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藝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07:12: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舞獅藝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無意識”從認識的角度來看是一種不自覺的、未加注意的、不由自主而模糊不清的認識。但“無意識”并不是心理學所特有的概念,而是為哲學、精神病學、心理病理學、法學、文藝、歷史學等學科所共有。“無意識”最初是作為一個哲學問題被提出來。在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就已經指出“詩人在創作的時候會陷入一種‘迷狂狀態’,由于‘神力的憑附’而失去了平常的理智,以致于詩人自己‘是最不清楚自己用什么方法創作的’”[1]。這種“迷狂狀態”的本質上就是一種“無意識”行為。到18世紀初,“無意識”現象才被作為人類心理活動的一個層面而受到理論的探討。在近代心理學中,第一次把“無意識”問題作為一項基礎研究的是19世紀早期聯想主義心理學家赫爾巴特。真正把無意識現象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并加以科學探討的是由弗洛伊德所創立的精神分析理論。他認為無意識是生物本能的作用并是決定性因素。構成無意識的根本因素乃是人的(或利比多),這是一種原始的欲望和沖動。無意識并不是說沒有意識,它是在特定的條件下一時沒有被意識到,是受到壓抑的本能沉入意識的最底層成為潛意識。在一定情況下,壓抑會造成一種反作用的力,而被壓在最底層的欲望會使自己的反作用力傳導到最上層的知覺和理性活動,成為對日常生活行為施加影響的永恒不斷的因素。其學生榮格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集體無意識”學說,他認為不僅要著眼于個人的歷史和本能傾向還要關注整個人類的一些普遍傾向。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無意識”現象的認識越來越深化,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無意識理論也被普遍認同并創造性的應用在眾多領域中,繪畫藝術就是其中之一。
二、“無意識”在繪畫藝術中的作用
“無意識”自始至終伴隨著人類的心理活動以及日常生活,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也不例外。作為創作者自始至終總是有著強烈的感性體驗,藝術創作的成果也是憑借其直覺、靈感、情感甚至無意識等這些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脫穎而出的。
(一)無意識激發想象力
弗洛伊德以對夢的解釋來解釋藝術想象,把藝術創造直接同人的心理結構中最深層和最強大的領域聯系起來,認為藝術想象是“力必多”(本我)轉移升華的結果[2]379。這種轉移使自己在現實世界中未能得到滿足的欲望得到了替代性的滿足。當然,藝術家的藝術想象與創造力是和他自身長期的藝術積累有關,這也是藝術家之所以區別于常人的根本所在。而藝術家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可以在想象中得到,在現實中受到的束縛,可以在想象中得到解脫。因此,由這種無意識產生的想象力極大地刺激到藝術家的藝術創造。無意識參與畫家的創作活動中,可以打破畫家理智因素和慣有的社會與藝術規范的束縛,把各種有悖于藝術規律的陳規陋習拋諸腦后,從而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創作自由,使藝術的想象力和靈感空前的活躍。宣稱要徹底解放藝術和生活領域中的潛意識資源的超現實主義畫派充分利用人心靈的無意識來進行創作,以達到消除夢幻與現實、客觀與主觀的界限的目的。在霍安·米羅的第一幅超現實主義作品《哈里昆的狂歡》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奇特的空間逆轉感。米羅在創作中保持了一種“心理自動狀態”,“他后來說過他的作品‘總是產生于由某種驚嚇——主觀上或者客觀上的驚嚇——所引起的夢幻狀態,對此我沒有任何責任’。”[3]米羅任憑各種符號和意象在無意識中自行顯現,激發了他一種漫無邊際的想象,從而描繪出一種輝煌的夢幻形象。達利也深受弗洛伊德理論的影響,在繪畫創作中執著于對一個個夢境和潛意識的描繪,用“偏執狂的批判方法”在無意識的幻想中編織出令人難忘而震驚的魔幻世界。
(二)無意識誘發靈感和創造力
靈感是一種突發性的創造性活動,通常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產生。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中儲存著大量的信息和人的本能欲望,而它們時常企圖闖入意識的領域,于是便在人的心靈深處形成一股強大的創造力。在潛意識中醞釀成熟后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便闖入意識層,便成為靈感。靈感這一現象的出現是不期而至的,而它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繪畫藝術中,靈感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它在藝術家積累了豐富的視覺體驗之后,在長期思索以及藝術訓練基礎上,在某個特定的突發時刻,大腦皮層進入高度興奮的狀態,靈感從無意識進入到意識層面的這種狀態下發揮出無窮的藝術創造力。莫奈的《日出·印象》以及康定斯基的《第一幅抽象水彩畫》就是在無意識的靈感中創造出的藝術品。
(三)無意識有助于傳達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藝術家在進行繪畫創作時往往會受到約定俗成的社會因素制約,當情感聚集到一定程度時,畫家心中無意識因素會打破這些社會因素而向我們展現他們內心受到壓抑的真實情感。繪畫的價值體現一個重要的方面在于情感的表達,繪畫藝術能使人找到真正的自我,而畫面正是表達自我真實情感的載體。我們透過梵高的《夜咖啡館》《星月夜》可以感受到他內心強烈的孤寂和狂燥。他曾經在信中這樣寫道:當情感強烈時,畫畫就不考慮畫法了……畫中的筆觸就像演說或書寫的單詞一樣,一連串地循著秩序出現。這正是梵高內心深處被壓抑的情感在畫面中無意識的流露。再讓我們回歸到個人繪畫的萌芽階段。兒童在早期的繪畫表現中總是在動覺支配下的一種自由的、出自天性的表現形式,是完全自然流露的表達方式。在對于顏色的認知和選擇上也是直接出于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我快樂則畫面一切事物都是用我最喜愛的顏色表達。我們可以看到無意識傳達出的內心情感往往是不加修飾的,它沒有經過理性的裝飾和刻意的取舍,表達的是最真實的自我。
(四)無意識引發多樣的藝術形式的產生
