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作文素材范文
時間:2023-03-25 05:47: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物作文素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表達人物興趣和愛好的常用詞組或短語:
like ------very much 非常喜歡------ love 喜愛
be interested in 對------感 be fond of 喜歡
hate 憎恨 be tired of 對------厭倦
be crazy about 對------極度喜歡 enjoy 喜歡
lose interest in 對------失去興趣
2. 描寫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的常用詞語:
good-looking 長得好看的 ugly-looking 長得難看的
funny-looking 長相滑稽的 ordinary-looking 長相一般的
white-haired 白頭發的 warm-hearted 熱心腸的
kind-hearted 好心的 absent-minded 心不在焉的
bad-tempered 脾氣不好的 near-sighted 近視眼的
far-sighted 遠視眼的 tall 個高的
short 個矮的 pretty 漂亮的
naughty 淘氣的 lovely 可愛的
easy-going 溫和寬容的 smart 精明的
wise 明智的 bright 聰明的
diligent 勤奮的 lazy 懶惰的
clever 聰明的 healthy 健康的
humorous 幽默的 funny 滑稽的
silent 沉默的 attractive 有吸引力的
talkative 多話的
杏眼:almond-shaped 小而亮的眼睛:beadlike 美麗的: beautiful 大的: big/large 明亮的: bright 眼珠突出的: bulging 離的很近的: close-set 深陷的: deep-socketed/deep-sunken 水靈靈的: dewy 夢幻般的: dreamy 呆滯的: glazed 柔和的: gentle 呆板的: fishlike 凹陷的: hollow/sunken 遠視的: longsighted/farsighted 近視的:myopic/shortsighted 眼梢上斜的: oblique 老花眼的: presbyopic 圓的: round 性感的: sexy 銳利的: sharp 斜的: slanting 細長的: slitty 小的: small/tiny 斜視眼的: squint 明亮的: starry 水汪汪的: watery 分的很開的: wide-spaced 腫脹的:swollen
3.介紹人物的姓名、出身
She was born in Beijing on Oct. 12, 1986.
She was a great woman with the name ---.
Born of a poor clerk’s family, she had little schooling.
4.描述人物心情的常用詞語:
sad 難過的 happy 高興的
excited 興奮的 pleased 高興的
satisfied 滿意的 angry 生氣的
worried 擔心的 disappointed 失望的
terrified 恐懼的 friendly 友好的
篇2
單就作文素材的運用而言,任務驅動型作文就給考生出了很大的難題。主要表現在:①不敢運用素材。任務驅動型作文要求就事論事,一部分考生怕素材運用不當,致使游離了任務指令,犯了作文大忌。②找不到可用的素材。因為任務指令具有較強的“現實性”“針對性”,一些以往作文中“屢試不爽”的素材完全沒有了用武之地。
許多寫新材料作文得心應手的考生發現寫任務驅動型作文時僅圍繞任務深入分析,導致語言干巴乏味、味同嚼蠟,甚至滿足作文的字數要求都成問題。鑒于此,筆者以2016年鎮海中學高三校模擬考試作文題為例,談談任務驅動型作文中素材運用的技巧。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根據要求寫作文:
戶外真人秀是目前電視臺追捧的娛樂熱點,情感、游戲、旅游等各種玩法讓明星們忙得不亦樂乎。面對熒屏的“真人秀熱”,河南衛視卻劍走偏鋒,首次將“文學”這個抽象名詞與電視娛樂結合在一起,推出一檔真人秀節目《文學英雄》,節目將作家蔣方舟、蔡崇達、張曉晗、陳諶等人,與演員張曉龍、吳樾、李乃文等人混搭一處,讓這些作家和演員一起在電視上秀文學,用電視真人秀形式來表現文學寫作。這檔節目在獲得贊許聲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質疑。
對“文學與娛樂節目結合”這種形式,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
注意:①題目自擬,觀點自定;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一、名家名言,提升作文高度
例1:尼爾?波茲曼曾說:“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就是把文化變成一個娛樂至死的舞臺?!薄段膶W英雄》或多或少也有著娛樂至死的傾向。
例2:文學有其個性,當它與娛樂節目相碰撞,正如赫胥黎所言的“一旦文化成為滑稽戲,文化就死亡了”,文學又何嘗不是如此。
引用名家名言是考生比較熟悉的運用素材的技法。此法不僅能體現考生的閱讀積累,還能增加作文的文采和文化底蘊,使文章高端大氣。從內容上看,在作文中引用名人名言還能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名人名言不可濫用,否則嘩眾取寵,適得其反;名人名言更不可亂用,其內容要與文章有聯系點,不然成了狗皮膏藥,貽笑大方。
二、同質素材,拓寬作文廣度
例1:媒體人應該也看到了諸如《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中國漢字聽寫大賽》等非娛樂節目的成功。節目不一定需要諸如“真人秀”這般的娛樂元素才能大紅大紫,如果它能夠深入生活,貼近心靈,并且以精誠的方式表現,同樣能受到關注,得到認可。而如今,我們缺少像《中國漢字聽寫大賽》這樣的良心出品。
例2:比如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賽》以打擂臺的方式比拼詩詞,《天天向上》的“文化傳統禮儀”短片用幽默劇情講述傳統禮儀之美。相較于高冷的文學,這樣的形式更易為包括我在內的觀眾接受。
兩位考生選用了與提供材料內容上最接近的素材,即電視欄目。這種選擇、運用素材的技巧值得推廣。一方面,同質素材是考生在有限的考試時間里最易搜尋到的;另一方面,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誤用素材導致偏離任務指令。此外,材料與素材對比呼應能使分析論證更有效,更為可貴的是,借助同質素材考生能由點及面看待問題,從而拓寬思維的廣度。不過選用素材時不能為了論證而歪曲客觀事實,否則就與初衷南轅北轍了。
三、融通古今,挖掘作文深度
例1:倘若我們的時代有的只是遍地的“段子”,“抖機靈”成為大眾認可的主流審美,那未免對五千年傳承的中華文化無法交代。一個只知“我也是醉了”“萌萌噠”等網絡用語而無人探尋“上琴臺去,秋與云平”,“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時代,將是多么可怕的時代。只要愿意翻閱,誰會否認漢語的鏗鏘音韻美妙絕倫?怕的是那些上口的俏皮話完全侵占了我們的生活,使那些歷史的明珠掩上了塵埃。
例2:我難以想象那些個謫仙、詩圣、才子佳人在真人秀中狼狽而局促的模樣,那些耿介拔俗的狂人名士在節目中被人消遣娛樂的悲涼。文學有其自身的嚴肅性而難以與娛樂節目結合。
兩位考生融匯古今,卻又不是簡單運用典例分析論證,而是在今古穿越、今古對比中融入了個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貌似呈現現象、事實,實則為追本溯源、深入歷史、拷問靈魂的思索。不僅用活了素材,更彰顯了思維的深度??忌\用此法注意點到即止,切忌長篇大論、喧賓奪主。
篇3
