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發言稿范文

時間:2023-03-14 05:03: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救災發言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救災發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自社會各界的朋友們:

你們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松原市紅十字志愿者團隊的全體志愿者向參加這次大會的所有愛心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對您及您的家人所作出的善舉表示感謝。同時,也向遭受旱災的西南五省同胞及青海玉樹震災的同胞致以良好的祝愿。

從2008年開始,紅十字志愿者服務站就著手進行志愿者應急救護小分隊的籌建,先后選派志愿者前往吉林省紅十字和中國紅十字總會,進行應急救護師資培訓。并在松原開辦多場應急救護培訓班。普及群眾性應急救護常識和防震減災知識。讓廣大市民有能力,有信心應對突如其來的傷害。志愿者們在工廠,社區,企業,學校等單位詳細講解救護新概念,創傷救護,突發災難性事故的緊急處理,火災地震的緊急避險等知識,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百姓的好評。為我市群眾性應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松原市紅十字志愿者們還積極投入到社會貧困家庭的救助工作中。多次組織志愿者走上街頭,為家庭貧困的患者進行募捐。并幫助聯系醫療機構,解決其家庭后顧之憂。針對松原地區的貧困學生,志愿者服務站又成立了中國星光助學工作組,進行貧困學生的走訪調查及資助人的協調工作。將原有的一對一助學模式,擴展為多對一模式,降低個體資助人的經濟負擔,增加貧困學生持續受助的幾率。從09年底至今,已有18名家庭貧困的學生得到資助。這一模式的實施,為我市貧困學生的繼續教育工作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在剛剛結束的西南五省旱災救助工作及青海玉樹地區震災支援工作中。松原市紅十字志愿者團隊也走在了前列。組織志愿者進行捐款,并走上街頭,進行募捐。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共募集善款70余萬元。救災物資20噸。及時的發往災區。

隨著志愿者人數的持續增加,志愿者活動領域的不斷拓展,松原市市委市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于09年12月11日,及時的成立了松原市紅十字志愿者管理中心。標志著松原市的志愿者工作,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為我市志愿者工作向專業化,制度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奠定了基礎。

篇2

關鍵詞:念動練習;蛙泳;教學

中圖分類號:G8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7)02010204

蛙泳因模仿青蛙的游泳動作而得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泳式。自古以來,蛙泳在民間廣為流傳,是男女老幼都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它不僅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提供心臟適應高強度運動的適應能力,發展各個器官的功能水平,還能提高人們對體育觀念的認識,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在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等泳式中,高校一般先開設蛙泳教學,因為蛙泳動作簡單,對身體素質要求較低,因此,對于沒有任何游泳經驗的學生來說,應從蛙泳慢慢練起,為其他泳姿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在體育動作中,任何運動都要與呼吸緊密配合,呼吸對技術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蛙泳也不例外,蛙泳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動作技能表現和時空節奏表現。在以往的蛙泳教學中,學習者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身體僵硬、動作不到位、動作準確性差、合理性不足,等等。

傳統教學已不適應當前的蛙泳教學,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動作技能形成的特點,提出采用念動法進行蛙泳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動作質量和動作規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xx大學2015級公體班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20人。

(二)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采用數理統計法、口頭語言法、教學實驗法等一系列調查方法進行相應的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練習后心率變化比較

念動法利用心理學中的表象原理,要求學生根據所學技術的動作要領、用力順序、結構、速度、幅度、方法、時間等在大腦中做系統回憶的一種方法 [1]。在蛙泳教學中,采用念動法訓練是否增加學生的生理負荷,產生負面效果呢?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在前兩次課念動后的即刻心率比安靜時心率上升了10.45%;練習后的即刻心率比對照組要高1.23%。兩次課后,實驗組學生已經能夠通過緩慢呼吸調整,運用想象使全身放松,排除外界干擾把自己帶入舒適的環境中,再用念動法復制、糾正、鞏固技術動作,達到身心合一。念動后的即刻心率和安靜時的心率基本一致,練習后的即刻心率和對照組差也基本相當。在第7、8次課練習后的即刻心率實驗組比對照組的心率低0.8%。

念動訓練是學生沒有動作行為的練習,用表象指導練習,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傳導,使效應器產生相應的運動感覺[2]。這說明念動―暗示法在練習時是沒有真正的體力參與,能有效延長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交替時間,不僅不會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反而能創造一個舒適、自由、奔放的情景,能起到節省體力、延緩疲勞、情緒調適的作用,使人在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況下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考試心理分析

從表2可知,實驗組70%學生對考試充滿自信、胸有成竹,只有30%對考試有些緊張;而對照組50%的學生對考試害怕,顯得焦慮、缺乏自信、情緒低落、注意力分散。通過表2的對比可知,念動教學更有利于學生考試的發揮,因為在平時在教學中通過念動不斷刺激神經系統,可以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趨于穩定,興奮水平和抑制水平處在同一區間范圍,學生在考試時注意力更集中,考試動機化,較少外界環境干擾。

(三) 動作錯誤種類變化曲線分析

在蛙泳教學中,常見的錯誤有腳步動作、手部動作、呼吸動作、手腳協同配合動作、身體整體動作等19種錯誤。從圖1可知,隨著教學時間增多、練習次數的遞增,無論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學生出現的錯誤逐漸下降,只是在不同的時間段下降的幅度、速度不一樣。由圖1可知,在第1周、第2周、第3周,實驗組由17到15到12依次遞減,對照組由18到16依次遞減。兩組選手,錯誤動作的減少率都為2,兩種教學方法的差異不顯著。但是從第4周開始,學生出現錯誤次數的種類,實驗組的下降幅度開始大于對照組的下降幅度,實驗組出現錯誤種類為8類,對照組出現的次數為12類

,差距較大。在第8周,對照組出現動作錯誤種類有7類,而實驗組只有3類,不到對照組的一半。從以上分析可知,念動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蛙泳動作的準確度有著重要作用,遠比傳統教學法效果好。這是因為念動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測試成績結果分析

從表3可知,在實驗前兩組蛙泳測試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屬于同質水平,保證實驗測試結果的有效性、準確性;試驗后,第四周兩組的成績有顯著性(P=0.032

(五)學生知識再現水平檢驗比較

根據馬斯洛的記憶遺忘曲線規律可知,人對知識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下降,到一定時間后就會成為永久記憶,不再遺忘。為了檢驗學生的知識再現水平,在實驗結束60天后,再進行一次知識再現水平測試。由表4可知,實驗組的遺忘率比對照組低13.0%,并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對照組由于缺乏對神經中樞刺激,不能及時對技術動作強化,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混亂,導致記憶紊亂[4]。實驗組通過念動訓練,能及時、有效地建立正確、清晰的動作表象,不斷刺激神經中樞,加速動作技術的形成,使動作不斷的得到鞏固,有利于長時間保持正確動作的記憶[5]。

(六)學生反饋分析

反饋是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某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定的手段之一。通過對學生的反饋可知,實驗組的學生認為念動法能積極引導學生思維的形成,使得練習動作在頭腦中如放電影一般,充滿了運動感,對神經、大腦的刺激很深,在大腦中留下了深深的技術痕跡。對照組學生認為傳統教學方法太機械死板,不能引起學生新的刺激,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是被動接受。因此,念動教學不僅影響人的思維,進入人的精神境界,而且讓學生體驗身臨其境的意境,獲得一定的或接近于身體練習的效果,比傳統教學更有效。

三、結語

(1)在蛙泳教學中,運用念動法進行教學能調適身心,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礙和緊張情緒,增強心理抗壓能力。

(2)在蛙泳教學中,念動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使學生時間消費更科學,能起到好的促進作用。

(3)念動教學對知識的再現效果遠高于傳統教學(P

(4)念動法能激發學生思維,揭示動作的本質規律,能促進學生從建立動作表腦圖朝著建立思維導圖的高級方向發展,打破傳統教學對大腦發散思維的束縛,提高記憶效果和創造力。

(5)建議體育教師,根據不同體育項目特點,創造性嘗試運用不同教學方法,促進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形成,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唐新宇,王修文,趙鳳娟.念動法在游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1.

[2]肖志鵬.武術教學念動訓練法研究 [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2.

[3] 唐新宇,王修文,趙鳳娟.念動法在游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1.

