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12篇
時間:2022-12-11 08:16:24
導語: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1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十八屆五中全會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評價“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和內外形勢,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要理念、重點任務,為我國今后5年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立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歷史方位和世界坐標,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內在要求,站在新的起點規劃藍圖,特別是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以此為主線進行謀篇布局,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有力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新訴求和新期盼,是一個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都很強的綱領性文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必將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重大意義,自覺把新疆工作放在全國大局中審視和謀劃,深刻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大勢,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系統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各項工作,堅決兌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并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有效化解各種風險和挑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展現了黨中央高超政治智慧和卓越領導能力,體現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烈歷史責任感,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擁護和國際社會高度贊譽。我們要用心體會,不斷深化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理解、把握,更好把黨中央要求轉化為推進工作的實際行動。
要充分認識“十三五”時期面臨的形勢。“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收官階段,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要科學把握“十三五”時期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我國發展航船沿著正確航道前進。
要深刻理解和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建議》全篇,體現了“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我們一定要深刻理解領會,堅持按照五大發展理念推進新疆各項工作,著力提高統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要下大力氣破解制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難點問題,著力加快轉方式、補短板、防風險。
深入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把《建議》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實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疆各級黨組織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要迅速將會議精神傳達到全體黨員,在全疆掀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把思想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團結帶領全疆各族人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
要以全會精神為指導,高水平、高標準推進“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把握好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把關系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透,確立符合新疆實際的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政策措施;規劃要全面體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體現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和關于新疆工作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體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個著眼點和著力點,體現自治區近幾年的工作實踐和全疆各族群眾的新期待。要認真做好年底工作,提早謀劃明年工作。對照年初確定的任務,對照“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按照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的部署,落實好50條措施,努力完成各項任務;按照五中全會的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務,認真謀劃好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和重大項目,為“十三五”發展起好步、開好局。要著力維護社會穩定。始終牢記穩定是硬任務、是第一責任,時刻繃緊維護穩定這根弦,堅持不懈地強化維護社會穩定的各項基礎性工作,狠抓各項治本措施的落實,確保實現“三個堅決”目標。要加強廉潔自律,嚴格遵規守紀。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繃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根弦,做到對黨忠誠、黨性堅強、黨紀嚴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實好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
第二篇
金風送爽,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這是在我國即將完成“十二五”規劃、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關鍵性會議,對于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很不平凡的5年。面對全球經濟艱難復蘇,面對國內轉型發展和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務,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妥善應對“三期疊加”挑戰,主動調整經濟結構,更加重視綠色發展,奮力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據統計,“十二五”前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0%,GDP總量增長到63萬億元,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3.4%。“十二五”規劃目標即將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臺階,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十八屆五中全會深刻總結“十二五”時期偉大歷程,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變化新特點,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建議》站在歷史新高度,從戰略全局出發,明確提出了“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奮斗目標、主要任務、重大舉措,描繪了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5年經濟社會發展宏偉藍圖,是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綱領性文件。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我國向更高發展階段邁進的艱難躍升時期。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就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保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完成,努力實現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十三五”規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迫切需要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這是確保第一個百年目標如期完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當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農業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十三五”時期,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不斷加大扶貧工作力度,提高扶貧的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是“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只有經濟穩定才能從容做好其他方面的事情。眼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要實現2020年兩個“翻一番”的目標,經濟工作時刻不能松懈。
“十三五”規劃也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迫切需要以新的發展理念指導具體實踐,以更好地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要突出創新的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突出協調的發展理念,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促進“四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突出綠色的發展理念,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突出開放的發展理念,順應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突出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經濟發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的交會點上,向著第一個百年目標邁進,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軍,我們有決心、有能力、有信心。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而奮斗!
