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9 16:57: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井岡山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方聲動,八方云集
恰似久旱逢甘霖,《江西教育》第五屆全省通訊員、作者培訓班開班的消息,就像悶熱的夏天中一陣清涼的細雨,注入了贛鄱大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盡管天氣炎熱、路途綿長,有志于教育新聞宣傳報道、教育教學論文寫作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熱情不減,在縣市或學校的組織下積極參加、踴躍報名,遂川縣、玉山縣就是其中的代表。
毗鄰井岡山的遂川縣此次有40余位老師參加培訓,幾乎縣內所有的學校和教學點都有教師代表參加。相較于遂川縣的近水樓臺先得月,玉山縣一行近50人則是在縣教體局教育督導室鄭翠谷書記和宣教股沈海燕股長的帶領下夜半乘車、披星戴月而來。據玉山縣仙巖中學姚龍飛老師說,這次培訓是縣教體局牽頭,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宣教股群發短信并逐個電話通知的。在培訓期間,鄭書記和沈股長親自帶隊,給老師們劃了片區,進行小組學習;還要求老師們做好學習記錄,回縣里做學習報告。在生活上,兩位領導更是細致地給每個樓層安排了兩名組長負責每天兩次點名、統一拼桌吃飯。一行人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氣氛使其他地區人深受感染和影響,在學員中傳為佳話。
學員中也有不少類似熊云發和徐臻這樣自發來參加培訓班的。
懷著一顆求知之心,只身一人來自蓮花縣升坊鎮江口小學的熊云發在午后灼人的陽光中趕到酒店報到,這已是他第二次參加《江西教育》的培訓班了。熊老師說:“在上一屆培訓班中學到了很多寫作知識,將來有機會我還會繼續參加。”
談起參加這次培訓班,原本就在井岡山參加其他培訓的瑞昌市第四中學徐臻說:“這真是這次井岡山之行的意外之喜,《江西教育》是我省的優秀教育期刊,一直很想在上面發表文章,但作品還有待提高,投過幾次稿,這次能夠面對面地和編輯學習、交流,真是難得的機會啊。”在培訓班活動期間,徐老師往返兩個不同的酒店,一場不落地努力學習。會場上,記者總能看見徐老師專心致志地或聽或記。
聚首井岡,學海
24日早上7時30分,蔥蘢的井岡山透著一股清新涼爽。記者早早地前往會場查看設備和布置,已經有不少老師坐在會場里了,靠前的座位上也已經放了不少文件袋。記者詢問一位學員是否用過早餐,學員不好意思地露出笑容說:“還沒吃,我是來占座位的,其他人會給我帶早餐。”
8時,溫熱的陽光從窗口灑進座無虛席的會場里,培訓班開班儀式正式舉行。《中國教育報》江西記者站站長徐光明、江西教育期刊社副總編輯熊義勇、井岡山市教育局局長劉福明出席了儀式。
儀式上,主持人、《江西教育》編輯部負責人廖肇銀代表主辦方江西教育期刊社,感謝了所有到場學員和講師,并簡述了此次培訓班的目標和內容。
熊義勇副總編輯在講話中首先對江西教育期刊社和《江西教育》雜志作了簡單介紹。他指出,此次培訓班是由《江西教育》編輯部組織,以提高全省教育宣傳報道質量和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學文章寫作水平,搭建教育宣傳報道和教育教學文章發表平臺為目的的教育服務活動。作為老牌期刊,《江西教育》始終致力于教育宣傳事業,服務委廳中心工作。同時,他強調,這次培訓班的再次開班,基于前四屆的良好效果,進一步擴大《江西教育》通訊員的覆蓋面,壯大《江西教育》骨干作者和通訊員隊伍,提高教育宣傳報道的即時性和優質性,使江西省教育領域的信息傳播更加暢通、有效。
劉福明局長對培訓班在井岡山開班表達了祝賀,并寄語學員:“參加培訓班,就要有進步;到了井岡山,更要有進步。”
精彩紛呈,形式多樣
總結歷屆的經驗,《江西教育》編輯部努力創新、勇闖新路,組織了包括徐光明站長、熊義勇副總編輯和寫作經驗豐富的通訊員方宗廷、陳榮駒以及多位資深編輯、記者在內的講師團隊。開設了《教育通訊員、作者的職責和要求》《教育教學論文寫作“六要”》《如何成為優秀作者》和《如何成為優秀通訊員》四場大型講座,同時還有《學校宣傳報道的要求》《“峰會之聲”欄目的選題與要求》《“杏壇沙龍”欄目的選題與要求》和《學術論文的寫作規范和要求》四場專題講座。
首先開講的徐光明站長,就《教育通訊員、作者的職責和要求》一題,結合他多年的采編經驗,向學員們詮釋了一個優秀教育通訊員、作者應具備的素養。同時,還對做好新聞報道的方法、技巧作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他用由近及遠的“投籃理論”,告訴學員們,當通訊員、作者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表達,積跬步,而后至千里。最后,他鼓勵在座的眾多學員在報道寫作之路上越走越遠。偌大一個會場上,中央空調的效果在近600人的體溫影響下顯得微乎其微,在座的老師卻全都不發一聲,除了不時爆發的雷動掌聲,只有徐站長的聲音像一陣沐雨的春風吹進學員們干涸求知的心靈深處。
24日下午,熊義勇副總編輯做了《教育教學論文寫作“六要”》的專題講座。圍繞著教育教學論文,他系統地為學員們講解了論文寫作必須注重的“六要”:要夯實寫作基礎,要精心提煉主題,要注重制作標題,要周密安排結構,要講究方法技巧,要善于出奇制勝。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許多困擾學員的寫作難題,并結合實際案例一一講解。他強調,教育教學論文要盡量“小、新、趣”,避免“老、大、難”。他為講座準備的ppt課件,扎實而完整、系統而豐富。
方宗廷和陳榮駒的講座則顯得更加輕松活潑。兩位老師分別就《如何成為優秀作者》和《如何成為優秀通訊員》兩個題目,分享了他們的寫作理念和經驗,講述了他們寫作之路上的點點滴滴,有執筆時的昂揚,有迷茫時的困惑,有語塞時的焦慮,也有收獲時的喜悅,引起了學員們的共鳴。同時,他們也對處于寫作初期的眾位學員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兩位老師語言樸素而又不失詼諧,年長的方老師肢體語言豐富,年輕的陳老師則激情洋溢,會場上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會心的哄堂笑聲,傳至竹山林海之間。
遂川縣北京西站小學李觀平老師在他填的學員培訓信息互動表中表達了他的感受,他寫道:“從記者站站長到副總編輯,到組稿編輯,到通訊員和作者,講師團隊涵蓋了我們教育宣傳報道寫作和教育教學文章發表的各個領域,他們專業、扎實的實踐經驗與知識,是其他培訓所不能媲美的。”
當夜色濃透,學員們漸入夢鄉時,編輯部的編輯們還在眾多論文、互動短信和信息反饋表中仔細甄審,評選此次培訓班的優秀學員。
25日早晨7點40分,離分會場講座開始還有20分鐘,幾個會廳幾乎都已經坐滿了人。8時,四場講座在學員們熱烈的掌聲中拉開序幕,區別于前一日大規模的講座,四位編輯采用了類似于座談會的模式,簡單地介紹主題后,更多的是問答式的互動交流。四位講師用各自不同的風格和方式與學員交流,在互動中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以達共同進步之目的。不同的會場,相同的是激烈的思想碰撞。學員們發言積極,提的問題富有代表性;而作為從事新聞報道寫作和教育教學論文編輯多年的專業記者、編輯,對許多知識都是信手拈來,往往回答一針見血,講解鞭辟入里,活潑幽默的語言,使整個會場輕松而又愉悅。
分會場的布置使眾多學員有了更多的選擇,有的老師坐在一個會議廳里專心致志地聽編輯們講授經驗,有的老師則揣著更多的疑惑往來幾個會議廳間與幾位編輯交流。九江縣二中的彭志軍老師說:“這次分會場的設置很人性化,學員們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我在第一天的主會場上就學到很多通訊寫作的理念和知識,而現在則從寫作實踐上受到了更深入、更細致的指導,不虛此行啊。”
時間總在人們毫無察覺中悄悄溜走,當學員們還沉醉在火熱的交流當中時,講座已漸入尾聲了。講師們分別將自己的聯系方式和郵箱在投影儀上放出,同時附有一個《江西教育》通訊員群。