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也給傳統的視覺藝術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傳統繪畫中的嚴謹構圖和準確的形象往往被無意識主導下的感性繪畫理念中的抽象和散漫取代。無論是在思維認知態度上、創作視角上還是所運用的技術手段以及表現形式上,現當代藝術都發生了驚人的變化,藝術作品變得更加自由和靈活。非理性潮流使藝術家們擺脫固有的形式,使藝術創造隨著自己的心境運用不同的繪畫手法呈現出繽紛多彩的藝術形式。20世紀,西方繪畫領域相繼出現的一個個藝術流派,其形式語言和視覺效果更加豐富和多變。現代藝術出現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排斥人類生活的任何方面,其中包括無意識和非理性的因素,并極力地表現這些因素對繪畫產生的作用。隨著世界范圍的交流不斷深入,中國的繪畫領域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和沖擊。
(五)無意識帶來審美的共鳴
“貝爾在談構圖中提到,所謂構圖,構圖并不是運用理智所做的有意鋪排,而是藝術家運用心靈自身的簡化傾向所做的有選擇有舍棄的簡化。”[2]388而這種心靈的選擇是無意識本身的構造及其本身活動的規律,是集體無意識作用下的呈現。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心靈的某種秩序和結構,是有史以來沉淀于人類心靈底層的、共同的人類本能和經驗遺存。從美產生的根源和本質來說,之所以我們能感受到繪畫作品中的美那是源于一種內心深層的審美結構,這種結構把種種經驗和印象組織成了美的形式——對稱、和諧和富有節奏的簡化。繪畫藝術創作中追求的平衡樣式和簡化結構等這些美的形式都是人類所共有的一種心境,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體現。藝術家在對畫面的處理中不自覺地有這種心理趨向,是由于一種在繪畫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經驗形成的。就人類共同的審美情感來說,我們欣賞古典與傳統繪畫藝術會醉心于其中的細膩與智慧,但是在現當代,純粹的傳統審美已經不能滿足我們視覺與心靈的需要。時代的發展賦予了我們新的審美感受,要求我們轉變原有的內在審美結構,而這一社會內在的發展變化使我們的集體無意識也隨之變化。
三、正確地看待無意識在藝術中的作用
篇2
作者:程功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通過調查發現,哈爾濱市的武術由于多年缺乏研究的平臺,有部分優秀的武術拳種得不到提高和推廣,甚至有的面臨失傳,很多拳理、功法得不到整理和研究。武術傳承后繼乏人的局面難以改善是武術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一些傳統武術大師的社會地位以及社會基礎發生了改變九十年代末期,由于現代文化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傳統的民俗日益淡化,特別是當一些西方的運動如跆拳道、巴西柔術、輪滑、街舞、瑜伽等新興運動傳到中國時,傳統武術被輕視就顯得更為尤甚,傳統武術的活動陣地更是日益減少,過去“拜師學藝”的盛況早已不復存在。(2)競技武術的發展對于中國傳統武術的沖擊競技武術的發展確實曾對中國傳統武術起到了推動和更新的作用,但卻更大的讓中國傳統武術迷失了本真的內容,則更多趨向于表演,而失去了武術講究的“精、氣、神”,也完全失去了傳統武術文化的底蘊以及練武之人應有的中華民族弘揚的武術精神。(3)武術大師的漸去造成武術界的巨大損失一些掌握和精通古老拳法技藝的宗師,因年事已高不再授徒,或因已過世而帶走一些珍貴的內容導致獨特拳法的遺失或失傳,而年輕的武術教師在拳法和技藝的精湛程度上和理解武術精髓和真諦都遠不及其,更進一步阻礙的武術事業的進步發展和繼承光大。(4)傳統教育方法嚴重阻礙武術的傳播與普及過去的教學方式———口傳身教式的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現在教學的組成結構,也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對于某些獨特的武術技能,在基礎教學上必須以普及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到了高層次則應采用精英式的培養方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更應該結合圖書、音像、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進行武術交流來實現進步和發展。(5)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武術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元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們對武術的興趣愈來愈淡漠。由于武術流傳于民間,許多大師窮其畢生精力卻密不示人,或迫于生計,參加比賽表演活動也愈來愈少,導致武術發展進入了惡性循環的危險中。結論哈爾濱市有過狂熱于武術運動的歷史,雖然有著地域的局限性,但仍然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就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武術發展結構不合理,武術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不夠重視,武術訓練硬件設施不完善等,但我們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相信哈爾濱市武術的發展潛力。
高度重視傳統武術的繼承和發展問題繼承和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對于傳統武術的繼承,我們應該加強對傳統武術的全面認識和理解,做好傳統武術的繼承工作,因為只有深刻全面科學的認識,才會有完善的繼承和正確的發展,完整的繼承才是發展的前提。所以我們要從思想的認識上突破才能更好的體現在行動上。加大對武術文化的推廣力度推廣中華武術不單是對武術運動的推廣,還是承擔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保護的使命和責任。在推廣中華武術的過程中,要運用現代的科學方法,將中華武術的個性與共性完美結合起來,并根據不同年齡、不同體質、不同需求展現各武術拳種的獨特魅力。要善于學習和利用現代傳播手段和途徑,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大力支持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播和發揚光大。舉辦武術賽事,擴大武術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力可以由企業贊助舉辦周末散打比賽,中美對抗比賽等商業性賽事,擴大武術在當地的影響力從而得以發展。政府加大對武術運動的扶持和推廣力度市武術主管部門和文化部門要重視武術的發掘與整理,使得哈爾濱市武術文化資源得以繼承和發揚,鼓勵地方舉辦武術節,可以使武術產業化并拉動經濟發展。對于武術館校和中小學校,政府應不斷加強和完善武術教育訓練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經費投入,吸引優秀武術人才,提高整體武術學教育質量與素質。
