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概論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5 23:13: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業概論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業概論論文

馬歇爾企業家素質分析論文

一、企業家的界說

在馬歇爾之前,已有經濟學家使用“企業家”這一概念。在坎蒂隆的《商業性質概論》中多次使用了“Entrepreneur”這一術語。在他看來,企業家的外延很廣,比如租地農場主、布商、制造商、面包師、屠戶、商店店主和零售商等等。(p25-26)亞當·斯密,“對企業家的界說為后繼經濟學家研究企業家問題確立了基本框架”(p275)。他認為,資本家(企業家)“幾乎沒有勞動”,但由于其資本的墊付能力而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在《政治經濟學概論》中,對企業家做出了明確的定義。他說,企業家“是應用既得的知識創造供人類消費的產品”的人(p372)。在馬歇爾的著作中,企業家的地位很重要。馬歇爾喜歡在企業家前面加上限定詞,例如“機警的企業家”,“機敏的企業家”,“謹慎的企業家”等,這無疑包含著馬歇爾的價值判斷。在《經濟學原理》的正文中,馬歇爾沒有給出“企業家”的直接定義,所以通過馬歇爾的敘述,必須明確“企業家”所指代的內容。

馬歇爾在談到生產要素之一的組織時,涉及到了企業管理。他說:“在大多數營業中,都有企業家這個特殊階級參與其事。”(p305)“在近世的大部分營業中,能夠如此地指導生產以致一定程度的努力能最有效地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任務,不得不分裂開來,而轉入專門的雇主手中,或用較為普通的名詞來說,轉入商人的手中。他們‘冒著’或‘擔當’營業的風險;他們收集了工作所需要的資本和勞動;他們安排或‘計劃’營業的一般打算,并監督它的細小事情?!保╬305)可見企業家是營業中的主體,是中間人,是商人。企業家所擔當的角色是企業中風險的承擔者和管理者。在《經濟學原理》的附錄中,馬歇爾給出了一個近乎定義的論述:“這一名詞來自亞當·斯密而慣用于歐洲大陸,用它來指那些把企業的風險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組織工業工作中應盡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適當不過了?!?p392)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企業家是勞動者,企業家只有在工業中,才能稱之為企業家,并且要承擔一定的職能,盡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礎上,馬歇爾對企業家進行了分類:“一類引用先進的企業方法,另一類墨守成規”。

二、企業家的素質及作用

馬歇爾道出了理想的企業家所需的才能。

馬歇爾依據企業家所履行的不同職能對其所需的能力和素質進行了分析。

查看全文

教學方法感性認識論文

論文關鍵詞:采煤概論;教學體系;教學方法;感性認識

論文摘要:“采煤概論”是一門讓非采煤專業學生學習有關煤礦專業知識的課程,它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較少的時間、精力,讓學生去全面了解煤礦工程技術的基礎知識、煤礦的主要開采技術及與煤礦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工作不是孤立進行的,它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者的統一。教師應掌握完備的科學教育體系,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采煤工程實踐,盡可能多地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條件時,組織學生參加煤炭科技創新學習小組。

采煤概論是一門讓非采煤專業學生學習有關煤礦專業知識的課程,它力爭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較少的時間、精力,全面了解煤礦工程技術的基礎知識、煤礦的主要開采技術及與煤礦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也即是投入與產出的問題。如何以少量的投入,產出高質量優秀的合格品,使非采煤專業學生學習“采煤概論”后,能夠全面理解采煤知識理論,也即是非采煤專業學生在不對煤礦進行認識、生產實習的基礎上,并且“采煤概論”的課時又少于“采煤學”課時的條件下,運用采煤基本理論解釋、解決煤礦生產中日常出現的實際問題。

