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妖怪文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20:14: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日本妖怪文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日本妖怪文化論文

篇1

【關鍵詞】治愈系;日本文化

《圣經》多次出現耶穌基督將人們“治愈”的記載,“治愈”這個詞本來的意思是指宗教活動中使用超自然之力,進行治療的動作,是一個動詞。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現了“治愈熱潮”。在那之后,“治愈”一詞便被頻繁使用。

“治愈系”在日語中寫作“Kし系”,解釋為讓人感到親切,能給人安心感,撫慰人心的。“治愈系”最早出現應該是在日本上世紀90年代末。那時的日本在泡沫經濟時代對追求刺激的狂熱到達到了白熱化,但是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后,社會變得不安起來,對過激的刺激也厭倦了。激進往往伴隨著會導致人身傷害的危險,追求刺激是一種自虐行為。人類從本質上來講是不喜歡攻擊的。或者也可以這么說,因為人類是一種會極力避開攻擊并設法進行自我防衛的生物,所以他們為了避開攻擊而尋求治愈。這種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因為人類憑本能就知道自己應當怎么做。與其說治愈是形形人群的個人行為,不如說是時代的需求,社會自愈能力的激活。“治愈系”文化在日本發展成熟,形成了一個文化產業體系,分別在音樂、文學、動漫、影視、經濟等眾多領域中,已深入日本人的意識和日常生活中。通過這一體系的概覽,我們可以很好地了解當今日本的許多社會文化現象。

一、治愈系音樂

上世紀90年代末,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作為“治愈系音樂”獲得很大成功后掀起一股治愈熱,坂本龍一也有了“治愈音樂之父”的贊譽。治愈系音樂指的是那些可以令人心情放松舒緩,撫平聽者心靈創傷的音樂,這類音樂一般歌詞優美,意境讓人心曠神怡,后來隨著概念的擴大,推廣到新世紀音樂范疇,變成泛指的NewAge音樂(國內俗稱新世紀音樂)。現在在NewAge音樂領域最為著名的是S.E.N.S(神思者),其代表作《故宮的記憶》更是被中國大陸許多電視媒體廣泛引用。當然,流行音樂領域也產生了許多著名的治愈系歌手,如日本人尊為“治愈系女神”的RURUTIA,其音樂具有豐富的感情,聲音輕柔,溫暖干凈,神奇的是干凈的聲音中帶有一種無形的磁性,聲線不高,所以作品的高音部分都用假音替代,但卻加入了至高的美好,雖與眾不同但又感覺十分親切。例如,她的《LOST BUTTERFLY》一開場,RURUTIA的聲音便如蝴蝶撲翅般輕巧地流瀉而出,隨之而來的明快前奏確定了暖融融的主基調,其中歌詞“來吧,日復一日的平常生活,漸漸變作未來,名為夢想的蛛絲,焦急地纏繞若你羽翼燃燒,展翅飛翔連太陽也定能到達美麗地溶化殆盡便好,在微笑綻放之時。”讓聽者仿佛現在行進到通往未來的路途上,思緒飛翔到絢麗旋轉的想象中,而現在心頭洋溢著熱情和期待,急切地編織夢想,之后飛向太陽的情景更是傳達了一種奮不顧身向著未來的目標前行的堅定信心,這些便是對于彷徨人們的勵志,即使最后將失敗,對于夢想的追求,也會使人微笑著毫不后悔地面對。

二、治愈系文學

在日本,要說對治愈系文學有影響的作家,享有國際聲譽的村上春樹和吉本芭娜娜當之無愧。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和對人生的摸索,其實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里,總會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吉本芭娜娜的《廚房》中,廚房是主人公心靈的慰藉,但櫻井并沒有長久地沉浸在對痛失親人的傷痛中,將自己掩埋在悲痛交織的廚房之中,她選擇了勇敢地走出去,開始新的生活。她的勇敢和堅強為生活在現今經濟高速發展、彌漫著迷茫浮躁的社會的青年樹立了傷而不悲的形象,對于她的堅強和勇敢,可以感受到人間的情愛溫暖,感受到人的精神的堅強。

除此之外,即便是以殺人案推理小說而知名的東野,每一本小說都不乏對人與人生的關懷,如他的《解憂雜貨店》,講了五個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故事,五種不同的人生交匯在一起,試著用一種態度和溫暖去改變別人,也改變自己。

三、治愈系動漫、影視

動漫、影視才真正讓治愈系廣泛流行、躍出日本國境。治愈系動漫和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如《水星領航員》、《夏目友人帳》、《水果籃子》、《蜂蜜與四葉草》、《千與千尋》、《蟲師》(動漫)和《情書》、《菊次郎的夏天》、《白兔糖》(影視)等等。這些作品多為現實題材,情節舒緩,通過刻畫小生活細節去詮釋現實生活,純粹而純潔,為觀眾創造了一個觸手可及的心理治愈平臺。如作為治愈系的巔峰之作的《水星領航員》,以威尼斯為原型創造的AQUA,有著一群美麗的平凡的女孩子,她們希望將水星的美麗傳達給每一個來到水星的人,她們劃著貢多拉,傳達給你水星最美的東西,或許是一個最平凡的微笑,或許是一個最平凡的傻事,總之,平凡的東西可以給予你的美好,這里都可以找到,以其不同于以往幻想作品的溫和風格吸引了一大批愛好者。