第三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這個建議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描繪了藍圖,為實現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吹響了沖鋒號。作為一名青年,我在讀了全會文件后,心情十分激動。
一、宏偉藍圖,振奮人心——我們要有這樣的雄心壯志
五中全會公報發表后,看到聽到最多的詞匯,就是“激動人心”、“振奮”、“倍感振奮”、“振奮人心”、“興奮”,對此我深有同感。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除了實現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倍增外,還有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面放開二胎,等等。全會特別提出,要“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樣宏偉而又具體的目標,回應了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期盼,讓人倍感振奮。
為實現宏偉目標,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這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全會還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戰略和重要舉措,如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等等。新的發展戰略和這些重要舉措,讓我們感到目標的實現絕對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經過努力一定能夠實現的。據測算,我們只要實現年均6.5%的增長率,就能夠實現兩個倍增的經濟發展目標。我們對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是很有把握的。確確實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決勝階段,第一個百年目標就在眼前。看到藍圖一步步變成現實,真是讓人倍感振奮。
由第一個百年目標,很自然讓人想到第二個百年目標,想到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戰略目標。這個戰略目標,就是小平同志1979年首先提出的“三步走”:即80年代末實現翻一番基本解決溫飽,20世紀末再翻一番進入小康社會,21世紀中葉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實現現代化。黨的十五大以來,又確立了新世紀的“新三步”戰略目標,即第一個十年,再翻一番,小康生活更加寬裕;第二個十年,經濟再翻一番,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定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就是建黨100周年的第一個百年目標);21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即建國100年的第二個百年目標)。現在三步走的前兩步已經實現;新三步走的第一步已經實現,第二步眼看就要實現,我們能不對未來充滿信心嗎?十三五規劃的藍圖,讓我們對中國夢的實現充滿信心,也對我們正在走的中國道路充滿信心。
這幾天,我重讀了冷溶同志1992年寫的一篇文章,《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雄心壯志》。20多年過去了,今天來讀這篇文章,真是更有感慨。冷溶同志在這篇文章的末尾說:“100多年來,我們中華民族有一個夢,就是徹底擺脫貧困落后的狀態,使中華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無愧于我們這一歷史悠久泱泱文明大國的稱號。……這個夢正在實實在在地成為、并且必將最終成為偉大而光輝的現實。鄧小平同志說,這就是中國的雄心壯志,是‘中華民族真正的雄心壯志’。”是的,五中全會的召開,讓我們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實現,我們要有這樣的雄心壯志。
二、偉大時代,催人奮進——我們要有這樣的擔當精神
看到五中全會描繪的宏偉藍圖,我在感到重任在肩的同時,也為自己將要見證和參與這一歷史進程而深感自豪。
這幾天我想了一個問題,這個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屬于我們這一代的時代。2014年5月4日,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時曾說:“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我們這一代人能親身為這樣的宏偉目標而奮斗,并見證宏偉目標的實現,是十分榮幸的,也是很有意義的。
作為一名80后,回想起2000年的時候迎接新千年,那時的心情是多么激動。再過幾年,到2020年的時候,我將見證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到2049年實現現代化的時候,剛剛退休不久的我,將怎樣來回顧自己這大半輩子呢?我能不能夠說:在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我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我能不能夠說,我工作的這40多年沒有虛度,我沒有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呢?
記得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的校長曾經說過:如果把改革開放比作一趟列車,希望我們不僅僅是做這趟列車的坐車人,也希望我們能成為拉車人,推車人。如果說拉車人不能做到的話,那么我們是否履行了一個推車人的責任呢?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任務和使命,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的榮光。我們這一代人,必須為實現黨中央描繪的宏偉藍圖做些什么,我們要有這樣的擔當精神。
三、立足本職,攻堅克難——我們要有這樣的實干精神
藍圖是美好的,任務是艱巨的。五中全會對前進道路上我們將面臨的困難、風險和挑戰也有清醒認識,比如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比如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比如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的突出短板等等。在關于《建議》的說明中指出:“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之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這些都是我們實現目標不能回避的問題。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開創我們的美好未來,必須要靠我們大家共同努力,艱苦奮斗,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個難關。作為一名青年同志,更應該立足本職,把五中全會精神和改革創新實踐結合起來,踏實苦干,攻堅克難,為實現美好藍圖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要很有這樣的實干精神。
第四篇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圍繞著如何制定“十三五規劃”、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進行了精心的擘畫。這是一次部署的大會、共識的大會、動員的大會、奮進的大會。《公報》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宣言,具備三大亮點熠熠閃光,意蘊雋遠。
“六條原則”: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正確方向
五中全會強調,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始終遵循“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的六條原則。這六條原則,是我們黨首次就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提出的,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原則,離開了人民是歷史的主體、社會的主體這樣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終將一事無成;如果不講堅持科學發展的原則,不能做到科學發展,偏離了科學發展的軌道,那么也不可能達到它所預定的目的。至于改革和法治、國內大局和國外大局,則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那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武器,須臾不可缺少。而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關鍵性因素,是為犖犖大端、重中之重。