[4]閆新紅,王永泉,張翠蘭.對女生跨欄課心理障礙問題的探究[J].少年體育訓練,2006.

[5] 唐新宇,王修文,趙鳳娟.念動法在游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1.

Abstract:The cognitive method is a very practical method of mental training, in order to verify the dynamic metho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aching swimming and the action of the memory effect, this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survey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of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gnitive methods can reveal the essence of motion rules of control of acceleration technology, improve efficiency of movement and learning skills; cognitive method can stimulate the thinking of the students,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the shackles of divergent thinking on the brain, improve memory effect; Intentional forgetting law teaching for knowledge, students rat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2.9%, much higher than the effect of reproduction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

篇3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龍粳36:主莖 11 片葉,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 130 天左右,需≥10℃活動積溫2250℃,分蘗力較強。

龍粳40:主莖11片葉,出苗至成熟128天左右,需≥10℃有效積溫2350℃。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前進農場科技園區進行,草甸白漿土,有機質35.4g/kg、堿解氮118.8mg/kg、速效磷42.3 mg/kg、速效鉀91.6.mg/kg,pH值6.14。

1.3 試驗設計

本試驗龍粳36和龍粳39兩個品種的試驗設計相同,主處理為3個氮肥施用量,副處理為3個不同插秧株數,插秧規格為30cm×12cm。并設立空白氮肥施用量處理。試驗各處理分布見下表1。

1.4 栽培管理

試驗依照水稻旱育稀植“三化一管”栽培技術進行栽培管理,其中氮肥按基肥:蘗肥:穗肥=4:3:3,磷肥全部做基肥一次性施入,鉀肥分基肥和穗肥兩次施入,前后比例5:5,田間管理同常規生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間分蘗變化情況

經過調查后結果制成趨勢圖后得出圖1:可以看出不同時期龍粳36水稻品種同一肥力處理不同插秧株數之間表現為:隨著插秧株數的增加單穴株數呈現明顯的增長,而不同肥力處理之間同一插秧株數相比較分蘗也是呈現出了: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分蘗數隨之增長。

圖1龍粳36不同處理間不同插秧株數分蘗趨勢圖

由圖2可以看出:經過調查后結果制成趨勢圖可以看出不同時期龍粳40水稻品種與龍粳36水稻品種的生長趨勢是相同的。即同一肥力處理不同插秧株數之間表現為:隨著插秧株數的增加單穴株數呈現明顯的增長,而不同肥力處理之間同一插秧株數的處理分蘗也是呈現出了: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分蘗數隨之增加,水稻的生長量與施用的肥量成正比。

圖2龍粳40不同處理間不同插秧株數分蘗趨勢圖

2.2 不同處理間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間的關系

通過對比產量構成表可以看出:畝產量在畝施純氮12kg插秧株數為8株時畝產量最高,平均為585.8kg,處理三中16kg/畝處理中插秧株數為4株、6株時與最高產量差異不大,畝施純氮量16kg時處理4株、6株比12kg的處理插秧株數為8株產量分別下降了12.5kg和5.8kg。可以說差距非常小。

通過對比產量構成表可以看出:畝產量在畝施純氮12kg插秧株數為6株與8株時畝產量最高,平均為565.8kg/畝和566.4kg/畝,處理三中16kg/畝處理中插秧株數為4株時與最高但是產量差異不大,畝施純氮量16kg時處理4株比12kg的處理插秧株數為6株8株、株產量下降了6kg左右,可以說產量是相同的。

4 結論

4.1龍粳36、龍粳40水稻品種:隨著插秧密度的增加情況下,所有施肥量處理的產量都有提高,隨著施肥量的增加,高施肥量處理的產量也有提升。

篇4

【關鍵詞】DV藝術、校園文化、校園電視臺、發展。

一、DV藝術的概述及校園DV藝術

何為藝術,所謂藝術無非就是獨特,很多人一直以來就是懷著這種認識來理解藝術,甚至我也不列外。當然這樣并沒有錯,藝術本來就很獨特。但是藝術還是源于生活,是對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再加工。所以我們不要把自己與藝術之間的距離弄的疏遠,如果你有讓生活給別人帶去另一種享受,那怕只是一種想法,那么你就有可能接近藝術。然而所謂DV藝術那就更離不開生活了,因為他就是真實生活的寫照。DV創作的過程中為了表達我們所設計的主題,就需要對生活時間進行拉伸,重新安排節奏,再加上音效等各種我們所謂的剪輯。這就使生活更加藝術化,使作品更具有審美的價值,帶給人們美的享受。藝術的本質在于展現生命力,恰恰DV藝術就本身具有生命,所以我想說DV藝術是我們生命中的活體藝術。DV藝術解釋了這么多,我想對與校園DV藝術就不會太難理解了吧。在DV藝術前面加了個限制詞“校園”,無非就是進入校園的DV藝術。當然校園DV藝術還是與其他的DV藝術有區別的,我所說的區別并不是DV上的本質區別,而是一些表面形式上的區別。比如校園DV藝術他就會涉及到各種關于學生以及學校的因數,我個人總結了幾點:學生的思想理念和一些基本的視野、學校的藝術文化宣傳、還有就是學生的專業問題。盡管有那么一點區別,但是藝術的思想是沒有界線的。

二、DV藝術、校園DV藝術的現狀

就目前具體說來,全國乃至全世界DV的普及有明顯的上升趨勢。這些明顯的變化主要與人們對精神生活以及藝術追求的向往,當然還與時代的變遷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1996年,DV攝像機在日本問世,剛開始的時候大多數都是用來拍攝家庭式的影像,也就是可能一些技術和設備方面還不是很成熟。隨著DV本身性能的改進和電腦配套設備的開發與研制,大多數的人都可以很好的掌握運用。直到我們現在DV機已經成為當前個人影像制作甚至專業媒體都非常喜愛的一種攝像設備,尤其是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都選擇DV進行自己的影像表達。DV承受生活之輕的同時,也承擔起藝術的重。為什么這樣說,雖然人人可以玩DV,人人都可以創作。但是我上面提到了“DV藝術”,最基本的藝術前提是你的創作可以給別人帶去美感,帶去一種享受。因為影視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如果你拍一部電影,必須有專業知識,必須有設備,還必須要有創作精神。說這么多,也并不是好像在要求什么,主要的還是創作與審美在生活中融為一體。值得我們大學生注意的可能就是校園DV藝術了,校園DV藝術與社會民間以及其他的DV藝術不同之處還是比較的多,上面也談到了這一點,這跟DV所處的環境有關。2005年,北京大學團委等展開“北京大學青年流行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題調研,其中“哪種原創文藝樣式的影響更大”專項調查,選項包括文學作品、原創歌曲、校園DV、舞臺劇、曲藝作品、原創動漫六類,結果分別是32.3%、53.1%、41.5%、21.6%、10.5%、7.6%,校園DV占41.5%,可見校園DV已成為繼文學作品之后流行的原創文藝樣式,成為了重要的校園文化組成部分。還有國家教育部對校園DV藝術的支持與鼓勵,比如各個省份都會相應的開展校園DV藝術節,還有全國性的藝術節。還有一些校內關于DV藝術文化的宣傳和建立,以及學生自我培養的本身愛好。加深文化多樣化的同時也提高了校園藝術文化的水平,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藝術的舞臺。

三、DV在校園中的影響及用

3.1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校園DV藝術對校園文化建設有著很大的影響,無論是內發展還是外宣傳都與DV藝術緊密聯系在一起。校園文化的元素有很多,比如說學校里的晚會演出、各類比賽、等各種活動。但是這些對我們來說非常有意義、值得珍藏的東西,又不可能始終的停留在精彩活躍的那一刻。那么DV就可以幫我們把那一刻的所有記錄下了,美好的回憶就再是夢想了。重要的并不只是在這里,因為校園DV藝術也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在校園DV藝術的發展下,相應的校園文化也得到了發展,還有就是校園DV藝術文化可以傳遞式的發展校園文化建設。

