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空間畢業設計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5 22:41: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辦公空間畢業設計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普通課程的課室需求相對簡單,可集中授課,而環境藝術設計畢業創作大部分需要用到電腦,而且是配置高的電腦,同時每個學生創作方向不同,很難像普通課程那樣學。設計創作所需的設計軟件也比較特殊,如常用的3DMAX效果圖繪制軟件,不同版本之間存在兼容問題,每個學生所用版本也會不同,而學校機房則為一體化軟件版本,由此便給學帶來難度。它的運行數據比較復雜,工作時所產生的數據會保留電腦的各個路徑,如果統一到指定課室授課,學生則需要把未完成的創作文件歸檔拷貝過去再重新打開,這樣經常會造成丟失數據或損壞文件,導致前功盡棄。綜合以上問題,普通課室的安排無法滿足授課需求。
2自由化工作室制畢業設計課程教學指導模式
就畢業設計課程教學目的而言,學生是主體,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老師扮演引導輔助的角色,整個課程周期長,將思維轉化為設計圖紙,需學生不間斷地分析、歸納、完善方案。我校環境藝術設計班級約40人/班,定時定量的教學方式無法最大限度地兼顧到每位同學,因此,可借鑒工作室將上課學生分組教學,以辦公類空間、家居別墅空間、商業酒店空間等為主干,將學生細分組別,有針對性地輔導,并且可加強學生間的相互討論與競爭意識,達到市場分工細致的結果。設計類公司招商投標模式的淺層次嘗試,使得畢業設計深層次地引導學生創新競爭意識。其次,以工作室制指導形式帶動學生外出考察景點設計實例,從中搜尋設計元素與設計手法,正視學生對畢業設計與市場化需求的對接,加強兩者之間的聯系,可使設計落到實處,這便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要求所在。
3畢業設計成果答辯與展示
3.1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成果答辯
由于高職院校教學特點,畢業設計課程學分的修讀可借助校內畢業設計與校外畢業實選一的模式開展,實習期間設計案例作為畢業設計成果記入該門課程學分修讀部分,由于大部分學生提前進入社會,致使畢業設計課程修讀后期對畢業設計答辯流程不夠重視,使得部分學校缺失該過程。而校外實習學生工作情況記錄方面,由于從事設計類工作職位多為制圖類崗位,接觸客戶機會有限,缺乏對自我設計作品的表述機會,就高職院校設計類學生畢業設計答辯形式而言,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的發展,已逐步重視市場對設計類學生口才表述能力的要求,銷售自我設計產品轉變為設計師自我修養的一種能力,例如對于尚品宅配這樣的駐店設計師而言,直接面對客戶談單成為設計師的主要業務收入。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加強對學生自我表達溝通能力的培養,但由于發展時間短,經驗不足,對畢業設計成果答辯的重視程度還需加強。其中學校部分可通過答辯內容、答辯場地、答辯委員會成員的設定,加強對該過程的重視,以此給予答辯學生一定的壓力,從而鍛煉其表達能力。
3.2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成果展示
觀察廣東地區各大高校藝術類畢業設計的展示模式,有以下幾種:第一,借助學校自身的展廳等硬件設施,以校內展示為主,借助于校企合作等平臺,邀請兄弟院校領導與校企合作企業領導到校內觀摩畢業生作品成果,其中美術學院的此種展示成果最為有效,借助院校自身能力發展壯大。第二,以校內展示與校外展示相結合,選定校外一公共場地,由老師帶隊,學生干部負責的形式將學生優秀畢業設計作品送出,以此鍛煉學生策劃、布展、宣傳能力,向社會公開化地展示學生作品,也可起到宣傳學校教學成果的目的。第三,借助互聯網平臺,以網絡展示的形式展出學生優秀作品。將學生作品展示出來,經歷市場人群的檢驗,以便搜集意見,提高設計能力。
4結語
篇2
Zhou Xiaohui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061,China)
摘要: 本文從畢業設計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基于B/S結構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該系統主要實現教師出題,學生選題,以及教研室對題目篩選等功能,可以通過Internet進行操作,具有及時、準確等優點。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raduation project, we design and realize the MIS for gradua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B/S structure. The system can help the teacher to set the topic, the student to select a topic, as well as the staff room to filter the topic. The system can be operated through Internet accurately and promptly.
關鍵詞: B/S 管理信息系統 畢業設計(論文)
Key words: B/S;MIS;Graduation Project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4-0188-02
0引言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培養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但其包含的數據量大、涉及的人員面廣,情況較為復雜,難以單純地依靠人工管理,而且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既不易于規范,管理效率也較低。同時,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畢業設計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將設計并實現了一個畢業設計(論文)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主要完成對畢業生選題的管理、教師出題的管理、以及管理員對學生和教師信息的管理、對題目的篩選管理,其優勢在于該系統基于B/S結構,能夠通過Internet實現網上操作,打破了地域和空間的限制。
1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該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主要是來源于實際工作需要。在畢業設計相關工作中,常接觸到的信息包括:學生基本資料、教師基本資料、畢業論文信息等。要將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規則建立數據庫,通過程序可以隨時調出來查看,及時掌握畢業設計的進度及相關信息,便于提高畢業設計工作的效率。
1.1 系統構架本系統采用B/S三層體系結構,即表示層、功能層和數據庫服務層,使用IIS構架Web站點;通過訪問數據庫。
1.2 系統總體流程我們將使用計算機結合網絡構造一個基于B/S結構的畢業設計(論文)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從報題到選題全程的電子化實時監控管理和結果公布,為教學管理人員、指導教師和學生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和幫助。本系統是針對現代高校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了應對以往畢業設計中遇到的工作效率低,交互性差等問題而采用軟件工程的設計思想設計的。基于Web的計算機校園實踐系統,描述了畢業生畢業設計管理系統的用戶登陸管理、報題管理、選題管理、中期管理、論文管理等各功能模塊的聯系。經分析系統服務的對象主要有畢業生、指導教師和管理員。系統總體流程如圖1所示。
1.3 數據庫設計數據庫設計是整個程序設計的最關鍵部分,數據庫的設計是否合理,將對數據庫的大小、代碼的優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設計程序前必需對數據庫進行設計,而在設計數據庫前必需對所要完成的功能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下面介紹我們的數據庫設計:
學生、教師、論文題目模塊間的E-R關系如圖2所示:
整個軟件主要功能設計分為學生、教師、管理員模塊。
2系統的集成
本程序數據服務器安裝在Windows XP操作系統上,采用SQL2000服務數據庫,Web服務器采用Windows平臺上的IIS服務器套件。整個程序的開發是在Microsoft Visual 2005環境下使用C#及HTML語言開發的。
首先用戶通過登錄界面,選擇相應的身份進行登錄,把用戶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與數據庫中存儲的用戶名和密碼相比較,如果正確無誤,進入相應身份的操作頁面,如果錯誤,將進行提示。
2.1 學生模塊如果以學生的身份登錄正確,可以看到相關的信息提示,如日期,以及登錄者的相應的個人信息,在頁面上有4個可操作鏈接,點擊可以進行相應的操作。
當點擊“畢業設計選題”連接時,如果學生沒有選過畢業設計題目,便在右下的欄中刷新為學生選題頁面,學生可以進行操作選題;如果該學生已經選過題目,系統給將予提示,使得學生無法多次選題,避免了一名學生選多題的問題。
當學生選好題目后,可以通過點擊查看選題結果來了解選題的相關信息,有選題人的姓名,所選的題目名稱,所選的題目的描述,所選的題目的負責導師,負責導師所屬的教研室。
學生可以通過點擊修改密碼來進行自己的密碼的修改。
2.2 教師操作頁面如果以教師的身份登錄正確,進入教師操作頁面,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相關的信息提示,如日期,以及登錄者的相應的個人信息,在中上方有4個可操作鏈接,點擊可以進行相應的操作。在教師操作頁面中,教師可以進行畢業設計題目的提交,在題目的提交頁面中,我們通過教師的職稱不同,對教師的可出題數量進行了約束,一旦出題數目等于該職稱允許出題目數時,該頁面將不可操作。
教師也可以查看自己所出的題目的相關信息在這個頁面中,教師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出的題目哪些未通過審核,哪些題目通過審核并且被學生選中,哪些題目通過審核但還未被選。教師可以通過點擊修改密碼來對自己的密碼進行修改。
2.3 管理員操作頁面如果以管理員的身份登錄正確,進入管理員操作頁面,可以對學生、教師的信息進行創建、修改和刪除,還可以對職稱信息進行修改。
無論任何身份的用戶點擊“退出系統”或者關閉IE瀏覽器之后,系統將清空上次的信息。
3總結
通過畢業設計管理系統的開發實現了對畢業生的畢業設計電子化管理,投入使用后不僅可以在時間、空間上節約,方便檢查,更可以對現有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充分利用現有數據和條件,完善本系統的功能。由于該系統采用B/S三層結構設計,可以在內部網和互聯網上運行,方便用戶分散辦公,提高工作效率,學生、教師、管理員都可以遠程操作,快速高質量的完成以前混亂的工作。
該系統己測試并成功運行。結果表明,該系統運行可靠、性能穩定、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提高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的效率及信息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2]李勁東等.管理信息系統原理.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2).
