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修練爭當創優模范
時間:2022-07-15 09:32:00
導語:三項修練爭當創優模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創先爭優活動正在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中扎實開展,教育部黨組對全國教育系統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教育戰線的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緊密結合教育工作實際,圍繞“實施教育規劃綱要、推動教育科學發展”的主題,以“學綱要、抓改革、促發展”為載體,以“五個好”(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和“五帶頭”(帶頭學習提高、帶頭爭創佳績、帶頭服務群眾、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弘揚正氣)為基本目標,做到活動主題鮮明突出,載體貼近實際,內容豐富多彩,推進創先爭優活動積極有效。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們擔負的是“研究、指導、服務”全縣中小學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我們怎么做?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工作實際,談談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和大家共勉。
在我看來,“創先爭優”既不是一個政治口號,也不是一個階段性的要求,而是我們每一個賦有“人的意義”的生命體應有的存在狀態——為尊嚴而活。“人的意義”就在于它是區別于其它生物的生命存在,既有一般生物的屬性,就是生存和生長;又有自己獨有的屬性,就是精神需求。所以,作為人,就應該具有兩種生命,一種是機體生命,一種是精神生命。我們知道,滿足人的機體生命存在和生長的條件是很簡單的,一般來講,只要保證基本的衣、食、住、行所需,就已足夠了。但是要想保持精神生命的健康和旺盛,追求內心的充實、追求成就感、幸福感和尊嚴感,則需要人自身的努力和修練。并且,我們也知道,只有精神生命永遠保持年輕,充滿活力,我們的機體生命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斗志,我們的存在才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尊嚴。從這個意義上講,“創先爭優”是生命成長的本能,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在的精神需求。
“創先爭優”既然是生命的本能、既然是內在的需求,那為什么我們還要搞“創先爭優”活動,還要對同志們提出相應的要求呢?就是因為,就大多數人而言,很容易被感官的刺激所誘惑——快活一會兒是一會兒;被大流意識所驅使——大家都這樣,我何必這樣對自己過不去呢;被安于現狀的惰性所左右——我還能怎么樣,就這樣過算了。所以,大多數人都只有成為先進、成為優秀的想法,甚至有很多人還常常生活在愧疚和后悔之中,就是始終不愿意付諸實際行動。
雖然,我個人在很多方面做得很不好,甚至在有些方面顯得有些弱智,但是,我始終沒有忘記修練自己的品德、修練自己的言行,始終努力在做一名到哪兒都受歡迎的人。具體地講,就是加強三項修練,做最好的自己——成為有信念的人,謂之立德;成為教育的改革者,謂之立功;成為有作品的人,謂之立言。
我記不得是誰最先說出“做最好的自己”這句話的,但我清楚地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感覺:就是對一個人來講,首先,你必須要有很強的自我認同感,要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絕不能因為暫時的處境并不好而自報自棄。在這個社會、在一個單位、在一個小的群體里,你可能不是最好的,甚至永遠成不了最好的,我們得接受這個現實,但是,我們要相信,上帝不可能幫助你,能幫助你的只有你自己。你可以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各種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讓自己成為最好的自己。我認為,這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說它是最低要求,是因為,當你再怎么努力都比不過別人的時候(比如,你無論怎么苦心經營,都沒有別人因為一點關系、一點投機帶來的地位和金錢),你不要去指責和埋怨,而是心平氣和地去接受它。