關鍵詞 小學生 習作 語文 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寫作是語文綜合能力,是其他能力的集中和最終體現。寫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主要尺度。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覺得作文難寫,存在畏難心理,寫作文時偷工減料,東拼西湊,或者干脆照抄范文。如何指導小學生寫作文,寫好作文,就成了語文教師教學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引導學生多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作文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好的作文來源于生活,作者有生活體驗,有實際感想,才有動手寫作的欲望,才不會害怕寫作文。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就得讓學生有話可寫。生活體驗來源于觀察,觀察是發現事物特征的途徑,是學生取得間接經驗的一種手段,是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觀察有比較觀察、有意觀察、隨意觀察三種方法。小學生作文的重點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要讓學生寫出生動具體的文章,必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對周圍事物了解了,就有東西可寫了。小學生的生活比較單純,思維能力也處于幼稚時期,他們的作文,應以生活小事為題。所以,小學生身邊的一事一物都可入題,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身邊的小事,并把觀察所得積累起來,等寫作文時就有東西可寫了。如寫花的成長,或者是一條小蟲子,一個小小的感想、一場大雨、一次小雪等等,此等小事皆可寫成作文。學生在觀察時一定要細心,對事物的觀察具體細致,不能只了解大概。只有細致地觀察,才能掌握事物的特點,才能準確地寫出真實的事物,寫出來的文章才生動形象,有血有肉,有活力。積累素材一般說來有自己觀察得來的素材,還有閱讀得來的素材。小學中高年級在觀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聽各種行業的人物語言表達有什么不同,總結出行業的語言特點。比如:去銀行辦理業務時,銀行工作人員和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是怎樣和顧客交流的;和農民對話,看他們的表達方式;跟父母去交電話費,注意聽營業廳的工作人員是怎么和顧客對話的;和大學生對話,聽聽他們的表達。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人的表情變化和心理活動,找出人物的特點、性格,以求寫人寫活,寫出來的人物,大家一讀就知道是誰。閱讀的素材有課內的和課外的,課內的讓學生理解記住并且能活學活用。尤其是同義詞和近義詞,要分清不同情境的使用。如在學習了“通過”這個詞以后,找出它的近義詞“經過”“路過”,我給出了一個句子:我從學校門口(?。?。讓學生選擇填空,比較表達的不同。這樣不斷地積累,學生在寫作文時就能夠準確地應用。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從閱讀中吸取語言材料,表達方式的運用。在閱讀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誦精彩片段,背誦優美的好詞好句,甚至可以背誦整篇文章,通過這種方式,來掌握詞匯和句式表達。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積累的素材進行整理,積累素材并不只是觀察,而是要把觀察來的素材為自己所用。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積累的素材精心整理、分類,以便在運用時方便尋找。再者,學生在整理素材的過程中,又對這些素材瀏覽一遍,消化吸收,甚至能在同類聯系和異類類比中產生靈感,有新的發現。
二、指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勤寫多練
有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累了素材,但具體到寫作文時,又無從下筆,不知怎么寫起。曾經有一個學生,素材積累抄寫了好幾個本子,要是說詞語運用,段落背誦,事物特點,那是張口就來。但就是到寫作文時,不知如何下筆,不能有效地組織材料,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么,一寫作文就發愁,作文課簡直是煎熬。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讓他們勤寫多練,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文章也是由短到長,循序漸進地練習。重點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地組織材料,勤于練筆,獲得寫作技能。不同類型的作文寫法不同,如寫人的作文,要寫出人物的特點,表現出人物的品質,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記事的作文,要按事情的發展來選擇安排材料,主要的詳寫,次要的略寫。寫景狀物的作文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把靜態的寫清楚,把人和景結合起來,運用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的方法。學生積累了素材,多練筆,掌握了正確的寫作方法,就不會覺得作文難寫了。
三、指導學生修改作文,不斷提高表達能力
小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內容不具體、不生動,除了選材不當外,主要是他們只會概括,不會具體描寫。如果要想將人物和景物寫得生動,就必須認真觀察和具體描寫,深入修改。修改可以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集體評改,集體評改就是師生共同評改,當作文寫完后,教師挑選有代表性的幾篇作文,讓學生上臺朗誦自己的作文,聽者要做好需要評改的記錄。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另一種是學生互評互改,要求學生找出作文中的一處優點,一處缺點,然后具體說出好在哪里,毛病應該怎樣改。在改作文中,努力引導學生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學習這些閃光點。如一次作文的題目是《我家的小貓》,一位同學就這樣寫:我家的貓叫貝貝,長長的毛,黑色的眼睛,一見到我就歡快地撲到我身上……,在學生互評中,有同學這樣點評:這位同學寫的沒特點,沒能寫出貓的具體特征,如果具體介紹出自己家的貓的品種、個頭、毛色,那樣就會具體生動。
四、結束語
要做好小學作文的教學,應該注意平時多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注意平時的積累,只有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學生才能寫出真實、生動的作文來。
參考文獻:
[1]周美玲.淺談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J].科技信息,2009(06)
[2]趙娟.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微[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03)
篇4
1.引導學生多途徑積累素材
1.1 多讀。多讀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因此,在指導學生讀好課文的同時,我注意指導學生閱讀有關課外書報,特別是優秀的少兒讀物,無論是古今中外的詩歌、童話、寓言、笑話、小說、科普讀物,名言警句,優美詞句,我都讓學生讀,讓他們從中積累優美詞匯,豐富自己的語言,學習各種表達手法。
1.2 多聽。作文不僅要“眼觀六路”,還要“耳聽八方”,為此,我常常鼓勵學生動一動耳,聽一聽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娓娓動聽的講話,相聲演員幽默風趣的話語,電視散文,群眾中的俗語,人與人之間的交談,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各種聲音,為寫出有聲有色,惟妙惟肖的作文而積累豐富的材料。
1.3 多記。俗話說得好,“留心生活積素材,記錄生活成文章”,“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豐富多彩的觀察體驗,如果不及時記下來,時過境遷,往往如隔云霧,即使羅比成文,也很難具體生動。勤寫觀察日記是豐富作文素材的好方法,為此,我經常提倡學生平時外出活動,要留心自己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并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和所悟,及時把它寫下來,逐漸養成隨時隨地積累作文素材的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在作文時出現“無米之炊”的困境。
2.抓好多角度的作文前指導
