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壓活動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4 20:20: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減壓活動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醫護人員;負性情緒;生活質量;心靈瑜伽
[中圖分類號] R19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20-204-03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yoga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living quality of medical staff
LUO Lidan YE Meixia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zhen 518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yoga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living quality of medical staff. Methods Selected 20 cases of medical staff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to evalu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 Used 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 to evaluate the living quality. Used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 (MBI-HSS) to evaluate the job burnout.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medical staff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Medical staff; Negative emotion; Living quality; Psychological yoga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醫學模式的改變及患者法律意識的提高,醫護人員作為特殊職業群體所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常常處于高緊張狀態[1]。臨床研究顯示[2],巨大工作壓力可對醫護人員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從而直接影響其醫護工作執行的心態及成效,并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如何開展合理干預措施,以進行醫護人員工作壓力的釋放,是醫護人員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問題[3-5]。本研究以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通過成立“心靈瑜伽”減壓小組,在改善醫護人員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方面,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6月~2014年8月招募20名病區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2~47歲,平均(36.7±7.2)歲。
1.2 方法
對所招募醫護人員進行“心靈瑜伽”減壓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成立“心靈瑜伽”減壓小組 通過護理部向全院宣傳并張貼招募海報等形式,招募病區護理人員入組以成立“心靈瑜伽”醫護人員減壓小組。并以每周1期的形式,開展5期“心靈瑜伽”輔導。
1.2.2 第一期 采取游戲形式,進行工作人員及小組成員間的自我介紹,并明確小組目的及目標,小組成員簽署承諾書及保密協議;專業瑜伽老師向組員介紹瑜伽由來及練習注意事項,并帶領組員練習站、坐、躺、呼吸等瑜伽基本動作;最后,進行本次活動總結,請各組員分享本次活動感受。
1.2.3 第二期 由專業瑜伽老師帶領,進行常規瑜伽放松練習;給組員發放壓力測試表,了解其壓力指數;在社工引導下,通過泡泡圖游戲環節在組員間進行自我壓力分享;最后,進行本次活動總結,請各組員分享本次活動感受。
1.2.4 第三期 由專業瑜伽老師帶領,進行常規瑜伽放松練習;在社工引導下,開展同心圓游戲,通過梳理小組成員各自社會支持網絡系統,達到利益社會支持網絡減壓的目的;最后,進行本次活動總結,請各組員分享本次活動感受。
1.2.5 第四期 由專業瑜伽老師帶領,進行常規瑜伽放松練習;在社工指導下,通過拍賣會、發放興趣指標單等游戲,指導小組成員規劃自身生活形態,培訓其生活管理能力;最后,進行本次活動總結,請各組員分享本次活動感受。
1.2.6 第五期 由專業瑜伽老師帶領,進行常規瑜伽放松練習;由社工發放心理減壓二十法,并邀請每個成員分享其生活、工作中常用的減壓方法;工作人員及小組成員均進行5期減壓活動總結,分享心得體會。
1.3 觀察指標
比較“心靈瑜伽”減壓干預前及干預后負性情緒、生活質量及工作倦怠情況。
1.4 負性情緒
分別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及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進行抑郁及焦慮的負性情緒評價,量表包括20個項目,評分越高,則抑郁或焦慮程度越嚴重。
1.5 生活質量
采用健康調查量表(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SF-36)[8]評價生活質量,量表包括活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及總體健康等8個維度,評分越高,則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6 工作倦怠
采用馬斯勒倦怠量表-服務行業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MBI-HSS)[9]進行工作倦怠程度評價,量表包括情感衰竭、情感疏遠及個人成就感3個維度,情感衰竭、情感疏遠得分越高,則代表倦怠程度越強;個人成就感得分越低,則代表倦怠程度越強。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比較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用t檢驗,P
2 結果
2.1 負性情緒
干預后,醫護人員SAS及SDS評分均顯著降低,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干預前后醫護人員SAS、SDS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SAS SDS
干預前 20 51.3±6.2 59.2±6.9
干預后 20 38.9±4.3 42.8±4.3
t 2.942 3.012
P 0.046 0.043
2.2 SF-36評分
干預后,醫護人員活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及總體健康等維度評分均顯著升高,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干預前后醫護人員SF-36評分比較(,分)
項目 干預前 干預后 t P
活力 59.3±3.9 71.6±6.2 2.897 0.047
情感職能 42.4±5.6 53.7±3.8 2.911 0.045
社會功能 64.9±4.2 73.5±3.9 3.014 0.038
精神健康 62.1±4.0 72.3±3.7 3.149 0.036
生理功能 49.7±4.1 59.5±3.6 2.954 0.045
生理職能 30.7±4.3 45.2±4.8 3.721 0.022
軀體疼痛 39.0±6.5 53.9±4.4 3.235 0.032
總體健康 40.1±5.0 52.8±3.5 3.051 0.036
2.3 工作倦怠
