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英語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08:00: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八年級下冊英語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八年級下冊英語作文

篇1

Today is the May 1st Labour Day holiday, in the morning, my mood is very good, because mom and dad promised to go the moon island I play, I ate mom's delicious breakfast, three to the moon island, on the way to see a lot of father, mother took her children also went to the moon island, unknowingly went to the moon island, saw many birds chattering in, as if to say to me: "welcome you to the moon island," I saw was also the moon in the flowers and plants trees dressed in colorful island, as if into the "flower of the world," dancing with the wind flowers in "the wonderful dancing", and there are many butterflies flying on the trees and flowers.

My father and I play a lot of games, "hide and seek, play, etc." the time to go home in a twinkling of an eye, we reluctantly left the moon island, on the way home dad told me the origin of the May 1st Labour Day holiday, has taught me the May 1st Labour Day holiday is hard-won, we should cherish the happy life of today, to learn by heart, this year's May Day is my most memorable day!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jié),早晨起床,我的心情非常好,因為爸爸媽媽答應我一起去月亮島玩兒,我吃過媽媽做的香噴噴的早飯,一家三口向月亮島出發(fā),一路上看到很多的爸爸,媽媽領著自己的孩子也去月亮島玩兒,不知不覺來到了月亮島,看見許多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叫,好像對我說:“歡迎你來到月亮島,”我還看見了被花草樹木裝扮成五彩繽紛的月亮島,好像進入了“花的世界”,隨風舞動的花在“跳著美妙的舞蹈”,還有很多的蝴蝶在花草樹木上飛來飛去。

我和爸爸玩了很多游戲,“捉迷藏,踢球,等等”轉眼間到了回家的時候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月亮島,回家的路上爸爸還給我講了五一勞動節(jié)的由來,使我懂得了五一勞動節(jié)是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用心學習,今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是我最難忘的日子!

篇2

期末考試終于考完了,我們不知是該歡喜還是憂:考的好,一切都可以放松了;考不好,一切壓力就從新壓上來了。數學班,作文班,英語班……數不勝數:舞蹈班,跆拳道班,游泳班……更是目不暇接。有些時候想一想,這過暑假還不如平時在學校里上課,這暑假也不知是讓我們休息的還是讓我們更忙的。

當然,每個孩子的家長,都是希望不浪費一點點時間讓孩子學習,這樣一來,暑假的這兩個月恐怕就只有補習了。

我在家,媽媽也給我安排了幾本資料讓我做。有七年級的,讓我復習;也有八年級的,讓我預習。我一算,如果是不吃飯不睡覺,一天24小時不停地寫,還需要 314小時,也就是將近兩個星期。天啊,這得做到猴年馬月去呀。不過這314小時的學習時間被老媽一安排,這暑假里每天的學習任務就沒多少了,而且還有玩的時間。不錯不錯,這樣一來,既有學又有玩應該算挺充實了吧。

那天晚上,媽媽把八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生物,歷史,地理,就連九年級的化學都借來了,而且還是上下冊。看來這個暑假我可得沒少努力了。媽媽給我定了死任務,八年級必須考到前50名。雖然這對我的問題不大,可還是讓我不得不緊張。所以在這個暑假就算媽媽不催,我也得趕緊學了。三天背一小篇文言文,五天背一大篇。唉,抓緊吧。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學習的道路上,我也得抓緊了。

篇3

英語教材合理調整提高效率一、對英語教材進行調整必要性

1.積極發(fā)揮現行教材的積極因素,彌補不利因素

新目標教材每個單元都圍繞著某個話題展開,教材內容新、具有趣味性、富有時代感,重視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合作等方式參與語言實踐。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其中的不利因素。比如教材難度大、詞匯量大、課時緊等,教師一時很難適應;教材中仍有不真實或無意義的語料;編寫過于理想化而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周圍世界等;不能完全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求;教材與實際教學的需求之間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等;為了彌補這些不利因素,教師必須對教材進行調整與完善,以更好地實施教學。

2.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保持教師持久的教學熱情

不容置疑,教材編撰者總是按照某一固定不變的格式對教學單元與課文進行編排。新目標教材的編排也不例外,如果教師長期按照固定不變的教材格式進行施教,教師本身與學生都會因為教材編排格式的相同性而導致動機下降。為此,教師需對教材進行改編。有針對性改編的教材不僅能讓學習者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其學習動機,而且還可以讓教師保持教學的熱情,體驗教學成功的喜悅,從而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對現有的英語教材進行調整的實踐

方案設計實踐:

(1)從單元層面上進行調整和取舍

“Go for it”教材的編排體例沒有遵循語法體系的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語法學習具有極大的跳躍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在《課標》和《中考考綱》的指導下,根據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重新安排單元的教學順序,使其更加符合特定學生群體的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的規(guī)律。

如現在完成時態(tài)的兩種不同用法是《中考考綱》中明文規(guī)定的考核項目,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但“Go for it”教材中,分別在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和九年級Unit 14“Have you packed yet”中有出現,跳躍性極強,而在之前的八年級下冊Unit 4“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中又編排有現在完成進行時這一非中考考綱項目。我遵循由易入難的原則,先在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6之前就簡單介紹現在完成時的兩種用法,再由第二種用法引入到現在完成時,比較這兩種時態(tài)在結構和用法上的異同。在學習Unit9時只需引入“have been”和“have gone”在用法上的區(qū)別即可。因為學生已了然成竹在胸,所以學習起來普遍覺得輕松,使這一語法難點迎刃而解。在九年級Unit14里僅需對這種時態(tài)進行升華,強調其運用,重點針對兩種現在完成時在結構和用法上的差異,并按照《中考考綱》的要求補充一些與考綱要求想一致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熟練運用以及應試的能力。