學生作文前,我都注意向學生傳授一定的寫作知識,提供一些觸發學生思維的材料,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多角度觀察、聯想、想象,以拓寬其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同中求異,活躍思路,提高學生的靈活性。如寫人,要讓學生懂得抓住人物性格中的主要特征來寫。寫自然景物,可寫景物的位置、內容、構成、色彩、質地、形狀、姿態、輪廓以及各景物細部之間的關聯等。寫活動過程要特別注意精彩、階段人物的表現等。寫人物心理活動,可以直接描寫人物對事物的感受,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也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間接的表現人物的語言和行動,間接地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還可以通過環境描寫來襯托人物的心理狀態。此外,讓學生明白習作貴在一個“真”。要寫自己最想寫的,最想告訴別人的,不吐不快的,要寫真經歷,真見聞,真感受,真體驗,真情感……只有真的,才是自己的,才是有個性,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3.創設情境,啟動靈感
瞬間的場面如流星,可有時卻能給人以教育和啟迪,甚至能改變人們早已深思熟慮的打算和根深蒂固的觀念。在人們眼前出現的一幅幅難忘的畫面,即典型形象或場面,往往是一個個瞬間的特寫鏡頭。為了使學生體驗到習作中的瞬間“靈感”,體會到作文的提高貴在于勤——勤觀察、勤思考、勤動筆。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瞬間場面的內容(如,《同桌嘔吐了》、《碰倒早餐》、《我受到了表揚》等)和自身的心理,抓住頭腦閃現的靈感進行說寫的訓練。
4.營造體驗成功的氛圍
每一個學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視和稱贊,為了滿足他們這種心理需求,我常常利用早讀課或課前幾分鐘的時間,將批改中發現的構思巧,角度新,情感真切,語言清麗,敘述生動的習作采用不同的方式朗讀給學生聽。如,有時由作者本人讀,有時由朗讀水平高的同學聲情并茂讀,有時由寫作能力提高較快的同學讀。需要特別表揚的則由老師親自讀。朗讀他們的作文之時,我著力營造一種隆重的氛圍。有時我在讀他們的習作之前,喜笑顏開地報出作者的名字,被表揚的學生精神為之一振;有時,我繪聲繪色地朗讀他們的作文,盛贊文章的佳妙之處,然后,迎著全班同學敬佩的目光,報出作者的姓名;或故造懸念,先讓同學們猜一猜,再請作者在羨慕的掌聲中領回自己的作文簿。
篇5
關鍵詞:生活化作文 特征 教學策略
一.生活化作文的特征
“生活化作文”是一種理念,不是一種方法。這種理念的宗旨是將學生從抽象、虛擬的課本堆中解脫出來,給學生感受自然、社會、事實、人物、過程的機會,使學生在與實在世界的撞擊、交流中產生對世界、生活的愛,從而自發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逐步地讓學生對生活由“知”到“好”再到“樂”,進而用真情實感反映生活,這種作文具有以下特點。
1、體驗生活化。即作文中反映出來的內容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真人真事,所表達的是學生對真人真事的真情實感。
2、事件生活化。即作文所敘述的事件有生活的基礎,讓人看了以后會認為“確有其事”。這里附帶談一談“虛構”的作文的問題。學生作文允許“虛構”,這是不是“非生活化”了呢?不是的。你的作文可以“虛構”事件,但你“虛構”的事件必須有現實生活的基礎,即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能”發生的。也就是說,你所寫的人和事是“假”的,卻讓人看了以后不覺得它是“假”的,而是現實生活的真實的反映,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3、人物行為生活化。即無論人物的語言還是動作行為,都是從生活中來的,或者是生活中“可能”會有的,讓人看了以后覺得“確有其人”。
4、細節描寫生活化。即作文中的某些細節,是學生生活經驗積累的反映,讓人看了以后覺得“確實是這樣的”。
二.生活化作文的教學策略
1、讓學生自己命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只有讓學生自己命題作文,學生才能從生活積蓄中選取自己有話可說的內容“有創意的表達”。讓學生自己命題,符合學生作文時的心理需求。作文是學生表達的需要,心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因而產生表達的欲望。學生對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有所發現和感觸的時候,自然就有發表的欲望。讓學生自己命題,學生作文的時候就沒有外部干擾或壓力,在這種狀況下,學生的情緒就高漲,思維就敏捷,作文就不在是為了給老師完任務,而是一種傾吐的方式了。這種狀態下的作文,肯定是生活的、真實的。
2、引導學生將生活素材變成寫作素材
學生的生活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但學生寫起作文來卻總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值得一寫的,這就牽扯到了生活素材向作文素材轉換的問題。生活素材是無意識的一種感悟和積累,這種感悟并不深刻明了,這種積累也比較零散,因此,當這些素材要進入作文時,就有膚淺零亂的感覺了。作文素材是在有意感悟與積累的過程中準備的材料,這種材料在學生作文時已經比較清晰完整了。如何讓學生把生活素材變成作文素材呢?《語文課程標準》指明了方向:“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鼓勵學生抒寫真情
篇6
一、走向生活,從生活中獲取作文的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弊魑膩碓从谏?。學生寫作文時無話可說是因為平時的素材積累得不夠豐厚。從生活的角度來看,他們遠離生活,遠離現實,每天行走在教室和宿舍之間,奔忙于教室和食堂之中,過著幾點一線的生活,活動的范圍只是校園、教室,接觸的人物是教師和學生,即便是回家也很少有接觸社會的機會。從學習的角度看,學生每天沉浸在教材之中,浸泡在作業里面,天天兩耳不聞窗外事,很少有機會閱讀時政素材,了解社會生活,更談不上深入生活,關注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這樣學生作文時沒有素材,無話可說,也就處在常理之中。教師應該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我認為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走向生活,汲取生活的營養,從生活中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從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獲取作文的材料。
(一)在活動中獲取材料
生活本來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學校都是封閉式管理,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很少,這樣為學生提供寫作途徑的道路就被堵住了。為豐富學生的生活,教師可以將生活和作文聯系起來,結合作文的訓練,開展專題講座,在講座中讓學生獲得素材,有計劃地開展課外活動,在活動中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活動之后,教師根據作文訓練的要求,可以讓學生記下活動中感人的瞬間,精彩的鏡頭,巧妙的人物對話,還可以讓學生寫出活動的報道?;顒訛閷W生提供了體驗生活的機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未曾注意過的美與樂趣,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的素材,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
(二)在觀察中發現素材
作文離不開觀察,不論是寫記敘文還是寫散文,都離不開學生對所描寫的對象細致入微的觀察。景物的描寫之所以細膩是因為作者從不同角度對描寫對象進行觀察,人物描寫傳神是因為作者對人物的一言一行觀察得細致入微……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在觀察后能夠對觀察對象進行分析,發現事物的特征,發現他們與眾不同之處。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善于將自己的觀察內容記錄下來,進行合理的想象,使之成為良好的作文素材。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讓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觀察,處處觀察。久而久之,學生的素材庫就會變得充實,也就能夠寫出內容豐富,富有創意的作文。
(三)在閱讀中積累素材
生活的范圍很廣,有些經驗是直接的,有些是間接的。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是通過閱讀的渠道獲得作文的素材,這種間接的經驗也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報刊,收聽廣播,借助網絡資源了解他人的社會生活,了解社會的自然狀態。如果學生善于閱讀,就能夠拓寬自己寫作的范圍,從中獲得生活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寫作素材,學生善于積累,運用起來也就會得心應手,不愁無話可說了。
