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黨的生命與黨的“三性”

時間:2022-12-05 05:07:00

導語:論黨的生命與黨的“三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一表述深刻地揭示了黨的先進性、階級性、群眾性的“三性”特征,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生命本質屬性。黨的先進性是黨的生命之魂,黨的階級性是黨的生命之根,黨的群眾性是黨的生命之本。它們三者互為條件、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統一于黨的建設全過程,是黨的性質、綱領、宗旨的本質體現。深刻理解黨的“三性”特征以及對黨的生命本質構成的特殊價值,對于深刻理解同志“三個代表”和“兩個不斷”重要思想有著巨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共產黨黨的生命先進性階級性群眾性

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一精典表述,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階級性、群眾性的“三性”特征,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內在的本質屬性,是共產黨的生命所系,關系黨的興衰榮辱、生死存亡。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的“三性”特征及其相互關系,對于理解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七一”講話精神,特別是理解同志關于“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的論述,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一、黨的先進性──黨的生命之魂

黨的先進性是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本質體現。現代政黨政治表明,政黨的先進性問題是事關一個政黨興衰存亡的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所謂政黨的先進性,就是它較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或社會利益集團所表現出的突出優勢或長處。有了這種優勢或長處,才能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凝聚人心,積聚力量,取得“代表”資格,從而帶領本階級(或階層、利益群體)的群眾為實現該政黨的政治目標而奮斗。一個沒有先進性的政黨,就等于沒有靈魂,就不可能有對歷史發展起進步作用的重大價值。

共產黨的先進性,深刻反映著工人階級政黨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征。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共產黨是人類社會歷史上最先進的工人階級的政黨。共產黨的先進性,深刻反映著工人階級政黨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征。馬克思、恩格斯在其為人類社會歷史上誕生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同盟”所撰寫的綱領──《共產黨宣言》中,旗幟鮮明地論述了共產黨的先進性特點:共產黨由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它“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①

列寧非常重視工人階級政黨的先進性,并指出革命理論對工人階級政黨的先進性的重要作用。列寧指出:黨是階級的先進覺悟的階層,是階級的先鋒隊。在《怎么辦?》一文中,列寧有兩句著名論斷:“沒有革命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這一論斷極其深刻地闡明了革命理論與革命運動、與黨的先進作用發揮的辯證關系。列寧認為,沒有革命理論,革命派就會失去其生存的權利,而且遲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產。

同志多次指出,中國共產黨是按照布爾什維克的理論和風格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人認為,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其先進性主要體現在:黨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制定正確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作為自己最高行動綱領,并帶領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為實現其根本利益而奮斗。

同志在“七一”講話中非常明確地提出了判斷工人階級政黨先進性和階級性的根本性標準。他深刻指出:“看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主要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顯然,這是判斷黨的先進性和階級性的主要標準。這一論斷與列寧在1920年8月提出的,“確定一個黨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黨,不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領導以及它的行動綱領和政治策略的內容如何”②的根本標準,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同志指出:“能否自覺地為實現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是否符合黨員條件,是吸收新黨員的主要標準”。這是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保持先進性的必要條件。

同志在審視了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們黨在新世紀的歷史使命和任務,分析了在新的歷史階段、新的歷史條件下怎樣繼續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以確保黨的先進性之后,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三個代表”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成為新世紀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為新世紀黨的建設和加快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新世紀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體現和根本要求。它從更新的高度,更深的層面上揭示了黨的先進性的內在本質,是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它體現在黨的全部實踐之中;黨的先進性是歷史的。它與每個不同的時代特征相連;黨的先進性是發展的。它體現在黨領導的轟轟烈烈偉大事業中。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的前提和基礎;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是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的精神力量和保證;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的出發點和歸宿。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革命精神,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它為新世紀永葆黨的先進性提供了價值標準和行為價值導向。因此,“三個代表”要求,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始終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強領導核心的基本要求。與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一致的。同志號召: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并把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統一于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統一于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二、黨的階級性──黨的生命之根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的有組織的部隊,是它的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征之一,就是它的階級性。所謂黨的階級性,就是中國共產黨以工人階級作為自己的階級基礎。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政黨觀,政黨都是代表一定階級或階層或利益集團的利益,并為實現共同政治目標,按一定的組織原則和程序建立起來的政治組織。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它是由工人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的、以工人階級作為自己階級基礎的政黨。共產黨的先進性,首先是以工人階級的先進性為基礎的。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它既是社會先進生產力的物質載體,也是先進思想文化的物質載體;既是歷史上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也是歷史上最后的一個階級。它的最終歷史使命,是解放全人類,最終解放自己。這是因為無產階級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是私有制和私有觀念的天然對立物。它的最高利益和最高理想,是消滅一切剝削階級,消滅私有制,建立人類歷史上最美好的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同其他無產階級政黨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國無產階級的斗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③可見,無產階級的這一階級特性,決定了共產黨必須以工人階級作為自己的階級基礎。否則它不僅失去了代表全體無產階級的利益,而且也失去了代表全體勞動人民利益的資格,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作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的階級基礎。