(2)從課時層面上進行調整和取舍

“Go for it”教材每個單元都包括Section A和Section B兩個部分,每部分都有1a、1b、2a、2b、2c、3a、3b、3c、4等,一般情況下前一個部分是后一個部分的伏筆和準備,只有前一部分的教學內容落實了,后一部分的教學才能順勢展開。但有時候各部分之間的安排也有跳躍性,這時教師就可以對這些課時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課程會更流暢,目的性也會更強。

如九年級Unit10“By thetime Igot outside, thebus had already left”Section B中,2a、2b是聽力訓練,2c是聽力內容的升華――Groupwork“Tell theApril Fool’s Day stories. Use theinformation from 2a and 2b”,3a是短文閱讀,3b是根據2b的內容所進行的寫作訓練。課堂教學操作中,我把3b調整到2c之后進行,使這幾個板塊形成包括完整的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這樣做一是保證了這些內容能在一個課時內能完成,二是使同一材料的聽、說、讀、寫訓練能有序進行,由淺入深,保證了課程的緊湊性。

(3)從教材難易程度上進行調整和取舍

統(tǒng)一的教材對于接受能力有差異的學生和班級而言意味著學習時的難或易,直接影響其學習的效果。我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分析教材及學生的情況,進行教材難易度的調整。

如九年級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中Section B 2b的聽音填信息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學生無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而且中考的聽填信息題也只要求學生填寫1~3個詞,難度大大低于教材的要求。筆者在具體操作時,把聽填表格改為聽音填短文,如下:

Woman 1: Jeff, Ihave to go out for _______ an hour. Could you please _______ thephone? Just _______ messages and I’ll call people back.

Jeff:Sure…

Jeff:Hello, Ace Travel. Jeff Marino __.How may Ihelp you?

Woman 2:I’d like to get some ________ now, if you wouldn’t Mind…

Jeff: Oh, well,I guess it would be OK. So,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Woman 2: Oh, Idon’t know. Somewhere_______.

Jeff: Somewhere warm…How about Hawaii?

Woman 2: Oh…no…I …Idon’t like ___________.

Jeff: OK. Well, there’s always…

這樣改編后,學生就能在聽懂對話內容的基礎上,順利填寫出對話短文信息。至于課本上的表格填空,可以暫時略去,或者改成讓學生在朗讀或閱讀的基礎上填空,這樣就成了信息歸納填空題,也是《中考考綱》中所要求的題型。

(4)從教學內容上進行整合和取舍

“Go for it”教材中各單元的話題和語法項目相對固定,但有時在一個單元中會出現多處類似的同一項訓練內容,這時根據班級學生所掌握的實際情況可大膽對重復的訓練內容進行刪減,而對那些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其他內容,也可以進行相應的補充。

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中Section B和Self check各有一個寫作練習,一個是看圖作文,另一個是表格信息作文,兩個練習都著重訓練過去進行時的結構和用法以及連詞“when”和“while”的用法區(qū)別。實際教學中,針對兩個英語成績差異的班級,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整合模式。在成績較好的一個班,筆者大膽舍棄了第二個寫作練習,整合后只要求他們完成第一個寫作訓練,先獨立完成,再由二人小組互查、互改并上交教師批改,如果有錯誤較嚴重的則需要重寫,這也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一個方法。在另一個班,筆者以第一個寫作訓練為主,要求同前,同時也要求完成第二個訓練,不過只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并由學生小組長負責批閱并幫助在寫作上有問題者糾正錯誤,提升其寫作能力。這樣可以加強訓練并鞏固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對現有英語教材科學處理后的成效

1.從教師的角度看

科學處理教材減少了教師設計任務的負擔,幫助教師設計完整的任務。如果每個單元都按部就班的設計一個個任務,不但會加重教師備課的負擔,而且太瑣碎的任務也難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自由探索的空間。設計完整的任務使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系統(tǒng)分析、統(tǒng)籌安排的能力,并且保證了輸入語言的真實性、系統(tǒng)性和延續(xù)性。

2.從學生角度看

相同、相鄰內容的重新調整,使語言與真實語境得到了結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通過成組的語言學習促進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的發(fā)展。通過對同一話題進行單元間的調整、重組和刪減,給學生提供大量選擇并使用語言材料的機會,而且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田愛麗.中英美教師培訓校本模式的比較.2001.

[2]劉堯.教師“校本培訓”構想.2001.

篇4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學習目標;教學設計;評價任務

“教-學-評一致性”是有效教學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的評是一致的,而不是四分五裂、互不想干的。以布盧姆為代表的美國心理學家創(chuàng)建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就貫穿了這一思想。“教-學-評”的一致性體現在教、學、評必須指向共同的學習目標:教師的教,是為學習目標教;學生的學,是為學習目標的學;課堂的評,是針對學習目標的評;教學,學習,評價三者共享目標,又共同為達成目標而服務。

教學評一致性當中,教是指學習目標,學是指學習過程。評是指課堂評價。明晰的目標是教-學-評一致性的前提和靈魂。倘若教學目標設定存在偏失去,那必將對教學的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目標的制定一定要依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和學情等具體情況。目標應包括行為主體(Audience)、行為(behavior)、行為條件(condition)和表現程度(degree)四要素即 ABCD型。用中文敘述的時候通常是這樣:“通過……學生能夠達到……的目標”目標寫出來之后是需要可操作和可衡量的。或者說,這個目標寫出來之后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確實能夠檢測出來學生的達成度是怎樣的。

