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職稱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7 06:05: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群文職稱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群文職稱論文

篇1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群眾文化;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12-00-02

一、群眾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緊密的關系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歷史的濃縮,亦是珍貴的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當下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群眾文化是中國主流文化中的一種極具特色的文化形態,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通過長時間的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中發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群眾文化并不是兩個獨立的概念,相反,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植于群眾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勞動人民創造的精神財富,它的形成和發展始終和群眾文化活動有著緊密的關系。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作,必須發表意見,才漸漸練出復雜的聲音來,加入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作;大家都要佩服、應用的,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記號留存了下來,這就是文學......直到現在,到處還有民謠、山歌、漁歌等,這就是不識字的詩人的作品;也傳頌著童話和故事,這就是不識字的小說家的作品;他們,就都是不識字的作家?!边@段話形象地指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扎根于群眾文化之中的。可以說任何形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源于古代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正如原始音樂作品是從勞動工具與其對象接觸時所發出的聲音產生的,它們或是勞動者協調動作、調劑精神提高效率的“工具”,或是勞動之余的自娛自樂;又如封開麒麟白馬舞是取材于唐代封開人莫宣卿赴京趕考榮登榜首、高中狀元、衣錦還鄉的故事,是無數代勞動人民口傳心授的傳統文化形態;再如德慶學宮祭孔活動,其祭孔活動宣揚了尊師重道的傳統文化精神,是嶺南儒學的一大代表性活動,其源于中國五千年來拜祭的祖先的習俗,再次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取材于勞動者的日常勞作中的。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群眾文化的基礎

最初的原始的群眾文化形態基本囊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間音樂、民間舞蹈都是起源于勞動之中,它們都是由人民群眾創造、人民群眾參與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活動,涉及了各民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史。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每個時代濃縮的精華,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提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包括了:口頭傳統、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等,從其形式中可以看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包含的形式均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肇慶封開縣的“五馬巡城”舞是起源于宋末,歷史悠久的舞蹈,其陣容壯觀,表演者達四五十數,整個舞蹈取材于宋代五虎平西為防止外敵入侵日夜巡城的真實歷史故事,鮮明突出戍邊保國主體思想。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群眾文化的源泉

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群眾文化的基礎,所以群眾文化大多取自傳承已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把世世代代口傳心授、承傳沉淀下來的智慧結晶提煉出來,結合當時實際,使其傳承、發展,如民間秧歌、戲曲,客家山歌等,又如延安時期群眾文化活動起到了團結人民、振奮民族精神的一個作用,其主要表現形式也是大多取自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

由此可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根植于群眾文化中,又具有濃縮文化的形態,是群眾文化發展傳承取之不盡的源泉。

二、群眾文化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群眾文化的發展繁榮是當前我國文化建設的兩項重要工作,傳承性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關鍵是讓其“活態傳承”,即要讓其一直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熟悉,掌握,否則便會出現文化傳承斷層這一現象。

對傳統群眾文化而言,形成后便會以某種固定不變的格局去進行時代相傳,從中可以看出群眾文化本身便具備傳承和發展各種文化藝術遺產的社會功能,比如:肇慶四會民間音樂、德慶雄雞舞、懷集春牛舞等,從創作下來便一直流傳到現今。所以,對一些群眾比較熟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傳統群眾文化藝術進行強化普及,讓其成為一種當下群眾所接受并喜歡的文化藝術形式,這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問題便迎刃而解,既能更好的對中華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進行傳承,且群眾文化自身的傳承性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內在要求相符合。

三、文化工作者如何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

筆者據自身文化工作經驗并結合當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形勢提出幾點關于如何做好非遺的保護傳承的意見。

(一)用科學發展觀去看待非物質文化遺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真做好挖掘、整理與加工,提高以及發表,推廣工作。

(二)繼續抓緊發掘搶救瀕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關心,扶持民間藝人和他們的藝術活動。

(三)研究、實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改革,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原汁原味保護的前提下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為社會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所接受、推廣、普及,使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新煥發青春。

