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段考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30 00:50: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段考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動物學 試題 思考
動物學作為生物科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它包含動物形態結構、動物分類、動物生態、動物進化等內容。傳統的動物學考試客觀題多,主觀題少,考前學生通常死記硬背,考后易忘。針對以上弊端,我們從2006年開始對動物學課程進行了考試改革,注重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采取平時段考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在環節動物門學完后,我們在段考時出了這樣一道題:請提出與蚯蚓有關的20個問題,并作解釋。題目看似簡單,但相對靈活,且無標準答案,從學生答題的情況分析,值得我們思考。
1.試題立意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環節動物門代表動物蚯蚓的有關基礎性、綜合性知識,學生可聯系實際,從形態、結構、適應、經濟價值、分類地位、生活習性等方面提出相關的問題并作解釋。題目不要求從哪方面回答,學生答題時不局限于書本知識,可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并作解釋。由于無嚴格意義上的標準答案,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加廣闊。另外,該題與學生在中學階段所接觸到的試題有明顯的區別,更注重學生對平時知識的積累、歸納和對常見動物的觀察,并能用已學過的動物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會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另外試題的變化對學生的應變能力、適應能力也是一種鍛煉和考驗。
2.試題特色
試題立意新穎,符合高校考試改革的趨勢:從客觀題向主觀題轉變,從一題一解向一題多解轉變,從知識性命題向能力性命題轉變,使課程成績能夠真正地反映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狀況。試題內容靈活,體現了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際等知識的結合,并能延伸到動物學科新的研究成果。試題的變化給師生營造了一種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給教師創造了一個施展教學個性、大膽進行教改實踐的良好環境;使學生有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和自由度,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汲取新知識、探索新課題的學習熱情。
3.答題分析
本次考試參加人數為38人,學生答題情況如下:55%的學生能夠提出20個問題并作出相關的解釋;13%的學生提出的問題低于10個,最少的僅提出5個問題,全班平均每人提出了16個問題。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學生對動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對課堂知識沒有及時鞏固和總結;二是一些學生只停留于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忽略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以及知識的實際應用;三是學生對該類試題接觸較少,只能想到一些簡單的問題,難的問題即使想到了也怕回答不出來,干脆就不寫,而對于特別簡單的問題又不敢寫;四是少數學生的思維方法有一定的問題,想到一個寫一個,缺乏系統性的思考。因此,45%的學生沒能夠達到提出20個問題并作出解釋的要求。
從學生答題的質量來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大類型:一是問題過于簡單化,如“蚯蚓屬于哪個門?哪個綱?”“運動器官是什么?分節屬于哪種?”二是提出的問題和解釋有科學性錯誤,如怎樣區分蚯蚓的頭部和尾部?蚯蚓的頭部有哪些結構?“蚯蚓只分布在陸地上嗎?”“蚯蚓的壽命一般為多少年,哪一階段為幼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對蚯蚓的再生個別學生解釋為體內有某種細胞具有保持原來形狀的基因。三是學生提出的問題表述不當,如“蚯蚓為什么能鉆泥土?”應改成“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的特征有哪些?”“蚯蚓的腸道中有什么?”應改成“蚯蚓的消化道具有哪些特點?”這樣的提問更為確切。四是學生對提出的較復雜問題回答不全面,如“蚯蚓有哪些經濟意義?蚯蚓神經系統的特征是什么?”少數學生只提不答,如“蚯蚓之間如何交換信息?”“蚯蚓是怎樣逃避敵害的?”
4.學生評價
考試后,參加考試的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對本次段考進行了小結,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對該類試題接觸較少,課后又沒有及時進行歸納和總結,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生在答題時僅停留在面上,無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雖然學生的提問和解釋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普遍認為這樣的試題能夠拓寬他們的視野,從以往的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對轉變學習方式、思維方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普遍歡迎這樣的段考,對提高他們的歸納總結能力、課外閱讀能力、自學能力和應變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學生希望在其它科目的考試中多出現此類試題,增加鍛煉的機會。
5.啟發思考
這次段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習慣于死讀書、讀死書,對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思考,機械、被動地接受知識,熱衷于教師劃重點,考前死記硬背。因此,課程考試的成績往往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全面素質。試想,如果我們把這道動物學試題改為:請提出與蚯蚓有關的50個問題,并作回答和解釋或者規定學生必須從蚯蚓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結構提出相關的20個問題,并作回答和解釋,學生又會交上一份怎樣的答卷呢?
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現狀,提高教學質量,高校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而考試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特有的評定、檢測、診斷、反饋和激勵功能是其它教學環節所不能代替的。我們應改革現有的考試模式,要從考試方式、考試題型、考試內容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我們會通過考試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靈活應變和綜合應用等能力,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擴散性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使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各類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盧祥云,韓曜平,勾影波,張燕萍.動物學課程考試改革的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12).
[2]盧康,榮姜勇.關于高等教育考試制度科學化和規范化的思考[J].考試周刊,2008,(33).
[3]楊繼昌.改革考試模式促進學風建設[J].高教論壇,2007,(6).
[4]黃惠.高等學校考試的弊端和對策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05,(4).
[5]曾名勇,李巍然.構建多樣化的考試模式,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
[6]朱中華.關于高校考試改革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9,(5).
篇2
關鍵詞: 動物學試卷 教學改革 考試改革
考試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試卷改革又是考試改革的重點。在以試卷作為主要方式的考試中,出好一張試卷尤為重要。筆者通過十多年對動物學試卷的改革,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下面以一張動物學試卷為例,從題型組成、試題類型、答題分析、評分標準等方面進行反思和探討。
1.題型組成
動物學試卷一方面要考核學生對動物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考核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題型主要包括名詞解釋、填空、判斷、選擇、畫圖或填圖、簡答、論述等。題型比較好地體現了動物學所要考核的范圍和內容,但學生主要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復習動物學知識,因此我們對題型稍作調整。將名詞解釋改成名詞比較、畫圖或填圖在動物學實驗考核中完成,論述題改成必做題與選做題兩類。整張試卷客觀題比例40%~50%,主觀題比例50%~60%,各題分值為名詞比較題15分、填空題10分、選擇題10分、簡答題20分、必做題20分、選做題25分。選做題理論分值25分,具體按學生實際得分計算。答題數量按卷面規定,由于試題數量多,可供學生自由選擇。一般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所選題的分值較大,可能得高分,但總成績最高仍為一百分。大部分學生會選擇中等難度的主觀題,確保通過及格線。
2.試題類型
將名詞解釋改為名詞比較后,比較意義相似,容易混淆的名詞。如:真體腔和假體腔、皮肌細胞和皮肌囊、脊索和脊柱、卵胎生和胎生等。學生答題時只要列出三個兩者之間的相同點或不同點即可得滿分,這樣學生在考試前不再死記名詞概念,而更注重在歸納的基礎上,重點理解名詞概念的內涵及外延。
填空題和選擇題與以往一樣,側重對動物學基礎知識的考核。簡答題注重考核學生知識的遷移,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主要解釋日常生活中與動物有關的現象。如:簡述赤潮產生的原因及危害?如何理解江南地區常說的“九雌十雄”、“秋風響,蟹腳癢”?野外不小心被蛇咬傷后,第一時間該如何處理等?以此促進學生將動物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現象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關愛動物的高尚情感。
論述題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必做題考核學生對動物學綜合知識的掌握與理解。需要通過歸納和總結,才能得出完整的答案,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礎知識。如:通過分析間日瘧原蟲,請你提出與之相關的五個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并作出解釋?列出三種在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產生的飛躍性結構及其在進化史上的意義?選做題難度有易有難,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力,同時也注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如:論述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演化趨勢了解昆蟲的口器和觸角有何實際意義,對于如何防治害蟲有何建議?魚類的洄游分為幾種類型,洄游有何實際意義等?