教學過程是目標達成的途徑,目標引導教學是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教學過程必須保證學生在整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找出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教師只起到一個幫助,解惑的作用。而且教學過程喲啊緊緊圍繞目標進行,學習過程安排有有助于學生有更好的表現,而且我們在進行加血設計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以及學習的認知水平,以確保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多元的評價是目標達成的重要保障,評價活動要緊緊圍繞學習目標而開展。在確定好學習目標之后,我們就要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節(jié)課的評價方式,以達到評價方式和教學目標的一致性。對于教學重點,我們可以采取對個人進行評價的方式,以確定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對于要求稍低一點的教學目標,我們可以采用對整個小組進行評價的方式,通過小組來推測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重視過程評價,可以讓教師不斷收獲關于學生學習的證據,從而調節(jié)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那么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如何實施“教學評”的一致呢?我以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2013版unit10. I have had this bike for ten years Section A 3a-3c為例,進行詳細闡述。

一、學習目標制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四級閱讀要求

(1)能連貫、流暢地朗讀課文。

(2)能從簡單的文章中找出相關信息,理解大意。

(3)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或根據圖片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經歷。

2.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授課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單元Section A3a-3c。從內容上來看,3a的閱讀篇章介紹了一家人將自己的舊物品售賣所得捐贈給兒童之家的故事,不僅內容緊扣單元話題 yard sale,還很好的融合了單元目標語言,更滲透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3a和3b要求學生閱讀文章,回答與文章相關的問題。3c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與所給詞匯意義相近的單詞或短語,考查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詞匯的能力。

從語言知識來看,本3a包含198個單詞,其中clear, bedroom, own, railway, certain, honest, while,truthful,part with 為本課生詞,為此教師在閱讀前進行了單詞講解,幫助學生掃清詞匯障礙。

從結構上來看,文章包含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一見人進行庭院出售的原因,二三自然段講兒子、女兒和父親要出售的物品以及和物品之間的感情。

3.學情分析

這篇閱讀材料長度對惠濟一中八十一班的學生來說比較適中,大部分學生已經具備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能夠獨立完成比較常規(guī)的閱讀題目,如單項選擇,填表格等任務;但由于學生日常英語學習的純英語環(huán)境不夠充分,所以學生習慣于只用單詞或者短語來回答問題,對于整句輸出和闡述觀點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本節(jié)課的挑戰(zhàn)在于學生根據文章內容變成自己的話對文章進行角色扮演以及根據思維導圖對文章進行復述。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主動思考,開展適度的思維訓練,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是教學設計的重點和難點。

二、學習目標

在本節(jié)課結束后,學生能夠:

(1)結合圖片,通過猜詞游戲, 快速、準確識記本課時新詞匯。

(2)運用skimming,scanning閱讀策略,80%的學生能夠準確說出文中每個人物要出售的物品,70%的學生能用自己的話簡述文中的大意。

(3)通過小組活動和角色扮演,能運用現在完成時描述身邊的物品。并結合表格和模板進行口頭作文。

三、評價任務

Assessment 1 通過Word guessing 來猜測單詞(檢測目標1的達成)

Assessment 2 對文中家庭成員分別要出售的物品進行核對答案;能根據mind-map進行簡述課文。(檢測目標2的達成)

Assessment 3 能根據文章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檢測目標3的達成)

Assessment 4 在小組內根據表格和模板完成口頭作文(檢測目標4的達成)

四、教學程序

Stages Teacher’s activities Students’ activities

Lead-in Greeting and show some soft toys and talk about them with the key structures and some new words of this lesson. Along with the teacher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New

words Show the new words and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m first, correct some wrong pronunciations that students made, then classify them with parts of Speech. lead students to guess the words. Read new words first and classify them

Follow the teacher to have words guessing.

Fast

read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try to get the right answers.

Careful

read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about the boy and the girl. Then have a role-play. Studentsread and underline, have a role-play.

Let students ask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Students ask some questions and show them.

Post-

reading Lead students to retell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mind-map. Students retell the article to their partner.

Group work: Ask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chart and make a report .

fill in the chart ,talk about their own stories and share the ideas with students.

Homework Leave students two pieces of homework. Students remember homework.

雖然教無定法,但是只有追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評價與既定目標的高度統(tǒng)一,追求目標實現的最大可能性;這樣的教學過程才能少走彎路,有效課堂也能成一種常態(tài)課堂。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有效教學

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教師應該精確把握各年齡段、各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與信息反饋體系,及時發(fā)現學生口語練習中存在問題,并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與活動方案,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制定由淺入深的教學計劃,循序漸進提高口語教學質量。

一、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口語教學目標設置不明確

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目標設置不明確的問題。一方面,口語教學知識體系設置中,僅僅將語句、字詞簡單地羅列,分析每個單詞的用法、相關語法、語句結構等知識點,而對口語的句式有哪些,在何種場合、情境運用并沒有進行細致的教學,口語教學流于形式。如案例1所不,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存在重合的部分。另一方面,口語教學的清感目標設置太過牽強。整體而言初中口語教學陷入無序的狀態(tài),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英語教學的靶向性不足,有待正確地劃分教學目標。案例1(魯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3IUhotwere”。doingwhentheL凡〕arrived?知識目標:一般過去時;詞匯:an-ive,follow,imagine,got技能目標:學生會運用一般過去時情感目標:學生提高自主探索米知事物的欲望

(二)口語教材不配套,與實際生活相脫節(jié)

