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計量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2 04:22: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業計量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業計量論文

工業總產值計量經濟論文

計量經濟學論文

(一)內容提要

本文主要通過對我國2004年各地工業總產值進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工業總產值為被解釋變量,以其它可能對工業總產值有明顯影響的因素為解釋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并利用模型對工業總產值進行數量化分析,就當前形勢下通過何種方式才能提高工業總產值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

關鍵詞:工業總產值多因素分析投入固定資產勞動計量經濟學

Summary

ThispapermainlybyChinain2004toaroundindustrialoutputformulti-factoranalysis,establishagrossvalueofindustrialoutputwastheexplanatoryvariable,Otherpossibletotheindustrialoutputvaluehasobviousimpactonthevariablefactorstoexplainthe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odel,anduseofindustrialoutputmodelforquantitativeanalysis,onthecurrentsituationbywhatmeanscanimprovetheindustrialoutputvalueofsomeoftheadviceavailable.

查看全文

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范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學研究工作的全面總結,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

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學術文獻資料,是申請和授予相應學位的基本依據。學位論文撰

寫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基本訓練之一,必須按照確定的規范認真執行。指導教師應

加強指導,嚴格把關。

論文撰寫應符合國家及各專業部門制定的有關標準,符合漢語語法規范。

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除在字數、理論研究的深度及創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查看全文

建筑期刊學術論文研究

摘要:期刊論文是反映建筑理論研究的一個獨特窗口,文章運用文獻計量學的研究方法,收集1978—2018年間由陜西省理論工作者發表在建筑期刊上的論文,統計分析論文的文獻數量、核心作者群、關注熱點、研究趨勢等特點,從而多維度地呈現陜西省當代建筑理論研究的狀況。

關鍵詞:建筑期刊;理論研究;文獻計量學;統計分析

1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陜西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百廢待興的落后省份,發展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大省,建筑行業、建筑文化、建筑理論研究工作都取得了累累碩果。先進的技術與思想的不斷傳入,與西部地域特色的沖突、碰撞使得建筑理論工作者不斷思考陜西省建筑的正確發展道路。進入新千年,陜西省的建筑創作與理論研究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一帶一路”“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也給陜西省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在此多重機遇時刻,統計分析其學術成果,有利于理清其研究脈絡[1]。文章以文獻計量學為研究方法,梳理陜西省自改革開放后建筑理論研究相關論文的發表情況,可以對陜西省當代建筑理論研究的現狀了解得更加全面,為今后的發展及研究提供借鑒[2]。

2研究對象的確定

2.1文獻作者的確定文章所說的文獻作者即陜西省建筑理論工作者,包括陜西省各大設計機構以實踐為主的執業建筑師、陜西省高校建筑學科以研究為主的教師及學生、相關政府機關單位的研究人員以及社會建筑團體等。文章對論文的收集以研究機構為單位,這些研究機構包括(1)高校類: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2)設計院類: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陜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西安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等;(3)政府機關單位:西安市規劃局。2.2主流建筑期刊的確定陜西省建筑理論工作者發表在建筑學主流期刊上的論文往往代表著較高的理論研究水平,對主流建筑期刊的選擇,可以從三方面來考慮:一是考慮學術上的代表性,即建筑學術界所認定的學術期刊,結合核心期刊的評定原則及老八校所認定的A類建筑期刊;二是考慮時間上的代表性,即所選期刊盡量能涵蓋所研究的時間段,期刊發文載文量有保障;三是兼顧陜西省省情,考慮陜西省創辦的主要建筑期刊。最終文章選定《建筑學報》《世界建筑》《建筑師》《新建筑》《華中建筑》《時代建筑》《建筑創作》《城市環境設計》《城市建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合計共11種建筑期刊,其中有些雜志幾經改名,其不同命名階段也在統計項期刊中,統計結果則算在現在的期刊名稱中[3,4]。文章對學術論文的收集以論文作者的機構為單位,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收集這些研究機構在1978—2018年期間所發表在主流建筑期刊上的與建筑理論研究相關的學術論文,其中有些機構經歷幾次改名,單位名稱也存在不規范情況,甚至有些作者沒有附加單位機構,在收集過程中盡可能對其進行查漏補缺。