一、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

1.1提高非采煤專業學生感性認識的方法及課程教學大綱應改變的地方

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發展過程總是經歷了感性認識,再上升為理性認識,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采煤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采煤學”這門專業課之前,已讓他們對煤礦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首先在大一學期末進行認識實習,即到各煤礦區進行參觀,熟悉煤礦的各種生產設施、建筑物、構造物及其使用用途,對煤礦工業廣場的布置及其地面工業廣場與煤礦井下生產的關系有所了解,然后學生在大二學期末進行生產實習。在進行生產實習之前,先到礦業工程學院實驗與教學中心的采煤模型?實習是在認識實習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煤礦的感性認識,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煤礦生產工藝過程,各種煤礦設備、設施的使用目的及運行情況,全面了解煤礦各種安全保障規章制度及措施。這時學生不只局限于地面參觀,往往再下到煤礦井下,熟悉地下各種巷道的名稱及開掘每種巷道的目的。學生往往深入到采煤一線一采煤工作面,觀看采煤生產全過程。采煤專業學生對煤礦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之后,在大三上學期便開始學習專業課“采煤學”。在學習“采煤學”過程中,安排學生上實驗課,即到礦業工程實驗與教學中心采煤模型室上采煤模型課。教師借助形象的采煤模型向學生講解“采煤學”中的一些較抽象、較難懂的采煤原理。非采煤專業的學生沒有進行過對采煤的認識、生產實習,沒有對煤礦的感性認識,如果要讓非采煤專業的學生學好“采煤概論”這門課,就必須加強他們對煤礦的感性認識。非采煤專業學生對煤礦感性認識的充分程度,是非煤專業學生學好“采煤概論”課的前提。

查看全文

高職院校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案例分析

論文關鍵詞:文化概論都江堰教學實踐

論文摘要:中國文化概論課程作為素質教育必修課程,如何能在有限的學時內激發學生最大的學習興趣,這對教師傳統教學方法形成挑戰,本論述試以思想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為例,結合筆者教學實踐,來闡述中國文化概論課程普遍適用的教學方法。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歷史,擁有源遠流長、豐富燦爛的文化創造和積累。這些歷史性的文化遺存,既真實記錄了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生存、成長所走過的漫長歷程,也為我們今天乃至將來創建新的文明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因此,從文化學的角度考察、闡釋和研究我們民族在歷史上創造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過程,對于我們總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探索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規律,以及提高全體人民的人文素質,都將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中國文化概論作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旨在幫助青年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提高人文素質。1999年,教育部將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確定為高等院校的主干必修課。中國文化概論是一門研究中國文化現象、體系和規律的綜合性學科。它是“高校所有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人文類核心課程”,具有其他專業性課程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

在教學實踐中,體現文化概論課程的基礎性,將傳統與現實結合,開拓學術視野,延伸思維觸角,一直是文化概論課程努力的方向。其中,中國思想文化作為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如何讓學生把握先哲思想的精華,領會其在現實中的應用,并能融匯到自己的人生思維中,是我們在教學中值得思考的。筆者試以道家哲學中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作為個案,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課堂教學方法,以供參考。

道家思想以老子為初創,《道德經》言簡意賅,博大精深。老子以深邃的智慧,探討了宇宙的形成與自然的規律,國家的治理與人類身心的修養等一系列重要問題,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著名的哲學概念,給人們以無窮的思想啟迪。兩千多年來,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化學、科學家乃至普通平民,紛紛從《道德經》中汲取智慧。如果學生文史功底薄弱,在理解上容易出現似是而非的狀況,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首先明確“無為而治”的思想內涵。

查看全文

語文影視教育管理論文

在新世紀里,中學語文教育將進入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嶄新階段,亦將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擔當開拓者的角色。然而當今我國中學語文教育所存在的相關問題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倡導。現代中學語文教學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沖擊,重視現代語文教育中的影視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培養中學生的人文素質,實現現代中學語文教學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

本論文首先分析我國中學語文教育存在相關的問題,強烈的感受到影視教育引入到中學語文教育的必要性。論文界定了相關影視教育的內涵,介紹了其相關的特點。作者分析了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拓展,文章最后闡述了影視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并結合實際構建影視教育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育、影視教育、引入、拓展

Abstract

Inthenewcentury,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willenterabigchange,thedevelopmentofthenewstage,inbasiceducationwillplaytheroleofpioneers.ButtodayChina''''s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bytherelevantproblemsareseriouslyhamperingthequalityofeducationadvocacy.Modernlanguageteachingschoolsfaceanunprecedentedimpacttothemodernlanguageeducationinfilmeducation,languagelearningcanenhancestudentsinterestedinthehumanisticqualityofstudents,teachingofmodernlanguagessecondarytothequalityofeducation.

Thispaperfirstanalysisofthe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issuesrelatedtoastrongsensefilmeducationsecondaryeducationintotheneedforlanguageeducation.Thepaperdefinestherelevanteducationalvideocontentonitsrelevantcharacteristics.Theauthoranalyzesthefilmeducationonthedevelopmentof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thearticledescribedthefilmeducationinthestatusoflanguageeducation,andeducationinlightoftheactualvideooftheprotectionmechanism.