什么是原則? 恩格斯指出,“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終了的結果;這些原則不是被應用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是從自然界和人類歷史中抽象出來;并不是自然界和人類要適合于原則,而是相反地,原則只有在其適合的自然界和歷史時才是正確的。”這就是說,原則是對應著自然界和社會抽取出的規律而言的,是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因此,原則,就是人們主觀意識對客觀規律的反映、認識和總結。這樣的反映、認識和總結,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正因為這樣,它不可能在我們剛提出小康社會,或者小康建設的時間還不太長的時候就能認識到的。
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六條原則,對于我們勝利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根本保證。 這是因為,一旦形成了原則,原則就成為人們行動的依據、準繩和規范。比如說,已經形成的寫入憲法的四項基本原則,還有,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就是必須嚴格遵守的。不遵守,就要犯了違反規律的錯誤。因此,五中全會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六條原則”的總結和提煉,深刻反映和總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規律,是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保證。
“五大發展”:提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勁動力
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的提出,引起了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首先是“創新”,在我國以資源要素和資本投資分別作為發展的驅動力遭遇困境之后,選擇以創新作為驅動力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構成了全方位、立體式的態勢。今天,唯有創新,才有發展前途;唯有創新,才能加速發展。其次是“協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中,需要處理發展中的各種重大關系,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協調發展,等等;協調的好不好,決定著發展的成敗。第三是“綠色”,這是全面小康自然環境的基本色彩,決不能讓黃煙滾滾、沙塵飄飄、霧霾漫漫。全面小康,不只是GDP的增長,更需要山清水秀、云淡天藍。第四是“開放”,在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后,今天的開放是立足于更高水平的開放,使開放更加豐富,更為深化,更具力度。第五是“共享”,這最得人心和最使人民滿意,全面小康不是一部分人過上好日子,而是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因此,一定要使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
“五大發展”為我們提供不竭的發展動力,是我們擺脫經濟下行壓力的有效對策,是我們化解各種矛盾的正確選擇,是我們構建美好的和諧社會的合理安排。
“七項要求”: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功舉措
五中全會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謀劃,堪稱一次完美的頂層設計。它不但宏觀地分析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強調了必須遵循的原則,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和思路,而且具體地規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七項要求”,有了貫徹落實的可操作化的工作路數。
五中全會規定的“七個要求”:
一是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
二是要動員人民群眾團結奮斗,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激發各族人民建設祖國的主人翁意識。
三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
四是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
五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全面提高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七是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堅決維護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信息、國防等安全。
第五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一百年”總目標當中的第一個“一百年”;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于引領地位的戰略目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中國夢”的實現,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十八屆五中全會將要制定的“十三五”規劃,將是以習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任期內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可以看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線圖。
什么是“全面小康”?如何建成“全面小康”?對此,2012年的十八大,已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藍圖。具體來說,衡量“小康不小康”,主要看六點要求: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二,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兩個“倍增”,即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通過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使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四,通過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即“四化”)同步發展,使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五,通過繼續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六,通過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使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是不是達到這六大要求,就是“全面小康”了呢?還需要注意到,這六大要求是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下的具體要求。“五位一體”就是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相互融合在一起,更加注重發展的均衡、可持續和以人為本,強調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是在著力解決現代化進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中國走上永續發展道路。因此,只有在確保“五位一體”這個前提下,實現六大要求,才是衡量是否實現了“小康”的準繩。
在轉變發展方式、完成兩個“倍增”、形成創新驅動、實現“四化”、協調區域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六個方面,“十三五”將做出一系列路線圖安排,確保2020年第一個“一百年”目標能夠如期“撞線”。