“我們平常參加的培訓班,課上完了就回家,沒有后續服務或者跟蹤聯系,學的東西幾天后就還給老師們了。”永豐縣歐陽修中學的張文杰老師說,“QQ群的建立能加強溝通和交流,方便了解各種資訊。希望這個群的質量越來越高,能夠為大家提供更好的交流和更多的資訊。”
深情話別,相約未來
25日上午11時,2014年《江西教育》第五屆全省通訊員、作者培訓班“優秀學員”頒獎儀式正式舉行。廖肇銀對此次培訓班作了簡要的總結,理論課程即使結束了,但學習仍可以繼續,下一屆我們可以再次相聚,這是不會結束的培訓班。獲得“優秀學員”稱號的學員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陸續上臺領獎并和講師、領導合影留念。
頒獎儀式結束后,學員們仍舍不得離去。有些學員互相留聯系方式,并相約下一次培訓班再聚;有人拿出相機和仰慕已久的編輯、講師合影留念。許多老師也給培訓班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我覺得培訓的時間還是有些短,特別是理論課程。”李觀平老師說。在記者采訪陳榮駒時,他說出了自己對培訓班的一番見解。他認為培訓班必須做成一個品牌活動,要增加班次,改變一年甚至多年一屆的局面,要在一年內多辦幾次。同時補充,“像這次這么大的規模,完全可以通過多次培訓分散成小規模的精華班,提高學員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篇2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媒體應對是整個社會系統有效應對突發事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它在傳播信息、宣傳政策、引導輿論、動員群眾等方面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媒體的責任意識使它能適時、適當地介入突發事件中,并充當主力軍的角色。
2008年初,一場罕見的雪災突襲我國南方。災情發生不久,大連人民廣播電臺接到來自江西吉安人民廣播電臺的求援信,稱此次雪災導致吉安地區電力中斷,廣播設備不能正常運轉,需要兄弟電臺緊急支援。吉安是革命老區,同時大連市廣播電視局與吉安市廣播電視局又是友好單位。面對老區人民的呼喚,大連市廣播電視局積極參與到災區援建的熱潮中。經局黨組同意,大連人民廣播電臺研究決定,拿出20萬元支援吉安人民廣播電臺進行重建,全力幫助老區盡快恢復廣播節目的正常播出。
3月5日上午,一個情牽兩地的大型廣播節目《溫暖的聲音》同時在大連人民廣播電臺都市廣播和吉安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播出。自此,一個以“情系吉安災區”為主題的愛心援建活動在大連拉開序幕。通過廣播,廣大聽眾在第一時間了解了受災地區的情況和最需要的幫助。在直播節目的過程中大家聽到了這樣的呼吁:“少抽一支煙,少開一天車,一百元就可以買到一畝地的樹苗!”都市廣播的全體采編播人員在第一時間捐款。
3月8日,是都市廣播啟動社會捐助的第一天,原定上午十點開始的活動,很多人早早就趕來了。有的聽眾生怕錯過了捐款時間,匆匆趕來委托早班主持人捐上一百元;有一位先生前一天咨詢具體的捐款地點時,廣電中心前臺的服務員答復說等他來的時候可以帶他到現場。可是第二天這位服務員臨時換崗,這位先生輾轉多時才找到捐款地點,此時的他非但沒有絲毫的不滿,反而感謝電臺組織這樣的活動幫他實現了一個愿望,說完放下一摞錢就走,即使是工作人員追出去“軟磨硬泡”,他也只肯透露“姓于”。因此,向吉安災后重建捐款的登記簿上,就留下了這樣的記錄:于先生2000元……像這樣感人的事例在整個愛心援建過程中總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工作人員,“讓我們的愛跟上!”這是兩地廣播人的主張,更是在這次公益活動中,愛心人士的真摯情感表達。
媒體的新聞意識
實踐證明,誰在第一時間報道,誰就搶到了新聞,誰就搶到了受眾。第一時間發出的信息最能夠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這些信息一旦在受眾頭腦中留下印象,不但很難被覆蓋消除,還會被相關信息強化。因此,一旦突發事件發生,新聞媒體就要及時出擊,快速介入,在第一時間深入到災區第一線,從現場帶給人們第一時間的鮮活報道。只有這樣才能先聲奪人,以權威的原創信息搶占輿論制高點,吸引廣大受眾的注意力。
4月6日――12日,大連電臺都市廣播會同交通廣播、交廣俱樂部組織“井岡山愛心之旅”自駕游,并聯手大連電視臺、《大連晚報》等媒體共計23人,將前一時期大連人民廣播電臺七個頻率為吉安災區捐贈的善款和部分物資送達。23位愛心特使代表600萬大連人民將價值60萬元的救災物資和6萬元現金捐贈給吉安市,希望這些錢物能夠為當地的災后重建貢獻綿薄之力。
到達吉安之后,“井岡山愛心之旅”車隊所到之處,目之所及皆是成片的被雨雪冰凍壓折的樹木。為了幫助吉安市加快重建速度,4月9日,在擁有800年歷史的古村美陂,23位愛心特使親手種植了“大連林”的第一批樹苗。
此次由大連人民廣播電臺都市廣播、交通廣播倡導發起,有多家媒體、多位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參與的活動,雖然相隔2000公里,卻擋不住大連人與老區人的心意相通。井岡山人總結說,大連的愛心車隊創造了數個井岡山“第一”:東北第一支采取自駕的方式前來井岡山的車隊;井岡山歷史上第一支以獻愛心為目的的車隊;推行“彩色之旅”后東北的第一批客人……就像一位車隊成員所說的:“這是一次‘朝圣之旅’,凈化了我的心靈,收獲遠遠超過身體的疲憊和長途跋涉的辛苦。”
媒體的公民意識
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首次提出“公民意識”問題。決議指出:“要在全體人民中堅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識,增強社會主義公民意識”。時隔21年,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提到“公民意識”問題。總書記要求:“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有人說大難之中見真情,我們從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中看到,人們的責任自覺意識在不斷增強,不斷演變為難能可貴的主動救援行動。正因為如此,也不得不讓我們往深處思考一個問題,未來的社會如何延續和維護公民已經崛起的公民意識,怎樣讓公民能夠更加科學地參與一些公益性的救援,讓民眾同舟共濟的愿望成為現實。在這一點上,不妨借鑒一些國家和地區成熟的經驗和辦法。在我國香港地區就有很多民間災害救援組織,主要從事諸如社會心理救援、災害救援的工作。參加這些組織的人平常都有自己的工作崗位,但業余時間就聚在一起由專業人員進行培訓,有的家庭成員甚至三代人都是救援志愿者。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培養一個社會的公民意識是長期的系統工程。媒體更應該首當其沖,以正確的輿論導向,指導公民正確客觀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從而養成良好的公民意識,正確指導公民的行為。
篇3
一、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停前行。同樣,教育教學理念也應與時俱進。埋頭苦干是必須得,但抬頭望頭也是必要的。一味埋頭苦干會迷失道路,偶爾抬頭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很多教育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地暴露,這時候更需要理論的指示與專家的引領。對于我個人而言,這次培訓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不僅對理清新課改中的種種關系有幫助,而且對突破新時代教育教學中一些“瓶頸”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與方法。
