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歷史經驗
時間:2022-12-07 02:51:00
導語:論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歷史經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成為新中國唯一的執政黨。此前,中國共產黨在紅色根據地也長期局部執政。中國共產黨執政50多年,使一窮二白的舊中國變為初步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使昔日的“東亞病夫”變為今日的東方巨人。歷史經驗證明,堅持長期執政就必須堅持科學執政理念、提高執政能力、改進執政方式、完善執政體制、強化執政效果和遵循執政規律。
一、長期執政必須堅持科學執政理念
長期執政,必須首先解決為誰執政、靠誰執政的問題,也就是說必須堅持科學執政理念。執政理念是執政黨對自身所面臨的內外環境及其對黨執政提出的內在要求的全面認識,是一種深層次的理性認識。它包括對黨所處社會環境的認識、對自身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認識、對自身狀況的認識和對所負歷史責任的認識等。一個執政黨如果沒有明晰、確定的執政理念,其執政活動可能是盲目的、隨意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也難以提高;沒有先進的能體現時代精神的執政理念,其執政活動可能會背離社會發展規律和執政規律,偏離時代前進的方向,損害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因為只有先進的執政理念才是對執政活動特別是執政規律的正確認識和反映,才能集中體現執政黨符合時展要求的建黨思想和價值取向。
執政為民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核心,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最基本的價值觀和共產黨執政最基本的規律,對夯實和拓展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具有重要意義。執政為民,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是我們黨執政的本質,也是我們黨執政與其他政黨執政的根本區別。如果說執政為民是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最大特點,那么,脫離人民群眾就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最大的危險。馬克思主義政黨從她產生的時候起,就與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建立了血肉聯系,這種血肉聯系也是她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發展成為執政黨的根本原因。密切聯系群眾,一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更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不斷取得成功的秘訣。中國共產黨在全體黨員中非常重視執政理念的教育,使全體黨員不斷增強執政為民的思想觀念,要求黨中員和黨組織,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都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
中國共產黨在執掌政權50多年的歷史,領導改革開放也有20多年的歷史中。盡管已經從一個領導全國人民為奪取政權而奮斗的黨變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著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從一個在受到外部封鎖的狀態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變為在全面改革開放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黨的地位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特別是面對在20世紀最后的十多年中,世界范圍的共產黨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安全、發展安全或執政安全危機,蘇聯、東歐國家執政的共產黨先后丟失政權的殘酷現實,中國共產黨根據黨自身的實際狀況、執政的歷史經驗教訓及時展的要求,不斷調適自己,努力培養和創新執政理念,提高執政能力,把執政為民這一執政理念的核心貫穿于以人為本理念、經濟發展理念、民主法制理念、先進文化理念、從嚴治黨理念、德法并重的理念、制度規則理念、執政安全理念、和諧穩定理念等執政理念之中。在這此新的執政理念指導下,黨的執政地位不斷鞏固,執政成效更加顯著。
二、長期執政必須不斷提高執政能力
提高執政能力,是無產階級政黨始終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對我們黨成為執政黨后的新形勢,就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指出,要重視和研究黨的執政能力問題,“不好好研究這個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堅持不了黨的領導,提高不了黨的威信”。他強調指出:“我們必須繼續圍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基本問題,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這些重要論述,不僅指出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極端重要性,而且賦予了黨的執政理論深刻的時代內涵,為新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指明了方向。
新中國成立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后,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人民順利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奠定了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的堅實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大力推進改革開放,集中力量抓好經濟建設,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和波瀾壯闊的國內形勢,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沉著應對,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在迎接挑戰中搶抓機遇,在歷經曲折中不斷前進,在戰勝困難中頑強奮起,全面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不斷得到新的提高。以為總書記的新一出中央領導集體把提高執政能力提到前所未的的高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全面深刻地闡述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主要經驗、科學內涵、主要任務和總體目標,明確提出要不斷提高五個方面的執政能力。
實踐證明,長期執政,必須不斷提高執政能力。提高執政能力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內容,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生嚴重挫折給我們帶來的深刻啟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順利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經驗,是我們黨適應新形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根本保證。
三、長期執政必須努力改進執政方式