“履不必同,斯于適足”。“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發展形勢及發展任務會和“十二五”有相當大的不同,例如現在工業用電量上升已明顯趨緩,用電甚少的“無煙產業”電影的票房卻在“爆炸式”增長,這背后是人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帶來的經濟增長方式轉型。這就決定了中國必須要轉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由過去主要依靠大規模投資、出口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發展的方向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向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生產資料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創新生產方式轉變。因此,在“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任務是主動適應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改革創新、積極作為,正確處理好政府、社會和市場的關系,通過新一輪的改革、轉型,實現從資本積累型到全要素生產型轉換,為實現“國民收入倍增”提供充要條件。
十八大報告提出,“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一目標實現進度如何呢?截至2014年末,我國國內生產總值63.6萬億元,比2010年提高55%,期間GDP平均增長率高達8%。即使考慮2015年和今后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由中高速增長向中高速發展轉變,到2020年GDP倍增計劃也會實現。相對于經濟總量增長,城鄉居民收入的倍增計劃難度可能大一些。“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由2010年的36539元增加到2014年的56339,漲幅高達54%。此外,為了切實提高廣大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自2005年起退休金標準每年都上浮10%。除了工資收入,居民收入來源也在持續多樣化,特別是投資收入和財產性收入。例如,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設,為廣大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投資工具,如股票、債券、基金等。主席曾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收入倍增計劃的難點、重點在農村。“十二五”期間,發展農產品再加工、休閑農業、旅游農業等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手段。“十三五”期間,由于人口老齡化和土地資源保護,收入倍增計劃難度將加大。因此,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等措施將成為“老鄉”實現收入倍增的新途徑。
要實現“收入倍增”,根本還是要依靠創新驅動。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源。“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4年的54%。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北斗導航系統、第四代核電技術等戰略高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動車組、新能源汽車、特高壓輸變電等科技創新支撐重點產業取得加速發展。重要進展。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日均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3萬戶,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熱情不斷被激活。“十三五”時期,中國還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科技創新發展規律的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發展模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創新驅動增長,將推動四個現代化大步前行。回首“十二五”,“新四化”同步發展發生深刻變化,一是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向各領域加快滲透。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破和擴散以及“互聯網+”等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給傳統生產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更深刻影響著社會經濟形態;二是工業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2011年末,中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城鎮化率突破50%,2014年進一步提高到54.77%,帶動了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三是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集約、高效、安全、持續成為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的新特點。“新四化”同步推進,將有助于經濟發展更平衡、更協調、更可持續;也可以促使整個經濟社會的運行過程更透明、更公平,更能增強人民的幸福感。
“新四化”有助于解決中國長期以來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就在“全面”,是多領域協同發展、不分地域、不讓一個人掉隊、不斷發展的全面小康。“十三五”規劃將把區域發展著重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在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板塊基礎上,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戰略融合,實現三大戰略對四大板塊的融會貫通;二是推動區域性城市群建設和跨省區統一規劃,打造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成渝、哈長等一批標桿性城市群;三是推動地區性經濟帶建設,建成一批覆蓋沿邊和欠發達地區、引領地方經濟的地區性經濟中心。最終形成三大戰略引領,貫通四大板塊,區域性城市群為綱,地區性經濟帶為目的總體區域發展布局。為此,需要積極探索“多規合一”,打通由中央到省市縣的規劃體系,推進區域性產業布局、城鄉統籌和城鄉建設、區域統一市場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社會發展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多項工作統一規劃,多地區一體化推進,完成區域內合理分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獲取經濟集聚效應和互補效應,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進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各區域全面、平衡發展的中國,將以全方面、整體性的姿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十三五”期間,中國外開放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未來10年,中國新增對外直接投資將達到1.5萬億美元左右。中國將由資本輸入國轉變為世界重要的資本輸出國。“中國制造”也將實現從制造引領到創新引領、從供應鏈戰略到價值鏈戰略、從全球銷售到全球經營的轉型升級。隨著我國企業加速“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將大大加快,人民幣在海外的使用也更加便捷,中國人將可以做到“走遍世界不用換外匯”。中國還會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建設,亞投行、金磚銀行、絲路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即將投入運行,不斷完善國際金融體系。中國也將比以往更積極地參與全球生態合作。中國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不斷完善生態文明頂層設計,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謀福祉。
第六篇
今天(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通過公報可以看到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愿景和藍圖,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綱領主張和戰略意圖,可以看到未來五年我國各項工作重點和施政措施。
通讀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不難發現有四個關鍵詞。