3.評分標準
客觀題按以往參考答案評分,有分步得分的要求。主觀題不設具體的參考答案,只列出范圍,主要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名詞概念的比較,只要列出相同或不同點三個就可得滿分。論述題中對于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或建議,只要合理即給分,對有創意的提問或答案給以滿分,對不太成熟的想法,如有創新點也給予一定的鼓勵分。
4.答題分析
學生對客觀題如填空、選擇的答題準確率較高,主觀題的答題,歸納總結缺乏系統性。如在回答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的演化趨勢時,比較多的學生只是單列各綱動物的神經系統特點,缺乏歸納之后的提煉。對于自問自答題,所提的問題相對簡單,雖然試卷中明確指出要提出有一定思考性的題目,但實際效果一般。在選做題中,絕大多數學生選做兩題難度較小的題目,難度較大的題目學生選做得較少,即使選做答題時考慮不全面,有創意的回答也不多。
在考試改革的同時,我們在教學中也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注重對學生綜合歸納能力的訓練。學期中實行段考,對于段考中的分析歸納題,考后師生進行分析討論,共同總結答題規律。并且在每章節課堂教學內容結束后,及時要求學生總結知識點,并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在畢博平臺上交流。課后還要求學生對動物學知識進行拓展和補充,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實際生活中的動物學問題,在網上共享。
5.考試方式
采用一頁開卷逐步過渡到半頁開卷的形式。一方面避免學生過多地死記硬背動物學知識,影響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對動物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提高歸納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6.改革效果
從學生層面,大部分學生認為題目靈活,貼近實際生活,部分題目對學生的歸納能力要求較高,擺脫了死記硬背的習慣。同時,學習方式也發生變化,平時更注重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也有學生認為缺乏適應的過程,教師還應該在教學中加大輔導力度。
從教師層面,由于試卷改變,教學方式發生明顯的變化,要創造施展教學個性、大膽進行教學改革的環境。
7.反思
教學環節中的任何一項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而考試改革中試卷改革,一方面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另一方面從試題的信度、效度、難度、區分度等方面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并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尋找提高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目前我們已經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如在動物學開篇部分,提出以下問題:什么是動物?動物與植物有什么區別?動物學學什么?怎樣學好動物學等?每個章節除教師提出問題外,還要求學生列出存在的疑惑和還想知道的問題。通過一年的動物學教學實踐,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試卷改革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考試改革將逐步完善,教學質量將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以此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盧祥云,韓曜平,勾影波,張燕萍.動物學課程考試改革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12):57-79.
[2]盧祥云,張燕萍,顧志良.基于師范生能力培養的課程考核改革探索[J].高師理科學刊,2011,31(5):110.
[3]盧祥云,張燕萍,李軼群.關于一道動物學試題的思考[J].考試周刊,2009,(32):9-10.
[4]陳華.地方師范高校生物專業動物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35):49-50.
[5]曹成全,劉超,陳申芝.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動物學教學改革探索[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26(11):69-71.
篇3
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
除了溫習10月份在華南師范大學第一階段的學習內容,我還閱讀了《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解讀》、《課程標準教師讀本》、《物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習得性無助》、《請讓我慢慢長大:親歷華德福教育》《物理參考》等書籍和期刊,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經過自我學習,我在從教過程中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
1、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緯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來設計教學過程。
2、注重過程,關注科學探究的學習目標。
3、使物理更加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
4、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5、改變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
6、根據考試大綱說明進行教學,有的放矢,重點突出。
二、認真備課,師生互動。
我們學校用的是“xx版”新教材,這套教材與舊教材有著很大的不相同。為了熟悉教材,我把選修3-1、選修3-2和選修系列教材仔細閱讀了兩遍。我們不但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大膽去處理教材、資料的內容,在上課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資料的內容進行增加和刪除。除了熟悉復習資料之外,每上一節課,我還閱讀一定數量的參考書和有關習題書。
在備課過程中,備學生也是一個重要環節,3個班的總體情況基本一樣,但各個班里面學生物理成績參差不齊。有的學習能力比較強,有的學習能力比較差。為了照顧大多數學生,我采用了分層教學的方法,選擇通俗易懂的語言,多舉例子,多從生活中去學習物理。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也是物理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這也是我們物理老師思考的一個問題。以前的觀念往往是把實驗和操作技能聯系在一起,現在的物理實驗有著更加寬廣的含義,用科學探究的思想指導物理實驗教學,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采用科學探究方式能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積累科學知識和方法,并獲得情感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它包括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到收集、處理、分析數據,形成結論和進行交流、討論一系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要讓學生體驗實驗過程中的方法、經歷、感情、態度和價值觀。所以每次實驗,我都在器材上作充分準備,在教法上精心設計。
我十分注重師生互動教學。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重內容,讓學生對一些物理實驗和物理問題進行相互討論,然后發表自己的見解。利用這種方式教學,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在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討論中,會激發學生的靈感和智慧,有時會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結論和收獲。這也是在備課時難以想到的。
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篇4
1. 1美國醫學留學生準入條件嚴格且學制長美國的醫學院只有研究生院,學制四年,學生只有在本科畢業或具有相同學歷的情況下才能進人醫學院學習。
178所美國醫學院中有40所左右招收國際學生。各醫學院對中請人的資格有不同要求,但幾乎全部要求中請者首先需完成一年的生物、物理、英語學習,以及兩年有機化學學習。在此基礎上,通過“醫學院人學考試”( 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簡稱MCAT)oMCAT由四部分組成,分別考查學生的物理知識、化學知識、邏輯理解和寫作能力,考試難度大于其他專業。鑒于此,許多大學在本科階段提供醫學預科專業,為日后學生學習醫學打下基礎。此外,還有專門針對國際學生的要求,例如通過GPA和TOEFL考試;必須有本科畢業學校教授或者醫學預科委員會的推薦信,才能成為醫學院的學生。醫學留學生學習期間,大多數學校會要求其參加全美醫學執照第一、第二階段考試(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Steel andStep2 )。畢業獲得醫學學位后,必須中請住院醫師項目(Residency Program)司時參加全美醫學執照第三階段考試合格,才可以成為執業醫師。除了學歷教育以外,美國醫學院也有醫學生交換實習項目,與其他專業相比人數較少,主要針對八年制本碩博連讀的醫學生,或者已取得醫師資質且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師。這類交流項目培訓時間不等,人學條件也不盡相同。
1. 2我國醫學留學生培養模式實行多軌并行留學生高中畢業后,可以直接報考我國大學的醫學專業。高等院校面向全世界招收醫學本科生(學制五年)、碩十生(學制三年)、博十生(學制三年),涵蓋所有學歷,但以本科為主,還包括形式多樣的非學歷教育(進修培訓等)。其中,醫學本科留學生根據國家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來華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質量控制標準暫行規定》,確定招生計劃。中請來華接受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的外國留學生,要求具備高中畢業以上學歷,成績良好,身體健康,具有較強的英語語言能力。母語為非英語國家的留學生,必須提供其中小學全程英語學習的證明或英語能力考試的證明。對于符合條件的醫學留學生,按照我國醫學本科生的培養目標及要求制訂教學計劃,與我國醫學本科生趨同化培養,需達到我國醫學本科畢業生的基本要求。也可以根據留學生來源國家對醫學的要求,以及畢業后回國或到第三國服務的國際化需求,適量增減有關課程和調整課程學時。醫學本科留學生完成所在醫學院校教學計劃的各項要求,學習成績合格者,經審核準予畢業并頒發畢業證書,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者,授予醫學學十學位。醫學留學生的非學歷教育更為靈活,可根據需要與就讀學校的留學生管理部門協調,只要具備教學條件的專業均可供留學生選修。