如贛南師院文學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養,高度思維責任感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的專題報告。首先分析了當前教育的各種缺失,指出當前的教育還是“精英教育”“應試教育”,忽視了人的素養的培養。怎樣改變這種現狀?他提出從中國古代優良傳統找良方,將“孝”“信”“義”“恥”“禮”“忠”“棖”等納入語文課堂,將人的精神基礎打牢,提高人的素質。
贛南師院副院長陳勃教授和李東斌的報告,都關注了教師的身心健康。社會壓力、職業壓力讓我們的教師生存不易,需要學會自我調節,需要樂觀的工作生活。
總之,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現在的教育越來越偏離正常的軌道,越來越朝著急功就利與速成的方向發展,教師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受到挑戰。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糾正與更新,使我們的教育不離其本質。
二、更新了教育教學知識。
教師是一個永新的職業。這里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作為語文老師,他應始終站在時代文化前沿的號手,把住時代文化發展的脈博;他應是始終站在科學知識岸邊的擺渡人,傳承知識與文化;他應是學生靈魂的塑造師與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為語文必須時時保持充電的狀態,此次培訓無疑是一次良好的機會。經過培訓,就我個人而言,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而且在教學藝術方面得一次新的補充。
杭州師范大學倪文錦教授講的《寫什么與怎么寫》的報告,睿智的指出當前的作文教學存在五種缺失,強調:1、要創造先有模仿;2、老師作文教學的關鍵在于指導如何寫,而不是只會提要求。倪教授是全國作文教學方面的知名專家,他的方法科學而切實可行。對當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學是一股清新之風。
贛南師院副院長陳勃教授的《教育心理與教師發展》的報告。陳院長強調,21世紀是“壓力時代”,需要學習教育心理學,尤其是人民教師。同時,現在的教師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學知識,才能成長為學生喜歡的教師。
又如,李東斌教授的《課堂觀察與壓力管理》的專題報告。對課堂觀察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闡釋,提出這是聚焦課堂的教學研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老師不斷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層樓。
三、觀摩了專家名師風采。
此次培訓活動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聯系實際。不僅聆聽了專家的解讀,而且近距離地學習了名師的教育教學藝術和班級管理藝術。
南昌教研員胡小望老師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踐與反思》,強調新課程中,青年教師應有所作為。校本教研不能丟,專業成長方才有動力。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標達成就不成問題,都很有指導性。
而南昌三種的聶水蘭老師的《一名普通教師的成長》和《班級管理》的報告,完全是自己的實踐的梳理和總結。胡老師提出,教育是一項愛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熱愛,才能有所成績。教學工作如此,班級管理亦如此。在報告中,胡老師用自身的實例很好的詮釋了“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事業”的真正內涵。
四、教師自身的成長
教育的發展,關鍵在教師的成長。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學校的軟實力來自己于擁有一只業務能力強,團結敬業的教師隊伍。對于個人而言,教師的成長不僅是時代的要求,更是適當現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訓,很多專家與同仁重點談了教師如何規劃自己的成長之路,成為名師,成為教育家。
如贛南師院教育學院院長焦中明教授的《學點教育研究方法——做研究型教師》的報告。從全球科技發展的高度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出發,指出教師不應是“蠟燭”,要有可持續的文化知識儲備,那就要學會做研究,成為專業化的教師。而研究應該來自教育教學實踐,又要回歸課堂,服務課堂。
又如,南昌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胡小望的《課例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講座,提出教師對課例進行研究,加強對文本的解讀和探究,提倡及時反思。課例研究的價值在于:拓展教學視野、發展反思能力、喚醒主體意識和培養問題意識。最終的目的是簇進專業成長。
又如,師大歐陽芬教授的《今天怎樣做教師》的專題報告。對中西教育進行比較,得出各有利弊,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結論。今天的教師角色應該轉變,由教學主體向學習伙伴轉變;由知識傳授向導學轉變。
五、結識了全省教學名師。
此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參加培訓的都是全省教學一線的精英、名師,對教育教學都是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此次培訓又是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月日上午的沙龍開得很成功,大家將自己教學中的經驗互相交流。下午的說課比賽又展示了各自的風采。同時,還是建立友誼的紐帶,平時只能在報刊雜志見到名師的老師,通過此次機會,終于可一睹尊容,亦為樂事。創辦的QQ群,成為了大家各在一方時交流的平臺。
六、在職研修碩果累累
本學期開學至今,我擔任了八年級語文教學,在完成教學常規工作的同時,積極實踐完成培訓基地布置的作業。主要有以下方面:
1、積極撰寫教學反思和教學敘事。集中培訓回來,我寫博客的勁頭更足了,思路也更寬了。7月25日至今,我在中華語文的博客了更新了30多篇博文,有不少質量上乘的佳作。其中《怎一個“閑”字了得》《孩子,你應該快樂》等博文被版主評為精華。
2、努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為全校教師上了公開教學觀摩課《記承天寺夜游》,并錄下視頻;做了《教育教學論文寫作知識》的講座,在傳達集中培訓的新精神的同時,將自己多年來論文撰寫的體會和收獲進行了總結和梳理,得到教師的好評;設計了教育教學研究方案《新農村“學習型”家庭試驗研究》,這個研究方案著眼于目前各地的新農村建設,目前的新農村建設只注重建屋修路,而忽視家庭內部學習氛圍的營造,很有研究的針對性。準備于2011年上半年申報省級課題。
3、積極發揮示范引領的作用,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出謀獻策。作為學校的老教師,我主動將這次培訓的成果帶回單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積極示范,大膽引領,帶領全校的語文教師投入到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在集體備課里,在教研組活動中,我積極解答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引導互動和交流,使學校語文組成為了全校活動最豐富,效果最顯著的組別,促進了大家的專業素質的成長。目前,學校所有的語文教師都開通了自己的博客,并準備在中華語文網上開通“棠閣學校語文工作室”,成為學校語文教師交流的固定平臺!