堅持共產黨的無產階級階級性的實質,就在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仍然必須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同志深刻指出:我國工人階級是近代以來我國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產物,具有嚴格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革命的堅定性徹底性等品格。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為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始終堅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為保持自身的先進性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和組織基礎。

有人認為,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后,特別是社會主義改造以及社會經濟大發展后,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和階級關系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作為工人階級的對立產物──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作為階級的實體已經被消滅了,那工人階級自然也不存在或者至少也失去了其存在的實際價值了。以此來否定黨的階級基礎,否定黨的階級性。這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

首先,中國的工人階級隊伍是不斷壯大的。中國的工人階級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后伴隨著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而產生的。到19世紀未,我國的近代工人大約只有十幾萬人。隨著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的發展,到我黨建立時,大約已有200多萬產業工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我國的工人階級隊伍已發展壯大到800多萬人。根據全國統計摘要顯示,到1999年底,全國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城鎮職工已有2.1億多人。其中公有制企業職工大約1億人、城鎮企業職工1.1億人。這還不包括進入大中城市就業的幾千萬“農民工”(實質上也是工人)。今后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國必然還有大批的農民要不斷轉化為工人,從而使工人階級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其次,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在不斷發展。中國工人階級不僅具有世界各國無產階級共同的優點和特點,而且還有自己的一些特殊優點。在中國,沒有產生工人階級的貴族,因而最團結;和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便于和農民結成鞏固的聯盟;曾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因而富有革命的徹底性。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知識分子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大大增強了工人階級科技文化素質。在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的今天,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仍然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基本力量,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物質文明和現代精神文明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因而他們是改革和建設的主力軍,是黨的執政和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堅持、鞏固和發展的最重要的階級基礎和政治保證。

第三,中國工人階級在沒有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之前不可能消亡。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沒有完成,工人階級就有存在的歷史必然性,就不可能退出歷史舞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雖然作為對立的階級一同產生,但是,資產階級的消亡和工人階級的消亡的條件是不同的。工人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掘墓人,使其在工人階級奪取政權并對民族資產階級進行革命性改造的過程中被消滅,階級斗爭不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但是,國際資產階級仍然存在,國內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仍然存在,不可能像消滅資產階級那樣給予消滅。新的資產階級分子還會產生。工人階級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將是一個長時期的艱巨的任務,社會主義制度仍然有被復辟的危險性。因此,不能簡單地去理解資產階級的消滅工人階級就必然要隨著消亡。推翻資產階級舊政權,擺脫剝削制度,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一起當家作主人,這只是工人階級解放的第一步。工人階級還須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使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大發展,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和豐富的精神食糧,才能逐步實現更加美好的社會。

正如同志所指出的,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日益提高,工人階級的先進性也在發展,黨的階級基礎不斷增強。“中國工人階級始終是推動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力量。我們黨必須始終堅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始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這一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對我國工人階級作出的科學論斷是符合中國實際的,因而也是不能動搖的。貫徹“三個代表”的要求,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工人階級的階級性,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