二、學會交流,在交流中豐富作文素材
聽說讀寫是作文的一項基本功,說和寫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加強說的訓練有助于學生的寫,可以說,從說到寫是行之有效的訓練途徑。說是口頭化的語言,能鍛煉學生思維的縝密性,能夠大致勾勒出學生的思想框架。在作文指導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口頭表達和交流這一環節,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事情說出來,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豐富寫作內容,有利于提高他們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表達能力,為寫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學校每次組織學生外出考察時,我都讓學生記下考察的過程,寫出考察的收獲,然后在課堂上交流,這樣每個人的所記內容不同,所感不同,通過交流可以各取所需。教師也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報紙、書刊,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要求閱讀后,選擇一則內容新穎的消息做介紹。交流是豐富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徑。
在學生進行交流過程中,教師也要進行方法的指導,比如如何敘述故事,如何對典型實例進行分析,如何對重要事件進行評論等等。學生如果掌握了科學的方法和技巧,獲得的信息要遠比自己觀察所得多得多。
三、靈活訓練,在訓練中善于運用素材
學生在平常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材料,就會產生了寫作的欲望,此時,教師就要創造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展示,給學生開辟“用武之地”。
作文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各有利弊。命題作文是傳統的訓練形式,但它容易束縛學生的思維,學生不能夠寫自己想寫的內容,不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應該從單一的方式走向作文命題的多元化,有意識地使命題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與學生閱讀的內容聯系,這樣學生就可以靈活地運用已有素材,做到學以致用。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可以讓學生自由命題,自由作文,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文體寫作。
作文素材內容廣泛,如何運用、運用是否得體是每個語文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比如,一材多用就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一個素材,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可以用來闡明不同的觀點,我們多做這方面的訓練,可以擴散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增強認識問題的廣度。單一的運用素材,往往限制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思想受限,不敢表達自己的認識。
篇7
1、寫作技巧指導不夠生動,寫作能力“低位徘徊”。
部分教師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沒有能夠對作前指導方式進行改進與優化,還是習慣于簡單的講述作文寫作要求,其余環節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這種“放羊式”的作前指導不僅難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而且降低了學生在作文學習中的參與積極性。學生缺乏了形象的技巧指導,作文難度明顯增強,寫作能力處于低位徘徊。
2、學生寫作存在畏難情緒,寫作興趣“索然無味”。
作文、閱讀與文言文號稱初中語文學習三難,而作文又首當其沖。許多學生因為缺乏有效的引導,寫作不得要領,學習難度明顯增加,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如果教師沒有加以及時的疏導,也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指導,學生在學習壓力和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對作文的寫作興趣會明顯下降。初中作文情景教學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出發點在于改變學生素材不足的狀況,語文提高作前指導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有效性,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初中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升更快。
二、初中作文情景教學法實施的基本路徑
1、帶領學生拜訪人物,形象觀察與詳細了解。
人物描寫是初中作文教學中的一大重要版塊,許多學生對人物描寫不夠生動傳神,事例缺乏真實感。對此,筆者運用情景教學法將課堂搬進社區、搬進生活,帶領學生拜訪所熟悉的一些人物,如桃李滿天下的老教師、為交通事業做出貢獻的勞模清潔工,以及妙手回春的醫生等等。筆者有意識地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組織學生進行走訪,聽取他們講述自己的事跡。
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人物進行認真觀察,抓住其肖像特點以及事跡的精華,在寫作過程中能夠保證肖像描寫更加傳神,所選取的事跡更具代表性,具有較強的思維深度和廣度。這樣的拜訪活動能夠讓學生面對面地進行人物觀察,同時獲得了生動詳實的素材案例。
2、帶領學生參觀景物,仔細觀看和現場指導。
寫景類文章也是學生頗感頭疼的一大內容,學生腦海中既缺乏直觀的形象,同時也缺乏寫作的技巧。在這一類型的寫作中,筆者帶領學生走進家鄉的景點,帶領學生放松心情、認真觀察,領悟美麗的景色以及享受帶來的好心情。學生身心放松之后,筆者指導他們開展觀察,分析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觀察,在每一處景觀或事物的觀察中應當抓住哪些特點。
所到之處都讓學生開展這一處景物特點的觀察敘述,幫助學生能夠抓住各部分的特點及表現其景色的優美。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親臨實地觀察了景物、增加了感性認識,同時在觀察的過程中得到了教師的及時指導,對于描寫的順序、應當抓住那些關鍵環節、如何表現景物的特點等方面,具有了更為全面直觀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3、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深刻感悟和提煉主題。
為了提高學生自己搜集整理素材、發掘提煉思想主題的能力,筆者結合學校整體工作安排,定期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生活,在生活中發掘主題、積累素材,為作文寫作活動奠定了良好基礎。例如為了讓學生充分領悟到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與社會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筆者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生活、走進社區、走進繁華的街道,了解人民生活水平發生的顯著變化、城市建設取得的長足進步等等,并向學生出示了改革開放前本地區的一些圖片、數據資料,要求學生向家庭成員了解改革開放前的生活條件,以這樣的鮮明對比增強學生對改革開放成就的直觀認識,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提煉出頌揚改革開放、頌揚社會主義制度、頌揚黨的堅強領導等方面的深刻主題,有效提高了學生構思、創意能力。
篇8