第一,規劃。“十三五”規劃是本屆新政府出臺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因為,我們處于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間點,即中國共產黨完成十八大確立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沖刺期。在“四個全面”的總覽全局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的頂層設計和戰略安排,確保向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沖刺不摔跤、不掉速,不跑偏。
第二,創新。公報提出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升級版,從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創新要求,讓創新貫穿一切工作和一切事業,讓創新科學結合、有機銜接,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
第三,發展。提出了引領“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方向,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通過科學規劃,對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和創新創造尋求新的主導產業,使中國經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地發展,這也是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發展理念的亮點。
第四,民生。全會公報提出的發展目標,十分親民、接地氣。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免除中等職業教育和困難學生普通高中學雜費、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等舉措,都將讓人民群眾在“十三五”時期受益更多,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的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發展初衷。
正如指出的“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美好的生活需要憧憬,美好的未來更需要規劃。規劃之后就需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苦干和實干。
第七篇
今天,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會議公報指出,要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就此,回顧歷次五年發展規劃,我們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立足于民生改善。可以預見,“十三五”規劃會將民生問題的關注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境界,未來五年民生面臨的突出問題應該得到極大改善。
民生不僅事關民眾的基本生活質量,而且事關社會公正、社會安全以及經濟內需拉動等重大事項,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五年規劃”中是極其重要的內容。隨著人民對于民生改善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遠景目標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規劃意義的“五年規劃”與改善民生的關系將更加密不可分。因此,“十三五”規劃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將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分析,“十三五規劃”是在“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指導下制定的首個五年規劃,必須緊密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歷史轉折期,具有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民生將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再是一個遙遠的目標,而是本屆規劃的最終目標,必須全面實現,雖然任務比較艱巨,面臨著一定的壓力和難度,但是我們要知難而進,不折不扣地實現目標”。
談及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落實“十三五”規劃,不僅是各級政府的責任,也與每個公民、每個企業的密不可分的,我們要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振奮全民精神,一起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使勁。他認為,“十三五”期間,民生面臨的突出問題應該得到極大改善,備受公眾關注的義務教育、延遲退休、生育政策、房產稅等問題,都將成為改善和發展民生的重要著力點。
第八篇
今天,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會議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互聯網是中國在全球經濟當中為數不多跟西方發達國家距離比較近的領域,或者說我們發展的比較好的領域。以互聯網為平臺打造現代的信息經濟,具有非常重要和全面的意義。發展互聯網經濟是我們當前國家一個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的選擇。通過擴大信息服務的內容,也給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互聯網發展為中國未來擴大投資消費,提升老百姓的生活便利,提供政府的治理能力,都具有非常大的意義,我覺得這個互聯網強國恰逢其時。
五中全會提出的兩個目標引人注目,一個是網絡強國,一個是互聯網+。中國毫無疑問是網絡大國,互聯網規模、網絡規模全球第一,寬帶規模全球第二,手機用戶12億。我國博客、微博、微信的用戶,加起來超過10億。現在網絡基礎設施叫有云網端、云計算、互聯網,已經變成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過去我們對于基礎設施的概念,限于公路、鐵路等,現在把網絡、云計算、大數據和端基本成為國家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的象征。
互聯網+的本質是互聯網2.0+創新2.0。傳統互聯網1.0變成現在的2.0,發展空間更大了,互聯網+和任何行業融合以后能創造出很多的新業態、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我們現在提出創新驅動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互聯網這個新的載體。再加上我們思維創新,給我們社會提供前所未有的活力,釋放巨大的能量。所以這個意義上來講,為無處不在的網絡,無處不在的計算,無處不在的軟件,無處不在的數據,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我們提出互聯網+這樣的行動計劃,再加上建設網絡強國這樣的大目標,這對未來,包括經濟社會發展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第九篇
舉世矚目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于29日下午在北京閉幕。作為我國邁向全面小康社會征程中的一次關鍵性會議,五中全會充分體現出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對“十三五”進行戰略性、全局性、整體性科學謀劃的高超智慧,勾繪出全景式戰略圖譜,是全面建成小康的一次最新布局,必將指引我們向著第一個百年目標奮勇前進。
提出“六個必須”發展原則: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綱”與“魂”
公報指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放在第一位,既彰顯了我們黨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基本原則,也凸顯了改革發展成果要與人民公平共享的基本宗旨。”張占斌分析認為,這六大發展原則相得益彰,彼此支撐,是“十三五”時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綱”與“魂”。
明確新的五大發展理念:將生態環保放在空前的高度
改革發展,理念先行。會議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張占斌談到,公報將“創新”放在突出位置,既突出了創新在“十三五”時期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也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遙相呼應,以創新創業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他指出,“美麗中國”首次寫入規劃,又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這既與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一脈相承,也將生態環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這是公報的重要亮點。