人活在世上,有很多東西是自己說了不算的,也是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你慪氣、你指責、你埋怨,不但于事無補,最后受傷的還是自己。比如,你什么時間來到這個世上,來到這個世上你有一個什么樣的家庭背景,我們誰都做不了主,你埋怨有用嗎?很多問題,并不是因為我們生氣了,這問題就害怕了——喲,你看那些人生氣了,我們應該去安慰一下。不可能的事情。就說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社會轉型、分配不公、物欲橫流、錢權交易、假冒偽劣、唯利是圖等等,想著就來氣。如果我們想,要是社會什么問題都沒有了,我們再來到這個世上,那該多好啊。大家想一想,如果遠古時代的人,也是這么想的,那么他們肯定對我們羨慕死了。再說近一點兒,我們現在的生活,他老人家享受過嗎?所以,我們應該滿足。我們不但不要對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有什么牢騷,更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你想,目前,社會上的一些問題和我們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雖然大家都不富裕的時候,我們心理平衡一些,但那時候的生活質量能和現在比嗎?為什么非要和想一些讓自己不高興的事情呢?還有的人,一看到某某因為家庭背景好,本事并不大,可盡得好處、盡搞好事,又開始怪別人了。其實,你再怎么怪,對別人沒有絲毫影響,反而讓自己失去了自我,找不到了方向,過著抬不起頭的生活。所以,我認為,一個人的心智模式、看問題的角度,對他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一些自己說了不算的、一個人改變不了的問題,我想,我們首先就應該想到是去接受它、去適應它,然后最重要的是喚醒自己的潛能,扎扎實實地干事,一步一步地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即使不能強大也無關緊要,但一定要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成為精神豐富的人,成為靈魂高貴的人,免得讓自己人生的虛無和歲月的蒼白。請同志們記住一句話:心理問題是不健康的攀比比出來的;身體問題是不健康的生活所導致的。物欲是社會刺激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它是個無底洞,永遠得不到滿足;而精神的需求是內在的,只要加強自我修練,我們的人生一定是美好幸福的。
說它是最高要求,是因為,一個人從自身現有的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地修練自己,讓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達到“立德、立功、立言”的境界,沒有堅強的意志和強有力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很難達到的。正如《紅樓夢》里的一句話:“要想活得好,需下死功夫”。
在座的各位都是全縣教育教學研究的專家,我們肩負著一門學科的教學研究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從事的是一份“做好事”的職業,是成就人的職業。但是,僅僅為少數人工作,成就少數人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胸懷教育理想,堅定地樹立起為全縣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最大貢獻的信念。我們應該站在為全縣的孩子健康成長負責的高度來思考我們的工作、來衡量我們工作的分量。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一項修練——立德。
首先,我們要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并且我們要把這份愛直接指向我們的孩子,要對那些違背教育規律的現象和行為抱有絕不容忍的態度,以高度的責任感,來開展我們的工作。
其次,我們要肩負起引導教師成長的責任,工作中,我們不但要重視對優秀教師群體的培養,更要重視本學科教師的普遍問題的研究,并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引導活動,為教師們成長提供有效服務。
第三、我們要努力讓自己強大起來,以自己淵博的學識、求真的學術精神、明確的思想主張和強勢的人格力量去影響人、教育人,使自己成為教師們敬佩的人、追隨的人、感謝的人。