再看《夏目友人帳》,夏目貴志從祖母夏目玲子的遺物中得到了那些契約書所做成的“友人帳”,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將玲子奪過來的妖怪們的名字一一歸還,在這樣的夏目的身邊,開始聚集起各種各樣的妖怪們……能看到妖怪的少年夏目貴志,與招財貓外表的妖怪貓咪老師一起,為大家講述一個奇異、悲傷、懷念、令人感動的怪誕故事,這部動漫讓我們看到主人公夏目和妖怪們之間從害怕到互相幫助再到別離,雖然帶著淡淡的傷感,但讓我們感覺到既然成為朋友那寶貴的記憶就不會忘記,不論走到哪里心中都會記得這份牽掛。

在治愈系動漫、影視發展的同時,一些聲優和演員如:小池徹平、瑛太、妻夫木聰和綾瀨遙、新垣結衣這些藝人都以此成名。

四、治愈系經濟

治愈系還出現在經濟產業方面。日本經濟發展的同時,上班族的壓力也不斷加大,由此出現許多治愈系經濟產業撫慰上班族疲憊的心靈,如:居酒屋、卡拉OK與柏青哥等適時消解忙碌緊張的工作壓力,緩和情緒。還有各式各樣的治愈系食品、文具和玩具(如無限擠毛豆、無限擠泡泡、小盆栽、電子花草等)深受學生和上班族歡迎。日本鐵路公司推出“雪龜號”慢速車,其時速只有14公里,大約是一般列車的四分之一,可以讓乘客慢慢享受沿途景色與搭車的樂趣,推動了治愈系旅游風潮。

“治愈系”一詞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并不是一時的出現,而是一定時期社會狀況積累的呈現。現今,治愈系一詞不僅在日本乃至全球都在風行,社會的動蕩、經濟的萎縮讓人們追求心靈的治愈與放松。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對待治愈系文化以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電視廣告;跨文化傳播;文化隱喻

在“日常生活審美化”幾乎已成學界共識的今天,廣告的審美修飾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具體到電視廣告中。論文百事通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營造出如真似幻的景象并能給受眾以強烈的視聽震撼,進而使后者對廣告商品萌生好感、對廣告訴求采取認同態度。這點也常常是其它廣告媒介所難以望其項背的。但我們不能不承認,作為一種文化事項,廣告的創作和接受總是受制于一定的文化情境。廣告的傳播過程其實也是不同文化群體之間交流與對話的過程。有鑒于此。我們在對電視廣告進行審美修飾、審美評價的同時。也要兼顧文化的因素,以免由于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甚至不同的相關群體在文化心理和習慣上的差異而導致對廣告含義的理解產生分歧。甚至會由此引發文化上的沖突和齟齬。

在電視廣告活動中兼顧審美的考慮和文化的考慮。這方面已有不少杰作可資借鑒。譬如:孔府家酒在劉歡的知名歌曲背后。所彰顯出的中國特有的血緣文化與人倫親情:南方黑芝麻糊廣告在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空間背景下,所傳達出的母子深情以及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這些都是借助文化之力的成功案例。而相形之下。有些電視廣告因為忽視了廣告傳播的文化情境,或者說對受眾的文化心理及價值標準的理解和判斷上存在失誤,使得廣告的投放不僅沒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引起受眾的反感。且看下面兩則例證:

其一,2004年11月下旬,耐克公司的“恐懼斗室”廣告片在央視體育頻道和地方電視臺播出。廣告內容大致如下——

鏡頭一: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用雜耍般的動作,擺脫一位形似中國老人的武林高手,從背后將籃球扔出,籃球經柱子反彈將老者擊倒。鏡頭二:形似中國“飛天”的女子暖昧地向詹姆斯展開雙臂,隨著詹姆斯扣碎籃板,“飛天”形象也隨之破碎。鏡頭三:籃板前出現的兩條中國龍變成了吐著煙霧阻礙詹姆斯的妖怪。但后者晃過所有障礙后投籃得分。

耐克公司制作該廣告的本意是藉此鼓勵亞洲青少年直面恐懼、勇往直前,表現個人的籃球風格。但是廣告播出后卻引起受眾及廣告評論界的激烈爭論與批駁,11月26日,《華商晨報》以《耐克廣告“中國形象”被擊敗》為題報道了耐克廣告涉嫌侮辱民族風俗一事,事情曝光后引來一片聲討。很多人都認為,該則廣告傷害了中國受眾的民族感情。12月3日,鬧得沸沸揚揚的“恐懼斗室”廣告片被國家廣電總局叫停。8日,耐克公司通過媒體向消費者正式道歉。