目前而言,初中口語教學并沒有配發(fā)專門統(tǒng)一的教材,因此口語教學都是在課堂上教師引導練習的,缺乏正規(guī)的教材,或者各地區(qū)教材多樣化,難易程度不一都會導致口語教學陷入瓶頸。魯教版的教材雖然引入大量口語訓練內容、形式多樣,但長時間以來,教師對于口語教學、口語教材內容的應用仍然不成熟。實踐教學中應用偏低,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脫節(jié),導致學生口語發(fā)音依然非常中式、生硬,教學出現低效或者無效的情況。案例2(魯教版)八年級下冊:L丁nit1HoveyoueverheentoDi,sneylond?分析案例2,本課講述的是對迪士尼的認識,但大多數學生都沒有去過迪士尼公園,缺少相應的經驗閱歷,與日常生活相脫節(jié),學生無法展開相應的聯想,自然很難用口語進行表達。

(三)過分追求熱鬧氛圍,影響口語有效學習

初中口語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大部分教師通常會運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為學生展不大量的視音頻資料。雖然使學生對英語口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關注點過于集中在動問、視音頻方面,而忽略了開口說英語,整體的課堂雖然處在熱鬧的氛圍中,但是學生缺乏對口語的理解,獨自探索的空間被擠壓。開展的話題,學生沒有用口語進行良好的延伸,各類新穎的詞匯、語句結構還沒練習,討論時間就到了,導致口語教學的成效大大降低。

二、初中英語口語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目標,提高口語教學靶向性

初中口語教學應建立健全的教學目標,分年齡段,考慮到各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原來的知識水平,做出科學的調整。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重點突出口語目標的指向性,將口語融入造句、對話、口頭作文等不同形式中去,不斷鞏固英語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首先,教師應該觀察日常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學情,有針對性地進行口語講解與練習,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其次,口語練習應該將學習外國文化和思維方式納入到正常的教學目標、學習目標。受到歷史、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響,英語與漢語在語言結構、發(fā)音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因此在英語口語教學與練習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構建英語思維,使他們自然而然學會用英語進行表達與交流。

(二)挖掘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口語教材

初中口語教學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師選擇可以借助互聯網各教學平臺篩選,使教學具備一定的時代性、科學性。初中口語教材種類應該豐富、多樣。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知識體系,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另一方面,教材內容的設置應該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練習,促使口語教學生活化,目標設置、信息導入建立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這樣才能形成特殊記憶。同時要將口語練習融入日常生活,不斷反復練習,加深學生影響。例如通過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學生不斷進行口語對話,從而良好掌握所學知識。

(三)營造良好對話氛圍,提高口語練習機會

篇6

【關鍵詞】 初中 英語教學 趣味 課堂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英語的內驅力。初中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課堂教學應該因材施教,順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苦口婆心的講解、學生死記硬背的僵化模式,以“趣”導引英語課堂,以趣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英語興趣、提升英語學習能力是新課改對英語教學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語教學目標達成度及英語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初中英語呼喚趣味性教學,初中學生樂于參與富有趣味的英語教學活動。提高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及英語課堂的有效性,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課題。

1. 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平等對話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定位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民主與科學程度。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在課堂上的權威地位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學生的心理訴求。實踐證明:學生喜歡某個教師,往往也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發(fā)揚民主,跟學生平等對話,而不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的資源,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自覺融入學生當中,做學生學習的點撥者與引導者,這樣,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才會感覺親切有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的《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單元時,筆者在進入新課時,與學生一起制訂學習目標,包括詞匯的掌握、句型、語法的理解,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課堂學習目標明確,而且目標是大家集體制訂的,學生在學習過程就會付出努力向目標推進。接下來,教師以與學生日常對話的方式融于學生。如教師提問:“Is your house far from the park?”、“How do you get to the park ?”,教師以與學生自由聊天的形式進入新課內容的學習,學生自然感到課堂親切、有趣,從而心態(tài)放松地投入學習。

2. 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使課堂在互動中生趣

英語是一門交際語言,而初中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在課堂上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而且迎合了學生天性好動、喜歡交流的特點。人教版英語在對話的編排上占有很大比重,這也為訓練學生對話交際能力提供了資源基礎。例如在學習“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一單元時,筆者將教室布置成超市的格局,在學生學習了本單元購物語言之后,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超市“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購物語言點的訓練。為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表現自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進行購物角色扮演活動開始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英語對話創(chuàng)編,然后各小組到教室前進行表演。同時,教師與學生組成評委,對各小組在表演時從人物的表情、動作的運用、語言的嫻熟等方面進行打分。表演結束由評委宣布得分最高的小組,并授于“英語最佳表演小組”稱號。初中學生好勝心強、表現欲望強烈,為了讓小組獲得榮譽,他們會加強合作,認真交流,密切配合,在互動與合作中英語交際能力得以潛移默化的提升。

3. 開展英語游戲活動,使課堂在游戲中激趣

英語教學中采取游戲式教學活動順應了初中學生心理特點,游戲能夠使學生在“玩樂”中獲取知識,在興致中獲得教益。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教材內容及學生的特點進行細致研究,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引入游戲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調節(jié)課堂的氛圍,更重要是可以使學生在樂中學,在趣中強化記憶。例如,在進行詞匯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同桌間制作字母撲克牌,玩字母撲克牌拼讀單詞的游戲,使學生在無意中牢記單詞。在進行閱讀訓練中,讓小組間針對閱讀材料提出問題,問題由各小組成員提出,最后將小組成員的問題綜合起來,向另一小組進行提問,并且每個問題都賦有分值,看哪個小組得分最高。在進行英語作文訓練時,教師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場景或者圖片,小組間進行寫話練習,看哪個小組成員對場景描繪得更詳盡、運用已學過的詞組最多,并且使用正確。這些游戲競賽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趣味盎然。