查看全文

文科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計量經濟學是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重要核心課程之一,對學生定量化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了文科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諸如教學方法定位單一模糊、對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重理論輕實踐情況突出及課程考核方式有待改進等問題,并從課程定位調整、提高思想認識、重視實踐教學和改進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解決對策,以期為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科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

計量經濟學是高等學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八大核心課程之一,從教育部決定將計量經濟學納入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各專業核心課程至今,已有近20年的歷史,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可。由于計量經濟學需要較強的數理功底,且要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被普遍認為教學難度大、學習難度大,如何教好、學好該門課程就成為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經濟與管理類專業作為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的一個龐大群體,積極改進并提升其教學效果,對于計量經濟學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梳理了文科類專業的特殊性及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為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文科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

計量經濟學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指導委員會認定的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八門核心課程之一,經濟學所有分支學科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均需運用計量經濟學進行理論模擬、數據分析和結論驗證,因此,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計量經濟學知識進行研究,就成為經濟學學科學生和科研人員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多數高校在本科、碩士和博士階段均將計量經濟學作為必修課程。作為經濟學、數學和統計學的有機結合,計量經濟學學習需要有充足的學時,而不少學校對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總課時僅36~42個,其中還包括4~10個學時上機操作課,個別學校甚至將其作為選修課對待,在實踐中運用較多的面板數據模型、二元選擇模型等往往沒時間講解,學生上機操作也只是對照步驟機械進行,難以對軟件運用做到融會貫通,更無法將計量經濟學的精髓完全領悟。

查看全文

質監人員工作計劃

*年,中國計量測試學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國家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學會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國家質檢總局、中國科協的部署,組織學會全體職工傳達學習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組織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10月起,參加了國家質檢總局召開的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意見》;參加了國家質檢總局召開的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報告會,國家行政學院許耀桐教授作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報告;中央黨校楊秋寶教授作“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問題”的專題輔導報告;學會組織黨員集中學習,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購買了學習書籍,安排黨員其他時間自學。學會作為國家質檢總局和中國科協聯系計量測試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緊密團結廣大計量測試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員和計量管理人員,較好地發揮了社團組織的指導、服務、自律、協調和監督的作用。在學會理事會和理事長領導下,在國家質檢總局和中國科協的大力支持下,在秘書處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學會的各項工作都有很大進展,開創了學會工作的新局面。

*年工作總結

一、積極組織國內外計量學術交流研討活動

(一)組織海峽兩岸計量學術交流活動

1、海峽兩岸流量計量與質量分析研討會于*年2月19日-22日在臺灣成功大學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6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專題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由計量測試學會和計量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由成功大學承辦;支持單位有計量科學研究院、計量學院、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團、工業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等。會議24篇。另外,還組織參觀了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和成功大學。

2、第七屆海峽兩岸計量與質量學術研討會于*年9月26-29日在杭州成功舉辦。大會由計量測試學會主辦、中國計量學院承辦、計量工程學會協辦。參加這次研討會的嘉賓有:質檢總局計量司韓毅先生、臺灣標準檢驗局陳介山先生、臺灣量測中心主任、計量工程學會理事長段家瑞先生、中國計量學院副校長蔣家新先生、工程院院士張鐘華先生、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巡視員楊援寧先生、計量工程學會秘書長鄭森皓先生等。來自海峽兩岸的9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研討會。質檢總局計量司司長韓毅先生、計量工程學會理事長段家瑞先生、中國計量學院副校長蔣家新先生等分別在大會上致辭;計量測試學會秘書長王順安先生致辭,向來自海峽兩岸參加這次研討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開幕式后,著名專家張鐘華院士做了題為“21世紀計量科學展望”的主題報告,臺灣量測中心主任段家瑞博士做了題為“臺灣計量發展與展望”的主題報告。

查看全文

金融教育學研究論文

摘要:當前在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學研究出現了數學形式主義的傾向,雖然數學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優勢,但該種形式主義傾向對于金融學研究的危害性和抑制性極大。通過對2006級金融學研究生論文的抽樣進行分析,提出當前金融學研究生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嚴重的數學形式主義傾向,并針對其產生的巨大危害提出金融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案及措施。