查看全文

馬歇爾企業家理論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歇爾企業家素質

[論文摘要]馬歇爾立足于現實闡述了自己的企業家理論。馬歇爾從企業家的界說、企業家的能力和素質、企業家的作用幾個方面對企業家進行了分析。馬歇爾把企業家的界定與企業家的素質和職能聯系起來,認為企業家應擔當風險、經營管理和創新,并具有相應的知識、領導和一般能力。

阿弗里德·馬歇爾(AlfredMarshall1842~192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經濟學家,英國“劍橋學派”的創始人,同時也是新古典學派的代表。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中,闡述了其企業家思想。

一、企業家的界說

在馬歇爾之前,已有經濟學家使用“企業家”這一概念。在坎蒂隆的《商業性質概論》中多次使用了“Entrepreneur”這一術語。在他看來,企業家的外延很廣,比如租地農場主、布商、制造商、面包師、屠戶、商店店主和零售商等等。(p25-26)亞當·斯密,“對企業家的界說為后繼經濟學家研究企業家問題確立了基本框架”(p275)。他認為,資本家(企業家)“幾乎沒有勞動”,但由于其資本的墊付能力而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在《政治經濟學概論》中,對企業家做出了明確的定義。他說,企業家“是應用既得的知識創造供人類消費的產品”的人(p372)。在馬歇爾的著作中,企業家的地位很重要。馬歇爾喜歡在企業家前面加上限定詞,例如“機警的企業家”,“機敏的企業家”,“謹慎的企業家”等,這無疑包含著馬歇爾的價值判斷。在《經濟學原理》的正文中,馬歇爾沒有給出“企業家”的直接定義,所以通過馬歇爾的敘述,必須明確“企業家”所指代的內容。

馬歇爾在談到生產要素之一的組織時,涉及到了企業管理。他說:“在大多數營業中,都有企業家這個特殊階級參與其事。”(p305)“在近世的大部分營業中,能夠如此地指導生產以致一定程度的努力能最有效地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任務,不得不分裂開來,而轉入專門的雇主手中,或用較為普通的名詞來說,轉入商人的手中。他們‘冒著’或‘擔當’營業的風險;他們收集了工作所需要的資本和勞動;他們安排或‘計劃’營業的一般打算,并監督它的細小事情?!保╬305)可見企業家是營業中的主體,是中間人,是商人。企業家所擔當的角色是企業中風險的承擔者和管理者。在《經濟學原理》的附錄中,馬歇爾給出了一個近乎定義的論述:“這一名詞來自亞當·斯密而慣用于歐洲大陸,用它來指那些把企業的風險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組織工業工作中應盡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適當不過了。”(p392)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企業家是勞動者,企業家只有在工業中,才能稱之為企業家,并且要承擔一定的職能,盡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礎上,馬歇爾對企業家進行了分類:“一類引用先進的企業方法,另一類墨守成規”。

查看全文

經濟管理類電子商務論文

一、電子商務概論教學現狀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通過標準教材的章節,結合互聯網一些案例開展講授式教學,有條件的學校還會購買一些實驗軟件供學生實踐。雖然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關注到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授課內容問題

電子商務課程本身包含的范圍非常廣,從技術到商業模式再到營銷推廣,從整體戰略到商業細節,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電子商務的所有內涵以及操作手段包括技術實現都講述清楚,則需要花費大量的課時。另外,根據教學大綱安排,教學課時中還包括上機實踐的時間,顯然,這又大大壓縮了授課的時間,在規定課時內要將電子商務所涵蓋的所有概念、內容、技術等全部講遍,那么其講授內容只能是泛泛的,灌輸式的,很多時候學生對一個概念或者商務模式沒有很好的理解,就已經轉入到下一個章節的學習,最后的結果是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僅了解了某種電子商務模式的名稱,而實際的內涵知之甚少,一知半解的學習造成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的狀況,實踐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鍛煉。這種狀況與電子商務課程本身的實踐性與創新性特點相背離,與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是相背離的。

(二)教材建設問題

就目前的電子商務概論類教材來看,主要存在著幾方面的問題。

查看全文

電子商務教學改革論文

一、電子商務概論教學現狀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通過標準教材的章節,結合互聯網一些案例開展講授式教學,有條件的學校還會購買一些實驗軟件供學生實踐。雖然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關注到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授課內容問題