一、留心觀察,積累素材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曾經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不歇”。通過此句名言可以知道作文素材的來源問題。作為作文寫作的源泉,生活中的人物、事物都可以是學生的寫作素材。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積累素材,以此為學生作文中的細節描寫奠定基礎,使文章更加真實,富有情感。生活閱歷越豐富的學生,所見識的事物也會更加寬廣,視野也會更加開闊,感受也會更加深刻,由此便會文思泉涌,不會再將作文寫作當做一種負擔。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在學校中,可以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說文體活動、課堂學習、同學之間的交流嬉戲;在家庭中,學生可以參與到家務活動中、親人的交流互動中;在社會中,可以觀看到家鄉的發展和變化,體會到社會的氣象萬千,上述種種內容均可以成為學生作文細節描寫的材料。所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對于學生作文中細節描寫至關重要。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能夠認真仔細的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及時的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不僅僅是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在于促進學生分析事物能力和觀察能力的提升。觀察是作文寫作的基礎,也是思維活動的基礎,如果缺乏有效的觀察,學生無法寫出完整具體的文章。所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展開作文教學,要求學生注意留心身邊的人物、事物、和景色,感受實際生活的脈絡,在客觀世界中汲取營養,豐富自身知識儲備體系,陶冶情操,提升自己,以此使作文細節描述更加真實和飽滿。
二、注重閱讀領讀,從閱讀中攝取營養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引據經典,組織學生在學習優秀文學著作的過程中,細細品味其中的細節描述,增加自身的感悟,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真正為自己所用,逐漸由仿寫到熟練運用,獨立寫作,真正實現提升作文細節描寫的目標。第一、感悟文本。在小學生剛剛接觸作文的時期,普遍對作文寫作比較盲目,不知如何開始創作。一般來說,小學生作文寫作開始于模仿。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教材是學生接觸最多的學習資料,同時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非常多的細節描寫片段,所以還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精彩的細節描述內容進行品味,深刻的揣摩、反思和解讀,以此加強對文章內容的感悟和掌握。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準備自學的空間,在突出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幫助學生加深了知識印象。除此之外,對于一些動作描述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以此深刻的體會到作者的想法和寫法,以此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用詞表達習慣。其次,品味經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課外閱讀同樣有利于學生作文細節描寫能力的提升。課外閱讀是對課堂教育的一種延續,更加能夠促進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非常多的課外書籍中,均詳細的進行了細節描述。比如說:在“儒林外史”中吳敬梓對于嚴監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指頭 ”的描寫;在“變色龍”中契科夫對于奧楚蔑洛夫幾次穿大衣、脫大衣的刻畫等,都非常的經典,富有神韻。此種精彩的人物形象細節描述不勝枚舉,還希望語文教師能夠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認知能力,精挑細選課外讀物,切實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作文細節描述。
三、及時交流,學會修改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辈煌膶W生在觀察時,都是根據自己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進行,由此受到片面、粗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整體效果不夠良好。所以,教師有必要注重學生之間交流和修改。對于小學生作文細節的描述,并非是短時間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還希望教師能夠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修改,組織學生交流。一方面,選擇學生中比較優秀的文章,在課堂上進行朗讀和傳閱,以起到榜樣作用;另一方面,修改和指導學生作文中細節描述不成功的部分。教師可以將不理想的作文打印出來,分發給學生,首先給與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和討論,使學生能夠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后結合自己的想法以及文章上下文,對相關情節內容進行拓展,最終綜合比較,了解細節內容修改前后的差異性。通過對比,學生均會發現經過修改,作文細節內容更加生動和飽滿。通過長時間的此種練習,必將能夠使學生掌握良好的細節描述方法和技巧,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篇9
法,
有 法 之 后 求 其 化 。
―― 郭沫若
【教學背景】
2014年10月湖北省教學研究室下發了《關于舉行湖北省初中語文優質課競賽活動的通知》,比賽的主題是“作文教學”。我所執教的《與師同行――寫人作文指導》有幸參加了此次比賽。
作文教學無“章”可循,無“序”可依,可選的點十分多,有選材、立意、結構、語言等等。選擇什么內容教呢?湖北省教研室蔣紅森主任曾經說過:“一堂作文課指導什么,指導多少,這個問題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睘榇耍鳛閳探陶叩奈疫x擇教學內容時,并沒有根據自身的經驗毅然決定、也沒有突生一計倉促決定,而是精心設計了一張《寫作情況調查表》在學生中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寫作現狀。我一共調查了七年級學生112名、八年級學生122名。通過了解我發現,學生常寫的人物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媽媽、老師、朋友。寫作中80%的學生都知道可以通過事情來表現人物,89%的學生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寫什么內容可以更好地表現人物。另外,我在與老師們交流學生寫作現狀后發現,再鮮活的人物形象,只要一進入學生的作文,常常會變得臉譜化。特別是涉及到寫人物的作文,臉譜化現象更為嚴重,“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和絕對完美的愛心充斥著學生的作文,上百個學生的媽媽、老師、朋友的形象驚人地相似??磥韺懭说淖魑?,學生喜歡選擇自己熟悉的人物來寫,因為似乎有很多內容可寫,但由于不會選擇素材,又使他們所寫的人物特點不夠突出。分析學生寫作現狀,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對象缺乏審視,模模糊糊,不明不白,結果要么是憑空捏造,要么是言不由衷,要么是人云亦云。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審視自己的作文對象呢?審視作文對象就是對作文中要表現的某個人物進行認真地感受、審察和分析。這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走近”人物,感受人物的形象氣息;“親歷”事件,在事件的細節中尋求具有表達價值的信息;“進入”場景,捕捉那些能夠觸動情弦的畫面……引導學生審視自己的作文對象,就是要引導學生“走近”“親歷”“進入”……
因此,我認為高效益的作文指導不在于教師告訴了學生一些什么方法,也不在于提出了一些怎樣的要求,關鍵是要有恰當的辦法引導學生進入體驗自己作文對象的過程。因此,“恰當的辦法”“引導學生體驗”成為我思考如何指導學生作文的突破點和難點。
【教學實錄】
一、尋找真實
師:這次來武漢,和不少大學同學見面,回憶起校園生活和我們的老師,大家有說不完的話題。說起“老師”,同學們知道,人們最喜歡把他們比作什么?