[3]張曉輝等.SQL Server 2000管理及應用系統開發.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12).
[4]金雪云簡明教程(C#篇).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
篇3
一、云南大學室內設計教學
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采用國際通行的理工類教學模式,采用模擬工作室的教學方式,設計題目按照公司的設計項目確定。教師與學生共同對此項目進行深入研究,教師引導學生對個案進行深入探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的能力,并且十分強調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市場觀念,使學生盡早適應社會商業化的需求。模擬工作室制的教學方法,使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的教學方法相比國內其他同類學校具有市場性、針對性,因此更符合藝術設計的教育規律和培養藝術類學生個性化的要求。在云南大學設計學院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按照要求學生在主干專業課程中按照藝術設計規律和市場運行程序,通過方案策劃、市場調查、方案研究、設計進展、設計表現、設計講評等環節,逐步完成教學計劃。學生在課題初期提交《方案建議書》作為方案計劃;課題結束時提交《方案報告書》作為對該方案的總結報告;在整個過程中使用《工作進展冊》記錄設計的發生、發展、教師的輔導建議和批示、修改過程,以此展示學生的學習進度。
二、課程設置對比分析
第一學年專業課程:羅德島設計學院:藝術基礎課程。云南大學:素描、色彩、速寫、平面構成、色彩構成、造型基礎、形態基礎、攝影基礎、圖形創意、計算機入門。第二學年專業課程:羅德島設計學院:室內設計概論、室內設計方法、專業制圖與透視、室內設計史、工作室課程、建筑材料學。云南大學:素描、色彩、速寫、平面構成、色彩構成、造型基礎、形態基礎、攝影基礎、圖形創意、計算機入門。第三學年專業課程:羅德島設計學院:照明設計、室內構造、室內色彩研究、工作室課程。云南大學:餐廳與商店設計、商業家具、建筑與室內制圖、照明設計、云南民族文化研究、辦公空間與展示設計、組合與構造家具、材料與運用、Lightscape。第四學年專業課程:羅德島設計學院:高級設計工作室、人體工程學、行為心理學。云南大學:度假村與酒店設計、代表作選輯、經商實踐、畢業設計策劃、Flash、畢業設計。第五學年專業課程:羅德島設計學院:高級設計工作室、畢業設計選題、室內設計規范。云南大學:無。從比較可以得知,第一,中國的基礎課程非常詳細,每門課程聯系不大,主要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美國的基礎課程統稱為藝術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各種藝術基礎互相借鑒。此外,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美國更注重概念的教學,中國注重職業性教學,開設的課程以實用性課程為主。學制方面,美國的室內設計專業基本是五年制,而中國基本是四年制。第二,美國大學重視通才教育,我國大學注重專才教育。美國大學前兩年重視人文科學的知識,后兩年才慢慢轉到具體專業學科;學生在頭兩年要學習文學、現代文明(包括政治、倫理、宗教、社會思想),強調歷史性思維,還包括音樂、外語、邏輯和修辭、世界主要文化類型,體育和自然科學等課程。這種通才培養教育模式使得學生的人文積淀較為深厚。中國的院校更注重培養專業的設計人才,相比美國的通才教育模式顯得更加職業化、技能化。
作者:曾遼華
篇4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
系
別
專
業
班
級
姓
名
學
號
指導教師
填表日期
教務處
說
明
1.論文的開題報告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為規范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特印發此表。
2.學生應通過調研和資料搜集,主動與指導教師討論,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開題報告。
3.此表填寫一式三份,一份教學系留存,一份交指導教師,一份學生本人自存。
4.開題報告需經指導教師審查同意,方可正式開始論文寫作工作。
5.本表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一、選題的意義和研究現狀
1.
選題的目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
選題的目的:
這個題目是以市中心繁華地段的閑置地做一個餐飲空間的創意設計。選擇餐飲空間設計作為本人的畢業設計題目,原因有,一是因為考慮到本人以后的就業方向與室內,以及室內與室外景觀向協調和搭配,當然這和自己對室內設計的興趣有關,也有對這方面內容的多角度思考和研究;二是想通過畢業設計的全過程對自己大學四年所學到的專業知識的總結,讓自己設計的鍛煉,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現,使自己學到更多就業創業時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將會對自己以后工作的發展提供支持,是一筆很豐厚的財富。
(2)
(2)選題的理論意義:怎樣促成設計作品中的“概念性”、“實施性”兩者間的完美統一結合,我認為設計師充分把握作品所包含的審美價值持續存在的時間性,使作品中塑造的空間容器能夠準確傳達出一個符合商業需求與機能美感兼具的全新表象意志。何為設?就是要應該事先預定某種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何為計?就是要羅列這種預定的概念,發揮這種概念并最終鎖定概念,從設計思維的無到有、到思維的膨脹、乃至一瀉萬里的思維奔騰。正是在羅列這種特定時間和空間的關系時,使我感悟出設計思維的秩序的矛盾變異,并在這種矛盾中,讓我反省、自我發揮、最終使之推進。
(3)
(4)
(3)選題的現實意義:餐飲空間除了作為飲食場所滿足人們的客觀需要外,還要通過其自身環境來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一種營造餐飲環境的重要方式。餐飲空間的主題性設計是圍繞某一中心思想或以突出某種要素對餐飲空間進行整體環境空間規劃,包括它的的裝飾材料、裝飾色彩、陳設、空間造型以及服務和菜品等都為藏著的中國這主題服務,使主題的中式設計成為顧客容易識別其他餐飲空間的特征。消費者在主題性餐飲空間進行消費時經過觀察和聯想,進入期望的主題情境。好的餐飲空間主題設計有利于餐飲文化的創新和繁榮;有利于形成企業的品牌標志,從而創造品牌效益。
2.
與選題相關的國內外研究和發展概況
(1)國內的研究和發展情況: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不同的地域、文化、經濟條件下衍生出來的飲食文化各有風格和內涵,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朝著人們生活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國內,70年代以前,人們對餐飲空間的研究不多,大多數都是按照舊時代的設計布置思路來設計餐館,雖然當時已經有梁思成與林徽因等有先見之明的設計大師引進了西方現代工業設計理念。
中外合資五星級大酒店xx賓館,xx、xx等一代嶺南建筑大師設計而成,是在現代嶺南建筑中將外來建筑形式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相結合的一個成功作品,即使xx賓館在傳統意義上不算是真正純正的餐飲空間,但是xx賓館的設計繼承了中國傳統園林與嶺南傳統園林設計的精華,中庭以璧山瀑布為主景的焦點,形成別有洞天的嶺南風情,整體有歷史氣息與文化內涵融入建筑空間的功能。xx賓館對嶺南建筑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是中國第一個采用大型室內中庭設計的酒店。當時建造xx賓館的時候,曾有人提出別的建議,說做接待外賓用的第一間五星級賓館應該設計得西方化一點,但xx認為西化不能體現我國文化。于是,xx用了中西合璧的設想。xx賓館的外觀是完全現代化的建筑,而內部設計是完全中國化的。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1990年第一家連鎖餐飲“麥當勞”進駐深圳的時候,麥當勞以現代簡約的風格對國人帶來了一次視覺的沖擊,簡練的設計風格不再像中式那樣繁瑣,一切從簡,讓人們意識到原來餐飲空間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布局,這也是日后都市化進程后都市的縮影,在空間布局的設計上多了浮躁少了內涵。
(2)國外的研究和發展情況:
國外,工業革命之后,人們就研究餐飲空間里面的:功能、陳設、色彩、材料、心理等種種的方面進行了很深的研究,這些要求在設計上必不可少的,但是,先前,我們沒發現。
比如在空間上,國外的餐飲空間不同中式的傳統餐飲空間。國外的餐飲空間上靈活多變,不會只均布餐桌在大廳就餐,那樣會使人乏味。他們往往會在單一的空間內用一些實體來進行圍合或分割,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形態各異,相互流通、相互因借的空間,從而增加空間的趣味性。
比如色彩運用:就餐環境的色彩配置,對人們的就餐心理影響很大。一是食物的色彩能影響人的食欲,二是餐廳環境的色彩也能影響人們就餐時的情緒。餐廳的色彩因個人愛好和性格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勒溫認為,行為是個人和環境組成的,并提出人類行為一個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為,單體和群體人行為都是行為主體與環境,包括社會環境、物理環境、心理環境雙重作用結果。深層說色彩影響人的食欲與心情,從而影響人的消費,這對一家營業性餐飲空間是異常重要的一點。
所以西方在餐廳的色彩運用上面頗為講究,而國內相對便顯得單調。西方在設計上面中式設計,又不同于中國的中式設計。中國的符號、中國的哲學意境、材質、形式經驗,這些是真正開始被認可了的。家具、窗格、太極、園林式意境。
(3)總結:
現代化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傳統建筑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古老國家。傳統美學的沒落,很多有識之士都希望打救傳統的文化,從九十年代初樓房頂上蓋涼亭,到現在新中式的興起。
現在中式設計很多設計師已經把中式運用在建筑設計,家具設計等領域上,并應用得如魚得水。同樣的元素誰都可以運用,那中國設計師最大的優勢是什么?嚴格說,是文化。但是,因為我們的教育環境,這塊偏偏又失去了。我們總覺得外國設計師“抽取得不地道”,但讓咱們說什么,又說不清楚。能感覺不地道,因為我們血脈里,潛移默化的物事接觸中,漢字語言中國風俗下,能感覺出這未必是真正的神韻。但說不清,就是因為文化修養不夠,找不到準確的表達方式,不管是通過文字語言還是設計語言。
中式設計由中國設計發揚光大,這是毫無疑問的好事,我相信也是必然。畢竟一個老外太極拳打得再好,也不會有一個國家的老外都把太極拳打得多好,底蘊還是我們近水樓臺的最大優勢。
于是中西合璧的設計便應運而生,取各家之精華,去各家的糟糠。如,北京的國家大劇院,上海世博會的東方之冠,蘇州的蘇州博物館,萬科的深圳中國園等等。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內容及預期的結果
研究的基本內容:
(1)作品的總體概述
作品名稱:餐飲空間設計——“藏著的中國”餐飲空間設計
工程概況:
一是項目位于市中心繁華地段,要求根據原始平面圖設計;
二是建筑內部空間布局合理,與環境有機協調,適應地方氣候,造型富有創意,空間豐富、立意新穎;三是充分滿足就餐、接待等各方面使用功能的要求,有利于人流疏散和安全保衛,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使之能隨未來社會的發展,不斷作出適應性的調整。
(2)設計方案及評價
從設計構思方面,首先,餐飲空間是人們休息的場所,設計一定要充分展現出舒適的效果,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其次,探索空間環境的文化意境與都市文化的完美結合,創造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環境供忙碌的都市人休憩。
總之一句話:秉承與創新,為了更好的“以人為本”。
設計理念方面,首先,現代進入信息社會,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也隨之提高,人們對就餐環境產生了更高層次的需求,體現在觀念、內容、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如今,飲食內容變的格外豐富,人們對就餐內容的選擇包括著對就餐環境的選擇,就餐成為了一種享受和一種體驗,成為人與人的一種交流方式,同時也成為一種身份和個人品位的展示,這些都體現到了就餐的環境之中。因此,著意去營造吻合人們心理、生理和情感等要求的就餐環境,將設計理念和人性化交織起來進行思考,從而達到人性化與餐飲空間設計的完美融合,就成為餐飲空間運營成功的根本。
藏著的中國餐飲空間設計,是位于都市商業中心的一家餐廳,設計不能偏離充分利用現有空間讓人們休憩,休閑的各種需求,結合現有地基的整體布局特點,設計采用中式復古的設計手法,引導餐飲空間能達到新一個層次的飛躍,餐飲空間不僅僅只是餐飲,更是一種放松和享受。
餐飲空間分為三大區域:餐飲功能區、制作功能區、內部管理區。
餐飲功能區包括:如門面和顧客進出口功能區、接待和候餐功能區、用餐功能區、配套功能區、服務功能區等。
制作功能區包括:消毒間、清洗間、制作區、血餐間、活鮮區、點心房等。
內部管理區:辦公區、接待區、更衣區。
入口門廳,這是獨立式餐廳的交通樞紐,是顧客從室外進入餐廳就餐的過渡空間。門廳裝飾華麗,視覺主立面設店名和店標。根據門廳的大小,一設置迎賓臺、顧客休息區、餐廳特色簡介等。結合樓梯設置燈光噴泉水池或裝飾小景。
休息等候區,是從公共交通部分通向餐廳的過渡空間。休息廳與餐廳可以用門、玻璃隔斷、綠化池或屏風來加以分隔和限定。
中餐廳空間的陳設
“中餐廳”環境陳設設計以中國傳統風格為基調,結合中國傳統建筑構件,斗拱、紅漆柱、雕梁畫棟、瀝粉彩畫,經過提煉塑造出莊嚴、典雅、敦厚方正的陳設效果,同時也通過題字、書法、繪畫、器物,借景擺放,呈現出高雅脫俗的性靈境界。此外巧用中式百寶閣、大紅燈籠以及傳統風景古香緞的妙用,都能孕育出濃郁的中國傳統風格。
一個完美的中式餐廳,只有中式風格的設計與裝修是遠遠不夠的。缺少了視覺中心的設計是不能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因此,在空間和交通的視覺焦點,以及一些墻面的“留白”部分,以一些帶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和工藝品來進行點綴,豐富空間感受,烘托傳統氣氛。
預期效果:
餐廳建設好之后,人們可以在建筑內進行就餐,休閑,娛樂,聊天等活動,室內是交通繁華的路段,車水馬龍,然室外設計可以作為逛街,看戲等短暫停留的人們稍息的一個場所。總體來說,設計的預期效果讓人們得以在繁華的市區中心地帶找到一片寧靜的樂土。
2.擬采用的研究方法
(1)用照相,目測,實地觀察等方法進行實地勘察地形與現狀地貌,利用原有的環境作為依托來進行設計。
(2)參考各類相關專業書籍,報刊,網站,實例,幫助方案的設計構想。
(3)再利用相關專業書籍,報刊,網站,實例,收集各類所需的信息,完善設計構想。
(4)調查社會上人們對餐廳設計的要求和愛好,作為方案設計的參考依據。
(5)與老師和同學還有專業人士討論研究,進行方案的起草與設計。
(6)用軟件和手繪的方式進行方案的分析,設計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
(7)最后用動畫來展示設計方案。
3.研究所需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1)研究所需條件:
在論文與設計中需要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實際案例作為參考依據,需要對所有設計場地和周圍環境空間的掌握,還需要合理的安排時間,以保證按時,按質的制作完成畢業設計和論文。在設備方面,需要優良配置的電腦設備,相機,勘察工具,繪圖工具等,以保證3D、CAD、PS、SU等軟件以及數據,草圖、構思等能夠精確,順利的操作。
(2)可能存在的問題:
對主題設計的把握不夠好,實地勘察工具不完善,對勘察效果有一定影響,所需參考文獻資料龐大,可能找資料的過程有一定的難度、工作量大,所需時間較多,時間的合理安排有一定難度;所需電腦配置要求較高,對設計與制作的進度和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三、研究進度安排、參考文獻及審查意見
1.
研究進度安排
具體安排如下:
前期階段
2019-10-25
至
2019-10-30
完成開題報告;進行實地調查,照相,數據,地形分析,周圍環境分析以及各項設定工作開始進行
2019-11-01
至
2019-11-30
完成風格設定,草稿設計和平面繪制
中期階段
2019-12-01
至
2019-03-20
完成設計工作,主要包括:
(1)完成各二維,三維場景的繪制與制作
(2)完成節點圖和施工圖的繪制工作
(3)完成效果圖的繪制工作
(4)完成動畫場景模型的制作
(5)完成全片各分鏡頭的制作
(6)完成各特效的制作
(7)完成影片后期配音與音樂合成工作
(8)完成影片剪輯與合成工作
后期階段
2019-03-21
至
2019-04-20
完成論文部分,還有部分內容豐富工作,主要包括:
(1)擬定論文提綱
(2)大致完成論文,達到要求字數
(3)校對論文,補漏補缺,刪減重復和不必要的文字
(4)最后校對論文
(5)完成各功能分區的說明工作
(6)完成效果圖的渲染工作
(7)完成動畫影片的最后檢查工作
(8)完成作品集的編制
(9)完成展板制作
2.