電子商務課程本身包含的范圍非常廣,從技術到商業模式再到營銷推廣,從整體戰略到商業細節,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電子商務的所有內涵以及操作手段包括技術實現都講述清楚,則需要花費大量的課時。另外,根據教學大綱安排,教學課時中還包括上機實踐的時間,顯然,這又大大壓縮了授課的時間,在規定課時內要將電子商務所涵蓋的所有概念、內容、技術等全部講遍,那么其講授內容只能是泛泛的,灌輸式的,很多時候學生對一個概念或者商務模式沒有很好的理解,就已經轉入到下一個章節的學習,最后的結果是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僅了解了某種電子商務模式的名稱,而實際的內涵知之甚少,一知半解的學習造成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的狀況,實踐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鍛煉。這種狀況與電子商務課程本身的實踐性與創新性特點相背離,與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是相背離的。

(二)教材建設問題

就目前的電子商務概論類教材來看,主要存在著幾方面的問題。

查看全文

馬歇爾企業家理論探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歇爾企業家素質

[論文摘要]馬歇爾立足于現實闡述了自己的企業家理論。馬歇爾從企業家的界說、企業家的能力和素質、企業家的作用幾個方面對企業家進行了分析。馬歇爾把企業家的界定與企業家的素質和職能聯系起來,認為企業家應擔當風險、經營管理和創新,并具有相應的知識、領導和一般能力。

阿弗里德·馬歇爾(AlfredMarshall1842~192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經濟學家,英國“劍橋學派”的創始人,同時也是新古典學派的代表。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中,闡述了其企業家思想。

一、企業家的界說

在馬歇爾之前,已有經濟學家使用“企業家”這一概念。在坎蒂隆的《商業性質概論》中多次使用了“Entrepreneur”這一術語。在他看來,企業家的外延很廣,比如租地農場主、布商、制造商、面包師、屠戶、商店店主和零售商等等。(p25-26)亞當·斯密,“對企業家的界說為后繼經濟學家研究企業家問題確立了基本框架”(p275)。他認為,資本家(企業家)“幾乎沒有勞動”,但由于其資本的墊付能力而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在《政治經濟學概論》中,對企業家做出了明確的定義。他說,企業家“是應用既得的知識創造供人類消費的產品”的人(p372)。在馬歇爾的著作中,企業家的地位很重要。馬歇爾喜歡在企業家前面加上限定詞,例如“機警的企業家”,“機敏的企業家”,“謹慎的企業家”等,這無疑包含著馬歇爾的價值判斷。在《經濟學原理》的正文中,馬歇爾沒有給出“企業家”的直接定義,所以通過馬歇爾的敘述,必須明確“企業家”所指代的內容。

馬歇爾在談到生產要素之一的組織時,涉及到了企業管理。他說:“在大多數營業中,都有企業家這個特殊階級參與其事?!保╬305)“在近世的大部分營業中,能夠如此地指導生產以致一定程度的努力能最有效地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任務,不得不分裂開來,而轉入專門的雇主手中,或用較為普通的名詞來說,轉入商人的手中。他們‘冒著’或‘擔當’營業的風險;他們收集了工作所需要的資本和勞動;他們安排或‘計劃’營業的一般打算,并監督它的細小事情。”(p305)可見企業家是營業中的主體,是中間人,是商人。企業家所擔當的角色是企業中風險的承擔者和管理者。在《經濟學原理》的附錄中,馬歇爾給出了一個近乎定義的論述:“這一名詞來自亞當·斯密而慣用于歐洲大陸,用它來指那些把企業的風險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組織工業工作中應盡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適當不過了。”(p392)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企業家是勞動者,企業家只有在工業中,才能稱之為企業家,并且要承擔一定的職能,盡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礎上,馬歇爾對企業家進行了分類:“一類引用先進的企業方法,另一類墨守成規”。

查看全文

秋季教師業務學習材料九

學術論文寫作的國家標準簡介

一,學術論文寫作的國家標準(GB7713-87)摘錄

國家標準GB7713一87規定了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指明報告與論文由前置部分和主體部分兩大部分構成.對于學術論文來說,每部分包含4個必要的組成部分.前置部分包括:題名,論文作者,摘要,關鍵詞;主體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

