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
時間:2022-12-06 02:48:00
導語: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統籌兼顧的發展機制、和諧相處的社會目標。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標志著我們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執政理念,是執政黨領導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理性認識和觀念。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這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過程中,特別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當中形成的新的執政理念??突出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強調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要緊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以人為本就是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為本具體地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了實處。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這是我們黨在執政理念上新的飛躍,解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體問題。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大家一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了新力量,在增強黨執政的階級基礎的同時,也鞏固和擴大了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形成人人都可以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眾之中的觀念。做到群眾利益無小事,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以人為本是對只注重經濟增長,單純追求GDP指標,過分突出短期物質成果的片面發展觀念的糾正,是我們黨在我國社會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后獲得的新認識。堅持以人為本,一是明確人是發展的目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我們在使用GDP考核指標時,還應當輔之以其他指標,如社會成本指標,環境、資源、生態以及技術進步等方面的指標。把滿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求,優質、高效地提供物質文化產品和服務,圍繞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二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三是要把以人為本與尊重自然規律相結合,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持續發展。
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了馬克思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294頁)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核心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人的全面發展,使人的內在創造性激發出來,創造更多財富,滿足人的各種需要。與此同時,強調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全面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進步,尊重并掌握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律。突出以人為本,既汲取了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同封建社會的“民本”思想有本質的不同,也區別于資本主義社會的“人本主義”。以人為本集中體現了我們黨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執政理念,集中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強烈地表達了我們黨關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尊重人民的創造精神,確保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利。
統籌兼顧的發展機制
我們黨主要通過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實施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黨堅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統籌兼顧就是這一原則的生動體現,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統就是統攬、總攬,籌就是籌劃、協調,兼顧就是照顧到方方面面,平衡各種關系。總起來說就是兼顧方方面面的利益,協調方方面面的關系,化解方方面面的矛盾。十六屆三中全會把統籌兼顧確定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堅持的一條戰略方針。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現代化建設的推進,黨面對的社會利益主體更多,領域更廣,利益關系也更復雜,因而要求黨一定要堅持做到統籌兼顧。在總體把握上,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整體推進,協調發展;在具體實踐上,要堅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積極穩妥,全面準確。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社會條件的新變化更加突出了統籌兼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我國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如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行業之間的差距以及居民收入差距成為突出的問題,農民增收緩慢、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矛盾加劇,經濟增長方式落后,經濟整體素質不高和競爭力不強等。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十六屆三中全會及時提出“五個統籌”的根本要求,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使它們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統籌兼顧,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是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堅持統籌兼顧各種利益關系,必須重視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創造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處理和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包括妥善處理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具體利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關系,盡最大可能滿足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要求,各項改革措施都必須使人民群眾總體受益,使全體社會成員越來越充分地享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統籌兼顧,協調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了遵循規律,全面謀劃,因勢利導。今天我們黨講統籌兼顧,不是要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去,搞一平二調,也不是抽肥補瘦,更不是平均主義。而是既承認差別,突出重點,又使各方面利益都能得到保護和實現。統籌兼顧要求東部加快發展,西部大開發,東北要振興,中部也要崛起。這就要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鼓勵競爭,反對壟斷,使所有的市場主體獲得平等的機會,能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時進一步加強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增強轉移支付的能力,高度重視對農民和困難群眾的扶持,維護社會公平,保持社會穩定。
在統籌兼顧的執行機制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和全部工作,既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約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又要考慮人們的承受能力、維護社會穩定;既要保護發達地區、優勢產業和通過辛勤勞動與合法經營先富起來人們的發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欠發達地區以及比較困難的行業和群眾;既要發展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又要維護黨和國家的團結統一、保證中央的政令暢通;既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統籌兼顧當中,更要善于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調動群眾積極性,調動地方和社會各方面積極性,不能一切事都由中央包辦、政府包辦、上級包辦,要讓群眾想辦法、社會各方面想辦法。
和諧相處的社會目標
科學發展觀強調科學理性地發展,強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追求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既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社會得以發展進步的條件。
首先,需要經濟與社會的和諧。只有經濟社會和諧,才能充分挖掘潛力,使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不因經濟社會矛盾造成社會動蕩,從而團結全體人民更快地實現既定目標。科學發展觀使我們黨的執政目標從自發的探索變為自覺的追求,使所有人盡可能得到公平的發展機會,關注人們個體的差異性,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我們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執政要不斷把社會各階層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反映到各項政策中,通過政策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進一步樹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努力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社會環境,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這是黨執政富有創意的社會發展目標,注重和諧,尊重創造,鼓勵成功。
其次,要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我們既要借鑒其他各國的有益經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又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
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有著內在的聯系。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人才觀,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努力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 上一篇:發展是貫穿“三個代表”的主題
- 下一篇:黨執政幾個規律性問題探析