生1:燃燒的蠟燭。
生2:春蠶。
生3:辛勤的蜜蜂。
生4:園丁。
(學生說完后將其板書到黑板的左側)
師:我把“寫老師的語句”百度了一下,有一千多萬條相關信息,剛剛你們所提到的詞語在其中出鏡率都很高。有一個獲“贊”87的語段,是這樣寫老師的,“老師,您像”全班齊讀。
(屏顯,生齊讀)
老師,您像辛勤的園丁,培育著我們一朵朵小花;老師,您像我們的母親,給予我們關愛;老師您像偉大的建筑師,給我們搭建知識的殿堂;老師您像路燈,給我們照亮方向。
師:你們,覺得這段話寫得怎么樣?
生(齊答):美。
師:美在何處?
生1:這段話把老師的無私奉獻都寫了出來。
生2:這段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老師比作了園丁、母親、建筑師、路燈,從而表現了老師的特點。
生3:這段話是排比句,從多角度展現了老師的特點。
師:既然大家覺得寫得不錯,那當我們來寫自己的老師時,不就可以來借鑒一下。數學科代表,你們的數學老師姓什么?
生:姓吳。
師:請你將語段中的“老師”改為“吳老師”讀一下。
(生讀)
師:體育委員,你們的體育老師姓什么?
生:姓黃。
師:也請你將語段中的“老師”改為“黃老師”讀一讀。
(生讀)
師:你們覺得用語段中園丁、母親、建筑師、路燈來比喻我們身邊的各具特色的老師,完全恰當嗎?
(許多學生搖頭)
師:為什么不合適?
生1:因為黃老師是男老師,怎么能像“媽媽”?(大部分同學都笑了起來)
生2:都用這些詞來寫老師,顯得單調,感覺吳老師和黃老師都是一個人。
生3:吳老師才二十幾歲,總喜歡梳著高高的馬尾,更像我們的姐姐。
生4:風趣幽默的黃老師用“園丁”“母親”“建筑師”“路燈”來寫似乎不能突出他的特點。
師:是的,我們同學一起回憶老師的時候,也不是說他們像園丁、春蠶、蠟燭,反而是他們的鮮明特點讓我們印象深刻。比如說我們最喜歡教《外國文學》的“五環”老師,她的臉是圓圓的、眼睛是圓溜溜的,鼻梁上還架著一副圓形的眼鏡,合在一起共五個圓圈,另外又因為她姓敖,所以我們就愛稱她為“五環”或“奧林匹克”。
師:同學們,小學六年中教過你們的老師也不少,肯定也有一位老師的一個特點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他的樣子,或者他的一個動作、表情、口頭禪,來說給大家聽一聽吧!
生1:我的數學老師吳老師,雖然是一位男老師,但每每講到盡興處,總喜歡翹起蘭花指在胸前一上一下。
生2:我的班主任張老師,在他的眉心處有一個黃豆大小的黑痣,當我們犯錯時,他的雙眉總會將黑痣擠得變了形。
師:剛剛你們在講述自己老師的時候,也沒有用“園丁、蠟燭、粉筆”這些詞,它們只是長久以來人們給老師這個群體貼上的標簽、符號。用這些標簽、符號所勾勒出的是標準化的、高大全的老師形象,那么,當我們來寫身邊各具特色的老師時就要摒棄這些標簽與符號,把老師的真實面貌展現在我們的文章中。
師:現在進入初中后,同學們又有了不少的新老師,通過短短幾個月的接觸,咱們班的哪位老師最有特色,你最喜歡呢?
生(齊):英語老師。
師:下面,讓我們走近她,廣泛收集素材,來一個“真實大揭秘”!我問你答,可要注意聽我的問題喲,現在搶答開始。
(屏顯)真實大揭秘
師:她叫什么名字?(生答)熊萍。
師:她是男老師、還是女老師?(生答)女老師。
師:她用香水嗎?(生答)不用。
師:她的外貌什么地方最有特色?
生:圓圓的臉、圓圓的身材。
師:狠抓基礎的老師,在評定作業時,最喜歡用什么符號?
生:用字母。
師:十分符合英語老師的身份。當你們犯錯了,她怎樣批評你們?
生:班上批評后,給家長帶電話。
師:鈴聲一響,她會按時下課嗎?
生:不是。
師:同學們對熊老師了解的還真是不少,有沒有你們關注到的,而我又沒有問到的內容?
生:她最喜歡的卡通人物是KITTY貓。
師:隨著問題的深入,熊老師鮮活、真實的形象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那我們來寫這個老師的時候,是不是一股腦兒將這些素材都用進去呢?為什么?
生1:不能,因為都寫進去的話,人物就沒有特點了。
生2:內容太雜,沒有條理,沒有主次。
師:看來我們要在這些真實素材中進行篩選,因為我們的寫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篩選的標準是什么呢?
二、發現善美
師:古人云:文以載道。文,文章;載,闡明之義,明確指出文章是闡明“道”的,那什么是道?我們來看一看“道”這個字。
(屏顯)
道:形聲字。字從u,從首,“首”指“頭”?!皍”指“行走”。本義:供行走的道路。
師:中國漢字十分神奇。同學們想一想“道”字為什么有“首”呢?人們認為,只有在頭腦思想的指引下,才能選擇正確的路。由此來看,“道”又能引申為哪些含義呢?
生:道德、道理。
師:文以載道用現在的話來說就用文章來抒發感情、表達思想。這就是寫作的目的、篩選素材的標準。那么我們寫老師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1:贊美老師。
生2:懷戀老師。
師:不錯,你們都有當文學家的潛力、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兩位熟悉的作家,他們寫老師的目的是什么呢?