4. 利用網絡資源培養(yǎng)自學能力,以學固趣

現代網絡技術的發(fā)達為教師改革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學生對充滿教師講解的課堂會產生厭倦情緒,其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在課堂上自主行動起來,沒有探究問題的機會。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難得到培養(yǎng),久而久之就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鑒于此,筆者在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時,筆者布置學習通過網絡查詢的方式對新課內容進行預習,學生們課后通過網絡教材、學校資源網進行信息查詢預習,結果學生對本單元的生詞的讀音、拼寫、句型都有了大體的掌握。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預習情況,讓學生將在預習中沒有弄清楚的問題提出來,小組間進行討論解決。這樣,學生們就有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感覺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從而對自主學習產生興趣。

篇7

【關鍵詞】良好習慣;教學的有效性

“學習習慣”指后天逐漸養(yǎng)成的與學習行為方式有關的習慣。“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指經過不斷地練習,逐步養(yǎng)成的能夠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益的學習習慣。七年級英語是初中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生形成各種英語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教育,反復訓練,嚴格要求,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僅學生終身受益,更可以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強化教材編排模式,培養(yǎng)學生有效運用學習策略的習慣

在拿到新書的那一刻,我不馬上上課,而是帶領學生首先去認識教材,把握教材。翻到目錄,看一個學期的內容有多少,是什么,有什么關系,還認識每個單元的Title, Topic, Function, Structure, Target Language and Vocabulary.認識教材開始上課后,根據每個單元的話題TOPIC去發(fā)散思維,去聯想和它有關系的詞類,然后再展開到個別單詞.

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話題是國家,國籍和語言(COUNTRIES , NATIONALITIES AND LANGUAGES)。我引導學生從這里擴展到國旗,首都,國旗,有代表性的人和事以及著名的建筑物。不光教英語,而是讓學生領略與英語相關的文化。然后再依次展開.不光是書本上的東西,只要學生能想得到的,就全部寫下來。詞語過關了,就練習句子。根據我們寫的詞和本單元的標題,要學生自己想相關的句子。比如說第一單元我們寫了六類詞,根據這幾類詞我們就寫了幾句話:你來自哪里?你住在哪里?你說什么語言?在美國有什么著名的建筑物?通過這幾句話,書本要求掌握的句子就全部掌握了。

二、細化“三課”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所謂“三課”就是指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我都在第一堂課上清楚講述,力求每個學生都明白,在以后的教學中就貫徹執(zhí)行。

首先,課前朗讀的習慣。預備鈴一響,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教科書、課堂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做好準備,然后由課代表帶領同學們朗讀單詞或短文等,營造英文氣氛,帶領同學進入英語課堂。其次是課中的上課習慣。

課后的作業(yè)我從沒要求學生做過一張試卷,一道題目,而是根據老師上課的內容,有多少寫多少,背多少。上課內容是單詞就寫單詞,是句子就寫句子,是對話就寫對話,是作文就寫作文,但是當天內容必須要背好,第二天上課檢查。學生覺得量少,容易完成,久而久之,都不用我布置作業(yè),他們自己知道要做什么。

三、注重聽,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的習慣

大聲朗讀既是一種能力,又是學習語言的一種方法,對于初學者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李陽的“瘋狂英語”學習方法,就在于無所顧忌地大聲朗讀,多讀、勤讀、培養(yǎng)語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豐富的內涵。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課文或課外文章中精彩的片段,重點句子或習慣用語,熟讀成誦,豐富自己的語言材料。在我的課堂上,隨時可聽到學生整齊大聲的朗朗讀書聲,學習英語的氣氛非常的濃厚,而學生的口語也是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也是這樣培養(yǎng)的。

英語作為我們的第二習得語言,學生缺少的是語言環(huán)境。為了能彌補這一點,我們必須試著培養(yǎng)學生的聽英語的習慣,從而使學生擺脫啞巴英語的窘境。一,養(yǎng)成課堂聽老師全英語上課的習慣。我堅持用英語上課,還把課堂常用英語要學生寫下來,反反復復地讀和背,慢慢地,學生就適應了。所以,我教的班級任何時候都全英語上課,久而久之,學生的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二.養(yǎng)成認真聽示范發(fā)音,聽清后再模仿。要想使學生能夠說出地道的英語,就必須多聽示范發(fā)音,聽得多了,自然也就形成潛移默化的語感。三,充分利用現代資源,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看英文電影及英語方面的綜合節(jié)目。

四、加強背誦方法指導,養(yǎng)成學生篇章背誦的習慣

中學階段的中學生需要培養(yǎng)好以下兩個背誦習慣。

1.背單詞的習慣。眾所周知,雄厚的詞匯基礎是學好英語的良好保證。第一反復強調要音- 形- 義結合。也就是說,要想把一個單詞真正掌握,需要從單詞的發(fā)音入手,以音節(jié)為單位;以字母組合發(fā)音為導引把單詞的音和形結合起來,再通過適當的記憶記住他們。

第二還是采用聯想的方法。看到一個詞想到它相關的其它詞性的詞,反義詞,近義詞等。雖然從來沒有要求學生默寫單詞,但這種方法如此以往,養(yǎng)成習慣,事實證明效果還不錯。

2.背課文的習慣. 為了很好的達到運用語言的能力,需要一定的語言積累。積累的多了,自然就能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在輔導學生背課文時,我主要采用以下兩種辦法:(1)長篇課文分層背(2)關鍵詞語整體背。細讀每個句子,把里面關鍵的詞和短語找出來列成提綱再加上正確的時態(tài)表達,等到學生已經很熟悉之后,可慢慢擦去有關詞直至最后完全背會。

“磨刀不誤砍材功”,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雖然要經歷很艱苦的過程,可一旦學生養(yǎng)成了正確的學習英語的習慣,學生就會發(fā)現原來英語如此簡單,隨著一個又一個學習上所獲得的成功,他們會變得很自信,對英語也很感興趣,而且他們會慢慢地愛上英語,同時也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做好了準備。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為了養(yǎng)成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課堂有效教學的保障。