(四)以群眾為中心去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和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所在,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其形式不應該是陽春白雪的,應該是能讓大部分群眾所易懂并感興趣的,在不改變其精華所在的前提應以大眾能接受的形式去開展活動方能以最大程度去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如:肇慶市開展的“流動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基層活動,以圖片、視頻展覽的形式近距離給民眾提供了中國古代民俗文化的體驗,無形中讓非物質文化融入了現代的生活,起到了良好的傳承作用。

四、以群眾文化促進非遺的途徑探索

(一)對傳統民間特色群眾文化進行保護

首先,對肇慶市及其周邊地區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建立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機制。

其次,對肇慶市及其周邊地區的民族民間風俗、傳統節日做一個深入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創新,使其能夠發展起來。

最后,對于肇慶市及其周邊地區那些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藝術,要一絲不漏的保存下來,在本質不變的情況下,進行適度且有效的創新,使其能夠符合當下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年齡段的喜好,這樣能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便能更好地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

(二)建設特色群眾文化基礎設施

為了能夠更好地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應該專門為其搭建展示及傳承的平臺,其中建立以民間文化、民間風俗及民間藝術為主體的場所及景點便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好辦法。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對于來源于民間群眾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便越發顯得重要,因此,本文通過對群眾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關系的簡單分析,并結合一些現實的例子,說明了將群眾文化的發展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是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道,融合了發展群眾文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并提出了關于發展群眾文化對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途徑和建議,以便能夠為非遺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

篇2

近些年來,世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人們逐漸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公害污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而在我國,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也在逐步增強,特別是去年初,由于“非典”在我國一些地區的盛行,更是對人們傳統的消費觀念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關注人類健康,加強環境保護,倡導“綠色消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尤其引人關注。面對目前的形勢,我國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這一戰略問題在來自國內外的壓力下突顯在人們面前,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現代企業必須實施綠色營銷的原因分析——面對國際市場競爭的新武器綠色營銷,又叫環境營銷,是指企業在營銷中要重視保護地球資源環境,防治污染以保護生態,充分利用并回收再生資源以造福后代??梢?,綠色營銷是以滿足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共同利益為目的,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宗旨的市場營銷方式,它要求企業將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放到重要位置,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地結合,從而產生綠色效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企業應順應國際國內形勢,及早樹立綠色營銷觀念,為自己贏得國際市場競爭的優勢和生存空間。

1.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全球環境惡化,關注環境、保護地球的環境保護主義運動要求企業實施綠色營銷。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生態災難: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成災、水體污染、森林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劇、野生動物物種大量滅絕……因而,關注環境、保護地球成了人類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環境保護主義運動成為全世界的巨大力量,得到了公眾的廣泛支持,使得消費者重新思考“他們要買什么?從誰那里購買?”消費者態度的變化引發了新的營銷策略——綠色營銷——由企業開發、營銷適應環境保護主義的產品。

2.綠色消費的興起促使企業實施綠色營銷。所謂綠色消費,是指消費者意識到環境惡化已經影響其生活質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業生產、銷售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綠色產品,以減少危害環境的消費。綠色營銷對于人類生存、國家、企業、個人都有非常現實的意義,是現代市場營銷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代表了以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思想,照顧生態層面的新的營銷思維方式與操作模式。據報道,80%左右的德國人在購物時考慮環保問題;77%的美國人由于企業的環保形象會影響他們的消費傾向;66%的英國人愿意付高價購買綠色產品;而我們中國消費者尤其在經歷“非典”之后,綠色消費觀念也大有興起之勢。

3.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要求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綠色壁壘是綠色貿易壁壘的簡稱,又稱環境壁壘,是指進口國(主要指發達國家)以保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以及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為由限制進口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它依據有關的環保標準和規定,要求進口商品不但要符合質量標準,而且從設計、制造、包裝到消費處置都要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不得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這種新的貿易保護措施可有效地阻止外國,特別是環保技術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的產品進口,為本國市場形成巨大的保護網,是國際貿易中最隱蔽、最棘手和最難對付的貿易障礙之一。面對高高筑起的“綠色壁壘”,環境戰略已經成為各國貿易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強化綠色產品的生產和國際化營銷是企業的一項戰略性任務。今后,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產品性能、服務質量、促銷手段等方面的競爭,也是環境保護水平的競爭,誰能盡早而又成功地實施綠色營銷策略,誰就能在競爭中領先一步。