首次提出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會議明確指出,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我們注意到公報用了‘決勝階段’這個詞,表明了我們黨奪取全面小康社會勝利的堅定決心和信心。”張占斌向記者談到,曾多次指示要精準扶貧,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扶貧目標: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些重要論述都是首次提出。
強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緊迫性: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保持和增強戰略定力。”張占斌認為,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快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部署,要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最大程度釋放改革的新紅利。公報進一步強化了體制機制創新的緊迫性,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到2020年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這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突出了一批國家戰略措施:構成“十三五”全景式的戰略圖譜
“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一批國家戰略工程保駕護航。”張占斌最后談到,在公報中,明確提出了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二○二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強調要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等等。張占斌認為,這些戰略框架清晰而明確,構成了一幅“十三五”全景式的戰略圖譜。
第十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大勢,認為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要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更好凝聚發展共識、平衡利益關系。同時,要運用法治規范發展行為。
法治具有普遍性、國家意志性、相對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等特點,與科學發展有內在聯系。法治不僅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在“十三五期間”,無論是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還是推動其他領域的發展,都應更多用法治眼光審視發展問題、用法治思維謀劃發展思路、用法治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并建立健全適應科學發展要求的法律法規。
運用法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努力做到依法依規,通過法治方式來提高發展質量;要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基本要求,確保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部門通過對法律統一、正確、有效的實施,為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障;落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是要應對國際形勢的新變化,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更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現代市場體系,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運用法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目標要求,通過健全和完善立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依法引領、規范、保障、推動經濟社會建設向著實現“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順利邁進。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要旗幟鮮明地支持、鼓勵政府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地區差異性和特點,綜合考慮經濟增長速度、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等指標及權重,防止和糾正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偏向。另一方面,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克服“發展要上、法律要讓”、輕視法治、無視法治、漠視法治,乃至違反法治的現象,糾正法治不彰、公信力不高以及浮夸、欺騙、造假等做法。要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謀發展、調結構、惠民生。
第十一篇
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最大亮點之一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確立。“五個發展”作為新的發展觀,再次闡明了為什么發展、發展什么和怎樣發展的問題,開啟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構成了中國發展戰略的新圖景,充分體現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思維。
新發展理念包含新的戰略愿景。發展戰略首先是發展的戰略愿景,就是要回答為什么發展的問題。“五個發展”中的共享發展,闡明了新常態下中國發展新的戰略愿景。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回顧歷史,中國發展的戰略愿景清晰可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發展的急迫問題是發展生產和提高生活,解決溫飽問題便成為當時的目標愿景。30多年來,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開啟新的篇章,標志著中國發展的持續進步。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連的共享發展,昭示了發展的根本目的,那就是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為此設計有效的制度安排。從共同富裕,到共享發展,意味著人民享受更大、更全面的幸福,意味著人的需求將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更好的滿足。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第一步,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人民追求幸福的中國夢,也是國家繁榮昌盛的中國夢。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從振興中華,到民族復興,到實現中國夢,新發展理念給人以幸福的憧憬和期望,必將激勵億萬民眾為了共同的戰略愿景而奮斗。