參考文獻:

[1]《Go for it》八年級上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8

關鍵詞: 青少年 法制教育 英語學科滲透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于種種問題,我認為有必要改變教學觀念,務實教學,給學生提供他們需要的東西。在設計每堂課時,有必要向學生滲透法制教育,法制是一個國家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充分考慮學生要實現什么樣的思想目標、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等各個教育目標。用現實的說教捕獲他們的思想,引發(fā)他們內心深處的共鳴。因此,加強中小學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同時,在校實施法制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延伸。課堂是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場所,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自然滲透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知識,從而引導學生規(guī)范自己的道德行為,遵紀守法。

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認真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法律知識滲透點。

新目標英語教材是滲透法制教育的載體,根據教材挖掘法律因素是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我們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潛在的豐富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對學生因勢利導,使英語課堂教學與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統(tǒng)一。現行英語教材的內容編制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具有極強的教育性和可操作性,為實施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堅實的平臺。例如:新目標七年級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中對顏色的識別,可以滲透對紅綠燈的認識延伸《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學生“紅燈停,綠燈行”,培養(yǎng)“珍愛生命,不闖紅燈”的良好交通安全意識;Unit1“My name’s Gina.”中可以滲透《姓名權》,Unit2“This is my sister.”中可滲透《肖像權》;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中的《食品安全法》,Unit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新目標七年級下Unit4“Don’t eat in class.(校規(guī))”的內容,貫穿初中英語教材始終,其目的都在于強化青少年遵循學校、家庭秩序的意識,Unit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可教育孩子們周末不要做對自己身心健康不好的事,比如:周末上網吧、打牌、抽煙、喝酒等。新目標英語教材涉及的法律法規(guī)因素是很豐富的,我們應該做有心人,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出更多的法律知識。

二、充分利用課程資源結合現實生活,擴充英語課堂法制教育的信息量,找到恰當的切入點。

現實是活生生的教材,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做社會的合格公民。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法制教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滲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然受到法律熏陶,學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例如:在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的教學活動中,在學生掌握所有顏色名稱后,我讓學生說出身邊的色彩,學生說出很多物體色彩,其中有學生說出紅綠燈,我就順勢啟發(fā)學生說:Can we go when the light is red?并出示紅燈的圖片,用立正停下來的姿勢示意同學們回答“No”。接著為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我讓學生表演過馬路的場景,向同學們滲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接著用PPT出示闖紅燈引發(fā)悲慘交通事故的圖片,通過活動的方式和真實圖片,使學生懂得珍愛生命,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八年級英語下冊課本中編制連環(huán)畫故事,講述一個小女孩丟失新自行車和一個偷車男孩在警察局受審的過程,課文中提供大量的詞匯。課堂上,我嘗試添加如下內容:小男孩Tom沉迷網絡游戲,無錢進入網吧,又不敢向父母要錢,同學那兒借不到,于是產生偷盜的念頭,最終淪落為小偷……我讓學生以小組方式編小品“A policeman and a thief”和布置書面表達作業(yè)“Tom’s...day”。學生討論很激烈,表現出強烈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不僅小品表演精彩,作文也顯示出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經歷了一場法制的洗禮,進一步懂得學法、知法、守法,我也感受到一節(jié)成功的英語課的快樂。

三、結合課外活動滲透法制觀念,教師做表率。

篇9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課程教學 應用

英語作為我國基礎的一門課程,經過數十年的課程改革,進而開發(fā)推廣一種全新的英語微課程。現如今,開發(fā)推廣的英語微課程其最顯著的特點則是“微”,本質屬性始終與“英語課程”相聯系;同時還應體現出“微”而又有“序”,其評價指向更傾向于“微”而立“人”。總而言之,英語微課程本著一種豐富的英語課程價值受捧于當今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較強的便利性,可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一、微課程

所謂的微課程,就是通過一定的網絡平臺,將教學的一些重點、難點、疑點以及考點等通過視頻錄制的形式以視頻教程的形式展現出來。微課程的生產和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對現有的碎花片的學習和網絡平臺上的學習方式的一種重新規(guī)劃,同時也是對現有教學以及教學理論的一種極大挑戰(zhàn),往往有著一定的針對性和自由性。往往微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其最主要的聚焦點在與資源載體、資源容量以及其內容的指向上。所謂的資源載體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傾向于微型視頻資源,但是就其本質而言,這種所謂的資源載體有著文本形式的微課、音頻形式的微課以及網頁制作上的一些微課。資源容量是對資源內容的一個極大的衡量標準,往往其容量著重突出其微其小的特性。就內容志向而言,往往微課程發(fā)展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則是其內容的知識點有著一定的針對性。

微課程有著以下幾個特點:有一定的知識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tǒng)課程結構化、體系化的知識組織形式的一個改變,其特點主要注重突出獨立性及松散耦合性;課程設計方式主要是主體化和模塊化;知識內容主要集結于一個點,具有針對性;往往借助于情境、圖形以及圖像進而呈現一種可視化的教學課程;傳播具有廣泛性,實現了跨學科的實踐教學。