3.2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影響

2004年4月,當校園DV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個新鮮名詞時,湘潭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本著“大學生辦、大學生拍、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的原則,創辦了首屆大學生DV電影節,開創了高校學生自編自導自演DV的先河,其參賽作品以完美的鏡頭和精彩的劇情將思想性、藝術性、可視性有機結合,很好地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追求。應該說與校園DV走的比較緊密的還是學生,因為大多數情況都是學生持有DV。這也就說明了校園DV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在能力方面能起到明顯的變化。對現代科學技術和影視文化的高度認識,也在無意識中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美感和藝術體會。還有各方面的能力素質都會相應的得到提高,《論校園DV發展趨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中談到了兩個引導引導大學生和諧成長、引導校園文化氛圍,落實中央16號文"四項教育。在創作的過程中,開發學生的自主想象力和創新力。在對藝術的追求時,借助DV反應現實生活的美感,又會對生活有新的看法、新的認識。對學生自我藝術能力的實現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是專業的話,還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專業水平,為以后的事業生涯做好準備。可以想象得到在我們擁有的美麗的校園里,因為有DV藝術文化的存在,而使得我們的校園生活多姿多彩,每個人都能夠體會到一種新生藝術的氣息。

四、校園DV藝術對外界的影響

談到校園DV藝術對外界的影響,首先要提出的是DV改變了生活當中的藝術形態,同樣也增加了人們的藝術審美觀念。我們知道現實生活的競爭,無非就是市場的競爭,再想一下市場是一個消費的市場。要想收益就要促進市場的消費,而消費者正是我們的那些對藝術有美感的人。這樣一個很現實的市場推導就間接的告訴了我們,DV藝術改變了競爭的市場。

其實就是回到屬于DV的一個世界,那就是我們現在的影視文化行業。最近一些年來,國家一直對校園DV文化比較重視。就好比說一些學生的DV作品得到了外界的認可,并給予鼓勵的方針。就比如說在電視上看到的學生DV作品,還記得一次在CCTV-3上看到了一系列的校園DV作品的播出,有《畢業了我的大學》、《大話三國之校園大戰》、,《校園花工》和《仙湖的化石森林》。還有目前,中國大學生DV文化藝術節組委會已經與新浪網、三杯水、《大眾DV》、《DV@時代》等多家媒體達成全面合作,并且DV節組委會正在積極尋求相關電視媒體進行縱深合作。目前,已經有眾多網絡、報刊媒體對DV節進行了密切關注。比如還有些學生自己的作品直接的推銷到影視行業當中去,而且有的能夠站住一定的位置。這些其實就在激活影視行業,促進了影視行業的發展。除了經濟效應外,我們還可以了解到校園DV藝術對人們的各種素質培養的提高。就好比一些拍攝的教育性片對人們的思想覺悟有著很重要的效果,還有教育意義。

五、校園DV藝術還存在的問題以及怎么改善

雖然說校園DV藝術發展的還可以,但是那只是對局部的一些,總體情況還是有些不足。第一方面是DV作品的整體水平不高,這也可以找出諸多因素。比如說學校的規劃力度不是很好,還有就是設備的不到位,技術上存在問題等,導致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機會。這些就使得作品的藝術化難以實現,水平上不去。當然也會存在學生自身的原因,沒有一個好的態度去對待DV。要知道創作是一個過程,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這就必需要求我們要有恒心和毅力。第二方面我覺得還是學校的一些教育體制沒有完善,說簡單一點就是DV藝術產生和表現的形式還處在普通的化的階段。就比如說一些校園DV很簡單,他的產生過程還有一些技術方面都很粗糙。就是純粹的用找一個人拿著一個DV去拍攝,藝術的產生過程中沒用去策劃。還有就是在宣傳的形式很單一,處于被動的狀態。就比如說把作品拿去參賽吧,還好有一些大學生藝術節,可以進行宣傳一下。但藝術節畢竟是一個在有限時間里進行的,這樣我們就好像在等待中。面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進行一些轉變。DV整體水平不高,學校可以請些比較專業的指導老師進行督促,還得鼓勵學生,給學生提供好的學習環境,開發他們的內在藝術潛能。在宣傳自己作品的時候首先要在學校創建一個體系結構,比如現在比較好的學校就有自己的校內廣播電視臺。校園電視臺可以說是教學管理中實施各種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營造濃郁的人文氣息,點綴校園文化氣氛,充分發揮輿論陣地的作用,積極為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做好宣傳工作,可想而知應該提倡校園電視臺的發展。校園電視臺要認清外界電視臺的形式,要有自己的策劃和體制。比如在自己的電視欄目這一塊要做到不同于其他電視欄目的特點,努力的尋求自身的創新發展(校園電視臺由學生臺長負責,下設宣傳部、編輯部、記者團三個職能部門。各部各團由部團長負責,各部門之間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結束語:校園DV藝術在提高大學生思想、推動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展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和當代大學生風采的同時,還將近一步推動大學生文化建設,促進中國電影事業的繁榮與發展。我相信我們的青年人才在以后的校園DV藝術發展建設中做出更好的業績,把我們的校園DV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領域。我也堅信校園DV藝術未來發展得更成熟,更輝煌。

參考文獻:

1.《電影觀眾學》章柏青張衛著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6

2.(DV生活DV藝術)陳帆與北電畢業生張良學的對話

3.<論校園DV發展趨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張少蘭.

4.論文新天地:<淺談DV影像與教學>

篇5

下午好!

非常高興,能夠站在這里和大家見面,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將和大家一起并肩戰斗。在這里,我首先要感謝集團公司董事會和王總的信任。我一定會全力以赴,認真履職,不遺余力地把各方面工作做好。我的司政綱領是: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觀,狠抓醫院內部

管理,著力增強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斷提升醫院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品牌形象。

具體地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抓:

(一)號召全體員工以院為家,樹立主人翁責任感,和睦相處,齊心協力,同舟共濟,處處維護醫院的形象和利益。

(二)團結帶領全體員工勤奮工作、恪盡職守,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服務創信譽,以質量求生存,以效益謀發展。

(三)不斷加強隊伍建設,增強團隊凝聚力,提升團隊戰斗力和執行力。

(四)千方百計加快醫院發展,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立足于把市場做大,把學科做強,把技術做精。大力推行“三轉”理念(領導圍著職工轉、后勤圍著臨床轉、全院圍著病人轉),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積極營造“特色服務”空間。一是要致力于加強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著力實施“人才強院”和“科技興院”戰略,以此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二是致力于創新服務模式,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探索和推行“服務第一”的經營戰略,創新服務機制,改變服務模式,打造服務品牌;三是致力于強化各項管理工作,如:醫療質量管理,服務質量管理、醫療安全管理和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不斷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四是致力于員工知識、智力、素質和覺悟的全面培訓和提高,做細做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充分發揮員工在醫院發展、建設、經營管理中的積極性、創造性,鍛造出一支高素質的醫療服務團隊,以此推動醫院全面進步。

(五)主動適應,充滿激情,保持狀態,同時,隨時注意擺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不錯位,不越位,隨時擺正個人利益與醫院利益的關系,言行上隨時與醫院保持高度一致。

(六)醫院精神:嚴謹、高效、創新、協作;

(七)院訓:講團結,互協同、顧大局、謀發展。

(八)醫院理念

關懷與服務是我們的行為準則;

求真與務實是我們的工作作風;

敬業與創意是我們的前進動力;

團結與愛院是我們的事業基石;

質量與效益是我們的永恒主題。

(九)建立健全和完善醫院各項規章制度.《醫院員工手冊》上已有的考勤制度、總值班制度、員工行為規范等,必須認真執行,不打折扣。

(十)增收節支,開源節流,降低運營成本。

總之,懇請同志們盡快調整好心態,愉快地工作。希望大家帶著真誠來,充滿激情干,認認真真地在這里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留任何遺憾。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和大家一道,始終堅持內抓管理強素質,外創品牌樹形象。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不斷強化醫療護理質量,服務質量和注意醫患溝通,加強工作執行力和辦事效率。在醫院管理規范化、制度化上狠下功夫。在業務流程、診療措施和收費價格上進行規范。在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上把好關。在服務理念和行動上突出特色。

篇6

關鍵詞:高等數學;再創造;科學思維

作者簡介:熊丹(1979-),女,湖北天門人,武漢科技大學理學院,講師。(湖北 武漢 430065)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7-0113-02

“高等數學”是一門具有特定的符號表現形式及遠離日常生活的抽象術語的基礎自然學科。作為非數學專業基礎課程的“高等數學”課程應體現數學自身及其與文化、經濟和社會互動發展的時代性要求,肩負起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