第二項修練是:立功。教研員一定要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功臣。要想成為功臣,我們必須堅決按照“重心下移”的要求,走進學校、走進教師、走進學生,以務實的作風、用思考的大腦、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著,通過親身體
驗、具體實踐,不斷追求問題的解決,努力為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和全縣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自我規劃,整體謀劃自己的“教研人生”。記得在《成功之路》這本書里有這樣一句話:大多數人為什么不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缺少職業規劃,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沒有一根生命線。細細想一想,確實是這樣,我們很多人,年復一年的工作,大多是在重復昨天的故事,回想自己所走過的路,留下的只是一些生活碎片,讓自己的人生總有一種跌跌撞撞的感覺。所以,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位同志一定要給自己定個方向,定個目標,并緊緊地抓住這根主線,分階段、有計劃地逐步落實,走向成功、走向輝煌。
二是增強責任意識,承擔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任。我到教研室以后,最大的不適應就是責任感的失落。我不知道我的責任是什么,為誰負責。所以,讓我這個長期習慣了把事情做實在、做到位的人有些困惑。于是,我就細細地觀察同志們在做什么,想從中去理解你們的責任是什么,你們是如何去擔負起這個責任的。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教研員的責任”和我以前所理解的責任有所不同。當教師的時候,我的責任是盡量教好每一個學生,哪個學生有問題了,我會千方百計地去教育、去幫助;當校長的時候,我的責任是盡力讓學校的各項工作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哪個地方發展慢了,我會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去研究、定措施。如果按照這種方式去理解責任的話,我們教研員的責任應該是:按照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準確而又明確地找到本學科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研究、指導和服務”,引導教師向著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靠近。可是,我們工作對象的復雜性和我們工作效果的間接性,我們的工作很難實在起來。大都也就是人走到、話講到,至于能不能落實、如何落實,我們就顯得無能為力了。這給我的感覺是,我們的工作好象例行公事、走走程序而已,我們沒有壓力感、沒有焦慮感,所以就沒有什么責任可承擔了。
這種工作狀態,我認為是非常害人的。首先受害的是我們自己。因為沒有工作壓力,也就沒有工作動力,很容易養成工作惰性,表面上看,我們都很輕松自在,可內在的講,我們失去了自我發展的大好時光,讓我們的生命沒有了厚重的感覺,常常是霧里看花,逍遙自在。一旦一個人靜坐在那里的時候,一種荒涼的感覺就自然地涌上了心頭。其次是害了我們的事業,由于我們沒有承擔教育改革和發展這一重任的大智慧,沒有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沒有把那些已經成熟了的教育科研成果有效地轉化為教師們的行為,所以,目前我們的孩子還在遭受著劣質教育的煎熬,不說我們有罪,至少是問心有愧的。
當然,有很多東西,并不是我們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的,需要有一大批懂教育的校長,需要有較高執行力的文化環境。但是,我們勇于擔負起我們所應承擔的責任,做到無愧于自己、無愧于良知,腳踏實地地干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想總比“因為為難而不作為”結果要好得多。
三是扎實開展工作,把工作重心真正地下移到學校。教研員如果沒有親身的研究經歷,沒有鮮活的教育場景,沒有對教育現象的真切感悟,頭腦里只有自己也沒有想得很明白的觀念、理念、模式,我們對教師的指導是很難取得教師們的認同,也很難在教師的頭腦中形成興奮點。所以,只有把工作重心真正下移到學校,和校長、和教師、和學生有經常的零距離接觸,我們才能有效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對接,才能積累豐富的實踐智慧。具體地講,我們需要做到:
1)更加關注常態課研究。
如果教研員僅僅將教研重心放在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公開課,如示范課、觀摩課和其它各種名義開設的研討課,由于牽涉種種名利關系,那么,教研員所面對的可能多半是經過精心包裝的粉飾型特殊課堂,而不是鮮活的、原生態的本色課、常態課。如果這樣,教研員所面向的教學現象、教學過程,將因不是自然的顯現而可能導致研究的偏頗、虛假和脫離教學本質的表淺。加強常駐態課研究更有利于我們掌握真實情況,有利于對問題的研究。
2)要經常走進師生個體。
教研員要成為具有學術生命力的研究主體,前提條件是自覺強化“場意識”,而不是置身場外研究的局外人。這意味著教研員不僅要走“近”師生,而且要走“進”其精神活動的多維、復雜世界;不僅要走“近”作為抽象符號的復數的“人”,而且要走“進”個性鮮明、旨趣不一的單數的人,走“進”思維、情感、言語不一的生命個體;不僅要走“近”感官直面、空間延展的靜態課堂,而且要走“近”教師、學生、管理者多元主體互動對話、心靈交往的理性世界和動態關系。這種場域中人的正確歸位,這種關系中人的自覺植入,將極大地拓寬教研員的研究對象、拓深其研究空間,并獲得以往那種“身”在場而“心”不在場的封閉式研究中所沒有的全新感悟和啟迪。
3)養成跟蹤研究的習慣。
養成跟蹤研究的習慣,就是要避免蜻蜒點水式地走訪學校、觀摩課堂。既然要走進教學原生態和各種各樣的教學關系之中,自然應將臨時性的走訪改變為過程性扎根,在持續不斷地對教學現實的細密關注和思考中找到抵達教學理想境界的途徑。只有時間才能保障教研員所研究的教學現象的純粹,也只有時間才能保證研究對象的心靈真實,因此持續性跟進是教研結論獲得澄明的基本前提。而且對具有典型意義的教或學生個體而言,教研員要不惜時間持續跟進到其全程發展過程中,從其動態的成長中挖掘對教與學可能產生的啟示價值,這才是更深意義的過程性扎根。
4)大膽地走上教學講臺。
教研員不但要以第三者的身份觀教,更要自覺地還原教師角色,以當事人的身份和心態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也就是俗稱的開設“下水課”。首先,這種旨在以身示教的下水課,可分為研究型和示范型兩類。研究課是教研員懷揣先進教學理念和相關教研問題而作出的探索性教學。它具有挑戰性、不確定性和未完成性等特點。通過這類研究課,教研員旨在引領和啟發一線教師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使他們自覺養成以課研教而不是以文研教的新意識、新能力和新習慣。示范課,是教研員將已確定的新觀念、新教法、新手段向教師們付諸實踐的展示性教學。它具有前瞻性、推廣性和可效仿性等特點。示范課的作用在于給一線教師提供觀賞教研員教學藝術、才情和多元技能的開放平臺,并能對他們發揮感如、啟悟和熏陶等功能。其次,就評課藝術而言,教研員以身驗課比課外評課具有更加真實和真切的體會。
第三項修練就是:立名。
我曾經在多個場合講過一個觀點,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要作品意識。一個人工作了一輩子,到頭來兩手空空,什么也沒留下,是一件既遺憾又不應該的事情。特別是對我們教研員來講,我們的人生是“教研人生”,是專門搞研究的,一個搞研究的人,當了幾十年的傳話筒,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創新的經歷,沒有自己的作品,是很可惜的。作品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這里并不一定強求我們每個人都能著書立說,至少應該有很強的影響力,你的思想、觀點、品德,甚至音容笑貌能夠以積極的形象根植于眾多人的心中,我想達到這個水平,對大家來說,應該不是什么難事。這里,我講兩個方面的修練:
首先要練好“讀”的基本功。朱永新教授說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就沒有教師的成長。教研員也是一樣,我們既要讀與教材有關的資料、與教學有關的方法論的書籍,還要讀中外經典、讀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社會學方面的書籍。要在閱讀中充實自己,豐厚自己。這里,我特別強調一點,我們學科教研員,絕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眼界僅僅局限在學科教學的研究上,因為教學上的問題沒有孤立的東西,一個問題的出現它有可能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心理、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如果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只能就問題講問題,很容易出現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的尷尬局面。