耐克公司的電視廣告之所以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廣告制作者在一味強調審美修飾的同時,忽略了廣告背后的文化意味。在中國文化傳統中頗具影響力甚至號召力的一些元素或符號(譬如武術、飛天、龍),竟被置于鋪墊、揶揄甚至詆毀的境地。這肯定是中國的消費者所萬萬不能認同的廣告形象,其最終結果也就可想而知。

其二,2000年上半年,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為傳化洗潔精所做的廣告片《小狗篇》。

葉茂中當時給傳化洗沽精的定位是:干凈,沒有味道。而創意大致是:家庭主婦將盤子洗好之后擱到一邊,小狗卻把它叼回來;而用傳化洗潔精洗過之后,小狗就不再把盤子叼回來了。原因是用傳化洗潔精洗過的盤子不再有氣味。這樣看似很有創意的廣告。播出效果卻很不理想。原因一方面在于溝通效果欠佳。很多觀眾并不明白為什么小狗剛開始去叼盤子后來卻不去叼了,廣告的寓意轉折太多:另一方面,小狗形象的使用很不恰當。在國外,狗是家庭的一分子,是可愛而值得尊重的,人性化的。但在中國,狗的形象有時卻并不太佳。“看門狗”、“喪家之犬”等諸多用語中。狗都是作為反面形象出現的。對于主力市場在農村的傳化而言。這種文化上的認知沖突更是嚴重。很顯然。這也是帶有幾分西化色彩的文化觀念不服中國的水土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作為現代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必然產物,廣告何以能在信息傳遞與產品訴求的同時引發文化上的關注甚至爭執。其中原因并不復雜。人類學家格爾茲曾經提醒過我們:“由審美力量的純然現象所引起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把藝術放置到其他社會活動的模式中,如何使它和一些特定生活范式的大背景相協調。不管藝術是用什么樣的方式以及何種可以導致結果的技巧來表現。這種措置,這種賦予藝術客體以文化意蘊的活動,總是一種地域性的課題。”叻我們雖然知道廣告是將功利性的訴求放諸首位,它與藝術和審美之間尚且存在:不少距離,但當制作者煞費苦心地對它們進行審美修飾之時,廣告就已通向藝術了。所以。格爾茲關于藝術的論斷對于電視廣告同樣適用。而人類學的研究成果還告訴我們,任何族群在藝術制作方面的慣例或習俗,都是奠基于這個民族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觀念之上,文化習俗方面的知識會時刻影響著人們對外在事物的感知。這樣一來,當外在文化樣態和本民族的文化樣態相互接觸時,接受者必定是從一定的文化背景出發。來對外在的文化樣態做出選擇和判斷。而電視廣告活動,作為現代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自然也逃不過上述規律。

從制作的角度說。廣告制作者總是從一定的文化背景出發來進行創作。曾被美國《廣告時代》期刊推選為風云人物之一的美籍華裔廣告人楊朝陽談到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廣告手段之差異時,以美、日、中三國的廣告為例來予以說明。他指出:美國廣告文化的根是植于清教徒的倫理中的,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樂觀進取,以價值為取向,以契約關系為本,因而美國廣告重事件,用場景,是行為過程。日本廣告的文化是建基于神道一佛教一儒家倫理,態度保留,以人為取向。以信用關系為本,因此日本廣告著重于人,顯情緒,為情感過程。華人廣告背后的文化是道一佛一儒的倫理、宗教行為,有宿命論色彩,以整體為取向,關系建立在實證上,所以華人廣告重產品,講實證,為語言過程。這些例證都生動說明文化背景對廣告制作手段的影響。而從受眾的角度說。他所處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習俗肯定會影響到他對廣告的接受。

也正是因為文化情境對廣告傳播的制約作用,所以。精明的電視廣告制作人或廣告主,在面對不同的文化受眾時,在廣告策略上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或者說會根據不同的文化情境來區別對待,從而做出一些本土化的努力。而這方面非常成功的例子就是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所采取的一些策略。

可口可樂電視廣告的本土化策略,特別體現在對中國文化元素的開發和利用、對中國民族心理及文化心理的趨同與靠近上。中國人喜歡熱鬧,尤其是春節這個合家團聚的日子。而可口可樂廣告引人注目的手筆就是從1999年開始連續幾年推出的春節賀歲片了。這些賀歲片都選擇中國人做演員、在典型的中國情境中拍攝,運用紙風車、對聯、泥娃娃阿福、剪紙等中國傳統藝術,通過舞龍、貼春聯、放煙花等民俗活動,來表現中國濃厚的鄉土味。而對于國人非常關心的事件(如中國申奧、中國隊沖擊世界杯),可口可樂則推出表現可口可樂與國人共同關注、共同參與的場景的廣告。達到了與中國消費者溝通的極佳效果。此外,可口可樂還積極選擇華人新生代偶像如張惠妹、謝霆鋒、張柏芝、伏明霞等做形象代言人。廣告內容也緊扣中國年輕人這一可口可樂重度消費人群所關注和感興趣的主題,從而獲得后者的強烈認同與熱情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