一、“高等數學”教育的現狀及改革思考

1998年開始的高校擴招推動了高等教育由昔日的“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也帶來了學生生源分布廣、水平參差不齊的新問題。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先天素質、教育影響和主觀努力程度的不同,在學習上明顯存在著差異;另一方面,由于學校課程改革,要求“高等數學”課程減少學時,但內容并沒有相應減少,造成老師上課進度快,學生聽不懂等現象,這些都給“高等數學”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這種變化和隨之產生的問題使“高等數學”教育有必要進行一系列改革的思考和研究。[1]

首先,從數學教育的目的來說,數學教育家肖文強曾把數學教育的目的歸納為三個方面:其一是思維訓練之實踐;其二是實用知識之獲取;其三是文化素養之提升。[2]也就是數學是一種文化,然而數學教育中的實用主義觀點日益嚴重,甚至向純粹工具論的觀點傾斜,尤以工科院校最為突出。事實上,以數學工具論為基調的教學導致學生與數學疏離,甚至厭惡、害怕,從而既達不到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目的,更無法提升學生數學素養及數學思維的培養。

其次,從社會對數學科學的需求來看,數學教育的意義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養數學家,而在于培養人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通過開拓頭腦中的數學空間,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因此,對于數學科學的需求,決不能停留在知識性與技巧性的層次,而應上升到方法學模式、思想性原則和科學素養上。

再次,擴招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全民素質,培養科學素質人才。數學具有“美育功能”和“技藝功能”。美國數學教育家莫里斯?克萊因認為:數學創造最主要的驅動力是對美的追求。數學以其簡潔性、對稱性、和諧性、統一性、奇異性為特征表現出它的美,且是形成現代文化的主要力量與重要因素。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通過不斷發現數學中的美,產生對數學研究的興趣,繼而提升自己,驅動自己去創造數學中的美,由此可見數學在培養科學素質人才上的作用。

因此,“高等數學”教育不應單純地理解成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應培養人的素質。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數學教育中培養人的科學思維能力及提高人的科學素質,而不是停留在“定義+定理+例題+習題”這樣枯燥的教學模式上。

二、工科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建議

課堂教學是高校“高等數學”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學生、教材是構成課堂教學的三大基本要素。在“高等數學”課時壓縮的情況下,三者關系是否處理得妥當,對能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教材內容按科學思維規律進行分層次整合編寫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一個人在數學上能達到怎樣的層次因人而異,取決于他的先天和后天條件。但是,一個為多數人都能達到的層次必然存在。數學教育家的任務就在于幫助更多人去達到這個層次,并努力不斷提高這個層次,和指出達到這個層次的途徑。[3]因此,為了適應當前高中新課改下高校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有必要實施“分層次”編寫或整合教材。

首先,在教材編寫制定上注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材結構設計上,重視基礎,精選內容,確定一個為大多數工科學生所能掌握也必須掌握的內容作為基本層次,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入,編寫提高層次及應用層次。其中提高層次為想進一步深造愿望的學生設計,應用層次則引導學生如何用數學,可以和專業知識或建模思想相結合。在教材內容上,按思維科學的規律,方法學模式編排內容,對傳統內容進行精選,內容設計上應體現基礎性、選擇性、時代性,加入一定篇幅的數學問題的歷史背景及應用舉例,有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了解科學研究方法,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和可持續的發展。

其次,在設計教材與教法時,不僅要衡量哪些內容可學和值得學,而且要考慮到教師能否學會教,或者能否教會教師去教以及如何去教。這就是說,高等數學教材不能僅停留在介紹數學知識和技能上,應適當添加數學的背景、產生以及應用實踐等。教師針對教材內容選擇要有所側重,以增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認識數學對科技進步以及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形成科學世界觀和科學素質打下基礎。

2.教師角色由講授者轉變為思維啟發者,構建學生與教材間的橋梁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反復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3]在“再創造”過程中,包含著教師對教學活動和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智力加工過程及兩者間思想交流的過程,教師的角色也從權威講授者轉換為引導學生去再創造出課本中的內容的引導者。因此,弗賴登塔爾認為,“再創造”是數學教學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學習的基本方法,也是判斷教法好壞的基本準則。

如何能在短短的課堂教學中實現“再創造”的學習過程呢?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思維和記憶的自身特點,推行類比、比較等直觀式教學方法,注意啟發學生發現教學內容上的“相似板塊”,從而實現從已知到未知的思維聯想過程。比如學習一元函數微分學后,講述多元函數微分學時,就可以利用類比說明講解,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相類似的結論及應用,并進一步比較兩者的不同點,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記憶,為學生實現“再創造”的思維環境。

其次,按思維科學的規律和科學研究的進程組織編排教學內容。人們認識事物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膚淺到深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貫徹由簡到繁、由表及里的教學方法。如在介紹中值定理時,先介紹條件最強、適用面最窄的羅爾定理,然后放寬條件,得到適用面較寬的拉格朗日定理,再推廣得到應用面最廣的泰勒定理,這樣學生不僅學到課程所講授的知識,更認識到科學的研究工作正是從簡單到復雜、特殊到一般的過程,認識和學會這種科學研究的方法,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必會受益匪淺。

最后,適當降低理論要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將思維的主角還給學生。對“高中數學”的知識點及時進行查漏補缺,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變換輔導方式,積極應用數學軟件以及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等現代教育手段,使學生始終處于滿足自身需要的積極狀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化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思考求知,從而培養學生形成“再創造”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熱情。

只有教師真正做到轉變教學觀念,遵循科學方法教學,帶著學生走向教材,才能既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智力活動,從而能在較短的教學時間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動腦去思考解決問題,乃至引導學生去進行“再創造”的工作。

3.實踐和訓練是學生科學思維培養的必要途徑

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曾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里沒有機會嘗盡為求解而奮斗的喜怒哀樂,那么他的數學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敗了。”數學是從人類實踐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同時又廣泛地應用于實踐。學生只有通過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訓練和實踐,才能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養科學思維。

在高中階段,學生通過大量的題海戰術來學習數學,針對數學的各種題型和技巧進行了大量的累積和訓練。可以說,學生此時技巧成熟,但思維和能力還需鍛煉。而到了大學階段,人的創造力發展已漸趨成熟,很多方面的創造性發展已經接近頂峰。所以,不能再像高中教育一樣,只停留在會做幾個微積分題目,而應大力開發人的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在適合自己的方向上形成成熟的創造思維和能力。這就給大學數學教育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生自然地從高中數學教育方式轉變到大學數學教育方式上來,并且能盡可能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涉及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角色要進行轉換,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教育對人的發展從而對社會的發展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基本上取決于多大程度培養出主體性強的人。換言之,學生要在學習活動轉被動為主動,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使學生的認知過程成為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滲透數學的科學思維,并積極探索符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教學模式。教學形式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猜想,讓晦澀難懂的數學概念、定理、性質等在學生腦中形成“再創造”的過程,引發求知欲望,再帶領學生一起嚴謹的證明或求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而不僅僅是學習冷冰冰的數學公式及掌握計算而已,從而達到既開發學生形象思維,又嚴謹化其邏輯思維的教學目的和效果,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創造性,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另一方面,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在實踐和訓練中發展的,在教學中適當推遲做出結論的時機,給學生一定的直覺思維的空間,有利于在整體觀察和細部考察的結合中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做出直覺判斷。在教學之外的答疑與輔導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課堂上有時會羞于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時答疑與輔導就提供了師生思想火花交流的機會,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可以是師生面對面交流,也可以借助教學輔助網站來達到同樣的效果。為了避免網站與學生之間是冷冰冰的人機交流,盡可能將網站的信息量做大,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4.將“再創造”方法有機融入“高等數學”的教學全過程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高等數學”的教學全過程都需要學生的參與和主動思考,因此,要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需要將“再創造”方法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時時跟著教師思考、解決問題。教師可在教學的各環節設置適合學生進行“再創造”工作的問題。比如,在每堂課后留一兩個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課后思考討論作為預習環節,下節課以此展開教學;在教學中,要避免初、高中的手把手教學,而是讓學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把思想講清楚即可,點到即止,讓學生自己領會;在課后的作業中,指導學生按知識點領會作業,還要分析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及思考題目可以如何變形、加深難度等,這樣學生的頭腦在學習的各環節中就一直處在積極思考的狀態,為實現“再創造”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當然,為避免使“再創造”過程流于形式,教師需聽任各種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方法自由發展,絕不可以對內容作任何限制。當然,這樣就對教師的自身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課堂上,當學生思維的火花一旦被激發,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發生,為此教師自身要有很高的素質和靈活的思維,一方面要比以往的講授法更細致,并要提高自己分析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能預見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及時互動,以保證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這種情況產生,勢必對正常的教學過程有所影響,這對教師掌握和靈活調整教學進度也有很大的考驗。所以,“再創造”方法要想真正出實效,作為引導者的教師要做大量的前期的準備工作,否則是無法達到好的效果的,可能還達不到傳統講授法的效果。可以說,“再創造”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學好數學和教師提高自身素質都有著相當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但這絕不是上課教師一個人的事,而需要上“高等數學”課的教師一起不斷探討,才能更加有效地進行“再創造”教學。