既然工人階級是黨的階級基礎,為什么還要讓一部分工人下崗失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市場競爭的加劇,必然會對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不斷淘汰落后的生產力。在改革的攻堅階段,由于所有制結構的變化,也會產生一部分勞動力的轉移,造成工作崗位發生變化,這是必然的,無法避免的。這對一部分工人群眾來說在短期內會產生一段時間的陣痛,甚至對某些工人群眾的生活帶來不穩定。這是改革中必須付出的代價。這并不意味著黨就失去了先進性,失去了黨的階級基礎。正如同志所指出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一些工人群眾的工作崗位發生變化。這并沒有改變我國工人階級的地位,而且從長遠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階級的整體素質,發揮工人階級的優勢。”因此,我們必須從全局上、戰略的高度上來認識這一問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講大局、講團結、講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而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人翁作用。

三、黨的群眾性──黨的生命之本

把黨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廣大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是黨的建設一個重大課題。所謂黨的群眾性,一是指黨的組織成員來源的廣泛性、多樣性;二是指黨與群眾關系的特殊性。中國共產黨不僅來自人民群眾,而且一切依靠人民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提出,我們黨要始終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要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既是對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和鞏固黨的工人階級的階級基礎和擴大群眾基礎的必然要求。

黨的階級性、先進性是建立在廣大群眾性基礎之上的。黨和工人階級只是人民群眾中的一小部分,而非工人階級出身的人民群眾,例如農民、知識分子等,則占了社會群體的大部分。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沒有人民群眾中的優秀分子源源不斷的參加到黨內來,黨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黨的發展壯大就成了一句空話。

建設一個廣大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重要建黨原則。從理論上看,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家早有明確的論述。恩格斯在1881年7月寫的《工人黨》一文中,就非常明確地指出:“其他階級的開明人士(他們在英國不像人們要我們相信的那樣多)可以加入這個黨(指英國工人黨,作者注),甚至在證明了自己的忠誠以后,可以在議會里代表這個黨。這在各地都是如此。例如,在德國,工人的代表并不是在每一場合下都是真正的工人。”④列寧也指出過,看一個黨員是不是真正工人政黨,要看由什么人領導以及它的行動和政治策略的內容如何。⑤

早在1939年10月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中就明確向全黨提出了“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塞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目標和任務。

關于“三個代表”、在“七一”講話中關于“四個成為”和“兩個不斷”的重要思想,為新世紀進一步把黨建設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進的、廣大群眾性的、現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從我們黨的建設實踐上看,把黨建設成一個廣大群眾性的黨是中國革命任務和基本國情提出來的迫切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一種思想理論都是一定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無論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在現代化建設時期,都必須依據中國國情和黨所承擔的歷史任務探索如何建設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在80多年建黨的探索過程中,必須解決三個關鍵性問題:

第一是要不要農民。中國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是中國國情中最基本的要素和最大的特點,是中國式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基礎和突破口,是馬列主義中國化的突破口,也是思想形成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基石。我們黨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的革命道路,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必然有大批的農民加入到共產黨內來。1928年就在《井崗山的斗爭》的匯報中提到革命根據地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份的黨”。當時的實際情況是:1928年工人黨員在黨員中的比例占10%,到1929年占7%,1930年則減少到5.5%,而農民出身的黨員占75%。對于這一問題當時在黨內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和尖銳的斗爭。在黨內“左”的思想影響下,有些共產黨人或黨的組織提出了“只有無產階級才能加入共產黨”的口號。共產國際在我黨“六大”前后,也出現過“唯成份論”。“有不少黨部把非無產階級非半無產階級出身的成份,無差別地當作階級異已分子和暗探一樣對待”。⑥這一問題一直到1935年的瓦窯堡會議上才最后解決。黨的瓦堡會議決議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他應該大量吸收先進的工人雇農入黨,造成黨內的工人骨干。同時中國共產黨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因此一切愿意為著共產黨的主張而奮斗的人,不問他們的階級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產黨。一切在民族革命與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戰士,都應該吸收入黨,擔負起黨在各方面的工作。”⑦這個決定,充分體現了從思想上建黨而不是從成份上建黨的重要思想,為黨的發展壯大和革命事業的成功提供了組織保障和政治支持。