進入21世紀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守護武術中最后的文化———中華武術的多樣性和活態性的文化傳統,它維護著最本真的文化信仰。可以說,中國這方遼闊的土地上的中國武術還遺留著中華文明古老的文化記憶和文明基因,是一部民間常識和社會生活構筑起的文化經典著作,其中所蘊含的尚武精神也是中國人生存延續下去的永恒動力和精神支柱。在全球化步伐加速,全球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對中華武術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認識、評估、保護顯得尤其急迫、重要,中華武術的搶救、保護不僅需要政府國家在宏觀的文化戰略中去積極地關注,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需要我們每一個公民、更需要廣大武術愛好者去關注。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繼承者和保護者,我們對中華民族世代傳承和發展的武術,不僅應當給予文化上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認識到武術中更深層、更具有普遍性和群體性,更具有生命活力,更具有淳樸生命創造力的文化價值。事實上,中華武術這一活態文化傳統包含的文化多樣性和文化記憶的深刻性,遠遠超過了外人對它的界定,“我們對于中國武術不知道的東西遠遠超過了我們知道的”。所以,我們深信:面對體育全球化背景下西方體育強勢文化的沖擊,只有傳統武術文化之根,才是我們增強文化抗體和包容化解外來體育文化的本源之心。
篇3
(一)實踐設備改善近年來,大多高等師范學校的舞蹈教學師資力量都在提升,并會外聘經驗豐富的舞蹈者進行校內講座或授課。此外,不少高等師范學校為改善學生實踐環境,逐漸修建或改建功能齊全的舞蹈排練廳、練功廳等。
(二)歸入必修課程許多高等師范學校已經將藝術實踐安排為必修課程,并設定了專門的學分,歸入學生檔案,這樣較強制性地要求學生積極進行藝術實踐,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與教學質量。高等師范學校舞蹈教學一般將藝術實踐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并不斷為學生建設、提供多元化實踐環境,培養多元化舞蹈人才。校內實踐包括有日常課上的節目排練、特殊節日的文藝匯演等形式,還有組織學生參加講座、大型舞蹈演出進行觀摩等形式。此外,高等師范學校還可以聯系校外實踐基地如社區、部隊、企事業單位等文藝演出,讓學生學會以合宜的情感在不同的表演場景創新出更加融合于現場的表演,鼓勵學生全面發展舞蹈藝術,并能發現每個學生特長,培養出適應不同市場的多元化優秀舞蹈人才。
(三)開展藝術實踐遇到的問題開展藝術實踐是高等師范學校舞蹈教育開放性的重要體現,是舞蹈教學的改革。然而在改革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高等師范學校藝術實踐課程的實施未能進行嚴格的規定,以至于藝術實踐活動在開展期間部分專業要求會有限制,不能面向所有學生;目前高等師范學校藝術實踐活動主要集中在高年級而非長期性,使得低年級學生不能盡早地培養實踐意識;目前的實踐活動還不夠有組織性,大都較自由,以至于一些學生會因藝術實踐活動的排練或演出而耽誤日常教學課程,甚至有學生借此理由而逃避課程,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二、藝術實踐對高等師范學校舞蹈教學的影響分析
(一)積極影響
1.實現舞蹈教育的多元化藝術實踐是在理論的前提下,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斷學習舞臺經驗。通過不同場景場合的舞臺實踐來鍛煉和展現理論課程中習得的技能和知識,在表演過程中熟悉熟練運用藝術創作、編排及表演的各種技術,并熟諳演出的各個環節,將自己融入到正常演出中,達到更好的效果。
2.開拓創新思維和能力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觀眾,要想將作品更準確地到達觀眾心中,就需要對原先的動作、招式甚至表情都要做出合適的改變。在此過程中,舊思想、舊見解就會被打破,從而創作出更具活力更具魅力的成熟舞蹈。藝術實踐可以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場景,積累豐富的現場經驗和方法,鍛煉更多技能和表達感情的方式,自我創新出更具穿透力的表演表達方式,提高創新思維和技能應用能力。
3.提供新型舞蹈教學理念舞蹈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肢體語言和韻律的結合來體現藝術特性,是在人文科學性質上的理論的梳理和構建。通過藝術實踐來進行舞蹈教學,不僅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技巧,老師還可以發現每個學生的發光點和不足之處,盡早盡可能更全面地發展每個學生的長處;發現教學中潛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以此不斷提升舞蹈教學層次,擴充教學內容。
(二)消極影響除上文中開展藝術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外,過多的實踐活動會使學生更早地接觸社會。一方面,這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意識、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但另一方面也會讓學生在沒有建立足夠堅定的價值觀、人生觀時更容易被不利因素所誘惑,從而對正常規律的校園課程、活動及文化產生抵觸心理,甚至誤入歧途。這則需要指導老師做好指導和引導的思想工作,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給予幫助和關心。
三、結語
篇4
關鍵詞:物理常數;光速;普朗克常數
基本物理常數是物理學中的一些普適常數,是人類在探索客觀世界基本運動規律的過程中提出和確定的基本物理常量。這些常數與自然科學的各個分支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科學理論的提出和科學試驗的發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基本物理常數包括牛頓引力常數G、真空中的光速C、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e、電子靜止質量Me、阿伏伽德羅常數Na等。