三、結語

“高等數學”課程是理工科類各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原有的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輕應用,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的教學現象,不利于學生科學思維和素質的培養,束縛了“高等數學”課程的發展。而改變這一現象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在“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實現“再創造”的學習過程,并將現代教育技術與“高等數學”的教學進行有機整合,以取得“高等數學”課程建設的良好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數學素養上真正做到提高,做到走入社會后,即使很少用到某些公式和定理,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意識如化歸意識、抽象意識、推理意識、符號意識、量化意識等也能使之長期受益,奠定其全面發展科學素質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孝平,劉德欽,米少君,等.本科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深入思考與實踐[J].大學數學,2003,(6):27-31.

篇7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圍繞中心教學問題,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突出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理解的教學方法。高中語文選修課引入探究式教學方法,主要是給予學生一個積極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敏銳洞察力,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語文選修課引入探究式教學方法,其核心在于為學生構建與語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環境,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問題,引導學生在情景當中發現問題,互相交流思考問題,并最終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進行最后的總結,并給予學生合理性的評價。

2探究式教學法的內涵與原則

2.1探究式教學法的內涵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內涵主要由閱讀、觀察探究、思考、表達個四方面構成,這里的閱讀指的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關教學情景,在這_情景中隱含著學習的所有資料和問題,學生通過閱讀情景找出其中的疑點、難點和重點,正如布魯納所說科學知識的掌握源于頭腦對知識的直接閱讀和感受。觀察探究指的是對教師提供的情景資料進行縝密的篩選,發現核心知識問題,并圍繞該知識問題收集相關資料。思考是指圍繞核心問題系統的分析,通過小組內部或者是小組之間的討論交流獲得更多的認識,從而加深對該核心知識的理解。表達是指學生通過對核心知識問題的閱讀、觀察探究、思考后,將自己對該知識的理解進行系統的表達,這種表達不僅是言語和書面形式,同時還包括該知識的實踐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也被稱為四步走),第_步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高師給予的情景資料,第二步是仔細觀察這些情景資料,并在其中發現并提出知識問題,第三步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自己提出問題的相關資料,并思考給出多種解決方案,從而真正掌握該知識。第四步是學生將自己理解的知識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科學合理的表達。可見,探究式教學法的出發點是發現知識問題,歸宿點是解決知識問題。

2.2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原則

教師在實施探究式教學方法主要遵循“創設情景”、“提供方法”、“幫助表達”三原則。“創設情景”原則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構建的教學環境,將知識融入到情景當中,積極引導學生去學習基礎知識,只有在掌握了基礎知識之上,才能更好的感受情景。以高中語文為例:無論是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還是寫作能力都離不開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只有積累了一定基礎知識后,才能激發學生感受情景的欲望,這時候教師適時的創設情景積極引導必然水到渠成。“提供方法”原則是指教師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研究方法,當學生具有_定基礎知識后,教師將運用實施的方法教授給學生,通過的特別構建的教學情景,學生在其中可以運用該方法,發現問題知識,達到將知識與實踐相聯系的目的。“幫助表達”原則是指當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后,能夠靈活的表達出來,這種表達不僅僅是語言和書面形式,更是能夠將該知識運用到實際解決問題當中。以語文為例:學生通過對現代文閱讀的學習,提高了語言素養,在表達時就要避免隨意性和粗糙詞語的使用。

3探究式教學方法在語文選修課中的運用

  3.1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個性發展課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平臺,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知識的傳遞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良好的課堂氛圍應該具有開放性、平等互動的特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探索知識,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視角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去理解閱讀材料的內涵,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與觀點,允許課堂知識交流中存在不同的聲音,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而是知識研究的參與者,與學生_道完成語文知識的探究。以高中語文選修課《祝福》為例,教師通過多媒體視頻為學生再現故事情節,同時創設出這樣的疑問:“祥林嫂死與何種環境?與同樣的環境下的賣火柴小女孩在心境上有何差別?”同樣死于饑寒交迫的環境下,當時的心境如何昵?祥林嫂可以用凄慘來形容,而小女孩則是滿懷喜悅,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大的差別,學生們的興趣被不斷調動,積極思考,互相交流,產生了許多令老師拍案叫絕的思維閃光點,這種采用創設情景、情景設問的探究方法,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3.2鼓勵并指導學生的質疑和深入探究朱熹曾說過“讀無疑者,教有疑”,可見學習知識始于對知識本身的質疑,探究式教學法與此觀點不謀而合,開放式的課堂鼓勵學生質疑知識的正確性,教師通過構建特定教學情景,啟發學生去認真閱讀情景、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收集資料,認真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高中語文教學采用探究方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材料后,學生將疑問與思考的想法寫在書上,形成對文本材料的基本感受,同時也便于在課程上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教師要鼓勵學敢于挑戰名人名言,發現問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以高中語文選修課《過秦論》教學為例,賈誼說:“秦之滅亡,苛政也”,杜牧則有“驕奢逸”原因的論斷,但是這些文人大家,對于秦朝滅完原因的論述過于片面,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查找史實資料,通過探究、思考和同學間的討論,總結出秦朝滅完是由于實施苛政、政治腐敗、民心向背、守舊少有創新變法等原因,古人的詩詞歌賦中只是針對上述原因中的某一方面進行諷刺。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對古人先閑的觀點,進而深入探究這一觀點,從而加深對這一知識的理解。

3.3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注重學生作業評價探究式語文教學方法與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的最大區別在于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通過教師的問題設置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竇娥冤》時,探究式方法要求教師給出相應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竇娥個人遭遇突顯怎樣的社會矛盾?”學生通過查找大量的相關資料,會更好了解文章所描述的時代背景,對很多文章中的疑問迎刃而解。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還要注重相關作業的布置,通過課后作業強化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和技能。

篇8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高中英語;語法教學

一、 相關概念內涵的界定

情景教學法,在學界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筆者認為情景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創設一些具體、形象、生動、鮮活的教學場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和動手的實踐能力。

二、 情景教學法的教學原則

語法知識相對比較枯燥,而情景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使之與新知識建立聯系。通過情景教學學生完成對新知識的理解、知識的應用、意義的建構。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符合實施的原則。

第一,真實性原則

創設情景要從學生日常認知和真實的活動著手,只有真實、常見的、被學生熟知的情景才能迅速、有效地激活學生的認知結構。例如,在課堂講授中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時,就可通過設計不同背景下的情景來練習語言,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體會到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區別與聯系。

第二,交際性原則

英語和漢語一樣,是人類的一種交際工具,英語教學就是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因此,創設情景遵循交際性原則,才能培養學生利用語言環境,使用語言交際的能力。交際性原則要求情景不僅能夠使學生之間進行語言交流,而且要能夠造出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并能根據場合、時機、對象正確使用句子。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在活動中給學生們制造信息差距,使學生只有通過交流、溝通、搭建信息的橋梁才能完成任務。課堂教學中的情景交際活動如果沒有語言信息差距,學生就沒有必要溝通和交流,語言就失去了交際意義。

第三,趣味性原則

學習過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其中,非智力因素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意志、情感、興趣等。興趣是學習語言的內在驅動力,學生對語言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語言的掌握程度,而這種興趣差異不是天生的,而是受后天的環境、教育因素影響的。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設計情景時應該考慮到情景要有趣味性,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樂趣。

三、 英語教學中創作情景的方法

(一)呈現實物法

呈現實物法是創設情景最直觀、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實物呈現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可打破時空限制。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學生、講臺、課桌、學生的文具等。如在教學with+n/Pron+Prep.Phrase結構時,可以在不同課桌上放不同顏色的氣球,或在課桌的不同位置貼上醒目的圖片,創設情景后設置問題:

Where is the desk with a red balloon on its left side?