篇4
一、森林防火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識。針對農村農事活動增多,野外用火增加的情況,我縣充分利用廣播、宣傳員、電視、散發宣傳單等形式大力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和法律法規,并及時下發關于做好當前森林防火工作的緊急通知,共發送手機短信5000余條,出動宣傳車200人次,公益性森林防火標語500條,散發森林防火宣傳單100000份,所有駐村干部、村干部和鄉村專職護林員上門上戶送達省森林防火總指揮部、省公安廳《緊急通告》和《致全省林農朋友的一封信》,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在全縣上下形成了“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
(二)實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全面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縣四套班子領導和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單位實行包鄉鎮,鄉鎮領導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山頭地塊,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做到每一個重點地段,每一重點區域,每一個重點山頭都有責任人,重點時段實行嚴防死守。
(三)強隊伍,嚴管理,充分發揮專職護林防火員的作用。為了充分發揮專職護林防火員的宣傳員、戰斗員、協查員“三員”作用,我縣統一舉辦了全縣聘請專職護林防火員業務培訓班,參加培訓人員共有500余人,完善鄉村護林防火員巡查制度,明確其職責,制定考核管理辦法,實行村級防火補助經費專款專用。并統一配備紅袖章,銅鑼或喇叭等一些必備工具,在高火險等級下不間斷地野外巡查,鳴鑼示警,并充分授權其根據鄉規民約對違規野外用火進行處罰,做到見煙見罰,違規就懲。做到積極預防,嚴控野外用火行為。
(四)全面落實火災應急處置各項措施。各地已經制訂了撲火應急預案,縣專業森林消防隊和鄉鎮半專業森林消防隊實行24小時集中待命,保持高度戒備,時刻處于臨戰狀態。鄉、村、組配備足夠的撲火機具,全縣共購置二號撲火工具15000余套和其他的一些專業撲火工具。另外,對縣人武部民兵應急分隊140人進行了必要的裝備和訓練,共裝備二號撲火工具160把、砍刀60把、油鋸4個、風力滅火機2臺等,大幅度提高其戰斗力。我縣被列為井岡山地區重點炎險區域治理項目縣第二期實施項目縣,我縣防火辦基礎設施建設已先行啟動,對防火辦一些過時設施進行更新,按照防火辦規范化建設要求配備一些必需設備,提高縣防火辦的對森林火災的處置能力。做到遇有火情“派得出、用得上”,充分做好撲救火災的各項準備。
二、查處情況
今年以來,縣監察局、縣林業局和縣林業公安分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全縣森林火災案件進行了執法監察,經查,鎮村委會“院頭山”于2010年2月14日發生森林火災,過火面積269畝;鎮村委會“鐵門山”2010年2月13日發生森林火災,過火面積221畝;鎮村委會2010年8月13日發生森林火災,過火面積102畝。以上森林火災經縣、鎮、村幾級組織人員全力撲救,都已及時撲滅。
篇5
一、定期召開會議和組織學習
定期組織團員學習,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團員進行思想及職業道德教育,增強青年自身素質。以集中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于2014年1月22日-23日,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工會、共青團干部學習班。全院各分工會主席、第一屆團委委員、團支部書記共23人參加了培訓,這次培訓特邀了省局副巡視員、省地質工會主席萬根水,局團委肖秋云和我院數字中心余若同進行授課,課后還開展了學習交流和討論,查找自身存在問題和不足,促進了團員青年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二、積極圍繞研究院發展開展特色工作
5月4日-5日組織全院近60名團員青年赴革命圣地開展“迎接建黨周年重走路”主題教育活動,從更大程度調動了團員青年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團員青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體團員還結合“井岡山精神”就我院的職責和本職工作展開了全面的討論,增加了全體團員自覺執行的緊迫感和使命感。通過一系列特色活動的開展,使我院團委特色猶如一道亮點始終貫穿于整個活動中,充滿蓬勃的生機。
三、積極配合工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結合我院實際,院團委配合工會積極開展喜聞樂見的文藝、體育活動,組織了青年團員踴躍參加全局和院內舉辦的運動會,如:組織參與了我局與建設廳籃球友誼賽、我院與901隊籃球友誼賽。同時注意在各項活動的開展中融入符合青年特點的時尚要素,受到青年職工廣泛歡迎的同時也鞏固了他們的技能技巧,豐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大家的綜合素質。
四、堅持“黨建帶團建”,提高團委工作質量
篇6
一、吉安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1.旅游管理的不當,沒有進行協調統一的管理吉安市旅游個人平均的花費較低,旅游收入增長大都依靠旅客人數的增長,旅游購物和娛樂本來屬于旅游收入的無極限增長,但僅占旅游總收入的20%左右,旅游業整體上還處于粗放經營階段。吉安市旅游局于1993年成立,吉州區和青原區旅游局也成立不久,專業人員非常缺乏,管理機構也不夠健全,管理體制還未理順,行業管理難以深入進行,宏觀調控也相當的乏力。其次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進行盲目建設。目前吉安市政府還沒有一個系統的管理機構承擔對鄉村旅游發展進行統一的協調與管理,只有一個部門———市旅游局管理鄉村旅游事務,沒有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宏觀管理力度差,導致許多鄉村旅游地在利益方面出現多頭管理、各自為政,在問題方面無人管理、互相推諉,政府職能部門無力解決經營者的利益和游客的問題。
2.經濟實力不強,旅游發展所需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薄弱吉安市旅游資源大多數仍處于原始狀態或維護狀態,資源優勢沒有從根本上轉化為旅游產品優勢及經濟優勢。旅游資源比較豐富,但經濟實力不強,旅游發展所需資金不足,存在較大的開發潛力。然而就目前來說,除了青原山景區有了一定程度的開發外,大多數景點仍處于原始自然狀態,如市內真君山、神崗山、焦崗嶺、天華嶺、方山等景點急等資金去開發。即使已經開發了的螺子山和白鷺洲等也顯粗糙,缺乏開發資金。基礎設施薄弱,產品種類單一,深度化、特色化還很不夠。停車場、洗手間、電話亭和道路等公共設施簡陋、設備不足,大部分鄉村旅游景點甚至根本就沒有這些設施;茶樓、餐廳、客房等主要食宿設施條件都不太好,衛生狀況和設施設備條件不太容易讓人接受,很難留住游客。
3.吉安市的鄉村旅游發展人才問題吉安市的鄉村旅游發展存在人才嚴重缺乏,服務質量不規范,也難以提高。鄉村旅游在農村進行,專業旅游人員缺乏,導致服務質量不規范,缺少必要的教育培訓。旅游部門缺乏專家型管理人才,常常憑經驗辦事,缺乏發展鄉村旅游理論方面知識,實踐中研究不足,培訓工作也不到位,服務技能和服務水平普遍較低。吉安市忽視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致使旅游從業人員缺乏扎實的專業基礎,對我市旅游業的發展現狀認識不夠,這個方面集中表現在沒有很好的落實制定的培訓計劃上,只是應付了事。吉安市的旅游從業人員對本地的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認識不充分,理解不到位。
4.可持續發展觀,得不到很好的實施旅游資源要合理開發,要有全新的觀念,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全新的價值觀和觀念,已成為了當今世界發展的主題,但是吉安市可持續發展觀,得不到很好的實施。吉安一些風景名勝區風景資源存在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濫取山石造成山體滑坡;大多數農村地區包括風景名勝區周圍的村莊的生豬生產,造成溪流、河流的污染,有許多地方已經造成嚴重的污染。
二、吉安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
1.健全相應管理體制,實施規范化管理我們要制定相關的法令法規,使鄉村旅游的行政管理和經營運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使鄉村旅游地向法制化和規范化健康發展的關鍵,要健全相應管理體制,實施規范化管理。早期的法規要點包括“鄉村旅游開展申請條例”、“鄉村環境保護條例”、“鄉村旅游規劃綱要”、“鄉村旅游地規劃與建設管理條例”、“鄉村旅游經營者上崗管理條例”和“鄉村旅游質量投訴與責任事故處理條例”等。鄉村旅游有關管理辦法或條例,對鄉村旅游的安全管理、規劃審批、經營管理、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規范與監督,使其逐步走向自律管理。吉安市政府必須做好這步工作,否則管理制度跟不上,會造成管理混亂,最后將導致鄉村旅游無序和不健康發展。