師:首先,來看一看,巍巍寫的蔡蕓芝老師?!八龔膩聿淮蛄R我們”全班齊讀。
(屏顯)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 魏巍《我的老師》
師:這段文字,魏巍寫了老師的一件什么事?
生:老師假意用教鞭責罰我的事情。
師:那她為什么要選擇這個事情來寫老師?
生:因為這表現了老師是一個溫柔、善良、富有愛心的人。
師:《我的老師》中魏巍還選擇了另外的幾件事情來表現她的這個特點。如①課外教我們跳舞;②帶我們觀察蜜蜂;③教我們讀詩;④我們對老師的依戀;⑤正確處理“我”與同學間的糾紛;⑥睡夢中去找老師。這些都是魏巍親身經歷的平凡小事。這樣的蔡老師,你們覺得美嗎?
生(齊):美!
師:同學們可能還不知道,蔡老師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按照一般的審美來看,她長得并不漂亮,那你們怎么說她美呢?
生:因為她內心散發出來的溫柔、善良讓我覺得美。
師:現在,你們明白魏巍寫老師的目的了吧?他抓住了蔡老師溫柔、善良的特點,抒發了對老師的喜愛懷戀之情。下面這位老師大家一定也會喜歡。
(屏顯)
王老師卻毫不理會滿教室的笑聲,繼續用他那金屬般的聲音說:“這就是那些老同學給我取的綽號。天啦,本人太喜歡這美妙的綽號了!可惜,從來沒有一個同學當面喊我王幾何……”
――馬及時《王幾何》
師:這位老師你們喜歡嗎?
生(齊):喜歡。
師:為什么喜歡呢?
生1:喜歡綽號的王老師,讓人覺得平易近人。
生2:老師用介紹綽號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是一個十分機智的老師。
師(結):看來你們和作者有共同的感受,作家寫老師的目的,不僅僅因為他們是辛勤的園丁、燃燒的蠟燭,更是因為他們身上溫柔、善良、幽默、睿智的特點讓作家無比喜愛、久久難忘。
(屏顯)抒發感情 表達思想
三、展現真善美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前面你們說到的最喜歡的熊老師,她的哪些特點讓你們無比喜愛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看哪個組找的最獨特,找好后直接寫在黑板上。
(學生討論,板書到黑板――老頑童、喜歡說疊詞、講誠信)
生1:充滿童心是熊老師的特點,我們組會選擇一組與她的最愛“HELLO KITTY”有關的素材,如她的辦公用具都是HELLO KITTY、常常用有HELLO KITTY圖案的PPT背景給我們上課,特別是一次圣誕節她扮成HELLO KITTY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師:哪些人會給贊?說一說原因。
生2:我點贊。因為這些事情是我們身邊發生的真實的事情,讓我很有認同感。
師:還有哪個組來展示?
生3:講誠信是熊老師的特點,我們組會選擇布置作業的素材來表現。熊老師為了鼓勵我們利用課間完成作業,她先給自己定下上午布置作業,若未布置當天就沒有作業的規定。一日,她家中有事,請假出去了,未能上午布置作業。當我們都能理解她時,她堅決按照規定執行此事。
師:哪些人會給贊?說一說原因。
生4:我點贊。這個組選擇的素材很具有代表性,能突出熊老師的特點,表達了我們對老師的喜愛。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在日常生活中尋求真實的素材,在真實的素材中尋求表達的價值。
(屏顯)真實的素材,表達的價值
師:同學們,其實像老師一樣陪伴我們成長的還有許多人。當我們用筆來描繪這些普通人的時候,也應該在生活中選擇那些最細心、最本真、最溫暖人心的小事來表達我們的思想和情感。這才是健康的寫作態度,這更是健康的生活態度。
【教學反思】
這節課可以說是一節反傳統技法講授的作文指導課,是從寫作人文素養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指導的作文課。新的教學角度,改變了學生“談文變色”的狀況,笑聲洋溢在整個課堂中;新的教學策略,改變了沉悶、枯燥的課堂,創設了輕松、快樂、自由的課堂氛圍。
45分鐘就在一個個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中結束,就在一段段包含真情實感的描述中結束?!皩W生的生長”充滿了整個課堂,“生長”即是變化、提升。這節課,學生的起點是“老師像春蠶、像園丁、像蠟燭、像蜜蜂”,終點是“充滿童心的熊老師”“講誠信的熊老師”,起點到終點的變化、提升,已經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真實大揭秘”的搶答環節是我所選用的“恰當方法”,有效地引導了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寫作對象――熊老師,重拾身邊那一個個蘊含“溫度”的記憶。另外,“百度”“貼吧”“點贊”等極具時代特點形式的運用,也讓學生能始終積極、興奮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課堂除了高高舉起的小手,還有小組合作時思維碰撞的火花,更有學生互評時熱烈的肯定和由衷的建議。可以說,整節課,閃爍著“真善美”的光芒,散發著“生長”的氣息。
當然,課堂還是有讓人略感遺憾的地方,主要體現在范文選用這一方面。雖然,在選擇范文時考慮了其內容要表現人物的不同特點及所運用的描法不同,但是兩段都源于課內的文段,不能充分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另外,由于兩個語段難易程度沒有梯度,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些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加注意的方面。
課雖已授完,但我將不斷總結與提升,繼續躬身于作文教學之路……
(馬燕凌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十三中學;443000)
【名師點評】
在以“寫作技法”為主流的作文教學盛行的今天,馬燕凌教師所執教的《與師同行――寫人作文指導》如一縷春風給人帶來了清新的空氣。整節課,沒有僵硬的技法講解,只有生動的寫作體驗;沒有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只有緊貼學生生活的情景回顧;沒有枯燥無味的片段訓練,只有體現時代特征的思維活動,處處都體現出了執教者在寫作教學之路上的思考與探索。馬老師由學生常用的詞語和語句入手,引導學生在替換中發現人物的“標簽”化、“臉譜”化,這樣既在課堂上真實呈現出學生寫作的問題,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產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老師聲情并茂地講述自己的老師貌似隨意,實則是對學生口頭作文表達的引領,為學生對自己老師的介紹埋下了伏筆。發帖、點贊給“學生展示”“學生互評”穿了一件時尚的“外衣”,讓學生在寫作中興味盎然。
尤其是“真實大揭秘”搶答環節的設計,一組問題的拋出巧妙地點燃了學生收集素材的熱情。最后,當馬老師問到“同學們對熊老師了解的還真是不少,有沒有你們關注到的,而我又沒有問到的內容”后,那些依然高舉的小手,足以證明老師帶領學生體驗自己寫作對象過程的成功。這個成功讓學生學會了在生活中去發現寫作素材,是從寫作方法到寫作意識的突破和飛躍。縱觀整節課,雖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濃厚的人文氣息讓我感到了一位年輕教師的思考、勇敢和創新。