干預后,醫護人員情緒衰竭、情感疏遠評分顯著降低,個人成就感評分顯著升高,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心理瑜伽減壓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小組動力理論及社會學習理論,旨在通過學習瑜伽并開展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與支持,最終達到緩解和釋放壓力的目的。
表3 干預前后醫護人員工作倦怠情況比較(,分)
組別 n 情緒衰竭 情感疏遠 個人成就感
干預前 20 25.5±3.2 6.1±1.4 24.2±4.5
干預后 20 14.2±3.7 4.2±1.1 33.7±3.1
t 3.245 3.192 2.988
P 0.041 0.045 0.040
小組動力理論是借助小組工作形式,通過小組間互動,在小組智慧和力量的幫助下,增進組員自我洞察和自我接納能力,從而恢復和增強其社會功能,表達其真實需求[10]。
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認為,引導人的行為動機可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等5個層次組成。當一種需求滿足后,另一個更高級的需求立刻產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就必須在歸屬和愛的需要實現后才能產生。而歸屬和愛的需要是指與其他人建立、維持、發展良好關系的需要。通過建立心靈瑜伽減壓小組,可通過組員間的交流、溝通,使其產生歸屬感,并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同時,通過交流可提高組員溝通能力,提升其自我表達的勇氣,獲得自我實現,從而滿足歸屬和愛的需要,并為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的實現奠定基礎[11-12]。
社會學理論則強調觀察、模仿和認知對學習的作用,并認為行為可通過贊賞與懲罰得到強化。在小組中,組員交流過程是一個相互影響和學習的過程,組員與工作者通過自身語言與行為,為別人樹立觀察模仿的榜樣;同時,組員也通過對別人的觀察與模仿,使自己發生改變。
大量臨床研究結果證實,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與其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及工作倦怠存在明顯相關性[13-16]。巨大的工作壓力可使醫護人員對產生工作倦怠,并對其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直接影響,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心靈瑜伽減壓干預,可顯著改善醫護人員負性情緒、生活質量及工作倦怠情況,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心靈瑜伽減壓通過瑜伽鍛煉及心靈引導等形式,引導醫護人員正確認識壓力并學會正確釋放壓力有關。
綜上所述,心靈瑜伽可有效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壓力,改善其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Tyler S,Bourbon E,Cox S,et al.Clinical competency,self-efficacy,and job satisfaction:Perceptions of the staff nurse[J].Journal for Nurse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2012,28(1):32-35.
[2] Chen MC,Huang YW,Hou WL,et al.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Work Stress,Job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Nurse Anesthetists Working in Medical Centers in Southern Taiwan[J].Nursing and Health,2014,2(2):35-47.
[3] Shirey MR,McDaniel AM,Ebright PR,et al.Understanding nurse manager stress and work complexity:factors that make a difference[J].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10,40(2):82-91.
[4] Wu TY,Fox DP,Stokes C,et al.Work-related stress and intention to quit in newly graduated nurse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2,32(6):669-674.
[5] Trinkoff A M,Johantgen M,Storr C L,et al.Nurses' work schedule characteristics,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mortality[J].Nursing Research,2011,60(1):1-8.
[6] Bose M,Shah P.Analysing 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 Levels in Stroke Patients Using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Indian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2,6(4):187-190.
[7] Samakouri M,Bouhos G,Kadoglou M,et al.Standardization of the Greek version of Zung'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J]. Psychiatrike Psychiatriki,2011,23(3):212-220.
[8] Twiss J,McKenna S,Ganderton L,et al.Psychometric performance of the CAMPHOR and SF-36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J].BMC pulmonary medicine,2013,13(1):45-46.
[9] Meszaros V,Adam S,Szabo M,et al.The Bifactor Model of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Human Services Survey (MBI\HSS)-An Alternative Measurement Model of Burnout[J].Stress and Health,2014,30(1):82-88.
[10] 王娜.基于團體動力學理論的遠程教育學習小組研究[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4):35-36.
[11] 李畫.試論需求層次理論在獨立學院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青年與社會(上),2014(4):334.
[12] 高川茗,馮文全.談馬洛斯需要層次理論微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2):78-79.
[13] 貝志紅.護士工作壓力源與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2):7-9.
[14] 林淑俐,黃小斐,周仁芳.護士職業倦怠與工作壓力源的關系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0,9(2):102-103.
[15] 譚健烽,禹玉蘭,蔡靜怡,等.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與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相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4):684-686.