其次要練好“寫”的基本功。關于寫的問題,我的體會是最真切的。我這個人從小就不喜歡寫作,上學的時候語文成績很差,一點興趣也沒有,一直偏愛理科知識的學習。所以,我上學時讀的書也很少。參加工作以后,從事的又是理科教學工作,所看的書也都是與教學有關的東西,很少寫什么東西。后來,成為校長之后,看的書多了起來,寫的東西也多了起來(工作中,我曾經試用過好幾個人幫學校寫點東西,可都不能讓我滿意,于是我只好自己動筆了,所以,我寫東西首先是逼出來的)。特別是年秋開學后,我學著建了一個自己的博客。博客建好后,開始的時候,我把自己過去寫的一些材料發了幾篇在上面,一點也沒放在心上,想起來了去看一下,把自己一些小的思想寫出來發上去,也沒指望在里面做些什么有意義的事情。后來,我發現,我和朋友們的交流慢慢地多了起來,我的想法和做法不斷地得到朋友們的肯定和鼓勵,有些文章在圈子里還作為精華文章加精推薦,這讓我有些興奮了。從月中旬開始,我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心中又多了一份牽掛。每到晚上,我就會漫步在博客的百花園中,表達著、感動著、收獲著,非常充實。學朋友的文章,看窗外的風景,感覺到自己的眼前越來越明亮,腳下的路越走越寬,心情越來越豁達。不覺間,自身的素質在發生變化,看學生的眼神變了,寫文章的水平提高了,說話的語氣沉穩了,思考的問題深刻了……有人說:“時間是塊試金石,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逃得過時間老人那明察秋毫的明亮眼睛。”的確不錯,經過了半年的時間,我的那種感覺有些麻木了,思緒有些枯竭了,多了幾份為難,多了幾份松懈。堅持嗎?如果沒有激情和憧憬,那肯定不會有快樂在其中,這不是自己建博客的本意;隨意嗎?任何事情隨意就不會有標準,這本應美麗的博客花園就會因為隨意而荒蕪,以此照映出人的心靈的冷漠和蒼白,這時的博客便成了自己的一種負擔。在這種自我選擇和自我挑戰面前,我的勇氣為我做出了最后的選擇,那就是堅持。這種堅持更多的意味著改變,因為沒有改變,就沒有十足的信心和力量,就沒有豐富的智慧源泉和思想靈感,思緒的枯竭和寫作的為難仍然不會讓她走出多遠。于是我就為我的博客賦予意義和價值,給她以個性和情感,讓它成為我思想的家園、感情的樂園、通往理想的堅實橋梁。從此,我把讀書成為習慣,開始有主題的生活,有思想的工作,在一樣的校園里,有了不一樣的我。我的教育神經變得格外敏感,善于捕捉一瞬間的靈感,找尋工作的突破。讀教育名著,學專家理念,在一次次的心靈震撼中覺醒,在一回回的良知拷問中振作,自己不能再是井底之蛙,應該為改進教育工作有所貢獻,人文精神是她的個性,尊重生命是她情感的力量,我真誠地堅持,我細心的呵護,看著她更加美麗,看著她更加活力,一種幸福在心中蕩漾,一種依戀變得強烈。特別是在過去,發表文章好象是很難很難的事情,可僅年我在省級刊物上就發表了14篇,到目前,我總共發表的文章有33篇。
其實,我們頭腦中思考過的,不一定能說出來;說出來的,不一定能寫下來。動筆的過程,就是我們反思的過程,提煉的過程,總結的過程。動筆我們不期望盡善盡美,要把倏忽的體會或感悟即時記下來,貼近生活,記錄精彩。等有了時間,再斟酌再推敲,一篇篇好的教育敘事或好的教育隨筆就會應運而生。關注最鮮活的生命和生活的教育科研,才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教研員既要善于敏感地去發現問題,又要善于梳理亮點,總結經驗,成就最好的自己去服務教學。因此,我建議同志們,要先拿起筆來,開始可以很隨意地寫,在你寫的過程中,你就會慢慢地佩服起自己,慢慢地就會有個主題,有個方向,你所苦苦追求的成果就自然而然地誕生了。等到從工作崗位上走下來的時候,你就會在不經意間收獲一筆中價值不菲的財富。
不容否認,我們這個時代,不少人急功近利,內心浮躁,道德淪落,因而更需要我們要有堅定的信仰和信念,我們作為教師的老師,更應該成為信念的堅守者,用自己的信念去建立教師們的信念,讓教師成為有信念的人。同時,我們這個時代又是一個在改革中前進的時代。我們每位教研員只要擺正心態,積極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去,你就一定能夠大展拳腳、有所作為。我們這個時代更是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我們不僅要做,更要去說、去寫,把做法變成說法,形成文字,從行動中提升思想,讓思想更好地指引行動。力求做最好的自己,做創先爭優的模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 上一篇:公司辦公行為規則
- 下一篇:克服創優活動思想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