應收集資料及主要參考文獻
略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系意見:
系主任簽名:
年
篇5
一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培養目標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秉承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的育人理念,在堅持全面發展的同時兼顧個性發展,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物聯網應用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接受校企合作實踐項目訓練,具備一定的物聯網綜合應用能力,能在物聯網技術應用的相關行業和領域中從事物聯網應用技術建設、管理、維護及方案設計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特別是針對物流企業,培養物聯網技術與物流企業進行產業對接時,所急需的掌握智能物流等相關專業知識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二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素質和能力要求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畢業生可在各行業、企業從事物聯網系統開發、系統集成、測試、銷售及物聯網產品技術支持等工作。
1.素質要求
第一,思想政治素質。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具有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具有法律意識。
第二,文化技術素質。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一定的知識儲備;具有不斷更新知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藝術修養;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
第三,專業素質。了解物流企業基本的運營知識,掌握從事物聯網產品集成、物聯網平臺運營、物聯網技術支持、物聯網產品營銷與策劃等工作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識和效益意識;具有一定的市場營銷能力。
第四,職業素質。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職業操守;具備較強的組織觀念和團隊意識。
第五,身心素質。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身體素質;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
2.能力要求
第一,職業基礎能力。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無線網絡基礎知識應用和常見故障的處理能力;單片機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數據庫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的程序設計能力;基本的市場營銷和策劃能力;常用辦公軟件、工具軟件的使用能力,利用Office進行項目開發文檔的整理(Word)、報告的演示(PPT)、表格的繪制與數據的處理(Excel)的能力,利用Visio繪制流程圖的能力;閱讀并正確理解需求分析報告和項目建設方案的能力;閱讀本專業相關英語技術文獻、資料的能力;熟練查閱各種資料,并加以整理、分析與處理,進行文檔管理的能力;通過系統幫助、網絡搜索、專業書籍等途徑獲取本專業幫助的能力。
第二,專業核心能力。傳感器、RFID、二維碼等感知設備的識別和集成能力;ZigBee、WiFi、藍牙等無線網絡的配置與維護能力;物聯網應用層開發、物聯網平臺的運營能力;智能物流平臺設計與維護能力;智能設備平臺的認知與維護能力;物聯網-ERP集成技術應用能力。
第三,其他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知識能力;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人員管理、時間管理、技術管理、流程管理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
三 物聯網課程體系構建
為了強化物聯網基礎教育,突出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應用技術型專業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調整,將課程體系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實踐教學課等4個階段,如下圖所示。通過改革和優化培養方案,強化物聯網理論教學、網絡物聯網工程實驗教學以及特色網絡課教學,建立了適應物聯網時代技術發展的整套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以能力為本位,依據課程間的關聯循序漸進地培養職業能力。
1.主要課程設置
第一,公共基礎課程。公共基礎類課程是高等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課程,課程體系將公共基礎課程劃分為三類,其中通識教育類課程包括體育、英語、思想政治概論、大學生素養等課程;公共基礎類課程包括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信息技術基礎等課程;職業教育類課程包括入學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等。
第二,專業基礎課程。本階段主課程有C語言程序設計、電子技術基礎、通訊基礎、數據庫技術、計算機網絡基礎等課程。
第三,專業核心課程。根據物聯網的三個層次(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本階段主要課程有傳感器設計基礎、RFID技術及應用、嵌入式系統開發、物聯網組網技術、網絡設備配置與管理、智能家居應用技術、制造業ERP技術應用、物聯網系統集成等課程。
第四,實踐教學課程。主要實踐教學和主要專業實驗為:行業認知實踐、職業規劃實踐、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條碼應用實踐、數據庫設計實驗、無線傳感器網絡設計實驗、RFID系統設計實驗、嵌入式系統開發實驗、C# Windows編程實驗、單片機與傳感器結點實驗、物流與ERP實驗、物聯網綜合應用設計與實現、畢業實踐和畢業設計等。
2.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第一,行業認知實踐。第1學期安排一周時間開展行業認知實踐。學生通過聽取物聯網技術發展報告,了解行業背景和發展狀況;通過走訪考察物聯網企業,了解崗位職業需求以及崗位技能與素質要求;通過專業教師對本專業課程體系的介紹,明確學習目標及就業取向,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學生參加行業認知實踐必須做好相應的記錄,寫出相應的實踐報告,報告應包括行業認知、自我評估和職業定位等。
第三,職業規劃實踐 。第3學期安排一周時間開展職業規劃實踐。人才測評專家將學生的職業發展預測、學生的社會活動、學生自我評價、教師對學生評價、職業素質綜合評分、專業課成績、基礎課成績等原始數據與勝任特征模型的動機、特質、自我認識、社會角色、技能、知識等層次進行匹配,給出職業素質評分報告和職業生涯規劃建議,學生根據評分報告和建議完成職業規劃報告。
四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設計
1.專項實踐設計
第一,程序設計實踐。在第1學期的教學周內,單獨利用一周時間開設程序設計實踐。本設計實踐是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設計實踐,學生能更進一步理解C語言程序設計方法,在編程實現時要保持良好的程序設計風格,對程序設計風格在軟件設計中的重要作用有進一步的認識。根據程序設計實踐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并結合設計報告對學生進行等級評定。
第二,數據結構實踐。在第2學期的教學周內,單獨利用一周時間開設數據結構實踐。要求學生利用掌握的數據結構知識,對各種典型的算法問題進行編程、調試,并分析其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理解設計選型對軟件性能的重要性,撰寫設計報告。
第三,電子技術設計實踐。在第3學期的教學周內,單獨利用一周時間開設電子技術設計實踐。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電子技術知識,針對具體的實際問題或任務,全面地分析和設計出解決該問題的實施方案,最后完成電路的制作和測試。根據學生提交的設計報告和圖紙進行考核。
第四,設計實踐。基于Web的數據庫設計實踐,在第4學期的教學周內,單獨利用一周時間開設基于Web的數據庫設計實踐。要求學生能夠利用服務器端和客戶端腳本進行網絡數據庫編程,掌握利用.Net平臺進行網絡數據庫系統的設計能力。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和設計報告進行考核。
第五,無線傳感器網絡設計實踐。利用一周時間開設無線傳感器網絡設計實踐。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結合C51RF-WSN平臺,選擇合適的器件與模塊來設計常用的無線傳感器網絡解決方案。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和設計報告進行考核。
2.綜合系統設計實踐
第一,RFID系統設計實踐。在第5學期的教學周內,單獨利用一周時間開設RFID系統設計實踐。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RFID技術實現短距離通信,設計具有寫卡與讀卡功能的單片機、無源應答器和閱讀器,完成設計報告。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和設計報告進行考核。
第二,小型物聯網綜合設計與實現。在第6學期的教學周內,單獨利用一周時間開設小型物聯網綜合設計實踐。要求學生利用IEEE802.15.4標準和ZigBee協議,將無線傳感器網絡和RFID技術結合起來組建簡單的物聯網并實現相關應用,完成設計報告。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和設計報告進行考核。
3.畢業實踐與畢業設計
第一,畢業實踐。第5~6學期安排18周的畢業實踐。實踐的形式包括企業考察與調研、參與短期項目開發、到企業進行頂崗鍛煉等。學生實踐結束后,寫出實踐報告或總結,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實習情況對實踐進行評定。
第二,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工程項目和教學緊密結合的實踐環節。學生畢業設計題目可以源于教師科研項目、物聯網公司、電信運營商的工程項目以及其他來源。學生必須通過論文選題、資料收集、開題答辯、系統設計、論文撰寫、論文答辯等環節。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是面向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而設置的新專業,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學生是物聯網產業人才的重要來源,核心能力對他們整個職業生涯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聯網專業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多渠道、多角度滲透式進入所有課程,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最終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物聯網課程從根本上強化了網絡教學的先進性和實踐性,為培養具有網絡應用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計算機特色人才提供了條件。
參考文獻
[1]馬忠梅、孫娟、李奇.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與實踐探討[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11(10)
[2]孫興華、梁俊花.基于Android的物聯網課程體系探索[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3]李佳、胡漢輝、李健.高職物聯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初探[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
篇6
關鍵詞:高職;室內設計;教學;課程設置;能力培養
室內設計作為一個實用性很強的藝術設計類專業,是許多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教學的主干專業方向。按照知識結構體系和實際的需要,可分為“居室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商業店面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等分支課程。室內設計的基本教學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從事建筑室內設計的能力,創造出功能和美學完美結合的生活空間,讓學生掌握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則與規律,熟悉施工工藝與材料構造。