二,學術論文各部分的寫作要求

(一)題名(Title,Topic)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查看全文

航空航天人才培養教育研究

1航空航天學科專業設置

1.1MIT航空航天學科專業設置MIT的航空航天專業是美國同領域中最有名的專業,其人才培養理念和課程設置舉世聞名[3]。MIT在1959年成立航空航天系(TechnologyDepartment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分屬于工學院。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航空航天系建立起統一的工程課程體系,包括靜力學、固體力學、材料學、動力學、流體力學、熱動力學與推進、線性系統等。注重各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強調作為本領域的領導者需要考慮技術解決方法與經濟、政治、社會、環境需求和社會約束之間互相關系的理念[4]。在21世紀初,科學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合逐步形成現代工程理論體系,航空航天系對課程體系進行了徹底改革,經過兩年的全面發展,形成一種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實施體系[5]———CDIO,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這對MIT產生了根本而持久的制度影響,更廣泛地影響了全美工程教育,其航空航天學科從20世紀90年代起連續多年位居全美工科第一。獨特的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不僅促進了科技創新與發展,也引領著世界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對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航空航天工程(AerospaceEngineering)和工程學(Engineering)經過4年學習,將獲得理學學士學位(BachelorofScience)。工程學是航空航天工程的一個補充,對多學科關聯的工程技術領域如機器人與控制、計算工程、力學或工程管理等有更深入、更廣泛的理解,由ABET(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工程認證委員會授予學位[6]。航空航天系設有航空與航天科學工程和航空與航天信息科學工程兩個本科專業方向[7]。1.2國內綜合性大學航空航天學科專業設置航空航天是工程性極強的行業,集中了許多尖端技術,涉及機械、電子、光學、信息科學、計算機技術、材料科學等高新技術,是一個極其龐大、復雜、綜合的系統工程,依賴于多學科背景知識的支撐。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8],航空航天類分屬工學學科門類,基本專業包括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等5個專業;特設專業包括飛行器質量與可靠性和飛行器適航技術兩個專業。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發展目標提到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領域的前沿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型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被列入16個重大專項,空天技術也被列入前沿技術中[9]。顯示出中央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給原來航空航天的高校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原航空工業部時期的六大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和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始終保持航天特色,航天學院是1987年經國家航天工業部批準成立,原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在辦學歷史上有航空航天血統的高校如清華大學(2004年)、浙江大學(2007年)、廈門大學(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等積極重建航空航天類專業;北京大學(2008年)、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中南大學(2009年)等也在各自學科特色的基礎上建設了航空航天類專業。對比MIT與我國綜合性大學專業設置,我國航空航天學科專業設置較細,除《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設置含5個基本專業和兩個特設專業外,各綜合性大學依據自身學科所長進行專業設置,專業分屬的學院也有差異,如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航天學院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工程實驗班的工程力學和復合材料與工程兩個專業方向等。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專業設置的具體化對專業人才培養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為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發展解決了工程技術人才的基礎供給問題。然而,專業設置過于具體化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適應國家發展戰略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高校招生已逐步按學科大類招生,如在2017清華大學年打破院系和專業壁壘,將所有本科專業劃分為數理類、人文與社會類、機械、航空與動力類等16個大類進行招生。按學科大類招生將改變原有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學習,從而形成寬基礎、交叉復合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專業深入和創新能力培養。這符合航空航天高技術產業應用要求,契合對工程領軍人才和具有開創探索精神的工程精英人才的時代要求。