物理學中許多新領域的開辟以及重大物理理論的創立,往往與相關基本物理常數的發現或準確測定密切相關。基本物理常數描繪和反映了物理世界的基本性質和特征,它們為不同領域的區分提供了定量的標準。基本物理常數的測定及其精度的不斷提高,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生動地反映了實驗技術和測量方法的發展與更新,現在,許多基本物理常數的精度已達10-6量級,有的甚至達到10-8~10-10量級。本文限于篇幅,僅以光速C和普朗克常數h為例來說明。
光速是光波的傳播速度,原與聲波、水波等的傳播速度類似,并不具有任何“特殊的”的地位。但細分析起來,光速也似乎確有一些特殊之處。其一是光速的數值非常大,遠非其他各種波動速度所能比擬;其二是光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而其他波動則離開了相應的彈性介質便不復存在,由此引來了關于以太(假想的彈性介質)的種種爭論。
1865年麥克斯韋建立了電磁場方程組,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并推導出了電磁波的速度C等于電流的電磁單位與靜電單位之比。1849年斐索用實驗測出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C=3.14858×108米/秒。分屬光學和電磁學的不相及的兩個傳播速度C電磁波與C光波之間出乎意料的驚人相符,使麥克斯韋立即意識到光波就是電磁波。于是,以C為橋梁把以前認為彼此無關的光學與電磁學統一了起來。同時,由于電磁波傳播依賴的是電磁場的內在聯系,無需任何彈性介質,使得“以太”的存在和不存在沒有什么差別,不需要強加在它身上種種性質。至此,光速C的地位陡然升高。
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揭示了電磁場運動變化的規律,統一了光學與電磁學,開創了物理學的新時代。但同時它也提出了新的更深刻的問題:麥克斯韋方程組只適用于某個特殊的慣性系還是適用于一切慣性系。如果麥克斯韋方程組只適用于某個特殊的慣性系,則不僅違背相對性原理,且該慣性系就是牛頓的絕對空間,地球相對它運動將受到以太風的吹拂,然而試圖探測其影響的Michelson-Mor1ey實驗卻得出了否定的結果。如果麥克斯韋方程組適用于一切慣性系,則根據伽利略變換得出的經典速度合成規律,在不同慣性系中的光速應不同,甚至會出現違背因果關系的超光速現象,也難以解釋。總之,對于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伽利略變換和相對性原理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深刻矛盾。直至1905年Einstein以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為前提,并借助洛倫茲變換方程建立起狹義相對論之后,這一切矛盾和困惑才最終得以解決。
由此可見,真空中的光速C從光波的速度上升為一切電磁波的傳播速度之后,又進一步成為一切實際物體和信號速度的上限,并且在任何慣性系中C的取值都相同。C作為基本物理常數,提供了不可逾越的速度界限,從根本上否定了一切超距作用,成為相對論和新時空觀的鮮明標志,同時又成為是否需要考慮相對論效應的定量判斷標準。
1900年普朗克為解釋黑體輻射,提出諧振子能量不連續的大膽假設。1905年Einstein為解釋光電效應,把能量子假設推廣到電磁波,提出“光量子”。1924年德布羅意通過粒子與波的對比,假設微觀粒子也具有波動性,也就是波粒二象性,設其動量為p,則其德布洛依波長由下式絕定:pλ=h,這里h是一常量,叫普朗克常數,h幾乎處處出現,它宣告物理學新的研究領域——量子物理學誕生了。
量子物理學的進展表明,普朗克常數h是量子物理學的重要常數,凡是涉及量子效應的一切物理量都與它有關,h不僅必然成為微觀粒子運動特征的定量標準,而且成為劃分量子物理與經典物理的定量界限(正如C是劃分相對論與非相對論的定量界限一樣)。如果物理體系具有作用量綱的物理量與h可相比擬,則該體系的行為必須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反之,如果物理體系具有作用量綱的物理量遠大于h,則經典物理學的規律就在足夠的精確度對該體系有效。普朗克常數h的深刻含義和重要地位,使之得以躋身基本物理常數之列。
普朗克常數h的一個意外而有趣的含義在于,它是一個直接關系到宇宙存在形式的基本常數。宇宙中廣泛存在著有形的物質與輻射,其間的能量交換(如物體發光或吸收光)遵從一條物理原理,即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如果不存在普朗克常數,即若h=0,則表明輻射與有形物質之間的能量交換可任意進行。由于輻射的自由度與頻率的平方成正比,隨著頻率增高,輻射自由度在數量上是沒有上限的。因此,輻射通過與有形物質的能量交換,將不斷地從有形物質中吸取能量,最終導致有形物質的毀滅。于是,整個宇宙只剩下輻射,沒有原子、分子,沒有氣體、液體、固體等,生命與人類當然無從談及。幸而普朗克常數h不為零,輻射的能量是不連續的,存在著ε=hv的能量臺階,波長越短頻率越高的輻射其能量臺階越高,在與有形物質的能量交換中越不起作用,相應的輻射自由度凍結,從而使有形物質與幅射的能量交換受到限制,兩者才能達到平衡,我們這個宇宙才能以當今豐富多采的形式存在下去。
下面介紹一下近代精確測量C和h的方法。
測量真空中光速的精確方法是,直接測量激光的頻率ν和真空波長λ,由兩者乘積得出真空光C。1972年,通過測量甲烷譜線的頻率與真空波長,得出真空中光速為c=299792458±1.2米/秒。1983年第17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新的米定義為:“米是1/299792458秒的時間間隔內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長度。”由于光速是定義,不確定度為零,從此不再需要任何測量,結束了300多年精密測量C的歷史。
h首先由普朗克給出,普朗克利用黑體輻射位移定律中的Wien常數b與k(Boltzmann常數)、C、h的關系,由b、k、C算出h,用實驗方法測定h則始于Millikan,他利用光電效應的實驗得出h,近代精確測定h的方法是利用Josephson效應,這是超導體的一種量子效應。
1900年,Thomson在總結以往幾百年的物理學時指出:“在已經基本建成的科學大廈中,后輩物理學家似乎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但是,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令人不安的烏云。”這兩朵烏云就是當時無法解釋的黑體輻射和Michel-son—MOrley實驗,正是它們引起了物理學的深刻變革,導致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誕生,與此同時出現了兩個基本物理常數h和C。
參考文獻
[1][美]威切曼著,復旦大學物理系譯,《量子物理學》,科學出版社,1978年
篇5
有的學者認為,多元化史學思潮在中國已經形成,而唯物史觀基本原理的理論缺陷,使唯物史觀的理論影響在下降,故歷史觀應當發展成為唯物辯證的以實踐為基礎的系統史觀,其中包括將哲學認識方式、科學認識方式相結合以探求各個文明地區和各個國家、民族以及各個社會分域的歷史發展規律,從事歷史理論研究;也可將價值認識方式與科學認識方式相結合。