2.吸引多方投資,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吉安市發展農家樂旅游的嚴重障礙是資金投入不足,要多方引資,加大資金的投入。農家樂旅游經營者需要一些資金而有困難的時候,政府應該推行具有扶貧性質的小額貸款;或是在某些方面執行涉農優惠的政策,有選擇地實行稅費減免;還要鼓勵民間資金向農家樂旅游產品的開發和經營領域投入,要拓寬融資渠道,通過多種渠道來解決農家樂旅游點的資金來源問題。吸引農民投資和社會資金,需要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必須完善我市現有的相關政策法規。積極鼓勵農民來投資,引導農民投資建家庭旅館、餐飲、娛樂、購物設施以及自辦農家樂旅游項目等等,以此來提高農民參與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
3.抓好培訓工作,提高服務水平從業人員自身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還要積極地學習相關的業務知識。農家樂旅游地所在政府可以考慮與井岡山大學合作,通過定期舉辦一些專門的管理培訓及業務培訓,在實務技能方面提高從業人員的水平,從而全面提高服務質量。認真挖掘和總結吉安市的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并使鄉村旅游與民俗風情和鄉土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對旅游知識的培訓,加強這方面的培訓,有利于從業人員更好的了解當前旅游業發展的形式和趨勢,進一步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和積累經驗,要提高旅游文化品味和服務檔次。
篇7
一、強化學習效果,切實打造絕對忠誠的黨辦干部隊伍
黨辦姓“黨”,在政治上靠得住、保持對黨的絕對忠誠,始終是第一位的要求。一年來,XX辦公室始終把學習作為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作風的重要途徑,堅持“政治上的堅定和行動上的自覺源于理論上的清醒,理論上的清醒有賴學習的深入”的學習理念,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固定黨日+”活動,建立每周四固定學習日制度,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大膽創新,從而讓辦公室干部將絕對忠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在學習內容上做到“四個緊貼”。緊貼中央、自治區、XX關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增強學習的時效性;緊貼XX中心工作,增強學習的針對性;緊貼經濟、法律法規和《準則》《條例》等黨內法規基本知識,增強學習的準確性;緊貼文字綜合、督查調研、會務活動、信息機要等日常工作,增強學習的規范性。二是在學習形式上做到“四個結合”。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全面學與重點學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辦公室業務學習與支部黨員學習教育相結合。三是在學習要求上做到“三個注重”。注重學習原著原文,力求深讀細研,真信真懂真用。注重知行統一,學以致用,不斷增強辦公室整體工作能力和戰斗力。注重加強實踐鍛煉,倡導“在工作中學習、在實踐中磨煉”,深入開展“手抄”“結對幫扶”等主題活動,使辦公室干部深入基層“接地氣”。一年來,先后學習26次,選派辦公室干部到井岡山江西干部學院、XX黨校等地參加培訓學習60人(次),幫助掛點的屯村村21戶71人實現脫貧摘帽,在扶貧一線中錘煉黨性。
通過不斷學習,反復學習,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成效。一是進一步增強了干部的黨性修養。通過深入學習《》《黨規》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辦干部黨性得到不斷錘煉,做到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忠誠于黨,忠誠于黨的事業,講紀律、守規矩,思想上充分信賴黨的領導核心,政治上堅決維護黨領導核心,組織上自覺服從黨的領導核心,感情上認同黨的領導核心,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做到堅定不移。二是進一步提高了干部的能力素質。采取每周一位干部輪流主講,其余干部積極發言的方式,進一步鍛煉提高了干部組織協調、語言表達、匯報總結等能力水平,讓他們做到“脫口而出”、“張口就來”。三是進一步增強了干部的團結奉獻精神。在集體學習中,干部踴躍發言,相互交流工作經驗、生活感悟,彼此借鑒,通過交流增加了解、增進感情,加深友誼。同時,積極引導干部正確認識苦和樂、得和失的關系,牢固樹立奉獻精神,營造“再怎么艱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良好工作氛圍。四是進一步提升了干部的工作水平。在學習中,注重選取近期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差錯作為案例,進行案例剖析,汲取教訓,完善方案,確保銜接緊密,協調有序,干部履職盡責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施行清單督查,切實推進區委各項工作得到貫徹落實
黨辦作為黨委綜合辦事機構,其基本職責和核心任務在于抓落實。一年來,江州區委辦以狠抓落實為立業生命線,創新施行清單式管理和督查,“按方抓藥,事結消號”,充分發揮黨辦“堅強前哨”和“鞏固后院”作用,樹立了“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的抓落實導向,為黨委決策的貫徹執行提供強有力保障。一是強化隊伍抓落實。在強化XX督查室、政府督查室隊伍的同時,率先成立副處職級和科級非領導職務干部督導團,進一步充實壯大了督查隊伍。同時,由XX牽頭抓總,整合區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紀委、績效辦等督查力量,全面鍛造一支“信得過、用得上、靠得住、能取勝”的過硬督查隊伍。二是圍繞問題抓落實。樹立“常態化、大督查”理念,圍繞上級黨委重大方針政策和XX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以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采取抽查暗訪、交叉檢查、實地查驗等形式,每月開展一次全面督查,不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總結推廣成功經驗,督促整改“梗阻”問題。2016年,對項目建設、“雙高”基地建設、脫貧攻堅等中心工作,共開展督導檢查106次,確保上級各項重大決策的貫徹落實。三是樹立表率抓落實。切實發揮帶頭表率作用,始終發揚“馬上就辦”的精神,對XX作出的決策部署,堅持以最快的反應,主動作為、真抓實干,不講條件、不計得失,出色完成了“火紅左江”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通過自治區驗收等工作,以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為江州區各單位樹立了帶頭表率的良好形象,營造了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一名干部榮獲XX做好“兩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堅戰”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三、存在問題及意見建議
篇8
祖曼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鄭州女孩,時尚漂亮,喜歡攝影、健美運動等等。同時,祖曼和諸多女孩子一樣,一刻也沒斷過零食,是個標標準準的“80后”。先前,祖曼在河南省胸科醫院當護士。現在呢,已經被借調到河南省衛生廳上班了。
祖曼是個乖乖女,作為家中的獨苗,對父母的話一直言聽計從。在母親眼中,祖曼一直是個長不大的孩子,盡管對祖曼要求很嚴,但祖曼一直保留率真的一面,有思想有頭腦。
之所以參加《我的》,祖曼覺得實屬一次無意之舉。
2006年2月的一個晚上,剛剛迷上攝影的祖曼在互聯網上查找資料,無意之中,看到中央電視臺正在招收《我的》隊員。祖曼眼前一亮,覺得自己還行,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在網上報了名。
過了兩天,祖曼把報名的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也沒放在心上。其實,祖曼打心眼兒里想歷練一下自己。但她知道,央視是從全國海選隊員,自己只是其中一分子。令祖曼想不到的是,2006年3月18日,她竟然接到央視的電話,通知到北京面試。祖曼興奮極了,她通過央視節目組得知,全國各地有5000多人報名,能夠面試的有100多人。
母親得知了好消息,還是不相信女兒。她太了解女兒了,在家中以自我為中心,飯桌上挑食,遇到芝麻大的事也能委屈得哭鼻子,如此差的心理承受能力,她能行嗎?