當代室內設計的概念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我國蓬勃發展,至今已有三十年,室內設計知識結構日趨完善,理論相對成熟。近幾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國設計消費市場的擴容,體現之一就是居室的設計裝修成為了必然,人們甚至樂此不疲地進行重復裝修以滿足對改變生活方式和對藝術的追求。市場的增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應用性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然而,近幾年的職業院校室內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卻不容樂觀。對學生就業后的跟蹤調查顯示,職業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設計思路狹窄,設計表現能力欠缺,交流能力差,團隊意識不強等問題。而職業院校學生在理論體系、學歷結構等方面又無法與同臺競爭的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這就直接導致就業情況的不良。以上情況說明。現有的職業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當今設計市場的人才需要。
一、現今職業教育室內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思維固化。眾所周知,在設計領域,引自蘇聯的美術基礎教學已廣為人們所詬病(試想,具象,刻板的思維方式如何產生具有抽象理念的、鮮活而富有張力的設計作品?),而大多數的職業教育現在仍沿用傳統美術教學方法。這種老化的美術基礎課程對啟發型設計基礎課程時間的擠占造成學生思維的單一化,耽誤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早期培養。而且設計基礎類課程又大多采用通用教學科目,如室內設計專業與平面設計專業通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課程。誠然這種課程結構有利于學生美術功力的提高,但也不可否認其對設計修養的培養針對性不強。
(二)專業科目不足。職業院校往往開設的室內設計專業課程分類較粗、數量較少、教學時間不足。一般在第2學年下半學期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而在進行1~2門專業課程后,學生就面臨畢業設計與就業實習。短促的專業課程學習時間導致學生理論不系統,再學習能力不強;實際操作鍛煉少,知識體系無法與現實應用接軌。
(三)教育模式陳舊。從兩個角度來看待目前的職業教育教學方式:從教師的角度,多數還是一個教師面對一個班的授課方式,這一方式最大的問題是限制了教師與學生間的對話與研討,教師的理論和經驗得不到很好的傳達,學生學習還是以教材、教師為核心,處于被動式的教學狀態;從學生的角度,學生往往單獨完成作業,根本不存在團隊協作。而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大型設計項目是需要多方面的大量人才作組織保障的,例如,在餐飲空間這類大型設計項目中,需要多人、多部門合作,如果他們之間的協同工作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整個項目的癱瘓或重大設計施工事故。
(四)理論與實踐脫節。現今的教學方式大都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理論的抽象性,概括性,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缺乏具象認知。而教師援引的案例,學生又沒有現場體驗的機會,很難將理論聯系實際、融會貫通的進行思考;在實訓階段,課題大多虛擬,無法全程體驗設計過程,無法掌握設計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二、室內設計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
學生畢業后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繼而再解決職業規劃與事業發展問題。為了能使專科學生在畢業后能盡快適應社會需求,根據社會實際需要,從行業低端切入,加強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是一條重要的途徑。而要使學生在本專業領域實現更好的發展,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是重點。因此我們應該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基礎上,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
(一)設置合理的設計基礎課程,完善專業課程結構。
大多數學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具備一定的美術功底,步入職業學校后,完全沒有必要進行傳統的基礎美術教育,而對其直接進行更具導向型的設計基礎教學。例如,第1學年重點開設設計素描(透視與手繪技巧)、設計色彩(色彩搭配能力)、空間構成(空間意識和想象能力)、人體工程學(含環境心理學)、效果圖表現軟件(3dmax、photoshop等)、室內設計風格等。
將專業課程進行細化,增加專業課程的學習時間。如,從第2學年開始展開專業課的學習,開設居室設計、餐飲空間設計、商業店面設計、辦公空間設計等。
(二)形成“團隊對團隊”的模式。
即專業課程采取用教學團隊應對學習團隊的教學模式。
教學團隊以專業課程結構為劃分基礎,以骨干教師為核心,由具備一定研究、設計、開發實力的師資組成專業課程教學團隊。每個教學團隊擔負一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師根據各自的教學研究特長、優勢,分別承擔細化的教學任務。如在餐飲空間設計教學中,學生提出涉及建筑,文化、材料、燈光、家具等多專業、多學科的問題,一個教師往往難以解答,指導也不夠全面深入,只有團隊式的師資力量,才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領域,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有多名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可有效降低教師的主觀性對學生成績的影響,而且能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優勢和缺點,便于因材施教。
學生建立多人小組的基本設計單位。在當下的設計市場中,除居室設計一般是由個人獨立完成外,其他室內設計項目,如辦公空間、餐飲空間這一類大型項目,設計工作往往是由一個設計團隊完成。在教學中,可以將3-5名學生組建為設計小組(學生可自由組合,也可由教師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搭配組合)進行設計實踐。以小組為一個基本單位,共同完成一套作業或設計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承擔相應部分工作,同學間相互協作支持,在討論中相互提高。也有利于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
(三)“以項目帶作業”方式進行教學。
構建以工程項目為基礎的知識系統,即以教學團隊帶領學習團隊參與實際項目的方式進行教學——由教學實施院系進行設計項目的聯系,學生團隊進行設計、投標,教師團隊則對設計的各個環節進行必要的引導和把關。學生對實際工作中的設計項目有整體性的把握,掌握項目實施的流程,熟悉項目設計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可完成掌握一個具體工程所需的知識。
一般在項目完成過程中有以下幾個環節:學生參與客戶交流及任務書的判讀、進行現場勘察與測量,自行收集相關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方案初步構思,而后以內部說方案的方式與同學和教師展開討論和推敲,經過必要的拓展和修正之后集體參與投標,最后進行施工圖紙的繪制,完成工程監理。教師就項目中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共同分析討論,教師最后進行總結。這樣,既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又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提高,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還能從一定程度上達到“以工養學”的目的。
篇7
關鍵詞:專業建設;多媒體;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15-30847-02
NewExploration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U Xiang-jun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510507,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hought about practice and reform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s emphasis includes: curriculum structur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instruction,curriculum evaluation manners.
Key words:Specialty construction; Multimedi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電視技術和通信技術日益成熟,極大地推動了多媒體產業的興起。目前,多媒體產業已經形成了以影像、動畫、圖形、聲音等技術為核心,以數字化媒介為載體,內容涵蓋信息、傳播、廣告、通訊、電子娛樂產品、網絡教育、娛樂、出版等多個領域,涉及計算機、影視、傳媒、教育等多行業的產業集合,被稱為21世紀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是繼IT產業后又一個經濟增長點。
由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涉及面較寬,除了計算機、網絡、軟件等相關技術之外,還涉及到諸如數字圖形圖像技術、數字音頻技術、數字影視技術、數字動畫技術,再加上設計所需的藝術知識、制作所需的編輯知識和應用所需的行業相關知識,往往使人們對該專業的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要求與知識結構要求存在較大認識上的差異。
要解決這一問題,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而言,首先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應用需求為目標,正確處理好多媒體人才規格要求與專業知識結構之間的關系,其次,必須解決好學校教育的規模性批量培養人才與企業分散性需求和學生的個性化教育之間的矛盾。
由于多媒體行業本身技術更新快,更重要的是多媒體人才是復合型人才,既要掌握很先進的科技知識,又要精通藝術。加之我國尚處在多媒體產業的起步階段,解決媒體技術制作的人才問題是多媒體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1 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實施規范化、系統化和特色化的專業建設
高職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是綜合性強、跨學科的新型專業,打破IT學科和藝術學科之間傳統的界線和隔閡,充分考慮IT學科和藝術學科的相互結合和滲透是本專業的特點。我們參考國外相關專業的教學、課程體系,結合學院自身的實際情況,按照“以技術制作為主,藝術設計為輔”的原則,建立以綜合素質培養和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1.1 專業培養目標
我院多媒體技術專業強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以技術制作為主,藝術設計為輔進行專業定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既掌握多媒體專業基礎理論又精通藝術,面向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規劃、開發與創作、網站設計和網頁制作、平面設計制作等相關市場亟需的多媒體領域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具體的培養規格:
具有多媒體作品創作制作能力、網站設計和網頁制作能力、平面設計制作能力;
具備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的裝配、維護、應用的基本能力;
具備較寬厚的文化知識和較好的人文科學素質,良好的藝術修養,了解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動向;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及審美觀所必備的美術專業知識和科學素養。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多媒體方向)面向的是社會上廣大的企事業單位。培養出的人才能適應社會急需的多個崗位,從而形成了一個崗位群。這些崗位的工作分別為:多媒體開發與創作、網頁設計、平面動畫制作、網站的開發和維護。
通過以上主要崗位就業率的分析,多媒體方向人才培養方向基本可確定為:能從事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規劃、開發與創作、網站設計和網頁制作、平面設計制作等相關市場亟需的多媒體領域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1.2 課程體系建設
我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堅持技術與人文藝術相結合,學習以技術應用為主,藝術設計為輔。其課程設置總的原則是:根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需要,突出職業素質教育和技術應用能力教育這一主線,強調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注重創新精神、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通過三年大學階段的學習,全面達到本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要求。