2教學模式與課程設置對比。
2. 1美國醫學留學生課程融合性強臨床教學以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為中心在美國,進人醫學院學習的留學生已經完成語言的學習,學校不再單獨安排語言課程。在4年高等醫學教育中,前2年進行醫學基礎教育,后2年實施臨床課程教育。醫學基礎課程體系中,解剖學、組織學、病理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微生物學、藥理學等內容采取集中授課,實行跨學科整合課程模塊的形式。通過各門課程的相互穿插和有機整合,讓學生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圖。在教學形式上,大課教學約占一半,其余采用小組討論、自學、實驗、教學、病例分析等形式。美國醫學院教材選擇寬泛靈活,教師通過不斷豐富教學經驗和從各式講稿中總結、凝練課程精華進行講授,不僅包括基礎知識,還涉及科研、臨床等眾多前沿領域。鑒于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大都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美國醫學院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使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操作中。美國醫學院開展臨床教學的場所與我國相同,均在教學醫院中進行,但在內容設置上更貼近臨床實際要求,如添加患者安全、醫德醫風相關內容,目的是引導學生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做出有效的決策和判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2我國醫學留學生各課程相對獨立以教師為主體的臨床教學做少看多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國招收留學生的學校必須根據醫療衛生服務的需要、醫學科學的進步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有關醫學本科、研究生教育標準及其課程設置的基本要求,制訂符合本校實際的課程計劃,做好課程設置。通常情況下,本科課程設置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兩者比例可依實際情況而定。教育部要求的課程計劃應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國文化教育課程;第二部分是自然科學課程、生物醫學課程、行為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以及醫學倫理學課程、預防醫學課程、臨床醫學課程;第三部分為臨床實習,要求畢業實習時間為一學年(不少于48周),在學校教學醫院或國外衛生部門認可的教學醫院進行。醫院提供給留學生臨床教學、實習的病床數量與留學生數量的比例應達到我國醫學生的有關規定。與美國跨學科整合模塊的教育方式不同,我國醫學留學生需單獨學習每門課程,總學時數和課程種類較美國醫學生多很多。這種方式雖然保證知識的完整性,但忽略課程的聯系性川。還與美國不同的是,為了避免醫療糾紛,學生都是多看少做,使得其臨床技能及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留學生實習結束后,必須參加所在學校的畢業考試。漢語作為必修課程貫穿教學全程,以適應學生在華學習生活的便利和后期接觸患者的需要。教學中,我國醫學院校的教學方法還是以教師為主體,留學生學習較為被動,實驗課大多也是機械的重復。
3培養考核與評價機制對比
篇5
一、制訂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努力做好課改實驗工作。
我校根據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通知》和汕頭市《普通高中一年級課程開設指導方案》,按照汕頭市教育局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要積極穩妥、合理有序、逐步推進的原則,并結合我校高中生員、師資、設備、場地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新課標的學習、研討和實踐。
1、參加培訓,積極研討,更新觀念面對勢在必行的新課改問題,關鍵是教師要真正更新觀念。因此,開展高中新課改實驗工作,首先必須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加強學習,認真理解新課標,徹底轉變教育理念。使教師領會新課標的思想,確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習觀,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創新。其次是讓教師在各種培訓和自身的學科教學實踐中體會新課標的精神實質,從而能夠更新觀念、反思自己的教學,認識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主動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2、成立領導小組,初步形成方案我校在校長領導下,班子成員高度重視課改工作,加強管理,精心組織,統籌規劃,各部門分工落實,明確責任,積極配合,推進課改工作。
3、落實教學管理,強化教學研究。教學管理過程實行學段制與“模塊”這一課程核心概念相聯系。學科內容劃為模塊,每門學科每周4學時,一個學段36學時完成一個模塊的內容。每學年共4個學段,三年共12個學段。每學段10周,其中9周授新課,1周復習考試。
二、積極穩妥搞好常規教學工作
首先,嚴格教育教學常規管理
(1)教學管理是整個學校管理的核心,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因此,在本學期的工作中,教導處一如既往做到把好“二關”:一是把好教學環節關,要求全體教師針對學科特點,結合學生實際,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課堂教學提出“四要度”,即導入新課要有強度;講授新知識要有參與度,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主體性;鞏固練習要多角度;課堂總結要高濃度。加大課堂教學密度。向45分鐘要質量。認真按時按質批改作業,做好培優轉差工作;教導處通過開展作業、教案大檢查,課堂教學情況調查,領導班子成員、教研組長分頭深入課堂聽課,并認真評課,及時評議、總結了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學習情況;集思廣益,共同提高了課堂效益。通過作業布置,批改情況的反饋材料,及時發現問題,有效地把好了教學環節關。二是把好測驗考試關。高一按照新課標要求實行期中考核、期末考核;高二、高三實行階段考,教導處制定嚴密的方案,交叉監考、交叉評卷、登分,寫出成績分析,認真總結,使每次考試都能真實反映出教學實績。特別是高三級的各班科任老師,既上好課,又出好卷、評好卷,使每次考試都確保了質量。
(2)班任要求全天坐班,認真做好早讀、午習、課間操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工作;每位科任每周要求兩天到校值日坐班,科任能夠積極配合班任、領導做好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每天下午放學后到校務處向值日領導匯報當天值日情況,保證了管理質量。
其次,配合校長室強化教師管理。教師是傳承人類文明之火的傳教士,文明之火必須在教師手中永放光明,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首先是一個學習者。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并用自己學習的精神影響和鼓舞學生,只有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者。本學期教導處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在強化教師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工作,效果很好。
(1)教師基本能做到“三勤”:勤讀書,不斷豐富和積累知識,學習更多的知識,跟蹤他們所教學科知識的最新進展,認真學習“新課標”;學習教學管理,了解教改動向,掌握教改信息;勤思考,去偽求真,去粗存精,探索規律;勤總結,日積月累,由量到質,認真總結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經驗。通過這樣做,教師的業務水平與教學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教師對學生能做到關心、關注、關愛,確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績、心理、家庭以及各方面的需求,裨使學生能打心眼里希望用成績來回報老師的關懷。
(3)舉辦職業道德教育系列活動,使教師樹立安教、樂教、善教思想,形成“勤、嚴、細、實、全”的良好教風。實行“三定”(即定編、定員、定工作量)和“三制”(即崗位責任制、考核制、獎懲制),激勵教師“創優爭先”。提高教師心理和身體素質,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學、心理咨詢理論和心理教育理論。從而使整支教師隊伍的素質得到提高。
(4)積極做好青年骨干力量的培養工作。學校特別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定期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鼓勵青年教師終身學習,多做貢獻。此外還發動教師撰寫教學論文,經驗文章和教學設計,每位教師上繳“最佳一節課”教案及論文,并總結評比,從中挑選優秀論文和教案作為學習的典范,重視總結推廣教師自身的經驗。同時學校積極支持教師參加函授、自學考試,接受繼續教育。
三、努力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教研活動
(1)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教研教改活動,爭取多讓老師走出去,開拓視野,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本學期,我校各科組都有老師往市、區其它學校參加聽評課活動及參加市、區學科會議,人次達155之多,這些教學教研活動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及對新課標精神的理解,并在教學實踐中有了實質性的指導意義。
(2)各教研組,都能擬訂新學期的工作計劃,并認真實施,積極開展說課、聽課、評課的教研教學活動及各級各科的競賽活動。本學期各教研組舉行公開課節數:語文組3個,英語組3個,數學組3個,物理組3個,生化組2個,政史地組3個,圖音體組1個。各教研組開展的競賽活動有:語文組讀書月征文活動,高二級數學競賽(第14周),高二級英語綜合知識競賽(第14周)高中生作文競賽(第16周),高二級生物化學綜合知識競賽(16周),物理學科動手動腦競賽活動(第17周),效果顯著。
(3)認真搞好理化實驗室建設,本學期各級理化的實驗課都能全面進行分組實驗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繼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健全美術興趣組和音樂興趣組的活動制度,本學期成立高一化學興趣小組,美術興趣小組,各興趣小組能定期安排組織活動,搞得有聲有色,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拓了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加大力度抓好中、高考備考工作:
(一)堅持抓早、抓細、抓落實