母親還知道,女兒是個重“享受”的主兒,去商場購物講求完美,一定要挑最好的最貴的,每每買回大包小包的東西,肯定會放在樓下,喊家人下樓幫她拿上去。
祖曼來到單位找領導請假,領導一聽,乖乖,這個小資女孩,竟然報名參加長達10個月的,莫非太陽從西方出來不成?領導在一路開綠燈后,仍然懷疑這個小丫頭。
到北京后,面試環節很嚴格,要測試心理、體檢等等。第一關下來,100多人刷下來一大半,僅剩42人。幸運的是,祖曼第一關沖刺成功。之后,42人再次接受央視專家的體能測試,一環套一環,最后42人被要求站在室外操場上執行“挨凍”考驗,考查時間為兩個小時。天寒地凍中,有人思想斗爭后,當場退出了。
好在祖曼經受住了種種考驗,最終成為央視確定的21名隊員之一。
祖曼開心極了,將好消息發短信告訴媽媽。媽媽用短信鼓勵女兒:“你們的已經開始,一路走過,要用心用腦用力,永遠互相幫助、團結,你們的路途既遙遠又艱難,走的信念不可動搖……”此時,祖曼已在互聯網上開通了自己的博客――“祖兒的天空”,她在博客上寫下感受:“那么多人當中竟然選中了我,簡直比中了彩票還幸運呢!”
為保證活動順利進行,節目組將21名隊員拉到井岡山進行綜合培訓,時間為半個月。同時,考慮到一些隊員可能中途脫隊,節目組又預備了5名替補隊員。
遮陽傘下行軍惹“非議”
至此,祖曼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她決心以實際行動,給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看看。在井岡山培訓時,天很冷,睡在野外的帳篷里,一種思念爬上祖曼的心頭,她開始想媽媽了。為了證明自己必勝的決心,她在手機里寫下一首打油詩:“古有女杰花木蘭,替父從軍捷報傳,今日祖兒也從軍,紅裝不退武裝迎。祖兒不比花木蘭,只求能完成,心愿雖小仍努力,齊心協力到會寧。”
培訓結束后,隊伍開赴出發地。2006年5月1日,《我的》正式拉開序幕。起初,隊伍分編成3組。其中兩組從當年的地方出發,始發地為福建省的寧化縣、長汀縣,兩組到達江西瑞金和第三組會合后,編成一組出發。
26名隊員中,一共有6名女同胞。祖曼是這支隊伍中年齡最小的一個。若從“選美”角度看,祖曼也應是最出眾的,因為她曾當過模特,還曾獲得過河南省選美前十名。
開始了,祖曼被分到從寧化縣出發的隊伍中,也是路途最遠的一組。5月的福建,烈日炎炎。就在剛剛出發的路上,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天美的祖曼為防止被驕陽曬著,竟然“別出心裁”地打起了遮陽傘。
祖曼萬萬沒有想到,當把打遮陽傘的照片發在博客里時,立即招來一些網友的質疑,隨后是一些謾罵的帖子。祖曼不加理會,可母親看到那些不負責任的言辭時,很生氣,也很為女兒擔心,甚至一度詢問女兒是否能堅持下去,真不行的話就回家吧!
人無完人,祖曼起初也想到了可能會被一些網友誤解,甚至曲解,乃至被人“拍磚”,但她著實沒想到會被罵得那么兇狠。不過,天性善良的祖曼還是回應網友說,自己身為護士,最清楚打傘對皮膚健康的益處。祖曼覺得沒有做錯,也是用腳走出來的,有能力打傘為什么不保護自己?
也有網友說祖曼打傘是為了“臭美”。其實祖曼覺得一點也不美,自己穿一件紅色的衣服,打的是一把紫色的遮陽傘。以祖曼獨特的審美眼光,如此的顏色搭配,簡直是糟糕透頂!
盡管一些網友不理解,但崔永元很理解。他說:“其實當年也有打傘的,不過打的是油布傘。”崔永元很大度地給祖曼“昭雪”:“其實我自己并不反對他們打傘。只要你有能力,可以一邊打傘一邊正常行軍,有什么關系?你有能力,背著空調走也沒關系呀。”
不過,一些人懷疑祖曼的“嬌氣”也不是沒有道理,這樣一個特小資的女孩,從小到大生活環境優越,參加是不是作秀?當初,確實有不少人不看好祖曼,覺得她撐不下來。以至于媒體采訪崔永元,問26人的隊伍中,誰最可能第一個退出,崔永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祖曼。
途中的喜怒哀樂
初始,路上確實有不少“風景”,祖曼拍下了一組組有靈性的花草。
誰會想到,困難越來越多。貴州四渡赤水時,頭頂是毒辣辣的太陽,一次又一次地爬山,衣服混著汗水,像水洗一樣。一個城市女孩,從來沒受過這種苦,實在爬不動了,祖曼真想哭,真想退出隊伍,回老家痛痛快快吹空調!可轉念又想,不行呀,不管怎么樣,也得先爬過高山,再申請退出。
咬著牙關,祖曼終于爬上山頂。此時山風習習,祖曼選一塊絕壁坐下盡情享受,所有的疲勞頓時消失了。佇立山頂,遙想當年,祖曼模仿左手叉腰、右手指點江山的動作,那是一種怎樣的愜意,那是一種怎樣的英姿颯爽。
下一次爬山,祖曼依然會叫苦,依然產生退出的想法,可在多次思想斗爭后,她漸漸適應了這種行軍生活。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當年前有勁敵,后有追兵,還要忍饑挨餓翻山越嶺,跟他們相比,這根本算不上苦難。
途中,拋開所有的苦與累,祖曼還經歷了多次危險。
野外行軍,上廁所是個大問題,尤其對一個女孩子而言。想方便時,祖曼會自覺走在隊伍前方,一看沒有男隊員,趕快就地解決,有時還沒有完事,男隊員就趕上來了,整個過程令人緊張,場面頗有些尷尬。有一次,隊伍行軍在湖南境內,陰雨連綿,隊員們渾身都濕漉漉的。隊伍臨時停靠在一個老鄉家附近,渾身疲憊的祖曼走進老鄉家的茅坑,由于不熟悉廁所結構,剛想站起,竟然踏翻了一塊木板,險些掉進茅坑里。看看3米多深的便池,祖曼嚇得魂飛魄散。
危險時刻都在發生。2006年12月的一天,祖曼誤走了一條狹窄小路,路面很滑,祖曼小心前行,頭頂上方兩米就是大部隊所走的大路,祖曼實在爬不動了,此時,山體土質松軟,由于坡體承受不住重力,腳下的沙石不斷地下落。祖曼往身后看:媽呀,幾十米高的懸崖,崖底是一條冰河。祖曼一點也不敢動彈,大氣不敢出,力求身體平衡。關鍵時刻,走在隊伍后面的朱洪陽發現了危情,喊來隊友小虎等人,齊心協力將祖曼從死亡線上拉回。祖曼感嘆自己命大,后來還將此事寫進博客,特別注明媽媽不要看,太驚險了,媽媽看后會沒完沒了地擔心。
行軍途中,隊伍和當年的一樣,制定了鐵的紀律,不允許接受背包外的任何食物,甚至老鄉送上門的美食也不能動。過雪山草地時,隊員們除背負20多斤的日常用品外,還要求自備7天的食物,價值不超過50元。隊伍行走在海拔3000米、人煙稀少的高原上,從第一頓飯開始,大家都要學會節制,否則不出3天時間,食物就要被吃光,根本無法補給。
當然,快樂的時光還是很多的。11月8日是祖曼的生日,為此她請求隊長,想扛隊旗一天,度過這個有紀念意義的生日。隊長答應了,祖曼十分高興。當天在崎嶇的山路上,祖曼扛著獵獵紅旗,興奮地走了40公里。
44萬人點擊的博客
為使大家及時了解《我的》信息,上路后,祖曼買來一臺筆記本電腦,用無線網卡上網以及時更新博客內容。由于信號問題等種種不便,許多內容沒有發到博客上。但即使這樣,祖曼的博客依然很火。截至2007年1月28日,祖曼已在博客中寫文148篇,點擊量達446611人次,網友發帖子評論4961個。
博客上,親朋好友和網友無時無刻不在關注祖曼的一舉一動。許多人在欽佩祖曼毅力的同時,更對她的精神提出了贊揚,大家紛紛發帖給予支持和鼓勵。但也有一些網友的言辭充滿指責,他們對重新走路不理解,不能容忍祖曼途中打遮陽傘。
有些網友甚至猜測祖曼之所以被選中,背后肯定有關系。對此,祖曼很坦然地回答網友,自己并沒有什么后臺,一切都是幸運。還有一些網友知道祖曼曾是模特,猜測她想出名,借央視《我的》活動出名。祖曼解釋說,為了參加,自己放棄了去法國參加時裝周的機會。再說,真要想出名,絕不會采用這種又苦又累的方式!
