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全省文化體制改革綜述
時間:2022-10-30 09:35:00
導語:黨的十六大以來全省文化體制改革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戰略任務后,湖北省加快了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建設步伐。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中西部文化強省戰略,編制了我省第一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召開了全省宣傳思想暨文化建設工作會議,頒發了《湖北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根據中央和省委領導“比照試點”“早改早主動”的要求,全省把中央關于試點地區的精神與湖北的實際相結合,在享受不到試點地區優惠政策的情況下,積極穩妥推進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文化管理體制逐步理順。以創新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初步建立起了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省直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實現了管辦分離、局臺(社)分設,政事、政企分開。省直出版系統前幾年由于教材壟斷經營的局面被打破,效益持續滑坡。組建長江出版集團以后,集團向經營體制轉換,很快扭轉被動局面,出版了一系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的圖書精品,去年利潤增長30%,結束了連續三年利潤大幅度下滑的局面。今年,省教育書刊社實現了管辦分離。
——事業單位機制不斷創新。以省直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為重點,引入競爭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去年總收入達10億元,利潤1億元,5年翻了一番。其子報《楚天都市報》去年排名世界報紙發行量第37位,成為我國進入世界報紙發行量前100位的3家報紙之一。省作協積極創新作家管理機制,進一步激發了文學創作活力。熊召政所著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去年獲茅盾文學獎,方方、池莉入選網評的中國十大最受歡迎的作家,劉醒龍、鄧一光、陳應松等先后獲魯迅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獎,“文學鄂軍”影響不斷擴大。
——文化市場主體成長壯大。按照一手抓文化集團,一手抓中小文化單位;一手抓國有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一手抓民營文化企業成長發展的思路,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形成了一批極具優勢的品牌文化產品和品牌文化企業。一是省和武漢市組建了8個國有文化集團。長江出版集團、知音集團、今古傳奇報刊集團轉制為國有文化企業集團,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盤活了國有文化資產。二是國有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活力增強。省新華書店大力實施企業化改造和股份制試點,按現代流通體制整合全省發行資源,去年實現銷售收入20.5億元,比上年增長12%。電影發行放映由過去多級多家整合為2家院線,去年全省院線票房收入8652萬元,比2004年增長25%,排名全國第七。三是民營文化企業迅速成長。國有民營的洪湖市藝術團,企業辦的武漢郵政藝術團、武漢電信藝術團,社會辦團的武漢星海合唱團等生機勃勃。在武漢等大中城市,由民間資本投資的歌廳迅速發展。以民營為主體的股份制企業江通動畫被國家廣電總局授予“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四是農村民營文化主體蓬勃發展。引導扶持農民辦文化,大力培育農村文化市場主體,全省已有3000多個民間文藝團隊、1萬多家“文化中心戶”活躍在廣袤的農村大地。
——文化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文化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文化資源開始突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的束縛,顯現出優勢資源整合的良好勢頭。一是優化報刊市場。在全國率先進行報刊治理,報刊資源得到有效整合,迅速形成市場優勢,全省期刊業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二,《知音》、《今古傳奇》、《特別關注》分別成為期發行量過500萬、200萬和100萬的全國大刊。荊楚網采取招標的方式進行重組,點擊量最高突破1400萬人次,進入全國省級新聞網站第一方陣。二是整合省直文藝院團。省直7家文藝院團整合為4家,機構減了,支出少了,機制活了,公共文化服務更多更好,演出場次逐年增加。三是開展文化招商。2004年成功舉辦了武漢國際文化產業博洽會,簽約到位資金超過20億元。在荊楚網上設置了“湖北省文化產業招商”欄目,列出了150個重點項目。武漢渡江節、十堰武當節、宜昌龍舟節、仙桃體操節和孝感孝文化研討會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節會活動,促進了文化招商的蓬勃發展。四是利用文化要素市場發展湖北文化。廣播影視業面向全國集聚優勢資源,加快發展步伐。去年,故事片《沉默的遠山》等3部影片獲政府“華表獎”,剛剛拍攝的電視連續劇《萬歷首輔張居正》,可望在中央電視臺明年春節期間播出。
——文化外貿機制正在形成。文化產品在內陸省份長期只進不出的局面開始打破,對外文化貿易成果喜人。在對外宣傳方面,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知音等媒體開辟對外窗口,逐步在海外拓展市場。在圖書外銷方面,長江出版集團出版的《狼圖騰》創中國圖書海外版權銷售新紀錄;西班牙駐華大使館以4萬美元購買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的《堂吉訶德》特別豪華版,開創了國內出版社出版的外國文學名著被外國政府出資購買的先河。在對外演出方面,對外演出市場中介正在形成,省京劇團、武漢雜技團等單位海外市場不斷擴大。
——公共文化服務得到改善。“十五”期間,省財政投入2000萬元,專門用于基層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文化站改造、新建,各地也普遍加大了對公共文化設施的投入和建設。“十一五”期間,投資45億元建設省藝術館、省圖書館等9大標志性文化工程。為籌備“八藝節”,30多個重點文化工程相繼興建。舞臺藝術好戲連臺,《家住長江邊》、《大三峽》、《十二月等郎》等30多個劇目立于舞臺。省京劇院入選國家重點扶持的11個京劇院團。加強了文化遺產保護,新增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永傳說、端午習俗等20項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上一篇:為促進我廠改革和盈利目標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 下一篇:對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的幾點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