1、早補課從7月底開始,我校高、初三畢業班就按照上級的部署開始補課。每周上6天課,每天6節課,每周共計36課時。從新學期第一周開始,就一直堅持星期六補課,以時間和汗水換取效益。高三級在去年“夯實四科,突出選科”的基礎上,提出“以綜合科作為新的分數增長點”的口號,星期六補課每兩周綜合科測試一次,各科的客觀題由原來的6小題增至9小題,每小題為2分,以此來增加學生的訓練題量,以考促練,以練來夯實基礎。并要求教師做到逐次分析,查漏補缺,以求提高。
2、早摸底暑假補課結束后,我校就對高、初三畢業班進行統一摸底考試。本次考試,按高、中考的題型、題量、難易度、區分度命題,考試后綜合排名,排出前100名學生,為以后挑選重點學生對象做好準備。以后每隔一個月將進行一次綜合性統測,并及時認真分析對照,肯定成績,查找薄弱環節及原因,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二)做好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和繁重的學習任務往往使部分學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以至于心理障礙。心理健康的人樂于學習和工作,并在學習和工作中能充分地和建設性地發揮其智慧和能力,能面對現實,把握現實,正確對待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作為高中畢業生,面臨著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學校能積極發揮政教處、團委會、教導處、學生會、班主任以及黑板報、廣播的教育作用,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先進的心理學成果,指導學生科學用腦,提高學習效率;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根據遺忘規律,科學地安排復習;提高自控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考試的臨場習慣,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正常的水平;能教育學生“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正確對待每一次考試的得失成敗,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以良好的心態,飽滿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戰。抓教學、抓備考,不能放松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我們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教師在進行學科教學之中能注意滲透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證以高昂的狀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貫穿整個備考過程。力圖讓學生們以良好的心態、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高考。
(三)掌握好上新課及復習舊知識的關系,精心設計好復習程序高三這個學年,語文、英語、政治要授完新課,讓學生順利通過會考關。物理、化學、歷史、生物各選科仍有講授新課的任務;初三級仍有繁重的新課教學任務,在此期間,教師應認真學習“大綱”、“考綱”及高、中考試題,關注高、中考新動向,做到心中有數,方向明確。第一學期末認真組織好區性統考,并做好了質量分析工作,及時調整復習計劃。
在備考中具體從兩方面著手:
1.重視做好上學期“二個階段”、全學年“三個小沖刺”和“四個加強點”的工作。
(1)“二個階段”(上學期1—14周,15周—期末):由于存在條件限制,各科授新課進度比較慢而且也不平衡,到上學期第13周(除語文科尚欠第6冊外)各科大致完成教學任務,第14周舉行階段考試,檢查此前備考工作效果。15周起至20周星期六下午,安排各科測試,每個下午一個學科,五個下午完成一個周期的測試,要求科任評卷后用2—3課時進行評講,讓學生把應掌握的知識點落到實處。其中第18周舉行語、數、英、政四科畢業考試,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情況做一次檢測。
(2)“三個小沖刺”:以“上學期期末考”、下學期“一模”、“二模”為分界,在學生中掀起三個小沖刺,要求學生從自身的成績出發,確定每一個小沖刺的奮斗目標,力爭每次考試得分率提高5%—10%,圍繞著目標努力學習,以期達到甚至超額。
(3)“四個加強點”:
①加強早讀、午習、夜自修的管理,使學生既科學合理又充分利用時間。
②發揚和加強團隊精神,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要求高三教師多與各科組的老師交流,多閱覽相關資料、上網并結合高考動態和學科特點,備好復習課,寫好教案,使每節課內容充實,彈無虛發,有的放矢,提高45分鐘的教學效益。力爭高考實現大沖刺大飛越。
③始終堅持加強教研考研力度,因材施教,培優扶差,均衡發展。要求高三級教師密切注視新課標與高考命題動向的關系,習題及時滲透新信息。從下學期開始加大“推進中層,提高上層,扶持臨界生”的分類輔導力度,爭取提高“含金量”和全面豐收。
④加強后勤服務前勤的工作,多關心師生生活,制訂高考獎勵方案。
2.搞好三輪復習,狠抓四個環節,奪取高考新勝利。備考各主要時段安排初定為:
(1)第二學期3月中旬前完成第一輪復習,迎戰3月份汕頭市一模。
(2)3月下旬至4月底,完成第二輪復習,迎戰4月底或5月初汕頭市二模。
篇6
關鍵詞:研發預算;作業基礎;動態管理
本文為大學生科技成果推廣項目“作業基礎預算理論與應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號:ZX100701055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知識經濟時代下,科技投入和科技產出是衡量一個企業科技進步成效的兩項重要指標。十二五規劃中,各省、各行業都制定出了加強自主創新研發投入的規劃,例如,江蘇省率先提出在這一期間使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2.3%爭取提升到3%以上,達到世界上創新型國家水平。生物醫藥行業則將400億元左右的專項資金投向相關產業的重大新藥研發、創制領域,此外還首次提出要把中國建成為世界第二位的制藥市場等宏偉目標。然而,在我國企業研發管理模糊低效的現狀下,如何科學合理地管理好資金,提高研發項目的經濟效益,是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就研發項目而言,投資是開始,績效評價是結束,二者都無法改變和優化研發的結果,抓兩頭的管理模式無法從根本上提高研發項目的經濟效益。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對研發過程進行價值管理,預算管理是研發過程價值管理的第一項,因此對研發項目的預算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傳統的預算管理已不再適用高科技企業研發預算的需求,急需一種新型的預算模式。本文擬從剖析我國企業在研發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出發,研究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
二、相關文獻研究綜述
縱觀國內外相關文獻,對研發預算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發項目的資金配置模式、研發預算編制方法和研發過程管理等方面。Souder.W.E.(1986)采用差距分析法對項目價值進行分析比較,將資金分配給最有價值的項目。Robert Berloznik(1998)提出在研發過程中運用嵌入式技術評估實現對研發項目整個管理過程的監控,從而控制研究開發方式的成本效益。Maurice I.Zelman(2007)采用零基預算法編制研發項目預算,詳細分析了研發項目從篩選到財務評估,再到風險分析和最后定奪的技術預算過程。官小春等(2008)設計了基于作業基礎預算的企業研發預算模型及編制方法,通過對研發過程的層層分解,實現對整個研發過程的動態控制。梁萊歆(2008)構建了適用大型高科技企業研發資金配置的“研發樹”模型。熊艷等(2010)建立了以企業戰略柔性為基礎,充分關注研發人員自行預算意識的柔性預算管理模式,等等。
通過研究發現,國內外對預算管理的研究文獻較多且趨于成熟,但專門針對具有不確定性、高風險、非標準化特點的研發項目進行的預算研究文獻尚少。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重視高新技術企業研發預算管理,由只關注一個研發項目的預算管理到立足于整個企業發展戰略的角度來考慮預算管理。特別是梁萊歆和陳海生兩位教授在相關科研項目中,通過探索研究、問卷調查等形式,提出了多種具有開創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新思路。
三、企業研發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根據前期學者對我國企業在研發預算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相關文獻和實際案例后,總結分析出在管理上存在以下四點問題:
1、整體研發水平不高、且對研發預算重視不足。國家統計局公布,到2009年我國R&D經費占GDP之比為1.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1%。南京大學會計系課題組(2001)調查結果顯示,企業預算管理關注的重點仍局限在生產經營領域,對于R&D項目投資這樣的重大項目還缺乏預算。其關鍵原因是,部分相關管理人員僅關注研發技術層面問題,而對價值管理意識淡薄,對研發過程進行黑箱操作,或即便開展了研發預算也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起到預算管理的作用。
2、缺乏有效的預算編制方法和編制程序。梁萊歆(2007)調查發現目前高達82.2%企業所采用的研發預算方法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適用。研發活動的特殊性也導致其預算模式與生產經營預算模式有很大不同,將研發資源簡單劃分為人工費、材料費、設備費等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不利用預算編制的有效性。此外,部分企業在預算編制過程中采用領導式的垂直管理模式,這種下級員工參與程度低的預算難以保證預算編制的全面性,缺乏必要的約束。
3、研發過程缺乏嚴格有效的后續動態管理。梁萊歆(2007)研究數據表明未對編制的預算進行調整的企業占到樣本總數的55.4%。研發項目具有非標準化特點,很難一次性地獲取所有相關的信息,且獲得的信息也可能隨情況的變化而失去價值。那么,當內外部環境變化時,未進行持續、跟蹤式動態管理的企業就很難及時制定、準確選擇最佳的調整方案。
4、缺乏高效的信息化系統管理平臺。尚宏陽 (2009)調查顯示有48.2%的企業表示未采用ERP系統或者其他管理軟件來實現對研發項目的預算管理。預算的編制要以信息的大量收集為基礎,相關的管理軟件就是記錄、轉換、使用這些信息的載體,信息的收集途徑與效率會對預算信息是否滿足編制需要產生重要影響。這就必須改進我國企業現行研發預算管理水平,搭建高效的信息化系統管理平臺。
四、企業研發預算管理改進對策
1、加強管理人員對研發預算的重視和資源有效性的理念。隨著項目投資額度迅速增長,加大了研發項目投資風險,研發項目的成敗不僅關系到企業的財務安全,而且可能影響到企業產品創新戰略的實施,甚至可能關乎整個企業的戰略導向。管理人員應從觀念上認識到研發預算管理對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性,強化成本控制與效益分析力度,洞悉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提供的信息來決定是否需要調整先前的預算計劃或企業戰略定位,降低因市場因素造成研發失敗的風險,并在研發結束后對實際結果進行差異分析考評。同時,提高研發人員資源利用效率的積極性,強化節約成本意識,培養其做個面向市場的技術商人。