黨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問題,是黨執政的根本問題。堅持長期執政,不僅需要有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還需要有正確有效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我們曾經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直接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這種執政方式是與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在模式轉換時期,繼續堅持這一方式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總結長期執政的經驗,中國共產黨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執政方式能否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是檢驗我們黨是否成熟、能否不斷取得執政合法性的重要尺度。當代世界和中國的新形勢新變化,要求黨的執政方式必須順應時展和世界進步潮流。因此,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必須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一是要堅持科學執政。中國共產黨在實踐的基礎上認識到,科學執政,就是要深刻把握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科學分析和界定黨與國家、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與界限,科學分析和界定執政黨的政治和社會功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掌握無為而無所不為的辯證法;要求我們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在實踐中掌握新知識,探索新規律,解決新問題,最根本的是要科學分析和判斷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按照科學規律執政和行政,只有堅持科學執政,充分保證執政的科學性,才能使執政具有更大的能力;就必須徹底摒棄盲從和迷信,求真務實,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教條,不迷信經驗,一切從實際出發;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有力的指導,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落實到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上來,落實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使廣大人民群眾從改革發展中獲得更多的實惠上來;要求有科學的領導制度與管理體制作保證,要通過民主與科學決策來實現。
二是要堅持民主執政。中國共產黨在實踐的基礎上認識到民主執政,就是充分發揚黨內外的民主于執政的全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揚黨內外的民主于執政的全過程中,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擁護,支持和幫助;才能保證執政過程永遠不偏離為民的方向;才能取得人民群眾滿意的執政結果。民主執政,執政者就必須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就必須把群眾高興不高興,擁護不擁護,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執政工作的基本標準;就必須時刻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甘當人民群眾的小學生,真正同廣大人民群眾打成一片,與人民群眾始終保持密切的血肉關系。通過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從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三是要堅持依法執政。中國共產黨在實踐的基礎上認識到,依法執政,要求執政方式合乎法律法規的規定,黨就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來治理國家和管理社會事務,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的政策和法律的關系,把共產黨執政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把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與轉變黨的執政方式統一起來,不斷提高執政水平。必須徹底摒棄“以言代法,以權代法”,“權大于法”的思想;就必須認真學法、真正懂法、積極用法。只有依法執政,才能使權力真正成為不侵害廣大人民群眾合法利益的合乎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的人民的權力;才能使執政方式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從而達到最優化。只有堅持依法執政,才能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才能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政權的鞏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要求正確處理政黨、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黨群等三個關系。進入新世紀,國內外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艱巨的任務和嚴峻的考驗同時擺在我們黨面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黨的政治任務的變化,要長期執政就必須不斷調整和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也就是說,黨要堅持執政為民必須從主要依靠政策領導、權力領導向依法治國轉變;從包攬一切、取代各方向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轉變;依靠自身的先進性、社會影響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有效地實施領導。為此,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既保證黨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又充分發揮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和其他方面的職能作用。
四、長期執政必須加強完善執政體制
一切執政活動能否正常進行以及其效率如何、效果如何,首先取決于制度和體制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便捷,這個制度和體制運轉得是否順暢、靈活、高效。鄧小平曾經指出:“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因此,“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①這是對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已經基本形成了完善執政體制的大思路:通過擴大黨內民主、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推動國家的民主政治進程;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我國的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在十六大精神推動下,我國民主政治建設正沿著這兩個方向扎實前進。一方面,擴大黨內民主的試點工作正在逐步推廣,如采用了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即黨的代表大會不僅每年至少要開一次全體代表大會,以履行黨的最高權力機構的職能,而且在閉會期間,代表依然履行相應職能,因而黨代會的職能就從一次會議擴展到了整屆任期,大大拓展了決策的民主性;加強和完善了黨委會決策制,推行“票決制”,防止少數人拍板決定,用書記辦公會或常委會取代黨委會作為黨代會閉會期間的日常決策機構;不斷擴大了黨代會代表的直選范圍,等等。另—方面,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等也不斷在改革創新,如人大的“專職委員”制,人民代表向選民的述職制,“萬人評議機關”活動等。另外,我們還要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制度,確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干部得到最大的社會回報,通過此類制度導向讓為人民服務真正成為干部們的價值追求。淡化“官本位”意識,防止權力的私有化和特殊化,使公共權力真正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為防止權力被濫用和腐敗現象,我們黨對于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是重視的,采取了很多措施,也有一定效果,但總的來說成效還不能令人滿意。
總之,黨的執政體制和工作機制的改革和完善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動員全黨的智慧進行深入的探索。黨的執政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和完善的問題,簡單說來,就是把黨作為一個整體,研究構成這個整體的各個部分和各個要素如何配置得更科學、如何運作得更有效的問題。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提高黨的執政效率,是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一個目標,也是保持黨長期執政的一個條件。
五、長期執政必須更加強化執政效果
