作性。基于此,2013年,當華南師范大學大四某女生遇到性別歧視,通過法律保護自身權益遇到巨大障礙的時候,轉而求助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大隊,經過71天的“拉鋸戰”,得到如下結果:廣州寶勒商貿有限公司就招聘過程中存在性別歧視問題,在其公司首頁和智聯招聘網上向其刊登道歉信。支付其在投訴過程中所花費用共600元,并賠償精神損失費1元。這是我國首類就業性別歧視案成功獲賠的案例。但是,維權成本高、多數被歧視女性收入微薄等原因限制了她們參與維權,除此之外,絕大多數性別歧視是隱性的,難以找到證據維護自身的權益。
目前我國沒有出臺專門的反就業性別歧視法,相關的立法主要是《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和《就業促進法》等行政法規,但法律體系存在缺陷,并沒有具體可行的實施機制,也就不能真正起到反就業歧視的作用。就業性別歧視實際上反映了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與女性生育成本非社會化的矛盾。國家應建立全國統一的生育保障體系,通過實現生育保險的全覆蓋,保障用人單位在招用女性上的利益平衡。政府應該采取配套措施,比如通過減少稅收、資金傾斜等手段激勵雇主聘用女性,約束、引導用人單位積極承擔性別平等方面的社會責任,使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中的地位得到保護。
3.除了用法律手段保護女性就業權益,還必須大力發展勞務市場,將高知女性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和體現自身的價值。家務勞動市場化有利于女性的職業分工,不僅可以為技術水平不高的女性提供就業機會,更可以讓受教育水平較高的女性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報酬更高的活動,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家務勞動社會化,從女性的角度來看,為各種知識層次的女性提供了人盡其才、各盡所能的平臺,從整個社會來看,有利于勞動資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全民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資料:
[1]張國.請政府部門帶頭停止就業歧視[N].中國青年報,2012-03-11.
[2]“單獨兩孩”政策再次引發女性就業歧視[EB/OL].新華網,(2014-03-25).http:///a/20140325/11968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