Who is the girl with a Chinese map on her desk?讓學生去尋找相應的課桌或對應的同學。

(二)游戲法

高中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告訴我們,他們對新奇和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求知欲。有趣的語法教學游戲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接受規律,能夠活躍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英語語法規則、語言技能。如在進行直接引語、間接引語的教學時,可以讓同學們用傳悄悄話的游戲來進行課堂訓練:教師把直接引語的句子告訴第一個同學:“I love you”第一個同學要把這個句子轉換成間接引語The teaeher said he loved you.然后把他的答案告訴下一個同學,以此類推,循環往復,讓最后一個同學說出所聽到的話,并檢查轉述是否正確。還可繼續難度,變換句型,指導學生都能熟練掌握。

(三)故事法

喜歡聽故事是人的天性。英語教師可通過自編的生動、幽默、通俗、易懂的英文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故事的自編或改編應該緊緊圍繞學生所要學習的語法現象。故事法強調學生在自然情景中去體悟、理解、歸納、運用有意義的語法知識。故事講完之后,要對所涉及的語法知識進行講解、剖析,讓學生利用已學的語法知識復述故事,擴充故事內容或根據自己生活、學習經歷編創故事。學生在這樣的故事情境中可以習得語法結構和功能,使新的語法規則自然而然地融入、建構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去。

(四)表演法

表演是一種非常形象、直觀、生動的教學藝術,具體教學中可先由教師示范表演,然后讓學生輪流自我表演。教師的生動表演既為了演繹教學內容,也為了給學生進行自我表演進行示范,并帶給學生表演的勇氣。即使在學生進行自我表演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其中,或者充當導演、評委,或者掩飾其中的一個角色,要和學生打成一片,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通過師生表演,抽象的語法會變得生動、有趣、易懂。學生還能在歡樂、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如在教學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時,教師有意設置障礙又故作無意被絆倒,踢倒了凳子,打翻了杯子,跌破了眼鏡,裝作疼痛難忍的樣子,博得學生的關心和同情后被學生扶起來等情景,然后要求學生先用漢語說“被”子句,再用英語的主動語態來表達,最后引出被動語態的教學重點。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咽音”練聲法;林俊卿;傳統唱法;作用

一、咽音的特征

“咽音”這一名稱是直接譯自意大利的Voce faringea一詞,它是意大利美聲唱法中的一個古老傳統的喊嗓法,對發展發音能力是非常有特效的。“咽音”于三十年代末傳入我國, “咽音”練聲法是我國著名嗓音專家、男中音歌唱家林俊卿博士倡導的一種練聲法。五十年代后半期在林博士的倡導下,社會上曾掀起過學習咽音練聲法的熱潮,通過林俊卿博士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現在已經總結出一套科學的系統的“咽音”練聲法,即“咽音”練聲的八個步驟。

總體來說,咽音主要通過無聲練習與有聲練習兩大途徑來訓練聲音的。無聲練習是對喉器進行的自我按摸練習,使參與聲音活動的有關肌肉得到鍛煉,為下一步的有聲練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有聲練習是在進行一段時間的無聲練習之后,開始進行從低至高、從弱至強的發聲練習到能發出標準的咽腔共鳴的聲音為止,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音域,增加音量,使聲音逐步美化,達到空、通、豎的整體要求。

林博士的“咽音練聲法”中的無聲練習主要是通過“用抬頭方法張口”“震搖下巴”和“用中國京劇傳統的‘蛤蟆氣’練習法訓練橫膈膜及與控制歌唱的氣息有關的肌肉”以及“訓練舌部能形成縱溝”這四個練習來完成歌唱的肌肉肌群的有效鍛煉。要求歌唱者保持吸氣的姿勢,胸部站定,正確積極自然地張開喉嚨,咽壁處于站定的狀態,放松下巴,在下巴的肌肉放松后,牽動舌骨與下巴的頦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也隨之放松了,再進一步穩定喉器,在喉口咽壁處形成一個歌唱的管口,與此同時兩肋微微擴張,利用腹部來控制呼吸,吸氣肌群與呼氣肌群同時工作,達到胸腹式聯合呼吸的歌唱呼吸要求。此練習方法的目的是鍛煉和增強平時很少用的吸氣肌群,使其富有彈性和靈活性, 讓其進入到一種“超自然”的呼吸和歌唱狀態之中,它省氣、省力、收效大、持久性強,用很少的能量,便能得到一個理想的聲音, 為有聲練習的進行打下了一個良好、自然而又科學的基礎。

無聲練習達到標準后進入到有聲性練習,有聲練習包括哼咽音和用張大口、張小口的姿勢發“咽音”的練習,以及用“打開喉嚨”的方法結合“咽音”歌唱的練習等幾個典型性的訓練,基本要求是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用舌頭開成直溝的方法,張大口(不吐舌)在咽部發音的方法,盡量讓咽壁站定,胸廓自然挺起,下巴放松,氣息源自丹田,發a-o-u三個音或ah、oh、ee、eh等音,先在中低聲區以朗讀的方式,將這些音講準確、講清楚,然后將這三個音延長唱四分音符的時值,尤其要準確地發好u母音,因為u母音能較好地形成歌唱的管道有聲練習的目的是穩定喉器并抬高喉器上方的舌骨后部,抬高會厭及使會厭后傾與喉口咽壁形成倒漏斗開的發音管,將“基音管”調細,訓練聲帶邊緣主動變薄來配合發高音的需要,呼吸肌肉“激起”穩勁后先對聲帶的邊緣發揮貝利氏作用這種科學的發聲法是建立在喉外肌完全放松的基礎上,減少了喉外肌對聲帶的擠壓,用穩健的氣息直接吹響發聲管,引發共鳴一旦這樣的有聲練習成功,八度大跳真假聲過渡就會毫無痕跡,也會擴寬低音音域,加強胸腔共鳴,使高低音區均能獲得豐滿渾厚、圓泣的藝術效果。真聲機能假聲機能以及咽音機能結為一體,形成三合一的藝術歌唱所以有人將咽音視為珍寶,大談其神奇。

二、咽音練聲法與傳統練聲法的區別

傳統唱法實際大部分是不完整的發聲法,或者是片面的發聲法。有的用了身體的一部分或幾部分來發聲,但都是不完整的發聲法,這也是人們長期以來養成的一種習慣,如果不去全面地分析研究,很難得出正確的結果。所以人們長期以來對聲樂的教學與學習,就像在一個黑暗的迷宮里一樣爬行,暗無天日找不到出路。那么人們就會覺得聲樂很神秘,就覺得必須用很多年才能學得會,有的多少年也學不會,甚至有的先天條件很好,本來還能唱幾首歌,可是學了幾年以后結果不會唱了,唱不好了,有的還學了許多毛病。【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這些問題上男高音比較突出,女高音差一些,這是因為先天條件決定的。】

如果制造一種動聽的管樂,那么必須確定它的發聲原、聲音傳出的管道,這樣聲音才能悅耳,才能傳送到觀眾的耳朵里。比如:笛子、嗩吶、小號、長號、圓號等。這些與人的發聲原理非常相似,只不過這些樂器是人來操作的,而人是一體的。那么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是聲樂?回答是:聲樂是用人的器官,如:軀干、口腔、鼻腔、頭腔整體協調運用作為“樂器”,加上情感表達而產生的音樂。那么這里強調“整體”一詞,這是告訴我們,不是片面、不是單一、不是部分,而是全方位的。

咽音發聲法跟天然發音法有很大的不同。天然的發音方法,它是把那喉器擠著來發高音的,喉腔里邊的共鳴點就這么一點。而發咽音的情況是把咽部調節成為管的樣子,就好像我們吹口哨那樣,做成管形,這管子放在后面,這樣共鳴腔就加大,不但加大,還改變發音性能,像一部管樂器。所以這個管樂器是這樣子,有管的作用,氣跟管子的粗細調節了以后,聲帶振動的部分就不一樣。所以發音的性能大大地改變,效率大大地提高。貝諾利氏(Bernuolli)發明氣吹的時候,氣流會對管子的旁邊產生吸力。美聲唱法主張“唱在氣流上”,氣一沖,聲帶不是主動來靠攏發音,而是被動地被呼吸、吸的靠攏當中來發音,所以它很不費力,喉部的肌肉不費力,所以可以常唱不累。

三、咽音在聲樂練聲中的作用

學好 “咽音”練法對學習歌唱的人有極大的好處,有這樣的一個記載,十九世紀俄羅斯名作曲家格林卡到意大利留學,回國后對人說:“意大利‘美聲唱法’的歌唱家所以能唱高唱響,而且長時間不吃力是因為他們有一套對發展嗓音特別有效的練聲法,可是這一套不用說我們外國人學不到,即使是本國人也不易學到,因為它是被一些權威的教師所壟斷的‘秘方’。”可見“咽音”練聲法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練聲法,那么它對歌唱起著哪些重要的因素呢?