有的學者認為,歷史研究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的理論指導,自覺抵制“指導思想多元化”以及“左”傾思想影響下的簡單化、概念化、公式化和教條主義等錯誤傾向.唯物史觀傳人中國之后,中國歷史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唯物史觀面臨著來自諸多方面的挑戰。首先,由于歷史的原因,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被誤解或歪曲,在一些人的思想中造成較嚴重的混亂,澄清這些混亂思想,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許多艱苦的工作要做;其次,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國際上出現了否定的社會思潮。并在國內思想界有所反映,歷史研究領域也出現了否定唯物史觀基本原理的錯誤傾向;其三,外國歷史學理論思潮大量涌人國內,但由于缺乏的科學分析,致使一些人誤認為這些理論是可以代替唯物史觀的“科學理論”;其四,20世紀80年代以后,社會發展和科技革命都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提出了諸如“現時代的本質和特征”等重大的理論問題.唯物史觀需要面對現實,在社會生活和科學研究的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概念、方法和理論范疇,關注新的增長點,而不是故步自封,使其能及時地回應社會的呼喚,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為了應對唯物史觀面臨的嚴峻挑戰,第一,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第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確認識包括史學在內的所謂學術研究“與國際接軌”;第三,高度重視史學理論在歷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不僅要重現20世紀50年代、80年代史學理論研究的輝煌,而且要在此基礎上深刻理解當代中國和世界,把當代中國的歷史科學、史學理論不斷推向前進.
有的學者認為,堅持唯物史觀,是指堅持基本原理.近一個世紀歷史研究的實踐證明,只有這種理論才提供給了人們認識歷史問題的最銳利的武器,而那種賦予唯物史觀的過多含義.把本來不屬于它們的范疇的東西也當作其基本原理去宜傳的教條主義,反倒有礙于史學的健康發展。今天,我們還必須通過歷史研究的實踐,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史學理論和方法,去豐富和發展的唯物史觀。
有的學者認為,新的歷史時期,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史學中運用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同時也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挑戰:第一,對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缺乏深入的了解,教條化甚至是情緒化看待唯物史觀;第二,迎合西方某些史學理論,對唯物史觀作所謂的“修正”與否定;第三,打著學術創新的旗號.對唯物史觀做剪裁與歪曲以至否定,第四,通過各種形式的歷史題材文藝作品,宣揚與唯物史觀相左的歷史觀念.所以,必須正確認識唯物史觀在運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與發展唯物史觀應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一,在對唯物史觀及其指導下的史學研究進行認真反思的基礎上,加強對唯物史觀產生背景、時代意義、根本內涵等基本問題的研究,準確理解和把握其靈魂與精髓,澄清當前史學界的一些模糊認識;其二,根據新的歷史形勢,將對唯物史觀的堅持與發展辯證統一起來;其三,從學術發展的規律來看,唯物史觀指導下的中國史學要在新世紀獲得更大的發展,關鍵還在于要有一大批經得起實踐和時間檢驗的優秀學術成果;其四,作為的重要組成部分,唯物史觀的學術根基廣布于哲學、歷史等各相關學科的理論與具體研究工作中,而作為學術與普通大眾之中介的文化教育、文藝作品能否堅持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則是唯物史觀能否深人人心的重要前提。
有的學者認為,目前研究中存在兩種錯誤的傾向:一是在運用唯物史觀之理論上的公式化與教條化;另一則是沿襲唯心史觀的“從思想到思想”的詮釋模式.實際上,唯物史觀的思想源于“現實生活過程”的原理,為我們在這一學術領域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本體”論與方法論。按照唯物史觀的要求,我們應在三個層面上展開研究,即從廣大民眾、統治階級或日益崛起的新興階級與思想家本人的“現實生活過程”出發,去分析相應的思想文化形態、思想流派、思想家的主張,唯有如此方能正確地闡明各種思想文化現象的本質,進而揭示其發展演進的歷史規律。
有的學者認為,唯物史觀也是要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的.雖然時下沒有人會對應該豐富和發展持有異議。但是一旦涉及原創性的經典結論,人們便很難有所突破,往往使豐富發展流于一句空話。而新的文化哲學是對唯物史觀的豐富和發展,因為新文化觀具有它的理論生命力,對社會歷史現實問題具有容納解釋能力,不像其他哲學思潮和流派很少明確闡述自身與唯物史觀的關系,甚至有意回避或擱置。
有的學者認為,唯物史觀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即這一理論系統不間斷地且廣泛、深入地與外界進行物質與信息的交換,之所以這樣在于其具備下列特點:第一,這一理論體系是實踐的理論體系,即理論之沖破象牙塔、學院的禁錮。擺脫純意識之形式轉化為社會物質力量,是通過實踐實現的,而社會實踐本身就具有廣泛聯系,從而構成開放系統;第二,這一理論體系具有廣泛的、長時間的社會適應性,從而既具長時間合理性又具有解讀和發展的空間,第三,有生生不息的一代又一代學人、思想家薪火傳承,宜傳詮釋,發展創新.開放的系統較之封閉的系統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一次性地完成就終結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自我更新、自我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主要參考文章:
篇6