2、導入作業基礎預算的上下結合編制程序。一方面基于標準成本制的傳統預算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研發預算編制的需求,使編制的預算無法與研發的實際過程相配合,出現預算失效的現象。本文提出建立一套與研發活動具有更高契合度的作業基礎預算模式。該模式以作業為連接點,將整個研發項目的不確定性分解成一個個作業的不確定性,提高信息準確性的同時,降低了預算編制難度,弱化了風險。作業基礎預算關注閑置生產能力,通過不斷提高增值作業的效率,消除不增值作業,以優化產品生產的作業鏈;另一方面采用上下結合的雙向參與性模式,允許下層管理者充分發表對預算編制的意見,以提高研發人員對項目經費預算分配的認同感,制定出可行性方案。
3、建立基于價值鏈的門徑式研發預算管理模式。該模式充分考慮到橫向、縱向及企業內部價值鏈對研發項目價值和資源分配的影響,以價值增值為目標,將研發進程中的重要標志性事件作為研發進程的門徑,對研發預算實行分階段的管理。以資本預算方式決定研發項目的投資決策和門徑通過、阻止決策;根據每道門徑前后所掌握的信息,以資金控制預算的方式評審上一階段的資金投入情況,并編制下一階段的預算,直至最后門徑。該模式通過把一個研發項目的預算分解為多個門徑點預算,縮短了預算區間,控制了預算風險,緩解了預算信息依據不足的難題,有利于實現對研發資金的有效預算管理,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地分配到價值最大的研發項目和作業環節上。
4、構建案例推理式的動態信息管理系統。在企業運用案例推理技術管理中,需要借助計算機系統建立研發項目案例數據庫,儲存項目資源消耗和效果評價等信息,并及時更新匹配案例的經驗信息,以便實施新研發項目的檢索和重用。當定義新研發項目時,在案例庫中輸入相關屬性特征,尋找一個與當前項目最相似的案例,進行相應的調整修正,最終推算該項目在作業、資源、部門之間的成本投入,用于預算的編制和控制。從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到具體預算編制,到執行階段必要的動態調整,再到最后的預算考評,以計算機信息網絡為載體能快速實現信息交流和傳遞,這將提高研發預算編制的靈活性和適用性,增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合作。
五、總結
面對“十二五”期間如此巨大的研發投入和未來科技產出幾何級增長的發展趨勢,如何對龐大的研發資金進行科學的管理,是目前擺在企業面前的重要問題。本文采用作業基礎預算編制方法,在價值鏈分析的基礎上,對研發過程進行門徑式的分階段考核、建立系統的數據庫,在信息技術平臺上對研發預算實行動態管理。這一系統的管理模式對企業的規模、硬件設施和相關管理人員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研究結果在大中型高新技術企業運用可能更為合適。
(作者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主要參考文獻:
[1]南京大學會計學系課題組.中國企業預算管理現狀的判斷及其評價.會計研究,2001.
篇7
關鍵詞:臨床醫學;臨床型研究生;創新能力
一、學科與師資隊伍建設
(一)抓好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是培養高質量研究生的物質基礎。要選拔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和組建優秀的學術梯隊,制訂完整的人才培養計劃。加強科學研究(研究方向、科研項目與經費等) 和國內外學術交流情況等。
(二)抓好導師隊伍建設
導師隊伍建設是培養高質量研究生的關鍵。要注意改善導師隊伍的結構; 加強指導教師本身道德品質、文化修養、教學能力、科研素質的培養, 要嚴格研究生導師的遴選條件, 加強對新上崗的研究生導師培訓,并做好導師隊伍的動態管理, 建立研究生指導教師的復審制度, 對不符合招生培養條件的指導教師分別予以停招或緩招, 以促進研究生導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三)導師當好參謀
教授協助研究生選好基礎課,從多年教學實踐來看,我們既考慮到了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的需要,又兼顧了他們以后的可持續性。研究生的學位課程設置也在不斷調整之中。碩士研究生課程分為公共必修課、基礎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等4 類。其中,公共必修課有公共英語和自然辯證法等8門,基礎必修課有分子生物學等4 門,這兩類課程是各個專業研究生學位課程的重點。研究生在選課之前,要對課程體系有充分的了解,導師幫其選擇公共必修課、基礎必修課、專業必修課,結合將來課題研究的需要來選課,虛心接受導師的建議和指導。
(四)導師對保證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作用
研究生導師質量的好壞,是決定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導師指導研究生選好學位課程;協助抓好學位課程的學習和輔導;指導研究生選題并做好開題論證報告;指導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研究課題的實施,啟發式地引導研究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指導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和論文答辯。所以,應該全面提高導師素質,強化導師隊伍建設;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注重課題研究的質和量
(一)提倡學術交流,鼓勵創新意識。開展學術交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即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領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專業水平和表達能力,還可拓寬研究生知識面,促進創新思想的萌發。研究生進入學位論文的第一步就是在廣泛查閱國內外文獻基礎上,選好研究課題。要完成好這一步,必須對所要研究的課題領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找準目前仍然沒有解決的主要問題,選準突破口。研究生導師要積極倡導課題組內的學術討論,把握學生的科研工作進展,使學生互相交流與切磋學術問題,從不同視角審視自己的科研工作。
(二)注重選題內容,保證課題質量。選題是高水平論文的基本前提,做好研究生選題,對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選題階段是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更是一個有效的檢驗。按照有關要求,碩士學位論文對所研究的課題應當有新的見解,博士學位論文應當表明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能力,并在科學或專業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
(三)研究生入科前進行崗前教育。醫院將邀請有關專家、教授集中授課,講述選題方法和定題依據,研究生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選擇與其有關的課題內容與導師切磋,醫院也舉辦各種學術活動,幫助研究生了解醫學前沿及學科進展。對有課題研究任務的導師,研究生應圍繞導師的研究方向查找文獻,選擇導師的課題分支或重新選題,以促進研究生科研素養的養成。在確定課題后應組織開題報告,組織有關專家進行集中評議,不斷完善實驗方案。對未通過開題論證者,不允許其實施課題研究,且不受理其答辯申請。
(四)注重論文撰寫與答辯。運用科學的分析、歸納、綜合和邏輯推理能力,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導師要及時修改并爭取讓社會承認研究成果,這同時也是研究生答辯和申請學位的一個基本條件。從我科畢業研究生論文情況看,大多數質量達到優良水平。但在論文修改階段,還是存在著與其他學科相同或類似的問題。所以,一定要讓他們端正學風,打好基礎,對論文反復修改。學位論文答辯通過反復試講來修改多媒體,鍛煉演講能力,保證答辯中表達準確、流暢。
(五)杜絕抄襲等不良行為。臨床型研究生在臨床時間短,了解和分析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重視理論學習、輕視臨床操作和機能的思想問題,解決并引導研究生樹立理論和臨床機能并重的思想,干好臨床工作的同時開發科研思維,建立求是的科研設計,踏實的論文寫作,不剽竊他人的成果和不復制他人的科研論文。掌握本專業的先進的理論和先進技術及國內外研究動態,具有開拓和創新精神,并在導師指導下能獨立進行科研工作。指導實習醫師及低年住院醫師的工作,能熟練地掌握兒科基本功,獨立從事臨床工作,在處理好常見病多發病的基礎上能診斷處理疑難病及危重病人的能力。
三、研究生的規范與管理
(一)規范臨床研究生的管理
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位授予質量的根本保障。臨床醫學是一門技能應用性很強的學科, 臨床技能的提高和發展需要大量的臨床實踐和長期的經驗積累。因此, 如何讓臨床研究生時時得到有效的指導、評估及管理對研究生的培養至關重要。成立臨床研究生指導小組, 采取集體指導方式, 具體指導、監督、評估、考核臨床研究生臨床能力訓練, 使研究生無論在那里均有導師組對其進行指導、考核。只有加強過程管理, 才能使臨床能力考評貫穿于臨床研究生的整個輪轉培訓過程, 這樣不僅能使臨床研究生的培養更扎實, 也會使考核更有效。
四、臨床技能的培養與管理
(一)培養創新意識,強化創新理念
對于研究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讓研究生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發揮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導師一起討論、研究,從而制訂出自己的培養方案和研究課題。在強調創新的同時,也要避免貪大求全,而要量力而行。根據實踐來看,一個好的研究課題,必須經過多次思考和論證,甚至在研究過程中不斷修改和補充,才能逐步完善。但有的研究生,將開題論證視為多此一舉,嫌麻煩,從而錯過了接受大家幫助的一個良好機會。論證時,除本專業專家教授參加外,我們還根據課題所涉及的內容邀請相關學科專家教授指導。
(二)定期課題檢查,強化質量管理
研究生在確定課題之后,導師與研究生處聯合組織和檢查研究生課題實施情況。在課題研究期間,醫院教育科采取不定期隨機抽查、集中檢查和階段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控制,實時掌握研究生課題研究進展和臨床訓練情況。此外,醫院還督促導師參與研究生的課題研究,及時發現和解決課題研究中的實際困難,多方面、多層次完善研究生培養的質量管理體系。
五、臨床型研究生的綜合測評
(一)研究生綜合測評
研究生教育的主體,其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培養質量。臨床學位研究生存在著課題選題時間短,臨床負擔重,醫院事務性多等不利因素,這樣容易導致學校生源質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沒有經過系統本科學習的應從研究生入學后著重培養實踐,因此,把好招生關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第一個關鍵。
(二)實行臨床綜合能力考核
在階段考核中, 應進行臨床的綜合能力考核。臨床綜合能力考核是全面反映研究生臨床能力的考試, 也是對臨床研究生臨床技能的最后檢驗。對臨床研究生的臨床綜合能力考核應包括教學能力、醫德醫風、臨床操作技能、病歷質量評估、臨床病例答辯等。考核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使考核結果更加客觀,并且也有利于對各臨床教學醫院臨床研究生的臨床綜合能力培養質量進行比較, 以利于各研究生導師就臨床研究生培養的經驗進行交流、取長補短。臨床技能考核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葉玉梅, 田寶鵬, 王擁軍.淺談如何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質量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0)9.