“咽音”的主要功效是加強發音能力與持久力,歌唱家特別是男高音經常用它練聲可毫不費力唱上高音,卡魯索原嗓子很一般,他能成為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百分之百歸功于“咽音”練聲法,名家凱沙雷說:我的老師達維埃西是最徹底了解“咽音”法的一個,他由于不斷用“咽音”練聲 ,到八十歲高齡,仍然能唱出響亮的高音b2,聲音很有韌性,可見“咽音”的威力。

“咽音”的發音是屬于“真聲”與“假聲”之間的一種發音方法,但是單純的“咽音”,如不加進“真聲”或“假聲”,那種鋼鐵般堅硬的音質,聽來就不那么美妙,特別是發強音量的時候,如果同“真聲”或“假聲”結合或是同時結合“真”“假”二種聲音,那就完全是兩回事了,它將成為很令人羨慕的聲音,在實際應用上它可以對歌唱家發音情況產生下列效用:

1.它與“假聲”結合 ,可加強唱“半聲”(mezzavoce)的能力。

2.它與“真聲”結合 ,可幫助“真聲”從“強音量”如意轉入“半聲”。

3.它可同時與“真聲”和“假聲”結合從而加強發音能力。

4.當高音歌唱家在唱高音的時候,要漸強漸弱地伸縮,即用pp點出高音,逐漸加強到ff,再減弱到pp,依靠它可以比較容易做到。

5.在歌唱中,依靠它可強弱伸縮自如。

6.它能增強男高音歌唱家的發高音能力。

7.它可幫助讓“激起”音發得比較斬截分明,男高音要“激起”高音時需要它。

8.它可加強聲帶的發聲能力,保持聲帶的健康,并使失力的聲帶恢復能力(對任何聲部都一樣)。

9.它能治好聲音發抖的毛病,男高音、女高音、女中音與女低音如果有發音發抖或搖擺不穩,學會它是能糾正的。

10.排練時,它也很有用。一個男高音如果在排練的時候,每個高音都用純“真聲”來發出,其聲帶必定很吃力而受傷,結合它來發高音,可省許多力。

“咽音”練聲法如能被正確的應用,不僅對歌唱家提高他們的發音質量,具有重大價值,而且對普通人改善他們的發聲條件具有明顯效力,特別是用在高師院校的聲樂教學中可看出其顯著的作用。

誠如大家所知,高師院校的聲樂系的學生大多沒有專業音樂學院的學生那樣好的嗓音條件,這有一部分先天因素,所以有很多同學在處理高音的時候會很吃力,如果發聲方法再不對的話,會對嗓子造成傷害,甚至會影響他們對聲樂的熱情。

但自從“咽音”練聲法應用于高師院校的聲樂教學中之后,明顯能夠感受到它的助益之處。首先,在每次正式授課之前先用“咽音”練聲法讓學生練習發聲十分鐘,從張小口練習到張大口練習,再按音節由1到7,由低到高進行練習,這十分鐘可算是“開嗓”“熱身”。同學們經過練習,可以使嗓子松弛下來,為下來接受高強度的歌曲練習“探好路”。

做好了準備工作,開始正式的歌曲練習,把“咽音”練聲法應用于歌曲演唱中時,千萬不要忘記剛才純發聲練音時的感覺,要在把握好每個字詞、每個節拍、每個音調的基礎上自然地運氣發聲。以演唱《西部放歌》為例:嘩啦啦的黃河水/日夜/向東流,黃土地的兒女呦/跟著那/太/陽/走~~,開頭一出口便是那種“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洶涌澎湃之勢,“嘩啦啦”因此開口不僅要大,音量要洪透,音調還要高遠,這樣才能夠顯出“黃河水”的氣勢,做為歌者要想一出口就唱出這種氣勢,之前的開嗓,盡量把嗓子調整到“伸縮自如”的程度,底氣要足,感情醞釀要充沛,此時再爆發出來,聲音就不會顯得滯澀緊張。此歌起點很高但只要你之前的練聲準備充足,就不會覺得突兀,下來跟著氣息的運行和感情流轉,聲音也會變得自如,自然該高處能高、該緩處能緩。唱“嘩啦啦”這句你就能感覺聲音、氣息也像那蜿蜒奔騰的黃河之水一般,氣韻流長。

這句歌中我們能明顯體會到“高”“轉”“長”這三個特點,而要把握好這三點,“咽音”練聲法可謂幫了大忙,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此練聲法是一種“漸入佳境”式的練聲法,經常練習,不急不躁,能夠調整改善歌者的氣息,這樣“歌唱感覺”就對了,氣息自然就變“長”了,不會出現“氣不夠用”的現象。再說“高”,“底氣”一足,自然也就不擔心“高不上去”,但要注意這種高可不是突然爆破,之前必須要有鋪墊,要由低到高反復練習,打開聲門,就像短跑運動員一樣,瞬間爆發之前必須要“熱好身”,否則會損害身體健康的。做好了“既高且長”,“轉”起來就是“錦上添花”“水到渠成”的事,音調到位、氣息牢控,“轉”地就會輕松愉快、有彈性。

下來看“黃土地”句,除了要繼續保持前一句的“氣韻”外,二句的結尾可謂“大氣延宕”。“那”“太”“陽”“走”四字,要唱得亮、唱的遠,一浪高過一浪,一聲清越過一聲,但又不是“直線上升”,而是“高中含轉”,正如“黃河之勢”,雖千回百轉卻不改其高猛喧騰的氣概。唱此歌要從外到內把自己打開,在外要完全放松但要提得住一股勁,嘴要張大,在內氣息要攢足,情感要醞釀滿,總之要把自己當成“黃河之魂”,想象黃河的氣勢、黃河的聲音、黃河兒女的精神勁兒,自己就要把自己調整到最靠近這些特質的狀態,這樣唱出來的歌才能從感情到技術都打動聽者。

所以用“咽音”練聲法教學,一定要注意讓學生用心體會這種“漸入佳境”的感覺,“感覺”很重要,當你的聲音由低澀變得高遠、氣息由短促變得綿長,你會感到有股輕悅之情從胸中升起,整個人的狀態也都為之一新,唱歌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術”任務,你能夠走出歌唱技術的憂擾之外,不用再刻意擔心音準、音調、節拍的問題,而是可以分出更多的心思去聆聽自己的聲音,感受歌曲蘊含的感情了。所以,此練聲法對那些資質一般、熱愛音樂的學生來說是一劑必須堅持認真服用的良藥,你會發現它不僅管用而且還能提高自信,讓你從自己的歌聲中體會到滿足。

由上述可知,“咽音”練聲法實際是一種“省力健康”的練聲方法,它完全從人體的生理運行角度出發,操作簡單,效果直接明顯。正因“咽音”發聲當中“氣”的運行符合人體生長活動的自然規律,“順其自然”所以唱歌時才會“自然而然,毫不費力”“氣從體生,聲隨氣出,情傳而聲達”,唱歌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情感的流露,而不是“歇斯底里”的喧嚎、“聲嘶力竭”的自毀身心。長期堅持用“咽音”來練聲,必會越唱越輕松、越輕松越愉悅,從而永葆對音樂、對歌唱的熱忱。

參考文獻:

[1]呂麗娜.《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6.4

[2]高偉.《談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J].黃河之聲,2006.11

[3]林俊卿.“咽音”練聲的八個步驟[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1999.