關鍵詞:金融學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及局限性

金融學的研究方法多樣,包括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結合、數量經濟模型分析、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為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學才具有了科學性及嚴謹性。但當前從世界范圍看,在整個20世紀中,金融學作為一門學科已呈現出急劇的狹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來解釋世界及現象;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代數、積分、計量經濟學以及博弈論等在一些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已超過了90%。一些極度崇尚數學的金融學家們認為,通過建立相對于現實世界簡化的模型,然后再對模型進行分析和討論,來呈現這種精確性和嚴謹性,而不再去過多的考慮該模型對于現實世界的預測和解釋能力,這使金融學逐漸成為一門“純技術學科”,更加關注數學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了。

但金融學并非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其最終目標應該是為了解釋真實世界的現象及結果。一些一流的美國金融學雜志對于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對于大量來自各國的論文采用是否有數學模型作低成本的篩選,這使數學形式主義成為一種金融學及經濟學的學術標準、一種范式和一種時尚。

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風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中國最優秀的經濟類學術期刊《經濟研究》,是廣大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人員的研究坐標,但縱觀近些年發表的文章,充斥著大量的數學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結論是不正確的或者僅僅是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國的數據上,也是可以容忍的。這讓很多長年從事金融學和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們產生困惑,他們認為,經濟及金融學說史以及對于現實經濟歷史的學習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關注理論的來龍去脈及發展,一篇精美的數學文章就足以代替了。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蔓延危害極大,所謂過猶不及,其發展不僅會極大的抑制研究人員及學者們的創造力及新思想的誕生,也會對在校研究生們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

查看全文

金融學研究教育探討論文

摘要:當前在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學研究出現了數學形式主義的傾向,雖然數學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優勢,但該種形式主義傾向對于金融學研究的危害性和抑制性極大。通過對2006級金融學研究生論文的抽樣進行分析,提出當前金融學研究生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嚴重的數學形式主義傾向,并針對其產生的巨大危害提出金融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案及措施。

關鍵詞:金融學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及局限性

金融學的研究方法多樣,包括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結合、數量經濟模型分析、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為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學才具有了科學性及嚴謹性。但當前從世界范圍看,在整個20世紀中,金融學作為一門學科已呈現出急劇的狹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來解釋世界及現象;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代數、積分、計量經濟學以及博弈論等在一些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已超過了90%。一些極度崇尚數學的金融學家們認為,通過建立相對于現實世界簡化的模型,然后再對模型進行分析和討論,來呈現這種精確性和嚴謹性,而不再去過多的考慮該模型對于現實世界的預測和解釋能力,這使金融學逐漸成為一門“純技術學科”,更加關注數學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了。

但金融學并非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其最終目標應該是為了解釋真實世界的現象及結果。一些一流的美國金融學雜志對于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對于大量來自各國的論文采用是否有數學模型作低成本的篩選,這使數學形式主義成為一種金融學及經濟學的學術標準、一種范式和一種時尚。

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風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中國最優秀的經濟類學術期刊《經濟研究》,是廣大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人員的研究坐標,但縱觀近些年發表的文章,充斥著大量的數學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結論是不正確的或者僅僅是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國的數據上,也是可以容忍的。這讓很多長年從事金融學和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們產生困惑,他們認為,經濟及金融學說史以及對于現實經濟歷史的學習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關注理論的來龍去脈及發展,一篇精美的數學文章就足以代替了。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蔓延危害極大,所謂過猶不及,其發展不僅會極大的抑制研究人員及學者們的創造力及新思想的誕生,也會對在校研究生們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

查看全文

金融學研究生教育問題探討論文

摘要:當前在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學研究出現了數學形式主義的傾向,雖然數學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優勢,但該種形式主義傾向對于金融學研究的危害性和抑制性極大。通過對2006級金融學研究生論文的抽樣進行分析,提出當前金融學研究生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嚴重的數學形式主義傾向,并針對其產生的巨大危害提出金融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案及措施。

關鍵詞:金融學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及局限性

金融學的研究方法多樣,包括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結合、數量經濟模型分析、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為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學才具有了科學性及嚴謹性。但當前從世界范圍看,在整個20世紀中,金融學作為一門學科已呈現出急劇的狹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來解釋世界及現象;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代數、積分、計量經濟學以及博弈論等在一些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已超過了90%。一些極度崇尚數學的金融學家們認為,通過建立相對于現實世界簡化的模型,然后再對模型進行分析和討論,來呈現這種精確性和嚴謹性,而不再去過多的考慮該模型對于現實世界的預測和解釋能力,這使金融學逐漸成為一門“純技術學科”,更加關注數學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了。