[2]咸春艷,等.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思考;2006 ,(25)(3)39.
篇8
一、制訂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努力做好課改實驗工作。我校根據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通知》(粵教基[2004]47號)和汕頭市《普通高中一年級課程開設指導方案》,按照汕頭市教育局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要積極穩妥、合理有序、逐步推進的原則,并結合我校高中生員、師資、設備、場地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新課標的學習、研討和實踐。
1、參加培訓,積極研討,更新觀念面對勢在必行的新課改問題,關鍵是教師要真正更新觀念。因此,開展高中新課改實驗工作,首先必須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加強學習,認真理解新課標,徹底轉變教育理念。使教師領會新課標的思想,確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習觀,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創新。其次是讓教師在各種培訓和自身的學科教學實踐中體會新課標的精神實質,從而能夠更新觀念、反思自己的教學,認識到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主動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2、成立領導小組,初步形成方案我校在校長領導下,班子成員高度重視課改工作,加強管理,精心組織,統籌規劃,各部門分工落實,明確責任,積極配合,推進課改工作。
3、落實教學管理,強化教學研究。教學管理過程實行學段制與“模塊”這一課程核心概念相聯系。學科內容劃為模塊,每門學科每周4學時,一個學段36學時完成一個模塊的內容。每學年共4個學段,三年共12個學段。每學段10周,其中9周授新課,1周復習考試。
二、積極穩妥搞好常規教學工作首先,嚴格教育教學常規管理
(1)教學管理是整個學校管理的核心,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因此,在本學期的工作中,教導處一如既往做到把好“二關”:
一是把好教學環節關,要求全體教師針對學科特點,結合學生實際,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課堂教學提出“四要度”,即導入新課要有強度;講授新知識要有參與度,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主體性;鞏固練習要多角度;課堂總結要高濃度。加大課堂教學密度。向45分鐘要質量。認真按時按質批改作業,做好培優轉差工作;教導處通過開展作業、教案大檢查,課堂教學情況調查,領導班子成員、教研組長分頭深入課堂聽課,并認真評課,及時評議、總結了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學習情況;集思廣益,共同提高了課堂效益。通過作業布置,批改情況的反饋材料,及時發現問題,有效地把好了教學環節關。
二是把好測驗考試關。高一按照新課標要求實行期中考核、期末考核;高二、高三實行階段考,教導處制定嚴密的方案,交叉監考、交叉評卷、登分,寫出成績分析,認真總結,使每次考試都能真實反映出教學實績。特別是高三級的各班科任老師,既上好課,又出好卷、評好卷,使每次考試都確保了質量。
(2)班主任要求全天坐班,認真做好早讀、午習、課間操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工作;每位科任每周要求兩天到校值日坐班,科任能夠積極配合班任、領導做好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每天下午放學后到校務處向值日領導匯報當天值日情況,保證了管理質量。
其次,配合校長室強化教師管理。
教師是傳承人類文明之火的傳教士,文明之火必須在教師手中永放光明,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首先是一個學習者。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并用自己學習的精神影響和鼓舞學生,只有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者。本學期教導處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在強化教師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工作,效果很好。
(1)教師基本能做到“三勤”:勤讀書,不斷豐富和積累知識,學習更多的知識,跟蹤他們所教學科知識的最新進展,認真學習“新課標”;學習教學管理,了解教改動向,掌握教改信息;勤思考,去偽求真,去粗存精,探索規律;勤總結,日積月累,由量到質,認真總結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經驗。通過這樣做,教師的業務水平與教學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學校教導處教務工作總結,
(2)教師對學生能做到關心、關注、關愛,確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績、心理、家庭以及各方面的需求,裨使學生能打心眼里希望用成績來回報老師的關懷。
(3)舉辦職業道德教育系列活動,使教師樹立安教、樂教、善教思想,形成“勤、嚴、細、實、全”的良好教風。實行“三定”(即定編、定員、定工作量)和“三制”(即崗位責任制、考核制、獎懲制),激勵教師“創優爭先”。提高教師心理和身體素質,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學、心理咨詢理論和心理教育理論。從而使整支教師隊伍的素質得到提高。
(4)積極做好青年骨干力量的培養工作。學校特別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定期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鼓勵青年教師終身學習,多做貢獻。此外還發動教師撰寫教學論文,經驗文章和教學設計,每位教師上繳“最佳一節課”教案及論文,并總結評比,從中挑選優秀論文和教案作為學習的典范,重視總結推廣教師自身的經驗。我校的鄭成偉老師撰寫的《語文課堂教學與語文教師的素養》獲得潮南區教師教研論文評比二等獎;吳耿杉同學參加汕頭市初高中學生現場作文競賽獲得三等獎;同時學校積極支持教師參加函授、自學考試,接受繼續教育。
三、努力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教研活動
(1)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教研教改活動,爭取多讓老師走出去,開拓視野,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本學期,我校各科組都有老師往市、區其它學校參加聽評課活動及參加市、區學科會議,人次達155之多,這些教學教研活動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及對新課標精神的理解,并在教學實踐中有了實質性的指導意義。
(2)各教研組,都能擬訂新學期的工作計劃,并認真實施,積極開展說課、聽課、評課的教研教學活動及各級各科的競賽活動。本學期各教研組舉行公開課節數:語文組3個,英語組3個,數學組3個,物理組3個,生化組2個,政史地組3個,圖音體組1個。各教研組開展的競賽活動有:語文組讀書月征文活動,高二級數學競賽(第14周),高二級英語綜合知識競賽(第14周)高中生作文競賽(第16周),高二級生物化學綜合知識競賽(16周),物理學科動手動腦競賽活動(第17周),效果顯著。
篇9
2010年高考物理復習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如何立足新課程標準及《考試說明》的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優化高三物理復習,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整體把握,分輪推進
突出主干知識,強調雙基落實。注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這是物理命題的重點、熱點。從2009年江蘇物理試卷看,全卷15道物理題,其中屬于核心主干內容的力學占45%,電學占40%。試題的易、中、難的比例基本符合3:5:2的要求,其基本結構與平時訓練題和各地模擬試卷題目基本類似,顯示出了較好的穩定性,試卷的區分度和總體控制較為理想。從試題難易比例分析,考生在容易和中等難度題上下功夫,就有了基本分。因此,夯實"雙基"依然是復習備考的主要內容。
我們在復習中,注意從整體上把握物理的主干知識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構建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網絡。注重物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復習,要求學生對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理解清楚,緊扣其本質,明白相關概念和規律之間的聯系,注意物理學科不同部分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和滲透,扎實掌握基本的知識點,把握重要概念、定理、定律的內涵和外延,以不變應萬變,并結合典型習題加以訓練,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學科內的綜合能力。
我們將物理高考復習分成三輪進行,第一輪復習以塊塊為主,點塊結合,做好查漏補缺,對高中物理知識進行有效篩選。所以第一輪復習形象比喻就是知識的一次整理。第二輪復習以專題復習為主,側重在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上下功夫,突出知識的橫向聯系,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所以二輪復習就是對知識的打包。把這些支離破碎的知識點綜合起來,提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第三輪復習以綜合模擬訓練為主,訓練必須高效。習題必須精選精練適量,所以第三輪復習就是對知識的瘦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輕裝上陣。
二、夯實基礎, 培養能力
高考物理試題主要考查學生五種能力:(1)理解能力 (2)推理能力 (3)分析綜合能力(4)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5)實驗能力。在這五種能力中,理解能力首當其沖。在復習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對重點知識與解題方法的復習。如:帶電粒子磁偏轉的圓周所在平面、圓心位置、偏轉角、回轉半徑的確定等基本方法。數學不僅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工具,同時也是物理學的一種重要方法,所以近幾年江蘇高考物理試題對應用數學的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實驗是物理的基礎,離開實驗,物理科學就不會產生,更談不上發展,所以實驗能力是物理教學中必須培養的一項重要能力。
能力是在不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進行總結深化再應用過程中逐步提高的。因此在復習中,我們注意加強學生的能力訓練,選編習題做到淺、精、新、實,不將復習的重點放在偏、難、怪題上,通過基本題鞏固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方法。特別是2009高考試題中出現了眾多的似曾相識的試題,更加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同時我們重視物理思維容量大、方法有通用性、模型有典型性的常見題的訓練,如下面這道題:
題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靜止的物體。現以水平恒力甲推這一物體,作用一段時間后,換成相反方向的 水平恒力乙推這一物體。當恒力乙作用時間與恒力甲作用時間相同時,物體恰好回到原處。
求 (1) 恒力甲作用過程物體的加速度a1與恒力乙作用過程物體的加速度a2之比?