(朱莉萍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學;443000)
趣聯妙對
上聯: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 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下聯: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上觀下, 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四川樂山凌云寺
上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開顏便笑世間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彌勒殿
上聯: 見見見,非見非見,見非見。
篇10
那么,該如何通過指導使學生的作文彰顯其獨特的個性呢?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素材積累要細化――作文個性化的源頭
素材積累是作文表達的前提,是作文個性化的源頭。由于學生的好奇心強,興趣較為廣泛,因而所收集的素材也比較多、比較雜。積累的素材?;\統、表面且雜亂無序。教師要培養學生把素材轉變為高質量的寫作材料的能力。我的做法是:素材積累要做到細化。所謂的細化,就是要求學生要善于觀察生活,抓住生活中自己最感興趣、最關注的重要細節。指導學生在素材積累時至少要解決三個問題:這個人、物、景,什么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刻?他(它)是什么樣子的?你有什么感受?“細節決定成敗”。學生抓住細節才能將生活中的人、事、物寫具體、寫生動,才能在寫作文時有的放失?!疤}卜青菜,各有所愛”,學生的個性不同、興趣不一,所關注的生活素材會有不同,即使是對同一件事、同一個人,他們的興趣點、關注點也將各不相同,也體現了學生個性。
例如在指導作文《我愛我家》時,我要求學生要認真觀察自己熟悉的家人,抓住一兩個細節寫好自己的家人。學生在作文中寫道:“(爺爺)見了我總是微笑,他一笑,臉上咧開的嘴和深深淺淺的皺紋合在一起,就像一個熟得裂開了的石榴……”“(奶奶)一坐到我身邊,總是很安靜、很深情地看著我,那眼睛一動不動的,連眼瞼上的睫毛都可以一根一根地數清楚,她的眼神很專注,好像我是會突然消失了的寶貝似的……”“(爸爸)一張口就露出那久經歲月而被香煙熏得泛黃的牙齒,稍靠近就可以聞到他身上透出的煙味,還雜著股淡淡的茶葉的香氣,這熟悉的味道可以讓全家人都感覺到他的存在……”學生的習作內容比以前更具體、生動了。
但是,我們所要積累的并非是生活中的一切細枝末節,而是有特點的細節。否則,積累下來的素材只能是雜蕪凌亂又無實際意義的,更談不上個性化。要提高素材積累的質量,就得訓練學生善于發現、選擇、提煉細節。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注意分析比較,捕捉特點。要想抓住有特點的細節,就必須善于比較,從比較中提取能體現觀察對象特征的,甚至能代表觀察對象的細節。幫助學生學會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點或細微的差別、變化。比如在觀察人物時,可以引導學生從衣著、神態、長相、動作、語言等細節入手,通過外在的信息去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洞察人物的內心世界,為行文積累豐厚的素材。
2.注意事物間的相互聯系。世界上一切事物總是相互聯系著的。平時觀察要細致,善于發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便清楚地認識事物。
3.要求學生寫好《生活觀察日記》,教會學生定期進行集中歸類整理,將“源”建“庫”,并將收集到的素材按景、物、人、事進行分類,使零碎的變為系統的,分散的變為集中的,陌生的變為熟悉的。通過集中整理歸類,使這些素材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有序的、網絡化的認知結構,以便在寫作時能及時提取。
二、表達意識引導講創新――作文個性化的活水
個性化的習作,需要個性化的思維。怎樣才能使學生思維個性化呢?我的做法是鼓勵他們創新,特別是思維表達的創新。幫助學生懂得逆向思考、發散思維,同時引導學生辯證地思考問題,品味生活,突破表象,概括出未被別人發現過的東西,使學生作文的過程不是簡單重復某一種定勢思維、智趣,使寫作變成個性化的流動不息的活水。
其實每個人都有創新思維,只是需要激發和訓練。對于學生,要寫出構思精巧、見解獨到的好文章,首先要培養他們創新的能動性,使學生樂于思考,同時激發創新的興趣,養成思維創新的習慣。這樣的話,就要在平時加強誘導學生的好奇心,使其轉化為具體的探索追求,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其次,要培養學生思維創新的多元性,鼓勵學生用多元化的思維去面對生活、寫好作文。教師不要用固定統一的思維尺度來衡量、規范學生,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思考問題,養成全方位、多角度觀察、分析、創作的習慣,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橫向推進、縱向深入的思維方法,注意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對同一命題形成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創作習慣。如在指導寫《走近――――――》(補全題目,扣準文題,自選文體)這篇半命題作文時,我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走近”的含義是多元的。“走近”可實指“走進去”,如《走近森林》《走近超市》?!白呓币灿薪榻B、了解的意思,如《走近熊貓》《走近奧特曼》。“走近”又可以理解為交好、結交,如《走近老師》《走近鄰居》?!白呓边€可以有“回顧”“展望”的含義,如《走近2008》《走近小學生活》。既可以結合綜合實踐活動的素材寫《走近勞動基地》《走近故鄉的橋》,又可以結合自己的內心世界寫《走近良知》《走近我的世界》,既可以表現生活的煩惱,寫《走近破碎的家》,又可以寫對生活艱辛的理解,如《走近打工族》……讓同學們開拓思路,寫出新穎、有個性、有生活氣息的好作文。
三、情感抒發有激情――作文個性化的浪花
“情感是人類最美妙的語言”,情感也是人類的本能,是人類最微妙、最獨特的感受。有了生活的認識和生活的經驗,天真善良的學生也就有了豐富的感情,或喜,或悲,或豪邁激越,或溫情細膩……面對高山時,會感嘆大自然的匠心獨運;面對友情時,會感動于朋友間的默默情誼;面對挫折時,會咀嚼生活的艱辛。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情景,因為心里的感受不同會萌生多樣的情感,其間閃爍的正是個性的光芒。要想實現習作個性化,就必須引導學生重視自己的內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變化,鼓勵他們訴真情,用情感去激起個性中最美麗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