但金融學并非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其最終目標應該是為了解釋真實世界的現象及結果。一些一流的美國金融學雜志對于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對于大量來自各國的論文采用是否有數學模型作低成本的篩選,這使數學形式主義成為一種金融學及經濟學的學術標準、一種范式和一種時尚。

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風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中國最優秀的經濟類學術期刊《經濟研究》,是廣大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人員的研究坐標,但縱觀近些年發表的文章,充斥著大量的數學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結論是不正確的或者僅僅是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國的數據上,也是可以容忍的。這讓很多長年從事金融學和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們產生困惑,他們認為,經濟及金融學說史以及對于現實經濟歷史的學習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關注理論的來龍去脈及發展,一篇精美的數學文章就足以代替了。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蔓延危害極大,所謂過猶不及,其發展不僅會極大的抑制研究人員及學者們的創造力及新思想的誕生,也會對在校研究生們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

查看全文

北大核心和科技核心的區別

1、編輯出版單位不同

《總覽》由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研制而成,屬于民間性質;而《統計源期刊》由國家科技部委托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具有一定官方性質。

2、學科分類原則不同

兩者都采用分學科統計評價指標數據的方法。學科劃分對期刊評價結果影響很大,學科劃分過大,小學科學術性強的期刊會被淹沒;劃分過細,小學科的一般性期刊就會進入核心區。《總覽》基本依據《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劃分學科,同時考慮學科期刊的數量、期刊性質等多種因素,共設學科類目74個。《統計源期刊》則根據國家技術監督局的學科分類國家標準和《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第4版)》的學科分類原則,同時考慮綜合性期刊情況及各學科期刊數量與學科性質差異,增設了綜合類和理工大學、工業綜合類、管理學類,對農業學科及醫藥衛生類學科作了進一步細分。

3、期刊的來源與范圍不同

《總覽》以52種數據庫或文摘刊物作為評價指標統計源,統計文獻量總計達943萬篇,涉及期刊1.2萬種,通過多指標綜合評價的定量評價方法及定性評價,取各學科專業期刊數量的15%和進入統計的期刊數量的2%,共評選出1798種核心期刊。覆蓋的學科范圍廣泛,包括社會學科(社會學、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教育、歷史等)與自然學科(醫藥、農業、工業技術等),但未收錄港、澳、臺及國內出版的英文刊物。

查看全文

國內勝任特征研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研究范圍;我國勝任特征研究狀況分析;基本結論與研究展望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國最早于1998年開始系統引進、研究這一方法、研究的文獻來源于CNKI的《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載文量分析、公開發表文獻的數量反映了一門學科的研究水平和發展程度、我國勝任特征研究經歷了萌芽、導入和發展三個階段、文獻來源分析、我國勝任特征研究論文主要發表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刊物上、著者分析、最終按發文量排序整理統計出著者分布情況、內容分析、關鍵詞分析、學科類別分析、研究層次分析、國內勝任特征研究具有幾方面特點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基于2001—2009年期間發表的1757篇勝任特征領域的學術論文,采用文獻計量法對勝任特征理論研究文獻的載文量、著者、主題等角度進行了分析,描述了近9年來我國勝任特征理論研究的發展狀況與趨勢,對勝任特征研究論文的發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論文關鍵詞:勝任特征研究綜述文獻計量法

我國最早于1998年開始系統引進、研究這一方法。本文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勝任特征的研究論文進行定量分析,可以從特定的角度來了解國內勝任特征的研究歷程、發展水平與動向。自1973年美國學者McClelland提出勝任特征概念以來,學術界在世界范圍內很快掀起了勝任特征運動的研究浪潮。勝任特征是個體的較為持久的潛在特征,它與一定工作或情境中效標參照的有效或優異績效有因果關系。

一、研究范圍

為對國內勝任特征的研究進展進行全面地探討,本文采取文獻計量法進行分析。研究的文獻來源于CNKI的《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涵蓋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中國年鑒網絡出版總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國家科技成果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專利數據庫、中國標準數據庫、國外標準數據庫、中國圖書全文數據庫。以勝任特征、勝任素質和勝任能力作為檢索詞針對題名和關鍵詞進行檢索,時間限定為2001年至2009年10月9日,共得到相關研究文獻1757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