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眾利益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切入點和落腳點

時間:2022-12-11 04:42:00

導語:把群眾利益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切入點和落腳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把群眾利益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切入點和落腳點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構建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緊緊抓住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集中精力幫助群眾解決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生存環境等方面的實際困難,保障基本生活,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幸福指數。

讓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人實現充分就業。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安國之策,應當擺到和諧社會建設的突出位置。濟南市城鎮經濟活動人口199萬,農村還有50萬相對富裕的勞動力需要轉移,而目前社會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只有191萬個,供需之間存在大約50萬就業崗位的缺口。一個城市或地區如果存在那么多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卻無業可就的人群,社會和諧將無從談起。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發展。近年來,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確立了“發揮省城優勢、發展省會經濟”的發展思路,注重把加快發展同擴大就業緊密結合起來,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通過抓金融、抓物流、抓旅游、抓會展、抓文化、抓中介、抓軟件、抓新興業態、抓房地產、抓老字號等措施,著力發展服務業,擴大社會就業空間。同時,市里還研究出臺了多項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緩解就業壓力,如有針對性地加強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技能培訓;不斷推進就業援助活動;積極開展統籌城鄉就業工作試點,準備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市建立起城鄉一體化的就業政策、職業培訓、就業服務體系,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地解決城鄉勞動力就業問題。目前濟南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3%,就業形勢基本穩定。

讓更多的人接受優質教育。辦好群眾滿意的教育,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著重解決好群眾最關心的“上學貴、上好學校難”的問題。為此,近年來我們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大力實施教育資源優化升級工程,堅持統籌發展城鄉教育、義務和非義務教育、基礎教育和成人教育、公辦和民辦教育,推動教育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跨越,使1000多所學校得到優化升級,努力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堅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逐步實行城鄉一體化的基礎教育政策,深入實施振興農村教育行動計劃,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具體組織實施農村中小學建設標準化、校舍升級改造、師資水平提升、城鄉幫扶、貧困生救助等工程。完善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長效機制,在農村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全面落實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政策。加強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定點學校和專門學校建設,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實施“愛心助學”工程,解決貧困家庭大學生、高中生上學難問題。

讓困難群眾都能享受到社會保障和救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適應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就業方式多樣化的趨勢,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切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堅持通盤考慮、分類施保,逐步完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最近,我們采取加大財政支出、加強征繳征收、動用歷年結余等辦法,調整了離退休職工待遇。按照“分類實施、低繳低保、保證基本”的思路,解決了破產、困難企業職工參加醫療保險的問題。我們特別關注那些下崗失業、生活無著、因病因災致貧、處于社會邊緣的困難群體,加快建立城鄉大病救助制度,建立和實施廉租房制度,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讓最需要救助的人得到最及時的救助。

讓城鄉居民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當前,醫療衛生服務還不完全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看病難、看病貴”是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一個熱點問題。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把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作為努力方向,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建設覆蓋城鄉的居民基本衛生保健制度。近年來,我們積極建設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達293.43萬人,占農業人口的89%。實施“惠民醫療工程”,以優撫對象、特困職工、低保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民為優惠對象,啟動惠民門診44個、惠民病房21個、惠民社區衛生機構51個,落實醫藥費減免政策,讓患者花最少的錢,享受高水平的醫療救治,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困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讓各階層群眾的合理訴求得到有效解決、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合理訴求得到及時有效解決,使群眾話有處說、理有處講、利益得到維護,社會才能和諧。因此,要建立健全正常的群眾訴求表達機制,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建立完善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完善領導干部接待群眾制度、聯系群眾制度,及時全面準確地把握社會各階層群眾的心態和動態。為了建立健全群眾訴求解決機制,我們推行了群眾信訪、領導公開接訪等制度,在全市鄉鎮街道推廣了“政法機關群眾涉法訴求工作站”。全市群眾上訪總量、非正常上訪量都大幅下降。同時,我們大力建立健全黨委政府主導的群眾權益維護機制,堅持把改善群眾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改革成果的普惠性,特別是要讓為改革與發展付出代價的群眾得到利益補償。在城市化進程中,切實維護好失地農民的切身利益、城市拆遷居民的合法權益、社區群眾的正當利益;在深化改革中,把利益、好處留給最大多數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近年來,我們從國有資本金的收益中,向困難企業支付改革成本缺口和幫扶救助資金3.2億元,認真做好職工安置工作,使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

讓人民群眾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要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重要目標。伴隨經濟的發展,社會成員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積極適應這種發展變化,建設和諧文化,提高群眾文化生活的質量和品位。要堅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積極引導社會思潮,形成社會思想共識。濟南處于古齊、魯文化的交匯點,齊文化的開放、變通,魯文化的禮德、誠信在這里都有深厚的積淀。因此,弘揚齊魯優秀文化傳統,有利于積極培育和倡導“誠信、創新、和諧”的“濟南精神”。我們要努力加快“文化濟南”建設的步伐,加強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規劃建設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加快區和鄉鎮(街道)兩個層面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大力發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打造中國濟南國際幽默藝術周、齊魯民俗藝術博覽會等文化品牌,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讓社會更加安定祥和有序。有了安定的環境,社會才能和諧。為此,我們全力打造“平安濟南”,建設全省首善之區。加大各類社會矛盾排查調處力度,大力加強市、縣、鄉鎮、村居四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絡的規范化建設和矛盾糾紛預警信息網絡系統工程建設,關口前移抓預防、規范動作抓排查、上下聯動抓調處、科學應對抓處置,把90%以上的矛盾糾紛化解在鄉鎮街道和系統內部。不斷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緊緊抓住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完善治安防控措施,建立巡邏堵截、群防群治、技術防范、社區警務、分析預警等體系。堅持抓管控、抓嚴打、抓整治、抓防范、抓監管,構建嚴重刑事犯罪重點打、階段性突出犯罪集中打、多發性犯罪經常打的長效機制,確保了治安秩序穩定。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產,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部位的專項整治,確保不發生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從基層抓起,深入開展平安社區、平安家庭等多種形式的基層平安創建活動。為了讓群眾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在城市建設管理中,我們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努力改善基層群眾的生活居住環境。近三年,全市整治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背街小巷2640條、357.3萬平方米,惠及老城區100多萬居民。水是濟南的命脈。我們實施了大環境綠化工程,加強自然生態保護,重點搞好城市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和黃河沿岸濕地保育生態功能區建設,建設節水型城市,實現各泉群持續噴涌。爭創全國環保模范城,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努力使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