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時代的新要求
時間:2022-04-23 11:04:00
導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時代的新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歷史地位、精神實質和指導意義作了科學定位,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而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本依據,就是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及其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當代世界生產力飛速發展,各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生產力發展相對落后的局面,向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的新要求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二是國際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有時甚至肆無忌憚。蘇聯解體后,原有的國際戰略平衡被打破,美國利用它超強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不斷加快對其他國家進行武裝干涉的頻率,并發動了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據美國國防部統計,自1989年“柏林墻”倒塌以來,美國對外動用軍事力量已達40多次,平均每年對外用兵5次以上,大大超過其在冷戰時期對外用兵年均2.8次的紀錄。三是各國間以科技與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其核心是誰能占據科學技術水平的制高點,更快地發展生產力,更有效地增強本國的綜合國力。引起上述諸方面變化的重要原因,是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美國之所以能夠在和蘇聯的冷戰中獲勝,在國際上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生產力水平與其他國家相比保持著較大的相對優勢。2000年美國經濟總量占世界GDP總和的28.6%,超過歐盟15國所占比重,相當于俄羅斯的25倍;軍費開支達2890億美元,占世界軍費開支的41.5%;研究與開發投資達2640億美元,占世界研究與開發投資的45%。是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使美國得以保持著巨大經濟總量、高額軍費開支、超強軍事實力和在世界各地的“前沿存在”。熱衷于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國家認為,只要掌握了先進生產力,就掌握了強權,就可以壟斷國際事務的發言權、支配權,并按照自己的意志“領導”甚至主宰世界;而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和主張社會正義、愛好世界和平、深受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之害的國家來說,只有掌握了先進生產力,才能贏得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才有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在國際事務中才能享有平等的發言權。
當代世界生產力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生產力也有較快發展,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01年,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6位。中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生產力雖然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先進生產力無論在質還是在量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雖然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已經躋身于經濟大國行列,但總體質量不高,還不是經濟強國;雖然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但與擁有近13億人口、5000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的要求還不相稱;雖然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這一切就決定了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大力發展生產力,重點要加快發展先進生產力。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和激烈的國際競爭,對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來說,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不僅反映了實現綜合國力再度躍升,國際影響繼續擴大,民族凝聚力更加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而且反映了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共產黨執政地位持久鞏固、祖國統一早日實現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
文化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間文化的相互融合與滲透、矛盾與沖突,中國文化建設面臨新的問題,向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先進文化的新要求
當代世界的重大發展變化之一,是文化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正在成為各國相互關系的重要內容,文化的矛盾和沖突也趨于成為國際競爭和國際沖突的一個方面。綜合國力不僅包括經濟、軍事、人口和國土等物質“硬件”,而且包括國家的戰略意志、國民精神、民族文化力、對政府的支持力以及社會凝聚力等精神“軟件”;一個國家強大與否,不僅取決于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同時也取決于文化實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就會被動挨打,而如果沒有優秀歷史傳統,沒有民族精神,沒有社會政治制度認同,則會不打自垮。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因為文化作為人文素質,制約著人力資源的質量;作為價值觀念,制約著人們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方式;作為社會心態和社會環境,制約著人際關系和道德準則;作為知識信息和思維方式,制約著國家的教育水平和民族的創造能力;作為歷史傳統,制約著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作為穩定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制約著特定社會經濟、政治秩序的建立、鞏固與傳承。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的發展,世界文化的交流更加深入,競爭和碰撞也更加激烈。在當前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不僅西方文化以自己為中心建立文化霸權,進而主導世界文化發展趨勢,借此“西化”、“分化”非西方國家的意圖越來越明顯,而且西方文化與其他文化相比,因為借助了先進科技手段而傳播速度更快,影響范圍更廣,對其他文化的消解功能更強,也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社會主義國家來說,無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還是維護國家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永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無論是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傳統,還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精神、政治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黨和國家工作都必須把文化建設放在重要地位。我們不僅要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在經濟上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而且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先進文化,鞏固自己的文化陣地,在積極吸收先進文化的同時堅決抵制和挫敗敵對勢力在文化上對我“西化”、“分化”的圖謀。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我們的國家才會長治久安。
一些長期執政的政黨先后丟掉政權的教訓,黨群、干群關系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向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中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新要求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長期執政的政黨先后丟掉政權的深刻教訓,在如何代表群眾利益、密切黨群關系、不斷鞏固執政地位問題上給中國共產黨敲響了警鐘。蘇聯共產黨這樣一個有著近百年建黨歷史、締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有著世界影響的大黨,執政74年后又出現共產黨垮臺、社會主義垮臺,而且在劇變的關鍵時刻,人數眾多的蘇共黨員和人民群眾沒有像捍衛十月革命勝利成果那樣去抵制蘇聯的演變,之后一些蘇共黨員干部又搖身一變而成為俄羅斯的“政要”、“新貴”和暴發戶,教訓異常深刻。墨西哥革命制度黨在墨西哥連續執政70余年,執政期間使墨西哥由一個落后的農業國成為具有中等發達程度的工業化國家,該黨20世紀80年代中期還擁有黨員1500多萬,約占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但進入90年代后卻由盛轉衰,很快淪為在野黨,結局同樣引人深思。導致上述結果出現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則是這些黨嚴重脫離群眾,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不能代表甚至違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致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最終丟權下臺。中國共產黨要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不能不對這些黨失敗的教訓進行總結反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而廣泛的變化,出現了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分配、就業方式的多樣化。與此同時,消極腐敗現象在我國也呈現出數量多、領域廣、金額大、性質頑固等特點。反映在黨的作風上,則表現為在一些地方、部門和領導干部中,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滋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弄虛作假、虛報浮夸嚴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問題突出,以權謀私、貪圖享樂現象蔓延。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執政黨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消極腐敗現象的滋長蔓延,不注重并切實加強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侵蝕黨的肌體,必然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甚至會失去民心,喪失政權。面對以上問題,黨和國家工作能否做到既代表國家與全體人民的利益,維護全局利益和整體利益,又關心群眾的具體利益,特別是困難群體的利益;既能注意培育多元利益主體,又能化解多元利益主體間的矛盾與沖突,實現他們利益的有機結合與協調統一;既能充分尊重黨員干部個人的合法利益,又能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維護黨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既能有效遏制腐敗,又能切實轉變黨的作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增強黨的凝聚力、號召力、影響力,這是國內形勢發展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關系國家興衰成敗和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概括這一新要求的實質與核心,就是黨和國家工作必須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上一篇:組織工作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 下一篇:要“務實”也要“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