二、初中英語微課的開發(fā)設計

1.選題上的設計。選題設計就是要對英語微課程開發(fā)的題目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個選題設計往往是英語微課程開發(fā)設計的一個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英語微課程的選題要盡可能的簡練,有著清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概念,對于知識講解、教材解讀、題型精講以及考點歸納要有一定的分類,有針對性的進行一定的選題設計。如:學習八年級下冊Unit2Travelling中,主要是將旅游的內容,教師可在課前選擇一些景點的視頻資料,通過后期制作,播放給學生,在播放完成后,趁機向學生提問,要求學生采用英語介紹自己和去過的景點。通過這種方式,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2.時間設計。所謂的英語微課程設計,其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微。所謂的微,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小的意思。一般情況下,正常的英語課堂教學的時間為45分鐘,但是英語微課程的時間設計往往不超過10分鐘,有針對性有強調性的對英語課程的內容進行一定的調整,在短時間內注重突出其內容的精煉部分。如:在語法課、單詞課中,由于初中課文涉及的語法單詞較少,具有一定的重復性。如果教師反復講解,會使學生產生疲憊感。因此,教師可通過微課程的形式,往往在幾分鐘內就可播放一些單詞、句子微課程,帶動學生思考,進而歸納語法規(guī)則、強化記憶易混單詞等。

3.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該環(huán)節(jié)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環(huán)節(jié),英語微課程的教學過程不僅僅要有著一定的簡短性,同時還要有著一定的完整性,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就要有著對教學問題的提出、對教學活動的安排以及學生對問題的探究過程。就其實質性而言,完整的教學過程結構設計一方面就要對課題快速的引入,通過一種清晰獨特的課題進而吸引學生,使得學生有著一定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對開門見山或者是設置懸念方式的一種采用;一方面就要使得英語微課程教學過程有著一定清晰的內容講授線索,有針對性的對重點、難點進行一定的解剖和分析;另一方面則要使得其教學有著快速的總結收尾過程,對于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有著一定的強化作用。

4.資源設計,要想真正實現英語微課程的成功設計,就要加強英語微課程的資源設計,使得英語微課程的設計上有著較為明確的主題和相對完整的教學結構,通過一種直觀上的視頻對教學的內容以及其教學過程有針對性的加強分析。進而對主題鮮明、結構緊湊以及類型多樣的主題單元資源包構建和對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huán)境的營造。如在《My day》一課中,描述了Millie的學校生活,教師可根據把這個故事制作成微電影,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內容,增加課文直觀性。同時,寫作課中,教師應根據所布置的作文題目,利用微課程,合理呈現寫作要求。例如,當布置的寫作題目為我最喜愛的動畫片時,教師可制作一個微課程,列舉出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并通過微課程展現這些動畫片給學生帶來的啟發(fā),以圖文、影片的形式代替教師的口頭描述,使作文要求更加明確,并使學生形成更好的寫作思路,提高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英語微課程作為一種全新的視頻教學,本著其碎片化的知識點組合,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對于初中英語知識的學習有著極其有利的積極影響。英文微課程的開發(fā)是時代進步的階梯,是人類進步的書籍,是時代經濟更好更快的面向未來發(fā)展的形勢所在。

參考文獻:

篇10

一、善于利用學生的喜好,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現在的學生總體來說有這樣的興趣愛好:喜歡體育、音樂和電腦,還有喜歡聽老師講故事。我就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把我的課堂教學內容充分滲透進他們的喜好中。在上課之初,有時我先讓他們聽聽英文歌曲或輕音樂;有時和他們談談他們喜愛的體育明星或音樂明星;有時則給他們講個簡短而有趣的故事,然后再講正課內容。這樣做,學生聽課效果真的很好。比如學生很崇拜姚明、丁俊輝和葉詩文,平時我就喜歡用這些人物來造句、問答或選與他們有關的事作題材讓學生寫作文。對表現好的同學,大家一起來鼓掌表揚,讓學生覺得很自豪,受鼓舞。尤其是一些平時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只要有點滴的進步,我就和同學們一起來拍手表揚。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逐步提高,學習勁頭和信心也不斷提高。如班上有十來個男生很愛打籃球,又特別崇拜姚明,但他們起初并不愛學英語。有一次我在課前播放了有姚明照片的幻燈片,并和他們講起了姚明剛進NBA時候的故事:因為語言不通,姚明很難與教練及隊員們磨合,在比賽中很難發(fā)揮自己的水平。后來他在外教的幫助下,努力學習英語,還將英語運用自如,才使得他在球場上熠熠生輝起來。姚明剛進NBA時,有些人嘲笑他,甚至有個知名的球星揚言:“如果姚明能在球場上拿到20分,他愿意親姚明的屁股。” 很有意思的是姚明努力學會了英語之后,在球場上越打越順,越打越棒,形成了“姚旋風。”聽說最后那位球星真的有了“親姚明屁股”一舉,這一事曾經轟動一時。這十幾位男同學聽得津津有味。過后,我發(fā)現他們上課比以前認真多了,更令我吃驚的是,他們還主動來請我教他們音標。他們說要以姚明為榜樣,從頭來將英語學好。