[4]王寶璋.咽音技法與藝術歌唱[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8.

[5]林俊卿.歌唱發音的科學基礎[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62.

篇10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高職;心理健康課;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0-0256-02

當前,在國家和社會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下,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以課程作為平臺向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已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趨勢。相對本科高校而言,高職院校在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方面顯得更為緊迫。高職學生進入高職院校的高考分數普遍偏低,素質參差不齊,高職生普遍表現出自卑、焦慮、壓抑、盲從等不良心理,缺乏人際交往技巧,內向甚至自閉,導致高職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往往成為心理問題的高發人群。另一方面,高職生學習動機不強,害怕困難和挫折,對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易產生厭倦心理,不易接受。傳統教學普遍存在被動接受、缺乏體驗、忽視內化、知行脫節等問題[1]。在此情形下,在高職心理健康課程中,變革教學方法顯得異常緊迫。筆者講授高職心理健康課程近五年,經歷了由講授式教學向體驗式教學的轉變過程,也在心理健康課程中對體驗式教學不斷進行實踐,感受到了體驗式教學的生命活力和良好的教學效果。體驗式教學將教學目的蘊含于體驗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對課程的主體性體驗,注重給學生生命成長、人格完善提供更多的機會、更大的空間[2]。

一、體驗式教學法的內涵

體驗式教學法以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情感為主要學習方式,力求在師生互動過程中達到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相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體驗到自我實現、不斷發現、獨立創造、參與合作的快樂,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分享、在分享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從而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優化[3]。體驗式教學改變了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教師“一言堂”的現象,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到自主學習、互相交流、討論的樂趣,激發學生的能動性,給他們一個展示自我、獲得成就感、價值感的平臺,從而讓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二、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的開展

高校心理健康課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課程目標定位不當,課程體系設置零亂,教學內容趨于學科化,教學方法相當簡單[4]。而體驗式教學能較好地克服這些存在的問題,將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效果最優化。

1.明確教學目標,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總體目標應該是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保健意識的同時,促進高職生對自己的深入認識,提高情緒控制能力,學會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失敗,并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樹立人生目標、理想,并為之而奮斗,為早日成長、成才打下基礎。因此,體驗式教學法下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目標包括了促進高職生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等多方面的提高,最終提升高職生的總體心理素質。因此,總體的教學目標分解到各個主題,應該是通過體驗式教育能達成的目標,這樣的目標應是具體的,可以操作的。

2.設計教學情景,確定教學方法,根據教學目標,體驗式教學法下的心理健康課堂使用的方法較為多樣。如案例討論、心理情景劇表演、視頻播放、心理游戲、心理測試等,但在所有方法背后,都有一個總的指導原則: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必須符合學生的需要,在激發起學生強烈情緒、情感體驗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認知效果[5]。

3.實施課程教學,在體驗式教學法指導下的心理健康課程充實而富有生機,學生發自內心的積極參與,體驗到成就感,也愿意不斷挑戰、超越自己。因此,上課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具有相當的靈活性,也必須有較強的應變及處理課堂問題的能力,同時,必須把控好時間,不至于只有體驗,而沒有交流、分享、總結的時間。

4.評估教學效果,體驗式教學效果如何,需要科學的評估,以利于不斷改進。評估的方法有問卷法、調查法和訪談法,筆者使用的是問卷法,即每個主題結束后,讓學生寫課后感,并就課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見,用于不斷改進提高。

三、體驗式教學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成效

1.加深了學生之間的了解,促進了班級團結。對高職學生而言,消除同學之間的陌生感,建立親密的同學關系,有一個團結、富有凝聚力的班集體,對其迅速適應大學生活、找到新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奮斗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滾雪球”、“記生日”兩個活動,便加深了同學們之間的了解。正如有的同學在課后寫道:“我印象最深刻的心理課是那次教師讓我們記住同組同學生日的那堂課。在堂課上我的感受是教師的這種教導方式很是巧妙。這么輕易地就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友情和默契。我的收獲是以前不太熟的同學,現在變得很熟。本來以前見面招呼都不會打的同學,現在卻可以相互開對方玩笑,還可以談笑風生。”

2.改變了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的態度。許多學生沒上心理健康課之前,對心理健康課程存在偏見,如認為“心理健康課只是給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同學上的”、“心理健康課只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是一門乏味的課程”。但是,經過上體驗式的心理健康課程后,改變了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的態度,許多同學熱愛上這門課了。正如有的同學在課后感中寫道:“以前總覺得心理課是那種極其枯燥、乏味的,應該會讓自己感覺像真的心理有病一樣。但是現在讓我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原來心理課也可以是這樣有趣的。一個小活動可以帶來那么多的歡樂,大家都可以參與其中。”

3.促進了學生對自我的了解,增強了他們的自我價值感,體驗式教學法下的心理健康課程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互動、自我展示中聽取他人意見,展示自己的個性,加深了學生對自己的了解,全面認識了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同時,在不斷的嘗試中加強了對自我能力的肯定,增強了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正如同學在課后感中寫的那樣:“我記得我將自己比作是一艘在大海上漂泊不定的小船,有理想,有目標,卻經不起風吹雨打,遇到困難容易妥協,容易放棄。教師在看了我的自述時還開導了我一番。教師說得那些我都還記得,那堂課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優缺點,教師的指導讓我懂得了人生難免會遇到困難,沒有誰的成長過程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應該經得起困難的考驗。我們才能變得更加強大,才能走得更遠。”

4.培養了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相對傳統的說教式的心理健康課,體驗式方法下的心理健康課的課堂氣氛更為活躍,更易激發學生快樂的情感,消除、化解其不良情緒。促進學生形成積極、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正如有的學生寫道:“在課堂上沒有沉悶的說解,有的是心靈的啟迪。在這里同學們不分你我都可以聚在一起玩游戲,都可以開懷大笑,都能為他人的成長而鼓掌。我們在這里收獲了快樂和自信。”

四、體驗式教學在高職心理健康課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體驗式教學在高職心理健康課程中應具備的環境條件。體驗式教學環境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不同,傳統的課堂上課桌固定,只需要一個黑板和一個講臺,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板書。而體驗式教學法下的心理健康課理想的環境條件應該是課桌是可以移動的,有多媒體教學設備,且要有足夠大的空間來開展活動。最好能有專門的教室,且組織學生把教室布置得溫馨而活潑,讓學生愿意走進去。

2.體驗式教學的上課教師應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體驗式教學法下的心理健康課程對上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更為重要的是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有親和力,反應敏捷;同時,還要有一顆包容、開放的心,對生活、學習有積極的心態,有良好的個人修養和人格魅力。唯有如此,方能將自身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對他們的心靈產生積極影響。因此,體驗式教學的上課教師不但要多吸取知識,向同行、前輩學習,同時,也要敢于不斷嘗試,不斷總結失敗與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真正將體驗式教學的方法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

3.體驗式教學的班級氣氛營造非常重要,體能式教學方法下的課堂,需要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需要他們的高度參與,需要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因此,營造積極、活潑、團結向上的班級氣氛非常重要。在這種氣氛下,學生才敢于嘗試,勇于嘗試,才敢于在同學們展示最真實的自己,說出真心話,分享真實的感受。因此,教師在開始的幾堂課,最主要的目標不是講課,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情景設計來增加班級同學的熟悉度,增強師生之間的了解和信任,營造一種輕松、團結的氛圍,以便于后面課程的開展。

4.體驗式教學應兼顧主體與個體的需要。體驗式教學盡管主要是滿足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情緒、情感調適及意志行為方面的需求,是為了提高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但同樣,體驗式教學也應兼顧某些個體的需求,如有的學生可能有特殊的心理困惑,渴望教師在課堂中給予指導。教師應具體問題具體處理,可以適度給予學生回應,但如其困惑較為隱私,則可約其課后去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咨詢。

參考文獻:

[1]孫愛芹.參與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0,16(1):7-11.

[2]建紅,開文,等.關于高職體驗式教學的理論基礎初探[J].職教論壇,2010,(2):29-31.

[3]倪海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式教學的實踐探索[J].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