對于有網友說自己是“花瓶”,祖曼覺得太冤枉了。如果在開始的時候,人們對自己打遮陽傘有認識上的不同,沒有什么可辯解的。可經過的磨煉,自己的精神意志、生活習慣等早已大變樣了,“花瓶”早變成地地道道的“瓦罐”了。
還有網友質疑隊伍的吃苦精神,甚至認為有作秀的成分。祖曼解釋說,網友可能不了解另一面,節目組為了讓隊員多體驗艱難,宿營地常常選擇荒郊野外,有時就住在沿途的中小學校。在野外休息,大家常常遭受臭蟲、跳蚤、虱子等害蟲的侵襲,身上被咬很多疙瘩。渾身難受的同時,還沒有辦法洗澡,隊伍在甘肅境內時,匆忙行軍12天,他們才擦洗一下身子。
博客中,為了直觀、形象,祖曼用相機拍下大量圖片表達心情。粉紅色的頁面上,有15頁的鏈接內容。如果分析祖曼的圖片,能發現一個明顯的變化,剛開始時,祖曼鏡頭里是一些花花草草自然景觀,到了后期,更多的人文景觀觸動了祖曼的心緒,那些貧困老區孩子的笑臉,那些走出礦井的礦工,那些老,那些淳樸的風土人情……
當然,路上也存在著種種“問題”。那一次,在甘肅大敦梁烈士紀念碑前,隊員們鞠躬緬懷。天太冷了,祖曼的耳朵都凍僵了,在鞠躬時她沒有摘掉耳朵上的耳機。事后,祖曼不能原諒自己,在英烈們面前,她覺得太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了。后來,她雖然道了歉,可心中一直很內疚。
“”過后的西部思索
2007年元旦到了。隊員們整個行程即將結束,比預期提前兩個月。新年新氣象,祖曼在餐巾紙上寫了一首詩,對行程作了總結,詩名叫《陰霾散盡是黎明》。后來這首詩還被崔永元收藏了,說活動結束后,央視要舉辦展覽,這首詩將成為展品。
2007年1月7日,《我的》活動順利結束,全體隊員抵達北京。至此,隊伍歷時250天,行程6100公里,經過9個省,圓滿完成重走路的任務。中央電視臺的領導還為隊員頒發了《我的》榮譽證書。在央視直播大廳里,祖曼又一次和崔永元合影留念。
2007年1月15日,祖曼返回鄭州。當天,祖曼匆匆趕到單位上班。當跨進辦公室的一剎那,竟然沒有一個同事認出祖曼。變化太大了!瞧瞧眼前的祖曼,穿一身紅灰相間的運動衣,簡單扎起的兩尺長黑發,活脫脫一個運動員。再仔細看看,祖曼像換了一個人,皮膚黑多了!祖曼笑著解釋說,這身運動衣可是健康的標志,若放在以前,她絕對不會穿。
回家了,祖曼還帶回了那把飽受“爭議”的遮陽傘,上面簽滿了節目組人員的名字,包括崔永元的、央視領導的等。祖曼笑著解釋說,如果放在70多年前時,自己也不會打那把傘。目標那么大,敵機過來轟炸了,是要命還是要皮膚!
回眸8個多月的,祖曼有太多的感慨,途中哭過、病過、暈倒過,所有這些都將成為財富,難怪祖曼的媽媽感慨:“通過這次,祖曼突然長大了很多。”
篇9
所以我把它概括為三點來講:一是科學和諧的安排;二是有效的課堂教學;三是多媒體的恰當應用。
一、科學和諧的安排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值得教師關注的問題。 科學和諧的學校管理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條件。一所學校有了和諧人性化的管理,各部門運轉自如。教師工作心情舒暢,團結進取;學生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效率就毋庸置疑。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就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1.素質的提升
教師素質的提升關鍵是角色問題。只有加強學習把教師從教師型轉化為學習型,才能真正提升教師素質。我們的教研活動、工會活動、讀書活動……才能落到實處。這還不夠,同時國家還應加強教師的在職培訓。就拿東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教師每教十年書,政府就要安排教師去進修一次,進修完成后,要重新進行教師資格的考試,只有考試合格取得教師資格,才能重新走上講臺。當然自學也很重要。只要你想學隨時都可以的,如,在家關心教育的新聞,了解教育的新動向、新理念;在校堅持寫課后反思;利用寒暑假看看教育的書籍,撰寫心得、論文等。總之,只要你有一顆熱愛教育的心,堅持學習,就會有提升。
2.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有了科學和諧配置的教師團隊,只是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前提和條件。畢竟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因此,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學生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教師是難以達到“教書育人”目的的。小學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教師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的基本保證,一個班級,一個學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它體現了教師群體和一所學校的人文素養。從課前準備到上課聽、說、讀、寫,再到操作活動,學生的舉止言行,一笑一顰都應具有規范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有健康的生活,才有良好的學習方式和習慣。因此,學校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土壤,教師的言傳身教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生長的營養液。
二、有效的課堂教學
1.備課
任何一堂成功的課,離不開課前認真細致的備課,而備課的充分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你上課的自信程度,講課效果,學生聽課的效果,所以備好一堂課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1)細致全面。我們上課面對的是學生,而學生是各種程度參差不齊的,你無法預料到學生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那么我們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細致入微的備好每一堂課,細致到每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放過。
(2)重點突出。是不是細致全面的準備上課就一定會很充分,學生就會相當滿意了呢?我覺得并非如此,我們必須在全面細致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課進行精細加工:做到哪些知識是自己要儲備的,哪些是要講給學生聽的;講給學生的哪些是需要了解的,哪些是需要重點掌握的。哪些是學困生需要掌握的;哪些是中間生需要掌握的;哪些是優等生需要掌握的;都應該有分門別類的要求。
2.上課
(1)正視自己。不管你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還是有多年經驗的老教師,無論何時,你站在學生面前,都要充滿自信,敢于迎視面對你的幾十雙眼睛,要讓他們從你自信的目光中讀出,你有充分的準備和無窮的力量,勇于面對他們所提出的任何問題和給予你的任何挑戰。堅實的自信心會讓你上課時鏗鏘有力,毫不畏懼的目光會讓你在學生面前信服指數激增,所以無論上任何一堂課,無論面對什么類型的學生,堅定的信心,自信而執著的目光會讓你更加具有人格魅力。
(2)真情投入。我們現在經常會見到年輕老師的教學及班級管理,滿意率都比老教師高,他們取勝的籌碼決不是靠知識和經驗,而是依靠對學生的真情投入,年齡上較小的差異使他們和學生的距離拉近了,他們課后和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們朋友般的接觸,把自己的業余時間無償的給學生答疑,解決問題,這一點大大彌補了他們知識經驗的不足,學生們在心底里接受了年輕老師,而這一點是我們用知識和經驗無法做到的,因為你高高在上,因為你距學生于千里之外,所以如果我們這些有經驗的老師能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你會驚喜的發現你的加入讓學生們是那么的開心。
3.課后反思
上完課下來要認真思考得失,哪些地方是成功的,要仔細的進行回味總結。哪些地方學生聽得清楚明白,當時采用了什么方法,什么樣的語言,以便以后應用。那么在上課過程中的不足,一定要想辦法在下一堂課中更充分更準確地講解出來,決不能使同樣的失誤再次上演。我認為一位總是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創新的老師他才會不斷的進步,他會使自己的課越來越精彩。
三、多媒體的恰當運用
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和歡迎,它帶來了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的變革。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上,是極為有效的手段。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學生儲備豐富的表象信息,為他們實現信息重組、進行“再發現、再創造”打下基礎,但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一定要恰當,要有“度”,否則將達不到目標,收不到效果。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黃中麗. 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措施[J]. 新課程學習(中). 2012(07).