在傳統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學的重點是對書本知識的強調,主要使用以教師講授,學生傾聽接受教學模式。引入信息技術教學之后,多媒體也多用作知識的展示和呈現。不少教師也僅僅是將多媒體課件依照順序播放下去,同時加上教師生動的講述。這種教學情形中,僅僅是將多媒體當做教學工具,還是沒有擺脫“教師為中心”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計算機教學的效果,讓學生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直接影響生物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樣只能稱“流水課”,學生的思路仍然是在教師引導下朝著既定流程上來。需要認識到的是,生物的新課程改革與這種教學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說,生物課堂的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進行自主教學模式的改革。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是出自于認知理論的分支,最早是由認知發展領域最有影響的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20世紀的60年代提出的,之后經過了杜威、維果斯基的不斷完善。建構主義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重新認知與編碼,從而促進對知識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要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從而使個體認知發生心理機制或途徑的同化和順應。構建主義在理論中的應用,可以將學生在學習中的內驅力激發出來,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協調增強。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自覺,并且學生要主動去完成,教師適應外界環境的目的是幫助并且促進學生對知識實現建構。傳統“灌輸式”教學束縛了學生的認知,但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形成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
3建構主義模式下的高中生物信息技術教學優越性
3.1拓展了知識建構方式
知識建構方式主要是通過網絡通信技術在多媒體技術中的運用實現的。生物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解決真實的生命現象,直接觀察動態過程可以使教學效果直接明顯。例如,在講自由組合定律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規律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教師就可以通過播放、暫停、重播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進行學習,遇到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也可以現場使用網絡通訊技術進行搜索學習。
3.2降低知識建構難度
創建教學情境是建構主義視域下降低知識建構難度的明顯效果。建構主義模式下利于建立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的條件下,可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學習到知識的精髓。例如,當講授“細胞”生理活動的時候,要使學生了解細胞的吸水與失水。整個細胞吸水與失水過程都可通過Flas來顯示,既快捷又簡單,而且因為大屏幕投影,所以學生可以看得明白、看得真切,后排的學生也可以準確觀察到。必要時,有教師的講解教學難點,教學過程就變得簡單了。
3.3利于進課堂交流促進學習
篇7
【關鍵詞】戲劇 影視 傳承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不同的新興藝術對傳統藝術帶來了巨大沖擊,人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淡漠,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迫在眉睫。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影視藝術也發生了巨變,利用光、時間、空間、聲音、特技等所形成的多維空間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使影視藝術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各類不同的電子媒介上。如果能將傳統戲劇與影視藝術結合起來,必將會擴寬傳統戲劇的傳播途徑、增強傳播效果,對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中國戲劇
中國戲劇最早起源于原始社會時期的歌舞,經過多個朝代的演變,最終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劇藝術。主要由民間的說唱、歌舞、滑稽戲三種藝術形式融匯而成。比較著名的劇種有京劇、昆曲、豫劇、越劇、粵劇、秦腔、川劇、黃梅戲等。中國戲劇藝術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段,它把曲詞、表演、音樂、美術等融為一體,用節奏貫穿其間,既充分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段的表現力,又達到和諧的統一,大大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形成了獨有的、節奏鮮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表演藝術。中國的戲劇藝術與古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一起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2006年,戲劇藝術作為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國務院批準納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于6月2日予以公布。早在2001年,昆曲已被第一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中國傳統戲劇藝術的傳承現狀
同所有傳統藝術一樣,戲劇藝術發展到現在,都面臨著衰亡的危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選擇更加便捷和多元化,電影電視、隨身聽、DVD機、互聯網等的普及為人們提供了自由和廣闊的選擇空間。相反的,戲劇藝術的生存方式就顯得陳舊和過時了,傳統戲劇只有在舞臺上與觀眾面對面地交流,才能表現出它的藝術魅力。但這種以劇院(舞臺)為中心的創作、傳播和欣賞方式給人們帶來很大的約束。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人們,已不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到一個固定的場所去欣賞一種程式化的、劇情相對比較簡單的傳統戲劇表演。不僅戲劇如此,所有的劇場藝術都面臨著普遍的危機。