我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采用了(山)字形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主干層次的課程是為了保證人才培養規格的基本要求開設的基本課程,是相對固定的教學內容,以保障學生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知識結構關系專業方向課是相對變化的、動態的教學內容,本專業設置了媒體作品創作制作、網站設計和網頁制作、平面設計制作三組方向課,學生可根據社會的需要和當前的就業情況選擇其中一組專業方向課,以適應將來工作用人單位的需要,又能適應技術的不斷變化和進步的步伐,還能滿足學生個性化興趣發展的要求,必要時學校還可適時調整或開設新的專業方向課程,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育的要求。
2 精心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形成學、練、訓、創的實踐教學特色
在實踐教學方面,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實訓室、工作室,努力做到三個“無縫對接”,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對接,實訓環節與多媒體技術應用對接,素質培養與公司、企業一線人才要求對接
圖1 山字型課程體系結構
本專業的實踐環節主要是課內、校內和校外,對每個環節都有具體的時間要求。
課內:改革和加強了課內實踐性教學的比重,專業課、專業基礎課的實踐環節都占總課時的三分之一以上。
校內:每學期都舉行各類專業技術比賽3次以上,如多媒體設計大賽、網頁設計大賽、Flash設計大賽、網絡方案設計大賽等,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
多媒體技術方向的學生都發有“校內學生實踐手冊”,規定每個學生每學期在校內實踐時間不少于24學時。校內實踐的主要內容為:校內各部門網頁制作、精品課建設、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技術支持,機房設備、網絡設施、辦公設備的管理維護,各項活動的音響、攝像的技術支持,參加校內各類專業技術比賽等等。
校外:見習、畢業實習、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參加各類專業技術比賽、寒暑假兼工等等。專業實踐及實訓工作都有完善的規章制度,能及時跟蹤學生的實踐過程,對學生的實踐工作進行有效的過程管理,而不單是目標管理。如到企事業單位實習,有指導老師跟蹤學生實習的各項工作,校內實踐就更是能全過程跟蹤。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有力的訓練,訓練過程中得到及時的指導
為保障實踐性教學環節,從第二學期開始,每學期要求學生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或綜合設計制作實踐活動,并提交相應的文檔材料:如調查報告、多媒體技術市場分析報告、多媒體廣告設計方案、多媒體藝術設計作品、設計作品、動畫設計作品、多媒體藝術網站、多媒體技術應用研究論文等,以培養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文字表達能力。第六學期為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階段!要求學生到企事業單位第一線崗位參加實踐鍛煉和做畢業設計,所有畢業設計課題原則上要求來自企事業單位的實際項目,畢業設計必須符合用戶需求,設計過程必須符合工程規范,設計文檔(資料齊全,人人必須參與畢業答辯,參加優秀設計作品講評活動。
3 注重技術應用能力,積極探索教學模式與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據辦學特點,高職教育應該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這與普通高等學校不同,這決定了我們的教學方法與普通高校不同,與中等職業教育也不同。在理論教育方面,以夠用實用為度,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操作技能。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減少理論驗證和公式推導內容,增加可操作性的內容;講授的內容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注重課內與課外的互通,注重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導入到專業課程內容中。我們針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的特點,積極進行教研教改,結合課程特點靈活采用以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3.1 積極探索“四結合”教學模式
為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我們在實踐中探索提出了“四結合”教學模式和方法。對技術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我們實行:“應用案例”和“技能訓練方法”相結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傳統課堂”和“網絡課堂“相結合;“課堂教學和“技能競賽、作品展”相結合。
根據專業特點我們對部分對技術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在學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引進案例式教學方法。即針對某些專業課程的典型應用,結合實例舉例分析,引出解決此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最后再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給學生授之以漁。
在專業的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我們堅持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不斷線,即每個學期都安排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課,從課堂練習到課外實踐、從簡單操作到復雜操作、從課程設計到畢業設計、從命題制作到綜合競賽設計、再到舉辦多媒體設計制作作品展等實踐活動,使理論與實際有機的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揮,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競爭意識。
“四結合”教學模式強調教學過程要從實際問題出發引出相關知識和方法,從職業制作程序入手訓練操作技術和職業能力,從競賽和實例設計著手培養綜合運用知識和創新能力,通過專業網站與同行,專家和大師進行交流,使學生的經驗、能力和水平得到升華。
3.2 采用基于網絡的任務驅動模式進行教學
借助教學資源平臺,將傳統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融合,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網絡環境,形成了計算機輔助教學與輔助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充分發揮高職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技術特點,注重研究探索在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中新的教學和學習模式。創造多媒體和網絡的學習環境,盡可能的用資源庫代替教材、教參,并且由師生共同編寫和創建本門課程的教材和資源庫。
通過網絡延伸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很多課程涉及面廣,操作性強,僅靠課內較難學好全部內容。我們通過任務驅動網絡教學輔助系統,將任務、資源、案例、課件、學生作品放在網上,學生在校園網內都能進行自主學習。同時網絡教學輔助系統還能進行網上教學答疑,師生互評等功能,有效延伸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發揮自身的專業技術優勢,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多媒體方向)必修課程100%開發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和100%電子教案。
3.3 以實際技能為導向,把實踐能力和項目能力納入考核范圍
在考核模式方向,我們配合教學模式改革,以“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注重平時知識積累,加強實踐考核力度”為原則,改革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在考核的形式上,除了采用常規的筆試外,對考核形式進行一些改革,積極探索新的考核形式,我們采取了以下幾種考核形式:
課程設計+講解答辯相結合的考核形式,如在多媒體設計與制作、Web技術與應用課程考試中,以課程設計為主,再輔以進行現場講解設計思路。采用撰寫技術方案的考核形式,如網站開發實訓課程,不再考過多概念內容,給學生一份項目需求書,讓他們完成網站開發的技術方案撰寫,這樣大大增加考試的實用性。在考核的標準上,與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筆試與上機相結合的考核形式,如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現場操作+問答相結合的考核形式,如微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引導學生積極培養實際動手能力。
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建設中,我們堅持技術與藝術相結合,以課程創新為重點,強調三種能力訓練,在提高教學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面對末的更大挑戰和發展機遇,我們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繼續前進。
參考文獻:
[1]吳振峰,向聶琳,劉彥姝,廖建民,章臻.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教學體系的創新研究與實踐[J].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5(4).
[2]代曉蓉. 多媒體設計專業教學創新探索[J]. 中國成人教育,2005,(11).
[3]趙建保,高俊文, 李法春. 高職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建設目標與改革探討[J].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 2005,21(2).
[4]蔣尚文. 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設計教育淺探[J]. 職教論壇,2005,2.
篇8
淮海工學院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點、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云港市,主校區坐落在國家4A級風景區、《西游記》文化發源地花果山西麓。學校是江蘇省委、省政府為響應國家進一步加快沿海地區改革開放,1985年在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連云港創辦的一所公辦普通本科院校。世紀之交,根據全省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均具有50年以上辦學歷史的江蘇省鹽業學校、江蘇省水產學校和連云港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學院。2013年8月,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目前學校占地1956畝,校舍面積56萬多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54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16039人。下設18個二級教學單位,開辦62個本科專業,專業門類覆蓋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農學、法學、經濟學、藝術學、教育學和醫學等十大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框架、工科主體、海洋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3個專業被評為特色專業,9個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25個專業被列為省級重點專業建設點。學校擁有海洋科學、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3個碩士授權學科和農業推廣、測繪工程2個專業碩士授權點。建有江蘇省優勢學科“海洋科學與技術”、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江蘇省海洋藥物活性分子篩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洋生物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培育點、江蘇省海洋經濟研究中心、江蘇省海洋文化產業研究院、江蘇省高校技術轉移中心、省級大學科技園等一批省級科研和產業孵化平臺。
面向未來,全體淮工人正堅守“經世致用、明德至善”的育人理念,傳承“嚴謹、求實、團結、獻身”的校風,立足蘇北,服務江蘇,輻射全國,為爭取早日建成海洋特色鮮明、區域優勢顯著的應用型綜合性大學而努力奮斗。