(2)恒力甲作用過程物體末速度v1與恒力乙作用過程物體的末速度v2之比?
(3)此時物體的動能為32焦,則在整個過程中,恒力甲做的功多大?恒力乙做的功多大?
這道題前兩個問題按一般思維方式分三段求解,但計算較繁;更好的是分兩段,將前一個過程做勻加速處理,對比豎直上拋運動的解決方法,后一個過程包括反向后的運動作為一個完整的勻減速運動,由兩個運動的位移關系列式求解,通過這樣的分析點撥,使這種處理減速到反向運動的一類問題的方法得到深化;或運用平均速度和加速度定義式求解,但要求思維更嚴密,還可以結合v-t圖象求解;第三個問題可以討論功的有關內容。
復習中通過這種典型題訓練,引導學生對物理過程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聯系實際既是近年來高考改革的特點,同時也是學好物理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學習與復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對每個物理概念的規律要盡量在頭腦中建立起相應的實際模型和情景,并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身邊的物理現象,以便從中學習將實際問題轉化成物理問題,形成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考試作為復習教學的基本環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從四個方面進行探索。1、分層次訓練:我校本屆高三理科班按程度分成三個層次,試卷按程度命題,試卷中有兩個較難題目給程度高的班級做,程度偏低的班級考卷另出一些基礎題。2、易錯題的處理:學生做錯題是因為他們在對知識的理解上有錯誤的認識,這種錯誤認識會形成一個思維定勢,很難通過一次甚至多次檢測加以克服,如單擺擺球擺到最低點繩子的功率問題等。通過測試,發現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對每次考試出錯率較高的題目作記錄,教師在下一單元考卷中摻入一些前面幾章存在的典型易錯題,如在曲線運動單元測試中發現速度分解的題目學生的得分率很低,下一次階段考再出一個速度分解題目,這樣采用"滾雪球"法滾動復習,收到較好的效果。3、訓練學生審題能力:每次考試后針對學生"讀錯題、會錯意"的題目,在課堂上進行講析,引起學生的重視。4、訓練答題速度和規范性:根據以往高考時有些學生答題速度慢、時間不夠的情況,我們有意識加強答題速度能力的訓練,平時考試在題量不減的情況下有意壓縮答題時間。
三、突出重點,融會貫通
高考理科綜合試題近幾年充分體現了穩中求新、求改、求變的原則。經過研究近年高考理科綜合試題,我們能初步明確今后考題的特點,把握命題方向,科學合理安排復習內容,突出主干知識,訓練思維能力,掌握答題技巧,從而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講練并重,精講精練精評
1. 講:突出針對性,除重點、關鍵外,側重講單元練習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注意知識的綜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養,培養應變能力。
2.練:以定時作業為主要的形式,讓學生在解題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適應高考的要求。抓好運用知識能力的單元、綜合訓練,題目的難度、梯度靠攏2006年《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的要求,例題、練習題的選取具有典型代表性。
3.評:講評練習時可突出兩類問題:①學生錯誤率較高確又不屬選題自身有問題的;②錯誤率雖不高卻有分析的必要的,關鍵在對學生認識的變化有好處,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有好處。講評應主抓實質,“實質”即錯誤形成的原因,關鍵是要引導學生自悟,同時要重視思維方法的灌輸。講評中“點擊要害”和“引導反思”是兩個重要的環節,應以學生的思維量和思維暴光量為一節課追求的目標。我們堅持講解與練習有機結合,沒有"以講代練",或"以練代講",而是"精講精練",使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如:
題2、一輛汽車由靜止開始從A站出發沿直線AB 運動,先以加速度a1做勻加速運動,隨后以加速度a2做勻減速運動到達B站的速度恰為零,已知AB相距為s,汽車在全程所經歷的時間是多少?