目前,全國共有戲劇劇種360多種,除了一些比較著名的劇種外,還有幾百個小劇種分布在全國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它們的傳承現狀都不容樂觀,對于一些地方上的大劇種,如京劇、越劇、豫劇等都開辦有專門的藝術院校,但近年來都面臨著生源匱乏的危機。對于一些小劇種,更加令人擔憂,有些劇種的傳承人僅僅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甚至一兩個,更沒有任何資料得以保存,他們的傳承全部靠一代一代的口口相傳,這樣一來,很多小劇種都悄無聲息地消亡了。
為了保護這些傳統戲劇,近年來國家也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政策,采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但是保護模式過于保守,保護手法過于陳舊,跟不上社會與時展的趨勢,效果不好。因此,對戲劇藝術進行合理的保護和科學的傳承迫在眉睫。
三、如何發揮影視藝術在中國傳統戲劇藝術傳承中的作用
《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中明確了保護文化遺產的根本目的是: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因此,對傳統戲劇藝術的傳承和保護是非常必要的。運用最能體現現代科技手段的影視藝術,將對傳統戲劇的傳承和保護發揮巨大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
(一)借助影視藝術的強大記錄功能,對經典劇目、經典唱段以及演唱方法,特別是一些瀕臨滅絕的小劇種,進行記錄、歸類整理成視頻資料,統一保存。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要遵守產生、發展、消亡的自然法則。但是每一種藝術形式能得以產生和發展都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積淀,又有著其獨特的藝術內涵,因此,在它消亡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就是對它的記錄,因為只有在這些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才可以不斷地綻放出新的藝術之花。而影視藝術的技術性恰恰具備了這一特點,使記錄不再單純地停留在文字和圖片的層面上,而是真實地保存了它的影像和聲音,這對今后的戲劇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最直觀的資料,也為這種即將消亡的藝術形式保存了最真實、原始的影像記錄。
(二)借助影視藝術的傳播功能,通過電子媒介將優秀的戲劇劇目傳播出去,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領略到中國傳統戲劇藝術的魅力。
傳統戲劇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其生產、傳播和消費都受很多條件制約:它必須要有一個舞臺(空間),它的創作和傳播都是在舞臺上完成的。而觀眾欣賞戲劇也必須通過舞臺,每一個觀眾由于所坐的位置不同,其觀看的角度就不同,因此他們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而且經常會忽略掉很多細節的表演。而在觀看的過程中,即使是去趟洗手間或者接一個電話,都會漏掉很多精彩的片段,要想再看一下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重新安排時間、花費金錢從頭看一場。因此,戲劇藝術與影視藝術的結合是必然的趨勢,借助影視藝術的先進技術,通過攝像機的角度轉換和鏡頭、景別的切換,從不同的角度、距離來展現每一個場景,使劇中人物的每一個細小的表情變化都可以被觀眾看到。再借助影視藝術的傳播功能,把這些優秀的劇目通過各種不同的電子媒介傳播出去,人們再也不用局限在劇場里,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去欣賞。這樣,就打破了傳統戲劇傳播的局限性,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接觸戲劇、認識戲劇,進而熱愛戲劇,戲劇藝術也將因此而更加接近普通老百姓,從而重新找到其生存的土壤。
(三)在保護傳統戲劇藝術的同時,努力融合影視藝術的美學原則,開發新的戲劇形式,使戲劇藝術更貼近生活,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藝術來源于生活,真實、自然、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成了觀眾對藝術的一種追求。所謂真實,是藝術的真實,是藝術對生活準確的提煉和概括。而對于戲劇來說,其精華所在卻是追求神似的寫意風格——假定性和程式性。傳統戲劇要在一個小小的舞臺上詮釋復雜的場景和情節,解決舞臺空間與劇情實際空間之間的矛盾,在幾代藝人的努力下,終于創造了一整套拓展舞臺空間、變換舞臺空間的巧妙辦法,這就是高度程式化的虛擬手段。例如,同樣是表現上樓梯、開門的情節,在戲劇藝術中,可以用幾個程式化的動作就交待了;而在影視藝術中,就必須要有真實的樓梯和門,而演員也要像在生活中一樣去上樓梯、開門,仿佛身臨其境。戲劇藝術不僅通過富有音樂節奏的肢體語言,配之以小道具,創造出各種變幻的空間,并且以不同的臉譜來概括類型化的人物特征,生活形象被高度抽象化、符號化。這些恰恰就是中國傳統戲劇的精華之所在,也是我們必須要堅持和保護的。就像現代的劇院文化一樣,雖然都在逐漸式微,但作為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征,劇場藝術一定要保存,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要欣賞到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戲劇藝術,還必須回到劇場、回到舞臺,這也是對傳統的尊重,對傳統戲劇的尊重。
