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廉戒

時間:2022-10-04 08:47:00

導語:為官廉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樹組工干部形象征文”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樹組工干部新形象,提倡我們組工干部要樹立一種清正廉潔、忠誠正直的可靠形象,我認為一名組工干部更應該做到為官廉“戒”,所謂“戒”,古人言喻警也。“戒”是一種自警----自我警惕,自我提醒,是生活的長鳴鐘。

《論語·季氏》中有孔子說的一番話:“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從“戒”字中透露出,古人的警懼之心達到了最高境界,從政為官者心中更應時刻保持這種警覺,做到戒尺在握,警鐘長鳴。莫以為堅持“四戒”就顯得尤為重要。

戒失“恒”。《易經·咸傳·恒》中曰:“不恒其德,無所容也”。其忌謂人不能永遠保持高尚風德,就無法立身于世間。有的領導干部進了城、執了政、拿了權、做了官,自己幾十年如一日,克己奉公,“如履薄冰”耐不住“寂寞”,厭惡了“清貧”,放松了自我警覺意識。看到別人富了,自己坐不住了,發人深思,心里聚生“不平衡”,“失落占了上風”,于是“終難守真志不滿,逐物意移惹禍端”。

戒神迷。常言道,旁觀者清,當事者迷。而就反腐倡廉而言,心動則神迷,神迷則縱欲,縱欲則難儉,不儉則奢,信奢則貪,貪則自身難保。一旦觸犯了“天條”,惹再警醒,恐己“船到江心補漏遲”了。如何永遠保持清醒?孟子所說的“養心真善于寡欲”,可謂醫治“神迷”的一劑“降壓”良藥。

戒溺愛。“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給后人留點什么?是傳德計深遠,還是“變財”濟眼前?做官任人唯親,圖享受,怕艱苦,好伸手,走后門;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貪官者往往是由于親情取代了公心,“懼內”忘了“懼律”,以闔家歡“賂”換取“闔家歡樂”。然而到頭來,皆以“喜劇”開場,悲劇告終。

戒僥幸。心存僥幸,是貪官者共有的心理特征。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后漢書·楊震傳》中的楊震刺史,赴任途中路經昌邑,縣令王密夜訪,“懷金十斤”,聲稱“暮夜無知者”。楊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無言以對,赧然退出。此典告誡世人,我們的一些同志往往在公開場合、集體活動時,在有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按章辦事,嚴格要求自己。而在無人監督的時候,就放松了對自己的約束,抱著僥幸心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往往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皆望為官者能持以上“四戒”,廉政自律潔身好,知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