[2] 孫秋香. 試析新時期創新型教師需處理的幾個問題[J]. 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3年S1期.
篇10
1998年的暑假,江蘇省教育管理研究會在蘇州召開了一個研討會,奚亞英作為湖塘橋中心小學的校長出席。在這場有關教育理想的精彩報告上,朱永新教授用教育學家特有的專業視角,以“理想”為線索,向大家描繪了一幅幅“教育圖景”。這一切都深深地打動著奚亞英。在參加會議的幾十名校長中,她第一個上臺與朱永新教授討論問題,她迫切地想知道,自己這樣一個普通農村小學的校長能為教師、學生、家長做些什么。
這里是起點
“我要圓一個跨世紀的鄉村教育之夢,我要通過努力讓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接受更好的小學教育。”
奚亞英所在的湖塘橋中心小學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學校,對于一所校舍簡陋、教師專業水平明顯不高的農村學校來講,應該怎么樣做才能提供優質的教育呢?為了找到答案,奚亞英回到學校后,開始按照朱永新教授“理想學校”的藍圖規劃學校。她發現,對于每個農村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來說,要得到優質的教育,非常困難。于是奚亞英確立了湖塘橋中心小學的辦學理念――平民教育優質化,優質教育平民化。認真而執著的奚亞英為了實現這個當時看來不可能完成的夢想,多次邀請朱永新教授到湖塘橋中心小學指導,朱永新教授的每一個建議,最終都被她落實到了行動中。“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學生”……當這些夢想一一沁進老師和學生的心房后,湖小人仿佛忽然從困頓中醒來,迸發出了無限的激情。
朱永新教授也看到了湖塘橋小學的改變,他甚至親切地把湖塘橋中心小學比作為“新教育的井岡山”。每次來湖小,無論在辦公室里吃著盒飯,還是在來去匆匆的路上,他都從不厭煩地為奚亞英解答疑惑。這所普通的農村小學一下子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成長步伐,它在人們的口中成為了一所充滿人文與書香氣息的學校,成為了“平民教育的當代范本”。
常州武進區的領導在了解了奚亞英的教育理念后,非常重視,立即給學校拔了款。老師們都很振奮,在學校搬遷時,為了不耽誤正常的教學工作、節約資金,他們把親戚朋友都發動過來幫忙,很多人每天凌晨三四點鐘才能睡一個囫圇覺。“為了心中那個夢想,大家都是在拼命啊。”奚亞英感慨說。
辦學條件的改變無疑也為奚亞英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她敏銳地察覺到,新教育這種來源于民間、植根于實踐的草根變革將會改變湖塘橋中心小學的發展模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夢想似乎就在不遠處閃著光。
湖塘橋速度
“一所學校絕不能藏龍臥虎,是龍就得讓他騰飛,是虎就讓他跳躍,龍藏著虎臥著就是一種浪費。”
校舍變優質了,師資力量也要跟上來。但改革所帶來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開始凸顯:一些教師在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上不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要求,另一些老師的發展又進入高原狀態,沒有自發自愿的價值追求與發展目標。
但奚亞英卻毫不退縮:“如果改革一帆風順,還要我這個校長干什么?”她一邊招聘新鮮血液,一邊邀請竇桂梅、盧志文、許新海、儲昌樓、干國祥等新教育領路人走進湖塘橋中心小學,為老師們做培訓。湖塘橋小學的教師原來僅把自己看作一個普通的農村教師,現在發現可以親自和大師對話、交流、解答疑惑,突然充滿了自信。
但光有激情,沒有方法可不行。奚亞英接下來幫助教師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模式,不僅成為了教師們困惑時的指導,也成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展示平臺。全校從十年前僅兩位市區級骨干教師,到形成了上百名骨干教師的團隊金字塔,他們走出學校,在全省甚至全國的舞臺上嶄露頭角。
有人說湖塘橋中心小學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創造了讓人驚嘆的“湖塘橋速度”。奚亞英卻有自己的總結:“湖塘橋速度”來自于湖小教師的專業信仰,來自于湖小教師的教育夢想,更來自每一位老師的堅韌品質和向善的精神,這些湖小特質使得他們如同奔騰不息的河流,書寫出了自己的生命傳奇!
教師的專業素質發展起來了,怎么留住他們呢?奚亞英開始倡導建立教師的“自我設計、更新與發展的個性化成長機制”,希望每一個老師規劃并設計自己未來3~5年的發展之路,并找到每一年的定位。“快車道計劃”也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應運而生,青年教師、成熟教師拜骨干教師、專家教師為師,骨干教師、專家教師拜教育專家、全國名師為師,多個輪回的師徒結對之后,學校內部多個層面的師徒帶教模式開始形成,上引下聯的互助發展鏈躍然眼前。
幫助老師的專業習慣養成了之后,奚亞英決定在湖小的每個孩子心田上播下愛讀書的種子。她率先創建三級校園書香網絡:建設師生圖書閱覽室“湖小學院”,收藏豐富的圖書,開架借閱;在教學樓每層都建立級部書吧、級部樂池,讓它們成為實施課外閱讀中“計劃性”閱讀的主要場所,級部主任、任課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及時調整、更新圖書;在每個班建設班級圖書架,書由學生自帶,存書量不少于200本,相互交流閱讀。
書吧建起來后,有的老師擔心:“自由的借書規則沒法約束學生,如果一些不自覺的學生偷偷把書拿走怎么辦?”奚亞英卻有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們應該充分信任學生。其次,如果書丟了,說明這本書學生愛看。如果我們多買一些學生愛看的書,做好引導,即使‘丟書’,也并非一件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