藝術學院是淮海工學院富有特色的二級學院之一。設有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四個專業。學院遵循開放辦學、兼收并蓄、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注重開拓創新,逐步形成了基礎教學扎實、專業教學規范、學生素質好的辦學特色。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在實踐和總結大類培養的基礎上,從2014年開始實行大類招生,即學生統一按設計學進行招生,前三學期不分專業,按同一教學計劃學習,第三學期末再根據個人的興趣、條件選擇所學專業(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設計藝術人才。學院擁有一支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中青年教師隊伍,建有綜合材料工作室、模型工作室、數字藝術工作室、動畫工作室、攝影工作室、陶藝工作室等一批校內實踐場所,與省內外多家企業建立了較為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產品設計專業主要課程:素描、色彩、設計構成、工業設計概論、工業設計史、工程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人機工程學、力學與機械設計基礎、產品造型材料與工藝、產品設計原理和方法、產品系統設計、產品開發設計等。
培養目標:本專業堅持通識與專識有機融合的教學理念,在專業教學上,面向地方旅游城市定位,從傳統產品設計向旅游產品和海洋特色產品設計轉變,實行教師工作室和學生工作室相結合制度,將教師的科研項目帶入工作室,強化和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理論素養、現代意識強,在產品設計方面具有較強創新能力與審美能力的應用型設計人才。
環境設計專業主要課程:素描、色彩、設計基礎、設計藝術學、建筑裝飾材料、建筑裝飾構造及施工、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制圖、工程管理與預算、設計管理與務實、建筑設計、室內陳設、室內設計、景觀藝術設計、模型制作與空間設計等。
培養目標:本專業堅持通識與專識有機結合的教學理念,緊扣“服務沿海經濟、注重區域文化、強調設計創新”的主題,構建了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在日常教學與畢業設計中結合本市景區規劃、歷史街區和建筑的保護與改造,以及西游記文化主題空間進行課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專業培養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從事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領域工作的應用型設計人才。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主要課程:素描、色彩、設計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藝術學、互動媒體設計、版面設計、字體設計、圖形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書籍設計等平面形態、系統、類型設計及數字媒體設計課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堅持通識與專識有機結合的教育理念,立足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與研究,將本土特色文化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與畢業設計創作中,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專業緊隨信息時展,積極開展新媒體視覺形態研究,拓展了專業研究方向和人才發展口徑,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本專業培養基本理論扎實、專業技能好、設計能力強、專業口徑寬的應用型設計人才。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主要課程:素描、色彩、設計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互動媒體設計、數字攝影、攝像基礎、視聽語言、動畫原理、網頁設計、非線性編輯、數字音頻制作、視頻特效設計、三維動畫設計與制作、虛擬現實、影像專題創作、交互專題設計等。
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藝術創新,堅持將傳統文化、地方文化及現代文化融入專業課程教學與藝術創作,推行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與“以賽促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通過接受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的基本訓練,能提高數字媒體藝術修養,具備數字媒體制作與處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在計算機技術、廣播電視電影、網絡、動畫、虛擬現實等現代數字傳播媒體領域,以及專業藝術設計機構、文化傳播機構等部門,從事相關創意策劃、作品制作等工作。本專業培養專業基本理論扎實、富有藝術創造力、實踐操作能力強、專業口徑寬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二、各省招生計劃
省份
山西
廣西
江西
河北
山東
湖北
江蘇
計劃
30
15
30
30
30
10
105
三、省外專業考試、報名
類別
省份
考試地點
報名時間
考試時間
美術類
山西省
太原師范學院
1月12-13日
1月15日
廣西區
廣西師范大學
2月19日~2月20日
2月22日
江西省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網報
1月26日
河北省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2月29日-3月1日
3月3日
山東
濰坊市招生辦
網報
2月22日
湖北
使用聯考成績
1、校考報名時應辦理手續
(1)交驗本人身份證及相關省2016年普通高校美術專業考試準考證明。
(2)繳納報名費、考試費150元。
(3)領取《淮海工學院美術類專業考試準考證》。
2、專業考試科目
(1)素描(8開畫紙,人物默寫)(滿分150分)
(2)色彩(8開畫紙,靜物默寫)(滿分150分)
3、考生食宿自理,自備畫具、用具。
4、考生須持報考我校的《淮海工學院美術類專業考試準考證》及《身份證》進入考場參加考試,考生須嚴格遵守考試紀律。
5、我校于4月15日前公布美術類校考專業測試成績。考生可登陸淮海工學院招生信息網查看自己的成績,網址:zsxx.hhit.edu.cn/。專業考試成績不查卷。
四、文化考試
考生按所在省(區、市)招辦公布的《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簡章》及其它有關規定參加高考報名及全國(省)統一文化考試。
五、志愿填報
獲得我校《美術類專業測試合格證書》(所在省專業統考成績須合格),符合填報志愿基本條件的考生,方可報考我校。
六、錄取原則
(一)合格分數線確定辦法:專業分數線由我校按照不超過各省招生計劃數的4倍確定;文化分數線執行生源所在地省級招生部門劃定的美術類專業本科文化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二)錄取辦法:
1、對報考我校,文化成績達各省美術類專業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并取得我校《美術類專業測試合格證書》的考生,將根據文化統考成績與專業校考成績相加后的總分從高到低順序擇優錄取。當投檔分相同時,專業分高者優先錄取。
2、如果在“文化成績達線、校考專業成績合格”生源范圍內征集志愿后仍未完成招生計劃,則在“文化成績達線、該省美術類專業統考(聯考)成績合格”生源范圍內征集志愿,直至完成招生計劃。
3、非美術類專業校考省份,則在“文化成績達線、該省美術類專業統考(聯考)成績合格”生源范圍內,按照各省錄取辦法錄取。
七、學費標準:6800元/生.年
八、聯系方式
聯系部門:淮海工學院招生辦公室
篇9
室內陳設設計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1.手繪效果圖中設計運用
室內陳設設計主要是在室內裝飾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完善的,在發展的過程中,手繪主要是設計思維表現的一種載體,可以真正使圖紙上的形狀變成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實體,而手繪效果圖主要在于設計的構思和原創性,最能體現出設計者內在的文化內涵。其中,手繪效果圖所能采用的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設計者需要根據室內陳設設計的實際需求,借助鋼筆、馬克筆等輔助手段,將各種色彩呈現出來,具有十分顯著的表現效果和彰顯力。這對設計者的專業要求比較高,設計者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同時還具備一定的繪畫基本功,還要對室內陳設設計的基本原理、表現手法等內容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滿足學生的藝術設計學習需求。因此,在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專門開設了《表現色彩》、《設計表達》的室內陳設設計的相關課程,不斷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2.基本理論知識中的運用
在室內陳設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相應設計基本原理,同時,還要將設計的空間形式的美法原則,室內陳設的相關概述等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把室內陳設的風格流派,空間布局、藝術設計的基本原則等內容進行融合性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實際教學的需要,開設專門性的《室內陳設藝術》、《圖案基礎》、《室內設計基本原理》等課程,滿足現代室內陳設設計的基本需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電腦效果圖中涉及運用
在室內陳設設計過程中,還需要借助計算機設備進行輔助教學,電腦效果圖可以很好的將手繪效果圖呈現出來,使得圖像更加形象具體的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還能更好的表達出室內陳設設計的效果。同時,電腦效果圖主要是通過電腦呈現出來的,也是對設計者內在情感的一種表達,可以將設計者的設計理念、設計的原創性等方面的內容呈現出來,成為一種全新的設計思想語言,可以方便設計者與客戶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因此,在高校室內陳設設計教學過程中,學校專門開設了《計算機輔助設計》、《3DMAX》等相關課程,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設計者自身的計算機水平,還能增強設計者的市場競爭力,提高設計者的社會適應能力,推動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4.空間模型制作中的運用
在室內陳設設計教學過程中,將設計圖紙完成之后,就需要進行空間模型制作。在實際的空間模型制作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購買相關的制作材料,根據設計的相關方案將設計作品通過模型制作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實際的空間模型制作過程中,還要對模型的陳設搭配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學習和掌握。教師在實際的空間模型制作中,要對學生定期進行陳設搭配訓練,為學生的陳設搭配提供相應的訓練機會,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室內陳設設計的水平,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現有的設計水平,還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校室內陳設設計教學過程中,學校專門開設了《室內綠化》、《人體工程學》的課程,來滿足現代室內陳設設計的實際需求,提升學生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5.教學課程實踐中的運用在室內陳設設計教學過程中,空間模型制作就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在課程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室內空間結構的實際情況,考慮到房子室內的住宅價值,比如,民居住宅空間,辦公住宅空間等等,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提供一些針對性的實踐教學內容。針對一定的主題空間結構進行課程教學設計,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調研,崗位實習等實踐性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設計能力。同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學生進行高強度的、集中的畢業設計訓練,充分激發學生潛在的設計創作靈感,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更好的融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設計作品的原創性,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創新室內陳設設計教學方法的具體措施
1.提高課程教學的實用性