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實踐證明,黨和政府要做到執政為民,必須強化執政效果。因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人民群眾是最講實際的,他們喜歡的是那些能夠做出實事,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具有實干精神的干部;他們深惡痛絕的是那些走形式主義,高高在上,只喊口號,對群眾耍威風、圖虛名,只有“唱功”,沒有“做功”的干部。執政為民就是要用實實在在的行為服務于群眾,就是要站在群眾利益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把權力轉變成服務,讓人民群眾看到并獲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執政為民作為黨的最高價值選擇,是全黨的共識。執政效果好不好,就是看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充分實現。因此,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執政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的利益需求格局。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有物質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有保障基本生活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利益,也有滿足溫飽要求的利益和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利益,不同的社會階層也有不同的利益要求,盡最大可能滿足不同類型的利益要求、不同層次的利益要求、不同群體的利益要求。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黨在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保證最大多數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和全社會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真心實意地支持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
實踐證明,人民群眾是最通情達理的,他們心中自有一桿秤,哪個領導干部愛老百姓,關心他們的冷暖疾苦,為他們辦好事,為他們排憂解難,他們不但不會忘記,而且會“心向往之”,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就是有力的證明。反之,哪個領導干部不愛老百姓,不關心他們的冷暖疾苦,沒有為他們辦好事,甚至欺騙、糊弄他們,他們就會將這種人趕下臺。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牢記“兩個務必”,轉變工作作風,強化公仆意識,切實關心群眾生活,真正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患難與共,永做人民群眾的忠實公仆,從而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長期執政,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轉變作風。要樹立正確的群眾觀、權力觀、利益觀,充分認識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黨的執政基礎才能更加鞏固。
六、長期執政為民必須遵循執政規律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執政同樣是有規律的,而且執政規律也是隨著歷史條件發展的。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對黨的執政規律認識不清、理解不深,就不可能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也談不上執好政。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如果長期違背客觀規律,必然要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這是一個客觀真理。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許多執政多年的老黨、大黨如蘇聯和東歐的共產黨、印度尼西亞的專業集團以及墨西哥的革命制度黨等,在執政幾十年之后,紛紛失去執政地位。這些執政黨團失去執政地位,無論有多少種原因,但基本的一條是違背了執政的客觀規律。尤其是蘇聯和東歐共產黨從不執政走向執政、又從執政到喪失政權的鮮明事實,向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探索執政規律這一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所以,執政黨執政,不能不研究執政規律;共產黨執政,不能不研究共產黨執政的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也不能不研究中國共產黨執政的規律。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只有充分認識和把握黨的執政規律,才能更好地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我們黨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在建國前夕和建國以后,鑒于共產黨已成為執政黨,同志在西柏坡提出了務必要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務必要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兩個務必”的著名論斷。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反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并多次成功地開展了反官僚主義、反腐敗的斗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繼續這一探索過程,敏銳地意識到執政時期與革命時期的不同,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黨如何執政的思想,把共產黨執政理論的探索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正是基于以上認識,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站在時代前列,立足新的實踐,緊緊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基本問題,在全面把握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發展大勢,認真總結中國和其它各國共產黨執政的經驗教訓,以及科學判斷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們黨在任何時期、任何情況下執掌政權都必須始終遵循的重要指導思想,同時又是“共產黨執政的基本規律”。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從經濟基礎上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規律。
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提出并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制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使最廣大人民群眾獲得了巨大的實惠,黨的群眾基礎更加牢固和廣泛。正如反復強調的那樣,我們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我們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這既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終落腳點,也是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最根本要求。
中共十大以來形成以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這一屆領導集體在總結前人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之上,繼續探索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提出許多富有創見的思想,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為民的能力不斷增強,執政為民的水平不斷提高,執政為民的效果更加顯著,有理由相信,中國共產黨能夠應對各種挑戰,更好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在執政為民的道路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
總結歷史經驗,是為了指導未來。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將繼續選擇中國共產黨。為了鞏固執政地位,我們必須認真吸取歷史經驗,確保中國共產黨經受住長期執政的考驗,經受住各種風險的考驗,在長期執政中造福中國人民,貢獻于全世界人民。
參考文獻:[1]《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33頁。
- 上一篇: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的歷史沿革
- 下一篇:把增強三個意識作為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