另一方面也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接受和吸納新的藝術元素,開拓新的戲劇形式。影視藝術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影視藝術運用蒙太奇的手法,借助科技的手段,制作出逼真的場景,突破了舞臺時空的限制,實現了時空與視聽的綜合再現。影視藝術的美學特征培養和改造了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經驗。傳統戲劇也可以大膽地進行嘗試,依據影視藝術特有的藝術手段、傳播媒介、欣賞方式、審美心理,運用影視藝術的思維方式去創作全新的、以戲劇藝術為基本內容的屏幕藝術作品。在融合的過程中,肯定要經歷痛苦的割舍,因為戲劇藝術中的假定性和程式性恰恰違背了影視藝術中的逼真性原則,因此,割舍在所難免。其實,不僅是戲劇,各種藝術形式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例如電影,隨著劇場文化的逐漸萎縮,電影藝術本身也正在萎縮。但是,在電影藝術式微的同時,它還在不斷地接納新技術或與別的科技含量較高的媒體進行融合,催生了許多新的藝術形態,比如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影視廣告、活動網頁、電腦游戲等。而傳統的、古典意義上的膠片電影,可能會成為電影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因此,戲劇藝術要得以延續,就必須符合大眾的審美心理,融合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催生新的戲劇品種。
藝術發展史的經驗證明,所有生命力旺盛的藝術門類都是能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而歷久不衰的,但它們的語言結構是有壽命的,需要做出不斷的調整才能與時俱進,適應歷史的發展。將傳統戲劇與影視藝術結合起來,必將會擴寬傳統戲劇的傳播途徑、增強傳播效果,對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重要作用。
(注:本文為河南省2012年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22400430147)
參考文獻:
篇8
司法會計鑒定書
文號
(鑒定專用章)
委托單位:
委托日期:
送檢人:
送檢材料:甲公司所提供的×年×月×日至×年×月×日銷售發票、會計記賬憑證(以下俗稱“傳票”)、應收賬款賬頁等涉案會計資料復印件(以下簡稱,“檢材”)。經整理分類,編號如表1所示:
鑒定要求:A某某,男,×歲,系甲公司原銷售業務員。任職期間,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利用從事對外銷售×產品及負責回籠貨款工作的職務便利。多次將所收取并應上交的貨款共計人民幣×萬余元予以截留,由其個人支配使用。委托要求:對以上銷售業務發生的真實性和應收賬款的現狀予以證明。
檢驗:
1 ×年×月×日。甲公司開具#5401增值稅發票,購貨人乙公司,貨物名稱×產品,總額×元。以上銷售業務已由甲公司會計編制×年×月×日#2傳票,分別記入應收賬款、營業收入和應交稅金賬戶增加方。
2 ×年×月×日和×篳×月×日,甲公司先后開具#56t和#6399增值稅發票,購貨人均為丙公司,貨物名稱亦均為×產品,總額分別為×元和×元。以上銷售業務已由甲公司會計先后編制×年×月×日#4和×年×月×日舵傳票,分別記入應收賬款、營業收入和應交稅金賬戶增加方。
3 ×年×月×日、×年×月×日和×年×月×日,甲公司先后開具#6369、#8416和#8478增值稅發票,購貨人均為丁公司。貨物名稱亦均為×產品,總額分別為×元、×元和×元。以上銷售業務已由甲公司會計先后編制×年×月×日#2、×年×月×日#1和×年×月×日#1傳票,分別記入應收賬款、營業收入和應交稅金賬戶增加方。
4 ×年×月×日和×年×月×日,甲公司先后開具#0740和#8767增值稅發票,購貨人均為戊公司,貨物名稱亦均為×產品,總額分別為×元和×元。以上銷售業務已由甲公司會計先后編制×年×月×日#4和×年×月×日#5傳票,分別記入應收賬款、營業收入和應交稅金賬戶增加方。
5 ×年×月×日,甲公司開具#6816增值口發票。購貨人己公司,貨物名稱×產品。總額×元。以上銷售業務已由甲公司會計編制×年×月×日#3傳票,分別記入應收賬款、營業收入和應交稅金賬戶增加方。
6 ×年×月×日、×年×月×日和×年×月×日,甲公司先后開具#3278、#6815和#1101增值稅發票,購貨人均為庚公司,貨物名稱亦均為×產品,總額分別為×元,×元和×元。以上銷售業務已由甲公司會計先后編制×年×月×日#2、×年×月×日#3和×年×月×日樣8傳票,分別記入應收賬款、營業收入和應交稅金賬戶增加方。
7 ×年×月×日。甲公司開具#2342增值稅發票,購貨人辛公司,貨物名稱×產品。總額×元。以上銷售業務已由甲公司會計編制×年×月×日#2傳票,分別記入應收賬款、營業收入和應交稅金賬戶增加方。
8 ×年×月×日和×年×月×日,甲公司先后開具#8833和#7097普通發票,購貨人均為壬公司,貨物名稱亦均為×產品。總額分別為×元和×元。以上銷售業務已由甲公司會計先后編制×年×月×日#3和×年×月×日#8傳票,分別記入應收賬款、營業收入和應交稅金賬戶增加方。
9 ×年×月×日和×年×月×日,甲公司先后開具#1889和#6796增值稅發票,購貨人均為癸公司。貨物名稱亦均為×產品。總額均為×元。以上銷售業務已由甲公司會計先后編制×年×月×日#1和×年×月×日#1傳票,分別記入應收賬款、營業收入和應交稅金賬戶增加方。
10 ×年×月×日,甲公司開具#5760普通發票,購貨人為子公司,貨物名稱×產品,總額×元。以上銷售業務已由甲公司會計編制×年×月×日#8傳票,分別記入應收賬款、營業收入和應交稅金賬戶增加方。
11 甲公司上述應收賬款記錄截止×年底仍未發生變化。
12、甲公司上述開具的×份增值稅發票均已向稅務機關報稅。
論證:
1、本鑒定所依據的檢材均由委托方收集取得。并由提供方蓋章,因此,檢材符合證據證明力假定。
2、按照會計核算原理,一項經濟業務的發生,必然引起兩個或兩個以上方面的會計記錄發生變化。本鑒定均由兩份或兩份以上檢材證明同一涉案會計事實,即一筆銷售業務的發生由發票、傳票和賬戶等記錄相互印證;發票本身的真實性亦由各聯之間或其它信息的一致性相互印證,體現了會計勾稽關系。所以,檢材符合證據證明力假定。
3、當然,根據第二項論證所述原理,本鑒定檢驗所涉及的×份增值稅票缺乏其他各聯的印證,證明力似乎不足。然而,經調查,這些發票均已向稅務機關報稅,且購貨人堅持索要增值稅發票,明顯是為抵扣稅之需要。也,必然向稅務機關申報抵扣。根據目前增值稅發票管理模式,購貨方一旦持抵扣聯向稅務機關申報抵扣,發票的真實性即會由網絡技術在各聯之間自動求證。據此原理,這些增值稅發票的真實性也是符合證據證明力假定的。
4、甲公司會計未逐年更換新賬固然欠妥,但所提供的應收賬款賬頁中的記錄已由發票和傳票印證,且由甲公司蓋章并另文證明,故仍可將這些數據視作為是截止×年底的會計信息。
結論:
本鑒定檢驗所涉及的×筆銷售業務事實客觀存在,截止×年底,貨款總額人民幣×元(大寫)耒收回,仍桂在甲公司應收賬款賬戶中。
鑒定人:(簽名)
復核人:(簽名)
日期:
第二部分 文證審查意見
司法會計文證審查意見書
文號
一、基本情況
×年×月×日。本院公訴人C某某要求對原告A某某收取貨款移歸個人使用案件的司法會計鑒定結論進行文證審查。
該鑒定結論是:本鑒定檢驗所涉及的×筆銷售業務事實客觀存在,截止×年底,貨款總額人民幣×元未收回。仍掛在甲公司應收賬款賬戶中。
二、審查情況
該鑒定存在兩處缺陷。一是在檢驗中對涉案單位未按年設置賬戶,亦即所檢驗賬戶的一個特征未描述;二是在論證中未對為何采信稅務機關書面證明闡明理由。
除此之外,該鑒定緊緊圍繞涉案會計資料進行檢驗和論證,檢材特征描述清晰和恰當,說理周密嚴謹,簡潔明了地回答了所檢驗的銷售業務是否客觀存在及其仍有多少貨款未收回的涉案會計事實。
三、審查結論
可采信作為司法會計鑒京結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