在室內陳設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明確室內陳設設計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和設計表現力,增強學生對空間結構的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在室內陳設設計教學過程中,要對原有的設計教學課程進行改進和創新,不斷擴大設計課程的實用性。在實際的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一些基本的功能性、概念性室內陳設設計理論的教學,還要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機會和空間,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增強室內陳設設計作品的原創性和價值,提升室內陳設設計作品的品質,注重設計的每個細微細節,這樣才能增強設計作品的文化內涵。因此,在實際的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分析設計作品,制作相應設計模型,具備相應的創新意識,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完美結合,提高室內陳設設計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開展體驗式課程教學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在室內陳設設計過程中,要先對室內設計的相關內容進行實踐體驗感受,加深對室內陳設設計的理解和感知。因此,在實際的室內陳設設計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體驗式課程教學,教師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體驗效果進行總結和評價,這樣才能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設計修養。在體驗式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比如家具、花藝、裝飾品等等,還要考慮到各種設計流行的趨勢、設計的市場狀況等等,還要對教師團隊進行定期培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實踐練習的機會,建設相應的實訓場地,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深入的了解設計行業的市場發展狀況,還能為自己的設計作品增添一些新的市場元素,增加設計作品的原創性。
3.公共藝術設計內容
公共藝術主要是指在一種公共開放的空間中進行藝術創作,并進行相應和環境設計。公共環境是人們作為一個社會群體的活動場所,其中包含了地理地貌、文化、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內容,都與人們的生存環境密切聯系在一起,公共藝術之所以被稱之為“公共藝術”,主要是將藝術放在一個公公群體中,這種藝術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并存放在一定的公共空間內。比如,一些史前壁畫,雕刻、各種陵墓藝術都可以被稱之為“公共藝術”,在公共藝術設計過程中,要尊重大自然的原生態環境和各種異質性的生態文化經驗,還要從歷史的文化符號中,深入挖掘潛在的民族文化內涵,增強室內陳設藝術設計的價值。
篇10
[關鍵詞]圖書館;細節服務;知識導航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01-0281-02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擴展和深入,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在培養跨世紀的復合型人才上,大學圖書館擁有第一課堂無法比擬的廣闊天地。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在總結世界圖書館發展史時曾提出“書是供使用的,書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為每本書尋找它的讀者,節省讀者的時間”。對照這四條法則,我們應該順應時代需求,在工作中不斷尋求創新與發展,采用新技術、新方法來加強對讀者的細節服務。
一、與廣大師生信息咨詢需求與服務意見的互動
(一)與讀者的互動
人際互動實際上也是一種資源的協同,因為人才是真正的知識承載者,是組織最寶貴的戰略資源。
讀者對信息資源的需求與服務意見就好比一面鏡子,折射出圖書館細節服務的價值。以往有一種習慣思路,認為了解讀者、研究讀者就是統計出讀者的類型、數量,調查讀者喜歡什么書,需要什么書。事實上,研究讀者應該是一項長期而又系統的工作,要靠平時細致入微地調查,深入地研究,長期地積累。要研究讀者需求的綜合性、多變性。讀者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僅需要文獻,也需要某個具體的事實和數據;既有學習提高的需求,也有消遣娛樂的需求,而且這些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熱點的轉化、個性化的體現而變化。為了深入了解廣大師生對信息資源和服務的需求,長期以來十分重視與讀者的互動。如:定期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讀者問卷調查,邀請讀者開座談會,通過讀者協會的學生會員深入到學生讀者中去面對面地了解他們的意見與需求。并通過辦公室意見簿、校園網圖書館主頁中的論壇版面、館長信箱等搜集讀者的心聲。以“貼近學科、貼近教學、貼近師生”為宗旨,發揮“為書找人、為人找書”的知識導航作用。經充分調查研究各院系的學科建設、專業設置后,在廣泛征求讀者意見與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地用書刊利用率來校準圖書、期刊的采訪定購,以最大限度保障教育教學對文獻信息的需求。
(二)信息咨詢服務
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加優質快捷的服務,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數據庫。系統內容包括新書新刊通報、館藏圖書檢索、館藏期刊檢索、分類引導檢索、二次文獻檢索、個人借還查詢、讀者預約查詢、讀者賬目查詢等自助服務。該系統是師生們打開圖書館知識寶庫的“鑰匙”。讀者只需要鍵盤和鼠標,就可以實現對館藏資源和服務的瀏覽與互動。
圖書館門廳精心設置的導覽標識牌,清楚的列明了二十二基本大類圖書在館分布情況及各服務書庫平面圖、圖書館網上電子資源指南、閱覽室介紹、讀者須知等。這些標識就如大海中的燈塔,幫助讀者迅速熟悉圖書館內的服務功能。
(三)為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服務
畢業論文、情報教育、文獻建設、信息服務畢業論文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至關重要,因所有申請學位的學生都必須提交論文并進行論文答辯。而論文的質量與學生選題和查詢文獻信息密切相關。不少學生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在如何高效地收集與合理利用文獻資料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論文選題雷同,論文題意或所表達的內容缺乏新意論文題目確定后難以查到所需資料等。針對這些問題,作為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功能的圖書館,可通過對學生進行情報教育、加強自身文獻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信息服務等方式,引導學生較好地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
我國高校對大學生的情報教育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對新生進行圖書館利用教育,二是在高年級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前者屬于導向階段的用戶教育,其目的是為了使新生了解本校圖書館的基本概況;后者屬于課程教育,使讀者有靈活運用情報信息的能力。首先使學生掌握一套檢索文獻資料的科學方法。通過學習,學生知道文獻檢索的一般途徑有:(1)分類檢索―――按學科分類體系查找主題索引―――通過文獻資料的研究對象,也就是通過反映文獻內容的主題詞查找;(2)書名索引―――根據書刊名稱查找;(3)著者索引―――根據著者查找;(4)其他途徑―――可通過除以上三種方法外的其他一些輔助的檢索途徑來查找文獻資料,如人名索引、地名索引、事件索引、分子式索引等。其次是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檢索手段。隨著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的發展,文獻檢索手段也逐步現代化。學生通過學習,既掌握了基本的手工檢索,又能熟悉和利用計算機檢索,并可利用互聯網絡查詢國內外文獻信息,獲取與論題有關的文獻資料。
合理收集相關的文獻目錄、索引因為這類書籍屬于檢索工具書,對研究人員查找資料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其中的專題目錄對學生撰寫論文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這類書常以文摘、題錄、索引、數據庫來命名,收集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圖書館常見的有《全國報刊索引》哲社版、自科版,各收集了4000種以上期刊,能夠為用戶集中地提供最新的學術動態、科研信息,是一種很好的檢索工具類刊物;專題目錄數據庫有《中國學位論文書目數據庫》,該書收集的是國家法定學位論文收藏的各院校向中國科技情報所送交的自然科學領域的全部學位論文;另外還有一些專題文摘,如《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機械工程文摘》等。學生通過檢索查閱,既可避免論題重復,又可使學生從別人的論文中得到啟發。
建立健全本院校學位論文收藏管理體系我國大部分高校圖書館收藏本校畢業生的論文數量較少,學生論文大多由各院系資料室收藏使用面窄,利用價值不高。這也使新一屆畢業學生對以往畢業生的論文選題缺乏了解、認識,造成學生長期局囿于同一教師的同一命題中。如果各系都能把每一屆畢業生的優秀論文歸入圖書館,由圖書館統一管理,并按學科編成歷年學位論文索引,肯定有利于指導新一屆畢業生進行論文寫作。
盡管對學生進行了文檢課教學,但他們在查找資料時仍需要圖書館員的幫助。圖書館可根據各類畢業生的需要,指定專業館員為學生提供系統性的專業書刊文獻,檢索國內外的有關研究信息,編制專題資料目錄,幫助他們完成學位論文和畢業設計任務。具體可采取如下措施、指導學生在新書展架上,每期更新所有當期新上架的書目,將推薦用書陳列在“新書推薦櫥窗”內,使廣大師生能在第一時間用精品之書,品鑒文明之味。
(四)開展個性化培訓
學科館員有計劃地定期開設學科個性化培訓講座,引導讀者善于利用現代化檢索工具,提高其檢索技能,提高其駕馭文獻的能力。并且把嶄新的圖書館形象、功能、服務項目等具體可感地展現在參與培訓的讀者們面前,讓他們引導更多的讀者走進圖書館,充分利用圖書館擁有的信息資源拓寬其專業視野。
二、流通工作中的細節服務
(一)知識導航
流通服務是直接面對讀者的服務,是圖書館員與讀者一對一的互動,是讀者最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一種服務。為了有效的發揮知識導航作用,館員們從過去的等待借閱轉變為主動推介。在流通服務中眼勤、手勤、腿勤,經常巡視書庫,對讀者自身存在和發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識需求和精神心理問題給予關注、探索、指點和解答,并給不同階段和不同專業的學生讀者予以督導。如:新入學的新生對大學圖書館感到既陌生又神秘,同時也十分的向往,總是想怎樣才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圖書資料。館員們就熱心指導其閱讀技巧和方法,培養其借閱行為,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大二、大三年級的讀者,他們已逐漸適應大學學習生活,進入了穩步求知階段。為了滿足他們不同的興趣愛好和信息需求,館員們及時地為他們推薦結合其專業、科學發展前沿及社會發展趨勢等方面的可讀性、實用性強的書籍。對于即將畢業的大四讀者,考慮到他們的閱讀心理是圍繞著畢業和就業兩個方面,他們需要為自己的畢業設計查找、搜集專業資料。館員們就推薦他們多閱讀學術期刊和工具書,以及大學生擇業、就業指導方面的書籍。館員們用心、用情的服務,使學生讀者們不僅在圖書館獲得了心靈上的熏陶,還從各種書刊資料中獲得了知識。
(二)充足的服務時間
為了讓讀者有足夠的時間在圖書館查閱文獻,使圖書館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閱讀需求,圖書館適當延長了流通部書庫的開放時間。校內行政班一周實際上班時間為40小時,本館一周開放72小時,館員工作時間實行輪班制。 另外,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讀者借閱信息等全天24小時在校園網上運行。師生們足不出戶,在自己家中、寢室、教室、掌上電腦終端上網進入圖書館主頁,所需信息就一目了然、盡收網底。
(三)服務環境的人性化
為讀者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賞心悅目的助讀環境及舒適便利的閱讀設施必不可少。正如博爾赫斯所贊美的那樣:“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所以,圖書館非常關注環境營造中的細節。如:在圖書館各書庫和閱覽室擺放常青植物,粘貼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名言名錄。書庫和期刊閱覽室干凈整潔,書刊上架排列有序,閱覽桌的擺放位置采光良好,座位間的疏密度安排合理等。 不僅如此,更關注服務中的細節。如:每個書庫門外設有存包柜、供應飲用水、及時催還圖書、實行掛牌服務、注重視覺標識及書目排架指引牌的設置等。
使每一個到圖書館的讀者,經由圖書館各個交織穿透的空間,找到自己心愛的書刊,退隱到心靈的角落,沉浸在求知的喜悅里。在讀者偶爾不經意地遠眺校園各處的景色,驚奇地發現四季的變化和自己成長的喜悅時,圖書館就成了一個他們想一去再去的地方。
四、結語
高校圖書館實行讀者第一,用戶至上的細節服務,必然會在讀者間產生巨大的親和力,這不僅有利于融洽圖書館與廣大師生的關系,取得他們的支持,提升藏書利用率,更有利于使圖書館的長遠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
- 上一篇:工程造價畢業設計總結
- 下一篇:招標文件畢業設計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