二、為學生夯實基礎,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

建高樓要打好地基,學語言也要打好基礎。學英語,要夯實字母和音標基礎。一個學生只有把音標和字母學好了,才有可能搞好進一步的學習,才有可能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因此英語教師要從字母、音標抓起,幫學生過好字母、音標關。這樣以后他們對單詞的拼寫、單詞的發(fā)音規(guī)則等,學起來就容易多了。學生掌握了字母、音標之后,對每單元的生詞,我先讓學生自己拼,拼得對的我就表揚,至于個別拼不對的,我就耐心引導,教幾遍,直到他們得到表揚,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的內容由易到難。從讀單詞、短語到讀句子,又從讀句子到朗讀課文。對基礎差的學生,只要讀對單詞、短語就給予表揚;對基礎好的學生,讓他們在朗讀句子、朗誦短文等方面在班里進行示范表演。上到復習課時,有時我也利用實物記憶法幫他們歸類。提前一天告訴學生,讓他們認真復習。當復習到水果類時,我把各種水果買來,讓學生給水果貼上英文標簽,全貼對的,不但要當眾口頭表揚,還獎給他一個水果。學生嘗到了主動學習的甜頭,興趣也極大地提高了。又如復習到食物和飲料,我也用同樣的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俗話說得好:“有目標才有動力。”目標越遠大、越明確,動力就越大。為了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學習目標,教師要先讓學生知道英語的重要性。英語的重要性,越早讓學生知道越好,最好是一上中學就讓他們知道,以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比如對學生說:“不會說普通話,是不是難以走出家門?只會說中國話,是不是無法面對世界?英語是很重要的。” 在21世紀,全世界使用英語的人口占總人口數五分之一,英語是70個國家的官方語言、100多個國家學外語的首選。除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非等把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約4億人口外,其他國家還有近10億人用英語來進行交流、溝通。目前全世界的國際經濟貿易、商業(yè)文書、政府交往、學術論文、旅游、交通都會用到英文;科學界也多用英文交流;軟件程序用英文,網址域名注冊為英文,互聯網上的材料90%是英文;國際學術會議多用英語……學生知道了英語的重要性后,他們會說:“我將來要出國留學,我現在要先學好英語。”“我將來要讀大學,我現在要先學好英語。”“我將來要當翻譯,我更要學好英語。”等等。

四、讓課堂貼近生活

生活中處處有英語,英語中處處有生活。我希望我的課能讓學生有這種感覺:英語就像空氣一樣自然地滲透我們的生活,我們誰也離不開它。課前我精心備課,突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想好怎樣上,才能讓學困生也能懂,怎樣才能緊緊抓住他們的眼神,讓他們學出樂趣和自信來。為了讓學生更貼近英語,上課時我講授生詞、句型、語法和寫作時,我喜歡就地取材,用身邊的人和事物來做練習。有些身邊沒有,但在市面上能買到的東西,我課前買好,上課時拿去用。這樣學生覺得有真實感和熟悉感,并因此產生興趣。如教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6 “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這個單元時,我拿了好幾張在玉林讀書時跟外教拍的照片,還有我和家人拍的一些照片,把它們拿到教室去上課用。同學們看到我的照片,好奇地問這問那,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一下高漲起來。利用照片教單詞,學生很快就記好了。然后我用我和家人的照片向學生介紹:“I have two sisters. One is like my father, the other is like my mother. My elder sister is shorter than my younger one. And she is fatter than my younger sister. My elder sister looks like my mother. I am like my mother too, so my elder sister looks the same as me.”我介紹完后,再由學生幫我介紹,這樣學生學得很自然,也就很容易地學會了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形容詞比較級。接下來我介紹到跟外教合影的照片,學生好奇地問:“老師你說的英語,外教聽得懂嗎?” 我說:“懂啊!”學生們點點頭,似乎多了點自信。接著我跟學生講這個外教來自澳大利亞,他和夫人一起來中國定居等事情,我把外教的大概情況告訴學生,講他們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由于內容直觀并取材于生活,學生聽得很認真,記憶也比較好。讓學生自由造句時,我讓他們利用外教夫婦的外貌,做了很多有關本節(jié)課內容的練習,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要點。我平常跟學生打招呼,也經常注意用英語,如課前說:“Hello/Good morning, class./Good afternoon, class...”課后說:“Good bye, class. See you next class./Byebye, class. See you tomorrow...”課余見面即情即景回答,都用英語進行。我叫學生把日常英語抄在筆記本上,平常,同學間見面也要盡量說英語。學生覺得英語和我們離得真的很近,我們隨時隨地都能用上英語,學生在親近英語的過程中逐步愛上了英語。

五、讓學生體驗表演的樂趣

大多數人有表演的天賦,同時也可以說大多數人喜歡看表演。我久不久動一下我的五官和肢體,讓學生欣賞一下表演,讓他們笑得開心,學得輕松,其樂融融。讓學生看表演,他們的身心得到放松,注意力也集中,我覺得也是很受他們歡迎的。表演不單是老師表演,更多的應是老師組織學生表演。初一的學生,雖然稚氣未脫,但他們總覺得自己已是個“小大人”了,當老師用TPR教法時,他們可能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但在老師和部分同學的帶動和鼓勵下,氣氛會很活躍。這種方式我在教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時用得較多,特別是教七年級下冊Unit 5 和 Unit 6這兩個單元時用得最多,這也是學生們學下來覺得最有趣的兩個單元。因為這兩個單元學的主要內容是現在進行時,所以我一邊夸張地做著游泳的動作,一邊讓學生用英語說:“You are swimming.”我做著擦黑板的動作,讓學生說:“You are cleaning the blackboard.”我做著跳舞的動作,讓學生說:“You are dancing.”我做著掃地的動作,學生說: “You are sweeping the floor.”我做著跑步的動作,學生說: “You are running.” 等等。我做了一次示范性動作之后,叫一個學生起來做動作,其他學生說: “He is swimming./He is sleeping.” 等等。雖然他們不像小學生一樣天真活潑,但他們還是富有童趣的。經常讓他們使用一些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參與英語學習,他們的興致會很高,課堂氣氛也很high。又如教到有關人體各部位的單詞時,我也動用肢體語言,摸摸頭說head, 摸摸臉說face, 摸摸耳朵說ear,拍拍大腿說leg,等等。他們每個人都學得很起勁。我邊教邊摸自己相對應的肢體。然后叫他們兩個一組,一個摸肢體,一個說單詞,然后對換過來。他們很聽話,學得很認真,我也和他們一樣開心和感動。我覺得上課就像吃飯一樣,要經常換口味,讓學生有新鮮感,不能一種教法用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