新發展理念指明新的戰略使命。解決了為什么發展的問題后,需要回答發展什么的問題。新發展觀里所包含的協調發展和綠色發展理念,呈現了在新常態下發展戰略的主要任務。中國發展的戰略任務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本著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之初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啟動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進程。正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推動中國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也奠定了中國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堅實基礎。此乃中國發展戰略的一個里程碑。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這成為中國發展的基本方略。當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隨之顯現,中國適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新的戰略使命,此乃中國發展戰略的又一里程碑。“五個發展”包含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觀、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與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發展等一系列更具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的使命,其中的協調發展和綠色發展,集中體現了中國發展戰略的升級版。新發展理念里的協調發展,不單單指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也不單單指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而是包含全部五個文明在內的更廣意義上的協調發展。重點在于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但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更加全面。不僅如此,綠色發展在新發展理念里占據特別突出地位,這順應了時代召喚,是為突破發展瓶頸做出的重大戰略選擇;這著眼于更長遠的未來,更是為建設美麗中國而譜就的戰略篇章。新的發展理念既有戰略全局的設計,又有戰略重點的安排,這無疑是中國發展戰略新的里程碑。
新發展理念意味著新的發展路徑。明確了戰略愿景和戰略使命,接下來就是選擇適宜的戰略路徑,進一步解決怎樣發展的問題。“五個發展”里的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正是新常態下中國發展正確的路徑選擇,標志著中國發展模式的進一步成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戰略的顯著特色就是走自己的路。不斷審視本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歷程,吸取世界上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我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發展路徑歸根結蒂就是改革開放,其中蘊含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的深厚資源。創新發展需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個方面,說明創新成為信息時代中國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其中,制度創新能夠為各方面創新提供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發展新體制,把各方面創新整合成為新體系。從尋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無疑都是通過制度創新實現的。所以,創新發展的根本在于制度創新,在于國家治理創新。開放發展同樣意味著國家治理的新視野。隨著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大潮,需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在全球經濟治理結構中的話語權。這是國家治理面臨的新常態之一。面對開放發展的新常態,需要在國家發展中奉行互利共贏的全方位開放戰略,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從而改善全球治理結構和國家治理環境,保證國家發展戰略愿景的達成和戰略任務的實現。可見,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是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邏輯延伸。
新的發展理念開辟了中國特色發展戰略的新境界。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五個方面,共同構成了新常態下中國發展的整體戰略體系,集中體現了新發展戰略的新思維,是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貫徹好“五個發展”的新理念,才能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第十二篇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最主要的是它是第一年百年目標的決勝階段或沖刺時刻,能否實現“雙中高”的發展目標是決勝的關鍵。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均是前所未有,實現這一目標困難重重,國內面臨巨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風險釋放,國際則面臨經濟持續低迷和不確定不穩定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雙中高”目標,十分不易,可以說是困難重重。但最大的困難也得克服,最重的挑戰必須積極應對。這就是通過科學、前瞻的制定和實施十三五規劃,化風險、化挑戰為機遇,高質量地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最大的特點是第一次系統全面地提出了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發展的新理念框架,即堅持五個發展,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革命。
五大發展是理念創新,也是重大的戰略方向和舉措。新常態下的發展最大的挑戰是在舊的發展動力明顯減弱的情況下如何培育新的發展動力,如何使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歷史性突破,使經濟增長的協調性顯著提高。解決這兩大問題,必須確立和堅持踐行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的新理念,只有創新發展,才能實現由數量擴張式的外延增長向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內涵增長轉變,創新發展的理念和戰略的實質就是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擺脫過度依賴自然資源和要素投入的發展模式,形成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源素質提高的新發展模式;而只有協調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長期累積的結構性矛盾,從根本上化解經濟下行壓力,化解各種經濟社會風險,協調發展是調結構、轉方式的根本舉措。當代社會經濟發展必須對我們的日益嚴重生態環境挑戰和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予以重大關注和戰略安排,這就是系統全面地提出綠色發展的理念和戰略。中國的發展,特別是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要有全球視野,著眼于全球視野來解決各種發展難題,并為全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就是開放發展,開放發展是我國過去三十多年的最成功的經驗之一,開放不僅能促進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而且能促進體制創新,促進改革,實施新的更全面更高層次的開放戰略,是我們的不二選擇。共享發展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落腳點和出發點。
發展的理念和戰略確定以后,最主要的是行動,加緊行動。我們欣喜的看到,這也十三五規劃建議的一個突出特點,重視行動,行動是關鍵。五中全會公報中我們看到了六大“行動”的表述,十分有新意。如要推動創新發展,必須堅持不懈地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互聯網+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是創新的主要領域,必須加緊行動予以全面推進,形成發展的新趨勢和潮流。而實施綠色發展戰略,需要更多的國家和大從的行動,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浸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大規劃國土綠色行動,海灣整治行動。而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不僅要實施全面二孩政策,而且號召社會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建議》還提到一個更令人驚喜的行動計劃,那就是向貧困全面宣戰,基本消滅困難,提出我國現代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 上一篇:淺談企業成本控制
- 下一篇:租機管理系統的建立及成本控制
精品范文
1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