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價值特征學習心得
時間:2022-03-30 10:56:00
導語:三個代表價值特征學習心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道,寫在我們黨的旗幟上,作為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對于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深入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價值特征,對于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價值文本的客觀性:“三個代表”因應了多元復雜態勢需要,體現了黨的先進性與時展要求的統一
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價值特征,必須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身作為價值客體所具有的客觀屬性,這樣才能堅持價值論上的唯物主義原則。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價值存在是多方面的,人們可以從不同視野與角度去研究和概括,但其價值文本的客觀性是首先應當肯定的問題。這種客觀性特征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因應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客觀情況多元復雜態勢的需要,體現了我們黨先進性與時展要求的統一。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歷史方位,指社會歷史發展的時代和階段,也就是觀點、思想和理論坐標系統與時代條件。同志指出:“堅持與時俱進,就一定要看到《共產黨宣言》發表一百五十多年來世界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一定要看到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的重大變化,一定要充分估計這些變化對我們黨執政提出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要使黨和國家的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這三個“一定要看到”和一個“一定要充分估計”,強調了理論發展的時代性要求即歷史方位,也就是其價值文本的客觀屬性。
那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歷史方位即價值文本的客觀性是什么呢?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我們必須從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著眼,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黨的任務,科學制定并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研究和解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和加強黨的建設的問題,做到既不割斷歷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時代、又不超越階段,使我們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這里的兩個“成為”即兩個“轉變”,要求我們根據時代特點和黨的任務變化,科學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因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歷史方位和價值文本的客觀性,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國際情況、國內情況及黨內情況的存在與變化。正如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我們黨只有在實踐中認真貫徹落實這種“新要求”,努力搞好先進性與時代性的有機結合,堅持與時俱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觀價值將會更加充分的顯現出來。
價值內涵的辯證性:“三個代表”整合了人類活動的基本規律,體現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統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在價值文本上顯現出客觀性特征,而且在價值內涵上也顯示出辯證性特征。這種價值內涵的辯證性,側重在于它整合了人類歷史活動的基本規律,科學體現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是一個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證統一而形成的有機結構系統。在這個統一的社會有機體中,其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這也就是社會基本矛盾理論所科學揭示的內容,反映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但是,由于社會生活的紛繁復雜性,在具體的現實生活中,人類社會有機體也可以劃分出經濟、政治、文化三個互相聯系著的基本層次。對于這一點,馬克思、恩格斯都有許多精辟論述,講得更明確,他在《新**主義論》中指出:“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這是我們對于文化和政治、經濟的關系及政治和經濟的關系的基本觀點。那末,一定形態的政治和經濟是首先決定那一定形態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態的文化又才給予影響和作用于一定形態的政治和經濟。”由此可以認為,其一,人類社會可以劃分為經濟、政治、文化三個基本領域;其二,在這三個領域中,起基礎性決定作用的是與生產力直接聯系著的經濟因素;其三,在承認經濟和政治決定文化的同時,也承認文化對經濟和政治有巨大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也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顯然,對社會有機體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層次的劃分,理論依據仍然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矛盾理論。
因此,發展先進生產力,繁榮先進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永恒主題,也是人類不斷促進社會發展的根本價值選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這種深邃的理論思考與現實需要作出的科學論斷,是對我們黨80多年來歷史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其價值內涵有著嚴謹的辯證性。它直接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基本矛盾理論,又溶入了我們黨對這一基本理論的當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生產力為邏輯起點,以文化為重要紐帶,以人民利益為落腳點,使中國社會發展圖景呈現出整體推進的和諧態勢。
同志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辯證關系全面而系統的揭示,體現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體現了物質與精神、經濟、政治與文化的統一,也體現了歷史發展規律與歷史創造主體、社會實踐主體、價值主體的統一。因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整合了人類歷史活動的基本規律,辯證展現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統一,從多維視野揭示了自己的全面價值。
價值取向的人民性:“三個代表”強化了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地位,體現了新時期黨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的統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價值文本上顯現出的客觀性和價值內涵上標志出的辯證性特征,其實踐指向都是直接為人民群眾這個價值主體服務的。在現實性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化了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地位,體現了新時期黨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的統一。
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一性質決定了以人民群眾為價值主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然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也是我們黨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是價值觀的內核,決定著人們行動的方向。我們黨80多年來的光輝實踐,一直貫穿著這一基本的價值取向,得到了億萬人民衷心的擁戴,取得了一系列偉大勝利。同志明確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在十六大報告中他進一步強調:“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這就使我們黨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完全一致并內在融通了起來,體現了黨的全部理論與實踐滲透著凝重的人民性。
人民群眾是創造社會歷史的根本動力,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完全徹底為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科學世界觀基礎。因此,群眾觀點是我們黨基本的政治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強調: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著眼點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因此在實踐中,我們黨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地繁榮社會主義經濟、文化,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注重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落實。我們黨一貫強調要堅決反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要懲治腐敗、從嚴治黨,以黨風廉政建設的實際成果取信于民;反復要求領導干部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始終堅持黨的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關心群眾的疾苦,努力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等等。同志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反復強調:“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所有這些都顯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地位,展現了其鮮明的價值取向。
- 上一篇:文書檔案工作探討論文
- 下一篇:檔案保密保障措施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