第二是要不要知識分子。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隨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大批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參加到抗日革命隊伍中來。這時黨內、軍內都出現了“恐懼知識分子甚至排斥知識分子的心理。許多我們辦的學校還不敢放手地大量地招收青年學生。許多地方黨部,還不愿意吸收知識分子入黨。”因此,1939年12月1日,黨中央和同志專門向全黨發出了“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號召,指出“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中央要求各級黨委和全黨同志,“嚴重地注意這個問題。”⑧隨后又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強調:“革命力量的組織和革命事業的建設,離開革命的知識分子的參加,是不能成功的。”事實上,從共產黨的創建到當代,黨的領袖人物,絕大多數都出身于知識分子。正是由于他們的理論創造和革命實踐努力,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了不朽功勛。即使在階級斗爭中的狂熱年代里,還發出了“老九不能走”的呼聲。對知識分子問題的科學認識,直到1978年3月,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指出,我國的知識分子“總的說來,他們的絕大多數已經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自己的知識分子,因此也可以說,已經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他們與體力勞動者的區別,只是社會分工不同。從事體力勞動的,從事腦力勞動的,都是社會的勞動者。”這是黨對知識分子政策的一個具有綱領性意義的講話,標志著知識分子階級屬性問題得以真正解決。隨著科技的大發展,知識分子在工人隊伍和黨的隊伍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大,此將大大提高工人階級和全黨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增強黨的生機和活力。

第三是要不要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這是一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爭論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新的“六個社會階層”。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這些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者和受益者。他們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在自己先富起的同時也為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和其他事業作出了貢獻,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同志指出:“把新的社會階層中具備共產黨員條件下的優秀分子吸收到我們黨內來,符合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有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我們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也有利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建立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⑨

允許農民、知識分子(建國前的)和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優秀分子入黨,意味著黨的成份多樣化,黨的群眾性不斷增強。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黨的性質,但不是決定性因素,也不會因此影響黨的先進性。看一個人是否真正入黨,不僅要看組織,而且更要注意思想上入黨,要看黨的綱領、理論、路線是否正確。允許工人階級之外的社會階層中的優秀分子入黨,這是我們黨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現。

有人說講黨的“群眾性”就意味著否定黨的階級性,建設“全民黨”,非也!列寧明確反對“全民黨”的建黨路線。他非常明確地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甚至先進階級,即無產階級,也不能建立一個包括整個階級的政黨,更不用說包括全體人民了”。⑩他強調,黨只能由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所組成。否則,黨就失去了自己的階級性和先進性,不成其為無產階級政黨了。世界政黨政治表明,任何政黨都不可能成為全民黨而抹煞自己的階級屬性。因為任何政黨都是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一定的利益集團的,而不可能成為全民黨。雖然有的政黨出自自己的特殊利益而自稱是全民黨,其實不過是欲蓋彌彰而巳。

四、黨的先進性、階級性和群眾性的辯證統一

黨的先進性、階級性、群眾性互為條件、相互聯系、互相促進,它們統一于黨的建設的全過程,也統一于黨的現代化進程之中,是黨的性質、綱領、宗旨的本質體現。

黨的先進性是建立在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和群眾基礎廣泛性基礎之上的。我們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其先進性始終以工人階級的先進性為堅定的基礎。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在發展,黨的先進性也必然增強。我們黨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其先進性也必然以人民群眾的巨大創造力和旺興的生命力為堅實的基礎。隨著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日益提高,黨的先進性同樣必然增強,這就為永葆黨的先進性創造了十分重要的條件。

黨的階級性、群眾性必須以黨的先進性為前提。沒有先進性的黨,就失去了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核心價值,它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工人階級政黨,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所以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既從形式上也從內容上突出了黨的先進性,對增強黨的創造力和凝聚力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動力和理論支持,為我們黨今后建設成為“兩個先鋒隊”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重要保證。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1卷,第285頁。

②⑤《列寧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文第二版,第39卷,第246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2卷,第264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19卷306頁。

⑥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32?1933)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第613頁。

⑦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34--1935)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620頁。

⑧:《大量吸收知識分子》(1939年12月1日)

⑨《學習、研究、參考》(京)2001、10、12

⑩《列寧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文第二版,第11卷第362-3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