2航空航天學科教育課程體系

2.1MIT教育課程體系典型的課程體系結構有兩種:一類是層次化課程體系,循序漸進、邏輯性強。另一類是模塊化課程體系,能夠突破學科專業領域的界限,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需求。MIT的教育課程體系是典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MIT航空航天系航空航天工程專業課程計劃如表1所示。表1MIT航空航天系航空航天工程專業課程計劃MIT的課程體系包括兩大模塊,模塊一為全校性統一要求課程(GeneralInstituteRequirements,簡稱GIRs),包括:(1)基礎科學課程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類;(2)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課程(Humanities,Arts,andSocialSciences,簡稱HASS);(3)科學與技術課程包括生態、環境、地質、結構、材料、計算機、能源等;(4)實驗課程包括數字系統導論實驗(IntroductoryDigitalSystemsLaboratory)、實驗項目Ⅰ(ExperimentalProjectsⅠ)、實驗項目Ⅱ(ExperimentalProjectsⅡ)、飛行器發展(FlightVehicleDevelopment)和空間系統發展(SpaceSystemsDevelopment),選擇其中1門。這些課程一般在前兩學年完成。模塊二為航空航天系要求課程(DepartmentalProgram),系核心課程為8門必修課程和1門二選一課程,包括計算機科學與編程導論、材料與結構、信號系統等。專業領域課程在至少3個專業領域選擇4門課程,包括航空動力學、結構力學、通訊系統等。實驗與前沿課程二選一課程是飛行器工程和空間系統工程,三選一課程是機器人學、實驗項目和前沿課程,包括飛行器前沿和空間系統前沿。非限選課課程類別較多,可任意選擇修讀,達到48個學分要求。MIT的教育課程計劃將模塊一和模塊二相結合,其中模塊一為模塊二的學習奠定基礎。模塊一開設的基礎科學和科學與技術限選課程共需完成8門課程,而開設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課程也需完成8門課程,因此,科學類課程與人文素養課程作為模塊一的核心課程,同等重要,文理兼修得到充分體現。同時,從模塊一的實驗課程到模塊二的實驗與前沿課程,實踐教育在MIT的教育課程計劃中貫穿始終。實現了高校教育與工程實踐關系的重構———在繼續加強基礎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向生產實踐回歸[10]。2.2國內典型航空航天學科的教育課程體系我國綜合性大學的航空航天學科課程計劃普遍采用模塊化課程體系,根據自身學科所長開設課程有所差異,但模塊設置和課程計劃大同小異。西北工業大學是我國原航空工業部老牌的綜合性大學,是唯一一所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多學科、研究型、開放式大學[12]。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是西北工業大學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學科之一,實力雄厚。以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為代表,進行航空航天學科教育課程體系介紹,表2是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計劃(2015年)[13]。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計劃(2015年)主要包括4個模塊:通識通修、學科專業、綜合素養和實踐訓練。(1)通識通修,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限選課程,其中必修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職業規劃與發展課程、心理成長與個人發展課程、軍事課程。限選課程包括公共通修基礎課程和分層次通修課程,其中公共通修基礎課程包括計算機類基礎課程、大學英語基礎課程類、體育類和程序設計實驗。分層次通修課程包括非專業數學類課程和自然科學基礎課程。通識通修課程一般在前兩學年完成。(2)綜合素養,包括三航概論和藝術素養類課程,在藝術素養課程中至少選修2學分,未建議修讀學期。(3)學科專業課,包括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學科前沿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學科前沿課程包括學科前沿系列講座和航空航天技術概論兩門。專業選修課程根據學科方向和個人發展進行選擇,有70余門課程可供選擇,至少選修9學分,跨學科至少選修2學分。(4)綜合實踐包括畢業設計/論文、集中實踐環節和科研訓練三部分,其中集中實踐環節主要包括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等內容。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計劃(2015年)的通識通修模塊為學科專業模塊的學習奠定基礎。特別提出的是在通識通修模塊中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類和軍事課程。這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的要求。綜合素養課程除去三航概論的0.5學分,需修滿11.5學分,體現了對人文素養課程的重視。同時,綜合實踐形成獨立模塊,從第三學期金工實習A開始到第八學期的畢業設計/論文,每學期均有不同的實踐課程,并在第六、七學期開展了科研訓練課程。與MIT航空航天學科教育課程體系相比,我國綜合性大學航空航天學科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原有層次化教育課程體系為現行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的融合,以專業系統知識為核心,開設思想政治理論類和軍事課程、體育類課程、人文藝術素養類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4]。

3結語

從專業設置到教育課程體系設置,我國雖然存在專業設置較細,教育課程體系中課程分類過細等問題,然而我國綜合性大學航空航天學科根據自身學科所長進行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建設而各具特色。我國高校招生已逐步按學科大類招生,將改變原有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寬基礎、交叉復合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專業深入和創新能力培養。改革原有層次化教育課程體系為模塊化課程體系,取得了長足進步。我國航空航天學科教育繼續深化改革,使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相融合,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然而,從專業設置和教育課程體系的對比分析來看,專業設置和教育課程體系均進行了框架設定,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能動意識和創新意識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和抑制。洛克希德公司的創新靈魂-臭鼬工廠以無比的創造力發展出美國國防科技中最機密、最先進的武器產品如F-117A這一世界級著名軍用飛機,正是由“自由地從事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帶來的無與比倫的創造力。因此,學生作為未來的航空航天技術工程創新主體,擁有對航空航天領域持續興趣,是激發主體創造力的基本要素,應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教育課程體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