題3、(2004年高考理科綜合福建試題,25題)一小圓盤靜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邊與桌的AB邊重合,如圖。已知盤與桌布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盤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現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將桌布抽離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邊。若圓盤最后未從桌面掉下,則加速度a滿足的條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以上兩題雖然題面不同,情景不同,問法不同,但兩題研究對象都是先加速,后減速,加速時的加速度與減速時的加速度不同,且開始、結束都靜止。我們認為題2是我們高三復習時的常見題,基本題,如果我們講好它,學生能吃透它,當學生遇到題3時就自然會想到它們的運動情景,解題思路就會豁然開朗。
(二)組織專題講座,進行學法、解法指導。
我們采用歸類、對比方法進行專題復習,如對彈簧問題進行歸類復習,使知識得以延伸和擴展。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抓兩方面:⑴讀書: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重點地讀書;讀自己認為有缺漏部份;讀《高考說明》。⑵總結:自我歸納總結,及時反饋及時糾錯,在心理方面為高考做準備。總結解題經驗,探索解題規律,養成良好習慣,提高審題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訓練,提高應試表達水平。
學生在高考答題中,表達不嚴密、書寫不規范,是導致失分的原因之一,盡管在《考試說明》中未把表達能力單獨列出,但在理解能力涉及到的解釋和說明;推理能力要求的"把推理過程正確地表達出來";實驗能力中"解釋實驗中產生的現象和數據,并得出合理的結論";分析綜合能力涉及的"解釋"、"評價",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表達。學生說理、論證及表達能力較差,缺乏規范性,遇到說理、論證題更是詞不達意,邏輯混亂,必須加強這方面能力的訓練與培養。
篇10
【關鍵詞】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教學改革;科研導向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能源危機、人類重大疾病相關問題、環境問題等一系列對全球造成影響的科學技術問題的出現使得化學學科、特別是高分子學科成為所有學科的中心學科。例如,基于共軛聚合物半導體材料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場效應晶體管和聚合物太陽電池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將成為未來社會生活中主要的半導體元器件;高分子藥物的出現將能夠很大程度上對藥物釋放、藥物靶向性等方面進行控制而不需要增加更多的臨床藥物試驗;生物醫用高分子在改善人類生活質量方面更是意義非凡。而各種塑料、纖維、橡膠、涂料、粘合劑等高分子材料更是關系到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以說,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材料。因此,對高分子科學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高分子科學的誕生源于高分子合成化學,其基本概念源自于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化學、材料學科,這種情況導致我國現有的高分子科學領域從業人員來源多樣。其中,從本科階段即接受高分子化學教育的比例依然很低,很多從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等領域研究的人員本科主修為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材料學等專業。一定程度上,這些研究人員存在對高分子化學體系缺乏系統認知的可能。在我國高等學校進行高分子化學教學教育活動,是提高我國現有的高分子科學領域的從業人員基本素養與技能、促進我國高分子科學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高等學校為主導的國家級或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的設置,使我國高等學校進入新一輪的由教學型(教學科研型)大學向科研型大學轉變的歷程中。為快速實現這種轉變,培養高層次、研究型的高分子科學領域人才愈發顯得必要和重要。目前,主要的國際學術會議、頂級國際學術期刊均以英語為主。
通過學術會議、、論文檢索等在這些國際知名的學術舞臺上進行高分子方面學術活動與信息交流,觀察國際高分子學科的發展動向,無疑是我國高分子學科跟進國際學術發展步伐和超越世界學術水平的基本條件。為此,我們必須建立培養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進行高分子化學相關學科聽、說、讀、寫應用的國際性專業人才的教育體制和培養機制,強化我國高分子方面的科技隊伍建設。換言之,在本科階段開展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為培養具有國際化交流能力的研究生和高層次高分子科學從業者,對我國高分子學科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高等學校開展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現有的雙語教學限于學生專業英語基礎薄弱、高分子化學本身內容龐雜、學生在以往幾乎沒有任何高分子化學學習經歷和基礎等多方面、多層次原因導致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過程中面臨如下問題:1)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授課對象中有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甚至從未學過化學;2)課程的知識體系中涉及較多的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理論;3)我們選用的教材是理工兼用、教材全面但缺乏系統和針對性,而英文教材價格昂貴、內容更是紛繁復雜;4)高分子化學雙語課程的目標除了教給學生基本的高分子合成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還需要使學生建立起英文思維的習慣和基礎概念,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也是需要我們進行探索和研究的;5)高分子化學這門課程相關無論中英文教材均在理論綜合性,如何將這些貌似無用的枯燥理論加以應用,同時,在教學中從工程的角度予以描述,以彰顯其重要實用性作用,需要我們加以思考;6)某些高校尚不具備同時兼顧專業知識和相應英語水平的教師,學生極少有機會接觸國際交流的學術活動,缺乏感性認識,無法調動學習積極性。更多情況則是雙語教學流于形式,課上、課下全漢語,單純的授課課件是英語;或者脫離了知識傳遞的根本目標,語言障礙導致學生不能有效的掌握高分子化學的知識。這樣,雙語教學的“形”與“體”脫節,成為“兩張皮”。無論哪種情況的出現,對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都會產生嚴重影響。另外,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的執行情況的另一重要考量指標是教學質量。特別是以科學研究和國際交流為導向時,考察雙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指標也需慎重考慮,并加以確認。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手段,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專業興趣,能克服其對雙語教學中英文的畏懼和排斥都有益處;制作精減的英文講義、多媒體課件深入研制等方法和措施的實施,安排學習英文講座視頻等都有利于雙語課程的講授。
1)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的核心是知識而非形式。對于知識性的內容編排,我們的做法是做了三份相互關聯的輔助教材:a)專業術語的定義和解釋,并針對性的配插圖,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b)對于課程內容去蕪存菁,制作一份大約5萬字的全英文簡明讀本,內容從高分子化學歷史、命名法、聚合方法、原理、典型計算、逐步聚合和鏈式聚合、聚烯烴、活性聚合等內容進行覆蓋,完善高分子化學知識體系,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主線,掌握高分子化學概念、分子量概念、各種聚合方法、聚合反應原理、高分子材料分類與理化特性等;c)收集經典英文文獻14篇。此外,對于上述內容另配置各一份講義,輔助閱讀。這樣做的目的包括:簡明讀本覆蓋了經典教材核心內容并包含教材內容總體的80%,重復利用教學和課余時間,讓全部學生盡可能的掌握這部分分內容而不是試圖讓學生學100%的內容,但只是掌握更低比例———當然,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鼓勵其在教師輔助下,完成全部教學內容的掌握。
2)在教學方法上做出努力,采用高分子理論框架、線索教學法;講薄到講厚教學法;關鍵詞教學法;避免按章節步步為營的方法等。例如,理論框架、線索教學法的執行發方法是,每次課都用5分鐘左右,把課程內容以簡短的內容說明,并指出其與其他章節內容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能更好的把握課程脈絡。“講薄到講厚”是指,每學期開學以兩次課分別用中文和英文分別解釋全部簡明教程相關講義,讓學生一開始就熟悉全部內容的關鍵處,這樣,其閱讀輔助材料和課堂學習思路更明確清晰,真正能明白課程“精要80%”的含義。“關鍵詞教學法”是指在厘清脈絡框架的基礎上,對輔助教材中文獻部分涉及的理論相關關鍵詞,集中突破,讓學生能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獲得提高。
3)利用視頻和錄像內容輔助教學。制作教學錄音和錄像,給學生共享,讓學生課下可以繼續觀摩課堂內容,培養其聽和說的能力。不斷構建新的新的本科雙語教育模式,使本科生能從雙語教學過程中分享課程教育國際化的機會,從中受益,并獲得在其他場所不能獲得的實踐和能力鍛煉,從而提高整體素質、創新意識及綜合能力。安排學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到場聽取英語母語國家的專家匯報,同時錄制會議報告錄像和錄音。
4)組織學生檢索高分子化學基礎理論相關英文文獻、制作課件,并互相評閱,提升學生使用英文交流的能力。從科研的角度讓學生體會雙語教學“重點在讀懂、其次在會寫,然后是能聽懂和能說”的含義。
5)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考察采用按照學習內容分段考核,并以英文形式呈現。例如,逐步聚合及其原理和聚酯、聚酰胺放在一起考核;自由基聚合物及其原理和實施方法一起考核;工程塑料、天然產物、環境污染和降解與穩定化放在一起考核等。這樣的做法,讓授課內容的排列更加緊湊,也讓學生更好的把握知識點的相關性。
6)強調背景預備知識積累,強化雙語教學對其他相關化學課程的關聯性,培養學生專業英語綜合素養,以期對學生閱讀英文文獻、其他相關英文課程教科書有所裨益。上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新方法的采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增加了教師備課、授課工作量,但是從全局的角度看,能通過高分子化學單獨一門功課的教授,培養學生對專業英語的掌握,甚至到一定時間,可以接受全英文教學。在實施兩年后,我們大體有以下一些感受。1)教與學雙方的主動性都被調動起來,讓教學過程變得更豐富;教師自編教學講義,必然會更加熟悉,更加明白其意義,在講授過程中,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學生接受,會更加有熱情。2)國際會議現場交流,前言文獻和研究內容引入課堂等顯著增加了學生對英文感性認識,增加其學習熱情,更有利于雙語教學的實施。3)全局教學、富有線索和邏輯的分段教學、合理的考核內容安排讓學生能更好的認識到自己學習的不足,避免學生到了期末才開始突擊學習的壓力和無奈,把問題發現在平時。通過階段考核,讓教師能合理的調節講授的節奏。4)課外文獻調研和互評報告能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靈活空間,讓學生能主動的進行自我培養,有利于獨立學習能力的提高。總之,在過去幾年的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中,我們通過合理的教學改革措施的使用,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將來這些接受良好英語授課培養的學生進入科研崗位,從事研究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這些方法也有繼續改進的空間,我們也將繼續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總結經驗,探索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高分子科學人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參考文獻】
[1]董建華.高分子通報[Z].2005(1),1.
[2]許一婷,戴李宗.關于《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廣東化工,2008(8):165-167.
[3]李麗.多媒體在高分子教學中的應用[J].高分子通報,2006(2):64-69.
[4]劉國勤,黃芳,劉天娥.《高分子材料》課程改革探討[J].河南科技,2008(2):6-26.
[5]王家喜.高分子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化學試劑,2009(4):307-309.
[6]宗惠娟,潘才元,徐文英.“高分子化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高分子通報,1990(1):51-52.
[7]鄒漢濤,劉曉洪,黃年華,等.《高分子化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9(3):58~60.
[8]李麗.多媒體在高分子教學中的應用[J].高分子通報,2006(02).
[9]高瓊芝,王正輝.《高分子化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廣東化工,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