4.實施綠色營銷,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要求。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地球村,資源相當有限。資源再生利用,是使有限資源發揮更大效用的重要條件,也是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綠色營銷注重的是合理地利用資源和有效地保護資源。不言而喻,它造福于子孫后代,為社會、為后代留下藍天碧水和青山。同時,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生活由小康邁向富裕,人民群眾對衣食住行的"綠色"要求變得更加強烈。推進綠色營銷,可以說正是順應了民心民意。實施綠色營銷,使人民群眾的消費由滿足基本需求為主,發展到滿足較高層次的需求為主,因此,必將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質量。

二、阻礙我國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因素分析

1.我國經濟總體水平低,各級政府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短視行為。目前由于我國仍然面臨著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技術改造、國企扭虧和金融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任務,對發展綠色產業既缺乏思想上的重視更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雖然我國政府頒布了許多相應的環境保護行政法規,也采用了相應的經濟和行政干預手段來保證環境目標的實現,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往往為了本地區的短期利益實施地方保護主義和各種人為因素的干擾,致使各種環境法規無法真正貫徹落實。

2.我國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物質基礎薄弱??梢哉f,資金和技術是實施綠色營銷的兩大物質基礎,而“資金匱乏、技術落后”是我國企業綠色營銷發展的致命弱點。再加上有的企業認為:綠色營銷是一種流行,很快就會消退,造成了更大的困難。企業仍停留在追求消費數量增加而忽視產品質量和公共利益的階段。

3.消費者對綠色消費需求不足。由于發達國家經濟水平較高,居民環保意識較強,寧愿花更多的錢去購買那些設計、生產和消費過程中不會損害環境和人類健康的綠色食品,因而推動了綠色營銷的發展。而我國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仍較低,許多地方剛解決了溫飽問題,正向小康水平邁進,因此對綠色產品的消費能力顯得薄弱。再加上我國居民的環保意識淡薄,也是綠色消費受抑制的另一原因。并且,市場上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商品質量得不到保證,使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質量持懷疑態度,對綠色產品的認可程度不高,也抑制了對綠色產品的消費需求。從而嚴重制約了我國企業實施綠色營銷。

三、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力推動我國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策略研究

1.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資源法律制度,切實實行污染者付費措施,使企業外部成本內部化。加強執法力度,對于有違反可持續發展目標、破壞性大、污染性強的企業,對其破壞環境的行為要進行嚴厲處罰,堅決令其停產或限期整改。同時應加大對假冒偽劣綠色產品的處罰力度,確保消費者的利益,促進綠色消費。根據企業和消費者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的納什均衡,企業做虛假綠色營銷和真實綠色營銷的利潤差額越小,政府的罰款越重,做虛假綠色營銷的企業也就越少?,F實市場中的綠色營銷虛假成分高,主要原因

是法律和政策處罰的力度不足,造成虛假綠色營銷的差額利潤很高。因此,虛假綠色營銷屢禁不止。當政府對虛假綠色營銷的處罰達到虛假綠色營銷與真實綠色營銷的利益差額時,企業做虛假綠色營銷的動力將消失。

2.大力倡導綠色消費。利用今年初以來“非典”給我們國家帶來的影響,很多消費者主動改變了以往不衛生的生活習慣,人們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我國企業應以此為契機,向消費者大力宣傳綠色產品,讓消費者了解到更多的綠色產品及綠色營銷方面的知識,增強環保觀念,并能自覺地對一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企業進行有理有度的監督。企業實施綠色戰略的動力在于人類的綠色戰略決心,我國目前環保意識正在逐漸覺醒,應該因勢利導號召公眾進行綠色消費,促進企業實施綠色戰略步伐的加快。

3.要樹立綠色營銷觀念,制定企業的綠色目標。綠色營銷觀念要求企業把消費者利益、企業利益和環境利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寓環保意識于企業的經營決策之中,重視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因而,企業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發展戰略,有關部門的環境,法規以及環保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下達的指標,確定自己要實施的綠色目標。進一步根據企業的財力、物力、技術力量等方面的實際情況與其他實際條件,確定出綠色設計、綠色生產、制定綠色價格、選擇綠色銷售渠道、大力開展綠色促銷、實施綠色管理和培養綠色文化等方面的具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