篇2
關鍵詞: 初中學生 學習與升學壓力 分析對策
一、學習壓力
學習是一個主動地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為了自己終身的發展,學生不能單純接受知識,而必須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中增強能力。然而,由于初中生年齡特征、個性差異、接受能力的不同,學習壓力使他們有種緊迫感和恐懼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良好學習習慣,沒有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相當一部分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無學習興趣可談,加上原有學科基礎差,學習上得不到其他同學的幫助,特別是得不到老師的耐心輔導,自己又摸不著學習的竅門,跟其他同學相比,盡管自己盡了最大努力,但成績并不顯著,還時常因學習差,受到老師、同學的歧視和另眼看待,自尊心受到打擊,情感受到創傷。同時,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要求,不時地給自己帶來學習壓力。
2.學習任務繁多。一是作業量大面寬,包括課內和課外的,學校和家庭的。做作業占去了學生大部分時間,學生整天疲于做作業,而且重復作業不少。二是背誦默寫的篇幅多,計算的和熟練操作的也多,還有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總結等。盡管這些要求是合理的,但在做法上如果欠妥,主次不分,不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則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三是考試排名多,很多學生經歷過各種各樣的考試及排名,課堂抽考、單元檢測、中終期統考等。不同考試不同的排名,包括主副科、綜合排名,還包括小組、班級、全級排名。不同的排名在不同程度上對上進心很強的學生是一種打擊,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嚴格地說是對學生人格尊嚴的侵犯。
3.同學之間的競爭。學習成績是同學們之間的敏感話題,為了學習成績的提高,很多同學沉浸在枯燥無味的學習當中,完全沒有休息時間,甚至放棄了參加其他文娛活動,唯恐自己的成績低于他人,經常處于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狀態。眼睛近視了,體質下降了,反應遲鈍了,同學之間的關系疏遠了。尤其是中考,很多學生對中考總是表現出一種困惑焦慮和緊張感,食欲不振,睡眠不佳,進而出現人際關系較差,甚至自暴自棄、無精打采的情況。
4.他人的期望。包括父母、老師、同學、親戚朋友的期望。這些期望名目繁多,同樣給學生帶來壓力,包括考試名列前茅、各科成績高于他人、升學榜上有名、考入一流的學校、進入理想的班級、各方面成為佼佼者。因此,要根據以上情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學習壓力,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科學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有效調整自己的行為,經常保持平常的心態,遇事冷靜,不必驚慌,不僅要認真去想、去做,而且要認真做好,爭取成功。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安排娛樂和休息,學會放松、愉快的學習方法,學會自己減壓的辦法,使身體和大腦得到休息和調劑,這樣才能將學習壓力變成動力,學習效率就會一定能夠得到很大提高。
二、升學壓力
目前初中學生面臨激烈的升學競爭,他們不僅要承受著實現自我理想、解決個人出路這樣一些內部壓力,而且要承受來自家庭、學校及社會輿論的期待等外部壓力。一是社會因素。教育的發展,價值觀念、輿論導向及傳統文化等社會因素是影響學生升學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受條件限制,每年的普高招生指標是有限的,這就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初中生無法走進普高大門,或者說他們將無法系統接受整個中學教育的大好良機。這一客觀事實的存在,勢必造成萬人齊過獨木橋的現象。據統計顯示,有的地方普高升學率遠低于高考升學率。近幾年來,由于人們觀念的更新,思想的進步,加上社會的需求,職業學校選擇由過去的無人問津變成了現在的熱門話題,人們已將目光投得更遠、更實際,除了普高,更多的選擇是職校,而專業的選擇更重要。這樣一來,初中生又面臨一道難進的門檻,因為大家都有同樣的心理,進怎樣的職校,學怎樣的專業,升學壓力又一次增加。同時,學生能否升學,時常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話題。這些敏感的話題,在某些程度上對初中生來說既有鼓勵性,又有挫傷性。殊不知,學生未來的發展情況與升學并不成正比,這些偏見在很大程度上再一次造成了學生的升學壓力。
二是家庭因素。由于長期以來受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思想的影響,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愿望迫切,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千方百計使自己的孩子不落于他人之后。突出的表現是節假日的利用,為孩子請家教,送孩子進輔導班,濫購參考書籍,強迫孩子做大量作業題,孩子失去了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還有陪讀現象在一些地方很是盛行,在一些農村地區尤為突出。有的家長放棄了農活,在孩子就讀學校附近租房吃住,專門監管學生的學習生活。有的家長舍近求遠,放棄了家門口學校的便利條件,來到縣城陪學生上學。每到升學考試時,家長滿懷希望,而學生卻負擔沉重。其實陪讀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學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巨大壓力。他們依賴性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差,離開了家長,有的學生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無從談起,自我約束能力大大減弱。再加上他們的生活閱歷淺顯,社會經驗缺少,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缺乏理智和處置辦法,表現出呆板、束手無策的樣子。如果家長不從實際出發,硬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則不但違背了學生個性發展規律,而且可怕的是最終造成了學生的恐懼心理。長此以往,不要說升學,就是生活的基本常識和生存的技能掌握得如何也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